解放区的小说
红星照耀中国1-5章概括
红星照耀中国1-5章概括
红星照耀中国是一本以党史为背景的长篇小说,全书共分为五章。
第一章《辉煌的阳光》概述了中国革命的起源和初期发展,主要讲述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早期的斗争。
小说通过描写一些革命先辈的事迹,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不畏强暴的勇气和坚定的信念。
第二章《斗争、牺牲与光荣》着重讲述了党的农村革命斗争时期,以及土地革命运动的开展和中国红军的成立。
小说通过描写许多革命英烈的事迹,表达了中国共产党人为了实现人民解放而不惜一切牺牲的英勇品质。
第三章《星火燎原,忍辱负重》讲述了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游击战争及地方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小说通过描述游击队员的战斗和民众的救助,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在困境中奋勇前进、开展抗日斗争的决心和勇气。
第四章《歼灭战火,烽烟四起》主要讲述了八年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胜利的过程。
小说通过描写解放区的发展和党的军事活动,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为夺取胜利不断奋斗的决心和智慧。
第五章《新中国诞生,展翅飞翔》主要讲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新中国的建设。
小说通过描述党的建设和对社会进行
改革的全过程,表达了中国共产党人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决心和志向。
民族《解放区的天》解析
民族《解放区的天》解析《解放区的天》是杨海英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小说以在革命战争的背景下展开,讲述了在解放区的抗日斗争中,一位年轻女性的经历和成长故事。
本文将从主题、情节和人物等方面进行解析,以便更好地理解这部小说。
首先,《解放区的天》的主题可以概括为革命斗争与个人成长。
小说通过描写女主人公程雪梅的角色,展示了在艰苦的战争环境中,一个平凡的普通人如何通过坚定的信念和努力奋斗,不断成长、逐渐摆脱自我的过程。
小说还通过程雪梅与其他人物的互动,探讨了个人在革命事业中的价值和作用。
小说的情节设定紧凑,扣人心弦。
故事发生在1943年的解放区,程雪梅是一个贫苦农村家庭的女儿。
她在小说开始时已经参加了解放区的军队,成为一名护士。
通过程雪梅的视角,读者可以感受到她在战争中所经历的艰辛和痛苦,她面对战场上的生死,目睹同伴的牺牲,悲痛欲绝。
然而,她并没有被这些困难所击垮,反而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成长起来,坚定了自己在革命事业中的信念。
另一个重要的情节是程雪梅和其他人物之间的关系。
小说中有很多生动的人物形象,他们有各自的背景和故事,在程雪梅的成长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例如,程雪梅与解放区的指挥员张锐之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和互相鼓励的关系。
张锐是小说中的一个英雄人物,他勇敢坚决,对待自己的战友和群众也非常关爱。
通过和张锐的互动,程雪梅逐渐理解了革命事业的意义和自己在其中的价值。
此外,小说还描写了程雪梅与其他农民和抗日战士之间的关系。
这些角色大都是普通人,但他们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与这些人的交流,程雪梅逐渐认识到个人力量的重要性,并逐渐从一个孤立的个体成长为一个团队的一员。
《解放区的天》通过对这些情节的描写,展示了一个个普通人在革命斗争中的成长历程,以及革命事业对个人的影响和转变。
小说以深情的笔触刻画了解放区的生活和战斗,以及人民群众的艰苦奋斗和英勇抗争。
作者通过展示每个人物的个人情感和内心世界,向读者传递出对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的热爱与追求。
解放区文学
三、土改小说
1、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主题:表现了土改斗争的艰巨性和复杂性 人物: 地主:钱文贵、江世荣、李子俊、顾涌(富农) 钱文贵——兄 贫农 钱文富;堂弟 工会主任 钱文虎;女婿
治安员 张正典;远房侄子 农会主席 程仁;养女 黑妮;儿 子 八路军
艺术特色:
a、情节波澜起伏;
a、注重人物内心感情的开 掘,写出细微的心理活动; 《荷花淀》话别一幕:一个 动作,三句话
“手指震动了一下”
“你总是很积极的”“你走, 我不拦你,家里怎么 办”“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 好了”
b、洋溢着诗情画意的场 面描写:
《荷花淀》水生嫂编席 的劳动场面;战斗场面
c、语言自然、清新、洗练、优 美、朴素而富有诗意。
3、艺术风格: a、剖析社会——丁玲、周立波、孔厥、欧阳山、
草明 b、大众化风格——赵树理、马烽、西戎 c、抒情小说——孙犁、康濯、萧也牧 d、新闻体小说——刘白羽 4、艺术形式:民族大众化 a、结构上——继承中国古典小说和说唱艺术的传
统;情节集中,喜剧性、故事性、连贯性 b、语言上——群众口语、说唱语言
她不是一个怯弱的人,从去年她娘家被清算起,她就 感到风暴要来,就感到大厦将倾的 危机。她常常想方 设计,要躲过这突如其来的浪潮。她不相信世界将会 永远这样下去。于是 她变得大方了,她常常找几件旧 衣送人,或者借给人一些粮食;她同雇工们谈在一起, 给他 们做点好的吃。她也变得和气了,常常串街,看 见干部就拉话,约他们到家里去喝酒。她更 变得勤劳 了,家里的一切活她都干,还常常送饭到地里去,帮 着拔草,帮着打场。
侯忠全老汉
他不再躲着人,甚至有时还讲故事。不过不再 讲杨 家将,也不讲苏武牧羊,他却只讲从侯殿魁那里听来 的一些因果报应,拿极端迷信的宿 命论的教义,来 劝人为善。他对命运已经投降,把一切都被苛待都宽 恕了,把一切的苦难都 归到自己的命上。他用一种 赎罪的心情,迎接着未来的时日。什么样的日子都能 泰然的过下 去,几十年来都是这样的生活着,他全 家人都劳动,都吃不饱,但也饿不死。他不只劳动被 剥削,连精神和感情都被欺骗的让吸血者俘虏了去。 他成为一个可亲的老头儿,也就常成为 一个可笑的 老头儿了。
《小二黑结婚》是赵树理小说代表作,也是解放区文学的典范之作。
《小二黑结婚》是赵树理小说代表作,也是解放区文学的典范之作。
赵树理(1906一1970),原名赵树礼,山西沁水人。
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小二黑结婚》,中篇小说《李有才板话》,长篇小说《李家庄的变迁》、《三里湾》等。
《小二黑结婚》作于1943年春,是赵树理的成名之作,也是体现他的在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形成主题的创作思想的代表作品。
他被称为“地摊文学家”。
小说塑造了三组各具特色的人物。
A.新型农民的典型:小二黑和小芹。
他们是解放区新+代农民的典型由他们’敢于斗争,主要表现掌握自己的命运’譬坚决反对封建包办婚姻,大胆地自由恋爱当二诸葛为儿子收留了一个八。
九岁的女孩传童养媳时,小二黑含糊地说;“您愿意养,你就养若,反正我不要”。
当三仙姑要将小芹嫁给—个旧军官做续续时,小芹坚决反对,并明确表示说:“我不管,谁收了人家的东西,谁跟人去”。
两人并在斗争中,自由恋爱结婚。
反对封建迷信。
小二黑原先也跟他爹二诸葛学些算卦之类的事,后来在事实面前逐渐清醒,开始厌恶。
反对父亲的迷信行为。
小芹也对她母亲的弄神行为不予理睬。
反对恶势力。
当恶势力金旺、兴旺利用被窃取的职权设下圈套。
斗争小二黑和小芹时,他们毫不示弱,敢于面对面地以理抗争。
并在党和民主政府的支持下,克服了自身的旧思想和旧道德,树立了新的思想道德,新的思想愿望,最后取得了斗争的胜利。
B.落后农民的典型;二诸葛、三仙姑。
他们由于深受封建思想的毒害,既不明白自己受苦的根源,又无力改变自己的生活地位,便养成了落后、守旧、自私、迷信的性格。
二诸葛迷信思想报重。
“抬脚动手都要论一论阴阳八卦,看一看黄道黑道”。
包办儿子的婚姻,给小二黑找了个七、八岁的童养媳。
在恶势力的面前不分是非,软弱屈从,只会哀求“恩典恩典”。
三仙姑好吃懒做,用迷信唬弄人,装神弄鬼骗取钱财。
包办婚姻,给小芹找了旧军官;心理“变态”,讲究不合时宜的穿戴打扮,对小二黑和小芹表现出一种极不正常的心理和感情。
两个落后农民,他们的思想都与新的时代格格不久但他们毕竟是受封建毒害的善良农民,他们的思想也是可以改造的。
22解放区文学创作
上一页
下一页
退出
11
五、赵树理小说的民族化艺术追求
(1)在小说的艺术形式上,改造中国传统的评 书体形式,推进了中国现代小说的民族化。 (2)在人物塑造上,既注重在叙述故事中介绍 上一页 人物,又注意以人物的行动来揭示人物的心理和 性格,尤其注重将人物放到具体的情境中去加以 表现,用人物自己的语言、行为动态地展开人物 下一页 的性格。 (3)赵树理的小说无论是在形象体系还是在情 节结构上,往往具有明显的对称性。 退出 (4)在小说语言方面,赵树理注重使用经过提 炼、纯化了的北方农民口语,加入必要的现代语 汇,偶尔融入说书的语调,创造出一种既质朴通 俗、简洁有力,又生动活泼、幽默有趣的语言。 12
退出
B. 浪漫主义特色:
(1)理想化的人物――复仇女神喜儿 (2)传奇式故事 ――“ 白毛仙姑 ”的民间传说 (3)抒情化场面――歌唱、道白、音乐、舞蹈融合一体
[例1]
目录
小二黑结婚(节选) 赵树理
一.神仙的忌讳
刘家峧有两个神仙,邻近各村无人不晓:一个是前庄 上的二诸葛,一个是后庄上的三仙姑。二诸葛原来叫刘修德, 当年作过生意,抬脚动手都要论一论阴阳八卦,看一看黄黑道。 三仙姑是后庄于福的老婆,每月初一十五都要顶着红布摇摇摆 摆的装扮天神。 二诸葛忌讳“不宜栽种”,三仙姑忌讳“米烂了”。 这里边有两个小故事:有一年春天大旱,直到阴历五月初三才 下了四指雨。初四那天都抢着种地,二诸葛看看历书,又掐指 算了一下说:“今日不宜栽种。”初五日是端午,他历年就不 在端午这天做什么,又不曾种;初六倒是个黄道吉日,可惜地 干了,虽然勉强把他的四亩谷子种上了,却没有出够一半。后 来直到十五才又下雨,别人家都在地里锄 19
十七年小说——革命英雄传奇小说、工业题材小说
主要人物: 少剑波(团参谋长) 杨子荣(侦查员) 白茹(卫生员) 座山雕(威虎山匪首)
强烈的浪漫传奇色彩: 1、林海雪原壮丽、雄浑的景致 2、蕴涵着丰富想像和深挚情感的古老传说和 歌谣 3、传奇式的英雄人物:少剑波、杨子荣等( 对“五虎将”模式的借鉴) 4、细腻的爱情描写:少剑波与白茹(对“英 雄美人”模式的借鉴) 5、跌宕起伏、环环相扣的情节布局:奇袭虎 狼窝、智取威虎山、绥芬大甸子大周旋、大战四 方台、全歼顽匪
2. 《原动力》的成就与局限
小说写的是东北解放区某水力发电厂的工人群众从自 发到自觉地恢复生产,支援前方、支援建设的故事。作品 如实地描写了长期在伪满洲国统治下工人群众的生活状况 和精神面貌,也写出了他们在与各种落后、保守思想的斗 争中逐步成长的过程。
生活化的描写和叙述使《原动力》在整体风格上更接 近于30年代小说的现实主义传统,或者说体现了由30年代 的现实主义向革命现实主义过渡的若干特征。 因此尽管作品还显得较为单薄,人物性格的刻画还缺 少深度,但作家在人物塑造、情节组织、语言表达等方面 还是比较自由的,没有多少模式化的痕迹。
成功原因
思想原因:
《林海雪原》讲述解放军小分队在东北围剿土匪 的传奇故事,故事结构、人物性格、思想主题等 方面都具有鲜明的“阶级理论”色彩:共产党与 群众联手对抗土匪与国民党的勾结,并最终取得
胜利。
艺术原因 ①故事情节、人物描写等方面吸取民间 艺术(说书)与中国古典小说(《水浒 传》)的营养,以变形的“武侠”小说
少剑波:运筹帷幄,神机妙算 杨子荣:胆识过人,大智大勇 刘勋苍:骁勇威猛,谋略不足 栾超家:诙谐幽默,善于攀登 孙达得:耐力过人,长于跋涉
赵树理及解放区小说
赵树理及解放区小说如同教材“四、现实与民间”所示,这一节主要叙述的是解放区小说。
(一)、解放区小说的基本特征由于不同的文学生态环境,解放区小说呈现出与国统区乃至孤岛和沦陷区小说截然不同的面貌(解放区小说的独立性)。
借用当时在国统区重庆工作的郭沫若阅读了赵树理小说之后的感受来说就是表现了“新的时代,新的天地,新的创作世纪”。
这里的解放区是指在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及其在解放战争时期发展壮大的解放区。
在这些地区由于执行了完全不同于国统区的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政策,因而造成中国社会特别是农村社会的某种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种变化给解放区作家提供了新的题材。
特别是1942年的延安文艺座谈会和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发表更从思想观念上促使作家逐渐超越“五四”,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学规范,其核心就是在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的目标下走向工农大众,因而又称这种规范为文学的“工农兵方向”。
具体到小说创作领域便表现出以下特征。
一是政治意识的急剧强化。
解放区的变革主要是一种政治变革,因而解放区小说大都涉及到政治,要么是直接叙写抗日武装斗争或解放战争,要么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改革的纪实。
即使着眼于婚姻家庭,也最终归结为政治变革(如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康濯的《我的两家房东》)。
同时作家又是自觉地站在无产阶级党性立场上,将自己的创作作为为无产阶级革命服务的一种形式,因而在作品中表现出非常强烈的革命政治意识,以至他们为了某种政治革命的结论与观念,而舍弃某种“生活的真实”(例如周立波在创作《暴风骤雨》时,明知道“北满的土改,好多地方曾发生过偏向”,但认为“这点不适宜艺术表现”,便舍弃了)。
甚至认为这种“典型化的程度越高,艺术的价值就越大”。
实际上是以主观的艺术典型来达到对某种政治结论的认同。
二是翻身农民的塑造。
不同于国统区小说中的传统农民形象,也不同于七月派路翎小说中虽然富有原始强力但仍然负荷着几千年封建精神奴役创伤的农民形象,解放区小说占主导地位的农民形象是一种翻身农民形象。
第二章 丁玲
(一)文学转向的成就——新的小说 冯雪峰《关于新的小说的诞生——评丁玲的〈水〉》说: “《水》引起读者的赞成,无疑义的是在:第一,作者取用了重大 的巨大的现时的题材。但是,最主要的还在:第二,在现在的分析 上,显示作者对于阶级斗争的正确的坚决的理解。第三,作者有了 新的描写手法,在《水》里面不是一个或二个的主人公,而是一大 群的大众,不是个人的心理的分析,而是集体的行动的开展。” 《水》的最高价值,是在最先着眼到大众自己的力量,其次相 信大众是会转变的地方。这些,在知识分子的作家是往往不能办到, 因为他们最会蔑视大众。小说的开始,就是大众英勇的和洪水抗斗 的一幕,大众用原始的巨力和自然斗争,小说结尾的时候,则是灾 民大众和饥饿斗争,用开始向于组织的力量和剥削者及其机关枪斗 争。每一个地方,却显示灾民的农民大众的自己的伟大力量,只要 这个力量将能救他们自己! 新的小说家,是一个能够正确地理解阶级斗争,站在工农大众 利益上,特别看到工农劳苦大众的力量及其出路,具有唯物辩证法 的作家。这样的作家所写的小说,总算是新的小说。
●左翼阶段的创作一:《水》 《从夜晚到天亮》, 1931-4-23作, 5-15《微音》1卷3期 《一天》, 1931-5-8作,1931-9-10《小说月报》22卷9号 《田家冲》, 1931-7作,1931-7-10《小说月报》22卷7号 《水》, 1931-8作,1931-9-20《北斗》创刊号 《年前的一天》,1930-6作,《小说月报》1930-6-10-21卷-6号 · 《水》,1931年出版,上海湖风书局 ●左翼阶段的创作二、:《法网》与《夜会》 · 《法网》, 1932-3作,4-21良友图书印刷公司出单行本(一角丛 书) 《某夜》,1931-7——1932-6作,1932-6-10《文学月报》创刊号 《消息》, 1932-6作,1932-7-10《文学月报》2期 《诗人亚洛夫》, 1932-9作,11-1《东方杂志》29卷5期 《夜会》, 1932-9作,10-15《文学月报》3期 《给孩子们》, 1932作,1933-1-1《东方杂志》30卷1期 《奔》, 1933-3作,1933-5《现代杂志》3卷1期 · 《夜会》日记》:十二月二十九日:
十七年文学代表作品
十七年文学代表作品一.《保卫延安》《保卫延安》写的就是解放战争中的延安保卫战。
一九四七年三月初,国民党反动派以数十万兵力对我延安发动了疯狂的进攻,我人民解放军和陕甘宁边区人民在毛主席亲自领导下,从防御转入进攻,并在沙家店等有名战役中歼灭数倍于我的敌人,取得了当时西北战场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辉煌胜利。
这部长篇小说真挚动人地描写了这次保卫延安战争中几个著名战役,描写了彭德怀将军,描写了指战员中不少奋不顾身的英雄人物,作品以周大勇连长的英雄事迹为核心,描绘了人民战争的历史画卷,是一部描写我国人民解放战争的有力作品。
二.《红日》1959年面世的小说《红日》,属于“红色经典”的文学范畴。
如今被人们视为“红色经典”的文本。
吴强的长篇小说《红日》在用艺术形式表现重大战役方面作了较好的探索。
它以1947年山东战场的涟水、莱芜、孟良崮三个连贯的战役作为情节的发展主线,体现出作者对现实战争小说的“史诗性”的艺术追求,即努力以宏大的结构和全景式的描写展示出战争的独特魅力。
这三次战役中,解放军有败有胜,各具特点,作家的描写也有略有详,各有侧重,在叙述历史事件的过程中,体现了其在小说结构上的匠心。
作品采用先抑后扬的方法,先以涟水撤退来表现当时国共双方力量的悬殊和解放军面临的严峻形势。
发生于1946年底的涟水战役,以国民党军队攻占涟水,人民解放军因伤亡惨重而被迫撤退而结束。
涟水撤退在整个国共军事冲突中只是一个小插曲,但作家将它一开始就展现在读者面前,使整部作品充满了悬念和吸引力,使后面战事的发展成为读者共同关心的焦点。
而且,作家通过解放军在战场上的被动局面,既形象地表现了当时山东战场上力量的强弱对比,为解放军的最终胜利造成强烈对比,以说明战争胜利的来之不易;同时也为进一步刻划国共双方各具个性的人物形象作了很好的铺垫。
作家一开始就把解放军放在“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绝境之中,这样的结构布局在当时习惯于描写解放军“横扫千军如卷席”的文学作品中显得独特而又真实,体现出这位战争小说作家在当时的时代共名下对表现现代战争的独到眼光。
中国现当代文学—— 解放区小说
第四章解放区小说教学要点:1、解放区重要题材及其代表作家(农村、土改、通俗小说)2、对解放区小说的文学史评价3、赵树理小说中对农民形象的塑造及其创立的评书体现代小说形式的特点。
第一节概述一、总体特征渊源:从30年代的左翼小说发展而来,在文艺政策指引下,适应了西北贫瘠农村,文化程度远较东南沿海一带城镇低的农民读者,将革命现实主义的小说民间化了,紧扣时代主题。
与苏联文学、西方现实主义、浪漫主义文学都有联系,却与现代主义的世界文学潮流有隔绝,形成相对自足的体系,后在各根据地间流通。
随着在全国取得政权,对50年代以后的大陆文学发生重大影响。
二、各类题材小说及其代表作家1、农村题材(主要表现革命根据地的生活)(1913----)孙犁的小说集《芦花荡》和《荷花淀》等。
他的小说大多以冀中平原农村为背景,反映了冀中军民在党的领导下所走过的艰苦卓绝的战斗历程。
(1)着重于挖掘农民的灵魂美和人情美,着意刻画农村妇女形象。
他的小说很少直接的战斗描写、完整的故事情节和非凡的英雄人物,而注重表现普通人民在战争和革命风雨洗礼下所焕发出来的优美精神情操,注重从激荡的时代风云中挖掘人性美的极致和生活的诗情画意,特别倾心于表现农村妇女在战争年代明轻重、识大体的高尚情操以及乐观主义和献身精神。
如《荷花淀》中水生妻、《丈夫》中的媳妇。
与鲁迅、叶圣陶、柔石描写妇女苦难不同,与艾芜《南行记》、沈从文小说不同(他们反映时代潮流之外的人物,从下层社会发掘受伤的灵魂美、或歌颂下层人民原始的灵魂美),孙犁展现解放了的新时代劳动妇女的灵魂美,表现出更为健康的色彩,歌颂新时代、新农村、创造美的革命。
(2)散文笔法、诗化小说。
在艺术上追求散文化、抒情化和风俗化的描写。
具有单纯明静的叙事结构、通俗优美的语言风格(具泥土气又有艺术加工,既有直率也有含蓄)不以情节取胜,而是一连串生活画面,或一种思想、细节串连,情景交融。
孙犁小说的传统性、民间性较内在,追求中和之美。
四十年代小说(三)
(2)恋爱婚姻习俗。《登记》、 《小二黑结婚》。
4)坚持现实主义精神
赵树理的小说继承了“五四”文 学传统,坚持了现代知识分子独立 的理性和现实主义精神。不趋时、 不媚俗。不盲从。作品写农民在新 生活中的现状、精神面貌,他们的 矛盾、变化、憧憬。农村进步的长 期性、复杂性等等,具有强烈的社 会责任感。
2、赵树理的文学观
赵树理是我国现代乡土文学家。是 “山药蛋派”代表作家。他的小说多来自 他熟悉的农村和农民生活。他是继鲁迅之 后最了解农民的一位作家。与鲁迅一样, 赵树理深切地懂得旧中国农民的痛苦,不 仅在于政治上受压迫、经济上受剥削,而 且在于精神被奴役,他懂得农民摆脱旧的 文化制度、风俗习惯的艰巨性,所以。他 在观察和表现中国农村社会时,即从农民 的思想、心理状态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的角度去进行历史的考察。
3、赵树理作品的成就
赵树理小说的创作主要以农村 生活斗争和社会关系的变革为题材, 他是我国真正熟悉农村、热爱人民 的少有的杰出作家之一,他的作品 乡土气息浓厚,真实地再现了我国 农村几十年来的巨大变革,有一种 新鲜活泼、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大 众化风格。
1)反封建的内容
反封建是赵树理作品中最突出的 内容。从他的成名作《小二黑结婚》 到《李有才板话》、《李家庄变迁》 以及解放后的《三里湾》、《锻炼锻 炼》等小说,多从家庭人伦关系角度 表现反封建内容,反映社会变革。体 现了作家深厚的生活根底及对生活的 洞察力和魄力。
2)艺术形式的民族化
A在结构上,运用中国传统的评书、章 回体小说形式,注重故事的完整性,讲究 情节的连贯性。根据当时农民的文化水平、 欣赏习惯,创造出一种既能说又能看的现 代评书体小说。
十七年文学代表作品
十七年文学代表作品一.《保卫延安》《保卫延安》写的就是解放战争中的延安保卫战。
一九四七年三月初,国民党反动派以数十万兵力对我延安发动了疯狂的进攻,我人民解放军和陕甘宁边区人民在毛主席亲自领导下,从防御转入进攻,并在沙家店等有名战役中歼灭数倍于我的敌人,取得了当时西北战场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辉煌胜利。
这部长篇小说真挚动人地描写了这次保卫延安战争中几个著名战役,描写了彭德怀将军,描写了指战员中不少奋不顾身的英雄人物,作品以周大勇连长的英雄事迹为核心,描绘了人民战争的历史画卷,是一部描写我国人民解放战争的有力作品。
二.《红日》1959年面世的小说《红日》,属于“红色经典”的文学范畴。
如今被人们视为“红色经典”的文本。
吴强的长篇小说《红日》在用艺术形式表现重大战役方面作了较好的探索。
它以1947年山东战场的涟水、莱芜、孟良崮三个连贯的战役作为情节的发展主线,体现出作者对现实战争小说的“史诗性”的艺术追求,即努力以宏大的结构和全景式的描写展示出战争的独特魅力。
这三次战役中,解放军有败有胜,各具特点,作家的描写也有略有详,各有侧重,在叙述历史事件的过程中,体现了其在小说结构上的匠心。
作品采用先抑后扬的方法,先以涟水撤退来表现当时国共双方力量的悬殊和解放军面临的严峻形势。
发生于1946年底的涟水战役,以国民党军队攻占涟水,人民解放军因伤亡惨重而被迫撤退而结束。
涟水撤退在整个国共军事冲突中只是一个小插曲,但作家将它一开始就展现在读者面前,使整部作品充满了悬念和吸引力,使后面战事的发展成为读者共同关心的焦点。
而且,作家通过解放军在战场上的被动局面,既形象地表现了当时山东战场上力量的强弱对比,为解放军的最终胜利造成强烈对比,以说明战争胜利的来之不易;同时也为进一步刻划国共双方各具个性的人物形象作了很好的铺垫。
作家一开始就把解放军放在“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绝境之中,这样的结构布局在当时习惯于描写解放军“横扫千军如卷席”的文学作品中显得独特而又真实,体现出这位战争小说作家在当时的时代共名下对表现现代战争的独到眼光。
[实用参考]解放区文学
山西省沁水加丰镇尉迟村的赵树理故
“文摊文学家”
“我不想上文坛,不想做文坛文学家。我只 想上‘文摊’,写些小本子夹在卖小唱本 的摊子里去赶庙会,三两个铜板可以买一 本,这样一步一步地去夺取那些封建小唱 本的阵地。做这样一个文摊文学家,就是 我的志愿。”
以“诉苦”和“欢唱”相结合的方式展开鼓 动、宣传,则形成了解放区文学以明朗、乐 观为基调的审美风貌。
戏剧
1. 对传统戏曲进行“推陈出新”的“旧剧” 改造。
1942年10月10日,延安平剧研究院成立,毛 泽东专门给剧院的题词“推陈出新”,成为 “旧剧”改造的指导方针。
《逼上梁山》、《三打祝家庄》等。
《我在霞村的时候》:一位被日寇凌辱的少 女贞贞又在根据地经历着种种不平和屈辱, 探索女性的尊严与觉醒。
.
1942年延安文艺整风后,在“工农兵文艺” 的旗帜的指引和规范下,解放区文学整体上 呈现出与现实革命斗争紧密结合,力求通俗 化,强调对民间形式、传统形式的利用和改 造,主动适应以农民为主体的基层群众的欣 赏习惯、趣味和接受水平的特点,成为战时 中国一个独特的区域性文学存在。
.
.
解放区文学的发展以1942年延安文艺整风为 界,划分为前后两个阶段。
抗战初期,解放区文学汇入了抗战文学的时 代潮流。同时,大批作家和文艺青年从国统 区奔赴延安,他们的文艺观念与革命体制并 非完全一致,这一度带来了解放区文艺的多 元状态。
.
一批体现知识分子独立思考和人性关怀的创 作,一度引起很大的关注和争议。
中国现代文学史整理资料
中国现代文学史整理资料老舍小题1、老舍,满族,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是描绘市民社会生活的艺术大师。
2、1921发表短篇处女作《她的失败》,在英国完成3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1926、《赵子曰》1927、《二马》1929,均连载于《小说月报》3、长篇童话《小坡的生日》19294、6部长篇《猫城记》1932、《离婚》1933、《牛天赐转》1934、《骆驼祥子》1936、《文博士》1936--1937、《大明湖》被战火所焚,1部中篇《新时代的旧悲剧》1935,3个短篇小说集《赶集》1934、《樱海集》1935、《蛤藻集》19365、从抗战爆发到全国解放,长篇:《火葬》1944、《四世同堂》1944--1948、《鼓书艺人》1949,中篇《我这一辈子》1947,中篇小说集《月牙集》1948,短篇小说集《贫血集》1944、《东海巴山集》1946、《微神集》1947,话剧《残雾》1940、《张自忠》1941、《面子问题》1941 30年代新诗1、1928年创办《新月》月刊,1931创办《诗刊》季刊2、1932年施蛰存创办文艺刊物《现代》3、现代派诗人的代表性诗集:《望舒诗稿》戴望舒1937、《鱼目集》卞之琳1935、《汉园集》何其芳、卞之琳、李广田合集“汉园三诗人”《预言》何其芳1945、《二十岁人》徐迟1936、《绿》玲君1937、《石像辞》南星1937、《春野与窗》林庚19344、何其芳,把自己写诗的道路成为“梦中道路”,《预言》、《季候病》、《再赠》废名代表作《十二月十九夜》林庚《沪之雨夜》、《夜行》、《空心的城》5、政治抒情诗:郭沫若诗集《恢复》殷夫,原名徐伯庭,学名徐祖华,笔名白莽,《孩儿塔》、《伏尔加的黑浪》、《一百零七个》、《诗集》等4本诗集,《别了,哥哥》、《血字》、《议决》、《一九二五年的五月一日》,被称为“红色鼓动诗”6、蒲风,原名黄日华,诗歌集《茫茫夜》、《摇篮曲》、《生活》、《钢铁的歌唱》,长篇叙事诗歌《六月流火》7、长篇叙事诗:杨骚《乡曲》、穆木天《守堤者》、王亚平《十二月的风》、柳倩《震撼大地的一月间》、温流《我们的堡》、江岳浪《饥饿的咆哮》8、臧克家,新月派,1933自费出版第一本诗集《烙印》,1934《罪恶的黑手》、《自己的写照》、《运河》1936等诗集,《烙印》、《老马》、《当炉女》、《难民》等是有名的诗篇,被称为农民诗人、乡土诗人9、田间和艾青的诗歌创作开始也是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
试析《荷花淀》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试析《荷花淀》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孙犁是解放区小说创作中独树一帜的作家。
他的代表作品《荷花淀》透着鲜明的时代特色和独特的美学价值,成为我国现代小说史上短篇小说的佳作。
《荷花淀》以他的家乡冀中平原为背景,具体描写了抗日根据地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艰苦抗战的斗争生活,反映了他们升上德尔人性美和人情美,表现了抗日根据地人民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伟大精神。
在艺术手法上,孙犁讲究语言的清新、自然、明快,讲究构思的灵巧绝妙,创造了一种诗情画意之美。
1通过日常生活反映时代风貌《荷花淀》这篇小说,反映的是抗日战争时期冀中人民与日本侵略者斗争的题材,表现的是根据地人民积极乐观,英勇顽强的爱国精神,以及敢爱敢恨,无私无畏的伟大气魄。
但作者并没有写刀光剑影、纵横厮杀的战斗场面,只是从战争侧面给我们讲述了一段老百姓的日常生活。
作品虽然写了一次战斗,但重点是写男女村民齐心协力,互相配合,共同对敌的场面,而且将故事情节放在如诗书画的荷花淀这个背景中。
这种以小见大的写法,让我们从这朵生活的浪花看出时代的激流,通过日常生活画面展现时代风貌。
1.1普通的人物,平凡的生活说它写的是普通的人物,平凡的生活,是因为小说主人公不是叱咤风云的英雄,而是普通平凡的百姓。
在那个团结战斗的集体里,我们只知道有个叫水生的;在那一群聪明能干的青年妇女中,我们只知道其中一个是水生女人。
我们根本不知道他们姓什么,叫什么,长得什么样。
但正是普通的他们用勤劳、智慧、果敢、能干,才创造出那个充满时代特色的生活。
小说虽然表现的是抗日题材,但真正用来写战争(伏击战)的,只有十分之一左右的篇幅。
大多笔墨用来写月夜编席、夫妻话别、借故寻夫、探亲遇敌等场面,这些充满生活情趣的场面,凸显了那个特定时代的人物的精神风貌,“着力表现战争年代人民朴素简单的美好心灵和刚强果敢的高尚情操。
”1.2普通人物的平凡思想和感情作者描写的恰是这些普通、平凡的人的普通平凡的思想、感情和生活。
《小二黑结婚》赏析
《小二黑结婚》欣赏《小二黑结婚》是赵树理小说代表作,也是解放区文学的典范之作。
赵树理(1906——1970),原名赵树礼,山西沁水人。
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小二黑结婚》,中篇小说《李有才板话》,长篇小说《李家庄的变迁》、《三里湾》等。
《小二黑结婚》作于1943年春,是赵树理的成名之作,也是体现他的在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形成主题的创作思想的代表作品。
他被称为“地摊文学家”。
小说塑造了三组各具特色的人物。
A.新型农民的典型:小二黑和小芹。
他们是解放区新代农民的典型,他们敢于斗争,主要表现在掌握自己的命运,坚决反对封建包办婚姻,大胆地自由恋爱当二诸葛为儿子收留了一个八。
九岁的女孩传童养媳时,小二黑含糊地说;“您愿意养,你就养若,反正我不要”。
当三仙姑要将小芹嫁给一个旧军官做续续时,小芹坚决反对,并明确表示说:“我不管,谁收了人家的东西,谁跟人去”。
两人并在斗争中,自由恋爱结婚。
反对封建迷信。
小二黑原先也跟他爹二诸葛学些算卦之类的事,后来在事实面前逐渐清醒,开始厌恶。
反对父亲的迷信行为。
小芹也对她母亲的弄神行为不予理睬。
反对恶势力。
当恶势力金旺、兴旺利用被窃取的职权设下圈套。
斗争小二黑和小芹时,他们毫不示弱,敢于面对面地以理抗争。
并在党和民主政府的支持下,克服了自身的旧思想和旧道德,树立了新的思想道德,新的思想愿望,最后取得了斗争的胜利。
B.落后农民的典型;二诸葛、三仙姑。
他们由于深受封建思想的毒害,既不明白自己受苦的根源,又无力改变自己的生活地位,便养成了落后、守旧、自私、迷信的性格。
二诸葛迷信思想报重。
“抬脚动手都要论一论阴阳八卦,看一看黄道黑道”。
包办儿子的婚姻,给小二黑找了个七、八岁的童养媳。
在恶势力的面前不分是非,软弱屈从,只会哀求“恩典恩典”。
三仙姑好吃懒做,用迷信唬弄人,装神弄鬼骗取钱财。
包办婚姻,给小芹找了旧军官;心理“变态”,讲究不合时宜的穿戴打扮,对小二黑和小芹表现出一种极不正常的心理和感情。
天大《大学语文》学习笔记十一
主题:《大学语文》学习笔记内容:《大学语文》学习笔记十一——现当代小说第十一章现当代小说学习要求:1、掌握现当代小说的文学潮流或流派(发生时段、特点与代表性作家作品):人生写实派、自叙传抒情小说、乡土文学作家群、左翼小说、社会剖析派、京派小说、解放区小说、“十七年”著名长篇小说、“新时期”小说潮流。
2、掌握现当代主要小说家及其代表作品:鲁迅、叶圣陶、郁达夫、茅盾、老舍、巴金、沈从文、张爱玲、赵树理、柳青、杨沫、姚雪垠、浩然、王蒙、贾平凹、王安忆、汪曾祺、张承志。
一、现当代小说概述相关概念理解:1、现代文学: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产物;科学与民主的旗帜;启蒙、救亡、翻身主题。
2、当代文学:时间起点(1949年)和分期(“十七年”、“文革”十年、新时期);三种形态(大陆、台湾、港澳)。
(一)现代小说的发展及代表性作家作品1918年5月,鲁迅在《新青年》发表《狂人日记》,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诞生。
20世纪20年代小说创作的潮流:1、人生写实派:偏重以“写实”的手法反映现实人生问题,叶圣陶是代表作家之一,作品有《这也是一个人?》、《潘先生在难中》等。
2、“自叙传”抒情派:被看作是浪漫主义的追随者。
其中影响最大的是郁达夫,其代表作为《沉沦》。
3、“乡土文学”作家群:他们多是流落城市的文学青年,热衷于用回忆的笔触写故乡的破败与辛酸,所聘多带浓厚的乡土气息,较知名的有彭家煌、台静农、许杰等。
20世纪30年代小说创作的潮流:1、左翼小说:以革命文学组织“左联”为主的“左翼小说”,强调跟进时代,反映重大题材,表现对现实的批判与反抗,追求强烈的宣传效果。
代表作家作品有蒋光慈的《短裤党》、柔石的《为奴隶的母亲》、丁玲的《韦护》、张天翼的《包氏父子》、萧红的《生死场》。
2、“京派”小说:远离学问党派性与商业性的“京派”小说,偏重表现乡土中国的“常”与“变”,追求纯正的艺术趣味和自由、和谐、稳健的风格,讲求艺术个性和技巧。
这一派的领衔作家是沈从文,他有6部中篇和长篇小说,30多种短篇小说集。
十七年文学代表作品
十七年文学代表作品一.《保卫延安》《保卫延安》写的就是解放战争中的延安保卫战。
一九四七年三月初,国民党反动派以数十万兵力对我延安发动了疯狂的进攻,我人民解放军和陕甘宁边区人民在毛主席亲自领导下,从防御转入进攻,并在沙家店等有名战役中歼灭数倍于我的敌人,取得了当时西北战场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辉煌胜利。
这部长篇小说真挚动人地描写了这次保卫延安战争中几个著名战役,描写了彭德怀将军,描写了指战员中不少奋不顾身的英雄人物,作品以周大勇连长的英雄事迹为核心,描绘了人民战争的历史画卷,是一部描写我国人民解放战争的有力作品。
二《红日》1959年面世的小说《红日》,属于,红色经典”的文学范畴。
如今被人们视为“红色经典”的文本。
吴强的长篇小说《红日》在用艺术形式表现重大战役方面作了较好的探索。
它以1947年山东战场的涟水、莱芜、孟良崮三个连贯的战役作为情节的发展主线,体现出作者对现实战争小说的“史诗性”的艺术追求,即努力以宏大的结构和全景式的描写展示出战争的独特魅力。
这三次战役中,解放军有败有胜,各具特点,作家的描写也有略有详,各有侧重,在叙述历史事件的过程中,体现了其在小说结构上的匠心。
作品采用先抑后扬的方法,先以涟水撤退来表现当时国共双方力量的悬殊和解放军面临的严峻形势。
发生于1946年底的涟水战役,以国民党军队攻占涟水,人民解放军因伤亡惨重而被迫撤退而结束。
涟水撤退在整个国共军事冲突中只是一个小插曲,但作家将它一开始就展现在读者面前,使整部作品充满了悬念和吸引力,使后面战事的发展成为读者共同关心的焦点。
而且,作家通过解放军在战场上的被动局面,既形象地表现了当时山东战场上力量的强弱对比,为解放军的最终胜利造成强烈对比,以说明战争胜利的来之不易;同时也为进一步刻划国共双方各具个性的人物形象作了很好的铺垫。
作家一开始就把解放军放在“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绝境之中,这样的结构布局在当时习惯于描写解放军“横扫千军如卷席”的文学作品中显得独特而又真实,体现出这位战争小说作家在当时的时代共名下对表现现代战争的独到眼光。
第五章 第三个十年的小说创作
中 国 现 代 小 说 史 钱钟书:才学兼胜的讽刺奇才
一、生平与创作
钱钟书,江苏无锡人,他 是一位学者型作家,他的小说 创作成果并不多,只有短篇小 说集《人-鬼-兽》(1946)和 长篇小说《围城》(1947)。 虽然钱钟书的成果并不多,但 他的小说创作却标志着40年代 讽刺小说的成熟。
中 国 现 代 小 说 史
中 国 现 代 小 说 史
第五章 第三个十年的小说创作 (1938-1949)
■七月派小说 ■上海孤岛及其后的小说
■解放区小说
中 国 现 代 小 说 史 第一节 七月派小说 一、七月派简介 七月派是抗战时期形成的一个以小说 和诗歌为主体的文学流派。它因胡风于 抗战初期创办的文学刊物《七月》而得 名。《七月》创刊于1937年10月,1941 年因皖南事变被迫停刊。1945年,他们 又开辟了第二个文艺阵地《希望》,
中 国 现 代 小 说 史 遍体鳞伤,又遭烫烧,强奸而死。作者以 出众的才华,在充分展现生活本身的丰富 复杂性的同时,有力地写出了劳动妇女追 求幸福解放的坚韧意志—一种可惊的“原 始的强力”。这部小说在国统区文学界赢 得了极高的声誉,被邵荃麟认为是:“中 国的新现实主义文学中已经放射出一道鲜 明的光彩”。
中 国 现 代 小 说 史
七七事变,集中展现了以蒋捷三为代表的 封建大家庭在外部压力和内部冲突中分崩 离析的过程(金素痕挟制丈夫蒋蔚祖掠夺 财产,致使蒋捷三气死,蒋家败落);下 部有八-一三抗战写到苏德战争爆发,主 要描述蒋家老三 蒋纯祖在战乱中的曲折经 历,穿插写到蒋家儿女在后方的平庸、麻 木生活以及青年一代的摸索挣扎。
中 国 现 代 小 说 史
现在已被公认的七月派作家,理论方 面有胡风、舒芜、阿垅;小说创作方面有 邱东平、彭柏山、路翎、冀汸。其中七月 派理论的核心代表人物是胡风,而小说方 面的核心代表人物是路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 的讲话》 •1942年5月延安文艺 座谈会的召开,毛泽 东发表《在延安文艺 座谈会上的讲话》。 •《讲话》的中心是解 决文艺为群众以及如 何为群众的问题。强 调文艺从属于政治。 提出文艺为工农兵服 务和作家 思想改造问 题。 •《讲话》给文艺发展 带来的双重影响。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后
解放区的小说创作概述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前
最初的解放区小说所表现的内容大多与抗战有着直接的 关联。1937年4月,丁玲发表了短篇小说《一颗未出膛的枪 弹》,另外还有孔厥的短篇小说《收枪的人》、丘东平的 《一个连长的遭遇》,这类作品共同的特点在于抒写军民的 抗战热情,同时也反映了作家们对团结御侮与分裂投降的大 是大非问题的思考。
《讲话》发表以后,解放区小说创作发生了很 大的变化。早期作品有些单薄、粗糙,这种状况在 这时有所改变。但是,作家的自我意识和个性思想 在渐渐退隐。后期解放区小说创作在强调群众化的 同时,过分推崇单纯以农民为接受主体的通俗文学 和民间文学形式,忽略了对中国传统雅文学和五四 新文学中的优秀传统的继承,这在一定程度上妨碍 了中国新文学现代化的进程。
喜剧的历史意识。
孙犁等人的小说
孙犁的诗化小说
孙犁的创作侧重于从人的心灵、情感 和生活诗意层面上表现人物性格的丰富与 优美。他善于在艰苦奋斗中寻找诗意、创 造幸福的人性美,欣慰于他们家国一体, 用真诚与柔情呼唤美好未来的平凡而又丰 富的内心世界,描绘出解放区人民在艰苦 环境中乐观、健康、纯洁的人情美、人性 美。《荷花淀》就是他这种风格最具有代 表性的作品。孙犁的这种小说被称为诗化 的小说。
⑴塑造了开始转变的深受封建思想毒害,背负着沉重的历史的传 统的老一代农民形象。如二诸葛、三仙姑。 ⑵塑造了一批先进农民形象:小二黑、小芹等。 ⑶塑造了一些被封建思想腐蚀毒害的蜕化变质的农民干部和积 极分子形象。
赵树理代表作:《小二黑结婚》
主题:乡村男女追求婚姻自由受阻并最终取得胜利的故事 。 诙谐的叙述风格:往往寓批评于诙谐幽默之中,善意的讽刺 与热情的歌颂结合在一起。 通俗小说的结构模式:他借鉴了传统评书、章回小说的结构 特点,采用单钱条发展的手法, 注重故事的连贯与完整,故事性强, 适应我们民族特别是广大农民的 欣赏习惯。
解放区的小说的几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类型
描写敌后人民武装斗争的,其代表作有马烽、西戎 的《吕梁英雄传》,袁静、孔厥的《新儿女英雄 传》。这类作品又被称为“新英雄传奇”。 描写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土改斗争,其代表作有 丁玲的《太阳照在桑乾河上》,周立波的《暴风骤 雨》;反映“土地改革”的小说。 其他反映解放区农村生活、发展生产的斗争,其代 表作有欧阳干的《高干大》、柳青的《种谷记》、 草明的《原动力》。
赵树理的小说
赵树理的小说
特点:
1、鲜明的民族化大众化艺术风格
⑴在人物塑造上,作者把人物放在故事情节的发展中,放在生 活的矛盾中,通过人物自身的行为和语言来展现自己的性格. 如二诸葛、三仙姑、李有才等。 ⑵在结构上,赵的小说特别注意故事性 ⑶语言上的大众化、口语化
2、真实可信的有血有肉的农民形象
二. “土改”的小说
在解放区大规模的“土地改革”运动中,产生了一些反 映与表现“土改”的小说,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丁玲的《太 阳照在桑干河上》和周立波的《暴风骡雨》。
(1)丁玲的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乾河上》是描绘农民翻身斗 争的代表作 ,真实而生动地描绘了农村土改运动中各个阶层 人们不同精神状态和生活状况。 (2)周立波的《暴风骤雨》同《太阳照在桑乾河上》创作时 代背景大致相同,也是一部反映四十年代解放区农民进行土 地改革的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