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区文学概述

合集下载

第二十章 解放区文学

第二十章  解放区文学
白洋淀水乡湖光芦影的风景画、风俗画的描写与新 时代劳动妇女的精神美相映照,给泥土气和硝烟味 甚为浓重的解放区文学平添了一缕馨香和润泽。
《荷花淀》《嘱咐》《吴召儿》等
孙犁小说的独特审美风格和地域文化气 息影响了一批作家,以他为首,后来也 形成了“荷花淀派”的小说群落。
.
赵树理(1906-1970), 原名赵树礼,山西沁水 人。
以“诉苦”和“欢唱”相结合的方式展开鼓 动、宣传,则形成了解放区文学以明朗、乐 观为基调的审美风貌。
戏剧
1. 对传统戏曲进行“推陈出新”的“旧剧” 改造。
1942年10月10日,延安平剧研究院成立,毛 泽东专门给剧院的题词“推陈出新”,成为 “旧剧”改造的指导方针。
《逼上梁山》、《三打祝家庄》等。
诗歌
解放区诗歌的民谣化:注重运用比兴手法和 民间口语,朴素自然,活泼流畅。特别突出 和强化诗的叙事功能,在“诉苦”、“翻身” 的叙事中解说革命道理、抒发阶级感情,成 为解放区诗歌思维的模式。
李季《王贵与李香香》,张志民《死不着》 《王九诉苦》,阮章竞的《漳河水》等。
《王贵与李香香》 采用信天游的民歌 形式,叙写陕北三 边一对觉悟的农村 青年的革命与爱情 故事,传达阶级斗 争与人民翻身解放 的主题思想。
2. 利用民间形式的小歌剧以及民族新歌剧的 创演
《白毛女》(贺敬之、丁毅执笔) 、《兄妹 开荒》等
1943年2月5日,毛泽东观看秧歌剧《兄妹开 荒》演出时,连连点头,还称赞说:“这还 象个为工农兵大众服务的样子!”
通讯
新闻通讯当时是被视一个重要文艺部门。
白朗《一面光荣的旗帜》、华山《英雄的十月》、刘白 羽《环行东北》和《光明照耀着沈阳》等。
丁玲小说《我在霞村的时候》《在医院中》 等。

第十四章解放区文学

第十四章解放区文学


就当时创作的秧歌剧来看,影响 最大的是由鲁迅艺术学院的王大化、 李波、路由于1943年编写的《兄妹开 荒》。(内容简介)

2、旧剧改革及其创作

旧剧改革运动是与秧歌剧运动同时 进行的另一种戏剧运动。旧剧改革的目 标主要是对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进行改 革,使之适应新时期群众的需要和欣赏 习惯,达到团结人民,教育人民,鼓舞 大众的目的。
1、秧歌剧运动及其创作

秧歌,是流行在中国民间的一种艺 术形式,主要特点是以走十字步为基本 形式,边走边舞。内容多为逗笑取乐。

这一艺术形式有悠久的历史和源远流 长的传统。它起源于春秋战国时代,是民 间春节前后驱逐鬼怪的一种仪式。后经过 汉魏六朝及唐代各个时期农民的创造,到 宋代逐渐成为我国农村广泛流行的、为大 众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因此,这种 艺术形式,不仅有深厚的文化内涵,而且 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
在艺术上,解放区的话剧创作没有,也很难突
破30年代以曹禺为代表的中国现代话剧的水平。


4、歌剧创作
在解放区的戏剧创作中, 成就最大的是歌剧创作。 歌剧,尤其是《白毛女》, 代表了解放区戏剧的最高 成就和神采。

其成就与神采表现在:
(1)价值选择的深刻性。它基
本倾向是揭示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



解放区的散文创作,是解放区知识 分子作家群体执著启蒙主义话语的努力。 王实味、丁玲、艾青、萧军、罗烽是他 们的代表。王实味的《野百合花》,丁 玲的《三八节有感》是其代表。这些杂 感似的的散文,以揭示和批判解放区的 某些不正之风和黑暗面为价值取向,是 比较深刻地思考解放区问题的成果。但 是,很不幸,他们得到的是激烈而霸道 的斗争和批判,王实味还因此而被处决。

解放区文学名词解释

解放区文学名词解释

解放区文学名词解释解放区文学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独立自主的文学活动。

它的最初的根据地是中国革命时期的中共势力较为强大的区域,如陕甘宁边区、晋察冀解放区等地方。

在这些地方,由于共产党的政治、社会和文化变革的影响,创作出了大量的优秀文学作品。

本篇文档将对解放区文学的相关名词进行解释。

一、热土派热土派是解放区文学中的一个重要派别,代表作家有艾青、杨朔等。

热土派主张将文学与当地生态环境、人文风情有机结合,创作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文学作品。

他们认为,文学的有机发展离不开地方环境的影响,只有紧密结合土地和人情,才能写出真正有诚意、有生命的作品。

二、革命文艺革命文艺是解放区文学重要的指导思想和创作方向。

它强调文学艺术应该为革命服务,应该积极参与到民族解放斗争中去。

解放区文学家通过小说、诗歌、戏剧等形式,为革命事业进行宣传和鼓励。

三、生活写实主义生活写实主义是解放区文学的一个重要文学流派。

代表作家有沈从文、巴金等。

他们主张文学应该写现实生活,反映人民的生活状况,赞扬百姓的斗争精神,呈现人性的真实面貌。

四、艺术革命艺术革命是解放区文学的一个核心理念,指的是对旧有文学形式和艺术传统进行的改革和革命。

解放区文学家在艺术上强调探索新的表现手法和语言形式,为民族文化注入新鲜的血液。

五、群众路线群众路线是解放区文学活动的重要指导思想,指的是贯彻“一切为了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思想路线。

解放区文学家认为,文学艺术不应该是少数人的私有物,而是属于全社会的公有财产。

因此,他们积极参与到群众中去,倾听人民的心声,反映人民的生活状况。

总之,解放区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解放区文学的相关名词和概念也对当代文学具有启示性和借鉴意义。

中国现当代文学—— 解放区小说

中国现当代文学—— 解放区小说

第四章解放区小说教学要点:1、解放区重要题材及其代表作家(农村、土改、通俗小说)2、对解放区小说的文学史评价3、赵树理小说中对农民形象的塑造及其创立的评书体现代小说形式的特点。

第一节概述一、总体特征渊源:从30年代的左翼小说发展而来,在文艺政策指引下,适应了西北贫瘠农村,文化程度远较东南沿海一带城镇低的农民读者,将革命现实主义的小说民间化了,紧扣时代主题。

与苏联文学、西方现实主义、浪漫主义文学都有联系,却与现代主义的世界文学潮流有隔绝,形成相对自足的体系,后在各根据地间流通。

随着在全国取得政权,对50年代以后的大陆文学发生重大影响。

二、各类题材小说及其代表作家1、农村题材(主要表现革命根据地的生活)(1913----)孙犁的小说集《芦花荡》和《荷花淀》等。

他的小说大多以冀中平原农村为背景,反映了冀中军民在党的领导下所走过的艰苦卓绝的战斗历程。

(1)着重于挖掘农民的灵魂美和人情美,着意刻画农村妇女形象。

他的小说很少直接的战斗描写、完整的故事情节和非凡的英雄人物,而注重表现普通人民在战争和革命风雨洗礼下所焕发出来的优美精神情操,注重从激荡的时代风云中挖掘人性美的极致和生活的诗情画意,特别倾心于表现农村妇女在战争年代明轻重、识大体的高尚情操以及乐观主义和献身精神。

如《荷花淀》中水生妻、《丈夫》中的媳妇。

与鲁迅、叶圣陶、柔石描写妇女苦难不同,与艾芜《南行记》、沈从文小说不同(他们反映时代潮流之外的人物,从下层社会发掘受伤的灵魂美、或歌颂下层人民原始的灵魂美),孙犁展现解放了的新时代劳动妇女的灵魂美,表现出更为健康的色彩,歌颂新时代、新农村、创造美的革命。

(2)散文笔法、诗化小说。

在艺术上追求散文化、抒情化和风俗化的描写。

具有单纯明静的叙事结构、通俗优美的语言风格(具泥土气又有艺术加工,既有直率也有含蓄)不以情节取胜,而是一连串生活画面,或一种思想、细节串连,情景交融。

孙犁小说的传统性、民间性较内在,追求中和之美。

第二十二讲 解放区文学概述

第二十二讲 解放区文学概述

通过自觉地将自己的创作主体定位于农民, 赵树理形成了一种颇具特色的小说文体。 通过对传统民间文艺样式如说书、评书、快 板等的借用,赵树理的小说语言达到了人物 口语与叙述语言的统一。
赵树理的小说通俗易懂,故事性强,讲究情节 的连贯性与完整性,具有“文摊”大众化风格。 他的小说创造了一种更能为农民接受的阅读方 式,并且通过乡村经验的书写,形成了阶级共 同体的想象与认同。 这回应了《讲话》关于“工农兵文学”的设想。 赵树理由此成为具有时代影响的一位作家。
“作家的职责在于按照《讲话》来提供合乎 需要的文学产品。他们只能按照革命机器的 要求纳入《讲话》的再生产环节当中,充当 ‘媒介’和‘转换器’”。
《讲话》的论述是对五四时期知识分子与大 众之间启蒙关系的一种彻底颠倒,包含着社 会关系与话语关系的重新设定。
尽管文艺为大众服务是一个意义重大的命题, 然而片面地将知识分子与大众对立起来,却 “在特定的历史文化环境之中演变出一系列 始料未及的历史景象”。
这种规约表征着一种经济社会决定论的文学 观念,更多的体现为一种政治话语运作方式, 具有显明的意识形态性。
自此“作家和文学创作被规定为‘整个革命 机器的一个组成部分’,被纳入革命运作的 结构性位置。这种位置的有效性并不是通过 作家的实践经验和批判性活动来确立,而是 预先被革命机器所规定好了的 ”
第二十二讲 解放区文学概述
一、关于《讲话》
左翼文学在1940年代表现为“解放区文学” 形态。“解放区文学”形态的最终成形与 “延安文艺座谈会”密切相关。
1942.5,党中央在延安召开了延安文艺工 作座谈会。毛泽东以党的最高领导人身份做 了发言,即为《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简称《讲话》)。 《讲话》是一纲领性文件,不仅促成了“解 放区文学”形态的形成,而且对建国后的文 学有深远影响。

第十三章:解放区文学

第十三章:解放区文学

三、赵树理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抗日民主政权 中成长起来的 正面人物 他们有理想有追 求,有坚决的斗 争精神 小二黑、小芹、 李有才、老杨同 志等
具有喜剧性格 和鲜明个性的 落后农民形象
作为解放区民 主政权斗争对 象的地主形象
他们有的愚钝、 迂腐但又善良, 有的则好逸恶劳
二诸葛 三仙姑
他们狡猾、阴险
阎恒元
二、阮章竞
(一)生平
(二)《漳河水》
荷荷:有追求、有勇气、有斗争精神
苓苓:聪明能干,心地善良进步人物
紫金英:善良但怯懦,沉沦时又觉醒
生动质朴、婉转含蓄的民歌民谣形式
作品大量采用比兴手法
阮章竞(1914-2000 )中国诗人 。曾用笔名洪荒 。广东中山 人 。13 岁当徒工,20岁失业后到上海。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 间,一直在太行山革命根据地从事文艺工作。写有话剧《未熟的 庄稼》、歌剧《比赛》等。1947年创作大型歌剧《赤叶河》和 长篇叙事诗《圈套》。1949年创作长篇叙事诗《漳河水》。作 品描述太行山区漳河边上 3 个劳动妇女在新旧社会中婚姻爱情 生活的不同遭遇。人物性格鲜明,叙事与抒情结合得较好,并在 创造性地吸取古典诗词 ,尤其 是民歌 民谣的营养 方面作了 成 功 的尝试 。1949年后,先后担任《诗刊》副主编、中国理事 等作协职。1956年创作了童话诗《 金色的海螺 》。1963 年出 版诗集《勘探者之歌》,次年又出版《白云鄂博交响诗》。作品 反映内蒙古草原的变化和钢铁基地的建设,诗句明丽,格调豪迈。 出版的诗集还有《虹霓集》、《迎春橘颂》、《四月的哈瓦那》。 1985年《阮章竞诗选》出版。
三、王实味事件
延安文艺座谈会后发生的对王实味文艺文艺创作的批判, 延安中央研究院研究员王实味于42年在延安报刊上发表 《政治家· 艺术家》、《野百合花》等文,论述了艺术家 不同于政治家的社会职能及两者的关系,认为政治家的 任务“偏于改造社会制度”,艺术家则“偏于改造人的灵魂” 并且强调文艺要暴露黑暗。最后对王实味的批判作为了 对反革命分子的打击,最后错误处决是十分错误的

解放区的小说创作

解放区的小说创作

《王贵与李香香》

故事并未完全摆脱农民受尽 欺压,奋起反抗,最终打败 强大统治者的老套路,就连 最后的‚大团圆‛结局亦无 新意可言。但是作者在文中 加入了革命思想,把农民自 发的个人反抗与革命形势的 篷勃发展紧密联系起来,从 而为传统的爱情题材注入了 新的内容,新的思想,这才 是作品在主题上的深刻之处。

第一节 解放区文学创作概述
一、小说 抗战爆发以后,解放区文艺界便立即掀起了 轰轰烈烈的抗日宣传活动,各种通俗化、大 众化、小型化的艺术种类获得了极大的发展, 而小说的创作却相对滞后。

第一节 解放区文学创作概述


一是因为小说创作对现实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 抗战初期解放区高昂却又略显浮躁的抗战气氛制约 了作家对现实生活进行更深入的观察与体验。 二是因为解放区原来的文艺基础比较薄弱,一大批 小说作家如赵树理等此时正在磨练当中。而大量从 国统区、沦陷区及其它抗日根据地过来的作家对解 放区人民的生活尚不熟悉,缺乏更深层次的感悟, 从而限制了他们的文学创作。

第一节 解放区文学创作概述

阮章竞(1914-),广东中山 人。曾长期生活在太行山区从 事革命宣传工作,对漳河两岸 的民歌民谣相当熟悉。曾创作 演唱长诗《柳叶儿青青》、新 歌剧《赤叶河》、长诗《圈套》 及《送别》、《盼喜报》等短 篇诗歌。1949年3月,他发表 了《漳河水》。这是解放区继 《王贵与李香香》之后又一部 以民间艺术形式表现农村现实 生活的优秀作品,问世后得到 了人们的普遍赞扬。

叙事诗及抒情诗
叙事诗代表作除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 阮章竞的《漳河水》外,还有张志民的《王 九诉苦》、《死不着》、李冰的《赵巧儿》、 贺敬之的《搂草鸡毛》; 抒情诗代表作有贺敬之的《行军散歌》、戈 壁舟的《别延安》、《边区好似八阵图》、 刘御的《延安短歌》、蔡其矫的《回声集》 等。

解放区文学概述

解放区文学概述

(二)阮章竞的《漳水河》
1.解放区农村妇女谋取自身解放的自觉,人民政权为妇 女解放提供了条件。
2.新人形象:荷荷、苓苓、紫金英。
3.艺术形式:采用多种民歌曲调,吸收古典诗词长处, 清新而典雅。 [例2] 漳 水 河 (节选声泪,声声泪 声声泪泪山要碎
桃花坞,杨柳树, 漳河河水长声哭 ! 风起惊起树上鸟, 落花片片水上漂。
[例1]
王贵与李香香 (节选) ――三边民间革命历史故事 李 季
山丹丹开花红姣姣, 香香人材长得好。 一对大眼水汪汪, 就像那露水珠在草上淌。 二道糜子碾三遍, 香香自小就爱庄稼汉。 地头上沙柳绿蓁蓁, 王贵是个好后生。
身高五尺浑身都是劲, 庄稼地里顶两人。
玉米开花半中腰, 王贵早把香香看中了。 小曲好唱口难开, 樱桃好吃树难栽;
解放区文学概述
一 、解放区文学概述
(一)解放区文学的两个阶段
1 、延安文艺座谈会之前:文艺现状与革命政治需要之 间的矛盾 2 、延安文艺座谈会之后:文艺工作与革命政治需要趋 于一致
(二)《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1 、 《 讲话 》是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两个 发言:“ 引言 ”的发言和“ 结论 ”的发言 2 、 《讲话》是党对文艺的指导思想 A.“文艺为什么人”问题:为人民大众服务,“首 先是为工农兵服务”
B.从文学大众化的思潮发展到工农兵文学思潮
2. 文学创作特点: A.新的主题和题材:阶级斗争的主题,工农兵斗争生 活题材 B.新的人物形象:工农兵的形象 C.新的艺术形式:新文学与民间文艺传统融合,为老百 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以及大众化、民族化的语言 二.民歌体叙事诗 (一)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 1.农村阶级斗争和青年男女的爱情命运:“不是闹革 命,穷人翻不了身,不是闹革命,咱俩也结不了婚。” 2.新型农民形象:王贵与李香香。 3.大众化、民族化形式:“信天游”民歌体,自由生 动的民间语言,韵味浓郁的比兴手法。

简要说明解放区文学的特点

简要说明解放区文学的特点

简要说明解放区文学的特点
解放区文学是指1949年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文学,主要分为革命战争时期和建设时期。

解放区文学具有以下特点:
1. 现实主义风格:解放区文学强调社会现实和人民生活,反对虚幻和空洞的文学形式,倡导真实的反映社会生活和人民实际需求的作品。

2. 革命性质:解放区文学是革命的文学,着重表现人民反抗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为实现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精神风貌。

3. 人民性质:解放区文学强调人民作为创造者和主体,使文学成为人民的文学,反对文人作家的个人主义和自我陶醉。

4. 集体性质:解放区文学是团体写作和群众文学的产物,多数作品是由集体创作的,也具有群众的呼声和反映。

5. 语言简练:解放区文学的语言简练明了,更加贴近人民,强调语言的实用性和易懂性。

6. 民族特色:解放区文学注重反映中国近代史和民族语言、文化的特点,表现民族自立自强的精神和意识。

总之,解放区文学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人民性质,是中国革命文学发展的重要阶段。

- 1 -。

《解放区文学》课件

《解放区文学》课件
《解放区文学》PPT课件
欢迎大家来到《解放区文学》PPT课件。本课件将带你一起探索解放区文学的 背景、特点、成就以及对未来的影响。
一、背景介绍
解放区文学
解放区文学是指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诞生并蓬勃发展的文学形 式。
产生背景和历史意义
解放区文学的产生背景是特殊的历史环境和社会背景,它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和时代性。
代表作品及作者
《红岩》(巴金)、《子夜》(郁达夫)等作品成为解放区文学的代表作品。
二、文学特点
现实主义风格
解放区文学以现实主义风格 为主,真实地描绘了人民生 活和社会现实。
批判社会现实
解放区文学批判了封建社会 的黑暗和压迫,呼唤社会的 公平、正义和进步。
语言风格和表现手 法
解放区文学语言生动自然, 表现手法多样,提高了作品 的艺术感染力。
结束语
通过《解放区文学》PPT课件,我们深入了解了解放区文学的背景、特点、成 就和对未来的影响。希望这个课件能够激发大家对解放区文学的兴趣,进一 步了解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一页。
解放区文学在一定程度上受限于时代背景和政治要求,存在一些局限性和不足之 处。
2
展望该思考如何继承解放区文学的精神,发展出适应新时代 的文学形态。
3
解放区文学现在的地位和意义
解放区文学虽然已经过去了几十年,但它的地位和意义仍然不可忽视,它是中国 文学发展的重要一页。
三、文学成就
对文学的贡献
解放区文学为中国文学史上增 添了璀璨的一笔,丰富了中国 文学的题材和风格。
带动社会变革
解放区文学以其鲜明的思想性 和感染力,推动了社会进步和 大众觉醒。
对后代文学影响
解放区文学对后来的文学创作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 文学宝贵的财富。

[实用参考]解放区文学

[实用参考]解放区文学
“赵叔从来都是一种打 扮:头上戴一顶蓝布人 民帽,身穿一套蓝布制 服,脚上穿一双家制黑 布鞋,衣服还经常是皱 皱巴巴的,一点也不挺 括,这一身打扮哪像一 个作家呀?简直就是一 个活脱脱的老农 呀!”——老舍女儿舒 立回忆中的赵树理。
山西省沁水加丰镇尉迟村的赵树理故
“文摊文学家”
“我不想上文坛,不想做文坛文学家。我只 想上‘文摊’,写些小本子夹在卖小唱本 的摊子里去赶庙会,三两个铜板可以买一 本,这样一步一步地去夺取那些封建小唱 本的阵地。做这样一个文摊文学家,就是 我的志愿。”
以“诉苦”和“欢唱”相结合的方式展开鼓 动、宣传,则形成了解放区文学以明朗、乐 观为基调的审美风貌。
戏剧
1. 对传统戏曲进行“推陈出新”的“旧剧” 改造。
1942年10月10日,延安平剧研究院成立,毛 泽东专门给剧院的题词“推陈出新”,成为 “旧剧”改造的指导方针。
《逼上梁山》、《三打祝家庄》等。
《我在霞村的时候》:一位被日寇凌辱的少 女贞贞又在根据地经历着种种不平和屈辱, 探索女性的尊严与觉醒。
.
1942年延安文艺整风后,在“工农兵文艺” 的旗帜的指引和规范下,解放区文学整体上 呈现出与现实革命斗争紧密结合,力求通俗 化,强调对民间形式、传统形式的利用和改 造,主动适应以农民为主体的基层群众的欣 赏习惯、趣味和接受水平的特点,成为战时 中国一个独特的区域性文学存在。
.
.
解放区文学的发展以1942年延安文艺整风为 界,划分为前后两个阶段。
抗战初期,解放区文学汇入了抗战文学的时 代潮流。同时,大批作家和文艺青年从国统 区奔赴延安,他们的文艺观念与革命体制并 非完全一致,这一度带来了解放区文艺的多 元状态。
.
一批体现知识分子独立思考和人性关怀的创 作,一度引起很大的关注和争议。

30第二十二章 解放区文学创作

30第二十二章  解放区文学创作
• 《白毛女》富有革命浪漫主义色彩。 • 《白毛女》运用了民歌、小调和地方戏曲的曲调,
吸收了中国古典戏曲的歌唱、吟诵、道白相结合 的传统,还借鉴了西洋歌剧注重表现人物性格的 处理方法,为新歌剧决定了模式。
.
《逼上梁山》
• 新编京剧《逼上梁山》是1943年延安中央党校大众艺术研 究社集体编写(杨绍营、齐燕铭等执笔)的。
• 此剧共3幕27场,根据《水浒传》中林冲被逼上梁山的故 事改编而成。
• 剧本在保存原著基本情节的基础上,又增添了新的内容, 一方面表现了阶级压迫的严酷,一方面突出了人民创造历 史的主题。
• 1944年元旦前后,该剧由延安平剧院演出,产生了轰动效 应。
声音
• 毛泽东:“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但在旧戏 舞台上(在一切离开人民的旧文学旧艺术 上)人民却成了渣滓,由老爷太太少爷小 姐们统治着舞台,这种历史的颠倒,现在 由你们再颠倒过来”,“这是旧剧革命的 划时期的开端”。
.
.
《小二黑结婚》
• 1943年发表。 • 作品描写了抗日根据地太行山区一个名叫刘家皎的村庄,
一对青年男女——小二黑、小芹自由恋爱过程中遇到各种 阻挠并最终在民主政权的支持下取得婚姻胜利的故事。
• 小二黑、小芹与二诸葛、三仙姑及金旺、兴旺兄弟俩的冲 突斗争,反映了4O年代抗日根据地农村中民主意识与封 建意识和乡村恶势力的冲突,深刻地揭示了40年代特定区 域里阶级斗争的新动向。
• 作品以其内容的贴近、形式的大众化,一出版就获得广泛 好评和热烈欢迎,在解放区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
• 作品在多方面取得了成功: • 1,表现了新的生活和主题。 • 2,作品所着力刻画的小二黑、小芹,无疑是根据地、解
• 三,解放区文学的第三个特征,体现在作家心态的“工农 兵”化。• 周立波 • 马烽、西戎 • 孔厥、袁静 • 柳青 • 欧阳山

解放区文学创作

解放区文学创作

(二)创作

赵树理受到传统文学、民间艺术和农民 语言的熏陶,是一个具有农民气质的作 家,成功开创了文艺大众化创作的风尚, 代表了40年代解放区文学创作的最高成 就,是现代文学史上一个特殊而富有价 值的文学现象。
1、主要作品:



主要作品有: 《小二黑结婚》(1943年) 《李有才板话》(1943年) 《孟祥英翻身》(1944年) 李家庄的变迁》(1945年) 《福贵》 (1946年)
(一)代表性作家作品介绍

1、新歌剧《白毛女》 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集 体创作,贺敬之、丁 毅执笔,马可、张鲁 等作曲。
根据“白毛仙姑”的民间传说改编,表达“旧社 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的主题。


采用西方歌剧的主题 音调塑造戏剧形象, 并吸收了中国民间音 乐。 主人公喜儿的形象经 过多次修改,起初现 实,有农村妇女的局 限,逐渐变成一个历 经苦难与勇于反抗的 女性形象。
3.题材禁区


两个东西不能写:人民内部黑暗和知识分子的 个体心理 王实味——最早提出写解放区的黑暗。 丁玲《我在霞村的时候》《在医院中》《三八 节有感》——批判封建意识、小生产意识、官 僚主义等——从毛泽东到一般的领导对这些作 品都持反对态度。 在《延座讲话》中题材问题被上升到立场问题: 暴露派和歌颂派。
二、赵树理


1、生平
赵树理(1906-1970): 现、当代作家。原名赵树礼。 山西沁水人。生于贫农家庭。 从小喜爱民间文学和地方戏 曲。卖过字 画,当过江湖郎 中、差役、录事,教过私塾, 饱尝生活的艰辛。 抗日战争爆发后从事抗日宣 传和民政工作。1939年起编 辑《黄河日报》、《抗战生 活》、《中国人》等报刊。

第十五章 解放区文学

第十五章   解放区文学

“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
把鬼变成人”的主题,成为贯 彻《讲话》精神、创造新的 “民族形式”的重要代表作品 之一。 歌剧《白毛女》
.通讯
当时的文艺政策极大推动了通讯报告一类文体 的写作。其中较有影响的有报告文学集有《一面光 荣的旗帜》(白朗)、《英雄的十月》(华山)、
《环行东北》和《光明照耀着沈阳》(刘白羽)等。
这些通讯主要是书写战争和部队生活,歌颂光荣事
迹,及时反映胜利,高扬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诗歌
解放区诗歌的一个突出现象是群众写诗的活跃。 一类是短篇的新歌唱》等,风
格流畅明快,有质朴的生活气息。其中也常常歌颂
伟大革命领袖,最有名的是陕北农民李有源写的 《移民歌》(又名《毛主席领导穷人翻身》),民
是对农民形象的刻画,
尤其那位赶车的把式老
孙头,他胆小怕事又口 无遮拦,风趣幽默中总 透出民间的智慧。
.
孙犁(1913-2002)
生于河北平安县,原名 孙树勋。他的小说创作 综合了“新农村”与 “新英雄”两种视角,
侧重书写战争背景下农
村生活的新变化。
孙犁
孙犁小说的独特审美风格和地域文化气息
影响了一批作家,以他为首,后来形成了 名为“荷花淀派”的小说群落。

孙犁小说主要不表现激烈的斗争,而 是在平凡中发现美好心灵的闪光,站 在新的时代精神的角度挖掘农民尤其 是农村女性的人情美和人性美。

形式上多采用淡化情节的散文式结构,
以清新明净的语言,在舒卷自然、娓
娓道来的抒情笔调中谱写一篇篇富有 诗意美的小说。
歌第一段就是《东方红》的前四句歌词。
再一类是快板诗,如诗集《运输队长蒋介石》。
李季的叙事长诗《王

解放区文学创作

解放区文学创作

《李有才板话》的开头
阎家山有个李有才,外号叫“气不死”。 这人现在有五十多岁,没有地,给村里人 放牛,夏秋两季捎带看守村里的庄稼。他只 是一身一口,没有家眷。他常好说两句开心 话,说是“吃饱了一家不饥,锁住门也不怕 饿死小板凳”。
以快板为武器,揭露讽刺地主阎恒元:
村长阎恒元, 一手遮住天, 自从有村长, 一当十几年。 年年要投票, 嘴说是改选, 选来又选去, 还是阎恒元。
二、《小二黑结婚》
▪ 成名作。描写根据地青年小二黑和小芹为争 取婚姻自主而同封建传统、恶霸势力做斗争 的故事。
▪ 作品塑造了农村中落后人物二诸葛、三仙姑 的形象。
▪ 二诸葛(小二黑的爹)善良、迂腐而又胆小怕 事。满脑子封建迷信思想,竭力反对儿子与小 芹的结合。
▪ 三仙姑(小芹的娘)好逸恶劳,轻浮放荡,借 装神弄鬼来勾引男人,动辄撒泼耍赖。
二诸葛忌讳“不宜栽种”,三仙姑忌讳“米 烂了”。这里边有两个小故事:有一年春天大 旱,直到阴历五月初三才下了四指雨。初四那 天大家都抢着种地,二诸葛看了看历书,又掐 指算了一下说:“今日不宜栽种。” 初五日是 端午,他历年就不在端午这天做什么,又不曾 种;初六倒是个黄道吉日,可惜地干了,虽然 勉强把他的四亩谷子种上了,却没有出够一半。
第二节 赵树理
一、生平与创作
▪ 生于山西沁水。解放区作家 的代表。
▪ 主要作品《小二黑结婚》 《李有才板话》《李家庄的 变迁》《三里湾》等。
1906-1970
▪ 40年代被后期被解放区文学界树为“赵树理 方向”。
▪ 1966年起遭到彻底批判,1970年被迫害致死。 1980年代开始,其价值得到重新肯定,作品 被关注。
《小二黑结婚》的开头
刘家峧有两个神仙,邻近各村无人不晓:一 个是前庄上的二诸葛,一个是后庄上的三仙姑。 二诸葛原来叫刘修德,当年做过生意,抬脚动 手都要论一论阴阳八卦,看一看黄道黑道。三 仙姑是后庄于福的老婆,每月初一十五都要顶 着红布摇摇摆摆装扮天神。

中国现当代文学—— 解放区小说

中国现当代文学—— 解放区小说

第四章解放区小说教学要点:1、解放区重要题材及其代表作家(农村、土改、通俗小说)2、对解放区小说的文学史评价3、赵树理小说中对农民形象的塑造及其创立的评书体现代小说形式的特点。

第一节概述一、总体特征渊源:从30年代的左翼小说发展而来,在文艺政策指引下,适应了西北贫瘠农村,文化程度远较东南沿海一带城镇低的农民读者,将革命现实主义的小说民间化了,紧扣时代主题。

与苏联文学、西方现实主义、浪漫主义文学都有联系,却与现代主义的世界文学潮流有隔绝,形成相对自足的体系,后在各根据地间流通。

随着在全国取得政权,对50年代以后的大陆文学发生重大影响。

二、各类题材小说及其代表作家1、农村题材(主要表现革命根据地的生活)(1913----)孙犁的小说集《芦花荡》和《荷花淀》等。

他的小说大多以冀中平原农村为背景,反映了冀中军民在党的领导下所走过的艰苦卓绝的战斗历程。

(1)着重于挖掘农民的灵魂美和人情美,着意刻画农村妇女形象。

他的小说很少直接的战斗描写、完整的故事情节和非凡的英雄人物,而注重表现普通人民在战争和革命风雨洗礼下所焕发出来的优美精神情操,注重从激荡的时代风云中挖掘人性美的极致和生活的诗情画意,特别倾心于表现农村妇女在战争年代明轻重、识大体的高尚情操以及乐观主义和献身精神。

如《荷花淀》中水生妻、《丈夫》中的媳妇。

与鲁迅、叶圣陶、柔石描写妇女苦难不同,与艾芜《南行记》、沈从文小说不同(他们反映时代潮流之外的人物,从下层社会发掘受伤的灵魂美、或歌颂下层人民原始的灵魂美),孙犁展现解放了的新时代劳动妇女的灵魂美,表现出更为健康的色彩,歌颂新时代、新农村、创造美的革命。

(2)散文笔法、诗化小说。

在艺术上追求散文化、抒情化和风俗化的描写。

具有单纯明静的叙事结构、通俗优美的语言风格(具泥土气又有艺术加工,既有直率也有含蓄)不以情节取胜,而是一连串生活画面,或一种思想、细节串连,情景交融。

孙犁小说的传统性、民间性较内在,追求中和之美。

解放区的优秀文学作品

解放区的优秀文学作品

解放区的优秀文学作品
《解放区》是鲁迅先生的一部优秀文学作品,它记录了中国抗日战争中英雄解放军的英勇战斗,以及他们艰苦卓绝的奋斗和忠诚的爱国精神。

故事发生在西北解放区,在英雄解放军的领导下,英雄们发挥了自己的智慧,不畏艰险,以最快的速度前进,英勇地抗击和击退敌军,取得了胜利。

英雄们以极大的决心和精神,勇敢地抗击敌人,不管是在陆地上还是在战场上,他们都给出了自己的无畏精神,坚决抵抗敌人。

他们超越了自己的恐惧,带头奋勇抗敌,勇敢地站起来反抗邪恶,以保护自己的家园。

他们以勇猛的精神和奋勇的斗志,坚决地抵御敌人的进攻,他们的勇敢和坚定的念使他们能够取得最后的胜利。

当他们取得胜利时,他们的心中充满了欢乐,他们的胜利不仅使西北解放区解放,还使中国人民从长期的压迫中解放出来,重新拥有自由和尊严。

英雄解放军的战斗,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精神,他们的故事也影响了世界上许多国家,让他们感受到中国人民忠诚爱国的精神。

《解放区》是一部非常优秀的文学作品,它反映了中国爱国主义的最高境界,彰显了中国人民的英勇精神,也让世界各
国都能深刻感受到英雄解放军的忠诚爱国精神。

它也是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的精神财富,它将永远鼓舞着中国人民的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戏鼓咚咚响连天, 唱尽古今千万变。
1949 年 3 月 26 日 选自《太行文艺》太行文协编一九四九年五月版
不断复沓,层层逼近,传达深重的悲情。诗句通俗流 畅,有民歌之风;然诗情画意,又颇有古诗之味。
三.报告文学 (一)群众性的通讯运动 《五月的延安》、《冀中一日》、《渡江一日》等集 体报告文学集。 (二)主要作家名篇 1.丁玲《彭德怀速写》 2.何其芳《我歌唱延安》 3.沙汀《随军散记》 4.周而复《诺尔曼· 白求恩断片》 5.周立波《战场三记》
[例1]
王贵与李香香 (节选) ――三边民间革命历史故事 李 季
山丹丹开花红姣姣, 香香人材长得好。 一对大眼水汪汪, 就像那露水珠在草上淌。 二道糜子碾三遍, 香香自小就爱庄稼汉。 地头上沙柳绿蓁蓁, 王贵是个好后生。
身高五尺浑身都是劲, 庄稼地里顶两人。
玉米开花半中腰, 王贵早把香香看中了。 小曲好唱口难开, 樱桃好吃树难栽;
B.从文学大众化的思潮发展到工农兵文学思潮
2. 文学创作特点: A.新的主题和题材:阶级斗争的主题,工农兵斗争生 活题材 B.新的人物形象:工农兵的形象 C.新的艺术形式:新文学与民间文艺传统融合,为老百 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以及大众化、民族化的语言 二.民歌体叙事诗 (一)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 1.农村阶级斗争和青年男女的爱情命运:“不是闹革 命,穷人翻不了身,不是闹革命,咱俩也结不了婚。” 2.新型农民形象:王贵与李香香。 3.大众化、民族化形式:“信天游”民歌体,自由生 动的民间语言,韵味浓郁的比兴手法。
交好的心思两人都有, 谁也害臊难开口。
1945年12月于陕北三边 选自延安《解放日报》一九四六年九月二十二日至二十四日
《王贵与李香香》是一部七百多行的长诗,从始至终都 运用“信天游”形式。节选的诗中以比兴手法和传统的白 描,勾勒人物的特征,寥寥几笔,李香香的美丽动人的面 影与王贵的顽强健壮的性格便跃然而出,充满生活气息。
延安文艺座谈会
《王贵与李香香》
《王贵与李香香》插图
B.“如何去服务”问题:
(1)立足点移到无产阶级方面来:深入工农兵生活, 改造世界观,继承和借鉴古代和外国优秀的文学遗产。
( 2 )处理好普及和提高的关系:向工农兵普及,从工 农兵群众的基础上去提高,在提高指导下普及。 C.文艺与政治关系问题:文艺从属于无产阶级政治 (三)《讲话》后解放区文学的新特点 1. 文学思潮特点: A.从多元文学思潮趋向一元的现实主义思潮
解放区文学概述
一 、解放区文学概述
(一)解放区文学的两个阶段
1 、延安文艺座谈会之前:文艺现状与革命政治需要之 间的矛盾 2 、延安文艺座谈会之后:文艺工作与革命政治需要趋 于一致
(二)《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1 、 《 讲话 》是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两个 发言:“ 引言 ”的发言和“ 结论 ”的发言 2 、 《讲话》是党对文艺的指导思想 A.“文艺为什么人”问题:为人民大众服务,“首 先是为工农兵服务”
6.黄钢《开麦拉前的汪精卫》
四.戏剧 (一)民族新歌剧 1. 新秧歌剧:《兄妹开荒》、《夫妻识字》等。 2. 民族新歌剧--融合了西洋歌剧、传统戏曲和地方戏 曲形式所创造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新型歌剧。名作:《 白毛 女》、《王秀鸾》、《赤叶河》等。 3. 分析代表作《白毛女》 A. 革命主题:旧社会把人逼成“ 鬼 ”,新社会把“ 鬼 ”变成人。
(二)阮章竞的《漳水河》
1.解放区农村妇女谋取自身解放的自觉,人民政权为妇 女解放提供了条件。
2.新人形象:荷荷、苓苓、紫金英。
3.艺术形式:采用多种民歌曲调,吸收古典诗词长处, 清新而典雅。 [例2] 漳 水 河 (节选) ――漳河牧歌 阮章竞
调:开花 声声泪,声声泪 声声泪泪山要碎
桃花坞,杨柳树, 漳河河水长声哭 ! 风起惊起树上鸟, 落花片片水上漂。
(三)话剧创作
1.独幕剧《把眼光放远一点》
2.多幕剧《同志,你走错了路》
3.方言剧《抓壮丁》
必读书目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李 鲁 习 题 1.《讲话》之后解放区文学出现了什么新气象? 2.比较分析《王贵与李香香》和《漳河水》在民歌体 上的不同探索。 3 .试论《白毛女》在现代歌剧史上的意义。 季:《王贵与李香香》 艺:《白毛女》 阮章竞:《漳河水》
B. 浪漫主义特色:
(1)理想化的人物――复仇女神喜儿 (2)传奇式故事 ――“ 白毛仙姑 ”的民间传说 (3)抒情化场面――歌唱、道白、音乐、舞蹈融合一体
(二)旧戏改革ຫໍສະໝຸດ 1.用新思想改编传统剧目,创作新编历史剧
京剧《逼上梁山》――突出林冲与高俅的政治分歧, 影射现实。 京剧《三打祝家庄》――表现依靠群众,调查研究, 分化敌人等战略战术思想。 2.改造旧形式,创作具有新内容的现代剧 新秦腔《血泪仇》――以农民王仁厚一家命运,进行 新旧社会的对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