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欣赏课件 PPT
合集下载
文学欣赏PPT (7)[46页]
![文学欣赏PPT (7)[46页]](https://img.taocdn.com/s3/m/1ccf52d5770bf78a6429541c.png)
文学欣赏
第一节
星光熠熠:中国古代小说的生成
一、小பைடு நூலகம்的渊源
汉代出现了第一篇初具小说规模的《燕丹子》。《燕丹子》比《刺客列传》中的《荆轲传》更富于传奇 性。这首先涉及其中的三个传奇性情节:一是乌白头、马生角、桥机不发而太子丹得归;二是太子丹以 “黄金投龟,千里马肝,姬人好手,盛以玉盘”厚待荆轲;三是荆轲刺秦王,秦王“乞听琴声而死”, 秦姬鼓琴以隐语解秦王之困,致使荆轲功败垂成。这些传奇情节本为秦汉以来的民间传说,《史记》因 其“太过”、“皆非”削之不载,以维护历史叙事的基础。但对于小说叙事来说,这些传奇情节却有特
面貌与生活情景。
从小说发展史的角度看,志人小说的贡献不仅在于全景般地展示了六朝士人的生活情景,更重要的还在 于写人的言行举止和刻画人物性格方面取得突出成就,为后世小说的写人提供了楷模。它善于选择简短 典型的场面,画龙点睛般地勾勒出一个人独具的性情,并且刻画人的个性达到了形神兼备、描骨入神的 地步,如写王蓝田的性急。
殊的艺术内涵。
文学欣赏
第一节
星光熠熠:中国古代小说的生成
二、旭日初升:志怪小说和志人小说
魏晋南北朝时期小说初具规模,从内容上可分两大类:志怪与志人。前者以写神灵鬼怪及其妖异怪诞之 事为主,后者以记载人物的琐闻逸事为主。它们对后世文言小说的写作,不论是在题材内容、人物塑造 上,还是在艺术手法、叙事模式上,都产生了深远影响,特别是确立了文言小说中志人与志怪二元对立 的格局。而从艺术价值和小说发展史的角度来看,志怪小说要比志人小说更有价值,具备更多的小说因 素。这也是中国志怪小说史上的黄金时期。 志怪小说代表作是干宝的《搜神记》,其中有《干将莫邪》之类的许多名篇。 干宝虽是抱着“发明神道之不诬”的观念创作此书的,但书中也有没有迷信色彩的佳作,《李寄斩蛇》 就是其中的代表。
文学欣赏PPT (10)[20页]
![文学欣赏PPT (10)[20页]](https://img.taocdn.com/s3/m/c858486bc77da26924c5b076.png)
文学欣赏
第一节
曹禺:在命运剧与社会剧之间———曹禺的早期话剧
在他看来,《雷雨》的世界是一口“残酷的井”、“黑暗的坑”,是一种拼命的突围和无法抗拒的失败, 是一种保存自己的努力和难以逃脱的毁灭。曹禺正是在这里找到了他对话剧的切入点。这或许也是曹禺 “命运剧”的特征。一方面从主观上将现实人生的悲剧引申至命运,从而强化了悲剧的力量,另一方面 则从客观上以批判的姿态审视现实,这样“命运”的力量不单是代表一种恒久不变的自然法则,同时也 代表着特定现实中左右人们的现实力量,由此也加深了对现存生活方式的否定力度。 这种情景在《日出》中更为明显。没有出场的金八又像影子一样无所不在地跟随着人们,导演出一幕幕 人生丑剧和悲剧。他是具体的,因为他是金钱的化身。他也是抽象的,因为对他而言生活在金钱时代, 是一种宿命。金钱的宿命显然更深刻地表现了金钱罪恶的深广程度。它是笼罩于人间的一片黑暗。这种 黑暗甚至让人们忽略了作者有关向往光明的情节设计而沉浸在对人物悲剧命运的思考中。
文学欣赏
第一节
曹禺:在命运剧与社会剧之间———曹禺的早期话剧
曹禺话剧艺术的成功应得益于他丰富复杂的人生体验和戏剧艺术修养。1933年,曹禺写出了第一部 话剧《雷雨》。在三年沉寂后,《雷雨》终于在舞台上引起轰动,并成为经久不衰的精品。 除《雷雨》外,曹禺还创作了《日出》、《北京人》、《原野》、《家》、《晴朗的天》等十几部话剧。 而最能代表其风格和水平的依然是早期的作品。 以往许多人将曹禺早期的话剧仅仅归结为社会剧,只关注剧作展示的社会生活场景,但事实上,曹禺话 剧的动人之处也在于其隐藏于社会场景背后的神秘力量,这种神秘力量就是曹禺在审视人生现象时对人 的境遇与命运的思考。曹禺的话剧是社会剧,同时也是命运剧。曹禺正是在对人生与命运的双重思考中, 由形而下走向形而上,使剧作在对人的精神拷问中将社会与人生的悲剧引向命运与人生的玄妙关系,诗 化了戏剧情节。
第一节
曹禺:在命运剧与社会剧之间———曹禺的早期话剧
在他看来,《雷雨》的世界是一口“残酷的井”、“黑暗的坑”,是一种拼命的突围和无法抗拒的失败, 是一种保存自己的努力和难以逃脱的毁灭。曹禺正是在这里找到了他对话剧的切入点。这或许也是曹禺 “命运剧”的特征。一方面从主观上将现实人生的悲剧引申至命运,从而强化了悲剧的力量,另一方面 则从客观上以批判的姿态审视现实,这样“命运”的力量不单是代表一种恒久不变的自然法则,同时也 代表着特定现实中左右人们的现实力量,由此也加深了对现存生活方式的否定力度。 这种情景在《日出》中更为明显。没有出场的金八又像影子一样无所不在地跟随着人们,导演出一幕幕 人生丑剧和悲剧。他是具体的,因为他是金钱的化身。他也是抽象的,因为对他而言生活在金钱时代, 是一种宿命。金钱的宿命显然更深刻地表现了金钱罪恶的深广程度。它是笼罩于人间的一片黑暗。这种 黑暗甚至让人们忽略了作者有关向往光明的情节设计而沉浸在对人物悲剧命运的思考中。
文学欣赏
第一节
曹禺:在命运剧与社会剧之间———曹禺的早期话剧
曹禺话剧艺术的成功应得益于他丰富复杂的人生体验和戏剧艺术修养。1933年,曹禺写出了第一部 话剧《雷雨》。在三年沉寂后,《雷雨》终于在舞台上引起轰动,并成为经久不衰的精品。 除《雷雨》外,曹禺还创作了《日出》、《北京人》、《原野》、《家》、《晴朗的天》等十几部话剧。 而最能代表其风格和水平的依然是早期的作品。 以往许多人将曹禺早期的话剧仅仅归结为社会剧,只关注剧作展示的社会生活场景,但事实上,曹禺话 剧的动人之处也在于其隐藏于社会场景背后的神秘力量,这种神秘力量就是曹禺在审视人生现象时对人 的境遇与命运的思考。曹禺的话剧是社会剧,同时也是命运剧。曹禺正是在对人生与命运的双重思考中, 由形而下走向形而上,使剧作在对人的精神拷问中将社会与人生的悲剧引向命运与人生的玄妙关系,诗 化了戏剧情节。
文学欣赏第一讲PPT文档79页

挚强烈的感情,而非虚假的无病呻吟。 又说:“自然英旨,罕值其人”,可见“真美”。
举例
一品之中,略以世代为先後,不以优劣为诠次。又其人既 往,其文克定。今所寓言,不录存者。
夫属词比事,乃为通谈。若乃经国文符,应资博古,撰德 驳奏。宜穷往烈。至乎吟咏情性,亦何贵於用事?“思君 如流水”,既是即目。“高台多悲风”,亦惟所见。“清 晨登陇首”,羌无故实。“明月照积雪”,讵出经史。
❖ 美人上马来,马儿似 不支
引用
刘勰
刘勰<文心雕龙>说:
“春秋代序,阴阳惨舒,物色之动,心亦 摇焉.”
钟嵘<诗品 >说:
钟嵘
“嘉会寄诗以亲,离群托诗以怨.
至于楚臣去境,汉妾辞宫,或骨横朔野, 魂逐飞蓬.
凡斯种种,感荡心灵,
非陈诗何以展liú xié 刘勰(约465——520) 南朝梁(今山东)人。 然其名未以官显,却以文彰。 一部《文心雕龙》奠定 了他在中国 文学史上和文学批评史上 不可或缺的地位。
元代--元杂剧/元散曲/ 长篇章回小说
明清--三言二拍/长篇章 回小说
诗歌的特点
诗歌是抒情的,与音乐密切相关. <尚书>说:“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
律和声.” 诗歌的特点: 1强烈的感情和丰富的想象 2 跳跃性结构 3语言凝练,富有节奏和韵律,有音乐美 诗法举例--起兴/隐喻/象征/叠加
李延年——《北方有佳人》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 佳人难再得!
注释
汉代音乐家。中山(今河北定县)人,乐工出 身,父母兄弟亦均为乐工。善歌,有善创造新 声。武帝时。在乐府中任协律都尉。
在武帝宠爱的众多后妃中,最生死难忘的,要 数妙丽善舞的李夫人;而李夫人的得幸,则是 靠了她哥哥李延年这首名动京师的佳人歌。
举例
一品之中,略以世代为先後,不以优劣为诠次。又其人既 往,其文克定。今所寓言,不录存者。
夫属词比事,乃为通谈。若乃经国文符,应资博古,撰德 驳奏。宜穷往烈。至乎吟咏情性,亦何贵於用事?“思君 如流水”,既是即目。“高台多悲风”,亦惟所见。“清 晨登陇首”,羌无故实。“明月照积雪”,讵出经史。
❖ 美人上马来,马儿似 不支
引用
刘勰
刘勰<文心雕龙>说:
“春秋代序,阴阳惨舒,物色之动,心亦 摇焉.”
钟嵘<诗品 >说:
钟嵘
“嘉会寄诗以亲,离群托诗以怨.
至于楚臣去境,汉妾辞宫,或骨横朔野, 魂逐飞蓬.
凡斯种种,感荡心灵,
非陈诗何以展liú xié 刘勰(约465——520) 南朝梁(今山东)人。 然其名未以官显,却以文彰。 一部《文心雕龙》奠定 了他在中国 文学史上和文学批评史上 不可或缺的地位。
元代--元杂剧/元散曲/ 长篇章回小说
明清--三言二拍/长篇章 回小说
诗歌的特点
诗歌是抒情的,与音乐密切相关. <尚书>说:“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
律和声.” 诗歌的特点: 1强烈的感情和丰富的想象 2 跳跃性结构 3语言凝练,富有节奏和韵律,有音乐美 诗法举例--起兴/隐喻/象征/叠加
李延年——《北方有佳人》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 佳人难再得!
注释
汉代音乐家。中山(今河北定县)人,乐工出 身,父母兄弟亦均为乐工。善歌,有善创造新 声。武帝时。在乐府中任协律都尉。
在武帝宠爱的众多后妃中,最生死难忘的,要 数妙丽善舞的李夫人;而李夫人的得幸,则是 靠了她哥哥李延年这首名动京师的佳人歌。
文学欣赏PPT (19)[25页]
![文学欣赏PPT (19)[25页]](https://img.taocdn.com/s3/m/69dbe65183d049649a66589b.png)
文学欣赏
第一节
不平衡的东西方交流
一、日本文学的崛起
日本自然主义文学有自己的特点。 第一,在理论上主张“破理显实”,即主张作家要排除一切理想,不带任何功利目的地按照事物的原样 子去描写“真实”。 第二,在实践上主张遵循绝对客观主义的创作方法。 第三,在方式上要求作家自我忏悔和自我暴露。 日本自然主义作家情况复杂,他们往往是从其他的流派转变过来的,因此日本自然主义文学除了自身主 要的特点之外,还存在着各种流派交叉影响的特点,自然主义文学发展到后期产生分化的现象与这一特 点不是没有关系的。 从1906年岛崎藤村的长篇小说《破戒》问世到1912年是日本自然主义文学的鼎盛阶段。在这个 时期,由于自然主义运动的兴起,许多重要的作家和作品相继出现。
第三节
“表现日本 人的精神实 质”:川端 康成
第一节
不平衡的东西方交流
一、日本文学的崛起
日本近代文学是指从明治维新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文学。按其走过的道路,一般分为4个阶段:(1) 启蒙时期(1868—1884),即近代文学的酝酿阶段。为适应明治维新的需要,文学被作为启蒙、 教化的工具,出现了一些宣传民主与爱国的思想的政治小说和翻译著作。(2)奠基时期(1885— 1905),即近代文学的产生阶段,出现了在近代文学史上有深远影响的文学理论著作和文学作品。 (3)发展时期(1906—1911),即近代文学的丰收阶段,重要的文学流派都出现在这一时期。 (4)分化时期(1912—1920),即近代文学走向衰落的阶段。在近代文学形成发展过程中出 现了批判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自然主义、唯美主义以及白桦派等重要的文学流派和一系列著名的作家 和作品。
21世纪中国语言文学通用教材
文学欣赏
作者:金元浦
第18章
血泪写成的近代东 方文学
第一节
不平衡的东西方交流
一、日本文学的崛起
日本自然主义文学有自己的特点。 第一,在理论上主张“破理显实”,即主张作家要排除一切理想,不带任何功利目的地按照事物的原样 子去描写“真实”。 第二,在实践上主张遵循绝对客观主义的创作方法。 第三,在方式上要求作家自我忏悔和自我暴露。 日本自然主义作家情况复杂,他们往往是从其他的流派转变过来的,因此日本自然主义文学除了自身主 要的特点之外,还存在着各种流派交叉影响的特点,自然主义文学发展到后期产生分化的现象与这一特 点不是没有关系的。 从1906年岛崎藤村的长篇小说《破戒》问世到1912年是日本自然主义文学的鼎盛阶段。在这个 时期,由于自然主义运动的兴起,许多重要的作家和作品相继出现。
第三节
“表现日本 人的精神实 质”:川端 康成
第一节
不平衡的东西方交流
一、日本文学的崛起
日本近代文学是指从明治维新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文学。按其走过的道路,一般分为4个阶段:(1) 启蒙时期(1868—1884),即近代文学的酝酿阶段。为适应明治维新的需要,文学被作为启蒙、 教化的工具,出现了一些宣传民主与爱国的思想的政治小说和翻译著作。(2)奠基时期(1885— 1905),即近代文学的产生阶段,出现了在近代文学史上有深远影响的文学理论著作和文学作品。 (3)发展时期(1906—1911),即近代文学的丰收阶段,重要的文学流派都出现在这一时期。 (4)分化时期(1912—1920),即近代文学走向衰落的阶段。在近代文学形成发展过程中出 现了批判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自然主义、唯美主义以及白桦派等重要的文学流派和一系列著名的作家 和作品。
21世纪中国语言文学通用教材
文学欣赏
作者:金元浦
第18章
血泪写成的近代东 方文学
《文学欣赏引论》课件

《文学欣赏引论》ppt课 件
• 文学欣赏的基本概念 • 文学作品的构成要素 • 文学作品的分类与流派 • 文学欣赏的方法与技巧 • 文学欣赏的实践与应用 • 文学欣赏的未来发展
01
文学欣赏的基本概念
文学欣赏的定义
文学欣赏是一种审美活动,是读者在 阅读文学作品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感 受、体验和认识,它涉及到对文学作 品的美学特征的发现和评价。
详细描述
理解作品主题是文学欣赏的关键环节。读者需要深入挖掘作品所表达的核心思想和意义,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和 背景,从而更好地把握作品的内涵和价值。
品味作品语言
总结词
关注作品中的用词、修辞、句式等语言 特点,感受作品的文学性和艺术性。
VS
详细描述
品味作品语言是文学欣赏的重要方面。通 过对作品中的用词、修辞、句式等语言特 点进行细致的品味和分析,可以深入感受 作品的文学性和艺术性,进一步领略作者 的创作魅力和表达技巧。
比较与拓展
总结词
通过比较不同作品的特点和风格,可以更深入地 理解文学的多样性和发展脉络。
总结词
拓展阅读是扩大知识面和视野的重要途径,通过 拓展阅读可以深入了解不同文化和社会背景下的 文学作品。
详细描述
在比较时,可以从主题、人物、语言和结构等方 面入手,分析不同作品的异同点。同时,要注意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比较,以更好地把握 文学的发展趋势和特点。
文学欣赏具有反思性
在文学欣赏过程中,读者会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思考作品所反映的社会、历史、文化等问题,从而提升 自己的审美能力和思考能力。
文学欣赏的意义
提高审美能力
通过文学欣赏,读者能够更好地发现 和欣赏文学作品的美学特征,从而提 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 文学欣赏的基本概念 • 文学作品的构成要素 • 文学作品的分类与流派 • 文学欣赏的方法与技巧 • 文学欣赏的实践与应用 • 文学欣赏的未来发展
01
文学欣赏的基本概念
文学欣赏的定义
文学欣赏是一种审美活动,是读者在 阅读文学作品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感 受、体验和认识,它涉及到对文学作 品的美学特征的发现和评价。
详细描述
理解作品主题是文学欣赏的关键环节。读者需要深入挖掘作品所表达的核心思想和意义,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和 背景,从而更好地把握作品的内涵和价值。
品味作品语言
总结词
关注作品中的用词、修辞、句式等语言 特点,感受作品的文学性和艺术性。
VS
详细描述
品味作品语言是文学欣赏的重要方面。通 过对作品中的用词、修辞、句式等语言特 点进行细致的品味和分析,可以深入感受 作品的文学性和艺术性,进一步领略作者 的创作魅力和表达技巧。
比较与拓展
总结词
通过比较不同作品的特点和风格,可以更深入地 理解文学的多样性和发展脉络。
总结词
拓展阅读是扩大知识面和视野的重要途径,通过 拓展阅读可以深入了解不同文化和社会背景下的 文学作品。
详细描述
在比较时,可以从主题、人物、语言和结构等方 面入手,分析不同作品的异同点。同时,要注意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比较,以更好地把握 文学的发展趋势和特点。
文学欣赏具有反思性
在文学欣赏过程中,读者会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思考作品所反映的社会、历史、文化等问题,从而提升 自己的审美能力和思考能力。
文学欣赏的意义
提高审美能力
通过文学欣赏,读者能够更好地发现 和欣赏文学作品的美学特征,从而提 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文学欣赏PPT (5)[51页]
![文学欣赏PPT (5)[51页]](https://img.taocdn.com/s3/m/8fe14e1fb90d6c85ed3ac61b.png)
文学欣赏
第一节
镂金刻翠与缘情而行:从 “花间派”到李煜
三、李煜
在文人词史上,李煜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题材内容上,他改变了晚唐五代以来词人或写闺怨,或写闲 情,而曲折寄托感慨的手法,直接将真实感情贯注词中,一泻而下,直抒胸臆,这明显不同于花间樽前 的曼声吟唱,因此在花间派之外,拓开言怀述志新词体。李煜继承传统抒情诗尤其是民歌的白描手法, 不用典故,不事饰绘,语言朴素自然而又流转如珠,极具感染力。李煜词在美学境界上形成了一种缘情
文学欣赏
作者:金元浦
21世纪中国语言文学通用教材
第4章
骚之苗裔 歌行变体: 词的演ts
第一节
镂金刻翠与 缘情而行: 从 “花间 派”到李煜
第二节
名士风流 俚口俗态: 晏殊、欧阳 修的“名士 派”与柳永 的“教坊派”
第三节
天风海雨 超尘拔俗: 苏轼词作及 其革故鼎新
二、韦庄
韦词往往直抒胸臆,不刻画实景实物,不堆砌辞藻,词意连贯,脉络分明,人称“骨秀”: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菩萨蛮》) 花间派主要以西蜀为中心,稍晚于花间派而以金陵为中心的有南唐派词人冯延巳、李璟、李煜。南唐建 都金陵,扬州亦繁阜之地,经济发达,人才济济。李璟、李煜即位,大力提倡词学,文化发展,冯延巳 也是南唐时宫廷中重要词人。陈世修《阳春集序》云: “金陵盛时,内外无事,朋僚亲旧,或当宴集, 多运藻思为乐府新词,俾歌者倚丝竹而歌之,所以娱宾而遣兴也。”即使至中主李璟后期面临周宋威胁, 国势日弱,以至委蘼不振,王朝没落,君臣不安,词作仍不缺乏,仅词中笼罩了绝望悲哀情调而已。
文学欣赏
第一节
镂金刻翠与缘情而行:从 “花间派”到李煜
文学作品ppt课件

05
文学作品中的象征与隐喻
象征
象征的定义
01
象征是通过具体的事物或形象来代表或暗示某种抽象的概念、
情感或经验。
象征的作用
02
象征在文学作品中可以增强作品的表现力,使读者更深入地理
解作品的主题和意义。
象征的例子
03
在《红楼梦》中,作者通过描写大观园的繁华和衰败,象征了
封建社会的兴衰。
隐喻
隐喻的定义
03
文学的定义与分类
文学的定义
01
文学是一种艺术形式,通过文字 、语言和文本的运用,表达作者 的思想、情感和经验,并引起读 者的共鸣和思考。
02
文学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 映了人类社会的历史、文化和价 值观,同时也具有审美和娱乐的 功能。
文学的分类
小说
以叙述为主,通过人物、情节 和环境等要素,展现作者对人
• 从文学作品中看人生百态
图片
标题
文学作品赏析PPT课件
副标题
深入挖掘文学作品的内涵与价值
图片
一幅具有文学氛围的背景图片,如一本书、一支笔、一 张旧照片等,能够引起观众对文学的兴趣和共鸣。
标题
文学作品赏析PPT课件
副标题
如何从文学作品中汲取智慧与启示
图片
一幅具有文学氛围的背景图片,如一本书、一支笔、一 张旧照片等,能够引起观众对文学的兴趣和共鸣。
人物塑造
总结词
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何塞·阿尔卡迪奥·布恩迪亚
家族的第一代,充满激情和野心,因对世界的探索而最终导致家族和马孔多的悲剧。
乌尔苏拉
贯穿始终的角色,家族的灵魂人物,对家族命运起到关键影响。她代表了母性和家庭的力 量,尽管命运多舛,却始终坚守家族和信仰。
文学欣赏PPT (9)[46页]
![文学欣赏PPT (9)[46页]](https://img.taocdn.com/s3/m/0ef6b38577232f60dccca176.png)
当个体受难自救无望时,他人的解救就显得十分必要了。《呐喊》、《彷徨》在展示个体苦难时,也写 了与之相对应的他人。这里的他人分作两类,一类是受难者的邻里同乡,另一类是这一生存环境之外的 外来者。但面对受难者,同类人既拒绝解救也无力解救,外来者作为启蒙者的化身主动出场援救,但是 不仅解救未成而且连自己也被吃掉。鲁迅从中揭示出解救者的境遇。 受难者的乡党邻里是受难的同类人,但他们往往置受难者的痛苦于不顾,有时甚至做了受难者的看客。 处在不幸位置的人成了公众观赏的对象。其中的悲剧还在于,弱者总处在被看和被吃的位置上,但他们 又将比自己更弱的人作为“看”与“吃”的对象。于是“看”与“吃”便成了集体行为,形成了“自己 被人吃,又反过来吃别人”的循环不断的“生物链”。每个人都处在“看与被看”和“吃与被吃”的位 置上,个体的生存环境由此也变成了人性荒原。
文学欣赏
第一节
鲁迅:民族精神苦难的发现者
一、小说观: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
鲁迅将自己的文学观念称为“遵命文学”,但这种“遵命”和封建文人听命于王权的创作立场截然不同。 鲁迅所听命的是历史的召唤以及他对民族苦难的深切体验。他的启蒙也不是封建文人“文以载道”式的 宣达王命,而是试图用全新的现代意识去更新国民精神,清除民族的劣根性。 这也使他超越了晚清时代的启蒙主义文学观,进而成为现代小说的先驱。鲁迅一直认为,中国封建社会 的等级文化以及由此形成的封建礼教,使中国人一直处在非人的状态中,由此也形成了中国国民的主奴 人格。启蒙的任务就是揭出和医治这些病苦,改造“国民性”,将奴隶提升为现代意义上的人。这样, 鲁迅也将他的启蒙精神推上了现代精神的制高点,并赋予小说观念以全新的意义,也赋予《呐喊》、 《彷徨》以全新的主题。
文学欣赏
第一节
鲁迅:民族精神苦难的发现者
文学欣赏
第一节
鲁迅:民族精神苦难的发现者
一、小说观: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
鲁迅将自己的文学观念称为“遵命文学”,但这种“遵命”和封建文人听命于王权的创作立场截然不同。 鲁迅所听命的是历史的召唤以及他对民族苦难的深切体验。他的启蒙也不是封建文人“文以载道”式的 宣达王命,而是试图用全新的现代意识去更新国民精神,清除民族的劣根性。 这也使他超越了晚清时代的启蒙主义文学观,进而成为现代小说的先驱。鲁迅一直认为,中国封建社会 的等级文化以及由此形成的封建礼教,使中国人一直处在非人的状态中,由此也形成了中国国民的主奴 人格。启蒙的任务就是揭出和医治这些病苦,改造“国民性”,将奴隶提升为现代意义上的人。这样, 鲁迅也将他的启蒙精神推上了现代精神的制高点,并赋予小说观念以全新的意义,也赋予《呐喊》、 《彷徨》以全新的主题。
文学欣赏
第一节
鲁迅:民族精神苦难的发现者
第一章文学欣赏概述ppt课件

中文系《文学欣赏与创作》课题组
❖ 提高自身修养—— 坚持正确的途径——
中文系《文学欣赏与创作》课题组
❖ 数量上,刘勰: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 后识器。故圆照之象,务先博观。 《文心雕 龙·知音》 质量上,歌德:鉴赏力不是靠观赏中等作 品,而是靠观赏最好的作品才能培养成的。 《歌德谈论录》
中文系《文学欣赏与创作》课题组
中文系《文学欣赏与创作》课题组
四、文学欣赏的发展阶段
❖ 1、想象与联想 l 文学作品的“空白点”或“未定点”,
或“召唤结构”为想象提供了用武之地。 Ø 罗曼·英加登:每一部文学作品在原则
中文系《文学欣赏与创作》课题组
期待视野
❖ 姚斯指出,一部新作品的读者能够在较为 狭窄的文学期待视野中感知它,也能在更 为广阔的生活的期待视野中感知它。 《接 受美学与接受理论》
❖ l 文体期待 l 意象期待 l 意蕴期待
中文系《文学欣赏与创作》课题组
三、文学欣赏的发生阶段
❖ 1.欣赏注意 l 注意是指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
❖ l 方 法——想象和联想 l 注意点——文学欣赏是一种“有限创
造”,是一种“同质异形”的创造。 l 文学欣赏—— 以文艺作品为基本对象;
以审美享受为根本标志; 以提高审美情趣、 培养审美能力为主要目标
中文系《文学欣赏与创作》课题组
第三节 文学欣赏的过程
❖ 一、文学欣赏过程的涵义 l 文学欣赏的过程,实质上是由兴趣、
集中。 l 欣赏注意是由文学作品引起,又是读者
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可以是突发式,也 可以是渐进式的。
中文系《文学欣赏与创作》课题组
2.感知形象
❖ l 读者通过语言,运用想象,感知作品中物 化了的艺术形象,为进一步转化成读者观 念中的艺术形象奠定基础。 l感知形象,会出现“一千个读者就有一 千个哈姆雷特”的现象。
❖ 提高自身修养—— 坚持正确的途径——
中文系《文学欣赏与创作》课题组
❖ 数量上,刘勰: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 后识器。故圆照之象,务先博观。 《文心雕 龙·知音》 质量上,歌德:鉴赏力不是靠观赏中等作 品,而是靠观赏最好的作品才能培养成的。 《歌德谈论录》
中文系《文学欣赏与创作》课题组
中文系《文学欣赏与创作》课题组
四、文学欣赏的发展阶段
❖ 1、想象与联想 l 文学作品的“空白点”或“未定点”,
或“召唤结构”为想象提供了用武之地。 Ø 罗曼·英加登:每一部文学作品在原则
中文系《文学欣赏与创作》课题组
期待视野
❖ 姚斯指出,一部新作品的读者能够在较为 狭窄的文学期待视野中感知它,也能在更 为广阔的生活的期待视野中感知它。 《接 受美学与接受理论》
❖ l 文体期待 l 意象期待 l 意蕴期待
中文系《文学欣赏与创作》课题组
三、文学欣赏的发生阶段
❖ 1.欣赏注意 l 注意是指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
❖ l 方 法——想象和联想 l 注意点——文学欣赏是一种“有限创
造”,是一种“同质异形”的创造。 l 文学欣赏—— 以文艺作品为基本对象;
以审美享受为根本标志; 以提高审美情趣、 培养审美能力为主要目标
中文系《文学欣赏与创作》课题组
第三节 文学欣赏的过程
❖ 一、文学欣赏过程的涵义 l 文学欣赏的过程,实质上是由兴趣、
集中。 l 欣赏注意是由文学作品引起,又是读者
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可以是突发式,也 可以是渐进式的。
中文系《文学欣赏与创作》课题组
2.感知形象
❖ l 读者通过语言,运用想象,感知作品中物 化了的艺术形象,为进一步转化成读者观 念中的艺术形象奠定基础。 l感知形象,会出现“一千个读者就有一 千个哈姆雷特”的现象。
文学欣赏PPT (3)[49页]
![文学欣赏PPT (3)[49页]](https://img.taocdn.com/s3/m/62afb430650e52ea54189818.png)
文学欣赏
章节目录
contents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摹山范水 慷慨戍边: “王孟”
天马行空 卓尔不群: “诗仙”
成一பைடு நூலகம்诗 史 开无 数法门:
与 “岑高”
李白
“诗圣”
杜甫
第二节
天马行空 卓尔不群:“诗仙”李白
李白
(701—762) 字太白,祖籍陇西成纪,李白一生浪迹四方,痛饮 狂歌,希求建立不世功业,但他那“不屈己、不干 人”、不肯“摧眉折腰”的性格,使他无法立足政 坛,“申管晏之谈”,成“廊庙之具”,只可能成 为一位俯仰天地、横绝古今的伟大诗人,这是中国 文化的大幸。
(689—740)
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他曾抱着勃勃的雄心赴长安
应举,但落第的结局导致了他人生态度的转变,他
常与僧道往来,寄情于山水田园,以隐居作为精神 解脱的途径,以淡泊的心态来看待人生。
文学欣赏
第一节
摹山范水 慷慨戍边:“王孟”与 “岑高
一、孟浩然
虽然孟浩然诗也颇多不遇之愤和恋阙之情,但最为人称道的还是那些表现优美的山水田园风光和闲适隐 逸生活的作品。
文学欣赏
第一节
摹山范水 慷慨戍边:“王孟”与 “岑高
四、岑参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文学欣赏
第一节
摹山范水 慷慨戍边:“王孟”与 “岑高
四、岑参
文学欣赏课件ppt

文学欣赏中的共鸣就是读者的思想感情同作品所表达 的思想感情的相通或相似。
文学欣赏是伴随感情活动的形象思维活动,文学欣赏 中的认识活动主要是一种感受和体验,而不是评论, 但是,对文学作品的形象及其所包含的意蕴,只有在 正确理解作品的基础上,才能获得全面的、深刻的感 受。
文学欣赏是感性和理性或感受、体验、理解和鉴别的 有机统一。
14
思考与练习
一、名词解释
1.文学欣赏 2.共鸣
二、简述文学欣赏的基本特征 三、结合某一作品,谈如何进行文学欣赏
15
SUCCESS
THANK YOU
2020/1/10
形象所唤起的欣赏者的情感反应,是审美享受 的重要标志,是文学欣赏的一个重要特点。
感情上的反应是以文学作品的形象系统为基础, 以作家在作品中所灌注的情感为底蕴的。
4
二、文学欣赏是感觉与理解相统一的审美认识活动
文学欣赏不是简单地复现现象,而是对形象意 蕴的深刻理解。 当读者经过深思,把那些片断的、分散的、表 面的印象集中起来,加上自己想象的补充和丰 富,在自己的头脑里获得形象的再现时,他才 能对作品所描绘的形象有比较全面、深刻的感 受,达到感受和理解的有机统一,才能透彻地 领会其中的意味,得到思想感情上的陶冶和艺 术鉴赏上的愉悦。
11
三、调动联想和想象,获得审美享受
接受美学认为,文学文本留有许多空白。接受 美学把没有经过读者阅读的作品称为“文本”, 只有经过读者阅读,把文本中的符号、概念变 成具体的形象的时候,文本才成为作品。 接受美学认为:必须用联想和想象。 文学作品对艺术形象的描述都是虚实相间、留 有很多空白的,这些虚的空白的地方就需要读 者在阅读的过程中通过想象去填补,否则,文 学鉴赏就无法进行。
文学欣赏既是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又是一种 审美认识活动,具有如下四个方面的特征。 3
文学欣赏是伴随感情活动的形象思维活动,文学欣赏 中的认识活动主要是一种感受和体验,而不是评论, 但是,对文学作品的形象及其所包含的意蕴,只有在 正确理解作品的基础上,才能获得全面的、深刻的感 受。
文学欣赏是感性和理性或感受、体验、理解和鉴别的 有机统一。
14
思考与练习
一、名词解释
1.文学欣赏 2.共鸣
二、简述文学欣赏的基本特征 三、结合某一作品,谈如何进行文学欣赏
15
SUCCESS
THANK YOU
2020/1/10
形象所唤起的欣赏者的情感反应,是审美享受 的重要标志,是文学欣赏的一个重要特点。
感情上的反应是以文学作品的形象系统为基础, 以作家在作品中所灌注的情感为底蕴的。
4
二、文学欣赏是感觉与理解相统一的审美认识活动
文学欣赏不是简单地复现现象,而是对形象意 蕴的深刻理解。 当读者经过深思,把那些片断的、分散的、表 面的印象集中起来,加上自己想象的补充和丰 富,在自己的头脑里获得形象的再现时,他才 能对作品所描绘的形象有比较全面、深刻的感 受,达到感受和理解的有机统一,才能透彻地 领会其中的意味,得到思想感情上的陶冶和艺 术鉴赏上的愉悦。
11
三、调动联想和想象,获得审美享受
接受美学认为,文学文本留有许多空白。接受 美学把没有经过读者阅读的作品称为“文本”, 只有经过读者阅读,把文本中的符号、概念变 成具体的形象的时候,文本才成为作品。 接受美学认为:必须用联想和想象。 文学作品对艺术形象的描述都是虚实相间、留 有很多空白的,这些虚的空白的地方就需要读 者在阅读的过程中通过想象去填补,否则,文 学鉴赏就无法进行。
文学欣赏既是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又是一种 审美认识活动,具有如下四个方面的特征。 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空灵的艺术需要空灵的心境去领会其中的美好, 优秀的文学作品也需要欣赏者的慧眼。
五、用心体验,领悟言外之意
优秀的作品一般都有言外之意,题外之旨,弦外之音。 不同的鉴赏者面对文字叙述有着不同的心理体验。
。林兴宅先生把文艺作品的审美层次分为三层:①各 种形式因素唤起的意象;②意象所指示的历史内容; ③象征意蕴。 文学作品的意义是相当复杂的,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不 能仅停留在表面的意义上。 对文学作品的鉴赏不仅要用眼,而且更要用心,只有 这样深入体会,才会领悟到作品的题外之旨、弦外之 音。
作为语言艺术的文学,由于其形象的间接性, 读者对它的欣赏,与对造型艺术、表演艺术、 综合艺术等的欣赏相比,更有待于形象的再创 造,更需要形象思维的能力。
四、文学欣赏是以“共鸣”为重要特征的一种心理感受 活动
当阅读文学作品的时候,作家通过作品的形象表达出 来的思想情操,强烈地打动了读者,引起读者思想感 情的回旋激荡。
文学欣赏课件
第一章 文学欣赏概述
第一节 文学欣赏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文学欣赏的基本要求 思考与练习
第一节 文学欣赏的基本特征
诗歌、小说、散文、戏剧是文学作品的四大样 式。
在文学欣赏过程中,一方面作品所塑造的形象, 会把读者带到了一个特定的、具体的艺术境界, 激发起读者思想感情的波涛;
另一方面,读者又会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和生 活经验,来理解或解释作品中的形象,有时甚 至会以自己的经验来丰富与补充作品里形象的 内涵。
文学欣赏既是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又是一种 审美认识活动,具有如下四个方面的特征。
一、文学欣赏是一种包含感情的审美享受活动
文学作品总是以情感人,使读者或愉悦,或激 昂,或悲哀,或愤怒。
读者在欣赏文学作品时,被作品中生动鲜明的 艺术形象所吸引,所感染,引起情感上的反应, 从而认识到它所反映的社会生活面貌,并进而 理解它的本质意义。
二、整体把握作品,评判作品优劣
文学作品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文学作品中的各 个部分都是整体中的一个有机单元。
文学作品中的各个部分共同组成一个互相联系 的有机整体,这就要求鉴赏者在鉴赏文学作品 的时候,要从整体上把握作品,不能仅把作品 中的某些场面、某些情节、某些细节孤立起来 进行鉴赏,并以此去评判作品的优劣。
第二节 文学欣赏的基本要求
文学作品欣赏是以审美活动为主导的综合活动, 是读者通过注意、期待、知觉、想象、领悟、 情感、回味等方式,并使之互相关联、互相渗 透的心理活动,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文学作品的 审美价值和其他价值。 读者在欣赏文学作品时应遵循以下要求。
大家应该也有点累了,稍作休息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文学欣赏中的共鸣就是读者的思想感情同作品所表达 的思想感情的相通或相似。
文学欣赏是伴随感情活动的形象思维活动,文学欣赏 中的认识活动主要是一种感受和体验,而不是评论, 但是,对文学作品的形象及其所包含的意蕴,只有在 正确理解作品的基础上,才能获得全面的、深刻的感 受。
文学欣赏是感性和理性或感受、体验、理解和鉴别的 有机统一。
三、文学欣是简单地复映现 象、再现形象,而是在作品形象系统的基础上, 通过欣赏者的想象、联想,通过欣赏者的感受、 理解,重新创造形象。
在艺术欣赏中,读者要为情所感,就得依靠形 象所给予的具体生动的感受,以及随之而来的 想象、联想等思维活动。
形象所唤起的欣赏者的情感反应,是审美享受 的重要标志,是文学欣赏的一个重要特点。
感情上的反应是以文学作品的形象系统为基础, 以作家在作品中所灌注的情感为底蕴的。
二、文学欣赏是感觉与理解相统一的审美认识活动
文学欣赏不是简单地复现现象,而是对形象意 蕴的深刻理解。 当读者经过深思,把那些片断的、分散的、表 面的印象集中起来,加上自己想象的补充和丰 富,在自己的头脑里获得形象的再现时,他才 能对作品所描绘的形象有比较全面、深刻的感 受,达到感受和理解的有机统一,才能透彻地 领会其中的意味,得到思想感情上的陶冶和艺 术鉴赏上的愉悦。
四、主观感情入其内,客观分析出其外
文学创作需要感情的投入,文学鉴赏一样需要 感情的入乎其内,进入角色,与作品描绘的对 象融为一体。
文学鉴赏者不是无动于衷的旁观者,而应当把 自己化入作品中,想人物之所想,急人物之所 急,爱人物之所爱,怒人物之所怒,只有这样 才会真正地理解作品,获得审美愉悦。否则就 无法感受到其中的魅力。
只有顾及全篇,把部分放在整体中去品味、去 鉴赏,才是正确的欣赏方法。
三、调动联想和想象,获得审美享受
接受美学认为,文学文本留有许多空白。接受 美学把没有经过读者阅读的作品称为“文本”, 只有经过读者阅读,把文本中的符号、概念变 成具体的形象的时候,文本才成为作品。 接受美学认为:必须用联想和想象。 文学作品对艺术形象的描述都是虚实相间、留 有很多空白的,这些虚的空白的地方就需要读 者在阅读的过程中通过想象去填补,否则,文 学鉴赏就无法进行。
一、以审美为主导,综合分析价值
文学作品鉴赏活动除实现审美价值外,还有许 多其他的价值成分、诸如认识价值,道德伦理 价值、理教育价值和政治价值等。 文学作品鉴赏活动是以实现审美价值为核心而 融汇了其他价值的有机活动,其中融汇的认识 价值、政治价值、教育价值等等同审美价值紧 紧地结合在一起,密不可分。而且其他价值的 实现,都是在审美价值的实现中实现的。
五、用心体验,领悟言外之意
优秀的作品一般都有言外之意,题外之旨,弦外之音。 不同的鉴赏者面对文字叙述有着不同的心理体验。
。林兴宅先生把文艺作品的审美层次分为三层:①各 种形式因素唤起的意象;②意象所指示的历史内容; ③象征意蕴。 文学作品的意义是相当复杂的,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不 能仅停留在表面的意义上。 对文学作品的鉴赏不仅要用眼,而且更要用心,只有 这样深入体会,才会领悟到作品的题外之旨、弦外之 音。
作为语言艺术的文学,由于其形象的间接性, 读者对它的欣赏,与对造型艺术、表演艺术、 综合艺术等的欣赏相比,更有待于形象的再创 造,更需要形象思维的能力。
四、文学欣赏是以“共鸣”为重要特征的一种心理感受 活动
当阅读文学作品的时候,作家通过作品的形象表达出 来的思想情操,强烈地打动了读者,引起读者思想感 情的回旋激荡。
文学欣赏课件
第一章 文学欣赏概述
第一节 文学欣赏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文学欣赏的基本要求 思考与练习
第一节 文学欣赏的基本特征
诗歌、小说、散文、戏剧是文学作品的四大样 式。
在文学欣赏过程中,一方面作品所塑造的形象, 会把读者带到了一个特定的、具体的艺术境界, 激发起读者思想感情的波涛;
另一方面,读者又会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和生 活经验,来理解或解释作品中的形象,有时甚 至会以自己的经验来丰富与补充作品里形象的 内涵。
文学欣赏既是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又是一种 审美认识活动,具有如下四个方面的特征。
一、文学欣赏是一种包含感情的审美享受活动
文学作品总是以情感人,使读者或愉悦,或激 昂,或悲哀,或愤怒。
读者在欣赏文学作品时,被作品中生动鲜明的 艺术形象所吸引,所感染,引起情感上的反应, 从而认识到它所反映的社会生活面貌,并进而 理解它的本质意义。
二、整体把握作品,评判作品优劣
文学作品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文学作品中的各 个部分都是整体中的一个有机单元。
文学作品中的各个部分共同组成一个互相联系 的有机整体,这就要求鉴赏者在鉴赏文学作品 的时候,要从整体上把握作品,不能仅把作品 中的某些场面、某些情节、某些细节孤立起来 进行鉴赏,并以此去评判作品的优劣。
第二节 文学欣赏的基本要求
文学作品欣赏是以审美活动为主导的综合活动, 是读者通过注意、期待、知觉、想象、领悟、 情感、回味等方式,并使之互相关联、互相渗 透的心理活动,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文学作品的 审美价值和其他价值。 读者在欣赏文学作品时应遵循以下要求。
大家应该也有点累了,稍作休息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文学欣赏中的共鸣就是读者的思想感情同作品所表达 的思想感情的相通或相似。
文学欣赏是伴随感情活动的形象思维活动,文学欣赏 中的认识活动主要是一种感受和体验,而不是评论, 但是,对文学作品的形象及其所包含的意蕴,只有在 正确理解作品的基础上,才能获得全面的、深刻的感 受。
文学欣赏是感性和理性或感受、体验、理解和鉴别的 有机统一。
三、文学欣是简单地复映现 象、再现形象,而是在作品形象系统的基础上, 通过欣赏者的想象、联想,通过欣赏者的感受、 理解,重新创造形象。
在艺术欣赏中,读者要为情所感,就得依靠形 象所给予的具体生动的感受,以及随之而来的 想象、联想等思维活动。
形象所唤起的欣赏者的情感反应,是审美享受 的重要标志,是文学欣赏的一个重要特点。
感情上的反应是以文学作品的形象系统为基础, 以作家在作品中所灌注的情感为底蕴的。
二、文学欣赏是感觉与理解相统一的审美认识活动
文学欣赏不是简单地复现现象,而是对形象意 蕴的深刻理解。 当读者经过深思,把那些片断的、分散的、表 面的印象集中起来,加上自己想象的补充和丰 富,在自己的头脑里获得形象的再现时,他才 能对作品所描绘的形象有比较全面、深刻的感 受,达到感受和理解的有机统一,才能透彻地 领会其中的意味,得到思想感情上的陶冶和艺 术鉴赏上的愉悦。
四、主观感情入其内,客观分析出其外
文学创作需要感情的投入,文学鉴赏一样需要 感情的入乎其内,进入角色,与作品描绘的对 象融为一体。
文学鉴赏者不是无动于衷的旁观者,而应当把 自己化入作品中,想人物之所想,急人物之所 急,爱人物之所爱,怒人物之所怒,只有这样 才会真正地理解作品,获得审美愉悦。否则就 无法感受到其中的魅力。
只有顾及全篇,把部分放在整体中去品味、去 鉴赏,才是正确的欣赏方法。
三、调动联想和想象,获得审美享受
接受美学认为,文学文本留有许多空白。接受 美学把没有经过读者阅读的作品称为“文本”, 只有经过读者阅读,把文本中的符号、概念变 成具体的形象的时候,文本才成为作品。 接受美学认为:必须用联想和想象。 文学作品对艺术形象的描述都是虚实相间、留 有很多空白的,这些虚的空白的地方就需要读 者在阅读的过程中通过想象去填补,否则,文 学鉴赏就无法进行。
一、以审美为主导,综合分析价值
文学作品鉴赏活动除实现审美价值外,还有许 多其他的价值成分、诸如认识价值,道德伦理 价值、理教育价值和政治价值等。 文学作品鉴赏活动是以实现审美价值为核心而 融汇了其他价值的有机活动,其中融汇的认识 价值、政治价值、教育价值等等同审美价值紧 紧地结合在一起,密不可分。而且其他价值的 实现,都是在审美价值的实现中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