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解放区文学

合集下载

第二十一章 40年代的解放区文学

第二十一章  40年代的解放区文学

建国后,赵树理以胜利者的姿态到了北京,主持大众文艺研究会工作,并担 任《说说唱唱》(后改名《曲艺》)主编,《人民文学》编委。同时担任北 京市文联副主席,中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和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席, 为新中国文艺的初创和发展尤其是民间文艺做出了贡献。然而,鱼离不开水, 树离不开根,赵树理始终没有忘记生他养他的农村和曾经战斗过的太行山区。 建国后,曾先后三次回到山西农村老家,深入生活,并担任实际领导工作, 继续沿着与工农兵相结合的道路不断前进。在“十七年”时期,他从农村生 活和农村工作中不断吸取创作源泉,陆续写出了一批优秀的农村题材的小说 作品,延续了他的大众文艺的风格。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描写与封建残余 思想、落后意识和官僚主义作斗争,争取婚姻自由和妇女解放的短篇小说 《登记》(1950),表现农村合作化运动中两种思想、两条道路斗争的长篇 小说《三里湾》(1955),反映农村整风运动中暴露出来的干部充当“和事 佬”,庇护落后思想、压制新生力量的短篇小说《锻炼锻炼》(1958),赞 美农民劳动者的优秀品质和实事求是的高贵精神的《套不住的手》(1960)、 《实干家潘永福》(1961)。这些作品不但热情地歌颂了在社会主义革命和 建设中,农村中涌现的新人新事新面貌,为社会主义新人唱了赞歌,尤为可 贵的是,作者始终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敏锐地揭示了大量存在于人民 内部和干部队伍中的矛盾斗争,揭露和抨击了落后腐败现象,在一定程度上 抵制了社会生活和文艺创作中盛极一时的“共产风”、“浮夸风”,给读者 以有益的启示,给社会以忠实地记录。
2、《李有才板话》(1943、10)。写的是山西根据地的一个普通 农村阎家山改选村政权和实行减租减息的曲折过程,通过农民阶级 和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深刻地反映了抗战时期农村尖锐、复杂的 阶级斗争。(农民阶级:农民的精神领袖李有才、“小字辈”人物 小福、小顺、小保、小旦;地主阶级:阎恒元、阎喜富等;蜕变者: 张德贵、刘广聚、陈小元等;党的农村工作者:章工作员,老杨) 3、《李家庄的变迁》(1945)。描写的是太行山区一个普通的村 庄从大革命失败后到抗战胜利近二十年时间所发生的巨大变化,主 要写了铁锁、冷元、白狗等农民由受欺压、到迷茫、再到寻找革命 道路、最终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勇敢地起来反抗,进行革命斗争, 在更为广阔的时空背景上反映农民的觉醒和成长。(地主李如珍, 共产党员小常)

解放区文学概述

解放区文学概述

戏鼓咚咚响连天, 唱尽古今千万变。
1949 年 3 月 26 日 选自《太行文艺》太行文协编一九四九年五月版
不断复沓,层层逼近,传达深重的悲情。诗句通俗流 畅,有民歌之风;然诗情画意,又颇有古诗之味。
三.报告文学 (一)群众性的通讯运动 《五月的延安》、《冀中一日》、《渡江一日》等集 体报告文学集。 (二)主要作家名篇 1.丁玲《彭德怀速写》 2.何其芳《我歌唱延安》 3.沙汀《随军散记》 4.周而复《诺尔曼· 白求恩断片》 5.周立波《战场三记》
[例1]
王贵与李香香 (节选) ――三边民间革命历史故事 李 季
山丹丹开花红姣姣, 香香人材长得好。 一对大眼水汪汪, 就像那露水珠在草上淌。 二道糜子碾三遍, 香香自小就爱庄稼汉。 地头上沙柳绿蓁蓁, 王贵是个好后生。
身高五尺浑身都是劲, 庄稼地里顶两人。
玉米开花半中腰, 王贵早把香香看中了。 小曲好唱口难开, 樱桃好吃树难栽;
B.从文学大众化的思潮发展到工农兵文学思潮
2. 文学创作特点: A.新的主题和题材:阶级斗争的主题,工农兵斗争生 活题材 B.新的人物形象:工农兵的形象 C.新的艺术形式:新文学与民间文艺传统融合,为老百 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以及大众化、民族化的语言 二.民歌体叙事诗 (一)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 1.农村阶级斗争和青年男女的爱情命运:“不是闹革 命,穷人翻不了身,不是闹革命,咱俩也结不了婚。” 2.新型农民形象:王贵与李香香。 3.大众化、民族化形式:“信天游”民歌体,自由生 动的民间语言,韵味浓郁的比兴手法。
交好的心思两人都有, 谁也害臊难开口。
1945年12月于陕北三边 选自延安《解放日报》一九四六年九月二十二日至二十四日
《王贵与李香香》是一部七百多行的长诗,从始至终都 运用“信天游”形式。节选的诗中以比兴手法和传统的白 描,勾勒人物的特征,寥寥几笔,李香香的美丽动人的面 影与王贵的顽强健壮的性格便跃然而出,充满生活气息。

第十一讲-国统区和解放区文学

第十一讲-国统区和解放区文学

• 艾青诗歌旳感情色彩是农民旳忧郁,加上 流浪汉旳悲愤和知识分子旳殉道感,形成 他诗歌特有旳感情色彩。
• 在艾青自己旳创作实践中主要在三个方面 得到体现:造型美、绘画美和象征性手法。
• 《大堰河——我旳保姆》
• 这首诗写艾青旳保姆大叶荷,他把名字改为“大 堰河”。诗里有深情旳咏叹,赞美大堰河,其实 也赞美了中国一般旳人民。诗里有很丰富旳内容, 但语言却很朴素。这首诗很适合朗诵。艾青擅长 写自由体而又带有节奏旳诗,这个节奏是从诗本 身旳内容而来,带有很深厚旳感情,令人感到它 想一首感人旳乐曲。这首诗用反复咏唱旳手段, 诸多段开头一句和最终一句是一样旳,每一种画 面都是经过选择旳。把这一切组织起来之后,就 写出一种很鲜明旳劳动妇女旳形象,他是那么善 良而又充斥了爱心。
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
爱得深沉……
——写于一九三 八年十一月十七日
• 这首诗饱含着感情。艾青旳诗经常写中国 人民旳苦难。他说他崇尚苦难之美,由苦 难升华出来旳一种美,是他旳诗歌善于体 现旳。他把技巧和感情、朴素和绚烂结合 起来表目前诗歌中,这是他成为大诗人旳 原因。
• 思索:1、简述艾青诗歌旳艺术成就。 • 2、评述艾青诗作忧郁美得价值和意义。
作为一种明确旳“大众化”追旳农民作家, 赵树理出目前文学史上又怎样旳意义?
• 赵树理是在对“五四”以来新文化“欧化” 倾向进行反省旳基础上建立他那种格外偏 重大众化、通俗化旳文学主张旳,他主要 从民间文学中汲取艺术营养,这在解放区 作家中也有代表性。他们与西方文学处于 相对隔绝旳状态。这自然是战争时期解放 区遭受文学封锁旳成果。
• 《大堰河》这首诗主要不在于论述,主要 是体现诗人对保姆旳感情,也写出了中国 知识分子对农民旳感情,还有他们对土地 旳感情。这种感情写得非常真挚,不像 “五四”时期知识分子对农民只有同情, 而艾青写旳感情是一种血肉旳联络,反复 强调他是吃了大堰河旳奶长大旳。看起来 是论述,其实是象征,代表中国知识分子 其实是吃农民旳奶长大旳。这个象征强调 彼此血肉上和精神上旳联络。

10第二十一章 解放区文学思潮

10第二十一章  解放区文学思潮

.
• 1942年5月2日——23日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毛泽东发表 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讲话》分为“引言”、 “结论”两部分。
• 内容: • 毛泽东高屋建瓴,提纲挈领,从诸多纷繁的问题中先抽出
一个核心命题,那就是革命文艺“为群众”以及“如何为 群众”。 • 第一、阐述文艺与政治的关系,“文艺服务于政治”。 • 第二、确认解放区文艺的服务对象首先是工农兵。 • 第三、指明解放区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根本途径。突出了 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知识分子(文艺工作者)的思想 改造和普及与提高的途径。
.
• 意义
• 在当时的社会环境和历史条件下,它无疑具有正确性、权 威性,并且起到了统一思想的作用。
• 但毕竟来不及也没有可能充分考虑共产党统一全中国、变 成执政党以后条件的变化,以及在变化了的条件之下,应 该如何看待文艺、领导文艺,应如何对待文艺创作的主 体——知识分子阶层等一系列重大问题。
• 在建国以后,《讲话》的一些本来只适于特殊历史条件的 结论被任意引申推广,就难免产生了某些偏颇。
.
.
.
不同版本的《讲话》单行本
解放区文学的特征
• 题材上:工农兵成为文学的主要表现对象。 • 主题上:对新的社会制度的赞美以及对人
民群众斗争生活的热情描绘。 • 文体上:对文学民族化与大众化的自觉追
求。
• 1938年9月,延安抗战以来第一个类似文艺联合会性质的 文艺团体,陕甘宁边区文艺界抗战联合会正式成立,1939 年5月又改名为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延安分会。
• 陕甘宁边区的文艺刊物主要有《文艺突击》、《大众文 艺》、《谷雨》、《草叶》、《诗刊》等多种,《解放日 报》的《文艺》副刊也是很有影响的阵地。
.
• 其三,战时的政治军事体制及解放区工农兵读者对文学有 着特殊的要求和期待,战时他们更迫切需要的多是宣传品 式的作品,然而当时的作家、艺术家更感兴趣于高雅的艺 术,不太愿意作普及的工作;

15、解放区文学

15、解放区文学

王贵与李香香自觉地将自己的 前途与革命联系在一起,与恶势力 进行坚决斗争,最终因革命而获得 幸福生活。
对“信天游”的借鉴 1、结构改造 建立联唱结构,增加艺术容量 和表现力。
2、功能提升 将单纯抒情形式改造为叙事长诗。
3、语言化用
4、手法借鉴 大量运用比兴手法。
《蓝花花》片断 青线线那个蓝线线哎蓝格英英采, 生下一个蓝花花实实的爱死人。
李季《王贵与李香香》片断
公元一九三0年, 有一件伤心事出在三边。 人人都说三边有三宝, 穷人多来富人少。
一眼望不尽的老黄沙, 哪块地不属财主家?
死羊湾前沟里有条水, 有一个穷老汉李德瑞。 白胡子李德瑞五十八, 家里只有一枝花。 女儿名叫李香香, 没有兄弟死了娘。
山丹丹开花红姣姣, 香香人材长得好。 一对大眼水汪汪, 就像那露水珠在草上淌。 地头上沙柳绿榛榛, 王贵是个好后生。
《讲话》所论重大理论问题 文艺与生活 文艺与政治 内容与形式 普及与提高
《讲话》所论重大理论问题 世界观与创作方法 文学批评标准 文化遗产的批判继承
重要观点 文艺是为人民大众服务的,首 先是为工农兵服务的。
文艺从属于政治 政治标准第一,艺术标准第二
《讲话》基本思想另见毛泽东 《反对党八股》、《改造我们的学 习》、《新民主主义论》等论著。
桃花坞,杨柳树, 东山月儿云遮住。 漳河流水水流沙, 荷荷一泪一声诉:
“常阴天,森罗殿, 自从关进那砖门院, 苦胆拌黄连! 一锅要做两样饭, 婆婆骂硬,小姑嫌烂, 拍拍三巴掌!”
“以后别再上我门, 紫金英要重新再做人!”
送出门,送出院, 梨树花开月满天。
死榆树,不开花, 老鸦飞来叫呱呱。 老茅坑,茅虫多, 张老嫂没事把舌头磨:
诗学观念层面: 对新诗主体性价值的强调:本 民族的文明传统,中国民众的文化 心理和生命体验,民族艺术传统。 批判精神,对真善美的追求。

解放区文学

解放区文学

三、土改小说
1、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主题:表现了土改斗争的艰巨性和复杂性 人物: 地主:钱文贵、江世荣、李子俊、顾涌(富农) 钱文贵——兄 贫农 钱文富;堂弟 工会主任 钱文虎;女婿
治安员 张正典;远房侄子 农会主席 程仁;养女 黑妮;儿 子 八路军
艺术特色:
a、情节波澜起伏;
a、注重人物内心感情的开 掘,写出细微的心理活动; 《荷花淀》话别一幕:一个 动作,三句话
“手指震动了一下”
“你总是很积极的”“你走, 我不拦你,家里怎么 办”“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 好了”
b、洋溢着诗情画意的场 面描写:
《荷花淀》水生嫂编席 的劳动场面;战斗场面
c、语言自然、清新、洗练、优 美、朴素而富有诗意。
3、艺术风格: a、剖析社会——丁玲、周立波、孔厥、欧阳山、
草明 b、大众化风格——赵树理、马烽、西戎 c、抒情小说——孙犁、康濯、萧也牧 d、新闻体小说——刘白羽 4、艺术形式:民族大众化 a、结构上——继承中国古典小说和说唱艺术的传
统;情节集中,喜剧性、故事性、连贯性 b、语言上——群众口语、说唱语言
她不是一个怯弱的人,从去年她娘家被清算起,她就 感到风暴要来,就感到大厦将倾的 危机。她常常想方 设计,要躲过这突如其来的浪潮。她不相信世界将会 永远这样下去。于是 她变得大方了,她常常找几件旧 衣送人,或者借给人一些粮食;她同雇工们谈在一起, 给他 们做点好的吃。她也变得和气了,常常串街,看 见干部就拉话,约他们到家里去喝酒。她更 变得勤劳 了,家里的一切活她都干,还常常送饭到地里去,帮 着拔草,帮着打场。
侯忠全老汉
他不再躲着人,甚至有时还讲故事。不过不再 讲杨 家将,也不讲苏武牧羊,他却只讲从侯殿魁那里听来 的一些因果报应,拿极端迷信的宿 命论的教义,来 劝人为善。他对命运已经投降,把一切都被苛待都宽 恕了,把一切的苦难都 归到自己的命上。他用一种 赎罪的心情,迎接着未来的时日。什么样的日子都能 泰然的过下 去,几十年来都是这样的生活着,他全 家人都劳动,都吃不饱,但也饿不死。他不只劳动被 剥削,连精神和感情都被欺骗的让吸血者俘虏了去。 他成为一个可亲的老头儿,也就常成为 一个可笑的 老头儿了。

解放区文学名词解释

解放区文学名词解释

解放区文学名词解释解放区文学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独立自主的文学活动。

它的最初的根据地是中国革命时期的中共势力较为强大的区域,如陕甘宁边区、晋察冀解放区等地方。

在这些地方,由于共产党的政治、社会和文化变革的影响,创作出了大量的优秀文学作品。

本篇文档将对解放区文学的相关名词进行解释。

一、热土派热土派是解放区文学中的一个重要派别,代表作家有艾青、杨朔等。

热土派主张将文学与当地生态环境、人文风情有机结合,创作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文学作品。

他们认为,文学的有机发展离不开地方环境的影响,只有紧密结合土地和人情,才能写出真正有诚意、有生命的作品。

二、革命文艺革命文艺是解放区文学重要的指导思想和创作方向。

它强调文学艺术应该为革命服务,应该积极参与到民族解放斗争中去。

解放区文学家通过小说、诗歌、戏剧等形式,为革命事业进行宣传和鼓励。

三、生活写实主义生活写实主义是解放区文学的一个重要文学流派。

代表作家有沈从文、巴金等。

他们主张文学应该写现实生活,反映人民的生活状况,赞扬百姓的斗争精神,呈现人性的真实面貌。

四、艺术革命艺术革命是解放区文学的一个核心理念,指的是对旧有文学形式和艺术传统进行的改革和革命。

解放区文学家在艺术上强调探索新的表现手法和语言形式,为民族文化注入新鲜的血液。

五、群众路线群众路线是解放区文学活动的重要指导思想,指的是贯彻“一切为了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思想路线。

解放区文学家认为,文学艺术不应该是少数人的私有物,而是属于全社会的公有财产。

因此,他们积极参与到群众中去,倾听人民的心声,反映人民的生活状况。

总之,解放区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解放区文学的相关名词和概念也对当代文学具有启示性和借鉴意义。

简要说明解放区文学的特点

简要说明解放区文学的特点

简要说明解放区文学的特点
解放区文学是指1949年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文学,主要分为革命战争时期和建设时期。

解放区文学具有以下特点:
1. 现实主义风格:解放区文学强调社会现实和人民生活,反对虚幻和空洞的文学形式,倡导真实的反映社会生活和人民实际需求的作品。

2. 革命性质:解放区文学是革命的文学,着重表现人民反抗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为实现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精神风貌。

3. 人民性质:解放区文学强调人民作为创造者和主体,使文学成为人民的文学,反对文人作家的个人主义和自我陶醉。

4. 集体性质:解放区文学是团体写作和群众文学的产物,多数作品是由集体创作的,也具有群众的呼声和反映。

5. 语言简练:解放区文学的语言简练明了,更加贴近人民,强调语言的实用性和易懂性。

6. 民族特色:解放区文学注重反映中国近代史和民族语言、文化的特点,表现民族自立自强的精神和意识。

总之,解放区文学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人民性质,是中国革命文学发展的重要阶段。

- 1 -。

第二十三讲 解放区小说创作

第二十三讲 解放区小说创作

刘家峧有两个神仙,邻近各村无人不晓 邻近各村无人不晓:一个是 上的二诸葛,一个是后庄上的三仙姑 一个是后庄上的三仙姑。二诸葛原来叫刘 德,当年作过生意,抬脚动手都要论一论阴阳八卦 抬脚动手都要论一论阴阳八卦,看 看黄黑道。三仙姑是后庄于福的老婆 三仙姑是后庄于福的老婆,每月初一十五都 顶着红布摇摇摆摆的装扮天神。 顶着红布摇摇摆摆的装扮天神
(一)反映解放区农村变革的小说 反映解放区农村变革的小说 柳青的《 种谷记 》:写农村互助合作的新事物 写农村互助合作的新事物 欧阳山的《高干大》:写农村办供销合作社 写农村办供销合作社 (二)章回体抗日英雄传奇 章回体抗日英雄传奇 柯蓝的《洋铁桶的故事》 》 马烽、西戎的《吕梁英雄传 吕梁英雄传》 孔厥、袁静的《新儿女英雄传 新儿女英雄传》 (三)反映解放区工业生产的小说 反映解放区工业生产的小说 草明的《原动力》
A.从日常生活现象中显示时代风貌 从日常生活现象中显示时代风貌,于平凡中见 大。 B.淡化情节,抓取生活片段 抓取生活片段、场景、细节描写人 C.叙事与抒情完美结合 叙事与抒情完美结合,充满诗情画意
3. 分析代表作《荷花淀》 》 A.解放区农村妇女在民族解放斗争中识大体顾大 解放区农村妇女在民族解放斗争中识大体顾大 爱丈夫,更爱祖国的美好心灵 更爱祖国的美好心灵
四.周立波的《暴风骤雨》 》
(一)周立波(1908——1979 1979),湖南益阳人。30年 在上海从事左翼文学活动, ,1940年到延安“鲁艺”任 1948年创作了《暴风骤雨》 》。 (二)反映解放区土改运动的长篇小说 反映解放区土改运动的长篇小说《暴风骤雨》 1.土改运动中农村阶级斗争的尖锐性 土改运动中农村阶级斗争的尖锐性 A 把土改运动与清匪反霸的武装斗争结合在一起 B塑造赵玉林、郭金海等先进农民形象 郭金海等先进农民形象 2.艺术特点 A 继承传统艺术手法, ,叙述生动的故事

《解放区文学》课件

《解放区文学》课件
《解放区文学》PPT课件
欢迎大家来到《解放区文学》PPT课件。本课件将带你一起探索解放区文学的 背景、特点、成就以及对未来的影响。
一、背景介绍
解放区文学
解放区文学是指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诞生并蓬勃发展的文学形 式。
产生背景和历史意义
解放区文学的产生背景是特殊的历史环境和社会背景,它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和时代性。
代表作品及作者
《红岩》(巴金)、《子夜》(郁达夫)等作品成为解放区文学的代表作品。
二、文学特点
现实主义风格
解放区文学以现实主义风格 为主,真实地描绘了人民生 活和社会现实。
批判社会现实
解放区文学批判了封建社会 的黑暗和压迫,呼唤社会的 公平、正义和进步。
语言风格和表现手 法
解放区文学语言生动自然, 表现手法多样,提高了作品 的艺术感染力。
结束语
通过《解放区文学》PPT课件,我们深入了解了解放区文学的背景、特点、成 就和对未来的影响。希望这个课件能够激发大家对解放区文学的兴趣,进一 步了解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一页。
解放区文学在一定程度上受限于时代背景和政治要求,存在一些局限性和不足之 处。
2
展望该思考如何继承解放区文学的精神,发展出适应新时代 的文学形态。
3
解放区文学现在的地位和意义
解放区文学虽然已经过去了几十年,但它的地位和意义仍然不可忽视,它是中国 文学发展的重要一页。
三、文学成就
对文学的贡献
解放区文学为中国文学史上增 添了璀璨的一笔,丰富了中国 文学的题材和风格。
带动社会变革
解放区文学以其鲜明的思想性 和感染力,推动了社会进步和 大众觉醒。
对后代文学影响
解放区文学对后来的文学创作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 文学宝贵的财富。

20第二十一章

20第二十一章

中 国 现 代 文 学 史
《讲话》所确立的服务政治、面向 讲话》所确立的服务政治、 工农兵的革命文艺方向,是对处于战争 工农兵的革命文艺方向, 时期、军事状态下、 时期、军事状态下、其服务对象主要是 农民与士兵的解放区文学, 农民与士兵的解放区文学,提出了理论 与要求。 讲话》在文艺与生活的关系、 与要求。《讲话》在文艺与生活的关系、 文艺与人民的关系等方面丰富和发展了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对解放区和新中 国文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国文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中 国 现 代 文 学 史 具体分析了五个问题: 具体分析了五个问题: 1、阐述了文艺与政治的关系,文艺服务于政治。 阐述了文艺与政治的关系,文艺服务于政治。 2、确认了解放区文艺的服务对象首先是工农兵。 确认了解放区文艺的服务对象首先是工农兵。 3、突出了在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下,知识分 突出了在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下, 子的思想改造,和普及与提高的途径。 子的思想改造,和普及与提高的途径。 4、批评了解放区文艺争论中的各种糊涂观念和 错误认识。 错误认识。 5、在批评标准上确立了必须遵守“以政治标准 在批评标准上确立了必须遵守“ 放在第一位,以艺术标准放在第二位” 放在第一位,以艺术标准放在第二位”。
中 国 现 代 文 学 史
但《讲话》对文学与政治关系的简 讲话》 单化处理,强调文艺必须从属与政治并 单化处理, 为政治服务,提出政治标准第一, 为政治服务,提出政治标准第一,艺术 标准第二, 标准第二,回避文艺作品的倾向性与艺 术性、不承认存在超越阶级、 术性、不承认存在超越阶级、政治的具 有独立品格的艺术等方面, 有独立品格的艺术等方面,对解放区文 学的发展以及建国后中国当代文学的发 展都曾产生影响。 展都曾产生影响。

解放区文学思潮

解放区文学思潮

解放区文学思潮(加重了文学通俗化倾向,歌颂式文学,乡村化,工农兵化)延安文学的性质:实际上是一种逐步体制化的左翼文学。

(延安文学的体制化,就是作家——党的工作者,读者——工农兵和出版部门——新华书店这三者统一于党的文艺政策)补:延安当时吸引文人最主要的是“民主”,还有一个是战争文化规范的制约。

解放区文学思潮的发展,以1942年延安文艺界整风为界。

延安文学的论争:1.文艺与政治(周扬认为作家要迁就生活《文学与生活漫谈》艾青认为要忠于作家的主体意识与独立精神《了解作家,尊重作家》)2.鲁迅精神的宣传,阐释与研究(毛泽东看到鲁迅的反封建性,知识分子看到鲁迅的批判精神,否定精神,反思精神)3.文艺与大众的关系——民间形式。

文学社团中国文艺协会——1936年丁玲创办的根据地第一个文学团体。

陕甘宁特区文化救亡协会(文协)1937年11月14日成立的根据地第一个以文学团体为骨干的抗日文化组织。

刊物:《边区文艺》《文艺突击》延安文艺界整风运动1942年2月,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在全党发动了整风运动。

原因:中共高层领导对于小资产阶级革命性的不安(战争文化环境中)。

目的:清算党内以王明为首的教条主义和宗派主义错误路线。

补:《讲话》以文艺的宣传功能为核心,以革命立场问题为基点,以态度、对象、工作和学习问题为中介,以接受者的接受程度为切入口,引申出一系列对立的范畴和关系。

《讲话》的核心观念是:建立党的文学。

《讲话》观点1.文艺与政治的关系——“文艺服务于政治”文艺批评的标准是政治标准第一,文艺标准第二。

2.确认解放军文艺的服务对象首先是工农兵。

(文革时写工农兵走向极致)(文艺为工农兵服务方向没错,但为工农兵提供什么样的文学,这一点上明显走向了狭隘化道路)3.文艺与作家的关系——认为作家要改变世界观,脱掉小资产阶级的外衣,促进文艺的大众化。

4.批评了解放区文艺争论中的各种糊涂观念和错误认识。

批判了“人性论”的观点。

5.文艺与现实生活——文艺源于生活。

[实用参考]解放区文学

[实用参考]解放区文学
“赵叔从来都是一种打 扮:头上戴一顶蓝布人 民帽,身穿一套蓝布制 服,脚上穿一双家制黑 布鞋,衣服还经常是皱 皱巴巴的,一点也不挺 括,这一身打扮哪像一 个作家呀?简直就是一 个活脱脱的老农 呀!”——老舍女儿舒 立回忆中的赵树理。
山西省沁水加丰镇尉迟村的赵树理故
“文摊文学家”
“我不想上文坛,不想做文坛文学家。我只 想上‘文摊’,写些小本子夹在卖小唱本 的摊子里去赶庙会,三两个铜板可以买一 本,这样一步一步地去夺取那些封建小唱 本的阵地。做这样一个文摊文学家,就是 我的志愿。”
以“诉苦”和“欢唱”相结合的方式展开鼓 动、宣传,则形成了解放区文学以明朗、乐 观为基调的审美风貌。
戏剧
1. 对传统戏曲进行“推陈出新”的“旧剧” 改造。
1942年10月10日,延安平剧研究院成立,毛 泽东专门给剧院的题词“推陈出新”,成为 “旧剧”改造的指导方针。
《逼上梁山》、《三打祝家庄》等。
《我在霞村的时候》:一位被日寇凌辱的少 女贞贞又在根据地经历着种种不平和屈辱, 探索女性的尊严与觉醒。
.
1942年延安文艺整风后,在“工农兵文艺” 的旗帜的指引和规范下,解放区文学整体上 呈现出与现实革命斗争紧密结合,力求通俗 化,强调对民间形式、传统形式的利用和改 造,主动适应以农民为主体的基层群众的欣 赏习惯、趣味和接受水平的特点,成为战时 中国一个独特的区域性文学存在。
.
.
解放区文学的发展以1942年延安文艺整风为 界,划分为前后两个阶段。
抗战初期,解放区文学汇入了抗战文学的时 代潮流。同时,大批作家和文艺青年从国统 区奔赴延安,他们的文艺观念与革命体制并 非完全一致,这一度带来了解放区文艺的多 元状态。
.
一批体现知识分子独立思考和人性关怀的创 作,一度引起很大的关注和争议。

中国现代文学:解放区文学创作

中国现代文学:解放区文学创作
中国现代文学史
解放区文学创作
第二十章 解放区文学创作
教学内容: 第一节概述解放区文学成就;第二节讲述赵 树理的小说创作。
教学重点: 解放区文学成就;“山药蛋派”;赵树理小 说独特的艺术风格;孙犁小说的风格。
必读作品及 《小二黑结婚》《王贵与李香香》《荷花淀》 文献: 《白毛女》

第一节 解放区文学创作概述
反映“土地改革”斗争的作品。有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与 周立波的《暴风骤雨》。这两部作品被称为“土改”小说双璧。它们 分别获1951年度斯大林文学奖金二等奖和三等奖。
《桑干河上》作者丁玲,描写的是1946年华 北解放区土地改革运动初期的情况,通过暖 水屯一个普通村庄的土改运动,从发动到取 得初步胜利的描写,真实生动地反映了农村 尖锐复杂的阶级斗争,揭示出各个不同阶级 不同的精神面状态,并且展现了中国农民在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已经踏上的光明大道。
《白毛女》
四、报告文学和文艺通讯数量激增。出现了刘 白羽、吴伯箫等的报告文学和文艺通讯。
第二节
赵树理
一、赵树理的创作道路:
赵树理(1906—1970 年)小说家。原名树 礼。山西沁水人。
主要著作有:短篇小说《小二 黑结婚》(1943)、《孟祥英 翻身》(1945);《邪不压正》 (1948);中篇小说《李有才 板话》(1943);剧本《两个 世界》(1944);长篇小说 《李家庄的变迁》(1946)等。 他的创作被称为“赵树理方 向”。
二、《小二黑结婚》(1943):
该小说讲述解放区新一代青年男女自由恋爱的故事, 揭示了农村中旧习俗和封建残余势力对人们道德观念的束 缚,以及新老两代人的意识冲突与变迁。
《小二黑结婚》唱段
①类是以二黑和小芹为代表的朝气蓬勃、敢于斗 争的农村新人形象。小二黑和小芹的爱情是建立 在一种对新的民主政权的信任之上的,他们在法 律观念与平等意识等方面很有自信,因此,表现 得格外坚决。

解放区文学创作

解放区文学创作

(二)创作

赵树理受到传统文学、民间艺术和农民 语言的熏陶,是一个具有农民气质的作 家,成功开创了文艺大众化创作的风尚, 代表了40年代解放区文学创作的最高成 就,是现代文学史上一个特殊而富有价 值的文学现象。
1、主要作品:



主要作品有: 《小二黑结婚》(1943年) 《李有才板话》(1943年) 《孟祥英翻身》(1944年) 李家庄的变迁》(1945年) 《福贵》 (1946年)
(一)代表性作家作品介绍

1、新歌剧《白毛女》 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集 体创作,贺敬之、丁 毅执笔,马可、张鲁 等作曲。
根据“白毛仙姑”的民间传说改编,表达“旧社 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的主题。


采用西方歌剧的主题 音调塑造戏剧形象, 并吸收了中国民间音 乐。 主人公喜儿的形象经 过多次修改,起初现 实,有农村妇女的局 限,逐渐变成一个历 经苦难与勇于反抗的 女性形象。
3.题材禁区


两个东西不能写:人民内部黑暗和知识分子的 个体心理 王实味——最早提出写解放区的黑暗。 丁玲《我在霞村的时候》《在医院中》《三八 节有感》——批判封建意识、小生产意识、官 僚主义等——从毛泽东到一般的领导对这些作 品都持反对态度。 在《延座讲话》中题材问题被上升到立场问题: 暴露派和歌颂派。
二、赵树理


1、生平
赵树理(1906-1970): 现、当代作家。原名赵树礼。 山西沁水人。生于贫农家庭。 从小喜爱民间文学和地方戏 曲。卖过字 画,当过江湖郎 中、差役、录事,教过私塾, 饱尝生活的艰辛。 抗日战争爆发后从事抗日宣 传和民政工作。1939年起编 辑《黄河日报》、《抗战生 活》、《中国人》等报刊。

解放区文学

解放区文学
三、王实味事件
延安文艺座谈会后发生的对王实味文艺文艺创作的批判, 延安中央研究院研究员王实味于42年在延安报刊上发表 《政治家·艺术家》、《野百合花》等文,论述了艺术家 不同于政治家的社会职能及两者的关系,认为政治家的 任务“偏于改造社会制度”,艺术家则“偏于改造人的灵魂” 并且强调文艺要暴露黑暗。最后对王实味的批判作为了 对反革命分子的打击,最后错误处决是十分错误的
六、解放区文学的不足
1、对文艺为政治服务理解过于机械片面,创作中有明显的 政治倾向,作品有模式化、概念化痕迹
2、作品具有落后的农民意识,缺乏有概括意义的艺术典型 3、没有处理好普及与提高的关系
一、生平 二、赵树理小说创作的内容
1、对农村复杂的社会矛盾和阶级斗争的反映
2、对农村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的暴露
五、赵树理小说的民族化大众化特色
1、故事内容、人物心理和民情风俗方面具有民族化特点 2、细节心理刻画塑造人物,多用对比烘托侧面描写等方法 3、结构:故事性强,情节连贯完整,环环相扣,有头有尾 4、语言运用通俗生动,幽默风趣,富有表现力的农民口语
六、赵树理小说创作的局限性
首先,他把小说定位于“问题小说”上,这说明 他的文学观还停留在“工具”的层面上,这就直 接影响了他小说品质的提升
四、解放区文学思潮
1 现实主义成为解放区唯一的文学思潮
浪漫主义作为因素附丽于现实主义 现代主义没有丝毫地位
2 文学大众化思潮发展成为工农兵文学思潮
五、解放区文学特征
1、内容上
突出民族斗争、阶级斗争和战天斗地的生 产劳动,突出工农群众的主体地位
2、形式上
街头诗、传单诗、报告文学、速写、小 说、戏剧、木刻、绘画、秧歌剧等
周立波(1908—1979),原名绍仪。又名凤翔、1908年8月9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学习要点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学习要点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知识点和思考题第一章文学思潮与运动(一)晚清文学革命运动、《新青年》杂志、新文化与文学革命的关系、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钱玄同与刘半农的“双簧戏”、对黑幕小说与鸳鸯蝴蝶派的批判、林蔡之争、《学衡》派、《甲寅》派、易卜生主义、“五四”前后西方思潮的大量涌入、文学研究会、创造社、语丝社、浅草—沉钟社、新月社、湖畔诗社、进化论、历史的文学观念论、周作人的《人的文学》。

1.简述文学革命发生发展的大致过程。

2.为什么说文学革命是我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文学革新运动?文学革命的意义是什么?3.概述“五四”前后外国文学思潮的进入和文学社团兴起的情况。

4.如何评价文学革命时期胡适与周作人的文学观念与理论?5.第一个十年文学创作的总体特色是什么?第二章鲁迅(一)鲁迅生平概略、鲁迅主要著述的书名与大致内容。

1.怎么理解鲁迅的《呐喊》、《彷徨》是中国小说的开端与成熟的标志?2.试分析《呐喊》、《彷徨》表现生活的视角与小说的结构模式。

3.对《阿Q正传》有哪些不同的解析?试举三种说法,指出其解析的角度和根据,并加以评析。

4.略评《朝花夕拾》的艺术风格。

5.就《野草》中某一篇散文诗,写一篇鉴赏短文。

第三章小说(一)小说界革命、林译小说、问题小说、叶圣陶的《隔膜》与《火灾》、鲁迅对乡土文学的定义、自叙传、庐隐的感伤小说、许地山的宗教题材小说、废名的《竹林的故事》。

1.概述“五四”时期小说创作的主要流脉与开放性状况,并和古典小说比较,简要说明初期现代小说在叙事结构与文体方面的创新。

2.以冰心的《超人》为例,分析“五四”时期问题小说兴起的原因及其作为一种写作风潮的时代特征。

3.试评郁达夫小说的时代心理内涵与艺术个性。

4.鲁迅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导言》中是如何界定“乡土文学”的?试结合王鲁彦、台静农或其他作家的创作,来评析20年代乡土文学小说的流派特征。

第五章郭沫若《女神》的产生和影响、泛神论、自由体诗、《瓶》、《三个叛逆的女性》、抗战时期郭沫若的六个历史剧、失事求似的历史原则。

解放区的优秀文学作品

解放区的优秀文学作品

解放区的优秀文学作品
《解放区》是鲁迅先生的一部优秀文学作品,它记录了中国抗日战争中英雄解放军的英勇战斗,以及他们艰苦卓绝的奋斗和忠诚的爱国精神。

故事发生在西北解放区,在英雄解放军的领导下,英雄们发挥了自己的智慧,不畏艰险,以最快的速度前进,英勇地抗击和击退敌军,取得了胜利。

英雄们以极大的决心和精神,勇敢地抗击敌人,不管是在陆地上还是在战场上,他们都给出了自己的无畏精神,坚决抵抗敌人。

他们超越了自己的恐惧,带头奋勇抗敌,勇敢地站起来反抗邪恶,以保护自己的家园。

他们以勇猛的精神和奋勇的斗志,坚决地抵御敌人的进攻,他们的勇敢和坚定的念使他们能够取得最后的胜利。

当他们取得胜利时,他们的心中充满了欢乐,他们的胜利不仅使西北解放区解放,还使中国人民从长期的压迫中解放出来,重新拥有自由和尊严。

英雄解放军的战斗,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精神,他们的故事也影响了世界上许多国家,让他们感受到中国人民忠诚爱国的精神。

《解放区》是一部非常优秀的文学作品,它反映了中国爱国主义的最高境界,彰显了中国人民的英勇精神,也让世界各
国都能深刻感受到英雄解放军的忠诚爱国精神。

它也是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的精神财富,它将永远鼓舞着中国人民的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洋淀水乡湖光芦影的风景画、风俗画的描写与新 时代劳动妇女的精神美相映照,给泥土气和硝烟味 甚为浓重的解放区文学平添了一缕馨香和润泽。
《荷花淀》《嘱咐》《吴召儿》等
孙犁小说的独特审美风格和地域文化气 息影响了一批作家,以他为首,后来也 形成了“荷花淀派”的小说群落。
.
赵树理(1906-1970), 原名赵树礼,山西沁水 人。
以“诉苦”和“欢唱”相结合的方式展开鼓 动、宣传,则形成了解放区文学以明朗、乐 观为基调的审美风貌。
戏剧
1. 对传统戏曲进行“推陈出新”的“旧剧” 改造。
1942年10月10日,延安平剧研究院成立,毛 泽东专门给剧院的题词“推陈出新”,成为 “旧剧”改造的指导方针。
《逼上梁山》、《三打祝家庄》等。
诗歌
解放区诗歌的民谣化:注重运用比兴手法和 民间口语,朴素自然,活泼流畅。特别突出 和强化诗的叙事功能,在“诉苦”、“翻身” 的叙事中解说革命道理、抒发阶级感情,成 为解放区诗歌思维的模式。
李季《王贵与李香香》,张志民《死不着》 《王九诉苦》,阮章竞的《漳河水》等。
《王贵与李香香》 采用信天游的民歌 形式,叙写陕北三 边一对觉悟的农村 青年的革命与爱情 故事,传达阶级斗 争与人民翻身解放 的主题思想。
2. 利用民间形式的小歌剧以及民族新歌剧的 创演
《白毛女》(贺敬之、丁毅执笔) 、《兄妹 开荒》等
1943年2月5日,毛泽东观看秧歌剧《兄妹开 荒》演出时,连连点头,还称赞说:“这还 象个为工农兵大众服务的样子!”
通讯
新闻通讯当时是被视一个重要文艺部门。
白朗《一面光荣的旗帜》、华山《英雄的十月》、刘白 羽《环行东北》和《光明照耀着沈阳》等。
丁玲小说《我在霞村的时候》《在医院中》 等。
杂文有丁玲的《三八节有感》,王实味的 《野百合花》《政治家·艺术家》,罗烽的 《还是杂文时代》,萧军的《纪念鲁迅:要 用真正的业绩》、《作家面前的“坑”》、 《论同志之“爱”与“耐”》,艾青的《了 解作家,尊重作家》等。
.
《在医院中》:以年轻医生陆萍的视角,揭 示了初到延安的知识青年与环境的矛盾和冲 突。
中篇《李有才板话》(1943)也是赵树理的早期代表 作之一,标志着赵树理 “问题小说”意识的确立。小 说围绕村政权改选和减租政策施行,展开农民和地主 间的复杂斗争,并对革命工作的群众路线和主观主义、 官僚主义展开辨析。
赵树理语,转引自李普《赵树理印象记》
一、赵树理的文学史意义
赵树理以其清新活泼、散着泥土气息的乡土通俗 小说,真实细腻地展现了新的变革时代中国农民 的生活与精神世界。他不仅是解放区文学杰出的 代表,在整个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也独具光彩。
赵树理小说的适时出现,应和了党在解放区所推 行的文学路线,被视为是实践《讲话》精神、体 现“工农兵文艺”方向的代表。“文摊文学家” 历史性地成为了另一个“文坛”的“典范”
《我在霞村的时候》:一位被日寇凌辱的少 女贞贞又在根据地经历着种种不平和屈辱, 探索女性的尊严与觉醒。
.
1942年延安文艺整风后,在“工农兵文艺” 的旗帜的指引和规范下,解放区文学整体上 呈现出与现实革命斗争紧密结合,力求通俗 化,强调对民间形式、传统形式的利用和改 造,主动适应以农民为主体的基层群众的欣 赏习惯、趣味和接受水平的特点,成为战时 中国一个独特的区域性文学存在。
“赵叔从来都是一种打 扮:头上戴一顶蓝布人 民帽,身穿一套蓝布制 服,脚上穿一双家制黑 布鞋,衣服还经常是皱 皱巴巴的,一点也不挺 括,这一身打扮哪像一 个作家呀?简直就是一 个活脱脱的老农 呀!”——老舍女儿舒 立回忆中的赵树理。
山西省沁水加丰镇尉迟村的赵树理故居
“文摊文学家”
“我不想上文坛,不想做文坛文学家。我只 想上‘文摊’,写些小本子夹在卖小唱本 的摊子里去赶庙会,三两个铜板可以买一 本,这样一步一步地去夺取那些封建小唱 本的阵地。做这样一个文摊文学家,就是 我的志愿。”
二是丁玲、周立波等从国统区而来 的左翼作家为主的社会写实型,以 反映土地改革的长篇引人瞩目,最 有影响的作品是《太阳照在桑干河 上》 和《暴风骤雨》 。
丁玲1938年摄于延 安,时年34岁。
3、反映革命武装军事斗争 的“新英雄传奇”
主要借鉴传统演义小说的叙 述形式,多用章回体,故事 性强,情节曲折,语言通俗 明快,人物刻画主要通过行 动的描写,充满高昂的革命 英雄主义和乐观精神。
《小二黑结婚》插图二幅
二、《小二黑结婚》与《李有才板话》
《小二黑结婚》通过一对农村“小字辈”小 二黑、小芹争取婚姻自主的故事,描写了中 国农村新旧变革中新生力量与愚昧落后观念 及反动封建势力间的冲突,揭示了农民翻身 解放的历史必然性与复杂性。
两个神仙二诸葛和三仙姑作为老一代农民出 现,是新人的陪衬,却成为小说中最富特色 和艺术魅力的人物。
长篇《吕梁英雄传》(马烽、 西戎)和《新儿女英雄传》 (孔厥、袁静)。
4、孙犁:最有特色的解放区小说家之一
孙犁小说主要不表现激烈的斗争,而是在平凡中发 现美好心灵的闪光,站在新的时代精神的角度挖掘 农民尤其是农村女性的人情美和人性美。
形式上多采用淡化情节的散文式结构,以清新明净 的语言,在舒卷自然、娓娓道来的抒情笔调中谱写 一篇篇富有诗意美的小说。
小说
1、解放区小说模式 反映党领导下农民翻身解放的新
生活和革命武装军事斗争,是解 放区小说的两大题材,由此也分 别形成“新农村故事”与“新英 雄传奇”两种基本的小说写作模 式。
2、“新农村故事”型小说
一是以赵树理等解放区土生作家为 主的乡土通俗型,其短中篇最有特 色。
其中包括赵树理、马烽、西戎、束 为等“山药蛋派”作家,此外还有 以写有《我的两家房东》的康濯等。
.
.
解放区文学的发展以1942年延安文艺整风为 界,划分为前后两个阶段。
抗战初期,解放区文学汇入了抗战文学的时 代潮流。同时,大批作家和文艺青年从国统 区奔赴延安,他们的文艺观念与革命体制并 非完全一致,这一度带来了解放区文艺的多 元状态。
.
一批体现知识分子独立思考和人性关怀的创 作,一度引起很大的关注和争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