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税收对居民生活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税收对我国居民的影响
作者:王建鑫、樊涛、黄燕、尹叶芝、吴婉榕、陈晓旭、李树成、郭含
摘要
税收是居民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时常会缴税,某些税收可能不会对我们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但是还有部分税会实实在在的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手段,也是调节经济发展的重要杠杆,税收政策的变化不仅对国家有很深的影响,而且对我们纳税人也具有很深的影响,我们想要通过了解税收的收税原则以及效应机制来发现税收对我们居民的影响。
关键词:收入效应,替代效应,公平原则,效率原则,适度原则,法治原则一、税收的定义与原则
税收的定义
税收是以实现国家公共财政职能为目的,基于政治权力和法律规定,由政府专门机构向居民和非居民就其财产或特定行为实施强制、非罚与不直接偿还的金钱或实物课征,是国家最主要的一种财政收入形式和来源。税收的本质是国家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凭借公共权力,按照法律所规定的标准和程序,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强制取得财政收入所形成的一种特殊分配关系。它体现了一定社会制度下国家与纳税人在征收、纳税的利益分配上的一种特定分配关系。
税收由政府征收,取自于民、用之于民。税收具有无偿性、强制性和固定性的形式特征。税收三性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它们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税收的原则
1.公平原则
税收公平原则,就是政府征税,包括税制的建立和税收政策的运用,应确保公平,遵循公平原则。公平是税收的基本原则。要遵循公平原则,取消免税特权。要拓宽税源,提高税负,需要考虑按纳税能力征税。税收公平,特别是经济公平,对我国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的税制建设与完善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效率原则
税收不仅应是公平的,而且应是有效率的,这里的效率,通常有两层含义:一是行政效率,也就是征税过程本身的效率,它要求税收在征收和缴纳过程中耗费成本最小;二是经济效率,就是征税应有利于促进经济效率的提高,或者对经济效率的不利影响最小。
3.适度原则
税收适度原则,就是政府征税,包括税制的建立和税收政策的运用,应兼顾需要与可能,做到取之有度。即经济的承受能力。遵循适度原则,要求税收负担适中,税收收入既能满足正常的财政支出需要,又能与经济发展保持协调和同步,并在此基础上,使宏观税收负担尽量从轻。
4.法治原则
政府征税,包括税制的建立和税收政策的运用,应以法律为依据,依法治税。法治原则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税收的程序规范原则和征收内容明确原则。前者要求税收程序——包括税收的立法程序、执法程序和司法程序——法定;后者要求征税内容法定。
二、税收效应机制
税收收入效应
1.税收收入效应的概念
是指由于政府征税减少了纳税人的可支配收入,从而产生的激励纳税人增加收入的效应。税收的替代效应则是指政府征税改变了一种经济活动的机会成本,使纳税人放弃这种经济活动而代之以另外一种经济活动的效应。
2.税收收入效应的影响
国家课税减少纳税人可自由支配的所得和改变纳税人的相对所得,从而影响其经济行为所产生的正负影响。税收的收入效应本身并不会造成经济的无效率,它只表明资源从纳税人手中转移到政府手中.但因收入效应而引起纳税人对劳动、储蓄和投资等所作出的新决策,则会改变经济的效率与状况。一般认为,税收收入效应有利于提供更多的生产要素,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有利于经济增长与福利增进。西方新古典经济学家认为税收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一样,都是
一种税收导向的经济行为,都是对市场配置资源的一种干扰,但收入效应毕竟增加了生产要素供应,因而可以考虑为正影响。
税收替代效应
1.税收替代效应的概念
税收所引起的改变纳税人或负税人经济行为的机制。税收调节经济的重要理论之一。在经济学中,替代效应原来是指商品劳务相对价格的变化,对人们支出方向的选择所产生的影响。税收的替代效应就是指征税结果对人们经济行为方向的选择所产生的影响作用。
2.税收替代效应的影响
在含税的计划价格不变的条件下,提高或降低某一特定商品流转税税率,就相应降低或提高这种商品的生产利润,从而或者导致生产者减少这种商品的供给,而被别种商品所替代;或者替代别种商品而增加这种商品的供给。
在自由价格条件下,如果需求有一定弹性,提高或降低某一特定商品的税率,从而相应提高或降低这种商品的价格,那么消费者也就可能改变其消费支出的方向,然后还会迂回地影响生产者的生产方向,从而产生一种替代效应至于对消费支出税来说,税收替代效应主要表现为消费与储蓄之间的替代关系。因为对消费总支出课税,有利于鼓励储蓄,从而导致未来的消费替代当前的消费。
三、税收对劳动供给的影响
政府对工资所得税征税会从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影响劳动供给的数量,从而影响经济增长。一方面,对工资所得课税会产生两种主要的效应,一为收入效应,二为替代效应。最后究竟哪种效应起支配作用,取决于两种效应的对比:收入效应:增税后,减少了个人可支配收入,促使其为了维持固定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而减少或放弃闲暇时间,增加工作时间。
替代效应:由于增税是劳动和闲暇的相对价格发生相对变化,使劳动收入下降,闲暇的相对价格降低,促使人们选择闲暇代替工作。
(1)收入效应>替代效应,增加工作时间;
(2)收入效应<替代效应,减少工作时间;
(3)收入效应=替代效应,工作时间不变。
先看增加工作时间的情形,最终表现为劳动力供给的增加:再看增加闲暇的情形,最终表现为劳动力供给的减少:当然还有工作时间不变的情形,最终表现为劳动力供给的不变。我们可以肯定一点,即,累进所得税要比比例所得税的替代效应更大,也就是说,累进税将在更大程度上促使劳动者选择闲暇而代替工作。
另一方面税收影响劳动总供给。劳动总供给是指社会在一定时期内愿意并能够提供的劳动总供给量,取决于人口数量,劳动人口在总人口的比重等因素。以个人所得税和消费税的税种,和以累进税率的税率影响最大。
从税种来看,税收对劳动供给的影响,最明显的是个人所得税。因为个人所得税直接课征于人们所得,包括工资所得,改变了人们税后可支配收入,影响了人们对闲暇与工作的选择,另外,消费税是商品课税的征收,会使商品价格提高,是一定量的货币工资的实际购买力下降,也会影响人们对闲暇和工作的选择。四、税收对居民储蓄的影响
影响居民储蓄行为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个人收入总水平和储蓄利率水平。个人收入水平越高,储蓄边际倾向越大,储蓄率越高;储蓄利率水平越高,个人储蓄意愿越强。税收主要通过个人所得税、利息税、间接税来影响居民储蓄倾向和全社会储蓄率。
1、个人所得税:征收个人所得税——纳税人可支配收入减少——纳税人当前消费和储蓄水平降低。征收个人所得税对居民储蓄只有收入效应。
2、利息税:征利息税——储蓄人收益减少——储蓄报酬率降低——影响个人储蓄和消费倾向。征收利息税对居民储蓄既有收入效应,又有替代效应。
税收对居民储蓄的影响有:
(1)税收对储蓄的收入效应的大小取决于所得税的平均税率水平,而替代效应的大小取决于所得税的边际税率高低;
(2)边际税率的高低决定了替代效应的强弱,所得税的累进程度越高,对个人储蓄行为的抑制作用越大;
(3)高收入者的边际储蓄倾向一般较高,对高收入者征税有碍于储蓄增加;(4)减征或免征利息所得税将提高储蓄的收益率,有利于储蓄。
五、税收对收入分配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