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传染病的潜伏隔离和检疫期限
幼儿卫生保健
幼儿卫生保健张雅琴(海南省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专业主任医师)幼儿正处于身心迅速生长发育和发展的时期,身心各方面的机能尚不成熟,对外界的适应力比较差,对疾病的抵抗力较弱。
因此,做好幼儿的卫生保健工作,提高幼儿的健康水平,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关系到一代人的身体素质。
幼儿教师在对幼儿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必须认真做好卫生保健工作,防止和消除不利于幼儿生长发育的各种因素,为幼儿提供适应的生活和学习环境。
幼儿卫生保健工作的主要内容有:制定和执行幼儿的生活制度,合理调配幼儿的膳食,预防常见疾病和传染病,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做好安全教育和预防意外事故。
一、制定和执行幼儿的生活制度(一日生活日程)合理的生活日程是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将儿童一日生活的主内容如睡眠、进餐、活动、游戏等每个生活环节的时间、顺序、次数和间隔等给予合理的安排。
1. 托幼机构应根据各年龄段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结合本地区的地理位置、季节变化和本托幼机构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生活制度。
2. 卫生保健人员应参与儿童作息时间安排,参与儿童睡眠、进餐、大小便、活动、游戏等各个生活环节保育要求的制订。
3. 合理安排各个生活环节的时间、顺序和次数,注意动静结合、组织集体活动与自由活动结合、室内活动与室外活动结合,不同形式的活动交替进行。
4. 每日要有充足的户外活动时间。
儿童户外活动时间每日不少于2 小时,寄宿制儿童不少于 3 小时,寒冷、炎热季节可酌情调整。
儿童进餐时间20 ~30 分钟/ 餐,餐后安静活动或散步10 ~15 分钟,午睡时间根据季节为2 ~ 2.5 小时/ 日为宜。
5. 卫生保健人员每日巡视时,应观察生活作息制度的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予以纠正,以保证儿童在托幼机构内生活的规律和稳定性。
一日生活时间安排(参考)年龄饮食室外活动时间(小时)≥2睡眠次数(正餐+点心)正餐间隔时间(小时)日间次数日间时间(小时/ 次)夜间小时1 ~2 岁3 +2421.5 ~2.510 ~123 ~6 岁3 +1412 ~2.58 ~10二、儿童膳食(一)配置儿童膳食的原则1. 符合幼儿营养的需要各种营养素种类齐全,供应量适宜,可满足幼儿迅速生长发育时期所必需的营养物质。
医院对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病人的隔离医学观察措施及制度
医院对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病人的隔离、医学观察措施及制度医院对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病人的隔离、医学观察措施及制度篇一依据《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应急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控制传染病的传播和院内感染制定本制度:1、对甲类传染病病人和病原携带者,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和传染性型肺炎,或不明原因传染性疾病予以隔离治疗;对疑似病人,确诊前在指定场所单独隔离治疗。
隔离期根据所患疾病的医学检定结果确定,直至达到解除隔离标准或经检验检测证明其不具有传染性时,方可解除隔离恢复工作。
拒绝隔离治疗或者隔离期未满擅自脱离隔离治疗的,可以由部门协助医疗单位采取强制隔离治疗措施。
2、对“传染病病人”和“疑似传染病病人”的密切接触者,要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或采取其他预防措施。
密切接触者的主要管理措施包括:登记并进行医学观察 7-21 天,每日测量体温和健康询问,使用专用记录表做好登记。
可居家医学观察,也可以集中医学观察。
医学观察开始前,应口头或书面告知被观察对象相关传染病的临床特点、传播途径等相关防治知识,负责医学观察的单位联系人、联系方式等,达到医学观察期限未发病或未检测出致病病原体,可解除医学观察。
3、对医学观察期间出现发热或呼吸道症状者,在采取有效措施防护条件下,应立即送定点医疗机构进行医学隔离治疗。
对疑似或者确诊病例采取限制手段,是防止传染病疫情扩散的重要措施。
4、收治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或疑似病人的医疗机构需单独设置科室或病房,严格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消毒隔离制度》及传染病病种的消毒隔离要求做好医学隔离、观察病房的管理和使用。
篇二根据传染病防控工作的新形势,依据《传染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制定本制度和措施。
一、医疗机构发现传染病病人和疑似病人时,应当及时采取下列控制措施:(一)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病人管理措施1、对甲类传染病病人和病原携带者,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和传染性型肺炎,予以隔离治疗; 对疑似病人,确诊前在指定场所单独隔离治疗,隔离期根据医学检定结果确定。
传染病防控制度培训资料
• 深卫防发[2008]36号“关于开展2008年深圳市 儿童入园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督查的通知” (市卫生局和市教育局联合发文)
• 罗卫发[2008]66号“关于印发《 2008年罗湖区 儿童入园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实施方案》 的通知”(区卫生局、教育局发文)
婴儿、幼儿、儿童的年龄划分
•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1984 年3月31日《关于当前办理拐卖人口案件中具 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答》:
预防接种证查验制度
• 2、发现未依照国家免疫规划要求完成相应疫苗 接种或接种记录不完整、不真实或无预防接种 证的幼儿,将出具书面补种(补证)通知发放 给幼儿家长或监护人,通知并督促家长或监护 人,带幼儿到当地规定的接种单位补种或到原 接种单位(发证单位)补证。
预防接种证查验制度
• 3、幼儿在完成补种(补证)后,将补发的接种 证或补种完成的接种证交本园验证登记。对于 不能及时补证或补种的学生,应督促学生家长 尽快完成补证、补种。
托幼机构晨检制度
• 三、晨检工作应认真、仔细,做到“一看、 二问、三摸、四量”,并作好晨检记录。 四、发现传染病早期症状、疑似传染病病 人以及因病缺勤等情况时,应及时进行病因排 查与登记,并报告本单位疫情报告人,由疫情 报告人核实后,向教育、卫生等部门报告相关 情况。
• 一看:肤色、有无皮疹、情形 • 二问:有无腹泻、腹痛、发热等不适症状 • 三摸:有无发热、发冷 • 四量:必要时量体温
• 婴儿:不满一岁 • 幼儿:一岁以上不满六岁 • 儿童:六岁以上不满十四岁
儿童入园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要求
• 1、将查验预防接种证纳入儿童入园、入学报名 程序中;
• 2、发放“关于查验儿童预防接种证的通知,明 确告知查验预防接种证的程序和要求;
常见传染病隔离期限
脑脊髓膜炎
隔离患者症状消失后3天,不少于病后7天。
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至少7天(自最后接触之日算起)。
传染病学(第七版)
百日咳
痉挛性咳嗽出现后30天或发病后40天解除隔离
接触者观察21天。
传染病学Hale Waihona Puke 第七版)阿米巴性痢疾
症状消失后连续3次粪检未发现滋养体或包囊,可解除隔离。
传染病学(第七版)
猩红热
1~2天
潜伏期末出现退热时止,传染期约1周
退热后2天
在大流行时,集体单位应进行检疫,出现发热等症状者,应早期隔离
麻疹
6~21天,被动免疫后可延至28天
10~11天
潜伏期末至出疹后5天
隔离至出疹后5天
医学观察21天,如接受过被动免疫者应延至28天
百日咳
2~21天
7~10天
潜伏期的最后1~2天至发病2~3周内传染性最大,一般在病后4周即无传染性
发病起40天或自痉咳后30天
医学观察21天
白喉
1~7天
2~4天
潜伏期末至整个病程均有传染性,部分患者在恢复期仍继续排菌
症状消失后鼻咽分泌物2次(间隔2天)培养阴性或症状消失后30天可解除隔离
医这观察7天
猩红热
1~12天
2~5天
潜伏期末至整个病程均有传染性,至皮肤脱屑阶段则无传染性
症状消失后咽拭培养3次阴性,可解除隔离,一般不少于病后1周
隔离至症状消失后,咽培养连续3次阴性或发病后7天。
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7-12天。
传染病学(第七版)
白喉
症状消失后,连续2次咽培养阴性,或症状消失后14天。
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7天。
伤寒
病临床症状消失后5天起大便培养2次阴性或症状消失后
国境卫生检疫法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及其实施细则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自()起施行。
A.1986年12月2日B.1987年5月1日C.1987年2月10日D.1987年3月6日2、通过实施国境卫生检疫,防止()由国外传入或者由国内传出,保护人体健康。
A.疾病B.艾滋病C.传染病D.性病3、国境卫生检疫法规定的传染病是指( )。
A.监测传染病B.艾滋病和性病C.检疫传染病D.检疫传染病和监测传染病4、检疫传染病是指()以及国务院确定和公布的其他传染病。
A.鼠疫、霍乱、艾滋病B.鼠疫、霍乱、黄热病C.黄热病、霍乱、性病D.鼠疫、艾滋病、黄热病5、()不属于检疫传染病。
A.鼠疫B.霍乱C.黄热病D.性病6、入境、出境的人员、交通工具、运输设备以及可能传播()的行李、货物、邮包等物品,都应当接受检疫,经出入境检验检疫机关许可,方准入境或者出境。
A.疾病B.传染病C.检疫传染病D.监测传染病7、出入境检验检疫机关发现检疫传染病或者疑似检疫传染病时,必须用最快的方法报告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最迟不得超过()。
A.12小时B.24小时C.两天D.6小时8、在国外或者国内有()大流行的时候,国务院可以下令封锁有关的国境或者采取其他紧急措施。
A.检疫传染病B.传染病C.监测传染病D.艾滋病9、出境的交通工具和人员,必须在()的国境口岸接受检疫。
A.最后离开B.就近的C.户口所在地D.途径10、在国境口岸发现检疫传染病、疑似检疫传染病,或者有人非因意外伤害而死亡并死因不明的,国境口岸有关单位和交通工具的负责人,应当立即向出入境检验检疫机关报告,并申请()。
A.临时检疫B.卫生处理C.移下病人D.对病人实施治疗11、出入境检验检疫机关对()必须立即将其隔离,隔离期限根据医学检查结果确定。
A.监测传染病病人B.艾滋病病人C.检疫传染病染疫嫌疑人D.检疫传染病染疫人12、应当实施卫生处理的外国交通工具的负责人拒绝接受卫生处理的,除有特殊情况外,准许该交通工具在()的监督下,立即离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
(精品)幼儿园高级保育员技能培训第1课——预防常见传染病和做好消毒工作
高级保育员技能第1章预防常见传染病和做好消毒工作婴幼儿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抵抗疾病的能力较差,容易受病原体的感染,发生传染病。
加之婴幼儿在托幼机构生活,朝夕相处,接触频繁,一旦发生传染病很容易造成传染病的流行。
为了保证婴幼儿的健康,托幼机构应做好常见病和传染病的预防和消毒工作,并把这项工作作为幼儿园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
一、学习目标掌握传染病的预防知识和消毒措施。
二、工作程序1、经常性的预防工作(1)做好日常清洁和消毒工作,消灭蚊蝇,减少疾病传播的机会。
(2)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3)做好饮食卫生工作。
(4)培养婴幼儿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5)合理安排婴幼儿的一日生活。
(6)为婴幼儿准备平衡的膳食,保证他们健康发育。
(7)经常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婴幼儿的抵抗力。
(8)严格晨、午、晚检查和全日观察,及时发现疾病。
2、传染病的消毒措施(1)呼吸道传染病的消毒1)开窗通风消毒婴幼儿的居室除每天坚持按照幼儿园规定开窗通风外,在呼吸道传染病发生后(流感、风摩、水症等),保育员应开窗通风3h。
2)紫外线灯消毒保育员应在保健医生的指导下,定期使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
3)使用药物对室内空气消毒呼吸道传染病发生后,可以采用对室内空气进行消毒的方法。
①过氧乙酸消毒传染病发生后保育员应在保健医生的指导下,用0.2%0.5%的过氧乙酸对空气喷雾,每立方米的空间约喷雾30时,之后关闭门窗30min。
②漂白粉澄清液消毒传染病发生后保育员应在保健医生的指导下,用1%~3%的漂白粉澄清液喷雾,喷到地面湿透为止。
4)常见呼吸道传染病的消毒①流行性感冒流感发生后,患儿应马上隔离,保育员应及时、彻底地开窗、通风换气15min以上,或按照保健医生的要求,对空气进行消毒。
②水痘水痘发生后,患儿应马上隔离,保育员对班级活动室、寝室里的空气和物品进行消毒,开窗通风3h,被褥暴晒,家具、玩具及图书采用擦拭和日晒的方法消毒,衣物、被单、褥单及其他物品采用煮沸或消毒剂浸泡的方法消毒。
常见传染病的临床症状、潜伏期、隔离期和检疫期限
病名
典型临床症状
传染期
潜伏期(天)
患者隔离日期(返校条件)
接触者检疫日
常见
最短
最长
甲型肝炎
起病急骤,前驱期1-5天,发热,全身不适,类似感冒症状;继而出现明显乏力,厌油食,恶心,呕吐等,
自潜伏期末至出现黄疸后2~3周或更长。
30
15
50
急性病人自发病起不少于30天,托幼机构要隔离40天。
疫源地处理后,对密切接触者观察40天。
细菌性痢疾
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排粘液脓血便;
从发病开始就有传染性,一般症状消失后1~2周内停止排菌,迁延性病人可长期排菌,并有传染性。
2~3
1
7
临床症状消失后,隔日连续2次粪便培养,结果阴性者即可解除隔离、或大便正常后一周解除隔离。
疫源地实行终末消毒后,观察7天。
水痘
发热1~2天出现红色丘疹,数小时变为圆形的呈“露珠”状疱疹,躯干、腰、头皮多见、四肢稀少、易破、发痒
发病前1~2日至全部皮疹干枯结痂为止。
14~16
11
24
皮疹全部干燥结痂
21天
流行性腮腺炎
腮腺肿大(一侧或双侧),疼痛,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方蔓延,颊粘膜腮腺管口红肿。
发病后只腮腺肿完全消失为止(10~14天)。
1~2
数小时
3
隔离治疗,至症状消失(不得少于7天)
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
从潜伏期末至退热时止均有传染性,能迅速侵犯易感人群。
1~2
数小时
4Hale Waihona Puke 退烧后24小时最后一个病人
发病后3天
麻疹
前驱期:中度以上发热,咳嗽,鼻涕,眼结膜充血,口腔黏膜症。出疹期:发热后4~5天开始出疹,自耳后,发际向面、颊、躯干及四肢蔓延。皮疹为玫瑰色斑丘疹,大小不等。
幼儿卫生保健第四章第一节幻灯片
三个环节
(二)传染病发生的流行的三个环节 传染病的;流行必须具备传染源、传 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环节,缺少其 中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形成流行 当传染病流行时,切断其中任何一个 环节,流行即可终止
1、传染源
1、传染源 ☞传染源是指传染病患者、病原体携带 者和受感染的动物 病原体可以存在于传染源的呼吸道、 消化道、血液或其他组织中,并能通 过传染源的排泄物或分泌物(唾沫、 痰等)直接或间接地传染给健康的人
2、抗原和抗体
2、抗原和抗体 任何外界侵入人体的新异物体,都能 刺激人体组织产生抵抗这种物体的物 质 ☞抗原:侵入的物体(如麻疹病毒等) ☞抗体:抵抗抗原的物体叫抗体(如免 疫球蛋白等) 抗体是由抗原刺激而产生的
3、特异性免疫与预防接种
3、特异性免疫与预防接种 免疫可分为先天性免疫和获得性免疫 先天性免疫是人类在长期进化中形成 的,对一切侵入机体的异物或病原体 起作用的非特性免疫,如:吞噬细菌 的吞噬作用,溶菌酶的杀菌作用 获得性免疫是指后天才获得,只能对 一定的异物或病原体起作用的免疫, 因其具有特异性,所以又称特异性免 疫
传染病的定义
一、有关传染病的基本知识 (一)传染病的基本特征 传染病的定义:传染病就是由病原体 (细菌、病毒、寄生虫等)侵入机体 引起的,并能在人群之间,人与动物 之间传播的疾病。
传染病的基本特征之病原体
1、有病原体 传染病的病原体包括: 微生物(病毒、细菌、真菌等) 寄生虫(原虫和蠕虫) 它们的共同特性是可以在适合的条件 下生长、繁殖,并产生对人体有害的 代谢产物。 这个特征是与非传染性疾病的根本区 别
3、易感人群
3、易感人群 ☞容易受这种传染病传染的人群 例如:一群未出过麻疹的幼儿就是麻 疹的易感人群 人群中某种传染病的易感患者越多, 则发生该传染病流行的可能性就越大
传染病种类及报告时限
传染病种类及报告时限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可在人群中传播的疾病,对公共卫生安全构成威胁。
及时了解和报告传染病是防控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传染病的种类以及报告时限。
一、肺结核(TB)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疾病,传播途径主要是空气飞沫传播。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对于发现的病例,医疗机构应及时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报告时限是在发现病例后的24小时内进行报告。
二、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通过飞沫传播。
对于发现的病例,报告时限为发现病例后的12小时内进行报告。
及时报告有助于及时追踪和控制疫情,保护公众的健康安全。
三、新冠肺炎新冠肺炎是一种由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由于其高度传染性和严重的病情,对于发现的病例,报告时限非常紧急。
根据卫生健康部门的要求,发现病例后应当立即报告,确保及时采取隔离和治疗措施,以控制疫情的扩散。
四、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非典型肺炎是一种高传染性的冠状病毒感染病,传播途径与流感相似。
报告时限为发现病例后的12小时内进行报告。
及时报告有效地遏制了非典型肺炎的扩散,对公众的健康安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五、HIV/AIDS艾滋病病毒感染及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HIV/AIDS)是一种严重的免疫系统疾病。
发现HIV感染者或者艾滋病病例后,医疗机构应当在发现病例后的7天内报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及时报告有助于控制疫情扩散和提供相关的医疗服务。
六、霍乱霍乱是一种由霍乱弧菌引起的严重肠道传染病。
对于发现的病例,报告时限为发现病例后的24小时内进行报告。
及时采取隔离和饮用安全水源的措施对于控制霍乱的传播至关重要。
七、登革热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病毒引起的蚊媒传染病,常见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对于发现的病例,医疗机构应及时向当地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报告时限为发现病例后的24小时内进行报告。
综上所述,传染病的种类繁多,及时了解和报告传染病是保障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措施。
各种传染病的潜伏期、传染期和病人及其接触者的管理方法
数小时-3天 1-2天 2-10天 7天
12小时-12天 2-5天 2-21天 1-6天 10天左右 2-4天
症状消失后,两次鼻咽分泌物连续培 医学观察至末次接触后7天 养阴性(间隔2天),可解除隔离 应隔离至退热后15-20天,有条件的 地区可于退热后第5天和第10天做两 次粪便培养,阴性者可解除隔离 疫源地施行终末消毒后,观察21天
传染期
病人的隔离期限
症状消失后7天
接触者观察期
隔离观察至末次接触后14天
出疹后5天,合并肺炎者延长至出疹后 医学观察至末次接触后21天,曾做被动免疫者延长 10天 至4周 出疹后5天 出疹后7天或疱疹全部结痂 从腮腺肿大至腮腺肿大完全消退(3 周) 退热后2天 隔离至临床症状消失后3天,但从发 病日算起不得少于7天 病人入院隔离治疗6天即可出院 发病后40天或出现痉咳后30天 隔离观察至末次接触后14天 隔离观察至末次接触后21天 成人一般不检疫,但幼儿园、托儿所及部队密切接 触者应检疫3周 在大流行发生时,可集体单位进行检疫 医学观察至末次接触后7天 医学观察至末次接触后7-12天 医学观察至末次接触后21天
不检疫
钩端螺旋体病
1-30天
7-14天
发病后第2周可在尿中发现病原体,可保持 病人隔离至临床痊愈为止 2-3个月,但作为传染源意义不大 血中有配子母细胞的病人与病原携带者均 有传染性,疟疾发作次数愈多,血中配子 母细胞也愈多。发病时间愈长,流行病学 意义愈大 一般在发病后5天内有传染性 病情越重传染性越强 人作为传染源意义不大
接触者隔离观察9天,进行预防接种或血清预防者应 肺鼠疫应在临床症状消失后,痰检查 延至12天 3次阴性方可出院 隔离至急性症状消失为止 不检疫
数月至2年 自血中检出HIV抗体起即有传染性
常见法定传染病的潜伏期、隔离期和检疫期(2021年)
常见法定传染病的潜伏期、隔离期和检疫期病名潜伏期(天)隔离期接触者检疫期及处理一般最短-最长病毒性肝炎甲型30 15-45 发病日起21天检疫45天,每周查ALT,观察期间可注射丙种球蛋白乙型60-90 28-180急性期隔离至HBsAg阴转,恢复期不阴转者按病毒携带者处理检疫45天,观察期间可注射乙肝疫苗及HBIG;疑似乙肝的托幼和饮食行业人暂停原工作丙型60 15-180至血清ALT恢复正常或血清HCV RNA阴转检疫45天,观察期间可注射乙肝疫苗及HBIG;疑似乙肝的托幼和饮食行业人暂停原工作丁型至血清HDV RNA及HDV Ag阴转检疫45天,观察期间可注射乙肝疫苗及HBIG;疑似乙肝的托幼和饮食行业人暂停原工作戊型40 10-75 发病日起3周检疫期60天脊髓灰质炎5-14 3-35 自发病日起消化道隔离40天,第1周同时呼吸道隔离医学观察20天,观察期间可用减毒灭活疫苗快速预防免疫霍乱8-14 4小时-6天症状消失后,隔日粪便培养1次,3次阴性或症状消失后14天留观5天,粪便培养连续3次阴性后解除检疫,阳性者按患者隔离细菌性痢疾1-3 数小时-7天至症状消失后7天或粪便培养2-3次阴性医学观察7天,饮食行业人员粪便培养1次阴性解除隔离伤寒8-14 3-60 症状消失后5天起粪便培养2次阴性或症状消失后15天医学观察23天副伤寒甲、乙6-10 2-15 医学观察15天副伤寒丙1-3 2-15 医学观察15天沙门菌植物中毒4-24小时数小时-3天症状消失后,连续2-3次粪便培养阴性可解除隔离同食者医学观察1-2天阿米巴痢疾7-14 2天-1年症状消失后,连续3次粪查溶组织阿米巴滋养体及包囊阴性饮食工作者发现溶组织阿米巴滋养体或包囊者应调离工作流行性感冒1-3 数小时-4天退热后48小时解除隔离医学观察3天,出现发热等症状应早期隔离麻疹8-12 6-21 至出疹后5天,合并肺炎至出疹后10天易感者医学观察21天;接触者可肌注丙种球蛋白风疹18 14-21 至出疹后5天解除隔离一般不检疫,对孕妇尤其怀孕3个月内者,可肌注丙种球蛋白流行性腮腺炎14-21 8-30 至腮腺完全消肿,约21天一般不检疫,幼儿园及部队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30天流行性脑脊髓膜炎2-3 1-10 至症状消失后3天,但不少于发病后7天医学观察7天,可作咽培养,密切接触者的儿童服磺胺或利福平预防病名隔离期检疫期及处理一般最短-最长白喉2-4 1-7 症状消失后,连续2次咽培养(间隔2天,第1次于第14病日)阴性或症状消失后14天医学观察7天猩红热2-5 1-12 至症状消失后,咽培养连续3次阴性或发病后7天医学观察7-12天,可作咽培养百日咳7-10 2-23 至痉咳后30天或发病后40天医学观察21天,儿童可用红霉素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4-7 2-21 隔离期3-4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3-7 1-14体温正常,临床症状消失,鼻咽拭子核酸病毒检测阴性后医学观察14天,可作鼻咽拭子病毒核酸检测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2-4 1-7体温正常,临床症状消失,胸部X线/CT影像检查显示病灶明显吸收7天以上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的期限为最后1次暴露后7天流行性乙型脑炎7-14 4-21 防蚊设备室内隔离至体温正常不需检疫森林脑炎10-15 7-30 不需隔离不需检疫流行性斑疹伤寒10-14 10-14 彻底灭虱隔离至退热后12天彻底灭虱后医学观察14天地方性斑疹伤寒7-14 4-18 隔离至症状消失不需检疫,进入疫区被蜱咬伤者可服用多西环素预防恙虫病10-14 4-20 不需隔离不需检疫虱传回归热7-8 2-14 彻底灭虱隔离至退热后15天彻底灭虱后医学观察14天流行性出血热14-21 4-60 隔离至热退不需检疫艾滋病15-60 9天-10年以上HIV感染/AIDS隔离至HIV或P24核心蛋白血液中消失医学观察2周,HIV感染/AIDS者不能献血钩端螺旋体10 2-28 可以不隔离疫水接触者检疫2周腺鼠疫2-4 1-12 隔离至肿大的淋巴结小腿,鼠疫败血症症状消失后,培养3次(每隔3天)阴性接触者检疫可服四环素或SD预防,发病地区进行疫区检疫肺鼠疫1-3 3小时-3天就地隔离至症状消失后,痰培养连续6次阴性接触者检疫可服四环素或SD预防,发病地区进行疫区检疫狂犬病4天-12周4天-10年病程中应隔离治疗被可疑狂犬病或狼咬伤者医学观察,并注射疫苗及免疫血清布鲁氏杆菌病14 7-360 可不隔离不需检疫炭疽1-5 12小时-12天皮肤炭疽隔离至创口痊愈、痂皮脱落,其他症状消失后2次(间隔3-5天)培养阴性医学观察12天,肺炭疽密切接触者可用青霉素、四环素、氧氟沙星等预防淋病1-5 患病期间性接触隔离对性伴侣检查,阳性者应治疗梅毒14-28 10-90 不需隔离对性伴侣检查间日疟10-15 10天-9月病室内应防蚊、灭蚊不需检疫恶性虐7-12 病室内应防蚊、灭蚊不需检疫三日虐20-30 8-45 病室内应防蚊、灭蚊不需检疫病名隔离期检疫期及处理一般最短-最长班氏丝虫病约1年不需隔离,病室内应防蚊、灭蚊不需检疫马来丝虫病约12周黑热病3月-5月10天-2年不需隔离,病室内应防蛉、灭蛉不需检疫。
幼儿园最全面系统的传染病预防控制培训内容
传染病常见伴随症状
1、发热 2、皮疹 3、头痛、呕吐 4、腹泻
秋冬季节主要流行的传染病 一、夏秋季最常见的肠道传染病有哪些? 二、常见肠道传染病传播的主要途径? 三、肠道传染病的主要症状是什么? 四、预防夏秋季常见肠道传染病应该注意什 么? 五、常见春冬季的呼吸道传染病有哪些? 六、常见呼吸道传染病传播的主要途径? 七、呼吸道传染病的主要症状是什么? 八、怎样预防呼吸道传染病?
5、 间接接触传播流行病学特征为: ①病例以散发为主,很少造成流行; ②流行过程缓慢,无明显的季节性; ③在社会经济条件较差、卫生习惯不良的 人群中多见; ④通过加强对传染源的管理、严格实施消 毒、隔离制度、注意个人卫生,可以减 少这类疾病的传播。
6 、经媒介节肢动物传播的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征: ①病例呈现一定的地区性分布特点,病例的地区分 布与媒介节肢动物分布一致; ②病例有一定的季节性分布特点,其发病率高低与 媒介节肢动物消长、活动季节一致; ③病例分布有明显的职业、年龄特点,多见于从事 特殊职业人群的成年、男性多见; ④一般没有直接人传人的现象。
我国法定报告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共37种。 甲类传染病(2种)是指: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是指(25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 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 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 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 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 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 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丙类传染病(10种)是指: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 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 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 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 病。
常见传染病潜伏期传染期
常见传染病潜伏期传染期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传播给人体的一类疾病。
在传染病的传播过程中,潜伏期和传染期是非常重要的两个时间段。
下面将就常见传染病的潜伏期和传染期进行介绍。
一、潜伏期潜伏期是指早期感染至临床表现出现之前的时间段。
在这段时间内,人体虽然已感染了病原体,但并未出现明显的症状。
潜伏期的长短因传染病的不同而异。
1. 流感流感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其潜伏期一般为1~4天。
在这段时间内,病毒进入人体,但尚未繁殖到足以引起症状的程度。
当病毒开始大量繁殖时,患者会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
2. 结核病结核病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传染病,其潜伏期相对较长,一般为2~12周。
在这段时间内,病原体侵入人体后,病程进展较为缓慢,患者可能并不察觉自己已感染了结核分枝杆菌。
直到潜伏期结束后,症状才会逐渐显现。
3. 麻疹麻疹是一种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其潜伏期为约10~12天。
在这段时间内,病毒开始在人体内繁殖,但尚未达到足以引起典型的麻疹症状的程度。
潜伏期结束后,患者会出现高热、眼结膜炎等症状。
二、传染期传染期是指患者在感染病原体后,可以将病原体传播给他人的时间段。
传染期的长短与传染病的不同和治疗情况有关。
1. 乙肝乙肝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肝炎,其传染期非常长,可以持续数十年。
感染乙肝病毒后,病毒存在于患者的血液、唾液、体液中。
未接种乙肝疫苗的人群容易通过血液、性接触等方式感染乙肝病毒。
2. 水痘水痘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其传染期一般为患病后的5~7天。
患者在水痘疱疹出现前有发热、全身不适等症状时,即可将病毒传播给他人。
在水痘疱疹形成后,病毒仍可以通过直接接触传播给他人。
3. 肺结核肺结核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疾病,其传染期主要发生在患者咳嗽时。
结核分枝杆菌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当患者在咳嗽时未采取措施进行防护时,容易将病原体传播给他人。
总体来说,不同的传染病在潜伏期和传染期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全县学校、幼儿园校医秋冬季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上传教体局)
防控措施要点---病人管理
• 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人必须隔离,杜绝现症病人 在校园内工作或学习 • 早发现:晨检+巡查 • 早隔离:一旦发现病人或疑似病人,要及时安排或 通知家长将孩子带离校园,进一步检查诊治或居 家隔离治疗。校园应设置一个临时场所安置病人 或疑似病例,减少传播机会。 • 严把复课关:病人或疑似病例必须完全痊愈,无传 染性后凭镇或县级医院证明方可返园。
晨检---常见传染病识别
• 甲型H1NI流感、流感样病例:体温≥37.5℃,伴咽痛或咳嗽。 鼻塞、流涕、咳嗽症状明显,而体温未达到37.5℃的,不 能排除 • 手足口病:手心、脚心、口腔散在皮疹(疱疹) • 麻疹、风疹:发热+皮疹(红色小点),从上到下,从局部到 全身 • 水痘:疱疹(水疱),躯干-四肢 • 流行性腮腺炎:腮腺肿大(以耳垂为中心) • 痢疾、甲肝等肠道传染病:腹痛、腹泻、呕吐等 • 备注:校医或晨午检医生必须备用快速洗手消毒液。
手足口病
• 急性起病、发热为主,部分患儿可伴有咳 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疼 • 疱疹米粒大小、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 体较少; • 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疼痛明显 • 手掌或脚掌部出现疱疹,臀部或膝盖偶可 受累; •
手足口病
• 到医院诊治,按医嘱服药,并卧床休息。
• 注意口腔皮肤清洁,每天用生理盐水清洁 口腔, • 同时注意看护,防止患儿对皮肤疱疹进抓 挠,以防破溃感染。
学校、幼儿园应执行健康检查制度
• 新生入园体检,工作人员进园前体检,体 检合格者才可接收,凡传染病患者、病原 携带者及接触者暂不接收 • 幼儿、学生及全体工作人员都需要定期体 检 • 做好对幼儿、学生的晨检检查和全日健康 观察工作
(二)切断传播途径
常见传染病隔离检疫
常见传染病隔离检疫关键信息项:1、隔离检疫的传染病种类2、隔离检疫的起始时间和结束时间3、隔离场所的要求和标准4、隔离期间的医疗观察和检测项目5、被隔离人员的生活保障和权益6、隔离期间的费用承担方式7、违反隔离检疫规定的处罚措施1、隔离检疫的目的和范围11 本协议旨在规范常见传染病的隔离检疫工作,以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保障公众健康。
12 适用范围包括但不限于流感、麻疹、风疹、水痘、手足口病、肺结核等常见传染病。
2、隔离检疫的启动条件21 当出现确诊或疑似病例,且经卫生部门评估认为有必要进行隔离检疫时,应启动本程序。
22 对于密切接触者,也应根据传染病的特点和传播风险,决定是否进行隔离检疫。
3、隔离场所的设置与要求31 隔离场所应选择在通风良好、相对独立、便于管理的区域。
32 场所内应划分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并有明确的标识和隔离措施。
33 配备必要的生活设施、医疗设备和防护用品。
4、隔离检疫的时间期限41 不同传染病的隔离检疫时间根据其潜伏期和传染期确定。
42 例如,流感的隔离期一般为症状出现后 3 7 天;麻疹的隔离期为出疹后 5 天。
5、隔离期间的医疗观察和检测51 被隔离人员应每天接受体温测量、症状观察等基本医疗检查。
52 根据传染病的特点,定期进行相关的实验室检测,如病毒核酸检测、抗体检测等。
6、被隔离人员的生活保障61 提供充足的饮食、饮水和必要的生活用品。
62 保障被隔离人员的休息和娱乐需求,提供适当的心理支持和辅导。
7、被隔离人员的权益保护71 尊重被隔离人员的人格尊严和隐私权。
72 保障其与外界的通讯权利,允许其与家人、朋友保持联系。
8、隔离期间的费用承担81 一般情况下,隔离期间的生活费用由被隔离人员自行承担。
82 医疗检测和治疗费用按照相关的医疗保险政策执行。
9、隔离工作的管理和监督91 设立专门的隔离工作管理小组,负责协调和监督隔离工作的实施。
92 定期对隔离场所进行检查,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传染病学名解和填空
传染病学一.名词解释1.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的疾病。
2.自然疫源性疾病:指某些自然生态环境为传染病在野生动物之间的传播创造良好条件,如鼠疫、恙虫病、钩体病等,人类进入这些地区时亦可受感染,称为自然疫源性传染病或人兽共患病。
3.隔离期:是指根据传染病传染期来决定的隔离患者的一段时间。
4.PCR:即聚合酶链式反应,是一种分子生物学技术,用于放大特定的DNA片段。
可看作生物体外的特殊DNA复制。
5.Danes颗粒:即完整的HBV颗粒,由包膜和核心两部分组成,内含环状双股DNA、DNA聚合酶、核心抗原,是病毒复制的主体。
6.AIDS: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是人体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所导致的传染病,分为两型:HIV-1型和HIV-2型。
7.易感者:指对某一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
8.HFRS:即肾综合症出血热,又称流行性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以鼠类为传染源的一种疾病。
主要临床表现是发热、出血、休克、肾损伤。
9.复发:是指感染已进入恢复期,发热等主要症状已消失,但由于病原体在体内再度繁殖而使发热等主要症状再度出现。
10.再燃:当病程进入缓解期,体温尚未降至正常时,发热等病初症状再次出现,称为再燃。
11.窗口期(乙肝、艾滋病):是指人体感染HIV后到外周血液中能够检测出HIV抗体的这段时间。
二.填空题1.病毒性肝炎从病原学上划分为甲、乙、丙、丁、戊等五型;从临床表现上划分为急性肝炎、慢性肝炎、重型肝炎、淤胆型肝炎、肝炎肝硬化五型;可导致慢性肝炎的病毒有HBV、HCV、HDV;经肠道传播的病毒是HAV、HEV;乙、丙肝的主要传播途径有血液传播、注射途径、性传播、围生期传播等;慢性肝炎指急性肝炎病程超过半年未愈者,分为轻、中、重三度。
2.HFRS的“三大主征”指的是发热及中毒症状、充血、出血即外渗征、肾功能损害;五期经过指的是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三红”征指充血、出血和渗出水肿征;“三痛”征指头痛、腰痛、眼眶痛;其主要传染源为啮齿类动物;主要传播途径有呼吸道传播、消化道传播、接触传播、母婴传播和虫媒传播等;多尿期根据尿量和氮质血症情况可分为移行期、少尿期和多尿期三期。
托幼传染病管理
(六)怎样控制传染病的续发 1、发现患有传染病的儿童及工作人员应立 即隔离治疗,患者隔离期满痊愈后必须 持有医疗单位的痊愈证明,方可返园。 2、工作人员和儿童家中发现传染病人时, 应报告保健人员,以便采取必要的防疫 措施。
(七)建立制度和制定预案:是保障有效 防控传染病的关键 将日常传染病管理工作制度化 如:空气消毒 餐具消毒等
(三)消毒
1、与消毒有关的几个概念 ①传染病的疫源地:指传染源及其排出的病原体可以传播到达 的地区,即可能发生新病例或新感染的范围。 ② 消灭疫源地的三个条件
A.传染源已被移走(住院或死亡)或消灭了病原携带状态(治
愈)。 B.通过各种措施消灭了传染源排于外界的病原体。 C.所有易感者度过了该病的最长潜伏期而无新病例发生或新感 染发生。
2、检疫时间:为该传染病最长潜伏期终了时未出现病症为止。 如在检疫期内发生发生该传染病则检疫期延长。 。
2、检疫时间:为该传染病最长潜伏期终了时未出现病症为止。 如在检疫期内发生发生该传染病则检疫期延长。 (五)传染病的报告与登记 常规管理方法(要求):托幼园(所)一旦发现传染病人, 保健人员应立即按传染病报告程序逐级报告,并填写传染 病登记册。根据不同病种对污染环境及时彻底做好消毒处 理。
常规管理要求中第 4 条:严格执行传染病管理制度,控制 传染病的续发。 有关疾病分布的一些概念: 1.疾病的人群分布 2.疾病的地区分布
3.疾病的时间分布
A.传染病的暴发:某些疾病在一定人群中,较短时间内出 现病例数突然增多、异乎寻常,经过一段时间后病势趋于 平静,这种情况叫做暴发。 B.续发:同一传染源在最长潜伏期内有散发病例叫做续发。
(肝炎病人) (分泌物、排泄物污染食物)
(肝炎病人) (与人接触污染手) (性病) (病原体污染衣物、用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号
病名
潜伏期
常见 最短最长
隔离日期检疫期1麻疹源自10—14天6—18天
无合并症者疹后5天
21天
2
风疹
18天
14—21天
一般不必隔离,必要时个例至皮疹出后5天
不检疫
3
水痘
14—16天10—21天
隔离至脱痂为止,但不得少于发病2周
21天
4
流感
1—2天
数小时-4天
热退后2天或症状消失为止
最后一个发病后3天
5
流腮
16—18天
8—30天
至腮腺肿胀完全消失为止,至少与发病后10天
21天
6
甲肝
30天
14—45天
自发病之日起21天
45天
7
乙脑
10—14天
4--21天
隔离至体温正常为止
不检疫
8
菌痢
1—2天
数小时-7天
隔离至病程结束停药5天,或两次粪便培养阴性
7天
9
流脑
2—3天
1-7天
临床症状消失后3天,但从发病日计算不得少于7天
7天
11
幼儿急诊
10—15天
隔离15天
15天
12
脊灰
5—14天
3--35天
隔离期不少于发病后40天
20天
13
猩红热
2—4天
1-7天
症状消失后,咽拭子连续3次阴性解除隔离但自治疗起不‹7天
7—12天
10
手足口
2-7天
隔离两周
14天
14
乙肝
60—90天60--160天
急性期应隔离至HBSAg阴转,恢复期不阴转者按HBSAg携带处理,动态隔离,定期观察有无乙肝病毒复制指标,至抗HBS产生
16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