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一步,再走一步》课堂实录
第14课《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实录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4课《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实录教学目标1.在了解心理变化过程中梳理故事情节2.在分析心理变化原因中,学会抓关键词句来总结心理语言的多种表达方式。
3.在莫顿·亨特的故事中学得心理疗愈的若干方法。
01.导入今天学习一篇外国文学作品,来自美国作家——莫顿·亨特,他还是一位心理学家。
你看这篇文章也选自《心理学与成长》,这节课就一起向莫顿·亨特先生学习丰富的心理语言的表达。
案例呈现02.(一)了解心理变化过程师:心理学家非常善于收集分析总结案例,今天他给我们呈现的案例主人比较特殊,他不是第三者,而是他自己。
师:读课文,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注意故事概述时,讲清楚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生:那时在费城一个七月酷热天,和我一起玩的小伙伴提议去爬悬崖。
比较胆小的我也跟着去了,后来他们一个个都往上爬了,而我在半路上却吓坏了,不敢爬。
伙伴们嘲笑我,把我一个人留在了悬崖上,我非常紧张害怕。
直到夜幕降临,爸爸来寻我。
在他的指导下,我一步一步爬下了悬崖,获得了巨大的成就感。
师:概括得比较完整了。
在描述中,我们听到最多的是“我”在整个事件过程中的心理变化,我们一起再梳理一遍。
生:最开始爬悬崖时,因为对我来说有难度,所以害怕的。
后来伙伴们继续爬,还嘲笑我,让我更无力。
我一人滞留在上面时,陷入了极度恐惧中。
直到爸爸的到来,我一步一步放开,产生了信心,最后有成就感。
师:是啊,这段心理世界,作者展现得异常真切,让人感同身受。
(二)分析心理变化原因师:作者说直到56年后的今天,那段经历仍让人无法忘怀。
先一起来解读当时的心理背景。
师:我们来分角色读爬悬崖前的2-5节的对话,去掉旁白,直接对话,不过得添上第4节的独白。
生读。
屏显:我犹豫了。
我渴望像他们一样勇敢和活跃,但是在过去的八年岁月中,我绝大部分时间都是一个病弱的孩子,并将妈妈的警告牢记在心——我不像其他孩子那样强壮,而且不能冒险。
师:这段独白,老师注意到,你在“但是”前后,读得富有变化。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实录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实录童云【教学目标及重难点】1 .学习多层次朗读课文,勾画关键词句,把握人物心理成长的历程。
2 .学会多角度品味细腻传神的心理描写,掌握深度品析心理的方法。
3 .联系生活体验,感悟文中蕴含的生活哲理。
【教学方法】沉浸式朗读探究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老师送给大家《劝学篇》中的一句话,“不积蹉步,无以至千里”。
这句话告诉我们,没有一步半步的累积,就没有办法到达千里的地方。
老师为什么要送给大家这句话呢?那就请大家跟着老师,一起走进莫顿•亨特的《走一步,再走一步》。
二、默读全文,整体感知师:这是一篇记叙文。
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思考文章写了一件关于“我”的什么事。
注意概括要简洁。
生:一次“我”跟随小伙伴攀登悬崖,爬了一半,不敢往上爬,遭到了小伙伴的嘲笑;小伙伴走了,“我”留在了悬崖上;父亲找到了“我”,鼓励“我”爬下来。
师:讲得非常详细,但没能准确地概括事件和结果;同时, 言不够简洁。
生:“我”在悬崖上遇险,最后“我”走一步,再走一步,脱离险境,爬下了悬崖。
生:文章讲述了“我”在悬崖上遇险、脱险的经历。
师:这篇文章就是围绕一个“险”字, 写了“我”的两次经历,一次是“我”遇险(板书:遇险),另一次是父亲帮助“我”脱险(板书:脱险)。
三、教读“脱险”部分,探究写法师:“脱险”部分是文章的第18至28段,这个部分写了父亲指导、鼓励“我”脱离险境的经过,主要采用语言描写。
父亲的话该怎么读?结合具体的语言读一读。
生:爸爸要非常沉稳,非常镇定地说“现在,下来” “你能爬上去,你就能下来, 我会给你照亮生:要用安慰的口吻说“要吃晚坂了”。
师:你觉不觉得这句话有点多余呀?父亲的主要任务是让儿子“脱险”,他却说快吃晚坂了。
父亲的用意到底是什么?生:这句话不多余。
因为“我”当时在悬崖上下不来,心里十分害怕。
父亲想要告诉儿子,只要下来,就可以吃晚饭了,自己是不会怪他的。
师:如果母亲来了会怎样?生:如果他母亲来了,就会责怪他说“你不像其他孩子那样强壮,不能冒险”。
《走一步,再走一步》课堂教学实录
《走一步,再走一步》课堂教学实录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讲英雄飞行员的故事,突出儿时的经历的深刻影响。
(导入的方法本计划了两个:1、由学生生活中遇到的挫折说起,提出如何面对;2、讲故事,引出作者亨特。
后来在课堂上采用了第二个方法,感觉这不仅能让学生熟悉作者文本以外的故事,走进作者,还能激发学生兴趣,带着疑问在文本中寻找究竟是一件什么事情让作者如此受益匪浅;第一个方法虽然也可行,但是这样的问题安排在回忆性的文章中,用毓君的话说就是教的痕迹太明显了。
实践证明用讲故事来导入的确是学生最最喜欢的方式。
)二、整体感知:1、朗读全文,勾画字词或句子的疑难。
大多数学生在朗读到陌生的字词的时候,都能自觉地停下来用笔勾画,老师甚是欣慰。
2、知道文章写了什么吗?生:写了作者和小伙伴们登山的事情。
生:写了“我”和小伙伴们去登山,后来伙伴们下来了,“我”却停在了山上。
师:完整么?生:写了作者和小伙伴去登上,伙伴们回来了,“我”却因为不敢下山停在了山上,后来父亲来了,鼓励“我”走下山来。
师:刚才几个同学的发言哪一个更好?为什么?生:第三个,因为他说了事情的结果。
(板书:事情的经过和结果)师:除了这点区别以外,三位同学都说了故事的―――生:人物(有的学生说是主人公)(板书:人物)师:叙述事情,除了交待人物、经过和结果以外,还需要补充什么?少数学生补充(时间、地点、事情的起因),教师板书师:(自言自语)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记叙文的六大要素。
记叙文有什么特点?这种文章重在叙事。
谁再来完整地告诉我们本文叙述了一件什么事情?(学生用2分钟时间组织语言)生:本文写了费城七月的一个日子,作者和小伙伴们去爬悬崖,小伙伴们登上山顶下来了,我却困在了山腰,后来爸爸来了,他鼓励我走下来,最后我安全地到了山脚。
师:完整么?生:不完整,还有事情的原因没有交待。
师:什么原因?生:他们玩弹子游戏累了,想去爬山。
师:恩,还有没有不同的意见?同学们可以参考一下文中的某些句子。
《走一步,再走一步》课堂教学实录
《走一步,再走一步》课堂教学实录《走一步,再走一步》课堂教学实录具有语文味儿的对话最美──《走一步,再走一步》课堂教学实录重庆市外国语学校王君教学第一板块:速读(3~5分钟),然后抢答。
师:故事发生在哪个城市?生:费城。
师:故事发生在哪个月份?生:7月。
师:爬悬崖是由哪个孩子首先发起的?生:内德。
师:故事中哪个男孩的心眼最好?生:杰利。
师:是谁最后解决了难题?生:是作者的父亲。
生:不,还有报信的杰利。
生:我认为还有作者自己。
师:大家认为呢?生:是的,三个人都很重要。
师:现在是最难的一个问题了,你能帮老师把作者他们冒险的线路画出来吗?(学生纷纷举手到黑板上去画线路图。
)师:有问题吗?请仔细想想原文。
生:岩石架应该离崖顶还有三分之二的路程。
生:从崖顶向后还应该有一条迂回曲折的可以下山的路。
生:山崖下还应该有一块平地。
(一学生主动上前修改路线图。
)师:棒极了。
那咱们再想想,故事围绕着岩石架展开,咱们用三个词语把故事情景概括一下好吗?生:上岩石架。
生:用“攀”或“爬”更恰当一些。
生:然后是“伏岩石架”。
生:“伏”虽然是书上的原词,我觉得没有“困”好。
生:我同意。
最后就是“下”了。
(老师依学生之图完成板书)自评:以速读拉开学习帏幕,以最浅显的问题调动起择校生班学生的自信与热情。
以画路线图引起争论,启发学生读书需要细致。
起得自然,起得有生气,起得有梯度。
教学第二板块:探讨一个词语掀起课堂波澜。
师:故事中描写我受困岩石架的一段很是扣人心弦,老师被吸引得读了好几遍,于是我发现其中有一个词语好像有问题。
来,咱们也来找找,请大家帮忙解决我心中的疑问。
(生自由高声读书,讨论。
)生:我们都觉得“凝视”这个词语用得有问题。
伙伴们都在奚落我,怎么可能是凝视呢?生:我翻了字典,“凝视”是聚精会神地看,时间比较久,情绪很专心。
小伙伴们在那种情况下决不可能是凝视。
生:不一定吧,那时天已有些晚了,小伙伴们为了看清我,就得很用劲儿,谁说嘲笑就不能用凝视了?生:我不同意。
教学实录之《走一步,再走一步》(七上第14课)
罗云斌教学实录之《走一步,再走一步》(七上第14课)一、课前屏显”致终将长大的孩子”,配乐《蜗牛》二、导入:故事会话说二战期间,德、日、意等法西斯国家猖獗,疯狂侵略扩张、争霸世界。
1945年1月,在英格兰的沃顿空军基地。
一名上尉飞行员接受了一项极其艰巨又极其危险的任务。
那就是,他要驾驶一辆没有任何武器装备和防护设施的飞机,深入到德军本土执行侦察任务。
当他接到任务时,他觉得此次任务几乎无法完成,他就想象着飞机坐舱被炮弹击中,想象着自己粉身碎骨,想象着自己鲜血飞溅,想象着再见不到可爱的家人,想到这一切,他连跳伞的力气都没有。
但是,这位上尉最终凭借自己的毅力与胆魄,孤身一人飞跃千山万水,完美地完成了任务。
当他接受盟军的奖励时,他说:“我之所以成为孤胆英雄,完全是因为我小时候一段经历的启示。
一步又一步,终会达到自己的目的地。
”师:我想大家知道这位飞行员是谁了?是什么经历让一个曾经是懦弱的“胆小鬼”华丽转身,蜕变成后来的“孤胆英雄”呢?那就让我们学习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来探寻他的成长的心路历程吧!三、学习任务一:预习检测这篇课文,从爬“悬崖”的小事写起,采用了“以小见大”方法,先极力体现“我”爬“悬崖”时心理的,到后来通过父亲指导的的方法爬下“悬崖”,从中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
在人生道路上,无论我们遇到怎样的艰难险阻,都可以化整为零,把大困难分解成小困难,一步一步战胜小困难,最后就是战胜了巨大的困难。
四、学习任务二:赏析词句探析心理默读第7-17小节,注意:划出表现当时“我”心理状态的重点语句、圈出关键字词,并在书旁写下你的理解。
时间差不多了,可以分享阅读成果了吗?生:“我开始满头大汗、浑身发抖地往上爬。
手扒在这儿,脚踩在那儿,我的心在瘦弱的胸腔中怦怦地跳动,我努力往上爬着。
”中“满头大汗、浑身发抖”说明我害怕得出汗发抖了。
生:“怦怦”用的好,突出我的害怕。
师:“怦怦”能改成“怦”吗?生:不行,两个怦,叠词,小心脏扑通扑通,扑通扑通跳,更能突出我的魂飞魄散,无比害怕。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实录
252021.01《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实录金 戈/指导、整理 黄心怡/执教 杭州市保俶塔申花实验学校,浙江 杭州 310000一、情境导入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欢迎来到今天的《申花朗读者》!我是今天的节目主持人黄老师。
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这句话说出了积小成大的重要性。
我们每一个人的人生,都像一次充满挑战的行走,看似很小的一步,却有可能就是人生的一大步。
这几位同学是我邀请到的嘉宾莫顿·亨特先生及其家人和朋友。
今天,他们将和我一起给大家分享一个“一小步”的故事——《走一步,再走一步》。
二、心灵回忆厅:讲述心灵故事师:首先,我们请莫顿·亨特先生分享一下他的那段“一小步”的特殊经历。
生:56年前的那一天,是在酷热的七月,我和一群小伙伴相约去爬悬崖。
我从小就体弱多病,很少尝试冒险,但我又不想当胆小鬼,所以就和小伙伴们一起来到了悬崖边。
悬崖虽然只有60英尺左右,但对我来说却是“严禁”和“不可能”的化身。
小伙伴们一个接着一个爬上了悬崖,可我却被困在了悬崖上,动弹不得。
后来,在父亲的鼓励和帮助下,我走一步,再走一步,终于爬下了悬崖。
师:他是用第一人称“我”讲述的,还注意到了关键性词句——“严禁”“不可能”“走一步,再走一步”。
同学们,这个“一小步”的故事,还可以怎样讲述?生:56年前的那个夏天,小伙伴们约我去爬悬崖,当时我很犹豫。
爬到中途,我便感到晕眩,进退两难。
后来,在父亲的帮助下,我走一步,再走一步,最终爬下悬崖,扑到父亲的臂弯里,体验到了巨大的骄傲和成就感。
师:他是按照心理变化讲述的,从犹豫到进退两难,再到收获骄傲,思路很清晰。
同学们,除这两种讲述方式外,还能不能用其他方式或角度讲述呢?生:能,还可以用第三人称,邀请杰里和莫顿先生的父亲或母亲讲述。
(生讲述。
)生:还可以根据时间或地点的变化讲述。
(生讲述。
)师:同学们用不同的方式和角度讲述了“一小步”的故事,帮助我更好地理清了莫顿·亨特先生“悬崖上的一课”的故事情节和结构。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实录【4篇】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实录【4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计划大全、策划方案、报告大全、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条据文书、作文大全、教案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plan summarie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insights, speeches, written documents, essay summaries, lesson plan material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实录【4篇】课堂实录是教师将自己或他人执教的优质课尽可能详细地记录下来,并加上教学后记或听课评价的一种教育实用文体。
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十四课《走一步,再走一步》课堂实录
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十四课《走一步,再走一步》课堂实录今天是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十四课的授课日,主题为《走一步,再走一步》。
下面是课堂实录:一、引入老师走上讲台,第一时间问道:“同学们有没有遇到过路途漫长的情况,走了很久的路却发现自己还有很远的路要走?那么,你们是怎么处理自己的情绪的呢?”同学们纷纷抢答,有人说要坚持走下去,有人说要休息一下再继续。
老师听完后,引入今天的主题:“涉水千里,依旧心向远方;行走山路,必备一颗磨练意志的心。
”二、导入老师进入正文之前,先请同学们模仿自己的语调和动作,将教材中“脚步再慢,也要勇敢向前迈进。
”的这句话说出来,并一起用左右脚交替地跨出一步再一步进行示范。
三、学习1. 朗读课文。
老师要求同学们先默读一遍,然后将重点语句读出来,用自己的话解释这个句子的含义。
2. 批注词语。
老师在黑板上写下几个需要批注的词语,让同学们分组讨论它们的意义和用法,并且挑选出自己熟悉的5个词汇和用法来分享。
3. 想象课文中的情境。
老师要求同学们现场联想自己的情境,如“学校表演比赛”,“远足/露营/旅游”,并将自己的想法写在纸上,进行简短的表述。
4. 分析课文中的负面情绪。
老师让同学们在小组里商量,分析一下在课文中,那些谈话者曾遇到过什么阻碍,怎样变得积极,找到自己的方向。
每组分别分享一下他们的分析结论。
四、总结与提升1. 总结主要思想及学习收获。
老师让每个学生想一句话来总结本课学习内容和收获,然后快速地将每个学生的句子都拼成一个大句子。
同时,让每位同学告诉大家如何将今天的课堂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
2. 写一篇作文。
老师要求同学们回家后按照今天学习的要点,写一篇题目是“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作文,并在下一次上课前交给老师。
五、课后反思作为一名初中语文老师,需要多做一些引导和鼓励,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更多的思维、观念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
从今天的课堂来看,同学们的表现都不错,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表现,并时常和老师互动,这让我十分欣慰。
《走一步,再走一步》课堂教学实录
•••••••••••••••••《走一步,再走一步》课堂教学实录《走一步,再走一步》课堂教学实录在工作中,大家做过教学实录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走一步,再走一步》课堂教学实录,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分组朗读了课文,之前你们在早读时也预习了这篇课文,接下来老师这儿有几道抢答题,我们来看看是男生赢还是女生赢,好不好?生:好!师:现在都看着老师,不要看课本,男生、女生争夺“winner”开始了!Are you ready?生:Yes!师:请听第一题,课文中故事发生在美国的哪个城市呢?生1:费城!生2:美国!师 : 老师最先听到的是男生的答案,美国费城,声音洪亮,答案正确,男生得1分!第二题,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生1:七月生3:七月一个闷热的日子!师:对!是七月!男生再加1分,女生可要加把劲了!最后一题:爬悬崖的一共几个孩子?有名字的有哪两个?生:5个!6个!7个!(答案不统一)师:到底几个呢?(学生依旧各抒己见,答案各不相同)师:那有名字的有几个,是谁呢?生:杰利,内德!师:好,我们现在看一下课文第一段,“当时和我一起的`五个小男孩,因为……”“和我一起的五个小男孩”,算作者“我”共有几个人呢?生:6个!师:这次才对了!所以最后一题男女生都不加分!生:我们答对了呢!(男生不服气)师:男生在答题时虽然正确率高,但回答问题前没有举手,这是最起码的常识和礼貌问题。
即使如此,我们这次的winner还是咱们班的男生!女生也不要沮丧,我们还是有机会的!现在所有女生为男生鼓掌以资鼓励!(女生鼓掌)师:那我们知道了在美国费城七月里一个闷热的日子,“我”和杰利、内德等5个小男孩去爬悬崖。
“我们”为什么要爬悬崖,期间又发生了什么事呢?我们再回头来看一下课文。
小结:学习生字词、朗读课文后,我在课堂上设置了这样一个环节:抢答!问题比较简单,一方面转换一下学生的思维,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另一方面这三个问题围绕了记叙文时间、地点、人物三要素,方便下面讲完“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三要素后,让学生根据“六要素”来复述课文内容。
走一步-再走一步课堂实录8-人教版(免费下载)
《走一步,再走一步》课堂实录一、导入新课师提问:()同学们都爬过山吗?或者有过什么历险的经历?你是如何渡过难关的?(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小结)师:有的人顺利地爬到了悬崖上,可当他回首眺望时。
不免有些心惊胆颤。
继续向崖顶爬,有些腿软,想下山,实在害怕。
眼看夕阳西下,谁来帮帮他?请同学们思考片刻,然后发表自己的见解。
生:非常热心积极地替他想办法师:现在我们打开书来看看书中的“我”,最后如何下山的。
请大家把书翻到第二课,先看一下“导语”,这篇文章写的是我童年时的一次“脱险”的经历,既然是“脱险”,那么是什么险呢?怎么会陷入险境呢?又是怎么脱险的呢?时隔年,岁的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经历呢?说“其中蕴含着生活的哲理”,是什么哲理呢?二、整体感知、学生默读要求特别留意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数字等重要信息,然后要请同学复述故事情节、复述故事情节()复述前的准备——抢答:师:故事发生在美国哪个城市?生:费城师: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生:七月里一个闷热的日子师:爬悬崖的一共几个孩子?有名字的有哪两个?生:和我一起的五个小男孩;内德、杰利师:那座悬崖有多高?生:约米高师:岩石架有多高?生:1米师:再仔细看书,文中是怎么写的?生:离崖顶还有三分之二路程的狭小岩石架,所以岩石架的高度是约米。
师:他用了一个“约”字,表述得很准确。
下面请同学复述一下课文,那么,复述故事要注意什么问题呢?首先,要理解文意,明确中心。
其次,要理清课文的情节结构。
看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各写了什么内容。
重点内容要详述,非重点的应简略。
再次,要抓住原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最后,还要注意复述应该要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
学生:复述(略)三、交流探讨: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注意发音、停顿、重音、语调、速度。
学生读后,教师出示课文主旨研讨题:()从课文内容看,标题“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什么意思?()故事蕴含了什么生活哲理呢?生:课文中的“我”面对困难,“着眼于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也就是把大的困难分解,走好每一步,解决每一个小困难,最后就能成功。
走一步,再走一步公开课教学实录(肖培东)
肖培东《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实录一.学法指导师:一篇新文章拿在手里我们应该怎么去学习这篇文章,第一步做什么?生:第一步,认识字词,正字正音。
师:学习第一步,消灭阅读障碍。
字词不会读的,看课文注释。
1 教师教读生字词,每个两遍。
(示范:正字正音)训诫嶙峋(形容瘦削)啜泣(抽噎)眩纳罕(惊奇,诧异)2 抽一生教读全班(练习巩固)生:第二步:通读全文,标出自然段。
师:翻看阅读提示:第四单元第二段话,大家一起朗读。
(学生齐读)师:用圈,点勾画的方法魔都课文,第二遍大家的语速稍微快些,拿出笔勾画出你喜欢的句子,找出关键句(看看自己会不会找关键句)。
边读边想,这篇文章写了一件怎样的故事,看看你能不能把它概括出来。
(生自读勾画)二.概括文章故事。
生1:我在和小伙伴攀爬悬崖的过程中,因胆怯而畏缩不前,最终在父亲的引导下,我经过努力脱离了危险。
师:两个句子转换中间,大家听出用了一个什么词语?(最终)说明她在表述故事过程时思维是很清晰的。
师:把复述内容再压缩得短一点。
生2:在费城七月的一个闷热的日子里,我和小伙伴去爬悬崖,可是我蹲在了悬崖上,最终在父亲的引导下我爬下了悬崖。
师:这位同学把前面的时间也强调进去了,为什么要强调时间?记叙文的要素之一。
大家齐读他刚才说的那句强调时间的话。
生齐:“那是费城七月里一个闷热的日子”三“闷热”曲径通幽师:概括时可以适当简化这个句子让它更精炼。
我对这件事情印象非常深刻,能读出那句话吗?生“虽然时隔57年,可那种闷热我至今还能感觉得到。
”师抽生读这句话。
师:要想读好这句话让我们感受到这件事对“我”印象深刻的话,应该读好那几个词啊?生:“57年”“至今”反复读。
大家把“还能”也强调一下读一读。
生再读。
师:“虽然时隔57年,可那种闷热我至今还能感觉得到。
”在文章中找一找哪些句子写出了那天的闷热?生1,生2,生3.更多的学生都说没有,学生疑惑了。
师顺势而问:“可那种闷热我至今还能感觉得到”可文章竟然没有写到那天的闷热,可见我至今感觉到的闷热是不是天气的闷热?那是什么?生:不是闷热天气,是心里。
《走一步,再走一步》课堂实录
《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一篇关于人生挫折与勇气的文章,通过讲述作者童年时的一次爬山经历,引导学生体会如何在困难面前坚持不懈,并逐步走出困境。
以下是一份课堂实录:一、导入新课师: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非常有意义的文章,叫做《走一步,再走一步》。
在我们的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面对呢?这篇文章将会告诉我们答案。
二、初读课文师:首先,让我们来一起阅读这篇文章。
请大家拿起课本,大声地朗读一遍。
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开始吧!(学生朗读课文)师:读完了吗?好,那我们现在来检查一下大家的朗读情况。
谁愿意来朗读一下第一段?(点名学生朗读第一段)师:读得非常好!没有读错的地方,也没有读不通的地方。
那么,有没有同学在阅读这篇文章时遇到了什么困难呢?生:我在第一段中有一些词语不太明白。
师:好的,没问题。
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
请问哪位同学能够解释一下“莫顿·亨特”这个名字的含义?生:莫顿·亨特意味着亨特先生很勇敢。
师:非常好!那么“杰利”这个名字又有什么含义呢?生:杰利是作者的好朋友,他也很勇敢。
师:非常好!那么现在大家应该明白这些词语的含义了吧?好,那我们继续来朗读课文,请大家自己默读一下第二至第六段,并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作者在爬悬崖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用笔把作者的行动和心理活动画下来。
开始吧!(学生默读课文并思考问题)师:好,大家读完了吗?那么哪位同学能够回答一下这个问题呢?生:作者在爬悬崖的过程中遇到了两个困难。
第一个困难是他的朋友们都爬上了悬崖,而他却因为身体原因不能爬上去;第二个困难是他听到杰利回家后对他的妈妈说了他不能爬悬崖的事情,他很害怕。
师:非常好!那么在这两个困难中,作者又是如何一步步克服的呢?请大家再次阅读课文第二至第六段,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作者克服这些困难的过程。
开始吧!(学生阅读课文并思考问题)师:好,大家读完了吗?那么哪位同学能够回答一下这个问题呢?生:作者先是在朋友的鼓励下开始尝试爬悬崖,虽然很害怕,但他还是一步一步爬了上去。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实录(优秀)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实录(优秀)○教学目标①正确地朗读课文。
②较完整地复述故事情节,做到条理清楚,详略合适。
③结合语境理解重点词、句的深刻含义。
○教学重点①复述故事情节。
②探究性、多角度理解故事所蕴含的生活哲理。
○课前准备投影仪。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习字词,复述课文,大致上理解文章主旨。
○教学设计导入新课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难,比如,父母突然下岗了,家中经济陷入困境;你自以为学习挺努力的,可升人中学后,却发现自己和别人差距挺大,不会学习;你想和同学们搞好关系,可又感到大家都不理解你……面对这些,你也许感到困惑,也许感到茫然,其实,人生路上遇到困难是正常的。
今天,我们学习《走一步,再走一步》,从课文中这个孩子的脱险经历中寻求启示吧;学习字词①指导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划出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②投影出示练习。
a.给加点字注音。
b.按拼音填空。
c.结合语境解释词义。
(略)指导学生整体感知故事情节①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并思考问题。
[要求]朗读时姿势端正,双手拿书,声音洪亮,读音准确,停顿合理,较恰当地表达语气。
(教师可以投影出示以下问题组)其他学生边听读边思考,在书上标记。
a.课文主要记叙了什么事情?(可以概括回答)b.这件事情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发生的原因是什么?c.“我”为什么“一时拿不定主意”?后来又为什么跟着伙伴们去爬山了呢?d.“我”在爬山途中都遇到了哪些困难?当时“我”是怎么想的?e.后来“我”又是怎样脱险的?脱险以后“我”有什么感觉?②组织学生讨论以上问题组,帮助学生掌握记叙要素,理清故事情节。
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看书,不要脱离课本,要抓住课文中的一些关键词、句。
在理清以上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复述课文教师可提要求:①跳读课文,抓住以上讨论要点。
②重点细节,尤其是脱险部分,尽量用课文原句。
③口齿清楚,能正确表达感情。
可以找两位学生复述,其他同学听后评析复述情节。
以上环节主要为了帮助学生熟悉本文故事情节,尤其是细节描写,为下一步探究性阅读、多角度阅读打基础。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实录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实录《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一篇记叙文,讲述了作者莫顿·亨特在童年时期中克服困难,成功攀登悬崖的故事。
以下是该文章的教学实录:师:上课!生:(齐)老师好!师:同学们好!请坐!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一篇叙说文,一篇故事。
这是一篇外国的作品,先看我们的学习活动。
(多媒体显示)主要分三步:第一步,说一说;第二步,品一品;第三步,背一背。
很简单。
现在进入我们的第一个环节——读一读。
认识一下字,然后回到课文中去一起读!“闷热”,读!(多媒体显示)闷热训诫迂回边缘凝视啜泣瘦骨嶙峋头晕目眩小心翼翼生:(齐)闷热训诫迂回边缘凝视啜泣瘦骨嶙峋头晕目眩小心翼翼师:好的。
大家看一下训诫的“诫”字,边缘的“缘”字,凝视的“凝”,“凝”,鼻音,不是边音。
还有目眩的“眩”,都是大家很容易读错的字,很容易写错的字。
大家再读一下。
“闷热”读!生:(齐)闷热训诫迂回边缘凝视啜泣瘦骨嶙峋头晕目眩小心翼翼师:好的!来,我们一起读一下最后一段好吗?“我曾屡次发现”,预备起!生:(齐)我曾屡次发现……师:同学们读得很好,很整齐。
这篇文章是分节写的,一共有29节。
大家在读的时候可以圈点勾画,把一些你认为比较有意思的句子找出来,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明白了吗?生:(齐)明白了。
师:好,那大家开始读吧。
我走到每一组旁边都可以看到大家读书的情况。
(学生开始大声朗读课文)师:(巡视一圈后)我看同学们都读得很认真,有没有圈划出一些有意思的句子呢?来,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
有没有同学愿意把自己圈划出的句子读给大家听一听的?(学生举手,老师示意一位同学起来朗读)师:你圈划的是哪一段?能大声朗读一下吗?其他同学在听的时候也可以自己再圈划一下。
生:(朗读)“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暮色开始四合。
在一片寂静中,我伏在岩石上,恐惧和疲乏使我全身麻木,不能动弹。
”这一段写出了时间在慢慢过去,天开始黑下来,“我”孤独一人在山上,身边没有任何人,写出“我”当时无助、惶恐的心情。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16部编版)第14课《走一步,再走一步》课堂实录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16部编版)第14课《走一步,再走一步》课堂实录《走一步,再走一步》课堂实录一、蓄势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有一位美国的上尉飞行员,他奉命执行一项特殊的任务:驾驶一架没有任何武器装备,没有任何防护设施的飞机深入到纳粹德军本土执行侦察任务。
也就是说一旦被发现这飞机不能攻也不能守,只能死路一条,一般人吓都要吓死,可是这位飞行员却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受到了盟军的嘉奖。
你觉得这位飞行员身上具备什么素质?生:勇敢生:无畏心理强大师:没错!这些是他与生俱来的吗?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他的《走一步再走一步》寻找答案吧!(板书:走一步再走一步莫顿·亨特美国)师:首先我们来积累本课的字词,一起来读书后的“读读写写”生:(读字词)师:注意“附和”的“和”,“参差不齐”的“参差”,“哄堂大笑”的“哄”的读音。
字词熟悉了,请大家默读课文,注意结合旁批。
(生默读课文)师:请用上面字词中的“怦怦、晕眩、恍惚、惊讶”四个表示心理的词来复述课文。
要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要清晰。
生:酷热的七月,我和小伙伴们去爬悬崖,我爬上悬崖后只觉得心怦怦地跳,小伙伴们一个一个都爬上悬崖走了,只有我一个人,我只觉得晕眩,时间一点一点流逝,我上不去也下不来,神情恍惚。
后来爸爸来了,爸爸指导我一步一步爬下悬崖。
我对自己感到惊讶。
师:复述得真好,如果把时间再确定一下就更好了。
那是什么时候的七月天?生:56年前的七月天。
师:好极!这样就更准确了。
下面我请同学到黑板上写出作者的几次心理变化。
(生写出犹豫——害怕——惊讶)师:这个表述也可以,我们还可以再具体一些:【屏显】犹豫——吓坏——爆发——平静——骄傲二、探究心理1.心理摧毁师:看作者的心理变化实际上经历了两个过程,一个是“心理摧毁”的过程,一个是“心理重建”的过程。
而其中“心理暗示”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都知道“心理暗示”有积极的暗示和消极的暗示。
他们的作用大相径庭。
走一步再走一步课堂实录与反思(优秀6篇)
走一步再走一步课堂实录与反思(优秀6篇)七年级语文《走一步,再走一步》课堂实录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默读,能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述故事的梗概。
2、领会“走一步,再走一步”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3、紧扣人物心理状态的解析,通过探究式学习程序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
【教学方法】探究式学习程序:探究性质疑──借助资料信息合作释疑──得出相关结论获得知识(评述:理解本文人物心理状态,既是解读文章蕴含的人生哲理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又是设计本文探究式学习程序的内容线索,可谓“一石二鸟”。
)【教学过程】师: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将一只饥饿的鳄鱼和一群小鱼放在水箱的两端,中间用透明的玻璃板隔开。
刚开始鳄鱼毫不犹豫地向小鱼发动了进攻,它失败了,但它毫不气馁;接着,它又向小鱼发动了第二次更猛烈的进攻,它又失败了,并且受了重伤;它还要进攻。
第三次、第四次……多次进攻无望后,它不再进攻了。
这个时候,心理学家将档板拿开,鳄鱼仍然一动不动,它只是无望地看着那些小鱼在它们眼皮底下悠闲地游来游去,放弃了最后的努力,最终活活饿死。
同学们,这个故事给了你什么启发呢?生:它告诉我到了最后一刻也不能放弃努力,否则会丧失生存的机会。
生:从这个故事我们知道了机会只会降临到那些时刻准备挑战困难的人身上。
生: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成功往往存在于最后的拼搏努力之中。
师:上面几位同学的说法有不同,但都理解了当失败和挫折接踵而至时,不要轻易放弃不懈努力,否则难以求生存或取得事业的成功这个道理。
鳄鱼放弃最后的努力,便失去了生存的机会,这是一个失败的事例。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这是一个成功的事例。
(评述:“鳄鱼的故事”的导语,新颖而生动。
这个失败的事例,能自然而然地导引出正面的结论,教训,与课文蕴含的人生哲理,有异曲同工之妙。
导语贴切、形象,有助于学生把握课文的主旨。
)师:先请大家快速默看课文,以每分钟500字的速度在4分钟内看完,同时,依据记叙的要素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述故事的梗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一步,再走一步》课堂实录
(板书:我听见了杰利和我父亲的声音)师: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先考一考大家,黑板上的这个句子,缺少了什么?
生:(不假思索,脱口而出)标点!
师:这里加何标点最为恰当?为什么?
(生疑惑,但众说纷纭)生1:句号。
因为这是一个完整的陈述句。
师:似乎很有道理,还有不同意见吗?生2:叹号。
我们可以把它理解成感叹句。
(底下学生谁也不服,引起争辩)
师:不要着急,我们到文章中找到这个句子。
(生发现文中答案是叹号)(部分学生仍然不肯接受)师:让我们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去考虑,探究一下用叹号的原因。
(生认真地研读课文,希望从中找到答案,片刻开始举手发言)生3:老师,我发现这是小亨利在爬悬崖过程中,进退两难之际的心理活动。
师:看出了句子出现时人物的处境,哪个同学能深入谈谈当时亨利的心理状态?
生4:我”当时已在啜泣,又恐惧又疲乏。
生5:还全身麻木,不能动弹。
师:可能当时有人在,情况还会不大一样,同学们能不能结合当时的环境谈谈。
生6:那时开始暮色四合,周围变得苍茫、昏暗,又非常寂静。
师:说得多好呀,在这个时候我听到杰利和父亲的声音的感受会是什么样的?
生7:得救了!肯定十分欣喜,激动。
师(满怀激情):这种景象就像茫茫大海里的一个落水者,他在绝望之中看见了远处渐渐驶近的一条般,肯定会冲口而出:船!此时该不该用叹号?
生(恍然大悟):该!
师:通过对一个小小的感叹号的分析,我们捕捉到了那么多的信息,今天老师就是要教给大家这种于细微处见精神的读书方法。
接下来,我们还是从感叹号入手,看看这些感叹号背后都隐藏着什么深意?
生&我找到一处感叹号嗨,我们现在就去吧!”这里用叹号是因为,同伴们在号召杰利一起去爬悬崖,是一个祈使句。
师:说得挺有道理,还能想得更深吗?
生9:对小伙伴们来说,爬悬崖也是挺不容易的一件事,似乎下了很大的决心。
师:你的意见是这处标点不仅仅是一种呼唤,也反映了说话者当时的心理活动是吗?
(生点头)其它同学能不能设想一下听话者当时的心态?
生10:我想听到这句话的人肯定惊心动魄。
师:为什么?
生10:课文第四节写着,我”小时候是一个体弱多病的人,母亲也时时告诫我” 不要去冒险。
听到小伙伴们的挑衅当然心惊肉跳。
师(带头鼓掌):非常精彩,看来同学们的潜力是无限的,这样吧,我们小组合作起来,去找另外用感叹号的地方,按刚才的方法去刨根究底,到时交流。
(生自觉分组,热烈讨论)师:我看大部分小组都已准备妥当,现在能把你们的发现告诉大家了吗?
生11:老师,我代我们小组的同学说说那句来呀!”的理解。
这是好朋友杰利对我的鼓励,也是一种激将法。
让我”不要做胆小鬼。
师:言下之意?
生11:你不来就是胆小鬼。
(其它同学会意一笑)生12:我说那句我来了!”面对他们的挑衅,我”下了决心,似乎宣称我不是胆小鬼,虽然体弱多病,但还是很要强的。
师:这个性格也促使我后来战胜因难,爬下了悬崖,对吗?还剩最后一处了,哪一小组的同学来?
生13:我们都觉得这个再见!”跟平时的招呼没什么区别,因此没什么好说的。
师:是这样的吗?提示一下,你们看这里主要从谁的角度出发,用上叹号的?
(生似有所悟,沉思片刻之后,几个学生举手发言)生14:如果从听者的角度出发,好象被人抛弃了,所以同伴轻描淡写的一句话, 听在心里却如雷贯耳。
师:我们把这两个字置换一下,可以怎么说? 生15:你一个人呆着吧!生16:我们不管你了,你这胆小鬼!
(生哄堂大笑)生17:我补充一下小亨特当时不仅被抛弃了,还受到了嘲笑,讽刺。
师:当时我再也无法往上爬,在最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小伙伴们却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再见”就离我而去了,以致我又惊又怕地被困在崖上,直到父亲和杰利出现为止,这段时间我是完全陷入困境了。
那我后来又是怎样走出困境的呢?
(板书:陷入困境、走出困境)生18:在父亲的指引下。
师:能再说得具体点吗?
生18:父亲对我说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
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
你能办得到的。
眼睛看着我电筒的光照着的地方。
师:刚才这位同学把父亲的一长段话念给大家听了,能不能概括一点说?
生19:父亲指点我最科学、最可行的方法!
师:概括得很精当,不知同学们有没有注意过父亲刚看到我时说的那句话: 来吧,孩子,晚饭做好了。
”这句话给你什么感觉?生20:似乎与当时的场景不符。
一般人看到儿子身处险境肯定会大呼小叫的, 不可能这么平静,但这位父亲那么平静而且还说些无关紧要的话,真是不可思议。
(一语既出,众人哗然)
师:说得很有道理嘛,难道你们还有其它意见?
生21 :我认为刚才那位同学的理解不正确,当时父亲如果大呼小叫的话,对我一点好处都没有,反而会增添我”的恐惧。
说一些看似无关紧要的话,也是为了分散我”的注意力,有助于消除恐惧。
生22:而且从文章看,这位父亲非常懂得教育孩子,他耐心地安慰我,鼓励我, 让我凭自已的力量战胜困难。
师(顺着此生的话锋):结果我不但顺利地从悬崖上下来了,而且产生了巨大的
成就感,同学们,什么时候你会说我很有成就感?”
生23:自已通过努力,战胜看似无法战胜的困难之后。
师:如果父亲当时不是让我”自已步走下来的话,我”会有这么大的
收获吗?
生:不会。
师:通过对父亲看似十分平常的语言、动作的分析,我们发现这位父亲确实十分难得。
如果不去细细品味的话就很有可能突略这点。
这里又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信息,除了先前分析过的标点之外,其实作者的很多语言都值得我们好好赏析。
你们还能试着举出几例吗?
(生埋头看书,思考)生24:老师我发现这里的啜泣”,用得很好,好像已经不单单是伤心了。
师:那还可作何理解?
生24:他走下悬崖之后的喜极而泣。
生25:他被小伙伴们抛弃了,看到父亲好像要倾诉自已的委屈。
师:历险的余悸,被抛弃的委屈,脱险后的欣悦,当然还有对父亲的感激。
开的头不错嘛。
继续。
生26:这里的心理活动很真实。
刚开始我下不来”是完全没有信心的,接着
似乎能办到”再到顿时有了信心”,最后是信心大增。
师:什么东西促使他的心理活动有层次的变化呢?
生26:我”的处境变化,我的心理也在逐渐地发生着变化。
师:还有另外的地方吗?
(生默不作声)师(提示):你们看这个似乎”反映了人物当时怎样的心态?
生27:不敢确定,跃跃欲试,小心翼翼。
师:我”经历了这件事后,得到的永远忘不了的经验指的是什么?让我们从课文中找到相应语句。
生(齐读最后一段)
师:最后一段告诉我们什么?
生28:我们碰到任何事情,都要着眼于最初,走一步,再走步。
遇到困难,
不要畏难怯步,而要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来,而后,会有战胜困难的快乐。
师:一个小小的感叹号,一个似乎” 一个啜泣”已经够我们咀嚼、品味许久了,其实生活中许许多多小事如果你细细去想的话,也能悟出深刻的道理。
我们应该学会从生活小事中领悟道理的本领。
这篇文章作者仔细地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他从爬悬崖这样一件小事,告诉我们要勇于面对困难,踏踏实实克服困难的道理,采用的是什么写作手法?
生29:以小见大。
师:不错,这种以小见大,以事寓理,对作者来说,这本身就是一种于细微之
处见精神的写作手法。
课文我们今天就学到这里,同学们不妨回忆一下,在我们学过的课文中,谁还说过类似的话?
生(齐背):梁丘据谓晏子曰:吾至死不及夫子矣。
”晏子曰:婴闻之:为者常
成,行者常至。
婴非有异于人也,常为而不置,常行而不休而已矣。
” 师:作者在57年前学到的这个经验令他终身难忘,对我们同学来说肯定也是受益非浅。
但同学们能否再进一步思考一下,生活中遇到困难的时候,除了要有信心,有脚踏实地的精神之外,还需要些什么?
今天就把这个问题作为本节课的课堂练习完成,写在课堂练笔本上。
板书:
我听到了杰利和我父亲的声音
陷入困境为者常成
走一步,再走行者常至
走出困境
(以小见大,以事寓理)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