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淫各自的性质和致病特征 (风、寒、湿邪)

六淫各自的性质和致病特征 (风、寒、湿邪)
六淫各自的性质和致病特征 (风、寒、湿邪)

广州中医药大学

教案

编号:

教研室中基教研室教师张晓文2005年5月5 日

风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1,风邪的基本概念 所有引起疾病并具有善于活动,不宜生活,放松和释放的特征的外源性病原体都称为风病原体。风是春季的主要空气。如果风盛行,风是邪恶的,这会伤害人并造成疾病。尽管风是春季的主要空气,但它总是在年底出现。 因此,风恶是一种疾病,在四个季节,特别是在春季,很常见。风邪来来往往,善于运动,善变。它的本质是艳丽的,摇曳的和无处不在的。风邪使人的皮毛受伤,从而导致外部风病。风邪是导致外源性疾病的极其重要的致病因素,被称为“所有疾病的长短”。 2.风邪的性质和致病特征 (1)风邪是阳邪,其性质是开放的,容易攻击阳位:风邪具有上升,上升,上升和向外的特征。性宣泄意味着在伤害人时容易出汗。因此,风邪会侵袭人体的上部(头部和面部)和肌肉表面,例如头部和面部,喉咙,皮肤,腰部和背部等。使毛皮松弛并遭受头痛,出汗,大风,喉咙发痒和咳嗽。 (2)风恶善于善行,但数目却在变化:“善行”是指风善于动人,而不是活着而动。因此,其致病性的特征在于疾病位置的移动和不固定位置的移动。例如,由风,寒,湿引起的关节痛综合症,如果看到关

节疼痛徘徊,并且疼痛没有固定位置,则是风邪过多的表现,称为“行走性关节痛”或“风痛”。“数量变化”表示病原风易变且迅速。例如,风疹(荨麻疹)的特征是皮肤发痒,皮疹没有固定的位置,一个接一个地出现,有时出现。同时,由病原性风引起的外源性疾病通常起病急,传播迅速。如果在风中,您可能会突然歪歪嘴巴和眼睛;小儿风水综合症只有表面症状,但在很短的时间内,它可表现出头部和面部肿胀,尿液稀少等。 (3)风是所有疾病中最长的:老年人是第一和第一。风是所有疾病中最长的。首先,这意味着风恶经常与其他恶结合并伤害人们,这是外来恶的先驱。由于风邪在各个季节都有存在,因此它的性质是活跃的,诸如冷,潮湿,夏季炎热,干燥和高温之类的各种邪灵经常依赖于风并侵入人体,从而形成外感风寒症,风湿,风热和风干。第二,风邪袭击人并造成最多的疾病。 风魔总是在年底,所以有很多发病的机会。风邪伤害着世界各地的人们,它可以伤害内外。它可以损害不同的内脏和组织,并可能发生许多疾病。古人甚至把风邪作为外源性致病因素的总称。

温病学B答案

《温病学B 》辅导资料 一、选择题 A 型题 认为伤寒六经传变皆是热证, 王安道 B 1、 A 、 2、 A 、 D 3、 A 、 D 4、 A 、 D 5、 A 、 C 、 E 、 6、 A 、 D 7、 A 、 D 8、 A 、 D 9、 A 、 D 、刘河间 A B E 治疗以寒凉为主的医家是: C 、叶天士 、王叔和 E 、郭雍 温病的病名首见于: 《黄帝内经》 《肘后方》 下列哪项不属于风热病邪致病特点: 先犯上焦肺卫 B 变化迅速 E 、《伤寒论》 、《诸病源候论》 C 、易于化燥伤阴 、病程中易出现 《外台秘要》 、最易伤气 三焦辨证中,哪种症候表现不会出现在上焦证当中: 发热恶寒 B 咯吐粉红泡沫痰或血水 邪在气分的辨证要点: 身热口苦而渴,舌红苔黄 但发热,不恶寒,口渴苔黄 身热,汗多, 以下热型除, 壮热 夜热早凉 证见低热颧红, 足少阴肾病变 足阳明胃病变 斑出色红,艳如胭脂为; 热毒轻浅 B 火郁内伏,气血尚活 、咳嗽喘促 、低热不退,舌干绛而痿 C “逆传心包” E C 、神昏谵语 B 、壮热心烦,口渴汗多 D 、身热汗出,烦渴,咳喘,舌红苔黄 心烦,苔黄燥 外皆属气分病证所见:B B 、寒热往来 C E 、身热不扬 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心烦不寐,口燥咽干,神疲脉虚,此属: 、手厥阴心包病变 、日晡潮热 、足厥阴肝病变 、足太阴脾病变 、血热炽盛 C 、热毒锢结,正气衰亡 、热毒深重,气血尚充 邪热迅速化燥入胃,津液被灼的阴阳腑实证的舌象是: 苔色老黄焦燥起刺 B 、苔黄而干燥 C 白砂苔 E 、以上都不是 B 、苔灰而干燥 10、 温病苔白,厚而干燥的临床意义是: A 、温病兼胃中宿滞挟秽浊郁伏 B C 、脾湿未化而胃津已伤 D E 、表邪未解,肺津已伤 11、 分消走泄法适用于: A C 、秽浊之气内郁而胃气衰败 、湿与热相搏,浊邪上泛 A 、邪留三焦,气化失司,痰热湿浊阻遏 C 、湿热秽浊郁闭气分的 “邪伏募原证” E 、热在气分,郁而化火 B 、邪郁少阳,胃失和降 D 、热传阳明,内结肠腑 A 、轻清宣气法 B 、辛寒清气法 C 、宣气透表法 D 清热宣肺法 E 、清泄郁热法 13、湿温,湿热并重, 郁阻中焦,出现白 宜用: C A.菖蒲郁金汤加味 B. 蒿苓清胆汤加味 C 、王氏连朴饮加苡仁、竹叶 D 化斑汤 E 、三仁汤 14、“增水行舟”法的代表方剂是: D A 、调胃承气汤 B 、增液汤 C 、枳实导滞汤 D 增液承气汤 E 、导赤承气汤 12、温热病邪初传气分,热势不甚,气失宣畅之证,可用: A 15、病在初起,多以上焦肺卫为主,而后顺传阳明或逆传心包,病至后期阶段,多肺胃阴伤 的温病是:A A 、风温 B 、春温 C 、秋燥 D 、温毒 E 、以上都不是

什么是“六淫”致病及共同特点

什么是“六淫”致病及共同特点 所谓六淫,是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在正常情况下,风寒暑湿燥、火是自然界的六种气候变化,称为“六气”,六气的正常运行变化,有利于万物的生长变化,但如果六气太过或不及,则气候反常,在人体抵抗力低下时,就能成为致病因素,则称“六淫”或 “六邪”。 六淫病邪均由外而入,多与季节气候、 居住环有关。如春季多风病、冬季多寒病, 秋季多燥病,夏季及高温作业中暑、居住潮 湿易感湿邪等。 风邪 凡具有轻扬开泄、善动不居的特点的外 邪即为风邪。 风邪的致病特点:1、风为阳邪,轻扬开泄,易袭阳位。风性轻扬、向上、向外、升散,风邪侵犯机体可致机体腠理疏泄开张,表现为汗出恶风之症;从病位而言,风邪多侵犯人体的上部、肌表、腰背等阳位。2、风性善行数变。风邪具有行无定处、病位游移的特点。善行,是指风邪致病病位游移不定,易导致四肢关节疼痛,即为“行痹”。数变,是指风邪致病具有发病急、变化快的特点。 3、风性主动。即风邪具有善动不居的特点。 4、风为百病之长。原因有二:其一,风邪最易兼他邪合而伤人。其二,风邪袭人致病最多。 寒邪 凡具有寒冷、凝滞收引等特性的外邪称为寒邪。 寒邪的致病特点:1、寒邪为阴邪,易伤阳气。2、寒邪凝滞。寒邪侵袭易使人体气血津液运行迟缓,凝滞阻塞而不通。“不通则痛”,因此,寒邪易引起“痛痹”。身体“得温则行,得寒则凝”。3、寒性收引。寒邪侵犯人体可使机体的气机收敛,腠理闭塞,经络筋脉收缩而挛急。临床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寒邪侵犯肌表,可致腠理闭塞,汗孔闭合,出现发热恶寒,无汗等症状。二是寒邪侵犯经络,引起筋脉收缩挛急,气血不通,见关节挛急疼痛,屈伸不利等症状。 湿邪 凡具有重着粘滞等特性的外邪称为湿邪。 湿邪的致病特点:1、湿邪为阴邪,易阻滞气机,损伤阳气。2、湿性重着。湿邪具有重着的特点,是指湿邪致病易使人体产生重着、沉重的特点。3、湿性粘滞。其中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指症状上的粘滞,如湿滞大肠,大便粘腻不爽。其二,指病程的缠绵性。4、湿性趋下,易袭阴位。湿邪致病易伤人体下部。 燥邪 凡具有干燥收敛、肃降等特性的外邪称为燥邪。

温病病因与发病习题及答案

温病病因与发病习题及答案

第二章温病病因与发病 一、填空题 1.伏邪温病是指感邪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温病。 2.风热病邪的致病特点是_______________,易化燥伤 阴,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燥热病邪的致病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温病的主要致病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 5.温邪能导致人体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所属脏腑的 __________及________________。破坏人体相对平衡状态而发病。 6.暑热病邪的致病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温邪感染途径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与温病发病有关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__________。 9.温病发病类型可分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两大类型。 10.燥热病邪引起_____________,多发于________季。 11.暑热病邪引起________________,多发生于_________季。 12.温邪是指外邪中具有______________的一类病邪。 13.湿热病邪引起_____________,多发生于__________________季节。 二、选择题 (一)A型题 14.秋燥的致病因素是()

寒邪的致病特点与预防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4f5859078.html, 寒邪的致病特点与预防 作者:孙清廉 来源:《现代养生·上半月》2020年第02期 寒为中医六淫(风寒暑湿燥火)之一,是最常见的致病原因。六淫致病多与季节气候和环境因素有关。寒为冬季的主气,其致病有内寒、外寒之别。内寒为机体阳衰气虚、机能衰退的一种表现,阳虚阴盛、失去温煦,所以寒从内生(多与肾有重要关系);外寒则指受外界寒邪而言。内寒、外寒虽有区别,但二者又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阳虚内寒之人容易感受外寒;而外寒侵入机体,时间久而不散,又常损伤机体内阳气,导致内寒阴盛,易引发多种病变。 寒邪的致病特点 寒为阴邪,易伤阳气; 寒为阴气盛的表现,即所谓“阴盛则寒”,“阴盛则阳病”。阳气受损,失去了正常的温煦气化作用,最易出现机能减退的寒证。若外寒侵犯肌表就会出现恶寒、肌肉关节冷痛等症状;寒邪直中脾胃,则可能出现脘腹冷痛、呕吐腹泻等症状;若脾肾阳虚还可能出现畏寒肢冷、腰膝酸痛、水肿腹水、下利清谷、小便清长等症状;若心阳受损则可能出现胸闷疼痛、心悸等症状,最易诱发心梗等心血管疾病。 寒性凝滞閉塞; 凝滞闭塞即凝闭不通之意。人身气血之所以运行不息,通畅无阻,全凭一身阳和之气,温煦其间。气血经脉之所以会凝闭阻滞不通,大多由于阴寒偏盛、阳气不能振奋所致,故临床凡因寒邪凝滞、不通而痛者,总以温阳散寒为治疗大法。 寒性收引敛缩; 收引敛缩即收缩收敛牵引之义。《素问》说:“寒则气收”,如寒邪侵犯肌表,毛窍收缩,卫阳闭塞,可致恶寒发热,头身痛、脉紧;寒客经脉关节,可使肢体屈伸不利,经脉拘急,疼痛麻木不仁。 预防寒邪的保健措施 避寒就温; 严寒是冬季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原因,故防寒保暖、避寒就温为冬季保健之首要措施,特别是婴幼儿、年老、体弱和阳虚怕冷体质者更应注意。首先要加强居室的保温措施,冬季的居室(特别是老年人)温度宜保持在18℃以上,最好保持恒温(最高不宜超过25℃)。在气候骤变、大风降温、寒潮过境时最好不要出门。平时要特别注意头颈、胸背、腹部、腰膝和足部的保暖。俗语说:“寒从脚下起。”所以,尤其要重视足部的保暖,穿棉鞋或毛皮鞋,穿棉袜或毛线袜,鞋袜要松软整洁,防止板硬潮湿。 防止汗多; 冬主闭藏,宜敛阳护阴。汗为心液,若严寒季节,因激烈运动、劳作等原因,导致汗液过多不但耗液伤阳,汗后寒湿较重,还易引发肌肉关节酸沉疼痛,使风湿等疾病复发与加重。故冬季要尽量防止汗多伤身。

温病学 试卷 3

《温病学》期末考试试卷三 山东中医药大学专业()年级() 《温病学》期末考试试卷(必修) 姓名:学号:班级: 考试时间:2012.07. 补(重)考:(是、否) ---------------------------------------- 说明:本试卷总计100分,全试卷共5页,完成答卷时间2小时。 ----------------------------------------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1分,共25分;请将正确答案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1、论述湿热病的病因、病机、辨证施治的专著是:() A.《温热论》 B.《外感温病篇》 C.《湿热病篇》 D.《疫病篇》 2、“以轩岐仲景之文为经,叶薛诸家之辨为纬”,对温病学的理论和经验作了较全面的整理,为促进温病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的医家是:() A.吴又可 B.吴鞠通 C.汪机 D.王孟英

3、关于温病的基本概念,下列哪项提法欠妥?() A.以发热为主症 B.均具有传染性 C.易化燥伤阴 D.热象偏重 4、在温病与温疫的关系中,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温疫乃温病之别名 B.温疫传染,温病不传染 C.温病都是烈性传染病,温疫自属其中 D.温疫是温病中具有强烈传染性和引起流行的一类疾病 5、下列温病中不属于新感温病的是:() A.风温 B.伏暑 C.暑温 D.湿温 6、既能化火,又能遏伤阳气的温邪是:() A.湿热 B.温毒 C.风热 D.燥热 7、首创温病“卫气营血”辨证方法的医家是() A.刘河间 B.吴鞠通 C.喻嘉言 D.叶天士 8、区别血分证和营分证的基本要点是:() A.身热躁扰 B.昏狂谵妄 C.斑疹隐隐 D.吐血衄血 9、上焦的病变相当于:() A.肺胃病变 B.心肺病变 C.脾胃病变 D.肝肾病变 10、下述症状中除哪项外,皆属营分见证?() A.心烦不寐 B.身热夜甚 C.斑疹隐隐 D.舌质紫绛 11、风热病邪的致病特点错误的是() A.先犯肺卫 B.易伤肺胃之阴 C.易逆传心包 D.易困遏清阳 12、舌纯绛鲜泽为() A.热入心包 B.肾阴枯涸 C.热灼营阴 D.胃阴衰亡

温病学填空题完整版

1.与温病发病有关的因素有:、、、。1.答案:感受温邪正气盛衰自然因素社会因素 2.风热病邪的致病特点是、易化燥伤阴、、 。 2.答案:先犯上焦肺卫变化迅速,易传心包 3.暑热病邪的致病特点是、易于耗气伤津、。3.答案:先入阳明气分易于兼夹湿邪 4.新感温病包括风温、、、秋燥、;伏气温病包括、。 4.答案:暑温湿温温毒春温伏暑 5.温邪具有、、、 等特点。 5.答案:从外感受性质属热致病迅速病位有别 6.燥热病邪的致病特点是、。 6.答案:病位以肺为主易致津液干燥 7.温病病因学说的实际意义不仅在于,更主要的是在于。. 答案:说明温病的发生原因指导临床“辨证求因,审因论治” 8.湿热病邪的致病特点是、、病势缠绵、传变较慢。 8.答案:以脾胃为病变中心易于困阻清阳郁遏气机 9.寒邪可以作为和导致温病发病。 9. 答案:诱因兼夹之邪 10.10.温病的感邪途径为和。 11.答案:口鼻皮毛

1.卫气营血辨证理论是由清代温病学家创立的,三焦辨证理论是由清代温病学家创立的。 1.答案:叶天士吴鞠通 2.气分证的辨证要点是:但发热,不恶寒,,。 2.答案:口渴苔黄 3.血分证的辨证要点是:,及出血。 3.答案:舌质深绛斑疹 4.卫分证的辨证要点是:发热;。 4.答案:与恶寒并见口微渴 5.营分证的辨证要点是:身热夜甚,,。 5.答案:舌质红绛斑疹隐隐 6.温邪侵犯人体发病后的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和的功能失调和实质损害。 6.答案:卫、气、营、血三焦所属脏腑 7.邪入中焦为病,病变部位包括足阳明胃,,等。 7.答案:手阳明大肠足太阴脾 8.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的临床意义是类型、、明确病变部位、掌握病势轻重,从而确立治疗大法。 8.答案:归纳证候认识病情传变 9.邪在上焦包括与的病变。 9.答案:手太阴肺手厥阴心包 10.邪入下焦为病,病变部位包括和。 10.答案:足厥阴肝足少阴肾 11.从三焦辨证角度看卫气营血辨证,中焦病变无证而有气分证和病证。

2015中医医师《中医基础理论》考前简答训练(12)

https://www.360docs.net/doc/4f5859078.html,/News/zkxw/13231.html 2015中医医师《中医基础理论》考前简答训练(12) 1.寒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有哪些? (1)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寒为阴气盛的表现,故称为阴邪。寒邪侵入后,机体的阳气奋起抵抗。但若寒邪亢盛,则阳气不仅不足以驱除寒邪,反为寒邪所伤。所以,感受寒邪,最易损伤人体阳气。 (2)寒性凝滞:寒性凝滞指寒邪侵人,易使气血津液凝结,经脉阻滞之意。人身气血津液之所以畅行不息,全赖一身阳气的温煦推动。一旦阴寒之邪侵犯,阳气受损,失其温煦,易使经脉气血运行不畅,甚或凝结阻滞不通,不通则痛。故疼痛是寒邪致病的重要临床表现。 (3)寒性收引:“收引”,有收缩牵引之意。寒性收引指寒邪侵袭人体,可使气机收敛,腠理、经络、筋脉收缩而挛急。如寒邪侵及肌表,毛窍腠理闭塞,卫阳被郁不得宣泄,可见恶寒、发热、无汗等。 2.湿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有哪些? 湿为重浊有质之邪,属阴,其性黏腻、停滞、弥漫,其侵人多隐缓不觉,导致多种病变。 (1)湿为阴邪,易损伤阳气,阻遏气机:湿为重浊有质之邪,与水同类,故属阴邪。阴邪侵人,机体阳气与之抗争,故湿邪侵人,易伤阳气。脾主运化水液,性喜燥而恶湿,故外感湿邪,常易困脾,致脾阳不振,运化无权,从而使水湿内生,发为泄泻、水肿、尿少等症。因湿为重浊有质之邪,最易留滞于脏腑经络,阻遏气机,使脏腑气机升降失常,经络阻滞不畅。如湿阻胸膈,气机不畅则胸膈满闷:湿阻中焦,脾胃气机升降失常,纳运失司,则脘痞腹胀,食欲减退。 (2)湿性重浊:指湿邪致病,易见以沉重感为特征的临床表现,如头身困重、四肢酸楚沉重等。湿邪阻滞经络关节,阳气不得布达,则可见肌肤不仁、关节疼痛重着等,称之为“湿痹”或“着痹”。 (3)湿性黏滞:“黏”,即黏腻;“滞”,即停滞。湿邪致病,其黏腻停滞的特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症状的黏滞性。湿病症状多表现为黏滞而不爽,如痢疾的大便排泄不爽;淋证的小便滞涩不畅,以及口黏口甘和舌苔厚滑黏腻等。二是病程的缠绵性。因湿性黏滞,易阻气机,气不行则湿不化,其体胶着难解,故起病隐缓,病程较长,反复发作,或缠绵难愈等。 (4)湿性趋下,易袭阴位:湿邪为重浊有质之邪,类水属阴而有趋下之势,人体下部亦属阴,故湿邪为病,多易伤及人体下部(阴位)。 3.燥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有哪些?

温病学B答案

《温病学B》辅导资料 一、选择题 A型题 1、认为伤寒六经传变皆就是热证,治疗以寒凉为主的医家就是: A、王安道 B、刘河间 C、叶天士 D、王叔与、郭雍 2、温病的病名首见于:A A、《黄帝内经》 B、《伤寒论》 C、《外台秘要》 D、《肘后方》 E、《诸病源候论》 3、下列哪项不属于风热病邪致病特点:C A、先犯上焦肺卫 B、易于化燥伤阴 C、最易伤气 D、变化迅速 E、病程中易出现“逆传心包” 4、三焦辨证中,哪种症候表现不会出现在上焦证当中:E A、发热恶寒 B、咳嗽喘促 C、神昏谵语 D、咯吐粉红泡沫痰或血水 E、低热不退,舌干绛而痿 5、邪在气分的辨证要点:B A、身热口苦而渴,舌红苔黄 B、壮热心烦,口渴汗多 C、但发热,不恶寒,口渴苔黄 D、身热汗出,烦渴,咳喘,舌红苔黄 E、身热,汗多,心烦,苔黄燥 6、以下热型除…外皆属气分病证所见:B A、壮热 B、寒热往来 C、日晡潮热 D、夜热早凉 E、身热不扬 7、证见低热颧红,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心烦不寐,口燥咽干,神疲脉虚,此属:A A、足少阴肾病变 B、足厥阴肝病变 C、手厥阴心包病变 D、足阳明胃病变 E、足太阴脾病变 8、斑出色红,艳如胭脂为;B A、热毒轻浅 B、血热炽盛 C、热毒深重,气血尚充 D、火郁内伏,气血尚活 E、热毒锢结,正气衰亡 9、邪热迅速化燥入胃,津液被灼的阴阳腑实证的舌象就是:B A、苔色老黄焦燥起刺 B、苔黄而干燥 C、苔灰而干燥 D、白砂苔 E、以上都不就是 10、温病苔白,厚而干燥的临床意义就是:C A、温病兼胃中宿滞挟秽浊郁伏 B、秽浊之气内郁而胃气衰败 C、脾湿未化而胃津已伤 D、湿与热相搏,浊邪上泛 E、表邪未解,肺津已伤 11、分消走泄法适用于:A A、邪留三焦,气化失司,痰热湿浊阻遏 B、邪郁少阳,胃失与降 C、湿热秽浊郁闭气分的“邪伏募原证” D、热传阳明,内结肠腑 E、热在气分,郁而化火 12、温热病邪初传气分,热势不甚,气失宣畅之证,可用:A A、轻清宣气法 B、辛寒清气法 C、宣气透表法 D、清热宣肺法 E、清泄郁热法 13、湿温,湿热并重,郁阻中焦,出现白 ,宜用:C A、菖蒲郁金汤加味 B、蒿芩清胆汤加味 C、王氏连朴饮加苡仁、竹叶 D、化斑汤 E、三仁汤 14、“增水行舟”法的代表方剂就是:D A、调胃承气汤 B、增液汤 C、枳实导滞汤 D、增液承气汤 E、导赤承气汤 15、病在初起,多以上焦肺卫为主,而后顺传阳明或逆传心包,病至后期阶段,多肺胃阴伤的温 病就是:A A、风温 B、春温 C、秋燥 D、温毒 E、以上都不就是

温病学期末复习资料超级完整

第一章绪论 一、概念:温病学:研究温病发生发展规律和预防诊断方法的一门学科。 二、发展状况: (一)战国至唐代:萌芽时期 1、温病名称的最早记载――《素问·六元正纪大论》 2、《难经·五十八难》“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 (二)宋金元时期:成长阶段 3、宋代朱肱《类证活人书》首次主张灵活运用经方 4、宋代郭壅《伤寒补亡论》首创“新感”温病之说。“冬伤于寒,至春发者,谓之温病;冬不伤寒,而春自感风寒温气而病者,亦谓之温。” 5、金代刘河间--创新论:六经传变皆是热证;六气皆能火热而化。立新法:表里双解。制新方:表里双解方。补充“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 6、元代王安道在概念上反对温病混称伤寒。 (三)明清时期:形成阶段 7、明末吴有性著我国医学史上第一部温病学专著――《温疫论》 8、清代温病四大家:叶桂(叶天士),薛雪(薛生白),吴瑭(吴鞠通),王土雄(王孟英) 9、叶天士著《温热论》,被誉为“温热大师”,提出了“卫气营血”的辨证论治理论和“辨舌验齿、”“辨斑疹白培” 10、薛生白著《湿热病篇》,对湿热之邪在上、中、下三焦的辨证和治疗进行了系统论述。 11、吴鞠通著《温病条辨》,形成以“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论治体系。 12、王孟英著《温热经纬》 (四)近现代:发展提高阶段 章末总结: 简答 1、温病四大家及代表著作各是什么?叶天士《温热论》;吴鞠通《温病条辨》;薛生白《湿热论》;王孟英《温热经纬》 2、吴又可对温病学的贡献有哪些?编著了第一部温病学专著《温疫论》;在病因方面提出了“疠气”治病学说;在流行特点方面,提出了温疫具有强烈的传染性;提出了感邪途径是口鼻而入;在治疗方面,创立了疏利透达之法。 3、刘完素对温病学的贡献?创新论:提出了六气皆从火化;立新法,立新方:创制了双解之剂,如双解散等;补充了燥气的病因病机“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 4、叶天士对温病学的贡献?著《温热论》;创立了卫气营血辩证施治的理论体系;提出了卫气营血辩证的治疗大法;发展了温病的诊断方法,如辨舌,验齿,辨斑疹白?。 论述题 1、清代温病四大家的主要著作与主要学术贡献各是什么? 叶天士——《温热论》,创立了卫气营血辩证施治的理论体系;提出了卫气营血辩证的治疗大法;发展了温病的诊断方法,如辨舌,验齿,辨斑疹白?。

考点串讲中医基础知识一

考点串讲-中医基础知识(一)

————————————————————————————————作者: ————————————————————————————————日期: ?

1.与呼吸有关的脏是 B.心、肺 A.肝、肺? C.脾、肺 D.肺、肾?E.肾、肝 【答案】:D 【解析】:考察对各个脏腑生理功能的理解运用。肺主气即主呼吸之气;肾主纳气,有摄纳肺吸入之清气的生理功能,中医认为人的呼吸虽由肺所主,但与肾也有密切的联系。认为肺吸入的自然界的清气必须下行至肾,由肾摄纳之,其生理意义是保持呼吸的平稳、控制呼吸的频率,保证呼吸的深度,有利于体内外气体的交换,维持人的新陈代谢。所以与呼吸有关的脏是肺和肾。 2.下列不属于六腑的是 A.胆 B.胃 D.脑 C.三焦? E.小肠 【答案】:D 【解析】:记忆性题目。考察六腑的定义,六腑是指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 3.六淫之中,易于生风动血的是 A.风 B.火(热) C.暑 D.湿 E.燥 【答案】:B 【解析】:记忆性题目。考察火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1)火热为阳邪,其性延上。 (2)火易耗伤津液。(3)火易生风动血。(4)火易致肿疡。 4.六淫之中,易于导致疮痈的是

A.风 B.火(热) E.燥 D.湿? C.暑? 【答案】:B 【解析】:记忆性题目。考察火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1)火热为阳邪,其性延上。(2)火易耗伤津液。(3)火易生风动血。(4)火易致肿疡。 5.五行的基本概念是 A.五种基本物质 C.五种基本材料?D.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 B.五种基本元素? ? E.以上均非 【答案】:D 【解析】:记忆性题目。五,即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行,运行、运动、变化。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及其运动变化。世界上的一切事都是由金、木、水、火、土这五种基本物质之间的运动变化而生成的。 6.临床治疗血虚病时常使用补气药,其理论依据是 A.气能生血 B.气能行血 E.血能载气 C.气能摄血?D.血能养气? 【答案】:A 【解析】:考察对气生理功能的运用。气能生血、气能行血、气能摄血。 7.六淫邪气中季节性最强的是 B.寒?C.燥 A.风? E.暑 D.火? 【答案】:E 【解析】:考察六淫致病的季节性特点。风为百病之张,可携其它邪气一起发病,因此不分季节性;寒邪,在一年四季都可感受,也无明显季节性;燥分温燥和凉燥,温燥在秋季多发,凉燥在冬初多发。火邪分多种:肝火、肺火、胃火等,也无季节性。暑是夏季的主气,暑邪致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 8.六淫邪气中能够耗气伤津的是

《温病学B》作业1答案

A型题: * 1. 温病学发展到什么时候才开始从伤寒体系中摆脱出来:C.元代 * 2. 温病学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是在:E.清代 * 3. 朱肱首先提倡的是:E.灵活运用经方 * 4. 温病形成完整体系是在什么时代? E.清代 * 5. 清代温病学家中,成就最为卓著的是:E.叶天士 * 6. 燥热病邪致病特点,下列哪项提法欠妥:B.病位以肺为主 * 7. 既能化燥化火,又能伤阳气的温邪是:E.湿热 * 8. 下列除哪一项外,都与温病的发病有密切关系:C.失治、误治 * 9. 温毒病邪的致病特殊征象是:D.红肿疼痛 * 10. 下列哪一项属于暑热与风热之邪致病的共同特点? B.变化迅速 * 11. 下列哪项不属于新感温病的初起表现?D.苔黄尿赤 * 12. 病变中心在肺,易耗伤津液的温病是何邪所致? E.燥热病邪 * 13. 下列除哪一项以外,均为湿热病邪的致病特点? E.易于损伤元气 * 14. 是谁在卫气营血辨证的理论基础上补充出三焦辨证? E.以上均不是 * 15. 在温病学发展史上,首先提出温病不得混称伤寒的医家是:E.王安道* 16. 下列哪项不属于温热性质的温病?D.伏暑 * 17. 春温的致病因素是:E.温热病邪 * 18. 首创温病“卫气营血理论体系的医家是:C.叶天土 * 19. 清代四大温病学家是指:B.叶天土、薛生白、吴鞠通、王孟英

* 20. 首次系统以温病学的理法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的地方是:D.石家庄 * 21. 《广温疫论》一书作者是:C.戴天章 * 22. 在温病学发展的成长阶段,“创新论、立新法、订新方”的医家是:D.刘河间* 23. 论述湿热病的病因、病机、辨证施治的专著是:C.《湿热病篇》 * 24. 首先提出,运用辛温发表剂治疗外感病必须因时、因地、因人而灵活加入寒凉清热等药物的医家是:C.朱肱 * 25. 下列哪项不属于温疫与温病的区别点?E.伤阴的程度 * 26. 下列哪项属暑热病邪致病特点:C.先入阳明气分 * 27. 暑热病邪的致病特点,提法欠妥的是:C.必夹湿邪为病 * 28. 下列哪项不符合辨别新感与伏邪的实际意义? C.归纳病证的不同性质 * 29. 温病的病名首见于:A.《黄帝内经》 B型题: * 30. 祖国医学发展史上第一部温病专著的作者是:C.吴又可 * 31. 温病学发展史上建立完整理论体系的杰出代表是:A.叶天土 * 32. 《难经》认为温病和广义伤寒是:B.隶属关系 * 33. 温病与狭义伤寒是:A.并列关系 * 34. 温病与温疫是:E.根据传染性和流行情况区分

中医基础指导:寒邪致病(中医六邪致病)

寒具有寒冷、凝结特性,为冬季的主气,从小雪、大雪、冬至,到小寒计四个节气,为冬令主气。寒为水气而通于肾,故称冬季为寒水当令的季节。因冬为寒气当令,故冬季多寒病,但也可见于其他季节。由于气温骤降,防寒保温不够,人体亦易感受寒邪而为病。 2.寒邪的性质和致病特征:寒邪以寒冷、凝滞、收引为基本特征。 ①寒易伤阳:寒为阴气的表现,其性属阴?故寒为阴邪。阳气本可以制阴,但阴寒偏盛,则阳气不仅不足以驱除寒邪,反为阴寒所侮,故云“阴盛则寒”,“阴盛则阳病”。所以寒邪最易损伤人体阳气。阳气受损,失于温煦之功,故全身或局部可出现明显的寒象。如寒邪束表,卫阳郁遏,则现恶寒、发热、无汗等,称之为“伤寒”。若寒邪直中于里,损伤脏腑阳气者,谓之为“中寒”。如伤及脾胃,则纳运升降失常,以致吐泻清稀,脘腹冷痛;肺脾受寒,则宣肃运化失职,表现为咳嗽喘促,痰液清稀或水肿;寒伤脾肾,则温运气化失职,表现为畏寒肢冷、腰脊冷痛、尿清便溏、水肿腹水等;若心肾阳虚,寒邪直中少阴,则可见恶寒蜷卧、手足厥冷、下利清谷、精神萎靡、脉微细等。 ②寒性凝滞:凝滞,即凝结阻滞之谓。人身气血津液的运行,赖阳气的温煦推动,才能畅通无阻。寒邪侵入人体,经脉气血失于阳气温煦,易使气血凝结阻滞,涩滞不通,不通则痛,故疼痛是寒邪致病的重要特征。因寒而痛,其痛得温则减,逢寒增剧,得温则气升血散,气血运行无阻,故疼痛缓解或减轻。寒胜必痛,但痛非必寒。由于寒邪侵犯的部位不同,所以病状各异。若寒客肌表,凝滞经脉,则头身肢节剧痛;若寒邪直中于里,气机阻滞,则胸、脘、腹冷痛或绞痛。 ③寒性收引:收引,即收缩牵引之意。寒性收引是指寒邪具有收引拘急之特性。“寒则气收”。寒邪侵袭人体,可使气机收敛,腠理闭塞,经络筋脉收缩而挛急;若寒客经络关节,则筋脉收缩拘急,以致拘挛作痛、屈伸不利或冷厥不仁;若寒邪侵袭肌表,则毛窍收缩,卫阳闭郁,故发热恶寒而无汗。 寒与肾相应。寒为水气,通于肾。寒邪侵袭,寒水泛滥,则尿少,水肿;寒水过盛,上制心火,则心痛、心悸、肢厥等? 总之,寒为冬季主气,与肾水相应。寒病多发于冬季,但也可见于其他季节。寒邪为病,其致病特征是:寒为阴邪,易伤阳气,故寒邪致病,全身或局部有明显的寒象。寒胜则痛,所以疼痛为寒证的重要特征之一。因寒则气收,故其病有毛窍闭塞、气帆收敛、筋脉拘急的特珏,表现为无汗、拘急泎痛或屈伸不利等。

中医基础理论试卷及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下列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最佳答案,将其字母写在题干后) 1.温病学理论源于: A.《伤寒论》B.《温疫论》C.《神农本草经》D.《诸病源候论》 2.“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是指: A.阴病治阳B.阳病治阴C.阴中求阳D.阳中求阴 3.“亢则害,承乃制”说明了五行之间的: A.相生B.相克C.制化D.乘侮 4.精汁是指: A.精液B.髓液C.肠液D.胆汁

5.不属于七冲门的是: A.户门B.吸门C.飞门D.气门 6.气与血的关系主要表现在: A.后天与先天方面B.性状与分布方面C.生化与运行方面D.功能与结构方面 7.能加强表里经脉在体表联系作用的是: A.经别B.经筋C.别络D.皮部 8.手厥阴经的终点与何经的起点相接: A.手少阳经B.手阳明经C.手太阳经D.手太阴经 9.肺气上逆的表现,主要是: A.恶心、呕吐B.呃逆、嗳气C.吐血、咯血D.咳嗽气喘

10.《素问·宣明五气篇》指出:久卧伤: A.气B.血C.筋D.肉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下列备选答案中选2—5个正确答案,将其字母写在题干后) 1.脏与脏之间在血的方面有密切联系的是: A.心与肾B.心与脾C.肝与脾D.肝与肾E.心与肝 2.三焦的功能是: A.通行营气B.宣散卫气C.通行元气D.津液通道E.决渎行水 3.与精神情志活动关系最密切的脏是: A.心B.肝 C.脾D.肺E.肾 4.肝失疏泄,气机不畅,临床多出现: A.胸胁胀满B.头目眩晕C.两乳胀痛D.少腹胀满E.面红目赤

5.脾运化水液的功能失调可产生的病理产物有: A.痰B.饮 C.湿D.气喘E.水肿 6.分布于胸腹部的经脉是: A.肾经B.胆经C.胃经D.脾经E.肝经 7.与水湿痰饮的形成相关的脏腑是: A.肺B.膀胱C.三焦D.脾E.肾 8.气机失调主要包括: A.气滞B.气逆C.气虚D.气闭E.气脱 9.下列哪些属于伤津为主的表现: A.口渴引饮B.形瘦肉脱C.口鼻干燥D.目陷螺瘪E.口干舌燥而不引饮

2018年温病学题库

2018年温病学考核题库 1.温病学的病名首见于:A A.黄帝内经 B.伤寒论 C.外台秘要 D.时后方 E.诸病源候论 2.首先提出运用辛温发表剂治疗外感病,必须因时、因地、因人而灵活加入寒凉清热等药物的医家是:C A.王安道 B.汪石山 C.朱肱 D.刘河间 E.王叔和 3.创立三焦辨证的医家是:D A.王孟英 B.叶天士 C.余师愚 D.吴鞠通 E.喻嘉言 5.(温热经伟)的作者是:A A.王孟英 B.叶天士 C.吴鞠通 D.薛生白 E.吴又可 6..我国医学发展史上可称为温病学的奠基专著是:A A.温病论 B.温疫论 C.温热经伟 D.疫病篇 E.温病条辨 7.首创温病卫气营血辨证体系的医家是:C A.吴又可 B.薛生白 C.叶天士 D.吴鞠通 E.陈平伯 8、下列哪一项提法不属于温病基本概念里的内容? D A.以发热为主症 B.热象偏重 C.易化燥伤阴 D.具有传染性 E.由温邪引起的 9.依据发病季节而定名的温病是: B A.风温 B.春温 C.暑温 D.湿温 E.伏暑 10.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温病共有的临床表现? D A.起病急骤,传变较快 B.发热为主症,热象偏重 C.易出现险恶证候 D.局部红肿热痛,甚则破溃糜烂 E.病程中易耗伤阴津 11.温病的特异的致病因素是指: B A.风邪 B.温邪 C.湿邪 D.寒邪 E.疟邪 12.根据临麻证候而命名温病是: A A.大头瘟 B.秋燥 C.伏暑 D.春温 E.温疫 1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温病与温疫的区别点: E A.流行的性大小 B.发病的缓急 C.病情的轻重 D.传染的强弱 E.伤阴的程度 14.温病的病因是: D A.风邪 B.寒邪 C.湿邪 D.温邪 E.疟邪 15.: D A.湿热病邪 B.疠气病邪 C.温毒病邪 D.风寒病邪 E.疟邪 16.风热病邪致病初起先犯: B A.卫气 B.肺卫 C.脾胃 D.阳明 E.心包 17.下列哪项不属风热病邪的致病特点? C A.具有升散疏泄特性 B.先犯上焦肺卫 C.易耗血动血 D.易损伤肺胃阴津 E.易逆传心包 18.以局部红肿疼痛甚至溃烂为主要表现的温病,其病因是: E A.风热病邪 B.暑热病邪 C.湿热病邪 D.燥热病邪 E.温毒病邪 19.温毒病邪致病的特殊征象是: D A.身体壮热 B.口渴苔黄 C.心烦谵语 D.局部红肿热痛 E.脉象洪数 20.下列哪项不属暑热病邪的致病特点? C

风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风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风邪的性质:引起外感病的原因是外邪,中医将外邪分为风、寒、暑、湿、燥、热(火)六种,称为“六淫”。风邪是“六淫”之首,《黄帝内经》就记载有“风为百病之长”之说。头面体表受风邪侵袭后,常使人产生头晕、汗出、恶风等症状,能使痒痛现象此起彼伏,游走不定,能与寒、痰、湿、燥、热(火)等病邪联合使人致病。 风邪的三大致病特点: 1、风邪具有升发,向上向外的特性。 风邪常伤人头上部和肌肤,而见汗出、恶风、头痛、颈项僵痛、颜面浮肿等症状。唐梁说,《素问·太阴阳明论》“伤于风者,上先受之”指的就是这个意思。 2、风邪发病急,变化快,病位行走不定。 中医认为,如果风邪侵犯关节会导致关节游走性疼痛,好像风行走不定;风邪犯表,蓄积肌肤导致皮肤团片状突起、瘙痒,时起时伏,发无定处,民间形象地称之为“风团”。这些疾病起病迅速,病情变化快,中医治疗这类疾病时多要疏散风邪。 3、风性主动,致病多动摇不定。

凡眩晕、震颤、四肢抽搐,多属“风胜则动”的病变。春天发热性传染性疾病也比较多,会出现热盛动风的表现,比如惊厥。春天阳气升发,更容易出现肝阳化风、阴虚风动等内风的发作,出现眩晕、偏瘫等中风的症状。 扩展资料: “风邪”为百病之长,往往挟杂“湿邪”、“寒邪”等邪气同时侵袭人体肌肉、关节、经络、脏腑,临床上出现肌肉关节疼痛、手足肢体麻木,甚至头痛眩晕、口眼歪斜等风湿类疾病、末梢神经病变以及脑血管痉挛、面神经麻痹等病症。尤其是年老体弱之人、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等病人。 风邪能与寒、湿、痰、燥、热(火)等相合为病。致病的特殊性,风病来去急速,病程不长,其特殊症状也易于认识,如汗出恶风、全身瘙痒、游走不定、麻木以及动摇不宁等症状。临证时,发病在春季与感受风邪明显有关者,均可考虑风邪的存在。 自然界有风、寒、暑、湿、燥、热(火)这些正常的气候现象,古时称作“六气”。六淫,是对六气的异常变化的一种称谓。古人认为异常的气候变化可以使人产生

中医三基考试

中医三基考试 一、名词解释(16分) 1、阴阳相互转化: 2、阴虚则热: 3、六淫: 4、七情: 二、填空(15分) 1、中医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有阴阳——、阴阳对立制约、阴阳________________、阴阳消长平衡、阴阳________________。 3、五行的特性是:木曰___________、火曰___________、土爰___________、金曰___________、水曰___________。 4、肾的主要生理功能有肾藏精、______、_____ ______。 页脚内容1

5、脾的主要生理功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选择题(45分) 1、张仲景的著作是( ) A、《伤寒论》 B、《诸病源候论》 C、《温热论》 D、《瘟疫论》 E、以上均非 2、属中医学防治特点的确切表述是() A、同病异治 B、异病同治 C、审因论治 D、辨证论治 E、防重于治 3、脾的阴阳属性是() A、阴中之阴 B、阴中之阳 C、阴中之至阴 D、阳中之阳 E、阳中之阴 4、五行中属木的脏是() A、心 B、肺 C、脾 D、肝 E、肾 5、属于“母病及子”的脏病相传是() A、心病及肺 B、心病及肾 C、心病及肝 D、心病及脾 E、以上都不是 页脚内容2

6、具有“满而不能实”生理特点的内脏是() A、五脏 B、六腑 C、脏腑 D、奇恒之腑 E、以上都不是 7、称为先天之本的是() A、肝 B、心 C、脾 D、肺 E、肾 8、遗精、滑精和早泻等与气的那项功能减退有关() A、推动作用 B、温煦作用 C、防御作用 D、固摄作用 E、气化作用 9、与足太阴经相表里的经脉是() A、足太阳 B、足阳明 C、足少阳 D、手少阳 E、手太阳 10、下肢外侧中线分布的经脉是() A、足阳明胃经 B、足太阴脾经 C、足少阳胆经 D、足厥阴肝经 E、足太阳膀胱经 11、易袭阴位的邪气是() A、风 B、寒 C、湿 页脚内容3

温病学试题第三章病因与发病

温病学试题第三章病因与发病 A型题 1.导致人体卫卫气营血和三焦所属脆脏腑功能失常及实质损害的病邪是: B A.寒邪 B.温邪 C.湿邪 D.疟邪 E.风邪 2.温病的病因是: D A.风邪 B.寒邪 C.湿邪 D.温邪 E.疟邪 3.不属于温邪范围的病邪是: D A.湿热病邪 B.疠气病邪 C.温毒病邪 D.风寒病邪 E.疟邪 4.风热病邪致病初起先犯: B A.卫气 B.肺卫 C.脾胃 D.阳明 E.心包 5.下列哪项不属风热病邪的致病特点? C A.具有升散疏泄特性 B.先犯上焦肺卫 C.易耗血动血 D.易损伤肺胃阴津 E.易逆传心包 6.以局部红肿疼痛甚至溃烂为主要表现的温病,其病因是: E A.风热病邪 B.暑热病邪 C.湿热病邪 D.燥热病邪 E.温毒病邪 7.温毒病邪致病的特殊征象是: D A.身体壮热 B.口渴苔黄 C.心烦谵语 D.局部红肿热痛 E.脉象洪数 8.下列哪项不属暑热病邪的致病特点? C A.伤人急速,经犯阳胆 B.暑胜酷烈,伤气耗津 C.易伤脾胃,以脾胃为病变中心 D.易直中心包,闭窍动风 E.易于兼挟湿邪,郁阻气分

9.暑热病邪致病初起多经犯: C A.上焦肺卫 B.中焦脾胃 C.足阳明胃 D.手阳明大肠 E.手太阴肺 10.对暑邪的认识,下列哪项欠妥? D A.暑乃火热之气 B.暑多兼挟湿邪 C.暑可兼寒 D.暑必兼湿 E.暑是火邪,纯阳无阴阴 11.下列哪项不属暑湿病邪的致病特点? E A.易因阻脾胃 B.弥漫三焦 C.伤络动血 D.耗损元气 E.易直中心包,闭 窍动风 12.下列哪项属于风热与暑热病邪的共同致病特点? C A.首先犯肺 B.经犯阳明 C.易损阴津 D.兼挟湿邪 E.兼挟寒邪 13.下列哪项不是湿热病邪的致病特点? C A.粘腻淹滞,传变较慢,难于速去 B.易伤脾胃,以脾胃为病变中心 C.另损伤肺胃阴津而干咳舌燥 D.易困遏清阳而恶寒身困 E.易闭郁气机而脘痞胶腹胀 14.湿热病邪为患较多的季节足: C A.春季 B.夏季 C.长夏 D.秋季 E.冬季 15.湿热病邪致病是: A A.起病徐慢,化热转化较慢 B.直中心包,易闭窍动风 C.伤人急速,经犯阳明 D.首先犯肺,伤外伤上 E.攻窜流走,毐瘀互结 16.湿热病邪致病后常见为: D A.一表即解 B.一清而愈 C.较快消退 D.病程较长难于速祛 E.传变较快,变化迅速 17.下列哪项不属燥热病邪特点? B A.病变以肺为主 B.初起径犯阳明 C.燥伤肺胃阴津 D.上干清窍下燥大肠 E.燥热亢盛化火

六淫致病的特点

什么就是“六淫”致病及共同特点所谓六淫,就是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在正常情况下,风寒暑湿燥、火就是自然界的六种气候变化,称为“六气”,六气的正常运行变化,有利于万物的生长变化,但如果六气太过或不及,则气候反常,在人体抵抗力低下时,就能成为致病因素,则称“六淫”“六邪”。 六淫病邪均由外而入,多与季节气候、居住环有关。如春季多风病、冬季多寒病,秋季多燥病,夏季及高温作业中暑、居住潮湿易感湿邪等。 风邪 凡具有轻扬开泄、善动不居的特点的外邪即为风邪。 风邪的致病特点: 1、风为阳邪,轻扬开泄,易袭阳位。风性轻扬、向上、向外、升散,风邪侵犯机体可致机体腠理疏泄开张,表现为汗出恶风之症;从病位而言,风邪多侵犯人体的上部、肌表、腰背等阳位。 2、风性善行数变。风邪具有行无定处、病位游移的特点。善行,就是指风邪致病病位游移不定,易导致四肢关节疼痛,即为“行痹”。数变,就是指风邪致病具有发病急、变化快的特点。 3、风性主动。即风邪具有善动不居的特点。 4、风为百病之长。原因有二:其一,风邪最易兼她邪合而伤人。其二,风邪袭人致病最多。 寒邪 凡具有寒冷、凝滞收引等特性的外邪称为寒邪。 寒邪的致病特点: 1、寒邪为阴邪,易伤阳气。 2、寒邪凝滞。寒邪侵袭易使人体气血津液运行迟缓,凝滞阻塞而不通。“不通则痛”,因此,寒邪易引起“痛痹”。身体“得温则行,得寒则凝”。 3、寒性收引。寒邪侵犯人体可使机体的气机收敛,腠理闭塞,经络筋脉收缩而挛急。临床有两种表现形式:一就是寒邪侵犯肌表,可致腠理闭塞,汗孔闭合,出现发热恶寒,无汗等症状。二就是寒邪侵犯经络,引起筋脉收缩挛急,气血不通,见关节挛急疼痛,屈伸不利等症状。 湿邪 凡具有重着粘滞等特性的外邪称为湿邪。 湿邪的致病特点: 1、湿邪为阴邪,易阻滞气机,损伤阳气。 2、湿性重着。湿邪具有重着的特点,就是指湿邪致病易使人体产生重着、沉重的特点。 3、湿性粘滞。其中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指症状上的粘滞,如湿滞大肠,大便粘腻不爽。其二,指病程的缠绵性。 4、湿性趋下,易袭阴位。湿邪致病易伤人体下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