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淫各自的性质和致病特征 (风、寒、湿邪)

合集下载

六淫

六淫

六淫简介六淫就是风、寒、暑、湿、燥、火六种致病因素。

各种解释在正常情况下,风寒暑湿燥、火是自然界的六种气候变化,称为“六气”,六气的正常运行变化,有利于万物的生长变化,但如果六气太过或不及,则气候反常,在人体抵抗力低下时,就能成为致病因素,则称“六淫”或“六邪”。

六淫病邪均由外而入,多与季节气候、居住环境有关。

如春季多风病、冬季多寒病,秋季多燥病,夏季及高温作业中暑、居住潮湿易感湿邪等。

六淫可单独作用机体而致病,也可二、三种邪气同时侵袭人体致病,如风寒感冒、风热感冒,湿热黄疸,风寒湿痹等,且可互相转化,如风寒不解入里化热;热邪不解耗伤津液可化燥;热极生风等。

中医除指六淫为病因外,也将六气的特征与该病症状联系起来认识而形成病证名称,即风证、寒证、湿证、火证、燥证……等.这些病证与六淫有一定的因果关系,如风邪侵袭引起外感风寒,但有的并不要外感疾病而有类似风寒湿燥火的证候,如风疹块,临床表现起病急,消退快、瘙痒等,与风的“善行而数变”的特点相似,一般多认为是由风邪所致,由于脏腑阴阳气血功能失调也可产生与外感六淫所具有的某些类似的性质和证候特点,中医为区别外感六淫称之为内风、内寒、内燥、内火、内湿等。

以下所讨论的以外感六淫为主,包括致病因素的特点和与病因相关的证候。

六淫:病因病理学名词,风、寒、暑、湿、燥、火六种病邪的合称。

六气太过、不及或不应时,影响到人体的调节适应机能及病原体的孳生传播,成为致病的邪气,属于外感病(包括一些流行性病和传染病)的病因。

六淫致病,自外而入,称为外因。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然六淫,天之常气,冒之则先自经络流入,内合于脏腑,为外所因。

”风为六淫之首中医学认为在外感六淫邪气当中,风为六淫之首。

也就是说风邪为六淫邪气的主要致病因素。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风为阳邪,善动而不居,具有升发、向上、向外的特性,其性开泄,易使人体皮肤腠理疏松开张而津气外泄,进而使人体的防护功能减弱,外邪乘虚而入。

中医总论致病六淫(风寒暑湿燥火)

中医总论致病六淫(风寒暑湿燥火)

中医总论致病六淫(风寒暑湿燥火)【题记:这段时间因为准备参加明年的考试,所以查看了大量的医学参考文献,因此有很多心得,致病因素的六邪论,虽为收集整理,但其中包含了很多本人的个人观点,在此老狼希望朋友们批评指正!】《奇恒》一书,即有‘六气致病’之说。

”炎帝听后点点头道:“此正本王之所惑处。

”求协继续道:“自伏羲画卦以来,人类对自然已有较多认识,以为天、地、人密不可分,休戚相关,故有‘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之说,《奇恒》中记载‘天有六气,降生五味,发为五色,徵为五声’,‘分为四时,序为五节’,这是指六气之常;若六气不能正常施布,造成和谐协调失衡,则‘淫生六疾’,‘过则为灾’而殆害于人,此其六气之变。

该书中明确点出‘六气曰阴、阳、风、雨、晦、明’。

这里的阴,泛指一切寒、凉、冰、冷;这里的阳,泛指一切火、热、温、暑;风与雨,则系普通自然现象;晦则泛指阴天及暮夜或隐幽之事;明则专指白昼或明显可见之事。

这‘六气’正常时,为人类活动必不可少;反常时,则大地为之灾害,人群为之疾病。

习惯称为‘六淫’。

故此该书指出‘阴淫寒疾,阳淫热疾,风淫末(四肢)疾,雨淫腹疾,晦淫惑疾,明淫心疾’。

所谓淫,系指侵袭太过之意。

”见到求协已告一段落,炎帝接问:“先生以隐幽、暴露加解于晦明,颇有新义,望能详之。

”求协续道:“悉乎哉问也。

所谓晦,本晦暗之意。

如某些绝密隐私,不可告人,阴谋设套,不能告人,均曲运神机,机关算尽,能不劳心而发病?又如女色、女室,近之过频,能不损身?而明者亮通而显眼也。

跃武扬威,跋扈专横,或奋力勇作,猛干强行,人之气血能有不伤?晦之伤人,损及心肾,故易患鼓胀、慌乱、疑惑之病;明之伤人则气耗血损,故易患心、肝、肺之疾”。

炎帝听说,再对古典医籍统加回味,深感求协学识渊博,见精见微。

乃再度问曰:“以先生所见,日后诊病,可否以此六气作凭?”求协道:“六气致病,旨在言其病之易发,且临证时尚需审查入微。

故欲真能与临证贴切,《太始天元玉册》及《阴阳》、《金匮》三书,所讲风、寒、暑、湿、燥、火六气,更为合拍。

六淫

六淫

3.六淫的特点

外感性:六淫为病,多侵犯肌表,或从口、鼻而入,故又有 “外感六淫”之称。所致疾病,统称为外感病。 季节性:六淫致病常有明显的季节性。如春季多风病,夏 季多暑病,长夏多湿病,秋季多燥病,冬季多寒病等。但是, 也有一个季节可有多种邪气致病。 地域性:六淫致病常与生活地区密切相关。如西北高原地 区多寒病、燥病;东南沿海地区多湿病、温病。 环境性:六淫致病与所处环境也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如久 居潮湿环境易患湿邪致病;高温作业者常见燥邪或火邪致病等。 相兼性:六淫邪气既可单独侵袭人体发病,如寒邪直中脏 腑而致泄泻;又可两种以上相兼同时侵犯人体而致病,如风热 感冒,寒湿困脾、风寒湿痹等。 转化性:六淫不仅可以相互影响,而且在一定条件下,其 病理性质可发生转化,如寒邪可郁而化热,暑湿日久可以化燥 伤阴,六淫之邪皆可从热化火等。引起转化的原因有两点,一 是人的体质不同;二是治疗不当。
概 念
凡致病具有善动不居、轻扬 开泄等特性的外邪,称为风邪。
风 邪
性质及致病特点
一.风为阳邪,轻扬开泄,易袭阳位
1.风性开泄—易使腠理疏泄开张—汗出、恶风
风 邪
2.风邪 轻扬外散 向上向外
头面 清阳受阻 头痛、鼻塞 易袭阳位 肌表 肌腠开泄 汗出、恶风 阳经 经脉失养 口眼歪斜
面部水肿:
性质及致病特点
风 邪
性质及致病特点
四. 风为百病之长
风 邪
• 风邪为外邪致病的先导,它邪多依附于 风邪而致病。如风寒、风热、风湿、风寒 湿、风燥、风痰等。 • 风邪致病广泛 侵犯部位较广,引起多种疾病。如伤风、漏 风、肠风、白殿风、油风
风 邪 性 质 轻 开 扬 泄 行 变 动 风性轻浮,向上向外 疏通透泄,具通透性 行无定处,善行走窜 发病急,变化快 动摇不定、风胜则动

中医美容病因学说六淫

中医美容病因学说六淫
血、津液 气
表面:寒冷的
寒性伤阳气
颜色:红紫的 形状:肿胀的
寒性凝滞 气血津液凝滞不通Leabharlann 感觉:疼痛的不通则痛
寒性主痛
③寒性收引
收:收缩 腠理
恶寒、无汗
引:牵引 筋脉
指节变形
(三) 湿邪
1.概念:凡致病具有重浊、黏腻、趋下特点的致病 邪气。
对应季节:长夏 至阴
内湿跟外湿的关系是?
内湿:体内化湿——饮食、休息等 外湿:外感湿邪——淋雨、居住环境等
变化多端 :发病迅 速,时隐 时现
③风邪主动
④风为百病之长
A.是首要致病因素,先导 B.常夹他邪致病 C.风邪致病种类最多
(二) 寒邪
1.概念:凡致病具有寒冷、凝结、收引特征的外感 病邪为寒邪。
2.特点: ①寒为阴邪,易伤阳气,阻遏气机。
阳气作用? 温煦、推动
②寒性凝滞
凝:凝结
滞:阻滞
使什么凝结、阻滞?
外湿可以引发内湿
特点 相似
2.特点:
①湿为阴邪,损伤阳气,阻遏气机
A.阴邪:a. 季节
b. 属性 B.损伤阳气 :阳气的作用?
a. 温煦 b. 推动
湿性趋下 c. 向上
C.阻遏气机 什么是气机?
气机不动,推 动不了津液
外湿引发内湿
②湿性重浊
A.重:a. 头重如裹
b.四肢沉重
B.浊:a.浑浊
b. “着”,病位固定
• 3.小明一到冬天,手就会被冻伤,起冻疮,这是气的( )作用收到了抑制。
• A.风为阳邪,轻扬开泄,易袭阳位
B.风性善行而数变
• C.风为百病之长
D.风邪炎上
• 冻疮体现了寒邪的那邪致病特点()(多选)

中医基础理论(六淫的概念及共同致病特点)

中医基础理论(六淫的概念及共同致病特点)

六淫的概念及共同致病特点一、六淫的基本概念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热)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

在正常情况下,风、寒、暑、湿、燥、火是自然界六种不同的气候变化,是万物生长化收藏和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称为“六气”。

人类长期生活在六气交互更替的环境中,对其产生了一定的适应能力,一般不会致病。

但在自然界气候变化异常,超过了人体的适应能力,或人体的正气不足,抗病能力下降,不能适应自然界气候变化而导致发病时,六气则成为致病因素。

此时,伤人致病的六气便称之为“六淫”。

淫,有太过和浸淫之意。

由于六淫是致病的邪气,所以又称其为“六邪”。

自然界气候变化的异常与否是相对的。

这种相对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与该地区常年同期气候变化相比,或太过,或不及,或非其时而有其气,如冬季应寒而暖等,或气候变化过于强烈急骤,如严寒酷热,或暴冷暴热等,人体不能与之相适应,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此时六气淫胜,则为六淫之邪。

二是气候变化作为致病条件,是与人体正气的强弱及适应能力相对而言的。

若气候剧变,机体正气强盛者可自我调节而不病,而正气虚弱之人则可能感邪发病;此外,自然界气候虽然正常变迁,但因个体的正气不足,体质较弱,适应能力低下,仍可感邪发病,因此对于病人而言,六气即成为致病邪气,所致病证也属六淫致病范畴。

二、六淫的共同致病特点六淫致病一般有以下共同特点:1.外感性六淫致病,其侵犯途径多从肌表、口鼻而入,或两者同时受邪。

如风寒湿邪易犯人肌表,温热燥邪易自口鼻而入等。

由于六淫邪气均是自外界侵犯人体,故称其为外感致病因素,所致疾病即称为“外感病”。

2.季节性六淫致病常具有明显的季节性。

如春季多风病,夏季多暑病,长夏多湿病,秋季多燥病,冬季多寒病等。

六淫致病与时令气候变化密切相关,故其所致病变又称之为“时令病”。

由于气候异常变化的相对性,因此夏季也可见寒病,冬季也可有热病。

3.地域性六淫致病与生活、工作的区域环境密切相关。

如西北多燥病、东北多寒病、江南多湿热病;久居潮湿环境多湿病;长期高温环境作业者,多燥热或火邪为病等。

中医学:六淫各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中医学:六淫各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中医学:六淫各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风、寒、暑、湿、燥、火(热)各自具有不同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根据其性质及致病特点,又可以将其划分为阴邪、阳邪两大类,即风、暑、火、燥为阳邪,寒、湿为阴邪。

1∙风邪凡致病具有自然界风之善动不居、轻扬开泄、向上向外等特性的外邪,称为风邪。

由风邪侵袭人体引起的疾病,称为外风病。

自然界的风是气温和气压变化引起大气流动形成的,其流动性大,变化多端,无孔不入,穿透性强,易向上、向外扩散。

风为春季的主气,故风邪引起的疾病以春季为多,但又终岁常在,不限于春季,其他季节也可有风邪为病。

风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如下:(1)风为阳邪,轻扬开泄,易袭阳位:风邪具有轻扬、升散、向上、向外的特性,故风邪致病常侵袭人体的上部、肌表、腰背等属阳的部位。

如风邪上扰头面,可见头项强痛、口眼歪嘀等症。

肺为脏腑之盖,外合皮毛,风邪外袭,常伤于肺,使肺气不宣,而见鼻塞流涕、咽痒咳嗽等症。

风邪客于肌表,可见恶风、发热等表证。

风邪袭于阳经及背部,则见腰背疼痛等症。

风性开泄,是指风邪具有疏通、透泄之性,故风邪侵袭肌表,使媵理开泄,而出现汗出、恶风等症状。

故《素问•太阴阳明论》说:“故犯贼风虚邪者,阳受之。

”“伤于风者,上先受之。

”(2)风性善行而数变:“善行”,是指风邪具有善动不居、游移不定的性质,故其致病有病位游移、行无定处的特点。

如风寒湿三气杂至而引起的痹证,若见游走性关节疼痛,痛无定处,则属于风邪偏盛的表现,称为“行痹”或“风痹”。

“数变”,是指风邪致病具有发病迅速、变幻无常的特点。

如小儿风水病,初起仅有表证,但短时间内即可见头面一身悉肿。

又如尊麻疹,中医认为是风邪所致,正是因为其具有发作无常,瘙痒不已,小如麻粒丘疹,大如豆瓣,甚则融合成片,发无定处,此起彼伏的特点。

总之,以风邪为先导的外感性疾病,通常具有发病急,变化多,传变快,病位不定等特点。

(3)风性主动:风邪致病具有动摇不定的特点,常表现为眩晕、震颤四肢抽搐、角弓反张、目睛上视等。

2014年安阳滑县医疗卫生考试指导中医学重点难点解析:病因之六淫

2014年安阳滑县医疗卫生考试指导中医学重点难点解析:病因之六淫

2014年安阳滑县医疗卫生考试指导中医学重点难点
解析:病因之六淫
中公教育事业单位考试网为考生打造中医学重点难点解析,帮助考生们掌握笔试重知识点,把握考试关键迈向成功!
六淫:风、寒、暑、湿、燥、火。

共同特点:外感性,季节性,地域性,环境性,相兼性,转化性。

1.风邪:为阳邪,善行而数变,为百病之长,风性主动。

2.寒邪:伤及肌表,伤寒。

伤及脏腑,中寒。

为阴邪,寒性凝滞,寒主收引,寒性清澈。

3.暑邪:致病有明显的季节性。

4.湿邪:长夏多湿病。

5.燥邪:秋天多燥病,如久晴无雨,火热烘烤。

6.火邪:易耗心神,易耗气伤津,易生风动血,易致肿疡。

文章来源河南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网
发布河南最新的事业单位考试招聘信息,提供河南事业单位备考资料。

“六淫”的致病特点和症状

“六淫”的致病特点和症状

“六淫”的致病特点和症状什么是“六淫”,入侵人体会得什么病?六淫,是风、寒、暑、湿、燥、热(火)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

在正常的情况下,称为“六气”,是自然界六种不同的气候变化,是万物生长的条件,对人体是无害的。

当气候变化异常,六气发生太过或不及,或非其时而有其气(如春天应温而反寒,秋天应凉而反热等),以及气候变化过于急骤(如过剧的暴热、暴冷),在人体正气不足,抵抗力下降时,六气才能成为致病因素,并侵犯人体发生疾病。

这种情况下的六气,便称为“六淫”。

淫有太过和浸淫的含意,由于六淫是不正之气,所以又称其为“六邪”。

六淫致病的一般特点是:致病多与季节气候、居住环境有关。

如春季多风病,夏季多暑病,长夏初秋多湿病,深秋多燥病,冬季多寒病等。

另外,久居湿地常有湿邪为病,高温环境作业又常有燥热或火邪为病等。

六淫邪气除可单独侵袭人体而致病外,还可两种以上同时侵犯人体而致病。

如风寒感冒、湿热泄泻等。

六淫在发病过程中,不仅可以互相影响,而且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如寒邪入里可以化热;暑湿日久可以化燥伤阴等。

六淫为病,其受邪途径多侵犯肌表,或从口鼻而入,或两者同时受邪,故又有“外感六淫”之称。

【一风】风为春季的主气,但当其太过、不及时,四季均可使人患病。

且寒、湿、燥、暑、热等外邪,多依附于风而入侵人体。

风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如下。

1、风为阳邪,其性开泄。

风邪善动不羁,具有升发、向上、向外的特点,为阳邪。

且易侵犯人体的上部(如头面)和肌表,外感风邪可使皮毛、汗孔开泄,而出现汗出、恶风等病态。

由于风性轻扬、无处不到,故风病症状,可表现于身体的任何部分。

2、风邪善行数变。

风邪致病,发病速、变化快、病位游走不定。

如瘾疹之皮疹,游走不定,此起彼伏;风痹证之四肢关节肌肉游走性疼痛等。

故《素问·风论》说:“风者,善行而数变。

”3、风为百病之长。

风邪为六淫病邪的首要致病因素,凡寒、湿、燥、热诸邪多依附于风而侵犯人体,即风邪常为其他外邪致病的先导。

邪气中的六

邪气中的六

一、邪气中的六,是指: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正常的自然界气候,是万物生长的条件,本身是对人体无害的,可通过自身调节而产生适应能力,所以正常六气不易使人生病。

二、六淫致病的原因:指风、寒、暑、湿、燥、火,是外感性疾病的统称,季节性与地域性(阴、阳、气候)影响,单一性与相兼性、转化性(由表入里)、外入性。

1、风邪的特性:风性轻扬、善行数变、风胜则动、为白病之长。

主要表现为:头痛、汗出、咳嗽、肢体颜麻木不仁、口眼歪斜,等。

2、寒邪的特性:寒冷、凝滞、收引(寒为水而通于肾,冬季防寒保温)主要表现为:行脚冰凉、下利清谷、精神萎靡、脉微细,等)3、暑邪的特性:暑为火所化,主滑面散,且多挟湿(暑邪致病有阴阳之分)主要表现为:四肢困倦、胸闷呕恶、大便溏泄不爽等湿阻症状。

4、湿邪的特性:湿为阴邪、阻碍气机,易伤阳气,其性重浊粘滞、趋下。

湿气所伤:湿困脾胃、故纳谷不香、不思饮食、院痞腹胀、便溏不爽、小便短涩、屈伸不利、胸前作闷。

湿邪外袭肌表致:湿滞经络关节“伤于湿者,下先受之”侵袭人体即下部。

5、燥邪的特性:燥胜则干、易伤肺、与肺气相通。

主要表现为:各种干退的症状和体征,如:凉燥、恶寒重、无汗,等。

6、火邪的特性:有火热特性,有火的轻扬上升的特性。

火有“内火、外火之分”具有烧灼、炎上、耗气伤津、生风动血之特性。

火邪所伤:易致肿病、易扰心神,如:面红耳赤、心烦、汗出、舌质红绛、斑疹、吐血,等药浴的特点:通通经活络清养心安神排排毒养颜调女性修复补温元固肾其中以透骨草、香石藤、过山龙、九节风(鸡血藤)等多种草本药配成瑶浴药方。

产妇:第一天泡药浴:除异味、去秽气;第二天泡瑶浴:缩阴、收腹、修复受损阴道;第三天泡神奇药浴:迅速恢复体力、提高免疫力。

舒经活络:成份:透骨草、香石藤、过山龙、青风藤、牛漆、千年健、徐长卿、海风藤、独活、上山虎、五加皮。

作用:温经散寒、通经活络、强经健骨、修复组织、祛风除湿用于扭伤、关节炎痛、扭伤肿痛、手脚肿痛、腰腿筋痛舒经活络:改善肝胆经、三焦经、经络问题,肝胆问题泡此药浴、风湿骨痛。

中医学知识点归纳:六淫致病特点

中医学知识点归纳:六淫致病特点

中医学知识点归纳:六淫致病特点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总称。

六淫的概念源于六气,六气是指风、寒、暑、湿、燥、火六种自然界的气候变化,它是万物生长变化的自然条件,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条件,在正常的环境下是不会致病的。

只有当气候变化异常,超过了一定限度,包括六气太过(如夏天热极、冬天寒极),六气不及(如暑天不热或冬天不冷),非其时而有其气(如春应温而反寒,冬季应寒而反温),气候变化过于急骤(如骤冷、骤热)等,超过人体的适应能力,从而使人发病,这时六气就变成六淫。

六淫侵犯人体致病有以下几个共同的特点:1、外感性六淫致病,多从体表或口鼻入侵,出现打喷嚏、流鼻涕、头疼等感冒初期症状中医称为表证。

如果表邪不能及时驱除,由表入里损伤其他脏器可使病情加重,如感冒加重侵犯肺脏可以转变为肺炎。

像《素问》中说:此邪之从皮毛而入,极于五脏之次也。

说明了外邪侵犯人体之后会呈现出由表及里的传变过程。

2、季节性六淫多与各个季节的气候变化有关,多是由于各个季节的主气过盛而形成淫邪致病。

如春季多风病,夏季多暑病,长夏多湿病,秋季多燥病,冬季多寒病。

3、地方性我国由于幅员辽阔,各地的气候不尽相同,例如夏季南方偏湿热,而北方偏干热,所以同样的季节会导致不同的疾病。

中医认为同样的疾病因为地域的差异,病因和用药也不相同。

如夏季感冒北方多为暑热,南方则多为暑湿。

4、相兼性六淫之邪可单独致病,也可兼夹致病,如夏季暑邪可以单独致病如暑热,也可以和湿邪相合致病为暑湿。

5、转化性六淫在致病过程中,在一定条件下,其征候的性质可以发生转化,例如寒邪入侵本身体质偏阳的人,正邪抗争于里就会发热;暑湿日久可以化燥伤阴。

【考题】夏季南方偏湿热,而北方偏干热,所以同样的季节会导致不同的疾病。

这体现了六淫致病的什么特点( )A.外感性B.季节性C.相兼性D.地方性E.转化性。

中医外感病因“六淫”特点

中医外感病因“六淫”特点

中医外感病因“六淫”特点一、六淫“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热)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

在正常情况下,风、寒、暑、湿、燥、火是自然界六种不同气候变化,万物生长化收藏和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称为“六气”。

人类长期生活在“六气”交互更替的环境中,对其产生了一定的适应能力,一般不会致病。

当自然界气候异常超过人体的侧适应能力,或人体的正气不足抗病能力下降,不能适应自然界气候变化而导致发病时,“六气”则成为致病因素。

此时,伤人致病的“六气”便称为“六淫”(淫即太过和浸淫之意),由于“六淫”是致病的邪气,所以又称其为“六邪”。

二、六淫致病与自然界气候变化正常与否具有相对性“六淫”致病与自然界气候变化正常与否具有相对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与该地区常年同期气候变化相比,气候变化过于强烈急骤,如严寒酷热、暴冷暴热或非其时而有其气,或太过或不及,如“有未至而至,有至而不至,有至而不去,有至而太过”(张仲景《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一是气候变化作为致病条件,与人体正气强弱及适应能力相对而言。

若气候变化异常,机体正气强盛则可自我调节而不病(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而正气虚弱之人则可能感邪发病。

或气候虽然正常变化,但因个体正气不足,体质较弱,适应能力低下,仍可感邪发病。

三、六淫致病的共同特点1.外感性六淫致病具有侵犯途径多从肌表、口鼻而入,或两者同时受邪,如风寒湿邪易犯人肌表,温热燥邪易自口鼻而入。

2.季节性六淫致病常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如春季多风病,夏季多暑病,长夏多湿病,秋季多燥病,冬季多寒病,其发病与时令气候变化密切相关,又称为“时病”。

3.地域性六淫致病与生活、工作的区域环境密切相关。

如西北多燥病,东北多寒病,江南多湿热病。

4.相兼性六淫邪气既可单独伤人致病,又可两种以上同时侵犯人体而为病。

如风热感冒、风寒感冒、风寒湿痹等。

5.易转化性六淫致病还具有病性转化的特点,如寒邪致病,可因失治或误治,而由寒证转化为热证,如风寒感冒先侵入肌表,而后二轻转为里热,即从太阳病症转化为阳明病症。

中医中的六淫指的是什么

中医中的六淫指的是什么

中医中的六淫指的是什么中医中的六淫指的是一种理论体系,用来描述人体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根据中医理论,人体处于一个动态平衡的状态,这种平衡受到六种外界因素的影响,即六淫。

这六种因素分别是风、寒、暑、湿、燥和火,它们可以影响人体的健康状况。

本文将深入探讨六淫的含义、特征以及中医对此的治疗方法。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六淫的具体含义。

中医认为,人体与自然环境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外界的气候变化和环境因素会对人体产生影响。

风、寒、暑、湿、燥和火被称为六淫,它们代表了不同的气候和环境特征。

中医认为,这些六淫可以侵袭人体,导致人体的不同器官和系统产生疾病。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六淫的特征和影响。

风象征着快速的变化和流动,它可以引起人体的头痛、痛风等疾病。

寒是冷气,可以导致人体的肌肉紧缩、四肢冰冷等症状。

暑是炎热的气候,容易导致人体的脱水、中暑等问题。

湿是指湿气,容易导致人体出现水肿、湿疹等不适。

燥是干燥的气候,会导致人体干咳、皮肤干燥等问题。

火是指热气,会导致人体发烧、口渴等症状。

这些六淫都具有一定的特征,并且对人体的健康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那么,中医对于六淫的治疗方法是什么呢?根据中医理论,治疗六淫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调理。

风寒感冒,中医会采用温阳散寒的中药方剂,如麻黄汤;湿热病,中医会采用清热解毒的中药方剂,如葛根黄连汤;燥热内蕴,中医会采用清热润燥的中药方剂,如清热泻火汤。

除了中药,中医还可以通过针灸、艾灸等物理疗法来调理六淫。

针灸可以调理人体的经络和气血运行,改善六淫引起的症状。

艾灸则是通过燃烧艾草产生的热能来刺激人体穴位,达到调理六淫的效果。

总结起来,中医中的六淫是描述人体与环境相互影响关系的理论体系。

风、寒、暑、湿、燥和火代表了不同的气候和环境特征,它们可以侵袭人体,导致不同的疾病。

中医通过中药、针灸、艾灸等方法来治疗六淫引起的症状。

中医治疗六淫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调理,以达到恢复人体健康的目的。

六淫致病特点

六淫致病特点

临床症状 致病特点
症状的

粘滞性

病程的
缠绵性
分泌物和排泄 物多滞涩不畅
湿疹、湿痹、湿 温病程多较长或 反复发作
致病特点
临床症状

沉重感

分泌物排泄
物秽浊不清
头重身困,四 肢发沉,关节 重着疼痛
小便混浊 , 大便溏泻、下 痢粘液脓血、 面垢眵多
致病特点
临床症状

伤及人体下部,症
状多见于下部。

(另:温邪与火热之邪同类,是温热病的致病因 素,一般只在温病学范畴内应用。)
2
火邪 的性 质和 致病 特点
火热为阳邪,其性趋上 火热易扰心神
火热易伤津耗气 火热易生风动血
火邪易致疮痈
致病特点
临床症状

发为实
高 热、烦 渴、

汗 出、脉 洪。

热性病证
, 性 趋 上
侵害人 体上部
目赤肿痛、咽喉肿 痛、口舌生疮糜烂、 牙龈肿痛、耳内肿
痛流脓。
火热入营血
临床症状
易 扰
轻者


重者
心神不宁而 心烦、失眠
狂躁不安, 神昏、谵语
临床症状

热淫于内

迫津外泄,

煎灼津液

壮火食气

气随津脱
汗出,口渴喜冷饮,咽干 舌燥小便短赤,大便秘 结
少气懒言,肢倦乏力,气 不接续
临床症状

热极
生 风
生风

迫血

妄行
高热神昏、 四肢抽搐、 两目上视
六淫各自的性质和致病特征
六淫的概念

中医 六淫

中医 六淫

湿 邪 性 质
致 病 特 征
阻遏气机
湿为阴邪 损伤阳气
气机运行阻滞,升降失常,表现为身困胸闷, 脘痞泄泻等
易伤人体阳气,尤易损伤脾阳
沉重重着
湿性重浊 秽浊垢腻
症状有沉重特性,如四肢沉重等
分泌物和排泄物秽浊不清
粘腻性
湿性粘滞
症状的粘滞性,如二便粘腻不爽、分泌物粘滞 等 病程的缠绵性,起病缓,传变慢,病程迁延, 缠绵难愈 易于伤人下部,腰膝以下症状为多
致 病 特 征 易侵头面、肌表和阳经,如头项 强痛,鼻塞咽痒,面肌麻痹等 腠理开张,如汗出,恶风等 病变部位不固定,如风疹 , 荨麻 疹,行痹 发病急 , 变化多 , 传变快,如癫痫、 中风、惊风 有明显动摇症状,如眩晕、震颤、 抽搐等
风 邪
善 数 主
为百病 之长
易与它邪相合,为外邪致 易合它邪兼夹致病,如风寒、风 病的先导 湿、风热、风燥等
( )
高热神昏
性质及致病特点
3.火热易伤津耗气
⑴热淫于内 迫津外泄 可见汗出,口渴喜冷饮,咽干舌燥 消灼煎熬津液 小便短赤,大便秘结等津伤之证。 ⑵壮火食气 可见少气懒言,肢倦乏力,气不接续等气虚之证。 气随津脱
火 热 邪
( )
性质及致病特点
4.火热易生风动血
火 热 邪
⑴ 火热燔灼肝经,劫耗津血,筋脉失养而挛急(热极 生风,肝风内动)可见 除高热神昏外,出现四肢抽 搐、颈项强直,角弓反张、两目上视等。 ⑵ 火热邪气 迫血妄行 可见 各种出血:如吐血, 灼伤脉络 衄血,尿血,便血,皮下紫斑及妇女月经过多,崩漏。 出血的特点为血色鲜红,粘稠,量多。
“干”、“裂”和“萎”,就像久晴 不雨,田地便会出现干燥、出现开裂, 田地里的稻谷也会随之枯萎。在人身上 也是一样的,燥邪可引起嘴唇开裂、皮 肤干涩皲裂之“裂”症;鼻燥咽干、大 便干之“干”症以及毛发枯黄之“萎” 症等一系列症状。

何为“六淫邪气”?其共同致病特点是什么?

何为“六淫邪气”?其共同致病特点是什么?

何为“六淫邪气”?其共同致病特点是什么?
六淫是风、寒、暑、湿、燥、火(热)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又称为六邪。

六气是(春)风、(冬)寒、(夏)暑、(长夏)湿、(秋)燥、(夏)火六种正常的气候变化,是万物生长变化和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

当自然界气候变化异常,超过了人体的适应能力,或人体正气不足,抗病能力下降,不能适应自然界气候变化而导致发病时,六气则成为六淫(六气变为六淫的条件)。

六淫的共同致病特点:
1)外感性:多从肌表、口鼻而入,或两者同时受邪。

六淫所致疾病为外感病。

2)季节性:如春季多风病,夏季多暑病,长夏多湿病,秋季多燥病,冬季多寒病。

3)地域性:西北多燥病,东北多寒病,江南多湿热为病;久居潮湿环境多湿病。

4)相兼性:六淫邪气两种或两种以上一起侵袭人体致病,称为相兼性。

如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

5)转化性:六淫邪气在致病中,不仅相互影响,且在一定条件下还可以相互转化,如寒邪入里可以化热,暑湿日久可化燥伤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阐释寒邪的概念、性质和致病特性(举例、板书) (30分钟)
3.阐释湿邪的概念、性质和致病特性(举例、板书) (30分钟)
重点

风邪的致病特点
教学辅助
手段(挂
图、模型
幻灯、多
媒体等)
播放录像带。
更新或补充内容提要
有关疾病与季节气候等关系的研究进展
课堂讨论题、复习思考题
广州中医药大学
教案
编号:
课程名称
中医基础理论
授课方式
课堂讲授
授课章节
第六章病因
第一节二.六淫各自的性质和致病特征(风、寒、湿邪)
授课时数
2学时
授课对象
专业:中医学层次:本科
教材版本
统编7版
教学目的
与要求
掌握风、寒、湿邪各自的性质和致病特征
主要内容

时间分配
1.阐释风邪的概念、性质和致病特性(举例、板书) (30分钟)
1.如何理解风为百病之长?
2.寒性主收引的主要机理和病理表现是什么?
3.如何理解湿邪阻遏气机的特点?
课外参考文献或目录
《内经》《金匮要略》有关章节
备注
教研室中基教研室教师张晓文2005年5月5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