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复习资料_按考题形式复习
教育学复习资料完整版
![教育学复习资料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07786b41783e0912a2162a73.png)
教育学复习资料完整版篇一:《教育学》大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完整版)《教育学》期末复习提纲一、选择题1.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代表人物、主要观点)(一)教育学的萌芽1、中国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启发教学;“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学思结合;“学而时习之”的学习结合;“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的学行结合;“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以身作则;因材施教)道家老子主张回归自然,一切任其自然就是最好的教育。
2、西方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苏格拉底: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而著名(产婆术)。
明确提出“美德是否可教”的问题。
柏拉图:《理想国》,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统治者。
亚里士多德: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
最早提出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年龄阶段,提出和谐发展教育。
古罗马昆体良:西方第一部教育著作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又称《雄辩术原理》)。
比较系统论述了有关儿童教育的问题,被称为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书。
(二)独立形态教育学的阶段1.英国哲学家培根:近代实验科学的鼻祖,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提了出来。
2.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
全面系统论述了班级授课制。
首先提出让一切男女儿童都受教育的普及教育思想,按照年龄分期确定了学校教育制度和教育内容。
3、英国教育家洛克的《教育漫话》,提出著名“白板说”。
4、法国教育家卢梭提出近代教育论述中最完备的关于教育年龄阶段的划分。
5、德国哲学家康德明确主张进行“教育实验。
6、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旧三中心7、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奇《林哈德与葛笃德》书中提出教育目的是全面和谐发展人的一切天赋力量和能力。
明确提出“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的口号。
8、美国教育家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提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提出“做中学”的思想,构成了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完整体系。
(新三中心)现代教育派的代表。
教育学期末考试重点复习资料(精)
![教育学期末考试重点复习资料(精)](https://img.taocdn.com/s3/m/021b197ccaaedd3383c4d3b9.png)
教育学期末考试重点绪论1.教育学的概念教育学是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去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学科。
2.教育学的萌芽和发展A 教育学的萌芽阶段B 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
1776-1787年,德国哲学家康德曾4次在格尼斯堡大学讲授教育学,是较早在大学开设教育学讲座的讲授。
1806年,赫尔巴特接替了康德在格尼斯堡大学的教育学教席,并出版了《普通教育学》。
这是一本自成体系的教育学著作,标志着教育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C 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阶段(3个阶段<1>1861年,英国资产阶级思想家、社会学家斯宾塞的《教育论》出版<2>20世纪初1901年,德国的梅伊曼首先提出了“实验教育学”这一术语1908年,德国教育家拉伊出版《实验教育学》,完成了对实验教育学的系统论述<3>19世纪末20世纪初1916年,美国教育学家杜威出版《民主主义与教育》(是在批判脱离儿童生活的、以教师传授书本知识为主的“传统教育”基础上提出的1930年,我国的扬贤江以李浩吾的化名出版了《新教育大纲》。
(这是我国第一本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论述教育的著作D 教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1956年,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制定出了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把教育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技能目标1963年,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发表了《教育过程》(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提倡发现学习1975年,苏联心理学家、教育学家赞科夫出版了《教学与发展》(书中强调教学应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3.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历史法、调查法、实验法、统计法第一章教育的概念1.教育的概念: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它的社会职能,就是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促进新生一代的成长。
2.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的根本区别,也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教育学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教育学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cebea4d16fc700aba68fc24.png)
中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课程考试复习试题及参考答案教育学一、简答题1. 简述教育影响的概念与基本特点。
2. 简述教育学对社会环境的理解。
3. 简述教育目的的概念及确定教育目的所具有的功能。
4. 简述教育所具有的政治功能。
5. 简述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6. 简述教育方针的构成及我国现阶段的教育方针。
7. 简述智育的基本任务和内容。
8. 简述德育的基本任务和内容。
9. 简述思想品德形成过程的基本特点。
10. 简述美育的概念及其基本任务。
11. 简述教学过程简约性规律的内涵。
12. 简述学生的发展以认知教材为基础的规律。
13. 简述教与学相互依存的规律。
14. 简述教学过程应当贯彻的教学原则。
15. 简述课堂教学作为教学基本组织形式的原由。
二、论述题1. 论述教育的构成要素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 论述当前教学改革的深化对教师教学行为提出的新要求。
3. 论述师生之间在教学过程中所发生的关系。
4. 论述马克思的全面发展学说的要点及其在教育学中的意义。
5. 论述几种主要的德育方法。
6. 论述社会本位与个人本位理论的主要观点、现实表现和现实应用的基本思路。
三、材料分析题阅读以下材料,试应用教育学原理进行分析与点评。
1. 材料一:绿色的太阳在一所小学里,老师正安排孩子们练习创意画。
老师踱到一个男孩身旁,看看他所创作的画稿。
画上有一棵茂密的大树,一座尖尖的房子,几个穿花裙的女孩;天上有小鸟,有白云,还有太阳。
突然,令老师吃惊的现象出现了:男孩子正用绿色颜料去涂画好的太阳。
“你画的是太阳吗”老师问孩子。
“是呀,我要画一个绿太阳。
”孩子头也不抬地回答。
“不对!”老师声音严肃起来,“太阳红,红太阳,太阳应涂成红色呀!”孩子瞪大眼睛望了望老师,似乎有些困惑不解。
老师带着责备的口吻说:“听老师话,将太阳改成红色!不改,你的画不会及格!”学生手中的画笔一下停住了。
2. 材料二:爱因斯坦与朗道有一次,爱因斯坦演讲,当主持者请听众对演讲者提问时,一个年轻的学生从座位上站起来说道:“爱因斯坦教授告诉我们的东西并不是那么愚蠢,但是第二个方程不能从第一个方程严格推出。
教育学复习资料(5页)
![教育学复习资料(5页)](https://img.taocdn.com/s3/m/47d6956d7e21af45b307a892.png)
教育学复习资料1.教育: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学校教育: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期望他们发生某种变化的活动。
2.教育学: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3.教育经费:教育经费,是指中央和地方财政部门的财政预算中实际用于教育的费用。
教育经费包括教育事业费(即各级各类的学校的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和教育基本建投资(建筑校舍和购置大型教学设备的费用)等。
教育经费是以货币的的形式支付的教育费用,是办学必不可少的财力条件。
在中国,教育经费主要是指国家用于发展各级教育事业的费用。
4.教育目的:(广义的)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受到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者产生怎样的结果。
(狭义的)国家对培养什么样人才的总要求,是一定教育价值观的体现。
教育目的具有不同的层次结构。
教育目的(国家的或思想家理想中的)学校教育的目的培养目标(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学目标(课程或教学的)5.素质教育:内涵就是培养、提高学生素质的教育,素质教育分为三个层次:身体素质教育、心理素质教育和社会素质教育。
根本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它可以分为做人与成才两个层次: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偏重于共同要求;后者是前者的发展,偏重于区别对待。
三大任务是发展身体素质、培养心理素质、形成社会素质,这三大任务是交互作用、共同提高的。
6.教师职业的性质与特点:(性质)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的专业人员,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施以影响,使之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特点)(1)职业角色的多样化(“传道者”、“授业、解惑者”、示范者、管理者、父母与朋友、研究者)(2)职业训练的专业化(专业意识、专业态度、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品质)7.学生的本质属性:学生是指具有发展潜能及发展需要的个体,他们是学校教育的对象,以学习为其主要任务。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复习资料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5d289668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ad.png)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复习资料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复习资料教育学A复习资料绪论3、教育情境:是由外界、景物、事件和人物关系等因素构成的某种具体的教育境地简答题:1、情境教育学的主要构成纬度:是由情境线索、理论线索和技术操作线索三个纬度构成。
第一章教育的属性第一部分:教育的定义、要素与发展一、教育的定义: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系统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以使教育者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二、教育的要素:(二)教育要素的关系:1、教师是中介;2、教育影响桥梁;3、学生是依据。
(三)教育的发展:1、远古教育:非独立性;贫乏性;无阶级性;2、古代教育:教育有了自身的独立活动领域;教育内容丰富充实起来;教育有了阶级性、等级性、狭隘性;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分离与对立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第二部分:教育目的一、教育目的的定义与结构(一)教育目的的定义:是指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
p26二、我国教育目的的性质(一)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理论基础;(二)鲜明的提出培养人的政治方向;(三)主张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四、教育目标的分类认知领域、能力领域和情意领域第三部分:教育的功能一、教育的个体功能(一)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遗传(物质前提)、环境(外部客观条件)、教育、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动力)(二)教育要适应个体发展的规律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个别差异性(三)教育个体功能的概念与内容1、个体社会化得内容:政治社会化、道德社会化和性别角色社会化第四部分:教育效应一、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一)片面追求升学率;(二)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三)升学教育造成学生分化二、现代教育的特点:P60-61商品性、生产性、科学性、民主性、发展性第二章教师第一部分:教师的职业态度和职业情感一、理解学生:二、与学生和谐相处:三、积极的自我意识:有助于其举动变得敏感而有节制四、教育的期待:第二部分:教师的智能结构一、教师的知识结构(一)通晓所教的学科和专业;(二)具有比较广泛的基础文化知识(三)掌握教育科学理论,懂得教育规律二、教师的能力结构(一)预见能力(二)传导能力(三)控制能力第三部分:教师的角色一、教师的教员角色(最基本的角色)三、教师的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角色(解决学生的人生方向问题和思想道德问题)第四部分:教师劳动的特点一、特殊的复杂性;(一)劳动对象复杂性(二)劳动任务具有复杂性:教书和育人(三)劳动方式具有复杂性: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结合二、强烈的示范性;三、独特的创造性;(一)首先表现在因材施教,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四、显著的长期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五、空间的广泛性和时间的连续性;六、劳动量的隐含性;七、教师劳动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八、劳动的协作性第三章学生和师生关系第一部分:学生的本质属性一、学生是人:二、学生是发展中的人:(一)学生具有与成人不同的身心特点;(二)学生具有发展的潜在可能;(三)学生具有获得成人教育关怀的需要;三、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人;四、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一)学生以学习为主要任务;(二)在教师指导下学习;(三)所参加的是一种规范化的学习;五、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在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六、学生的社会地位:(一)青少年是权利的主体;第二部分:青春期学生的特点与教育一、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初中阶段是指12—15岁,又称学龄中期,少年期和青春发育期(一)生理上的激变期(二)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前者仍起重要作用三、性格差异与教育(一)性格有好坏之分(二)不良性格是可以矫正的洛克曼性格矫正(三)良好性格可以自我塑造的四、青少年发展中的特殊问题、(一)身心失衡带来的困扰;(二)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三)同辈群体与父母价值观的冲突;(四)自我探索中的迷惑;(五)父母过高期望引起的压力第三部分:师生关系一、师生关系的表现(一)工作关系(为完成一定教育任务而产生)(二)人际关系(指向满足人的交往需要)(三)组织关系(四)心理关系1、认知关系2、情感关系(五)非正式关系二、师生关系的构建(一)师生关系的类型:对立型、依赖型、放任型、民主型(二)民主型师生关系的构建:1、师生相互态度方面:教师对学生严格要求,热情、和蔼、公正,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学生尊敬教师,接受指导,主动自觉进行学习;2、师生感情关系方面:情绪热烈、和谐,课堂气氛活跃;3、师生在课堂合作状态方面:师生之间呈现积极的双向的交流,学生积极思考、提出问题、各抒己见;教师认真引导;4、效果方面:教学效果良好。
教育学期末复习资料
![教育学期末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5753ae32ee06eff9aef8079f.png)
教育学基础——期末复习资料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一、填空题1.从形式上看,教育经过了从非形式化教育到形式化教育再到制度化教育的发展过程。
2.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杜威、克伯屈。
3. 元教育学是以教育学本身作为研究对象的理论。
4.梅伊曼、拉伊是实验教育学流派的代表人物。
二、判断题1.从词源分析,中文中“教育”一词意思是上一代对下一代的培养(灌输),强调外塑。
(×)2.从词源上分析,西文中的“教育”一词含有“内发”、“启发”之意。
(√)3.自然界、动物界对人的影响不能称之为教育。
(√)4.师傅带徒弟,师傅什么也没教,但徒弟很机灵,在看师傅做的过程中学到了师傅的技艺,这也是教育。
(×,6)5.纯粹的身体影响不能称之为教育。
(√,7)6.教人偷盗、教人诈骗、教人说谎,也是教育(教唆)。
(×,7)7.教育的显性功能是有目的实现的功能,隐性功能则是主观愿望之外产生的意外结果。
(√)8.工具论认为教育是作为人类生存的一种工具而存在的。
(√,23)9.教育的本体功能是指教育促进社会的进步。
(×,25-26)10.布鲁纳(布雷钦卡)是元教育学的代表人物。
(×,37)三、单项选择题1.教育起源于儿童日常生活中对成人的无意识的模仿,是哪种教育起源论的观点?( B )A.神话起源论B.心理起源论C.生物起源论D.劳动起源论2. 教育起源于动物的本能,是种族发展的本能需要,这是哪种教育起源论的观点( C )A.神话起源论B.心理起源论C.生物起源论D.劳动起源论3. 教育的心理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 D )A.勒图尔诺B.达尔文C.沛西·能D.孟禄4.原始社会的教育处于( A )阶段。
A.非形式化教育B. 形式化教育C.制度化教育D.现代化教育5.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教育处于( B )阶段。
A.非形式化教育B. 形式化教育C.制度化教育D.现代化教育6.将教育功能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的依据是( B )A.教育作用的对象B.教育作用的方向C.教育作用的呈现形式D.教育作用的内容7.( A )将教育功能分为显性和隐性两类。
教育学复习资料--各章节重点(考试通过-超有效)
![教育学复习资料--各章节重点(考试通过-超有效)](https://img.taocdn.com/s3/m/927f3c49a0116c175e0e486c.png)
教育学复习资料--各章节重点(考试通过-超有效)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教育学复习资料一、绪论1.教育学——是通过研究教育现象来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门基础学科。
2.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问题.教育的对象:不限于青少年,也包括幼儿、特殊儿童(主要是缺陷儿童)以及成人。
3.教育学创立的标志和条件:教育学的创立于16世纪—18世纪。
简述教育学创立的体系(标志):①对象:教育问题构成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②概念和范畴:形成了专门的反映教育本质和规律的教育概念与范畴及其体系;③方法:有了科学的研究方法;④结果:产生了一些重要的教育学家、专门的系统的教育学著作;⑤组织机构:出现了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教育学创立的条件(1)来源于社会实践发展的客观需要(2)与近代以来科学发展的总趋势和一般科学方法论的奠定有着密切的关系(3)与一些著名学者和教育家们的努力是分不开的4.教育学的发展:形成多种流派.①实验教育学:梅伊曼、拉伊;强调定量研究②文化教育学:狄尔泰等;采用理解与解释的方法③实用主义教育学:杜威、克伯屈④制度教育学:乌里、瓦斯凯等⑤马克思主义教育学:从社会、教育与人三者之间的历史的、现实的总体联系中来考察教育和人的发展问题。
⑥批判教育学:鲍尔斯5.当代教育学的特征(发展趋势)(1)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急剧扩大(2)教育学研究基础和研究模式的多样化(3)教育学发生了细密的分化(4)教育学研究与教育实践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5)教育学加强了对自身的反思,形成了教育学的元理论。
6.谈谈你对学习研究教育学重要意义的认识。
(P25-27)答:学习研究教育学重要意义在于:1、能启发教育实践工作者的教育自觉,使他们不断领悟教育的真谛。
2、能获得大量的教育理论知识,扩展教育工作的理论视野。
3、能养成正确的教育态度,培养坚定的教育信念。
4、能提高教育实际工作者的自我反思和发展能力。
《教育学》备考资料(打印版)
![《教育学》备考资料(打印版)](https://img.taocdn.com/s3/m/704614fcf705cc175527099f.png)
◆简述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
①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②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③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④教育具有推进科学技术研究的功能。
◆简述遗传素质的定义,以及它对个体发展的意义。
遗传素质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等的特点。
意义:①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②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③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是不能夸大的。
◆简述课程评价定义及其基本步骤。
课程评价是指:检查课程的目标、编订和实施是否实现了教育目的,实现的程度如何,以判定课程设计的效果,并据此作出改进课程的决策。
实施步骤:第一、把焦点集中在所要研究的课程现象上;第二、搜集信息;第三、组织材料;第四、分析资料;第五、报告结果。
◆简述贯彻教学的直观性原则应注意的基本要求。
①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②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③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简述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任务。
①针对大多数心理健康的学生而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预防心理障碍的发生,促进学生心理机能、人格的发展与完善;②就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而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③针对少数有心理疾病的学生,进行心理咨询与治疗。
◆古代学校教育具有哪些基本特征?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
◆简述美育在普通中学的实施要求。
①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②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③形成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贯彻教学的启发性原则应遵循哪些基本要求?①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②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③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④发扬教学的民主。
◆简述教学的一般任务。
①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②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③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④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教育学复习资料大全
![教育学复习资料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49e15569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8c.png)
教育学复习资料大全教育学复习资料大全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教育过程和教育规律的学科,它涉及到教育的各个层面,包括教育理论、教育心理学、教育管理等。
对于学习教育学的学生来说,掌握一些复习资料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些教育学复习资料的推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经典教材推荐1.《教育学原理》:这是一本经典的教育学教材,全面介绍了教育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对于初学者来说是一本很好的入门读物。
2.《教育心理学》:这本书主要介绍了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应用,对于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和教育实践有很大的帮助。
3.《教育管理学》:这本书主要介绍了教育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巧,对于了解学校管理和教育领导力有很大的帮助。
二、研究报告和论文除了教材外,一些研究报告和论文也是学习教育学的重要资料。
可以通过学校图书馆或者在线学术数据库获取这些资料。
以下是一些经典的教育学研究报告和论文的推荐:1.《教育改革与发展报告》:这是一份综合性的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报告,对于了解当前教育状况和未来发展趋势有很大的帮助。
2.《教育与社会不平等研究报告》:这份报告主要研究了教育与社会不平等的关系,对于了解教育公平和社会公正问题有很大的帮助。
3.教育学领域的一些重要论文:可以选择一些与自己研究方向相关的论文进行阅读,这些论文通常包含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和观点。
三、教育学学习网站在互联网时代,学习教育学的学生可以通过一些教育学学习网站获取更多的学习资料和资源。
以下是一些值得推荐的教育学学习网站:1.中国教育学会官网:这个网站是中国教育学会的官方网站,提供了大量的教育学研究成果和学术活动信息。
2.教育部官网:教育部官网是了解国家教育政策和教育改革动态的重要平台,对于了解教育政策和教育改革有很大的帮助。
3.教育学习网:这是一个专门为教育学学习者提供学习资源和学习交流平台的网站,可以在这里找到很多学习资料和学习心得分享。
四、教育学研究机构和学术会议除了教材、研究报告和学习网站外,教育学研究机构和学术会议也是学习教育学的重要资源。
完整版教育学复习资料
![完整版教育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27447e3b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f2.png)
完整版教育学复习资料第一章现代教育的本质1.关于教育的起源问题,有哪些说法?答:有以下几种说法:1)教育的神话起源论2)教育的生物起源论 3)教育的心里起源论4)教育的劳动起源论 5)教育的生活起源论2.现代教育的共同特征有哪些?答:第一,不断提高普及教育,教育对象具有广泛性。
第二,教育密切联系社会,教育性质具有生产性。
第三,学习内容极为丰富,教育内容具有开放性。
第四,重视教育立法,教育具有法制性。
第五,教育贯穿人的一生,教育呈现终身化。
第六,重视教育的交流与合作,教育具有国际性。
第七,重视教育科学研究,教育具有科学性。
3、教育的基本属性有哪些?答:(1)教育的永恒性,(2)教育的生产性,(3)教育的历史性,(4)教育的继承性,(5)教育的相对独立性,(6)教育的长期性,(7)教育的民族性,此外,在阶级社会中,教育具有阶级性。
4、什么是教育?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一种促进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活动。
5、现代教育有哪些功能?答:1)从作用的对象看:分为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2)从作用的呈现形式看:分为显形功能和隐性功能,3)从作用的方向看,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
6、你如何认识教育价值及其选择问题?答:教育价值是指教育具有满足个体或者社会需要这一关系的意义,它的重要体现在于有效实现教育目的和教育目标。
现代教育价值具有多元性,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把教育价值或分为一下几个方面:1)教育的内外价值论 2)教育的知识价值论 3)教育的文化价值论。
结构主义教育家罗杰斯、马洛斯等人认为,价值是多元的,教育的价值在于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落实在探索知识结构和探索问题的方法上。
教育价值的选择问题:在现实教育中,确实存在对价值的不同选择。
教育价值具有相对性的特点,即一种教育有无价值,只是相对而言,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可能有不同的答案。
此外教育价值的选择问题还表现在个体的教育选择与社会的教育价值选择的复杂关系上——二者或完全重合,或部分重合,或完全无差异,如在全面发展教育与重智轻德体之间的选择,在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之间的选择等,就存在此类问题。
小学教育学复习资料
![小学教育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88010113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1f.png)
小学教育学复习资料小学教育学复习资料(一)一、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活动规律的学科,它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借助教育方法和手段来促进人的成长和进步。
教育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它不仅关注教育的理论和原则,还关注教育实践中的实际问题和解决方法。
教育学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综合性:教育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涉及到很多其他学科的内容,如心理学、社会学、生物学等,这些学科的知识对于教育学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 实践性:教育学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学科,它关注的是实际的教育活动和教育方法,研究的对象是教育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和现象。
3. 原则性:教育学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组织形式等方面的原则和规律,这些原则和规律是教育活动的基础和指导。
4. 预测性:教育学的研究不仅关注当前的教育问题和现象,还要具有一定的预测能力,对未来的教育发展趋势和变化进行研究和预测。
二、教育学的三个基本问题教育学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基本问题: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
1. 教育目标:教育目标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它决定了教育的方向和目的。
教育目标主要包括个体发展目标和社会发展目标,个体发展目标是指通过教育活动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使其实现自身价值;社会发展目标是指通过教育活动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各种人才,为社会的繁荣和进步做出贡献。
2. 教育内容:教育内容是指教育活动中所传授的知识、技能、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等方面的内容。
教育内容应当符合教育目标的要求,既要满足个体发展的需要,也要符合社会的需要。
3. 教育方法:教育方法是指教育活动中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
教育方法应当根据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要求来确定,既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也要注重个体的个性发展。
三、小学教育的特点和任务1. 小学教育的特点:(1)启蒙性:小学是孩子接受教育的起点,学生对于世界的认识和理解有限,需要通过教育来进行启蒙。
教育学复习资料完整版(供参考)
![教育学复习资料完整版(供参考)](https://img.taocdn.com/s3/m/661969797c1cfad6185fa784.png)
第一章教育的产生与发展1.教育的本质:教育是人类通过有意识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从而影响自身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2.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3.学校的产生: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产物,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⑴生产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物质上的准备.⑵统治阶级对人才的需求,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社会条件.⑶文字的产生和文化的发展,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现实条件.4.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⑴与生产劳动相脱离,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活动.⑵为统治阶级所垄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森严的等级性.⑶内容主要是古典人文学科和治世之术,有明显的保守性.⑷教学的组织形式主要是个别教学,教学方法主要是灌输与死记,同时也注重在实践中学.⑸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⑹出现专科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的萌芽.5、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教育终身化,社会化,生产化,民主化,国际化,现代化,多元化6.现代教育的特点:⑴具有鲜明生产.⑵逐步走上了大众化道路⑶内容日益科学化.⑷班级授课制成为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⑸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教育系统.第二章教育学的形成和发展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普通教育学任务包括理论建设和实践应用.2.古代教育学思想:孔子的教育教学思想.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反映在《论语》一书中.孔子主张:“有教无类”、“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战国后期,礼记中的《学记》,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⑵西方古代的教育学思想苏格拉底是以问答法来启迪他人思想.分三步:①称苏格拉底讽刺;②叫定义;③叫助产术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思索,自己得出结论.教师在过程中起助产作用.柏拉图的教育思想体现在《理想国》中.亚里斯多德的教育思想体现在《政治学》中.3.教育学的建立与变革: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专著.主张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给普通人的“泛智教育”康德第一次将教育学列入大学课程.卢梭《爱弥尔》.洛克提出了“白板说”,提出“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他主张绅士教育.裴斯泰洛齐第一个建立分科教学法并开师范教育先河.4.规范教育学的建立: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被称为《普通教育学》第一部规范形态的教育学,标志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赫尔巴特传统教育三中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注重系统知识的传授. 实用主义教育学美国教育家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以实用主义哲学为指导以儿童为中心以经验为基础以活动为主要手段的教育观念.5.当代教育学的发展:凯洛夫主编出版的《教育学》是一本试图以马义的观点和方法阐明社会主义教育规律的教育学.6.教育学研究在当代的发展趋势:⑴学科发展的分化和综合.⑵理论导向上的冲突与融合.⑶研究方法的多元互补. 教育学研究方法:观察法文献法调查法实验法比较法个案研究法.第三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1.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⑴政治制约着教育的领导权和教育的享受权.⑵政治决定着教育的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⑶政经制度制约教育制度.⑷教育相对独立于政经制度.2.教育对政经制度的影响:⑴培养合格公民造就政治人才.⑵宣传思想形成舆论.⑶促进社会政治民主化.3.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⑴生产力的发展为教育的发展提供基础性条件(人力与时间和才力与物力).⑵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⑶生产力发展水平对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有制约的作用.⑷生产力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内容手段和组织形式的改革有决定作用.4.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⑴教育是实现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⑵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⑶教育是发展科学的重要手段.5.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科学技术为教育的发展提供动力还为教育的发展指明方向.科学对教育的作用表现在⑴科技发展对教育者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⑵科技可以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⑶科技发展将促进学校教育专业与结构的调整与更新.6.教育对科技发展的作用:⑴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⑵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⑶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⑷教育具有推进科学技术研究的功能.7.信息技术与教育.⑴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的知识结构和教育内容.⑵信息技术改变着教学和教育的观念.⑶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8.文化对教育的作用⑴社会文化发展提高了人们对教育的需求,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完善.⑵社会文化发展促使学校与社会联系加强.⑶社会文化的发展促进教学内容的质量和结构的变化.⑷文化发展影响教育方法手段和组织形式的变革.9.教育对文化的作用⑴教育是社会文化得以保存和传递的重要手段.⑵教育是村金社会文化交流和融合的重要手段.⑶教育是社会文化创造和更新的重要手段.10.学校文化的特征:⑴是一种组织文化⑵是一种郑和性较强的文化.⑶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⑷学校文化的缩影是校园文化.11.学生文化的成因:⑴学生个人的身心特征.⑵同伴群体的影响.⑶师生的交互作用.⑷家庭社会经济地位.⑸社区的影响.12.学生文化的特征.⑴学生文化具有过渡性、非正式性、多样性、互补性、生成性.13.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指教育经验有自身的规律,对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具有能动作用.表现为:⑴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⑵具有政治经济和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第四章教育与个人的发展1.个体身心发展: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身心两方面的积极的变化过程.2.人的身心发展的特殊性:⑴人的身心发展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实现的⑵人的身心发展具有能动性.3.关于身心发展动因的理论⑴内发论代表人物:中国的孟子;奥地利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美国威尔逊把基因复制看作是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⑵外铄论代表人物:中国的荀子;美国的华生;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出“白板说”.⑶多因素相互作用论: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与外部环境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4.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⑴不平衡性.根据个体身心发展的最佳期给予合适的教育.⑵顺序性.教育活动必须循序渐进地进行.⑶阶段性.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受教育者采取不同的内容和方法.⑷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⑸互补性.注重培养受教育者自信和努力的品质.5.遗传或称遗传素质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等的特点.6.遗传的意义.⑴是人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⑵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⑶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是不能忽视的,但也不能夸大.7.成熟:人的机体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身心发展的程度和特点,它为一定年龄阶段身心特点的出现提供了可能和限制.心理方面独立自主的自我意识。
高等教育学考试复习资料
![高等教育学考试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69d758b8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50ca66d.png)
高等教育学考试复习资料高等教育学考试复习资料高等教育学考试是对学生在高等教育学课程中所学知识的综合考核。
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本文将提供一些高等教育学考试复习资料,供考生参考。
一、教育学的基本概念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教育过程和教育规律的学科。
它包括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评价等方面的研究。
考生在复习教育学时,首先应该掌握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了解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二、教育学的发展历程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
从古代的教育思想到现代的教育理论,教育学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考生在复习教育学时,可以通过学习教育学的发展历程,了解教育学的发展脉络和主要学派的理论。
三、教育学的主要理论教育学的主要理论包括行为主义理论、认知发展理论、社会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理论等。
这些理论对于教育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考生在复习教育学时,应该深入理解这些理论的内涵和应用,能够运用这些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育学的研究方法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理论研究、实践研究等。
实证研究通过实证数据的收集和分析,验证教育理论的有效性;理论研究通过对教育理论的深入分析和探讨,推动教育学理论的发展;实践研究通过实际教育实践的观察和反思,提出改进教育实践的建议。
考生在复习教育学时,应该了解教育学的研究方法,能够运用不同的研究方法进行教育问题的研究。
五、教育学的实践应用教育学的理论研究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还应该与实际教育实践相结合。
教育学的理论应该能够指导和改进教育实践。
考生在复习教育学时,应该关注教育学的实践应用,能够将教育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教育工作中。
六、教育学的发展趋势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也在不断发展和变化。
随着社会的变革和教育需求的不断变化,教育学也在不断适应和发展。
考生在复习教育学时,应该关注教育学的发展趋势,了解当前教育学的热点问题和前沿理论。
总结:高等教育学考试复习资料的内容包括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主要理论、研究方法、实践应用和发展趋势等方面。
《教育学》复习知识点整理(完整版)
![《教育学》复习知识点整理(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d1439401fad6195f312ba6d6.png)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及其产生发展★一、教育的概念: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本质属性),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教育最基本的功能是培养人才)……“教育”一词最早出现在《孟子.尽心上》……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教育的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继承性。
……教育起源:神话、生物(最早)、心理、劳动(马克思主义)起源说。
认为教育是儿童对成人的模仿是教育的心理起源说,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孟禄……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二、教育的发展历程……奴隶社会初期,人类出现了专门的教育形式即学校。
……填空题……夏代,我国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
……西周的教育内容是以礼乐为中心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西欧进入封建社会后,形成了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骑士教育组要内容:七技:骑马、游泳、射击、投枪、打猎、下棋&吟诗)。
……★20世纪后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趋势):教育的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教育现代化最重要的标志即受教育者的广泛性&平等性)、多元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简答、填空……教育民主化的内涵:a.实现教育机会均等;b.师生关系民主化;c.教育方式、内容民主化;d.教育自由化。
……教育在提升人类地位中的作用:教育对人的价值的发现、潜能的发掘、力量的发挥、个性的发展。
第二节教育学概述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教育学的根本任务:揭示教育规律;教育问题是推动教育发展的内在动力。
教育学的研究价值:宏观:超越日常教育经验、科学解释教育问题、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
微观(学习研究教育学的意义):a.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掌握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实践;b.利于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掌握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质量;c.利于掌握学生思品发展规律,做好教育工作;d.利于教师构建合理优化的知识结构,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和实际技能;e.有助于培育创新精神,积极投身教改。
《教育学》复习资料
![《教育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d540499f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0869356.png)
教育学一、填空题:1.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进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体化的实践活动,它的基本形式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2.从一门规范学科的建立,从独立的教育学诞生的角度说,通常以德国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为标志。
3.在教育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心理化”口号的教育家是裴斯泰洛齐。
4.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5.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的代表作是《民主主义教育》他,他强调的“三中心”是“教育中心,生活中心,活动中心。
1.依据教育作用的对象,把教育功能划分为本体功能和派生功能。
本体功能是教育对人的发展、对社会个体成长发展所起的作用;派生功能是指教育的本体功能在社会结构中的衍生,也称教育的工具功能。
2.个体身心发展的水平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受到遗传素质、环境影响、学校教育和个体实践活动的影响。
3.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政治制度。
4.教育目的对整个教育工作具有导向作用、激励作用和评价作用。
5.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叫做情境熏陶法。
1.教育制度的核心是学校教育制度。
2.学校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管理规则,它规定了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人文条件、修业年限及他们之间的衔接关系。
3.中小学教育的双重任务是知识传授和文化普及。
4.义务教育具有强迫性、普及性和义务性的特点。
5.“两基”是指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1.《教师法》中对教师概念做了明确的界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的接班人、提高名族素质的使命。
2.3.良好的师生关系的特点是民主平等、尊师爱生、对话合作、教学相长。
4.教师不得随意宣扬学生的缺点,不得随意私拆、毁弃学生的信件、日记等,这是维护学生的隐私权。
5.班集体是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是学生共同学习、生活、自己教育自己的基层集体。
教育学复习资料
![教育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7e1cbe7dcc22bcd127ff0ced.png)
教育学复习资料一.《教育学》选择题1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可分为4个阶段;教育学的萌芽阶段;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阶段;教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教育学的萌芽阶段:2《论语》一书是大教育家孔子聚集的关于哲学、政治、伦理和教育方面的言论。
(因材施教)3.柏拉图的政治学著作《理想国》。
4.战国末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我国的《学记》。
〔儒家思孟学派〕5.西方最早的教育学著作是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培养》。
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6.近代最早的教育学著作是是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他提出了普及初等教育,论证了班级授课制度。
〔他提出,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芒的职业〕7.法国的启蒙思想家卢梭的《爱弥儿》,系统的阐述了他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8.德国哲学家康德,是最早在大学开设教育学讲座的教授。
9.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这是第一本自成体系的教育学著作,它标志着教育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主张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
〔他是传统教育的代表人物,主张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
〕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阶段:10.英国资产阶级思想家,社会学家斯宾塞是英国著名的实证主义者,出版《教育论》11.德国教育家梅伊曼和拉伊同时提出了“实验教育学”。
12美国.杜威提出了实用主义教育学说,代表著作是《民主主义与教育》,主张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做中学。
并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从做中学”,“学校即社会”〔提醒大家注意助威逻辑关系,好比题的一个选项会出到“社会即学校”等〕13.凯洛夫的《教育学》,是第一本试图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阐明社会主义教育规律的教育学14.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是我国最早第一本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论述教育的著作。
教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15.美国布卢姆制定出教育目标的三个分类系统,主要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技能目标三大类。
16.布鲁纳的《教育过程》提倡结构教学,发现学习法。
高等教育学考试复习资料
![高等教育学考试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eb51212b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7b.png)
高等教育学考试复习资料高等教育学考试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第一节高等教育的概念和基本特征一、高等教育的概念定义:高等教育是建立在完全中等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教育,是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活动。
准确理解高等教育的概念要注意三个方面:一是从高等教育在整个学校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来看,高等教育是建立在完全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基础之上的高层次教育。
二是从高等教育的任务看,高等教育是专业教育,是按照社会需要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活动,但并非所有的专业教育都是高等教育,而是经过了完全的中等教育后的专业教育。
三是从高等教育的特征看,高等教育是养成学生良好素养、学术品质和创新精神的教育,高等教育的专业教育还应包括学术教育,是兼有学术性和职业性的教育。
高等教育具有如下内涵:(一)高等教育是建立在完全中等教育基础上的教育。
(二)高等教育是由各类高等教育机构提供的教育。
既包括综合性大学、多科性院校和高职高专,又可以划分为研究性、教学研究性、研究教学型大学和教学型院校等。
(三)高等教育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活动。
高等教育的功能突出地体现在社会需要上,实行以学科为参照,按照社会分工或行业分类设置专业,学生按照不同的专业方向研修学业,以满足社会对各类专门人才的需要。
二、高等教育的基本特征(一)高等教育是分专业和分层次的高级教育活动。
其最基本的特点就是专业性,即参照社会分工情况,以社会专门职业门类为参照,进行专业教育。
(二)高等教育通过培养人才为社会服务。
(三)高等教育的功能不断扩展。
起初,高等教育只行使培养专门高级人才的职能,在当代高校已经成为科学研究的重要力量,对社会服务也越来越产生重要影响。
三、高等教育与高等学校(一)教育和学校教育制度。
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泛指一切有目的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狭义主要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需求和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期望受教育者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
教育学原理复习资料(3篇)
![教育学原理复习资料(3篇)](https://img.taocdn.com/s3/m/d0bb292b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0f6f858.png)
教育学原理复习资料(3篇)教育学原理复习资料(一)一、教育学的基本概念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教育问题及其规律的科学。
它不仅关注教育的理论层面,还关注教育的实践层面。
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包括教育、教学、学习、教育目的、教育制度等。
1. 教育教育是指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它包括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教育是指一切能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狭义的教育则专指学校教育,即通过学校这一专门机构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2. 教学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培养品德的过程。
教学是教育的基本途径,是实现教育目的的主要手段。
3. 学习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通过经验获得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变化的过程。
学习不仅包括知识和技能的获得,还包括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形成。
4. 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指教育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教育目的具有导向、激励和评价功能。
5. 教育制度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教育机构体系的总和,包括学校教育制度、教育行政制度、教育评价制度等。
二、教育的历史发展1. 古代教育古代教育以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教育为主,具有以下特点:教育内容以伦理道德为主,重视人文教育。
教育对象具有等级性,主要面向统治阶级子弟。
教育方法以灌输为主,强调死记硬背。
2. 近代教育近代教育以资本主义社会的教育为主,具有以下特点:教育内容逐渐科学化,重视自然科学和实用技术。
教育对象逐渐普及,开始面向平民子弟。
教育方法逐渐多样化,强调启发式教学。
3. 现代教育现代教育以20世纪以来的教育为主,具有以下特点:教育内容综合化,重视综合素质的培养。
教育对象全民化,强调教育机会均等。
教育方法现代化,重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三、教育的基本规律1. 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教育受社会发展的制约,同时又对社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具体表现为:经济发展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政治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和方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学复习资料2教育学选择填空题1、《绪论》最早阐述教育目的、制度、内容、方法、师生关系的教育专著是《学记》。
童年期是培养动手能力的关键期,学校产生的必备条件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一定的政治基础、一定的文化基础。
贯穿于《大教学论》全部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理论,就是自然适应性原则,人生阶段一般分为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青年期、成年期和老年期。
2、《教育基本规律》教育的基本规律有两条,一条反映的是社会发展与教育的辩证关系,另一条反映的是人的发展与教育的辩证关系。
学校教育的出现是教育从社会生活中独立、分化出来的一大标志。
现代社会发展变化的迅猛,在教育上表现为由主要为继承已有文化遗产服务逐步向主要为未来社会服务,即由继承型转向发展型模式。
科学教育是现代教育的核心。
教育现代化的目标就是要培养现代化的人。
在现代社会里,经济、政治、文化和人口等是影响教育发展的几个主要因素。
一定社会里,通过组织控制、政策限制、法律强制和思想教育等途径实现着其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教育具有文化功能,这一功能表现在延续、更新、普及、整合文化上。
教育的历史性集中体现在时代性和阶级性上,教育以人为对象,以育人为己任。
学会行走和初步掌握口语是婴幼儿期极具重要意义的两件事情。
幼儿的主导活动是游戏,养育是婴儿教育的首要任务,好奇心是人的智慧发展的原动力。
童年期最为艰巨的任务是掌握和运用书面语言的能力,核心任务是帮助儿童学会学习,也是培养动手能力的关键期。
青年应学会选择。
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分为内外两大类,内部因素主要是教育对象的主观能动性,外部因素主要有遗传、环境和教育。
宏观社会环境和微观社会环境构成人的生活环境。
生物本能起源说的观点是法国利托尔诺。
教育的心理模仿说是美国教育学家孟禄。
奴隶社会是教育作为独立活动的形成期。
制定教育目的是社会实现对教育进行控制的中心环节。
原始教育的基本特征有:内容的同一性、整体的原始性、形态的融合性。
文化通过文化背景对教育的影响具体体现在:提高人们的教育需求和加强学校与社会的广泛联系。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教育与社会生产力、与社会经政制度之间存在着发展的不平衡性,教育具有继承性,教育具有自身存在和发展的规律。
养育中要注意以下几点:注意满足婴儿的合理需求;有意适度训练其器官;在生活环境中有意设置丰富的刺激物;尽量接近自然。
早期教育需特别注意的是:关注非智力因素,为正规学习打好基础,发展幼儿口语,教幼儿学会使用玩具、器具。
3、《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全部教育工作的核心,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个性发展的核心是创造能力的培养。
愉快教育的核心是不断获得成功。
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依据有:社会生产方式及其发展变化的状况;人的自身发展的需求;马恩关于“个人全面发展”的学说。
素质的基本属性有:相对稳定性;内在性;整体性。
应试教育的主要危害有:严重地影响国民素质的提高;摧残身心健康;压抑个性发展。
在西欧,教会学校的目的在于培养僧侣,封建主培养骑士。
三类基本教育目的即个体本位观、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观和文化本位观。
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是制定教育目的时所要解决的根本性问题。
一般来说,教育目的包括两大构成要素,一是规定所培养的人具有的社会功能,二是规定通过教育在教育对象身上所要形成的各种内在素质及其结构。
全面发展教育由德、智、体、美、劳共同构成。
德育是以培养教育对象思想品德为目标的教育活动。
包括道德教育、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等。
德育的实质就是把社会道德转化为个体品德的过程。
智育是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教育。
体育,以身体活动为基本内容,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
美育是掌握审美知识,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
实施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4、《教师与学生》在教育过程中,教与学这一对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教师的教,“教有法而无定法”说明了教师工作具有创造性,教师的劳动也有复杂性,创造性是学生主体作用的最高表现。
学生主体性表现在:创造性、自觉性、独立性。
学生客体性表现在:向师性、依赖性、可塑性,教师的素质包括:思想品德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
知识素质包括: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
教师的作用表现在:对社会的作用、对学生的作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教师的职业道德的核心和基本原则是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
教师的智能结构是指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
师生关系通常表现为教育关系和心理关系,而后者又包括情感关系和认识关系。
根据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师生关系分为命令-服从型、放任-自流型、民主-参与型。
5、《学校教育制度》我国近代最早的学制是癸卯学制,解放以来我国学制基本上沿用1951年学制,我国当代学制改革的主要文件是《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学制按横向划分有:幼儿教育、普通教育、高等教育。
学制建立的依据有:社会生产力和科学发展状况、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本国原有学制和本国历史文化传统。
我国学制改革应遵循以下原则:改革学制结构,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
1951年学制突出了教育为国家建设服务,学校向工农开放的方针。
1958年学制进行了十年一贯制的试验。
6、《德育工作》构成德育过程的主要形态是:说服教育、实际锻炼、陶冶教育。
思想品德教育可以从学生的道德意志、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作为开端。
社会主义学校德育包括对学生进行的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品德评价法有四种主要方式:表扬和奖励、批评和惩罚、评比竞赛、操行评定。
德育方法除说理教育法外,还有实际锻炼、示范教育、陶冶教育、自我教育、品德评价法五种方法。
7、《教学工作》制定教学计划的首要问题是学科设置。
制定有关课程总体规划的指导性文件是课程计划。
对班级授课进行了系统研究和说明的著名教育家是夸美纽斯,杜威主张“儿童为中心”“从做中学”,传递-接受式源于赫尔巴特,情境-陶冶式吸取了保加利亚心理学家洛扎诺夫的暗示教学理论并参照我国教学实际工作的成功经验概括而成。
引导-发现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是布鲁纳和杜威抽倡导的发现教学法。
学校的正规课程有学科课程、综合课程、活动课程。
中小学课程的表现形式有:教学计划、教学参考书、教学大纲、教科书。
中小学老师常用的教学方法以传授知识的手段为标准分为: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以直观感受为主的教学方法、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
中小学教师选择教学方法的的根据是:教学目的、教师的知识水平、学生的年龄特征、教材的特点。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有:备课和上课、布置作业、课外辅导、考试。
教学模式的特点是:指向性、简略性、操作性、整体性。
隐性课程的特点是:隐蔽性、全程性、非预期性。
根据教学内容对学生产生影响的方式,学校的课程划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
中小学常见的显性课程有: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综合课程。
课程计划由学科设置、学科开设的顺序、课时分配和学年编制、学周安排组成,其中心内容是学科设置。
教学过程的特殊性表现为:认识主体的不成熟性和发展性、认识对象间接性和概括性、认识方式的简捷性和高效性。
教学方法是教法和学法的统一。
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提问、讨论、读书指导法。
讲授的方式有;讲述、讲解、讲读、讲演。
以直观感受为主的教学方法有演示法、参观法。
参观的种类有,准备性参观、并行性参观和总结性参观。
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包括:实验法、练习法、实习作业法。
实验有感知性实验、验证性实验、复习巩固性实验。
中小学学法指导的根本目标是:教会学生学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中小学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课堂教学,辅助形式有个别教学、分组教学、现场教学、复习教学和远程教学。
备课要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
其中钻研教科书是备课的中心工作,要求做到“懂”、“透”、“化”三个程度。
常见的教案有:讲义式教案、提纲式教案、综合式教案。
课外辅导的形式有个别和小组辅导两种。
教学效果的反馈环节是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考试、考查是检查学生成绩的方法。
8、《班主任工作》班主任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主导作用,学校各项工作的基础是班主任工作,公正性原则上是班主任工作中致辞关重要的原则,培养班集体的先决条件是确立奋斗目标,调查了解学生是建设班集体方法的第一步,常规性班级管理包括:班级规章制度的制定和班级规章制度的执行。
有学生对班主任说放在笔盒里的10元钱不见发了,班主任怎么做最好:对全班同学进行教育,希望拿钱的同学主动承认,教育同学加强防范意识,希望拿钱的同学悄悄把钱放回原处。
班主任是学校领导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得力助手和骨干力量。
是班集体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
班主任工作的原则是班主任对全体学生进行教育时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是解决班主任工作过程中的一些基本矛盾和协调班主任工作过程中的各种关系的基本准则,是班主任工作过程中规律和特点的反映。
班主任工作的原则有:全面性、公正性、民主性。
班主任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要有民主意识。
班干部的选拔和评优应该民主评议。
新生的入学教育包括适应教育、常规教育、传统教育、学习方法教育。
班集体的管理包括常规性的班集体管理、阶段性班集体管理、毕业班集体管理。
制定班主任计划包括学期工作计划、具体执行计划。
总结有全面总结、专题总结。
班集体的形成过程有:初建松散阶段、基本形成阶段、巩固发展阶段。
9、《课外校外教育》课外校外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
专题集会属于群众性活动,课外校外教育的区别是组织者不同,它们的联系表现在有共同的特点、作用、内容和形式上,课外校外教育活动的特点有:形式上的多样性、活动上的自主性、内容上的广泛性、组织上的自愿性。
群众性活动有:报告会、座谈会、专题集会。
课外活动的指导原则包括:自主性原则、自愿性原则、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
课外校外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有三大类即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个别活动。
小组活动是课外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
在家庭教育中要养育结合。
10、《学校管理》学校管理的核心是对人的管理。
学校领导在执行阶段的重要职责是协调。
管理的职能反映管理的本质,校长在处理学校管理中的各种问题时,要特别注意决策的层次性,体现管理方向反映学校管理全局的是计划,学校管理的基本方法是行政的方法,而经常运用的最具有传统色彩的方法是思想品德的方法。
学校教学工作管理的中心任务在于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检查和指导是教学管理的重要职能。
现代学校管理必须实行教师岗位责任制的客观要求。
教师岗位责任制的“三定”工作指定编、定员和定工作量。
教师的任用制度包括:派任制、聘任制和代用制。
教师考核分全面考核和单项考核两种,对教师的考核一般采用平时和定期考核相结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