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 学案二 及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第9课 祝福 学案(含答案)

第9课 祝福 学案(含答案)

第9课祝福学案(含答案)第9课祝福学习目标1.梳理情节,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2.分析人物,把握祥林嫂的性格特征,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

3.研究祥林嫂一步一步沦落致死的原因,确定小说的主题和社会价值。

一.音正形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单音字寒暄草窠窈陷瓦楞尘芥歆享牲醴蹙缩桌帏俨然两颊渣滓答案xunkyolnjixnlcwiynjizhz2多音字监更间折薄嚼答案jin/jinn/njin/jinzh/sh/zhb/b/boju/jio/jio2给下列形似字组词1234答案1暮霭/和蔼2谬种/绸缪3蹙缩/蹩脚4寒暄/喧哗二.词语积累1理解运用1不更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2百无聊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3沸反盈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4宽洪大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5精明强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答案1缺乏生活经历,不懂人情世故。

更,经历。

错点提醒一般用于年轻人。

2精神无所依托,感到非常无聊。

3形容人声喧闹,乱成一片。

沸,滚翻;盈,充满。

声音像水开锅一样沸腾翻滚,充满了空间。

4形容人度量大。

5机警聪明,办事能力很强。

对点小测判断下列加点成语的运用是否正确。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每天清晨,我们都早早地来到教室,有的背古诗,有的读美文,真是沸反盈天啊2王熙凤虽为女子,却精明强干,深得贾母和王夫人的信任,是贾府的实际大管家。

高中语文 3.7 祝福 第二课时学案 07版鲁人版必修3

高中语文 3.7 祝福 第二课时学案 07版鲁人版必修3

3.7 祝福导学案第二课时(07版鲁人必修三)【学习目标】1.分析祥林嫂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及其塑造方法;2.通过分析人物命运初步体会本文的主题思想。

【基础演练】1.选出下列黑体字注音全对的一项()A悚然(sǒng)负疚(jiù)窈陷(yāo)B新正(zhēng)倔强(jiàng)炮烙(lào)C草窠(kē)歆享(xīn)荸荠(qí)D踝骨(luǒ)谬种(miù)朱拓(tà)2.选出下列多音字读音一致的一项()A中肯中意中伤中看B简称称职自称称道C巷道小巷巷战深巷D着陆着落着手附着3.选出对黑体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A寒暄(太阳的温暖)形骸(身体)收敛(收拢聚集)B蹙缩(紧迫)间或一轮(偶而)歆享(喜爱、羡慕)C沸反盈天(满)窈陷(幽远)安逸(安闲)D鄙薄(轻蔑)折罪(抵作)素不相识(向来)4.选出书写无误的一组词语()A寻死觅活宽宏大量磨拳擦掌B百无聊赖瘦削不堪芒刺在背C咀嚼赏鉴来龙去脉阴谋鬼计D相形见拙原形毕露毫不介意5.下句空白处依次应填入的词语是()〔〕四婶,〔〕后来雇用的女工,大抵()懒()馋,〔〕馋而且懒,左右不如意,〔〕也还提起祥林嫂。

A只有因为或或而且所以B唯独由于非即或者所以C只有因为非即或者所以D只有因为或或甚至所以6.下列句中的“究竟”与“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里“毕竟”意义相同的一句是()A对于这件事,大家都想知道个究竟。

B她究竟经验丰富,说的话很有道理。

C一个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魂灵的?D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7.选出对“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一句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A无所依靠而不想活的人,干脆死去,就使讨厌见他的人看不见他了。

B无所依靠而活不下去的人,不如干脆死去,就使讨厌见他的人不再见到他。

C生活没有意思活不下去的人,不如干脆死去,即使讨厌见他的人也见不到他了。

D没有意思而不想活的人,干脆死去,即使讨厌见他的人也见不到他了。

祝福学案及答案

祝福学案及答案

《祝福》导学案预习案学习目标:1、掌握文学常识和字词等基础知识。

2、理清文章结构思路。

知识链接:1、XXX简介:鲁迅〔1881~1936〕,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

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

从1927年到1936年,创作了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杂文,收辑在《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编》《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和《集外集拾遗》等专集中。

2、背景介绍《祝福》发表于1924年。

是鲁迅小说集《彷徨》的第一篇,故事叙述的是辛亥革命后中国农村的黑暗现实。

农民问题是鲁迅这一时期一直在探索的问题。

而辛亥革命后,旧中国农村的黑暗是空前的。

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王朝,赶跑了皇帝,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并没有真正完成,中国仍然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和压迫下,封建的思想观念和礼教仍然顽固地束缚着广大农民,尤其是妇女,她们更是受尽了剥削和压迫,承受着难以想象的肉体上和精神上的双重重压。

五四运动提出了“民主、科学”“打倒封建礼教”的口号,妇女解放问题也成了这个时期鲁迅探索的主题。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鲁迅的小说《祝福》应运而生了。

3、相关知识(1)贞节:从宋代起,中国封建社会走向衰落,封建思想趋于保守、僵化、反动,反映这种趋势的理学出现了,代表人是程颐、朱熹。

理学口号是“存天理,灭人欲”。

夫权自然是“天理”,而寡妇再嫁,就是以正常的“人欲”破坏了这个“天理”。

理学提倡妇女守节,“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寡妇再嫁当然不可以,就连未婚夫死了,也要为他守一辈子。

祝福 导学案 答案

祝福 导学案 答案

《祝福》导学案(一)巩固案答案11.小说开篇写了“我”的一次乘车经历,有什么作用?①用作铺垫,引出主要故事②强化(衬托)主要故事的叙述效果③突出这类现象的普遍性12.补写第二段中“极度读者”来信的内容。

(不超过50字)示例:您的遭遇与我和我妻子上次坐火车的遭遇比起来简直不值一提。

请您来一趟,肯定不会让您白跑的。

13.故事的主体部分采用第几人称叙述?有什么效果?第三人称叙述。

①突破开篇以第一人称写“我”的所见所闻的局限,较为自由地展现事件过程、人物心理,以及不同地点发生的事情。

②拉开了叙述者与故事之间的距离,更具有客观性。

14.赏析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

①光秃秃的大草原、冷冷的圆月渲染了凄清、空旷、荒芜的氛围。

②烘托了人物的无助感③以月之圆显人物心情、事情结局之残,与结尾点明的已成泡影的旅游构成了对照。

15.第9车厢的故事带给你哪些思考?请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看法。

示例:①疏于管理、不负责任的工作作风会给他人带来麻烦和伤害。

乘务员、列车长、摘车厢的人似乎都在纠正差错,可差错却越变越大,个中原因正是工作作风的问题。

②判断问题机械武断,解决问题勿依赖惯性思维。

错挂两节车厢造成的差错之所以迟迟未能得到纠正,和列车长、摘车厢的人思想僵化、缺乏独立思考精神是分不开的。

《祝福》导学案(二)巩固案答案3.【答案】C【考点】考查正确选用成语【解析】敝帚自珍:敝:破的,坏的;珍:爱惜。

把自己家里的破扫帚当成宝贝。

比喻东西虽然不好,自己却很珍惜。

首先语境中作品是作家的不是编辑的,不算“自珍”,能出版的作品不算是不好,所以不算“敝帚”。

所以语境中的成语使用错误。

【思路点拨】成语使用主要要考察成语在使用时和语境的搭配是否得当,色彩、对象、场合、范围等,要注意在理解了成语的语义之后再加以判断。

4.【答案】B【考点】考查辨析语病。

【解析】A 项不合逻辑,第二个分句中,“参赛选手通过”“角逐”,与第三个分句中“张碧江、邓丹捷分别获得了冠亚军”矛盾,应改“通过”为“经过”。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第4专题 《祝福》导学案2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第4专题 《祝福》导学案2

《祝福》优教导学案【学习目标】1.分析、理解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到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2.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来塑造人物的方法。

3.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尝试在作文中运用。

预习检测给加点的字注音镯.子( ) 搭讪.( ) 荸荠..( ) 踌蹰..( ) 歆.享( ) 牲醴.( ) 蹙.缩( ) 窈.陷( ) 陈抟.( ) 寒暄.( ) 形骸.( ) 桌帏.( )悚.然( ) 草窠.( ) 新正.( ) 不更.事( )整体感知阅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合作探究1.祥林嫂第一次到鲁镇是怎样的状态?第二次来鲁镇时有什么变化?从中反映了什么?2.“我”最后一次见到祥林嫂时,她是什么样子?反映了她怎样的精神状态?3.文中前后两次写到了祥林嫂的微笑,试找出来谈谈自己对这两次微笑的认识。

4.鲁迅先生说,要想极省俭地写出一个人的特点,莫过于画他的眼睛。

本文三次刻画了祥林嫂的眼睛,请找出来谈谈它们的作用。

5.本文前后共四次写到雪,找出来并谈谈写雪的作用。

6.试分析文中祥林嫂、鲁四老爷这两个人物形象。

7.祥林嫂是一个有着反抗精神的女性吗?我的质疑参考答案:合作探究1.提示:第一次肖像: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

模样还周正,手脚都壮大(年轻、勤劳、朴实、新寡),顺着眼(善良温顺)。

表现:整天的做,似乎闲着就无聊,又有力,简直抵得过一个男子。

做工不懈,食物不论,力气不惜。

变化:她反满足,口角边渐渐的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要求极低,反衬了在婆婆家的遭遇)。

第二次肖像: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

眼睛: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

与前面第一次来时比较,祥林嫂两颊和眼睛发生了变化,说明她精神上受到了刺激,极度悲伤,在对比中显示人物内心的痛苦和悲哀。

(完整版)《祝福》导学案(带答案版)

(完整版)《祝福》导学案(带答案版)

《祝福》导学案带答案知识与技能:1.了解小说三要素及小说情节结构。

2. 分析文中的人物形象,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和典型意义。

3.体会社会环境对形象塑造的作用,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1.布置预习,先疏通字词,再整体感知,理清文章的情节结构。

2.然后局部分析比较祥林嫂外貌变化,并在此基础上找出这一变化的原因,进一步理解文章的主题。

3.师生、生生合作,探讨《祝福》文题的含义并品析本文描写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清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懂得反封建的必要性,认识鲁迅对封建文化的鞭挞的现实意义。

重点、难点:1.小说以“祝福”为题的含义。

2.认清造成祥林嫂悲剧命运的社会根源以及其内在因素。

课时安排 3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作者及作品:1.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文学家和诗人,创作的小说集有《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有《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有《坟》《且介亭杂文》《而已集》《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

2.文题知识:《彷徨》是鲁迅的第二部小说集。

1926年8月初版。

收入1924年至1925年所写的小说ll篇,《祝福》是第一篇,展示了当时旧中国农村以至整个社会复杂的阶级关系,发掘了农民悲惨生活的根源;不仅反映他们长期受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而造成的肉体上的痛苦,而且着重描绘了他们长期以来在封建制度和思想的束缚与毒害下的精神状态,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制度和封建思想,有着深刻的思想意义。

3.写作背景:这篇课文写于1924年,所反映的是在半封建半殖民地旧中国农村妇女的悲惨命运。

辛亥革命只推翻了帝制,并没有从根本上摧毁封建制度的经济基础,所以中国仍旧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压迫之下,依然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地位,政权还是掌握在地主阶级和官僚买办的手里。

封建宗法的思想和制度是束缚中国人民特别是农民的绳索,而农村的劳动妇女所受的压迫最深,痛苦最大。

祝福学案2

祝福学案2
起风了,她轻轻地合上那本书,又整整齐齐把那张报纸叠好,转身走进了大楼。
楼内的人渐渐多了起来,这个点儿有上班的,也有下班的,正好又是探视的日子。电梯刚停下,人们争着拥了进去。电梯马上就有了反应,发出“受不了”的报警声。最后上来的人没有下去的意思,她就从中间挤了出来,等下一趟。下一趟人照样很多,不过还好,电梯没有报警。人们纷纷选择自己要去的楼层数。有个农民模样的大伯触动数字7的时候,那数字就是不亮。他有些着急,还有些紧张,一遍一遍地摁,但没有人告诉他为什么。她发现后,急忙说:“大伯,这部电梯双层停。”大伯仍然没有明白过来什么是“双层停”。说话间已经到了8层。大伯不知道该怎么办,不肯下。她非常客气地对电梯内的人说:“请等我一下,我把他送到楼梯口。”她让大伯从8层走到7层。其实楼梯离电梯也就只有四五步远,她很快就回来了,电梯内的不少人只是表情严肃,并没有说什么。当然,肯定有人心里会想:这人真多事。电梯慢慢上行,一位手捧花篮的小伙子自言自语:口腔科病房是不是在12层?她主动接过来说:是的,往左拐。
通过我的所感来抒发情感,发表议论,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深化了小说主题。
四、总结提升:
五、拓展·延伸
现代文阅读
病人董黛
每天下午,她都准时来到医院大门口左侧的台阶上,铺下一张报纸,静静地坐在那儿看书。那是一本很厚的书。她的面前是一个花坛,红色的郁金香正在灿烂地开放。在她若有所思的时候,能看到她的那双大眼睛,平静而且清澈。虽然病号服并不合体,但并不能掩盖住她典雅的气质。她很友善,每当有人找她问事的时候,她都表现得非常耐心。我想,她可能是位教师或幼儿园阿姨。
作用:是导致祥林嫂惨死的主要人物。
7、柳妈是怎样的一个人?
明确:定性:是深受封建礼教和迷信毒害的封建妇女。
分析:是“善女人”,“吃素,不杀生的”,与人为善,但是她对待祥林嫂却没有同情心,对祥林嫂的再嫁是不以为然,甚至认为“索性撞一个死,就好了”。可见贞节在她心里多么神圣!她把自己和祥林嫂的谈话传播出去,供大家谈笑,表现出了她的无聊和冷漠。

鲁迅祝福学案附答案精品

鲁迅祝福学案附答案精品

祝愿?学案【学习目标】概括小说情节,体会倒叙写法。

2.品尝语言,分析人物形象,学习人物描写方法〔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环境描写等〕。

3.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相识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4.总结鉴赏小说的方法,提高鉴赏实力。

【学习重点】1.品尝语言,分析人物形象,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环境描写等〕。

【学习难点】1.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相识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2.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沟通、老师点拨【课时支配】2课时第一课时【学习要点】1.了解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2. 梳理概括小说情节,体会倒叙写法。

3. 品尝语言,分析人物形象,学习人物描写方法。

[课前预习]【作家作品】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中国现代宏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新文学的奠基人。

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呼喊?、?彷徨?;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南腔北调集?、?坟?、?热风?等十五部。

呼喊?收录了他自1918至1922年间所写的?故土??社戏??孔乙己??药??阿Q正传?等14篇作品,此时的作品保存着“五四〞前后奋起呼喊的时代特色;?彷徨?是他的其次部小说集,收录了写自1924年至1925年的?祝愿??在酒楼上??伤逝??离婚?等11篇小说,这些作品反映了鲁迅在20年头中期的思想苦闷,表现了他不断探究真理、找寻出路的珍贵精神。

他在?彷徨?书扉页上引用?离骚?诗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后来在?题〈彷徨〉?一诗中说:“孤独新文苑,平安旧战场,两间余一卒,荷戟独彷徨。

〞【写作背景】?祝愿?是鲁迅的小说代表作之一,它是鲁迅其次个小说集?彷徨?中的第一篇。

小说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旧中国黑暗的社会现实。

?祝愿?写于1924年2月7日。

20世纪20年头,正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开展时期。

【最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祝福(二)-学案

【最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祝福(二)-学案
1.学案
三、学习方式
1.观看视频课学习
2.适时控制播放,按老师指令完成相应的课上练习
四、学习环节
1. 研读:人物形象——祥林嫂
从眼睛、语言、动作等角度分析祥林嫂形象
2.分析祥林嫂之死谁之罪?
从鲁四老爷、柳妈、祥林嫂的婆婆、鲁镇上的人们、“我”等形象入手进行分析
3.理解祥林嫂悲剧的根源
4.小说写作意义
五、课堂小结
六、课后作业
【最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祝福(二)-学案
编 辑:__________________
时 间:__________________
祝福》(第二课时)导学案
一、学习任务
1.分析文中人物性格特点
2.品读重点词语、段落,体会肖像、动作等描写对塑造人物、深化主题的作用
3.理解祥林嫂悲剧的根源
二、学习准备

《祝福》学案(二)

《祝福》学案(二)

课题:祝福(第 2课时)专业科:年级:二年级科目:语文班级:设计人:审核人:任课教师:学生姓名:学习内容祝福学习重点1、体会环境描写、肖像描写、动作描写及细节描写等对塑造人物,深化主题的作用。

2、体会《祝福》精彩的环境描写学习难点环境描写、肖像描写、动作描写及细节描写等对塑造人物学习流程一、练习反馈(5分钟)1、选出下列黑体字注音全对的一项()A、悚然(sǒng)负疚(jiù)窈陷(yāo)B、新正(zhēng)倔强(jiàng)炮烙(lào)C、草窠(kē)歆享(xīn)荸荠(qí)D、踝骨(luǒ)谬种(miù)朱拓(tà)2、选出对黑体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A、寒暄(太阳的温暖)形骸(身体)收敛(收拢聚集)B、蹙缩(紧迫)间或一轮(偶而)歆享(喜爱、羡慕)C、沸反盈天(满)窈陷(幽远)安逸(安闲)D、鄙薄(轻蔑)折罪(抵作)素不相识(向来)3、下句空白处依次应填入的词语是()〔〕四婶,〔〕后来雇用的女工,大抵()懒()馋,〔〕馋而且懒,左右不如意,〔〕也还提起祥林嫂。

A、只有因为或或而且所以B、唯独由于非即或者所以C、只有因为非即或者所以D、只有因为或或甚至所以4、下列句中的“究竟”与“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里“毕竟”意义相同的一句是()A、对于这件事,大家都想知道个究竟。

B、她究竟经验丰富,说的话很有道理。

C、一个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魂灵的?D、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5、指出下列判断有误的一项()A、选入课本的鲁迅的几篇小说发表年代的先后顺序是:《一件小事》《孔乙己》《祝福》。

B、《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它得名于宋朝的朱熹。

C、“牺牲”的古义是指祭祀用的牛、羊、猪三牲,后来也泛指祭祀用的肉类。

D、鲁迅的小说集有《彷徨》《呐喊》《故事新编》,《祝福》选自《彷徨》。

二、快乐链接小说主题:什么是《祝福》的主题?主题就在于故意不把杀害祥林嫂的主凶明显地提示出来,以此来表现出封建制度的毒害已经广泛而深刻地浸透到当时每人的精神里,所以一方面以此来毒害别人,而另一方面则又以此来毒害他们自己,作者的意图是要更进一步说明封建统治的残酷性,在于诸如严刑酷法、杀人放火等等,这都是人人可以看得清楚的事情,夫权,族权,神权等一切封建礼教,虽然没有锋刃,也不会一直子置人于死地,却可以不用刀而杀人。

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第2课《祝福》导学案及答案

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第2课《祝福》导学案及答案

第2课 《祝福》 导学案 (第一课时)【课标定向】 学习目标:1.通读全文,把握小说的情节结构。

2.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

3.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

提示与建议:认识环境与人物命运的必然联系。

【互动探究】 §背景知识扫瞄 1.文学文化常识《四书》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这四部著作的总称。

据称它们分别出于早期儒家的四位代表性人物曾参、子思、孔子、孟子,所以称为《四子书》(也称《四子》),简称为《四书》。

南宋光宗绍熙远年(1190年),当时著名理学家朱熹在福建漳州将《大学》、《论语》、《孟子》、《中庸》汇集到一起,作为一套经书刊刻问世。

这位儒家大学者认为“先读《大学》,以定其规模;次读《论语》,以定其根本;次读《孟子》,以观其发越;次读《中庸》,以求古人之微妙处”。

并曾说“《四子》,《六经》之阶梯”。

2.作者简介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浙江绍兴人(祖籍河南省正阳县)。

原名周樟寿、字豫山,后改字为豫才,1898年去南京求学时改名周树人,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鲁迅是周树人发表《狂人日记》时开始用的笔名,因为影响日甚,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鲁迅。

1918年到1926年间,鲁迅陆续创作出版的小说集《呐喊》、《彷徨》、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等专集都有篇目被收录在各类教材中。

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 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

§基础知识积累1.给下列加点的词语注音,并记住字形监.( )生 寒暄.( ) 陈抟.( ) 朱拓.( ) 两颊.( ) 蹙.( )缩 惴.( )惴 形骸.( ) 悚.( )然 谬.( )种 负疚.( ) 俨.( )然 窥.( )探 窈.( )陷 草窠.( ) 渣滓.( ) 歆.( )享 间.( )或 钝.( )响 更.( )事 新正.( )醺 桌帏.( ) 炮烙.( ) 醉醺.( ) 2.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笼更 拗红 正 泊§文本精要探究1.快速阅读课文,将文章分为几个部分,概括各部分的主要2.自读课文第1—2段,思考:课文是怎样描写鲁镇祝福景象的?哪些语句带有作者的感情或有特定的思想内容?3. 阅读第1—2段有关鲁四老爷的部分,思考: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刻画鲁四老爷的?从中可以看出鲁四老爷是个怎样的人?4.文中共有三处写到祝福景象,除了1-2段外还有两处,请找出来并分析其作用。

祝福学案及答案

祝福学案及答案

《祝福》复习学案小组姓名学习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了解小说三要素及小说情节结构。

2. 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和典型意义。

(二)能力训练点1. 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2.体会社会环境对形象塑造的作用,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

3.理解文中含蓄的语句。

(三)德育渗透点1.认清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懂得反封建的必要性。

2.认识鲁迅对封建文化的鞭挞的现实意义。

一、基础知识1、选出下列加粗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A.寒暄(xuān)踌蹰(chóu)朱拓(tuò)百无聊赖(lài)B.监生(jiàn)惴惴(zhuì)俨然(yǎn)少不更事(jīnɡ)C.间或(jiàn)形骸(hái)谬种(miù)沸反盈天(fâi)D.陈抟(tuán)驯熟(xùn)炮烙(pào)咀嚼鉴赏(jǔ)2、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寒暄雕梁画栋走头无路内帏厮混B.诡密百无聊赖彩绣辉煌寻死觅活C.蹙缩文彩精华咀嚼赏鉴讪讪D.蹒跚俊眼修眉牲醴伶俐可爱3、下列多音字读音一致的一项()A中肯中意中伤中看 B简称称职自称称道C巷道小巷巷战深巷 D着陆着落着手附着4、列各句横线上填入的一组词语最为恰当的一项是()①我叫阿毛,没有应,出去一看,只见豆撒得一地,没有我们的阿毛了。

他是不到别家去玩的;各处去一问,__没有。

②这故事倒颇有效,男人听到这里,往往敛起笑容,没趣的走开去;女人们却不独__了她似的,脸上立刻改了鄙薄的神气,还要陪出许多眼泪来。

③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________的神色。

A.果然宽恕悲哀 B.果然饶恕悲凉C.竟然宽恕悲郁 D.竟然饶恕悲苦5、出下列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A.军训结束那天,我们举行队列表演,下午三时,操场上歌声嘹亮,沸.反盈天...,校园成了欢乐的海洋。

《祝福》学案教师版含答案

《祝福》学案教师版含答案

第2课《祝福》【学习目标】1、理清小说的情节线索,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与制度的罪恶本质。

2、学习本文中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朔造人物的方法,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

3、联系时代背景,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领悟鲁迅先生冷峻的叙述之中所蕴含的强烈的爱憎之情。

【预习导航】1.给加点字注音陈抟.老祖(tuán)踌蹰..(chòu chú)悚.然(sǒng )踱.步(duò ) 俨.然(yăn )捺.上(nà)窟窿..(kū)( long)讪.讪(shàn)果窠.(kē)唾.弃(tuó)窈.陷(yăo)蹒跚..(bí)( qí)..(pán )( shān)歆.享(xīn)牲醴.(lĭ)荸荠2.多音字监:监生(jiàn)拓:开拓(tuó)槛:门槛(kăn )嚼:咀嚼(jué)监督(jiān)拓片(tà)兽槛(jiàn)味同嚼蜡(jiáo) 拗:拗断(ăo)炮:炮烙(páo)拗口(ào)炮台(pào)执拗(niù)炮羊肉(bāo)3.自行辨认烟ăi(霭)瓦léng(楞)chún(纯)熟形hái(骸)和ăi(蔼)lèng(愣)头lèng(愣)脑dùn(钝)响惊hài(骇)寒xuān(暄)pìn(聘)礼xuān(喧)哗驰chĕng(骋)xuàn(渲)染伶pīng(俜)xuān(煊)赫pīng(娉)婷4.根据词意写出词语(1)生活或感情上没有寄托:____百无聊赖__________(2)十分庄重的样子:____俨然_______________(3)形容人声喧嚣杂乱。

祝福学案答案

祝福学案答案

《祝福》学案(第一课时)一.1、字音积累钝(dùn )响朱拓(tà)间(jiàn )或踌(chóu )蹰俨(yǎn )然谬(miù)种呜咽(yè)贺家墺(ào )桌帏(wéi )讪讪(sh àn )咀嚼(jǔ)瞥(piē)见悚(sǒng )然蹙(cù)缩门槛(kǎn )窈(yǎo )陷惴惴(zhuì)歆享(xīn )寒暄(xuān )尘芥(jiè)堆蹒跚(pán )(shān)拗(niù)不过不更(gēng )事沸反盈(yíng )天2字义识记俨然∶形容庄重严肃。

讪讪:不好意思的样子怔怔:呆愣的样子。

怨府:大家怨恨所集中的对象。

沸反盈天:沸:滚翻;盈:充满。

声音象水开锅一样沸腾翻滚,充满了空间。

形容人声喧闹,乱成一片。

二、文学常识:1、《祝福》选自《彷徨》,作者是鲁迅,他的另两部小说集是《呐喊》和《故事新编》,散文集是《朝花夕拾》,散文诗集是《野草》,还有杂文集17本。

2、“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五部经典著作。

三、文本整体感知,梳理情节:1.本文以祥林嫂的悲剧一生为主线安排的,请列出小说情节结构。

情节内容顺序序幕:鲁镇祝福的气象和鲁四老爷结局:祥林嫂寂然死去倒序开端:祥林嫂初到鲁镇发展:祥林嫂被迫改嫁高潮:祥林嫂再到鲁镇尾声:祝福景象与“我”的感受2.小说采用什么记叙顺序?小说中哪一句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显示由倒叙转为顺叙的?答案:倒序“然而先前所见所闻的她的半生事迹的片断,至此也联成一片了。

”3.作者在结构上采取倒叙的手法有什么作用?答案:造成悬念;形成对比,突出主题。

四、合作探究:1.小说主要采用什么描写方法描写主人公的,文中有几处突出的肖象描写,写出她什么性格特点,请找出并分析点拨:第一次初到鲁镇:“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年纪大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年轻寡妇,生活贫困,但身体还健康。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新同步苏教版必修2学案:第4单元 祝 福 Word版含解析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新同步苏教版必修2学案:第4单元 祝 福 Word版含解析

祝 福[语言建构]一、读准字音(一)单音字瓦楞.(lén ɡ) 悚.然(sǒnɡ) 惶.急(huán ɡ)谬.种(miù) 草窠.(kē) 俨.然(yǎn)忌.讳(jì) 窥.探 (kuī) 桌帏. (wéi)渣滓.(zǐ) 蹙.缩 (cù) 窈.陷 (yǎo)歆.享 (xīn ) 牲醴. (lǐ)(二)多音字1.组词辨析法(1)监⎩⎨⎧监.生(jiàn )监.视(jiān ) (2)拓⎩⎨⎧朱拓.(tà)开拓.(tuò)(3)炮⎩⎨⎧炮.烙(páo )炮.火(pào )炮.羊肉(b o ) (4)拗⎩⎨⎧拗.不过(niù)拗.断(ǎo )拗.口(ào )2.语境辨析法(5)少不更.(ɡēnɡ)事的小强,学习比以往更. (ɡènɡ)加刻苦了。

(6)每年新正.(zhēnɡ),走亲访友是很正.(zhèn ɡ)常的事。

二、写对字形(1)⎩⎨⎧寒xuān (暄)xuān (喧)哗xuān (煊)赫一时 (2)⎩⎨⎧pìn (聘)礼驰chěnɡ(骋)pīnɡ(娉)婷(3)⎩⎨⎧ɡuǐ(诡)秘wéi (桅)杆guǐ(垝)垣(4)⎩⎨⎧蹒shān (跚)shān (珊)瑚shān shān (姗)(姗)来迟 三、积累词语1.理解辨析(1)究竟·毕竟 究竟:名词,结果,原委;副词,用在问句里,表示追究;副词,毕竟,到底。

毕竟:副词,表示追根究底所得的结论,强调事实或原因。

前者既可用于疑问句,也可用于非疑问句;后者只用于非疑问句,表示肯定或强调语气。

(2)简洁·简捷简洁:指(说话、行文等)简明扼要,没有多余的内容。

简捷:指直截了当,不拐弯抹角;也指简便快捷。

前者多用于说话、行文;后者除适用于言语、文章外,还可以用于行动方法。

(3)七手八脚·手忙脚乱七手八脚:形容动作忙乱,也形容大家一起行动。

《祝福》导学案答案

《祝福》导学案答案

2《祝福》导学案答案一、1、字音积累钝( dùn )响寒暄( xuān )朱拓( tà)间( jiàn 或悚(sǒng )然陈抟(tuán)踌蹰( chóu )( chú)不更( gēng )事谬( miù)种俨( yǎn )然雪褥( rù)瑟(sè)瑟有声尘芥(jiè)堆形骸(hái )脸颊( jiá)贺家墺(ào )荸荠( bí)( qí)呜咽( yè)驯(xùn )熟桌帏(wéi 讪讪(shàn )咀嚼(jǔ)( jué)渣滓(zhā)( zǐ)瞥( piē)拗( niù)不过蹙( cù)缩门槛( kǎn )歆享(xīn )(xiǎng )牲醴(shēng )(lǐ)炮烙(páoluò) 2略3、文学常识(1)《彷徨》,鲁迅,《彷徨》和《故事新编》,《朝花夕拾》,《野草》(2)、人物、情节、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3)《大学》《中庸》两篇,和《论语》《孟子》编在一起,称为“四书”。

三、梳理情节1序幕:祝福景象与鲁四老爷开端:祥林嫂凄然死去发展:祥林嫂初到鲁镇高潮:祥林嫂被迫改嫁结局:祥林嫂再到鲁镇尾声:祝福景象和我的感受 2倒叙作用:⑴把祥林嫂悲惨的结局放在开头,巧妙地设置了悬念,使读者寄予探求事情的原委,有一定的吸引力;⑵把祝福的景象和祥林嫂的死连在一起,形成强烈的对比,造成浓郁的悲剧气氛。

有震撼人心的力量,突出反封建的主题。

四、鉴赏人物形象(一)、祥林嫂1、⑴、初到鲁镇 A、肖像: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生机旺盛;又只是顺着眼——安分善良;她模样还周正——相貌端庄;手脚都壮大——吃苦耐劳;B、表现:做工却毫没有懈,食物不论,力气是不惜的——爱劳动,能劳动,不挑剔;C、变化:食物不论,反满足,口角边渐渐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易满足,很容易活下去;在她身上,集中了旧中国农村妇女所有的优秀品质:善良、安分、吃苦、耐劳、易满足、不挑剔……⑵、二到鲁镇白头绳——再嫁再寡,夫死子亡;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生活依旧;脸色青黄,消失血色——再受打击,形容枯槁;顺着眼,眼角带些泪痕,眼光已无先前那样精神了——目光呆滞,饱含无限辛酸;手脚已没有先前灵活,死尸般的脸上没有笑影,直着眼睛讲她日夜不忘的故事,不和人交谈,紧闭嘴唇,默默的跑街,扫地——麻木,无望⑶、被赶出鲁家后,沦落为乞:头发全白,长相与年龄不相称,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衰老不堪;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木刻似的——精神已经完全麻木;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仅是一具行尸走肉,一具活僵尸。

祝福导学案,下载后直接用(包含答案)

祝福导学案,下载后直接用(包含答案)

祝福导学案,下载后直接用(包含答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祝福》学案学习目标1、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2、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3、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

4、注意领悟鲁迅先生冷峻的叙述之中所蕴含的强烈的爱憎之情。

教学过程一、基础积累1、字音积累钝()响 ? ?寒暄() ?朱拓(? )间(? )或? ?悚()然 ? 踌蹰()(? )少不更(? )事? 谬()种? ?淡(? )然? 俨(? )然? 雪褥(? )?瑟()瑟有声尘芥()堆? ?形骸()?脸颊(? )? 沸反盈()天? 贺家墺(? )荸荠()(? )絮絮(? )呜咽()? 驯(? )熟? 桌帏(? )? 讪讪()? 咀嚼(? )(? )赏鉴渣滓()() ? 瞥() ?拗(? )不过 ? 蹙()缩 ? 门槛() ?窈(? )陷 ?惴惴(? )? 歆享()(? )牲醴(? )()? 蹒跚(? )(? )2、字形积累寒暄(喧哗)烟霭(和蔼)? 走投无路(回头) ? 形骸? (惊骇? 弹劾)惴惴(揣摩 ? 湍急)3、文学常识(1)、《祝福》选自《 ? 》,作者是? ,他的另两部小说集是《 ? 》和《 ? 》,散文集是《 ? 》,散文诗集是《? ? 》,还有杂文集17本。

(2)、小说是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典型环境的描写,塑造各种具有典型性格的人物,广泛地、多角度地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作品。

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小说的情节结构一般分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3)、四书:朱熹抽取《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和《论语》《孟子》编在一起,称为“四书”。

4、关于“祝福”“祝福”是旧时浙江绍兴一带曾经流行过的一种迷信习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包铁一中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语文必修二学案026编写人:马晓玲审核人:黄丽霞学生班级姓名组别祝福(2)【学习目标】祥林嫂人物形象及悲剧根源,鲁镇其他人物的塑造。

小说主题(祝福和悲剧反衬)的探讨,民国劣根性的批判。

一、鲁迅简史——这副又硬又韧的骨头(二)越来越深的黑暗鲁迅,你心目中的理想世界是什么样子?他不回答,因为他几乎从不描画未来。

“城头变换大王旗”,对专制政治的反抗固然是他的重要行动,但他始终坚信,深入揭露和清除民族文化里的污秽,才是真正有意义的历史任务。

他说,中国社会就像一只黑色的染缸,无论加进去什么东西,结果都变成了漆黑。

染缸不打破,中国没有希望。

“最要紧的是改革国民性,无论是专制,是共和,是什么什么,招牌虽换,货色照旧。

”历史按照他的预言在进展。

共和没有带来更好的社会,袁世凯复辟,禁绝言论;北洋政府把手伸向学术,在学校里玩官僚专制。

一些文人学者被豢养起来,以上流社会的优裕嘴脸,蔑视一切大众的权利与抗争。

政治的压制越严酷,社会的抗争也越激烈。

用小说思考中国无疑更为从容,但身在旋涡的人无法从容。

现实迫使鲁迅日渐转向了“杂感”—一种最直接、有力地对现实发声的文体。

也正是这种被称为杂文的文体,让鲁迅拥有了越来越强大的战斗力。

他是一个天生的思想战士,只要有纸和笔,加上一卷纸烟,独自一人就能力抗一整个集团势力。

在和现代评论派陈西滢、徐志摩的论争中,他以一己之力直打得对方发文求饶,呼吁“带住”。

而他却说:“我还不能带住。

”他是一个“火鸦”,无论去到哪里,放火烧社会,也烧自己。

唯有在战斗中,他才能感知到自己的能力和自己的存在。

然而笔墨终究无法对抗枪弹。

1926年,刘和珍、杨德群等女师大学生在“三·一八惨案”中被段祺瑞执政府杀死,鲁迅被通缉。

悲愤之余,他在《记念刘和珍君》里写道:“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

”“三·一八”这一天,被鲁迅称为“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但后面的经历,却证明这一判断过于乐观。

1926年9月,他受朋友林语堂之邀南下,到厦门大学任教。

1927年1月,又辞职离去,经孙伏园牵线转到广州中山大学。

南下的鲁迅是怀着憧憬的—因为领略够了北洋政府的黑暗,他的南行带着寻找光明的意图。

南方的革命策源地,应当别有一番气象罢。

然而厦门的4个月,带给他的是寂寞和厌恶,广州的8个月,经历的则是彻底的幻灭。

初到广州时,北伐正酣,革命气氛浓厚。

在黄埔军校演讲时,他还不自觉地流露出对革命的乐观。

“我一向只会做几篇文章,自己也做得厌了,而捏枪的诸君,却又要听讲文学。

我呢,自然倒愿意听听大炮的声音,仿佛觉得大炮的声音或者比文学的声音要好听得多似的。

”一段时间里,鲁迅认为“文学无用”,“改革最快,还是火与剑”。

随后发生“四·一二政变”,一大批原本的同志—共产党员被屠杀。

清党运动中,中山大学一些学生被抓走。

鲁迅试图动员学校高层组织营救无果,愤而辞职。

革命,革命。

半生追寻革命,但鲁迅发现有的人“革命”喊得越响,天色就变得越黑暗。

即使北洋军阀,也从未敢像号称“革命”的国民党那样地杀人。

这一年,他创造了一个新名词叫“可恶罪”—先因为被人认为“可恶”,这才终于犯了罪。

“凡为当局诛者皆有罪。

”后来鲁迅曾对斯诺说:“民国以前,人民是奴隶,民国以后,我们变成了前自主学习奴隶的奴隶了。

”“阿Q现在在管理着国家哩。

”整个1920年代,如果说鲁迅在人生中收获了什么真正的喜悦,也许就只有和许广平的爱情。

许广平是广州人,因抗拒包办婚姻,远离乡土,先到天津再到北京,入读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成为鲁迅的学生。

曾经她是和秋瑾一样的热血巾帼,主张以暗杀推动革命,在写给鲁迅的信中,有一段话可谓豪气干云。

“仗三尺剑,杀万人头,饮千盏血,然后仰天长啸,伏剑而殉。

”1927年10月,鲁迅携许广平离开广州,前往上海。

鲁迅死了吗?在上海等着他的,是另一种过去不曾应对过的局面。

在思想和行动上,鲁迅一直是不断革命的,他离开广州,是满怀着对牺牲的革命者的同情和对“独夫”“屠伯”的义愤的。

但一到上海,面对的却是创造社、太阳社一群“革命文学”青年的群起而攻。

郭沫若、成仿吾、冯乃超、李初梨、蒋光慈、钱杏邨、彭康……一拥而上。

“以趣味为中心”“蒙蔽一切社会恶”“对于社会认识完全盲目”“故意的歪曲事实”“麻醉青年”“老头子”“阴阳脸的老人”“文坛的老骑士”“中国的堂吉诃德”“反动的煽动家”“梦游的人道主义者”“最丑猥的个人主义者”……无数的帽子飞了过来。

他们宣布,“阿Q的时代已经死去”,“鲁迅也死了”。

鲁迅对于这一波攻击是莫名其妙的,而因其原因复杂,至今也难以一言定论。

在当时的文坛,骂鲁迅是一个很好的扩大影响的办法。

在广州时,中山大学学生筹备出版刊物,希望鲁迅为创刊号写文章,这样可以增加销量,支持刊物的可持续运转,鲁迅就说:“你们可以写文章骂我,骂我的文章,销路总是好的。

”鲁迅不怕战斗,害怕的正是缺少战斗的对象。

五四过后一片沉寂,他就写过“寂寞新文苑,平安旧战场;两间余一卒,荷戟独彷徨”,在所谓“反省五四”的调调下公然怀念战斗的激情。

在广州,有人约他写文章,他则表示因为生活过于平静,没什么可写。

创造社和太阳社的挑衅,唤醒了他的孤傲和好斗。

“我倒觉得有趣起来,想试试我究竟能够挨多少刀箭。

”在创造社和太阳社成员成批发表的文章中,充斥着革命浪漫主义的空洞口号,对鲁迅的攻击也非常浅薄,令他倍觉孤独。

1928年5月4日,他在给章廷谦的信中说:“大家拼命攻击,但我一点不痛,以其打不着致命伤也。

以中国之大,而没有一个好手段者,可悲也夫。

”“革命文学”打着马克思主义的旗号,但回看文章往来,鲁迅显得更像一个马克思主义者。

这是他在“革命”再次幻灭后获得的新的理论修养。

他认为这些自称马克思主义者的人其实不懂马克思主义,于是在几个回合的交手之后,干脆转而译介普列汉诺夫、托洛茨基等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著作,以此表明态度。

正因认清了空洞口号的大而无当,后来他曾对冯乃超讲过一个故事:一个农民每天挑水,一天突然想,皇帝用什么挑水呢?一定是用金扁担!所谓“无产阶级文学”,从作者到受众,他都看不到影子。

1930年,为了要成立左翼作家联盟,“革命文学”缓和了对鲁迅的口气,鲁迅也和其中的一部分人冰释前嫌。

比如,其中攻击最烈的冯乃超,因其展现的真诚忠厚,鲁迅马上就放下了一切恩怨。

鲁迅对左联倾注了热情与心血。

过往加入或“被加入”的社会组织,他都很少参加会议和活动,而左联的会议和活动他基本上从不缺席。

然而这样一个政治意味浓厚的组织,从根本上说也不适合鲁迅的性格。

内部的派系争斗、“由同志从背后射来的冷箭”让他不胜其扰,也更感到灰暗。

这样的日子构成了他最后的人生。

但也有慰藉。

身为“左联盟主”的鲁迅,在上海的日子与中国共产党人有了频繁的往来。

冯雪峰、胡风、冯乃超、柔石都是他的好友。

柔石是一个忠厚纯洁的青年,他的牺牲让鲁迅疼痛得无以复加。

正如林贤治先生在《人间鲁迅》里写的那样:“浩瀚的心海顿时呜咽起来……”共产党人中,和鲁迅交情最深的是瞿秋白。

高层领导人,他早年就和陈独秀、李大钊并肩作战,后来又接触过李立三,但真正引为知己的只有瞿秋白。

“人生得一知己足以,斯世当以同怀视之”这一幅字,就是写给秋白的。

共产党人中,对鲁迅评价最宏大而深刻的是毛泽东,但最知心的则仍是秋白。

他说,鲁迅是莱漠斯,是野兽的奶汁所喂养大的,是封建宗法社会的逆子,绅士阶级的贰臣。

他诅咒自己的过去,竭力地要肃清这个肮脏的茅厕。

1935年,秋白也被杀害了。

鲁迅的一生,是“忍看朋辈成新鬼”的一生,陈天华、徐锡麟、秋瑾、陶成章、范爱农、刘和珍、杨德群、毕磊、柔石、杨铨、瞿秋白……“耳际频闻故人死”。

柔石死后,鲁迅写:“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杨铨死后,鲁迅说:“只要我还活着,就要拿起笔,去回敬他们的手枪。

”他至死都保持着战斗的激情,从未改变过自己的立场。

当胡适、林语堂、周作人等旧日战友都纷纷在思想和文字上变得面目全非时,鲁迅仍然是鲁迅。

1936年10月19日上午5时25分,鲁迅逝世。

在当局的严密监视下,上海滩万人送行。

众多挽联中,女性胡子婴的一对,最为平实而真挚:“国家事岂有此理,正需要先生不断咒骂;悲痛中别无他说,只好劝大众继续斗争。

”二、祥林嫂的故事1、请按照时间脉络,仔细梳理祥林嫂的生命轨迹。

2、完整的看过祥林嫂的故事后,你觉得她是一个怎样的人?合作探究3、祥林嫂的生命终在祝福前夕的寒冷冬夜里逝去,你认为导致她最终悲剧的原因是什么?本课小结《祝福》025学案参考答案从小说开头到“至此也连成一片”,还有小说“最后一段”。

第1节到33节,还有110节。

这部分从开头写了我的故乡鲁镇,年底时间。

第二段写了迎新年祝福的场面,即腊月二十三、二十四过小年。

从这部分文字中,我们可读出“我”是个怎样的人——第1点,暂寓四叔家,我是个飘零他乡的游子。

四叔的谈话不投机,四叔守旧、封建,我追求思想进步和维新。

第2点,从祥林嫂的话里,“你是识字的,又是出门之人”得知我“读书人”或“知识分子”。

第3点,对祥林嫂的同情,又无能为力。

表明我是个具有正义感、同情底层平民的好人,第4点,我中止向四叔打听祥林嫂的消息,表明我也是个思想追求进步,但精神却软弱无能的人。

作者为什么要离开故乡鲁镇,回城里去因为:第一处:鲁镇是故乡,但我没有家,寄宿四叔家。

与四叔有思想冲突,孤独一人,百无聊赖,逃离鲁镇旧社会。

第二处:遇见祥林嫂,无法解答“灵魂的有没有”,感到不安、不祥、甚至害怕。

城里有美食,有朋友。

第三处:面对祥林嫂穷死,值得同情,但感到负疚,内心闷闷的。

那么鲁镇是怎样的地方:第1段,写鲁镇年底的气象,爆竹钝响、火药香——沉重的,沉闷第2段,写“祝福”场景,福礼,雪天——阴暗、一团糟第32段,写鲁镇的雪夜——寂静、沉寂、死寂。

第112段,写鲁镇的爆竹声把我的回忆拉到现实社会,幸福的鲁镇——懒散舒适,离开鲁镇,逃离旧社会《祝福》学案026 参考答案1、请按照时间脉络,仔细梳理祥林嫂的生命轨迹。

明确:简单地说,二次来到鲁镇,二次丧丈夫(生活不到二年),死了儿子第34节:冬初,二十六、七岁的寡妇祥林嫂来鲁镇做女工。

第42节:三个月后(工钱1750文,每月500文),祥林嫂被婆婆绑架改嫁到贺家墺。

第66节:三年后的秋季(过了二个新年),祥林嫂也回到鲁镇做女工。

(为什么第二次仍回四叔家——熟门熟路,比生手实在好得多)第88节:过新年,遇见柳妈,人生拐点。

第106节:快够一年,花二年的工钱捐门槛。

(花二年工钱,捐门槛,合乎事理吗?请同学们思考)第109节:不到半年,头发白了,离开四叔家。

我还在鲁镇。

第3节:五年前,四十上下。

理清祥林嫂的半生,从二十六、七岁到四十上下的生命轨迹,有助于我们从整体上把握这篇文章的脉络,可以更好地理解这篇小说的主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