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近十年来劳动人口变化
我国人口近十年的变化趋势
我国人口近十年的变化趋势
我国人口近十年的变化趋势如下:
1. 人口总量稳步增长。
近十年我国的人口总量一直处于增长状态,但增长速度逐渐放缓。
2019年,我国总人口达到14.42亿,较2010年增加了近9000万人。
2. 城镇化进程持续加快。
近十年我国城镇化率保持了稳步上升的态势,由2010年的49.7%上升到2019年的60.6%。
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城市人口过度集中的问题。
3. 人口结构持续老化。
随着中国不断进入老龄化社会,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比重显著增长,2019年已达到18.1%,同比增长1.3个百分点。
4. 出生率持续下降。
近十年我国的出生率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特别是在二孩政策全面实施后,出生率下降的速度更快。
2019年,我国的出生率为10.48‰,比2018年下降了0.03个百分点。
5. 城乡人口差距缩小。
我国政府一直在致力于缩小城乡人口差距,近十年来,农村人口持续减少,城市人口比重逐渐上升,城乡人口差距有所缩小。
人口迁移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人口迁移对产业结构的影响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我国的人口迁移现象日趋突出。
据统计,近十年间,中国的人口流动规模已近5亿。
这样的大规模人口迁移对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许多影响。
其中,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尤其值得关注。
一、人口迁移对城乡产业结构的影响人口流动从本质上来讲是城乡经济结构的迁移。
人口在城乡之间的流动,必然带动着各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
以农村地区为例,过去由于农业产业支撑,农村居民的经济活动都是以农业为主导的。
随着人口大量流动到城市,不少农村地区的劳动力荒问题得到了缓解,为农业提供了发展空间。
同时,这些流动人口也带着一定的资金和技能到达了城市,丰富了城市的人力资源和科技水平。
这就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变化。
随着通讯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务工人员甚至可以在家乡通过互联网开展远程办公,使得城乡产业结构更加融合和多元化。
二、人口迁移对产业集聚和分散的影响人口流动也对产业集聚和分散产生了重要影响。
随着人口不断流入城市,城市内不同领域的产业相互连锁,形成了大大小小的产业集群。
例如深圳的电子信息产业和杭州的互联网产业就是行业内领先的产业集群。
由于产业集群的优势在规模、技术和经验等方面,支撑着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
然而,人口的流动也可能促进产业分散,为不同地区带来各自的产业发展优势。
例如苏州市吴江区聚焦特色产业,推出“六大任务”计划,打造特色产业,为当地的产业发展带来了很好的助推作用。
因此,人口迁移对于产业分散和集聚的影响是相辅相成的,不同地区结合自身的优势,才能做出最好的产业发展规划。
三、人口迁移对产业升级的影响当前,国家正不断推进产业升级,互联网、人工智能、新能源等新兴产业不断涌现。
人口的流动已经成为推动产业升级的一大发起力。
城市人口流动的趋势,可以较快地带动城市的更新换代和创新发展。
例如,上海自贸区的建设就得益于海外人才的大量流入,推进了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和产业转型。
人口习题
一、选择题(题型注释)下表为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与2000年第五次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变化表,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性别比为每100位女性所对应的男性数目)。
1.从表中可以得出,在各类人口中,绝对数增长最多的是A.城市人口 B.女性人口C.老龄人口 D.流动人口2.下列关于近10年来我国人口的变化特点中,叙述正确的是A.男性人口数量在减少 B.流动人口的增长速度最快C.人口结构在不断优化 D.人口自然增长率总体偏高下图为1950~2010年世界及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人口变化过程。
根据相关知识,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3.有关世界人口变化过程的表述,正确的是()A.1950~2010年人口死亡率大于人口出生率B.1950~1970年人口死亡率下降幅度最小C.1950~201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基本不变D.1950~197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4.图中代表北美洲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表为某国不同年份人口增长变化比较表,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5.根据人口增长特点变化的一般规律,表1所示①、②、③、④四年份的先后顺序最有可能是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C.④、③、②、①D.③、①、②、④6.目前该国A.外迁人口增多B.少年儿童比重降低C.老龄化趋势减缓D.社保负担减轻图示意4个国家人口的性别—年龄构成。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7.图示四国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A.①B.②C.③D.④8.图示四国中30—39岁人口数量从少到多依次是A.①③④②B.②④③①C.④②③①D.①②③④图为南亚地形图,读图并结合表1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9.印度耕地面积比中国大是因为印度比中国:①国土面积大②平原面积大③低海拔面积比重大④水热丰富区面积比重大A.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10.分析表1可得出,2012年中国比印度:A.净增加人口数量少 B.0—14岁人口数量多C.老龄化严重 D.城市人口数量少生育率指育龄妇女的实际生育水平或生育子女的数量。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中国地理上册第一章单元试卷及答案
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中国地理上册第一章单元试卷从世界看中国(满分100分)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60分)“网红火车”5639/5640次列车是从贵阳开往玉屏的一趟绿皮车。
全程337千米,沿途16个站,每站必停,还能帮助沿线群众卖自家农产品增收。
读图,完成问题。
1.与图示省份有关的词语是()A.得陇望蜀B.粤犬吠雪C.彩云之南D.黔驴技穷2.该省份的地势特征是()A.东高西低B.西高东低C.南高北低D北高南低3.我国幅员辽阔,地域差异大。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东岸B.陆上邻国有15个,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C.大陆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陆上国界线长22000多千米D.我国南北跨近50个纬度,大部分在北温带,小部分在寒带4.学校门口停放一台湘A33333的车,这辆车牌的归属地是()A.河南省B.河北省C.湖北省D.湖南省2023年春晚节目《华彩梨园》中现存最古老的剧种非遗莆仙戏亮相,展示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
读图“我国主要大剧种流行区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5.图中越剧分布区域表示福建省的是()A.B B.C C.D D.E6.下列戏剧中,在A省区盛行的是()A.越剧B.粤剧C.晋剧D.豫剧读我国疆域图,完成下列小题。
7.我国疆域辽阔,下列说法最恰当的是()A.我国领土最东端位于漠河市北端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B.我国领土最西端号称“世界屋脊”C.我国领土最南端气候长夏无冬D.我国领土最北端有极昼现象8.诗句“南国春意浓,北国正冰封”反映了我国()A.东西跨经度大B.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C.南北跨纬度广D.地势高低差异大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近十年来我国人口保持低速增长态势。
为此国家先后出台“二孩”、“三孩”人口政策。
图为“中国近十年出生人口和出生率情况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2012~2021年期间我国人口变化特点是()A.人口总数不断增加B.人口总数持续下降C.人口出生率持续下降D.人口出生率2016年最高10.人口出生率过低最有可能引发的问题是()A.人口分布不均B.就业压力增大C.养老负担加重D.生态环境恶化11.为应对近年来我国人口出生率持续下降的问题,下列措施可行的是()①调整和完善生育政策②完善养老保障体系③大量接纳海外移民④延迟法定退休年龄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下图为“历次人口普查全国人口及年均增长率图”和“中国人口政策调整时间轴图”。
浅谈中国近十年人口年龄结构与就业结构变化趋势
浅谈中国近十年人口年龄结构与就业结构变化趋势摘要:本文对近十年中国人口年龄数据和以分行业经济活动人口就业数据进行了分析,利用excel软件分析发现,我国人口年龄结构正处在“人口红利”期,并在未来几年内趋向老龄化,社会负担加重;而且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适龄劳动人口(经济劳动人口)正逐渐转向第三产业部门。
关键词:人口年龄结构就业结构人口红利excel一、引言:(一)研究背景及意义社会是由“人”所组成,社会经济活动是由“人”来进行。
这个“人”是由“不同年龄”,或“不同行业”组成的。
新中国成立50年来,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人口死亡率急剧下降,平均寿命迅速提高,特别是近20年来的计划生育政策使得人口迅速下降,中国人口正在迅速老龄化。
研究我国老龄化的特点、影响及对策,对于我们迎接老龄化高峰,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21世纪的中国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老龄社会。
日益增多的老龄人口以及与此相伴而生的社会经济问题已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老龄化与生育政策的关系、老龄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养老保障与养老保险、农村人口老龄化及养老、特殊老年群体养老、积极应对老龄化等领域。
对人口老龄化影响因素建立指标体系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是提出应对人口老龄化措施的研究基础。
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影响人口老龄化的最直接因素,其中出生率下降是人口老龄化的决定因素。
二、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现对2001年到2010年的人口自然增长率进行建模分析,根据计算发现自然增长率的一阶差比率大致相等,符合指数曲线模式的数字特征,确定选用指数曲线预测模型第一步,先将观察值yt的数据进行变换,使其满足因为A=ln a,所以所求指数模型为:第二步,预测2011年的自然增长率为:预测2012年的自然增长率为:预测2013年的自然增长率为:第三步,将主营业务收入对数化处理,并使用Excel中的数据分析对其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如下:由上述分析结果可以看出,R2=0.791003,模型的拟合优度较高。
备战2022年福建中考地理一轮复习02|中国的人口(解析版)
备战2022年福建中考试题一轮复习汇编02|中国的人口(解析版)考点:中国的人口课程标准:1. 运用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增长趋势,理解我国的人口国策。
2. 运用中国人口分布图描述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
考查内容:我国人口增长趋势和人口政策。
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
考查要求:理解考查热度:★★★★☆中考规律趋势: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数量多,增长快,并由此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再加上近些年来,人口老龄化问题也日趋严重,成为地理中考的热点,考查学生的人地协调能力。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合计人口增长7、8,4分-12、13,4分-23~25,6分5年3考人口分布-----5年0考合计(分)4分-4分-6分典型例题(2017~2021)例1:2011年以来,我国先后对计划生育政策做出“双独二孩”“单独二孩”和“全面二孩”的调整。
下图示意1987﹣2015年我国人口总数及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
据此完成⑴~⑵题。
(1)(2017福建中考·7·2分)下列关于1987﹣2015年我国人口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口数量迅速增长 B.人口数量缓慢下降C.人口自然增长率呈上升趋势 D.人口自然增长率呈下降趋势(2)(2017福建中考·8·2分)2011年以来,我国调整计划生育政策的主要目的是()A.提高人口综合素质 B.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C.大幅度增加人口数量D.降低人口自然增长率解析:(1)读图可知,1987﹣2015年我国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或增长速度)明显下降.但是,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每年新增人口仍达1000多万,在今后一段较长的时期内,人口总量还将持续增长,D正确。
(2)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实行了计划生育,在控制人口数量方面取得巨大成就,但同时也出现劳动力减少、社会养老负担加重,人口老龄化等问题.2015年10月29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其目的就是为应对当前出现的人口问题,逐步调整完善现行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B正确。
列举近十年来我国发展的突出成就
列举近十年来我国发展的突出成就
1. 脱贫攻坚:我国成功完成了脱贫攻坚任务,将全国所有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2. 经济增长:我国经济连续多年保持高速增长,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3. 科技创新:我国取得了飞速发展的科技创新成果,成为全球领先的高科技国家。
4. 政治稳定:我国政治局势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国家安全稳定。
5. 对外开放: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加强经济交流合作,提升国际影响力。
6.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收入不断增长,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完善,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7. 城乡协调发展:我国加快城乡协调发展步伐,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8. 生态保护:我国注重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加大生态保护力度,完成多项生态环保工程。
9. 文化繁荣:我国文化事业蓬勃发展,文化产业成为经济增长新动力。
10. 外交成果: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积极倡导和平、发展、合作的理念,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和地位。
我国人口发展的新特点
我国人口发展的新特点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我国的人口发展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国的人口数量一直处于高速增长的状态,但是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逐渐加剧和生育率的下降,我国人口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
本文将从人口老龄化、生育率下降、城市化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更好地了解我国人口发展的新特点。
一、人口老龄化加剧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的人均寿命不断延长,同时老年人口比例也在逐渐增加。
据统计,截至2021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达到2.5亿,占总人口比例的17.9%。
而且,这一比例还在不断上升。
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出现,不仅对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医疗保障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还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因为老年人口的生产力和消费力都相对较低,而且需要更多的医疗和社会保障资源,这对我国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都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二、生育率下降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国的人口数量一直处于高速增长的状态,但是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们观念的变化,我国的生育率开始出现下降的趋势。
据统计,我国的生育率已经下降到了1.3左右,这已经远低于维持人口稳定的生育率2.1。
生育率的下降,不仅会导致我国人口数量的减少,而且还会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产生一定的影响。
因为生育率的下降会导致劳动力的减少,从而影响到我国的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
三、城市化进程加快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涌向城市。
据统计,截至2021年底,我国城镇人口已经达到9.05亿,占总人口的63.9%。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不仅会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好的生活条件,而且还会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产生深远的影响。
但是,城市化进程也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比如城市化过程中的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等问题,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加以重视和解决。
总之,我国人口发展的新特点呈现出人口老龄化加剧、生育率下降和城市化进程加快等趋势。
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由于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以及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人口呈现出典型的人口结构特征:人口规模巨大、总量增长快、人口平均年龄较低、青壮年人口多、老年人口相对较少。
这种年龄结构对于经济的增长和社会发展来说,是一个有利的因素,可以有效地促进劳动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然而,在近年来,随着我国逐渐从农业社会转型为工业社会和服务业社会,人口出生率下降,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愈发突出。
一方面,由于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的寿命明显延长,老年人口数量快速增长;另一方面,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限制,人口出生率持续下降,导致出生人口减少,青少年人口比例下降。
这两个因素的叠加,导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呈现出老龄化的趋势。
老龄化的人口结构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人口老龄化意味着劳动力资源的减少和社会保障的压力增加。
劳动力资源减少将影响到劳动生产率和经济增长速度,而社会保障的压力增加将对社会福利和医疗保健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
此外,人口老龄化还带来了家庭人口结构的变化,儿童和老年人的比例上升,家庭的照顾压力增加。
加上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无法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导致养老服务的需求急剧增加,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面临巨大的挑战。
为了应对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带来的挑战,我国必须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
首先,要进行全面的人口政策调整,鼓励生育,增加出生人口,缓解老年化的问题。
同时,还需要提高老年人口的生活质量,改善老年人口的生活环境和医疗保障水平,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养老服务。
其次,要加强教育和培训,提高劳动力的素质和技能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应对劳动力资源的减少。
此外,还需要加强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方面,为老年人和家庭提供更好的保障。
总之,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对经济发展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中国劳动力参与率逐年下降 女性市场参与率下降
女性劳动参与率指女性经济活动人口占女性劳动适龄人口的比例,反映女性人口参与市场性劳动的程度,是研究女性劳动力就业状态的重要指标。
各国的经济文化不同,女性劳动参与率也不同。
我国经济体制转变过程中,女性劳动参与率也随之发生变化,并反映出女性劳动群体市场上的供给特点。
一、我国女性劳动参与率水平较高,但总体上比男性劳动参与率低我国的劳动参与率整体水平比世界水平要高,比最不发达的国家,亚洲,以及拥有共同文化背景的日本和韩国也要高。
从性别来看,我国女性劳动参与率一直高于男性,而且仍明显高于其他国家和地区。
一般来说,发展中国家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较高,教育水平和收入水平较低,致使发展中国家的各类人口的劳动参与率较高。
而我国女性人口的劳动参与率已经大大超越了最不发达国家及其他发展中国家。
从表1的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女性劳动参与率在2000年为8O.8%,比世界总体水平6O.7 高19个百分点,在所列举的国家和地区中,女性劳动参与率位居第二的是最不发达国家,为65.8 ,我国的数据高出其14个百分点二、我国女性劳动参与率呈现下降趋势。
特别是黄金劳动年龄范围内从时间上看,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女性人口的劳动参与率总体水平明显呈下降趋势。
从表1可以看出,我国15—64岁女性劳动参与率从1995年8O.4 降到2000年的8O ,预计到2010年要降到77.6%。
由表2可以看出,15—19女性劳动参与率下幅度大,主要原因是,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中、高等教育入学率的提高,技术进步对高素质结构劳动力的需求,以及高学历者的较高工资收入等,造成女性就业年龄推后,女性青年劳动参与率下降。
此外,尤其注意25—49岁黄金劳动年龄范围内的女性劳动参与率变化。
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中,25 39岁的女性劳动参与率均超过9O 。
而日本女性1990年该组劳动参与率在6O 左右,韩国女性不超过5O 。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国25—39岁女性劳动参与率仍高于其他国家和地区,但该范围内各年龄组均下降3 左右。
我国近十年来发展和人民生活中的新变化
我国近十年来发展和人民生活中的新变化我觉得10年以后,我们的社会将会有很大的变化,表现在:1、中国GDP总量将超越美国,将成为世界第一,现在全球新冠疫情在国外越来越严重,何时能够做到全球控制,还是未知数,世界每次重大灾难后,都会伴随着大国的崛起。
我国既高度重视防控疫情,又全面恢复经济建设,抓紧补短板,进行全面自主可控的技术超越。
相信我国会抓住这一历史机遇期,发展到2030年,中国经济总量很可能会成为全球第一的国家。
2、国防上的变化,中国在10年后,将拥有6个航母战斗群,其中两个是核动力航母战斗群。
拥有10艘的075两栖攻击舰上搭载有大量的先进无人攻击机。
拥有了搭载自主研发量产发动机的最新型号的歼20战斗机群。
3、科技领域的变化,到2030年,搭载自主研发长江系列航空发动机的C919民航客机已经批量交付我国的各航空公司投入运营,华为的高端芯片已经全面解决了自主生产问题,中国开始了载人登月的具体实施阶段,在2030前已成功发射多颗火星探测器。
4、人口数量上的变化,我国人口到2029年达到了近14.5亿左右的峰值,从2030年开始我国逐步进入人口负增长时代。
5、房价的变化,至2030年的10年间我国主要城市的房价经历了平稳小幅度下降阶段,一线城市房价10年后是现在房价的80%,而大多数普通城市的房价是现在房价的70%。
6、股市的变化,到2030年前中国的股市已全部实行了注册制,试行了T+0交易和无涨跌幅限制的交易制度,中国上证指数越过了6000点,正在向8000点挑战的路上。
7、生活上的变化,无人化和智能化的生活科技将更加深入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无人驾驶技术将更成熟地运用在很多款新车型上,无人出租汽车将进入人们的生活,电商将以全新业态影响大家的方方面面。
人们将使用上6G的新型手机,多款新型智能AI产品会走进人们的生活中。
人们日常的支付以数字人民币为主,现金的使用已经极其罕见。
8、环境的变化,青山绿水、蓝天白云成了常见景观,由于我国大力推行新能源战略,减少了大量的污染排放,汽车的全电化普及等,使我们的环境更加干净和健康。
我国人口环境的变化趋势
我国人口环境的变化趋势
中国人口环境的变化趋势如下:
1.人口总量逐渐增加。
中国的人口总量从1949年的5.15亿人增加到了现在的14亿人左右,而且在未来几十年内,人口总量还将持续增加。
2.人口结构逐渐老龄化。
随着生育率的下降和医疗条件的改善,中国的老年人口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
同时,青少年人口的比例也在逐渐下降。
3.城市化率逐渐提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中国的城市人口比例正在逐渐提高。
据统计,目前中国城市化率已经超过了50%。
4.人口流动性逐渐增强。
随着交通和通讯技术的进步,人们的流动性逐渐增强。
特别是在近几年,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口流动的规模不断扩大。
5.人口性别比例失衡。
由于中国传统的男尊女卑文化,以及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中国的人口性别比例出现了失衡的情况,男女比例严重失衡,亟需改善。
总之,中国人口环境变化趋势将会继续发生。
Facing the challenges, we need to take measures in population planning, urbanization, health care, education, and social security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我国的人口政策变迁
我国的人口政策变迁近几十年来,我国的人口政策经历了不断变迁的过程。
随着社会发展和经济改革的推进,我国为了适应人口结构变化、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及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不断调整和完善人口政策。
本文将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放宽政策以及二孩政策的推行等几个方面,探讨我国人口政策的变迁。
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上世纪70年代,我国面临着人口过快增长的问题,为了合理控制人口数量,政府实施了计划生育政策。
该政策主要通过晚婚晚育、少生多养的原则,鼓励一对夫妻只生育一个孩子。
计划生育政策初期,由于宣传不到位和地方政府执行不力等原因,效果并不理想。
但随着政策的逐渐落实,我国人口增长率明显下降,避免了人口爆炸对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压力。
二、放宽政策的实施进入21世纪,我国人口政策开始向放宽的方向转变。
2013年,国务院发布了《全面二孩政策》,允许符合条件的夫妻生育两个孩子。
这一政策的实施旨在应对人口老龄化趋势,解决劳动力短缺的问题,并推动婴儿用品、教育、医疗等相关行业的发展。
放宽政策的实施,为我国人口政策带来了新的变化。
政府不再过多干涉夫妻生育自主权,鼓励符合条件的夫妻生育第二个孩子。
这使得有些夫妻选择再生育一个孩子,以满足对家庭幸福感的追求。
然而,放宽政策并没有带来像预期的那样大规模的人口回升,一方面是因为社会经济发展不同地区差异大,家庭对生育的接受程度不同;另一方面是由于教育成本上升、生育压力增加等原因,不少夫妻仍选择只生育一个孩子。
三、二孩政策的推行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为了促进人口结构的优化和提高劳动力资源供给,2016年,我国正式实施了全面放开二孩政策。
这一政策进一步放宽了生育限制,鼓励更多夫妻生育第二个孩子。
二孩政策的实施,为我国人口政策变迁带来了新的契机。
根据预测,二孩政策实施后,我国将迎来短期内人口出生高峰。
然而,二孩政策的推行并没有如预期那样理想,许多夫妻仍然选择只生育一个孩子。
这主要受到生活成本、教育压力以及女性职业发展等因素的影响。
中国劳动力参与率逐年下降 女性市场参与率下降
女性劳动参与率指女性经济活动人口占女性劳动适龄人口的比例,反映女性人口参与市场性劳动的程度,是研究女性劳动力就业状态的重要指标。
各国的经济文化不同,女性劳动参与率也不同。
我国经济体制转变过程中,女性劳动参与率也随之发生变化,并反映出女性劳动群体市场上的供给特点。
一、我国女性劳动参与率水平较高,但总体上比男性劳动参与率低我国的劳动参与率整体水平比世界水平要高,比最不发达的国家,亚洲,以及拥有共同文化背景的日本和韩国也要高。
从性别来看,我国女性劳动参与率一直高于男性,而且仍明显高于其他国家和地区。
一般来说,发展中国家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较高,教育水平和收入水平较低,致使发展中国家的各类人口的劳动参与率较高。
而我国女性人口的劳动参与率已经大大超越了最不发达国家及其他发展中国家。
从表1的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女性劳动参与率在2000年为8O.8%,比世界总体水平6O.7 高19个百分点,在所列举的国家和地区中,女性劳动参与率位居第二的是最不发达国家,为65.8 ,我国的数据高出其14个百分点二、我国女性劳动参与率呈现下降趋势。
特别是黄金劳动年龄范围内从时间上看,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女性人口的劳动参与率总体水平明显呈下降趋势。
从表1可以看出,我国15—64岁女性劳动参与率从1995年8O.4 降到2000年的8O ,预计到2010年要降到77.6%。
由表2可以看出,15—19女性劳动参与率下幅度大,主要原因是,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中、高等教育入学率的提高,技术进步对高素质结构劳动力的需求,以及高学历者的较高工资收入等,造成女性就业年龄推后,女性青年劳动参与率下降。
此外,尤其注意25—49岁黄金劳动年龄范围内的女性劳动参与率变化。
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中,25 39岁的女性劳动参与率均超过9O 。
而日本女性1990年该组劳动参与率在6O 左右,韩国女性不超过5O 。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国25—39岁女性劳动参与率仍高于其他国家和地区,但该范围内各年龄组均下降3 左右。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三节中国的人口-自定义类型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三节中国的人口一、单选题1.关于我国人口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B. 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C. 我国全面实行“二孩”政策说明我国不再实行计划生育政策D. 黑河-腾冲一线是我国重要的人口分界线2021年5月11日,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外公布了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本次人口普查结果为完善我国人口发展战略和政策体系、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准确的统计信息。
表为“第六、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对比表”,如图为“历次人口普查全国人口数量及年均增长率统计图”。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题目。
表:第六、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对比表类别2010年2020年年份15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9.08年9.91年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9.46%13.50%城市人口比重49.68%63.89%东部地区人口比重37.78%39.93%2.下列关于我国人口情况的描述,错误的是()A. 我国人口素质不断提高B. 我国人口老龄化进一步严重C. 我国城市人口增长较快D. 我国人口分布趋于均匀3.近年来,我国人口增长的特点为()①继续保持低速增长态势②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③每年净增人口数量依然很庞大④目前我国人口呈现负增长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2021年5月11日,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外发布: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全国人口共141178万人,与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的133972万人相比,增加7206万人,增长5.38%。
下表为我国第七次人口普查部分数据统计表。
据此完成下列题目。
我国第七次人口普查部分数据统计表4.分析我国人口总量变化及城乡构成,可以看出我国()A. 人口数量增长迅猛B. 城市人口比重上升较快C. 年平均人口增长率为5.38%D. 城镇和乡村人口数量都有增长5.分析我国人口年龄构成,可以看出我国()A. 劳动年龄的人口比重上升B. 少年儿童人口比重下降C. 社会抚育、养老负担加重D. 就业、升学负担都加重6.分析我国人口地域分布,可以看出人口比重下降最快的是()A. 东部地区B. 东北地区C. 中部地区D. 西部地区读我国1960~2045年劳动人口增长率变化图(含预测)。
现今我国劳动力供给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现今我国劳动力供给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劳动力市场也呈现出一定的特点和变化。
本文将对中国当前的劳动力供给状况进行分析,并探讨一些影响因素。
首先,中国目前的劳动力供给总量庞大,但结构不合理。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截至2024年末,中国劳动力人口总量达到了9.74亿人。
然而,与此同时,劳动力的中高端结构比例相对较低。
具体而言,中国劳动力市场中,农村劳动力占比较高,而受过高等教育的劳动力比例相对较低。
这种劳动力结构的不合理性影响了中国经济的创新和竞争力。
其次,劳动力供给还受到年龄结构的影响。
根据人口普查数据,中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
2024年,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8.1%。
这一现象直接影响到劳动力市场的供给。
老龄化人口的增加,意味着劳动力供应量的减少。
由此可见,人口老龄化是中国劳动力供给变化的主要因素之一第三,劳动力供给还受到教育水平的影响。
尽管中国在过去几十年取得了巨大的教育成就,但仍存在教育水平不均衡的问题。
根据数据显示,城市居民的受教育程度普遍较高,而农村居民的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
这种教育不平衡现象直接影响了劳动力的供给。
高等教育的缺乏使得很多企业难以招聘到高素质的人才,而大量的农村劳动力也存在技能水平较低的问题。
第四,劳动力供给还受到经济发展的影响。
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对劳动力供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与此同时,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劳动力需求的结构也在发生着变化。
由于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提高,一些传统的劳动力需求减少,而一些新的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增加。
这对劳动力供给带来了新的挑战。
总结而言,中国目前的劳动力供给状况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
劳动力总量庞大但结构不合理,人口老龄化现象加剧,教育水平不均衡等问题都对劳动力供给产生了不利影响。
为了调整劳动力供给状况,中国政府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村地区的教育水平,进一步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同时,应加速推进老龄化社会和人口结构调整,鼓励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和流动,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10年后中国这些变化将远超你的想象(深度好文)
10年后,中国这些变化将远超你的想象!(深度好文)导读本文作者从十个方面解析10年后我国的经济增长趋势和产业格局变化,深入剖析大众消费能力的发展以及产业结构调整后的生态系统情况,非常值得一读!在过去30多年里,中国经济以人类经济史上前所未有的速度保持高速增长,从1978年到2013年,中国实现了年均9.8%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人均GDP实际增长17倍多。
发达国家历史上经济增长最快的时期,一个人终其一生实现的生活水平改善程度,英国只有56%,美国大约为1倍,日本也仅为10倍,而中国这一指标超过历史上任何国家。
人们曾经见证过东亚经济奇迹,而中国经济奇迹是世界经济史上前所未有的,中国以这么快的速度持续这么长时间地发展,这一事实举世公认。
可以讲,再过十年,中国的变化将远超你的想象!1消费十一国庆长假期间,平日精打细算的人们吹响了“买买买”的号角,朋友圈开始被旅行、血拼、聚会等各种照片不断刷屏。
这清晰刻画了中国消费的崛起。
2015年上半年,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为49.5%,比去年同期提高2.1个百分点;从需求结构来看,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在继续提升,上半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比去年同期提高了5.7个百分点。
来自投资人士和经济学家的预言正在被逐渐证实:中国消费大潮正在迅猛来袭。
“中国现在正处在从世界工厂往世界市场转化的过程中。
”弘毅投资董事长赵令欢直言不讳,他列举了一组令人咋舌的数据进一步证实了这一观点,仅在2014年中国各种消费占全球的比重是惊人的:智能手机全球34%的消费在中国,钻石首饰全球12%的消费在中国,在线游戏是18%,连巧克力也占全球消费的2%。
“经济低迷,我们担心消费下滑,但我们看到的是,中国的旅游团都变成了全球采购团,大家还在呼唤更多卫生、安全、健康的食品,呼唤着更多、更好的服务。
这些旺盛的需求在今天还得不到满足。
这就是投资的机遇。
”赵令欢透露,最近三五年弘毅80%以上的投资在服务、消费领域。
动态人口数据分析报告
动态人口数据分析报告动态人口数据分析报告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的人口结构变化呈现出一系列动态的变化趋势。
在过去几十年中,我国的人口分布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城市的人口比例不断增加,而农村的人口比例呈现下降趋势。
这种变化对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城市化进程加快是导致人口结构变动的主要原因。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大量的人口从农村地区迁移到城市地区。
城市地区的工作机会和生活条件相对较好,因此吸引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迁往城市。
这种人口流动导致了城市人口比例的增加和农村人口比例的下降。
其次,人口老龄化是另一个导致人口结构变动的重要原因。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福利的提高,我国的人口平均寿命不断延长,同时生育率下降。
这导致了老年人口比例的增加。
据统计,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已达到18.7%,老年化情况严重。
老年人口的增加对社会养老保障和医疗卫生等方面提出了新的挑战。
此外,在性别比例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动态变化。
我国一直存在着男女比例失衡的问题,尤其是在农村地区。
在过去,由于生育政策的影响,很多家庭倾向于选择生育男孩,导致了男女比例失衡。
但近年来,我国逐渐调整了生育政策,男女比例失衡的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并且在年轻一代女性的受教育程度提高以及就业机会增多的情况下,女性比例逐渐增加。
综上所述,我国人口变化呈现出多个动态趋势。
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老龄化和性别比例失衡都对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应对这些变化,我国需要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提高农村地区的生产条件和人民生活水平,加快老年人社会养老保障和医疗卫生体系的建设,促进男女平等和性别比例的平衡,以适应人口结构变动对社会的影响。
同时,我国也需要加强对人口变化的监测和研究,为制定更科学合理的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劳动力人口现状 人口增量的下降使得每年新 人口增量的下降使得每年新 的劳动力人数明显减少, 成长 的劳动力人数明显减少 , 极大缓解了我国劳动力市场上 的就业压力。 但是我国是世界 的就业压力 。 但是 我国是世界 上人口和劳动力最多的国家, 上人口和劳动力最多的国家 , 目前, 目前 , 城镇每年新成长的劳动 力在1000万 人以上 , 劳动力 供 力在 万 人以上, 劳动力供 大于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 大于求 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 长期面临的矛盾。 长期面临的矛盾。
中国劳动力实在太丰富了, 中国劳动力实在太丰富了 , 永远看不边。 但是大家也感受到, 永远看不边 。 但是大家也感受到 , 近年来我们出现了大量的民工荒 民工荒、 近年来我们出现了大量的 民工荒 、 技工荒, 不仅沿海地区, 技工荒 , 不仅沿海地区 , 甚至劳 务输出的大省: 安徽、 务输出的大省 : 安徽 、 江西也出 现了很普遍的民工荒, 现了很普遍的民工荒 , 而且这个 民工荒不光是技工荒, 最普通的 民工荒不光是技工荒 , 小工也雇不到, 小工也雇不到 , 这是到底是为啥 呢???
我国近十年来劳动人口 产业划分 划分) (按产业划分)的变化情况
2000年,我国全部就业人员中,从事 年 我国全部就业人员中, 第一产业的29318万人,占65.5%;从事 万人, 第一产业的 万人 ; 第二产业的5945万人,占12.4%;从事第 万人, 第二产业的 万人 ; 三产业的6890万人,占17.3%. 万人, 三产业的 万人 到2007年,从事第一产业的人员 年 从事第一产业的人员31444 万人, 万人 , 占 40.8%; 从事第二产业的人员 ; 20629万人,占26.8%;从事第三产业的 万人, 万人 ; 人员24917万人,占32.4%. 万人, 人员 万人 第一产业就业人数不断向第二、 第一产业就业人数不断向第二、三产 业转移, 业转移,第三产业成为就业人数增长最快 的产业。 的产业。
Thank you
宁夏的劳动力特点如何呢??? 宁夏的劳动力特点如何呢??? ------且看下面一组数据 且看下面一组数据
1)数量增长快 2000年第五次 ) 年第五次 人口普查有劳动适龄人口为 334.17万人,占总人口的 万人, 万人 占总人口的60.91%。2003年全区共有劳 。 年全区共有劳 动适龄人口355.00万人,占总人口的 万人, 动适龄人口 万人 占总人口的61.21%。 。 2)农村比重高 2003年城镇有劳动适龄人口占全区的 ) 年城镇有劳动适龄人口占全区的 35.77%;农村占 ;农村占64.22%。 。 3)向城镇转移多 ) 4)年龄结构轻 2003年,劳动适龄人口平均年龄为 ) 年 35.6岁,比1990年提高了 岁。 年提高了7.1岁 岁 年提高了 5)文化素质低 在劳动适龄人口中, ) 在劳动适龄人口中,接受小学教育的 人口比重为25.91%,初中为 人口比重为 ,初中为36.87%,高中(含中专) ,高中(含中专) 为16.64%,大学(含大专及以上)为5.78%。 ,大学(含大专及以上) 。
我国近十年来劳动人口的变化 ------按产业划分 按产业划分
官方发言人: 官方发言人:龙继英 调查总司令: 调查总司令:林峰 调查部队:吴欣欣 韦翠苗 调查部队: 韦家馨 刘黎 黄滔
人口红利
一国人口生育率的迅 速下降造成人口老龄化加速 的同时, 的同时,少儿抚养比也迅速 下降, 下降,劳动年龄人口比例上 升,在老年人口比例达到较 高水平之前, 高水平之前,将形成一个劳 动力资源相对丰富、 动力资源相对丰富、抚养负 担轻、 担轻、于经济发展十分有利 黄金时期” 的“黄金时期”,人口经济 学家称之为“人口红利” 学家称之为“人口红利”。 中国目前的人口年龄结构就 处在人口红利的阶段。 处在人口红利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