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也》比较阅读3篇(含答案)
文言文《大道之行也》阅读题及答案
文言文《大道之行也》阅读题及答案大道之行也①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jǔ)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 课文中所提到的"大道"、"大同"各指什么,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和认识?2.本文从哪三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3.怎样理解孔子关于"大同"社会的思想?4.“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同《孟子》中的哪句名言有异曲同工之妙?5.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6.写出表现人人都能关爱他人,人人都能得到他人关爱、能安居乐业的句子?7.《大道之行也》中与“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意思相同的是哪一句?答案:1. 答:文中"大道"就是指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其治理的效果就是国泰民安的理想状态。
"大同"可以理解为儒家的理想社会或是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
"大道"和"大同"都是当时人们头脑中的理想境界,两个词中带有明显的理想色彩,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
2. 答:①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②人人都能安居乐业;③人人都珍惜劳动成果,却毫无自私自利之心。
3. 答:"大同"社会是夏以前的社会形态,过去有"孔子以五帝之世为大同"的说法。
由此可见,"大同"社会是以"五帝之世"的传说为依据,经过加工提炼而后构想出来的一个理想社会模式,孔子的原意是建立一个合理的社会,以消除现实社会中的黑暗现象和不合理的地方,因此,孔子"大同"理想社会源自于"五帝之世",同时又高于"五帝之世"。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专题《大道之行也》(含答案解析)
大道之行也课内精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大道之行也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故人不独亲.其亲( )(2)力恶.其不出于身也( )(3)不独子.其子( )(4)男有分,女有归.(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加点的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货恶其弃于.地也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B.相与步于.中庭C.达于.汉阴D.告之于.帝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联系当前创建和谐社会的实际,谈谈这篇文章的现实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文构想的理想社会具有哪些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比较阅读一、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回答问题。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 《大道之行也》中考试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大道之行也》中考试题及答案试题1: 《大道之行也》阅读练习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1.解释加色的词语。
①男有分.,女有归②是. 谓大同2.翻译句子。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3.“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对你有什么启示?答案:1.①职分、职守②这2.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3.示例:这句话体现了一种社会的博爱精神,启示我们要想实现天下大同的理想,就要从自己做起,真诚地关爱、帮助他人,为营造社会的博爱、互助氛围而努力。
试题2:《大道之行也》(2021年山东省济南市中考题)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选贤与. 能与:同“举”,推举B.故人不独亲. 其亲亲:亲人C.女有归. 归:女子出嫁D.是故谋闭而不兴. 兴:兴起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大道之.行也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B.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吴广者. ,阳夏人也C.不必藏于.己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D.力恶其.不出于身也其.如土石何3.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本文选自《礼记》。
《礼记》是儒家经典“五经”之一。
B.文中“大道”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可以理解为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
C.本文描绘了一个普遍仁爱、安定和谐的太平盛世,是当时社会现实的真实反映。
八年级下册《大道之行也》文言文比较阅读
八年级下册《大道之行也》文言文比较阅读礼记•大道之行也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译文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所以人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
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
反对把财物弃置于地的浪费行为,但并非据为己有;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
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
所以大门都不用关上了,这叫做理想社会。
词类活用1.故人不独亲其亲(亲)动词作意动用法,以……为亲,奉养。
2.不独子其子(子)名词作意动用法,以…….为子,抚养。
3.使老有所终(老)形容词作名词,老年人。
4.壮有所用(壮)形容词作名词,壮年人。
5.幼有所长(幼)形容词作名词,幼童。
6.故外户而不闭(外)名词作动词,从外面。
7.选贤举能(贤)形容词作名词,品德高尚的人。
8.选贤举能(能)形容词作名词,才干出众的人。
主题思想此文在阐明“大同”社会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指出了“大同”社会的美好前景。
这里人人都能受到社会关爱,安居乐业,且各尽所能,这里寄托着儒家崇高的社会理想。
文中拿现实社会跟理想的“大同”社会作对比,从而顺理成章地指出,现实社会中诸多现象如搞阴谋、盗窃财物、作乱等在“大同社会中将不复存在,代之而兴的将是一个“外户而不闭”的和平、安定的局面。
这其中已经折射出现实社会的真实情形:社会变乱纷乘,动荡不安尔虞我诈,人人自危;盗贼横行,混乱不堪。
《大道之行也》课文翻译试题、阅读试题及答案
《大道之行也》课文翻译①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②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③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④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⑤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⑥是谓大同。
《大道之行也》阅读试题1. “大道”指什么?“大同”指什么?“大道之行”指什么?大道:大同:大道之行也:2. 总领全文的句子是?3.大同社会怎样选拔管理者?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怎样?4.“大道”和“大同”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5.出自本文的成语有哪些?8.结合全文,你认为大同社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当代中学生怎样做能更接近于大同梦?《大道之行也》课文翻译①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
②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③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因此人们不单敬爱、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疼爱、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而不能做事的人都能得到供养。
男子要有职业,女子要及时婚配。
④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人们憎恶那种在共同劳动中不肯尽力的行为,总要不为私利而劳动。
⑤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这样一来,就不会有人搞阴谋,不会有人盗窃财物和兴兵作乱,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
⑥是谓大同。
这就叫做“大同”社会。
《大道之行也》试题1. “大道”指什么?“大同”指什么?“大道之行”指什么?大道:理想社会的最高准则。
大同:可以理解为儒家的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
大道之行也:是指执政者施行大道,则老百姓便可以生活在安定、和平的大同社会。
阅读《大道之行也》含答案
阅读《大道之行也》,完成1~6题。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大道之行也》)【乙】温州人李庭等,大历六年,入山斫树,迷不知路,逢见深水。
中有人烟鸡犬之候,寻声渡水,忽到一处,有好田泉竹果药,连栋架险,三百余家。
四面高山,回环深映。
有象耕雁耘①、人甚知礼,野鸟名鸽,飞行似鹤。
人舍中唯祭得杀,无故不得杀之,杀则地震。
有一老人,为众所伏②,容貌甚和,岁收数百匹布,以备寒暑。
乍见外人,亦甚惊异。
问所从来,乱贼平未,时政何若。
具以实告。
因曰:愿来就居得否?云此间地窄,不足以容。
此中人为致饮食,申以主敬。
既而辞行,斫树记道。
还家,及复前踪,群山万首,不可寻省。
(选自顾况《仙游记》,有删改) 【注】①象耕雁耘:大象、大雁耕田播种。
这是作者想象的天外世界的耕种方式,人已经从繁重的农耕劳动中解脱出来了。
②伏:同"服",信服。
1.(2021海淀一模)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2分)A.天下为.公不以为.然为.众所伏B.讲信.修睦小信.未孚背信.弃义C.女有归.云归.而岩穴瞑殊途同归.D.盗窃乱贼而不作.其中往来种作.作.奸犯科2.(2021海淀一模)翻译文中两处画直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做出进一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翻译:因此人们不单敬爱自己的亲戚,不单疼爱自己的子女。
理解:这句话阐述了"大同"社会的特征,指出每个人除了敬爱亲人、疼爱子女外,还应该按照社会要求承担起照顾矜、寡、孤、独等弱势群体的责任。
B. 及复前踪,群山万首,不可寻省。
翻译:等到(李庭)再次寻访上一次的踪迹,但重峦叠嶂,再也找不到(以前去过的村落)了。
中考语文复习之教考衔接文言文专题练习专题25八年级下册《大道之行也》课内外阅读分层练(含答案)
《大道之行也》课内外阅读分层练第一部分:课内基础大道①之行也《礼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②,选贤与能③,讲信修睦④。
故人不独亲其亲⑤,不独子其子⑥,使老有所终⑦,壮有所用⑧,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⑨皆有所养,男有分⑩,女有归⑪。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⑫;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⑬。
是故谋闭而不兴⑭,盗窃乱贼⑮而不作⑯,故外户而不闭⑰,是谓大同。
【注】①[大道]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
②[天下为公]天下是公共的。
③[选贤与(jǔ)能]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
贤,指品德高尚。
能,指才干出众。
与,同“举”。
④[讲信修睦(mù)]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修,培养。
⑤[不独亲其亲]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
第一个“亲”用作动词,以……为亲。
第二个“亲”指父母。
⑥[不独子其子]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
第一个“子”用作动词,以……为子。
第二个“子”指子女。
⑦[有所终]有终老的保障。
⑧[有所用]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社会效力。
⑨[矜(guān)、寡、孤、独、废疾者]矜,同“鳏”,老而无妻;寡,老而无夫;孤,幼而无父;独,老而无子;废疾,有残疾而不能做事。
者,……的人。
⑩[分(fèn)]职分,职守。
⑪[归]女子出嫁。
⑫[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财货,厌恶把它扔在地上,不是一定要据为己有。
⑬[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力气,厌恶它不出于自己,但愿意多出力并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利。
⑭[谋闭而不兴]图谋之心闭塞而不会兴起。
⑮[乱贼]作乱害人。
⑯[作]兴起。
⑰[外户而不闭]门从外面带上而不关闭,而不从里面闩上。
外户,从外面把门带上。
闭,用门闩插上。
参考译文: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公共的,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让老年人有终老的保障,中年人能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成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有残疾而不能做事的人都能得到社会的供养。
《北冥有鱼》《大道之行也》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贵州省铜仁市中考题)
《北冥有鱼》《大道之行也》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贵州省铜仁市中考题)二、阅读下面两篇文章,按要求完成8-10题。
(9分)[甲]北冥有鱼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乙]大道之行也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8.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B.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翼若垂天之云C.是日更定矣是谓大同D.怒而飞一怒而诸侯惧9.下列各组中加点词存在的文言现象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野马也,尘埃也(古今异义)B.使老有所终女有归(词类活用)C.选贤与能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通假)D.南冥者,天池也。
天下为公(表判断)10.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庄子笔下的“鹏”硕大无比、志存高远,这一形象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对后世影响深远。
如李白一生常以大鹏自比,写下“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的诗句。
B.孔子心中的大同社会几千年来一直是中华民族奋斗不息的目标和动力;陶渊明笔下的桃源社会是大同社会的具体描述;孙中山的“天下为公”是他最美好的理想;今天我们期盼的愿景“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与大同社会也有许多相似之处。
C.甲文中庄子认为,天地万物都有其依赖的东西。
人教版 《大道之行也》比较阅读4篇(含答案)
《大道之行也》比较阅读4篇(一)较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4题(16分)【甲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大道之行也》)【乙文】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⑴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⑵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⑶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节选自《桃花源记》)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4分)⑴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与:____________⑵故人不独亲.其亲亲:____________⑶缘.溪行,忘路之远近缘:____________⑷停数日,辞去.去:____________2.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译文:⑵渔人甚异之,欲穷其林。
译文:3.【乙文】中三处画线句子分别从哪些方面体现了【甲文】所阐述的“大同”社会的理想生活?(选答两处)(4分)⑴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⑵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⑶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乙文】的“世外桃源”与【甲文】的“大同”社会有什么关联之处?两文各自侧重于哪种表达方式?(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2021年部编语文中考考点之文言文比较阅读系列三
2021年部编语文中考考点之文言文比较阅读系列三(一)【甲】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別。
【乙】王冕僧寺夜读(节选)王冕者,诸暨人。
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
暮归,忘其牛。
或牵牛来责蹊①田者。
父怒,挞②之,已而复如初。
母曰:“儿痴如此,曷③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④若不见。
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
【注】①蹊xī:踩踏,践踏。
②挞tà:用鞭子或棍子打。
③曷hé:为什么。
④恬:安静、平静。
12.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A.但当涉猎,见往事耳.(耳:而已,罢了)B.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异:不同)C.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复:又)D.冕小儿,恬若.不见(若:好像)1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即更.刮目相待是日更.定矣B.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每至晴初霜旦.C.冕因去,依僧寺以.居策之不以.其道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予尝求古仁人之.心14.请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⑴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2分)⑴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2分)15.下列对选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 分)A.【甲】文中孙权善劝,向吕蒙指出学习的必要性,并且现身说法,使吕蒙无可推辞。
B.【甲】文中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既从侧面表现出孙权劝学的显著效果,又进一步告诉人们读书、学习的重要性。
C.【乙】文中王冕幼时读书专心致志,好学不倦,并且达到痴迷的程度。
大道之行也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18题。
(共13分)大道之行也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21教化网1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说明有误的一项是( )(2分)A.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B.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培育)C.是故谋闭而不兴(因此)D.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大家一样)15.下列加点词语意思和用法一样的一项是( )(2分)A.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B.故外户而不闭/是故谋闭而不兴C.是谓大同/予谓菊D.是故谋闭而不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16.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4分)(1)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依据对上面文段的理解,谈谈你对“大同”社会的看法。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为实现“大同”社会,从古到今有很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始终在追求,请结合历史学问举一个你熟识的名人的事例。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4.D(大同:指儒家的志向社会)15.D16.(1)因此人们不只是尊敬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2分)。
(2)因此奸诈之心闭塞而不会兴起,盗窃、作乱害人的事不会兴起(2分)。
17.古代时的志向社会就是要求全部人无私心杂念,做事出于公心,讲求诚信,与人为善,每个人的聪慧才智都得到发挥,全部人都能得到照看,社会安定无犯罪现象,做到“外户而不闭”。
作为跨世纪的中学生应从自身做起,从小树立“天下为公”的志向,进步自己的文化素养、道德程度,争做有文化、有良知、有社会责任感的人(3分)。
《大道之行也》语段阅读答案(精)
篇一:《大道之行也》语段阅读答案篇二:《大道之行也》语段阅读答案篇三:《大道之行也》语段阅读答案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①昔者仲民与于蜡宾,事毕,出游于观之上,喟然而叹。
仲尼之叹,盖叹鲁也。
言偃在侧,曰:“君子何叹?”孔子曰:“②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
③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智,以功为己。
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
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
④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
⑤如有不由此者,在势者去,众以为殃。
是为小康。
”1、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2、“大同”与“小康”的区别是什么?这里的“小康”与十六大报告中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小康”相同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1、①以前,孔子有次作为礼宾参加蜡祭。
祭事结束后,他到城门观台上游览,不禁感叹起来。
②大道实行的时代和夏、商、周几位英明人物在位的时代,我都没有赶上,但那时的情景古书上还记载了一些。
③君主世袭成为制度,修筑城郭沟池以加强防御。
制定礼义来规范人们的思想行为,用以端正君臣之分,加强父子感情,促进兄弟和睦,使夫妇关系和顺,用以设立各种制度,划分田地和住地的疆界,使勇力和智力得到尊重,使个人建立的功劳属于自己。
④他们用礼来显示正义,考验信实,指明错误,确立仁让典范,给人们指示永远遵循的原则。
⑤如果有人不遵循这样的原则,即使他有权有势,也要把他罢免,使人们都知道他是危害社会的人。
《大道之行也》比较阅读3篇(含答案)
《大道之行也》比较阅读3篇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学号_________(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16分)【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节选自《礼记·礼运》【乙】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於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民怪之,莫敢徒。
复曰“能徒者子五十金”。
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
卒下令。
於时太子犯法。
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
”将法太子。
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
明日,秦人皆趋令。
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节选自《<史记>卷六十八·商君列传第八》【注释】①布:颁布,公布。
②於:同“于”。
③卒:终于。
④嗣:继承。
⑤刑:处罚。
⑥傅:老师。
⑦黥:即墨刑。
用刀在面额上刺字,再涂以墨。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4分)(1)选贤与.能与:____________ (2)不独子.其子子:____________(3)女有归.归:____________ (4)秦民大说.说:____________2.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B.故/外户/而不闭C.令/既具,末布,恐/民之不信 D.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费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1)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译文:(2)募民有能徒置北门者予十金。
译文:4.乙文卫鞅(商鞅)在实施新法令之前,作了“立木南门,徙者奖励”这件事。
他这样做的目的是,甲文中的“”二字也能体现这一点。
(2分)5.有同学读完乙文后得出“秦国己进入甲文所说的‘大同’社会”的结论,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大道之行也》阅读答案
《大道之行也》阅读答案内容简介:《大道之行也》表达的是孔子在战乱非常多的春秋时期,迫切希望有一个太平盛世的出现这一感情的吧?他认为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定能形成一个“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的一个“大同”社会.但在当时的战乱时期下那个愿望是不可能实现的!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大道之行也阅读答案,供大家参考。
挟太山以超北海,语①人曰:“我不能。
”是诚不能也。
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
”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故王之不王②,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
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③?注:①语:告诉。
②王:统一天下。
③与:语气助词,无义。
【阅读提示】孟子是儒家的代表人物,发展了孔子“仁”的思想。
上述短文中,孟子认为,国君只有使人民生活有保障,才能得到人民的拥护,才能称霸天下。
当然,这一观点带有明显的阶级、时代的局限性。
孟子善于运用比喻说理的写法,需要我们好好体会。
【练习】6、请摘出与“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一语意思相同的一句。
7、孟子擅长以事作喻,来说明深刻的道理。
文中运用什么事例,说明了什么道理?8、与课文相比,孟子提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一主张的真正目的是什么?9、翻译下列句子。
①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
”是诚不能也。
②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参考答案:1、就是说,政权都属于社会的全体成员,而不属于任何个人。
2、有三条基本特征: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人人都能安居乐业;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3、有。
《桃花源记》其实就是“大同”社会生活的艺术再现。
如“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就体现出文中的“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4、①通“举”,推举②以……为亲③职份,指职业、职守④此⑤发生⑥从5、①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有贤德、有才能的人选出来,讲求诚信,崇尚和睦。
《大道之行也》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大道之行也》阅读练习题及答案内容简介:《大道之行也》表达的是孔子在战乱非常多的春秋时期,迫切希望有一个太平盛世的出现这一感情的吧?他认为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定能形成一个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的一个大同社会.但在当时的战乱时期下那个愿望是不可能实现的!挟太山以超北海,语①人曰:我不能。
是诚不能也。
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
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故王之不王②,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
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③?(选自《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章》)注:①语(y):告诉。
②王(wng):统一天下。
③与:语气助词,无义。
【阅读提示】孟子是儒家的代表人物,发展了孔子仁的思想。
上述短文中,孟子认为,国君只有使人民生活有保障,才能得到人民的拥护,才能称霸天下。
当然,这一观点带有明显的阶级、时代的局限性。
孟子善于运用比喻说理的写法,需要我们好好体会。
【练习】6、请摘出与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一语意思相同的一句。
7、孟子擅长以事作喻,来说明深刻的道理。
文中运用什么事例,说明了什么道理?8、与课文相比,孟子提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一主张的真正目的是什么?9、翻译下列句子。
①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
是诚不能也。
②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参考答案:1、就是说,政权(或者包括社会财富)都属于社会的全体成员,而不属于任何个人。
2、有三条基本特征: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人人都能安居乐业;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3、有。
《桃花源记》其实就是大同社会生活的艺术再现。
如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就体现出文中的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4、①通举,推举②以为亲③职份,指职业、职守④此⑤发生⑥从5、①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有贤德、有才能的人选出来(给大家办事),(人人)讲求诚信,崇尚和睦。
小石潭记文言文对比阅读
小石潭记文言文对比阅读《小石潭记》文言文对比阅读整理版(含答案)一、阅读文言文,完成以下各题。
【甲】原文略【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
两岸悉皆怪石,敧嵌盘屈,不可名状。
清流触石,洄悬激注。
佳木异竹,垂阴相映。
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
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
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元结《右溪记》)[注] ①道州:今湖南省道县。
唐时偏僻荒凉,元结曾在此为官。
合营溪:汇入营溪。
③敧:倾斜。
④嵌:张开。
⑤逸民退士:遁世隐居的人。
⑥置州:设置州郡。
1、[甲]文第一段描写的内容是;[乙]文中描写溪水的语句是(2分)2、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4分)①潭中鱼可百许头可:②以其境过清清:③南流数十步南:④不可名状名: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6分)①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②佳木异竹,垂阴相映。
③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4、面对美景,[乙]文作者为什么会产生“怅然”的情绪?(2分)5、甲乙两文各从什么角度写出了水怎样的特点?(4分)甲文:乙文:6、甲乙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试举一例说明。
(2分)二、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6~8题。
(10分)【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礼运》)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2分)(1)潭中鱼可百许头(2)佁然不动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水尤清冽(2)选贤与能,讲信修睦3.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描写了永州山水的自然美,《大道之行也》则描绘了大同社会的人文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道之行也》比较阅读3篇
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学号_________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16分)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节选自《礼记·礼运》【乙】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於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民怪之,莫敢徒。
复曰“能徒者子五十金”。
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
卒下令。
於时太子犯法。
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
”将法太子。
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
明日,秦人皆趋令。
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节选自《<史记>卷六十八·商君列传第八》【注释】①布:颁布,公布。
②於:同“于”。
③卒:终于。
④嗣:继承。
⑤刑:处罚。
⑥傅:老师。
⑦黥:即墨刑。
用刀在面额上刺字,再涂以墨。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4分)
(1)选贤与.能与:____________ (2)不独子.其子子:____________
(3)女有归.归:____________ (4)秦民大说.说:____________
2.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B.故/外户/而不闭
C.令/既具,末布,恐/民之不信 D.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费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译文:
(2)募民有能徒置北门者予十金。
译文:
4.乙文卫鞅(商鞅)在实施新法令之前,作了“立木南门,徙者奖励”这件事。
他这样做的目的
是,甲文中的“”二字也能体现这一点。
(2分)
5.有同学读完乙文后得出“秦国己进入甲文所说的‘大同’社会”的结论,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4分)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
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大道之行也》)
【乙】礼起于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①。
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②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于物,物必不屈③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以起也。
(节选自荀子《礼论》)
【注释】①穷:困境。
②分:区分、辨别。
③屈:竭尽。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
(1)天下为.公_________________ (2)矜、寡、孤.、独、废疾者_________________
(3)故.制礼义以分之_________________(4)以.养人之欲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译文:
(2)使欲必不穷于物,物必不屈于欲。
译文:
3.【甲】文首先对“大同”社会的纲领进行说明,接着具体阐__________ ,最后指出“大同”社会的美好;而【乙】文则主要阐述了_______________。
(2分)
4.根据【乙】文,说说荀子是从哪几个角度阐释礼制产生的原因的。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完成1-3题。
(10分)
【甲】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礼运》)
【乙】
唐玄宗以韩休为门下侍郎①,同平章事②。
休为人峭直,不干荣利。
及为相,甚允③时望。
上或宫中宴乐,及后苑游猎,小有过差,辄谓左右曰:“韩休知否?”言终,谏疏已至。
上常临镜,默默不乐。
左右曰:“韩休为相,陛下殊瘦,何不逐之?”上叹曰:“吾貌虽瘦,天下必肥。
吾用韩休,为社稷耳,非为身也。
”(选自《涉史随笔》)
【注】①门下侍郎:官职名,为皇帝近侍。
②同平章事: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与中书、门下协商处理政务之意。
③允:符合。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2分)
(1)不独亲.其亲_______________ (2)上常临.镜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语句。
(4分)
(1)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译文:
(2)吾用韩休,为社稷耳,非为身也。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
1.(1)同“举”,推举。
(2)以……为子 (3)女子出嫁 (4)通“悦”,愉快。
2.A
3.(1)译文:因此图谋之心闭塞而不会兴起,盗窃财物和作乱害人就不会发生。
(2)招募能搬(木头)放置(到)北门的百姓赏给十金。
4.取信于民(表明不欺骗百姓);“讲信”
5.不同意。
示例 1:因为太子当继承人不符合“天下为公,选贤与能”的特征;
示例 2:太子老师代罚不符合“修睦”(成员间建立良好关系)的特征。
(二)
1.(1)是。
(2)幼而无父。
(3)所以。
(4)来。
2.(1)使老年人能够善终,中年人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够顺利地成长。
(2)使人们的欲望决不会由于物资的原因而得不到满足,物资决不会因为人们的欲望而枯竭。
3.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礼制产生的主要原因。
4.避免天下混乱;确定名分;平衡人的欲望;使物资和欲望相互制约。
【参考译文】
礼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呢?回答说:人生本来就有欲望;如果想要什么而不能得到,就不能没有
追求;如果一味追求而没有个标准限度,就不能不发生争夺;一发生争夺就会有祸乱,一有祸乱就会陷入困境。
古代的圣王厌恶那祸乱,所以制定了礼义来确定人们的名分,以此来调养人们的欲望、满足人们的要求,使人们的欲望决不会由于物资的原因而得不到满足,物资决不会因为人们的欲望而枯竭,使物资和欲望两者在互相制约中增长。
这就是礼的起源。
(三)
1.(1)以……为亲。
(2)面对。
2.(1)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
(2)我任用韩休,是为了国家,不是为了我自己啊。
3.提示:围绕“善于纳谏,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天下为公”中的任意一点来谈即可。
【参考译文】【乙】
唐玄宗任用韩休担任门下侍郎、同平章事。
韩休为人严峻刚直,不涉及名誉权势。
等到担任宰相后,所做所为很得当时民心。
唐玄宗有时在宫中宴饮欢乐或在苑中打猎游玩,偶尔玩得过度,就对左右的人说:“韩休知道不知道?”话刚说完,劝谏的文书就递上来了。
唐玄宗常常对着镜子默不作声,左右的人说:“韩休担任宰相以后,陛下的容貌和以前相比清瘦多了,为什么不罢免他。
”唐玄宗叹息说:“我的容貌虽然清瘦,天下一定丰饶了许多。
萧嵩禀报事情常常顺从旨意,他退下以后,我无法安睡。
韩休经常据理力争,辞别以后,我睡得很安稳。
我任用韩休是为了国家,不是为了我自己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