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也》知识点复习

合集下载

《大道之行也》复习资料

《大道之行也》复习资料

《大道之行也》复习资料何湍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练习检测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A.选贤与能与(jǔ) B.矜、寡、孤、独、废疾者矜(guān)C.男有分,女有归分(fēn) D.是故谋闭而不兴兴(xīng)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字。

⑴故人不独亲其亲故:⑵废疾者废疾:⑶女有归归:⑷谋闭而不兴兴:⑸盗窃乱贼而不作作:⑹故外户而不闭闭:⑺大同同:⑻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睦:⑼不独子其子子:⑽矜、寡、孤、独孤:⑾盗窃乱贼而不作贼: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B.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修(崇尚、培养)C.是故谋闭而不兴是故(因此) D.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大同(大家一样)4.下列加粗的词语跟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B.寻向所志,遂迷。

C.大道之行也。

D.男有分,女有归。

5.将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②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③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④男有分,女有归。

⑤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⑥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6.根据选文,“大同”社会有以下特征:①②③7.《大道之行也》是一篇名文,有两个成语出自其中,它们分别是、。

8.所谓“大同”,用现代汉语回答即是。

9.本文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特征的?10.文中“大道”“大同”分别指什么?大道:大同:11.总领全文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照应此句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2.作者所描绘的大同社会的景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道之行也(八下)》知识点梳理归纳

《大道之行也(八下)》知识点梳理归纳
①壮有所用,②幼有所长,③矜、寡、孤、独、 ①壮有所用:壮年人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社会效力。②幼有所长(zhǎng):幼年人 能顺利成长。③矜(guān)、寡、孤、独:矜,同“鳏”,老而无妻;寡,老而无夫; 孤,幼而无父;独,老而无子。
①废疾者②皆有所③养,④男有分,⑤女有归。⑥货⑦恶 ①废疾者:有残疾而不能做事的人。者,……的人。②皆:都。③养:供养。④男有分 (fèn):男子有职务。分,职分,职守。⑤女有归:意思是女子有归宿。归,女子出 嫁。⑥货:财货。⑦恶:憎恨。
【课文诵读节奏】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 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 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 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用,幼有所长”,意思是对各种年龄段的人群都要做出合适的安排。又特别提到,对“矜、 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人要实行生活保障,更充分地体现了对全社会的关爱。 ②人人都能安居乐业。“有分”,就是有稳定的职业,能安心地工作;“有归”,就是男女婚配 及时,有和乐的家庭。古代男耕女织,妇女在家也要从事蚕桑,这样才能丰衣足食。以上两 个方面主要是就物质生活说的。 ③货尽其用,人尽其力。“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这是说人们珍惜劳动产品,但毫 无自私自利之心,不会将它据为己有;“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这是说人们在共同 劳动中以不出力或少出力为耻,都能尽全力地工作,却没有“多得”的念头。这主要是就人们 的思想观念说的,因为只有树公心、去私心,才能达到货尽其用、人尽其力的境界。 4.“是故谋闭而不兴……是谓大同。”这一层是全文的总括语。 文章选择了一种特殊的总括方式,就是拿现实社会跟这个理想的“大同”社会作对比,从而顺 理成章地指出,现实社会中诸多黑暗现象如搞阴谋、盗窃财物、作乱等等,在“大同”社会里 将不复存在,代之而兴的将是一个“外户而不闭”的和平、安定的局面。这个结论非常鼓舞人 心。 5.课文中所提到的“大道”“大同”各指什么,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和认识? 文中“大道”就是指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其治理的效果就是国泰民安的理想状态。 “大同”可以理解为儒家的理想社会或是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 “大道”和“大同”都是当时人们头脑中的理想境界,两个词都带有明显的理想色彩,寄托着人 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 6.本文是从哪三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 ①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②人人都能安居乐业。③人人都珍惜劳动成果,却毫无自私 自利之心(或: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7.怎样理解孔子关于“大同”社会的思想? “大同”社会是夏以前的社会形态,过去有“孔子以五帝之世为大同”的说法。由此可见,“大 同”社会是以“五帝之世”的传说为依据,经过加工提炼而后构想出来的一个理想社会模式,孔 子的原意是建立一个合理的社会,以消除现实社会中的黑暗现象和不合理的地方,因此,孔 子“大同”理想社会源自于“五帝之世”,同时又高于“五帝之世”。 8.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文章表达了作者迫切希望出现一个太平盛世的思想感情。 9.“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 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这句话同《孟子》中的哪句名言有异曲同工之妙?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10.写出表现人人都能关爱他人,人人都能得到他人关爱,能安居乐业的句子。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 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11.《大道之行也》中与“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意思相同的是哪一句?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2.《大道之行也》中的成语:天下为公、老有所终、矜(鳏)寡孤独。 13.你认为“大同”社会会实现吗?我们现在的社会是“大同”社会吗?

第24课《大道之行也》知识点归纳(人教新课标初二上)doc初中语文

第24课《大道之行也》知识点归纳(人教新课标初二上)doc初中语文

第24课《大道之行也》知识点归纳(人教新课标初二上)doc初中语文«四书»包括:«大学»«中庸»«孟子»«论语»«礼»即«礼记»,西汉戴圣对秦汉往常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四十九篇。

«大道之行也»出自«礼记·礼运»,«礼运»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咨询的著作。

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文言知识归纳【实词】1.通假字(1)选贤与能通"举",选拔、推举。

(2)矜、寡、孤、独通"鳏",老而无妻的人。

2.古今异义(1)女有归子女出嫁。

现指"回"、"还"。

(2)外户而不闭门。

现指"窗户"。

3.词类活用(1)亲其亲,子其子名词用做动词,以……为亲,以……为子。

4.一词多义(1)寡:①矜、寡、孤老而无夫的人。

②寡人国君或皇帝的自称。

(2)修:①讲信修睦培养。

②修狭者为之长。

③重修岳阳楼修建。

【虚词】.1.而:(1)谋闭而不兴连词,用在主谓之间,表连接,不译。

(2)黑质而白章连词,连接并列的两个词之间,不译。

(3)徐而察之连词,连接状语和谓语,表修饰,不译。

【成语出处】1.天下为公原句为: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2.路不拾遗原句为: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3'.夜不闭户原句为:故外户而不闭。

二、明白得课文内容1、课文中所提到的"大道"、"大同"各指什么,我们应该如何明白得和认识?文中"大道"确实是指治理社会的最高准那么,其治理的成效确实是国泰民安的理想状态。

"大同"能够明白得为儒家的理想社会或是人类社会的最高时期。

《大道之行也》复习资料

《大道之行也》复习资料

《大道之行也》复习资料《大道之行也》复习资料陈酿《大道之行也》复习资料姓名一生字选贤与()能讲信修睦()gun()寡孤独男有分()恶()其弃于地幼有所长()二文学常识1《大道之行也》选自()2《礼记》是儒家经典之一,________朝______(人名),对秦汉以前的各种礼仪论著加以编纂而成,共-----篇。

3孔子,名_______,字_____,春秋时期鲁国人,_____家______家。

4大道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重点词语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是故()谋闭而不兴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男有分()女有归()恶()其弃于地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外户()是谓()四重点翻译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2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3 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4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5男有分,女有归6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7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8 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9 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五课文分析1出自本文的成语: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夜不闭户道不拾遗2文章可分为三层分别是:说明大同社会的纲领讲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总结全文,指出美好的前景,折射现实。

3大同社会的纲领包括三点: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分别讲了政权归属,领导的产生与标准,社会成员的关系4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人人能得到社会的关爱。

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男有分女有归阐述了大同社会第二个基本特征,那就是:货尽其用,人尽其才,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5全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全文寄托了对美好社会的无限向往,同时也暗含了现实黑暗现象的厌恶。

6“大同”和“世外桃源”的相似之处是什么?7在文中找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意思相同的一句。

8我们今天的社会与的大同社会还有那些差距,我们应该怎样努力?在干部选举任用评价公民素质,社会经济发展,社会治安综合方面有很大的差距应从人自身做起,从小树立天下为公的大理想,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道德水平,争做有文化有责任社会的接班人一层天下为公政府归属选贤与能领导产生的标准讲信修睦社会成员的关系文章结构大道之行也二层人人都得到关爱满足生存的要________物质人人都安居乐业满足发展的需要货尽其用,人尽其才---------- 精神愉悦需要三层谋闭而不发盗窃乱贼而不入,外户不闭------和平安定。

大道之行也文言文知识点

大道之行也文言文知识点

导语:《大道之行也》指出现实社会中的诸多黑暗现象,在“大同”社会中将不复存在的设想。

下面是《大道之行也》的文言文知识点,欢迎参考!大道之行也文言文知识点1大道之行也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矜同:鳏)文言现象古今异义大道之行也古义:指政治上的最高境界今义:宽阔的路男有分,女有归古义:女子出嫁今义:返回,回归,回到本处鳏寡孤独古义:为两个字。

“孤”指幼而无父的人;“独”指老而无子的人。

今义:为一个词,单一,只有一个,指独自一个人。

盗窃乱贼而不作乱古义:造反今义:“杂乱”,“捣乱”等含义贼古义:害人今义:小偷,窃贼作古义:兴起今义:作为是谓大同古义:代词“这”今义:常用于判断词,或与“非”相对。

通假字〔选贤与(jǔ)能〕与通“举”,推举,选举。

〔矜(guān)、寡、孤、独、废疾者〕矜,老而无妻的人。

矜,通“鳏”。

词类活用1.故人不独亲其亲〔亲〕动词作意动用法,以……为亲,奉养。

2.不独子其子〔子〕名词作意动用法,以.......为子,抚养。

⒊使老有所终 (老) 形容词作名词,老年人。

⒋壮有所用 (壮) 形容词作名词,壮年人。

⒌幼有所长 (幼) 形容词作名词,幼童。

6.故外户而不闭(外)名词作动词,从外面。

7.选贤举能(贤) 形容词作名词,品德高尚的人。

8.选贤举能(能)形容词作名词,能干的人。

大道之行也文言文知识点2一、文学常识1、选自《礼记》,儒家经典之一2、“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3、“五书”:《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二、字词句的翻译大道之行也,天下为(wéi)公,选贤与(jǔ)能②,讲信修睦③故人不独亲④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guān)、寡、孤、独、废疾者⑤皆有所养,男有分(fèn)⑥,女有归⑦货恶(wù)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⑧;力恶(wù)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wèi)己⑨是故谋闭而不兴⑩,盗窃乱贼而不作⑾,故外户⑿而不闭,是谓大同②〔选贤与(jǔ)能〕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与,通“举”③〔讲信修睦(mù)〕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④〔亲〕用如动词,以……为亲下文“子其子”中的第一个“子”也是动词⑤〔矜(guān)、寡、孤、独、废疾者〕矜,老而无妻的人矜,通“鳏”寡,老而无夫的人孤,幼而无父的人独,老而无子的人废疾,残疾人⑥〔男有分(fèn)〕男子有职务分,职分,指职业、职守⑦〔女有归〕意思是女子有归宿归,指女子出嫁⑧〔货恶(wù)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意思是,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恶,憎恶⑨〔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意思是,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⑩〔谋闭而不兴〕奸邪之谋不会发生兴,发生⑾〔盗窃乱贼而不作〕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乱,指造反贼,指害人作,兴起⑿〔外户〕泛指大门⒀〔闭〕关闭(大门)⒁〔大同〕指理想社会同,有和,平的意思三、课文理解1、“大道之行也……讲信修睦”这一层是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大道”,可以理解为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这一句是总提,以下三句是分述“天下为公”,这是说政权(也可以把社会财富包括进来)属于社会的全体成员,而不属于任何个人“选贤与能”,这是说社会的管理者应由社会成员选举产生选举的标准是“贤”和“能”,“贤”指品德高尚,“能”指才能出众──用现代话来说,叫做“德才兼备”“讲信修睦”,说的是社会成员间应当建立起良好的关系,要讲求诚信以消除欺诈,要崇尚和睦以止息争斗,使社会保持和平安定2、“故人不独亲其亲……不必为己”这一层阐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1)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说的是每个人都能推己及人,把奉养父母、抚育儿女的心意扩大到其他人身上,使全社会亲如一家“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意思是对各种年龄段的人群都要做出合适的安排又特别提到,对“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人要实行生活保障,更充分地体现了全社会的关爱(2)人人都能安居乐业“有分”,就是有稳定的职业,能安心地工作;“有归”,就是男女婚配及时,有和乐的家庭古代男耕女织,妇女在家也要从事蚕桑,这样才能丰衣足食以上两个方面主要是就物质生活说的(3)货尽其用,人尽其力“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这是说人们珍惜劳动产品,但毫无自私自利之心,不会将它据为己有;“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这是说人们在共同劳动中以不出力或少出力为耻,都能尽全力地工作,却没有“多得”的念头这主要是就人们的思想观念说的,因为只有树公心、去私心,才能达到货尽其用、人尽其力的境界3、“是故谋闭而不兴……是谓大同”这一层是全文的总括语文章选择了一种特殊的总括方式,就是拿现实社会跟这个理想的“大同”社会作对比,从而顺理成章地指出,现实社会中诸多黑暗现象如搞阴谋、盗窃财物、作乱等等,在“大同”社会里将不复存在,代之而兴的将是一个“外户而不闭”的和平、安定的局面这个结论非常鼓舞人心大道之行也文言文知识点3(一)课文字词详解①大道②之③行也,天下④为⑤公。

《大道之行也》复习

《大道之行也》复习

《大道之行也》复习一、原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二、重点词语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之行(施行)也,天下为(是,表判断)公,选贤与(通“举”,选举,推举)能,讲信修(培养)睦。

故人不独亲(意动用法,以为...亲)其亲(父母),不独子(意动用法,以……为子)其子,使老(形作名,老年人)有所终(终老,终其天年),壮(形作名,壮年人,中年人)有所用,幼(形作名,年幼的人)有所长,矜(guān 通“鳏”,老而无妻的人)、寡(老而无夫的人)、孤(幼而无父的人)、独(老而无子的人)、废疾(残疾人)者皆有所养,男有分(fèn 职分,指职业、职守),女有归(女子出嫁)。

货恶(wù憎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私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因此,所以)谋闭(杜绝)而不兴(发生),盗窃乱贼而不作(兴起),故(所以)外户(泛指大门)而不闭(关闭),是谓(叫做)大同(大同:指儒家的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最高准则。

同:有和、平的意思)。

三、参考译文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所以人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青壮年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

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

反对把财物弃置于地的浪费行为,但并非据为己有;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

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所以大门都不用关上了,这叫做理想社会。

四、理解性默写1.在《礼运》(节选)中,描述“当政治上的最高理想施行的时候,天下就是人们所共有的”的句子是“,。

第22课《礼记二则——大道之行也》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22课《礼记二则——大道之行也》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大道之行也》知识点梳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一、诵读理解1、字音与(jǔ)睦(mù)矜(guān)分(fèn)恶(wù)2、字词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行:施行。

为:是,表判断。

与:通“举”,选举,推举。

修:培养。

亲:意动用法,以为亲,亲近。

壮:青壮年。

矜:通“鳏”,老而无妻的人。

孤:幼而无父的人。

独:老而无子的人。

废疾:残疾人。

分:职分,指职业、职守。

归:指女子出嫁。

恶:憎恶。

藏:私藏。

是故:因此,所以,这样一来。

谋闭而不兴:图谋之心闭塞而不会兴起。

闭:杜绝;兴:发生。

作:兴起。

故:所以。

外户:从外面把门带上。

闭:用门闩插上。

谓:叫做。

大同:指儒家的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最高准则。

同:有和、平的意思。

3、译文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孩子,(要)使老人有终老的保障,中年人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有残疾而不能做事的人都能得到供养。

男子有职业,女子有归宿。

财物,厌恶把它扔在地上,但(之所以厌恶)不一定是因为想要据为己有;力气,厌恶它不出于自己,但(愿意自己多出力)不一定是为了自己的私利。

因此,图谋之心闭塞而不会兴起,盗窃、作乱害人(之事)不会兴起,所以(家家户户)门从外面带上,而不从里面闩上,这叫做“大同”社会(理想社会)。

二、文学常识1、《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小戴记》,成书于汉代,相传为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

《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共二十卷四十九篇,书中内容主要写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思想、美学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大道之行也》复习要点

《大道之行也》复习要点

大道之行也1。

《礼记》,儒家经典之一,亦称《小戴礼》或《小戴礼记》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也是一部重要的仁义道德教科书,是孔子以后战国至秦汉之间儒家的作品,相传为西汉戴圣编纂。

全书包括《曲礼》《檀弓》《王制》《月令》《礼运》《学记》《乐记》《中庸》《大学》等四十九篇。

本文是《礼记•礼运》开头部分里的一段话,主旨是阐明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

原文此前还有一段文字记述孔子说这番话的来由,孔子因为生活在变乱纷乘的春秋末期,迫切希望出现一个太平盛世。

2.四书:《论语》、《大学》、《孟子》、《中庸》.3。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简称“诗、书、礼、易、春秋”。

一、生难字修睦.(mù)矜.(guān)憎恶.(wù)男有分.(fèn)二、通假字1.选贤与.(jǔ)能。

“与”通“举”,选拔.2.矜.、寡、孤、独、废疾者. “矜"同“鳏(guān)”,指老而无妻的人.三、古今异义词1。

男有分.。

分{古义:职业、职守。

今义:成分;职责、权利等的限度。

2.女有归.. 归{古义:女子出嫁。

今义:返回。

3. 矜、寡、孤.、独、废疾者。

孤{古义:女子出嫁。

今义:返回。

四、一词多义1。

分{今天下三分。

分:动词,分裂,分开,分散。

男有分。

分:名词,职业。

2。

恶{货恶其弃于地也。

恶:动词,讨厌、憎恶。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恶:名词,罪恶。

3.与{选贤与能。

与:通“举”,选择。

管仲非仁者与。

与:表示疑问,后写作“欤”。

五、词类活用1。

故人不独亲.其亲。

亲.:意动用法,以……为亲.2.不独子.其子。

子.:名词作意动用法,以……为子,抚养.3.使老.有所终。

老.:形容词作名词,老年人。

4。

壮.有所用。

壮.:形容词作名词,年壮人。

5。

幼.有所长。

幼.:形容词作名词,幼童.六、文言句式1。

判断句: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完整word版)《大道之行也》复习要点

(完整word版)《大道之行也》复习要点

(完整word版)《大道之行也》复习要点《大道之行也》复习要点一、文学常识:1、《大道之行也》选自《礼记﹒礼运》,礼运是《礼记》的篇名,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题目中的"大道"指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礼记》是儒家经典之一,它是由西汉(朝代)的戴圣(人名)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的。

全书共有49 篇。

2、儒家经典著作:四书:《论语》《大学》《孟子》《中庸》;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简称:诗、书、礼、易、春秋)。

“四书”是公认的儒学经典,它不是一本书,而是《论语》《孟子》这两部书和《大学》《中庸》这两篇文章的统称。

其中《大学》《中庸》是《礼记》中的两个篇章。

3、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

二、单字解释【参考课堂笔记和课件】、全文翻译: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有才能的人选拔出来(给大家办事),(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

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

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

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所以(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叫作“大同”社会。

三、中心思想:文章通过对理想中的社会特征的描述,阐明了儒家思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表达了作者对这个理想社会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四、词类活用:(1)不独子其子(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子)(2)故人不独亲其亲(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亲)(3)选贤与能 (形容词作名词,品德高尚的人、有才能的人)(4)谋闭而不兴动词用作名词,奸邪之谋(5)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形容词作名词,老年人、壮年人、幼童(6)盗窃乱贼而不作动词用作名词, 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五、一词多义:1、修(1)讲信修睦:培养(2)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修长2、为(1)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雕刻(2)天下为公:是(3)不必为己为了3、能(1)选贤与能:能人(2)能以径寸之木:能够4、分(1)男有分:职业(2)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长度单位5、闭(1)谋闭而不兴:杜绝(2)故外户而不闭:关闭6、归(1)女有归:女子出嫁(2)归来见天子:回7、亲(1)故人不独亲其亲:以……为亲(2)其亲:父母8、谓(1)是谓大同:叫做(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认为9、兴(1)谋闭而不兴:发生(2)水波不兴:起10、独(1)矜寡孤独废疾者:老而无子的人(2)故人不独亲其亲:单单,仅仅,只11、故(1)是故谋闭而不兴:因为(2)故外户而不闭:所以12、乱(1)盗窃乱贼而不作:造反(2)自云先世避秦时乱:战乱13、子(1)不独子其子:以……为子女(2)不独子其子 :子女14、于(1)货恶其弃于地:在(2)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从六、古今异义:古义今义1、矜、寡、孤、独:古义:是两个词一个词,独自一人、孤单的意思。

《大道之行也》二则文言文知识点汇总中考语文科备考

《大道之行也》二则文言文知识点汇总中考语文科备考

《大道之行也》二则文言文知识点汇总中考语文科备考要想领先八年级下学期乃至九年级总复习,今年的寒假必须做好规划,认真学习。

下面是小偏整理的《大道之行也》二则文言文知识点汇总中考语文科备考,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大道之行也》二则文言文知识点汇总中考语文科备考(一)课文字词详解①大道②之③行也,天下④为⑤公。

⑥选贤与能,⑦讲①大道: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

②之:的。

③行:施行。

④为:是。

⑤公:公共的。

⑥选贤与(jǔ)能: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

选,选拔。

贤,指品德高尚。

与,同“举”。

能,指才干出众。

⑦讲:讲求。

①信②修③睦。

④故人不⑤独⑥亲其⑦亲,不独⑧子其⑨子,使⑩老有所终,①信:诚信。

②修:培养。

③睦:和睦(气氛)。

④故:因此。

⑤独:只。

⑥亲:以……为亲。

⑦亲:父母。

⑧子:以……为子。

⑨子:子女。

⑩老有所终:老人能够善终。

终,善终。

①壮有所用,②幼有所长,③矜、寡、孤、独、①壮有所用:壮年人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社会效力。

②幼有所长(zhǎng):幼年人能顺利成长。

③矜(guān)、寡、孤、独:矜,同“鳏”,老而无妻;寡,老而无夫;孤,幼而无父;独,老而无子。

①废疾者②皆有所③养,④男有分,⑤女有归。

⑥货⑦恶①废疾者:有残疾而不能做事的人。

者,……的人。

②皆:都。

③养:供养。

④男有分(fèn):男子有职务。

分,职分,职守。

⑤女有归:意思是女子有归宿。

归,女子出嫁。

⑥货:财货。

⑦恶:憎恨。

其①弃于地也,不②必③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①弃:丢弃。

②必:一定。

③藏:私藏。

①是故②谋闭而不③兴,④盗窃乱贼而不作,⑤故⑥外户①是故:因此。

②谋:奸诈之心。

③兴:兴起。

④盗窃乱贼而不作:盗窃、作乱害人的事情不发生。

乱,指作乱。

贼,指害人。

作,兴起。

⑤故:所以。

⑥外户:从外面把门带上。

而不闭。

①是②谓③大同。

①是:这。

②谓(wèi):是。

③大同:指理想社会。

同,有和、平的意思。

(完整版)《大道之行也》知识点复习.docx

(完整版)《大道之行也》知识点复习.docx

《大道之行也》复习要点1.作家作品介:本文自《礼 ?礼运》。

《礼》是儒家典之一,西戴圣秦以前各种礼著加以、纂而成,共 49篇。

礼运,《礼》中的篇名,大是国末年或秦之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的著作。

大道,指古代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二、文言:(一) .重点字行:施行 2.:是 3.与:通“ ”, 4.修:培养 5.:以⋯⋯ 6.子:以⋯⋯子 7. 矜:通“ ”,老而无妻的人 8.寡:老而无夫的人 9.孤:幼而无父的人 10.独:老而无子的人11.疾:残疾人 12.养:供养 13.分:分,里指,守14.:里指女子出嫁 15. :憎 16.:奸邪之 17.而:表并列,不 18.乱:指造反 19.:指害人 20.作:起21.外:泛指大 22.:叫做 23.大同:指理想社会 24.同:有和、平的意思(二) 1、辨析古今异(1)(古:女子出嫁今:回家,回来)(2)(古:害人今:小)2、找出文章的通假字并解与能(“与”通“ ” ,拔。

音jǔ)矜、寡、孤、独、疾者(“矜”通“ ” ,指老而无妻的人。

音guān)3、一多( 1)故人不独其(用作,以⋯⋯,“奉养”)故人不独其(名,父母)( 2)故人不独子其子(用作,以⋯⋯子,“ 育”)故人不独子其子(名,子女)4、活用故人不独其,不独子其子(意用法以⋯⋯ 人、以⋯⋯ 子女)使老有所,壮有所用,幼有所(形容作名老年人、中年人、幼童)外而不(用作,从外面合上。

用插)是故而不(作名奸邪之的行)【文】在大道施行的候,天下是人所共有的,把有德、有才能的人出来(大家事),(人人)求信,崇尚和睦。

因此人不奉养自己的父母,不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其天年,中年人能社会效力,幼童能利地成,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

男子要有,女子要及婚配。

(人)憎被抛弃在地上的象(而要去收它),却不是了独自享用;(也)憎那种在共同中不肯尽力的行,要不私利而。

大道之行也知识点

大道之行也知识点

《大道之行也》知识点一、原文。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jǔ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guān、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fèn,女有归。

货/恶wù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二、作家作品:《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西汉戴圣对战国至秦汉间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

《大道之行也》是《礼记·礼运》开头部分中孔子对学生言偃说的一段话,主旨是阐明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孔子是因为生活在一个动荡不止、变乱纷呈的春秋末期,迫切希望出现一个太平盛世,一个理想社会,所以才有了这番言论。

三、主旨。

本文通过阐述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特征,表达了我国劳动人民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四、课下注释。

大道: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

至道:最好的道理。

天下为公:天下是公共的。

选贤与能: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贤,指品德高尚。

能,指才干出众。

与(jǔ),通“举”,选举.讲信修睦: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修,培养。

不独亲其亲: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

1亲形容词动词,以……为亲。

2亲指父母。

不独子其子: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

1子名词动词,以……为子。

2子指子女有所终:有终老的保障有所用: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社会效力。

矜、寡、孤、独、废疾者:矜, 同“鳏”[guān],老而无妻.寡,老而无夫。

孤,幼而无父。

独,老而无子。

废疾,有残疾而不能做事。

者,……的人。

分:职分,职守。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财物,厌恶把它扔在地上,不一定要据为己有。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力气,厌恶它不出于自己,但愿意多出力气并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利。

谋闭而不兴:图谋之心闭塞而不会兴起。

《大道之行也》复习 导学案 知识点汇总梳理

《大道之行也》复习  导学案 知识点汇总梳理

《大道之行也》复习导学案知识点汇总梳理说明:本资料已排版,可直接下载打印使用,也可重新编辑使用。

知识点一重点词语1.通假字(1)选贤与能同“举”,推举(2)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同“鳏”,老而无妻2.古今异义(1)大道之行也古义: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今义:大路(2)男有分,女有归: 古义:女子出嫁今义:返回;还给等(3)盗窃乱贼而不作乱: 古义:作乱今义:没有秩序,没有条理贼: 古义:伤害今义:偷东西的人3.一词多义(1)独: 故人不独亲其亲只是矜、寡、孤、独老而无子(2)亲: 故人不独亲其亲以…为亲父母(3)子: 不独子其子以……为子子女4.词类活用(1)选贤举能贤:形容词用作名词,品德高尚的人能:形容词用作名词,才干出众的人(2)故人不独亲其亲意动用法,以……为亲(3)不独子其子意动用法,以……为子(4)使老有所终形容词用作名词,老年人(5)壮有所用形容词用作名词,壮年人(6)幼有所长形客词用作名词,幼童(7)故外户而不闭名词用作动词,从外面把门带上5. 其他实词(1)讲信修睦修:培养(2)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寡:老而无夫孤:幼而无父(3)男有分,女有归分: 职分,职守(4)货恶其弃于地也恶:厌恶6.虚词意义及用法(1)之:大道之行也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2)者: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代词,……的人(3)于:货恶其弃于地也介词,在(4)其: 故人不独亲其亲代词,自己的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代词,它知识点二成语探源1.天下为公:原指君位不为一家私有,国家属于公共的,后来指一种权利平等的美好的社会政治理想。

2.讲信修睦: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3.夜不闭户:夜间不用关闭门户睡觉,形容社会安定,风气良好。

知识点三特殊句式1.是谓大同。

(判断句)2.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

(倒装句,状语“于地”“于己”后置)知识点四重点句子翻译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大道之行也》文言知识

《大道之行也》文言知识

《大道之行也》文言知识一、通假字选贤与(jǔ)能(与:通“举”,推举,选举。

)矜(guān)、寡、孤、独、废疾者(矜:通“鳏”。

老而无妻的人。

)二、古今异义大道之行也:古义:指政治上的最高境界今义:宽阔的路男有分,女有归:古义:女子出嫁今义:返回,回归,回到本处鳏寡孤独:古义:为两个字。

“孤”指幼而无父的人;“独”指老而无子的人。

今义:为一个词,单一,只有一个,指独自一个人。

盗窃乱贼而不作:古义:造反今义:“杂乱”,“捣乱”等含义盗窃乱贼而不作:古义:害人今义:小偷,窃贼盗窃乱贼而不作:古义:兴起今义:作为是谓大同:古义:代词“这”今义:常用于判断词,或与“非”相对。

三、词类活用1、故人不独亲其亲(亲)动词作意动用法,以……为亲,奉养。

2、不独子其子(子)名词作意动用法,以……为子,抚养。

3、使老有所终(老)形容词作名词,老年人。

4、壮有所用(壮)形容词作名词,壮年人。

5、幼有所长(幼)形容词作名词,幼童。

6、故外户而不闭(外)名词作动词,打开。

7、选贤举能(贤)形容词作名词,品德高尚的人。

8、选贤举能(能) 形容词作名词,才干出众的人。

四、相关问答:1、课文中所提到的“大道”、“大同”各指什么,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和认识?答:文中“大道”就是指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其治理的效果就是国泰民安的理想状态。

“大同”可以理解为儒家的理想社会或是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

“大道”和“大同”都是当时人们头脑中的理想境界,两个词中带有明显的理想色彩,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

2、本文从哪三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答:①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②人人都能安居乐业;③人人都珍惜劳动成果,却毫无自私自利之心。

3、怎样理解孔子关于“大同”社会的思想?答:“大同”社会是夏以前的社会形态,过去有“孔子以五帝之世为大同”的说法。

由此可见,“大同”社会是以“五帝之世”的传说为依据,经过加工提炼而后构想出来的一个理想社会模式,孔子的原意是建立一个合理的社会,以消除现实社会中的黑暗现象和不合理的地方,因此,孔子“大同”理想社会源自于“五帝之世”,同时又高于“五帝之世”。

《大道之行也》译文和知识点归纳

《大道之行也》译文和知识点归纳

《大道之行也》
一、《大道之行也》译文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因此人们不单赡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养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使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有人供养。

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

对于财货,人们憎恶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

这样一来,奸邪之谋就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所以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叫做“大同”社会。

二、重点字词
1、亲其亲:第一个亲:以……为亲;第二个亲:父母。

子其子:第一个子:以……为子;第二个子:子女。

2、分:职分,指职业,职守归:女子出嫁恶:憎恶作:兴起乱:指造反
贼:指害人兴:发生闭:用门栓插门
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原是形容词,现是名词,老:年老人;壮:中年人;幼:幼童
三、一词多义
1、独:不独.亲其亲:单、只
矜、寡、孤、独.:老而无子的人
2、为:天下为.公:是
不必为.己:为了
四、何为“大道”“大同”?二者关系如何?
当执政者施行“大道”时,老百姓便可以生活在安定、和平的“大同”社会。

五、大同社会的根本
..特征?(大同社会的纲领)(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大道的内涵)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六.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1.人人都得到社会的关爱
2.人人都安居乐业
3.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七.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大道之行也知识点

大道之行也知识点

大道之行也知识点一、大道的概念和内涵大道是指宇宙的原理和规律,是一切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法则。

大道不仅是指生命和自然的规律,也是指人类的道德准则和智慧。

大道是众生共同追求的目标,是人们在人生旅途中探索的方向。

大道的内涵包括道德、智慧、仁爱、公正等众多价值观。

二、大道的实践方法大道之行需要通过实践来达到,其中包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方面。

修身指个人修养和道德修养,包括修身养性、修炼道德、修行智慧等方面。

齐家指家庭和睦、亲人和谐,并且有家族的责任和担当。

治国指治理国家和社会,包括善治国家、公正执政、促进社会发展等方面。

平天下指国家和世界的和平和稳定,包括维护社会公正、推动国际合作等方面。

三、大道的哲学思想大道之行的哲学思想包括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家思想等。

儒家思想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强调仁爱、忠诚、孝道等。

道家思想强调返璞归真,强调无为而治、追求自然和谐。

佛家思想追求解脱与智慧,强调慈悲、禅修、般若智慧等。

四、大道与人生价值大道之行是人们实现自身价值和造福他人的重要途径。

通过大道之行,人们可以获得修身养性、成长进步的机会,同时也可以为社会和他人带来智慧和慈悲。

大道之行让人们明白道德的重要性,体验人间的真善美,实现自身的价值和精神的升华。

五、大道的现实意义大道之行对于当代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当前世界充满挑战和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只有坚持大道之行、秉持真善美的价值观,才能通过互相协作和共同进步来解决各种问题。

同时,大道之行也对于实现社会公正、推动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以上是关于大道之行也知识点的一些简要介绍,大道之行的内容十分丰富和深广,涉及到众多的学科和领域。

通过对大道之行的学习和实践,人们可以提升自身的素养和品质,为社会和他人做出贡献。

大道之行也_复习要点

大道之行也_复习要点

24大道之行也(选自《礼记》)大道(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之行(施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通“举”,推举,选举)能(名词,有才能的人),讲信修(培养)睦。

故(因此)人不独(单独)亲(用作动词,以……为亲,奉养)其(代词,他的,指前面的“人”)亲(名词,双亲,指父母),不独子(用作动词,以……为子,抚养)其子(名词,子女),使老有所终(终老,养老),壮有所用,幼有所长(使之成长,即抚养),矜(guān,通“鳏”,老而无妻的人)、寡(老而无夫的人)、孤(幼而无父的人)、独(老而无子的人)、废疾(残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fèn职分,指职业、职守),女有归(归宿,指女子出嫁)。

货恶(wù憎恶)其弃(丢弃)于地也,不必藏(私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身身,自己)也,不必为己。

是故(因此)谋(计谋)闭(关闭)而不兴(发生),盗(盗窃,偷)窃(偷窃)乱(造反)贼(指害人)而不作(兴起),故外户(泛指大门)而不闭(用门闩插门),是(供词一,这,指上文描述的各种社会状况)谓(称为)大同。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有才能的人选出来(为人办事),(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因此人们不单独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独养育自己的子女,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健康成长,(使)老年丧妻的人、老年丧夫的人、幼年丧父的人、老年丧子的人、残疾的人都能得到供养。

男子有职业,女子有归宿。

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享用);憎恨那种在共同劳动中不肯尽力的行为,要不为私利地劳动。

所以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所以(家家户户)就不用关闭大门了,这就是理想的社会。

【常识】四书:《孟子》《中庸》《大学》《论语》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成语】1、天下为公:原意是天下是公众的,天子之位,传贤而不传子,后成为一种美好社会的政治理想。

《大道之行也》知识点

《大道之行也》知识点

大道之行也分析结构第一层(第一句话)概括“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

(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第二层(第二至三句话)详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①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②人人都能安居乐业;③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人们珍惜劳动产品,但毫无自私自利之心,不会将其据为己有)第三层(第四句话)总括全文,折射现实。

(谋闭不兴,盗乱不作,外户不闭)1、本文从哪三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①满足生存需要,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②满足发展的需要,人人都能安居乐业;③满足精神愉悦的需要,货尽其用,人尽其力,人人都珍惜劳动成果,却毫无自私自利之心,不会将其据为己有。

2、怎样理解孔子关于"大同"社会的思想?(1)孔子理想的“大同”社会,是根据当时的社会现实构想出来的。

现实社会中诸多现象如搞阴谋、盗窃财物、造反作乱等在“大同”社会中将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将是一个“外户而不闭”的和平、安定的社会。

这当中折射出了当时现实社会的真实情形:社会纷乱,动荡不安;尔虞我诈,人人自危;盗贼横行,混乱不堪。

(2)孔子理想中的“大同”社会,是一个没有阶级、没有剥削和压迫、人人平等的社会。

尽管这个理想社会在当时不可能成为现实,但两千多年以来一直是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所向往和追求的目标。

3、如何评价儒家所描绘的“大同”社会?①在当时看来:不满现实,向往美好;②在现在来说:激励人们,仍有意义;③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这种理想是不能实现的。

4、“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如何点出“大同”社会基本特征的?对比,用现实社会跟理想中的“大同”社会作对比,指出现实社会中的诸多黑暗现象在“大同”社会里将不复存在,取而代之将是夜不闭户和平安定的社会,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同时反映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5、本文语言富有特色,从修辞赏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排比,句式整齐,加强语气,节奏匀称,气势十足,一贯而下让人感到社会各个阶层各个群体都能安居乐业,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同时反映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道之行也》复习要点
1. 作家作品简介:
本文选自《礼记•礼运》。

《礼记》是儒家经典之一,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

礼运,《礼记》中的篇名,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

大道,指古代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二、文言词语:
(一).重点字词
行:施行 2.为:是3.与:通“举”,选举4.修:培养5.亲:以……为亲6.子:以……为子7.矜:通“鳏”,老而无妻的人8.寡:老而无夫的人9.孤:幼而无父的人10.独:老而无子的人11.废疾:残疾人12.养:供养13.分:职分,这里指职业,职守14.归:这里指女子出嫁15.恶:憎恶16.谋:奸邪之谋17.而:表并列,不译18.乱:指造反19.贼:指害人20.作:兴起21.外户:泛指大门22.谓:叫做23.大同:指理想社会24.同:有和、平的意思
(二)1、辨析古今异义词
(1)归(古:女子出嫁今:回家,回来)
(2)贼(古:害人今:小偷)
2、找出文章的通假字并解释
选贤与能(“与”通“举”,选拔。

音jǔ)
矜、寡、孤、独、废疾者(“矜”通“鳏”,指老而无妻的人。

音guān)
3、一词多义
(1)故人不独亲其亲(用作动词,以……为亲,译为“奉养”)
故人不独亲其亲(名词,父母)
(2)故人不独子其子(用作动词,以……为子,译为“抚育”)
故人不独子其子(名词,子女)
4、词类活用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意动用法以……为亲人、以……为子女)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形容词作名词老年人、中年人、幼童)
外户而不闭(用作动词,从外面合上。

用门闩插门)
是故谋闭而不兴(动词作名词奸邪之谋的行为)
【译文】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有贤德、有才能的人选出来(给大家办事),(人人)讲求诚信,崇尚和睦。

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

男子要有职业,女子要及时婚配。

(人们)憎恶财货被抛弃在地上的现象(而要去收贮它),却不是为了独自享用;(也)憎恶那种在共同劳动中不肯尽力的行为,总要不为私利而劳动。

这样一来,就不会有人搞阴谋,不会有人盗窃财物和兴兵作乱,(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叫做“大同”社会.
【常识】四书:《孟子》、《中庸》、《大学》、《论语》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成语】
1、天下为公:原意是天下是公众的,天子之位,传贤而不传子,后成为一种美好社会的政治理想。

2、老有所终:年老者能有个合适的归宿。

3、矜(鳏)寡孤独:guān guǎgū dú泛指没有劳动力而又没有亲属供养的人。

【课文理解】
1、课文从哪三个方面阐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①故人不独亲其亲;(即:“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
②男有分,女有归;(即“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③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即“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2.写“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的句子是:“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3.写“人人都能安居乐业”的句子是:“男有分,女有归。


4.写“货尽其用,人尽其力”的句子是:“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5.《孟子》有句名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大道行也》一文与此句类似的句子是:“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定时定量规范化检测
1、《大道之行也》选自《__》,是___家经典之一,西汉__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

题目中的“大道”__________________。

2. 请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①选贤与能()②讲信修睦()()③故人不独亲其亲()④不独子其子()
⑤矜、寡、孤、独()()()()⑥废疾()⑦男有分()⑧女有归()
3. 翻译句子。

①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②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③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④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4. 按原文填空:
1.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大道之行也》中,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意思相同的句子是:________;与“夜不闭户”意思相同的句子是:_________。

5、问答题
1). 请谈谈你是怎样理解“天下为公”的。

2)“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3). “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请举例说明。

答案 1、礼记•礼运儒戴圣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2. ①通“举”,选拔②讲求;培养③以……为亲④以……为子⑤老而无妻的人,通“鳏”;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⑥残疾人⑦职分,指职业,职守⑧指女子出嫁
3. ①政治上的最高理想的实行,就是天下为大家所有。

②因此人们不只以他的亲人为亲,不只以他的儿子为子。

③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到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

④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

4. 按原文填空: 1).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2). 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故外户而不闭
5、1). 就是说,政权(或者包括社会财富)都属于社会的全体成员,而不属于任何个人。

2)有三条基本特征: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人人都能安居乐业;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3. )有。

《桃花源记》其实就是“大同”社会生活的艺术再现。

如“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就体现出文中的“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