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KA电解槽焙烧启动实用技术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挡板等;出铝端安装灌电解质溜槽,并采取保护措施;确认 母线位置,作出标识。 4.2.4 每台槽准备 20-25 吨液体电解质。 4.2.5 确认槽控箱、阳极提升机构、多功能机组、应急按钮、空气 开关、真空抬包、打壳下料系统等设备完好。 4.3 启动 4.3.1 将准备好的 20~25t 电解质连续灌入电解槽,当灌入 8 吨 电解质后,电压抬置 4.5V; 当灌入 16 吨电解质后,电压
3.9.5.1 阳极电流分布的测量:通电后及时测量阳极电流分布,
第 - 9 - 页 共 23 页
以后每 2 小时测量一次,并做好记录。 3.9.5.2 发现偏流量大于正常值 2 倍以上时,可采用吹风或阳
极钢爪与阴极钢棒搭接导电物分流,必要时可松开连接器,1 小 时后必须紧住。
注 意:每台槽最多同时只允许断开 2 组连接器,认真做好记 录、严格交接班。 3.9.5.3 边部有熔化塌陷的地方,及时补充冰晶石,中缝如有 塌陷用硅酸铝纤维毡重新封堵,保证炉膛内密封性。 3.9.5.4 温度测量:包括焙烧温度、阴极钢棒温度、阳极钢爪 温度、槽壳侧壁温度及槽壳底板温度(固定测量位置);阴极钢棒 温度和阳极钢爪温度每 4h 测一次,焙烧温度、槽壳底板温度、侧 壁温度每 2h 测量一次。 3.9.5.5 阴极电流分布的测量:通电后每隔 2h 测量一次,如无 异常情况,则每 4h 测量一次。 3.9.5.6 数据分析:测量完毕后,当班测量人员应立即将测量 数据汇总,并报告当班班长或值班工区长,对异常情况进行处理。
3.9.2 焙烧电压参考值:(焙烧期间禁止操作槽控机)
焙烧时间(天)
1
2
焙烧电压参考值(V)
3.8—3.0
3.0—2.4
3.9.3 通电后重点检测阴极钢棒、阳极钢爪、阳极电流分布、连接 器、分流器,发现异常情况,按对应预案采取措施处理。
3.9.4 拆除分流器 3.9.4.1 根据焙烧温度、槽电压情况,按拟订的顺序和位置拆
第 - 11 - 页 共 23 页
抬置 7.0V, 当灌入 21 吨电解质后,电压抬置 8.0~9.0V。
Truck
Direction of bath cruces delivery for bath pouring
1 2
1
1
1
1
1
1
1
1
1
1
2
2Baidu Nhomakorabea
2
2
2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0.149Ω. mm2/m;
③单组分流器电阻 R=ρL/S=0.149×2.65/2640=1.496×10-4
④全电流冲击电压<5.5V,按 5.5V 计算;
⑤单组分流量 I=V/R=5.5/1.496×10-4=36765A;
⑥6 组分流量 I=36765×6=22059A;
⑦分流率η0=(22059/400000)×100%=55.15%;
4
DE
3 Mother pots on this side
4.3.2 灌电解质结束后,巡视电解槽四周。在阳极提升过程中检查 槽壳变形量、槽壳侧壁温度及阳极,如阳极下滑及时处理, 重新复紧盒式卡具,并测量阳极电流分布。
4.3.3 启动完毕后根据电解质的熔化情况及炭渣分离情况,组织人 员清捞炭渣。
4.3.4 捞完炭渣后,加入 5 吨冰晶石,视分子比情况逐步加入 3 吨碱面。
第 - 3 - 页 共 23 页
3.2.9.检查平衡母线上的钩子、小盒卡具及电解槽上效应灯。 3.2.10.清理炉膛及槽四周的灰尘及杂物。 3.3.铺焦粒(见图 2 铺焦粒俯视投影图,焦粒面积为阳极投影面
各边外扩 20mm,阳极底掌铺 23mm 厚的焦粒,阳极中缝 铺 10mm 厚的焦粒。) 3.3.1.炉膛清理干净后,通知槽控电工,调整阳极大母线距下限位 50mm 处,关闭提升机电源,在槽控箱控制面板上贴封条。 3.3.2.根据中心线确定整个阳极的边线,放置焦粒铺设铁框,铺焦 粒顺序为 A12、B12、A11、B11……A1、B1。对应炉底的正投影处, 焦粒厚度为 23mm。石墨碎掺配方法: A1、B1、A12、B12 在铺 焦粒时均匀掺配 30%同粒度的石墨碎,A2、B2、A11、B11 均匀掺 配 10%同粒度的石墨碎。
4.5 灌铝前效应管理 启动完毕后如来效应,效应时间控制在 10 分钟内。效应熄灭
第 - 12 - 页 共 23 页
后立即组织彻底清理炭渣。 4.6 灌铝 4.6.1 启动 24 小时后,从出铝口或角部连续灌入电解槽 20 吨铝
液,灌铝时电压按 5.5V 控制,铝水平达到 19—21cm 为止。 4.6.2 灌铝后,电压保持 5-5.5V,待自然结壳后,先均匀加冰晶
焦粒 石墨碎
冰晶 比冰晶
铝纸
钙钠组铝
铝
维毯
名称 质块
(吨) (吨)
石石
(m
(吨) (吨) (组) (吨)
(吨)
(m
(吨)
(吨) (吨)
2)
2)
装炉
6
2
1 24
用量
0.9 0.05
14 15 14
启动
3
32
用料
20 15 11
备注:表中液体铝为在产铝量。
主要原材料应满足以下要求: 3.1.1.高分子比冰晶石应符合 GB4291—1999 二级品以上要求。
3.8.通电焙烧 3.8.1. 首批通电槽按下表时间安排升电流:
时间
开始 10 分 20 分 30 分 1h
2h
4h
6h
电流 KA
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后续通电焙烧电解槽使用“不停电开槽方式”。 3.9 焙烧期间的管理
第 - 8 - 页 共 23 页
3.9.1 焙烧时间拟定为 48 小时(以焙烧温度边部达到 600℃、中 缝达到 900℃以上为准)。
3.5.2.装炉步骤
第 - 5 - 页 共 23 页
4.5.2.1 用硅酸铝纤维毯把阳极中缝、侧部极缝和上部极缝封 住。
3.5.2.2 在“人造伸腿”上均匀铺 2 吨氟化钙。 3.5.2.3 在氟化钙上面均匀装破碎电解质块 4-6 吨(粒度 8-15 公分左右),上面铺一层硅酸铝纸,然后装高分子比冰晶石(厚度 约 5 公分左右),再均匀装纯碱 1 吨。纯碱上面装高分子比冰晶石, 将 14 吨高分子比冰晶石加至满槽,阳极表面均匀覆盖约 5-7cm 厚冰晶石,钢爪周围要少量覆盖。 3.5.2.4 装炉示意图如下,中缝和极间缝不装任何物料。
卸分流器,拆除顺序为 1、6;2、5;3、4。 3.9.4.2 当槽电压下降到 3.5V,且焙烧温度及阳极电流分布相
对均匀,无钢爪红现象,即可按照既定方案拆除分流器,拆除作 业中若电压上升幅度大于 0.5V,应立即停止拆除作业。
3.9.4.3 在启动前 8 小时确定无异常情况,先全部紧好盒式卡 具,之后拆除连接器。 3.9.5 焙烧期间的测量及电流分布的调整:
正
常
装炉
安装分流器、连接器
总检查确认
通电
检测阴极、阳极、分流器、立柱母线电流分布
正常
调整连接器(阳极)、吹风降温等
不正常
拆分流器
紧小盒卡具、拆连接器
启动
灌铝
启动后期管理
3、通电焙烧
3.1 通电焙烧启动用料量及要求:
表 1 通电焙烧启动用料
硅酸
破碎
普通 高分子
硅酸
氟化 碳酸 阳极 液体
氧化
铝纤
原料 电解
4)通电组 职 责:负责短路口停送电作业; 建议人数:(6 人/车间);
5)启动组 职 责:负责电解槽启动、灌电解质、抬电压、灌铝、刮
第 - 2 - 页 共 23 页
捞炭渣等工作; 建议人数:(4-6 人/车间);
6)测量组 职 责:负责通电焙烧期间相关数据的测量记录; 建议人数:(四班三倒制每班设 2 名专人); 3.2.2.按计划准备好焙烧启动用料、工器具及测量工器具,检查氧 化铝和氟化盐料箱。 3.2.3. 检查氧化铝、氟化盐下料系统并做计量标定,检查打壳系 统。 3.2.4.检查槽控箱、气控柜、压缩空气管道及阀门的工作情况。 3.2.5. 检查阳极升降系统、平衡母线上下限位指针。 3.2.6. 确认烟道阀门开闭正常。 3.2.7.检查上部绝缘、炉膛、阴极母线回路;阳极、阴极母线压接; 短路口与门式立柱母线绝缘。 3.2.8. 检查阳极导杆垂直度、爆炸焊口质量、阳极底掌平整度及 磷铁环完好性。
普通冰晶石应符合 GB4291—1999 二级品以上要求。 3.3.2.氟化钙应符合 YB326—70 二级品以上。 3.3.3.碳酸钠应符合 GB210—80 的规定。 3.3.4.焦粒为筛分好的煅后焦,其粒度为 2—4mm 3.3.5.石墨碎要求采用粒状石墨碎,粒度为 2—4mm。 3.2.通电前的准备工作
23mm 厚焦粒
1
11
111
11
11
222
22
1
23
45
678
90
12
345
67
89
012
34
第 - 4 - 页 共 23 页
3.4.安装阳极 3.4.1.检查阳极炭块质量:阳极导杆垂直度、磷铁浇铸质量、阳 极底掌平整度、爆炸焊质量等,不符合要求的阳极块禁止使用。 3.4.2.清理阳极底掌:挂极前用压缩空气吹干净阳极底掌。 3.4.3.安装阳极:按规程安装阳极组,确保阳极底掌与焦粒充分 接触,必要时把阳极再提起,检查接触情况,如接触不良,重新 填充焦粒,使阳极底掌与焦粒接触面积达 80%以上;阳极定位后, 确保阳极导杆不与挂耳接触,阳极导杆与平衡母线留有 1mm 左 右的间隙。 3.4.4.安装盒式卡具、清理焦粒:阳极挂好后,把盒式卡具放在 挂钩上,并将边部多余炭粒清扫干净。 3.4.5.导杆划线:挂极工作结束后,沿阳极母线下沿在阳极导杆上 划横线(线统一向出铝端),标定阳极组初始位置。 3.4.6.记录:按电解槽焙烧启动日志的要求做好记录。 3.5. 装炉 3.5.1.温度套管安装:按下图边部位置预埋 8 根测温套管,按下 图所示位置测量 10 点温度。
电解质块
硅酸铝纤维毡
冰晶石 碱面
冰晶石 硅酸铝纸
第 - 6 - 页 共 23 页
3.6.安装连接器 连接器安装前清理干净所有压接面,打磨平衡母线上表面。 将连接器一端与阳极母线用 U 型卡具拧紧,另一端与阳极导 杆用螺栓拧紧。
3.7.安装分流器 分流器安装前清理干净所有压接面;分流器一端用 U 型卡具 与焙烧槽的阳极平衡母线压接,另一端用门型卡具与下一台 槽的立柱母线压接(每台槽 6 组)。如下图:
400KA 系列焙烧启动实用技术
1、焙烧启动方法
采用焦粒焙烧、湿法无效应新型焙烧启动技术。
2、焙烧启动流程
检测工具准备
原材物料准备
工器具准备
阴极、阳极立柱母线检查 电解槽绝缘检查
电解槽上部结构检查 槽内衬检查、槽控箱检查
正常
母线空载试验
电解槽空载、负荷试车
正常
不
正
重新
常
处理
铺焦粒 安装阳极
重新
不
处理
第 - 10 - 页 共 23 页
4 启动 4.1 启动原则
中部温度达到 900℃以上,边部温度不低于 600℃。 4.2 启动前的准备工作 4.2.1 启动前将所有测温套管、硅酸铝纤维毯全部取出。 4.2.2 将启动槽盒式卡具依次松开再紧一遍,在导杆上重新设线,
记录阳极窜动值。 4.2.3 准备启动所用的工器具、效应杆、槽门式立柱挡板、槽控箱
第 - 1 - 页 共 23 页
3.2.1.人员配备:成立 6 支专业队伍,分别是: 1) 焦粒铺设、阳极安装组
职 责:负责槽内卫生清理,焦粒铺设、阳极安装; 建议人数:(4 人/车间);
2)装炉组 职 责:负责装炉物料的准备、搬运、装炉; 建议人数:(5-15 人/车间);
3)连接器、分流器安装及拆除组 职 责:负责连接器的安装与拆除;负责母线分流器及阳 极钢爪分流器的安装及拆除; 建议人数:(6 人/车间);
石,然后用氧化铝碎块封壳,同时盖好槽罩板。逐步降电压, 24 小时后降至 4.5V 左右。 4.6.3 灌铝后取电解质样分析,分子比应保持在 3.0 左右,电解质 水平 30cm 左右,总高控制在 51cm 以下。 4.7 启动后检测工作 启动后五天内要对绝缘砖、水泥立柱每班检查 2 次;对炉底 钢板、槽壳侧壁、阴极钢棒温度每班测量 2 次,之后每天测 量 1 次,一周后每周测量 2 次,做好防范措施;启动后阴极 电流分布每天测量 1 次;阳极电流分布启动一周内每班测量 1 次,一周后每天测量 1 次,并做好记录。 4.8 换极:启动后第 13 天开始换极(高残极倒换使用)。
分流器初始分流量:采用 6 组分流器,每组长度 2.65 米,断
第 - 7 - 页 共 23 页
面积 165×2×8=2640mm2。10 月份环境温度按 10℃计算。
①钢电阻率计算公式 Pt=0.143×(1+0.00423×t)
式中:Pt——当前温度电阻率;
T——当前温度;
②10℃钢电阻率 P10=0.143×(1+0.00423×10)
3.9.5.1 阳极电流分布的测量:通电后及时测量阳极电流分布,
第 - 9 - 页 共 23 页
以后每 2 小时测量一次,并做好记录。 3.9.5.2 发现偏流量大于正常值 2 倍以上时,可采用吹风或阳
极钢爪与阴极钢棒搭接导电物分流,必要时可松开连接器,1 小 时后必须紧住。
注 意:每台槽最多同时只允许断开 2 组连接器,认真做好记 录、严格交接班。 3.9.5.3 边部有熔化塌陷的地方,及时补充冰晶石,中缝如有 塌陷用硅酸铝纤维毡重新封堵,保证炉膛内密封性。 3.9.5.4 温度测量:包括焙烧温度、阴极钢棒温度、阳极钢爪 温度、槽壳侧壁温度及槽壳底板温度(固定测量位置);阴极钢棒 温度和阳极钢爪温度每 4h 测一次,焙烧温度、槽壳底板温度、侧 壁温度每 2h 测量一次。 3.9.5.5 阴极电流分布的测量:通电后每隔 2h 测量一次,如无 异常情况,则每 4h 测量一次。 3.9.5.6 数据分析:测量完毕后,当班测量人员应立即将测量 数据汇总,并报告当班班长或值班工区长,对异常情况进行处理。
3.9.2 焙烧电压参考值:(焙烧期间禁止操作槽控机)
焙烧时间(天)
1
2
焙烧电压参考值(V)
3.8—3.0
3.0—2.4
3.9.3 通电后重点检测阴极钢棒、阳极钢爪、阳极电流分布、连接 器、分流器,发现异常情况,按对应预案采取措施处理。
3.9.4 拆除分流器 3.9.4.1 根据焙烧温度、槽电压情况,按拟订的顺序和位置拆
第 - 11 - 页 共 23 页
抬置 7.0V, 当灌入 21 吨电解质后,电压抬置 8.0~9.0V。
Truck
Direction of bath cruces delivery for bath pouring
1 2
1
1
1
1
1
1
1
1
1
1
2
2Baidu Nhomakorabea
2
2
2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0.149Ω. mm2/m;
③单组分流器电阻 R=ρL/S=0.149×2.65/2640=1.496×10-4
④全电流冲击电压<5.5V,按 5.5V 计算;
⑤单组分流量 I=V/R=5.5/1.496×10-4=36765A;
⑥6 组分流量 I=36765×6=22059A;
⑦分流率η0=(22059/400000)×100%=55.15%;
4
DE
3 Mother pots on this side
4.3.2 灌电解质结束后,巡视电解槽四周。在阳极提升过程中检查 槽壳变形量、槽壳侧壁温度及阳极,如阳极下滑及时处理, 重新复紧盒式卡具,并测量阳极电流分布。
4.3.3 启动完毕后根据电解质的熔化情况及炭渣分离情况,组织人 员清捞炭渣。
4.3.4 捞完炭渣后,加入 5 吨冰晶石,视分子比情况逐步加入 3 吨碱面。
第 - 3 - 页 共 23 页
3.2.9.检查平衡母线上的钩子、小盒卡具及电解槽上效应灯。 3.2.10.清理炉膛及槽四周的灰尘及杂物。 3.3.铺焦粒(见图 2 铺焦粒俯视投影图,焦粒面积为阳极投影面
各边外扩 20mm,阳极底掌铺 23mm 厚的焦粒,阳极中缝 铺 10mm 厚的焦粒。) 3.3.1.炉膛清理干净后,通知槽控电工,调整阳极大母线距下限位 50mm 处,关闭提升机电源,在槽控箱控制面板上贴封条。 3.3.2.根据中心线确定整个阳极的边线,放置焦粒铺设铁框,铺焦 粒顺序为 A12、B12、A11、B11……A1、B1。对应炉底的正投影处, 焦粒厚度为 23mm。石墨碎掺配方法: A1、B1、A12、B12 在铺 焦粒时均匀掺配 30%同粒度的石墨碎,A2、B2、A11、B11 均匀掺 配 10%同粒度的石墨碎。
4.5 灌铝前效应管理 启动完毕后如来效应,效应时间控制在 10 分钟内。效应熄灭
第 - 12 - 页 共 23 页
后立即组织彻底清理炭渣。 4.6 灌铝 4.6.1 启动 24 小时后,从出铝口或角部连续灌入电解槽 20 吨铝
液,灌铝时电压按 5.5V 控制,铝水平达到 19—21cm 为止。 4.6.2 灌铝后,电压保持 5-5.5V,待自然结壳后,先均匀加冰晶
焦粒 石墨碎
冰晶 比冰晶
铝纸
钙钠组铝
铝
维毯
名称 质块
(吨) (吨)
石石
(m
(吨) (吨) (组) (吨)
(吨)
(m
(吨)
(吨) (吨)
2)
2)
装炉
6
2
1 24
用量
0.9 0.05
14 15 14
启动
3
32
用料
20 15 11
备注:表中液体铝为在产铝量。
主要原材料应满足以下要求: 3.1.1.高分子比冰晶石应符合 GB4291—1999 二级品以上要求。
3.8.通电焙烧 3.8.1. 首批通电槽按下表时间安排升电流:
时间
开始 10 分 20 分 30 分 1h
2h
4h
6h
电流 KA
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后续通电焙烧电解槽使用“不停电开槽方式”。 3.9 焙烧期间的管理
第 - 8 - 页 共 23 页
3.9.1 焙烧时间拟定为 48 小时(以焙烧温度边部达到 600℃、中 缝达到 900℃以上为准)。
3.5.2.装炉步骤
第 - 5 - 页 共 23 页
4.5.2.1 用硅酸铝纤维毯把阳极中缝、侧部极缝和上部极缝封 住。
3.5.2.2 在“人造伸腿”上均匀铺 2 吨氟化钙。 3.5.2.3 在氟化钙上面均匀装破碎电解质块 4-6 吨(粒度 8-15 公分左右),上面铺一层硅酸铝纸,然后装高分子比冰晶石(厚度 约 5 公分左右),再均匀装纯碱 1 吨。纯碱上面装高分子比冰晶石, 将 14 吨高分子比冰晶石加至满槽,阳极表面均匀覆盖约 5-7cm 厚冰晶石,钢爪周围要少量覆盖。 3.5.2.4 装炉示意图如下,中缝和极间缝不装任何物料。
卸分流器,拆除顺序为 1、6;2、5;3、4。 3.9.4.2 当槽电压下降到 3.5V,且焙烧温度及阳极电流分布相
对均匀,无钢爪红现象,即可按照既定方案拆除分流器,拆除作 业中若电压上升幅度大于 0.5V,应立即停止拆除作业。
3.9.4.3 在启动前 8 小时确定无异常情况,先全部紧好盒式卡 具,之后拆除连接器。 3.9.5 焙烧期间的测量及电流分布的调整:
正
常
装炉
安装分流器、连接器
总检查确认
通电
检测阴极、阳极、分流器、立柱母线电流分布
正常
调整连接器(阳极)、吹风降温等
不正常
拆分流器
紧小盒卡具、拆连接器
启动
灌铝
启动后期管理
3、通电焙烧
3.1 通电焙烧启动用料量及要求:
表 1 通电焙烧启动用料
硅酸
破碎
普通 高分子
硅酸
氟化 碳酸 阳极 液体
氧化
铝纤
原料 电解
4)通电组 职 责:负责短路口停送电作业; 建议人数:(6 人/车间);
5)启动组 职 责:负责电解槽启动、灌电解质、抬电压、灌铝、刮
第 - 2 - 页 共 23 页
捞炭渣等工作; 建议人数:(4-6 人/车间);
6)测量组 职 责:负责通电焙烧期间相关数据的测量记录; 建议人数:(四班三倒制每班设 2 名专人); 3.2.2.按计划准备好焙烧启动用料、工器具及测量工器具,检查氧 化铝和氟化盐料箱。 3.2.3. 检查氧化铝、氟化盐下料系统并做计量标定,检查打壳系 统。 3.2.4.检查槽控箱、气控柜、压缩空气管道及阀门的工作情况。 3.2.5. 检查阳极升降系统、平衡母线上下限位指针。 3.2.6. 确认烟道阀门开闭正常。 3.2.7.检查上部绝缘、炉膛、阴极母线回路;阳极、阴极母线压接; 短路口与门式立柱母线绝缘。 3.2.8. 检查阳极导杆垂直度、爆炸焊口质量、阳极底掌平整度及 磷铁环完好性。
普通冰晶石应符合 GB4291—1999 二级品以上要求。 3.3.2.氟化钙应符合 YB326—70 二级品以上。 3.3.3.碳酸钠应符合 GB210—80 的规定。 3.3.4.焦粒为筛分好的煅后焦,其粒度为 2—4mm 3.3.5.石墨碎要求采用粒状石墨碎,粒度为 2—4mm。 3.2.通电前的准备工作
23mm 厚焦粒
1
11
111
11
11
222
22
1
23
45
678
90
12
345
67
89
012
34
第 - 4 - 页 共 23 页
3.4.安装阳极 3.4.1.检查阳极炭块质量:阳极导杆垂直度、磷铁浇铸质量、阳 极底掌平整度、爆炸焊质量等,不符合要求的阳极块禁止使用。 3.4.2.清理阳极底掌:挂极前用压缩空气吹干净阳极底掌。 3.4.3.安装阳极:按规程安装阳极组,确保阳极底掌与焦粒充分 接触,必要时把阳极再提起,检查接触情况,如接触不良,重新 填充焦粒,使阳极底掌与焦粒接触面积达 80%以上;阳极定位后, 确保阳极导杆不与挂耳接触,阳极导杆与平衡母线留有 1mm 左 右的间隙。 3.4.4.安装盒式卡具、清理焦粒:阳极挂好后,把盒式卡具放在 挂钩上,并将边部多余炭粒清扫干净。 3.4.5.导杆划线:挂极工作结束后,沿阳极母线下沿在阳极导杆上 划横线(线统一向出铝端),标定阳极组初始位置。 3.4.6.记录:按电解槽焙烧启动日志的要求做好记录。 3.5. 装炉 3.5.1.温度套管安装:按下图边部位置预埋 8 根测温套管,按下 图所示位置测量 10 点温度。
电解质块
硅酸铝纤维毡
冰晶石 碱面
冰晶石 硅酸铝纸
第 - 6 - 页 共 23 页
3.6.安装连接器 连接器安装前清理干净所有压接面,打磨平衡母线上表面。 将连接器一端与阳极母线用 U 型卡具拧紧,另一端与阳极导 杆用螺栓拧紧。
3.7.安装分流器 分流器安装前清理干净所有压接面;分流器一端用 U 型卡具 与焙烧槽的阳极平衡母线压接,另一端用门型卡具与下一台 槽的立柱母线压接(每台槽 6 组)。如下图:
400KA 系列焙烧启动实用技术
1、焙烧启动方法
采用焦粒焙烧、湿法无效应新型焙烧启动技术。
2、焙烧启动流程
检测工具准备
原材物料准备
工器具准备
阴极、阳极立柱母线检查 电解槽绝缘检查
电解槽上部结构检查 槽内衬检查、槽控箱检查
正常
母线空载试验
电解槽空载、负荷试车
正常
不
正
重新
常
处理
铺焦粒 安装阳极
重新
不
处理
第 - 10 - 页 共 23 页
4 启动 4.1 启动原则
中部温度达到 900℃以上,边部温度不低于 600℃。 4.2 启动前的准备工作 4.2.1 启动前将所有测温套管、硅酸铝纤维毯全部取出。 4.2.2 将启动槽盒式卡具依次松开再紧一遍,在导杆上重新设线,
记录阳极窜动值。 4.2.3 准备启动所用的工器具、效应杆、槽门式立柱挡板、槽控箱
第 - 1 - 页 共 23 页
3.2.1.人员配备:成立 6 支专业队伍,分别是: 1) 焦粒铺设、阳极安装组
职 责:负责槽内卫生清理,焦粒铺设、阳极安装; 建议人数:(4 人/车间);
2)装炉组 职 责:负责装炉物料的准备、搬运、装炉; 建议人数:(5-15 人/车间);
3)连接器、分流器安装及拆除组 职 责:负责连接器的安装与拆除;负责母线分流器及阳 极钢爪分流器的安装及拆除; 建议人数:(6 人/车间);
石,然后用氧化铝碎块封壳,同时盖好槽罩板。逐步降电压, 24 小时后降至 4.5V 左右。 4.6.3 灌铝后取电解质样分析,分子比应保持在 3.0 左右,电解质 水平 30cm 左右,总高控制在 51cm 以下。 4.7 启动后检测工作 启动后五天内要对绝缘砖、水泥立柱每班检查 2 次;对炉底 钢板、槽壳侧壁、阴极钢棒温度每班测量 2 次,之后每天测 量 1 次,一周后每周测量 2 次,做好防范措施;启动后阴极 电流分布每天测量 1 次;阳极电流分布启动一周内每班测量 1 次,一周后每天测量 1 次,并做好记录。 4.8 换极:启动后第 13 天开始换极(高残极倒换使用)。
分流器初始分流量:采用 6 组分流器,每组长度 2.65 米,断
第 - 7 - 页 共 23 页
面积 165×2×8=2640mm2。10 月份环境温度按 10℃计算。
①钢电阻率计算公式 Pt=0.143×(1+0.00423×t)
式中:Pt——当前温度电阻率;
T——当前温度;
②10℃钢电阻率 P10=0.143×(1+0.0042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