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苏教必修一讲解与例题第一专题十八岁和其他

合集下载

苏教版-语文-高一苏教必修一讲解与例题第一专题 十八岁和其他

苏教版-语文-高一苏教必修一讲解与例题第一专题 十八岁和其他

十八岁和其他问题导学1.两代人之间的鸿沟是普遍存在的,“父与子”时常被看作是对立的两方,那么造成“两代人的矛盾”的原因有哪些呢?2.打通两代人之间隔阂的最好方式是什么?试分析。

3.有人说:“这篇文章宣传了一种平等的父子观,在这种平等的背后,流露的是父亲对儿子的至爱。

”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试分析。

自主探究在课文第三部分中,作者知道自己的儿子“深感读书之苦”,为什么又要说“虽然极端同情你却不能不鼓励你,甚至鞭策你尽全力去争取这一场残酷竞争的胜利”?作者的想法和做法之间是否矛盾?文法导析1.结构严密,首尾照应。

结构严密,首尾呼应,内容照应,大标题与小标题呼应,使文章在结构方面天衣无缝,是本文在写法上的一个特点。

文章的开头结尾,内容基本一致,感情基本相同,都是回想过去对儿子的爱,感叹儿子成长之快,这是开头与结尾的呼应。

文章的题目是“十八岁和其他”,小标题分别是“十八岁”“两代人的矛盾”“读书的苦乐”“青春”,四个小标题整合起来就是大标题的内容,可以说这是题目与文章内容的照应。

2.书信体、谈话式的行文方式。

作者采用了书信体、谈话式的行文方式,远离了板起面孔的说教,容易让人产生亲近感。

文章以爱为基础,营造了一个理解、平等、宽容的谈话氛围,特别是谈话过程中父亲的换位反思,更让人感受到了一份真诚、理解与尊重,叙事娓娓道来,说理春风化雨,字里行间流露着浓浓的父爱,让我们读者也受到了心灵的感化。

此外,谈话式的行文还使得问题很有针对性,面对面,心贴心,极容易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3.语言朴实无华,感人至深。

至爱无言,至情无文。

本文就是靠再平常不过的生活语言把父母之爱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的,让人读后无不为之动容。

例如开头和结尾两段写“我”回忆往事的两组句子。

“似乎,抱着初生的你到医生处诊治你的‘脱肠’,半夜喊破喉咙把医生从睡梦中叫起,那种焦急忧虑,还像是昨天的事。

似乎,你刚能坐起,我在院子里为你拍照,假日带你坐在脚踏车前头藤椅上到处炫耀,那种激动喜悦,也还是昨天的事。

【最新】苏教版语文必修一课件:向青春举杯《十八岁和其他》课件(共52张PPT)

【最新】苏教版语文必修一课件:向青春举杯《十八岁和其他》课件(共52张PPT)

探讨:
你同意文中父亲归纳的原因吗? 你是如何看待两代人之间的矛盾的? 你和父母产生过矛盾吗?有了矛盾 后你是如何处理的?你的父母又是 如何去做的?你认可他们的做法吗?
台湾经济经过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飞速发展,人民的生
活水平已经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由于生活条件的改善,社 会生存环境的变化,人们思想观念的进步,台湾的新生代青 年就跟他们的父母在生活方式上产生了明显的分歧,父母跟 子女在思想观念上出现了难以理解的“代沟”现象。杨子的
小组讨论交流 (一)十八岁
1、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父亲有哪 些人生难忘的体验? (1)焦急忧虑(2)激动喜悦
(3)辛劳(在“青春”版块 中) 爱
2、交流父母养育自己的片段。
(二)两代人的矛盾
1、作者在文中提及的两代人之间产生矛 盾的原因是什么? (1)流行观念的影响;(2)父母的愚昧 与落伍;(3)子女的盲目与急躁; (4)缺乏沟通、理解、平等。(根本原因)
这篇文章,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这是杨子为庆祝儿子十八岁生日而送给他的一份特殊的 礼物。全文涉及的都是人生青春时期的重要话题。
这是一篇父亲送给儿子的“书信
体”式的散文,全文洋溢着一位父亲 对儿子的浓浓爱意和殷切希望。作者
以尊重的口吻和商量的语气与孩子展
开对话,表达了对孩子健康成长的欣 慰,主张父子之间以理解和交流的方 式增进了解,向孩子提出读书的建议,提倡珍惜青春时光, 永葆一颗赤子之心。
“我”对儿子的 读书是什么态度?
课后探讨:
说说自己读书生活中 的苦与乐?
思考读书生活中的苦与乐 一定是对立的吗?
青 春
作者对孩子的希望?
1、第四段中“这样指什 么?
2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 父亲有哪些人生难忘的体 验?

语文必修ⅰ苏教版第一专题版块二《十八岁和其他》课件(共18张PPT)

语文必修ⅰ苏教版第一专题版块二《十八岁和其他》课件(共18张PPT)

王亚南牢牢地绑在柱子上。绑好后,王亚南翻开书,聚精会神地 三脚床。
起初他不时地站起来跺脚,后来觉得这样浪费时间,便削了一根圆滑的木棍,放在脚底下,一边读书,一边来回用脚搓木棍来取暖。
读起来。船上的外国人看见了,无不向他投来惊异的目光,连声 [青春寄语]十八岁使我想起引吭试啼的小公鸡,使我想起翅膀甫健、开始翱翔于天空的幼鹰,整个世界填满不了十八岁男孩子的雄心和梦。
父母和子女的矛盾
一.看小品《父与子》
二.四人小组交流你和父母之间在什么 方面存在着什么问题?或者你和父母 是怎么友好相处的?
三.各组代表向全班汇报和父母存在着什么矛
盾,以及发生矛盾的原因。
四.作为父亲,台湾作家杨子在遇到父母与子女的矛 盾时,是怎么看的?
五.在父母和子女的矛盾中,哪些是客观矛盾,是无法 改变的?哪些是主观矛盾,是可以改变的?
杨子认为父母与子女其实是可以处理好关系?他的这一看法的依据是什么?
得使人无法站稳。这时,戴着眼镜的王亚南,手上拿着一 毛主席把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都用在读书上了。
村里有一座叫隆兴观的古庙,庙里点有一盏长明灯,他就在古庙里读书。
在父母和子女的矛盾中,哪些是客观矛盾,是无法改变的?哪些是主观矛盾,是可以改变的?
事实上我们不少学生的父母和子女的关系也处理得相当不错。 [青春寄语]十八岁使我想起引吭试啼的小公鸡,使我想起翅膀甫健、开始翱翔于天空的幼鹰,整个世界填满不了十八岁男孩子的雄心和梦。 到了外地,同在北京一样,床上、办公桌上、茶几上、饭桌上都摆满着书,一有空就看。 杨子认为父母与子女其实是可以处理好关系?他的这一看法的依据是什么? 我国杰出的经济学家、《资本论》最早的翻译者王亚南在读中学时,为了争取更多的时间读书,特意把自己睡的木板床的一只脚锯短半尺,成为 三脚床。 冬季寒冷,脚冻得难受。 读书苦不苦?读书确实很苦,也难怪有那么多人讨厌书、痛恨书。 冬季寒冷,脚冻得难受。 起初他不时地站起来跺脚,后来觉得这样浪费时间,便削了一根圆滑的木棍,放在脚底下,一边读书,一边来回用脚搓木棍来取暖。 德国卜老恩漫画《父与子》 杨子认为父母与子女其实是可以处理好关系?他的这一看法的依据是什么? 四人小组交流你和父母之间在什么方面存在着什么问题?或者你和父母是怎么友好相处的? 外出开会或视察工作,他常常带上一箱子书。

高中语文《十八岁和其他》课文精讲 苏教版必修1

高中语文《十八岁和其他》课文精讲 苏教版必修1

苏教版必修一《十八岁和其他》课文精讲语篇感知【语篇结构分析】全文分四部分,第一部分感叹时光流逝,转瞬间孩子已长大成人,作者反思十八年来,自己是不是有严厉过头之处。

第二部分探讨了父子相互形成代沟的原因及消除代沟的措施。

第三部分以自己读书的体会经历希望孩子认真读书。

第四部分希望孩子有一个远大的理想抱负。

【语篇脉络梳理】十八岁:儿子十八岁时的感受开头两代人的矛盾:期待做一对朋友父子读书的苦乐:鼓励儿子读好书青春:希望儿子做一只鹰结尾语篇品读一、重点语段品读全文分为四个部分。

每个小标题是一个部分。

第一部分,作者概写十八年的时光流逝,在孩子十八岁生日到来的时候表达了自己对孩子健康成长的欣慰,把爱与理解表达得淋漓尽致。

第1段作者把十八年的光阴感同于昨天和今天的区别,实际上是父母之爱最真切地表露。

[品味]“抱着初生的你……也还是昨天的事。

”这几句写出了父母的艰辛,引用诗人的话表现自己对孩子长大的万分喜悦。

[体会]在字里行间,作者并没有把自己的这份父母之爱当作功绩来叙述,而是在与孩子的对话里不经意地流露出来,让我们清晰地看到了作者对孩子的那种理解与尊重。

第2段延袭了上面的写法。

[品味]“我不知道我对你的爱,十八年来是否杂夹有一些不经心的、任性的以及成人对孩子不够了解的责备”“东东假如人生能够重来一次,我真会情愿溺爱你的”,这些话是爱与理解的集中体现。

[体会]文中的自责,体现了父母对孩子爱的无私和恳切。

第3、4段写自己面对孩子健康成长的欣慰和开怀,以一个至友的身份祝贺孩子十八岁生日。

第3段写自己面对孩子健康成长的欣慰和开怀。

[品味]“人生如有知己,应该以自己的孩子为最。

”平等,对话,理解,这是打通两代人之间隔阂的最好方式。

父母对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成长的关爱完全可以不用我们一般人惯用的强制约束手段,而是向孩子表达出自己的那种充分的理解和尊重。

最后的反问也是以平等对话的方式展开的。

这样的行文方式便于沟通。

第4段祝贺孩子十八岁生日。

语文:第一专题《十八岁和其他》第1课时-课件(1)(苏教版必修1)

语文:第一专题《十八岁和其他》第1课时-课件(1)(苏教版必修1)
第2自然段:诉说愧疚的心情,激荡无限爱意。 第3自然段:表达愿望,父子成为朋友、挚友、
知己。
②在全文中的作用:开头详写对儿子儿时的记忆,
突出了对儿子儿时的深深眷恋与呵护;接着反省 自我,让孩子了解父母,表达了希望孩子把父母 当朋友的愿望。为下文展开交流对话找准了心理 定位,也让十八岁的孩子们心理上愿意接受,愿
⑱感触 (chù ) .
似乎( sì) 似的( shì) 粘贴( ) zhān 粘乎乎( ) nián 横幅(hãnɡ ) 蛮横(hânɡ)
懊悔(huǐ ) 教诲(huì ) 抹煞( mǒ)
抹布( mā)
上翘( qiào) 翘首(qiáo )
2.为下列各组字组词
惘( ① 罔(
迷惘 ) 置若罔闻 ) 琐( 琐碎 ) ③ 唢( 唢呐 )
意交流,容易理解。一句话,营造民主、平等的
谈话氛围。 ③有欣慰,有迷惘;有重新想开始的溺爱;有为 孩子长大能够兼为挚友的满意开怀。
(2)引用“在东方似是晨曦初露,乍回身,已是大 地明亮”一句有何用意? 答案 比喻自己还沉湎于养育孩子的巨大幸福之
中,不经意间儿子已十八岁长大成人了,惊讶时
光之飞逝。
4.阅读文章第二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③晨曦 ( xī ) .
⑦譬 如 ( pì ) ⑧怪癖 ( ⑨摭 拾(zhí ) pǐ ) . . . ⑩诧 异 ( chà ) ⑪蒋士铨 (quán ) . .
dǎo) ⑬引吭 hánɡ) ⑫祈祷 ( ( . .
⑮翱 翔( áo ) .
fǔ ) ⑭甫 健( .
shùn ) ⑯枝桠 ( yā ) ⑰年华一瞬 ( . .
⑧战士们____ A 守卫着祖国的边防。
A.常年
解析

语文必修1苏教版第2课《十八岁和其他》课件.ppt

语文必修1苏教版第2课《十八岁和其他》课件.ppt

睥:睥﹒(pì)睨
三、词语积累 1.炫耀:①照耀;②夸耀。
“炫耀”和“夸耀” 相同点:两者都有向别人显示自己本领、功劳、地位、权力的 意思。 不同点:①“炫耀”总是带着一种希望让人羡慕的夸耀,所以 意思比“夸耀”重;②“炫耀”的对象大多是自己和自己的 事物,“夸耀”的对象既可以是自己,也可以是别人。
参考答案:讲了两层意思,第一层为前三段,主要说十八岁的 青年要有切合实际的理想。第二层为第四段,主要规劝孩子 要珍惜时光。
6.为什么作者提起十八岁便使他想起“小公鸡”“幼鹰”?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是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在做这个题时要分析本 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点,同时注意分析的角度,因为是十八 岁的儿子让作者想到了“小公鸡”“幼鹰”,所以在分析时 要注意十八岁作为成年人的标志,处在这个时期的孩子在生 理和心理上和喻体之间的相似点。
4.阅读第四部分,分析概括在孩子十八岁之后,作者对孩子 的希望是什么? 提示:(1)要有自己的远大理想,保持一颗赤子之心;(2)规劝 儿子珍惜青春的大好时光。
阅读散文时应如何筛选信息 1.读懂暗示语
作者为了表情达意总是对人物或事件、时间或空间、景物 或感情作某些暗示、某些标识,或明或暗给读者传递阅读信 息。 2.悟透概括句(或总结句)
参考答案: ①从生理角度看,小公鸡、幼鹰刚好具备了试啼、 翱翔的能力;②从心理角度看,小公鸡、幼鹰都有一展身手 的雄心。这两点与十八岁的青年是相似的。这样写显得很生 动,把抽象的东西形象化了。
7.文中说,“人到了中年便时有闲愁,怪不得词人会感叹年 华一瞬,容销金镜,壮志消残,我也不免有些感触。”这句 话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作者抒发人到中年的感慨,意在告诫孩子要珍惜青 春时光,不要到了中年再有哀叹。要结合其用意作答。 参考答案:人应该抓住青年时光提升自己,否则会老大徒伤悲。

优课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一)教学课件:第一专题《十八岁和其他》(共68张PPT)

优课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一)教学课件:第一专题《十八岁和其他》(共68张PPT)
树——枝丫上翘、新芽竞长、欣欣向荣;
朝气蓬勃,开始迈向成熟,拥有雄心和梦想。
父亲对孩子提出了哪些 希望?
(1)保持纯真,永远有一颗赤子之 心; (2)惜时如金,劝君惜取少年时。
二、十八岁
快速阅读本文第一部分,看看在孩子 十八岁到来时,这位父亲有什么样的心 情?
欣慰——孩子长大了
迷惘—年的惆怅”。
2. “在东方似是晨曦初露,乍回身,已是大地明亮。”
这句话应怎样理解?
提示:“乍”字形容时间过得很快,自己还未来得及 准备,孩子已经长大。作者用诗人的话来形容养育孩 子的十八年光阴,自己沉湎于养育孩子的巨大幸福中, 猛然间惊讶时光之飞逝。
最 初 , 是 他 牵 起 你 的 小 手
后悔——是否有责备而使你难过
惆怅——无法再把握孩子童年的惆怅
高兴——有一个谈话的朋友(挚友)
字里行间体现了一位父亲对 孩子真挚而又火热的爱心
一、阅读“一、十八岁”部分,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1. 第一段第一句中“欣慰”和“似水流年的迷惘”的原
因分别是什么?请联系下文回答。
提示:“欣慰”是因为“有了一个可以像朋友般谈话 的孩子”,甚至可能成为自己的挚友、知己。“似水 流年的迷惘”是因为时光流逝,十八年里因孩子引起 的“焦急忧虑”或“激动喜悦”都已转眼逝去,留给
写作背景
台湾经济经过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飞速发展,人民
的生活水平已经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由于生活条件的
改善,社会生存环境的变化,人们思想观念的进步,台
湾的新生代青年就跟他们的父母在生活方式上产生了明
显的分歧,父母跟子女在思想观念上出现了难以理解的 “代沟”现象。杨子的这篇文章,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 产生的。 本文原文的副题为“贺长子东东生日”,是杨子为 庆祝儿子十八岁生日而送给他的一份特殊的礼物。全文 涉及的都是人生青春时期的重要话题。

苏教版语文高一苏教必修一第一专题《十八岁和其他》教学实录(2)

苏教版语文高一苏教必修一第一专题《十八岁和其他》教学实录(2)

苏教必修一第一专题《十八岁和其他》教学实录——《十八岁和其他》教学实施过程节录江苏省锡山高中高一语文备课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这一说法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培养和提高语文能力的主要途径是语文实践。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苏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对其呈现方式进行了大胆创新,对文本实践主张三种学习方式,“活动体验”即为其呈现方式的一种。

它倡导的是一种体验性学习。

所谓体验性学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创设情境及引导鼓励,充分调动学生个体的阅读兴趣,使新的教学内容与原有的认知结构相联系,并加以内化,体认、内省并感悟教学内容,从而实现学生内心自主性精神生长的过程。

体验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突出特征。

体验性学习不仅对学生的感性认识学习有帮助,而且在发展学生的情感、意义、态度和价值观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

它摒弃枯燥的说教和单纯认知学习的倾向,将学生引向自然、社会和生活,使得学生积极思考,并积极倾听、开口、动手,用自己的身体去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在身临其境中增长解决问题的才干,学会从体验中认识世界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激发学生生命活力,完善学生生命成长的内在需要。

既然活动体验式学习具有实践性、主体性、创造性、情感性等特点,那么对《十八岁及其他》这篇文章的教学,就不能以先前我们所习惯的一套教学思路去分析解读,而要通过具体的活动方式来体验文本所承载的人文内涵。

基于此,我们要把文本的教学实施过程落实在具体的活动方式上,借助活动方式,实现体验价值,并最终达成教学目标。

具体的活动方式可以是全班阅读后的讨论交流,可以是与家人共同阅读后的讨论交流,当然也可以是师生之间、父母与子女之间、父母与老师学生之间的阅读交流以及诸种方式结合下的阅读交流。

在国庆放假之前,我们高一语文组布置的一项作业,就是与父母共同阅读《十八岁及其他》,阅读后可以与父母面对面探讨交流阅读体会,共同探究文本意义;也可以以书信的方式与父母展开对话交流,互通阅读感受。

语文必修1苏教版第一专题版块二《十八岁和其他》教案

语文必修1苏教版第一专题版块二《十八岁和其他》教案

第四课《十八岁及其他》一、新课推进(一)解题杨子,原名杨选堂,曾经担任过多家著名报纸的主笔,著有小说《浸洒的花朵》《变色的太阳》等等,散文集《感情的花季》《画夜记》等等。

(二)解析十八岁1.在这个部分里,我想请同学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作者面对孩子已经十八岁了,他的心情是怎样的?(小组讨论,然后学生发言)三段文字有三种心情:第一段是一种矛盾、失落的心情,即孩子长大了,有一份欣慰,也有似水流年的迷惘。

在焦急忧虑、激动喜悦中,十八年的光阴转瞬即逝第二段是一种担忧的心情。

害怕自己因为不经心、任性等等,给孩子造成伤害。

并发出“假如人生能够重来一次,我真会情愿溺爱你的!”这样出自肺腑,饱含真挚感情的感叹。

“真会情愿”说明也许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自己出于希望孩子成材,对孩子要求过于严格,言语过于严厉,甚至动手打了孩子,但是平静下来,父母感到很愧疚,担心这些举动给孩子带来伤害,如果可以的话,宁愿把孩子如珍宝般地呵护。

第三段表达的是一种欣慰、满意开怀的心情。

这种欣慰就在于,作者对于孩子的长大成人,有份积极的心态。

他觉得有了一个可以谈话的朋友,没有什么比“孩子长大得能够兼为挚友”,甚至人生的知己,“更另人满意开怀的了”。

教师总结:不知道大家是否和我一样,看完文章后,第一次了解到父母对已经渐渐成年的子女的心情。

原来时间在不经意间改变了许多,父母老了,我们长大了,我们不仅和父母一样高了,更在思想上我们逐渐能与父母平等交流了。

我,不知道你们是否也如此,原以为父母对我们的爱和态度是不会变的,现在才明白面对我们的成长父母所持有的心情,才知道儿时父母对子女的爱,更多是体现在保护、照顾上,是一种疼爱;当子女渐渐长大了,成人了,父母更希望与子女能成为朋友,成为知己,双方地位更加平等,更多的是理解同情,是一种关爱。

所以如果有机会可以给自己的父母亲,看看这篇文章,也许他们会和文章产生更强烈的共鸣。

2。

我们也到了和东东差不多的年龄,我们的父母也在以他们的方式养育着我们,请你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找出你很有感触的句子。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1专题《十八岁和其他》导学案及答案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1专题《十八岁和其他》导学案及答案

问题导学1.两代人之间的鸿沟是普遍存在的,“父与子”时常被看作是对立的两方,那么造成“两代人的矛盾”的原因有哪些呢?2.打通两代人之间隔阂的最好方式是什么?试分析。

3.有人说:“这篇文章宣传了一种平等的父子观,在这种平等的背后,流露的是父亲对儿子的至爱。

”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试分析。

自主探究在课文第三部分中,作者知道自己的儿子“深感读书之苦”,为什么又要说“虽然极端同情你却不能不鼓励你,甚至鞭策你尽全力去争取这一场残酷竞争的胜利”?作者的想法和做法之间是否矛盾?文法导析1.结构严密,首尾照应。

结构严密,首尾呼应,内容照应,大标题与小标题呼应,使文章在结构方面天衣无缝,是本文在写法上的一个特点。

文章的开头结尾,内容基本一致,感情基本相同,都是回想过去对儿子的爱,感叹儿子成长之快,这是开头与结尾的呼应。

文章的题目是“十八岁和其他”,小标题分别是“十八岁”“两代人的矛盾”“读书的苦乐”“青春”,四个小标题整合起来就是大标题的内容,可以说这是题目与文章内容的照应。

2.书信体、谈话式的行文方式。

作者采用了书信体、谈话式的行文方式,远离了板起面孔的说教,容易让人产生亲近感。

文章以爱为基础,营造了一个理解、平等、宽容的谈话氛围,特别是谈话过程中父亲的换位反思,更让人感受到了一份真诚、理解与尊重,叙事娓娓道来,说理春风化雨,字里行间流露着浓浓的父爱,让我们读者也受到了心灵的感化。

此外,谈话式的行文还使得问题很有针对性,面对面,心贴心,极容易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3.语言朴实无华,感人至深。

至爱无言,至情无文。

本文就是靠再平常不过的生活语言把父母之爱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的,让人读后无不为之动容。

例如开头和结尾两段写“我”回忆往事的两组句子。

“似乎,抱着初生的你到医生处诊治你的‘脱肠’,半夜喊破喉咙把医生从睡梦中叫起,那种焦急忧虑,还像是昨天的事。

似乎,你刚能坐起,我在院子里为你拍照,假日带你坐在脚踏车前头藤椅上到处炫耀,那种激动喜悦,也还是昨天的事。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一第一专题之《十八岁和其他》教案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一第一专题之《十八岁和其他》教案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一第一专题之《十八岁和其他》教案十八岁和其他高手支招之一 --阅读方略阅读有目的△懂得珍惜青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能够说出本文对两代人的矛盾、读书、青春等问题的基本看法,并能结合自我体验,对这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能用自己的语言阐述一些富有哲理的句子的含意。

△通过活动体验,学会用对话的方式与父母、师长及同辈人进行心灵沟通。

读前要热身名人的18岁1.马克思:18岁进入柏林大学,他不被"学院式喂养方法"所束缚,致力于研究历史和哲学,为他在青年时代由革命民主主义者成长为共产主义者奠定了基础。

2.周恩来:18岁时满怀寻求革命真理的热情东渡日本,为"中华之崛起"而发奋学习,并同广大留日爱国青年一起从事爱国活动。

4-13.彭德怀:18岁时不堪反动政府的欺辱,同一些有血气的青年一起砸了贪官污吏的"堤防局",怀着为穷人打天下的雄心壮志,弃农从戎。

4.华罗庚:18岁时虽在杂货店当徒工,但由于勤奋学习,19岁就发表了数学论文,25岁时就成了世界闻名的数学家。

5.金庸:18岁还没有"金庸"这个笔名,准备考高中的查良镛突发奇想,与两位同学一起,赶在升学考试前编了本《给投考初中者》,不但出版,还发行到省外。

6.容国团:乒乓球运动员容国团18岁时在香港乒乓球界已功成名就,但他毅然放弃优越的待遇,返回内地,并为我国夺得第一个世界冠军。

7.比尔·盖茨:上大学二年级,刚过了18岁生日的比尔·盖茨在读了《大众电子学》杂志上一篇关于计算机的文章后,立志创立自己的事业,终成世界"计算机软件大王"。

8.迈克尔·塞申斯:2006年11月21日,18岁的"少年市长"迈克尔·塞申斯主持了他就任后的第一次市议会会议。

10多天前,他在密歇根州希尔斯代尔市市长选举中,以两票的优势击败前任市长--51岁的道格拉斯·英格斯,成为美国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市长。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一第一专题:《十八岁和其他》课件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一第一专题:《十八岁和其他》课件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一第一专题:《十八岁和其他》
课件
十八岁及其他杨子杨子,本名杨选堂,1923 年生,广东省梅县人。

历任《前线日报》《中国时报》《新生报》《民族晚报》主笔,并任教职,兼涉政界。

曾任台湾大学讲师、中兴大学副教授、台湾省政府编译室主任、中央银行行务委员等职。

现任联合报系副董事长。

着有散文《精神的裸体》《春孕》《水柳的诱惑》《杂花生树》《惊喜》《描梦记》等;小说《变色的太阳》(曾拍成电影)《欲神》《魔象》《浸酒的花朵》;经济论文集《经济理论活用》《经济理论的落实》《经济小品》。

走近作者
走近作者
走进文本积累:字音:引吭试啼甫健翱翔枝桠抹煞金缕衣茁壮炫耀溺爱晨曦沉湎粘着
解释:似水流年
字形:容金镜壮志残幼园在目
迷惘(wăng):由于分辨不清而困惑,不知怎幺办。

沉湎(miăn):沉溺。

惆怅(chóu chàng):伤感,失意。

抹煞:一概不计,完全勾销。

怪癖(pĭ):古怪的癖好。

摭(zhí)拾:拾,捡。

涉(shè)猎:粗略地阅读。

结合自己生活体验,是否也有类似的经历?。

高中语文苏教必修一讲解与例题:第一专题 十八岁和其他[ 高考]

高中语文苏教必修一讲解与例题:第一专题 十八岁和其他[ 高考]

十八岁和其他问题导学1.两代人之间的鸿沟是普遍存在的,“父与子”时常被看作是对立的两方,那么造成“两代人的矛盾”的原因有哪些呢?2.打通两代人之间隔阂的最好方式是什么?试分析。

3.有人说:“这篇文章宣传了一种平等的父子观,在这种平等的背后,流露的是父亲对儿子的至爱。

”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试分析。

自主探究在课文第三部分中,作者知道自己的儿子“深感读书之苦”,为什么又要说“虽然极端同情你却不能不鼓励你,甚至鞭策你尽全力去争取这一场残酷竞争的胜利”?作者的想法和做法之间是否矛盾?文法导析1.结构严密,首尾照应。

结构严密,首尾呼应,内容照应,大标题与小标题呼应,使文章在结构方面天衣无缝,是本文在写法上的一个特点。

文章的开头结尾,内容基本一致,感情基本相同,都是回想过去对儿子的爱,感叹儿子成长之快,这是开头与结尾的呼应。

文章的题目是“十八岁和其他”,小标题分别是“十八岁”“两代人的矛盾”“读书的苦乐”“青春”,四个小标题整合起来就是大标题的内容,可以说这是题目与文章内容的照应。

2.书信体、谈话式的行文方式。

作者采用了书信体、谈话式的行文方式,远离了板起面孔的说教,容易让人产生亲近感。

文章以爱为基础,营造了一个理解、平等、宽容的谈话氛围,特别是谈话过程中父亲的换位反思,更让人感受到了一份真诚、理解与尊重,叙事娓娓道来,说理春风化雨,字里行间流露着浓浓的父爱,让我们读者也受到了心灵的感化。

此外,谈话式的行文还使得问题很有针对性,面对面,心贴心,极容易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3.语言朴实无华,感人至深。

至爱无言,至情无文。

本文就是靠再平常不过的生活语言把父母之爱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的,让人读后无不为之动容。

例如开头和结尾两段写“我”回忆往事的两组句子。

“似乎,抱着初生的你到医生处诊治你的‘脱肠’,半夜喊破喉咙把医生从睡梦中叫起,那种焦急忧虑,还像是昨天的事。

似乎,你刚能坐起,我在院子里为你拍照,假日带你坐在脚踏车前头藤椅上到处炫耀,那种激动喜悦,也还是昨天的事。

高中语文 第一专题《十八岁和其他》课件 苏教版必修1 精品71页PPT

高中语文 第一专题《十八岁和其他》课件 苏教版必修1 精品71页PPT
51、没有哪个社会可以制订一部永远 适用的 宪法, 甚至一 条永远 适用的 法律。 ——杰 斐逊
精品
52、法律源于人的自卫本能。——英 格索尔
53、人们通常会发现,法律就是这样 一种的 网,触 犯法律 的人, 小的可 以穿网 而过, 大的可 以破网 而出, 只有中 等的才 会坠入 网中。 ——申 斯通
54、法律就是法律它是一座雄伟的大 夏,庇 护着我 们大家 ;它的 每一块 砖石都 垒在另 一块砖 石上。 ——高 尔斯华 绥
55、今天的法律未必明天仍是法律。 ——罗·伯顿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 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 19、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
END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八岁和其他
问题导学
1.两代人之间的鸿沟是普遍存在的,“父与子”时常被看作是对立的两方,那么造成“两代人的矛盾”的原因有哪些呢?
2.打通两代人之间隔阂的最好方式是什么?试分析。

3.有人说:“这篇文章宣传了一种平等的父子观,在这种平等的背后,流露的是父亲对儿子的至爱。

”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试分析。

自主探究
在课文第三部分中,作者知道自己的儿子“深感读书之苦”,为什么又要说“虽然极端同情你却不能不鼓励你,甚至鞭策你尽全力去争取这一场残酷竞争的胜利”?作者的想法和做法之间是否矛盾?
文法导析
1.结构严密,首尾照应。

结构严密,首尾呼应,内容照应,大标题与小标题呼应,使文章在结构方面天衣无缝,是本文在写法上的一个特点。

文章的开头结尾,内容基本一致,感情基本相同,都是回想过去对儿子的爱,感叹儿子成长之快,这是开头与结尾的呼应。

文章的题目是“十八岁和其他”,小标题分别是“十八岁”“两代人的矛盾”“读书的苦乐”“青春”,四个小标题整合起来就是大标题的内容,可以说这是题目与文章内容的照应。

2.书信体、谈话式的行文方式。

作者采用了书信体、谈话式的行文方式,远离了板起面孔的说教,容易让人产生亲近感。

文章以爱为基础,营造了一个理解、平等、宽容的谈话氛围,特别是谈话过程中父亲的换位反思,更让人感受到了一份真诚、理解与尊重,叙事娓娓道来,说理春风化雨,字里行间流露着浓浓的父爱,让我们读者也受到了心灵的感化。

此外,谈话式的行文还使得问题很有针对性,面对面,心贴心,极容易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3.语言朴实无华,感人至深。

至爱无言,至情无文。

本文就是靠再平常不过的生活语言把父母之爱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的,让人读后无不为之动容。

例如开头和结尾两段写“我”回忆往事的两组句子。

“似乎,抱着初生的你到医生处诊治你的‘脱肠’,半夜喊破喉咙把医生从睡梦中叫起,那种焦急忧虑,还像是昨天的事。

似乎,你刚能坐起,我在院子里为你拍照,假日带你坐在脚踏车前头藤椅上到处炫耀,那种激动喜悦,也还是昨天的事。

”“想起一手托着你的身体,一手为你洗澡的去日;想起你吵闹不睡,我抱着你在走廊上行走半夜的情景;想起陪你考幼稚园、考初中、考高中的一段段往事;还有那无数琐碎而有趣的回忆……”这两组句子,纯是白描,毫不矫情,真是写到真处情更浓。

技法导练
导练目标
谈话般的行文方式
《十八岁和其他》的行文方式很特别,作者用一种谈话般的形式让孩子理解自己的良苦用心。

这种行文方式远离了板起面孔的说教,容易让人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谈话般的行文方式又注定了语言的朴素与情感的真挚,全文就是靠再平常不过的生活语言把父母之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让人读后无不为之动容。

请站在父母的角度,运用谈话的行文方式,写一篇与子女交流的短文,300字左右。

素材积淀
话题集锦
(1)“孩子长大了,许多父母都会有一些无法把握孩子的失落。

因为,孩子长大了,不再整天粘着你了,他有了自己的思想、朋友和活动天地;他不再那么依顺,他甚至开始反叛了。

但是,对于我,反倒高兴有了一个可以谈话的朋友了。

有什么事情可以比自己的孩子长大得能够兼为挚友更令人满意开怀的啊!人生如有知己,应该以自己的孩子为最。

是不?”
本材料可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话题的写作。

(2)平等、对话、理解,这是打通两代人之间隔阂的最好方式。

父母对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成长的关爱完全可以不用我们一般人惯用的强制约束手段,而应该向孩子表达出自己的那种充分的理解和尊重。

什么是爱呢?杨子在《十八岁和其他》中告诉我们,平等理念下的交流就是对孩子的爱。

而孩子如何去理解父母的这份让人感动一生的爱意呢?同样,也需要理解与尊重,也需要对话与交流,要让孩子在相互交流中学会对父母感恩。

本材料适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话题的写作。

佳作片段
生活中存在着太多的误会。

人的心灵就好比河流的两岸,中间隔着浩浩流淌的河水,而河的两岸则永远平行延伸,不接触,不相交。

然而人与人之间需要相互理解,人的心灵需要彼此沟通。

就好比河的两岸需要架起桥梁,才能越过河水的阻隔,由此及彼。

架起心灵的桥梁,人与人之间才有理解;架起心灵的桥梁,人与人之间才有默契;架起心灵的桥梁,人与人之间才有快乐。

心灵的桥梁,是情感交流的通道,是灵魂共舞的纽带,是美的连接,是爱的永恒。

答案:[问题导学]
1.提示:(1)流行观念的影响。

“父与子”时常被看作是对立的两方,意味着思想的冲突,观念的差异,新与旧的不同,进步与保守的矛盾。

下一代往往在下意识中受到这些流行观念的影响,好像一开始便必然处在与上一代对立的地位。

(2)父母的愚昧和落伍。

父母在思想上老旧得追不上年轻人。

(3)子女的盲目反抗与急躁。

下一代对父母经验的无条件否定,年轻人盲目反抗与追求“成熟”“独立”的急躁。

(4)两代人之间缺乏沟通与交流,缺少尊重和理解。

一切悲剧的造成,都由于父母与子女间有时不能像朋友般地把问题摊出来谈谈。

根本原因是父母与子女不能像朋友般谈心,不能过一种“较随便的、不拘束的、较多接触的共同生活”。

2.提示:最好方式:平等、对话、理解。

(1)父母对孩子的关爱完全可以不用强制约束手段,而是向孩子表达出充分的理解与尊重。

(2)什么是爱?杨子告诉我们,平等理念下的交流就是对孩子的爱。

(3)孩子对父母的这份爱意也需要对话与交流,要让孩子在朴素的交流中学会感恩。

3.提示:同意。

文中,杨子将父母和子女的关系看成是平等的,认为在人格上两代人应互相尊重,体现了一种民主、平等的精神。

作者尽管是以平等的方式在跟儿子进行朋友般的交流,但我们能看到在这种平等交流的背后,隐藏着的是父亲对儿子的一往情深的关爱。

儿子的一举一动、一笑一颦,都牵动着父亲的心。

又如在“两代人的矛盾”这部分里,作者替天下的父母“辩护”,认为“许多做父母的‘错’,都依然是出自于爱”,只是爱的方式有可商榷之处。

在“读书的苦乐”“青春”这两部分里,作者或是苦口婆心地为儿子分析道理,满怀期望;或是回忆往事,感化儿子,鼓励儿子。

所有这些无一不是作者在“偷偷”地爱着自己儿子的举动。

这种至爱的舐犊之情,洋溢在字里行间。

[自主探究]
提示:原因:教育的竞争确实给广大学子带来很大的压力,读书苦是每个学子都已品尝到了的滋味,但为了升学和下一代的前途,父母、老师都在不断地给下一代施加压力,作为孩子,我们也应该理解家长的这份心情。

不矛盾。

观点一:作者与孩子谈读书,实际上也是在谈人生。

作者认为,只有今天忍受了读书之苦,才有可能在未来的学问海洋中其乐融融。

这样的要求不是一种强制和命令,而是建立在一种同情基础上的劝说,体现了对孩子的充分理解与尊重。

观点二:作者虽然对现行的教育考试制度有所不满,认为现在“在思想上、制度上”布置了一个让学生“憎厌的读书环境”,但他没有在孩子面前“唱反升学主义的高调”,而是“鼓励”甚至“鞭策”孩子争取考试的胜利,这表明了一种现实主义的态度。

关于读书,作者从根本上还是认为应该“从心所欲地享受读书之乐”的。

[技法导练]
创意激活
用谈话方式来作文自然是很好的,但作文毕竟不完全等同于谈话,若是一味将谈话过程记录下来,则太显琐屑,甚至话题游移,所以行文应力求简练。

用谈话式行文,还要注重态度与口气,不可引起子女的逆反心理。

可采用书信体形式,用闲适的格调,不时来点幽默,使行文增添风趣,避免过分大张旗鼓地提倡什么、要求什么,切忌口号式、教训式的语言。

应多用婉转、商量、关爱的语气,甚至不妨谈谈自己的生活经历、切身体会,以此让子女受到启迪和感悟。

范例展示
美丽的胡萝卜
亲爱的女儿,今天是你20岁的生日,继你爸爸上周出差,今天我也要出差,我把这封信留在生日蛋糕旁边,这样你一回家就可以先读它了。

你上月整整一个月没有回家,却来了封信,你在信上问:“妈妈,究竟什么是爱情?”你是大学生,你们这一代人有些不屑于向我们这一代人请教这类问题的,但是,从你闪烁的字句和颤动的笔触中,我感觉到了你的困惑和焦灼。

我亲爱的女儿啊,你一定遇到了任何书本都没专为你准备的现实问题……
什么是爱情?老实说,我答不出。

但我想到了20岁时的自己。

(以下删略作者自己与三根胡萝卜有关的爱情故事)
……最亲爱的女儿啊,对于我来说,爱情是和三根胡萝卜联系在一起的,而后来所出现的爱情结晶,你猜到了,就是你。

你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了。

你们这一代对于爱情一定有许多新的发现和新的理解,然而,依我想来,既然自古就有爱情这么一种东西,那么,它那最恒定的内核,一定是单纯而质朴的,犹如一根通红秀美、新鲜结实、饱含汁液的胡萝卜。

女儿啊,注意蛋糕边盘子上的胡萝卜吧,希望你不但细细地看,深深地想,而且希望你吃上一根,那本是可以生吃的,富有特殊的营养……
[素材积淀]
话题集锦
(1)什么是真正的爱理解是横跨代沟的桥梁尊重不分辈分与身份
(2)理解平等对话尊重
文本图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