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自残行为的成因及应对策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中学生自残行为的成因及应对策略内容摘要通过对长沙市部分中学生的自残行为的问卷调查和访谈发现中学生大约有5的人有较严重的自残行为有14.3 的人有自残行为倾向高年级的学生比低年级的学生自残比例要高。女生自残情况比男生要普遍而男生则倾向采用较严重的自残方式。造成的原因有童年的创伤、现实的压抑、同伴的效仿、人格因素、生理因素等。可采用正确归因、学校疏导、家庭配合和社会关注的干预措施来帮助青少年预防和减少自残现象的发生更好的维护青少年心理健康。关键词中学生自残自虐行为原因应对策略自残行为一般指无自杀意图的为社会所不接受的为逃避冲突的痛苦而对自己身体进行直接或间接伤害的行为。自残的最极端情况就是自杀。自残行为并不少见。每个人都可能产生过自残的念头只是大多数人没有采取实际行动而已。有资料显示“青少年是心理问题的多发人群在读中学生属于心理正常范围的占40 属于心理有问题的占2

2 属于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占16 。”“高达35的青少年曾经有过自杀念头有2

3 的青少年有自残行为”。为此我对长沙市部分中学生自残行为进行了调查分析。一研究方法1被试抽取长沙市第二十一中学11、12—17、18岁的青少年。初一至高三六个年级各50人。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85份其中男生为136人女生为149人。2研究工具用自编的《青少年自残自虐行为量表》共计20 题总分20 分用“是”“否”记分。要求学生根据最近一个月的实际情况选择与自己相符的选项“是”记1 分“否”记0 分。3、方法团体测试与个别访谈相结合。将团体测试的数据进行分类统计分析并对在校的部分学生进行访谈访谈内容涉及自残的现象、自残的原因及危害等等。4、结果分析通过问卷调查得出长沙市中学生大约有5的人有较严重的自残自行为有14.3 的人有自残行为倾向高年级的学生比低年级的学生自残比例要高2—3个百分点。女生的自残比例比男生的偏高。从谈话中得出中学生中自残的方式多种多样自残原因也各不相同。对自残行为的后果及对自身的伤害不以为然且有一种时尚和“给力”的心态没有认识到这种行为的严重性。青少年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如果

这些人得不到及时的干预会诱发很多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对今后的生活和学习都会产生严重的影响。2 二、自残行为的表现自残行为含对自身肢体和精神的自残。在我校的调查中对身体的自残行为比较多的方式包括撞击头部击打自己的脸拉扯头发切割皮肤火烧拧自己的腿部、胳膊削发过量服用药物等。没有发现像包括挖出眼球、填塞耳道、切除外耳、双乳等这样的严重自残现象。对精神的自残常常是以苛刻自己多付出少享受以痛苦为乐在不断的冲突中以体验暂时的快感的方式来呈现则难以觉察。三、自残行为产生的原因1、心理学根源对青少年学生自残行为的动机的解释不同心理学派对青少年学生自残行为的动机有不同的解释。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类行为的心理驱力是人的需要人有多层次需要而需要是不断发展递增的发展需要受到抑制的时候人会感到痛苦。这时候发展需要会转化成压力造成人的焦虑、紧张和烦躁。发展需要还会异化造成各种不良行为习惯。自残是一种压力转移的方式是一种不良的发泄方式。一些人会习惯于增加自身肉体的痛苦来减轻精神的痛苦。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自残行为是社会学习模仿而来的。青少年学生在所学到的各种行为模式中有自残行为则对其日后实际的自残行为产生重大影响。认知学派认为在人们试图自残行为前的一段时间内往往已遭遇到一系列难以解决的问题。很可能在自杀前夕有几个特别重大的困难都凑到了一起。而直接导致自残行为的则是青少年学生对危机情境的估价。精神分析学派认为自残是罪恶感或攻击性转向自己的结果。自残者认为我已接受处罚可以获取新生。2、童年的创伤日本一项调查显示儿童和少年时期遭受过身体上伤害或是精神暴力的人实施自残行为的风险约是普通人的9 倍。在我对有自残行为学生的访问中大部分都曾诉说在自己身上的早些时候有受到身体上或精神上的虐待或是有过童年的不幸。如父母的离异家庭的暴力在学校常受侮辱、嘲弄等在这样的环境里缺少父母关爱、朋友的友爱老师的关爱生活感到无比压抑不爱与人交流导致遇到压力无法排解最后便通过自残的行为来释放压力。3、现实的压抑人的心理承受力都有一定的限度现代社会竞争日益激烈、残酷生活

节奏快学习负担重而中学生的心理素质、健康状况、承受力有很大的差异。有些孩子在父母不切实际的过高的期望中不停地受挫体验着挫败感常常感到无助、无能时间长了就会失控和绝望产生心理危机部分学生就会通过惩罚自己来处理问题即把感情的痛苦转化为身体的一种形式以减轻情感的痛苦和压力缓解愤懑和紧张从而防止自己做出更糟糕的事情。4、同伴效仿据报道台北县柑园中学的两名学生为证明彼此有“义气”于约定同时用美工刀割伤手腕然后再用相同的手帕包扎伤口作为标志。没想到做出如此荒唐行为的两人竟被其它同学视为“英雄”并群起效仿。这是当今中学生中出现3 的在自残问题中一种典型的“同侪现象”。同学们为了表现彼此之间的认同感展现自己的强势以吸引其它人注意而自残手腕。5、人格因素心理医生指出有自残行为的青少年人格特征上有着相似的特点就是性格都比较内向或者孤僻、敏感、遇事情绪化、易冲动有的自卑对生活失去信心长期处于焦虑之中还有的是边缘性人格障碍抑郁或创伤应激后反应解离性疾患冲动控制障碍等。另外也有的青少年自残是因为生理、心理的发展还不健全。当他们在遇到压力打击时就会反应消极冲动行事就会采自残自虐的方式释放心理压力。6、生理因素自残行为的生理原因生化因素一些研究学者提出某些特定的神经传导物质分泌数量和自残行为紧密相关。自残行为会增多人脑中类鸦片胜肽、内啡肽的数量或是释放量。于是患者会出现类似麻醉的感觉。进行自残行为时表面上看起来他们对于疼痛毫无感觉但内啡肽的释放能够使自残者有类似获得胜利的感觉。同样象安非他命与类吗啡能够增加多巴胺的药物也会激发自残行为这表明自残行为的发生有一定的生理基础。四、应对策略1、正确归因自残有一个根本症结就在于没有一个健康良好的抵御压力的方式。而如何抵御压力与我们归结事物成败的原因有很大的关系。社会学的解释强调环境的重要性如曾受到虐待或经历了消极的生活事件。心理学的解释主要强调通过错误思维或社会学习过程说明心理障碍的产生。生物学的解释则采用神经递质活动异常来解释心理障碍。个人认为这些解释并不相互排斥把生物、社会和心理因素看成是互动的共同导致了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