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与传播学院辅导员后备梯队建设方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文与传播学院辅导员后备梯队建设方案

人文[2017]2号

为全面落实31号文件的精神和要求,切实贯彻落实学校《关于进一步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修订)》(校党委发〔2012〕11号)和《上海师范大学关于兼职学生辅导员的实施意见(试行)》(校党委发〔2007〕35号)等文件精神,深入推进人文与传播学院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培养和造就一批辅导员储备人才,特此制定辅导员后备梯队建设方案。

辅导员后备梯队建设,面向校内选拔本研优秀骨干,面向校外吸收他校精英,建立一支动态平衡的预备队,增强辅导员职业认同感、完成工作经验积累和人文学脉传承。全面构建学院思政队伍梯队及培训体系,进而有效调动校内外人才的积极性,完善学院辅导员队伍选拔制度。

一、辅导员后备梯队建设概要

(一)建设目的

1、进一步提升我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储备优化辅导员后备梯队,增强职业认同。

2、培养和甄选辅导员后备梯队,建立后备人才造血机制。

3、解决如何发掘培养稳定未来辅导员的问题。

(二)建设原则

1、持续性原则,辅导员后备梯队培养工作以一学年为单位开展,保证人才储备数量与质量。

2、多元化原则,辅导员后备梯队人才来源多元,跨学院、跨学校、面向社会招募符合要求的储备人才。

3、人才共享原则,推荐部门优先选用原则。

二、辅导员后备梯队建设

(一)梯队人员选拔来源

1、学生干部骨干:班团干部、校院学生会骨干、校院研究生会骨干、校园

学业发展中心骨干、党员导生骨干、党支部书记、“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 暨学生骨干培训班学员等。

2、学生自组织骨干:学生社团骨干、学生科研项目团队骨干(挑战杯项目、大创项目等)、志愿服务项目骨干。

3、研究生支教团成员。

4、兼职辅导员、辅导员助理。

5、校外优秀人才。

(二)梯队人员选拔标准

1、政治面貌:研究生,中共党员;本科生,入党积极份子,中共预备党员优先。

2、优秀硕博研究生,研究生一、二年级优先;优秀本科生,本科二年级及以上者优先。

3、热爱学生工作,有较高的政治素质,作风正派。

4、德才兼备,乐于奉献,有担任学生干部的经历。

5、有较强的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具备较强的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

6、成绩优异,本科生曾获校专业奖学金二等及以上者优先。

7、综合素质良好,身心健康。

三、梯队建设培养实施

(一)梯队遴选

梯队成员遴选本着公平、公开、公正原则,报名方式采取外校组织推荐、校内学院组织推荐和个人自荐,每年3月开展遴选,具体遴选来源如下:

1、4-5月,校院学生会、研究生会、学业发展中心换届,梳理初步名单。

2、9月,班团干部、党支部书记、辅导员助理名单梳理。

3、12月,面向校内外招募兼职辅导员候选人。

(二)培养方式

1、课堂培训:4月,梯队成员集中培训,培训内容涵盖思政、团学、心理、就业等板块,强化个人理论学习与学术研究能力,推荐优秀梯队成员进入下一培养阶段计划。

2、实践历练:5月-11月,梯队成员直接参与一线学生工作,如毕业典礼、暑期社会实践、新生报到、军训等,通过实际工作历练,促进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同时撰写工作实践案例、思想政治方向论文成果。校内梯队成员每周须满足3个工作日,校外梯队成员每周须满足2个工作日。

3、督导汇报:定期组织校院各级领导、专职思想政治工作者与梯队成员进行职业谈话,增进梯队成员对辅导员工作的认识,加强梯队成员对辅导员工作的责任意识,作为评估依据存档。配置“一对一”资深辅导员作为梯队成员的职业辅导人,跟进梯队个人辅导纪录。实践中期组织一次梯队成员工作答辩会;实践终期以个人总结汇报形式开展。

(三)过程管控

1、沟通机制:加强专职思政工作者与后备梯队的沟通,了解其所思所想并及时回复解决相关问题,接触其后顾之忧。

2、反馈机制:及时将学员课程及时间表现情况反馈至结对指导教师、相关主管团队和推荐单位。

3、考核机制:实施阶段性中期答辩、结项终期汇报,对优秀者给予表扬激励并颁发项目证书。

(四)培养考核

1、为每位梯队成员配置一位专职辅导员导师。导师根据培养目标,每月对培养过程进行效果反馈记录,定期向梯队管理部门报备。梯队管理部门跟踪整理,分析培养效果,以便及时调整方案。

2、考核形式:个人总结汇报,院党委及院学工办联评;梯队成员互评;学生评议相结合,通过满意度测评、填写评价表、一对一面谈等形式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

3、考核内容:开展一次公开形势政策课授课、完成一份总结报告、撰写一篇学术论文、指导一支学生科研团队、管理一个本科班级、参与一项网络思政项目。

4、考核时间:6月中期公开答辩;11月终期个人汇报。

5、考核指标:理论知识、工作能力、综合素养。

(五)激励管理

通过激励管理辅导员后备梯队,以达到积极培养梯队成员、增强梯队成员凝聚力,为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奠定良好人才基础。根据考核结果,面向不同学段的梯队成员实施激励管理,具体细则如下:

1、本科生:考核优异者,可优先获得上海高校优秀大学生暑期实践挂职锻炼机会;优先参加“走近行业”、“走进基层”等就业活动;优先获得各类就业推荐机会;优先留任学院兼职辅导员、辅导员助理等职务;同等条件下,优先参评上海师范大学共青团先进个人及人文与传播学院共青团先进个人;在满足研究生支教团推免专项计划各项要求的前提下,学院优先推荐。

2、研究生(校内):考核优异者,可优先获得上海高校优秀大学生暑期实践挂职锻炼机会;优先参加“走近行业”、“走进基层”等就业活动;优先获得各类就业推荐机会;同等条件下,优先参评上海师范大学共青团先进个人及人文与传播学院共青团先进个;优先留任学院辅导员助理、兼职辅导员、专职辅导员等职务;向校内其它学院推荐并开具实践证明。

3、研究生(校外):优先留任学院辅导员助理、兼职辅导员、专职辅导员等职务;向校内其它学院推荐并开具实践证明。

(六)保障措施

1、师资培训:配置“一对一”资深辅导员作为梯队成员的职业辅导人;组织各类辅导员技能培训,提升个人职业素养;顺利结项者可获得项目证书。

2、通勤保障:如有需要,可优先安排通勤车票往来徐汇-奉贤校区,保证培训实践环节有序开展。

3、住宿保障:如有需要,可优先安排梯队人员奉贤校区住宿,保证培训实践环节有序开展。

四、补充说明

本方案经学院党政联席会议、学院党委(扩大)会议讨论通过后试行。本方案解释权归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学工办公室。

人文与传播学院

二0一七年四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