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居建筑--华北民居建筑
中国传统建筑的地域特色与区域文化
中国传统建筑的地域特色与区域文化中国作为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家,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样的建筑文化。
中国传统建筑以其特有的地域特色与区域文化而闻名于世。
通过研究中国传统建筑的地域特色和其与区域文化的关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明和地方风貌的融合。
一、华北地区的传统建筑特色华北地区是中国传统建筑的发源地之一,其建筑特色鲜明。
以北京的故宫为例,它体现了明清时期的宫殿建筑风格。
故宫建筑群布局严谨,宫殿宏伟壮观,尽显皇家威严。
其建筑均采用黄琉璃瓦覆盖,以及雕刻精美的斗拱和饰面,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魅力。
而位于天津的古文化街,则是典型的水陆交通要道。
它的建筑风格具有津味特点,结合了黄河文化和京津风情,彰显出过去的商贸繁荣景象。
二、华南地区的传统建筑特色华南地区的传统建筑因其独特的气候和地理环境而形成了与华北地区截然不同的风格。
以广州的陈家祠为例,它是一座典型的客家民居建筑。
陈家祠的建筑集中展示了粤西建筑特色,具有清雅的雕刻艺术和以天井为中心的建筑布局。
而位于福建土楼,也是华南地区传统建筑的代表。
土楼是为了抵御外敌而建造的大型团体住宅,具有独特的防御功能和建筑形式。
每座土楼都由多个围合的房屋组成,形成一个完整的社区,反映了土楼人民的家族观念和集体主义精神。
三、西南地区的传统建筑特色西南地区是中国传统建筑风格最为多样的地区之一,融合了多个民族的文化特点。
以云南的丽江古城为例,这座古城建于宋朝,是纳西族的聚居区域。
古城建筑风格独特,以木质结构为主,具有独特的水系布局和精美的雕刻工艺。
丽江古城的建筑融合了纳西族的传统建筑技术和生活方式,体现了该地区的地域特色和文化传统。
而位于四川的都江堰则是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杰作,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以防洪灌溉为主要目的的水利工程。
这一工程以其独特的水利技术和灌溉系统,为西南地区的农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体现了西南地区的水文文化。
四、东北地区的传统建筑特色东北地区是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筑风格具有浓厚的满洲和朝鲜族风情。
明代民居
明代民居砥洎城(山西)2006年10月09日华夏经纬网华北地区现存尚好的明代民居代表、建筑史上的稀缺实物资料砥洎(音季)城,位于阳城县城东13公里处的润城镇西北隅,当地百姓俗称之寨上,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砥洎城,建筑在一座小山咀上,其南接村镇,北临沁河,三面环水,呈半岛状。
远望其城,坚如磐石的砥柱挺立中流,故名砥洎城。
该城创始年代不详,但从明崇祯十一年(1638)“山城一览”碑碣得知,其创始年代应在明末以前。
城呈椭圆形,砖砌,占地面积约六万平方米。
南有正门,起于地面的城墙,高约十米。
临河城墙从河边筑起,高约20余米,上设城垛、炮台等,是用来防备外来之敌的,现已毁坏不存。
正门额书“砥洎城”,为城内居民出人之通道;城北沿城墙设石梯,沿梯而下可通水门乘舟而行。
城内道路规则,城周筑环城路,其余均为住宅巷道,各种设施齐备。
古时一遇兵荒马乱,城门一关,自成一体,攻不可破。
砥洎城,虽系砖石木建结构,但从形体规格、建筑用料到实用价值等方面却十分讲究。
民居共分十大街坊,摆布井然有序,高低错落有别,巷道形成许多丁字街口,且巷深墙高,道路显得尤为狭窄。
住宅之间每自巷顶架设过街楼相通,人行方便。
民居大多为单进式二进院,每坊之中院与院连为一体,相互连接,四通八达。
院中房屋多为双层,大部分设有楼道。
正房亦有三层者,但屋身偏低,不设门和楼道,呈阁楼式。
民居门额皆为“XX居”字样,很有点文雅之派头。
明代一家商人在寨上建了一座紧四合院,门上即书“有恒居”,木石建筑工艺精细,四梁八柱,四门八窗,极具民俗特色。
明南京吏部尚书、祖籍润城屯城人张慎言,于崇祯十三年(1640)曾对家乡民宅题诗云:但索有窗皆映竹,须教无槛不临花。
日均空翠来湘箔,篆袅青烟出绛妙。
不难看出这里的民宅建筑不仅是当今保存尚好的明代民居之代表,且又具浓烈的江南水乡之特色。
城中遗存的明代建筑文昌阁台基上尚存“山城一览”碑刻,为砥洎城建筑规划平面图,是明崇祯十一年(1638)杨载简记。
中国传统民居结构分类
中国传统民居结构分类答:中国传统民居结构分类是:一、合院式民居合院式民居即我们常说的三合院、四合院住宅。
由几栋独立的建筑围合成庭院,四合院民居是最常见的,主要分布在华北、东北、西北等北方地区,以北京的四合院民居为最典型的代表。
北方四合院民居的特点是四周的建筑相互独立,相互之间或以围墙或连廊相连,围合的庭院比较宽阔,庭院中可以种树木花草,摆放石桌石凳供人休息活动。
二、天井院落式民居天井院落式民居主要分布在华南、华东、东南、西南部分地区,主要是南方。
天井院落从理论上来说也属于四合院,也是四边建筑围合成中间的庭院。
但是与北方四合院所不同的是,四面的屋檐相连,屋顶上形咸一个朝天的“斗”形,这就是“天井”,这天井实际上就是一个很小的庭院。
四面屋顶的水向中间流入天井中,所以民间常把这种“天井”叫做“四水归堂”、“聚宝盆”。
三、窑洞式民居窑洞式民居主要分布于西北的山西、陕西等黄土高原地区。
窑洞式民居分为靠山窑和平地窑两种。
靠山窑利用现有的山坡斜面,削出一小片崖壁和地坪,然后在崖壁上直接挖进去,做成房间,在崖壁入口处做门窗。
平地窑也叫地坑窑,是在平地上挖出数米深的四方形大坑,地坑即变成了一个地下的庭院,然后再在坑的四壁横向挖进窑洞,就像是庭院四周的房屋。
四、干栏式民居干栏式民居俗称“吊脚楼”。
主要分布于西南地区,云南、广西、贵州、四川、重庆以及湖南西部的湘西都广泛存在这类民居形式。
干栏式建筑大多是全木结构,木柱、木屋架、木板墙壁、木地板,整个建筑由木材构成。
建筑造型为两层,也有少数做三层的,底层木柱支撑架空,可作堆放柴草的杂屋,也可作猪圈牛栏,二楼上住人。
干栏式建筑有二个特点,一是干燥防潮又凉爽;二是可以有效地利用山地。
干栏式建筑可以建在山坡地上,不一定要平地,这一点非常符合于西南地区山地多平地少,土地资源非常宝贵这一现实。
五、土楼式民居土楼式民居主要分布在东南部的福建、广东、江西的部分地区。
土楼式民居是古代来自中原地区的移民(被称为“客家人”),为了防御土匪袭扰,自我保护而建造的大规模聚居性住宅建筑,因而其防御性极好。
中国南北各地建筑差异
1 中国南北建筑概述1.1 北方建筑与南方地区相比,我国北方地区气候比较寒冷,用地相对宽松,地形更为平整,建筑材料相对单一,多是土木之类的材料,人文和民风也比较纯朴、憨厚和粗犷。
正是自然风情、文化习俗和建筑材料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使得我国北方各地民居建筑普遍强调向阳,并呈现出质朴、敦厚的建筑特色,在群体布局上,则呈现出总体整齐、方正的格局。
北方地区可以划分为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两大区域,其建筑布局和风格又有所不同。
1.1.1 华北平原华北平原西起太行山脉和豫西山地,东到黄海、渤海和山东丘陵,北起燕山山脉,西南到桐柏山和大别山,东南至苏、皖北部,包括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东省、河南省、安徽省和江苏省等7省、市的境域,面积约30万平方千米。
华北平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摇篮,有许多古老城市,其建筑组群方整规则,庭院较大,中庭和边角一般会留出尺寸不大、供通风采光用的天井。
建筑布局一般呈离散型,各栋单体建筑相对独立。
建筑造型起伏不大,屋身低平,屋顶曲线平缓。
建筑材料多用砖瓦,木结构用料较大,多数装修比较简单。
四合院是华北平原民宅中最常见的一种组合建筑形式,是一种正方形或长方形的院落。
其特征是外观规矩,中线对称,但用法极为灵活。
最简单的四合院只有一个院子,比较复杂的有两三个院子,富贵人家居住的深宅大院,通常是由数座四合院并列组成的,中间还有隔墙。
四合院的大门一般开在东南角或西北角,院中的北房是正房,正房建在砖石砌成的台基上,比其他房屋的规模大,是院主人的住室。
院子的两边建有东西厢房,是其他家庭成员的住房。
在正房和厢房之间建有走廊,可以供人行走和休息。
四合院的围墙和临街的房屋一般不对外开窗,院中的环境封闭而幽静。
1.1.2黄土高原黄土高原包括太行山以西、秦岭以北、青海日月山以东、长城以南的广大地区。
跨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及河南等省区,面积约40万平方千米,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摇篮。
黄土高原建筑院落的封闭性很强,屋身低矮,屋顶坡度低缓,还有相当多的建筑使用平顶。
中国传统民居建筑
1·中国传统民居的总体特征 2·中国传统民居的分类 3·中国传统民居的结构形式 4·中国传统民居的地域分布 5·华北民居的具体分析 6·总结
一·中国传统民居的总体特征
1.种类繁多,形式复杂 2.民族文化,地域特色 3.选址讲究,环境风水 4.坐北朝南,采光通风 5.主体突出,层次渐进 6.中央为尊,四面围合 7.外观朴素,封闭内敛 8.因地制宜,就地取材
土坯墙,多绘有彩画。大土楼
大土楼是中国福建西部客家人聚族而居的围成环形 的楼房。一般为三至四层,最高为六层,包含庭院,可 住五十多户人家。庭院中有厅堂、仓库、畜舍、水井等 公用房屋。这种住宅防卫性很强。客家人为保护自己的 生存创造独特的建筑形式,至今仍在使用。
• 窑洞式
•
窑洞式住宅主要分布在中国中西部的河南、山西、陕西、甘肃、
主要类型
• 1.北京四合院 • 2.山西大院 3.关中大院
华北民居--窑洞
• 窑洞式住宅主要分布在中国中西部的河南、 山西、陕西、甘肃、青海等黄土层较厚的 地区。利用黄土壁立不倒的特性,水平挖 掘出拱形窑洞。这种窑洞节省建筑材料, 施工技术简单,冬暖夏凉,经济适用。窑 洞一般可分为靠山窑、平地窑、砖窑、石 窑或土坯窑三种
敞口,与天井内外连通。后面几进院的房子多为楼
房,天井更深、更小些。屋顶铺小青瓦,室内多以
石板铺地,以适合江南温湿的气候。江南水乡住宅
往往临水而建,前门通巷,后门临水,每家自有码
头,供洗濯、汲水和上下船之用。
• 一颗印式
• 云南省的“一颗印”式住宅可以作这类住宅 的代表,在湖南(中国南部)等省称为“印 子房”。这类住宅布局原则与上述“四合院” 大致相同,只是房屋转角处互相连接,组成 一颗印章状“一颗印”式住宅建筑为木构架,
华北民居与建筑艺术研究
华北民居与建筑艺术研究华北,作为中国北方地区的一个区域,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其中,华北地区的建筑艺术和民居建筑更是出类拔萃。
在这片土地上,几千年来,人们不断探索和创造,留下了许多精美绝伦的建筑和民居。
本文将探讨华北地区的民居与建筑艺术,以及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文化底蕴。
一、华北民居的特点华北地区的民居有着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文化底蕴。
在民居的造型和建筑结构上,华北地区与其他地区不同。
首先,华北地区的民居常采用木结构和砖石结构相结合的建筑方式,这种结构既耐用又美观。
其次,民居的拱顶之美在华北地区体现得淋漓尽致。
华北地区的砖雕、石雕和彩画等都是华北地区民居建筑艺术独特的表现形式。
此外,华北地区的民居建筑还融合了北方特有的防风、保暖、防火等因素,使得建筑在不同的环境下都能够适应。
二、华北建筑艺术的发展历程在几千年的历史演变中,华北的建筑艺术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
早在新石器时代,人们就开始建造简易的居所。
随着时代的变迁,原始、氏族和王国时期的建筑艺术逐渐成熟起来。
在唐、宋、明、清各个朝代,华北地区的建筑艺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成为了中国传统建筑的代表。
近年来,随着现代化的进程,华北地区的建筑艺术也在更新换代,但民间的建筑风格和传统的建筑艺术依然能够得到继承和发扬。
三、华北民居的风味华北地区的民居建筑不仅有着独特的建筑风格,也存在着特色的文化内涵。
在北京胡同里,拥有着丰富文化内涵的四合院、马道口和烤羊肉等民俗文化景观,吸引了众多海内外游客前来游览。
在天津,奇特的土楼群落、独特的建筑风格,以及风味独特的地方小吃,都让人们流连忘返。
而在石家庄,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的砖雕、石雕和木雕等工艺品,则成为了当地的特色文化产业。
四、华北民居的保护和传承随着现代化的进程,华北地区的民居建筑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保护与传承问题。
在城市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大量的传统建筑被拆除或被改造成现代化的建筑。
为了保护华北地区的民居及建筑艺术,一些保护和传承工作正在积极进行中。
(完整版)民居建筑--华北民居建筑
二、华北传统民居的总体特点 3、装修及装饰
■ 门窗装饰
中国民居建筑
艺术学院设计系课程
■传统民居地域性特征 ■华北民居分析
二、华北传统民居的总体特点 3、装修及装饰
■ 四合院大门形制
●垂花门
中国民居建筑
艺术学院设计系课程
■传统民居地域性特征 ■华北民居分析
二、华北传统民居的总体特点 3、装修及装饰
艺术学院设计系课程
■传统民居地域性特征 ■华北民居分析
中国民居建筑
二、华北传统民居的总体特点 2、结构形式
■ 河北 正房多为五檩硬山,南部两厢多改为前坡后平木质屋顶,外墙多 为砖砌或石砌,质地较好,不作混水。由于墙体坚固,有的不设 后檐木柱,形成砖 ( 石 ) 木混合结构。
河北蔚县民居
河北邯郸武安民居
■ 四合院大门形制
●广亮大门
中国民居建筑
艺术学院设计系课程
■传统民居地域性特征 ■华北民居分析
二、华北传统民居的总体特点 3、装修及装饰
■ 四合院大门形制
●金柱大门
中国民居建筑
艺术学院设计系课程
■传统民居地域性特征 ■华北民居分析
二、华北传统民居的总体特点 3、装修及装饰
■ 四合院大门形制
●蛮子门
艺术学院设计系课程
■传统民居地域性特征 ■华北民居分析
中国民居建筑
一、华北概况
资源:全地区植被贫瘠,缺少森林资源,但富有黄土、石灰岩及 其他砂、石资源。
民族:全地区有汉、满、蒙、回等民族。蒙古族人数较多但绝大 部分集中于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其他多散居于各地,人数较少。
经过长久的历史融合和文化的相互渗透,在居住建筑方面,除蒙 古包这一特殊形式外,大体均以汉族形式为主。
中国各地建筑特色
(一)、北院落民居(以北京四合院为主)——北京民居四合院是北京地区乃至华北地区的传统住宅。
其基本特点是按南北轴线对称布置房屋和院落,坐北朝南,大门一般开在东南角,门内建有影壁,外人看不到院内的活动。
正房位于中轴线上,侧面为耳房及左右厢房。
正房是长辈的起居室,厢房则供晚辈起居用,这种庄重的布局,亦体现了华北人民正统、严谨的传统性格。
北京地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寒少雪,春旱多风沙,因此,住宅设计注重保温防寒避风沙,外围砌砖墙,整个院落被房屋与墙垣包围,硬山式屋顶,墙壁和屋顶都比较厚实。
中国北方院落民居以北京四合院最为典型。
四合院坐北朝南,大门开在东南角,称“坎宅巽门”,认为是吉利的,实际上也有利于保持私秘性和增加空间的变化。
进入大门西转为外院,安排客房,仆房和厨、厕。
从外院向北通过一座华丽的垂花门进入方正而大的内院,北面正房称堂,供奉“天地君亲师”牌位,举行家庭礼仪,接待尊贵宾客,其左右耳房居住长辈和用作书房。
院两侧的厢房是后辈居室。
各房以“抄手游廊”相连,不必经过露天,在廊内也可坐赏院中花树。
(二)、内蒙民居蒙古包是内蒙古地区典型的帐幕式住宅,以毡包最多见。
内蒙古温带草原的牧民,由于游牧生活的需要,故乡以易于拆卸迁徙的毡包为住所。
传统上蒙古族牧民逐水草而居,每年大的迁徙有4次,有“春洼、夏岗、秋平、冬阳”之说,因此,蒙古包是草原地区流动放牧的产物。
蒙古包西南侧安门,帐顶有圆形天窗,以便采光、通风,排放炊烟。
毛毡一般为牧民自制,上面还有棕色毛线缝的吉祥图案,有些骨架和绳尾还系着五彩丝带,意喻五色经幡。
(三)、宁夏民居宁夏地处西北远离海洋,降水少、温差大,气候严寒,大陆性气候特征明显,冬春干旱多风沙,盛行偏北风,故住宅一般不开北窗。
为保温防寒,采取厢房围院形式,且房屋紧凑,屋顶形式为一面坡和两面坡并存。
(四)、陕北民居(西北窑洞)窑洞式住宅是陕北甚至整个黄土高原地区较为普遍的民居形式。
分为靠崖窑、地防窑和砖石窑等。
谁还记得黄土地上的安乐窝——窑洞
谁还记得黄土地上的安乐窝——窑洞窑洞式民居是一种古老的居住方式,是由穴居演变而成的。
在中国华北和西北的黄土高原地区、黄河中游一带,存在着大量窑洞式民居。
当地的黄土覆被层深厚、地下水位很低,土质有不易崩塌、壁立不倒的特性。
人们利用这种土壤力学性能,掏挖成顶部为拱形的洞穴,上部土层的荷重沿着曲线由拱顶传至地基,不需要其他的承重结构。
窑洞式民居具有不少的优点,而且窑洞内的气候冬暖夏凉,黄土的导热系数低,隔热效应好。
据测试,陕西黄土地区地下4-5米处,冬季温度为14C-16 C,比室外高15 C。
夏季太阳晒不透窑洞顶的黄土层,室内阴凉,比室外低10 C。
建造窑洞不用梁柱不用砖,大量减少木材的耗损,可以说窑洞是紧密结合自然、依附于大地的一种居住方式。
近年提倡的生土建筑,就是源于窑洞的启示而有所改进的。
窑洞的主要类型有三种:靠山窑、地坑窑和锢窑。
接着会对这三种类型作详细介绍。
靠山窑利用山崖、黄土断层、干涸的旧河道等地面较大高差处的崖壁,向纵深掏挖的窑洞,称为靠山窑或靠崖窑。
窑洞的宽度一般为3-4米,室内高度3-4米。
洞的纵深视需要与可能而定。
顶上土层的厚度不少于3米,窑洞与窑洞之间的间距应有3米。
窑洞可以单独一间,也可以有「套窑」,即两窑之间有门洞相通。
还可以在洞壁上挖小龛,叫做「子母窑」。
在崖壁很高的地方,可以在窑顶之上隔开一定高度,再挖窑,叫做「窑上窑」,相当于楼房。
例如延安「抗战大学」的校舍就是多层的窑洞。
窑洞的内壁可以就是天然的黄土,也可以加以粉刷。
地面可以就是黄土地,也可以加以铺装。
洞口可以用土坯或砖做券口,也可以从简。
只是门窗用少许木材,可以很俭朴,也可以做出花样棂格以取得美观。
许多人家在窑洞前平地上建一两间普通房屋或锢窑,加建围墙,组成院落。
也有的住宅是底层为窑洞,上层为木构架房屋,外观做成楼房式样,只是下层的内窗显出拱券形状。
有的加上外廊,做得很华丽。
地坑窑黄土高原上,有些地方是一望无际的平原,缺少自然垂直地形开凿靠山窑。
论华北民居与徽州民居的艺术差异——以北京四合院和黟县民居为例
从 建 筑 义化 的 划 分 及地 理 位 置 来 看 . 华 北 民居 属 于 以北 京 、 太原为I I 1 心 的首 都 建 筑 文 化圈 , 包 括 了北 京 、 天津、 内蒙 古 、 } l l I 北及l U 西等广大地 区, 以北 京 四 合 院 、 l h 西 丁 村
一
条南北走 向的『 } 1 轴线 , 东 西 南 北 四个 方 向都 有 房 屋 而组 成 的一 个合 院. 坐北 朝 南 为 止房 , 厢 房 在 东 西两 侧 , 南 面房 门北 开 , 称为倒座. ( 如 一 )
讨 中 国传 统 华 北 民 居 与 徽 州 民居 的 在 建 筑 形 制 、 修建方式等方 面的不同 , 最 终得 出 两地 民居 在 艺 术 风 格 上 产
生的差异.
[ 关键词] 华北民居; 徽州 民居 ; 四合 院; 黟县
E d o i '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8 -6 0 7 2 . 2 0 1 4 . 0 3 . 0 1 9 [ 中 图分 类 号 ] T U2 4 1 . 5 [ 文 献标 识 码 3 A [ 文章编号] 1 O ( ] 8 —6 O 7 2 ( 2 O 1 4 ) o 3 一( ) o 6 3 一O 3
2 0 1 4年 6月
郧 阳 师 范 高 等 专科 学校 学报
J o u r n a l o f Yu n y a n g Te a c h e r s C o l l e g e
J u n .2 0 1 4
V o1 . 34 NO. 3
第3 4卷 第 3期
房 问 以 增加 气势 . 而 且地位 越高 大 门越 高 . 而 且, 不 州 的 门 也有等级之 分, 例 如. 广亮 大门只有 I c 品 以上的高 官贵 胄
南北民居的建筑外观,优点,特点各是什么
南北民居的建筑外观,优点,特点各是什么1、华北民居华北平原汉族传统民居建筑,多数是平房,房屋结构以木柱托梁架檩,支撑椽条和轻瓦屋顶,以青砖墙、生砖墙、石墙及夯土墙维护北、东、西三面,南向开门有窗户。
低窗台,窗户过去多支摘窗,窗上有棂格、糊纸,现在多作死扇窗,安大玻璃,屋内光线充足。
室内砌有土炕,与灶相通。
炕上铺席,席上铺毡,上置矮桌,可进餐或待客。
屋顶多是人字形(俗称两面坡),坡斜度平缓。
除瓦顶之外,还有在椽条上垫细树枝抹泥做顶的。
为省工结实,关中平原及山西民居建筑屋顶多取一面坡式。
北方汉族院落组合多作四合院式,以北京四合院为代表。
北京四合院以坐北朝南的三间正房为主体。
正房两边是耳房。
正房前面是中心庭院,庭院东西南侧是厢房,厢房两边也各有耳房,庭院南边有垂花门通向前院,前院南侧是大门和与大门并排的倒座。
有的四合院在与大门相对之外立影壁,朝南的正房与东西两侧的厢房用廊连接。
规模较大的宅院,其正房之后留后院,后院之后再修正房,厢房后留狭长天井,天井之后再修厢房,这种方式向后方和左右叠加。
2、陕北民居陕北取黄土高原上层厚实、地下水位低的特点,挖窑洞作民居,有冬暖夏凉的优点。
窑洞民居可分为地坑式、沿崖式和土坯式三种。
地坑式窑在地面挖坑,内三面或四面开凿洞穴居住,有斜坡道出入。
沿崖式窑洞是沿山边及沟边一层一层开凿窑洞。
土坯拱式窑洞以土坯砌拱后覆土保温。
此外还有砖石砌的窑洞式民居。
地坑式窑洞也见于黄土层厚的豫西平原地区,如河南巩县的地坑式窑洞,常常是整个村庄和街道建在地坪以下,远远望去,只见村庄的树冠和地面的林木。
地坑式窑洞顶上的土地,仍然可以种植庄稼。
甘肃东部也有这种地下街道。
从西方环境建筑学家的观点看来,这种地坑式窑洞建筑是完美的不破坏自然的文明建筑。
地下窑洞的组合,仍然保持北方传统四合院的格局,有厨房和贮存粮食的仓库、饮水井和渗水井,以及饲养牲畜的棚栏,形成一个舒适的地下庭院。
在地段的利用、院落的划分、上下层的交通关系、采光通风和排水等方面,都有很巧妙的处理方法。
中国南北民居的差异
中国南北民居的差异:1、南方民居的特点一提起南方建筑,许多人立刻就联想到那小桥流水的美丽画面。
江南的一些小镇,大都是一条小河流过,两岸都是青灰色的小房子,一水的马头墙,青灰瓦,安安静静的。
一般的民居都是从门口进去,便是一个天井,旁边有一个石水槽,那是洗衣服和洗菜的地方,往前便是一个厨房,很大,连餐厅都包括在内了,向左一转,便是一个木楼梯,走上楼去,那里有几间卧室。
从楼上可以俯视楼下的天井,由青石板铺就,那里在夏天时可谓是花团锦簇,到冬天则是小孩子打雪仗的好地方。
当然,这只是一个模式,各家会根据自家的特点来把设计房屋。
南方地区的住宅院落很小,四周房屋连成一体,南方民居多使用穿斗式结构,房屋组合比较灵活。
在南方,房屋的山墙形似马头,南方建筑多粉墙黛瓦,颜色淡雅。
南方水资源较为丰富,水从门前屋后流过,水也是一种景致。
有钱人家喜欢住房连着花园,这就是园林,南方园林不需要很大的地盘,却能营造出仙境。
其中无非是游廊,漏窗,却能营造出对景,借境等名堂。
2、北方民居的特点一提起北方民居,大家自然会想到黄土高坡上的窑洞和北京四合院。
朴实厚拙四合院是北京传统的住宅形式,为什么称作"四合院",这是因为整个建筑东、西、南、北四面都有房子,围合在一起。
北京的四合院院子比例大小适中,冬天太阳可照进室内,正房冬暖而夏凉,庭院是户外活动的场所。
西北地区的窑洞在黄土高坡向阳面挖窑筑洞,在窑洞前部用砖砌成拱形门洞,并做出花饰,既起到保证窑脸黄土稳定的作用,又起到美化生活环境的作用,用材简单、手法自然。
窑洞的上方,种一些植物,保持水土。
从室内观察窑洞,屋顶是弧形的拱状,灶台连着暖炕。
阳光容易进来,风沙难以入内。
院内枣树、柿子,石碾子,水井上的辘轳,显得淳朴而有生趣。
华北农村民居进屋是灶间和餐厅—堂屋,中间一个八仙桌两把太师椅,左右两间卧室灶台连着暖炕,优点卧室与灶间有堵墙,避免了油烟进入卧室内。
北方园林的一些代表性建筑有一大部分是皇家园林,比如:故宫,颐和圆,承德避暑山庄。
关于华北民居之合院村落的调查研究
关于华北民居之合院村落的调查研究摘要:华北平原的村落民居,是和园式的典型代表,“聚族而居”的村落空间和亲切舒适的居住环境,对现代北方村落的规划以及农村住宅的建筑有颇多启示。
关键词:华北村落;聚族而居;合院空间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0-0197-01民族众多的中华大地,孕育了形式多样的民居建筑,其中较典型的要数北方四合院。
一、华北平原地区自然与社会环境概况(一)自然环境概况华北地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其主要特点是四季分明,气温年差较大,日照较丰富。
降水量相对较少,夏季高温多雨、雨量充沛,夏秋季光照充足。
(二)华北地区社会环境华北平原是我国人口总数和密度非常大的区域,民族构成以汉族为主。
作为我国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文化繁荣。
二、华北民居的村落建设(一)“聚族而居”的农耕型村落选址传统的村落多为同姓、同族聚居或多族、多姓聚居的形态,构建以宗族血缘为凝聚力的同耕、同居型村落。
陌生村民之间,一般只说姓名就能知道是哪村的,可见姓氏村落的形成历史悠久。
村落环境空间的营造中,常以树,井台,磨盘等为中心,向外扩展构建村落空间体系。
村民聚在树下、井边或者磨盘边聊天议事,成为村落独具人气的活动空间。
(二)村落改造近些年来,随着经济条件的好转,各种娱乐设施的普及,村民们不再愿意走出家门交流活动,村落中公共空间的缺乏也是原因之一。
村落的中心节点空间的营造是吸引村民聚集的必要措施。
华北村落中,公共空间的的营造就很可取,村民们茶余饭后,在树下下棋,在井边聊天,享受惬意的生活。
现代农村的住宅,不应该单纯追随大城市的钢筋混凝土的发展,而更应秉承自己的乡村特色,传统的红砖土墙,别有一番韵味。
三、四四方方的民居庭院(一)成天接地——庭院的空间功能民居院落空间构成的核心理念是“择中而居”“居中为上”的传统尚中理念。
围合四周的建筑,门窗均超向院落开启,构建以院落为核心的功能空间,以统帅和控制四周的房屋和其他从属院落空间,形成典型的“内向聚合”的居住形态。
华北第一名宅天津石家大院建筑与传统装饰解读
大 众 文 艺大摘要: 石家大院筑群光绪元年(1875年)动工兴建,前后累计修缮扩建近50年方才建成,是中国迄今保存最好、规模最大的北方晚清民宅建筑群。
石家大院虽是民宅,但建筑用料考究,精工细作,砖雕木刻是清末民间住宅装饰的代表,是天津展示民间传统文化和民俗民风的历史遗迹之一。
关键词: 杨柳青;石家大院;建筑;装饰石家大院坐落于天津杨柳青南运河北岸,原是清末天津八大家之一的石元仕居所。
石家祖籍山东,其先祖在京杭大运河上靠漕运维持生计,发家后定居与此广置田产。
石家曾经建了四座具有规模的宅第,现存的只有石家大院——尊美堂,其他三座已不复存在了。
从清朝中叶到民初,石家财力号称津西首富,其在杨柳青落户、发家、鼎盛、衰微、直至败落,时隔二百余年,展示了一幅完整的石氏家族兴衰史,也验证了民间谚语“富不过三代”这一普遍现象。
图1 石家大院旧址石家大院在清光绪元年(1875年)开始大兴土木动工建设,完成主要建筑后50年间不断增扩、拆改,才建成1923年石家迁走时占地6000多平米,院落15进、房屋建筑278间的大型北方典型晚清民宅建筑群。
解放前国民党军队曾在院内驻扎屯军多次,大兵的随意拆改破坏及解放后文革浩劫的肆意砸抢,使石家大院面目全非,破坏严重。
直至1987年开始政府为保护民间文化建筑遗产,对石家大院进行修复整理工作,使其1992年作为杨柳青博物馆对外开放,成为介绍清末建筑和民俗风貌的文化阵地。
进入石家大院正对大门的是一块空空的照壁,四角嵌着狮子滚绣球的砖雕。
照壁下面是依次排开的五只蝙蝠的砖雕,每只口中叼着柿子、桔子、石榴、佛手和梨子等不同图案的水果。
照壁后即是一条构成大院中轴线的甬路,甬路上建筑着5座形式精美、装饰各异的门楼,其中三座是有名的垂花迎门,垂花迎门是宫廷传统结构中的典型样式,显示着其豪华高贵。
三道垂花门门楼都精雕细刻,因其垂柱雕刻成三种不同花期形态的图案,分别是“含苞待放”“花蕊吐絮”“籽满蓬莲”。
乔家大院北方民居建筑风格的特点
一、北方民居的特点
1、典型的地北合院布局:济南地处华北,民居采用的是北方系的四合院布局形制,由于居
住的多为平民百姓,多以一进院的简单形制布局为主。
济南的传统民居因受阳宅堪舆思想的
影响,平面组织变化极少。
但少数民居因地形或建造时间的延续会产生丰富的演变。
2、前店后宅的临街住宅类型:芙蓉街是这一类型的典型示例。
芙蓉街一带的建筑多是百年
上下两层门面店铺的老屋古宅,上层主人或存东西,下层高大宽敞,用于经商,是典型的前
店后宅性质的民居。
这种居住建筑前垒砖屋搭小棚,店铺用牛角状的弯拱挑檐出厦,省却了
店面的廊柱,不妨碍狭窄道路的交通。
3、民居色彩:色彩上,济南的四合院不同于北京四合院色彩的艳丽明快,济南民居由于多
采用灰砖,小青瓦等本土材料,故整体色彩上偏于灰色,有多用白色线条勾勒线角,窗框则
采用暗红色,配以青色的瓦,整体上色彩较为素淡、平和,突出了民居安详,宁和的特点,
富有生活气息。
4、雕刻:济南民居的雕刻主要有砖、石、木雕三部分,其中石雕手法多样内容也最为丰富。
济南民居砖石木雕常用的雕刻手法有浮雕、透雕、线刻等,在济南民居中往往是多种雕刻手
法一起运用,艺术效果十分丰富。
中国传统民居类型全集
中国传统民居类型全集摘要:一、前言二、中国传统民居的建筑类型与特点三、各地区传统民居的具体形式四、传统民居的建筑风格与地域文化的关系五、传统民居的保护与传承正文:一、前言中国传统民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建筑风格。
在不同地域文化的背景下,传统民居建筑形式各具特色,反映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生活方式。
本文将对中国传统民居的建筑类型与特点进行详细介绍,并分析各地区传统民居的具体形式以及传统民居的建筑风格与地域文化的关系。
二、中国传统民居的建筑类型与特点1.合院式住宅:以北京四合院为代表,是中国北方地区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民居建筑形式。
其特点是布局严谨、轴线对称,注重家庭伦理和秩序。
2.天井式住宅:以徽州民居为代表,是中国南方地区典型的传统民居建筑形式。
其特点是高墙窄巷、天井布局,强调私密性和自然环境的融合。
3.窑洞:以陕西窑洞为代表,是中国西北地区特有的传统民居建筑形式。
其特点是利用黄土高原的地理条件,挖掘出的冬暖夏凉的居住空间。
4.吊脚楼:以贵州千苗山寨为代表,是中国南方地区特有的传统民居建筑形式。
其特点是依山而建、悬空支撑,适应山地环境,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5.竹楼:以傣族竹楼为代表,是中国西南地区特有的传统民居建筑形式。
其特点是采用竹子作为主要建筑材料,轻盈、通风、环保,适应湿热气候。
三、各地区传统民居的具体形式1.华北地区:以北京四合院、山西大院、河北民居等为代表,注重轴线布局和家族观念。
2.华东地区:以徽州民居、江苏园林、上海石库门等为代表,强调天人合一的居住环境。
3.华南地区:以福建土楼、广东镬耳屋、客家围龙屋等为代表,注重防御性和宗族观念。
4.西南地区:以贵州吊脚楼、四川羌寨、云南竹楼等为代表,强调与自然环境的共生。
5.西北地区:以陕西窑洞、甘肃庄窠、宁夏民居等为代表,充分利用地理条件,注重节能与环保。
四、传统民居的建筑风格与地域文化的关系中国传统民居的建筑风格受到地域文化的影响,各地民居在建筑形式、结构、材料等方面都体现出当地文化特色。
中国五大特色民居建筑
中国五大特色民居建筑第一篇:中国五大特色民居建筑中国五大特色民居建筑广东围龙屋、北京四合院、陕西的窑洞、广西的“杆栏式”、云南的“一颗印”被称为中国五大特色民居建筑:广东围龙屋粤东一带客家人常见的传统民居,始于唐宋,盛行于明清。
客家人选择丘陵地带或斜坡地段建造围龙屋,客家人聚族而居,以围屋防外敌及野兽侵扰,多数建好一座完整的围龙屋需要五年、十年甚至更长时间。
围屋有殿堂式、围龙式两种,布局严谨,讲究坐向、主次、对称,外观均衡、堂皇,格调典雅、庄重,表现了儒家正统文化的审美旨趣和高度的建筑水平。
北京四合院四合院是封闭式的住宅,对外只有一个街门,关起门来自成天地,具有很强的私密性非常适合独家居住。
四合院属砖木结构建筑,房架子檩、柱、梁(柁)、槛、椽以及门窗、隔昆扇等等均为木制,木制房架子周围则以砖砌墙。
分居四面的北房(正房)、南房(倒座房)和东、西厢房,四周再围以高墙形成四合。
四合院中间是庭院,院落宽敞,庭院中植树栽花,备缸饲养金鱼,是四合院布局的中心,也是人们穿行、采光、通风、纳凉、休息、家务劳动的场所。
陕北窑洞最早应该始于周代,半地穴式。
秦汉后发展为全地穴式,就是现在的土窑。
明朝中叶,开始用石块做窑面墙。
清末民初,当地人仿土窑模式建起了石砌窑洞。
现在也有用彩色瓷砖添窑面和分割厅室及上下两层楼房式的新窑洞,住着更加舒适宜人。
大体分四种:土窑石窑砖窑接口窑。
土窑是靠山挖的黄土窑洞。
石窑砖窑是在平地上用石块和砖块砌成的窑洞。
接口窑是在土窑洞口,再从底到顶用一层石块或砖箍窑面的窑洞。
这种窑洞看起来整洁,结实。
陕北窑洞大多依山而筑,占地少,建造成本低廉。
现在一般农户花2000元左右就能建一孔很象样的石窑。
窑洞隔音,隔热,保温,冬暖夏凉,素有“神仙洞”的美誉,是居家的首选。
广西的“杆栏式”广西地处亚热带,高温多雨,地方潮湿。
民间多用竹木建居,一般都是一楼一底、四榀三间的木结构楼房。
屋面覆盖小青瓦,四周安装木板壁,或者垒砌土坯墙。
民居概览
蒙古包 蒙古包是蒙古游牧人民族传统的住房。流行于内蒙古自治区等地牧区。古称穹庐,又 称毡帐、于游牧。自匈奴时代起就已出现,一直沿用至今。蒙古包呈圆形,四周侧壁 分成数块,每块高13米左右,用条木编围砌盖;一圆形天空,通烟气。包门小,朝 南或朝东南。具有制做简便,便于搬运、耐御风寒,适牧等特点。
பைடு நூலகம்
2.华东地区 一般指中国东部6省1市所在的区域,包括江西省、 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山东省和上海市。 地形以丘陵、盆地、平原为主,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 气候。面积79.47万平方千米,1990年人口3.32亿, 占全国29.0%。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5681.98亿元, 占全国32.2%;国民收入4888.19亿元,占全国33.9。 是中国经济文化发达地区之一。
侨乡民居之开平碉楼
开平碉楼位于广东省开 平市,是中国乡土建筑 的一个特殊类型,是一 种集防卫、居住和中西 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多层 塔楼式建筑。
竹筒屋 在旧广州, 大量的市民居住在传 统的院落式民居––竹筒屋内。 竹 筒屋是广州近代传统住宅形式之 一,其平面特点是单开间,且开 间小、面窄, 门口临街的宽度通 常只有3~4米, 但其进深却很 大,多为12~15米,也有达 30~35米的,宽与深之比由 1:4至1:8,甚至1:10 以上,由前到后排列成多个房间, 形似竹筒,故名竹筒屋。
水乡民居:乌镇、西塘
华南地区 在自然地理上广义的华南地区指中国南岭以南,包 括广东省、海南省、台湾省、广西壮族自治区。 习惯仅指广东省、海南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属 热带、南亚热带气候。地理位置优越,交通运输发达, 经济基础较好。是中国经济建设的前沿,对外开放的 窗口。拥有丰富的土地、水、气、生物、矿产和旅游 资源,有较好的工业和商业外贸基础。 全区自然面貌的热带-南亚热带特征突出,这与 华中地区的亚热带景色有明显的区别。充分利用丰富 的热量和水分资源,发展热带作物,合理利用和保护 热带性植物和动物资源,开发热带海洋资源等,是华 南地区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突出问题。
四合院知识大全
中国的古建筑外观华美、雕梁画栋,各种屋宇、梁柱、砖雕、彩画层出不穷;可要说到建筑的整体结构,大到皇宫庙宇,小到民居祠堂,无不是遵照一个基本的形制,那就是“四合院”结构;一、四合院结构简介:四合院:是华北地区住宅的一种形式,一般是一个正方或长方型院落,一家一户住在一个封闭的院落里;四合院建筑,是我国古老、传统的文化象征;“四”东西南北四面,“合”是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口字形,这就是四合院的基本特征;四合院的院落宽绰疏朗,四面房屋各自独立,又有游廊连接彼此,起居十分方便;封闭式的住宅使四合院具有很强的私密性,关起门来自成天地;院内,四面房门都开向院落,一家人和美相亲,其乐融融;居住者还喜欢在宽敞的院落中植树栽花、饲鸟养鱼、叠石迭景,尽享大自然的美好;据房地产志记载:明代,四合院在建筑规模、式样和装饰上有了等级划分;因而在建筑色彩上,除贵族府第外,一般住宅四合院多采用材料本身的颜色,青砖灰瓦;虽以大面积的灰青色墙面和屋顶为主,却在大门、二门、走廊与主要住房等处施彩色,大门、影壁、墀头、屋脊等砖面上加若干雕饰,墙体磨砖对缝,工艺考究,虽为泥水之作,犹如工艺佳品;雕饰图案更是以各种吉祥图案为主,如以插月季的崐花瓶寓意“四季平安”,以蝙蝠、寿字组成的“福寿双全”,还有“子孙万代、“岁寒三友”、“玉堂富贵”、“福禄寿喜”等等,展示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二、四合院布局:四合院建筑的布局,是以南北纵轴对称布置和封闭独立的院落为基本特征的;由四面房屋固合起一个庭院,成为院落的基本单元,称为一进四合院,两个院落即为两进四合院,三个院落为三进四合院,依此类推;根据功能的需要和主人的身份,不仅有一进、二进、三进、四进、五进等不同的院落结构,甚至有横向带跨院带花园的组合式布局;以最常见的三进四合院为例:三进院落的四合院是明清时期最标准的四合院结构,布局最为合理、紧凑,是民间大量采用的形式;三进院落平面图三进院落鸟瞰图1.宅门:是旧社会主人地位的一个表征;分为王府大门、广亮大门、金柱大门、如意门、蛮子门等;2.倒座房:紧邻四合院大门,坐南朝北跟正房相对的房屋;通常为外客厅、账房、门房、客房、仆人居住等用途;3.影壁: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用于遮挡视线的墙壁;4.垂花门:垂花门是中国古代建筑院落内部的门,因其檐柱不落地,垂吊在屋檐下,称为垂柱,其下有一垂珠,通常彩绘为花瓣的形式,故被称为垂花门;它是内宅与外宅前院的分界线和唯一通道;旧时人们常说的“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二门”即指此垂花门;5.抄手游廊:连接和包抄垂花门、厢房和正房,雨雪天可方便行走;6.厢房:院子东西两侧的房屋,分为东、西厢房;7.正房:位置处于正中坐北朝南的房子,是四合院的核心建筑;8.耳房:正房的两侧还各有一间或两间进深、高度都偏小的房间,如同挂在正房两侧的两只耳朵,故称耳房;9.后罩房:在北房后面,有一层的,也有两层的,均坐北朝南,与北房后山墙之间又形成一个院子,一般称后院,后院是宅主人的内眷或老人居住;五、通过四合院的大门看身份:1.王府大门:皇家宗室所用,占三间或五间房的位置两侧有影壁;2、广梁大门:北京四合院的大门以广梁大门最具代表性;一般来说,北京四合院的大门就是倒座中间开辟一间房屋作为门,这间房屋顶要比其他房间高出一些,大门两侧的墙壁也向外凸出一些,作为装饰,门的地基是被垫高的,这样大门的地面高出门外的街道,从四合院出来,有居高临下之势,而进入四合院,有步步登高之感;大门是装在屋脊的正下方,过道里外各占一半;3.金柱大门:为什么叫金柱呢作为大门的这间房子最外侧的柱子是檐柱,支持屋脊的叫中柱,位于檐柱和中柱之间的便是金柱,把门扇设置在金柱的位置上,叫做金柱大门;这种大门的过道是门外浅门内深;4.蛮子门:比广亮大门等级略低一等的是蛮子门;它的门框和门扇装在檐柱的位置上,这样门的气势显然要比前两者要略逊一筹,不过蛮子门过道空间却很大,与一个房间相等,所以很实用,过道内可以放一些东西;5.如意门:比前面几种大门等级更低的是如意门;它是在蛮子门的基础上,将大门开间正面全部用砖墙遮挡,只留出两扇大门,如意门门楣与两侧砖墙交汇处,常常做出如意形状的花饰,以寓意吉祥如意,所以叫如意门;如意门里一般住着地位不高但较为殷实富裕的士民阶层;6、随墙门、西洋门再低一个等级的是直接在墙上开一个门洞的随墙门,有的装饰有小门楼;还有模仿西洋建筑的西洋门,是在清中期西洋文化传入中国后北京地区老百姓所用的宅门;六、影壁我们从大门进去,迎面就是影壁;影壁有遮挡外人视线的作用,即使大门敞开,外人也开不到宅内,还可以烘托气氛,增加住宅气势;在宅门内成一字形的影壁叫一字影壁;有的独立于厢房的山墙或隔墙之间,称为独立影壁;有的在厢房的山墙上直接砌出小墙帽并做出影壁形状,称为座山影壁;而在夸住宅中所说的“对过是磨砖对缝八字影壁”,指的是一种立在宅门对面的八字形影壁,称为雁翅影壁;“三号门外,在老槐树下面有一座影壁,粉壁的黑是黑,白是白,中间油好了二尺见方的大红福字;”这是老舍先生在四世同堂中对影壁的描述,这是在门外的影壁,是一种身份的象征,不是穷人家的院门前能有的建筑;七、北京四合院:四合院建筑之雅致,结构之巧,数量之众多,当推北京为最;北京的四合院,大大小小,星罗棋布,或处于繁华街面,或处于幽静深巷之中;大则占地几亩,小则不过数丈;或独家独户,或数户、十几户合居,形成了一个符合人性心理、保持传统文化、邻里邻外关系融洽的居住环境;经过数百年的营建,北京四合院从平面布局到内部结构、细部装修都形成了京城特有的京味风格;北京正规四合院一般以东西方向的胡同而坐北朝南,基本形制是分居四面的北房正房、南房倒座房和东、西厢房,四周再围以高墙形成四合,开一个门;大门辟于宅院东南角“巽”位;房间总数一般是北房3正2耳5间,东西房各三间,南屋不算大门4间,连大门洞、垂花门共17间;如以每间11-12平方米计算,全部面积约200平方米;北京正规四合院一般依东西向的胡同而坐北朝南,大门辟于宅院东南角"巽"位;四合院中间是庭院,院落宽敞,庭院中植树栽花,备缸饲养金鱼,是四合院布局的中心,也是人们穿行、采光、通风、纳凉、休息、家务劳动的场所;典型的坐北朝南的二进院,宅门建在整个院落东南角上,走过两边立着门礅的宅门,迎面是一堵影壁墙,影壁墙前向西为前院,前院南侧为倒座房,旧时用作客房、书塾、杂用间或男仆的住所;自前院中轴线上的垂花门便进入面积较大的后院,后院坐北朝南的正房是供一家人的长辈居住,正房左右附耳房或小跨院为厨房、杂屋、厕所,院内东西厢房是晚辈的住处;四合院欣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民居地域性特征 ■华北民居分析
艺术学院设计系课程
中国民居建筑 二、华北传统民居的总体特点
■传统民居地域性特征 ■华北民居分析
四合院建筑、连廊及院落空间图形关系
街坊空间布局
街坊空间布局
艺术学院设计系课程
中国民居建筑 二、华北传统民居的总体特点 2、结构形式 ■ 北京
主要为木构架、木质屋盖、圬工围护墙。正房多为五檩硬山式, 间有带前廊者,三至五开间或加两侧套间。
艺术学院设计系课程
中国民居建筑
艺术学院设计系课程
中国民居建筑 ■华北传统民居的总体特点 总体布置和空间组合 院落平面布局 街坊空间布局 民宅案例分析 结构形式 结构类型 开间 屋顶与墙体
■传统民居地域性特征 ■华北民居概述
装修及装饰
影壁墙 门窗装饰 内部装饰
艺术学院设计系课程
中国民居建筑 ■华北传统民居的总体特点 ■华北典型民居实例分析 山西民居 ●山西民居概述 总体布局与平面类型 ●民居实例 古城实例:平遥古城分析 民宅实例:王家大院分析、乔家大院分析 曹家大院、渠家大院、常家大院、孔家大院 河北民居 ●河北民居概述及主要类型 ●民居实例 堡寨民居:邯郸涉县永安寨、张家口蔚县古堡 村镇实例:邯郸武安县伯延镇、石家庄井陉县于家村 民居实例:保定顺平县王占元故居
■传统民居地域性特征 ■华北民居分析
艺术学院设计系课程
中国民居建筑 二、华北传统民居的总体特点
1、总体布置和空间组合 四合院结构成方形,体现“地方”;闭合状院落及门窗皆开向内, 体现“天圆”。大门一般开在东南方,按风水论属“生气”方位。 进门有影壁作屏墙,设计为方形;其作用除遮挡外,更主要是不让 外气内冲;
河北蔚县民居
河北邯郸武安民居
河北邯郸武安民居
艺术学院设计系课程
中国民居建筑 二、华北传统民居的总体特点 2、结构形式
■ 山西 除木结构及砖木混合结构外,更有将正房作成窑洞式拱券无梁结 构的。其屋盖一大特点为单坡瓦屋面,外墙自四方向中院倾斜, 形成6-7米高的封闭外檐墙。正房也有将屋盖做成半坡半平,以 降低后檐墙的高度。
■传统民居地域性特征 ■华北民居分析
艺术学院设计系课程
中国民居建筑 二、华北传统民居的总体特点
1、总体布置和空间组合 四合院为院落式住宅。四边布置堂屋、住房和厨房,中间有院子, 门窗开向院子。北京四合院一般分前后院,后院( 内院) 为居住区。 院落多南北向,处中轴线上,北为正房,两侧厢房,北向( 南房)为 倒座房。
●蛮子门
■传统民居地域性特征 ■华北民居地理条件
全区重要城市及人口多聚集于河北平原、晋中盆地及河套平原一 带。
气候:全区基本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但因山地高原较 多,同纬度各地气温差别较大。夏季东南部酷热;西北及西部则 较凉爽。冬季普遍寒冷。气温变化总的是由北向南递增。 降雨集中于夏季,占全年降水量的 60-70%。年降水量最多的是 北京市,达664.2毫米;最少是内蒙包头市,年仅308.9毫米。其 他均在 500-600 毫米之间。雨量集中在七八月间,故全区日照时 间较长,达 2500 ~ 3148 小时。
■ 四合院大门形制
■传统民居地域性特征 ■华北民居分析
●广亮大门
艺术学院设计系课程
中国民居建筑 二、华北传统民居的总体特点 3、装修及装饰
■ 四合院大门形制
■传统民居地域性特征 ■华北民居分析
●金柱大门
艺术学院设计系课程
中国民居建筑 二、华北传统民居的总体特点 3、装修及装饰
■ 四合院大门形制
■传统民居地域性特征 ■华北民居分析
■传统民居地域性特征 ■华北民居分析
山西晋中碛口民居
山西晋中祁县乔家大院
艺术学院设计系课程
中国民居建筑 二、华北传统民居的总体特点 3、装修及装饰
■ 影壁墙
■传统民居地域性特征 ■华北民居分析
艺术学院设计系课程
中国民居建筑 二、华北传统民居的总体特点 3、装修及装饰
■ 庭院
■传统民居地域性特征 ■华北民居分析
■传统民居地域性特征 ■华北民居分析
北京胡同和四合院
山西民居四合院
河北蔚县民居四合院
河北怀来鸡鸣驿民居四合院
艺术学院设计系课程
中国民居建筑 一、华北概况
华北地区指包括北京市、天津市及河北、山西、内蒙古三省区的 广阔地区。 地理:地形北为海拔1000米左右的内蒙古草原,西为海拔1000米 以上山西高原,,东为冀西冀北高地,濒临渤海湾则为平坦的河 北平原,海拔不足50米。
艺术学院设计系课程
中国民居建筑 二、华北传统民居的总体特点 3、装修及装饰
■ 门窗装饰
■传统民居地域性特征 ■华北民居分析
艺术学院设计系课程
中国民居建筑 二、华北传统民居的总体特点 3、装修及装饰
■ 四合院大门形制
■传统民居地域性特征 ■华北民居分析
●垂花门
艺术学院设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系课程
中国民居建筑 二、华北传统民居的总体特点 3、装修及装饰
■传统民居地域性特征 ■华北民居分析
艺术学院设计系课程
中国民居建筑 二、华北传统民居的总体特点 2、结构形式
■ 河北 正房多为五檩硬山,南部两厢多改为前坡后平木质屋顶,外墙多 为砖砌或石砌,质地较好,不作混水。由于墙体坚固,有的不设 后檐木柱,形成砖 ( 石 ) 木混合结构。
■传统民居地域性特征 ■华北民居分析
■传统民居地域性特征 ■华北民居分析
艺术学院设计系课程
中国民居建筑 二、华北传统民居的总体特点
1、总体布置和空间组合 ① 北京四合院按南北纵轴线对称布局 ② 进门左转进入前院,经垂花门到正房,这是院落的核心 ③ 周围回廊连接成对称的主次明确的轴线,檐廊与回廊门道相通 ④ 主次分明的院落空间为北方汉族民居严谨格局的代表
艺术学院设计系课程
中国民居建筑 一、华北概况
资源:全地区植被贫瘠,缺少森林资源,但富有黄土、石灰岩及 其他砂、石资源。 民族:全地区有汉、满、蒙、回等民族。蒙古族人数较多但绝大 部分集中于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其他多散居于各地,人数较少。 经过长久的历史融合和文化的相互渗透,在居住建筑方面,除蒙 古包这一特殊形式外,大体均以汉族形式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