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魏晋至宋元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的辉煌》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魏晋至宋元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的辉煌》单元测试卷
(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魏晋玄学认为纲常礼教、君臣上下、富贵贫贱多是“天理自然”,应该任其发展,不应干涉或强求,鼓吹“以小求大,理终不得。
各安其分,则大小俱足。
”由此可见,魏晋玄学()
A.为理学兴起创造条件
B.反映三教对立的趋势
C.是儒道相融合的产物
D.强化儒学的正统地位
【答案】C
【解析】理学产生于两宋时期,与魏晋所处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三教是指佛教、道教和儒学,材料没有涉及佛教内容,故B项错误;纲常伦理是儒学思想,“天理自然”是道教的思想,魏晋时期政局动荡,道教思想盛行,冲击儒学地位,儒学与道教结合形成新的思想玄学,故C项正确;从材料“应该任其发展,不应干涉或强求”可知,没有体现强化儒学的正统地位,故D项错误。
2.唐代的皇帝追认老子为其始祖。
741年,唐玄宗正式下令在科举考试中设置道举。
道举考试测试《老子》、《庄子》、《文子》、《列子》,考试形式和明经科相同,合格及第者称道学举士。
道举的设立旨在()
A.动摇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B.配合政权统治的需要
C.冲击世家大族的政权垄断
D.推动文化的多元发展
【答案】B
【解析】道举考试客观上有利于道家思想的传播,会影响到儒家思想,但这不是目的,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唐代的皇帝追认老子为其始祖”说明为了证明唐朝统治的合理性,而推崇道学,故B项正确;冲击世家大族的政权
垄断是科举制度的作用,与考试科目的变动无关,故C项错误;道举客观上有利于推动道学的传播,有益于文化的多元发展,但这不是目的,故D项错误。
3.《河南程氏遗书》卷二载:“(二程)昔见周茂叔(周敦颐),每令寻颜子,仲尼乐处,所乐何事。
”理学家重视“孔颜之乐”意在()
A.追求以仁为核心的主体自由
B.发扬“格物致知”的治学精神
C.弘扬理学的基本宗旨和精神
D.重新构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体系
【答案】A
【解析】理学家重视“孔颜之乐”的目的在于追求一种精神上以仁为核心的自由与享受,故A项正确;“孔颜之乐”是一种精神追求而不是治学精神,故B项错误;“孔颜之乐”是对儒家思想精神的弘扬,而不是理学,故C项错误;D项表述过于宽泛,排除。
4.(2018·吉林东辽期末)历史学家陈寅恪先生曾说:“佛教经典云:‘佛为一大因缘出现于世。
’中国至秦以后,迄于今日,其思想演变之历程,至繁至久,要之,只为一大事因缘,即新儒学之产生及其传衍而已。
”下列各项中符合陈寅恪所说的“新儒学”的是()
A.建构起天人一统的系统模式
B.构造起人伦核心的儒学体系
C.形成了民贵君轻的儒学体系
D.为汉唐大一统奠定思想基础
【答案】B
【解析】解答本题的依据是正确把握宋明理学的含义,即宋明理学亦称“道学”,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道教)和人生命运(佛教),又继承孔孟正宗(根本),并能治理国家(目的)的新儒学,是宋明时代占主导地位的儒家哲学思想体系。
故选B项。
5.(2019·辽宁大石桥二中模拟)据史载,自唐太宗贞观四年(公元630年)下诏“州县以下皆立孔庙”开始,先后出现上千座孔庙。
宋代孔庙礼仪进一步升格,宋真宗谥孔子为“玄圣文宣王”,后又改为“至圣文宣王”,使孔庙完全脱离家
庙而正式融入国家祭祀的官庙系统,对孔子的纪念亦由弟子的自发活动升格为国家仪式。
这表明()
A.儒家思想逐渐发展完善
B.儒学独尊地位开始强化
C.儒学的正统地位不断加强
D.宋代理学提升了儒学地位
【答案】C
【解析】题干中表明的是儒学地位在唐宋不断提高,而不是其思想体系的完善,排除A项;B项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材料表明自唐太宗到宋真宗,儒学的正统地位不断加强,C项正确;宋真宗时理学还未出现,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6.(2018·广东汕头期末)著名元曲《西厢记》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女主莺莺已经许配给了他人,但是她与张生相爱,并且不顾老夫人反对,私下幽会。
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之下,最终老夫人同意婚事,有情人终成眷属。
《西厢记》的流行说明了()
A.元代中央集权的空前加强
B.人们对婚姻家庭制度的不满
C.元代商品经济的空前发达
D.人们对摆脱理学束缚的渴望
【答案】D
【解析】元代中央集权的空前加强与材料无关,故A项错误;依据材料“女主莺莺已经许配给了他人,但是她与张生相爱,并且不顾老夫人反对,私下幽会”可知,这不是对家庭制度不满,而是对礼教不满,故B项错误;材料也没有体现元代商品经济的状况,故C项错误;莺莺与张生的故事体现了追求个性自由,反对纲常礼教的思想,说明人们渴望摆脱理学束缚,故D项正确。
7.(2019·南昌六校联考)欧阳修上疏说:“京城近有雕印文集二十卷,名为《宋文》者,多是当今议论时政之言……详其语言,不可流布,而雕印之人,不知事体,窃恐流布渐广,传之虏中,大于朝廷不便……(请)今后如有不经官司详令,妄行雕印文集,并不得货卖。
”这反映了()
A.宋代活字印刷开始普及
B.书籍出版业受到政府的有效管理
C.北宋与契丹关系紧张
D.文化传播的方式变化影响政府管理
【答案】D
【解析】题中多次出现“雕印”一词,说明当时雕版印刷术比较普及,但未提到活字印刷术,由此可排除A项;由“今后如有不经官司详令,妄行雕印文集,并不得货卖”可知当时宋朝政府并未对书籍出版业进行有效的管理,故B 项排除;由题中信息主要涉及宋人“议论时政之言”,并不足以说明当时北宋与契丹的关系,C项排除;由题中“大于朝廷不便”的信息,可知若当时“议论时政之言”广为流传的话,则对宋朝政府的统治会带来不利影响,故选D项。
8.(2019·湖北孝感重点中学联考)下图是南宋马远的《山径春行图》,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这幅画最重要的风格是()
A.表现雍容华贵的城市气象
B.表现民间风情
C.以形写神,表现人的精神气质
D.表现文人意趣
【答案】D
【解析】《山径春行图》描绘了一个怡然自得的文人,一手捋着胡须,一手移动衣袖,慢步行进在春天的山径上,面向远方,似乎在触景生情吟咏赞美春天的诗句。
鸟语花香春意盎然而又显得闲适恬静的画面气氛,是文人内在修养和心理活动的生动写照,是对春天来临所唤起的生命之美的赞叹,所以该画属于文人画,故选D项。
9.中国古代天文学认为天是一个有意志和情感的、至高无上的存在者,以
某种神秘的方式与地上的人事发生关联,于是了解天象、破解天意成了统治者的政治需要。
这一倾向导致古代天文学的发展()
A.缺失探究天体运行规律的科学精神
B.专注于对“天时”“农时”的关注
C.崇拜上天忽视自然而极具神秘色彩
D.为专制政治服务与生产实际相脱离
【答案】A
【解析】我国古代的天文学研究被统治者控制,成为其维护统治的手段,导致我国的天文学研究缺少科学精神,故A项正确;材料中“于是了解天象、破解天意成了统治者的政治需要”说明我国的天文学研究是为统治的需要,不是专注于对“天时”“农时”的关注,故B项错误;材料中并未体现对自然的态度,故C项错误;我国古代的天文学研究也为农业生产服务,故D项错误。
10.儒家一向讲究仪表端庄,儒冠儒服,循规蹈矩。
而魏晋名士却一反常态,他们放浪不羁,以丑为美,说丑话做丑事,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他们接待宾客时故意穿破衣烂衫,“望客而唤狗”;参加宴会时,故意不拘礼节,“狐蹲牛饮”;更有甚者,客人来访时,赤身裸体,一丝不挂,美其名曰“通达”。
魏晋时期出现的以上行为体现出的艺术风格是()
A.现代主义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D.古典主义
【答案】B
【解析】浪漫主义反映的是对现实社会不满,它更多采取幻想、夸张、比喻、象征等艺术表现手法。
魏晋时期,政治黑暗,统治者昏庸残暴,滥杀无辜,残酷的现实使名士们内心的压抑与痛苦越来越深。
为了摆脱精神上压抑与苦闷,他们逃避现实,寻求精神上的解脱,与浪漫主义风格相符,故B项正确。
11.苏轼曾形容某种书体说:“(它)含情循礼,‘离方遁圆,处乎季孟之间’,‘会通于意态之际’……意趣在将发未发,君子有情,至真即为止乎与心。
”此书体应该是()
A.行书B.草书
C.楷书D.隶书
【答案】A
【解析】“离方遁圆,处乎季孟之间”符合行书的形态它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即工整清晰,又具有飞洒活泼的特点。
12.张炎在《词源》中评价宋词中的某流派时说:“簸弄风月,陶写性情。
盖声出于莺吭燕舌间,稍近乎情可也。
”这表明该流派词作()
A.构思深细缜密,意境婉媚轻柔
B.气势豪迈飞动,场景宏阔雄壮
C.视野雄奇广阔,气象恢弘奔放
D.题材狭隘空虚,缺乏意境创造
【答案】A
【解析】材料“簸弄风月,陶写性情”,据此可以判断该宋词流派为婉约派。
“意境婉媚轻柔”符合婉约派的特点,故A项正确;B、C两项符合豪放派的特点,排除;婉约派“意境婉媚轻柔”,并非“缺乏意境创造”,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
13.(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朱熹理学自上而下,渗入民间。
宋代义门现象的兴盛与朱熹理学的大力倡导有很大关系。
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义门郑氏”,历经宋元明三代传颂不息,在明代更被朱元璋赐以“江南第一家”美称。
其孝义治家的大家庭模式和传世家训《郑氏规范》,奠定了它在中国传统家训教化史上的重要地位。
《郑氏规范》中治家、教子、修身、处世的家规族训,以及极具特色的教化实践,把朱熹所倡导的伦理道德落实于行动,成为郑氏家族几百年始终坚持不懈的传统,在乡里传为美谈,并且在乡里间形成良好的睦邻氛围。
因此几百年来,历经多次战乱,义门郑氏仍在浦江县保存下来,这一奇迹的生存自有它深厚的社会土壤。
——根据樊树志《回望义门》等整理材料二伏尔泰歌颂理想,推崇文明,希望在清除迷信的“神示宗教”之后,建立起充满理性、自然和道德的“理性宗教”。
他认为朱熹理学是“理性宗教”的楷模,是唯以德教人,“无需求助于神的启示”。
他在《查第格》这部哲理小说中说,中国的“理”或所谓的“天”,既是“万物的本原”,也是中国“立国古
老”和文明“完美”的原因。
他觉得中国人“是在所有的人中最有理性的人”。
这种以道德规范为准则,使天赋与理性、文明的发展与理性的进步、历史的前进相统一的“理性宗教”是伏尔泰坚定不移的信仰。
——程利田《朱熹理学对欧洲启蒙思想家的影响
——兼论中国文明对西方文明的作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朱熹理学对后世产生的影响。
(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伏尔泰推崇朱熹的哪些思想,他为什么推崇朱熹的思想?(15分)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社会统治秩序、宗族团结、个人道德、统治者的政治目的及文化传承发展角度归纳其影响。
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可从理学主张、理学特点及影响等角度归纳。
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二中“伏尔泰歌颂理想,推崇文明,希望在清除迷信的‘神示宗教’之后,建立起充满理性、自然和道德的‘理性宗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伏尔泰所处的时代和朱熹思想的特点等角度分析。
【答案】(1)影响:增强了宗族的凝聚力;提高了人们的道德修养;明确了家族、社会伦理关系,规范了社会秩序;促进了理学的世俗化;有利于传统文化的发展和传承;适应了统治者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
(2)思想:提出“理”是万物的本原;倡导格物致知;强调社会伦理道德建设;重视自然探索;崇尚自然和谐。
原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反对宗教神学、封建专制的需要;思想解放运动的影响;自然科学的发展;儒学传入西方,影响巨大;朱熹是儒学的集大成者,思想内涵丰富。
14.(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古代部分正史中表彰忠孝节义的“列传”一览表
表格能够反映我国古代正史在表彰名教方面变化的趋势。
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形成的历史原因。
(要求:论述完整、清晰,逻辑严谨,文字通顺)【解析】这是一道观点论述题,首先必须根据以上材料,围绕我国古代正史在表彰名教方面变化的趋势,指出其中一种,如:正史表彰名教的列传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宋朝之后正史表彰名教的列传数大大增加,忠排在孝之前;再结合史实说明这种变化趋势形成的历史原因。
【答案】示例一:
趋势:正史表彰名教的列传从无到有,从少到多。
原因:学术上,儒学强调纲常名教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政治上,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加强;思想上,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文化教育上,儒家经典是封建教育及科举考试的教科书。
总之,随着封建专制制度的不断加强,纲常名教被统治者越来越重视,其在正史中的地位也越来越突出。
示例二:
趋势:宋朝之后正史表彰名教的列传数大大增加,忠排在孝之前。
原因:政治上,宋朝之后君主专制不断加强;思想上,宋明理学形成,理学特别强调纲常名教,维护封建统治;文化教育上,朱熹《四书章句集注》成为科举考试的教科书。
总之,宋朝之后,随着理学形成并成为统治思想,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正史中表彰名教的列传数也大大增加,并且把凸显君权的忠排在孝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