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魏晋至宋元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的辉煌》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合集下载

2020高考历史通史版一轮总复习练习:板块四第3讲宋元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含解析

2020高考历史通史版一轮总复习练习:板块四第3讲宋元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含解析

第3讲宋元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编者选题表一、选择题1.(2018·山东潍坊二模)陈寅恪认为,在政治体制、生活行为以及日常观念等许多基本方面,即使释道两教极盛,也未能取代儒家的主导地位和支配作用,但在意识形态特别是哲学理论上释道却风靡数百年。

材料意在强调( )A.社会传统信仰改变B.儒学正统地位已动摇C.儒学自身存在不足D.文化呈现多元化状态解析:C 根据材料“即使释道两教极盛,也未能取代儒家的主导地位和支配作用”,说明儒家思想一直是社会主流思想、主流观念、主流信仰,其正统地位并未动摇,故A、B、D三项错误。

根据材料“在意识形态特别是哲学理论上释道却风靡数百年”,再结合所学可知,儒学传统中没有佛教和道教那么细密严谨的思辨理论体系,这种情况直到宋明理学出现才得以改变。

宋明理学吸收佛道思想,重建儒家理论体系,呈现出哲学化、思辨化的特点,弥补了儒学这一缺陷,故C项正确。

2.(2018·河北唐山期末)北宋程颐认为秦失政于暴,西汉“宽德崇经”,东汉尚名节却不知道表现“名节”的“礼”,魏晋“尚浮虚而亡礼法”,唐伦理不正,宋则“大纲甚正”。

程颐意在( )A.借古讽今B.取法汉唐C.重建纲常D.贬抑佛道解析:C 从材料来看,程颐认为自秦至唐不同朝代都存在伦理纲常不正的现象,只有宋代是“大纲甚正”,说明程颐的目的在于重建封建伦理纲常,恢复先秦的儒学价值观,可知C项正确。

3.(2018·安徽马鞍山二模)王阳明在《传习录》中提到:“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

”该思想意在( )A.宣扬“知行合一”B.否定孔子思想C.反对“格物致知”D.强调主体意识解析:D 通过材料可知,王阳明强调判断是非应该以自己内心的判断为准绳,每个人在反思时要遵循自己的内心,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王阳明把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强调致良知,由此可知,王阳明强调主体意识,故D正确。

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跟踪单元练习卷: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

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跟踪单元练习卷: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清康熙帝说:“宋儒朱子,注释群经,阐发道理,凡所著作及编纂之书,皆明白准确,归于大中至正,今经五百余年,学者无敢疵议。

朕以为孔孟之后,有神斯文者,朱子之功最为宏钜!”据此可知,明清时期的程朱理学() A.得到各个阶级和阶层的一致认可B.开始成为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C.理论体系日渐完善并走向科学化D.对维护君主专制制度起了重要作用2.汉历,中国传统历法之一,也被称为“阴历”、“农历”。

一方面以月球绕地球运行一周为“一月”,另一方面设置“闰月”使每年的平均长度尽可能接近回归年,设置二十四节气以反映季节的变化特征。

中国古代历法() A.服务于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B.极力排斥外来历法成果C.违背了“天人感应”学说D.未受国家政治因素的影响3.考古界发现了不少西汉纸,如甘肃放马滩纸、悬泉纸、早滩坡纸,陕西灞桥纸等。

但《后汉书》则记载,蔡伦“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

对此理解合理的是()A.纸是汉代的主要书写材料B.汉朝各地推广了造纸术C.蔡伦发明造纸术最为可信D.造纸术的发明不晚于汉4.宋元之际“市井间每有演说话者,演说古今惊听之事。

杂以诨语,以博笑噱;托之因果,以寓劝惩,是为小说;书贾或取说话人所说者,刻成书本,是为平话”。

这反映出宋元时期()A.文学作品叙事粗疏勉强达意B.文学形式适应统治阶级需要C.市民娱乐活动极为丰富多彩D.城市经济推动市民文学发展5.明代冯梦龙和凌蒙初在“三言”、“二拍”中描述的商人不再是追名逐利的投机分子,也不再是为富不仁的不义之徒,而是表现出了善良、正直、慷慨、讲义气,是一群有道德、重情重义的商人形象。

这反映出() A.文学叙事方式出现创新B.文学创作摆脱了理学的束缚C.重农抑商政策发生改变D.商品经济繁荣引起观念变化6.先秦儒家学派主张将“学”“思”和“行”相结合,“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形成了“养心”“养气”之说,即所谓“求放心”“有心养心”“养浩然之气”等。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跟踪检测评估5 魏晋至宋元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的辉煌(含解析)-人教版高三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跟踪检测评估5 魏晋至宋元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的辉煌(含解析)-人教版高三

跟踪检测评估5 魏晋至宋元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的辉煌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20·某某哈三中验收考试]胡适在评论中国古代的某思想流派时说:“(它)挂着儒家的招牌,其实是禅宗、道家、道教、儒教的混合产品……但其中的主要观念却是古来道家的自然哲学里的天道观念。

”这一流派( )A.研究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的行为准则B.从哲学高度论证伦理纲常的合理性C.提出与佛道学说对立的新儒学理论D.探寻格物致知和本心体悟的明理方法解析:本题考查宋明理学。

根据“(它)挂着儒家的招牌,其实是禅宗、道家、道教、儒教的混合产品”可知,胡适评论的中国古代思想流派是理学,由“主要观念却是古来道家的自然哲学里的天道观念”和所学知识可知,A项错误,B项正确。

理学是融合了道教和佛教的新儒学,C项错误。

理学探寻格物致知的明理方法,D项错误。

答案:B2.朱熹的著述中,童蒙读物占很大比重,如《论语训蒙口义》《易学启蒙》《小学》《四书集注》等;特别是《小学》《四书集注》,一直被元明清统治者作为正统教材。

这反映出( ) A.宋代重视道德教化的通俗化普及化B.朱熹认为只有儿童才能接受天理C.道德教化应以书院教育为主要方式D.宋代官方开始重视儿童启蒙教育解析:根据材料“朱熹的著述中,童蒙读物占很大比重,如《论语训蒙口义》《易学启蒙》《小学》《四书集注》等”可知宋代重视道德教化的通俗化普及化,故选A项;根据材料“朱熹的著述中,童蒙读物占很大比重,如《论语训蒙口义》《易学启蒙》《小学》《四书集注》等”可知朱熹注重儿童启蒙教育,排除B项;材料主旨为道德教化的通俗化普及化,未涉及教育方式的比较,排除C项;材料主旨为道德教化的通俗化普及化,未涉及宋代与其他朝代启蒙教育方式的比较,排除D项。

答案:A3.宋代时,X载力主恢复三代政治,尤以井田、封建和制度复古为主要手段;朱熹在奏议中经常提及要“变科举、均田产、振纲纪、罢和议”。

宋代知识分子的这些主X( )A.力图弘扬儒学强化伦理的传统B.成为解决时代弊政的有力武器C.深化了民本思想中的平等观念D.对君主权力的合法性提出挑战解析:题干提及X载、朱熹主X“均田产”、复古井田等,蕴含爱民、平等等思想,故选C项。

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专题四3第3讲宋元时期的思想文化课后达标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20190909556

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专题四3第3讲宋元时期的思想文化课后达标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20190909556

第3讲宋元时期的思想文化(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魏晋玄学家常用《老子》《庄子》来诠释《论语》,宋代儒学家则以《大学》《中庸》《孟子》以及《周易》为基础去注释《论语》。

这种变化反映出( )A.宋代儒学回归和复兴孔孟学说B.儒家思想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C.儒释道三种文化逐渐实现融合D.儒家思想逐渐走向封闭和停滞解析:选A。

根据题目中“魏晋玄学家常用《老子》《庄子》来诠释《论语》”到“宋代儒学家则以《大学》《中庸》《孟子》以及《周易》为基础去注释《论语》”可得出宋代儒学的回归和复兴孔孟学说,故A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从西汉武帝时期儒学被确立为正统思想,儒学即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故B项错误;题目中并未出现佛教、道教的信息,故C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儒家思想根据时代的发展变化不断发展演变,并未走向封闭和停滞,故D项错误。

2.(2019·唐山期末)北宋程颐认为,秦失政于暴,西汉“宽德崇经”,东汉尚“名节”,却不知道表现“名节”的礼,魏晋“尚浮虚而亡礼法”,唐“伦理不正”,宋“则大纲甚正”。

程颐意在( )A.借古讽今B.取法汉唐C.重建纲常D.贬抑佛道解析:选C。

A项表述与题目中“宋‘则大纲甚正’”不符,故A项错误;B项表述与题目中“东汉尚‘名节’,却不知道表现‘名节’的礼”“唐‘伦理不正’”不符,故B 项错误;根据题意可知,程颐对于前代弊端的批判意在重建纲常,故C项正确;题目中并未牵涉佛道,故D项错误。

3.(2019·江西五市八校联考)周敦颐说:“自无极而太极,太极本无极也;太极即道,性与命依道而行。

”这表明( )A.儒学发展到哲学高度B.道教吸收阴阳学发展C.汉学在宋代的新发展D.理学体系的构架成熟解析:选A。

材料周敦颐利用太极与无极论述世界的本原,这表明儒学发展到哲学高度,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儒学吸收阴阳学发展,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儒学在宋代的新发展,汉学的表述过于宽泛,故C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理学体系的构架成熟”,故D项错误。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板块三第2讲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思想和科技文化练习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板块三第2讲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思想和科技文化练习

第2讲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思想和科技文化一、选择题1.中国古代的秦、汉、唐、明都有过大规模强制迁徙豪富的事情,涉及几万人,他们的田产一律化为乌有。

权势再大的官僚地主,只要皇帝一声令下,他的土地就被全部没收。

这反映了中国古代( )A.土地私有权实质上没有法律保障B.土地不允许自由买卖C.迁徙富豪是整顿吏治的主要手段D.土地经营权完全自主解析:A 据材料中“他们的田产一律化为乌有”“权势再大的官僚地主,只要皇帝一声令下,他的土地就被全部没收”等信息可得出在封建社会,官僚地主无论拥有多少土地,面对封建政权,都没有任何的保障,因为中国古代皇权至上,皇帝的诏令即是法,大地主的土地所有权实质上是没有法律保障的,故A项正确;在封建土地私有制下,土地是允许自由买卖的,故B 项排除;“迁徙富豪是整顿吏治的主要手段”在材料中无体现,故C项排除;“完全自主”的表述在材料中无涉及,故D项排除。

2.唐代后期盐铁使刘晏推行新盐法,只在产盐区设置盐官,收购盐户所煮成的食盐,“粜(转卖)商人,纵其所之”;在非产盐区设常平盐仓以调剂盐价。

这一改革( )A.取消了政府对盐政的监管B.导致了商人任意抬高盐价C.形成了官商分利经营机制D.增加了盐政机构行政成本解析:C 题干中提到“在产盐区设置盐官”“在非产盐区设常平盐仓”,说明政府依然对盐政实行了监管,故A项错误;题干中提到“在非产盐区设常平盐仓以调剂盐价”,说明商人不能任意抬高盐价,故B项错误;题干中提到政府设置盐官,“收购盐户所煮成的食盐,‘粜(转卖)商人,纵其所之’”,说明政府与商人都在经营盐的过程中获得利益,故C项正确;题干中并未涉及增加盐政机构成本的描述,故D项错误。

【新知生成】官商分利:盐铁官营弊端重重:如效率低下,经营呆板,官僚机构臃肿,有权的官吏常常欺压、勒索百姓等。

于是,“官商分利”应运而生,凡官营和专卖中感到棘手的经营环节或经营单位,一律承包给商贾,分部分专卖利润给商人。

山西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检测: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科技与文化(含答案解析)

山西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检测: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科技与文化(含答案解析)

山西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检测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科技与文化一、选择题1.(2019云南昆明高三摸底)有学者认为《夏小正》记载每月的物候、气象、星象和有关重大政事,是夏代的天文历法记录。

又有学者认为,《夏小正》是成书于战国的农业著作,篇中涉及蚕桑、畜牧、渔猎、采集活动。

对《夏小正》的认识说明( )A.学者争论过大的史料没有价值B.研究角度影响历史认识差异C.无考古资料佐证的认识不可信D.年代久远导致历史认识模糊答案 B 由材料“有学者认为《夏小正》……是夏代的天文历法记录。

又有学者认为”可知不同的研究视角会影响历史认识,故B项正确。

2.(2018河北石家庄二中模拟)《汉书·五行志》记录了世界上最早的太阳黑子的发生过程,“河平元年,三月乙未,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

到明末,中国共记录了太阳黑子出现达一百多次。

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古代( )A.常将天象附会于人事B.科技服务于农业生产C.天文学领域成就突出D.重视科技的理论研究答案 C 材料内容未将天象与人事联系起来,故A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太阳黑子的出现与农业生产的关系,故B项错误;材料中世界上最早的太阳黑子发生过程的记录及明末时中国记录太阳黑子出现达一百多次,说明中国古代天文学领域成就突出,故C项正确;材料是对太阳黑子的单纯记录,未体现对其的理论研究,故D项错误。

3.(2019江西宜春模拟)徐光启的《农政全书》系统地介绍了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棉花栽培经验,内容涉及棉花的种植制度,土壤耕作和丰产措施,其中最精彩的就是他总结的“精拣核、早下种、深根、短干、稀科、肥壅”的丰产十四字诀。

徐光启( )A.弘扬了著书立说的光荣传统B.吸收了近代西方的科学技术C.改变了传统农业的种植结构D.秉承了精耕细作的生产理念答案 D 据材料可知徐光启是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棉花栽培经验的总结,符合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要素,秉承了精耕细作的生产理念,而A项弘扬了著书立说的光荣传统不合题意,故D项正确。

备战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9讲 宋元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 练习

备战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9讲 宋元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 练习

第9讲宋元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一、选择题1.宋朝,理学家以思辨性的哲理否定了先前儒学较为粗糙的“天命”观和“天人感应”神学目的论。

完成了自宋初以来思想家们致力于建立一种直接把宇宙本体论与儒家伦理学统一起来的哲学体系的尝试。

宋代理学这一“尝试”()A.实现了道德、礼教与生命信仰的合一B.使《四书》《五经》处于同等重要地位C.使理学背离了世俗化趋势D.表明儒学对其他文明的排斥答案 A解析根据材料“一种直接把宇宙本体论与儒家伦理学统一起来的哲学体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实现了道德、礼教与生命信仰的合一,故A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四书》《五经》是中国儒家经典,合称“四书五经”,材料并没有体现二者地位平等,故B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代理学发展后期逐渐出现了世俗化趋势,故C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代理学融合了佛道思想,故D项错误。

2.《朱子家训》中有言:“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

”材料体现了()A.宋代士人的道德观念增强B.人臣为君父的“忠”的理学思想C.朱子强调社会责任感D.南宋时经济重心南移对读书人的科举态度有所影响答案 C解析“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体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故C项正确。

3.宋代理学家指出,孔子周游列国,颠沛流离,困厄万端;颜渊一箪食、一瓢饮,穷居陋巷,但他们化解了身处逆境引起的外感之忧,便自得其乐。

这反映出宋代理学家()A.重视人的内在完美B.反对人对物欲的追求C.强调对物理的探究D.忽视道德教化的作用答案 A解析据材料“化解了身处逆境引起的外感之忧,便自得其乐”可知,宋代理学家重视人的内在完美,故A项正确;材料“化解了身处逆境引起的外感之忧,便自得其乐”反映了宋代理学家在面对困境时注重内在的修养,但并不是反对外在物欲,故B项错误;材料“化解了身处逆境引起的外感之忧,便自得其乐”强调内修而不是探究外在物理,故C项错误;D项与材料“化解了身处逆境引起的外感之忧,便自得其乐”不符,且与史实不符,宋代理学家注重道德教化,故D项错误。

(统考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过关测试11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和文艺(含解析)新人教版

(统考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过关测试11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和文艺(含解析)新人教版

单元过关测试(十一)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和文艺(时间:40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20·大庆二模)当甲骨文在19世纪末被重新发现时,中国的学者几乎立刻就能够辨识,他们通过甲骨文与金文、篆文互证的方式成功释读了大约600多个甲骨文字。

下图是甲骨文、金文与篆文的“日”字,这说明甲骨文( )甲骨文金文篆文A.是中国发现最早的文字雏形B.对后世的造字方式产生重要影响C.阻断了后世文字的创新发展D.是研究先秦时期历史的重要资料B[材料反映的是甲骨文与后来的汉字之间的传承性和连续性,体现的是甲骨文对中国汉字的影响,故选B项; A项只体现出了甲骨文出现的时间最早,不能体现出材料涉及的与后来汉字的关系,排除;材料反映的是汉字的书写系统基本沿袭了甲骨文, C项与题意不符,排除;甲骨文主要是商朝时期的文字,故不能作为研究整个先秦时期的主要历史的重要资料,排除D项。

]2.(2020·蚌埠一模)老子谴责“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的现象;墨子怒斥“今王公大人至其国家之乱,社稷之危”;孟子认定推翻暴君是正义行动;韩非子则对“上无道揆,下无法守”的现实给予抨击。

这些言论反映了当时( )A.民众渴望统一的强烈愿望B.诸子思想日益趋向统一C.诸子的政治立场各不相同D.政治及思想权威尚未树立D[老子谴责“圣人不仁”、墨子怒斥“王公大人”、孟子主张“推翻暴君”等现象反映出在春秋战国时期,不同的学派对君主的不仁、不道等行为进行了猛烈的抨击,据此可看出,在春秋战国时期,君主的绝对权威还没有真正确立下来,故选D项;题干中的各家学派都是针对君主不仁、不道等行为的观点或主张,未涉及民众问题,排除A项;虽然题干中的各家学派对君主的不仁、不道等行为进行抨击,但不能说各家学派的思想趋向统一,排除B 项;通过所学知识可知,孟子和韩非子都代表地主阶级的利益,不能说他们的政治立场各不相同,排除C项。

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魏晋至宋元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的辉煌》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魏晋至宋元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的辉煌》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魏晋至宋元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的辉煌》单元测试卷(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魏晋玄学认为纲常礼教、君臣上下、富贵贫贱多是“天理自然”,应该任其发展,不应干涉或强求,鼓吹“以小求大,理终不得。

各安其分,则大小俱足。

”由此可见,魏晋玄学()A.为理学兴起创造条件B.反映三教对立的趋势C.是儒道相融合的产物D.强化儒学的正统地位【答案】 C【解析】理学产生于两宋时期,与魏晋所处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三教是指佛教、道教和儒学,材料没有涉及佛教内容,故B项错误;纲常伦理是儒学思想,“天理自然”是道教的思想,魏晋时期政局动荡,道教思想盛行,冲击儒学地位,儒学与道教结合形成新的思想玄学,故C项正确;从材料“应该任其发展,不应干涉或强求”可知,没有体现强化儒学的正统地位,故D项错误。

2.唐代的皇帝追认老子为其始祖。

741年,唐玄宗正式下令在科举考试中设置道举。

道举考试测试《老子》、《庄子》、《文子》、《列子》,考试形式和明经科相同,合格及第者称道学举士。

道举的设立旨在()A.动摇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B.配合政权统治的需要C.冲击世家大族的政权垄断D.推动文化的多元发展【答案】 B【解析】道举考试客观上有利于道家思想的传播,会影响到儒家思想,但这不是目的,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唐代的皇帝追认老子为其始祖”说明为了证明唐朝统治的合理性,而推崇道学,故B项正确;冲击世家大族的政权垄断是科举制度的作用,与考试科目的变动无关,故C项错误;道举客观上有利于推动道学的传播,有益于文化的多元发展,但这不是目的,故D项错误。

3.《河南程氏遗书》卷二载:“(二程)昔见周茂叔(周敦颐),每令寻颜子,仲尼乐处,所乐何事。

”理学家重视“孔颜之乐”意在()A.追求以仁为核心的主体自由B.发扬“格物致知”的治学精神C.弘扬理学的基本宗旨和精神D.重新构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体系【答案】 A【解析】理学家重视“孔颜之乐”的目的在于追求一种精神上以仁为核心的自由与享受,故A项正确;“孔颜之乐”是一种精神追求而不是治学精神,故B项错误;“孔颜之乐”是对儒家思想精神的弘扬,而不是理学,故C项错误;D项表述过于宽泛,排除。

课标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专题三第8讲宋元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精练含解析

课标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专题三第8讲宋元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精练含解析

第8讲宋元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一、选择题1.(2019河北秦皇岛摸底)孔子编写《春秋》,在记述历史时暗含褒贬。

孟子称:“孔子作《春秋》,而乱臣贼子惧。

”朱熹则说:“圣人作《春秋》,不过直书其事,善恶自见。

”这反映出( )A.仁政观念日益深入人心B.历史评判会影响政治行为C.儒家干政成为治国秘诀D.重史传统促成了社会凝聚答案 B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主流思想的演进。

材料信息的意思是:孔子在编写《春秋》时,虽不直接对历史事件进行评论,但却从儒家道德伦理出发,以是否合乎礼法为标准,对历史事件含蓄地进行道德评判,以达到劝诫的目的,故孟子、朱熹的话都是在强调孔子在《春秋》中的“暗含褒贬”对后世产生了影响,故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材料中都没有体现,故排除。

2.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国王钱镠作《钱氏家训》,提出“能文章则称述多,蓄道德则福报厚”“信交朋友,惠普乡邻”“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者必谋之”的治家思想。

以下关于《钱氏家训》说法正确的是( )①受到程朱理学的深远影响②体现重义轻利的价值取向③注重良好家风家训的传承④蕴含修齐治平的道德理想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答案 B 从材料中的“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者必谋之”可得出《钱氏家训》体现重义轻利的价值取向;从材料中《钱氏家训》的内容可得出《钱氏家训》注重良好家风家训的传承;从材料中的“能文章则称述多,蓄道德则福报厚”可得出《钱氏家训》蕴含修齐治平的道德理想。

因此B项符合题意。

①与材料时间不符,故排除。

3.(2019山东济南模拟)王守仁也谈“格物致知”,但他所说的“致知”是“致良知”,“格物”是“正行”,“格者,正也……正其不正者,去恶之谓也;归于正者,为善之谓也”。

这说明王守仁( )A.主张用伦理道德去规范自己的行为B.认为人的意念是天地万物的本原C.批判程朱理学,否认孔孟的至高权威D.承认个人私欲,倡导个性自由发展答案 A 从材料信息可知,王守仁认为,“致知”是“致良知”,即加强道德修养,恢复良知的本性,“格物”是“正行”,即规范自己的行为。

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魏晋至宋元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的辉煌高考题

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魏晋至宋元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的辉煌高考题

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魏晋至宋元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的辉煌高考题2013—2018全国卷考情统计与分析考情分析(1)从考查内容看:宋元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高考考查频率不高,主要侧重于宋明理学的发展及影响。

(2)从考查题型看:以选择题为主,非选择题也有考查,且非选择题多是从贯通古今角度对比考查。

(3)从命题特点看:全国卷对本讲内容的考查坚持和追求学科素养培养、学科能力培养方向,注重引领正确的情感价值观导向。

试题对知识的考查更多地体现出综合性、灵活性的取向,注重通过知识的整合和迁移考查对知识的掌握与理解。

立足史料实证——创设情境灵活考1.(2012·全国卷)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

”在此,王阳明() 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答案】 D【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注意王阳明的身份及关键信息“以求尽其心”。

材料中王阳明把传统观念中一直视作末业的工商业放在与士“同道”的高度,故排除A项;王阳明主张“四民异业而同道”,故排除B项;作为心学的代表人物,王阳明的思想核心是“致良知”,其关注的核心问题是人的道德修养,故C项错误。

2.(2010·全国卷)王安石提出“形者,有生之本”。

与之相对立的观点是()A.“心外无物”B.“天地为万物之本”C.“夫形于天地之间也,物也”D.“舍天地则无以为道”【答案】 A【解析】形体是“有生之本”,王安石认为先天的心理能力是由物质产生的,这种物质就是形体。

这种从“人是一个感觉体”出发的人性论,是唯物主义的命题,A项体现了唯心论。

立足历史解释——方法能力创新考3.(2016·全国卷Ⅲ)唐太宗对南朝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书法的风气表示不屑,认为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只有王羲之的书法才“尽善尽美”,于是连西州(今吐鲁番)幼童习字的范本都是王羲之书帖。

2020年人教版高三高考历史一轮课时复习卷: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隋唐、宋元时期

2020年人教版高三高考历史一轮课时复习卷: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隋唐、宋元时期

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隋唐、宋元时期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肇庆模拟)“梁初,惟京师及三吴、荆、江、湘、梁、益用钱。

其余州郡,则杂以谷帛交易。

交、广地区由于对外贸易,则全以金银为货”。

东晋南朝金属货币与实物货币并行,而且实物货币占主要地位。

实物货币占主体的主要原因是( ) A.政治混乱,货币不一B.政府为加强金银收藏C.中国白银大量外流D.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答案:A2.(·深圳模拟)据统计,唐代每年铸钱大致是八十万贯,而到宋朝神宗年间每年铸钱额是五百多万贯,同时市场上还流通着大量的有价证券和票据。

这说明( ) A.唐代市场上货币数量不足B.宋代的货币制度日趋混乱C.宋代的商品经济发展迅速D.宋代的货币贬值现象严重答案:C3.(·佛山模拟)下表为古代中国实行的几种形式的授田法。

据表可知( ) 时期规定曹魏屯田制:把流民以军队形式编制起来,分给耕地,用官牛耕种,以收成的6/10为地租西晋占田制:农民可分到不交租的占田和交纳地租(粮食、绢和帛)的课田北魏均田制:露田种植谷物,不得买卖;桑田种植桑榆枣树,不须交还国家,可出卖一部分。

受田的农户需交纳粮食和布帛唐代均田制:口分田一般不得买卖,永业田可传子孙,一定条件下都可出卖,受田者交纳粮绢布麻A.政府将农民的部分福利制度化B.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遭到了削弱C.政府立法缩小了社会贫富差距D.授田法打击了贵族和地主的利益答案:A4.(·泉州质检)宋真宗在位期间(997-1022年),土地兼并严重,但农作物产量倍增,手工业、商业蓬勃发展,贸易盛况空前,市民阶层壮大。

这一现象说明( ) A.土地兼并的现象并不影响社会和谐B.不抑兼并的政策导致贫富分化严重C.经济的发展导致了社会阶层的固化D.租佃经营方式适应了社会发展需要答案:D5.(·黄冈模拟)北宋思想家张载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2020高考历史通史版一轮总复习练习:板块四第3讲宋元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含解析

2020高考历史通史版一轮总复习练习:板块四第3讲宋元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含解析

第3讲宋元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编者选题表一、选择题1.(2018·山东潍坊二模)陈寅恪认为,在政治体制、生活行为以及日常观念等许多基本方面,即使释道两教极盛,也未能取代儒家的主导地位和支配作用,但在意识形态特别是哲学理论上释道却风靡数百年。

材料意在强调( )A.社会传统信仰改变B.儒学正统地位已动摇C.儒学自身存在不足D.文化呈现多元化状态解析:C 根据材料“即使释道两教极盛,也未能取代儒家的主导地位和支配作用”,说明儒家思想一直是社会主流思想、主流观念、主流信仰,其正统地位并未动摇,故A、B、D 三项错误。

根据材料“在意识形态特别是哲学理论上释道却风靡数百年”,再结合所学可知,儒学传统中没有佛教和道教那么细密严谨的思辨理论体系,这种情况直到宋明理学出现才得以改变。

宋明理学吸收佛道思想,重建儒家理论体系,呈现出哲学化、思辨化的特点,弥补了儒学这一缺陷,故C项正确。

2.(2018·河北唐山期末)北宋程颐认为秦失政于暴,西汉“宽德崇经”,东汉尚名节却不知道表现“名节”的“礼”,魏晋“尚浮虚而亡礼法”,唐伦理不正,宋则“大纲甚正”。

程颐意在( )A.借古讽今B.取法汉唐C.重建纲常D.贬抑佛道解析:C 从材料来看,程颐认为自秦至唐不同朝代都存在伦理纲常不正的现象,只有宋代是“大纲甚正”,说明程颐的目的在于重建封建伦理纲常,恢复先秦的儒学价值观,可知C 项正确。

3.(2018·安徽马鞍山二模)王阳明在《传习录》中提到:“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

”该思想意在( )A.宣扬“知行合一”B.否定孔子思想C.反对“格物致知”D.强调主体意识解析:D 通过材料可知,王阳明强调判断是非应该以自己内心的判断为准绳,每个人在反思时要遵循自己的内心,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王阳明把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强调致良知,由此可知,王阳明强调主体意识,故D正确。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单元综合测试二 魏晋、隋唐、宋元(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单元综合测试二 魏晋、隋唐、宋元(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单元综合测试二魏晋、隋唐、宋元(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20·某某长郡中学模拟]下表为唐代过所与公验制度的比较。

据此可知,唐代( )——据《唐代过所研究》等A.工商业的兴旺繁荣B.路证勘查权责不明C.人身控制较为严格D.藩镇割据愈演愈烈解析:材料中过所与公验制度是民众出行的凭证,与工商业是否兴旺繁荣无关,故A项错误;由材料中勘发机构信息来看,过所由在中央和地方分别隶属刑部与各州府的户曹勘发,公验勘发权只属于地方各级官府,说明路证勘察权责明确,故B项错误;材料中过所与公验制度是民众出行的凭证,说明政府对人身控制较为严格,故C项正确;材料中政府发放过所与公验和藩镇割据无关,故D项错误。

答案:C2.[2020·某某“江淮十校”联考]宋朝建立后,宋太祖于各州设“通判州军事”一至二员,简称通判,与知州同领本州,裁处兵民、钱谷、户口、赋税、狱讼审理等事,本州公文须经通判同意、签押方可施行。

朝廷还直接选派各色参军,辅助知州、通判处理行政、司法事务。

这些举措( )A.扩大了知州的行政权力B.控制了地方的财政支出C.提高了各州的行政效率D.加强了中央对地方控制解析:通过所学知识可知,在北宋时期,宋太祖赵匡胤设立通判的目的在于监督地方长官,这样就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故选D项;通过题干可知,宋太祖赵匡胤设立通判、各色参军之后,对知州权力形成较大制约,排除A项;题干反映的是中央对地方权力(包括财政权)的制约,不是控制地方的财政支出,排除B项;通过所学知识可知,在北宋时期,中央加强对地方的控制,这不利于地方自主性的发挥,会降低地方的行政效率,排除C项。

答案:D3.[2020·某某某某模拟]秦汉时期,漕粮通过黄河、渭河由东向西运抵长安;唐宋期间,漕运逐渐转变为由东南而西北;元、明、清三朝,漕运则转变为南北方向,由南而至北。

古代漕运线路的变化( )A.适应了经济格局的变化B.推动了经济重心的南移C.有利于经济的协调发展D.影响了对外贸易的发展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唐朝之前,国家的经济中心在黄河中下游,其政治中心在西北方向,所以其漕运的基本方向是东西方向。

高考历史总复习 跟踪检测评估5 魏晋至宋元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的辉煌

高考历史总复习 跟踪检测评估5 魏晋至宋元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的辉煌

跟踪检测评估5 魏晋至宋元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的辉煌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皖江名校联盟”高三决战高考卷]魏晋时以阮籍、嵇康为代表的“竹林七贤”极度重视个体的精神自由,鄙视礼教和君臣关系。

阮籍母亲亡故时,别看他照样下围棋、喝酒吃肉,似乎不拘孝子之礼,但酒肉之后长号吐血并以孝子闻名;嵇康临终写《家诫》教育子孙奉行儒家伦理。

据此可知,当时( )A.追求精神自由却徒有虚名B.阮籍和嵇康等人言不由衷C.传统文化趋向多维度融合D.儒学危机引发了思想混乱2.[南昌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三国两晋南北朝出现了许多诫子文书,如曹操《诫子植》、嵇康《家诫》、颜延之《家诰》等,最典型者当属诸葛亮的《诫子书》。

一般的庶族家庭也十分重视家庭教育。

由此可以推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A.儒家思想正统地位开始形成B.士族文化影响扩大C.宗法制度社会基础得到巩固D.印刷技术快速发展3.[河南3月适应性测试]北宋初年,士大夫里面真正人格崇高的大都是道教徒,如陈抟、种放等。

到了宋仁宗时期,整个文明突然达到一个跃升,范仲淹“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精神,是那一时期士大夫精神风格的典型。

该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唐末的藩镇割据B.宋初大一统的实现C.北宋儒学的复兴D.理学成为官方哲学4.[安徽合肥二模]张载提出“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其中“民”指老百姓,“胞”即同胞或亲兄弟,“物”指自然界的万物,“与”指朋友或同伴。

这一主张体现了( )A.唯物思想B.和谐精神C.知行合一D.自由平等5.[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高三模拟]有学者指出,朱熹不仅在《家礼·婚礼》中将传统婚姻“六礼”简化为纳彩、纳币、亲迎“三礼”,“以从简便”,而且还在《家礼·祭礼》中指出即使有贫富老疾的客观差异,也并不构成实行家礼的阻碍。

据此可知,朱熹旨在强调( ) A.重构儒家传统礼教体系B.简化传统宗教礼仪C.扩大礼教在基层的影响D.维护理学正统地位6.[济宁市模拟]北宋程颐、程颢指出:“礼一失则为夷狄,再失则为禽兽……中国而用夷狄礼,则便夷狄之。

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魏晋至宋元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的辉煌高考题

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魏晋至宋元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的辉煌高考题

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魏晋至宋元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的辉煌高考题2013—2018全国卷考情统计与分析考情分析(1)从考查内容看:宋元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高考考查频率不高,主要侧重于宋明理学的发展及影响。

(2)从考查题型看:以选择题为主,非选择题也有考查,且非选择题多是从贯通古今角度对比考查。

(3)从命题特点看:全国卷对本讲内容的考查坚持和追求学科素养培养、学科能力培养方向,注重引领正确的情感价值观导向。

试题对知识的考查更多地体现出综合性、灵活性的取向,注重通过知识的整合和迁移考查对知识的掌握与理解。

立足史料实证——创设情境灵活考1.(2012·全国卷)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

”在此,王阳明()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答案】D【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注意王阳明的身份及关键信息“以求尽其心”。

材料中王阳明把传统观念中一直视作末业的工商业放在与士“同道”的高度,故排除A项;王阳明主张“四民异业而同道”,故排除B项;作为心学的代表人物,王阳明的思想核心是“致良知”,其关注的核心问题是人的道德修养,故C项错误。

2.(2010·全国卷)王安石提出“形者,有生之本”。

与之相对立的观点是()A.“心外无物”B.“天地为万物之本”C.“夫形于天地之间也,物也”D.“舍天地则无以为道”【答案】A【解析】形体是“有生之本”,王安石认为先天的心理能力是由物质产生的,这种物质就是形体。

这种从“人是一个感觉体”出发的人性论,是唯物主义的命题,A项体现了唯心论。

立足历史解释——方法能力创新考3.(2016·全国卷Ⅲ)唐太宗对南朝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书法的风气表示不屑,认为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只有王羲之的书法才“尽善尽美”,于是连西州(今吐鲁番)幼童习字的范本都是王羲之书帖。

2020高考历史通史版一轮总复习练习:板块三第2讲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思想和科技文化含解析

2020高考历史通史版一轮总复习练习:板块三第2讲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思想和科技文化含解析

第2讲 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思想和科技文化编者选题表一、选择题1.(2018·福建福州质检)上表为不同文献关于唐代土地状况的记述。

由此可以推知( )A.土地的自由买卖得到法律保障B.租佃经营基本取代自耕农经营C.政府对土地的实际控制力有限D.士农工商的社会结构发生变化解析:C 据材料中“听卖永业田”“良田收百顷”“广占田地”“比置庄田”可知当时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当时贵族官僚地主依恃各种特权,大肆兼并土地,农民稍遇天灾人祸,就被迫出卖土地,破产逃亡,均田制受到严重破坏,说明政府对土地的实际控制力有限,C项正确。

材料未体现法律保障土地买卖的信息,A项错误;材料没有包含土地经营方面和社会结构的内容,B、D两项错误。

【新知生成】唐代均田制的瓦解:唐代用来均田的土地极其有限,能够用来授给的只有数量有限的无主土地和荒地,加上实际上口分田能还官的很少,用来均田的数量严重不足。

加之后来土地兼并严重,荒地数量有限导致均田不足,使均田制无法继续实行。

2.(2018·安徽合肥一模)茶叶在唐代已成为生活必需品,市场广泛,著名茶园规模大、产量多。

唐朝中期,政府开始征收茶税。

这说明唐朝时( )A.人们消费观念发生变化B.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C.茶叶成为农民主要财源D.南北经济交流日益频繁解析:B 据材料可知,茶叶作为一种经济作物,在唐代成为生活必需品,市场需求加大,种植规模扩大,并成为国家税收的一部分,这说明茶叶作为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故B项正确。

材料未涉及“消费观念”“农民主要财源”“南北经济交流”,故A、C、D三项材料均未体现。

3.(2018·河北石家庄模拟)荆襄地区的水利兴修早在春秋时已经开始了,而两晋南朝时期水利的兴修更多。

刘宋时,张绍为雍州刺史,在襄阳“筑长围修立堤堰,开田数千顷,郡人赖之富赡”。

这折射出当时荆襄地区( )A.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B.农业注重精耕细作C.成为中央政府财政倚重D.耕作技术不断提高解析:B 材料中不同时期的荆襄地区都重视兴修水利,折射出农业生产注重精耕细作,B 项正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魏晋至宋元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的辉煌》单元测试卷(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魏晋玄学认为纲常礼教、君臣上下、富贵贫贱多是“天理自然”,应该任其发展,不应干涉或强求,鼓吹“以小求大,理终不得。

各安其分,则大小俱足。

”由此可见,魏晋玄学()A.为理学兴起创造条件B.反映三教对立的趋势C.是儒道相融合的产物D.强化儒学的正统地位【答案】C【解析】理学产生于两宋时期,与魏晋所处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三教是指佛教、道教和儒学,材料没有涉及佛教内容,故B项错误;纲常伦理是儒学思想,“天理自然”是道教的思想,魏晋时期政局动荡,道教思想盛行,冲击儒学地位,儒学与道教结合形成新的思想玄学,故C项正确;从材料“应该任其发展,不应干涉或强求”可知,没有体现强化儒学的正统地位,故D项错误。

2.唐代的皇帝追认老子为其始祖。

741年,唐玄宗正式下令在科举考试中设置道举。

道举考试测试《老子》、《庄子》、《文子》、《列子》,考试形式和明经科相同,合格及第者称道学举士。

道举的设立旨在()A.动摇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B.配合政权统治的需要C.冲击世家大族的政权垄断D.推动文化的多元发展【答案】B【解析】道举考试客观上有利于道家思想的传播,会影响到儒家思想,但这不是目的,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唐代的皇帝追认老子为其始祖”说明为了证明唐朝统治的合理性,而推崇道学,故B项正确;冲击世家大族的政权垄断是科举制度的作用,与考试科目的变动无关,故C项错误;道举客观上有利于推动道学的传播,有益于文化的多元发展,但这不是目的,故D项错误。

3.《河南程氏遗书》卷二载:“(二程)昔见周茂叔(周敦颐),每令寻颜子,仲尼乐处,所乐何事。

”理学家重视“孔颜之乐”意在()A.追求以仁为核心的主体自由B.发扬“格物致知”的治学精神C.弘扬理学的基本宗旨和精神D.重新构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体系【答案】A【解析】理学家重视“孔颜之乐”的目的在于追求一种精神上以仁为核心的自由与享受,故A项正确;“孔颜之乐”是一种精神追求而不是治学精神,故B项错误;“孔颜之乐”是对儒家思想精神的弘扬,而不是理学,故C项错误;D项表述过于宽泛,排除。

4.(2018·吉林东辽期末)历史学家陈寅恪先生曾说:“佛教经典云:‘佛为一大因缘出现于世。

’中国至秦以后,迄于今日,其思想演变之历程,至繁至久,要之,只为一大事因缘,即新儒学之产生及其传衍而已。

”下列各项中符合陈寅恪所说的“新儒学”的是()A.建构起天人一统的系统模式B.构造起人伦核心的儒学体系C.形成了民贵君轻的儒学体系D.为汉唐大一统奠定思想基础【答案】B【解析】解答本题的依据是正确把握宋明理学的含义,即宋明理学亦称“道学”,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道教)和人生命运(佛教),又继承孔孟正宗(根本),并能治理国家(目的)的新儒学,是宋明时代占主导地位的儒家哲学思想体系。

故选B项。

5.(2019·辽宁大石桥二中模拟)据史载,自唐太宗贞观四年(公元630年)下诏“州县以下皆立孔庙”开始,先后出现上千座孔庙。

宋代孔庙礼仪进一步升格,宋真宗谥孔子为“玄圣文宣王”,后又改为“至圣文宣王”,使孔庙完全脱离家庙而正式融入国家祭祀的官庙系统,对孔子的纪念亦由弟子的自发活动升格为国家仪式。

这表明()A.儒家思想逐渐发展完善B.儒学独尊地位开始强化C.儒学的正统地位不断加强D.宋代理学提升了儒学地位【答案】C【解析】题干中表明的是儒学地位在唐宋不断提高,而不是其思想体系的完善,排除A项;B项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材料表明自唐太宗到宋真宗,儒学的正统地位不断加强,C项正确;宋真宗时理学还未出现,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6.(2018·广东汕头期末)著名元曲《西厢记》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女主莺莺已经许配给了他人,但是她与张生相爱,并且不顾老夫人反对,私下幽会。

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之下,最终老夫人同意婚事,有情人终成眷属。

《西厢记》的流行说明了()A.元代中央集权的空前加强B.人们对婚姻家庭制度的不满C.元代商品经济的空前发达D.人们对摆脱理学束缚的渴望【答案】D【解析】元代中央集权的空前加强与材料无关,故A项错误;依据材料“女主莺莺已经许配给了他人,但是她与张生相爱,并且不顾老夫人反对,私下幽会”可知,这不是对家庭制度不满,而是对礼教不满,故B项错误;材料也没有体现元代商品经济的状况,故C项错误;莺莺与张生的故事体现了追求个性自由,反对纲常礼教的思想,说明人们渴望摆脱理学束缚,故D项正确。

7.(2019·南昌六校联考)欧阳修上疏说:“京城近有雕印文集二十卷,名为《宋文》者,多是当今议论时政之言……详其语言,不可流布,而雕印之人,不知事体,窃恐流布渐广,传之虏中,大于朝廷不便……(请)今后如有不经官司详令,妄行雕印文集,并不得货卖。

”这反映了()A.宋代活字印刷开始普及B.书籍出版业受到政府的有效管理C.北宋与契丹关系紧张D.文化传播的方式变化影响政府管理【答案】D【解析】题中多次出现“雕印”一词,说明当时雕版印刷术比较普及,但未提到活字印刷术,由此可排除A项;由“今后如有不经官司详令,妄行雕印文集,并不得货卖”可知当时宋朝政府并未对书籍出版业进行有效的管理,故B 项排除;由题中信息主要涉及宋人“议论时政之言”,并不足以说明当时北宋与契丹的关系,C项排除;由题中“大于朝廷不便”的信息,可知若当时“议论时政之言”广为流传的话,则对宋朝政府的统治会带来不利影响,故选D项。

8.(2019·湖北孝感重点中学联考)下图是南宋马远的《山径春行图》,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这幅画最重要的风格是()A.表现雍容华贵的城市气象B.表现民间风情C.以形写神,表现人的精神气质D.表现文人意趣【答案】D【解析】《山径春行图》描绘了一个怡然自得的文人,一手捋着胡须,一手移动衣袖,慢步行进在春天的山径上,面向远方,似乎在触景生情吟咏赞美春天的诗句。

鸟语花香春意盎然而又显得闲适恬静的画面气氛,是文人内在修养和心理活动的生动写照,是对春天来临所唤起的生命之美的赞叹,所以该画属于文人画,故选D项。

9.中国古代天文学认为天是一个有意志和情感的、至高无上的存在者,以某种神秘的方式与地上的人事发生关联,于是了解天象、破解天意成了统治者的政治需要。

这一倾向导致古代天文学的发展()A.缺失探究天体运行规律的科学精神B.专注于对“天时”“农时”的关注C.崇拜上天忽视自然而极具神秘色彩D.为专制政治服务与生产实际相脱离【答案】A【解析】我国古代的天文学研究被统治者控制,成为其维护统治的手段,导致我国的天文学研究缺少科学精神,故A项正确;材料中“于是了解天象、破解天意成了统治者的政治需要”说明我国的天文学研究是为统治的需要,不是专注于对“天时”“农时”的关注,故B项错误;材料中并未体现对自然的态度,故C项错误;我国古代的天文学研究也为农业生产服务,故D项错误。

10.儒家一向讲究仪表端庄,儒冠儒服,循规蹈矩。

而魏晋名士却一反常态,他们放浪不羁,以丑为美,说丑话做丑事,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他们接待宾客时故意穿破衣烂衫,“望客而唤狗”;参加宴会时,故意不拘礼节,“狐蹲牛饮”;更有甚者,客人来访时,赤身裸体,一丝不挂,美其名曰“通达”。

魏晋时期出现的以上行为体现出的艺术风格是()A.现代主义B.浪漫主义C.现实主义D.古典主义【答案】B【解析】浪漫主义反映的是对现实社会不满,它更多采取幻想、夸张、比喻、象征等艺术表现手法。

魏晋时期,政治黑暗,统治者昏庸残暴,滥杀无辜,残酷的现实使名士们内心的压抑与痛苦越来越深。

为了摆脱精神上压抑与苦闷,他们逃避现实,寻求精神上的解脱,与浪漫主义风格相符,故B项正确。

11.苏轼曾形容某种书体说:“(它)含情循礼,‘离方遁圆,处乎季孟之间’,‘会通于意态之际’……意趣在将发未发,君子有情,至真即为止乎与心。

”此书体应该是()A.行书B.草书C.楷书D.隶书【答案】A【解析】“离方遁圆,处乎季孟之间”符合行书的形态它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即工整清晰,又具有飞洒活泼的特点。

12.张炎在《词源》中评价宋词中的某流派时说:“簸弄风月,陶写性情。

盖声出于莺吭燕舌间,稍近乎情可也。

”这表明该流派词作()A.构思深细缜密,意境婉媚轻柔B.气势豪迈飞动,场景宏阔雄壮C.视野雄奇广阔,气象恢弘奔放D.题材狭隘空虚,缺乏意境创造【答案】A【解析】材料“簸弄风月,陶写性情”,据此可以判断该宋词流派为婉约派。

“意境婉媚轻柔”符合婉约派的特点,故A项正确;B、C两项符合豪放派的特点,排除;婉约派“意境婉媚轻柔”,并非“缺乏意境创造”,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朱熹理学自上而下,渗入民间。

宋代义门现象的兴盛与朱熹理学的大力倡导有很大关系。

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义门郑氏”,历经宋元明三代传颂不息,在明代更被朱元璋赐以“江南第一家”美称。

其孝义治家的大家庭模式和传世家训《郑氏规范》,奠定了它在中国传统家训教化史上的重要地位。

《郑氏规范》中治家、教子、修身、处世的家规族训,以及极具特色的教化实践,把朱熹所倡导的伦理道德落实于行动,成为郑氏家族几百年始终坚持不懈的传统,在乡里传为美谈,并且在乡里间形成良好的睦邻氛围。

因此几百年来,历经多次战乱,义门郑氏仍在浦江县保存下来,这一奇迹的生存自有它深厚的社会土壤。

——根据樊树志《回望义门》等整理材料二伏尔泰歌颂理想,推崇文明,希望在清除迷信的“神示宗教”之后,建立起充满理性、自然和道德的“理性宗教”。

他认为朱熹理学是“理性宗教”的楷模,是唯以德教人,“无需求助于神的启示”。

他在《查第格》这部哲理小说中说,中国的“理”或所谓的“天”,既是“万物的本原”,也是中国“立国古老”和文明“完美”的原因。

他觉得中国人“是在所有的人中最有理性的人”。

这种以道德规范为准则,使天赋与理性、文明的发展与理性的进步、历史的前进相统一的“理性宗教”是伏尔泰坚定不移的信仰。

——程利田《朱熹理学对欧洲启蒙思想家的影响——兼论中国文明对西方文明的作用》(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朱熹理学对后世产生的影响。

(10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伏尔泰推崇朱熹的哪些思想,他为什么推崇朱熹的思想?(15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社会统治秩序、宗族团结、个人道德、统治者的政治目的及文化传承发展角度归纳其影响。

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可从理学主张、理学特点及影响等角度归纳。

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二中“伏尔泰歌颂理想,推崇文明,希望在清除迷信的‘神示宗教’之后,建立起充满理性、自然和道德的‘理性宗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伏尔泰所处的时代和朱熹思想的特点等角度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