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生借书说PPT课件
合集下载
《黄生借书说》PPT课件
这部分提出写作本文的缘由,提出中 心论点,并用社会上的实例和作者的亲身 体会阐明论点。
怎样理解末句的感叹?
明确:末句(第3段)中的“叹”应 为“感叹”,“惜”应为“珍 惜”,而“借者”则应不只指 袁枚自己,还应包括那些家贫 借书攻读者。
分析课文第二部分。领会课文构思严密和 运用对比手法说理的写作特点。 •读第4、5段,参阅注释理解文义,并注意下 边加点词的意思:
解题:
n 黄生,姓黄的读书人,他的名字叫允修。 n “说”是一种文体,叙议结合,针对一事、一
人、一物,进行分析议论,从而阐述一个论点。 n 这篇“说”是作者就黄生允修向自己借书一事
发表议论。
相关背景
古代书籍刻印不易,印数不多,得到书比 现在难得多,要想博览就得靠借,但旧时没有 公共图书馆,只得向私人藏书者借。由于有书 的人不多,得书又不易,加上私有观念重,自 然不愿借出。还由于当时书借出后损坏甚至丢 失的情况也不少,所以书就更难借了。正因为 如此,借来的书就更能激发人们勤奋阅读。
作者运用了3个实例证明“书非借不能读也” 的观点:先以“七略四库”和“汗牛塞屋”极 言天子和富贵之家藏书之多,继而以“读书者 有几”进行反问,表明他们无心读书,有书不 读。这两例是叙述的重点,语气也比较严厉。 第3例以“祖父积,子孙弃”概括其他藏书者的 情况,意在说明有书不读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 象。这3个实例初步论证了作者观点的正确性。
用事实论证观点。由人及己,写自己年 轻时,虽然条件困难,却勤奋的读书,做官 后条件优越反而很少读书,态度行为正反形 成鲜明的对比,有力地论证了“书非借不能 读”的论点。
b.如何理解“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 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这是作者本人读书经验的总结,以此告诫 黄生借书不易,现在借到了书,就要珍惜少时 岁月,专心读书。同时也为课文转入第二部分 对黄生提出希望作了铺垫。 总结:这段以作者读书的亲身经历,把少时借 书专心读和做官后有书弃置不读进行对比,论 证了中心论点。这是第一部分的第2层。
怎样理解末句的感叹?
明确:末句(第3段)中的“叹”应 为“感叹”,“惜”应为“珍 惜”,而“借者”则应不只指 袁枚自己,还应包括那些家贫 借书攻读者。
分析课文第二部分。领会课文构思严密和 运用对比手法说理的写作特点。 •读第4、5段,参阅注释理解文义,并注意下 边加点词的意思:
解题:
n 黄生,姓黄的读书人,他的名字叫允修。 n “说”是一种文体,叙议结合,针对一事、一
人、一物,进行分析议论,从而阐述一个论点。 n 这篇“说”是作者就黄生允修向自己借书一事
发表议论。
相关背景
古代书籍刻印不易,印数不多,得到书比 现在难得多,要想博览就得靠借,但旧时没有 公共图书馆,只得向私人藏书者借。由于有书 的人不多,得书又不易,加上私有观念重,自 然不愿借出。还由于当时书借出后损坏甚至丢 失的情况也不少,所以书就更难借了。正因为 如此,借来的书就更能激发人们勤奋阅读。
作者运用了3个实例证明“书非借不能读也” 的观点:先以“七略四库”和“汗牛塞屋”极 言天子和富贵之家藏书之多,继而以“读书者 有几”进行反问,表明他们无心读书,有书不 读。这两例是叙述的重点,语气也比较严厉。 第3例以“祖父积,子孙弃”概括其他藏书者的 情况,意在说明有书不读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 象。这3个实例初步论证了作者观点的正确性。
用事实论证观点。由人及己,写自己年 轻时,虽然条件困难,却勤奋的读书,做官 后条件优越反而很少读书,态度行为正反形 成鲜明的对比,有力地论证了“书非借不能 读”的论点。
b.如何理解“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 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这是作者本人读书经验的总结,以此告诫 黄生借书不易,现在借到了书,就要珍惜少时 岁月,专心读书。同时也为课文转入第二部分 对黄生提出希望作了铺垫。 总结:这段以作者读书的亲身经历,把少时借 书专心读和做官后有书弃置不读进行对比,论 证了中心论点。这是第一部分的第2层。
《黄生借书说》PPT课件 (共39张PPT)
教学内容:分析课文第二部分。领会课文构思 严密和运用对比手法说理的写作特点。
•读第4、5段,参阅注释理解文义,并注意下边加点词的意思:
惟予之公书:只是。 若不相类:似乎,好像,表示不肯定语气。 然则:这样看来,那么…… 读书也必专:句中助词,表停顿,
以舒缓语气。 •这两段文字,作者向黄生提出“读书也必专”,“归书也 必速”的希望,是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
质疑讨论。理解中心。
明确并板书,对比论证。 文中的对比论证还有几处 ? 这几处的对比意在分析哪几方面的问 题 ? 作用是什么 ? 归纳: ( 1 ) 天子、富贵家藏书之多与“余”幼时和黄生无书作对 比; ( 2 ) 一些人家“祖父”藏书与“子孙”弃书作对比; ( 3 ) 藏书者 有书不读与“余”和黄生无书可读作对比; ( 4 ) 藏书者与借书者对书 的不同态度的对比; ( 5 ) 藏书者与借书者对书的不同心理作对 比。 ( 6 ) “余”幼时与借书者对书的不同态度的对比; ( 7 ) “余”之 “公书”与张氏之“吝书”的对比; ( 8 ) “余”幼时之“不幸”与黄生 之“幸”的对比。这些对比集中起来说明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藏书 者往往不读书;二是唯借书方能读书。作者正是在这两方面事实的基础 上作出“书非借不能读”这一论断的。对比论证的作用是可以使观点更 为鲜明,从而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提示之二:本文是议论文,但从表达上看,是否以说教的方式来训导 黄生呢 ? 讨论、归纳并板书:为了论证中心论点,作者先晓之以理, 并从藏书者和借书者对书的不同态度、不同心理角度作对比,做到有理 有据。为了进一步强调中心,使文章具有感染力,作者又联系自己的具 体实践,从正反两面谈了“通籍”前后读书迥然相异的情况,言辞中肯, 令人深思。最后作者又发出“生固幸而遇予乎”的感慨,对黄生的爱护 和期望之情溢于言表,充分体现了一个长者的态度。这样就能做到既以 理服人、又以情感人。
《教学黄生借书说》PPT课件
易读错的字
枚( 俟( 俸( 惴惴( 庋藏(
) 斋(mé i )
) 辄( )
)吝 ( )
)摩)素玩蟫s(ì(
) )
fè ng
zhuì guǐ
zhāi zhé lìn mó yín
▪ 解题:
▪ 黄生,姓黄的年轻人,他的名字叫允修。
▪ “说”是古代一种非常活泼的文体,篇幅不 长,内容是议论性的,常就某种社会现象或 社会问题提出精辟的见解,跟现代的杂文或 杂感相似。
解原文的内容。 ▪ 2“达”:即译文应该通顺、晓畅。 ▪ 3“雅”:即译文不仅准确、通顺,而且要
生动优美,再现原作的风格神韵。
探究交流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书非借不能读也
2、为了证明中心论点,作者列举哪三种藏书者不读书的例子?(用 自己的话概括)
①皇帝藏书很多,但是读书的很少。 ②富贵人家藏书很多,可是读书的不多。 ③祖辈父辈收藏书籍、子辈孙辈丢弃书籍的事情很多。
课文小结
课文就“黄生借书”发表议论,提出“书非借不能读”的观点,勉励年轻 人努力寻找学习机会,发奋读书,充实自己。这对我们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通过学习本文,我们应该自觉培养刻苦好学的习惯。
总结
提出论点
黄
生 借 书
论证论点(事实论 据)
说
社会 现象
七略、四库 汗牛塞屋 祖父积、子孙弃
自己 经历
幼年:借书吃闭门羹 做官:书落落大满
3、文章的第三段,作者以亲身经历从正反两方面证明观点。具体内容是什 么?
正面:年轻时借书困难,苦读而效率高。 反面:作官后,藏书很多反而很少读书。
4、文章是运用了哪些对比论证“书非借不能读”的?
①天子、富贵者藏书很多而读书人很少的对比。 ②祖辈收藏书籍而子孙丢弃书籍的对比。 ③藏书者“高束焉,庋藏焉”与借书者“惴惴焉摩玩不已”行为对比。
《黄生借书说袁枚》课件
创作动机
对当时文化状况的不满
袁枚所处的时代,文人的创作自由受到限制,许多有才华的文人因为文字狱等政策而遭到迫害。袁枚对此深感不 满,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创作,唤起人们对自由思想的追求和对传统文化的反思。
个人兴趣和才华的驱使
袁枚对文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和天赋,他一直致力于探索文学的新境界。他对书籍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求,也是他 创作《黄生借书说》的重要动力。此外,他希望通过这篇文章鼓励年轻人珍惜读书的机会,努力学习,以实现自 己的人生价值。
《黄生借书说袁枚》ppt课件
目录 CONTENTS
• 袁枚简介 • 《黄生借书说》的创作背景 • 《黄生借书说》的主要内容 • 《黄生借书说》的艺术特色 • 《黄生借书说》的影响与评价 • 《黄生借书说》的启示与思考
01
袁枚简介
袁枚的生平
01
1716年出生于浙江钱塘 的一个书香门第,幼年 随父亲在广东、广西等 地游历。
文化传承
通过《黄生借书说》,人们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增强了文化自信。
06
《黄生借书说》的启示与思考
对读书的态度
读书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
通过读书,我们可以了解世界、增长见识、提升自我。
读书是一种享受
读书的过程可以带给我们快乐,使我们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
读书是一种责任
作为社会的一份子,我们有责任通过读书来提升自己的素质,为社 会做出贡献。
清朝初期,国家经历长期的战乱后逐渐安定,经济开始复苏 ,文化也取得了发展。袁枚生活的时期,正值清朝的康乾盛 世,社会相对稳定,经济繁荣,为文学创作提供了良好的环 境。
文化政策的影响
清朝统治者为了加强思想控制,推行了一系列的文化政策, 如文字狱等,对当时的文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这样的背 景下,文人的创作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他们不得不更加谨慎 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黄生借书说精品课件
• 现在姓黄的年轻人像我(从前一样)贫穷,他借书(苦读)也像我 (从前一样) ;
• 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 只是我把书公开,慷慨出借和姓张的人吝惜自己的书(不肯出借), 似乎并不相同。
•然
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
• 这样 那么 本来
• 既然这样,那么是我本来不幸遇到了姓张的,而姓黄的年轻人本来 幸运遇到了我吗?
黄生借书说
黄生允修借书。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 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 》 、《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 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 论焉。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 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 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 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 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然则予固不 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为一说,使与书俱。
• 归而 形
诸梦。
• 表现、显露 之于
• 形诸梦:形之于梦。在梦中现出那种情形。
• 回来后(我)在梦里还出现向他借书的情形。
• 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
• 迫切 这样
就记
• 我那种迫切(求书的心情就)像这样。所以只要看过的书,就会牢牢记住。
• 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
•
俸禄,官吏的薪水
• 做官以后,俸禄花掉了,书籍买来了,(屋里)到处都堆放满了,
《黄生借书说讲》课件
展望:未来借阅和阅读文化的挑战和 机遇
快速传播的音视频文化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娱乐化文化的迅猛发展,人们受到信息和干扰 zhin益之大的挑战和威胁越 来越大。
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逐步渗透
随着数字化、智能化应用,借书和阅读文化也面临着智能化和数字化媒体的激烈竞争。
价值和文化层次的挑战
借书阅读文化需要提升自己的价值和文化层次,必须适应中国文学市场和现代文化市场的快 速发展,争取更多的机会和发展空间。
黄胜杰简介
生平
黄胜杰,江苏扬州人,庚子八国联军战争后出生于农民家庭。
文学创作
黄胜杰创作了大量小说、杂文和文艺评论,在现代文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思想影响
他重视知识和个人成长,在他的作品和讲话中时常反映出他的深刻思想和智慧。
借书在黄胜杰生命和思想中的意义
传统学习方式
借书是黄胜杰学习的重要方 式,也是中国传统学习方式 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深 入理解作品内容,增长知识 和受益的途径。
结束语
通过对黄胜杰借书思想的介绍,展示了中国传统阅读文化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力。同时,也深度剖析了借 阅和阅读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我们相信,在学术和实践方面加强研究和推动,借 阅和阅读文化一定会在未来的发展中璀璨绽放。
丰富阅读体验
通过借阅各种书籍,黄胜杰 思想得以开阔,文学创作也 得到进一步的启示和提高。
推动个人成长
借书不仅扩大了他的知识面, 也培养了他对生活和人性的 敏感,帮助他更好地理解他 人和社会。
黄胜杰借书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提高文艺水平
借书使黄胜杰熟悉世界各地的 文学作品,开拓创作视野,提 高文学修养和技巧。
蔡元培
蔡元培是中国近代著名的 教育家,学者、思想家、 官员,同时也是中国现代 史上,文化解放和古籍整 理运动的杰出代表之一。
《黄生借书说》ppt课件语文课件PPT
本文作者充分运用对比的手法进 行说理,请你快速浏览课文,看谁 找的“对比”多?
1、有书不读与借书苦读作对比; 2、一些人家“祖父”藏书与“子孙”弃书作对比; 3、藏书者与借书者对书的不同态度、不同心理作 对比; 4、自己幼时与做官后对书的不同态度作对比; 5、余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作对比; 6、余幼时之不幸与黄生之幸作对比。
意思是说,书不是借来的, 就不会认认真真地读。
注意:不能理解为“书不• 作者开宗明义提出这一新颖独到的见解,使 读者产生渴望知其所以然的吸引力。紧接着以 “子不闻……”一句设问,引出例证,同学们看 看这样的例证有几个?
三个例证: ①天子──七略四库, ②富家──汗牛塞屋, ③其他──“祖父积、子孙弃”更不屑一提。
41.时间的稀释,今夜的雨是不是可以洗去以往的沉痛。 57.积极思考造成积极人生,消极思考造成消极人生! 84.机会就像小偷,来的时候无影无踪,走的时候损失惨重。 7.不必急着要生活给予你所有的答案,有时候,你要拿出耐心等等。向空谷喊话,也要等一会儿,才会听见那绵长的回音。也就是说,生活总会给你答案,但不会马上把一切都告诉你。 47.无论才能、知识多么卓著,如果缺乏热情,则无异纸上画饼充饥,无补于事。 83.活在昨天的人失去过去,活在明天的人失去未来,活在今天的人拥有过去和未来。 1.忍别人所不能忍的痛,吃别人所别人所不能吃的苦,是为了收获得不到的收获。 74.一个人最大的破产是绝望,最大的资产是希望。 70.才华其实就是把与人相同的聪明用到与众不同的地方。 55.如果圆规的两只脚都动,永远也画不出一个圆。 27.每个人的一生都会后悔,有的人是因为没有付出,有的人却是因为没有珍惜。 78.眼泪不是我们的答案,拼搏才是我们的选择。让我们全心全意地收获生活的每一天,在平凡的日子里感受生命的美好,在耕耘里感受劳动的快乐和收获的期待。 70.人应该活到老学到老,我们不应该取笑那些勤奋好学的老年人,相反,我们应该鼓励和支持他们的精神。 16.外在压力增加时,就应增强内在的动力。 2.没有退路的时候,正是潜力发挥最大的时候。 63.谁不曾一意孤行,怒发冲冠过怕只怕少了那份执着。 88.运气就是机会碰巧撞到了你的努力。 83.如果放弃太早,你永远都不知道自己会错过什么。 19.我来到,我看到,我征服!---罗马的凯撒 86.失败是坚韧的最后考验。 15.成功是用努力,而非用希望造成。——约翰赫斯金
《黄生借书说》ppt课件七年级下册
《黄生借书说》ppt课 件七年级下册
目录 CONTENT
• 课程导入 • 《黄生借书说》简介 • 课文分析 • 重点词汇与句型 • 课堂互动与讨论 • 课后作业与要求 • 教师答疑与反馈
01
课程导入
课程背景
时代背景
介绍《黄生借书说》所处的明末 清初的历史背景,社会矛盾的激 化和思想的变革。
作者介绍
06
课后作业与要求
作业内容
制作《黄生借书说》的PPT课件,要求包含以 下内容
01
课文内容解析
03
02
课文背景介绍
04
主题思想分析
拓展思考问题
05
06
准备一个与《黄生借书说》主题相关的短 故事或案例,用于课堂分享。
作业要求
PPT课件制作要求 课件风格简洁明了,文字精炼,图片、图表等视觉元素丰富。
将PPT课件和短故事或案例的电 子版发送至老师指定的邮箱。
02
在提交作业时,请注明自己的姓 名、学号等信息,以便老师核对 。
07
教师答疑与反馈
答疑时间与方式
答疑时间
每周五下午3点到5点,为学生提供答 疑服务。
答疑方式
面对面答疑、在线聊天答疑、电话答 疑,学生可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合适的 答疑方式。
学习进度反馈
逻辑关系
文章结构严谨,条理分明。作者先提出论点,然后展开论证。在论证过程中,通过对比黄生与作者、富家子弟、 藏书者等不同情况下的借书经历,层层推进,逻辑严密。
主题思想
阐述借书之难
通过黄生借书、还书的经历,以及与 富家子弟、藏书者等不同情况的对比 ,强调了借书之难。
倡导勤奋学习
作者通过黄生借书、还书的经历,激 励读者珍惜学习机会,勤奋学习,不 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
目录 CONTENT
• 课程导入 • 《黄生借书说》简介 • 课文分析 • 重点词汇与句型 • 课堂互动与讨论 • 课后作业与要求 • 教师答疑与反馈
01
课程导入
课程背景
时代背景
介绍《黄生借书说》所处的明末 清初的历史背景,社会矛盾的激 化和思想的变革。
作者介绍
06
课后作业与要求
作业内容
制作《黄生借书说》的PPT课件,要求包含以 下内容
01
课文内容解析
03
02
课文背景介绍
04
主题思想分析
拓展思考问题
05
06
准备一个与《黄生借书说》主题相关的短 故事或案例,用于课堂分享。
作业要求
PPT课件制作要求 课件风格简洁明了,文字精炼,图片、图表等视觉元素丰富。
将PPT课件和短故事或案例的电 子版发送至老师指定的邮箱。
02
在提交作业时,请注明自己的姓 名、学号等信息,以便老师核对 。
07
教师答疑与反馈
答疑时间与方式
答疑时间
每周五下午3点到5点,为学生提供答 疑服务。
答疑方式
面对面答疑、在线聊天答疑、电话答 疑,学生可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合适的 答疑方式。
学习进度反馈
逻辑关系
文章结构严谨,条理分明。作者先提出论点,然后展开论证。在论证过程中,通过对比黄生与作者、富家子弟、 藏书者等不同情况下的借书经历,层层推进,逻辑严密。
主题思想
阐述借书之难
通过黄生借书、还书的经历,以及与 富家子弟、藏书者等不同情况的对比 ,强调了借书之难。
倡导勤奋学习
作者通过黄生借书、还书的经历,激 励读者珍惜学习机会,勤奋学习,不 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
初中九年级下学期(初三下册)语文《黄生借书说》PPT课件(鲁教版)
相关背景
黄生名允修,贫而好读书,袁枚很器重他,也很 乐意帮助他。除了借书给他之外,还支援他一部分生 活用费。《赠黄生序》中说:“又虞其家之贫,有以 累其能也,为羞其晨昏,而以书库托焉,成生志也。” 作者对黄生的学业也深有影响,黄生原想致力考证, 袁枚不赞成,希望他跟自己走,学诗文。 古代书籍刻印不易,印数不多,得到书比现在难 得多,要想博览就得靠借,但旧时没有公共图书馆, 只得向私人藏书者借。由于有书的人不多,得书又不 易,加上私有观念重,自然不愿借出。还由于当时书 借出后损坏甚至丢失的情况也不少,旧时就流传着 “借书一痴”,“还书一痴”的俗语,所以书就更难 借了。正因为如此,借来的书就更能激发人们勤奋阅 读。
课文分析
据此,课文组织内容的思路是先阐明自 己对借书读书的看法,然后向黄生提出希 望的。因此课文可分为两部分。
1.第一部分(1-3段):阐明 “书非借不能读”的观点。
2.第二部分(4-5段):向黄生 提出“读书也必专,”“归书也 必速”的希望。
分析课文第一部分:
①这部分共3段,第1段先交代写作本文的缘由,再以“授以 书而告之曰”统领下边两段内容。这里的“授以书”应是 “以书授(之)”,把状语后置了。 ②学生自读第2段,参阅课文注释理解文义,并注意理解下边 加线词的意思: 然天子读书者有几:然而、可是。 无论:不要说。 非独书为 然:这样。 强假:勉强借的。 若业:如果已经。 为吾所有: 被。 俟异日:等到。 高束:束之高阁。把东西捆好,放在高 处。
这段提出论点,再用藏书者不读书的实例加以 证明。
第一段有关讨论
a.作者是怎样提出课文的中心论点的?
明确:作者运用了开门见山的方法提出中心论点,给黄生讲的第一 句话就是摆出自己的观点,使文章开篇进题,毫无枝蔓。并用了双 重否定句强调了作者的意思,使论点显得鲜明有力。
《黄生借书说》精选教学PPT
• 中心思想。
课文就黄允修向作者借书一事发 表议论,提出“书非借不能读”的观 点,勉励青年人努力为自己创造条件, 发奋学习。
• 本文最后一句的作用是什么?
• 明确:照应开头,结束全文,进一步表示对 黄生的殷切期望。
朋友圈传上了一张坐在马背上的赤裸 女人的 照片, 那是英国著名画家约翰柯里尔画的油 画《马 背上的 葛黛瓦 夫人》 。这幅 画没什 么特别 ,也没 有什么 见不得 光的地 方,为 什么有 那么大 的影响 力存在 于世呢 ?我好 奇的把 贴文看 了下去 。 1040年,英国考文垂市的利奥夫里克 伯爵娶 了一名 美丽的 妻子葛 黛瓦, 她貌美 如花, 典雅端 庄,为 人善良 ,市民 都十分 敬慕她 ,但她 过门后 始终闷 闷不乐 ,表现 不了她 最美丽 的一面 ,只反 应她的 忧郁, 也没有 人可以 开导她 。久而 久之伯 爵的心 情也不 愉快, 总想找 个机会 诉说一 下。
历数三种人藏书不读书,从反面有力 地证明了作者的观点。有书而不读,依此 类推,世上其他事物如何呢?
课文分析
据此,课文组织内容的思路是先阐明自 己对借书读书的看法,然后向黄生提出希 望的。因此课文可分为两部分。
1.第一部分(1-3段):阐明 “书非借不能读”的观点。
2.第二部分(4段):向黄生提出 “读书也必专,”“归书也必速” 的希望。
“说”是古代一种文体。可以用 来说明事物,也可以发表议论或记 叙事物,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如:《爱莲说》通过对莲花形象和 品质的描写和赞美,歌颂了君子“出淤 泥而不染”的美德,表达了作者不与世 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和对追名逐利的 世态的鄙弃和厌恶。
• 本文的观点是什么?你是怎么理解的?
你是怎么理解“书非借不能读也”的?
黄生借书说 PPT
VIP有效期内享有搜索结果页以及文档阅读页免广告特权,清爽阅读没有阻碍。
知识影响格局,格局决定命运! 多端互通
抽奖特权
VIP有效期内可以无限制将选中的文档内容一键发送到手机,轻松实现多端同步。 开通VIP后可以在VIP福利专区不定期抽奖,千万奖池送不停!
福利特权
开通VIP后可在VIP福利专区定期领取多种福利礼券。
包权
人书友圈7.三端同步
落落: 形容堆积的样子 蒙: 盖 可惜: 值得珍惜 类: 似,像 公: 同别人共用 使: 让 俱: 一起
惴惴焉: 形容忧惧的样子
摩玩: 摩挲玩弄
已:
停止
业:
已经
庋:
搁起来
俟(sì):等到
好(hào): 喜欢
致: 与: 形:
得到 给 现出
省(xǐng): 检察,这里作“记忆”解。
黄生借书说
一、文学常识
1、作者介绍:袁枚,字子才,号随园主人。 主要作品集:《小仓山房文集》《随园诗话》 本文选自《小仓山房文集》
二、解释全文
授: 给
汗: 名词的使动用法。使……出汗 祖父:祖父和父亲
子孙:儿子和孙子 无论:不用说 非: 不是 独: 只 夫(fú)人: 那人 假: 借 虑: 担心
特权福利
特权说明
VIP用户有效期内可使用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下载或阅读完成VIP专享文档(部分VIP专享文档由于上传者设置不可下载只能 阅读全文),每下载/读完一篇VIP专享文档消耗一个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
年VIP
月VIP
连续包月VIP
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
享受60次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一 次发放,全年内有效。
0下载券文档一键搜索 VIP用户可在搜索时使用专有高级功能:一键搜索0下载券文档,下载券不够用不再有压力!
黄生借书说PPT
作者袁枚生平与成就
生平
袁枚(1716年-1798年),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 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祖籍浙江慈溪。清朝乾嘉时期的代表诗人、散文家、文学
评论家和美食家。
成就
袁枚少有才名,擅长写诗文,与纪晓岚并称“南袁北纪”。他倡导“性灵说”,主张诗文审美创作应该抒写 性灵,要写出诗人的个性,表现其独特的审美体验和情趣。他的诗歌风格清新灵动,注重抒发个人情感和生
活哲理。除了诗文创作外,袁枚还致力于文学批评和美食研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黄生借书说》创作背景
创作缘起
黄生允修借书,袁枚授以读书之法,并作此篇以为赠言。
文章主旨
文章通过论述“书非借不能读也”的观点,劝勉人们不要因 为条件限制而放弃读书学习,要珍惜机会、创造条件去读书 。同时,文章也表达了作者对读书学习的热爱和推崇之情。
VS
心理描写
文中对黄生的心理描写十分细腻,如他借 到书后的喜悦、阅读时的专注、还书时的 依依不舍等。这些心理描写让读者更加深 入地了解黄生的内心世界,也增强了文章 的感染力和可读性。
04 文学价值与艺术成就评价
文学价值体现及影响意义
揭示社会现实
通过黄生借书的故事,作品深刻 揭示了当时社会借书难、读书难 的现实,以及人们对知识的渴望
作品的语言简练明快,生动形象,富 有感染力,使得读者能够深入领略作 品的魅力。
人物形象鲜明
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塑造了黄生这 一勤奋好学、不畏艰难的人物形象, 使得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深入人心。
经典语句欣赏与解读
“书非借不能读也。”
这句话表达了人们借书读书的迫切心情,同时也揭示了当时社会借书难的现实。这句话语 言简练,意义深远,成为了广为流传的名言警句。
黄生借书说课件
通过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如排比、 比喻、反问等,使文章更加生动 有趣,增强了读者的阅读体验。
文章逻辑清晰,条理分明,使读 者能够轻松理解作者的意图和观
点。
03 主题思想与价值观探讨
倡导勤奋好学、珍惜时光精神
强调读书的重要性
通过黄生借书的故事,传达出读书对 于个人成长和进步的重要性,鼓励学 生勤奋好学,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水 平和能力。
精彩段落解读与赏析
文章第二段回忆作者年少时借书的经 历,语言生动、情感真挚,通过细节 描写展现了借书的艰辛与乐趣,使读 者感同身受。
文章第三段阐述了借书的重要性,运 用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使语言更 加富有感染力和说服力,让读者深刻 认识到借书的意义和价值。
语言表达技巧及特色分析
文章语言简洁明了,表达准确, 体现了作者深厚的语言功底。
不同国家地区借阅习俗介绍
中国借阅习俗
在中国,借阅书籍往往被视为一种文化交流和友谊的象 征。借书时,借书人需向书主表达敬意和感谢,并承诺 按时归还。逾期不还或损坏书籍则被视为不礼貌的行为 。
西方借阅习俗
在西方,借阅书籍同样是一种普遍的文化现象。人们通 常会在图书馆、书店或朋友之间借阅书籍。借书时,双 方需明确借阅期限和归还责任,以确保书籍的流通和保 护。
东西方借阅文化起源比较
要点一
东方借阅文化起源
古代中国的借阅文化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私学的 兴起和书籍的增多,借阅成为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古代 典籍中不乏关于借阅的记载,体现了东方借阅文化的悠久 历史。
要点二
西方借阅文化起源
西方借阅文化起源于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当时的图书馆 和学术机构是借阅活动的主要场所。随着文艺复兴和宗教 改革等运动的发展,西方借阅文化逐渐走向成熟和多元化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达了作者感叹光阴可贵, 劝勉年轻人珍惜大好时光努力 读书的思想感情。
2021/3/7
CHENLI
19
8、最后,作者向黄生提出 什么希望?
最后,作者向黄生提出 “读书也必专”、“归书也 必速”的希望。珍惜所有、 勤奋读书。
2021/3/7
CHENLI
20
9、课文结尾一句话,它在结构 上和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上有 什么作用?
15
4、“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 这句话是什么描写?其作用是 什么?
这句话是人物的神态和动作描写。
其作用是: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借 物者喜爱这个东西,担忧物主来 讨而舍不得马上归还的心理。
2021/3/7
CHENLI
16
5、“其切如是。”“是”指 代什么?从中可见作者什么思 想感情?
“是”指代:没有借到书回 来后梦里还出现借书的情景。或: “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比。
⑧天子、富贵者藏书很多,我
年轻时、黄生现在无书的对比。 对比的作用:
可以使观点更为鲜明,从 而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2021/3/7
CHENLI
24
11、本文告诉我们一个 什么道理?
“书非借不能读”,年轻人 应该珍惜大好时光,努力寻 找机会,发奋读书,充实自 己。
2021/3/7
CHENLI
他的认识是否一致? 2021/3/7
CHENLI
1
2021/3/7
CHENLI
2
作者简介
课文作者袁枚还有号简斋,他生活在
号称封建盛世的清康熙、雍正、乾隆年间,
中过进士,做过江宁等地的知县。33岁辞
官,定居南京,在小仓山筑园林,因是金
陵织造园林旧址,故改其名“随园”,又
因此自号“随园老人”,晚年还自号“仓
为: 是
然: 这样
夫(fú)人: 那人 强: 勉强
假: 借
虑: 担忧
2021/3/7
CHENLI
9
取: 索取
惴惴: 忧惧的样子
摩玩: 摩挲玩弄
已: 停止
去: 失去
业: 束: 庋:
已经
捆 搁起来
俟(sì): 等到 2021/3/7
CHENLI
10
好(hào): 喜欢 致: 得到 与: 给 归: 回家 形: 现出
2021/3/7
CHENLI
13
①皇帝藏书很多,但是读书
的很少。
②富贵人家藏书很多,可是
读书的不多。
③祖辈父辈收藏书籍、子辈
孙辈丢弃书籍的事情很多。
2021/3/7
CHENLI
14
3、“非独书为然,天下 物皆然。”这句话有什么 作用?
这句话,深化了论点, 扩展了论题。
2021/3/7
CHENLI
▪ 解题:
▪ 黄生,姓黄的读书人,他的名字叫 允修。
▪ “说”是古代一种非常活泼的文体, 篇幅不长,内容是议论性的,常就 某种社会现象或社会问题提出精辟 的见解,跟现代的杂文或杂感相似。
▪ 这篇“说”是作者就黄生允修向自 己借书一事发表议论。
2021/3/7
CHENLI
6
文言知识
1、易读错的字
枚( méi ) 斋( zhāi )
借书者“惴惴焉摩玩不已”行为
2021/3/7
CHENLI
22
④藏书者“姑俟异日观”与借
书者“今日来,明日去,吾不
得而见之矣”心理对比。
⑤我今日“落落大满,素蟫灰
丝时蒙卷轴”与昔日“往借,
不与,归而形诸梦”对
⑥“张氏之吝书”与“予之公
书”对比。 2021/3/7
CHENLI
23
⑦黄生“幸”与我“不幸”对
课文以“为一说,使与书俱” 作结,在结构上照应了课文开头 的“授以书而告之”。在思想感 情上则进一步表达了对黄生的殷 切期望。
2021/3/7
CHENLI
21
10、文章是如何运用对比手法 论证“书非借不能读”的?
①天子、富贵者藏书很多而读书
人很少的对比。
②祖辈收藏书籍而子孙丢弃书籍
的对比。
③藏书者“高束焉,庋藏焉”与
俟( sì ) 辄( zhé )
俸 ( fèng )吝 ( lìn )
惴惴( zhuì)摩玩( mó )
庋藏( guǐ )素蟫( yín )
2021/3/7
CHENLI
7
2、释词:
授: 给
汗: 使……出汗 塞: 充满
祖父: 祖父和父亲
子孙: 儿子和孙子
无论: 不用说
2021/3/7
CHENLI
8
独: 只
书海茫茫,读书要借书,这是常
有的事。当你借到一本你所需要的书
时,你在激动兴奋之后,便会埋头攻
读,甚至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但对
自己已有的书,虽然也是需要学习的,
却缺乏那种兴奋感和迫切阅读的激情。
在这方面大概大家都有所体会,这是
为什么呢?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
《黄生借书说》就议论了这个问题,
看看课文作者提出了什么看法,你和
切: 迫切
是: 这样
省(xǐng): 记 2021/3/7
CHENLI
11
通籍: 指做官
落落: 形容堆积的样子
蒙: 盖
可惜: 值得珍惜
类:似,像
公书: 把书公开,慷慨出借
使: 让
俱: 一起 2021/3/7
CHENLI
12
3、课文分析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书非借不能读也
2、为了证明中心论点,作者 列举哪三种藏书者不读书的 例子?(用自己的话概括)
从中可见作者年轻时渴望读 书的迫切之情。
2021/3/7
CHENLI
17
6、文章的第三段,作者以亲 身经历从正反两方面证明观点。 具体内容是什么?
正面:年轻时借书困难,苦读
而效率高。
反面:作官后,藏书很多反而
很少读书。
2021/3/7
CHENLI
18
7、“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 之岁月为可惜也”“叹”“惜” 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色彩?
山居士”,过着论文赋诗的悠闲生活。他
一生喜爱山水田园,思想比较自由解放,
论诗主张抒写性情,创性灵说,反对模仿
古诗文的格调。认为“凡作诗文者,宁可
为野马,不可如疲驴。” 2021/3/7
CHENLI
3
相关背景
黄生名允修,贫而好读书, 袁枚很器重他,也很乐意帮助他。 除了借书给他之外,还支援他一 部分生活用费。作者对黄生的学 业也深有影响,黄生原想致力考 证,袁枚不赞成,希望他跟自己 走,学诗文。
2021/3/7
CHENLI
4
相关背景
古代书籍刻印不易,印数不多,得 到书比现在难得多,要想博览就得靠 借,但旧时没有公共图书馆,只得向 私人藏书者借。由于有书的人不多, 得书又不易,加上私有观念重,自然 不愿借出。还由于当时书借出后损坏 甚至丢失的情况也不少,旧时就流传 着“借书一痴”,“还书一痴”的俗 语,所以书就更难借了。正因为如此, 2借021/3来/7 的书就更能激CH发ENLI 人们勤奋阅读。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