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文言文中的第一人称
文言文中的人称代词
文言文中的人称代词第一人称:又叫“自称”。
常用“吾、我、余、予”等,还有帝王的专称“朕”和“孤”字。
通常都可译为“我”、“我们”、“我的”、“我们的”。
例:1、已得履,乃曰:“吾亡持度。
”《郑人买履》——已经拿到了鞋子,竟然说:“ 我忘记了拿尺码。
”“吾”用于句首,作主语,代替“我”。
2、吾知子所以距我也,吾不言。
《公输》——我知道你用什么办法来对付我,但我不说。
“我”用于句末,代替说话之人,作宾语。
3、余闻而愈悲。
《捕蛇者说》——我越听越觉得悲伤。
“余”用于句首,代替听话之人,也就是柳宗元,作主语。
4、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岳阳楼记》——我看那巴陵的美景,全集中在洞庭湖上。
“予”字用于句首,代替“我”,作主语。
5、朕乃天子,说话岂能儿戏?——我乃一国之君,说话岂能反悔?“朕”便是皇帝的自称“我”。
6、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隆中对》——我有了孔明,就像鱼儿有了水。
“孤”字用于句首,代替刘备,作主语。
第二人称:又叫对称,常用“尔、汝、女、若、乃、而”等。
通常译为“你、你的、你们、你们的。
”例:7、尔安敢轻吾射!《卖油翁》——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呢!“尔”字用于句首,用来称代卖油老人,译为“你”,作主语。
8、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愚公移山》——你的思想顽固啊,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
“汝”字用于句首,用来指代“智叟”译为“你”,作主语。
9、子曰:“由,诲女知之乎?”《论语十则》——孔子说:“仲由,教导你的话都明白了吗?”“女”字用于句中,又在动词“诲”之后,作“诲”的宾语。
代替“仲由”,译为“你”。
10、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世家》——你是个被雇佣给别人耕田的的人,怎么会富贵呢?“若”用于句首,用来称代陈涉。
相当于“你”。
11、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乃翁。
陆游《示儿》——大王的军队平定了中原的日子,家中祭祀时不要忘了把这个喜讯禀告给你的父亲。
句中的“乃”就是代词,“你的”。
12、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你爹爹回来时,一定会跟你算账的。
文言文人称代词归纳
文言文人称代词归纳第一人称代词1.吾1.原文例句:吾日三省吾身。
(《论语・学而》)2.注释:“吾” 在句中作主语,意思是“我”。
“吾日三省吾身” 意思是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
3.译文:我每天多次进行自我检查。
2.我1.原文例句:我非生而知之者。
(《论语・述而》)2.注释:“我” 作主语,意为“我”,表示自己。
“我非生而知之者” 意思是我不是生来就有知识的人。
3.译文:我不是生来就有知识的。
3.余1.原文例句:余幼时即嗜学。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2.注释:“余” 作主语,是“我” 的意思。
“余幼时即嗜学”是说我小时候就非常爱好学习。
3.译文:我小时候就特别爱好学习。
4.予1.原文例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周敦颐《爱莲说》)2.注释:“予” 作主语,为“我” 的意思。
这句话是说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
3.译文: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
第二人称代词5.汝1.原文例句:汝亦知射乎?(欧阳修《卖油翁》)2.注释:“汝” 作主语,是“你” 的意思,用于称呼对方。
这句话是说你也懂得射箭吗?3.译文:你也知道射箭吗?6.尔1.原文例句:尔安敢轻吾射!(欧阳修《卖油翁》)2.注释:“尔” 作主语,意思是“你”,带有质问的语气。
这句话是说你怎么敢轻视我的射箭技术!3.译文:你怎么敢轻视我的射箭本领!7.若1.原文例句:若为佣耕,何富贵也?(司马迁《陈涉世家》)2.注释:“若” 作主语,为“你” 的意思。
这句话是说你是被雇佣耕地的,哪来的富贵呢?3.译文:你是给人家当雇工的,哪里会富贵呢?8.乃1.原文例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示儿》)2.注释:“乃” 作定语,意思是“你的”。
“乃翁” 即你的父亲。
这句话是说在家祭时千万别忘记把(收复中原的喜讯)告诉你的父亲。
3.译文:在家里祭祀的时候,不要忘记把这件事情告诉我。
第三人称代词9.之1.原文例句: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韩愈《师说》)2.注释:“之” 作宾语,指代“其子”,是“他(孩子)” 的意思。
文言文中的人称代词
文言文中的人称代词作者:不详时间:2012-4-7 23:36:43 来源:会员原创人气: 443第一人称代词古汉语中,第一人称代词主要有“我、吾、余、予、朕、台(yí)、卬(áng)”等七个。
其中,常用的是“我、吾、余、予”四个.吾:吾与汝毕力平险余:余闻而愈悲我:我与城北徐公孰美予:予观夫巴陵胜状谦称古人为了表示自己的谦逊礼貌,在对话中往往不用自称代词,而常用谦称代替。
其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1、自称其名。
如: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斥之,辱其群臣。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2、自称低贱的身份。
如:①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
(司马迁《报任安书》),“牛马走”指“像走马一样被役使的仆人”,是谦称。
②愚以为宫中之事。
此外:“臣、不肖、小人”等代替第一人称时是谦称。
注意“孤、寡人、朕”是古代帝王诸侯自称。
如:孤不度德量力,安陵君其许寡人“朕”,秦以前本是一般的自称,秦始皇以后专门用于帝王君主的自我称谓了。
如:朕皇考曰伯庸。
(屈原《离骚》)“卬(áng)”,多用在《诗经》中,“台”多用在《尚书》里,后代都不使用了。
“臣”是春秋战国时的人自称。
后来则变成臣子的自称了。
第二人称代词古汉语中,第二人称代词主要有“女、汝、尔、而、乃、若”等六个。
其中以“女、汝、尔、若”四个为常见。
“汝”、“女”本是同一个词的不同写法。
例如: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诗经•魏风•硕鼠》)汝:汝是大家子尔:尔等若:若属皆且为所虏尊称“子、足下、君、公、先生、大王、陛下(对君王)”作第二人称时,是尊称,相当于先生,“您”。
1、称人之字。
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汉书•李广苏建传》)2、称人以美德之辞,美称词语。
古人多用“子”、“君”、“公”、“先生”等。
例如:①子欲子之王之善与?我明告子。
(《孟子•滕文公下》)3、称人以其近侍、所在。
这类尊称多用于君王、尊者。
常用的词语有“陛下”、“阁下”、“殿下”、“足下”、“执事”等。
文言文人称代词
1.第一人称:又叫“自称”。
常用“吾、我、余、予”等,还有帝王的专称“朕”和“孤”。
通常都可译为“我”、“我们”、“我的”、“我们的”。
2.第二人称:又叫“对称”,常用“尔、汝、女、若、乃、而”等。
通常译为“你、你的、你们、你们的”。
3.第三人称:又叫“他称”,主要有“彼、其、之”等,它们既可以用来指人,又可以用来代事,其用法更为灵活,通常译为“他、他的、他们、他们的”等。
4.关于己称,即“自称”,常用“自、己”二字,均可以译为“自己”的意思。
5.关于“旁称”,亦称为别人,常用一”人字“,可能译为”别人”、“人家”。
6.关于“尊称”,即对人的礼貌称呼法,有“君、子、公、卿、先生、夫子、足下、陛下、阁下”等,一般译为“您老人家,他老人家”的意思。
7.个人在对话中用“贱称”,也叫“谦称”。
一般用“臣、仆、妾、鄙人、寡人”等,均可译为“我”。
常见的文言文代词汇总
常见的文言文代词汇总一、人称代词第一人称:我,余,予,吾,仆,妾,愚,臣,寡人,孤,己,自。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吾欲之南海,何如?3、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
4、同予者何人?5、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
6、臣不胜受恩感激。
7、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8、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
9、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10、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
11、君与仆有何亲?1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第二人称:汝,尔,乃,若,而,子,君,卿,公,足下。
1、甚矣,汝之不惠。
2、尔安敢轻吾*?3、若为佣耕,何富贵也?4、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
5、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6、君与家君期日中。
先主曰:“君与俱来。
”7、吾知所以距子矣。
8、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9、公等遇雨,皆以失期。
10、然足下卜之鬼乎?11、愿诸君勿复言。
12、卿太重,将非鬼也。
第三人称:之(他,他们);其(他的,它们的);彼,伊,焉。
1、愿陛下亲之信之。
2、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
”3、彼竭我盈,故克之。
4、为伊消得人憔悴。
5、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6、岂其学不如彼邪?人称复数:古文中用“辈,等、属,侪(chái)、族、徒、曹”等放在人称代词后表示多数,可译成“们”,或在人称代词后加“一类”、“一班”、“这些”等词对译。
1、公等遇雨,皆以失期。
失期,法皆斩。
2、徒属皆曰:“敬受命。
”3、尔曹身后名俱灭,不废*河万古流。
二、指示代词:(代人,代物,代事,……)近指代词:是,此,斯,之,然,兹,焉……(这个,这里,这样……)1、余之游于是乎始。
2、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3、今若断丝织也,则捐失成功。
4、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
5、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6、此皆幼时闲情也。
7、今臣使楚,不当从此们入。
8、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9、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
10、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11、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12、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常见文言文代词汇总
常见文言文代词汇总一、人称代词:第一人称:我,余,予,吾,仆,妾,愚,臣,寡人,孤,己,自。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2、吾欲之南海,何如?3、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
4、同予者何人?5、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
6、臣不胜受恩感激。
7、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8、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
9、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10、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
11、君与仆有何亲?1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第二人称:汝,尔,乃,若,而,子,君,卿,公,足下。
1、甚矣,汝之不惠。
2、2、尔安敢轻吾射?3、若为佣耕,何富贵也?4、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
5、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6、君与家君期日中。
先主曰:“君与俱来。
”7、吾知所以距子矣。
8、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9、公等遇雨,皆以失期。
10、然足下卜之鬼乎?11、愿诸君勿复言。
12、卿太重,将非鬼也。
第三人称:之(他,他们);其(他的,它们的);彼,伊,焉。
1、愿陛下亲之信之。
2、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
”3、彼竭我盈,故克之。
4、为伊消得人憔悴。
5、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6、岂其学不如彼邪?人称复数:古文中用“辈,等、属,侪(chái)、族、徒、曹”等放在人称代词后表示多数,可译成“们”,或在人称代词后加“一类”、“一班”、“这些”等词对译。
1、公等遇雨,皆以失期。
失期,法皆斩。
2、徒属皆曰:“敬受命。
”3、尔曹身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二、指示代词:(代人,代物,代事,……)近指代词:是,此,斯,之,然,兹,焉……(这个,这里,这样……)1、余之游于是乎始。
2、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3、今若断丝织也,则捐失成功。
4、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
5、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6、此皆幼时闲情也。
7、今臣使楚,不当从此们入。
8、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9、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0、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11、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12、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文言文中代词的用法汇总
常见文言文代词一、人称代词第一人称:我,余,予,吾,仆,妾,愚,臣,寡人,孤,己,自。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吾欲之南海,何如?3、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
4、同予者何人?5、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
6、臣不胜受恩感激。
7、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8、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
9、君与仆有何亲?1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第二人称:汝,尔,乃,若,而,子,君,卿,公,足下。
1、甚矣,汝之不惠。
2、尔安敢轻吾射?3、若为佣耕,何富贵也?4、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
5、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6、君与家君期日中。
先主曰:“君与俱来。
”7、吾知所以距子矣。
8、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9、公等遇雨,皆以失期。
10、然足下卜之鬼乎?第三人称:之(他,他们);其(他的,它们的);彼,伊,焉。
1、愿陛下亲之信之。
2、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
”3、彼竭我盈,故克之。
4、为伊消得人憔悴。
5、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6、岂其学不如彼邪?人称复数:古文中用“辈,等、属,侪(chái)、族、徒、曹”等放在人称代词后表示多数,可译成“们”,或在人称代词后加“一类”、“一班”、“这些”等词对译。
1、公等遇雨,皆以失期。
失期,法皆斩。
2、徒属皆曰:“敬受命。
”3、尔曹身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二、指示代词:(代人,代物,代事,……)近指代词:是,此,斯,之,然,兹,焉……(这个,这里,这样……)1、余之游于是乎始。
2、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3、今若断斯织也,则捐失成功。
4、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
5、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6、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7、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8、郁郁适兹土,挥手自兹去。
9、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远指代词:其、夫、彼。
(那,那个,那里,那样……)1、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
2、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3、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4、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中学语文文言文人称代词
第一人称余第一人称代词,相当于“我”,如:①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
(《童趣》)②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核舟记》)③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送东阳马生序》)吾第一人称代词,相当于“我”,如: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陋室铭》)②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
(《唐雎不辱使命》)③吾义固不杀人。
予第一人称代词,相当于“我”,如: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爱莲说》)②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我第一人称代词,如: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论语》)②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两小儿辩日》)③此教我先威众耳。
(《陈涉世家》)④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愚公移山》)自第一人称代词,即“我”,可译为“自己”。
如:①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孙权劝学》)②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隆中对》)③忌不自信。
(《邹忌讽齐王纳谏》)之第一人称代词,可译为“我”。
如:君将哀而生之乎?(《捕蛇者说》)其第一人称,代之自己。
如:蹲其身,使与台齐。
(《童趣》)第二人称女rǔ第二人称代词,通“汝”,相当于“你”。
如:由,诲女知之乎!(《《论语》十则》)汝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你”“你们”。
如:①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②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江阴,可乎?(《愚公移山》)子第二人称代词,通“汝”,相当于“你”“您”。
如:①吾之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公输》)②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惠子相梁》)③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若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你”。
如:①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世家》)②若毒之乎?(《捕蛇者说》)③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捕蛇者说》)君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您”。
表示对对方的尊敬。
如:①待君久不至,已去。
(《陈太丘与友期》)②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③然志犹未已,君为计将安出?(《隆中对》)你与现代义同。
盘点文言文中的第一人称
人物传记类文言文常见词语分类列举一、人的称谓直称姓名、称字、称号、称谥号、称斋名、称籍贯、称郡望、称官名、称爵名、称官地、兼称、敬称、贱称。
二、人称代词第一人称代词。
1、主要有“我”、“吾”、“予”、“余”、“朕”。
2、谦称代替第一人称,主要有“愚”、“臣”、“仆”、“鄙人”、“不才”、“某”、“小人”(一般人自称),“寡人”、“不穀”、“孤”(君主自称),“妾”(女子自称)。
但谦称是名词,而不是代词。
3、另外自称其名,也是一种谦称,例: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
(《论语·季氏》)句子中的“丘”是孔子的名,这是孔子自己的一种谦称第二人称代词1、古汉语中,第二人称代词主要有“女、汝、尔、而、乃、若”等六个。
其中以“女、汝、尔、若”四个为常见。
2、尊称“子、足下、君、公、先生、大王、陛下(对君王)”作第二人称时,是尊称,相当于先生,“您”。
第三人称代词古汉语中,第三人称代词主要有“彼、之、其、厥、他、渠”等六个。
其中以“彼、之、其”三个为常见。
三、常见的官名、官司府名:宰相、太尉、司徒、司空、太尉、知州、尚书、主簿、郎中、左右拾遗、巡抚、总督、侍郎侍中、宦官、太史、太守、知县、员外部、翰林学士、御史大夫、校、围子监、中书省。
1.表被任以官职的:征、辟、察、举、召、荐、进、称、补、作、表、为、就2..表官职变化的:1)表任命的:授、拜、除、封 2)表提升的:擢、拔、陟、升、迁3)表调动的:调、徙、转、改、放、出、出官4)表降职的:左迁、迁谪、谪、逐、贬、诎(黜)5)表罢免的:夺、黜、罢、免、去、废、蠲 6)表恢复的:复、还7)表辞去的:辞、致政、告退、退、归故里3.跟俸禄有关的:俸、禄、秩、饷4.表主管的:知、典、主5.表社会状态的:治、乱、兴、盛、衰6.表少数民族的:蛮、夷、戎、狄7.表人物地位:贵、贱、卑、官绅、豪8.表人物个性的:埂、鲠、耿、(仁)厚、(仁)矜、耿介、静悫、刚毅、周密、宽厚、骨鲠、正直、恺悌、鲠切、聪、慧、敏、木讷、奸、佞、诈、狡猾、危坐(俨然)、阿谀、献媚、谄谗、谲9.表人物品行的:行、德、操、节、清(廉)、淫(靡)、贪(浊)10.跟科举考试有关的:贡举、第、登第、中第、状元、解元、乡试11.表受到诬陷的:中、谮、诬12.表敬重的:敬、重、尊、恭13.表赞扬的:多、嘉、称、誉、与、许、叹14.表内心嫉恨的:恶、厌、憎、贬、衔、怨、患、疾、恨、怒、诅15.表责备的:过、责、咎、诛、让、谴、尤、折16.表宽容的:容、贷、恕、宽17.表喜乐的:乐、欣(然)、悦(说)、欢、蹈舞18.表哀怒的:怒、愤、恼、忿恚、涕泣、切厉、骂、责、罹、戾、诟、谩19..表刑罚的:辟、大辟、髡、笞、磔、刖、族、仗、流、赭衣、械、20.表监狱的:囹圄、狱21.表学校有关的:庠、序、太学、博士、太傅22.表布匹的:布、麻、匹、丝、绢、锦、练、绫、绡、缣、绸、罗、缎、绮、纱、绦、缟、缣、缯、蚕、桑、23.表桌床的:案、几、床、塌24.表走的:步、趋、走、遁、亡、逃、徙、匿25.表违背的:牾、忤、逆、倍(背)26.表说话的:曰、云、谓、诏、诰、告、敕、白、陈、对、语、谕、喻、渝、晓、辩、问、谢、折、诘、诉、咨(谘)27表劝说的:说、劝、规、讽、讥、谤、谏、28.跟马有关的:马、驹、厩、策、羁、縻、辔、逸、驭、御、驾、辕、辙29.表害怕的:畏、惧、惮、骇、患、遽30.表揭发的:劾、讦、揭31.跟皇帝有关的:上、帝、祚、践祚、登基、用事、朕、孤、寡人、御、诏、召、诰、(驾)幸、膳、对策、轮对、奏、表、疏、32.表朝见的:朝、觐33.表死亡的:(驾)崩、山陵崩、薨、卒、不禄、死、没(殁)、终、圆寂34..跟京城有关的:禁、阙、畿、京、京畿、35.表到往某地的:如、过、诣、幸、往、经36.表离开某地的:去、迁、徙37.表拜访的:造、过、访、谒(见)、顾38.表告别的:辞、别、谢39.表暗中的:阴、间、密40.表穿戴的:纨绔、布衣、结、履、印、绶、冠、冕、巾、弁、弱冠、笄礼、免冠、带41.表房舍的:宇、舍、馆、宅、第、邸、庑、屋42.跟水利有关的:堤、决、溃、溢、涨、灌溉、涝、旱、堰、芜秽43.跟粮食有关的:粟、黍、禾、谷、稻、菽、稼穑、耕耘、稔、熟、刈、籴、粜、廪、禀、府、荒、欠收、44.表粮食丰收的:丰、饶、赡、足、给、佚、45.表食物的:糗、馔、肴、膳、羞(馐)、蔬、果、脂膏46.表饱饥的:饱、饥、饿、馁、馑47.表容器的:石、斛、觞、樽48.常见的古今异义的:先(祖先、已经死去的,多指上代或长辈)课(督促劝说去做某件事)秩(官吏的俸禄、十年为一秩)逸(马脱了缰绳、放纵)禁(皇帝居住的地方)对(回答或对话)如(到、往)檄(古代用来征召、声讨的文书)中(中伤、诬蔑别人使受损害)诬(捏造事实诬陷别人、欺骗言语不真实)掾(古代属官的统称)工(工匠、精巧、擅长、官吏)僭(超越本分、过分、虚假不真实)孤(幼年失去父亲)容(宽容、或许、许可)贷(借出、借入宽容、宽免)狱(官司、案件、监牢)白(告诉)与(赞扬)多(赞扬)遽(急速、就、恐惧)勤(辛劳)尤(罪过过错、指责归罪、优异突出、特别尤其)树(种植)给(食用丰足)劫(强夺、掠取、威逼、威胁)按(追究、考察、调查)赡(富足充足、供给供养)典(主持)令(美好、县令)差(病好了)执(捉拿)延(延请)省(减免)雅(平时)谢(道歉、推辞、告诉)第(次第、官僚和贵族的住宅、科举考试的等级)折(驳斥、指责使对方屈服)察(考察、考察后给予推荐)赧(因羞愧而脸红)竟(结束、完)坐(因......而犯罪、因为)甫(才)寻(不久)祚(大堂前东面的台阶、帝位)造(造访)过(拜访、经过、过失、责备)弑(子杀父、臣杀君)用(财用、因为)。
(完整版)常见文言文代词汇总
常见文言文代词汇总一、人称代词:第一人称:我,余,予,吾,仆,妾,愚,臣,寡人,孤,己,自。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2、吾欲之南海,何如?3、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4、同予者何人?5、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
6、臣不胜受恩感激。
7、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8、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
9、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10、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
11、君与仆有何亲? 1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第二人称:汝,尔,乃,若,而,子,君,卿,公,足下。
1、甚矣,汝之不惠。
2、尔安敢轻吾射?3、若为佣耕,何富贵也?4、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
5、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6、君与家君期日中。
先主曰:“君与俱来.”7、吾知所以距子矣.8、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9、公等遇雨,皆以失期。
10、然足下卜之鬼乎?11、愿诸君勿复言.12、卿太重,将非鬼也。
第三人称:之(他,他们);其(他的,它们的);彼,伊,焉.1、愿陛下亲之信之.2、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3、彼竭我盈,故克之。
4、为伊消得人憔悴.5、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6、岂其学不如彼邪?人称复数:古文中用“辈,等、属,侪(chái)、族、徒、曹”等放在人称代词后表示多数,可译成“们”,或在人称代词后加“一类”、“一班”、“这些"等词对译。
1、公等遇雨,皆以失期.失期,法皆斩.2、徒属皆曰:“敬受命。
”3、尔曹身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二、指示代词:(代人,代物,代事,……)近指代词:是,此,斯,之,然,兹,焉……(这个,这里,这样……)1、余之游于是乎始。
2、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3、今若断丝织也,则捐失成功。
4、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
5、自是指物作诗立就.6、此皆幼时闲情也。
7、今臣使楚,不当从此们入.8、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9、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0、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11、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文言文中人称代词的常见用法
文言文中人称代词的常见用法一、第一人称:我、吾、余、予等,表示“我”“我的”。
1.无食我黍:(我的)2.莫我肯顾;(我)3.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第一个“吾”意思是“我的”,第二个“吾”的意思是“我”)此外,第一人称还有一些特殊的用法,如皇帝自称“朕”,臣对君主自称“臣”,诸侯自称“孤”“寡人”,一般人自称为“仆”“鄙人”,妇女自称为“妾”;另外,交往中,人们为了客气,自称自己的名字,而不用“吾”“我”等第一人称代词。
二、第二人称:尔、汝(女)、而、乃、若等,表示“你”“你的”。
4.甚矣,汝之不惠:(你)5.汝心之固,固不可测:(你的)此外,为了表示尊重,文言文中有时也用“子”“君”“公”等词表示第二人称。
三、第三人称:“之”“其”等,“之”指“他”“她”“它”,用作宾语;“其”指“他的”“她的”“它的”,一般用作定语。
6.是说也,人常疑之:“之”代指“它”(说),做“疑”的宾语。
7.则山下皆石空罅,不知其深浅:“其”代指“它的”(空罅),做“深浅”的定语。
四、有时候,“其”充当句中主谓词组或分句的主语,作“他”。
8、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其”代“李氏子蟠”,作“能行古道”的主语。
五、“之”“其”有时也用作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
9、蔣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君”,指“你”;“之”,指“我”。
10.今子爱谗以自危也,甚矣其惑也:“其”作“你的”讲。
六、文言文里的代词,一般兼指复数。
11、此为长江之险已与我共之矣:“我”指“我们”。
12、予我千金,吾生若:“若”指“你们”。
六、有时候,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后面加上“侪”“辈”“属”“曹”等词表示复数。
13.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若属”指“你们这些”。
14.倘复请之,吾辈无生理矣:“吾辈”指“我们这些”。
高考必备:常见文言代词汇总
高考必备:常见文言代词汇总一、人称代词第一人称:我,余,予,吾,仆,妾,愚,臣,寡人,孤,己,自,在下。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吾欲之南海,何如?3、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
4、同予者何人?5、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
6、臣不胜受恩感激。
7、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8、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
9、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10、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
11、君与仆有何亲?1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第二人称:汝,尔,乃,若,而,子,君,卿,公,陛下,足下。
1、甚矣,汝之不惠。
2、尔安敢轻吾射?3、若为佣耕,何富贵也?4、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
5、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6、君与家君期日中。
先主曰:“君与俱来。
”7、吾知所以距子矣。
8、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9、公等遇雨,皆以失期。
10、然足下卜之鬼乎?11、愿诸君勿复言。
12、卿太重,将非鬼也。
第三人称:之(他,他们);其(他的,它们的);彼,伊,焉。
1、愿陛下亲之信之。
2、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
”3、彼竭我盈,故克之。
4、为伊消得人憔悴。
5、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6、岂其学不如彼邪?人称复数:古文中用“辈,等、属,侪(chái)、族、徒、曹”等放在人称代词后表示多数,可译成“们”,或在人称代词后加“一类”、“一班”、“这些”等词对译。
1、公等遇雨,皆以失期。
失期,法皆斩。
2、徒属皆曰:“敬受命。
”3、尔曹身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二、指示代词:(代人,代物,代事,……)近指代词:是,此,斯,之,然,兹,焉……(这个,这里,这样……)1、余之游于是乎始。
2、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3、今若断斯织也,则捐失成功。
4、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
5、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6、此皆幼时闲情也。
7、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
8、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9、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0、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11、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盘点文言文中的那些第一人称
盘点文言文中的那些第一人称上学期间,大家都背过文言文吧?文言文是指用文章语言,而不是日常语言写的文章。
为了帮助更多人学习文言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盘点文言文中的那些第一人称,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第一人称代词,主要有我、吾、予、余、朕。
1、我:用于第一人称,译作我、我们例: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论语述而》);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列子汤问两小儿辩日》)2、吾:可译作我、我们例: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论语为政》)3、予:可译作我、我的例: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保藏。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范仲淹《岳阳楼记》)4、余:可译作我例:余闻之也久。
(王安石《伤仲永》);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
(袁宏道《西湖游记二则》)5、朕:用于第一人称,我、我的。
(秦始皇以后成为皇帝专用的自称)例:朕皇考曰伯庸。
(屈原《离骚》)二、谦称代替第一人称,主要有愚、臣、仆、鄙人、不才、某、小人(一般人自称),寡人、不穀、孤(君主自称),妾(女子自称)。
但谦称是名词,而不是代词。
1、愚:可译作我例:愚以为匈奴不可击也。
(司马迁《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2、臣:可译作我例: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诸葛亮《出师表》);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韩非子《扁鹊见蔡桓公》)3、仆:可译作我例:仆始闻而骇,中而疑,终乃大喜。
(柳宗元《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刘义庆《世说新语》)4、鄙人:可译作我例:且鄙人虽愚,独不知狼乎?(马中锡《中山狼传》)5、不才:可译作我例:至以上下相争,才德称位语不才,则不才有深感焉。
(宋臣《报刘一太书》)6、某:可译作我例: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相助上以抗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7、小人:古时男子对地位高于自己者或平辈自称的谦辞,亦称小可、小子例:小人实不才。
(左丘明《左传襄公三十一年》)8、寡人:诸侯王的`谦称,可译作我例:桓侯曰:寡人无疾。
文言文人称代词
文言文人称代词一、第一人称又叫“自称”,常用“吾、我、余、予”等,还有帝王的专称“朕”和“孤”字通常都可译为“我”、“我们”、“我的”、“我们的”1、余闻而愈悲。
《捕蛇者说》——我越听越觉得悲伤。
“余”用于句首,代替听话之人,也就是柳宗元,作主语。
2、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隆中对》——我有了孔明,就像鱼儿有了水。
“孤”字用于句首,代替刘备,作主语。
二、第二人称又叫对称,常用“尔、汝、女、若、乃、而”等。
通常译为“你、你的、你们、你们的。
”例:1、尔安敢轻吾射!《卖油翁》——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呢!“尔”字用于句首,用来称代卖油老人,译为“你”,作主语。
2、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愚公移山》——你的思想顽固啊,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
“汝”字用于句首,用来指代“智叟”译为“你”,作主语。
3、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你爹爹回来时,一定会跟你算账的。
“而”便是代词“你”。
三、第三人称又叫他称,主要有“彼、其、之”等字,它们既可以用来指人,又可以用来代事,其用法更为灵活通常译为“他、他的、他们、他们的”等。
例:1、彼竭我盈,故克之。
《曹刿论战》——他们的士气衰竭了,我们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战胜了他。
这里的“彼”和“之”都是代词,用来指代齐国的军队,相当于“他们”。
四、敬称:即对人的礼貌称呼法,有“君、子、公、卿、先生、夫子、足下、陛下、阁下”等之用,一般译着“您、您老人家,他老人家”之意。
例:1、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凭您微薄的力量,还不能削平像魁父那样的小土丘,又能把太行、王屋那两座大山怎样呢,句中的“君”便是愚公之妻用来尊称愚公的,相当于“您”。
2、子何恃而往?《为学》——您凭什么去呢?“子”便是对对方的敬称,相当于“您”。
五、谦称:就是个人在对话中自己用的贱称。
一般用“臣、仆、妾、鄙人、寡人”等,均可译为“我”。
例:28、臣不胜受恩感激。
《出师表》——我就受恩感动激励不尽了。
文言文中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代词
文言文中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代词希望能帮助到您
文言文中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代词
本文是关于文言文中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代词,感谢您的阅读!
文言文中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代词1,第一人称代词,常见的有:我吾予余;不常用的有:朕台(YI)昂(ANG)。
A,吾和我字,意义相同,但用法不同。
吾,常用作主语,定语,或否定句中的前置宾语。
我,可以作主语,定语,宾语。
如:吾日三省吾身。
居则曰:“不吾知也。
”(否定句,前置宾语)
三人行,必有我师也。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文言文中的人称代词
文言文中的人称代词作者:不详时间:2012-4-7 23:36:43 来源:会员原创人气:443第一人称代词古汉语中,第一人称代词主要有“我、吾、余、予、朕、台(yí)、卬(áng)”等七个。
其中,常用的是“我、吾、余、予”四个.吾:吾与汝毕力平险余:余闻而愈悲我:我与城北徐公孰美予:予观夫巴陵胜状谦称古人为了表示自己的谦逊礼貌,在对话中往往不用自称代词,而常用谦称代替。
其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1、自称其名。
如: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斥之,辱其群臣。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2、自称低贱的身份。
如:①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
(司马迁《报任安书》),“牛马走”指“像走马一样被役使的仆人”,是谦称。
②愚以为宫中之事。
此外:“臣、不肖、小人”等代替第一人称时是谦称。
注意“孤、寡人、朕”是古代帝王诸侯自称。
如:孤不度德量力,安陵君其许寡人“朕”,秦以前本是一般的自称,秦始皇以后专门用于帝王君主的自我称谓了。
如:朕皇考曰伯庸。
(屈原《离骚》)“卬(áng)”,多用在《诗经》中,“台”多用在《尚书》里,后代都不使用了。
“臣”是春秋战国时的人自称。
后来则变成臣子的自称了。
第二人称代词古汉语中,第二人称代词主要有“女、汝、尔、而、乃、若”等六个。
其中以“女、汝、尔、若”四个为常见。
“汝”、“女”本是同一个词的不同写法。
例如: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诗经•魏风•硕鼠》)汝:汝是大家子尔:尔等若:若属皆且为所虏尊称“子、足下、君、公、先生、大王、陛下(对君王)”作第二人称时,是尊称,相当于先生,“您”。
1、称人之字。
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汉书•李广苏建传》)2、称人以美德之辞,美称词语。
古人多用“子”、“君”、“公”、“先生”等。
例如:①子欲子之王之善与?我明告子。
(《孟子•滕文公下》)3、称人以其近侍、所在。
这类尊称多用于君王、尊者。
常用的词语有“陛下”、“阁下”、“殿下”、“足下”、“执事”等。
常见的文言文代词汇总
常见的文言文代词汇总常见的文言文代词汇总一、人称代词第一人称:我,余,予,吾,仆,妾,愚,臣,寡人,孤,己,自。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吾欲之南海,何如?3、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
4、同予者何人?5、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
6、臣不胜受恩感激。
7、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8、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
9、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10、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
11、君与仆有何亲?1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第二人称:汝,尔,乃,若,而,子,君,卿,公,足下。
1、甚矣,汝之不惠。
2、尔安敢轻吾射?3、若为佣耕,何富贵也?4、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
5、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6、君与家君期日中。
先主曰:“君与俱来。
”7、吾知所以距子矣。
8、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9、公等遇雨,皆以失期。
10、然足下卜之鬼乎?11、愿诸君勿复言。
12、卿太重,将非鬼也。
第三人称:之(他,他们);其(他的,它们的);彼,伊,焉。
1、愿陛下亲之信之。
2、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
”3、彼竭我盈,故克之。
4、为伊消得人憔悴。
5、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6、岂其学不如彼邪?人称复数:古文中用“辈,等、属,侪(chái)、族、徒、曹”等放在人称代词后表示多数,可译成“们”,或在人称代词后加“一类”、“一班”、“这些”等词对译。
1、公等遇雨,皆以失期。
失期,法皆斩。
2、徒属皆曰:“敬受命。
”3、尔曹身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二、指示代词:(代人,代物,代事,……)近指代词:是,此,斯,之,然,兹,焉……(这个,这里,这样……)1、余之游于是乎始。
2、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3、今若断丝织也,则捐失成功。
4、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
5、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6、此皆幼时闲情也。
7、今臣使楚,不当从此们入。
8、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9、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0、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11、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物传记类文言文常见词语分类列举
一、人的称谓
直称姓名、称字、称号、称谥号、称斋名、称籍贯、称郡望、称官名、称爵名、称官地、兼称、敬称、贱称。
二、人称代词
第一人称代词。
1、主要有“我”、“吾”、“予”、“余”、“朕”。
2、谦称代替第一人称,主要有“愚”、“臣”、“仆”、“鄙人”、“不才”、“某”、“小人”(一般人自称),“寡人”、“不穀”、“孤”(君主自称),“妾”(女子自称)。
但谦称是名词,而不是代词。
3、另外自称其名,也是一种谦称,例: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
(《论语·季氏》)句子中的“丘”是孔子的名,这是孔子自己的一种谦称
第二人称代词
1、古汉语中,第二人称代词主要有“女、汝、尔、而、乃、若”等六个。
其中以“女、汝、尔、若”四个为常见。
2、尊称
“子、足下、君、公、先生、大王、陛下(对君王)”作第二人称时,是尊称,相当于先生,“您”。
第三人称代词
古汉语中,第三人称代词主要有“彼、之、其、厥、他、渠”等六个。
其中以“彼、之、其”三个为常见。
三、常见的官名、官司府名:
宰相、太尉、司徒、司空、太尉、知州、尚书、主簿、郎中、左右拾遗、巡抚、总督、侍郎侍中、宦官、太史、太守、知县、员外部、翰林学士、御史大夫、校、围子监、中书省。
1.表被任以官职的:征、辟、察、举、召、荐、进、称、补、作、表、为、就
2..表官职变化的:
1)表任命的:授、拜、除、封 2)表提升的:擢、拔、陟、升、迁
3)表调动的:调、徙、转、改、放、出、出官
4)表降职的:左迁、迁谪、谪、逐、贬、诎(黜)
5)表罢免的:夺、黜、罢、免、去、废、蠲 6)表恢复的:复、还
7)表辞去的:辞、致政、告退、退、归故里
3.跟俸禄有关的:俸、禄、秩、饷
4.表主管的:知、典、主
5.表社会状态的:治、乱、兴、盛、衰
6.表少数民族的:蛮、夷、戎、狄
7.表人物地位:贵、贱、卑、官绅、豪
8.表人物个性的:埂、鲠、耿、(仁)厚、(仁)矜、耿介、静悫、刚毅、周密、宽厚、骨鲠、正直、恺悌、鲠切、聪、慧、敏、木讷、奸、佞、诈、狡猾、危坐(俨然)、阿谀、献媚、谄谗、谲
9.表人物品行的:行、德、操、节、清(廉)、淫(靡)、贪(浊)
10.跟科举考试有关的:贡举、第、登第、中第、状元、解元、乡试
11.表受到诬陷的:中、谮、诬
12.表敬重的:敬、重、尊、恭
13.表赞扬的:多、嘉、称、誉、与、许、叹
14.表内心嫉恨的:恶、厌、憎、贬、衔、怨、患、疾、恨、怒、诅
15.表责备的:过、责、咎、诛、让、谴、尤、折
16.表宽容的:容、贷、恕、宽
17.表喜乐的:乐、欣(然)、悦(说)、欢、蹈舞
18.表哀怒的:怒、愤、恼、忿恚、涕泣、切厉、骂、责、罹、戾、诟、谩
19..表刑罚的:辟、大辟、髡、笞、磔、刖、族、仗、流、赭衣、械、
20.表监狱的:囹圄、狱
21.表学校有关的:庠、序、太学、博士、太傅
22.表布匹的:布、麻、匹、丝、绢、锦、练、绫、绡、缣、绸、罗、缎、绮、纱、绦、缟、缣、缯、蚕、桑、
23.表桌床的:案、几、床、塌
24.表走的:步、趋、走、遁、亡、逃、徙、匿
25.表违背的:牾、忤、逆、倍(背)
26.表说话的:曰、云、谓、诏、诰、告、敕、白、陈、对、语、谕、喻、渝、晓、辩、问、谢、折、诘、诉、咨(谘)
27表劝说的:说、劝、规、讽、讥、谤、谏、
28.跟马有关的:马、驹、厩、策、羁、縻、辔、逸、驭、御、驾、辕、辙
29.表害怕的:畏、惧、惮、骇、患、遽
30.表揭发的:劾、讦、揭
31.跟皇帝有关的:上、帝、祚、践祚、登基、用事、朕、孤、寡人、御、诏、召、诰、(驾)幸、膳、对策、轮对、奏、表、疏、
32.表朝见的:朝、觐
33.表死亡的:(驾)崩、山陵崩、薨、卒、不禄、死、没(殁)、终、圆寂
34..跟京城有关的:禁、阙、畿、京、京畿、
35.表到往某地的:如、过、诣、幸、往、经
36.表离开某地的:去、迁、徙
37.表拜访的:造、过、访、谒(见)、顾
38.表告别的:辞、别、谢
39.表暗中的:阴、间、密
40.表穿戴的:纨绔、布衣、结、履、印、绶、冠、冕、巾、弁、弱冠、笄礼、免冠、带
41.表房舍的:宇、舍、馆、宅、第、邸、庑、屋
42.跟水利有关的:堤、决、溃、溢、涨、灌溉、涝、旱、堰、芜秽
43.跟粮食有关的:粟、黍、禾、谷、稻、菽、稼穑、耕耘、稔、熟、刈、籴、粜、廪、禀、府、荒、欠收、
44.表粮食丰收的:丰、饶、赡、足、给、佚、
45.表食物的:糗、馔、肴、膳、羞(馐)、蔬、果、脂膏
46.表饱饥的:饱、饥、饿、馁、馑
47.表容器的:石、斛、觞、樽
48.常见的古今异义的:
先(祖先、已经死去的,多指上代或长辈)
课(督促劝说去做某件事)秩(官吏的俸禄、十年为一秩)
逸(马脱了缰绳、放纵)禁(皇帝居住的地方)对(回答或对话)
如(到、往)檄(古代用来征召、声讨的文书)中(中伤、诬蔑别人使受损害)诬(捏造事实诬陷别人、欺骗言语不真实)掾(古代属官的统称)
工(工匠、精巧、擅长、官吏)僭(超越本分、过分、虚假不真实)
孤(幼年失去父亲)容(宽容、或许、许可)贷(借出、借入宽容、宽免)
狱(官司、案件、监牢)白(告诉)与(赞扬)多(赞扬)
遽(急速、就、恐惧)勤(辛劳)尤(罪过过错、指责归罪、优异突出、特别尤其)树(种植)给(食用丰足)劫(强夺、掠取、威逼、威胁)按(追究、考察、调查)赡(富足充足、供给供养)典(主持)令(美好、县令)
差(病好了)执(捉拿)延(延请)省(减免)
雅(平时)谢(道歉、推辞、告诉)第(次第、官僚和贵族的住宅、科举考试的等级)折(驳斥、指责使对方屈服)察(考察、考察后给予推荐)赧(因羞愧而脸红)竟(结束、完)坐(因......而犯罪、因为)甫(才)
寻(不久)祚(大堂前东面的台阶、帝位)造(造访)
过(拜访、经过、过失、责备)弑(子杀父、臣杀君)用(财用、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