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__画家乡的风景___第一课时
七年级下册湘版美术第一课画家乡的风景

观察与构图
01
02
03
观察角度
选择合适的观察角度,如 平视、俯视、仰视等,以 展现家乡风景的独特魅力。
构图布局
运用黄金分割法、对称法 等构图技巧,合理安排画 面元素的位置和比例,使 画面更加和谐美观。
透视关系
掌握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 的原理,运用近大远小、 近实远虚等透视规律,增 强画面的空间感。
指出亮点与不足
教师应对每件作品进行细致点评,指 出其中的亮点和不足之处,如色彩搭 配、构图、细节处理等。
提供改进建议
针对每件作品的不足,教师应给出具 体的改进建议,如加强色彩对比、优 化构图比例、丰富细节表现等。
学生互评与交流
互相学习与借鉴
学生之间可以互相评价作品,学习他 人的优点,借鉴他人的经验,以提高 自己的绘画水平。
促进交流与合作
通过互评与交流,可以增进同学之间 的了解和友谊,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 精神和沟通能力。
05 拓展与延伸
CHAPTER
探索更多画家乡风景的方法与技巧
尝试使用不同的画笔和画纸
使用不同硬度的画笔和不同纹理的画纸,可以创造出不同的画面 效果和质感。
学习运用色彩
通过学习和掌握色彩的运用,可以更好地表现家乡风景的色彩变化 和情感表达。
细节刻画与情感表达
细节刻画
仔细观察家乡风景的细节特征, 如建筑风格、自然景观等,运用 线条、明暗、质感等绘画语言进
行细致入微的刻画。
情感表达
将自己的情感融入画面,通过色 彩、构图、笔触等绘画元素表达
对家乡的热爱和眷恋之情。
意境营造
追求画面意境的表现,通过虚实 相生、情景交融等手法,营造出 具有感染力和想象空间的画面氛
第一课 画家乡的风景

第一课画家乡的风景人们以为最美的风景只在远方。
远方固然有迷人的景色,但在我们的身边美景也无处不在。
无论是繁华的新街,还是广阔的农田;无论是鸟语花香的新小区,还是宁静古朴的水乡老街……美有千万种模样。
通过本课教学,旨在让学生了解家乡的风景、风情,初步掌握风景画的构图技巧,同时学会运用一定的表现手法创作描绘家乡风景的作品。
教学时应寓景于情,从而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
教学目标:1.赏析家乡的自然风光和风景画作品,了解简单的构图知识。
2.初步掌握风景画的构图技巧。
学会运用一定的表现手法,完成一幅描绘家乡的作品。
3.培养观察生活的能力和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感受风景中的艺术美,初步掌握风景画的构图技巧。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构图技巧和表现手法,描绘家乡的风景。
教学过程:第1课时课前准备(学生)搜集家乡富有特色的风景图片资料或美术作品。
(教师)各种风格的风景画图片作品、课件及背景音乐。
教学过程1.感受风景中的艺术美。
提问:你认为最美的风景在哪里?(1)让学生讲述自己心目中最美的风景。
(2)教师课件演示:展示各地风光图片资料,运用比较法引导学生感受城市与乡村的不同特色。
(引导学生欣赏感受不同风格的美景,并通过画面引导学生理解——不同风景具有不同美感。
)2.欣赏描绘风景的绘画作品。
提问:风景画和风景照片效果一样吗?为什么?(1)引导学生欣赏课本中的风景画作品。
从这些风景画作品的形式、艺术风格等方面展开欣赏与讨论。
(2)教师重点讲解《村道》、《母亲河》等三幅作品。
引导学生观察“画家用不同手法表达对雨景独特的审美感受”,并让学生探究“表现手法与意境表达”之间的关系。
(3)小结:看似平凡的风景,在艺术家的眼里会有不平凡的美,这取决于一个人对于美的感受能力。
3.分析风景画的艺术特点。
提问:你知道怎样才能画好风景画吗?(了解风景画的构图特点。
)(1)师生互动:赏析作品,理解不同的表现形式给人不同的感受。
科目 第一课画家乡的风景

科目第一课画家乡的风景教学程序教学活动媒体运用教材分析本课以风景画展开教学,通过分析朝戈作品《草原的路》,帮助学生理解绘画风景画中的透视现象及其相关知识,解读其情感表现;重点以霍贝玛的《村道》来寻找其基本方法和透视规律;强化学生对透视基本规律的了解与掌握,帮助学生了解透视知识在绘画中的作用,使学生建立和表现绘画的空间意识。
多媒体课件展示《草原的路》原作图片。
原作转化成黑白效果呈现。
知识与能力 1.初步了解风景画作品中的情感因素,体验绘画作品中的情感表现。
2.通过对作品的透视规律分析与学习,加强对透视在作品中的运用。
3. 能通过图片或作品,表现出透视规律的风景作品。
展示与原作相关的图片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掌握透视现象与规律,感受在绘画作品中表现出的空间感,通过精心设计问题,探讨,扩大学生参与性,在表现中实现学生的理解与掌握。
形成初步的表现与运用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分析作品,感受作品所给予的情感因素,并初步理解风景画中特定劲舞描绘的情感表现力。
欣赏色彩变化教学重点理解风景画中的情感因素;掌握掌握风景画中的透视,能运用透视表现于风景作品中。
教学难点掌握风景画中的透视,能运用透视表现于风景作品中。
教学设计1.通过欣赏家乡风景,激发学生对家乡的回忆,通过画家乡风景画,表现情感,进而导入表现立体空间关系。
2.通过观察分析,体验画家表现草原的情感,体验并能分析归纳出作品中的透视现象及规律。
3.通过学生赏析,学会从作品里读出透视的相关信息,并能用语言表述、表现出来。
4.联系艺术作品,抓住科学与艺术中的运用,学会分析其透视现象。
展示立方体平行透视示意图及基本规律的文字导入欣赏家乡自然风景;拿一张白纸,钩一幅简单的家乡风景画;典型作业评比;问:哪一张作业更有空间感?体会如何在平面的二维空间表现出立授课《风景画的透视》1.欣赏朝戈《草原的路》给你什么感觉?体会作品所表现出的对家乡的情感;分析作品中的透视现象:水平线:开阔斜线:深远思考题:如果把斜线换成直线,你的感觉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总结:透视的规律2.透视知识艺术与科学的结合。
第一课:画家乡的风景

第一课:画家乡的风景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发现美、表现美,用艺术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愿望。
?知识与技能?:了解透视知识,学习风景画的构图,参考摄影作品改画风景。
运用透视、构图知识,画家乡的风景。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与讲解,了解一幅好的色彩风景画应该具有的构成因素,懂得如何欣赏,尝试几种表现风景画的方法,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色彩风景画的欣赏能力,理解色调对情感的作用,提高动手能力。
?教学难点?:用已有的色彩知识,通过色彩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准备?:教具:课件、彩色纸、水粉颜料等。
?学具:各种颜色、彩笔、彩色纸等。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时间分配???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图片欣赏?。
?结合教材图片,让学生体会、感受不同季节不同色调的风景画。
感受理解色彩给人的不同的视觉心理。
?独立思考,?回答。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分析作品。
?合作交流、?全面提高。
?朝戈、古元、霍贝玛等名画家作品中如何运用色调和各种色彩表现形式来表达内心感受的。
?分析问题,体会作者的创作情感的表达,?赏析结合?。
?三、对比讲解。
?想象、提高结合教材中的《马棚》讲述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
?要点:1、平行透视有一个消失点,又叫一点透视,成角透视有两个消失点,又叫两点透视。
?学生观察、讨论。
??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2、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进宽远窄。
?四、小试牛刀。
?合作、交流。
,指导学生练习两种透视。
?“实战训练”?五、小结。
??讲评练习,强调要点,?理顺要点。
第二课:《?黑?白?世?界?教学内容?:黑白木刻、黑白画的制作。
?教学领域?:??造型·表现?教学目标?:?1.?用示意图分析木刻作品的黑白关系,联系个人生活表达情感。
?2.?运用黑白造型手法创作黑白画。
3.认识木刻的工具及其操作技法。
??4.学习刻刀的操作并运用于作品的临摹。
七年级第一课画家乡的风景第一课时-风景画的透视-PPT

透视学: 在平面或曲面上再 现空间感、立体感 的方法和与此相关 的科学研究。
在画面上具体表现 为:近大远小,近 宽远窄,近实远虚。
5
远 大近
小
低远 高 近
6
7
想一想:生活中的实例你能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9
计算机室
10
视 中 线 心点
1
我们先来观察一些图片: 看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2
生活中的透视 现象
3
提问: 从刚才看到的图片中发现了什么现象呢?
正如刚才我们看到图片一样,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发 现这样的现象,明明是等大的物体,但由于观察的角度不 同就会产生近大远小的变化。这种现象在我们生活中很正 常的,是透视现象。
我们生活中的物体都存在透视现象。我们在绘画时只 有将这种现象准确的再现在我们的画纸上才能将物体画出 立体的感觉。因此,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透视的 一些问题。生活中的透视现象有很多种,我们今天要接触 到的是平行透视、成角透视。
视平线
11
12
成角透视
左消失点
视平线
右消失点
13
正 确 构 图
14
不 合 理 构 图
15
活动一
• 1.利用所学透视画一正方体,注 意各个面、各条棱的比例关系。
• 2.找几名同学到黑板上画,小组 间相互检查一下,并试着修正一 下。
16
画家乡的风景 美术课件

环节三:精讲点拨
透视: 是一门研究视觉空间变化规律的
学科。在绘画中,艺术家借助透视的 知识来解决在平面上表现立体空间的 问题。
生活中的透视现象
近高远低,近长远短
近大远小
平行透视的规律:
近大远小 近高远低 近宽远窄
心点:在人眼睛正前方的画面上,处于视平线上, 是平行透视的消失点。
视平线:它是通过心点做的一条水平线,这条线与眼睛的视 线等高,所以称为视平线。它是画面上假设的一条横线。
视 中 线 心点
视平线
透视原理 透视的基本术语
1、视平线: 就是画面与眼睛平行的水平线
2、视点: 就是画者眼睛的位置
3、消失点: 就是在透视中延伸到视平线上 的点,又叫灭点
欣赏:平行透视在作品中的应用
荷兰霍贝玛 的《村道》,属 平行透视图,观 者正对小道,在 隐约的直角线限 定下,道路迅速 由宽变窄,两边 的树木由高变矮, 由疏变密,向心 点延伸集中,从 而将观者视线顺 引到深处,产生 画面的深度距离 感。这种方法适 合表现长廊、隧 道、公路、铁道 等。
留白
用线条对砖 头进行了仔 细的刻画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亮 暗
观察与探索 如何用线条画出一幅具有美感的风景画。
2.同样的墙面,砖的大小、疏密有什么不同?
近大远小,近疏远密
知识拓展
活动一
作业1.利用所学透 视画一正方体,注 意各个面、各条棱 的比例关系。
作业2.从生活中找 平行透视画面创作 品。
第一课: 画家乡的风景
1.理解风景画中的情感因素。 2.了解风景画的平行透视规律。
环节一:欣赏图片
接龙游戏: 说说家乡风景的元素有哪些?
树、山、田地、动物、建筑、阳光、水、雾、 云、电线杆、人、草、公路。。。。。。
第1课 画 家 乡 的 风 景

第1课画家乡的风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发现美、表现美,用艺术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愿望。
知识与技能了解透视知识,学习风景画的构图,参考摄影作品改画风景。
运用透视、构图知识,画家乡的风景。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与讲解,了解一幅好的色彩风景画应该具有的构成因素,懂得如何欣赏,尝试几种表现风景画的方法,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色彩风景画的欣赏能力,理解色调对情感的作用,提高动手能力。
教学难点用已有的色彩知识,通过色彩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准备教具:课件、彩色纸、水粉颜料等。
学具:各种颜色、彩笔、彩色纸等。
教学过程合作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时间分配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音乐、图片欣播放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结合风景图片,让学生体会、感受不同地域、不同风格的风景画。
独立思考,回答。
激发学生学2赏习兴趣。
二、分析作品合作交流、全面提高朝戈、古元、霍贝玛等名画家作品中如何运用色调和各种色彩表现形式来表达内心感受的。
结合家乡的摄影图片,感受家乡的风景美。
分析问题,体会作者的创作情感的表达。
赏析结合。
8三、对比讲解想象、提高结合教材的《林荫小道》和《马棚》讲述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
要点:1、平行透视有一个消失点,又叫一点透视,成角透视有两个消失点,又叫两点透视。
学生观察、讨论。
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12、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进宽远窄。
四、小试牛刀合作、交流指导学生练习两种透视。
交流、合作。
“实战训练”2五、小结讲评练习,强调要点。
理顺要点。
5第二课时一、温故知新交流、提高1、分别说出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概念。
2、演示这两种透视现象。
3、举例说出生活中的透视现象(至少说出两种)。
学生回答、补充、纠正。
夯实基础。
5二、自主探究小组合作1、什么是构图?2、如何构图,结合课本4副绘画作品分析。
学生自学、思考。
提高自学能力。
5三、交流提高交流教师适时启发、引导。
学生回答、补充。
提高表达能力。
画家乡的风景第一课时教案

画家乡的风景第一课时教案
《画家乡的风景第一课时教案》这是优秀的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画家乡的风景第一课时教案这篇文章共3268字。
相关文章
《习惯养成主题班会教案一等奖》:1、习惯养成主题班会教案一等奖习惯是一种长期形成的思维方式和处事态度。
习惯是由一再重复的思想行为形成的。
有什么样的行为反复体验,就有什么样的习惯养成;养成了什么样的行为习惯,就会形成什么样的习性;形成了什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一等奖》:1、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一等奖《皇帝的新装》这篇童话,运用夸张的手法,充分发挥奇特的想象,无情的揭露了腐朽的封建王朝,深刻鞭挞了反动统治者们的愚蠢、卑鄙、虚伪。
同时告诉人们,应该保持天真烂漫的童心,无。
《画家乡》第一课时教案.doc

《画家乡》第一课时教案-1、小朋友,我们班很多同学都生在桐乡,长在桐乡,桐乡呀,就是我们的家乡。
你知道我们的家乡有哪些地方值得夸一夸吗?(预设:乌镇茅盾故居,石门丰子恺,乌镇华章生态园,新世纪公园,凤鸣公园,田野菊海)师:是啊,说的真棒,你们瞧。
(欣赏图片)师旁白:美丽的水乡---乌镇,一代文豪茅盾的故居,千年古寺---福严寺,丰子恺漫画馆,你看前不久我们还一起去了春游的华章生态园,到了秋天我们的家乡还有这田野菊海还吸引了不少游客呢。
看来,家乡值得骄傲的地方还真不少呢。
(分析:用自己家乡的景色来导入,让学生有直观感知,而且也有话可说,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2、点击出示:家乡师:谁来读好家乡这两个字。
(指名读)师适时评价,如:你读得一字一顿的,很正确;你读得很深情,看得出你很爱自己的家乡。
师:是啊,我们都爱自己的家乡,有几位小朋友跟你们一样,爱家乡,也爱画自己美丽的家乡。
点击出示课题:《画家乡》,谁愿意来读读课题,请你来读,他来读,一起读。
(分析:通过读题、悟题,让学生从题目中去领悟文本的内涵。
教师通过评价语,引导学生体会爱家乡的情感。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小朋友,你想了解他们的家乡吗?那就先听老师给你介绍介绍吧。
师配乐看图叙述课文,学生整体感受语言的美。
2、听完了老师的介绍,你有什么话想说吗?(引导学生说:家乡美)3、他们的家乡可真美,正向你们说的一样。
赶紧自己念念吧。
注意读准字音,圈出生字。
4、检查字词(带拼音的字----词语)(1)小朋友读得真起劲,生字宝宝也来凑热闹了,他们从课文中跑出来,你还认得他们吗?(认读生字卡片)(2)全班检查词读得真棒,涛涛,山山他们呀知道小朋友要去他们的家乡玩,故意给我们出了一道难题,他们说如果你能叫出这些词语的名字,就可以看到很美很美的风景。
你们行不行?自己先大声地准备准备。
你想读哪一个就读哪一个。
(生读词语,随机评价)(分析:《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提出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画家乡的风景》教学课件

《画家乡的风景》教学课件《画家乡的风景》教学课件1【教学过程】一、歌曲导入,入情入境1.导入语:亲爱的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礼物,那就是一首好听的歌《家乡》,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2.播放歌曲《家乡》。
3.这首歌描写的是蓝天白云下牛羊成群、美丽的草原景色。
听了这首歌,你们想不想描绘一下自己的家乡?4.今天有几个小朋友,他们也把自己美丽的家乡画下来了,想不想看一看呢?二、配乐朗读,整体感知1.教师边出示5张投影片,边配乐范读全文。
2.学生标出自然段。
3.这篇课文共描写了哪几个小朋友的家乡?他们的家乡在哪里?板书:涛涛、山山、平平、青青、京京海边、山里、平原、草原、城市4.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全文。
5.你最喜欢谁的家乡?(教师出示5个家乡标牌放在每个组的桌子上,命名为:海边队山里队平原队草原队城市队。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家乡换位就坐。
)三、小组合作,品读课文1.课件出示自学提示。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自己喜欢的家乡段落。
(2)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读给其他组员听。
(3)在这一段中你学懂了什么?讲给组员听。
(4)每一种家乡的特点可以用哪一个字概括?(5)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提出来,请小组其他同学来帮忙。
2.选出各组负责人每组选一个组长──全面组织管理本组的纪律,解决临时性问题;一个主持人──按老师的提示和要求,组织本组同学积极讨论;一个记录员──快速记录下大家的疑难问题,以免遗漏;一个解说员──向大家介绍本组同学喜欢的家乡;一个朗读员──代表本组在全班朗读;一个成果汇报员──在成果汇报会上向全班汇报本组的自学成果。
3.小组合作学习。
(教师全场巡视,指导点拨。
)四、成果汇报,释疑评价1.每组解说员出示投影片向大家介绍喜欢的家乡。
(学生评价打分。
)2.每组朗读员配乐进行朗读接力赛。
(学生评价打分。
)3.每组汇报员汇报本组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
(包括有哪些优美的.词句;对个别词语的理解;会仿照例句说句子;学懂了哪些知识;对个别同学的质疑,小组是怎样解决的等方面的收获;教师评价打分。
第1课画家乡的风景1课时

思考:将图中的斜线改为直线,你的感觉有 什么变化?与同学交流。
思考:将图中的斜线改为直线,你的感觉有 什么变化?与同学交流。
天边朵朵的白云、缓缓起伏 的草地、金灿灿的阳光,我们的 家乡有如此美丽的风景,你是否 可以尝试用绘画的形式来表现自 己家乡的美景?
四、课堂小结
1.理解风景画中的情感因素。 2.基本了解风景画的透视。
1.首先选拔出优秀的学生作品进行展 示。(1分钟)
2.由学生上台扮演主持人,组织各小 组进行点评和补充。(3分钟) 3.教师评价并总结。(1分钟)
一、课前回顾
(2分钟)
请你猜一猜、说一说下面的风景 图画分别是什么地方。
温馨提醒:要求回答正确,语言表达清晰。
北京 广西桂林
四川九寨沟
三峡大坝
黄陵庙
宜昌夷陵广场
在上学期的美术学习中,我们基 本掌握了一定的绘画造型技能,在本 课中我们将进一步的学习绘画造型的 具体知识——透视、构图。
第1课
画家乡的风景
第1课时
制作人: 牛 娜
学习目标
1.理解风景画中的情感因素。
2.了解风景画的透视。
3.培养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
二、合作学习一
(1+2+2)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你的家乡在
哪里? 你爱你自己的家乡吗? 请你简单介绍一下你的家乡。
温馨提示:
1. 独立思考(1分钟)。
要求语言表达最清晰流畅!
何为透视?
透视是一门研究视觉空间变化规律的学科。 在绘画中,艺术家借助透视学的知识来解决在 平面上表现立体空间的问题。 基本的方法有: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风 景画中可以概括为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宽 远窄等规律。
近大远小
七年级美术_第一课_画家乡的风景1

知识拓展
欣赏优秀的风景速写作品
2.同样的墙面, 砖的大小、疏密 有什么不同?
近大远小,近疏远密
透 视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观察与探究
线 条 3.不同的物体与材质,怎么用线条去表现?
如何用线条画出一幅具有美感的风景画。
观察与练习
将先前的作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注意哪些部分可以留白,哪些部分可以仔 细刻画,同时注意石块的大小疏密处理 ,不同物体的表现形式。
水乡
油画
陈逸飞
这些建筑还是平行透视 吗?
成角透视:一个立方体任何一个面均不与画面平
行(即与画面形成一定角度),但是它垂直于画面 底平线。它的透视变线消失在视平线两边的余点上, 称为成角透视,也称两点透视.
成角透视
透视——成角透视
步骤:1.先定视点,也叫消失点; 2.再由视点作平行于地面的的直线;
小训练:
尝试用线条改画左边这 幅画,把景物简化成一块块 的形状。选择一个你有兴趣 的局部也行,注意表现屋顶 、道路、墙壁的透视关系。
观察与探索
如何用线条画出一幅具有美感的风景画。
1.观察速写作品,相对的两面墙 有什么区别?
留白
明 暗
亮
用线条对砖 头进行了仔 细的刻画
暗
观察与探索
如何用线条画出一幅具有美感的风景画。
远 远
2近
远 远
4视觉近
观察与探究
A
B
平行透视 凡六面体的一个面与画面平行,而另一个面与画面 : 成九十度角,依此角度画的透视称为平行透视,只 有一个消失点,即心点。
• 设计另一座楼。利用平行透视 的规律。
观察与探究
铅笔的用处
手持铅笔与视平线平行可观测 到院墙线的角度和方向。
《画家乡》第一课时.doc

《画家乡》第一课时-1、(出示地图)同学们,我们的祖国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土地,她像巨人一样屹立在世界东方,像一只高昂着头的雄鸡在放声歌唱。
(出示课件:桂林山水、九寨沟风景区、内蒙古大草原、上海大都市、青岛)这里有浩瀚的大海,茫茫的草原、连绵的群山、一座座现代化大城市,到处是美丽的风光。
2、我们都有自己的家乡。
(板书:家乡)你的家乡在哪儿?简单介绍一下。
3、导语过渡:我们都爱自己的家乡,下面,我们跟随涛涛、山山、平平、青青、京京到他们的家乡去看看,好吗?(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师配乐范读文,学生看图欣赏(整体感受语言的美)2、自由读文,要求读正确。
自读文,画出本课生字词同桌互读课文,评价是否读正确。
3、再次读文,画出喜欢的词句,读一读(初步感知语言)。
4、用第一自然段第一句导入:读第一段,说说:你想知道什么?(引导质疑)孩子可能会提出:孩子们指谁?孩子们的家乡在哪里?他们的家乡怎么美丽?他们的家乡有什么?快速读文,找出答案。
(释疑)板书,借机认读:家乡、海边、平原、山里、高原、城市等词语。
(三)细细品读,画中感悟1、你觉得谁的家乡最美?你是从哪些句子感受到美的?把这些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来(指导体验性阅读)2、读相关句子。
3、你觉得谁的家乡最美,最想到谁的家乡去看看?例:学生觉得山山家乡很美。
①(出示学生感受到美的句子)读一读,要求读正确。
②画一画他的家乡(高山、清水、很多又高又大的树)教师根据画图情况,重点帮助学生体会文字,进而谈出体会,(边画边悟)③指导朗读句子:他画的山那么高,水那么清。
房前屋后都是又高又大的树。
(多元体会,多元朗读)④指导背诵这两句话:看图背诵闭上眼睛背诵。
⑤山山的家乡多美啊!看,他在干什么?读读最后一句。
⑥齐读第三段:我们一起跟随山山到他的家乡去好吗?4、学习其余几段,认读相关字:①根据学生喜好,分成四个小组来学习其余几段。
学习方法:△读读喜欢的词句(读)△根据理解画画他的家乡,每组发一张纸,集体画。
画家乡的风景ppt课件

• 家乡风景的魅力 • 家乡风景的绘画技巧 • 实地考察与素材收集 • 创作过程与作品展示 • 家乡风景的保护与传承
01
家乡风景的魅力
自然风光
总结词
壮丽、美丽、宜人
详细描述
家乡的自然风光是其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山川、河流、湖泊、森林、草原等。这些自然景观以其壮丽、美 丽和宜人的特点,吸引着人们去欣赏和探索。在PPT课件中,可以通过图片、视频或动画等形式展示家乡的自然 风光,让观众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
传承人文精神
弘扬传统文化
挖掘和传承家乡的历史文化,弘 扬民族精神和优秀传统。
保护历史建筑
保护历史建筑和古迹,维护地方 特色和风貌,让后人了解家乡的
历史和文化。
发展地方特色文化
鼓励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活 动和产业,促进文化传承和创新
。
提高公众意识
宣传教育
通过宣传和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家乡风景保护 与传承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人文景观
总结词
历史、传统、艺术
详细描述
除了自然风光,家乡的人文景观也是其魅力所在。这些景观反映了家乡的历史、传统和文化,包括古 建筑、历史遗址、民俗文化等。在PPT课件中,可以通过讲述人文景观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和艺术 价值,让观众了解和欣赏家乡的人文景观,感受到家乡的历史底蕴和文化魅力。
历史与文化背景
社会参与
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家乡风景的保护与传承工作, 形成合力,共同推进。
倡导绿色生活方式
推广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引导公众养成节约 资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THANKS
感谢观看
运用对比色
注重色彩的饱和度和明度
通过调整色彩的饱和度和明度,使画 面更加和谐统一。
第一课画家乡的风景

第一课画家乡的风景教学方法:讲解,欣赏,练习教学目的:1、初步了解风景画的绘画特点和情感表现2、理解认识成角透视和平行透视原理,并能在现实中找到例子和用相机或画笔记录下来3、学习风景画的构图教学重点:初步认识风景画和透视原理教学难点:区分成角透视和平行透视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美丽的风景总是不经意的出现在我们的眼前,在于我们是否能细心的留意身边的风景,其实对于熟悉的地方,也许它的美就更容易被我们习以为常所忽略了,今天老师就要领着大家回顾家乡的美,一起来学习我们的新课《画家乡的风景》。
在正式进入新课前,下面老师有一组照片让大家猜猜这是什么地方?(多媒体播放:南湖公园、九龙峰等,稍给提示,学生回答)大家是否都觉得有点惊讶,我们经常见到的风景,只要细心的发现,每一个角度都是一副完美的风景画。
看过我们的家乡的风景,也来看看在画家笔下是怎样来表现他们的家乡美呢。
二、新授1、欣赏:朝戈《草原的路》。
同学们,看到这幅作品,你最大的感受什么呢?你认为作者是带着什么情感去画这幅画的呢?(学生回答后加以归纳补充)2、了解风景画基本的透视现象大家在看过作品都有一种视野开阔的空间感,那到底是什么让一幅平面的画看起来会有这种感觉呢?让我们一起来找找原因,书本在原图旁边有两张画面结构的简化图(同时用多媒体展示),我们看下这两张图能告诉我们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草地形状由宽变窄向远方延伸,构成路的斜线消失于地平线上)小结:水平线的距离变化产生空间深远感。
垂直线的聚散变化产生空间深远感。
这些让我们视觉上产生的空间感,就是我们接下来要学习的透视原理。
3、初识透视学透视学概念:在平面或曲面上再现空间感、立体感的方法和与此相关的科学研究。
透视在画面上的具体表现为:近大远小、近宽远窄、近实远虚。
今天我们就透过一个立体正方形的透视变化来学习透视的规律吧4、平行透视规律及相关作品平行透视概念:在正六面体上下、前后、两侧三个面中,只要有一个面与画面平行,同时有一面与地面平行的正方面体透视就叫“平行透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延安鲁艺校景》 版画 古元 《马棚》 水粉画 袁运甫
观测法
线条 角度 位置 形体的大小比例
《山村景色》 高加明 农民画
《戈射收获图 》画像砖 汉 《车辆出行图》墓室壁 画 汉
上方为远 下方为近
作画步骤
选择一幅风景画或照片 用铅笔观测透视线条的角度和方向 先从主体入手进行细节刻画 调整画面布局 涂色
作业
尝试用线条改变摄影作品,选择一个你又兴趣 的局部也行,注意表现屋顶墙壁的透视关系。
透视学: 在平面或曲面上再现空 间感、立体感的方法和 与此相关的科学研究。
在画面上具体表现为: 近大远小,近宽远窄, 近实远虚。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一、平行透视(一点透视)
《母亲湖》 油画 朝戈 《村道》 油画 霍贝玛(荷兰)
《水乡》油画 陈逸飞 《最后的晚餐》 油画 达芬奇(意)
二、成角透视(两点透视)
眼睛的旅行
美景欣赏
美景欣赏
桂林山水
桂林风景
美景欣赏
画家乡的风景
理解风景画中的情感因素 了解风景画的透视 学习风景画的构图
作品欣赏
朝戈《草原的路》
草地的形状由宽变窄向远方延伸 构成路的斜线消失于地平线上
集思广益
想一想: 画家是怎样在一张纸上 面表现出了如此广阔的 壮美风景?
透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