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唯物主义部分
历史唯物主义的内容
历史唯物主义的内容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理论基础,它是一种关
于历史发展规律的哲学观点,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历史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推
动的,是由阶级斗争的发展推动的,是由人民群众的革命斗争推动的。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推动着社会前
进的无限循环,是一个不断革新着社会形态的历史进程。
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观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生产力的发展
推动的。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基础,是社会变革的动力。
随着生产
力的发展,社会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也在不断变革,从而推动了社
会的发展和进步。
其次,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阶级斗争推动的。
在任何一个社会中,都存在着不同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这种阶
级斗争推动了社会的变革和进步,推动了社会制度的更替,推动了
社会的发展。
再次,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的革命斗争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历史的进程中,人民群众的革命斗争推动了社会的变革和进步,推动了社会制度的更替,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总之,历史唯物主义是一种关于历史发展规律的哲学观点,它强调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阶级斗争和人民群众的革命斗争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观点为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对于我们深刻理解社会发展规律、推动社会变革和进步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基础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基础马克思主义是世界上一种影响深远的思想体系,其理论基础之一就是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揭示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及社会变革的动力源泉。
本文将探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基础,并通过对相关概念的解释和阐述,展现其独特魅力。
一、历史唯物主义的定义历史唯物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思想之一,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
它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从而决定了社会的性质和走向。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历史的发展是客观存在的,人类的社会实践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
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1. 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
它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即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这种矛盾在社会历史不同阶段表现出不同形式,从而产生了社会的变革与发展。
2.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经济基础是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和,决定了上层建筑的性质和变革。
上层建筑包括政治、法律、宗教、哲学等意识形态,受到经济基础的制约和影响。
3. 阶级斗争:历史唯物主义认为,阶级斗争是社会历史变革的动力。
历史上不同社会形态的更替,都是通过阶级斗争而实现的。
阶级斗争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激化的结果,是推动社会变革和演进的重要力量。
三、历史唯物主义的意义1. 解析社会历史:历史唯物主义为我们理解社会历史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工具。
通过历史唯物主义,我们能够认识到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变革的动力,从而更好地解析历史事件和社会变革。
2. 指导现实实践:历史唯物主义对于指导现实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历史的认识和总结,我们能够更好地把握社会矛盾和问题的本质,为社会变革提供科学依据和行动方向。
3. 培养正确世界观:历史唯物主义能够培养人们正确的世界观。
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两大部分的内容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灵魂,是史学研究的理论根据和基本方法。历史学科能力的核心是历史思维能力,其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应用水平的把握。正如当代史学家何兹全所说:其"仍然是最先进的历史科学的理论。"高考《考试大纲》中"史论结合"的基本要求即体现了这一宗旨,要求学生在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时,既不能缺乏理论应用,也不能将史实与理论游离,或将理论"标签化",而应当在正确理论指导下,对有关史实进行科学分析。
(7)内容与形式
内容是事物内部各种要素的总和,是事物存在的基础;形式是事物内部各种要素的结构或外部表现方式。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依赖于内容;有什么样的内容,就会有什么样与之相适应的形式;内容的发展决定着形式迟早要发生变化。形式对内容又有巨大的反作用,当形式适合内容时,可以促进内容的发展;当形式不适合内容时,就阻碍内容的发展。第一,内容和形式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无内容的形式或无形式的内容都是不存在的,任何事物都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体。如手工作坊这一经济形式对应的内容是手工作坊主剥削帮工、学徒,体现了封建剥削关系,而与手工工场这一经济形式对应的内容是手工工场主剥削雇佣工人,体现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第二,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区,同一历史内容往往可以有多种形式加以表现,这正说明了历史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如同样在农村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农业资本家,在英、德、美、日却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英国是新贵族,德国是容克地主,美国是种植园主,日本是新兴地主。第三,历史上有许多形式相同、内容不同的历史现象。如中国近代史上两次国共合作形式是相同的,而内容是不同的。1924-1927年的合作是党内合作,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建立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共同对付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1937~1945年的合作是党外合作,建立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同对付日本帝国主义。
高中政治历史唯物主义知识点汇总
四、历史唯物主义(一)社会历史观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社会意识。
识别的关键词:落后腐朽思想╱先进思想╱2.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就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就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识别的关键词:经济体制改革╱所有制╱分配制度改革╱3.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它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识别的关键词:政治体制改革╱政府(大部制)、政党、民族、宗教等制度变革╱上层建筑(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各种思想观点和社会意识形态)╱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树立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识别的关键词:人民╱人民群众╱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与群众相结合╱农民,老百姓╱群众利益╱弱势群体╱民生╱以人为本╱人权╱(二)人生观价值观5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人生价值的评价主要是看他的贡献。
识别的关键词:说明人生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一些先进人物的价值正是体现在于他们对社会的贡献╱6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导向作用。
识别的关键词:说明不同价值观的导向作用╱说明先进人物之所以会取得成功,是因为他们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如航天英雄╱十大感动中国人物等╱7.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追求。
识别的关键词:时空的推移和条件的改变价值观念会变化╱忠于人民╱地位、需要、角度、立场不同价值观不同╱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个人利益、局部利益与最大多数人的利益╱眼前利益与根本利益╱8.人生价值的创造与实现,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历史唯物主义
目录[隐藏]∙ 1 基本内容o 1.1 社会发展的动力与规律o 1.2 人与社会发展∙ 2 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批判o 2.1 神学前提o 2.2 中国学者的批判∙ 3 参考条目∙ 4 参考文献态的始终,决定着其他各种社会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决定着社会历史的一般进程。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对生产关系起着决定作用、支配作用,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生产力的性质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第二,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改变。
∙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这种反作用表现为两种情况:第一,适合生产力的性质和发展要求的先进的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第二,不适合生产力的性质和发展要求的落后的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生产发展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情况。
在一种生产关系产生和确立后的一段时间内,它与生产力的性质和发展要求是基本适合的,对生产力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促进生产力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
虽然这时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也有矛盾,人们也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对生产关系作某些调整,但却不会引起生产关系的根本变革。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首先,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一定的上层建筑总是为了适应一定的经济基础的需要而建立起来的;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必然在国家政权和意识形式上占统治地位。
第二,经济基础的变革决定上层建筑的变革,当经济基础发生变革后,上层建筑迟早会发生变革,以求得与经济基础相适应,经济基础的变化发展还规定着上层建筑变化发展的方向。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这种反作用表现为,上层建筑为经济基础提供政治保障和意识形态形式。
这种反作用,取决于上层建筑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当上层建筑适合于经济基础的要求时,它就起到巩固经济基础和促进生产力发展的作用。
高中政治历史唯物主义内容汇总
高中政治历史唯物主义内容汇总历史唯物主义是高中政治哲学的难点内容,那么具体知识点有哪些呢?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高中政治历史唯物主义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政治历史唯物主义内容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方法论】:尊重社会实际,树立实践第一的思想,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同时要确立先进的正确的社会意识,反对落后的消极的社会意识,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2、两大基本规律的矛盾运动原理【原理内容】:(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就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表明生产关系一定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反之,就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表明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又一基本规律。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尊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点和矛盾分析方法,认识和把握阶级社会的各种现象;树立改革创新的意识,不断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和经济基础发展的方面和环节,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
3、群众的观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原理内容】: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
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基本原理,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根本原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历史唯物主义是指认为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物质生产力的发展,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推动的。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了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了政治、法律、道德、哲学等上层建筑的性质和发展。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基本原理,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根本原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历史唯物主义是指认为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物质生产力的发展,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推动的。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了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了政治、法律、道德、哲学等上层建筑的性质和发展。
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基本原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是指认为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物质生产力的发展,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推动的。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了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了政治、法律、道德、哲学等上层建筑的性质和发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基本原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是指认为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物质生产力的发展,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推动的。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了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了政治、法律、道德、哲学等上层建筑的性质和发展。
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基本原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是指认为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物质生产力的发展,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推动的。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了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了政治、法律、道德、哲学等上层建筑的性质和发展。
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名言
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名言
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有很多著名的观点,以下是一些例子:
1.“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
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
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
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
”
2.“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
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
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
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
”
以上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部分名言。
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内容
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内容
历史唯物主义是一种哲学观点,认为历史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所决定的。
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历史发展的基础。
人类社会的生产力不断发展,推动着社会生产关系的变革。
而生产关系的不断变革又推动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
2. 社会基本矛盾的历史演进是一种客观规律。
历史发展的方向和趋势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所决定的,它是客观存在的,不受人的意志所左右。
3. 社会革命是历史发展的动力。
当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达到一定程度时,会引发社会革命,推动社会生产关系的变革,从而促进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
4. 社会形态的演进是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
社会形态的演进是由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变化所决定的,它是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表现为从原始公社、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的演进。
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内容是对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的认识和把握,它指导着人们正确看待历史、把握历史、推动历史发展。
历史唯物主义包括哪些内容
历史唯物主义包括哪些内容
唯物历史论起源于19世纪上半叶,由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古希
腊哲学家等提出的对客观现实的观察和思考,无论是客观认识、历史
发展还是个体存在,其本质都属于物质的社会活动,以物质性为根源,以物质性为决定性因素。
历史唯物主义内容包括:
一、一切社会历史现实都是有形的、有空间和时间的物质活动;
二、社会的历史发展主要是受到物质生产方式的影响;
三、社会的历史发展是复杂而全方位的;
四、历史的本质是整体发展;
五、社会的历史发展是在具有不断的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实现的;
六、人的历史活动是社会的历史形态,是社会历史发展进程的实践和
产物。
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
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对于历史发展规律的基本原理。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一、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基础,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指的是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等都是在物质生活和物质生产的基础上产生的。
人们的意识形态、社会制度等都是由物质生产方式、生产力水平和生产关系所决定的。
这个原理揭示了社会发展中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对于理解社会历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的经济基础是社会制度和上层建筑的物质基础,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因素。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指的是社会的经济制度、所有制形式和生产关系等决定了社会的政治制度、法律制度、文化制度等上层建筑的形式和内容。
经济基础是社会历史变迁的动力和根源,上层建筑则是经济基础的反映和表现。
这个原理为我们深入了解社会历史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
三、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动力。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是通过阶级斗争来推动的。
阶级斗争是不同社会阶级之间为争夺社会资源和权力而进行的斗争。
社会的发展变革是通过阶级斗争的不断推动和反抗来实现的。
在阶级斗争中,先进阶级取代落后阶级,社会制度和生产关系得到改变,从而推动了社会历史的进步与发展。
阶级斗争是社会变革的动力,是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
四、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是生产商品和创造财富的力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指的是各种生产工具、技术装备和劳动的发展水平决定了各种生产关系的形式和内容。
生产力的发展会推动生产关系的改变和社会制度的转变,从而推动了社会历史的进步与发展。
这个原理强调了生产力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五、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性原理。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是有一定的阶段性和发展规律的。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理论基础。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以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辩证法为基础,从历史和社会的发展角度揭示社会现象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本文将介绍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包括物质决定意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以及历史发展的阶级斗争。
物质决定意识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物质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经济结构和制度形态。
物质生产方式的不同会导致社会的经济关系和社会意识形态的差异。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私有制和商品经济是主要的生产关系形式,导致了人们对个人私利的追求成为社会主义社会一切思想意识的源泉。
因此,意识形态的产生和变化是建立在物质基础上的。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是社会物质生活的物质基础,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
生产力包括生产技术、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等要素。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了生产关系的形成和变革。
在各个历史时期,不同的生产力水平会产生不同的生产关系,从而导致社会的阶级分化和社会结构的变迁。
例如,在封建社会中,农奴制度是封建生产关系的产物,而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家与雇佣工人之间的雇佣关系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体现。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经济基础是社会结构的基础,决定了上层建筑的性质和发展。
经济基础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社会的物质基础。
上层建筑则包括政治、法律、哲学、文化等各种意识形态和制度。
经济基础决定着上层建筑的性质和发展方向,上层建筑在一定程度上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然而,最终经济基础的变革决定了上层建筑的根本性变化。
例如,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家阶级通过控制经济基础的生产资料,从而掌控了社会的上层建筑,这意味着经济基础决定了上层建筑的性质。
历史发展的阶级斗争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是阶级斗争的结果。
不同社会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历史唯物主义,也被称为唯物史观,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科学地解释了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揭示了社会形态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阐明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
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是以“历史”作为解释原则的世界观。
它认为历史是由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而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因此,人类社会的历史是由生产方式、经济关系和社会阶级的结构决定的。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社会发展的规律性,认为一切重要的历史事件都是由社会的经济发展所驱动的,是社会阶级斗争的产物。
同时,它也认为历史的进程是可以通过研究社会经济结构、阶级关系和政治制度等来理解的。
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还强调了“历史的内涵逻辑”,即社会发展是有内在逻辑的,这个逻辑是由社会经济结构所决定的。
此外,历史唯物主义也主张“人类解放”的价值诉求,认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最终是为了实现人类的自由和解放。
总之,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是一种以历史为解释原则的哲学观点,它以物质生活条件为基础,以社会经济结构为核心,以阶级关系和政治制度为线索,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和逻辑,为实现人类的自由和解放提供了理论依据。
历史唯物主义知识点
历史唯物主义知识点“历史唯物主义”围绕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展开,涉及历史观、价值观与人生观。
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历史唯物主义知识点,一起来看看吧。
历史唯物主义知识点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突出表现为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2.社会基本矛盾运动(1)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基本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3)基本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4)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3.阶级斗争与改革(1)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2)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只能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加以解决。
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1)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2)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3)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5. 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衡量标准(1)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
历史唯物主义的内容
历史唯物主义是一种关于社会历史观的理论,它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历史唯物主义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物质生活和社会关系,包括生产方式、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等。
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的基础,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因此,历史唯物主义强调从物质生产实践中去寻找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原因。
2.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力量,包括劳动工具、科学技术、劳动者素质等因素。
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社会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分配制度、交换方式等。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3.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经济基础是指社会经济制度、经济体制、经济发展水平等,上层建筑是指政治法律制度、意识形态、社会组织形式等。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又一重要动力。
4. 社会形态的演进: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形态的演进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其中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等不同形态。
这种演进是受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所推动的。
5. 个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历史唯物主义强调个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认为每个人都具有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但在不同历史条件下发挥的作用是不同的。
在阶级社会中,人们的行为和思想受其阶级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制约,但同时也受到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制约。
因此,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在推动社会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总之,历史唯物主义是一种从物质生产实践出发来解释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理论,它强调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同时,历史唯物主义也强调个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认为在推动社会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
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历史唯物主义是指以物质生产方式为基础、人们的生产和社会关系为中心的唯物史观和社会理论。
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是其核心,包含了唯物史观和阶级斗争的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下面分步骤阐述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
一、物质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基础。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在生产方式的推动下进行的。
在生产方式发生变化时,社会关系和意识形态也会相应改变。
因此,物质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基础。
二、阶级是社会的基本矛盾。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方式的变化会导致阶级的出现和消失。
阶级是一种相对固定的社会群体,每个阶级都有自己的利益和追求,造成了社会的基本矛盾。
因此,历史唯物主义特别关注阶级斗争问题。
三、社会发展是不断前进的。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是不断前进的,没有止境。
每次生产方式的变化都会带来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也会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
四、历史是有规律的。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具有客观的规律性,历史的发展不是无序的。
事物的发展受到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支配,也受到客观历史规律的支配。
五、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的发展是人民群众的创造和推动。
因此,历史唯物主义主张群众运动和群众斗争,指出只有人民群众自身的力量才能推动社会历史的前进。
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原理之一。
历史唯物主义所阐述的哲学原则,为了更好地理解和认识社会现实,为了更好地推动历史发展,不断指引人们前行。
举例说明历史唯物主义
举例说明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之一,它认为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物质生产力的发展,历史的进步是由于人类对物质世界的改造和创造。
下面将以十个例子来说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1. 古代农业社会的发展:在古代农业社会中,人们通过发展农业生产力,如农具的改进、灌溉技术的发展等,使得农业产量大幅提高,人口增长迅速,社会生产力得到了巨大的发展。
这种物质生产力的发展催生了城市的出现,引发了社会结构的变革。
2. 工业革命的发生: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欧洲工业革命是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
通过发展机械工业、煤炭和铁矿的开发,工业革命使得生产力大幅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
这表明了物质生产力的发展对社会进步的重要性。
3. 科学技术的进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不断深入,科技创新为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无限的可能性。
例如,工业革命时期的蒸汽机的发明,电力的发明和应用,以及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等,都是物质生产力的进步带来的社会变革。
4. 农业现代化的推进:现代农业技术的发展,如农业机械化、化肥农药的广泛应用等,使得农业生产效率大幅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明显改善,农村地区的经济社会结构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5. 工业化进程的推动:工业化的发展是物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表现。
通过推动工业化进程,国家能够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增加劳动生产率,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实现国家的繁荣和强盛。
6. 城市化的推进: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人口迅速增长。
人们通过城市化,可以更好地利用资源,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7. 教育体制的变革: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教育体制也在不断革新,以适应社会的需求。
教育的发展可以提高人们的知识水平和文化素质,培养人才,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人力资源和智力支持。
8. 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随着医学科学的进步,医疗卫生条件得到了显著改善。
人们通过改进医疗技术和医疗设备,提高了人们的健康水平,延长了寿命,减少了疾病对社会的危害。
历史唯物主义知识点归纳
历史唯物主义知识点归纳〖注〗此部分内容主要包含唯物史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三个内容。
第一部分:唯物史观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1)〖原理内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具有阻碍作用。
(2)〖方法论〗:要树立先进的正确的社会意识,反对落后的消极的社会意识。
这一原理主要应用于分析说明开展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原因;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建立健全社会诚信体系;社会主义荣辱观;民族精神的产生及作用二、两大基本规律的矛盾运动原理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就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要求我们遵循生产关系一定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基本规律。
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反之,就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要求我们遵循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的规律。
这一原理主要用于分析改革(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各个方面)三、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原理(1)〖原理内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2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们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的群众观和走一切为了群众、一起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
这一原理主要应用于分析说明以人为本;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弱势群体、下岗职工、农民工)第二部分:人生观和价值观四、人的价值原理〖原理内容〗:1。
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即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自己所属的社会、他人以及自己需要。
2。
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
人的价值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及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唯物主义;人生观、价值观部分
一、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
1、【原理名称】社会的物质性原理
【原理内容】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客观的,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方法论】承认人类社会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社会关系的前提。
2、【原理名称】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具有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方法论】立足社会实践,尊重社会实际;确立先进的正确的社会意识,反对落后的消极的社会意识。
3、【原理名称】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原理
【原理内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
【方法论】要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树立改革创新的意识,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
4、【原理名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原理
【原理内容】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方法论】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二、人生观、价值观
1、【原理名称】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原理
【原理内容】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
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
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正确的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起推动作用,错误的价值观则起阻碍作用。
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
【方法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克服错误的价值观。
2、【原理名称】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原理
【原理内容】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具有社会历史性,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还会因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需要不同;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立场不同而不同。
【方法论】必须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3、【原理名称】人生价值及其实现的原理
【原理内容】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社会价值)。
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
人的价值是社会价值(贡献)和自我价值(索取)的统一。
对一个人的价值的评价主要是看他的贡献。
【方法论】人生价值的创造和实现:
(1)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积极投身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
(2)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
只有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才能在奉献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3)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①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
②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③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有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