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轨道交通-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
先进的公共交通系统(APTS)
![先进的公共交通系统(APTS)](https://img.taocdn.com/s3/m/25c89e5669eae009581becd0.png)
先进的公共交通系统(APTS)學生:廖雲逸张杰马斌乾姜子皓曹耀东專業:交通工程(運營管理)班級:運管福工研修班前言通过应用智能交通技术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主要有两个途径:其一是通过道路交通信息引导公交车辆时期运行速度更快;其二是提高公交车辆的满载率。
由于在运输效率、环境保护和节约能源等方面的显著特点,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而建立先进的公共交通系统(APTS Advanced Public Transportation System)则是发展公共交通的重要举措之一。
先进的公共交通系统(Advanced Public Transportation System)是在公交网络分配、公交调度等基础理论的前提下,利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将现代通信、信息、电子、控制、GPS等高科技集成应用于公共交通系统而建立的。
APTS的主要目的是采用各种智能技术促进公共运输业的发展,使公交系统实现安全便捷、经济、运量大的目标。
如通过个人计算机、闭路电视等向公众就出行方式和事件、路线及车次选择等提供咨询,在公交车站通过显示器向候车者提供车辆的实时运行信息。
在公交车辆管理中心,可以根据车辆的实时状态合理安排发车、收车等计划,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目录一.绪论1.1 先进的公共交通系统体系结构1.2 先进的公共交通系统应用的典型技术二.智能化调度系统2.1智能化公共交通系统构成2.2智能化调度方法2.3案例:深圳公交的智能化三、总结参考文献一.绪论智能交通系统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全面有效解决交通运输领域问题的根本途径,它是在现代科学技术充分发展进步的背景下产生的。
智能运输系统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在道路,车辆和驾驶员之间建立起智能的联系。
优化和调整道路交通流量的时空分布,充分利用现有道路资源,实现人,车,路的和谐统一。
ITS在极大的提高运输效率的同时,充分保障交通安全,改善环境质量和提高能源利用率。
作为ITS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先进的公共交通系统(以下简称APTS)主要以出行者和公共车辆为服务对象。
交通科技创新智慧交通实施方案
![交通科技创新智慧交通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3174c89b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f9.png)
交通科技创新智慧交通实施方案到2025年,交通运输技术研发应用取得新突破,科技创新能力全面增强,创新环境明显优化,初步构建适合加快建设交通强国需要的科技创新体系,创新驱动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一、发展目标到2025年,交通运输技术研发应用取得新突破,科技创新能力全面增强,创新环境明显优化,初步构建适合加快建设交通强国需要的科技创新体系,创新驱动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关键技术研发应用取得新突破。
交通运输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显著加强,关键核心技术取得重要突破,北斗导航系统、工业互联网、5G、区块链等前沿技术与交通运输加速融合,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广泛涌现。
其中,在基础设施上,掌握30公里以上长大隧道建造技术,长寿命路面设计施工能力、特大桥梁和长大隧道自动化监测检测能力明显提升;在交通装备上,具备交付运营时速400公里高速轮轨、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悬浮等轨道交通移动装备的技术能力,掌握500米饱和潜水装备制造、施工作业技术能力,具备10万吨深水救助打捞技术保障能力;在运输服务上,自动驾驶、智能航运、机场智能运行管控等技术在部分场景得到示范应用。
——科技创新能力全面增强。
初步建成覆盖全国主要节点和关键工程的交通基础设施长期性能科学观测网。
在新能源、人工智能、公共安全等领域布局30家以上行业重点科技创新平台,围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布局交通运输技术创新中心,依托重大工程建设布局交通运输工程研究中心。
新增3家以上国家级科技创新基地、5家以上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平台、30家以上国家交通运输科普基地。
高层次科技人才不断涌现,形成梯队化的科技创新人才队伍。
二、强化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一)强化交通战略科技力量。
加强新能源、人工智能、公共安全等领域重点科技创新平台布局。
支持高校、科研院所与交通运输企业整合优势资源,联合组建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解决关键共性技术瓶颈制约,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厦门市科学技术局关于组织推荐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网络空间安全治理”重点专项2024年度项目的通知
![厦门市科学技术局关于组织推荐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网络空间安全治理”重点专项2024年度项目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9e321525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d9.png)
厦门市科学技术局关于组织推荐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网络空间安全治理”重点专项2024年度项目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厦门市科学技术局
•【公布日期】2024.08.12
•【字号】
•【施行日期】2024.08.12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科技计划
正文
厦门市科学技术局关于组织推荐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网络空间安全治理”重点专项2024年度项目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根据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网络空间安全治理”重点专项2024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要求,我局开展组织推荐有关工作。
请登录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
(),在“公开公示-申报指南”菜单栏中查看申报指南材料。
为做好项目申报组织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方式及时间节点要求
拟通过厦门市科技局推荐的项目,请各申报单位按要求,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进行网上填报提交项目预申报书。
项目申报单位网上填报预申报书的受理时间为:2024年7月31日8:00至9月20日16:00,逾期不予受理推荐(考虑到推荐流程、系统操作等时间,请申报单位务必在网上填报截止日前至少一周与市科技局对口处室工作人员联系)。
二、项目申报咨询及对口业务部门
1、系统使用技术咨询电话及邮箱:
************(中继线),****************.cn
2、业务咨询电话:************、68207794
3、厦门市科技局对口处室及联系电话:
高新技术处:************、2050107
厦门市科学技术局
2024年8月12日。
2016年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名单
![2016年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名单](https://img.taocdn.com/s3/m/e941809e680203d8ce2f24b8.png)
2016年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名单 (拟确定)
序号
1
拟批复创新平台名称
先进轨道交通智慧指挥调度技术国家 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北京) 农机北斗导航与智能测控国家地方联 合工程实验室(北京) 新能源汽车电机系统性能优化技术国 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北京) 头孢药物晶型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 实验室(北京) 大数据分析与计算技术国家地方联合 工程实验室(北京) 汽车振动与噪声控制技术国家地方联 合工程实验室(天津) 汽车模具智能制造技术国家地方联合 工程实验室(天津) 化学药品注射剂质量控制国家地方联 合工程实验室(河北) 植物有效组分萃取分离技术国家地方 联合工程实验室(河北) 化工节能过程集成与资源利用国家地 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河北) 高分子材料与加工技术国家地方联合 工程实验室(河北) 氨基酸衍生物生物催化技术国家地方 联合工程实验室(河北) 矿用智能电器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 实验室(山西) 黄土高原东部旱作节水技术国家地方 联合工程实验室(山西) 沙棘综合利用加工技术国家地方联合 工程研究中心(内蒙古) 稀土改性表面再制造国家地方联合工 程研究中心(内蒙古)
主要依托单位
沈阳铸造研究所
主管部门
辽宁省发展改革委
18
沈阳富创精密设备阳化工大学
辽宁省发展改革委
20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辽宁省发展改革委
21
辽宁中医药大学
辽宁省发展改革委
22
长春理工大学
吉林省发展改革委
23
东北电力大学
吉林省发展改革委
24
吉林大学
吉林省发展改革委
主要依托单位
山东大学
主管部门
山东省发展改革委
54
智慧城轨管控系统设计方案
![智慧城轨管控系统设计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427fe058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25.png)
智慧城轨管控系统设计方案智慧城轨管控系统是一种基于先进科技和信息通信技术的交通管理系统,旨在提高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性、运行效率和用户体验。
下面是一份智慧城轨管控系统的设计方案。
一、系统概述智慧城轨管控系统主要包括车辆监控系统、信号控制系统、车站管理系统和智能调度系统。
其中车辆监控系统通过视频监控和传感器技术实时监测车辆运行状态,信号控制系统负责调度和控制列车行驶,车站管理系统提供乘客信息和实时运行状态,智能调度系统实现车辆优化调度。
二、车辆监控系统车辆监控系统使用高清摄像头和传感器技术,实时监测车辆运行状态和乘客情况。
摄像头通过对车厢内外部的监控,可以实时了解车辆内乘客数量、行为,以及车厢附近的行人和车辆情况。
传感器技术可以监测车辆的速度、位置、加速度等参数,实时传输给智能调度系统,以便及时响应和调整。
三、信号控制系统信号控制系统通过智能信号灯和列车控制装置,实现对列车的调度和行驶控制。
智能信号灯可以自动根据实时交通流量和车辆行驶速度调整信号灯时间,以减少交通阻塞和事故发生概率。
列车控制装置可以根据列车位置和调度计划进行运行控制,实现列车的智能调度和优化。
四、车站管理系统车站管理系统通过电子显示屏、声音导航和乘客流量监测设备,提供实时的站内信息和服务。
电子显示屏可以显示列车到站时间、乘客上下车信息和车站周边信息等。
声音导航可以提供给乘客准确的换乘和出口指引,提升乘客体验和安全性。
乘客流量监测设备可以实时监测车站的人流量,并通过智能调度系统进行调整和优化。
五、智能调度系统智能调度系统是整个管控系统的核心,通过算法和数据分析优化列车运行计划和调度方案。
系统可以根据车辆监控系统和信号控制系统的实时数据,实现列车停靠站点、行进速度和换乘指导等优化调整。
此外,系统还可以根据历史数据和预测模型,提前预判行驶阻塞、故障和事故概率,实现智能预警和修复。
六、安全性与保密性智慧城轨管控系统对安全性和保密性有着极高的要求。
智慧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信息化建设论述
![智慧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信息化建设论述](https://img.taocdn.com/s3/m/a9559555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db.png)
智慧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信息化建设论述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智慧城市已经成为了现代城市发展的趋势。
在智慧城市建设中,轨道交通作为城市的骨架和血脉,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而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信息化建设,则是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探讨智慧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意义、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1. 提升运营效率信息化系统可以帮助轨道交通管理部门实时监控车辆运行状况、线路运输状况、以及安全风险等,提高运营效率,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通过有效的信息化系统,可以实现车辆的智能调度和运行管理,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运输效率。
2. 提升乘客出行体验智慧城市轨道交通信息化系统可以为乘客提供更加便捷的出行体验。
可以通过手机App查询车辆到站时间、票价信息、线路规划等,还可以实现电子支付、电子车票等功能,让乘客出行更加方便快捷。
3. 提高安全性信息化系统可以实现对轨道交通线路和车辆的实时监控,可以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采取措施避免事故的发生。
还可以对人流量、车辆密度等进行实时监测,提高交通系统的安全性。
目前,国内一些大城市的轨道交通已经开始建设智慧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信息化系统。
比如北京的地铁线路智能调度系统、上海的轨道交通电子票务系统等,这些系统都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提供了便利和支持。
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国内的智慧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信息化建设还存在不足,一些城市的信息化系统仍然没有实现全面覆盖,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三、智慧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信息化系统的未来发展趋势1.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应用未来,智慧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信息化系统将更加注重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应用。
通过大数据的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乘客出行的习惯和需求,优化线路规划和车辆调度。
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可以进一步提高系统的智能化水平,降低人为干预的程度。
2. 5G技术的应用5G技术的应用将大大提高信息化系统的数据传输速度和稳定性,这将为智慧城市轨道交通信息化系统的发展带来更多可能。
中国智慧轨道交通优秀应用案例
![中国智慧轨道交通优秀应用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a1d22812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6d3a74d.png)
中国智慧轨道交通优秀应用案例智慧轨道交通是指运用先进的信息科技手段和智能化设备,对轨道交通系统进行全面的监测、管理和优化,以提升交通运行效率、安全性和服务水平。
下面将介绍一些中国智慧轨道交通优秀应用案例。
首先,北京地铁智慧轨道交通系统是国内最早推出的智慧轨道交通系统之一。
该系统通过建设全网实时监控和调度系统,实现了对地铁列车、信号系统、电力设备等的实时监测和管理。
同时,该系统还引入了智能化的车载设备和站台屏幕,为乘客提供实时的列车信息、换乘指引以及应急情况通报等服务。
通过智能化的调度和管理,北京地铁大大提高了运营效率和安全性,为乘客提供更加便捷、舒适的出行体验。
其次,上海轨道交通信号智能化调控系统是国内又一个成功的智慧轨道交通案例。
该系统通过引入先进的信号控制技术,实现了对地铁线路的智能调度和优化。
系统通过实时监测列车位置和运行状态等信息,灵活调整列车运行间隔和速度,避免拥堵和延误的发生。
此外,该系统还实现了对列车客流信息的实时分析和预测,为乘客提供最优的出行方案。
上海地铁的智慧轨道交通系统大大提升了整个地铁系统的运输能力和效率。
再者,杭州互联网轨道交通系统是中国首个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智慧轨道交通系统。
该系统通过与移动互联网平台的对接,实现了与乘客之间的实时互通和信息共享。
通过手机APP,乘客可以查询车站到站时间、地铁线路规划等信息,并提前了解拥挤度和延误情况。
同时,乘客还可以通过手机APP购买电子票务,实现无人售票和无纸化出行。
杭州互联网轨道交通系统的推出极大地提升了乘客的出行体验,使轨道交通更加智能化和便捷化。
最后,广州地铁无人驾驶列车是中国智慧轨道交通的一大亮点。
该系统采用了先进的自动驾驶技术,实现了地铁列车的无人驾驶运行。
通过激光雷达和摄像头等传感器,列车能够感知和识别前方障碍物,并根据实时的路况进行智能调度和控制。
无人驾驶列车不仅提高了地铁线路的运输能力和安全性,还减少了人为因素引起的事故和拥堵。
网络空间安全-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
![网络空间安全-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https://img.taocdn.com/s3/m/335be2eaff00bed5b8f31d75.png)
“网络空间安全”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为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提出的任务,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启动实施“网络空间安全”重点专项。
根据本重点专项实施方案的部署,现发布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本重点专项总体目标是:聚焦网络安全紧迫技术需求和重大科学问题,坚持开放发展,着力突破网络空间安全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研发一批关键技术装备和系统,逐步推动建立起与国际同步,适应我国网络空间发展的、自主的网络空间安全保护技术体系、网络空间安全治理技术体系和网络空间测评分析技术体系。
本重点专项按照网络与系统安全防护技术研究、开放融合环境下的数据安全保护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网络空间虚拟资产保护创新方法与关键技术研究等3个创新链(技术方向),共部署7个重点研究任务。
专项实施周期为5年(2016—2020年).1。
网络与系统安全防护技术研究方向1.1物联网与智慧城市安全保障关键技术研究(关键技术类)面向物联网节点计算资源、体积、功耗受限和规模、复杂度提升带来的安全挑战,研究物联网安全体系架构;研究在大连接、异构数据、时延复杂的条件下,能够与物联网节点融合的一体化安全机制;研究基于标识技术的安全物联网互联互通架构,基于标识的加密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研究大规模信任服务机理及关键技术,包括安全协商、数据完整性与私密性、跨域设备身份与认证服务等;研究大规模设备监控技术,实现在无安全代理条件下设备自动发现、识别及状态、行为智能感知;研究智慧城市安全保障总体技术架构;研究支持智慧城市统一管理且支持隐私保护的智慧小区或智慧家庭适用的安全技术架构及其相关原型系统。
考核指标:1.提出适应智慧城市与物联网安全目标的模型和体系框架,指导智慧城市与物联网安全实践;2。
研制安全物联网原型平台,支持大规模物联网对象的分级分层管理与安全解析,物联网设备发现、识别和监控以及身份认证、密钥管理服务均支持10亿规模;3.设计完成采用国家标准密码算法的物联网管理域的强逻辑隔离安全机制,安全隔离方案应通过国家主管部门的安全审查;4.设计完成多物联网管理域之间的受控互联互通机制与协议,支持基于身份和基于角色的授权策略映射,支持时间、环境以及安全上下文敏感的授权管理,其中时间粒度应不大于1分钟,支持的环境鉴别应包括物理位置、网络接入途径、操作系统安全配置等因素;5.开发完成支持智慧城市统一管理的智慧小区或智慧家庭适用的安全控制中心、安全网关、智能防火墙等原型系统,具有隐私保护能力、深度感知与检测能力,相关原型系统应通过权威部门测评,并得到试点应用;6.专利不小于10项。
2020年度城市轨道交通科技进步奖获奖项目展示
![2020年度城市轨道交通科技进步奖获奖项目展示](https://img.taocdn.com/s3/m/7dd3c961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1eb2042.png)
2020年度城市轨道交通科技进步奖获奖项目展示2020年度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城市轨道交通科技进步奖”评选工作已全面结束。
协会共收到116项成果的申报材料,经形式审查和推荐审查,共有81个项目通过审核,提交至评审委员会进行评审。
按照《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城轨科技进步奖奖励办法》和《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城轨科技进步奖实施细则》的规定,经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城轨科技进步奖评审委员会组织专家初评、复评以及奖励委员会审定,并通过网络公示,共有27项成果获得本年度城市轨道交通科技进步奖,现决定授予“面向网络化运营的互联互通CBTC关键技术及成套装备与示范应用”等1项成果为特等奖,授予“饱和软土复杂环境地铁盾构隧道结构安全与耐久性关键技术”等11项成果为一等奖,授予“全程无网储能式有轨电车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等15项成果为二等奖。
Special report / 特别报道项目名称:面向网络化运营的互联互通CBTC关键技术及成套装备与示范应用申报单位:重庆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华铁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通号城市轨道交通技术有限公司、浙江众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完成人:王峙、乐梅、王伟、林莉、张军、黄友能、薛胜超、张宇川、张兴健、秦小虎、文成祥、夏波、代守双、杨婧、邓雷、李天然、黄鹿原、谷宝慧、赵红礼、张晋恺、刘桂宏、李铮、张德明、姜庆阳、郭晓明、刘鲁鹏、陈大旭、边劲飞、谢胜茂、胡顺定特等奖项目简介: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发展迅猛,线网规模不断扩充,极大地方便了城市居民的出行。
与此同时,轨道线路间互通性差,运营孤立性高等问题日益凸显,阻碍了市民出行体验的提升。
亟需研究更高效的面向网络化运营的互联互通CBTC技术,实现城市轨道线路间互联互通机制,提升资源调度的科学性,提高居民出行的服务体验。
本项目立足当前城市轨道交通孤岛式运营现状,瞄准各线路间信号控制协同性弱的难题,提出了轨道交通互联互通CBTC系统,其创新点如下:1.首次创建了互联互通的CBTC系统架构模型,提出了互联互通CBTC系统的设计原则,突破了互联互通CBTC系统行车安全保障的关键技术;2.构建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互联互通CBTC 系统的标准体系,自主研发了成套标准装备,填补了国内空白;3.提出了基于属性集等价划分的准入测试方法,构建了基于ATML(Automated Test Markup Language)标准架构的仿真测试平台通用模型,为有限工期下完成指数级案例测试任务提供了高效的解决方案;4.建立了基于关键链的多项目进度管理方法,提出了基于动态客流仿真模型的网络化运营组织策略,为后续网络化建设和运营模式的改进奠定基础。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先进轨道交通”重点专项拟立项的2024年度项目公示清单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先进轨道交通”重点专项拟立项的2024年度项目公示清单](https://img.taocdn.com/s3/m/71544d4c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f6.png)
尊敬的各位专家:
欢迎参加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先进轨道交通”重点专项拟立项的2024年度项目公示活动!根据《中央财政支持的科技攻关计划项目申报管理办法(试行)》、《先进轨道交通重点专项管理实施办法》以及《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先进轨道交通”重点专项拟立项的2024年度项目公示说明》的要求,现将拟立项的2024年度项目公示表列如下:序号项目名称项目负责人地址单位
1无人驾驶技术在先进轨道交通中的应用李林广东广州科技大学
2超级电容器在先进轨道交通中的应用张磊河北北京大学
3智能信号系统在先进轨道交通中的应用赵强河南上海交通大学
4先进轨道交通系统自动驾驶应用研究吴良江苏南京大学
5高精度定位与定位计算技术在先进轨道交通中的应用刘洋北京清华大学
6先进轨道交通网络电磁环境及其建模刘超陕西西安交通大学
7可再生能源在先进轨道交通客车中的应用吴强内蒙古内蒙古大学
8三维扫描技术在先进轨道交通中的应用张军浙江浙江大学
9电介质研究及四氟呋喃在先进轨道交通中的应用张芳江苏东南大学。
构建现代化强国的十大新型基础设施
![构建现代化强国的十大新型基础设施](https://img.taocdn.com/s3/m/2786b91a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3bddf51.png)
构建现代化强国的⼗⼤新型基础设施中国⽹/中国发展门户⽹讯中央和地⽅为实现稳就业、稳投资等“六稳”⽬标和完成保就业、保民⽣等“六保”任务,推出了⼀系列重⼤基础设施投资项⽬,在补传统基础设施短板的同时,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以下简称“新基建”)进度。
新基建涵盖数字化基础设施、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和基于数字化平台的集成管理,更能体现数字经济特征,能够更好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
新基建有近期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的内在需求,但不宜泛化,要着眼长远,有系统性、质的“代际”飞跃,以适应⼈类迈向知识社会时代的⼤趋势及需求。
基础设施的内涵演进与体系构成“基础设施”的英⽂为“Infrastructure”;其中,“Infra”为拉丁⽂,意为“在下部”,“Structure”意为“结构”。
因此,该单词字⾯理解为“⼀个国家或⼀个组织保持运⾏所必需的系统或结构”。
我国的⼤运河(公元前 486 年始凿)、都江堰(建于公元前 256 年),以及西⽅的罗马⽔道(公元前 6世纪始建),均证明⼈类社会早已有基建的公共观念。
从社会成本视⾓理解基础设施基础设施与其⽀撑服务的对象构成“相互定义”的⼀个系统。
狭义的基础设施包括运输、电⼒、通讯、给排⽔、⽔利设施、管道燃⽓等所有基础产业和公⽤事业设施,构成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撑,具有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特性。
从投资⾓度看,基础设施是公共先⾏资本,必须先⾏于收益快的私⼈⽣产投资。
在市场失灵情况下,政府应基于全社会成本收益分析做出供给决策,并⽤税收等收⼊进⾏⽀付。
⼴义的基础设施可从社会成本的意义上理解,除了狭义的基础设施即公共先⾏资本外,还包括教科⽂卫、国防、公共安全等⼴泛领域;其为社会直接⽣产活动提供要素⽀撑和环境服务,使私⼈直接⽣产投资更加有效率,⽣产的收益更⾼;其费⽤由社会分摊,被称为社会间接资本或公共间接资本——能提⾼整个社会发展的竞争⼒和获利能⼒,具有间接经济效益,也具有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特性。
高性能计算-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
![高性能计算-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https://img.taocdn.com/s3/m/2c9322d390c69ec3d4bb7500.png)
附件1“高性能计算”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依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科技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开展了《高性能计算重点专项实施方案》编制工作,在此基础上启动“高性能计算”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并发布本指南。
本专项总体目标是:在E级计算机的体系结构,新型处理器结构、高速互连网络、整机基础架构、软件环境、面向应用的协同设计、大规模系统管控与容错等核心技术方面取得突破,依托自主可控技术,研制适应应用需求的E级(百亿亿次左右)高性能计算机系统,使我国高性能计算机的性能在“十三五”末期保持世界领先水平。
研发一批重大关键领域/行业的高性能计算应用软件,建立适应不同行业的2—3个高性能计算应用软件中心,构建可持续发展的高性能计算应用生态环境。
配合E级计算机和应用软件--研发,探索新型高性能计算服务的可持续发展机制,创新组织管理与运营模式,建立具有世界一流资源能力和服务水平的国家高性能计算环境,在我国科学研究和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并通过国家高性能计算环境所取得的经验,促进我国计算服务业的产生和成长。
本专项围绕E级高性能计算机系统研制、高性能计算应用软件研发、高性能计算环境研发等三个创新链(技术方向)部署20个重点研究任务,专项实施周期为5年,即2016年—2020年。
按照分步实施、重点突出原则,2016年启动项目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E级计算机总体技术及评测技术与系统,高性能应用软件研发与推广应用机制,重大行业高性能数值装置和应用软件,E级高性能应用软件编程框架及应用示范,国家高性能计算环境服务化机制与支撑体系,基于国家高性能计算环境的服务系统等重大共性关键技术与应用示范研究,以及新型高性能互连网络、适应于百亿亿次级计算的可计算物理建模与新型计算方法等基础前沿研究。
2016年在三个技术方向启动10个任务。
--针对任务中的研究内容,以项目为单位进行申报。
项目设1名项目负责人,项目下设课题数原则上不超过5个,每个课题设1名课题负责人,每个课题承担单位原则上不超过5个。
我国智能交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展望
![我国智能交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展望](https://img.taocdn.com/s3/m/b590ef37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ab.png)
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简称ITS)是未来交通系统的发展方向,它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讯传输技术、电子传感技术、控制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等有效地集成运用于整个地面交通管理系统而建立的一种在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管理系统。
ITS可以有效地利用现有交通设施、减少交通负荷和环境污染、保证交通安全、提高运输效率,因而,日益受到各国的重视。
一、智能交通的应用领域目前,智能交通在我国主要应用于三大领域:1、公路交通信息化,包括高速公路建设、省级国道公路建设公路交通领域目前热点的项目主要集中在公路收费,其中又以软件为主。
公路收费项目分为两部分,联网收费软件和计重收费系统。
此外,联网不停车收费(IETC)是未来高速公路收费的主要方式。
2、城市道路交通管理服务信息化兼容和整合是城市道路交通管理服务信息化的主要问题,因此,综合性的信息平台成为这一领域的应用热点。
除了城市交通综合信息平台,一些纵向的比较有前景的应用有智能信号控制系统、电子警察、车载导航系统等。
3、城市公交信息化目前国内的公交系统信息化应用还比较落后,智能公交调度系统在国内基本处于空白阶段,也是方案商可以重点发展的领域。
在地域分布上,国内的各大城市特别是南方沿海地区对于智能交通的发展都非常重视。
二、智能交通的产业链分析在智能交通的产业链条上包括ITS的建设者、使用者和提供商。
首先是ITS的建设主体,包括政府、交通管理部门、高速公路公司等,其次是设备提供商和服务商,包括各类系统供应商、集成商及服务商,还有与之相关的电信运营商或内容提供商等,最后是使用者,包括交通管理与指挥部门、汽车原厂商、出租汽车公司、公交公司、物流公司、其他团体以及个人用户等。
三、城市智能交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1、城市的智能交通发展现状在城市智能交通领域,北京、广州走在我国前列。
(1)北京目前北京市已初步建成4大类ITS系统:道路交通控制、公共交通指挥与调度、高速公路管理、紧急事件管理,约30个子系统,分散在各交通管理和运营部门。
轨道交通运营科技信息化综合管理系统方案
![轨道交通运营科技信息化综合管理系统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b2658f5b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2d.png)
年份 事项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变化情况
运行图兑现率(%)
99.95
99.97
99.99
0.04%(↑)
正点率(%)
99.94
99.94
99.96
0.02%(↑)
故障换算频率(次/百万组公里)
15.1
13.66
11.64
22.91%(↓)
掉线率(次/百万组公里)
0.08
生产信息化管理系统应用效果5、业务流程报单电子化
检乘交接
检修扫码
乘务确认
完成交接
检修乘务共
同确认故障
根据登录信息
生成电子签名
系统自动生
成电子记录
信息化工作设想和目标
04
在线状态监测及预警方面应用
推送在线预警和诊断信息
判断真实性及修复结果
在线监测 系统
提升预判能力、提高工时利用率
效果反馈,提高系统可靠性
生产信息化管理系统应用效果
通过生产信息化管理平台,将员工基础信 息及日常业务信息,合理统计调用,形成个 人综合业绩展示平台。基础信息直观掌握员工个人基本情况,业 务信息量化掌握员工日常作业情况。同时, 为工时利用率提升提供数据支撑,为人员管 理提供合理依据。
3、基于人员的业绩分析
基本信息
业务信息
数据复用数据合理调用,复用率高
生产信息化管理系统主要功能
02
生产信息化管理系统主要功能北京地铁运二公司生产信息化管理 系统与北京地铁公司信息化规划中, “运分公司综合管理平台” 概念相契 合,完成并投入应用的功能模块23项。
2
日常检修
车辆架修
质检抽查
故障分类
PIS系统
![PIS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5f199816f18583d049645930.png)
华北工控地铁PIS系统解决方案应用背景随着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地铁、轻轨、高铁等交通运输工具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在中国有轨道交通的城市中,市民每天与轨道交通接触的平均时间在56分钟以上,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接触时间更多。
轨道交通工具的运行程度复杂,保障要求高,如何确保人们的出行质量是众多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的一大研究课题。
系统概述PIS系统伴随WLAN移动通信等相关技术日益受到青睐,它将原来单调、封闭的车厢魔幻般地变成了娱乐的天堂,既确保了列车的运行安全又增加了乘客的舒适感。
PIS系统作为地铁公司与乘客之间最直观的信息交互平台,除了能在车厢内显示乘车须知、列车时刻表等文本信息以外,还可播放股票信息、新闻、赛事直播、广告等实时动态信息,发生火灾、阻塞及恐怖袭击等非正常情况,还可提供动态紧急疏散提示。
系统功能电视转播实时资讯插播智能播出信号及数据传输系统综合管理系统优势华北工控紧密结合我国轨道交通的现状,研发出一系列轨道交通行业PIS专用产品,以性能可靠、功能齐全对国内同行产生了广泛的借鉴和示范意义。
1、列车的快速运行产生的震动对PIS系统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华北工控针对传统PIS系统插槽不牢的问题,率先采用航空插头,极大的提高了产品的抗震性。
2、将网络传输技术应用于PIS产品,解决了传统计算机显示方式带来的传输距离不够远、动态视频质量低下、广告和节目交换不便不能实时更新的缺陷,可实时远程监管播放内容,实现新型网络广播。
3、可保证PIS系统长期24小时无故障运行,常年无需人工维护,完全适用各种隧道段等苛刻应用环境。
4、传统的PIS系统串口有限,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外围设备的接入及系统的扩展、升级,华北工控多款应用于PIS系统的长卡均拥有10个左右的COM,有效提升外围的扩充弹性。
网络拓扑系统配置1、使用产品:标准工控机+解码卡+视频卡+交换机2、适用站台2-4路流媒体播放NORCO-890/880/8703、适用车厢内部广告播放 NORCO-6850/6830方案评价:1、抗震性能高,完全适应隧道颠簸的恶劣环境。
城市轨道交通的智能化运力需求与规划
![城市轨道交通的智能化运力需求与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0707dc07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547a115.png)
城市轨道交通的智能化运力需求与规划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交通的规模和运力需求也日益增长。
城市轨道交通作为一种高效、环保的交通方式,被广泛应用于全球各大城市。
然而,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传统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已经不能完全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
因此,智能化运力需求与规划成为当前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重要课题。
一、智能化运力需求的背景与意义智能化运力需求是指在城市轨道交通中引入智能技术,提高运力的管理和调度能力,改善用户出行体验。
其背景与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动了轨道交通规模的扩大和运力需求的增长。
随着城市人口规模的不断膨胀,人们对于高效、舒适的出行方式的需求也在增加。
传统的轨道交通系统往往无法满足这种需求,智能化运力需求成为破解城市交通难题的关键。
1.2 科技的发展提供了智能化运力需求的基础条件。
随着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技术的广泛应用,智能化运力需求得以实现。
例如,通过实时数据分析和优化算法,可以有效提高运力的利用率和运输效率。
1.3 智能化运力需求可以提升城市轨道交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智能化运力需求可以提高轨道交通系统的安全性、准时性和舒适性,增强用户体验,吸引更多人选择乘坐轨道交通,减少私家车的使用,从而减少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
二、智能化运力需求与规划的关键技术2.1 轨道交通车辆的智能化。
通过引入智能车辆技术,轨道交通系统可以实现自动驾驶和智能调度。
这样可以提高车辆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减少发生事故的概率。
2.2 实时数据分析与运力调度。
借助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对轨道交通系统的运行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和预测。
在高峰期可以实现精确的运力调度,使运输能力得到充分利用。
2.3 公共信息化平台的建设。
通过建设公共信息化平台,可以实现轨道交通系统与其他交通方式的无缝对接。
这样可以更好地实现交通一体化,提供更多出行选择和便利。
三、智能化运力需求与规划的挑战3.1 技术挑战。
中国智能交通的创新发展成就与未来展望
![中国智能交通的创新发展成就与未来展望](https://img.taocdn.com/s3/m/e333b541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82e594e.png)
中国智能交通的创新发展成就与未来展望一、中国智能交通创新发展历程智能交通在中国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1.培育阶段(1996~2000年)。
主要是通过国际交流学习了解智能交通系统的理念及国际发展情况,与美国、日本、欧洲在智能交通领域建立了合作关系。
2000年,在科技部设立了“全国智能运输系统协调指导小组及办公室”,科技部、建设部、交通部、公安部、工信部等参与,开展了智能交通系统发展战略和标准规范的相关研究,形成了《中国智能运输系统体系框架》《中国智能交通系统标准体系》,明确了中国智能交通系统建设发展的总体方向。
2.起步阶段(2001~2005年)。
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天津、青岛等12个城市进行了智能交通系统示范工程建设,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对ITS规划、ITS数据管理、车载信息装置、交通信息采集、专用短程通信、汽车安全辅助、交通共用信息平台等重点关键技术支持进行研究和示范应用,推动了全国城市推动智能交通系统的建设发展。
3.基础阶段(2006~2010年)。
主要城市全面开展智能交通系统建设,在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等重大国际活动的交通保障中,大规模应用了智能交通技术。
多个城市建设了智能化公交、快速公交等,为公众智能化出行提供了便利。
交通运输智能化运营管理成效明显,京津冀、长三角等区域实现高速公路联网不停车电子收费,智能交通基础研究和示范应用取得多项创新成果。
4.创新阶段(2011~2015年)。
智能交通系统建设在全国全面推动,面向应用需求,交通部、公安部等部署实施了一系列智能化项目工程,畅通工程、公交都市等带动了智能交通系统应用规模提升和产业发展。
这一大城市区域交通协同联动控制关键阶段,“大城市交通拥堵基础科学问题”“综合交通状态感知与交互处理关键技术”“智能车路协同关键技术”“技术”“多模式地面环境友好型智能交通控制技术”“交通枢纽智能管控关键技术 ”“大城市交通主动防控关键技术及示范”“城市道路公交网络高效协同控制”“交通智能联网联控技术集成及示范”等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的实施,推动了中国智能交通创新体系的形成。
轨道交通乘客信息服务平台
![轨道交通乘客信息服务平台](https://img.taocdn.com/s3/m/bf73e29a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31.png)
轨道交通乘客信息服务平台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和交通拥堵的日益严重,轨道交通成为了现代都市中不可或缺的交通方式。
为了提供更好的乘客服务和管理,轨道交通乘客信息服务平台应运而生。
本文将详细介绍轨道交通乘客信息服务平台的定义、功能、优势以及对城市交通发展的意义。
一、定义轨道交通乘客信息服务平台是一种基于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的智能系统,旨在为乘客提供全面、实时、个性化的交通信息服务。
通过该平台,乘客可以查询线路信息、车辆实时位置、票价查询、换乘导引等,同时还提供实时动态信息、计划通告、安全预警等服务。
二、功能1. 线路查询:乘客可以通过轨道交通乘客信息服务平台查询各条线路的起始站、终点站、中转站以及站点间距离信息,方便选择最佳乘车路线。
2. 车辆实时位置:通过平台提供的实时定位功能,乘客可以了解当前车辆的位置以及到站预计时间,减少等候时间,提高出行效率。
3. 票价查询:乘客可以通过平台查询各个站点的票价信息,了解票价规则,帮助乘客合理安排出行经费。
4. 换乘导引:针对乘客需求,平台提供换乘导引功能,根据乘客出发地点和目的地点,给出最佳换乘方案,减少换乘时间和不必要的麻烦。
5. 实时动态信息:通过平台推送动态信息,及时提醒乘客有关临时变更、特殊情况等信息,帮助乘客合理规划出行。
6. 计划通告:平台发布轨道交通计划通告,包括线路延伸、维护时间等信息,方便乘客提前了解相关计划并作出相应安排。
7. 安全预警:平台可以将车站异常情况、车辆故障等安全信息实时推送给乘客,提高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
三、优势1. 提高出行效率:乘客可通过轨道交通乘客信息服务平台准确了解线路情况和车辆位置,避免等待时间过长和错过车辆,提高出行效率。
2. 方便快捷:乘客可以通过手机APP、自助查询机等多种方式使用该平台,随时随地获取所需信息,方便快捷。
3. 提升用户体验:平台提供个性化服务,根据用户需求推荐最佳线路和换乘方案,满足不同乘客的出行需求,提升用户体验。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综合绩效自评价报告模板(最新版)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综合绩效自评价报告模板(最新版)](https://img.taocdn.com/s3/m/0a78a55fbcd126fff6050b71.png)
项目编号:密级: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综合绩效自评价报告项目名称:所属专项:项目负责人:(签字)项目牵头单位:(公章)项目管理专业机构:执行期限:年月至年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制20 年月日编报要求一、内容说明项目综合绩效自评价报告应围绕项目任务书的内容报告总体执行情况,具体包括项目目标和考核指标完成情况、获得的重要成果、成果应用示范推广及产业化情况、组织管理和人才培养等情况,以及资金使用情况等。
二、格式要求文字简练;报告的密级一般与项目任务书密级相同;报告文本统一用A4幅面纸,文字内容一律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在线填报;报告文本第一次出现外文名称时要写清全称和缩写,再出现时可以使用缩写。
三、编制程序及时间要求项目各课题绩效评价结束后,由项目牵头单位组织项目参与单位编制项目综合绩效自评价报告,经项目牵头单位及项目负责人审核后,按照填报项目任务书时的用户名和密码,登陆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在线填写,并由单位管理员审核提交专业机构审核确认。
填报完毕后,打印装订,由项目负责人签字,项目牵头单位盖章后,报送专业机构。
涉密项目综合绩效自评价报告不得在线填写,请在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下载文档模板,并按照有关保密规定进行填写、打印及报送。
编写大纲一、总体进展情况1. 项目总体进展情况对照项目任务书的目标和各项主要考核指标,阐明项目总体进展情况,项目实施、重要产出和成果等对专项整体进展、完成专项目标的贡献。
2. 项目重要调整情况对项目主要研究内容和考核指标调整、项目牵头单位/课题承担单位/课题参与单位变更、项目/课题负责人变更、项目骨干变更、项目(课题)执行期变更等调整情况进行说明(如无调整此项可不写)。
二、取得的重要成果及效益1. 取得的重要进展及成果介绍项目研究工作的重要进展、重要成果及应用前景。
2. 经济社会效益重点阐明项目研究对学科/行业产生的重要影响,对社会民生、生态环境、国家安全等的作用,以及研究成果的合作交流、转移转化和示范推广情况,人才、专利、技术标准战略在项目中的实施情况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1“先进轨道交通”重点专项2017年度定向项目公开申报指南2017年“先进轨道交通”重点专项定向中国中车实施的3个重点研究任务中包括6个项目。
针对6个项目的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等需要公开择优的任务,拟对以下研究课题或任务进行公开择优,涉及公开课题或任务的预算将根据研究课题或任务的相关性,最终由项目、课题承担单位和申报单位共同协商确定。
拟承担相应研究课题或任务的各申报单位统一按指南二级标题(如1)的研究方向进行申报,申报内容须涵盖该二级标题下指南所列的全部考核指标。
本专项项目2017年拟公开择优的研究课题或任务如下:项目一:高性能牵引供电系统技术1虚拟同相柔性供电系统电磁耦合机理研究(任务级)研究内容:面向移动式大功率单相负荷在异相供电网络之间平滑过渡的应用需求,研究不同列车速度和无电区长度条件下虚拟同相柔性供电装置电压、相位、频率实时动态调整转换的技术特性;研究柔性供电装置主拓扑结构下变流器与变压器及各供电网络之间的耦合机理;研究牵引供电柔性供电装置与列车牵引传动系统的适配性技术。
考核指标:形成满足电压波动在17.5kV〜31kV条件下牵引供电侧柔性供电装置输出电压、频率及电能质量满足GB/T15945-2008、GB12325-2008、GB/T14549-1993、GB/T15543-2008等标准要求的技术实现方案;建立柔性供电装置变流器、变压器与牵引网的电-磁耦合模型;形成牵引供电侧柔性供电装置与列车牵引传动系统的适配方案;发表论文3-5篇,申请专利1-2项;实施年限:1-2年;拟支持数:1项。
2•同相柔性供电系统协同保护策略研究(任务级)研究内容:研究供电网、同相柔性供电装置与过分相列车的耦合关系;研究同相柔性供电系统多装置故障影响机理;研究正常正向行车、异常反向行车时同相柔性供电装置的协同控制时序;研究同相柔性供电系统失效状态下,供电网-同相柔性供电装置-过分相列车的高可用馈电通道冗余方案与协同保护策略。
考核指标:提出供电网-同相柔性供电装置-过分相列车的高可用馈电通道冗余方案,形成同相柔性供电系统可靠性协同保护策略和实现技术;发表论文3-5篇,申请专利1-2项;实施年限:1-2年拟支持数:1项。
3.轨道交通牵引供电系统动态稳定性方法研究(任务级)研究内容:基于现有的轨道交通牵引供电、接触网、列车牵引传动系统类型及方式的电路拓扑,构建车-网”一体化耦合模型,研究馈电网-受流机制-车”耦合谐振发生机理和稳定性分析方法,形成牵引供电-车载受能系统闭环稳定自适应控制策略及实现技术。
考核指标:提出车-网”一体化耦合模型;形成牵引供电稳定性测度指标和系统闭环稳定自适应控制策略;形成有效消除牵引供电-车载受能系统的高频及低频谐振的技术方案,并实施仿真验证;发表论文3-5篇,申请专利2-3项;实施年限:1-2年;拟支持数:1项。
4.车网等效阻抗频率特性测试方法研究(任务级)研究内容:研究牵引网等效多端口模型及阻抗频率特性测试方法;研究列车牵引传动系统等效多端口模型及阻抗频率特性测试方法;研究牵引网-列车串联网络系统的阻抗匹配原则及稳定域优化方法。
考核指标:形成牵引网与列车牵引传动系统多端口模型及阻抗频率特性测试方法;形成牵引网-列车阻抗匹配原则及稳定域优化方法。
发表论文3-5篇,申请专利2-3项;实施年限:1-2年;拟支持数:1项。
项目二:轨道交通列车高效变流装置5.大功率车载电力电子牵引变压器故障隔离保护机制与控制策略研究(任务级)研究内容:搭建电力电子牵引变压器的功率流模型,研究故障切换状态下主电路电磁暂态过程及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电力电子牵引变压器故障单元隔离保护机制,研究故障工况下故障隔离保护策略对数字控制系统的影响,提出适用于车载电力电子牵引变压器的快速平滑故障隔离保护控制策略。
考核指标:提出电力电子牵引变压器的故障隔离保护机制及对系统影响规律,形成电力电子牵引变压器系统快速平滑隔离保护控制策略和实现技术,完成仿真和原理性实验验证。
发表论文3-5篇,申请专利2-3项;实施年限:1-2年;拟支持数:1项。
6•多电力电子变压器条件下车网耦合机理及稳定性控制策略研究(任务级)研究内容:研究牵引供电网与多电力电子牵引变压器间的电气耦合特性及高频、低频谐振机理;研究带电弧弓网离线、网压突变、过分相、负荷突变等恶劣运行条件对电力电子变压器的影响;研究复杂工况下具有谐波优化及车-网”谐振抑制能力的电力电子牵引变压器控制策略考核指标:提出牵引供电网-多台电力电子变压器耦合下高频、低频谐振机理;提出电力电子牵引变压器谐波控制策略。
发表论文3-5篇,申请专利2-3项;实施年限:1-2年;拟支持数:1项。
项目三:轨道交通新型供电制式车辆与车载储能技术7.动态移动状态下电能感应变换单元多目标优化控制策略研究(任务级)研究内容:基于动态移动工况,计算分析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磁、电和温度场的分布形态及结构受力特征,研究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电磁能量传递特性及损耗分布;研究电能变换单元通用数学模型的建立方法;研究电能感应变换单元的高功率密度、电流/频率快速跟踪及低开关损耗等多目标优化控制策略。
考核指标:提出动态移动状态下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电磁能量传递特性及损耗分布,形成动态移动状态下电能感应变换单元通用数学模型及多目标优化控制策略;发表论文3-5篇,申请专利2-3项;实施年限:1-2年;拟支持数:1项。
8.储能元件服役状态评估和安全预警防范技术研究(任务级)研究内容:研究动力电池、超级电容等典型储能元件在轨道交通车辆服役过程中的应力(倍率、温度等)变化机理、耦合关系及相互影响规律;研究确定反映该类储能元件老化内部机理的特征参数,根据该类储能元件在单一、耦合应力及实际工况下的寿命衰退数据,研究其失效物理模型及数据预测算法;研究基于该类储能元件健康状态的充电智能控制策略和安全维护方法;研究面向故障导向安全的BMS与车载变换器的交互响应与保护机制。
考核指标:提出适用于轨道交通车辆运行环境和工况条件的动力电池、超级电容等典型储能元件状态评估和安全预警方法;提出基于温度、倍率、充放电深度的多变量耦合储能元件寿命测试评估方法;发表论文5-7篇;申请专利2-3项;实施年限:1-2年;拟支持数:1项9.基于全寿命周期成本的能源系统配置及综合管理策略研究(任务级)研究内容:基于储能系统全寿命周期,构建各种不同储能元件组合配置模型,推演全寿命周期成本函数矩阵;依据各种储能元件组合配置模型,推演不同供电控制方式下系统运行成本函数矩阵;研究全寿命周期成本最低的能源系统配置和运行控制管理策略;研究基于大数据的车载储能系统全寿命周期健康状态动态评估及过程管理技术。
考核指标:提出全寿命周期成本最低的能源系统配置和运行控制管理策略;形成轨道交通车载储能系统大数据平台,提出车载储能系统全生命周期健康状况评估方法、管理策略及标准规范;发表论文3-5篇;申请专利3-5项;实施年限:1-2年;拟支持数:1项。
10.基于统一数据模型的新型供电轨道交通系统全生命周期大数据实时处理技术研究(课题级)研究内容:研究供电轨道交通系统全生命周期大数据模型,对新型供电轨道交通系统设计、制造、运维等各环节产生的多源异构大数据进行统一建模。
研究轨道交通系统大数据的分布式存储技术,对新型供电轨道交通系统全生命周期大数据进行高效存储;研究基于批、流混合的大数据实时处理技术,对经过统一数据建模的新型供电轨道交通系统全生命周期大数据进行高实时、低迟滞的即席分析查询处理;研究复杂指标增量计算技术以及可扩展的轨道交通多维数据分析等大数据分析接口技术,为实现新型供电轨道交通系统全生命周期运营管理、能量优化管理、状态监测、故障预警等应用提供支撑。
考核指标:搭建批、流混合的大数据实时处理平台,支持对百亿条数据的多维实时查询,数据处理响应时间W 100ms;为新型供电轨道交通系统全生命周期大数据平台构建及全生命周期运营管理、能量优化管理、状态监测与故障预警系统提供支撑;发表论文5-8篇,申请专利3-5项;项目四:面向全生命周期成本的轨道交通设计、节能与环境友实施年限:2年;拟支持数:1项好技术11•轨道交通系统全生命周期成本关键要素辨识与分析方法研究(课题级)研究内容:基于大数据融合与挖掘研究网/车/线/环耦合作用下轨道交通系统全生命周期安全、性能、环境与成本影响要素辨识与分析方法;研究性能与环境要素对安全的影响,分析与安全强相关要素的敏感度,确定关键要素;以安全域为边界条件,构建安全域、性能域、环境域的耦合关系,揭示其交互影响机制及演化规律;实现轨道交通系统全生命周期成本优化控制。
考核指标:形成轨道交通系统全生命周期安全域、性能域、环境域要素辨识及分析方法与标准、要素集及耦合关系;提高轨道交通系统综合可用性技术能力。
发表论文5-8篇,申请专利3-5项;12.轨道交通系统效能涌现机理与全局效能评估及配置理论研究(任务级)研究内容:分析轨道交通系统在服役过程中系统效能特实施年限:2年;拟支持数:1项征,研究轨道交通系统效能影响因素及关键环节辨识方法和指标体系,研究各影响因素交互协同作用后产生全局最优效能的机理;以轨道交通系统全局效能最大化为目标,基于系统服役信息及系统间的耦合作用,研究不同服役环境、不同线路条件、不同车组的全局效能评估理论,同时基于轨道交通系统逻辑功能关系,研究分层、逐级效能配置理论。
考核指标:揭示轨道交通系统效能涌现机理;形成轨道交通系统效能评估及配置理论方法;形成轨道交通系统特征辨识方法和指标体系;具有全局效能提升10%的技术能力;发表论文3-5篇,申请专利2-3项;实施年限:1-2年;拟支持数:1项。
项目五:复杂环境下轨道交通系统全生命周期能力保持技13.复杂环境下轨道交通关键承载结构材料破坏特征及恢复技术研究(任务级)研究内容:研究轨道交通关键承载材料(混凝土)结构经时行为特征建模及性能劣化机理;研究不同损伤形式下的结构性能恢复技术;开展材料和结构自修复技术工程可行性深化研究;研究修复后结构与材料功能及性能测试评估技术;研究海洋、酸雨、高寒等复杂环境下桥隧钢筋锈蚀及混凝土性能劣化的测试评估技术。
考核指标:形成关键承载混凝土结构的恢复方法;形成关键承载混凝土结构与材料功能、性能评估及测试方法,具备关键承载混凝土结构寿命延长20%的能力。
发表论文3-5篇,申请专利2-3项;实施年限:1-2年;拟支持数:1项。
14.轨道交通全球典型环境要素辨识及分析(任务级)研究内容:辨识全球轨道交通的气候条件、地理条件、工业基础及人文特点等环境域要素;研究极端环境要素对轨道交通系统安全和成本的影响,提出关键环境域要素对轨道交通系统安全的技术需求及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