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糖类代谢作业
生物化学第五章糖代谢

生物化学第五章糖代谢第五章糖代谢一、糖类的生理功用:①氧化供能:糖类是人体最主要的供能物质,占全部供能物质供能量的70%;与供能有关的糖类主要是葡萄糖和糖原,前者为运输和供能形式,后者为贮存形式。
②作为结构成分:糖类可与脂类形成糖脂,或与蛋白质形成糖蛋白,糖脂和糖蛋白均可参与构成生物膜、神经组织等。
③作为核酸类化合物的成分:核糖和脱氧核糖参与构成核苷酸,DNA,RNA等。
④转变为其他物质:糖类可经代谢而转变为脂肪或氨基酸等化合物。
二、糖的无氧酵解:糖的无氧酵解是指葡萄糖在无氧条件下分解生成乳酸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其全部反应过程在胞液中进行,代谢的终产物为乳酸,一分子葡萄糖经无氧酵解可净生成两分子ATP。
糖的无氧酵解代谢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1. 活化(己糖磷酸酯的生成):葡萄糖经磷酸化和异构反应生成1,6-双磷酸果糖(FBP),即葡萄糖→6-磷酸葡萄糖→6-磷酸果糖→1,6-双磷酸果糖(F-1,6-BP)。
这一阶段需消耗两分子ATP,己糖激酶(肝中为葡萄糖激酶)和6-磷酸果糖激酶-1是关键酶。
2. 裂解(磷酸丙糖的生成):一分子F-1,6-BP裂解为两分子3-磷酸甘油醛,包括两步反应:F-1,6-BP→磷酸二羟丙酮+ 3-磷酸甘油醛和磷酸二羟丙酮→3-磷酸甘油醛。
3. 放能(丙酮酸的生成):3-磷酸甘油醛经脱氢、磷酸化、脱水及放能等反应生成丙酮酸,包括五步反应:3-磷酸甘油醛→1,3-二磷酸甘油酸→3-磷酸甘油酸→2-磷酸甘油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丙酮酸。
此阶段有两次底物水平磷酸化的放能反应,共可生成2×2=4分子ATP。
丙酮酸激酶为关键酶。
4.还原(乳酸的生成):利用丙酮酸接受酵解代谢过程中产生的NADH,使NADH重新氧化为NAD+。
即丙酮酸→乳酸。
三、糖无氧酵解的调节:主要是对三个关键酶,即己糖激酶(葡萄糖激酶)、6-磷酸果糖激酶-1、丙酮酸激酶进行调节。
己糖激酶的变构抑制剂是G-6-P;肝中的葡萄糖激酶是调节肝细胞对葡萄糖吸收的主要因素,受长链脂酰CoA的反馈抑制;6-磷酸果糖激酶-1是调节糖酵解代谢途径流量的主要因素,受ATP和柠檬酸的变构抑制,AMP、ADP、1,6-双磷酸果糖和2,6-双磷酸果糖的变构激活;丙酮酸激酶受1,6-双磷酸果糖的变构激活,受ATP的变构抑制,肝中还受到丙氨酸的变构抑制。
糖类代谢

糖的分解代谢有不同的途径,同样,糖也可通过不同途径合成,并且各种途径都包括 一系列复杂的反应,本章主要介绍这两方面的内容。
(一)蔗糖的水解 蔗糖的水解由蔗糖酶催化,此酶也称转化酶(invertase),在植物体内广泛存在。蔗 糖水解后产生 1 分子葡萄糖和 1 分子果糖。
(二)麦芽糖的水解 麦芽糖酶催化 1 分子麦芽糖水解产生 2 分子α-D-葡萄糖。另外,植物中还存在α-葡 萄糖苷酶,此酶也可催化麦芽糖的水解,在含淀粉种子萌发时最丰富。
糖原(glycogen)是人和动物体内的储藏多糖。它的结构类似于淀粉,只是分支程度 更高,大约每 10 个α-1,4-糖苷键就有一个α-1,6-糖苷键。糖原大量存在于肌肉和肝脏中。 % 纤维素(cellulose)是植物组织中主要的多糖,也是生物圈中最丰富的有机化合物, 它占所有的有机碳一半以上。纤维素是由大约上千个葡萄糖通过β-1,4-糖苷键连接组成的 不分支的葡聚糖。
(三)乳糖的水解 乳糖的水解由乳糖酶催化,生成 1 分子半乳糖和 1 分子葡萄糖。
154
二、淀粉的酶促降解
(一)淀粉的水解 能够催化淀粉α-1,4-糖苷键以及α-1,6-糖苷键水解的酶叫淀粉酶(amylase),主要包 括α-淀粉酶、β-淀粉酶以及 R-酶。 1. α-淀粉酶 α-淀粉酶又称α-1,4-葡聚糖水解酶。这是一种内切淀粉酶(endoamylase),可以水 解直链淀粉或糖原分子内部的任意α-1,4-糖苷键,但对距淀粉链非还原性末端第五个以后 的糖苷键的作用受到抑制。当底物是直链淀粉,水解产物为葡萄糖和麦芽糖、麦芽三糖以 及低聚糖的混合物;当底物是支链淀粉,则直链部分的α-1,4-糖苷键被水解,而α-1,6-糖 苷键不被水解,水解产物为葡萄糖和麦芽糖、麦芽三糖等寡聚糖类以及含有α-1,6-糖苷键 的短的分支部分极限糊精(α-极限糊精)的混合物。 2. β-淀粉酶 β-淀粉酶又称α-1,4-葡聚糖基-麦芽糖基水解酶。这是一种外切淀粉酶(exoamylase), 从淀粉分子外围的非还原性末端开始,每间隔一个糖苷键进行水解,生成产物为麦芽糖。 如果底物是直链淀粉,水解产物几乎都是麦芽糖;如果底物是支链淀粉,水解产物为麦芽 糖和多分支糊精(β-极限糊精)。 α-淀粉酶是需要与 Ca+结合而表现活性的金属酶,因此螯合剂 EDTA 等能抑制此酶。 β-淀粉酶是含巯基的酶,氧化巯基的试剂能抑制此酶。α-淀粉酶耐热不耐酸,在 pH3.3 时酶被破坏,而在 70℃下,保持 15min 该酶仍保持活性。β-淀粉酶则耐酸不耐热,在 pH3.3 时酶可保持活性,但在 70℃下 15min 酶被破坏。 要需说明的是: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中的α和β并不是指其作用的α-或β-糖苷键, 而只是表明对淀粉水解作用不同的两种酶,实际上,这两种酶都只作用于淀粉的α-1,4-糖 苷键,水解的终产物以麦芽糖为主(图 5-3)。
第五章糖代谢-1-59页PPT资料

人类和高等动、植物都不能合成纤维
素酶类,因而自身都不能消化纤维素。反 刍动物之所以能以纤维素作为营养,是因 为其瘤胃中生存有大量纤维素微生物。
目前,国际市场上已经有纤维素酶的
工业酶制剂商品,可用于果蔬加工、洗涤 剂、饲料添加剂等方面。但是,从经济上 考虑,仍不能用于大规模处理植物纤维废 料回收葡萄糖。
微生物果胶酶制剂已被普遍用于果汁、果 酒澄清,提高果汁、菜汁出率等。
谢 谢!
高等动物,植物和绝大多数微生物都 能利用葡萄糖作为能源和碳源。因此,葡 萄糖的分解代谢,能量转化和物质转化规 律,具有生物学的普遍意义。
从发酵工程角度考虑,葡萄糖的无氧 和有氧代谢途径及调节机理,还涉及诸如 酒精、甘油、乳酸、有机酸、氨基酸等多 种发酵产品的产生机理和实现产品大量积 累的机理,因此,其实践意义亦很突出。
一、酵解与发酵的涵义 二、酵解途径的反应历程 三、酵解的生理意义 四、无氧条件下丙酮酸的去路
一、酵解与发酵的涵义
1.酵解 葡萄糖经1,6-二磷酸果糖和3-磷酸甘油酸
第一节 多糖的酶促降解 第二节 葡萄糖的酵解(EMP途径) 第三节 葡萄糖的有氧分解代谢 第四节 单磷酸己糖支路(HMP途径) 第五节 磷酸解酮酶(PK途径) 第六节 脱氧酮糖酸途径(ED途径) 第七节 葡萄糖分解代谢途径的相互联系
第一节 多糖的酶促降解
多糖分子不能进入细胞,动物或微生 物在利用多糖作为碳源和能源时,需要分 泌降解酶类,将多糖分子在胞外降解(即所 谓消化)成单糖或双糖,才能被细胞吸收, 进入中间代谢。
α-淀粉酶作用于淀粉时,随着粘度下降, 碘反应由蓝→紫→红→无色。
α-淀粉酶可以看作是淀粉酶法水解的先导 酶。大分子淀粉经其作用断裂,产生很多 非还原性末端,为β-淀粉酶或葡萄糖淀粉酶 提供了更多的作用点。因此,大凡采用酶 法工艺进行淀粉的工业水解转化者,都要 用α-淀粉酶开路。
第五章 糖类分解代谢作业萧蓓蕾

第五章糖类分解代谢复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1. 糖酵解2. 磷酸戊糖途径3. 底物水平磷酸化4. 三羧酸循环5.三羧酸循环的回补反应6.极限糊精二、填空题1. 三羧酸循环在细胞的内进行,、和三种酶所催化的反应是限速反应。
2.糖酵解是在内进行,、和三种酶所催化的反应是限速反应。
3.EMP途径在中进行,三羧酸循环在中进行。
4. 戊糖磷酸途径是代谢的另一条主要途径,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体内,在细胞的内进行。
5. 调节TCA循环最主要的酶是、、。
6.葡萄糖的无氧分解只能产生分子ATP,而有氧分解可以产生分子ATP。
三、选择题1.细胞内能荷高时,不受抑制的代谢途径是()。
A.EMP途径B.TCA循环C.PPP途径D. 氧化磷酸化2.三羧酸循环中,经底物水平磷酸化合成高能化合物是( )A.ATPB.UTPC.GTPD.CTP3.下列那条途径与核酸合成密切有关( )A.糖酵解B.糖异生C.磷酸戊糖途径D.糖原合成4.在胞浆中进行与能量生成有关的代谢过程是:()A.三羧酸循环B.氧化磷酸化C.电子传递D.糖酵解5. 下列激酶中哪些参与了EMP 途径,分别催化途径中三个不可逆反应:( )A.葡萄糖激酶、己糖激酶、果糖磷酸激酶B.己糖激酶、果糖磷酸激酶、丙酮酸激酶C.葡萄糖激酶、己糖激酶、丙酮酸激酶D.都不对6. 三羧酸循环中哪一个化合物前后各放出一分子CO2:()A.柠檬酸B.乙酰辅酶AC.琥珀酸D.a-酮戊二酸7.1mol葡糖糖完全氧化生成的能量是:()A.12molATP;B.24molATP;C.15molATP;D.38molATP8.三羧酸循环中,下列哪一种酶不是调控酶:()A.柠檬酸合成酶B.葡萄糖激酶C.a-酮戊二酸脱氢酶系D.异柠檬酸脱氢酶9. 在有氧条件下,线粒体内下述反应中能产生FADH2的步骤是:()A.琥珀酸→延胡索酸B.异柠檬酸→a-酮戊二酸C.a-酮戊二酸→琥珀酰CoAD.苹果酸→草酰乙酸10.三羧酸循环的下列反应中非氧化还原的步骤是:( )A.柠檬酸→异柠檬酸B.异柠檬酸→ -酮戊二酸C. -酮戊二酸→琥珀酸D.琥珀酸→延胡羧酸11. NADPH能为合成代谢提供还原势,NADPH中的H主要来自()。
第五章 糖代谢-选择题-习题-答案

选择题1.淀粉经a-淀粉酶作用后的主要产物是( E )A.麦芽糖及蔗糖B.麦芽糖及葡萄糖C.麦芽三糖及葡萄糖D.麦芽糖及临界糊精E.麦芽糖及麦芽三糖2.下列物质中,人体不能消化的是( D )A.淀粉B.蔗糖C.乳糖D.纤维素E.糖原3.葡萄糖从肠道进入肠上皮细胞的方式是( D )A.入胞B.单纯扩散C.易化扩散D.主动转运E.胞吞4.糖类最主要的生理功能是( C )A.细胞膜组分B.软骨的基质C.氧化供量D.免疫作用E.信息传递作用5.进食后被吸收人血的单糖,最主要的去路是( A )A.在组织器官中氧化供能B.在肝、肌等组织中合成糖原C.在体内转变为脂肪D.在体内转变为部分氨基酸E.在体内转变为其他单糖6.糖酵解所指的反应过程是( D )A.葡萄糖转变成磷酸二羟丙酮B.葡萄糖转变成乙酰CoAC.葡萄糖转变成乳酸D.葡萄糖转变成丙酮酸E.葡萄糖转变成CO2和H2O11.一分子葡萄糖酵解时可生成几分子ATP( D )A.1B.2C.3D.412.—分子葡萄糖酵解时可净生成几分子ATP( B )A.1B.2C.3D.4E.515.在无氧条件下,丙酮酸还原为乳酸的生理意义( D )A.防止丙酮酸的堆积B.为糖异生提供原料C.可产生校多的ATPD.重新生成NAD+以利于糖酵解重复进行E.阻止有氧氧化发生16.在糖酵解过程中,下列哪个酶催化的反应是不可逆的( C )A.醛缩酶B.烯醇化酶C.丙酮酸激酶D.磷酸甘油酸激酶E.乳酸脱氢酶17.与糖酵解途径无关的酶是( D )A.己糖激酶B.烯醇化酶C.醛缩酶D.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竣激酶E.丙酮酸激酶18.磷酸果糖激酶-1的最强别构激活剂是( C )A.AMPB.ADPC.果糖-2,6-二磷酸D.ATPE.果糖-1,6-二磷酸19.调节糖酵解流量最重要的关键酶是( D )A.葡糖激酶B.己糖激晦C.丙酮酸激晦D.磷酸果糖激酶-1E.磷酸甘油酸激酶20.肝细胞中,丙酮酸激酶特有的别构抑制剂是( C )A.UTPB.乙酰CoAC.丙氨酸D.NADHE.葡糖-6-磷酸21.成熟的红细胞仅靠糖无氧氧化供给能量是因为( C )A.无ATPB.无CoAC.无线粒体D.无氧E.无微粒体23.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不包含下列哪一种辅助因子( D )A. NAD+B.TPPC. FADD.生物素E.硫辛酸25.柠檬酸循环进行的场所是( A )A.线粒体B.核糖体C.微粒体D.溶砾体E.高尔基体27.合成糖原时,活性葡萄糖是 ( A )A. UDPGB. CDPGC.葡糖-1-磷酸D.葡糖-6-磷酸E. ADPG28.糖原合成时需要下列哪些分子( C )A. ATPB. UTPC.ATP和UTPD. ATP和ADPE. ADP31.糖原分解时的关键酶是( B )A.糖原合酶B.糖原磷酸化酶C.磷酸葡糖变位酶D.乳酸脱氢酶E.UDPG焦磷酸化酶32.在饥饿时维持血糖浓度恒定的途径是( A )A.糖异生B.糖醛酸途径C.糖酵解D.糖原分解E.糖原合成34.下列不是胰岛素的作用的是( D )A.抑制糖异生B.促进糖的氧化C.促进糖转变为脂肪D.抑制血糖进入肌细胞和脂肪细胞E.使葡糖激酶活性增强35.肾上腺素分泌不能引起( E )A.肌糖原分解增强B.肝糖原分解增强C.脂肪动员加速D.血中乳酸浓度增加E.糖异生途径降低。
生化—糖代谢习题

第五章糖代谢一、名词解释1.糖酵解2.糖的有氧氧化3.磷酸戊糖途径4.糖异生5.三羧酸循环(krebs)循环二、填空题1.糖酵解反应的进行亚细胞定位是在,终产物为。
2.糖酵解途径中仅有的脱氢反应是在酶催化下完成的,受氢体是。
该途径中的两次底物磷酸化反应分别由酶和催化。
3.肝糖原酵解的关键酶分别是、和。
4.6—磷酸果糖激酶—1最强的变构激活剂是,是由6—磷酸果糖激酶—2催化生成。
5.1分子葡萄糖经糖酵解净生成分子ATP,其主要生理意义在于。
6.由于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没有,完全依赖供给能量。
7.丙酮酸脱氢酶的辅酶包括。
8.三羧酸循环是由1分子与缩合成柠檬酸开始,每循环一次有次脱氢、次脱羧和次底物水平磷酸化,共生成分子ATP。
9.在三羧酸循环中催化氧化脱羧的酶分别是和。
10.糖有氧氧化反应的进行亚细胞定位是和和。
1分子葡萄糖氧化成C02和H2O 净生成分子ATP(新版本)。
11.糖异生主要器官是,其次是。
12.糖异生的主要原料为、、和等。
13.糖异生过程中的关键酶分别是、和。
14.调节血糖最主要的激素分别是和。
三、选择题A型题(单项选择题)1.糖类最主要的生理功能是:A.提供能量 B.细胞膜组分 C.软骨的基质 D.信息传递作用 E. 免疫作用2.体内糖无氧酵解途径的终产物A.C02和H2O B.丙酮酸 C.丙酮 D.乳酸 E.草酰乙酸3.糖酵解过程中哪种酶直接参与ATP的生成反应A.磷酸果糖激酶I B.己糖激酶 C. 磷酸甘油酸激酶和丙酮酸激酶D.丙酮酸羧化酶 E.果糖二磷酸酶-24.糖酵解过程中哪种物质提供~P使ADP生成ATP:A.1,6—二磷酸果糖 B.3—磷酸甘油醛 C 2,3—双磷酸甘油酸 D.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和1,3-二磷酸甘油酸 E.2—磷酸甘油酸5.调节糖酵解途径流量最重要的酶是:A.己糖激酶 B.6—磷酸果糖激酶I C.磷酸甘油酸激酶 D.丙酮酸激酶 E.葡萄糖激酶6.下列哪种不是于6—磷酸果糖激酶I的变构激活剂?A. 6—磷酸果糖 D.2,6—双磷酸果糖 C.AMP D.ADP E.柠檬酸7.关6—磷酸果糖激酶II的叙述错误的是:A. 柠檬酸是其变构抑制剂 B.催化6—磷酸果糖磷酸化 C.AMP是其变构激活剂 D.该酶磷酸化修饰后活性增强8.1分子葡萄糖通过有氧氧化和糖酵解净产生ATP分子数之比为(新版本):A.2 B.4 C.6 D.15或16 E.309.成熟红细胞仅靠糖酵解供给能量是因为:A.无氧 B.无TPP C.无CoA D.无线粒体 E.无微粒体10.下述哪个化合物中含有高能磷酸键?A.1,6—双磷酸果糖 B.6—磷酸葡萄糖 C.1,3—二磷酸甘油酸 D.3—磷酸甘油酸11.三羧酸循环中底物水平磷酸化的反应是:A.延胡索酸一草酰乙酸B.异柠檬酸一α—酮戊二酸C.琥珀酰CoA一琥珀酸D.琥珀酸一延胡索酸12.α—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中不含哪种辅酶?A.硫辛酸B. FMN C.NAD+ D.FAD E.TPP13.调节三羧酸循环运转速率最主要的酶是:A.柠檬酸合成酶B.异柠檬酸脱氢酶 C.琥珀酰CoA合成酶 D.琥珀酸脱氢酶14.三羧酸循环中草酰乙酸的补充主要来自于:A.丙酮酸羧化后产生 B.CO2直接化合产生 C.乙酰CoA缩合后产生 D.苹果酸加氢产生15.三羧酸循环中哪种酶存在于线粒体内膜上?A.柠檬酸合成酶B.异柠檬酸脱氢酶C.琥珀酸CoA合成酶 D.琥珀酸脱氢酶16.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和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催化的反应中直接受氢体是:A.NAD+ B.NADP+ C FAD D.FMN E.CoA17.葡萄糖合成糖原时的活性形式是:A.1—磷酸葡萄糖 B.6—磷酸葡萄糖 C.UDP-G D.CDP-G E.GDP-G18.糖原合成是耗能过程,每增加一个葡萄糖残基需消耗ATP的分子数为:A.1 B.2 C.3 D.4 E.519.关于NADPH+H+生理功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为供氢体参与脂肪酸、胆固醇的合成B.NADPH参与体内羟化反应C. NADPH产生过少时易造成溶血性贫血D.使谷光甘肽保持氧化状态20.调节血糖最主要的器官是:A.脑 6.肾C.肝 D.胰 E.肾上腺21.正常静息状态下,血糖是下列哪种组织器官的主要能源?A.肝脏 B.肾脏 C.脂肪 D.大脑 E.胰腺22.长期饥饿时,血糖的主要来源是:A.脂肪酸氧化 B.肝糖原的分解 C. 肌糖原的分解 D.肌肉蛋白质的降解23.关于6—磷酸葡萄糖,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是糖代谢途径的连接点 B.是细胞的保糖机制 C. 是已糖激酶的抑制剂 D.是葡萄糖激酶的抑制剂24.下列哪种酶在被磷酸化修饰后活性升高?A.磷酸果糖激酶2(PFK2) B.丙酮酸激酶 C. 糖原磷酸化酶 D.丙酮酸脱氢酶系25.下列物质中那种物质不能经糖异生途径生成葡萄糖?A.乳酸 B.甘油 C. 丙氨酸 D.乙酰辅酶A E.琥珀酸 F.丙酸26.关于糖原磷酸化酶活性调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酶磷酸化修饰时酶活性升高 B.该酶在肌肉中主要受到肾上腺素的调节 C. 该酶在肌肉和肝脏中的抑制剂不同,肝脏中为G,肌肉中为ATP和G-6-P D.该酶催化1,6-糖苷键的断裂。
糖类的分解代谢习题

第五章生物体内的糖类及糖类的分解代谢习题一、填空题1、糖类是指。
除了以外,其他单糖都具有旋光异构体。
2、直链的单糖在分子内也能够发生反应形成环状结构。
葡萄糖环化主要形成六元环的糖,果糖、核糖和脱氧核糖主要形成五元环的糖。
3、在直链淀粉中,单糖间靠键连接,支链淀粉中,分支处单糖间靠键连接,纤维素分子中,单糖间靠键连接。
4、糖原的降解从端开始,糖原降解的主要产物是。
5、糖酵解在中进行。
催化三步不可逆反应的酶是、和。
其中为糖酵解过程的主要调节酶,它受到和的抑制,受和的激活。
6、1分子葡萄糖通过糖酵解途径净产生分子ATP。
在无氧或缺氧条件下,为了维持细胞液的再生,丙酮酸可被发酵产生或。
在有氧条件下,丙酮酸可进入线粒体在催化下氧化脱羧称为乙酰CoA。
7、真核细胞的TCA循环在中进行,催化异柠檬酸生成α-酮戊二酸,此酶的活性受和激活,受和抑制。
α-酮戊二酸脱氢酶系与系类似,但不受的调节。
TCA循环中催化底物水平磷酸化的酶是,酶是TCA循环中唯一的一个存在于线粒体内膜的酶。
8、PPP发生在,其限速酶是,此酶受竞争性抑制。
PPP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产生和。
二、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1、不属于还原性糖的二糖是(A)麦芽糖(B)乳糖(C)蔗糖(D)异麦芽糖2、在TCA循环中,下列()发生了底物水平磷酸化。
(A)柠檬酸→α-酮戊二酸(B)琥珀酰CoA→琥珀酸(C)琥珀酸→延胡索酸(D)延胡索酸→苹果酸3、在Cori循环中,由肝细胞制造并回到肌肉细胞的产物是()(A)乙酰CoA (B)葡萄糖(C)乳酸(D)Ala4、以下可降低TCA循环氧化乙酰CoA的因素是(A)低的AT P/ADP比值(B)由于电子传递链对NADH的快速氧化而导致低NADH(C)低的NAD+/NADH的比值(D)高浓度的AMP5、在长时间饥饿状态下,仍然以葡萄糖作为主要能源的细胞是(A)肌肉(B)红细胞(C)肝(D)肾6、参与丙酮酸转变成乙酰CoA的辅助因子包括(A)NAD+、生物素和TPP (B)TPP、硫辛酸、FAD和NAD+(C)磷酸吡哆醛、FAD和硫辛酸(D)生物素、FAD和TPP7、将4分子的乙酰CoA氧化成CO2,最少需要的草酰乙酸的分子数是(A)1 (B)2 (C)4 (D)88、不能直接通过线粒体内膜的物质是(A)丙酮酸(B)苹果酸(C)柠檬酸(D)草酰乙酸9、为了维持丙酮酸脱氢酶复合物处于活性状态,以下必须满足的条件是(A)存在高水平的NADH,酶处于磷酸化状态(B)存在高水平的NADH,酶处于去磷酸化状态(C)存在高水平的AMP,酶处于磷酸化状态(D)存在高水平的AMP,酶处于去磷酸化状态10、丙二酸对琥珀酸脱氢酶的影响属于()(A)反馈抑制(B)非竞争性抑制(C)竞争性抑制(D)底物抑制三、判断题1、糖酵解途径是人体内糖、脂肪和氨基酸代谢相互联系的途径。
6第五章 糖代谢

※ 肌组织也可通过对肌糖原的调节来控
制血糖的浓度
(二)激素调节
1.胰岛素:促进葡萄糖的消耗,抑制葡萄糖的生
成,降低血糖浓度。高血糖可直接刺激胰岛β细 胞分泌胰岛素;静息状态时,迷走神经兴奋,使 胰岛素分泌增加。 ⑴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 ⑵促进葡萄糖氧化供能 ⑶促进糖原合成,抑制糖原分解 ⑷促进糖转变为脂肪,抑制脂肪分解 ⑸抑制糖异生作用
④生糖氨基酸转化成糖
糖和脂肪酸转变成氨基酸时只提供α-酮酸, 氨基必须由其它氨基酸提供,因此不能增 加体内氨基酸含量,只能调整氨基酸的种 类和比例。
磷酸戊糖途径
糖在代谢过程中有磷酸 戊糖产生的途径
一
代谢途径
+H2O NADPH+H+
(一)磷酸戊糖的生成
6-磷酸葡萄糖
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
6-磷酸葡萄糖酸
4.主要代谢途径:
①氧化分解 ②糖原的合成与分解 ③糖异生作用
消
化
1.消化的主要部位:小肠 2.消化的过程:
淀粉 麦芽糖 麦芽寡糖 极限糊精
葡 萄 糖
吸
收
1.吸收的主要部位:小肠上段 2.吸收的过程:主动运输 ①形成葡萄糖-Na+-载体蛋白复合体。 ②伴随Na+的吸收逆浓度梯度转运到小肠 粘膜细胞内。 ③Na+-K+泵利用ATP提供的能量不断将 Na+泵出细胞,维持Na+的浓度梯度,使 葡萄糖不断转运到细胞内。
反应过程
第一阶段: ( 胞浆)
1分子葡萄糖 … ……→ 2分子丙酮酸
第二阶段: (线粒体基质) 2分子丙酮酸 ………→ 2分子乙酰CoA 第三阶段:(线粒体内膜) 乙酰CoA进入三羧酸循环………→ 水+二氧化碳
华东理工生物化学习题集第五部分__糖代谢

华东理工生物化学习题集第五部分__糖代谢第五部分糖代谢一、选择题1、糖类的生理功能有:A、提供能量B、蛋白聚糖和糖蛋白的组成成份C、构成细胞膜组成成分D、血型物质即含有糖分子E、以上都对2、人体内不能水解的糖苷键是:A、α-1,4-糖苷键B、α-1,6-糖苷键C、β-1,4-糖苷键D、α-1,β-4-糖苷键E、以上都是3、一摩尔葡萄糖经糖的有氧氧化过程可生成的乙酰CoA:A、1摩尔B、2摩尔C、3摩尔D、4摩尔E、5摩尔4、由己糖激酶催化的反应的逆反应所需的酶是:A、果糖二磷酸酶B、葡萄糖-6-磷酸酶C、磷酸果糖激酶ID、磷酶果糖激酶IIE、磷酸化酶5.糖酵解过程的终产物是:A、丙酮酸B、葡萄糖C、果糖D、乳糖E、乳酸6、糖酵解的脱氢反应步骤是:A、l,6-二磷酸果糖、3-磷酸甘油醛十磷酸二经丙酮B、3-磷酸甘油醛→磷酸二羟丙酮C、3-磷酸甘油醛→1,3-二磷酸甘油酸D、1,3-二磷酸甘油酸→3-磷酸甘油酸E、3-磷酸甘油酸→2-磷酸甘油酸7、反应:6-磷酸果糖→1,6-二磷酸果糖,需哪些条件?A、果糖二磷酸酶、ATP和Mg2+B、果糖二磷酸酶、ADP、Pi和Mg2+C、磷酸果糖激酶、ATP和Mg2+D、磷酸果糖激酶、ADP、Pi和Mg2+E、ATP和Mg2+8、糖酵解过程中催化-摩尔六碳糖裂解为两摩尔三碳糖的反应的酶是:A、磷酸己糖异构酶B、磷酸果糖激酶C、醛缩酶D、磷酸丙糖异构酶E、烯醇化酶9,糖酵解过程中NADH十H+的去路:A、使丙酮酸还原为乳酸B、经α-磷酸甘油穿梭系统进入线粒体氧化C、经苹果酸穿梭系统进入线粒体氧化D、2-磷酸甘油酸还原为3-磷酸甘油醛E、以上都对10、底物水平磷酸化指:A、ATP水解为ADP和PiB、底物经分子重排后形成高能磷酸键,经磷酸基团转移使ATP磷酸化为ATP分子C、呼吸链上H+传递过程中释放能量使ADP磷酸化为ATP分子D、使底物分子加上一个磷酸根E、使底物分子水解掉一个ATP分子11、缺氧情况下,糖酵解途径生成的NADH十H+的去路:A、进入呼吸链氧化供应能量B、丙酮酸还原为乳酸C、3-磷酸甘油酸还原为3-磷酸甘油醛D、醛缩酶的辅助因子合成1,6-双磷酸果糖E、醛缩酶的辅助因子分解1,6-双磷酸果糖12、ATP对磷酸果糖激酶I的作用:A、酶的底物B、酶的抑制剂C、既是酶的底物同时又是酶的变构抑制剂D、1,6-双磷酸果糖被激酶水解时生成的产物C、以上都对13、乳酸脱氢酶是具有四级结构的蛋白质分子,含有多少个亚基?A、1B、2C、3D、4E、514、正常情况下,肝获得能量的主要途径:A、葡萄糖进行糖酵解氧化B、脂酸氧化C、葡萄糖的有氧氧化D、磷酸戊糖途径氧化葡萄糖E、以上都是15、乳酸脱氢酶在骨骼肌中主要是催化生成:A、丙酮酸B、乳酸C、3—磷酸甘油醛D、3—磷酸甘油酸E、磷酸烯醇式丙酮酸16、糖酵解过程中最重要的关键酶是:A、己糖激酶B、6-磷酸果糖激酶IC、丙酮酸激酶D、6-磷酸果糖激酶IIE、果糖双磷酸酶17、6-磷酸果糖激酶I的最强别构激活剂是:A、1,6-双磷酸果糖B、AMPC、ADPD、2,6—双磷酸果糖E、3-磷酸甘油18、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中最终接受底物脱下的2H的辅助因子是:A、FADB、硫辛酸C、辅酶AD、NAD+E、TPP19、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中转乙酰化酶的辅酶是:A、TPPB、琉辛酸C、CoASHD、FADE、NAD+20.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中丙酮酸脱氢酶的辅酶是:A、TPPB、硫辛酸C、CoASHD、FADE、NAD+21.三羧酸循环的第一步反应产物是:A、柠檬酸B、草酰乙酸C、乙酰CoAD、CO2E、NADH+H+22.糖的有氧氧化的最终产物是:A、CO2+H20+ATPB、乳酸C、丙酮酸D、乙酰CoAE、柠檬酸23.最终经三羧酸循环彻底氧化为C02和H20并产生能量的物质有:A、丙酮酸 B、生糖氨基酸C、脂肪酸 C、β-羟丁酸E、以上都是24、最终经三羧酸循环彻底氧化为C02和H20并产生能量的物质有:A、乳酸B、α-磷酸甘油C、生糖氨基酸D、乙酰乙酰CoAE、以上都是25、不能进入三羧酸循环氧化的物质是:A、亚油酸B、乳酸C、α-磷酸甘油D、胆固醇E、软脂酸26、需要引物分子参与生物合成反应的有:A、酮体生成B、脂肪合成C、糖异生合成葡萄糖D、糖原合成E、以上都是27、一摩尔葡萄糖经糖有氧氧化可产生ATP摩尔数:A、12B、24C、36D、38E、36〈3828、每摩尔葡萄糖有氧氧化生成36或38摩尔数ATP的关键步骤取决于:A、苹果酸氧化为草酰乙酸B、异柠檬酸氧化为α-酮戊二酸C、丙酮酸氧化为乙酰CoAD、3-磷酸甘油醛氧化为1,3-二磷酸甘油酸D、1,3-二磷酸甘油酸水解为3—磷酸甘油酸29、从糖原开始一摩尔葡萄糖经糖的有氧氧化可产生ATP摩尔数为:A、12B、13C、37D、39E、37〈3930、糖原分解中水解α-1,6-糖G苷键的酶是:A、葡萄糖-6-磷酸酶B、磷酸化酶C、葡聚糖转移酶D、分枝酶E、以上都是31、糖原合成的关键酶是:A、磷酸葡萄糖变位酶B、UDPG焦磷酸化酶C、糖原合成酶D、磷酸化酶E、分支酶32、糖原合成酶催化的反应是:A、G-6-P→G-l-PB、G-l-P→UDPGC、UDPG+糖原n→糖原(n+1)+UDPD、糖原n→糖原(n-1)+G-l-PE、G-6-P→G33、糖原合成酶参与的反应是:A、G+G→G-GB、UDPG+G→G-G+UDPC、G+G→Gn+1D、UDPG+Gn→Gn+1+UDPE、Gn→Gn-1+G34、糖原分解过程中磷酸化酶磷酸解的键是:A、α-l,6-糖苷键B、β-l,6-糖苷键C、α-l,4-糖苷键D、β-l,4-糖苷键E、α-l,β-4-糖苷键35、糖原合成酶催化形成的键是:A、α-l,6-糖苷键B、β-l,6-糖苷键C、α-l,4-糖苷键D、β-l,4-糖苷键E、α-l,β-4-糖苷键36、肌糖原不能直接补充血糖的原因是:A、缺乏葡萄糖-6-磷酸酶B、缺乏磷酸化酶C、缺乏脱支酶D、缺乏己糖激酶E、含肌糖原高肝糖原低37、糖异生过程中哪一种酶代替糖酵解的己糖激酶:A、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B、果糖二磷酸酶IC、丙酮酸羧化酶D、葡萄糖-6-磷酸酶E、磷酸化酶38、不能经糖异生合成葡萄糖的物质是:A、α-磷酸甘油B、丙酮酸C、乳酸D、乙酰CoAE、生糖氨基酸39、丙酮酸激酶是何种途径的关键酶:A、糖异生B、糖的有氧氧化C、磷酸戊糖途径D、糖酵解E、糖原合成与分解一40、丙酮酸羧化酶是哪一个代谢途径的关键酶:A、糖异生B、磷酸戊糖途径’C、血红素合成D、脂肪酸合成E、胆固醇合成41、糖异生过程中NADH+H+来源有:A、脂酸β-氧化B、三羧酸循环C、丙酮酸脱氢D、线粒体产生的NADH+H+均需经苹果酸穿梭透过线粒体膜进入胞液E、a、b、c均需与d一起才是完满答案42、动物饥饿后摄食,其肝细胞主要糖代谢途径:A、糖异生B、糖酵解C、糖有氧氧化D、糖原分解E、磷酸戊糖途径43、有关乳酸循环的描述,何者是不正确的?A、肌肉产生的乳酸经血液循环至肝后糖异生为糖B、乳酸循环的生理意义是避免乳酸损失和因乳酸过多引起的酸中毒C、乳酸循环的形成是一个耗能过程D、乳酸在肝脏形成,在肌肉内糖异生为葡萄糖E、乳酸糖异生为葡萄糖后可补充血糖并在肌肉中糖酵解为乳酸44、以NADP+作辅助因子的酶是:A、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B、果糖二磷酸酶C、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D、醛缩酶E、转酮醇酶45、下列哪一种酶作用时需要NADP+A、磷酸己糖异构酶B、磷酸果糖激酶IC、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D、丙酮酸脱氢酶E、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46、下列哪个是各糖代谢途径的共同中间产物?A、6-磷酸葡萄糖B、6-磷酸果糖C、1,6-二磷酸果糖D、3-磷酸甘油醛E、2,6-二磷酸果糖47、下列各中间产物中,哪一个是磷酸戊糖途径所特有的?A、丙酮酸B、3-磷酸甘油醛C、6-磷酸果糖D、6-磷酸葡萄糖酸E、1,6-二磷酸果糖48、糖蛋白中蛋白质与糖分子结合的键称:A、糖肽键B、3,5-磷酸二酯键C、肽键D、酯键E、二硫键49、糖蛋白中蛋白质与糖分子结合的基团是:A、-OHB、-SHC、-COOHD、-CH3E、=CH250、降低血糖的激素:A、胰高血糖素B、肾上腺素C、甲状腺素D、胰岛素E、肾上腺皮质激素51、并非胰岛素的作用是:A、促进肌肉、脂肪组织的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B、促进肝糖异生作用C、增强磷酸二酯酶活性,降低cAMP水平,抑制糖原分解D、激活丙酮酸脱氢酶磷酸酶活性.激活丙酮酸脱氢酶,促进丙酮酸分解为乙酰CoAE、抑制脂肪酶活性,降低脂肪动员52、糖醛酸途径的主要生理意义:A、为机体提供大量的能量B、产生5-磷酸核糖供合成核苷酸用C、产生乳酸参与乳酸循环D、活化葡萄糖使之生成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E、生成还原型辅助因子NADPH十H+53、真核生物可以下列哪一种物质为原料合成抗坏血酸?A、胆固醇B、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C、乙酰CoAD、胆汁酸E、以上都是54、真核生物维生素C可由下列哪些原料合成:A、6-磷酸葡萄糖B、尿苷二磷酸葡萄糖C、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D、L-古洛糖酸E、以上都是55、还原型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的作用,最少参与的反应是:A、合成脂肪酸B、合成胆固醇C、还原氧化型谷胱甘肽D、氧化供能E、参与生物转化56、葡萄糖醛酸在体内的作用:A、组成蛋白聚糖的成分B、与胆红素结合降低其毒性C、与药物、毒物结合促进其排泄和解毒D、是生物转化过程的重要结合剂E、以上都对57、三碳糖、六碳糖与九碳糖之间相互转变的糖代谢途径是:A、糖的有氧氧化B、磷酸戊糖途径C、糖酵解D、三羧酸循环E、糖异生58、不能升高血糖的激素有:A、胰岛素B、胰高血糖素C、肾上腺素D、糖皮质激素E、甲状腺素59、糖蛋白与蛋白聚糖的差别表现在:A、糖链与蛋白质结合的键不一样B、糖链与蛋白质在含量比例上不一样C、糖链中糖的组成不一样D、糖链中糖的结构不一样E、糖蛋白中糖链是寡糖链,蛋白聚糖中糖链是多糖链60、糖蛋白中糖链的功能:A、内分泌腺的糖蛋白激素合成后经高尔基体分泌到细胞外时糖链起识别作用B、红细胞的血型物质正是因为糖链相差一个糖基而出现A、B、O血型,有不同的抗体C、血浆中的铜蓝蛋白去掉末端唾液酸,暴露出次末端半乳糖,可被肝脏受体识别而清除D、糖链中缺乏某些糖基可引起癌变E、以上都对61、糖胺聚糖中不含硫酸的是:A、硫酸软骨素B、透明质酸C、硫酸皮肤素 C、肝素E、硫酸肝素62、蛋白聚糖的形状像一把刷子,原因是:A、蛋白聚糖的蛋白质是连接蛋白和核心蛋白,含量少B、各种糖胺聚糖围绕着核心蛋白排列成刷子的棕毛后,再与透明质酸组合成刷子状物C、透明质酸特长D、糖胺聚糖上的羧基和硫酸根均带负电荷,使彼此排斥成刷子状E、以上都对63、在多糖和寡糖的生物合成中,葡萄糖的活性形式是A、葡萄糖-1-磷酸B、葡萄糖-6-磷酸C、尿苷二磷酸葡萄糖D、葡萄呋喃糖64、蛋白质的糖基化是翻译后的调控之一,肽链中糖基化的氨基酸残基是A、谷氨酸B、赖氨酸C、色氨酸D、丝氨酸65、纤维素的组成单糖和糖苷键的连接方式为A、α-l→4-葡萄糖B、β-1→3-葡萄糖C、β-l→4-葡萄糖D、β-l→4-半乳糖66、氨基酸和单糖都有D和L不同构型,组成大多数多肽和蛋白质的氨基酸以及多糖的大多数单糖构型分别是A、D型和D型B、L型和D型C、D型和L型D、L型和L型67、下列哪个糖不是还原糖A、D-果糖B、D-半乳糖C、乳糖D、蔗糖68、下列哪个糖是酮糖A、D—果糖B、D—半乳糖C、乳糖D、蔗糖69、分子式为C5H10O5的开链醛糖有多少个可能的异构体A、2B、4C、8D、1670、下列蛋白质中不是糖蛋白是A、免疫球蛋白B、溶菌酶C、转铁蛋白D、胶原蛋白71下列糖中为非还原糖是A、麦芽糖B、乳糖C、棉子糖D、葡萄糖72、直链淀粉遇碘呈A、红色B、黄色C、紫色D、蓝色73、支链淀粉遇碘呈A、红色B、黄色C、紫色D、蓝色74、棉子糖是A、还原性二糖B、非还原性二糖C、还原性三糖D、非还原性三糖75、糖酵解中,下列哪一个酶催化的反应不是限速反应A、丙酮酸激酶B、磷酸果糖激酶C、己糖激酶D、磷酸丙糖异构酶76、糖酵解中限速步骤有关的酶是A、己糖激酶B、磷酸果糖激酶C、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D、醛缩酶77、提出三羧酸循环的生化学家是A、沃森(Watson)B、李普曼(Lipmann)C、克雷伯斯(Krebs)D、瓦柏(Warburg)78、一个分子的葡萄糖经有氧酵解为两个分子的丙酮酸,净产生A、4ATP+2NADH+2H+B、2ATP+NADH+H+C、2ATP+2NADH+2H+D、2ATP79、三羧酸循环中主要的限速酶是A、苹果酸脱氢酶B、α酮戊二酸脱氢酶C、异柠檬酸脱氢酶D、琥珀酸脱氢酶80、有氧氧化时,每摩尔葡萄糖在三羧酸循环中产生多少ATPA、2摩尔B、6摩尔C、18摩尔 C、24摩尔D、36摩尔81、在动物组织中,从葡萄糖合成脂肪酸的重要中间产物是A、丙酮酸B、ATPC、乙酰辅酶AD、乙酰乙酸82、在糖酵解代谢链中,什么是决定酵解速度的关键反应步骤A、葡萄糖的磷酸化B、6-磷酸果糖磷酸化形成1,6-二磷酸果糖C、磷酸三碳糖的同分异构化D、3-磷酸甘油磷酸将磷酰基转给ADP形成磷酸甘油和ATP83、糖酵解中,下列哪一个酶催化的反应不是限速反应A、丙酮酸激酶B、磷酸果糖激酶C、己糖激酶D、磷酸丙糖异构酶84、三羧酸循环中,下列哪一个酶不是调控酶A、柠檬酸合成酶B、异柠檬酸脱氢酶C、苹果酸脱氢酶D、α酮戊二酸脱氢酶85、以NADP+作为氢受体形成NADPH的代谢途径是A、糖酵解B、三羧酸循环C、磷酸戊糖途径D、糖原异生86、糖酵解的速度决定于A、磷酸葡糖变位酶B、磷酸果糖激酶C、醛缩酶D、磷酸甘油激酶87、丙酮酸脱氢酶系中的因子不包括A、辅酶AB、焦磷酸硫胺素C、硫辛酸D、生物素E、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88、糖酵解的限速酶包括A、乳酸脱氢酶B、醛缩酶C、丙酮酸激酶D、磷酸己糖异构酶E、G-6-P酶89、柠檬酸循环被认为是一个需氧代谢途径,是因为A、循环的某些反应是以氧作为底物的B、CO2是该循环的一个产物C、产生了H2OD、还原型的因子需通过电子传递链被氧化E、以上都不对90、α-胰淀粉酶A、在催化淀粉消化中,产生l-磷酸葡萄糖B、麦芽糖是其催化反应的产物之一C、对糖原无催化作用D、可水解淀粉分子中的α-1,6-糖苷键E、是一种胰腺分泌的酶,可催化细胞内糖原的消化91、用14C-标记葡萄糖的第1和第4碳原子后,经酵解产生的乳酸分子A、标记出现在羧基与甲基碳上B、标记仅出现在羧基碳上C、标记仅出现在甲基碳上D、标记出现在与羧基相边的碳上E、羟基连接碳和羧基碳均被标记92、葡萄糖激酶A、基本上是肌肉中的酶B、比已糖激酶的Km值高C、催化生成G-6-PD、可被G-6-P抑制E、催化葡萄糖与无机磷酸生成G-6-P二、填空题1、在肠内吸收速率最快的单糖是________。
生物化学简明教程 第五章—糖代谢

糖类代谢
三羧酸循环 草酰 乙酸 苹果 酸 NADH
定义:在有氧条件下,酵解产物丙酮 酸被氧化分解成CO 2 和H 2 O,并以ATP形 式贮备大量能量的代谢系统。
乙酰CoA 加入2C 柠檬 酸
丙酮酸
异柠 檬酸 NADH 草酰 琥珀酸 CO2 NADH
延胡 索酸 FADH2 琥珀 酸 1ATP 琥珀酰
GTP 琥珀酸
-酮戊二酸脱氢酶系
α- 酮戊二酸
琥珀酰CoA GDP Succinyl-CoA Pi
NADH CO2
TCA循环特点:
(1)进行部位:线粒体 (2)关键酶:柠檬酸合酶,异柠檬酸脱氢酶,-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
(3)三羧酸循环:
4次脱氢(其中三次以NAD+为受氢体,一次以FAD为受氢体) 2次脱羧
----已糖激酶
Hexokinase Glucose
or葡萄糖激酶(肝) Glucose 6-phosphate 反应不可逆
-G6P
已糖激酶以六碳糖为底物,专一性不强,可催化一切己糖转变为已糖磷酸 葡萄糖激酶只作用于葡萄糖,仅存在于肝脏
已糖激酶需为Mg2+或其他二价金属如Mn2+所活化
(2)6-磷酸葡萄糖转化成6-磷酸果糖(Fructose-F6P)
Fructose 6-phosphate
Phospho-fructokinase Enolase
-2PG
-PEP FBP
----Pyruvate kinase ----Pyruvate
4、特点: (1)反应部位:胞液 (2)关键酶:己糖激酶,6-磷酸果糖激酶,丙酮酸激酶 (3)能量的净生成:2ATP,同时生成2NADH
α-酮 戊二酸
CoA
糖类代谢

酸软骨素。
直链淀粉:由葡萄糖通过α-1,4 糖苷键连接,可形成 长而紧密的螺旋管,遇碘呈蓝色。
支链淀粉:由葡萄糖通过α-1,4 糖苷键形成主链,再 通过α-1,6 糖苷键形成支链,遇碘呈紫色。
支链淀粉
糖原
区别:已糖(六碳糖为单糖)、六糖(6个单糖分子)
蔗糖:α-D-葡萄糖-(1→2)-β-D-果糖
无半缩醛羟基 为非还原糖
麦芽糖:α-D-葡萄糖- (1→4)-D-葡萄糖 乳糖:β-D-半乳糖-(1→4)-D-葡萄糖
含半缩醛羟基 为还原糖
3、多糖( polysaccharides)
根据水解物是否为同一单糖或单糖衍生物:
(二)ATP计量:共产生10个ATP。
原核生物: 真核生物:
-1-1 + 2×2.5 + 2×(1+1)+ 2×2.5 + 2×(2.5+2.5+1+1.5+2.5)= 32 -1-1 + 2×1.5 + 2×(1+1)+ 2×2.5 + 2×(2.5+2.5+1+1.5+2.5 )= 30
(三)草酰乙酸回补反应
①能源:1g葡萄糖在体内完全氧化可释放16.7kJ
能量;正常情况机体所需总能量的50~70%由糖 类供给。
②结构成分: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果胶是植物细
胞壁的主要成份;肽聚糖为细菌细胞壁的结构多 糖;昆虫和甲壳类的外骨骼则由壳多糖构成。
③提供碳骨架:一些糖类的中间代谢产物是合成
第5章-糖代谢

G(Gn) 胞液
丙酮酸
乙酰CoA 线粒体
TCA循环
[O] H2O
NADH+H+
CO2
ATP ADP FADH2
19:46
(一) 反应过程
1.丙酮酸的生成 (同无氧氧化) 2.丙酮酸氧化脱羧生成乙酰CoA
丙酮酸进入线粒体,氧化脱羧为乙酰CoA 。
(1)总反应式:
NAD+ , HSCoA CO2 , NADH + H+
19:46
4.循环是不可逆的,整个循环中有三个限速 酶:柠檬酸合酶、异柠檬酸脱氢酶、α-酮戊 二酸脱氢酶复合体。这三个酶促反应是不可 逆的,使三羧酸循环不能逆转,保证了线粒 体供能系统的稳定性。
5.三羧酸循环的中间产物草酰乙酸需要不断 地补充,以保证三羧酸循环始终处于运转状 态,满足组织代谢的生理需要。
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活化裂解阶段
第二阶段:氧化产能阶段
第三阶段: 无氧还原阶段
19:46
(一)糖酵解反应过程
1.活化裂解阶段
反应1:葡萄糖磷酸化为6-磷酸葡
萄糖
HO CH2
P O CH2
H H OH
HO
O
H ATP
ADP
Mg2+
H OH
己糖激酶
H H OH
HO
OH H OH
H OH
(hexokinase)
(1)三羧酸循环乙酰CoA与草酰乙酸缩合成含有3个 羧基的柠檬酸,经历4次脱氢及2次脱羧、1次底物 水平磷酸化反应,最终仍生成草酰乙酸而构成循 环,亦称柠檬酸循环。此名称源于其第一个中间 产物是一含三个羧基的柠檬酸。
所有的反应均在线粒体中进行。
第五章-糖代谢(中职护理《生物化学》)教学资料

α-1,4糖苷键
α-1,6糖苷键
糖原是动物体内糖的储存形式之一 ,是机体能迅速动用的能量储备。
• 糖原储存的主要器官及其生理意义 肌肉:肌糖原,180~300g,主要供肌肉收缩所需 肝脏:肝糖原,70~100g,维持血糖水平
一 ,糖 原 合 成
糖 代 谢 概 况 —— 5个途径
糖原
糖原 糖原 磷酸戊糖 合成 分解
核糖 途径
ATP
有氧氧化 H2O+CO2
+
葡萄糖 丙酮酸
NADPH+H+
乳酸
消化与吸收
糖异生途径 无氧 分解
淀粉 乳酸、氨基酸、甘油
第一节 糖的分解代谢
第一节 糖的分解代谢
葡萄糖
糖 酵 解 乳酸+少量ATP 有氧氧化 CO2+H2O+大量ATP 磷酸戊糖途径 5-磷酸核糖+NADPH
2. 低血糖的影响
血糖水平过低,会影响脑细胞的功能 ,从而出现 头晕、倦怠无力、心悸等症状 ,严重时出现昏迷,称为低血糖休克。
Thank you !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磷酸二羟丙酮 3-磷酸甘油醛
糖 E1:己糖激酶
NAD+
酵 解
E2: 磷酸果糖激酶
的 E3: 丙酮酸激酶
代
NADH+H+
1,3-二磷酸甘油酸
ADP ATP
谢 途
乳酸
3-磷酸甘油酸
径
NAD+ NADH+H+
2-磷酸甘油酸
ATP ADP
丙酮酸
生化第五章_生物化学糖与糖代谢知识总结

糖与糖代谢糖类单糖二羟丙酮没有手性缩醛和缩酮反应酮糖和醛糖的互变所有的单糖都是还原性的呈色反应Molish反应糖类与非糖类Seliwanoff反应酮糖和醛糖间苯三酚反应戊糖和其他单糖寡糖多糖贮能多糖淀粉、糖原和右旋糖酐结构多糖纤维素、几丁质和肽聚糖糖酵解概述全部反应葡萄糖的磷酸化不可逆磷酸葡糖的异构化6-磷酸葡糖-转变成6-磷酸果糖磷酸果糖的磷酸化糖酵解的限速步骤、不可逆1,6-二磷酸果糖的裂解由醛缩酶催化磷酸丙糖的异构化反应机制涉及烯二醇中间体产生4 ATP3-磷酸甘油醛的脱氢整个糖酵解途径唯一的一步氧化还原第一步底物水平的磷酸化从高能磷酸化合物合成ATP磷酸甘油酸的变位磷酸基团从 C-3转移到C-2PEP的形成甘油酸-2-磷酸转变成 PEP、由烯醇化酶催化第二步底物水平的磷酸化PEP转化成丙酮酸,同时产生 ATP、不可逆、产生两个ATPNADH和丙酮酸的去向有氧状态NADH的命运:NADH在呼吸链被彻底氧化成H2O并 产生更多的ATP。
丙酮酸的命运:丙酮酸经过线粒体内膜上丙酮酸运输 体与质子一起进入线粒体基质,被基质内的丙酮酸脱 氢酶系氧化成乙酰-Co A缺氧状态或无氧状态乳酸发酵酒精发酵生理意义糖酵解的调节磷酸戊糖途径概述全部反应氧化相非氧化相功能调节糖异生概述糖异生的底物(动物)丙酮酸, 乳酸, 甘油, 生糖氨基酸,所有TCA循 环的中间物偶数脂肪酸不行因为偶数脂肪酸氧化只能产生乙酰CoA,而乙 酰CoA不能提供葡萄糖的净合成(奇数脂肪酸 可以)糖异生涉及的反应丙酮酸的羧化丙酮酸羧化酶催化,需要生物素(VB7)PEP的形成消耗GTP1,6 -二磷酸酶果糖的水解将 F-1,6-P水解成F-6-P6-磷酸葡糖的水解催化6-磷酸葡糖水解成葡萄糖生理功能植物和某些微生物使用乙酸作为糖异生的前体,使得 它们能以乙酸作为唯一碳源调节糖异生调节与糖酵解调节是高度协调的糖原代谢糖原的分解糖原磷酸化酶、糖原脱支酶、磷酸葡糖异构酶脱支酶具有1,4→1,4-葡萄糖糖基转移酶活性糖原合成糖原代谢的调节三羧酸循环概述全部反应柠檬酸的合成不可逆反应,由柠檬酸合酶催化柠檬酸的异构化柠檬酸异构化成异柠檬酸异柠檬酸的脱氢异柠檬酸氧化脱羧产生α-酮戊二酸、不可逆α-酮戊二酸的氧化脱羧第二次氧化脱羧反应(不可逆)底物水平的磷酸化TCA循环唯一的一步底物水平磷酸化反应琥珀酸的脱氢产生FADH2富马酸的形成双键的水合草酰乙酸的再生依赖于NAD+-的氧化还原反应、第四次氧化还原反应、苹果酸脱氢酶TCA 循环总结TCA循环的功能乙醛酸循环三羧酸循环的调控。
第五章_糖代谢

2.醛缩酶的产物是: A.G-6-P B.F-6-P C.F-D-P D.1,3-二磷酸甘油酸
2.5 糖异生
概念:是指生物体利用非糖物质合成葡萄糖 的过程称为糖异生。非糖物质有氨基酸、乳 酸、甘油等。 糖异生途径:从丙酮酸生成葡萄糖的具体反 应过程称为糖异生途径。糖异生途径多数反 应与糖酵解途径相同,是可逆的。糖酵解的 三个不可逆反应由另外的反应代替。
1.2 蔗糖的合成与降解
蔗糖合成方式 (1)蔗糖磷酸化酶途径 ---微生物 (2)蔗糖合成酶途径 ---高等植物 (3)磷酸蔗糖合成酶途径 ---高等植物
1.2.1 蔗糖的合成
(1)蔗糖磷酸化酶途径
G-1-P+ 果糖
---微生物
蔗糖+ Pi
蔗糖磷酸化酶
(2)蔗糖合成酶途径 UDPG + 果糖
脱支酶/R酶,麦芽糖酶,
1.3
纤维素的合成与降解(了解)
纤维素是地球上最丰富的有机物质。纤 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重要结构成分,是 由-1,4糖苷键连接起来的大分子。纤 维素的分子不分支。
合成:纤维素合酶---需要引物 降解:纤维素酶
糖原为动物体内 贮存的主要多糖, 此多糖相当于植 物体内贮存的淀 粉,所以糖原也 称为动物淀粉; 高等动物的肝脏 和肌肉组织中含 有较多的糖原。
蔗糖酶
葡萄糖+ 果糖
(2)蔗糖合成酶途径
蔗糖合成酶
UDPG + 果糖
蔗糖 + UDP
1.3
淀粉的合成与降解
淀粉是植物主要的贮藏营养物质,是动物 及人类食物的主要来源。淀粉分为直链淀 粉和支链淀粉两类。 淀粉是由众多的-葡萄糖组成。 在直链淀粉中,葡萄糖基之间以-1,4糖 苷键连结,遇碘显紫蓝色。 而在支链淀粉中,除了-1,4糖苷键外, 还有-1,6糖苷键,遇碘显紫红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糖类代谢作业
一、写出下列符号的中文名称
TCA三羧酸循环 PPP磷酸戊糖途径UDPG 尿二磷葡萄糖 PEP TTP cAMP E-4-P 赤藓糖—4—磷酸1,6-FDP果糖—1,6—二磷酸EMP糖酵解途径
二、是非题
1.在高等植物体内蔗糖酶既可催化蔗糖的合成又可催化蔗糖的分解。
(错)
2.糖酵解过程在有氧无氧条件下都能进行。
(对)
3.三羧酸循环被认为是需氧途径,因为氧在循环中是一些反应的底物。
(错)
4.糖酵解是将葡萄糖氧化成CO2和H2O的途径。
(错)有氧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无氧条件下生成乳酸或乙醇
5.植物体内淀粉的合成都是在淀粉合成酶催化下进行的。
(错)6.糖原、淀粉、纤维素分子中都有一个还原性末端,因此它们都具有还原性。
(错)
7.糖原无论其分支程度如何,分子中只有一个还原性末端。
(错)8.TCA循环不仅是各类有机物最终氧化分解共用的途径,也是各类有机物相互转变的“联络机构”,在一定条件下循环是可以逆转的。
(错)单向进行
9.糖酵解途径是人体内糖、脂肪和氨基酸代谢相联系的途径。
(对)10.丙酮酸脱氢酶系催化底物脱下的氢,最终是交给FAD生成FADH2的。
(错)NADH
11.磷酸戊糖途径能产生ATP,可以代替三羧酸循环,作为生物供能的主要途径。
(错)
12.一摩尔葡萄糖经糖酵解途径生成乳酸,需经1次脱氢,两次底物水平磷酸化过程,最终净生成2摩尔ATP分子。
(对)
13.在缺氧条件下,丙酮酸还原为乳酸的意义是NAD+再生。
(对)14.糖酵解过程中,因葡萄糖和果糖的活化都需要ATP,故ATP浓度高时,糖酵解速度加快。
(错)
15.碘乙酸或碘乙酰胺能与巯基不可逆结合,故能抑制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活性。
(对)
16.所有来自PPP途径的还原能NADPH+H+都是该途径的前三步反应产生的。
(对)
17.就葡萄糖降解成丙酮酸而净生成ATP数目来说,糖原的水解将比糖原的磷酸解获得更多的ATP。
(错)
18.剧烈运动后肌肉发酸是丙酮酸被还原为乳酸的结果。
(对)
19.糖原生物合成时,新加入的葡萄糖残基以α-1,4-糖苷键连在引物的非还原端。
(对)
三、填空题
1.糖酵解途径最重要的关键酶(调节点)是_磷酸果糖激酶
______________。
2.在EMP途径中,碘乙酸是3-磷酸甘油醛脱氢_酶的抑制剂;氟离子是
____烯醇化酶_____酶的抑制剂。
3.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理意义是生成____NADPH___+H+____和____5—磷酸核糖____________。
4.一次三羧酸循环可有____4_次脱氢过程和__1___次底物水平磷酸化过程。
5.糖酵解在细胞的__细胞质______中进行,该途径是将_____葡萄糖____变为_____丙酮酸_,同时生成______ATP____的一系列酶促反应。
6.三羧酸循环的缩写符号是_TCA_____,在细胞的_线粒体基质_____中进行。
7.将ATP上的磷酸基团转移到葡萄糖C-6的羟基上,该反应由___己糖激__酶催化,该酶在EC分类中属于__转移__酶类。
8.丙酮酸脱氢酶系包括__丙酮酸脱氢酶E1、二氢硫辛酸乙酰转移酶
E2、
_和___二氢硫辛酸脱氢酶E3
_____三种酶和____六______种辅助因子。
9.α-和β-淀粉酶只能水解淀粉的__α-1,4糖苷___键,所以不能够使支链淀粉完全水解。
10.糖原磷酸化酶作用于糖原分子的__非还原____末端,产生____G-1-P____。
11.淀粉磷酸化酶催化淀粉降解的最初产物是__1-磷酸葡萄糖______。
12.糖酵解过程中有3个不可逆的酶促反应,这些酶是__磷酸果糖激酶____ 、 ___己糖激酶___ 和_丙酮酸激酶____。
13.在__磷酸己糖异构酶___ 、__醛缩酶_______、__磷酸甘油酸激酶____和__烯醇化酶______4种酶参与的情况下糖酵解可以逆转。
14.调节三羧酸循环运转最主要的酶是__柠檬酸合酶________。
15.丙酮酸还原为乳酸,反应中的NADH+H+来自___3-磷酸甘油醛
_____的氧化。
16.磷酸果糖激酶是一类__调节___酶,当ATP和柠檬酸浓度高时其活性__抑制____,而ADP和AMP浓度高时该酶活性_促进_______。
17.磷酸戊糖途径可分为___2___阶段,分别称为___葡萄糖的氧化脱羧阶
段____和__非氧化的分子重排阶段_____,其中两种脱氢酶是_6-P葡萄糖脱氢酶_____和__6-P葡萄糖酸脱氢酶_____,它们的辅酶是
___NADP+___。
18.在三羧酸循环中催化底物水平磷酸化的酶是_____琥珀酰-CoA合成酶________,该酶属于EC分类中的__转移_______酶类。
19.一摩尔葡萄糖经糖的有氧氧化可生成____2_____摩尔丙酮酸,再转变为___2____摩尔乙酰CoA进入三羧酸循环。
20.1mol葡萄糖经PPP途径完全氧化可生成__6___mol CO2和___12___mol NADPH+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