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_选修3-5_教师用书_补充习题_第十八章_原子结构

合集下载

高中物理,选修3---5,第十八章《原子结构》,新课教学,课时同步强化训练汇总,(附参考答案)

高中物理,选修3---5,第十八章《原子结构》,新课教学,课时同步强化训练汇总,(附参考答案)

高中物理选修3---5第十八章《原子结构》新课教学课时同步强化训练汇总1.《电子的发现》课时同步强化训练(附参考答案)2.《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课时同步强化训练(附参考答案)3.《氢原子光谱》课时同步强化训练(附参考答案)4.《波尔德原子模型》课时同步强化训练(附参考答案)★选修3---5第十八章《原子结构》单元检测§§18.1《电子的发现》课时同步强化训练1.关于阴极射线的性质,判断正确的是( ) A.阴极射线带负电B.阴极射线带正电C.阴极射线的比荷比氢原子比荷大D.阴极射线的比荷比氢原子比荷小2.如图1所示,一只阴极射线管,左侧不断有电子射出,若在管的正下方放一通电直导线AB时,发现射线径迹下偏,则( )图1A.导线中的电流由A流向BB.导线中的电流由B流向AC.如要使电子束的径迹向上偏,可以通过改变AB中电流方向来实现D.电子的径迹与AB中电流的方向无关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子是原子核的组成部分B.电子电荷的精确测定最早是由密立根通过著名的“油滴实验”实现的C.电子电荷量的数值约为1.602×10-19 CD.电子质量与电荷量的比值称为电子的比荷4.如图2是阴极射线管示意图.接通电源后,阴极射线由阴极沿x轴正方向射出,在荧光屏上会看到一条亮线.要使荧光屏上的亮线向下(z轴负方向)偏转,在下列措施中可采用的是( )图2A.加一磁场,磁场方向沿z轴负方向B.加一磁场,磁场方向沿y轴正方向C.加一电场,电场方向沿z轴负方向D.加一电场,电场方向沿y轴正方向5.图3为示波管中电子枪的原理示意图,示波管内被抽成真空,A 为发射热电子的阴极,K 为接在高电势点的加速阳极,A 、K 间电压为U ,电子离开阴极时的速度可以忽略,电子经加速后从K 的小孔中射出的速度大小为v.下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3A .如果A 、K 间距离减半而电压仍为U 不变,则电子离开K 时的速度变为2vB .如果A 、K 间距离减半而电压仍为U 不变,则电子离开K 时的速度变为v2C .如果A 、K 间距离保持不变而电压减半,则电子离开K 时的速度变为v2D .如果A 、K 间距离保持不变而电压减半,则电子离开K 时的速度变为22v 6.亥姆霍兹线圈是一对彼此平行串联的共轴圆形线圈,两线圈大小相同,线圈之间距离d 正好等于圆形线圈的半径R ,如图4所示.这种线圈的特点是能在其公共轴线中点O 附近产生近似匀强磁场,且该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与线圈中的电流成正比,即B =kI.电子枪将灯丝溢出的电子经电压为U 的电场加速后,垂直射入上述匀强磁场中,测得电子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为r ,试求电子的比荷.图47.带电粒子的比荷qm是一个重要的物理量.某中学物理兴趣小组设计了一个实验,探究电场和磁场对电子运动轨迹的影响,以求得电子的比荷,实验装置如图5所示.图5(1)他们的主要实验步骤如下:A.首先在两极板M1、M2之间不加任何电场、磁场,开启阴极射线管电源,射出的电子从两极板中央通过,在荧光屏的正中心处观察到一个亮点;B.在M1、M2两极板间加合适的电场:加上极性如图所示的电压,并逐步调节增大,使荧光屏上的亮点逐渐向荧光屏下方偏移,直到荧光屏上恰好看不见亮点为止,记下此时外加电压为U.请问本步骤的目的是什么?C.保持步骤B中的电压U不变,对M1M2区域加一个大小、方向合适的磁场B,使荧光屏正中心重现亮点,试问外加磁场的方向如何?(2)根据上述实验步骤,同学们正确推算出电子的比荷与外加电场、磁场及其他相关量的关系为qm=UB2d2.一位同学说,这表明电子的比荷将由外加电压决定,外加电压越大则电子的比荷越大,你认为他的说法正确吗?为什么?8.汤姆孙1897年用阴极射线管测量了电子的比荷(电子电荷量与质量之比),其实验原理如图6所示.电子流平行于极板射入,极板P、P′间同时存在匀强电场E和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B时,电子流不发生偏转;极板间只存在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B时,电子流穿出平行板电容器时的偏向角θ=115rad.已知极板长L=3.0×10-2 m,电场强度大小为E=1.5×104 V/m,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5.0×10-4 T.求电子的比荷.图6§§18.1《电子的发现》参考答案1.AC 2.BC 3.BC 4.B 5.D 6.2UkIr27.见解析解析 依据运动的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受电场力和在磁场中受洛伦兹力,两者平衡列方程求比荷.(1)B 中荧光屏上恰好看不到亮点说明电子刚好落在正极板的近荧光屏的边缘,目的是利用极板间的距离d 表示比荷qm .C 中由于要求洛伦兹力方向向上,根据左手定则可知磁场方向垂直电场方向向外(垂直于纸面向外).(2)不正确,电子的比荷qm 是电子的固有参数,与测量所加U 、B 以及极板间距离d 无关.8.1.3×1011C/kg§§18.2《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课时同步强化训练1.下列关于原子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子的发现说明了原子内部还有复杂结构B.α粒子散射实验揭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C.α粒子散射实验中绝大多数α粒子都发生了较大偏转D.α粒子散射实验中有的α粒子发生较大偏转是α粒子与原子发生碰撞所致2.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表明( ) A.原子中绝大部分是空的B.原子中全部正电荷都集中在原子核上C.原子内有中子D.原子的质量几乎全部都集中在原子核上3.α粒子散射实验中,不考虑电子和α粒子的碰撞影响,是因为( ) A.α粒子与电子根本无相互作用B.α粒子受电子作用的合力为零,是因为电子是均匀分布的C.α粒子和电子碰撞损失能量极少,可忽略不计D.电子很小,α粒子碰撞不到电子4.卢瑟福提出原子核式结构的实验基础是α粒子散射实验,在α粒子散射实验中,大多数α粒子穿越金箔后仍然沿着原来的方向运动,其较为合理的解释是( )A.α粒子穿越金箔时距离原子核较近B.α粒子穿越金箔时距离原子核较远C.α粒子穿越金箔时没有受到原子核的作用力D.α粒子穿越金箔时受到原子核与电子的作用力构成平衡力5.在α粒子散射实验中,使少数α粒子发生大角度偏转的作用力是原子核对α粒子的( )A.万有引力B.库仑力C.磁场力D.核力6.如图所示,X表示金原子核,α粒子射向金核被散射,若它们入射时的动能相同,其偏转轨道可能是图中的( )图17.如图1所示为α粒子散射实验中α粒子穿过某一原子核附近时的示意图,A、B、C三点分别位于两个等势面上,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α粒子在A处的速度比在B处的速度小B.α粒子在B处的速度最大C.α粒子在A、C处的速度的大小相同D.α粒子在B处的速度比在C处的速度小8.关于α粒子散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α粒子穿过原子时,由于α粒子的质量比电子大得多,电子不可能使α粒子的运动方向发生明显的改变B.由于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按原来方向前进,所以使α粒子发生大角度偏转的原因是在原子中极小的区域内集中着对α粒子产生库仑力的正电荷C.α粒子穿过原子时,只有少数粒子发生大角度偏转的原因是原子核很小,α粒子接近原子核的机会很小D.使α粒子发生大角度偏转的原因是α粒子穿过原子时,原子内部两侧的正电荷对α粒子的斥力不相等9.已知电子质量为9.1×10-31 kg,带电荷量为-1.6×10-19 C,当氢原子核外电子绕核旋转时的轨道半径为0.53×10-10 m时,求电子绕核运动的速度、频率、动能和等效的电流.§§18.2《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参考答案1.AB2.ABD3.C4.B5.B6.D7.CD8.ABC9.2.19×106 m/s6.58×1015 Hz2.17×10-18 J1.07×10-3 A§§18.3《氢原子光谱》课时同步强化训练1.白炽灯发光产生的光谱是( ) A.连续谱B.明线光谱C.原子光谱D.吸收光谱2.下列关于光谱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炽热固体、液体和高压气体发出的光生成连续谱B.各种原子的线状谱中的明线和它的吸收光谱中的暗线是一一对应的C.气体发出的光只能产生线状谱D.甲物质发出的光通过低温的乙物质蒸气可得到甲物质的吸收光谱3.关于光谱和光谱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太阳光谱与白炽灯光谱都是线状谱B.霓虹灯与煤气灯火焰中燃烧的钠蒸气产生的光谱都是线状谱C.做光谱分析时,可以用线状谱,也可以用吸收光谱D.观察月亮光谱可以完全确定月球的化学成分4.太阳的光谱中有许多暗线,它们对应着某些元素的特征谱线,产生这些暗线是由于( ) A.太阳表面大气层中缺少相应的元素B.太阳内部缺少相应的元素C.太阳表面大气层中存在着相应的元素D.太阳内部存在着相应的元素5.关于巴耳末公式1λ=R(122-1n2)的理解,正确的是( )A.此公式是巴耳末在研究氢原子光谱特征时发现的B.公式中n可取任意值,故氢原子光谱是连续谱C.公式中n只能取大于或等于3的整数值,故氢原子光谱是线状谱D.公式不但适用于氢原子光谱的分析,也适用于其他原子的光谱6.对于光谱,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大量原子发出的光谱是连续谱,少量原子发出的光谱是线状谱B.线状谱由不连续的若干波长的光所组成C.太阳光谱是连续谱D.太阳光谱是线状谱7.按经典的电磁理论,关于氢原子光谱的描述应该是( )A.线状谱B.连续谱C.吸收光谱D.发射光谱8.关于光谱和光谱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做光谱分析时只能用发射光谱,不能用吸收光谱B.做光谱分析时只能用吸收光谱,不能用发射光谱C.做光谱分析时既可以用发射光谱,也可以用吸收光谱D.同一种物质的线状谱和吸收光谱上的暗线由于光谱的不同,它们没有关系9.如图1甲所示,是a、b、c、d四种元素的线状谱,图乙是某矿物的线状谱,通过光谱分析可以了解该矿物中缺乏的是( )图1A.a元素B.b元素C.c元素D.d元素10.在酒精灯的酒精中溶解些食盐,灯焰会发出明亮的黄光,用摄谱仪拍摄下来的光谱中就会有钠的________光谱(填“线状”或“吸收”).§§18.3《氢原子光谱》参考答案1.A2.AB3.BC4.C5.AC6.B7.B8.C9.BD10.线状§§18.4《波尔德原子模型》课时同步强化训练1.关于玻尔的原子模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它彻底否定了卢瑟福的核式结构学说B.它发展了卢瑟福的核式结构学说C.它完全抛弃了经典的电磁理论D.它引入了普朗克的量子理论2.根据玻尔理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子绕核运动有加速度,就要向外辐射电磁波B.处于定态的原子,其电子做变速运动,但它并不向外辐射能量C.原子内电子的可能轨道是不连续的D.原子能级跃迁时,辐射或吸收光子的能量取决于两个轨道的能量差3.关于玻尔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玻尔理论的成功,说明经典电磁理论不适用于原子系统,也说明了电磁理论不适用电子运动B.玻尔理论成功地解释了氢原子光谱的规律,为量子力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C.玻尔理论的成功之处是引入了量子观念D.玻尔理论的成功之处,是它保留了经典理论中的一些观点,如电子轨道的概念4.如图1所示为氢原子的四个能级,其中E1为基态,若氢原子A处于激发态E2,氢原子B 处于激发态E3,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1A.原子A可能辐射出3种频率的光子B.原子B可能辐射出3种频率的光子C.原子A能够吸收原子B发出的光子并跃迁到能级E4D.原子B能够吸收原子A发出的光子并跃迁到能级E45.氢原子的能级图如图2所示,欲使一处于基态的氢原子释放出一个电子而变成氢离子,氢原子需要吸收的能量至少是( )图2A.13.6 eV B.10.20 eVC.0.54 eV D.27.20 eV6.氢原子的能级图如图3所示,已知可见光的光子能量范围约为1.62 eV~3.11 eV.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图3A.处于n=3能级的氢原子可以吸收任意频率的紫外线,并发生电离B.大量氢原子从高能级向n=3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具有显著的热效应C.大量处于n=4能级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可能发出6种不同频率的光D.大量处于n=4能级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可能发出3种不同频率的可见光7.μ子与氢原子核(质子)构成的原子称为μ氢原子,它在原子核物理的研究中有重要作用.图4为μ氢原子的能级示意图,假定光子能量为E的一束光照射容器中大量处于n =2能级的μ氢原子,μ氢原子吸收光子后,发出频率为ν1、ν2、ν3、ν4、ν5和ν6的光子,且频率依次增大,则E等于( )图4A.h(ν3-ν1) B.h(ν3+ν1)C.hν3D.hν48.按照玻尔理论,氢原子从能级A跃迁到能级B时,释放频率为ν1的光子;氢原子从能级B跃迁到能级C时,吸收频率为ν2的光子,且ν1>ν2.则氢原子从能级C跃迁到能级A时,将( )A.吸收频率为ν2-ν1的光子B.吸收频率为ν1-ν2的光子C.吸收频率为ν2+ν1的光子D.释放频率为ν1+ν2的光子9.如图5为氢原子能级的示意图,现有大量的氢原子处于n=4的激发态,当向低能级跃迁时辐射出若干种不同频率的光.关于这些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5A.最容易表现出衍射现象的光是由n=4能级跃迁到n=1能级产生的B.频率最小的光是由n=2能级跃迁到n=1能级产生的C.这些氢原子总共可辐射出3种不同频率的光D.用n=2能级跃迁到n=1能级辐射出的光照射逸出功为6.34 eV的金属铂能发生光电效应10.若要使处于基态的氢原子电离,可以采用两种方法,一是用能量为13.6 eV的电子撞击氢原子,二是用能量为13.6 eV的光子照射氢原子,则( )A.两种方法都可能使氢原子电离B.两种方法都不可能使氢原子电离C.前者可使氢原子电离D.后者可使氢原子电离11.氢原子部分能级的示意图如图6所示.不同色光的光子能量如下表所示.图6处于某激发态的氢原子,发射的光的谱线在可见光范围内仅有2条,其颜色分别为( )A.红、蓝—靛B.黄、绿C.红、紫D.蓝—靛、紫12.已知氢原子处于基态时,原子的能量E1=-13.6 eV,电子的轨道半径为r1=0.53×10-10 m;而量子数为n的能级的能量值为E n=1n2E1,半径为r n=n2r1.试问:(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1)若要使处于n=3的激发态的氢原子电离,至少要用频率多大的光照射氢原子?(2)氢原子处于n=3能级时,电子在轨道上运动的动能和电子的电势能各为多少?(静电力常量k=9×109N·m2/C2,电子电荷量e=1.6×10-19C,普朗克常量h=6.63×10-34J·s)§§18.4《波尔德原子模型》参考答案1.BD2.BCD3.BC4.B5.A6.D7.C8.B9.D10.D11.A12.(1)3.6×1014 Hz (2)2.4×10-19 J(或1.5 eV)-4.8×10-19 J(或-3.0 eV)选修3---5第十八章《原子结构》单元检测(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下列关于光的波粒二象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束传播的光,有的光是波,有的光是粒子B.由光电效应现象可知光子与电子是同一种粒子;从双缝干涉实验结果看出,光波与械波是同一种波C.在一束光中,光子间的相互作用使光表现出波的性质D.光是一种波,同时也是一种粒子,光子说并未否定电磁说,在光子能量ε=hν中,频率ν仍表示的是波的特性2.当具有5.0 eV能量的光子照射到某金属表面后,从金属表面逸出的电子具有的最大初动能是1.5 eV.为了使这种金属发生光电效应,入射光的最低能量为( )A.1.5 eV B.3.5 eVC.5.0 eV D.6.5 eV3.关于原子结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利用α粒子散射实验可以估算原子核的半径B.利用α粒子散射实验可以估算核外电子的运动半径C.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很好地解释了氢原子光谱的实验D.处于激发态的氢原子放出光子后,核外电子运动的动能将增大4.在α粒子散射实验中,如果两个具有相同能量的α粒子,从不同大小的角度散射出来,则散射角度大的这个α粒子( ) A.更接近原子核B.更远离原子核C.受到一个以上的原子核作用D.受到原子核较大的冲量作用5.2003年全世界物理学家评选出“十大最美物理实验”,排名第一的为1961年物理学家利用“托马斯·杨”双缝干涉实验装置进行的电子干涉实验.如图1所示,从辐射源射出的电子束经两个靠近的狭缝后在显微镜的荧光屏上出现干涉条纹,该实验说明 ( )图1A.光具有波动性B.光具有波粒二象性C.微观粒子也具有波动性D.微观粒子的波是一种电磁波6.根据玻尔理论,在氢原子中,量子数n越大,则( ) A.电子轨道半径越小B.核外电子运动速度越大C.原子能量越大D.电势能越小7.氢原子的能级图如图2所示,一群原来处于n=4能级的氢原子跃迁到n=1能级的过程中( )图2A.放出三种频率不同的光子B.放出六种频率不同的光子C.放出的光子的最大能量为12.75 eV,最小能量是0.66 eVD.放出的光能够使逸出功为13 eV的金属发生光电效应8.氦原子被电离出一个核外电子,形成类氢结构的氦离子.已知基态的氦离子能量为E1=-54.4 eV,氦离子的能级示意图如图3所示,在具有下列能量的光子或者电子中,不能被基态氦离子吸收而发生跃迁的是( )图3A.42.8 eV(光子) B.43.2 eV(电子)C.41.0 eV(电子) D.54.4 eV(光子)9.研究光电效应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4所示,用频率为ν的光照射光电管阴极K时,有光电子产生.由于光电管K、A间加的是反向电压,光电子从阴极K射出后将向阳极A做减速运动.光电流i由图中电流计G测出,反向电压U由电压表V测出.当电流计示数恰好为零时,电压表的示数称为遏止电压U c.下列表示光电效应实验规律的图象中,正确的是( )图410.用如图5所示的光电管研究光电效应的实验中,用某种频率的单色光a照射光电管阴极K,电流计G的指针发生偏转.而用另一频率的单色光b照射光电管阴极K时,电流计G的指针不发生偏转,那么( )图5A.a光的频率一定大于b光的频率B.增大b光的强度可能使电流计G的指针发生偏转C.用a光照射光电管阴极K时通过电流计G的电流是由d到cD.只增大a光的强度可使通过电流计G的电流增大二、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共20分)11.(5分)已知氢原子的基态能量为-13.6 eV,第二能级E2=-3.4 eV,如果氢原子吸收________eV能量,可由基态跃迁到第二能级.如果再吸收1.89 eV能量,还可由第二能级跃迁到第三能级,则氢原子的第三能级E3=________ eV.12.(5分)黑体辐射的规律不能用经典电磁学理论来解释,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认为能量是由一份一份不可分割的最小能量值组成,每一份称为______.1905年爱因斯坦由此得到启发,提出了光子的观点,认为光子是组成光的最小能量单位,光子的能量表达式为________,并成功解释了________现象中有关极限频率、最大初动能等规律,写出了著名的________方程,并因此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3.(5分)图6中画出了氢原子的5个能级,并注明了相应的能量E.处在n=4能级的一群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能够发出若干种不同频率的光波.已知金属钾的逸出功为2.22 eV.在这些光波中,能够从金属钾的表面打出光电子的总共有________种.图614.(5分)如图7所示是用光照射某种金属时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随入射光频率的变化图线,由图可知该金属的极限频率为________,该图线的斜率表示__________.该金属的逸出功为________.图7三、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共40分)15.(8分)如图8所示,阴极K用极限波长λ0=0.66 μm的金属铯制成,用波长λ=0.50 μm的绿光照射阴极K,调整两个极板电压,当A极板电压比阴极高出2.5 V时,光电流达到饱和,电流表示数为I=0.64 μA,求:图8(1)每秒钟阴极发射的光电子数和光电子飞出阴极时的最大初动能;(2)如果把照射阴极的绿光的光强增大为原来的2倍,每秒钟阴极发射的光电子数和光电子飞出阴极的最大初动能.16.(8分)氢原子处于基态时,原子的能级为E1=-13.6 eV,普朗克常量h=6.63×10-34J·s,氢原子在n=4的激发态时,问:(1)要使氢原子电离,入射光子的最小能量是多少?(2)能放出的光子的最大能量是多少?17.(12分)氢原子的能级图如图9所示,某金属的极限波长恰好等于氢原子由n=4能级跃迁到n=2能级所发出的光的波长.现在用氢原子由n=2能级跃迁到n=1能级时发出的光去照射,则从该金属表面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是多少?图918.(12分)氢原子处于基态时,原子的能量为E1=-13.6 eV,当处于n=3的激发态时,能量为E3=-1.51 eV,则:(1)当氢原子从n=3的激发态跃迁到n=1的基态时,向外辐射的光子的波长是多少?(2)若要使处于基态的氢原子电离,至少要用多大频率的电磁波照射原子?(3)若有大量的氢原子处于n=3的激发态,则在跃迁过程中可能释放出几种频率的光子?其中最长波长是多少?选修3---5第十八章《原子结构》单元检测参考答案1.D2.B3.AD4.AD5.C6.C7.BC8.A9.ACD10.AD11.10.2 -1.5112.能量子ε=hν光电效应爱因斯坦光电效应13.414.4.3×1014 Hz 普朗克常量h 1.78 eV15.(1)4.0×1012个9.64×10-20 J(2)8.0×1012个9.64×10-20 J16.(1)0.85 eV (2)12.75 eV17.7.65 eV18.(1)1.03×10-7 m (2)3.28×1015 Hz (3)3种6.58×10-7 m。

物理选修3-5人教版 18.2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共12张PPT)

物理选修3-5人教版 18.2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共12张PPT)

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叫做原子核。原子的全 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带负电的电子 在核外空间绕着核旋转。
根据卢瑟福的原子结构模型,原子内部是十分“空 旷”的,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原子
体育场
原子核
根据卢瑟福的原子核式模型和 α 粒子散射的实验数据, 可以推算出各种元素原子核的电荷数,还可以估计出原子核 的大小。
(1) 原子的半径约为 10 ─ 10 m、原子核半径约是 10 ─14 m, 原子核的体积只占原子的体积的万亿分之一。
(2) 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数与核外电子数以及该元素在周期 表内的原子序数相等。
(3) 电子绕核旋转所需向心力就是核对它的库仑力。
1. 在用 α 粒子轰击金箔的实验中,卢瑟福观察到的 α 粒子的
绝大多数 α 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少数 α 粒子发生了较大的偏转,并且有极少数 α 粒子的偏转超过 了90°,有的甚至几乎达到180°。
西瓜模型或枣糕模型能否解释这种现象?
根据汤姆孙模型计算的结果:电子质量很小,对 α 粒子的 运动方向不会发生明显影响;由于正电荷均匀分布, α 粒子 所受库仑力也很小,故 α 粒子偏转角度不会很大。
汤姆孙发现了电子,并且知道了电子是带负电 荷的,人们推断出原子中还有带正电的物质。那么 这两种物质是怎样构成原子的呢?

汤姆孙的原子模型பைடு நூலகம்
在汤姆孙的原子模型中,原子是一个球体,正电核均 匀分布在整个球内,电子镶嵌其中。
英国物理学家 汤姆孙
汤姆孙原子模型 (枣糕模型)
1909~1911年,英国物理学家 卢瑟福和他的助手们进行了 α 粒子 散射实验。
运A动. 全情部况α是粒( 子B穿过) 金属箔后仍按原来的方向前进

物理选修3-5第十七章 波粒二象性、第十八章 原子结构、第十九章 原子核专题训练

物理选修3-5第十七章 波粒二象性、第十八章 原子结构、第十九章 原子核专题训练

图8第十七章 波粒二象性、第十八章 原子结构、第十九章 原子核专题训练1.光电效应的实验结论是:对于某种金属 ( )A .无论光强多强,只要光的频率小于极限频率就不能产生光电效应B .无论光的频率多低,只要光照时间足够长就能产生光电效应C .超过极限频率的入射光强度越弱,所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就越小D .超过极限频率的入射光频率越高,所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就越大2.对光电效应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金属钠的每个电子可以吸收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光子,当它积累的动能足够大时,就能逸出金属B .如果入射光子的能量小于金属表面的电子克服原子核的引力而逸出时所需做的最小功,便不能发生光电效应C .发生光电效应时,入射光越强,光子的能量就越大,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就越大D .由于不同金属的逸出功是不相同的,因此使不同金属产生光电效应,入射光的最低频率也不同3.(浙江理综·16)在光电效应实验中,飞飞同学用同一光电管在不同实验条件下得到了三条光电流与电压之间的关系曲线(甲光、乙光、丙光),如图8所示.则可判断出( )A .甲光的频率大于乙光的频率B .乙光的波长大于丙光的波长C .乙光对应的截止频率大于丙光的截止频率D .甲光对应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大于丙光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4.(课标·35(1))在光电效应实验中,某金属的截止频率相应的波长为λ0,该金属的逸出功为________.若用波长为λ(λ<λ0)的单色光做该实验,则其遏止电压为________.已知电子的电荷量、真空中的光速和普朗克常量分别为e 、c 和h .5.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β衰变的实质在于原子核内某个中子转化成了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B .光的波动性不是由于光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引起的C .汤姆孙通过对阴极射线的研究发现了电子,并提出了原子核结构模型D .德布罗意的“物质波”假设否定了光具有波动性6.在单缝衍射实验中,中央亮纹的光强占整个从单缝射入的光强的95%以上,假设现在只让一个光子通过单缝,那么该光子 ( )A .一定落在中央亮纹处B .一定落在亮纹处C .可能落在暗纹处D .落在中央亮纹处的可能性最大图37.(上海单科·2)卢瑟福利用α粒子轰击金箔的实验研究原子结构,正确反映实验结果的示意图是 ()8.(天津理综·1)下列能揭示原子具有核式结构的实验是 ( )A .光电效应实验B .伦琴射线的发现C .α粒子散射实验D .氢原子光谱的发现9.原子处于基态时最稳定,处于较高能级时会自发地向较低能级跃迁,用n 表示氢原子 所处能级状态的量子数,N 表示由该能级状态发生跃迁时可能发出的不同波长的光谱线的数目,则 ( )A .当n =1时,N =1B .当n =2时,N =2C .当n =3时,N =3D .当n =4时,N =410.设氢原子由n =3的状态向n =2的状态跃迁时放出能量为E 、频率为ν的光子.氢原子( )A .跃迁时可以放出或吸收能量为任意值的光子B .由n =2的状态向n =1的状态跃迁时放出光子的能量大于EC .由n =3的状态向n =1的状态跃迁时放出光子的能量等于6.4ED .由n =4的状态向n =3的状态跃迁时放出光子的频率大于ν11.如图3为氢原子能级图,可见光的光子能量范围约为1.61~3.10 eV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大量处在n =3能级的氢原子向n =2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是紫外线B .大量处在n =4能级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过程中会发出红 外线C .大量处在n =4能级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最容易表现出衍射现象的是由n =4向n =3能级跃迁辐射出的光子D .用能量为10.3 eV 的电子轰击,可以使基态的氢原子受激发12.(上海单科·7)在存放放射性元素时,若把放射性元素①置于大量水中;②密封于铅盒中;③与轻核元素结合成化合物.则 ( )A .措施①可减缓放射性元素衰变B .措施②可减缓放射性元素衰变C .措施③可减缓放射性元素衰变D .上述措施均无法减缓放射性元素衰变13.目前,在居室装修中经常用到花岗岩、大理石等装饰材料,这些岩石都不同程度地含有放射性元素,比如,有些含有铀、钍的花岗岩等岩石会释放出放射性惰性气体氡,而氡会发生放射性衰变,放射出α、β、γ射线,这些射线会导致细胞发生癌变及呼吸道等方面的疾病,根据有关放射性知识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氡的半衰期为3.8天,若取4个氡原子核,经7.6天后就剩下一个原子核了B.β衰变所释放的电子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化成质子时所产生的C.γ射线一般伴随着α或β射线产生,在这三种射线中,γ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电离能力最弱D.发生α衰变时,生成核与原来的原子核相比,中子数减少了414.(北京理综·13)表示放射性元素碘131(13153I)β衰变的方程是()A.13153I→12751Sb+42HeB.13153I→13154Xe+0-1eC.13153I→13053I+10nD.13153I→13052Te+11H15.(全国卷Ⅰ·14)原子核23892U经放射性衰变①变为原子核23490Th,继而经放射性衰变②变为原子核23491Pa,再经放射性衰变③变为原子核23492U.放射性衰变①、②和③依次为() A.α衰变、β衰变和β衰变B.β衰变、α衰变和β衰变C.β衰变、β衰变和α衰变D.α衰变、β衰变和α衰变16.太阳内部持续不断地发生着4个质子(11H)聚变为1个氦核(42He)的热核反应,核反应方程是411H→42He+2X,这个核反应释放出大量核能.已知质子、氦核、X的质量分别为m1、m2、m3,真空中的光速为c.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方程中的X表示中子(10n)B.方程中的X表示电子(0-1e)C.这个核反应中质量亏损Δm=4m1-m2D.这个核反应中释放的核能ΔE=(4m1-m2-2m3)c217.2010年上海世博会太阳能应用技术引领了世界.太阳能屋顶、太阳能幕墙、太阳能汽车、太阳能动态景观……科学研究发现太阳发光是由于其内部不断发生从氢核到氦核的核聚变反应,即在太阳内部4个氢核(11H)转化成一个氦核(42He)和两个正电子(01e)并放出能量.已知质子质量m p=1.007 3 u,α粒子的质量mα=4.001 5 u,电子的质量m e=0.000 5 u,1 u的质量相当于931.5 MeV的能量.(1)写出该热核反应方程;(2)一次这样的热核反应过程中释放出多少MeV的能量?(结果保留四位有效数字)参考答案1.AD 2.BD 3.B4.hcλ0hc(λ0-λ)eλ0λ5.AB 6.CD7.D8.C9.C10.BC11BCD12.D13.BC14.B15.A16.D 17.(1)411H→42He+201e(2)24.87 MeV。

人教版物理选修3-5课件 第十八章 原子结构 1电子的发现

人教版物理选修3-5课件 第十八章 原子结构 1电子的发现

液滴编号 1 2 3 4 …
电荷量/C 6.41×10-19 9.70×10-19 1.6×10-19 4.82×10-19

解析:表格中的数据与电子电量的比值关系为: qe1=61.4.61××1100--1199=4,
qe2=91.7.60××1100--1199=6, qe3=11..66××1100--1199=1, qe4=41.8.62××1100--1199=3.
(1)调节两金属板间的电势差 U,当 U=U0 时,使得 某个质量为 m1 的油滴恰好做匀速运动.该油滴所带电荷 量 q 为多少?
(2)若油滴进入电场时的速度可以忽略,当两金属板 间的电势差 U=U1 时,观察到某个质量为 m2 的油滴进入 电场后做匀加速运动,经过时间 t 运动到下极板,求此油 滴所带电荷量 Q.
得出结论:电荷是量子化的,电荷的电荷量都是元 电荷 e 的整数倍.
答案:电荷是量子化的,电荷的电荷量都是元电荷 的整数倍
【学习力-学习方法】
优秀同龄人的陪伴 让你的青春少走弯路
小案例—哪个是你
忙忙叨叨,起早贪黑, 上课认真,笔记认真, 小A 就是成绩不咋地……
好像天天在玩, 上课没事儿还调皮气老师, 笔记有时让人看不懂, 但一考试就挺好…… 小B
第十八章 原子结构
1 电子的发现
学习目标
1.知道电子是怎样发现 的及其对人类探索原子 结构的重大意义. 2.了解汤姆孙发现电子 的研究方法,知道电子 的电荷量和质量. 3.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电子在电场和磁场中的 运动问题.
重点难点 重点 1.电子的发现
过程及其意义. 2.电荷的量子 化. 难点
C.保持步骤 B 中的电压 U 不变,对 M1、M2 区域 加一个大小、方向合适的磁场 B,使荧屏正中心处重现 亮点,试问外加磁场的方向如何?

高中物理 第十八章 原子结构本章优化总结教师用书 新人教版选修3-5(2021年最新整理)

高中物理 第十八章 原子结构本章优化总结教师用书 新人教版选修3-5(2021年最新整理)

2017-2018学年高中物理第十八章原子结构本章优化总结教师用书新人教版选修3-5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2018学年高中物理第十八章原子结构本章优化总结教师用书新人教版选修3-5)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2018学年高中物理第十八章原子结构本章优化总结教师用书新人教版选修3-5的全部内容。

第十八章原子结构错误!错误!专题一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建立1.α粒子散射实验是物理学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实验,实验结果使人们对于物质结构的观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从而否定了汤姆孙的原子结构的枣糕模型,卢瑟福核式结构模型建立的实验依据: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基本上不发生偏转;少数发生偏转;极少数发生大角度偏转.2.卢瑟福依据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提出核式结构模型:原子内部有一个带正电的原子核,原子核体积很小,但几乎占原子的全部质量,电子在原子核外绕核运转.(多选)下列关于原子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A.电子的发现说明了原子内部还有复杂结构B.α粒子散射实验揭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C.α粒子散射实验中绝大多数都发生了较大偏转D.α粒子散射实验中有的α粒子发生较大偏转是α粒子与原子发生碰撞所致[解析] 电子的发现,证明了原子内部存在带正电的物质,α粒子的散射实验说明了原子内部很空旷,揭示了原子的内部结构,A、B正确;α粒子散射实验中极少数发生了较大偏转,发生较大偏转是α粒子与原子核之间相互排斥所致,C、D错误.[答案] AB1.关于α粒子的散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装置应放在真空中B.金箔的厚度对实验无影响C.如果把金箔改为铝箔,更容易观察到大角度散射现象D.实验时,金箔、荧光屏和显微镜均固定不动解析:选A。

人教版物理选修3-5 18.2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课件+素材)

人教版物理选修3-5 18.2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课件+素材)

二、α 粒子散射实验
α粒子是放射性物质发射的快速运动的 粒子.卢瑟福(E.Rutherford,1871-1937)通过 测量α粒子在电场和磁场的偏向,确定α粒子 的比荷约为氢离子比荷的1/2.
利用闪烁镜和卢瑟福与盖革(H.Geiger 1882-1945)共同发明的计数管,卢瑟福于 1908年测量出α粒子的电荷约为氢离子电荷 的2倍.α粒子是氦原子两次电离的离子He2+.
卢瑟福的提示指引盖革和马斯顿发现α粒 子的大角度散射.
优质课件优秀课件课件公开课免费课 件下载 免费ppt 下载人 教版物 理选修 3-5 18.2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课件+素材)
10
优质课件优秀课件课件公开课免费课 件下载 免费ppt 下载人 教版物 理选修 3-5 18.2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课件+素材)
1908年,盖革对α粒子散射开展更多地研究。
发现用金箔代替铝箔可以使α粒子的散射现象更为
明显,决定系统地研究不同物质地散射作用,希
望“对这些物质在散射能力和遏止能力之间建立
某种联系.”
闪烁法计数要求实
验者实验过程中呆在暗室
中,通过显微镜,眼睛全
身贯注地盯着硫化锌屏, 一个一个地计闪烁数.
闪烁法观察α射线
14
优质课件优秀课件课件公开课免费课 件下载 免费ppt 下载人 教版物 理选修 3-5 18.2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课件+素材)
粗略估算单次散射α粒子偏转角度
粒子动量 p=mv
作用时间 t =R/v
动量变化量 ∆p =Ft
p kZe2
v
p Ek R
Z=79,Ek~5MeV R~1Å 得 ϕ ≈2.27×10-4rad≈0.013° ϕ

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5习题第18章原子结构第2节word版含解析

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5习题第18章原子结构第2节word版含解析

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5习题第18章原子结构第3节
word版含答案
1.请判断下列叙述是否正确:
A.原子核外的质子负电荷由电子构成。

B.原子核质子的负电荷由质子构成。

A.错误
B.正确
2.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其中质子具有多少电荷?
质子具有正电荷1.602×10-19C.
3.核子数和质子数之比是什么?
核子数和质子数之比称为原子序数,一般比例为1:1
4.原子的质量数等于原子核的质子数加上什么?
原子的质量数等于原子核的质子数加上中子数。

5.阿伏加德罗常数是什么?
阿伏加德罗常数又称为电子基本电荷,表示电子电荷的定值,数值为1.602×10-19C。

6.原子核的半径大约等于原子的什么?
原子核的半径大约等于原子的10-3分之一
7.原子核由质子、中子和什么组成?
原子核由质子、中子和原子核粒子组成。

8.什么粒子携带正电荷?
质子携带正电荷。

9.比色法是用谁发现的?
比色法是由霍金斯发现的。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B.电子的基本电荷为1.602×10-19C。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第18章 第二节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第18章  第二节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第18章第二节原子的核式结构一、教学任务分析电子的发现、α粒子散射实验、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的提出,这些都是人类探求物质微观结构的认识过程的起点,其中涉及到的实验、逻辑推理方法也都是人类认识自然规律的典型的科学方法。

因此这些内容不仅是本章的核心内容,而且也为后面继续学习人类对微观世界认知过程打下重要的思维与方法的基础。

学习本节内容需要以库仑定律、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中的运动等电、磁场知识为基础。

从介绍汤姆孙的阴极射线实验入手,通过实验现象分析得到阴极射线是由电子组成的,揭示了原子是可分的。

介绍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通过分析实验结果,对汤姆孙建立的“葡萄干蛋糕模型”提出质疑,在此基础上介绍卢瑟福提出的核式结构模型,。

并运用该模型解释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

在介绍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的实验设计思想时,使学生了解研究微观世界的一种重要有效的方法与手段是利用其他的高能粒子去碰撞原子,引起某些可能观察到的现象,从分析这些现象的过程中逐步探索认识原子的内部结构和规律。

从而使学生理解人类是如何在实验的基础上认识原子结构;怎样在实验与理论的相互推动下,使认识不断发展不断深入的。

在介绍卢瑟福核式结构模型时,可通过比较该模型、汤姆孙的原子模型与实验结论的相互印证关系,使学生感受到物理模型是一种高度抽象的理想客体和形态;物理学的研究通常需通过提出假设、建立物理模型、实验验证等几个过程;物理学的发展过程,可以说就是一个不断建立物理模型和用新的物理模型代替旧的或不完善的物理模型的过程。

这些认识都将提高学生的科学意识与科学品质。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

(2)知道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3)理解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学说对α粒子散射实验的解释。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感受物理学的研究方法——提出假设、建立物理模型、实验验证等方法。

(2)通过了解人类探索认识原子结构的历史,认识人类通过收集、处理和分析微观现象所发出的各种信息,来认识不能直接感知的微观世界的认知手段与方法。

高中物理选修3-5第十八章第59讲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氢原子光谱 原子能级

高中物理选修3-5第十八章第59讲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氢原子光谱 原子能级

第59讲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氢原子光谱原子能级考情剖析(注:①考纲要求及变化中Ⅰ代表了解和认识,Ⅱ代表理解和应用;②命题难度中的A 代表容易,B代表中等,C代表难)知识 整合知识网络基础自测一、原子结构 1.电子的发现英国物理学家____________________发现了电子. 2.α粒子散射实验1909~1911年,英国物理学家____________和他的助手进行了用α粒子轰击金箔的实验,实验发现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基本上仍沿______________方向前进,但有少数α粒子发生了大角度偏转,偏转的角度甚至大于______________,也就是说它们几乎被“撞”了回来.3.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在原子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原子全部的__________________和几乎全部__________________都集中在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绕核旋转.4.三种原子模型的对比二、氢原子光谱与玻尔理论1.光谱(1)光谱用光栅或棱镜可以把光按波长展开,获得光的____________________(频率)和强度分布的记录,即光谱.(2)光谱分类有些光谱是一条条的____________,这样的光谱叫做线状谱.有的光谱是连在一起的____________,这样的光谱叫做连续谱.(3)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巴耳末线系是氢原子光谱在可见光区的谱线,其波长公式1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n=3,4,5,…),R是里德伯常量,R=1.10×107m-1,n为量子数.2.玻尔理论(1)定态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____________的能量状态中,在这些能量状态中原子是__________________的,电子虽然绕核运动,但并不向外辐射能量.(2)跃迁原子从一种定态跃迁到另一种定态时,它辐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光子的能量由这两个定态的能量差决定,即hν=__________________.(h是普朗克常量,h=6.63×10-34 J·s)(3)轨道原子的不同能量状态跟电子在不同的圆周轨道绕核运动相对应.原子的定态是________________,因此电子的可能轨道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玻尔模型的局限性玻尔模型的成功之处在于引入了量子化观点,其不足之处在于保留了轨道的观念.量子力学中,核外电子并没有确定的轨道,玻尔的电子轨道,只不过是电子出现____________的地方,把电子的概率分布用图象表示时,用小黑点的稠密程度代表概率的大小,其结果如同电子在原子核周围形成云雾,称为“电子云”.三、氢原子的能级、能级公式1.氢原子的能级和轨道半径(1)氢原子的能级公式:E n=__________(n=1,2,3,…),其中E1为基态能量,其数值为E1=__________.(2)氢原子的半径公式:r n=____________________(n=1,2,3,…),其中r1为基态半径,又称玻尔半径,其数值为r1=0.53×10-10 m.2.氢原子的能级图能级图如图所示.重点阐述重点知识概述能级图中相关量意义的说明难点释疑1.氢原子跃迁时电子动能、电势能与原子能量的变化(1)原子能量:E n =E kn +E pn =E 1n2,随n 增大而增大,其中E 1=-13.6 eV.(2)电子动能:电子绕氢原子核运动时静电力提供向心力,即k e 2r 2=m v 2r ,所以E k n =ke 22r n,随r 增大而减小.(3)电势能通过库仑力做功判断电势能的增减. 当轨道半径减小时,库仑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小;反之,轨道半径增大时,电势能增加. 2.关于光谱线条数的两点说明(1)一群氢原子跃迁发出可能的光谱线条数为N =C 2n=n (n -1)2. (2)一个氢原子跃迁发出可能的光谱线条数最多为(n -1).【典型例题1】 (1)能量为E i 的光子照射基态氢原子,刚好可使该原子中的电子成为自由电子.这一能量E i 称为氢的电离能.现用一频率为ν的光子从基态氢原子中击出了一电子,该电子在远离核以后速度的大小为____________(用光子频率ν、电子质量m 、氢原子的电离能E i 和普朗克常量h 表示).(2)氢原子在基态时轨道半径r 1=0.53×10-10 m ,能量E 1=-13.6 eV ,求氢原子处于基态时:①电子的动能;②原子的电势能;③用波长是多少的光照射可使其电离?温馨提示(2)由圆周运动规律、能量守恒定律和光电效应方程易解本题.记录空间【变式训练1】如图所示为氢原子最低的四个能级,当氢原子在这些能级间跃迁时:(1)有可能放出多少种能量的光子?(2)在哪两个能级间跃迁时,所放出光子波长最长?波长是多少?【变式训练2】如图所示,氢原子从n>2的某一能级跃迁到n=2的能级,辐射出能量为2.55 eV的光子.问:(1)最少要给基态的氢原子提供多少电子伏特的能量,才能使它辐射出上述能量的光子?(2)请在图中画出获得该能量后的氢原子可能的辐射跃迁图.易错诊所1.光子的发射和吸收(1)能级的跃迁根据玻尔模型,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的不连续的能量状态中,这些状态分基态和激发态两种.其中原子在基态时是稳定的,原子在激发态时是不稳定的,当原子处于激发态时会自发地向较低能级跃迁,经过一次或几次跃迁到达基态.【注意】①原子能级跃迁时,处于激发态的原子可能经过一次跃迁回到基态;也可能由较高能级的激发态先跃迁到较低能级的激发态,最后回到基态.一个原子由较高能级回到基态,到底发生了几次跃迁,是不确定的.②物质中含有大量的原子,各个原子的跃迁方式也是不统一的.有的原子可能经过一次跃迁就回到基态.而有的原子可能经过几次跃迁才回到基态.(2)光子的发射原子能级跃迁时以光子的形式放出能量,原子在始末两个能级E m和E n(m>n)间跃迁时发射光子的能量可由下式表示:hν=E m-E n由上式可以看出,能级的能量差越大,放出光子的频率就越高.(3)光子的吸收光子的吸收是光子发射的逆过程,原子在吸收了光子后会从较低能级向较高能级跃迁.两个能级的能量差值仍是一个光子的能量.其关系式仍为hν=E m-E n.【说明】由于原子的能级是一系列不连续的值,则任意两个能级差也是不连续的,故原子只能发射一些特定频率的光子,同样也只能吸收一些特定频率的光子.但是.当光子能量足够大时,如光子能量E≥13.6 eV时,则处于基态的氢原子仍能吸收此光子并发生电离.2.原子能级跃迁问题跃迁是指电子从某一轨道跳到另一轨道,而电子从某一轨道跃迁到另一轨道对应着原子就从一个能量状态(定态)跃迁到另一个能量状态(定态).(1)跃迁时电子动能、原子势能与原子能量的变化.当轨道半径减小时,库仑引力做正功,原子的电势能E p减小,电子动能增大,原子能量减小.反之,轨道半径增大时,原子电势能增大,电子动能减小,原子能量增大.(2)使原子能级跃迁的两种粒子——光子与实物粒子.原子若是吸收光子的能量而被激发,则光子的能量必须等于两能级的能量差,否则不被吸收.不存在激发到n=2时能量有余,而激发到n=3时能量不足,则可激发到n=2的问题.原子还可吸收外来实物粒子(例如自由电子)的能量而被激发,由于实物粒子的动能可全部或部分地被原子吸收,所以只要入射粒子的能量大于或等于两能级的能量差值(E=E m-E n),均可使原子发生能级跃迁.【典型例题2】试计算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吸收波长为多少的光子,电子可以跃迁到n =2轨道上.温馨提示大于或小于这个能量均不能发生上述跃迁.记录空间【变式训练3】欲使处于基态的氢原子激发,下列措施可行的是()①用10.2 eV的光子照射;②用11 eV的光子照射;③用14 eV的光子照射;④用动能为11 eV的电子碰撞.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随堂演练1.在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中,有极少数α粒子发生了大角度的偏转,其原因可能是()A.原子的正电荷和绝大部分质量集中在一个很小的核上B.正电荷在原子中是均匀分布的C.原子中存在着带负电的电子D.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中2.关于玻尔的原子模型理论,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可以处于连续的能量状态中B.原子能量状态不可能是连续的C.原子中的电子在核外轨道上运动时,要向外辐射能量D.原子核外电子在轨道上运动时,不向外辐射能量3.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判断出原子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并由此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说.如图所示的平面示意图中①、③两条线表示α粒子运动的轨迹,则沿②所示方向射向原子核的α粒子可能的运动轨迹是()第3题图A.轨迹a B.轨迹bC.轨迹c D.轨迹d4.已知氢原子的基态能量为-13.6eV,用能量为12.3eV的光子去照射一群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受光子照射后,下列关于氢原子跃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原子能跃迁到n=2的轨道上去B.原子能跃迁到n=3的轨道上去C.原子能跃迁到n=4的轨道上去D.原子不能跃迁到其他轨道上去5.(多选)(1)氢原子的核外电子由离原子核较远的轨道跃迁到离核较近的轨道上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氢原子的能量增加B.氢原子的能量减少C.氢原子要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D.氢原子要放出一定频率的光子(2)在氢原子光谱中,电子从较高能级跃迁到n=2能级发出的谱线属于巴耳末线系,若一群氢原子自发跃迁时发出的谱线中只有2条属于巴耳末线系,则这群氢原子自发跃迁时最多发出__________一条不同频率的谱线.第59讲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氢原子光谱 原子能级知识整合 基础自测一、1.汤姆孙 2.卢瑟福 原来 90° 3.正电荷 质量二、1.(1)波长 (2)亮线 光带 (3)R ⎝⎛⎭⎫122-1n 2 2.(1)不连续 稳定 (2)E m -E n (3)不连续的 不连续的 3.概率最大三、1.(1)1n2E 1 -13.6 eV (2)n 2r 1重点阐述【典型例题1】 (1)能量为E i 的光子照射基态氢原子,刚好可使该原子中的电子成为自由电子.这一能量E i 称为氢的电离能.现用一频率为ν的光子从基态氢原子中击出了一电子,该电子在远离核以后速度的大小为____________(用光子频率ν、电子质量m 、氢原子的电离能E i 和普朗克常量h 表示).(2)氢原子在基态时轨道半径r 1=0.53×10-10 m ,能量E 1=-13.6 eV ,求氢原子处于基态时:①电子的动能; ②原子的电势能;③用波长是多少的光照射可使其电离?【答案】 (1)2(hν-E i )m(2)①13.6eV ②-27.2eV ③9.14×10-8m 【解析】 (1)由能量守恒得12mv 2=h ν-E i ,解得电子速度为v =2(hν-E i )m.(2)①设处于基态的氢原子核外电子速度为v 1,则k e 2r 21=mv 2r 1.所以电子动能E k1=12mv 21ke 22r 1=9×109×(1.6×10-19)22×0.53×10-10×1.6×10-19eV =13.6eV. ②因为E 1=Ek 1+Ep 1,所以Ep 1=E 1-Ek 1=-13.6eV -13.6eV =-27.2eV . ③设用波长为λ的光照射可使氢原子电离:hcλ=0-E 1.所以λ=-hc E 1=-6.63×10-34×3×108-13.6×1.6×10-19m =9.14×10-8m. 【点评】 与能级有关的能量问题的规范求解1.一般解题步骤(1)分析已知量,根据库仑力提供核外电子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列圆周运动动力学方程.(2)根据处于某定态原子的能量等于电子动能与电子电势能之和列方程,求电势能. (3)原子发生能级跃迁时能量与吸收或放出光子(或实物粒子)的能量相等,可列方程求光子的频率或相关物理量.2.对氢原子能级跃迁的进一步理解 (1)原子从低能级向高能级跃迁:吸收一定能量的光子,当一个光子的能量满足hν=E末-E 初时,才能被某一个原子吸收,使原子从低能级E 初向高能级E 末跃迁,而当光子能量hν大于或小于E 末-E 初时都不能被原子吸收.(2)原子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以光子的形式向外辐射能量,所辐射的光子能量恰等于发生跃迁时的两能级间的能量差.(3)当光子能量大于或等于13.6 eV 时,也可以被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吸收,使氢原子电离;当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吸收的光子能量大于13.6 eV 时,氢原子电离后,电子具有一定的初动能.(4)原子还可以吸收外来实物粒子(例如自由原子)的能量而被激发.由于实物粒子的动能可全部或部分被原子吸收,所以只要入射粒子的能量大于或等于两能级的能量差值(E =E m -E n ),均可使原子发生能级跃迁.(5)跃迁时电子动能、原子势能与原子能量的变化当轨道半径减小时,库仑引力做正功,原子的电势能减小,电子动能增大,原子能量减小.反之,轨道半径增大时,原子电势能增大,电子动能减小,原子能量增大.变式训练1 (1)6种 (2)第4能级向第3能级跃迁 1.88×10-6m【解析】 (1)N =n (n -1)2=4×(4-1)2种=6种.(2)氢原子由第4能级向第3能级跃迁时,能量差最小,辐射的光子波长最长.由hν=E 4-E 3 得:h cλ=E 4-E 3所以λ=hcE 4-E 3= 6.63×10-34×3×108[-0.85-(-1.51)]×1.6×10-19m≈1.88×10-6 m.变式训练2 (1)12.75eV (2)如图所示 【解析】 (1)氢原子从n >2的某一能级跃迁到n =2的能级,辐射光子的频率应满足hν=E n -E 2=2.55eV ,E n =hν+E 2=-0.85eV ,所以n =4,基态氢原子要跃迁到n =4的能级,应提供:ΔE =E 4-E 1=12.75eV .(2)辐射跃迁图如图所示.【典型例题2】 试计算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吸收波长为多少的光子,电子可以跃迁到n =2轨道上.【答案】 1.22×10-7m【解析】 氢原子基态对应的能量E 1=-13.6 eV ,电子在n =2的轨道上时,氢原子的能量为E 2=E 122=-3.4 eV ,氢原子核外电子从n =1轨道跃迁到n =2轨道需要的能量:ΔE =E 2-E 1=10.2 eV =1.632×10-18J.由玻尔理论有:hν=ΔE ,又ν=c/λ,所以chλ=ΔE.11 λ=ch ΔE =3×108×6.63×10-341.632×10-18m =1.22×10-7m. 变式训练3 B 【解析】 由原子的跃迁条件知:氢原子在各能级间跃迁时,只有吸收能量值刚好等于某两能级能量之差的光子(即hν=E 初-E 终).由氢原子能级关系不难算出10.2 eV 刚好为氢原子n =1和n =2的两能级能量之差,而11 eV 则不是氢原子基态和任一激发态的能量之差,因而氢原子只能吸收前者被激发,而不能吸收后者.对于14 eV 的光子,其能量大于氢原子的电离能(13.6 eV),足以使氢原子电离——使电子脱离核的束缚而成为自由电子,因而不受氢原子能级间跃迁条件的限制.由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不难知道,氢原子吸收14 eV 的光子电离后产生的自由电子还应具有0.4 eV 的动能.另外,用电子去碰撞氢原子时,入射电子的动能可全部或部分地被氢原子吸收,所以只要入射电子的动能大于或等于基态和某个激发态能量之差,也可使氢原子激发,由以上分析知选项B 正确.随堂演练1.A 【解析】 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核式结构模型:在原子的中心有一很小的核,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的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上,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里绕核高速旋转.本题答案为选项A.2.BD 【解析】 根据玻尔模型中能级的量子化可知,A 错,B 正确;而原子核外电子处于不同能级时,电子虽然加速运动,但不向外辐射能量,C 错,D 正确.3.A 【解析】 α粒子的运动轨迹夹在速度与合力的方向之间并向合力的一侧偏转,沿②所示方向的α粒子所受原子核的作用力的合力方向向下,故轨迹为a ,即A 正确.4.D 【解析】 由E =13.6n 2 eV 可知: E 1=-13.6 eV, E 2=-3.4 eVE 3=-1.51 eV, E 4=-0.85 eV则:E 2-E 1=10.2 eV<12.3 eVE 3-E 1=12.09 eV<12.3 eVE 4-E 1=12.75 eV>12.3 eV所以处于基态的氢原子不可能吸收该光子,因而氢原子不能跃迁到其他轨道上去.正确答案为选项D.5.(1)BD (2)6【解析】 (1)氢原子的核外电子离原子核越远,氢原子的能量(包括动能和势能)越大.当氢原子的核外电子由离原子核较远的轨道跃迁到离核较近的轨道上时,原子的能量减少,氢原子要放出一定频率的光子.显然,选项B 、D 正确.(2)氢原子发出的光谱线中有2条属于巴耳末线系,说明电子是从n =4能级向低能级跃迁的,因此可发出的谱线条数为n =C 24=6(条).。

高二下学期物理人教版选修3-5第十八章第四节玻尔的原子模型 课件

高二下学期物理人教版选修3-5第十八章第四节玻尔的原子模型 课件

2.实际上,原子中的电子的坐标没有确定的值。因此,我 们只能说某时刻电子在某点附近单位体积内出现的概率是多 少,而不能把电子的运动看做一个具有确定坐标的质点的轨 道运动。
3.当原子处于不同状态时电子在各处出现的概率是不一样 的。如果用疏密不同的点子表示电子在各个位置出现的概率, 画出图来就像云雾一样,可以形象地把它称做电子云,如图 所示,是氢原子处于n=1的状态时的电子云示意图和氢原子 处于n=2的状态时的电子云示意图
3.关于玻尔的氢原子模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按照玻尔的观点,电子在一系列定态轨道上运动时向外辐射 电磁波
B.电子只有吸收能量等于两个能级差的光子才能从低能级跃迁 到高能级
C.一群电子从能量较高的定态轨道跃迁到基态时,只能放出一 种频率的光子
D.玻尔的氢原子模型彻底解决了卢瑟福原子结构模型的缺陷, 原子结构从此不再神秘
7.为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小区物业利用红外测温仪对出入 人员进行体温检测。红外测温仪的原理是:被测物体辐射的 光线只有红外线可被捕捉,并转变成电信号。图为氢原子能 级示意图,已知红外线单个光子能量的最大值为1.62eV,要 使氢原子辐射出的光子可被红外测温
仪捕捉,最少应给处于n=2激发态的
氢原子提供的能量为( C )
(2)一个处于基态且动能为Ek0的氢原子与另一个处于基态且 静止的氢原子进行对心碰撞。若要使其中一个氢原子从基态跃
迁到激发态,则Ek0至少为多少?
解:(2)设氢原子质量为m,初速度为v0,氢原子相互作用后 速度分别为v1和v2,相互作用过程中机械能减小量为ΔE
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mv 0 mv1 mv2
A.10.20eV
B.2.89eV
C.2.55eV
D.1.89eV

高中物理,选修3---5,第十八章,《原子结构》,全章导学案,(附同步强化训练,与详细参考答案)汇总

高中物理,选修3---5,第十八章,《原子结构》,全章导学案,(附同步强化训练,与详细参考答案)汇总

高中物理选修3—5第十八章《原子结构》全章导学案汇总一.§§18.1《电子的发现》(附课后同步强化训练与详细参考答案)二.§§18.2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附课后同步强化训练与详细参考答案)三.§§18.3 《氢原子光谱》(附课后同步强化训练与详细参考答案)四.§§18.4 《波尔的原子模型》(附课后同步强化训练与详细参考答案)§§18.1 《电子的发现》导学案【教学目标】1.知道阴极射线的概念,了解电子的发现过程。

2.知道电子是原子的组成部分。

3.知道电子的电荷量及其他电荷与电子电荷量的关系。

重点:电子的电荷量及其他电荷与电子电荷量的关系。

难点:阴极射线【自主预习】1.1897年,汤姆孙根据阴极射线在电场和磁场中的偏转情况断定,它的本质是带________的粒子流并求出了这种粒子的________,后来汤姆孙直接测到了阴极射线粒子的________,它的电荷量的大小与氢离子大致相同。

2.组成阴极射线的粒子被称为________。

电子是________的组成部分,是比原子更基本的物质单元。

3.电子电荷的精确测定是在1910年前后由________通过著名的________做出的。

电子电荷的值一般取做e=________ C。

4.密立根实验更重要的发现是:电荷是________的,即任何带电体的电荷只能是e 的________。

5.质子质量与电子质量的比值为 m p/m e=________。

6.阴极射线的产生1). 阴极射线由阴极射线管产生2).阴极射线 :在两极间加有高压时,阴极会发生一种射线,这种射线称为阴极射线。

3).阴极射线的特点:阴极射线能够使荧光物质发光。

4).对阴极射线的本质的认识:19世纪后期的两种观点:(1)认为是电磁辐射,类似X射线;(2)是带电粒子。

7. 2.密立根的“油滴实验”1910年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精确测定了电子电荷现代值为e=1.602 177 33(49)×10-19 C,有关计算中一般使用e=1.6×10-19 C。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教师教学用书-补充习题-第18章-原子结构Word版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教师教学用书-补充习题-第18章-原子结构Word版

选修3-5 第十八章原子结构五、补充习题A组l.下列实验现象中,支持阴极射线是带电微粒观点的是()A.阴极射线可以透过薄铝片B.阴极射线通过电场或磁场时,要产生相应偏转C.阴极射线透过镍单晶时,产生衍射现象D.阴极射线轰击荧光物质,发出荧光2.若在如图18-14所示的阴极射线管中部加竖直向上的电场,则应加什么方向的大小合适的磁场才能让阴极射线不偏转()A.竖直向上B.竖直向下C.垂直纸面向里D.垂直纸面向外3.否定汤姆孙原子模型的实验及其现象是()A.在a粒子散射实验中,绝大多数a粒子穿过金箔后,基本上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B.在a粒子散射实验中,有少数a粒子发生了大角度偏转,有的偏转角度甚至大于90。

C.阴极射线可在磁场或电场中偏转D.荧光物质在阴极射线或某些电磁波的照射下可以发出可见光4.图18-15所示为卢瑟福a粒子散射实验的原子核和两个a粒子的径迹,其中可能正确的是()图18-155.在a粒子散射实验中,没有考虑a粒子跟电子碰撞所产生的效果,这是由于()A.电子体积实在太小,a粒子完全碰不到它B.a粒子跟电子相碰时,损失的动量很小,可忽略C.a粒子跟各电子碰撞的效果互相抵消D.由于电子是均匀分布的,a粒子受电子作用力的合力为0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阴极射线的实质是电子流B.粒子散射实验揭示了原子不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C.玻尔的原子结构理论成功地解释了氢原子的分立光谱,因此玻尔的原子结构理论已完全揭示了微观粒子运动的规律D.玻尔原子结构理论中的轨道量子化和能量量子化的假说,启发了普朗克将量子化的概念用于黑体辐射的研究7.关于原子的特征谱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不同原子的发光频率是不一样的,每种原子都有自己的特征谱线B.原子的特征谱线可能是由于原子从高能态向低能态跃迁时放出光子而形成的C.可以用特征谱线进行光谱分析来鉴别物质和确定物质的组成成分D.原子的特征谱线是原子具有核式结构的有力证据8.下列有关氢原子光谱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氢原子的发射光谱是连续谱B.氢原子光谱说明氢原子只发出特定频率的光C.氢原子光谱说明氢原子能级是分立的D.氢原子光谱线的频率与氢原子能级的能量差无关9.根据玻尔理论,氢原子的电子由外层轨道跃迁到内层轨道时()A.要放出光子,氢原子的能量减小,电子的动能增大B.要吸收光子,氢原子的能量增加,电子的动能增大C.要放出光子,氢原子的能量减小,电子的动能减小D.要吸收光子,氢原子的能量增加,电子的动能减小10.根据玻尔理论,在氢原子中,量子数越大,说明()A.核外电子轨道半径越小B.核外电子的速率越小C.原子能级的能量越小D.原子的电势能越大11.可见光光子的能量在1.61~3.10 eV范围内。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优秀教学案集:第十八章 第4节 玻尔的原子模型 Word版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优秀教学案集:第十八章 第4节 玻尔的原子模型 Word版含答案

第4节玻尔的原子模型1.丹麦物理学家玻尔提出玻尔理论的基本假设(1)定态假设: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之中,这些状态中能量是稳定的。

(2)跃迁假设:原子从一个定态跃迁到另一个定态,辐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

hν=E m-E n。

(3)轨道假设:原子的不同能量状态跟电子沿不同的圆形轨道绕核运动相对应。

2.氢原子的轨道半径r n=n2r1,n=1,2,3,…氢原子的能量:E n=1n2E1,n=1,2,3,…一、玻尔原子理论的基本假设1.玻尔原子模型(1)原子中的电子在库仑力的作用下,绕原子核做圆周运动。

(2)电子绕核运动的轨道是量子化的。

(3)电子在这些轨道上绕核的转动是稳定的,且不产生电磁辐射。

2.定态当电子在不同轨道上运动时,原子处于不同的状态,原子在不同的状态中具有不同的能量,即原子的能量是量子化的,这些量子化的能量值叫做能级,原子具有确定能量的稳定状态,称为定态。

能量最低的状态叫做基态,其他的能量状态叫做激发态。

3.跃迁当电子从能量较高的定态轨道(其能量记为E m)跃迁到能量较低的定态轨道(其能量记为E n,m>n)时,会放出能量为hν的光子,该光子的能量hν=E m-E n,这个式子被称为频率条件,又称辐射条件。

二、玻尔理论对氢光谱的解释1.解释巴耳末公式(1)按照玻尔理论,从高能级跃迁到低能级时辐射的光子的能量为hν=E m-E n。

(2)巴耳末公式中的正整数n和2正好代表能级跃迁之前和之后所处的定态轨道的量子数n和2。

并且理论上的计算和实验测量的里德伯常量符合得很好。

2.解释氢原子光谱的不连续性原子从较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放出光子的能量等于前后两个能级差,由于原子的能级是分立的,所以放出的光子的能量也是分立的,因此原子的发射光谱只有一些分立的亮线。

三、玻尔理论的局限性1.成功之处玻尔理论第一次将量子观念引入原子领域,提出了定态和跃迁的概念,成功解释了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

SCY-选修3-5(第十八章)知识点归纳及例题解析

SCY-选修3-5(第十八章)知识点归纳及例题解析

第十八章:原子结构知识框架:第1节:电子的发现一.阴极射线阴极射线是从阴极射线管的阴极发出的高速运动的粒子流,这些微观粒子是电子.二.电子的发现1.1897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孙通过研究阴极射线发现了电子(注意电场与磁场对带电粒子流的作用力)2.1910年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通过著名的油滴实验实验精确测定了电子的电荷量.电子是原子的组成部分,是比原子更基本的物质单元,电子的电荷量约为__________C,任何带电体所带电量只能是电子电量的整数倍.(根据电子的比荷是q/m,可算出电子的质量约为__________kg.)3.密立根油滴实验的科学意义:①.测得了电子的电子的电荷量;②.提出来电荷分布的量子化观点电子例题:(3-5第50页3、4题)3.一个半径为1.64ⅹ10-4cm的带负电的油滴,在电场强度等于1.92ⅹ105V/m的竖直向下的匀强电场中,如果油滴受到的库伦力恰好与重力平衡,则这个油滴带有几个电子的电荷量?已知油滴的密度为0.851ⅹ103kg/m34.测定电子荷质比(电荷q与质量m之比q/m)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真空玻璃管内,阴极K发出的电子,经阳极A与阴极K之间的高电压加速后,形成一束很细的电子流,电子流以平行于平板电容器极板的速度进入两极板C、D间的区域.若两极板C、D间无电压,则离开极板区域的电子将打在荧光屏上的O点;若在两极板间加上电压U,则离开极板区域的电子将打在荧光屏上的P点;若再在极板间加一方向垂直于纸面向外、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则打到荧光屏上的电子产生的光点又回到O点.现已知极板的长度l=5.00cm,C、D间的距离d=l.50cm,极板区的中点M到荧光屏中点O的距离为L=12.50cm,U=200V,P点到O点的距离y==3.0cm;B=6.3×10-4T.试求电子的荷质比.(不计重力影响).解析:没有加磁场时,电子进入平行板电容器极板间做类平抛运动,由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可推导出垂直于极板方向的位移,电子离开极板区域后做匀速直线运动,水平方向的速度等于电子刚进入极板间的初速度,求出匀速直线运动的时间,即可求出P点离开O点的距离.加上磁场B后,荧光屏上的光点重新回到O点,说明电子通过平行板电容器的过程中电子所受电场力与磁场力相等,即可得到电子进入极板时的初速度,联立可求出比荷.(电子的荷质比为1.6×1011 C/kg.)第2节: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一.汤姆孙的原子模型汤姆孙于1898年提出了原子模型,称为西瓜模型或枣糕模型.该模型能解释一些实验现象,但后来被α粒子散射实验实验否定了.二.α粒子散射实验1.α粒子:是从放射性物质中发射出来的快速运动的粒子,实质是氦的原子核。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第十八章 原子结构全章导学案(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第十八章 原子结构全章导学案(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第十八章原子结构全章导学案第一节电子的发现前置诊断:本节主要介绍汤姆孙(J.J.Thomson)发现电子的科学思想和实验方法。

1.1897年,汤姆生根据在电场和磁场中的断定,其本质是带电的,并求出了这种粒子的比荷。

2.电子电荷的精确测定是由的实验测出的,其值为。

3.电子发现的重大意义表明了原子是能够的。

专家说课:19世纪初,人们从化学实验中知道原子是组成物质的微粒。

一百多年来,人们一直认为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直到19世纪末,汤姆生发现了电子,摧毁了原子不可再分的信念,揭开了探索原子内部结构的畜牧,从此原子物理学飞速发展。

电子的发现,改变了原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的看法,认识到原子是由更小的微粒构成的。

电子比荷和电荷量的测定,对认识电子的性质起重要作用。

一.教材中考虑到学生对阴极射线的知识了解得比较少,因此在叙述汤姆孙研究电子的方法之前予以介绍。

学生在前面的模块中已经熟悉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运动的规律,因此课本没有平铺直叙,而是用两个“思考与讨论”引导学生。

(1)汤姆孙可能用什么方法判断组成阴极射线的粒子的电性;(2)让学生根据提示,自己推导出电子比荷的表达式,从而对汤姆孙研究电子的方法有更深刻的认识。

二.本节课标及解读。

通过对阴极射线的发现和争论,了解人类发现电子的历程,感受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的精髓。

三.本节开始通过问题引出关于阴极射线的发现和争论,是一段很好的物理史料,可以在学生自学讨论的基础上激发探讨科学的兴趣,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通过对教材中“思考和讨论”的理论探究,利于学生科学方法的培养。

四.本节的重点是电子发现过程及方法的介绍,如何判断阴极射线的电性,电子电荷的数值。

学习的难点是如何推导阴极射线的比荷。

电子发现的本身是一个很好的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内容。

突出电子发现的重大意义,弄清电子的发现方法和过程,是教学中应当重视的问题。

课堂探究:一、教材第47页中的研究阴极射线的实验,可引导学生积极讨论如何判断射线的电性,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让学生亲自操作,感受探究阴极射线带电性质的实验过程。

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5教师用书:第18章+1 电子的发现+Word版含解析(2篇)

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5教师用书:第18章+1 电子的发现+Word版含解析(2篇)

1 电子的发现学习目标知识脉络1.知道阴极射线的概念,了解电子的发现过程.(重点)2.知道电子是原子的组成部分.(重点)3.知道电子的电荷量及其他电荷与电子电荷量的关系.(重点、难点)阴极射线[先填空]1.实验装置真空玻璃管、阴极、阳极和感应圈.2.实验现象感应圈产生的高电压加在两极之间,玻璃管壁上发出B(A.阴极射线B.荧光).3.阴极射线荧光是由于玻璃受到阴极发出的某种射线的撞击而引起的,这种射线命名为阴极射线.[再判断]1.阴极射线是由真空玻璃管中的感应圈发出的.(×)2.阴极射线撞击玻璃管壁会发出荧光.(√)3.阴极射线在真空中沿直线传播.(√)[后思考]产生阴极射线的玻璃管为什么是真空的?【提示】在高度真空的放电管中,阴极射线中的粒子主要来自阴极,对于真空度不高的放电管,粒子还有可能来自管中的气体,为了使射线主要来自阴极,一定要把玻璃管抽成真空.[合作探讨]如图18-1-1所示,在阴极和阳极之间加上高电压,阴极射线从阴极射线管中的阴极发出,射向阳极.图18-1-1探讨1:怎样判定阴极射线是不是电磁辐射?【提示】电磁辐射是电磁波的辐射,若使阴极射线通过电场或磁场,看传播方向是否受其影响则可判定是不是电磁辐射.探讨2:根据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规律,哪些方法可以判断运动的带电粒子所带电荷的正负?【提示】带电粒子垂直进入匀强电场时,正负电荷的偏转方向不同,偏转方向与场强方向相同(相反)的粒子带正(负)电,不带电者不偏转.带电粒子垂直进入匀强磁场时,做匀速圆周运动,所受的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根据左手定则可知其电性.[核心点击]1.对阴极射线本质的认识——两种观点(1)电磁波说,代表人物——赫兹,他认为这种射线是一种电磁辐射.(2)粒子说,代表人物——汤姆孙,他认为这种射线是一种带电粒子流.2.阴极射线带电性质的判断方法(1)方法一:在阴极射线所经区域加上电场,通过打在荧光屏上的亮点的变化和电场的情况确定带电的性质.(2)方法二:在阴极射线所经区域加一磁场,根据亮点位置的变化和左手定则确定带电的性质.3.实验结果根据阴极射线在电场中和磁场中的偏转情况,判断出阴极射线是粒子流,并且带负电.1.阴极射线管中加高电压的作用是()【导学号:54472042】A.使管内的气体电离B.使阴极发出阴极射线C.使管内障碍物的电势升高D.使管内产生强电场,电场力做功使电子加速【解析】在阴极射线管中,阴极射线是由阴极处于炽热状态而发射出的电子流,B错误;阴极发射出的电子流通过高电压加速后,获得较高的能量,与玻璃壁发生撞击而产生荧光,故A、C错,D正确.【答案】 D2.如图18-1-2是电子射线管示意图.接通电源后,电子射线由阴极沿x轴方向射出,在荧光屏上会看到一条亮线.要使荧光屏上的亮线向下(z轴负方向)偏转,可采用加磁场或电场的方法.图18-1-2若加一磁场,磁场方向沿________方向,若加一电场,电场方向沿________方向.【解析】若加磁场,由左手定则可判定其方向应沿y轴正方向;若加电场,根据受力情况可知其方向应沿z轴正方向.【答案】y轴正z轴正注意阴极射线(电子)从电源的负极射出,用左手定则判断其受力方向时四指的指向和射线的运动方向相反.电子的发现[先填空]1.汤姆孙的探究方法及结论(1)根据阴极射线在电场和磁场中的偏转情况断定,它的本质是带负电的粒子流,并求出了这种粒子的比荷.(2)换用不同材料的阴极做实验,所得比荷的数值都相同,是氢离子比荷的近两千倍.(3)结论:阴极射线粒子带负电,其电荷量的大小与氢离子大致相同,而质量比氢离子小得多,后来组成阴极射线的粒子被称为电子.2.汤姆孙的进一步研究汤姆孙又进一步研究了许多新现象,证明了电子是原子的组成部分,是比原子更基本的物质单元.3.电子的电荷量及电荷量子化(1)电子电荷量:1910年前后由密立根通过著名的油滴实验得出,电子电荷的现代值为e=1.602×10-19_C.(2)电荷是量子化的,即任何带电体的电荷只能是e的整数倍.(3)电子的质量:m e=9.109 389 7×10-31 kg,质子质量与电子质量的比m p m e=1_836.[再判断]1.阴极射线实际上是高速运动的电子流.(√)2.电子的电荷量是汤姆孙首先精确测定的.(×) 3.带电体的电荷量可以是任意值.(×)[后思考]汤姆孙怎样通过实验确定阴极射线是带负电的粒子?【提示】汤姆孙通过气体放电管研究阴极射线的径迹,未加电场时,射线不偏转,施加电场后,射线向偏转电场的正极板方向偏转,由此确定阴极射线是带负电的粒子.[合作探讨]如图18-1-3所示,为测定电子比荷的实验装置,其中M1、M2为两正对平行金属板.图18-1-3探讨1:电子在两平行金属板间的运动轨迹是什么形状?【提示】抛物线.探讨2:电子飞出金属板间后到荧光屏P的过程中的运动轨迹是什么形状?【提示】一条直线.探讨3:要使电子在M1、M2之间沿水平方向做直线运动,所加的磁场应为什么方向?【提示】垂直于纸面向外.[核心点击]1.电子比荷(或电荷量)的测定方法根据电场、磁场对电子的偏转测量比荷(或电荷量),可按以下方法:(1)让电子通过正交的电磁场,如图18-1-4(甲)所示,让其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二力平衡,即F洛=F电(Bq v=qE)得到电子的运动速度v=EB.甲(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撤去电场,如图18-1-4(乙)所示,保留磁场让电子在磁场中运动,由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即Bq v =m v 2r ,根据轨迹偏转情况,由几何知识求出其半径r ,则由q v B =m v 2r 得q m =v Br =E B 2r .乙图18-1-42.密立根油滴实验(1)装置密立根实验的装置如图18-1-5所示.图18-1-5①两块水平放置的平行金属板A 、B 与电源相接,使上板带正电,下板带负电.油滴从喷雾器喷出后,经上面金属板中间的小孔,落到两板之间的匀强电场中.②大多数油滴在经过喷雾器喷嘴时,因摩擦而带负电,油滴在电场力、重力和空气阻力的作用下下降.观察者可在强光照射下,借助显微镜进行观察.(2)方法①两板间的电势差、两板间的距离都可以直接测得,从而确定极板间的电场强度E .但是由于油滴太小,其质量很难直接测出.密立根通过测量油滴在空气中下落的终极速度来测量油滴的质量.没加电场时,由于空气的黏性,油滴所受的重力大小很快就等于空气给油滴的摩擦力而使油滴匀速下落,可测得速度v 1.②再加一足够强的电场,使油滴做竖直向上的运动,在油滴以速度v 2匀速运动时,油滴所受的静电力与重力、阻力平衡.根据空气阻力遵循的规律,即可求得油滴所带的电荷量.(3)结论带电油滴的电荷量都等于某个最小电荷量的整数倍,从而证实了电荷是量子化的,并求得了其最小值即电子所带的电荷量e .3.(多选)关于电荷的电荷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子的电量是由密立根油滴实验测得的B.物体所带电荷量可以是任意值C.物体所带电荷量最小值为1.6×10-19 CD.物体所带的电荷量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解析】密立根的油滴实验测出了电子的电量为1.6×10-19 C,并提出了电荷量子化的观点,因而A对,B错,C对;任何物体的电荷量都是e的整数倍,故D对.【答案】ACD4.密立根油滴实验进一步证实了电子的存在,揭示了电荷的非连续性.如图18-1-6所示是密立根油滴实验的原理示意图,设小油滴的质量为m,调节两极板间的电势差U,当小油滴悬浮不动时,测出两极板间的距离为d.则可求出小油滴的电荷量q=________.图18-1-6【解析】由平衡条件得mg=q Ud,解得q=mgdU.【答案】mgd U5.如图18-1-7所示为汤姆孙用来测定电子比荷的装置.当极板P和P′间不加偏转电压时,电子束打在荧光屏的中心O点处,形成一个亮点;加上偏转电压U后,亮点偏离到O′点,O′点到O点的竖直距离为d,水平距离可忽略不计;此时在P与P′之间的区域里再加上一个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调节磁感应强度,当其大小为B时,亮点重新回到O点.已知极板水平方向长度为L1,极板间距为b,极板右端到荧光屏的距离为L2.图18-1-7(1)求打在荧光屏O点的电子速度的大小.(2)推导出电子比荷的表达式.【解析】(1)电子在正交的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中做匀速直线运动,有Be v=Ee=Ub e,得v=UBb即打到荧光屏O点的电子速度的大小为U Bb.(2)由d=12Uebm⎝⎛⎭⎪⎫L1v2+UebmL1v·L2v可得em=2db v2UL1(L1+2L2)=2dUB2bL1(L1+2L2).【答案】(1)UBb(2)2dUB2bL1(L1+2L2)巧妙运用电磁场测定电子比荷(1)当电子在复合场中做匀速直线运动时,qE=q v B,可以测出电子速度的大小.(2)电子在荧光屏上的落点到屏中心的距离等于电子在电场中的偏转位移与电子出电场到屏之间的倾斜直线运动偏转位移的和.电子的发现(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阴极射线及电子发现的过程2.知道汤姆孙研究阴极射线发现电子的实验及理论推导(二)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初步了解原子不是最小不可分割的粒子。

物理选修3-5学案:教材习题点拨 第十八章 第二节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含解析 精品

物理选修3-5学案:教材习题点拨 第十八章 第二节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含解析 精品

教材习题点拨教材问题全解思考与讨论1.α粒子射入金箔时难免与电子碰撞。

试估计这种碰撞对α粒子速度影响的大小。

2.按照汤姆孙的原子模型,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原子球体内。

请分析:α粒子穿过金箔受到电荷的作用力后,沿哪些方向前进的可能性较大,最不可能沿哪些方向前进。

解析:(1)电子的质量只有α粒子的七千三百分之一,对α粒子的速度影响很小,α粒子与电子碰撞后速度几乎不变。

(2)按照汤姆孙的枣糕模型,由于原子是电中性的,正电荷在原子内部是均匀分布的,α粒子穿过原子时,α粒子两侧的正电荷将对它的库仑斥力大部分互相抵消,不会使α粒子有大的偏转,α粒子沿原路线运动的可能性较大;不可能发生大角度散射,最不可能出现被反弹的情况。

教材习题全解1.请绘制一幅简图,说明卢瑟福进行α粒子散射实验所用的仪器装置,他是怎样用这个装置观察α粒子散射现象的?描述他曾观察到的现象。

答:简图参见教科书图18.2-2。

放射源:放出α粒子。

金箔:被α粒子轰击的物质。

带有荧光屏的放大镜:用来观察α粒子轰击金箔后的轨迹。

整个装置置于真空中,α粒子打在荧光屏上有微弱的闪光。

由于放大镜能围绕金箔在一个圆周内转动,因此可以通过它观察到穿过金箔后偏转角度不同的α粒子。

观察到的现象是: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基本上沿原来方向前进,少数α粒子发生了大角度偏转,偏转超过了90°甚至几乎达到180°,像是被弹了回去。

2.汤姆孙模型为什么不能解释α粒子的大角度散射?答:电子的质量很小,比α粒子的质量小得多,α粒子碰到金箔原子内的电子,运动方向不会发生明显变化。

汤姆孙模型认为正电荷在原子内是均匀分布的,因此当α粒子穿过原子时,它受到两侧正电荷的斥力有相当大一部分互相抵消,使α粒子偏转的力不会很大,不会有大角度偏转。

所以汤姆孙模型不能解释α粒子的大角度散射。

3.卢瑟福提出的原子结构的模型是怎样的?他提出这种模型的依据是什么?答: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是:在原子的中间有一个很小的核,叫原子核,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于原子核,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是绕核旋转。

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5教师用书:第18章+2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Word版含解析

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5教师用书:第18章+2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Word版含解析

2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学习目标知识脉络1.了解α粒子散射实验器材、实验原理和实验现象.(重点)2.知道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主要内容.(重点、难点)3.了解卢瑟福的实验和科学方法,培养抽象思维能力.(重点)α 粒子散射实验[先填空]1.汤姆孙原子模型汤姆孙于1898年提出了原子模型,他认为原子是一个球体,正电荷弥漫性地均匀分布在整个球体内,电子镶嵌在球中.图18-2-12.α粒子散射实验(1)实验装置:α粒子源、金箔、放大镜和荧光屏.(2)实验现象:①绝大多数的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②少数α粒子发生了大角度的偏转.③极少数α粒子的偏转角大于90°,甚至有极个别α粒子被反弹回来.(3)实验意义: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否定了汤姆孙的原子模型,建立了核式结构模型.[再判断]1.卢瑟福为了证实汤姆孙原子模型的正确性进行了α粒子散射实验.(√) 2.α粒子散射实验中大多数α粒子发生了大角度偏转或反弹.(×)3.卢瑟福否定了汤姆孙模型,建立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后思考]1.α粒子发生大角度散射的原因是什么?【提示】α粒子带正电,α粒子受原子中带正电的部分的排斥力发生了大角度散射.2.汤姆孙的原子结构模型为什么被卢瑟福否定掉?【提示】按照汤姆孙的“枣糕”原子模型,α粒子如果从原子之间或原子的中心轴线穿过时,它受到周围的正负电荷作用的库仑力是平衡的,α粒子不产生偏转;如果α粒子偏离原子的中心轴线穿过,两侧电荷作用的库仑力相当于一部分被抵消,α粒子偏转很小;如果α粒子正对着电子射来,质量远小于α粒子的电子不可能使α粒子发生明显偏转,更不可能使它反弹.所以α粒子的散射实验结果否定了汤姆孙的原子模型.[合作探讨]汤姆孙发现电子后对于原子的结构提出了“枣糕”原子模型,卢瑟福为寻找实验依据设计进行了α粒子散射实验.探讨1:α粒子散射实验有何意义?【提示】(1)否定了汤姆孙的原子结构模型.(2)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探讨2:由α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为何可以说明原子核尺度很小,但几乎占有全部质量?【提示】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方向前进,说明带正电荷部分很小,少数α粒子被“撞了回来”说明遇到了质量很大的部分.[核心点击]1.装置放射源、金箔、荧光屏等,如图18-2-2所示.图18-2-22.现象及解释(1)绝大多数的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大多数α粒子离金原子核较远.(2)少数α粒子发生较大的偏转.发生较大偏转的α粒子是由于离金原子核较近,库仑斥力较大.(3)极少数α粒子偏转角度超过90°,有的几乎达到180°.正对或基本正对着金原子核入射的α粒子在库仑斥力作用下先减速至较小速度然后加速远离金原子核.3.实验的注意事项(1)整个实验过程在真空中进行.(2)金箔需要做得很薄,α粒子才能穿过.(3)使用金箔的原因是金的延展性好,可以做得很薄.另外一点就是金的原子序数大,α粒子与金核间的库仑斥力大,偏转明显.1.(多选)如图18-2-3所示为卢瑟福和他的同事们做α粒子散射实验的装置示意图,荧光屏和显微镜一起分别放在图中A、B、C、D四个位置时观察到的现象,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图18-2-3A.放在A位置时,相同时间内观察到屏上的闪光次数最多B.放在B位置时,相同时间内观察到屏上的闪光次数只比A位置稍少些C.放在B位置时,相同时间内观察到屏上的闪光次数要比A位置少很多D.放在C、D位置时,屏上观察不到闪光【解析】在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中,α粒子穿过金箔后,绝大多数α粒子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故A正确;少数α粒子发生较大偏转,极少数α粒子偏转角度超过90°,极个别α粒子被反射回来,故B、D错误,C正确.【答案】AC2.(多选)由α粒子的散射实验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有()A.原子中绝大部分是空的B.原子中全部正电荷都集中在很小的范围内C.原子内有中子D.原子中存在着带负电的电子【答案】AB3.在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中,金箔中的原子核可以看作静止不动,下列各图画出的是其中两个α粒子经历金箔散射过程的径迹,其中符合实验事实的是()【解析】α粒子与原子核相互排斥,运动轨迹与原子核越近,力越大,运动方向变化越明显,故只有C正确.【答案】 C(1)分析α粒子散射实验中的现象时,应注意是“绝大多数”“少数”还是“极少数”粒子的行为.“大角度偏转”只是少数粒子的行为.(2)α粒子散射实验是得出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实验基础,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是建立卢瑟福核式结构模型的关键.通过对α粒子散射实验这一宏观探测,间接地构建出原子结构的微观图景.[先填空]1.核式结构模型1911年由卢瑟福提出,在原子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叫原子核.它集中了原子全部的正电荷和几乎全部的质量,电子在核外空间运动.2.原子核的电荷与尺度[再判断]1.原子的质量几乎全部集中在原子核上.(√)2.原子中所有正电荷都集中在原子核内.(√)3.核电荷数等于质子数,也等于中子数.(×)[后思考]1.原子中的原子核所带的电荷量有何特点?【提示】原子核带正电,所带电荷量与核外电子所带的电荷量绝对值相等.2.原子核的大小在整个原子中占有多大的比例?【提示】原子半径数量级是10-10m,而原子核半径数量级是10-15m,二者相差10万倍之多,故原子核在原子中所占的体积是很小的.[合作探讨]汤姆孙发现电子后建立了“枣糕”模型,卢瑟福根据α粒散射实验推翻了“枣糕”模型,建立了核式结构模型.探讨1:卢瑟福的核式结构模型是最科学的吗?【提示】卢瑟福的核式结构模型是比汤姆孙的“枣糕”模型更科学的模型,但不是最科学的模型,随着人们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原子结构模型也在不断更新.探讨2:如何理解原子内绝大部分是空的?【提示】原子核的半径数量级为10-15 m,原子的半径数量级为10-10 m,原子核的体积只相当于原子体积的10-5,故原子内部绝大部分是空的.[核心点击]1.原子的核式结构与原子的枣糕模型的根本区别.2.3.原子核的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原子核的电荷数等于原子核的质子数.4.原子半径的数量级是10-10m,原子核半径的数量级是10-15m,两者相差10万倍之多.4.(多选)卢瑟福对α粒子散射实验的解释是()A.使α粒子产生偏转的主要原因是原子中电子对α粒子的作用力B.使α粒子产生偏转的力是库仑力C.原子核很小,α粒子接近它的机会很小,所以绝大多数的α粒子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D.能产生大角度偏转的α粒子是穿过原子时离原子核近的α粒子【解析】原子核带正电,与α粒子之间存在库仑力,当α粒子靠近原子核时受库仑力而偏转,电子对它的影响可忽略,故A错,B对;由于原子核非常小,绝大多数粒子经过时离核较远因而运动方向几乎不变,只有离核很近的α粒子受到的库仑力较大,方向改变较多,故C、D对.【答案】BCD5.(多选)在α粒子散射实验中,如果两个具有相同能量的α粒子,从不同大小的角度散射出来,则散射角度大的α粒子()A.更接近原子核B.更远离原子核C.受到一个以上的原子核作用D.受到原子核较大的冲量作用【解析】由于原子的体积远远大于原子核的体积,当α粒子穿越某一个原子的空间时,其他原子核距α粒子相对较远,而且其他原子核对α粒子的作用力也可以近似相互抵消,所以散射角度大的这个α粒子并非由于受到多个原子核作用,C错;由库仑定律可知,α粒子受到的斥力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α粒子距原子核越近,斥力越大,运动状态改变越大,即散射角度越大,A对,B错;当α粒子受到原子核较大的冲量作用时,速度的变化量就大,则散射角度就大,D 对.【答案】AD6.在α粒子散射实验中,当在α粒子最接近原子核时,关于描述α粒子的有关物理量情况正确的是()A.动能最大B.势能最小C.势能最大D.α粒子与金原子核组成的系统能量最小【解析】α粒子和金原子核都带正电,库仑力表现为斥力,两者距离减小时,库仑力做负功,故α粒子动能减小,电势能增加,故A、B错误,C正确;系统的能量守恒,选项D错误.【答案】 Cα粒子散射实验中的力电问题分析(1)库仑定律:F=k q1q2r2,用来分析α粒子和原子核间的相互作用力.(2)牛顿第二定律:该实验中α粒子只受库仑力,可根据库仑力的变化分析加速度的变化.(3)功能关系:根据库仑力做功,可分析动能的变化,也能分析电势能的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补充习题_第十八章_原子结构
A组
l.下列实验现象中,支持阴极射线是带电微粒观点的是( )
A.阴极射线可以透过薄铝片
B.阴极射线通过电场或磁场时,要产生相应偏转
C.阴极射线透过镍单晶时,产生衍射现象
D’阴极射线轰击荧光物质,发出荧光
2.若在如图18-14所示的阴极射线管中部加竖直向上的电场,
则应加什么方向的大小合适的磁场才能让阴极射线不偏转( )
A.竖直向上B.竖直向下C.垂直纸面向里D.垂直纸面向外
3.否定汤姆孙原子模型的实验及其现象是( )
A.在a粒子散射实验中,绝大多数a粒子穿过金箔后,基本上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
B.在a粒子散射实验中,有少数a粒子发生了大角度偏转,有的偏转角度甚至大于90。

c.阴极射线可在磁场或电场中偏转
D.荧光物质在阴极射线或某些电磁波的照射下可以发出可见光
4.图18 15所示为卢瑟福a粒子散射实验的原子核和两个a粒子的径迹,其中可能正确的是()
5.在a粒子散射实验中,没有考虑a粒子跟电子碰撞所产生的效果,这是由于( )
A.电子体积实在太小,a粒子完全碰不到它
B.a粒子跟电子相碰时,损失的动量很小,可忽略
C.a粒子跟各电子碰撞的效果互相抵消
D.由于电子是均匀分布的,a粒子受电子作用力的合力为O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阴极射线的实质是电子流
B.粒子散射实验揭示了原子不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
c.玻尔的原子结构理论成功地解释了氢原子的分立光谱,因此玻尔的原子结构理论已完全揭示了微观粒子运动的规律
D.玻尔原子结构理论中的轨道量子化和能量量子化的假说,启发了普朗克将量子化的概念用于黑体辐射的研究
7.关于原子的特征谱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不同原子的发光频率是不一样的,每种原子都有自己的特征谱线
B.原子的特征谱线可能是由于原子从高能态向低能态跃迁时放出光子而形成的
C.可以用特征谱线进行光谱分析来鉴别物质和确定物质的组成成分
D.原子的特征谱线是原子具有核式结构的有力证据
8.下列有关氢原子光谱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氢原子的发射光谱是连续谱
B.氢原子光谱说明氢原子只发出特定频率的光
C.氢原子光谱说明氢原子能级是分立的
D.氢原子光谱线的频率与氢原子能级的能量差无关
9.根据玻尔理论,氢原子的电子由外层轨道跃迁到内层轨道时( )
A.要放出光子,氢原子的能量减小,电子的动能增大
B.要吸收光子,氢原子的能量增加,电子的动能增大
C.要放出光子,氢原子的能量减小,电子的动能减小
D.要吸收光子,氢原子的能量增加,电子的动能减小
10.根据玻尔理论,在氢原子中,量子数越大,说明( )
A.核外电子轨道半径越小B.核外电子的速率越小
C.原子能级的能量越小D.原子的电势能越大
11.可见光光子的能量在1. 61~3.10 eV范围内。

若氢原子从高能级跃迁到
量子数为n的低能级的谱线中有可见光,根据氢原子能级图18-16可判断n
为( )
A.1 B.2 C. 3 D.4
12.一群处于n-3能级上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最多能够产生谱线的条数是( ) A.1 B.2 C.3 D.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