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定稿) 绿色蝈蝈
绿色蝈蝈教案(优秀5篇)
绿色蝈蝈教案(优秀5篇)绿色蝈蝈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积累“狩猎、喧嚣、静谧、弱肉强食、惊慌失措、津津有味”等词语。
2.了解法布尔和他的《昆虫记》。
能力目标1.学习用快速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并简洁概括要点的方法。
2.体会文章富有文学笔法、生动活泼的特点及表达效果。
3.体会并学习文中拟人的手法的运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法布尔的探索精神,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1、练习快速阅读筛选并概括要点的方法。
2、品味鉴赏文章生动传神的语言美。
难点:1、通过比较、分析,引导学生感受文章的笔法特点。
2、感受、学习法布尔的探索精神。
【课时安排】:一课时一、导入设计猜谜:(课件展示)谜一:“小小诸葛亮,稳坐中军帐;布下八卦阵,捉拿飞来将。
”谜二:“耳朵像蒲扇,身子像小山,鼻子长又长,帮人把活干。
”谜三:“头小颈长四脚短,硬壳壳里把身安,别看胆小又怕事,要论寿命大无边。
”(学生猜谜后课件展示动物的画面)大家说说,你是根据什么把谜底给猜出来的呢?(引导得出结论:根据谜语中讲的特点以及自己平时的观察)对,介绍事物,必须抓住事物特点进行说明。
今天,我们来学习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的一篇科学观察随笔——《绿色蝈蝈》,看看他是如何发现蝈蝈特点的,他又是如何来介绍蝈蝈这些特点的。
(板书文题、作者)。
二、资料助读提问:谁愿意把自己搜集到的关于作者法布尔的情况和大家进行交流?学生简介作家及其作品《昆虫记》,教师补充。
1、作家简介亨利。
法布尔(1823—19壹五)法国著名科学家,科普作家。
生于农民家庭,从小生活极其穷困,壹五岁考入师范学校,毕业后谋得初中数学教师的职位,一次带学生上户外几何课,忽然在石块上发现了垒筑蜂和蜂窝,从此“虫心”焕发,立志做一个为虫子写历史的人。
文学界尊称他为“昆虫世界的维吉尔”,亦被誉为“昆虫诗人”。
著作《昆虫记》。
2、《昆虫记》简介《昆虫记》是法布尔以毕生的时间与精力,详细观察了昆虫的生活和它们为了生活以及繁衍种族所进行的斗争,然后以其观察所得写成详细确切的笔记。
第十八课 《绿色蝈蝈》教案(优秀6篇)
第十八课《绿色蝈蝈》教案(优秀6篇)《绿色蝈蝈》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①速读课文,概述文章内容;②体味文中美词佳句,试分析作用;③掌握小品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和写作技巧。
二、教学重点:培养学生阅读文章,概述文章内容,并结合重点语句体会文章语言特色的能力。
三、课前准备:教师可阅读有关法布尔的传略及法布尔写的《昆虫记》,通过课件,制作出有关昆虫,特别是蝈蝈的动画形象,给学生以直观的形象理解,布置学生课下认真进行观察,准备向同学介绍一种自己最熟悉的小动物。
四、教学过程设计(一)课文导入激发兴趣:同学们,还记得清代文学家沈复曾在《童趣》这篇文章中说:“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吗?也许你的细心让你看到蚂蚁搬家时的团结;也许你的留意让你识破了萤火虫的奥秘;也许你的慧眼让你发现了蝴蝶的美丽……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就会感觉到生活的乐趣。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法国的昆虫学家法布尔笔下的绿色蝈蝈。
(二)了解作者掌握常识法布尔与《昆虫记》1823年12月22日,法布尔生于法国南部一户农民家中。
童年时代就迷上了户外大自然中的花草虫鸟。
在他不足19岁时就立志研究昆虫。
后来靠自学获得了自然科学硕士、博士学位。
1880年他用积攒的一小笔钱,在乡间小镇塞里尼昂附近购得一处坐落在生荒地上的老旧民宅,进一步研究活虫子的计划即将变成现实。
他精神舒畅,用当地普罗斯旺语给这处居所取了个风趣的雅号——荒石园。
年复一年,他守着心爱的荒石园,开足生命的马力,不知疲倦地从事独具特色的昆虫学研究,把劳动成果写进一卷又一卷的《昆虫记》。
他就是这样,孤独、欢欣、清苦、平静地度过了35年余生。
《昆虫记》主体内容集中在昆虫学问题上,同时收入一些讲述经历、回忆往事的传记性文章,若干解决理论问题的议论,以及少量带科普知识性的文字。
1910年法布尔在全十卷精装本《昆虫记》的出版序言中说:“非常遗憾,如今我被迫中断了这些研究。
要知道从事这些研究是我一生得到的惟一仅有的安慰。
《绿色蝈蝈》公开课教案
《绿色蝈蝈》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绿色蝈蝈》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2)培养学生对昆虫世界的兴趣和好奇心。
(3)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作品中的昆虫世界。
(2)运用比较分析法,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3)运用想象和联想,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
(2)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困难和挫折,培养坚强的意志。
(3)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团结合作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绿色蝈蝈》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2)理解作品中的昆虫世界及其寓意。
(3)鉴赏作品中的文学手法和语言特点。
2. 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作品中的昆虫世界与人类社会的联系。
(2)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隐喻手法。
(3)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和联想,创新文学作品。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绿色蝈蝈》的作者及作品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昆虫世界。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作品,了解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2)学生结合课下注释,理解作品中的专业术语。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作品中的昆虫世界及其寓意。
(2)分享成果:各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深入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隐喻手法。
(2)学生举例说明作品中的文学手法和语言特点。
5. 情感体验:(1)学生结合个人经历,谈谈对作品主题的理解和感悟。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作品中的品质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作品中的昆虫世界与人类社会的联系。
四、课后作业1. 请学生结合课下注释,深入了解作品中的昆虫世界。
2. 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隐喻手法,举例说明。
3. 写一篇短文,谈谈对作品主题的理解和感悟。
绿色蝈蝈教案(优秀6篇)
绿色蝈蝈教案(优秀6篇)《绿色蝈蝈》教案篇一教学内容《绿色蝈蝈》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一篇科学观察随笔。
文章把绿色蝈蝈放在大自然的环境中介绍,介绍了它的外表特征、生活习性。
阅读本文,不但可以掌握科学知识,而且可以体味到浓厚的文学色彩,从中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更好地理解、体味说明文的情趣。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速读课文,能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内容。
能力目标“体味文中的美词佳句,感受文艺性说明文语言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阅读文章、概述内容的能力,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扫除字词障碍,整体感知概括文章内容。
教学时间:2课时课前准备:教师可阅读有关法布尔的传略及法布尔写的《昆虫记》,并制作相应的课件,制作有关昆虫特别是蝈蝈的外形,给学生以直观的形象理解。
学生注意本课的语言积累,并注意观察,准备向同学介绍自己最熟悉的一种小动物。
教学过程:一课时一、导语设计学生猜谜:(课件展示)谜一:天热爬上树梢,总爱大喊大叫,明明啥也不懂,偏说知道知道。
(蝉)谜二:绿袍元帅青头将,封王赐爵不关饷。
相逢总爱比高低,武功不如嗓门亮。
(蝈蝈)大家说说,你是根据什么把谜底给猜出来的呢?(引导得出结论:根据谜语中讲的特点以及自己平时的观察)对,介绍事物,须抓住事物特点进行说明。
今天,我们来学习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的一篇科学观察随笔——《绿色蝈蝈》,看看他是如何发现蝈蝈特点的,他又是如何来介绍蝈蝈这些特点的。
2、板书课题:绿色蝈蝈(法)法布尔3、观察蝈蝈图片。
4、提问:谁愿意把自己搜集到的关于作者法布尔的情况和大家进行交流?学生简介作者,教师补充。
亨利。
法布尔(1823—19壹五)法国著名科学家,科普作家。
法布尔是一位在自然环境中研究昆虫的科学家,他穷毕生之力深入昆虫世界,在自然环境中对昆虫进行观察与实验,真实地记录下昆虫的本能与习性,著成了《昆虫记》这部昆虫学巨著。
绿色蝈蝈的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绿色蝈蝈的教案导语:蝈蝈是一种常见的昆虫,人们对其的认识多半仅限于其叫声。
然而,蝈蝈也是一种很有趣的生物,了解蝈蝈的生活习性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观察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教案将介绍一种充满趣味性的教学活动——绿色蝈蝈的教案,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蝈蝈的生活习性,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教学目标:1. 了解蝈蝈的生活习性和特点;2. 学会观察和描述蝈蝈的外貌特征;3. 学会制作简单的蝈蝈栖息环境;4. 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观察力。
二、教学准备:1. 蝈蝈标本;2. 显微镜和放大镜;3. 透明容器和黑色布料;4. 蝈蝈食物(如叶子、草等);5. 筷子和放大器。
三、教学步骤:1. 理论知识讲解a. 通过引入蝈蝈的叫声和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b. 向学生介绍蝈蝈的生活习性和特点,如喜欢吃什么、生长环境等;c. 引导学生思考蝈蝈和其他昆虫的区别和相似之处。
2. 观察和描述a. 将蝈蝈标本放在透明容器中,让学生观察其外貌特征;b. 学生使用显微镜和放大器观察蝈蝈更细微的特征;c. 引导学生用适当的词汇描述蝈蝈的形态特征,如体型大小、颜色、足的结构等。
3. 实践活动a. 学生利用容器和黑色布料制作一个逼真的蝈蝈栖息环境;b. 学生利用筷子和放大镜观察并分析蝈蝈在不同环境下的行为变化;c. 学生记录观察结果和自己的思考。
4. 总结和分享a.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和思考,老师进行点评;b. 结合学生的观察数据,总结蝈蝈的生活习性和适应能力;c. 引导学生思考蝈蝈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四、教学评价:1. 观察记录:学生的观察记录应包括对蝈蝈外貌特征的描述、蝈蝈在不同环境下的行为变化等;2. 学生的参与度:学生积极参与观察和实践活动,并能与他人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和思考;3. 学生的思考和总结能力:学生能够利用观察结果进行思考和总结,并能够提出合理的思考问题。
五、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进一步研究蝈蝈在不同季节和气候条件下的生活习性变化;2. 学生可以利用所学的观察方法和科学理论,探索和研究其他昆虫的生活习性;3. 学生可以进行多样的观察和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科学兴趣和实践能力。
语文优秀公开课教案模板
语文优秀公开课教案模板第1篇:语文公开课教案《绿色蝈蝈》教学目标① 速读课文,能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内容。
② 能体味文中的美词佳句,并说出其作用。
③ 培育学生的阅读能力,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神秘的爱好。
教学重点培育学生阅读文章、概述内容的能力,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
课前准备老师可阅读有关法布尔的传略及法布尔写的《昆虫记》,并制作相应的课件,制作有关昆虫特别是蝈蝈的动画形象,给学生以直观的形象理解。
学生注意本课的语言积累,并注意观察,准备向同学介绍自己最熟悉的一种小动物。
教学内容《绿色蝈蝈》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一篇科学观察随笔。
文章把绿色蝈蝈放在大自然的环境中介绍,介绍了它的外表特征、生活习性。
阅读本文,不但可以掌握科学知识,而且可以体味到浓厚的文学色彩,从中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爱好,更好地理解、体味说明文的情趣。
教学设计1、情景导入同学们,也许你还记得童年时看蚂蚁搬家时的情景吧?也许还记得在夏夜里在草间提着灯笼捉萤火虫吧?还有唱歌的知了、飞舞的蝴蝶,这些大自然的小昆虫。
也许你已经从各类文章中体会到蜜蜂、小鸟等各类小动物生活情趣,这些美妙的昆虫、动物也许都是伴随你成长的好朋友。
今天,大家再去拜访一位昆虫朋友??绿色蝈蝈。
2、出示目标并板书课题课题:绿色蝈蝈’3、初读课文,感知内容a.绿色蝈蝈外表有哪些特征? b.主要写了绿色蝈蝈的哪些习性? 学生自读,小组讨论发言,老师也可参加讨论,并及时点拨指导。
老师指导明确汐L表特征??“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习性写了蝈蝈的叫声和食性。
4、重点研读,质疑问答,合作沟通学生可再读课文,并对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见解或疑问。
老师也可引导学生学习探究一下自己最喜欢的美词佳句,或有哪些好的拟人手法的运用等。
学生依据问题组,自由质疑。
a.你最喜欢文章中哪个段落?为什么? b.你最喜欢哪个词语或哪个句子?为什么? 在学生的讨论研读中相互补充,共享品味赏析的乐趣。
2024年语文课《绿色蝈蝈》教案
一、教案简介2024年语文课《绿色蝈蝈》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绿色蝈蝈》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与理解2. 人物分析3. 情节探讨4. 环境问题讨论5. 写作练习二、教学准备教材:《绿色蝈蝈》课文文本辅助材料:相关环境保护的文章、视频或图片教学设备:投影仪、白板、教学PPT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绿色蝈蝈》的作者和作品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课文朗读与理解(1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边读边解析课文中的难点词汇和句子。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理解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并进行讨论。
3. 人物分析(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包括蝈蝈和主人公。
学生分享自己对人物的理解和感受,进行小组讨论。
4. 情节探讨(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讨课文中的情节发展,包括蝈蝈的出现对主人公的影响等。
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进行全班讨论。
四、课堂活动(15分钟)1. 环境保护讨论(5分钟)教师展示相关环境保护的文章、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学生分享自己对环境保护的看法和实际行动,进行小组讨论。
2. 写作练习(10分钟)教师布置写作任务,要求学生以蝈蝈的视角写一篇关于环境保护的文章。
学生进行写作,教师巡回指导并提供反馈。
五、总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完成写作练习,并准备下一节课的讨论。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分析、讨论和写作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绿色蝈蝈》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通过环境保护的讨论和写作练习,引导学生关注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写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反应和理解程度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节奏,确保学生能够充分参与和受益。
七年级语文公开课绿色蝈蝈教案及教学设计
七年级语文公开课《绿色蝈蝈》教案及优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结构,掌握文章的写作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3)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观念。
(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正确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
2. 学会生字词,提高学生的语文基础能力。
3. 分析课文结构,掌握文章的写作手法。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所涉及的生物学知识。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 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相互讨论,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绿色蝈蝈》2. 多媒体教学设备3. 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4. 生字词卡片5. 小组讨论记录表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蝈蝈的鸣叫声,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的声音。
(2)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及其作品特点。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文章节奏。
(2)学生通过课文注释,自主学习生字词。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内容,解答学生疑问。
(2)分析课文结构,引导学生掌握写作手法。
4. 互动环节:(1)学生分享自己学习生字词的心得。
(2)学生展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分享自己的感悟。
5. 课堂练习:(1)教师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学生自主完成练习,教师进行点评。
六、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课文,检测语音语调准确性。
公开课(定稿)_绿色蝈蝈 柯岩 初一上册
作业: 选择你最喜欢的一种小动物 或小昆虫,查找相关资料, 用拟人的修辞写一篇科学小 品文。
狂热的狩猎者
我笼里的囚犯
蝉的屠夫
效果:鲜明地表现蝈蝈的特点,给人更深刻的印象; 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 ; 流露作者对蝈蝈的情感。
《昆虫的故事》:
又名《昆虫记》, 是一部有关昆虫的鸿篇巨 制,共十卷。作者以人性 关照虫性,整部作品充满 了对生命的热爱与尊重。 被誉为“昆虫的史诗”。 文学界尊称法布尔为“昆 虫世界的维吉尔”,“昆 虫界的荷马。”
《昆虫记》是“讲昆虫 生活”的楷模。 ———鲁迅
小甲虫“为它的后代作出
无私的奉献, 为儿女操碎了心”。杨柳天牛像个吝啬 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 燕尾礼服;而被毒蜘蛛咬伤的小麻雀, 也会“愉快的进食,如果我们喂食动作 慢了,它甚至会像婴儿般哭闹”。多么 可爱的小生灵!
拓展练习: 请采用拟人的手法,描写你最喜爱的 一种小动物或小昆虫。 温馨提示: 可以抓住“主人公”在某种环境中的 特点,可从声音、外形、食性、生活 习性等入手,适当联想,融入情感, 修辞准确,生动再现。
7
8/24/2014
8
精读片段,走近绿色蝈蝈
食性:
昆虫
如:蝉、金龟子
水果 青草
同类
蝈蝈是螽斯科中的鸣
虫,全身鲜绿。雄虫 翅短,具发音器。蝈 蝈属杂食性,食肉性 强于食植性。
看《昆虫记》比看那些无聊的
小说戏剧更有趣味,更有意义。 ---周作人
合作探究: 文中哪些地方写得很有趣味呢?请 在文中圈点勾画,然后读一读,议 一议。
温馨提示: 可以抓住恰当的修辞、写法,对蝈
蝈称呼的变化等来解读。
解析称呼,感受作者情怀
绿色蝈蝈教案《绿色蝈蝈》语文教案优秀5篇
绿色蝈蝈教案《绿色蝈蝈》语文教案优秀5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编辑征途帮家人们找到的5篇《绿色蝈蝈》语文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绿色蝈蝈》教学设计篇一【简介】本文是一篇有趣的自然科学小品文,同时也是一篇优美的散文。
本文介绍了蝈蝈的一些习性,虽然生字词较多,但文章语句浅显,且十分生动有趣,很容易吸引学生阅读。
为此,我们可以从学生较感兴趣的地方人手,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使学生能真正地自主。
合作式地进行学习。
基于这一思考,将整体感知、独特感悟这几部分共同渗透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
【学习者分析】初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少年期,已经具备了对周围事物的观察能力,而且也有了一定的字词积累。
《绿色蝈蝈》这一课作者采用生动活泼的笔法,把蝈蝈写的活灵活现,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学生易于理解。
他们能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并对语言有一定的赏析能力,授课时,要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多读、自己讨论。
这一阶段的学生想象力很丰富,因此授课时要充分鼓动他们说出自己的看法,锻炼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及其对应的课程标准】《语文课程标准》规定: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3、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因此设置教学目标如下:1、速读课文,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通过朗读文章与语言的揣摩,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生动传神的语言。
3、丰富学生的自然科学知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浓厚兴趣。
【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语文课程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绿色蝈蝈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模板
绿色蝈蝈教案模板一、教案概述1. 教案名称:绿色蝈蝈教案模板2. 适用对象:适用于小学生自然科学课程,针对绿色蝈蝈知识的教学。
3. 目标:通过本教案的实施,学生能够了解绿色蝈蝈的特征、生态环境以及其保护意义,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绿色蝈蝈的基本特征a. 外形特征:身体构造、大小、体型等。
b. 生理特征:触角、眼睛、口器等。
c. 繁殖特征:繁殖方式等。
2. 绿色蝈蝈的生态环境a. 栖息地:适应环境、地理分布等。
b. 食物链:蝈蝈在食物链中的位置和作用。
3. 绿色蝈蝈的保护意义a. 生态平衡:蝈蝈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角色。
b. 生物多样性:蝈蝈的保护对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三、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a. 了解绿色蝈蝈的基本特征和生态环境。
b. 知晓绿色蝈蝈对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意义。
2. 能力目标:a. 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培养他们对生态环境的细致观察和保护意识。
b.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合作完成实践任务。
3. 情感目标:a.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b.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激发他们保护绿色蝈蝈及其生态环境的积极性。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a. 创设情境:通过展示有关绿色蝈蝈的图片或视频素材,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b. 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探讨他们对绿色蝈蝈的了解,激发他们对该主题的兴趣。
2. 知识讲授:a. 介绍绿色蝈蝈的基本特征:通过PPT或板书等形式,向学生详细介绍绿色蝈蝈的外形特征、生理特征和繁殖特征。
b. 探讨绿色蝈蝈的生态环境:通过图表或实物模型等展示方式,让学生了解蝈蝈所生活的生态环境,包括栖息地和食物链。
3. 实践活动:a. 观察实验:组织学生进行绿色蝈蝈的观察实验,在实验中观察蝈蝈的特征和行为习性,并记录相关数据。
b. 生态调查:组织学生开展生态考察活动,深入了解蝈蝈的栖息地和生态环境,并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相关数据。
《绿色蝈蝈》公开课教案
《绿色蝈蝈》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绿色蝈蝈》,使学生了解作品的基本情节,理解蝈蝈在作品中的象征意义。
2. 培养学生对昆虫世界的兴趣,提高对生态环境的关注。
3. 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作品,提升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作品背景介绍:《绿色蝈蝈》是法国作家法布尔创作的一部昆虫小说,讲述了一只蝈蝈的成长故事。
2. 故事情节概述:从蝈蝈的孵化、成长、斗争到死亡,展现了昆虫世界的生存法则。
3. 蝈蝈的象征意义:探讨蝈蝈在作品中所代表的生态环境及人与自然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讲解作品背景、情节及象征意义。
2. 互动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作品的看法和感受。
3. 案例分析法:分析蝈蝈在作品中的具体表现,引导学生思考。
四、教学步骤1. 导入:简要介绍《绿色蝈蝈》的背景及作者。
2. 讲述故事情节:引导学生了解蝈蝈的成长历程。
3. 分析蝈蝈的象征意义:探讨蝈蝈在作品中所代表的生态环境及人与自然的关系。
4. 互动讨论:学生分享对作品的看法和感受,教师点评并引导深入思考。
5. 总结:强调蝈蝈在作品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对生态环境的关注。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及讨论情况。
2. 学生作业:分析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和思考深度。
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意见和建议,不断优化教学方法。
六、教学拓展1. 对比阅读: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关于昆虫的作品,如《昆虫记》、《蚂蚁的眼泪》等,从而拓宽视野,了解不同作者对昆虫世界的描绘和思考。
2. 观看相关影视作品:推荐学生观看以昆虫为主题的电影或纪录片,如《昆虫总动员》,增强对昆虫世界的认识和兴趣。
七、课堂活动1. 举办昆虫知识讲座:邀请专家或教师为学生讲解昆虫的生态习性、种类特点等,增加学生对昆虫的了解。
2. 昆虫标本展示:组织学生参观昆虫标本,使学生更直观地认识昆虫世界。
八、课后作业2. 绘制昆虫画作:鼓励学生发挥创意,描绘自己喜欢的昆虫形象。
2023最新-《绿色蝈蝈》教案(优秀7篇)
《绿色蝈蝈》教案(优秀7篇)绿色蝈蝈08-01这次漂亮的小编为亲带来了7篇《绿色蝈蝈》教案,希望能够满足亲的需求。
《绿色蝈蝈》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法布尔和他的《昆虫记》,通过速读,抓住事物的特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通过整体感知、合作交流等方式学习本文抓住特征说明事物的方法;通过品味、鉴赏的方式体会生动说明的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法布尔的科学探索精神,培养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教学重点:1、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征生动说明的方法。
2、体味拟人手法的表达效果及本文传神的语言。
教学难点: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教学方法:朗读法、合作研讨法、谈话法、活动法等,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教学准备: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感知文章内容。
教学过程课前预习1、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弄清字词的读音及含义,解决课后的“读一读,写一写”。
2、预习了解课文内容,捕捉第一印象,找出本文最吸引你的地方。
一、导入新课:伴随着这优美的乐曲,我们走进了今天的课堂。
能不能说说你都听到了什么声音?(森林里各种小动物、昆虫的鸣叫声)这些昆虫隐藏在茂盛的草丛里、浓密的树叶里,欢快地歌唱。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观察或研究过小昆虫呢?看来,这些大自然的小精灵的确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无限的趣味,都是伴随我们成长的好朋友。
今天,我们就去拜访这些朋友中的一位——绿色蝈蝈。
(板书课题)二、预习交流:1、字词交流。
2、请大家把自己搜集到的关于法布尔的情况交流一下。
法布尔,法国著名昆虫学家。
1823年出生于法国一户普通农民之家。
从小迷恋大自然。
在他19岁时,就立志研究昆虫。
后来通过自学,获得自然博士学位。
1875年开始著作《昆虫记》,1880年后的35年里一直在“荒石园”中从事昆虫学研究工作,19xx年11月去世,留有《昆虫记》共十卷二百万字。
《昆虫记》:是一部严谨的科学著作,整部作品充满了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
七年级语文公开课绿色蝈蝈教案及优秀教学设计
七年级语文公开课《绿色蝈蝈》教案及优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结构,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培养阅读兴趣。
(3)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高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难、勇于探索的精神。
(3)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团结合作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生字词学习: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课文分析:分析课文结构,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
4.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高思维能力。
5. 作品欣赏:引导学生欣赏文学作品,培养阅读兴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结构,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
2.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高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培养阅读兴趣。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提高自学能力。
2.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高思维能力。
3. 情境教学:创设实际情景,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运用生字词。
4. 欣赏教学:引导学生欣赏文学作品,培养阅读兴趣。
五、教学进程1. 课堂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
2. 课文朗读:(1)让学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针对生字词,进行讲解和练习。
3. 生字词学习:(1)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通过游戏、竞赛等形式,巩固生字词学习。
七年级语文公开课绿色蝈蝈教案及教学设计
七年级语文公开课绿色蝈蝈教案及优秀教学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培养对生态环境的热爱。
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1.2 教学内容:简介绿色蝈蝈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
引入课文,让学生初步了解文章内容和主题。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增强学生对绿色蝈蝈的认识。
1.4 教学步骤:1.4.1 展示绿色蝈蝈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界的多样性。
1.4.2 提问:你们对绿色蝈蝈有什么了解?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知识。
1.4.3 简介绿色蝈蝈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
1.4.4 引入课文,让学生阅读文章开头部分,初步了解内容。
第二章:课文解读2.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2.2 教学内容:解读课文,分析文章结构和作者写作手法。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中的描写和表达。
2.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运用互动讨论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2.4 教学步骤:2.4.1 回顾上一章的内容,引导学生对绿色蝈蝈有更深入的了解。
2.4.2 提问:文章中哪些描写让你感受到了绿色蝈蝈的特点?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
2.4.3 解读课文,分析文章结构和作者写作手法。
2.4.4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中的描写和表达,进行互动讨论。
第三章:作者背景介绍3.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作者的背景和创作背景。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深入理解和鉴赏能力。
3.2 教学内容:介绍作者的生平背景和创作背景。
分析作者的创作动机和写作风格。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述法,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背景和创作背景。
运用比较法,让学生了解不同作者的写作风格。
3.4 教学步骤:3.4.1 提问:你们对作者有什么了解?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知识。
3.4.2 讲述作者的生平背景和创作背景。
3.4.3 分析作者的创作动机和写作风格。
《绿色蝈蝈》一等奖说课稿设计
《绿色蝈蝈》一等奖说课稿设计1、《绿色蝈蝈》一等奖说课稿设计说教材:文本教育价值的发掘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第四单元是“人与自然”主题的第二单元,编写的五篇课文主要反映的是人类对自然世界进行科学探索的内容。
对本单元的教学,我们希望实现以下目标:情感和态度目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知识和能力目标——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提高学生阅读现代科技文的能力和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过程和方法目标——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大意;在探究活动过程中获得一些搜集资料和研究问题的方法。
在教学中要注意几个方面:注意兼顾三个维度,渗透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淡化文体,强调综合,以培养阅读能力和研究能力为主;注意结合自己所处的地域灵活处理课文内容;多以讨论课或探究课的方式进行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加强课外语文实践(包括阅读),开展科学活动;加强语言积累,让学生每人备一本“摘抄本”,摘抄有关优美词句。
本文出自法国的著名的昆虫学家、作家法布尔的巨著《昆虫记》,可谓名家名篇。
教学本文,可通过相关资料,引导学生学习法布尔的探索精神和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本文是一篇观察随笔,又是一篇优美散文,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高度结合,描写生动,语言优美,拟人手法的运用,加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这一点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复习巩固,并在实践中运用。
可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昆虫记》中的其他作品。
作为七年级学生初次接触的科技小品文,对学生增强科学知识、学习科学方法、领悟科学精神有着很强的教育作用。
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说教法和学法:文本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根据本文的内容和表达的特点,本文的教育价值就在于能引导学生通过法布尔的笔触去感受奇妙的昆虫世界,丰富有关昆虫的科学知识;同时,通过阅读来走进“昆虫之父”法布尔,既可以学习他的探究精神,又可以通过品味他生动自然的语言来感受那浓浓的生命意识。
《绿色蝈蝈》公开课教学设计(优秀模板16套)
《绿色蝈蝈》公开课教学设计(优秀模板16套)《绿色蝈蝈》公开课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理解、积累“狩猎、喧嚣、静谧、弱肉强食、惊慌失措、津津有味”等词语。
2.了解蝉的生活习性。
能力目标:1.学习用快速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并简洁概括要点的方法。
2.体会文章富有文学笔法、生动活泼的特点及表达效果。
3.体会并学习文中拟人的手法的运用。
德育目标:感受作者严谨求真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献身科学的信念。
教学重心:品味鉴赏文章生动传神的语言美;练习快速阅读筛选并概括要点的方法。
教学难点:通过比较、分析,引导学生感受文章的笔法特点;感受、学习法布尔的探索精神和观察方法。
教学方法:1.朗读法。
《绿色蝈蝈》是一篇观察随笔,也是一篇优美的散文。
文章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高度结合,描写生动,妙趣横生,在反复诵读中体味生动传神的语言特点,如有人2.研讨点拨法。
本文是一篇妙趣横生的小品文,因其内容的生动有趣,课堂教学应充分调动学生自由探究的积极性,为把握文意提供广阔的活动空间。
教师适当点拨、归结。
教具准备:小黑板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小时候,知了歌唱、蜘蛛织网、蚂蚁搬家……这些趣事为我们的童年生活增添了无限的乐趣,随着岁月的流逝,阅历的增加,慢慢地我们少了那份赏玩的心情。
但在法公有一名叫法布尔的人他却一生与昆虫相伴,并为它们书写历史,终究写成为了一部影响世界的大作《昆虫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其中的一篇《绿色蝈蝈》(板书课题:绿色蝈蝈)二、速读概括,感知文意。
1.学生自由诵读课文,勾画并疏解生字词。
(1)给加黑的字注音。
喧嚣()劫掠()静谧()酷爱()吮取()气氛()满载而归()喑哑()()(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shòu()猎 cuàn()夺rǎo()乱gōu()火zhōng()斯xī ()sū()(3)请将横线处的文字表述替换成成语(或词语)。
①耳朵灵敏的人,能听到动物中弱者被强者吃掉处四周的绿叶丛中,蝈蝈在窃窃自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课文: (生动说明)
比较一下,你喜欢哪种笔法?
2. 快速阅读全文,概括地说说:文章介绍了绿色蝈
蝈哪三个方面的特点或习性?(三分钟时间)
精读片段,走近绿色蝈蝈
声音特征:
窃窃私语
像滑轮„„
喑哑、连续不断
尖锐、急促、
清脆、柔和„„
精读片段,走近绿色蝈蝈
形体特征: 浑身嫩绿 淡白丝带 身材优美 苗条匀称 大翼轻盈 有力大颚 锐利钳子
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 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 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
2、仿写:(任选其一,灵活运用比较、拟 人的手法)
A、细致地描写一种小动物的形体特征; B、形象地描述一种昆虫或者鸟的叫声;
勤于观察 勇于实践 用心感悟
再见
请将横线处的文字表述替换成成语
1.耳朵灵敏的人,能听到动物中弱者被强者吃掉 处四周的绿叶丛中,蝈蝈在窃窃自语。 ( 弱肉强食 )
2、异常有力而又高又大的东西常常成了绿色 蝈蝈进攻的目标。( 庞然大物 )
修辞手法:
文中还有哪些地方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窃窃私语”、“津津有味” 拟人 “身材优美”、“苗条匀称” “酷爱甜食”、“宽容”、“妒忌”
形象生动、亲切自然
说明方法:
蝈蝈——蝉(叫声) 作比 较
蝈蝈——鹰(捕食) 突出特征
蝈蝈——螳螂(食性)
a.《辞海》中有关蝈蝈的条目是这样的: “蝈蝈,昆虫。短翅,腹大,雄的前翅 基部可摩擦发声。吃植物的嫩叶和花,危害 农作物。也有称之为“哥哥””。 (平实说明)
狂热的狩猎者
我笼里的囚犯
蝉的屠夫
效果:鲜明地表现蝈蝈的特点,给人更深刻的印象; 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 ; 流露作者对蝈蝈的情感。
各抒己见,拓展训练:
各抒己见,拓展训练:
视频欣赏:仔细观察,合理想象
屎壳郎
多一些关爱 多一些尊重
完 成 作 业
1、拓展:课外阅读《昆虫记》。
/book/kepu/kunchong
法布尔在观察昆虫
/version/center/museum/index.htm
解析称呼,感受作者情怀
作者不断变换对绿色蝈蝈的称呼,找出
这些称呼,说说作者在什么时候用什么 称呼,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解析称呼,感受作者情怀
夜晚的艺术家 当蝈蝈鸣叫时 当蝈蝈捕杀蝉时 当蝈蝈成为笼中观察和实验的 对象时 当蝈蝈吃蝉肉时
3、蝉则惊慌、害怕得不知如何是好地飞起逃 窜。(惊慌失措 ) 4、它们对这道菜吃得特别有兴趣。 ( 津津有味 )
三、找到以下语句,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1、“绿色的蝈蝈啊,如果你拉的琴再响亮一点儿,那你就是比蝉更胜 一筹的歌手了。” 用拟人手法写蝈蝈,流露出浓厚炽热的喜爱之情。
2、“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 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
精读片段,走近绿色蝈蝈
食性:
昆虫
如:蝉、金龟子
水果 青草
同类
品读细节,走近作者
概括地说一说,作者是如何知道 绿色蝈蝈的特征和习性的? 通过实验和观察
法布尔:
法国著名昆虫学家。 通过自学,获得自然博 士学位。他热爱昆虫, 仔细观察大量昆虫活动, 掌握了富足的第一手材 料,用近20年的时间完 成科学著作《昆虫记》, 共十卷二百万字。
绿色蝈蝈
法布尔(法)
《昆虫的故事》:
又名《昆虫记》, 是一部有关昆虫的鸿篇 巨制,共十卷。作者以 人性关照虫性,整部作 品充满了对生命的热爱 与尊重。
《昆虫记》是“讲昆虫故事”、 “讲昆虫生活”的楷模。 ———鲁迅
快速阅读,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绿色蝈蝈
1.什么是快速阅读? 是从文中迅速收集有效信息的方法。 方法: 抓住关键信息 思维集中 眼脑手并用
用优美的语言刻画出蝈蝈可爱的样子。
3、“关于食物,我遇到了喂养螽斯时同样的麻烦。”
“麻烦”一词表现出作者对蝈蝈悉心照料不怕麻烦的态度。带有明 显的感情色彩,亲切自然,富有文学笔法。 4、“它用喙尖抓抓脚底,用沾着唾液的爪擦擦脸和眼睛,然后 闭着双眼或者躺在沙上消化食物。”
“我用蝉来喂养它们。它们对这道菜吃得津津有味。” 语言使用生动传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