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检ph值【专业知识文档】
尿常规酸碱度
尿常规酸碱度尿常规酸碱度即是尿常规pH值,是做尿常规检查是尿液的酸碱度的值。
因为pH在化学上是溶液酸碱度的代号。
正常尿为弱酸性,也可为中性或弱碱性,尿的酸碱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饮食种类、服用的药物及疾病类型。
下面为大家详细介绍下尿常规酸碱度。
尿常规酸碱度基本信息项目名称:尿酸碱度(尿液pH)英文缩写:pH参考值:5~7尿液一般情况下为偏酸性液体,一般用表示溶液酸碱性的pH方法表达,小于7为酸性,等于7为中性,大于7为碱性。
尿常规酸碱度等级划分广泛使用的尿分析仪测得的pH结果只有5、5.5、6、6.5、7、7.5、8、9共八个梯级,而使用其他方法测定的尿pH值可能有更加细致的划分。
尿常规酸碱度临床意义尿常规pH可反映体内酸碱平衡情况和肾脏的调节功能。
减低:见于糖尿病、痛风、酸中毒、慢性肾小球肾炎等。
增高:见于频繁呕吐、泌尿系统感染、服用重碳酸盐药、碱中毒。
尿液酸碱度测定独立应用时往往无明显临床意义,一般常用来与其他项目结合综合判断病人病情变化和用于监测。
尿液碱性1、食物因素——进食多量蔬菜水果后;2、药物因素——服用碳酸氢钠等碱性药物、噻嗪类利尿剂等;3、病理因素——碱中毒、肾小管酸中毒、肾盂肾炎等。
尿酸性1、食物因素——进食肉类食物后尿液常呈酸性。
2、药物因素——服用氯化胺、维生素C等酸性药物,可使尿液酸化。
3、病理因素——发热、酸中毒、痛风、慢性肾病、白血病、糖尿病等,可使尿液变为酸性。
尿常规如果常食用荤素杂食,食物中的蛋白质分解后可产生硫酸盐或磷酸盐等酸性物质,经由肾脏排出后可使得尿液呈酸性;尿路结石时,以尿酸盐和胱氨酸所形成结石多见于酸性尿中,酸中毒及服用氯化氨等酸性药物时,尿液多呈酸性。
ph8.5的标准
ph8.5的标准
pH值是衡量溶液酸碱程度的一种标度,它表示溶液中氢离子活度的浓度指数。
pH 值的范围从0到14,其中7表示中性pH值,小于7表示酸性,大于7表示碱性。
根据提供的搜索结果,pH值为8.5的情况属于碱性范围之内。
尿液常规的正常pH值范围一般在4.6至8.0之间。
如果尿液的pH值为8.5,说明尿液呈现偏碱性的情况。
尿液偏碱性可能是生理现象,比如摄入过多碱性食物,如苏打饼干或牛奶,这属于正常现象,不会对身体产生影响。
然而,尿液碱性也可能是病理性因素引起的,如泌尿系统感染,会导致尿液减少、尿频、尿急或排尿疼痛等症状。
如果是生理性因素引起的,通常不需要治疗;如果是泌尿系统感染引起的,需要及时配合医生治疗,如口服左氧氟沙星片或阿莫西林胶囊等药物,并注意多喝水、保持清淡饮食,有利于病情恢复。
人体的正常pH值为7.35-7.45,呈弱碱性。
在这个范围内,人体的免疫细胞具有最强的战斗力,免疫功能最好。
如果pH值偏离正常范围,免疫细胞的活性将大幅度降低,免疫功能也会受到影响。
总结来说,pH值为8.5属于碱性范围,对于尿液来说可能是生理性或病理性因素引起的,而对于人体整体来说,正常的pH值范围是7.35-7.45,呈弱碱性状态。
1。
尿常规的标准
尿常规的标准
首先,尿液的颜色和透明度可以直观地反映出人体的健康状况。
正常情况下,
尿液呈淡黄色或琥珀色,透明度较好。
如果尿液呈现深黄色或者出现浑浊,可能提示存在蛋白质、白细胞、红细胞、细菌等异常成分。
其次,尿液的比重和pH值也是尿常规中的重要指标。
正常尿比重在
1.010~1.025之间,pH值在4.6~8.0之间。
比重偏高可能提示脱水、尿毒症等情况,而偏低则可能是肾功能异常的表现。
pH值的改变可能与饮食、药物、疾病等因素
有关,不同的pH值范围也会影响尿液中其他成分的沉淀和溶解情况。
另外,尿液中的蛋白质、葡萄糖、酮体、胆红素、尿胆原、亚硝酸盐、白细胞
等指标的检测也能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参考。
蛋白质的检测可以帮助筛查肾脏疾病,葡萄糖和酮体的检测可以帮助诊断糖尿病及代谢紊乱,胆红素和尿胆原的检测可以帮助诊断肝胆系统疾病,亚硝酸盐和白细胞的检测可以帮助诊断泌尿系统感染等。
总的来说,尿常规的标准范围及其临床意义对于临床医生及时发现和诊断疾病
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尿液中各种成分的检测,可以及早发现疾病的存在及其病情的严重程度,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医务人员应该重视尿常规检查,加强对其标准范围及临床意义的认识,以提高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综上所述,尿常规的标准范围及其临床意义是临床医生在日常工作中必须重视
的内容,只有对尿液中各种成分的检测有着清晰的认识,才能更好地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工作,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希望本文的介绍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尿常规的重要性,提高对其临床意义的认识。
尿常规 项目解读
尿常规项目解读
尿常规是医学检验的常规项目之一,它主要检查尿液的颜色、透明度、酸碱度、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管型、蛋白质、比重及尿糖定性等。
这些指标的异常可能有以下情况:1.颜色:正常新鲜尿液是清澈透明的,放置一段时间后可出现微量混浊。
如果尿液呈红色,可能是血尿,常见于泌尿系炎症、结核、结石或肿瘤等;而黄色加深可能是由于饮水量少、色素尿或病理性黄疸等;蓝色或绿色可能是由于口服药物引起的。
2.酸碱度:正常尿液呈弱酸性,pH值大约在6.0左右。
如果pH值升高,可能表示呕吐、低钾血症等;而降低则可能表示酸中毒或泌尿系统感染。
3.细胞:红细胞增多可能表示泌尿系统炎症、结核、结石或肿瘤等;白细胞增多则可能提示尿路感染;上皮细胞增多可能是尿路感染或泌尿系统上皮细胞脱落等。
4.蛋白质:正常尿液中仅含有微量蛋白质,如果超过正常范围,可能提示肾脏病变。
5.管型:管型是蛋白质在肾小管内凝固形成的蛋白聚体,如果尿液中出现大量管型,可能提示肾脏病变。
6.比重:正常尿比重在1.003~1.030之间,如果增高则可能表示脱水;而降低则可能表示尿崩症、肾功能不全等。
7.尿糖定性:正常尿糖定性为阴性,如果阳性可能提示糖尿病、肾性糖尿等。
以上解读仅供参考。
尿液复检简答题
尿液复检简答题
尿液复检是医学检验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关乎到疾病的诊断、治疗以及患者的健康状况。
在进行尿液复检时,我们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尿液颜色和透明度:正常的尿液颜色应该是淡黄色至深黄色,透明度较高。
如果尿液颜
色发生改变或者变得浑浊,可能提示存在某些疾病或异常情况,例如血尿、蛋白尿、脓尿等。
2.尿液酸碱度:尿液的酸碱度对于肾脏功能和代谢状况有一定的影响。
正常情况下,尿液
的pH值应该在4.5-8.0之间。
如果尿液pH值过高或过低,可能提示肾脏疾病、代谢性疾病或药物影响等。
3.尿液中蛋白质含量:蛋白质是肾脏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正常情况下,尿液中蛋白质含
量较低。
如果尿液中蛋白质含量升高,可能提示肾脏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
4.尿液中糖含量:正常情况下,尿液中糖含量较低。
如果尿液中糖含量升高,可能提示糖
尿病或肾脏疾病等。
5.尿液中酮体含量:正常情况下,尿液中酮体含量较低。
如果尿液中酮体含量升高,可能
提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或其他代谢异常情况。
在进行尿液复检时,需要取中段尿进行检测。
这是因为中段尿相对较为清洁,可以减少污染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另外,还需要注意采集尿液的时间和饮食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如果发现尿液异常,应该及时就医并进行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尿检酸碱度
尿检酸碱度尿液酸碱度,是指尿液中的酸碱物质的浓度,也是身体健康状态的重要指标之一。
正常情况下,人体尿液的酸碱度呈弱酸性,通常维持在pH值5.5到7之间。
如果尿液酸碱度偏离正常范围,可能会造成一系列身体健康问题。
本篇文章将为您介绍尿液酸碱度的影响因素、正常范围以及如何保持尿液的健康酸碱度。
影响尿液酸碱度的因素众多,包括饮食习惯、药物使用、排泄系统功能、代谢状况等。
饮食中的食物种类、草饲动物主食、草本蔬菜和水果、发酵食品等有着较强的碱性,而鱼肉、禽肉、豆制品、面粉制品、糕点等富含蛋白质和盐类的食物偏酸性。
长期食用过多的酸性食物,会使体内酸基平衡失调,导致尿液酸度过高。
此外,某些药物如维生素C、利尿剂等也可能影响尿液的酸碱度。
尿液酸碱度失调可能对身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酸性尿液容易导致尿路感染、结石形成及肾功能异常等。
碱性尿液则可能是尿液沉淀物中结晶体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容易引发尿路结石的生成。
了解尿液酸碱度的正常范围非常重要。
尿液的pH值在5到8之间被视为正常范围。
pH值大于8或小于5都可能意味着身体健康出现了问题。
酸性尿液可能是氧化还原状态的改变,代谢紊乱或肾脏功能异常的表现;碱性尿液可能是肾脏排泄功能不足的体现。
如何保持尿液的健康酸碱度呢?首先,合理饮食非常重要。
建议增加摄入水果、蔬菜等碱性食物,减少红肉和含盐及糖分高的食物的摄入。
其次,适量饮水有助于稀释尿液的溶质浓度,促进尿液的酸碱平衡。
此外,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睡眠、远离吸烟和饮酒等,也对维持尿液酸碱度具有积极的影响。
总结起来,尿液的酸碱度是衡量身体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强酸性或碱性尿液可能对身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因此了解和维持尿液的正常酸碱度是非常必要的。
通过合理饮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适当饮水,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持尿液的健康酸碱度,对身体健康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尿液检查报告怎么看
尿液检查报告怎么看目录1. 检查项目1. 尿比重2. 尿PH值3. 尿蛋白4. 尿糖2. 正常值范围1. 尿比重2. 尿PH值3. 尿蛋白4. 尿糖3. 解读方法1. 尿比重的意义2. 尿PH值的意义3. 尿蛋白的意义4. 尿糖的意义检查项目尿比重尿比重是指尿液的密度,反映了尿液中溶质的浓度。
正常尿比重在1.005-1.030之间。
高于或低于这个范围可能反映出身体某些疾病或问题,比如脱水、肾功能异常等。
尿PH值尿PH值是指尿液的酸碱度,正常范围在4.6-8.0之间。
PH值的偏高或偏低可能与饮食、疾病、药物等因素有关,需要结合具体情况来综合判断。
尿蛋白尿蛋白检测主要用于筛查肾脏疾病或膀胱疾病。
正常情况下尿液中只有微量蛋白,如果检测出较高含量的蛋白可能暗示着肾功能异常或其他疾病。
尿糖尿糖检测常用于筛查糖尿病或血糖控制情况。
正常情况下尿液中不应含有糖,如果检测出糖可能说明血糖控制不良或患有糖尿病等疾病。
正常值范围尿比重正常尿比重范围是1.005-1.030。
尿PH值尿PH值的正常范围是4.6-8.0。
尿蛋白正常尿液中蛋白的含量应该很低或几乎不存在。
尿糖正常情况下尿液中不应检测出糖。
解读方法尿比重的意义尿比重是反映肾脏浓缩功能的指标,高尿比重可能意味着脱水或者肾功能异常,低尿比重可能与多尿、肾小球功能异常等问题相关。
尿PH值的意义尿PH值反映尿液的酸碱度,PH值偏高可能与碱中毒、泌尿系感染等问题有关,PH值偏低可能与酸中毒、蛋白质饮食等有关。
尿蛋白的意义尿蛋白增加可能反映肾功能异常、肾小球损伤、泌尿系感染等问题,需要结合其他指标和临床情况综合判断。
尿糖的意义尿糖增加可能说明血糖控制不良或患有糖尿病,需要进一步检查确认确诊并进行治疗。
尿液监测评分标准
尿液监测评分标准目的尿液监测评分标准用于评估个体的尿液样本,并为结果打分,以确定尿液样本的健康状况。
评分标准以下是尿液监测评分标准的一般指导原则:1.颜色:尿液的颜色可以表明个体的水分摄入量和某些体内物质的代谢情况。
浅黄色代表正常水分摄入,深黄色可能表示脱水。
红色可能表明出血或某些疾病的存在。
2.透明度:透明度可以反映尿液中是否存在悬浮物质。
正常情况下,尿液应该是清澈透明的。
浑浊的尿液可能表示存在细菌、白细胞、血液或其他异常。
3.pH 值:尿液的 pH 值是衡量酸碱平衡的指标之一。
正常的pH 值应在 5.0 到 7.0 之间。
超出这个范围的 pH 值可能与酸碱平衡失调有关。
4.蛋白质:尿液中蛋白质的存在可能是肾功能异常的指示。
任何异常的蛋白质含量都可能需要进一步分析。
5.糖:尿液中的糖含量可以是糖尿病的指示。
正常情况下,尿液中不应该有糖的存在。
6.白细胞:尿液中白细胞的存在可能表示尿路感染或炎症。
任何异常的白细胞计数都可能需要进一步检查。
7.亚硝酸盐:尿液中亚硝酸盐的存在可能表示尿液中存在细菌感染。
正常情况下,亚硝酸盐不应该出现。
8.酮体:尿液中酮体的存在可能表示身体正在使用脂肪作为能量来源。
正常情况下,酮体不应该存在。
以上仅为尿液监测评分标准的一般指导原则,具体评分标准应结合临床情况和医学专业知识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请注意,本文档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最终的评分和诊断结果应由专业医务人员根据具体情况和专业知识进行判断。
注意:本文档为助手根据问题描述生成的示例文档,具体内容仅供参考,不具备法律效力。
如有需要,请咨询专业医学人员。
尿检ph值
尿检ph值关于《尿检ph值》,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验尿主要是生活起居中的一种普遍的查验方法,它便是尿检查的通称尿检查的。
主要是确实针病人发现异常的一种查验方法,一般的比主要是主要表现在肾功能病人的临床医学的主要表现,造成的一些尿里的出现异常,因此开展查验调查的主要是一些何去何从和一些剖析全是那主要是一切正常标准值那在五点五到七点中间一般的状况下到六点五上下。
验尿ph值主要是一些代谢性酸中毒糖尿病与痛风或是是服食三次的药验尿的超过标准值,主要是减脂不膀胱炎及其一些心里的表述药品的诸多,因此能在生活起居中的ph那也是较为参加体内平衡的一个重要的检测方式。
肾脏功能参加机体内酸碱调整,这类调整工作能力能够根据尿里pH 体现出去。
因为内源酸造成偏多,尿里pH广泛呈酸性,约为5.0~6.0。
一般状况下,餐后会出現“碱潮”状况,尿里偏碱;酸碱性尿常见于进餐肉制品过多和一些类型的新鲜水果(如酸果蔓果子)、呼酸代谢性酸中毒、吸气性代谢性酸中毒及其应用排结石药品(如碳酸氢钙);偏碱尿常见于进餐素餐和柑橘类、呼酸碱中毒、吸气性碱中毒、一些慢性肾脏病(如肾小管损伤性代谢性酸中毒)等。
pH检验需新鮮尿标本采集,假如尿里置放時间太久,大部分病菌可降解性尿素溶液而释放出来氨,尿呈偏碱;但有时候也会出現反过来的状况;尿中炭酸缓冲对释放出来CO2,逸出至气体,尿pH 值提高。
运用多联试小纸条对尿里开展迅速筛选剖析,即尿常规检查。
试小纸条法(dipstickmethodology)是一种简单、迅速的尿里筛选方式。
现阶段基本尿里试小纸条检查项目有pH、蛋白质、尿隐血、比例、葡萄糖、酮体。
尿胆原、磷酸盐、白细胞计数,有的试小纸条还融合有总胆红素和维他命C等[3-5]。
尿里试小纸条法尽管迅速简单,但因为方法学限定,只有充分发挥判定和半定量功效,检验結果存有阳性和假阴性,其結果受众多要素影响。
以上便是验尿的ph值,主要是一切正常标准值那在五点五到七点中间一般的状况下到六点五上下。
尿检ph值
尿检ph值尿检主要是日常生活中的一种常见的检查方式,它就是尿液检查的简称尿液检查的。
主要是真的针患者出现异常的一种检查方式,一般的比主要是表现在肾脏功能患者的临床的表现,产生的一些尿液的异常,所以进行检查调研的主要是一些去留和一些分析都是那主要是正常参考值那在五点五到七点之间一般的情况下在六点五左右。
尿检ph值主要是一些酸中毒糖尿病与痛风或者是服用三次的药尿检的大于正常值,主要是减重不膀胱炎以及一些内心的解释药物的众多,所以能在日常生活中的ph那也是比较参与体内平衡的一个关键的检验方法。
肾脏参与机体内酸碱平衡调节,这种调节能力可以通过尿液pH 反映出来。
由于内源性酸产生偏多,尿液pH普遍偏酸,约为5.0~6.0。
一般情况下,饭后会出现“碱潮”现象,尿液偏碱;酸性尿多见于进食肉食过多和某些种类的水果(如酸果蔓果实)、代谢性酸中毒、呼吸性酸中毒以及使用排结石药物(如碳酸钙);碱性尿多见于进食素食和柑橘类水果、代谢性碱中毒、呼吸性碱中毒、一些肾脏疾病(如肾小管性酸中毒)等。
pH检测需新鲜尿标本,如果尿液放置时间过久,大多数细菌可分解尿素而释放氨,尿呈碱性;但有时也会出现相反的情况;尿中碳酸缓冲对释放CO2,逸出至空气,尿pH值增高。
应用多联试纸条对尿液进行快速筛查分析,即尿常规。
试纸条法(dipstickmethodology)是一种简便、快速的尿液筛查方法。
目前常规尿液试纸条检查项目有pH、蛋白、隐血、比重、葡萄糖、酮体。
尿胆原、硝酸盐、白细胞,有的试纸条还整合有胆红素和维生素C 等[3-5]。
尿液试纸条法虽然快速简便,但由于方法学限制,只能发挥定性和半定量作用,检测结果存在假阳性和假阴性,其结果受诸多因素影响。
以上就是尿检的ph值,主要是正常参考值那在五点五到七点之间一般的情况下在六点五左右。
尿检ph值主要是一些酸中毒糖尿病与痛风或者是服用三次的药尿检的大于正常值,主要是减重不膀胱炎以及一些药物的副作用产生的一些常见疾病产生的一些常见检查方法。
医学检验学基础知识:尿液的化学检查
医学检验学基础知识:尿液的化学检查是医疗卫生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中,要求理解性记忆较高的内容,其中尿液的相关知识点是常考。
对于尿液中的化学检查也是考试中需要掌握的内容,今天帮助大家梳理相关内容,以便大家更好地复习和记忆。
尿液的化学检查主要检查这几个方面:尿液酸碱度测定,尿液蛋白质,尿糖检查,尿液酮体检查和尿液胆红素检查,大致这5个方面(一)尿液酸碱度测定1.参考值:尿pH值4.5~8.0,平均6.5。
2.pH降低:见于酸中毒、发热、糖尿病、痛风、白血病或食肉过多等。
3.pH增高:见于碱中毒、膀胱炎、呕吐或素食者,也见于肾小管性酸中毒。
(二)尿液蛋白质1.检查方法(1)蛋白定性试验:磺基水杨酸法、加热醋酸法、干化学法。
(2)尿蛋白定量试验:需留取24h尿测定。
双缩脲比色法为尿蛋白定量的经典方法,正常尿蛋白20~130 mg/24h。
(三)尿糖检查1.检查方法(1)班氏法糖定性试验。
(2)干化学试带法。
2.临床意义正常人尿糖定性为阴性,定量0.56~5.0 mmol/24h。
如尿糖定性呈阳性或定量增多即称糖尿。
(1)生理性糖尿:见于食糖过多、精神紧张及妊娠等。
(2)病理性糖尿①糖尿病②其他内分泌疾病③应激性糖尿,如颅脑外伤、急性心肌梗死等。
④肾性糖尿⑤其他糖尿(四)尿液酮体检查2.参考值定性:阴性。
定量:酮体(以丙酮计)170~420mg/L;乙酰乙酸20 mg/L。
3.临床意义尿酮体检查主要用于糖代谢障碍和脂肪不完全氧化疾病或状态的诊断,强阳性试验检查结果具有医学决定价值。
(五)尿液胆红素检查1.检查方法及评价(1)重氮法:目前多采用此方法做定性筛检试验(2)氧化法:Smith碘环法最为简单,但灵敏度低;Harrison法操作稍繁,但灵敏度较高。
2.参考值定性:阴性。
尿常规报告解读
尿常规报告解读
尿常规是一种常用的临床检查,主要用于检测尿液中的化学成分和细胞等,以评估肾脏和尿路的健康状况。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尿常规报告解读:
1. 酸碱度(pH 值):正常情况下,尿液的酸碱度在 4.5-8.0 之间。
如果尿液偏酸性或碱性,可能与饮食、药物或疾病有关。
2. 尿比重:正常情况下,尿比重在 1.003-1.030 之间。
如果尿比重过高或过低,可能与脱水、肾脏疾病或其他疾病有关。
3. 尿蛋白:正常情况下,尿液中不应该有蛋白质。
如果尿蛋白呈阳性,可能与肾脏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有关。
4. 尿糖:正常情况下,尿液中不应该有葡萄糖。
如果尿糖呈阳性,可能与糖尿病、肾脏疾病等有关。
5. 白细胞计数:正常情况下,尿液中不应该有白细胞。
如果白细胞计数过高,可能与尿路感染、肾脏疾病等有关。
6. 红细胞计数:正常情况下,尿液中不应该有红细胞。
如果红细胞计数过高,可能与尿路感染、肾脏疾病、结石等有关。
7. 亚硝酸盐:正常情况下,尿液中亚硝酸盐应该为阴性。
如果亚硝酸盐呈阳性,可能与尿路感染有关。
需要注意的是,尿常规报告的解读需要结合患者的病史、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如果您对自己的尿常规报告有任何疑问,请咨询医生或其他医疗专业人员的意见。
酸碱度(PH)的临床意义
酸碱度是什么酸碱度是指尿液中所有能离解的氢离子浓度,通常用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表示,即用“PH”表示。
人体在正常生理,正常饮食条件下,晨尿一般呈弱酸性,PH5.5~6.5范围,平均约PH6.0;随机尿多数在PH4.5~8.0范围。
酸碱度的检测主要用于了解机体酸碱平衡和电解质平衡情况,是临床上诊断呼吸性或代谢性酸(碱)中毒的重要指标。
同时,可以了解尿PH变化来调节结石患者的饮食摄入,通过酸碱制剂的干预来帮助机体解毒或药物排泄。
用氯化铵酸化尿液,可促进碱性药物中毒时从尿中排泄,对使用四环素类、呋喃妥因治疗泌尿系统感染非常有利。
用碳酸氢钠碱化尿液,可促进酸性药物中毒时从尿排泄,常用于氨基苷类、头孢菌素类、大环内脂类、氯霉素等抗生素治疗泌尿系统感染时;发生溶血反应时,口服碳酸氢钠碱化尿液,可促进溶解及排泄血红蛋白。
通过监测尿PH,使之保持在6.5左右,是治疗尿酸性尿路结石及痛风相关性肾病的必要措施。
影响酸碱度的因素有哪些尿PH与膳食、生理状况有很大的相关性。
一.影响尿PH的生理、膳食因素尿PH受食物摄入、机体进餐后碱潮状态、生理活动和药物的影响。
①膳食:肉类、高蛋白及混合性食物(含硫、磷),可使尿PH降低;蔬菜、水果(含钾、钠),可使尿PH升高。
②生理活动:剧烈运动、应激、饥饿、出汗等,可使尿PH降低;用餐后因出现碱潮,可使尿PH升高。
二.影响尿PH的药物因素①可使尿PH降低的药物:氯化钾、氯化铵、氯化钙、稀盐酸等。
②可使尿PH升高的药物:小苏打、碳酸钾、碳酸镁、枸橼酸钠、酵母、利尿剂等。
三.影响尿PH的病理因素1. 可使尿PH降低的疾病,包括:①酸中毒、发热、慢性肾小球肾炎。
②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痛风、低血钾性碱中毒(肾小管分泌H+增强,尿酸度增高)。
③其他,如白血病、呼吸性酸中毒(因CO2潴留)。
④尿酸盐或胱氨酸尿结石。
2. 可使尿PH升高的的疾病,包括:①碱中毒,如呼吸性碱中毒(因CO2丢失过多)。
尿液酸碱度的测定(精)
国家高等职业教育畜牧兽医专业教学资源库
尿液酸碱度的测定
一、测定方法:可用pH试纸法。
试纸一端浸人尿中取出与标准比色
纸进行比色,其相应的数值即为供检尿的pH。
二、正常值
马:7.2~7.8牛:7.2~8.7
山羊:8.0~8.5猪:6.5~7.8
三、诊断意义:
1. 酸性尿液生理性酸性尿液主要见于食肉动物、吃奶仔畜、过量
饲喂蛋白质和饥饿等。
病理性酸性尿液主要见于各种热性病、酸中毒(糖尿病、尿毒症等)。
内服酸性盐类药物,如酸性磷酸盐、氯化铵、氯化钠,可
以造成人为的酸性尿液。
2. 碱性尿液生理性碱性尿液见于食草动物。
病理性碱性尿液见于
膀胱炎和膀胱尿液潴留(细菌分解尿素成氨)、碱中毒等。
用碱性盐类药物,
如碳酸氢钠、柠檬酸钠、乳酸钠等,可以造成人为的碱性尿液。
1。
尿酸度测定及临床意义
尿酸度测定及临床意义
随机尿pH 4.6~8.0,多数标本为5.5~6.5,平均为6.0,正常尿可滴定酸度为10~15mmol/L或20~40 mmol/24h。
[临床意义]
1.尿pH降低:酸中毒、慢性肾小球肾炎、痛风、糖尿病等排酸增加;呼吸性酸中毒,因二氧化碳潴留等,尿多呈酸性。
2.尿pH升高:频繁呕吐丢失胃酸、服用重碳酸盐、尿路感染、换气过度及丢失二氧化碳过多的呼吸性碱中毒,尿液常呈碱性。
尿液pH一般与细胞外液pH变化平行,但应注意如下情况:
①低钾血症性碱中毒时,由于肾小管分泌H+增加,尿酸性增强;反之,高钾性酸中毒时,排K+增加,肾小管分泌H+减少,可呈碱性尿;
②变形杆菌性尿路感染时,由于细菌将尿素分解成氨,故尿液常呈碱性;
③肾小管性酸中毒时,因肾小管形成H+、排出H+及H+-Na+交换能力下降,尽管体内为明显酸中毒,但尿pH呈相对偏于碱性(pH不小于6.0)。
酸负荷试验即给病人酸负荷后,精确测定尿pH值,有助于肾小管性酸中毒的诊断及分型。
尿液酸碱度(PH)测定的意义
尿液酸碱度(PH)测定的意义
1、生理性变化
✓尿液酸碱度容易受食物种类影响上下波动:摄入过多含蛋白质高的食物时如肉类、豆类、蛋奶类,尿pH值降低;摄入过多含碱性物质较多的蔬菜、水果等,尿pH值则增高。
✓进食后尿酸碱度增高:每次机体进食后,胃酸大量分泌,许多碳酸氢根离子进入血液,使血液暂时碱化,尿液的酸碱度也会呈一过性增高,我们称之为碱潮。
✓剧烈运动、出汗、应激状态等生理活动,包括夜晚入睡后机体呼吸减慢,体内酸性代谢产物增多都可使尿液酸碱度降低。
✓尿液酸碱度也受许多药物的影响。
例如服用维生素C、氯化铵、双氢磷酸钠等会使尿液PH降低。
而碳酸氢钠,单氢磷酸钠等药物能使尿液PH增高。
✓另外尿内如有大量脓、血或细菌污染时,会分解尿素使尿液碱化。
2、病理性变化
✓尿酸碱度降低:见于发热、糖尿病、痛风、酸中毒、慢性肾小球肾炎、白血病等。
✓尿酸碱度增高:见于严重的呕吐、尿路感染、碱中毒(代谢性或呼吸性)、肾小管性酸中毒等。
尿液酸碱度(PH值)反映肾脏调节体液酸碱平衡的能力。
正常人在普通膳食的条件下全天尿液pH可在4.5~8.0之间波动。
若尿PH
值浮动过大并伴有其他临床症状应及时就医。
尿常规检查报告
尿常规检查报告尿常规检查是临床常规检查项目之一,通过对尿液中各种成分的定性、定量检测,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肾脏功能、泌尿系统疾病、糖尿病、感染等情况。
本文将详细介绍尿常规检查的项目及其结果解读。
一、尿液外观。
正常尿液应该呈现为清澈透明的状态,有一定的黄色。
如果尿液呈现混浊、浑浊、有异味等情况,可能是尿路感染、结石、蛋白尿等问题的表现。
二、尿液化学检查。
1. pH值,正常尿液的pH值在4.6-8.0之间,偏酸性可能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呼吸性酸中毒等问题的表现,偏碱性可能是肾小管酸中毒、尿路感染等问题的表现。
2. 尿比重,正常尿比重在1.015-1.025之间,高比重可能是脱水、糖尿病、肾小球功能不全等问题的表现,低比重可能是肾小球滤过功能减低、肾小管功能障碍等问题的表现。
3. 蛋白质,正常尿液中蛋白质含量很低,如果出现蛋白尿,可能是肾小球滤过膜受损、肾小管重吸收功能障碍等问题的表现。
三、尿液沉渣检查。
1. 红细胞,尿液中红细胞增多可能是泌尿系统感染、肾小球肾炎、尿路结石等问题的表现。
2. 白细胞,尿液中白细胞增多可能是尿路感染、肾盂肾炎等问题的表现。
3. 结晶体,尿液中结晶体增多可能是尿路结石、尿酸盐结晶等问题的表现。
四、尿液微生物学检查。
尿液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可以帮助医生了解尿液中是否存在细菌感染,并对细菌的药敏情况进行分析,以便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五、尿糖和尿酮体检查。
1. 尿糖,尿糖阳性可能是糖尿病、妊娠糖尿病等问题的表现。
2. 尿酮体,尿酮体阳性可能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饥饿、高脂饮食等问题的表现。
综上所述,尿常规检查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临床检查项目,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及时发现疾病问题。
希望大家能够重视尿常规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潜在的健康问题。
尿液酸碱度测定的临床应用
尿液酸碱度测定的临床应用
1.生理性变化
(1)尿液pH易受食物影响:如进食含蛋白质高的食物过多或饥饿状态等,尿pH减低;而进食过多的蔬菜、水果等含碱性物质较多的食品时,尿pH增高。
(2)进餐后尿pH增高:机体每次进餐后,尿液的pH呈一过性增高,称之为碱潮。
(3)剧烈运动、饥饿、出汗、应激状态等生理活动,夜间入睡后呼吸减慢,体内酸性代谢产物增多均可使尿液pH减低。
许多药物也会影响尿液pH。
尿内含有大量脓、血或细菌污染,分解尿素可使尿液碱
化。
2.病理性变化
(1)尿pH减低:见于酸中毒、慢性肾小球肾炎、发热、糖尿病、痛风、低血钾性碱中毒、白血病等。
(2)尿pH增高:见于呼吸性碱中毒、严重呕吐、尿路感染、肾小管性酸中毒、应用利尿剂等。
河南执业药师备考考点:尿液检查参考模板
尿液酸碱度:(一)简述正常的尿液呈中性或弱酸性,尿液pH值改变可受疾病、用药和饮食的影响。
尿液酸碱度反映了肾脏维持血浆和细胞外液正常氢离子浓度的能力,人体代谢活动所产生的非挥发性酸,如硫酸、磷酸、盐酸及少量丙酮酸、乳酸、枸橼酸和酮体等,主要以钠盐形式由肾小管排出;而碳酸氢盐则重吸收。
肾小管分泌氢离子与肾小球滤过的钠离子交换,因此,肾小球滤过率及肾血流量可影响尿酸碱度。
参考范围:于化学试带法晨尿pH 5.5~6.5随机尿pH 4.5~8.0(二)临床意义11.尿酸碱度增高(1)疾病代谢性或呼吸性碱中毒、高钾血症、感染性膀胱炎、长期呕吐、草酸盐和磷酸盐结石c症、肾小管性酸中毒。
(2)用药应用碱性药物,如碳酸氢钠、乳酸钠、氨丁三醇等,使尿液pH值增高。
2.尿酸碱度降低(1)疾病代谢性或呼吸性酸中毒、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痛风、尿酸盐和胱氨酸结石、尿路结核、肾炎、失钾性的代谢性碱中毒、严重腹泻及饥饿状态。
(2)用药应用酸性药物,如维生素c、氯化铵等,使尿液pH值降低。
尿比重:(一)简述尿比重系指在4℃时尿液与同体积纯水的重量之比。
在正常情况下,人体为维持体液和电解质的平衡,通过肾脏排出水分和多种固体物质进行调节。
尿比重数值的大小取决于尿液中溶解物质(尿素、氯化钠)的浓度,其中尿素主要反映食物中蛋白质的含量;氯化钠反映盐的含量。
参考范围:干化学试带法成人晨尿l.015~1.025 成人随机尿1.003—1.030(一般为1.010~1.025)1 / 9新生儿1.002一1.O04(二)临床意义1.尿比重增高急性肾小球肾炎、心力衰竭、糖尿病、蛋白尿、高热、休克、腹水、周围循环衰竭、泌尿系统梗阻、妊娠中毒症或脱水等。
2.尿比重降低慢性肾炎、慢性肾功能不全、慢性肾盂肾炎、肾小球损害性疾病、急性肾衰竭多尿期、尿毒症多尿期、结缔组织病、尿崩症、蛋白质营养不良、恶性高血压、低钙血症,以及肾性或原发性、先天性或获得性肾小管功能异常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尿检ph值【专业知识文档】
本文内容极具参考价值,如若有用,请打赏支持!谢谢!
文章导读
尿检主要是日常生活中的一种常见的检查方式,它就是尿液检查的简称尿液检查的。
主要是真的针患者出现异常的一种检查方式,一般的比主要是表现在肾脏功能患者的临床的表现,产生的一些尿液的异常,所以进行检查调研的主要是一些去留和一些分析都是那主要是正常参考值那在五点五到七点之间一般的情况下在六点五左右。
尿检ph值主要是一些酸中毒糖尿病与痛风或者是服用三次的药尿检的大于正常值,主要是减重不膀胱炎以及一些内心的解释药物的众多,所以能在日常生活中的ph那也是比较参与体内平衡的一个关键的检验方法。
肾脏参与机体内酸碱平衡调节,这种调节能力可以通过尿液pH 反映出来。
由于内源性酸产生偏多,尿液pH普遍偏酸,约为5.0~6.0。
一般情况下,饭后会出现“碱潮”现象,尿液偏碱;酸性尿多见于进食肉食过多和某些种类的水果(如酸果蔓果实)、代谢性酸中毒、呼吸性酸中毒以及使用排结石药物(如碳酸钙);碱性尿多见于进食素食和柑橘类水果、代谢性碱中毒、呼吸性碱中毒、一些肾脏疾病(如肾小管性酸中毒)等。
pH检测需新鲜尿标本,如果尿液放置时间过久,大多数细菌可分解尿素而释放氨,尿呈碱性;但有时也会出现相反的情况;尿中碳酸缓冲对释放CO2,逸出至空气,尿
pH值增高。
应用多联试纸条对尿液进行快速筛查分析,即尿常规。
试纸条法(dipstickmethodology)是一种简便、快速的尿液筛查方法。
目前常规尿液试纸条检查项目有pH、蛋白、隐血、比重、葡萄糖、酮体。
尿胆原、硝酸盐、白细胞,有的试纸条还整合有胆红素和维生素C等[3-5]。
尿液试纸条法虽然快速简便,但由于方法学限制,只能发挥定性和半定量作用,检测结果存在假阳性和假阴性,其结果受诸多因素影响。
以上就是尿检的ph值,主要是正常参考值那在五点五到七点之间一般的情况下在六点五左右。
尿检ph值主要是一些酸中毒糖尿病与痛风或者是服用三次的药尿检的大于正常值,主要是减重不膀胱炎以及一些药物的副作用产生的一些常见疾病产生的一些常见检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