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对中国民众思想的影响
浅析佛教对当代人思想的影响
浅析佛教对当代人思想的影响浅析佛教对当代人思想的影响摘要:佛教作为由外国传入的宗教,在西汉时期传入中国之后,不断地经由与中国本土文化的融合,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中国人的思想产生了深远且深刻的影响。
直到今天,即使不信仰佛教的人,佛教的思想也同样的影响着人们对于伦理,社会等等的看法。
关键词:佛教思想影响伦理社会功效自传入中国以来,佛教就一直不停的在和中国的传统文化进行融合,因此,现在的佛教严格意义上讲并不是真正的外来宗教,而是中国化的佛教。
这也是为什么佛教作为中国的所有宗教中传入中国最早,教义本身又和中国世俗很遥远(讲求出世和远遁),但是影响力却又相对较大的原因之一。
因此,我们讨论佛教对中国人思想的影响,尤其是对当代人思想的影响,包含但不是完全的限于作为宗教的范围内。
我们更看重佛教作为一种思想,作为一种植根中国文化的观点,对更大范围内的人们的思想的影响。
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
所以,在论述的过程中,我们不局限于对于佛教经典的摘抄和理解,更多的是利用一些现实中普及化了的佛教的观点来作为我们的论据。
并非是没有论据,只是我们论证的是佛教的影响,而不是宗教本身。
佛教对当代人思想的影响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1.佛教思想影响着人们的审美情趣人们接受一个事物,选择对齐的态度,根据心理学的观点,最早是依赖于审美的好恶而不是理性的分析。
佛教之所以能被人们接受,在于他所蕴含的美学价值被人们接受。
佛教可供人们审美的东西很多,佛经本身就是其中之一。
佛经的翻译者全是饱学之士,因此佛经既有思想价值,也有文学价值。
朴实的深邃的文风,影响着中国人的审美情趣。
这一点当代人肯定会有的,但是最著名的例子还是唐代的诗人王维,因为痴迷佛教,把自己的号变成了“摩诘”(化用佛教经典《维摩诘所说经》),其诗画多有禅意,后世人称“诗佛”。
这种非喧闹的,素雅的,审美情趣,今天对于人们还有很大的影响。
比如人们选择住所,别墅,旅游地等等的时候,会不自觉的向往具有出世意味的地方,以远离喧嚣和聒噪,求的心灵的宁静。
佛教对中国思想文化有哪些影响
佛教对中国思想文化有哪些影响三江学院佛教文化选修期末论文12011041063其实,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佛教文化的影响远远没有对我们祖辈的影响大了。
相信大家的祖宅里基本上都供奉了观音的瓷像,要按时上香的,可见佛教文化早已渗透进了中国的每家每户,直到现在,就算是不信佛教的我们,考试之前还是会默念几句“菩萨保佑”之类的“咒语”,仿佛说了之后考过的可能性又大了几分。
由此看来,佛教对中国的影响已不局限于一个宗教产生的影响,而是从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逐渐融入了华夏文化,形成了带有中原特色的中式佛教文化,并渐渐与其他主流文化——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共同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华夏文明。
说起佛教,是由两汉时期传入中原,被当时的统治者大加赞赏,其缘由在于,佛教提出了因果报应的理念,指出只有多行善事,死后进入地府轮回可以有个好的转世,而行恶事之人会转世为畜甚至打入地狱受尽折磨不得翻身,这就为统治者实行专制统治找到了一个漂亮的借口。
在正统思想中,天子是上天指定的,若是推翻天子或违背天子的命令无异于逆天而行,绝对是天大的恶事,死后也不会有好果子吃,就这样,信奉佛教的平民百姓们勤勤恳恳地做着自己该做的事情,安守本分,从不敢生出一丝造反的意思。
从这个角度看,佛教的传入巩固了封建专制统治,也维护了中原的稳定,更大的意义在于佛教创造的信仰鼓励人们多行善事,心中有神佛的人信奉“举头三尺有神明”,凡是尚存一点畏惧之心的人都不会做出丧尽天良的事情,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社会的治安。
不光是对推动历史进程有重大意义,佛教在人们生活中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很多人信奉佛教,讲究不杀生于是吃斋念佛,不亚于现在正流行的健康素食主义,创造了一种新型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
生活中还有很多节日也与佛教有关,每当到了某个佛或者菩萨的圣诞日,也就是生日的时候,人们便成群结队前往庙里参拜。
印象中每年观音菩萨圣诞日的时候便会有非常多的人去观音山拜菩萨,还有烧香礼敬的,似乎观音圣诞日一年还不止一次,上网查过才知道据说观音菩萨生于夏历二月十九,涅槃日是九月十九,成道日是六月十九。
佛教在中国宗教与文化的融合
佛教在中国宗教与文化的融合中国是一个多元宗教、多元文化共存的国家,佛教作为其中一种重要的宗教信仰,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促进了宗教与文化的融合。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历程中,不仅是宗教的传承,更是一种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本文将从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以及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共生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1. 文化艺术的传承佛教在中国的传播过程中,带来了大量的佛教艺术和文化元素。
无论是佛教寺庙的建筑搭建、壁画雕塑的艺术创作,还是佛经的翻译传抄和音乐艺术的发展,都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例如,以敦煌莫高窟为代表的佛教艺术精品,不仅体现了佛教信仰的内涵,也展示了中国艺术的长处。
佛教文化的传入,使得中国传统文化更具多元化和包容性。
2. 思想观念的渗透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对中国人民的思想观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在佛教的教义中,强调了生死轮回、因果报应和慈悲善良的重要性等核心理念。
这些思想观念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仁爱精神相契合,进一步强化了中国人民对于仁爱和博爱的追求。
佛教的思想观念也为中国人的社会伦理道德和个人修养提供了借鉴,对中国文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二、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共生1. 与儒家文化的互补佛教与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为重要的两个组成部分。
儒家文化注重社会伦理和家庭伦理,而佛教侧重于个人修行和解脱。
这两者的结合,实现了对于个人和社会的全面关怀。
佛教的慈悲和儒家的仁爱相辅相成,互补了彼此的不足,共同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同时,佛教在中国的发展,也受到了儒家文化的影响,实现了双向的交流与融合。
2. 与道家文化的交融佛教与道家文化有着同样的出发点,即对于人生的追求和对于生命的理解。
佛教强调的缘起性空、无我境界,与道家注重的自然和谐、无为而治相契合。
两者均强调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解脱的目标,共同塑造了中国人民独有的精神风貌。
佛教与道家的交融,形成了中国人民独特的宇宙观和人生观,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中国古代的佛教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影响
中国古代的佛教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影响一、介绍佛教文化在中国古代的传入佛教是在公元前2世纪传入中国的,当时中国正在经历秦朝的统一和汉朝的繁荣时期。
佛教作为一种宗教和哲学体系,迅速在中国传播开来,并深深影响了中国古代社会和文化。
二、佛教文化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1. 基于慈悲与智慧的价值观佛教强调慈悲与智慧的价值观,倡导人们心存慈悲、追求智慧,尊重生命,避免伤害他人。
这种价值观对古代中国社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产生了深远影响。
2. 促进社会和谐与和平佛教强调无我、舍己为人、消除烦恼,崇尚和谐与平静。
在中国古代社会中,佛教起到了促进社会稳定、减少争端和冲突的作用。
佛教教义中的“戒杀”、与众相处的修养等观念,对于社会的和平与稳定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3. 传播文化与智慧佛教文化在中国古代积极推崇知识和智慧。
佛教寺庙成为文化中心,通过经书的翻译和传播,激发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
佛教文化中的艺术创作、雕刻技艺以及印刷术等对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4. 影响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佛教所宣扬的禅宗、修行等观念对中国古代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比如,僧侣成为社会的一部分,佛教寺庙成为边远地区的文化中心,对于地方政治和社会组织产生了一定影响。
三、佛教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1. 提倡心灵健康和内心平静在现代社会,佛教文化对于提倡心灵健康和内心平静产生了重要影响。
诸如冥想、静心的修炼方法,成为了现代社会中一种重要的心理疗法。
越来越多的人通过学习佛教文化中的哲学思想和修行方法来缓解压力和寻求内心的平静。
2. 促进社会和谐与关爱佛教文化中所倡导的慈悲和关爱观念,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佛教教义中的“众生平等”观念可以激励人们关注弱势群体,促进社会的和谐与关爱。
3. 丰富文化多样性佛教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对现代的文化多样性有着重要意义。
佛教的厚重文化底蕴、经文的阐释、佛教艺术等都为现代社会的文化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佛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佛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博大精深的文化体系,其中包含了众多的思想理念和信仰体系。
佛教作为一种重要的宗教信仰,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佛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一、佛教传入中国佛教最早传入中国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世纪,最初传入中国的是印度的大乘佛教。
佛教的传入对中国社会和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变革。
佛教以其独特的思想和教义吸引了众多的信徒,逐渐在中国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体系。
二、佛教对中国文化的价值观的影响1. 去世俗追求内心净土佛教教义强调超脱世俗,追求内心的净化与解脱。
这种价值观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古代文人多以“隐居山水”为乐,追求个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这与佛教的价值观有着相通之处。
2. 和谐与平衡佛教主张“中道”和“无我”,强调个体与自然的和谐与平衡。
这一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观念产生了影响。
3. 慈悲与仁爱佛教强调慈悲与仁爱,倡导以悲心为本的情感伦理,这种价值观也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强调亲情、友情、师生之间的情感,重视和谐相处。
三、佛教对中国文学艺术的影响1. 诗词创作佛教的传入对中国古典诗词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
唐代的佛教诗人们以其唯美的艺术表达方式,创作了大量优秀的佛教题材诗歌,其中最著名的包括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杜牧的《秋夕》等。
2. 绘画与雕塑艺术佛教的传入也对中国的绘画和雕塑艺术起到了推动作用。
佛教造像和壁画多以佛陀和菩萨为题材,它们以其精巧的技艺和美丽的形象表达了佛教的思想和教义。
四、佛教对中国社会制度和风俗习惯的影响1. 法律与道德观念佛教教义强调世间法的制约和反思,对中国古代的法律观念产生了一定影响。
佛教的价值观也对中国古代社会的道德观念产生了影响,强调慈悲、善良和谦逊。
2. 葬礼与丧葬制度佛教的传入也对中国的葬礼和丧葬制度产生了影响。
佛教教义强调生死观的变化和轮回转世的观念,影响了中国古代的葬礼仪式和丧葬习俗。
佛教思想对当代人的影响
佛教思想对当代人的影响摘要:佛教作为一种外来文化,它自汉代传入我国,经过与中国的本土文化的排拒、吸纳、依附,最终融为一体,并对中国人的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直到今天,即使是非佛教徒,佛教思想也会或多或少的影响了他们。
关键词:佛教、中国文化、当代人中国传统文化主要由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和佛教文化组成的一个多元文化结构。
儒家注重人伦、道家崇尚自然、佛教提倡出世,它们以多元的角度共同筑成了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基础。
而外来文化的佛教自两汉传入中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一直以恒久的生命力、活力,植根中国这片沃土,并通过一定的方式向我们传递它们的佛教思想。
因此,当我们讨论佛家想对我们的影响时,并不仅仅局限于佛教思想对我们中国文化的影响,我们还会从生活的各个方面出发,探讨它们对我们生活的一些习惯的影响。
一、佛家的哲学思想(1)佛家理想人格佛教作为一种宗教,就其理论实质而言,是神学唯心主义。
由此决定,可以说,它所追求的理想人格是“神格”。
不过,佛家鼓吹苦海无边、万法皆空也好,宣扬明心净性、涅槃寂静也好,说到底,都是以人为理论思考中心,以治人为目的的。
因而,佛家自有其理想人格的追求。
佛家的理论极为繁琐,但说一千道一万,归根结底,期理想人格是超尘脱俗、泯灭七情六欲的“超人”。
[1](2)心如古井佛教把世界上一切都看作是“空”的,即所谓“万法皆空”。
在中国佛教宗派中,仍然如此。
正是由于佛教把世界看成空的、虚假不实的,所以,佛教才能达到并要求别人也达到这种境界:吹到山岳的狂风是静止的,一泻千里的江河是不流的,迅速飘荡的游气是不动的,周旋惊天的日月是不行的。
进而,在人生态度上,佛教徒们主张“反本求宗者,不以生累其神;超落尘封者,不以情累其生。
不以情累其生,则生可灭;不以生累其神,则神可冥。
冥神绝境,故谓泥垣(涅槃)。
”[2](3)随遇而安宋代著名大慧禅师总结了三条生活经验:第一,“事无逆顺,随缘即应,不留心中。
”即对任何事物都抱旷达、放任、自然的态度,自我排遣心中的郁闷或欢喜。
浅谈佛教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影响
佛教是世界性三大宗教之一。
它于公元前六世纪晚期产生于古印度,两汉之际传入中国内地,至今已有两千余年。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它与中国本土文化相接触,由依附、冲突逐渐到融合协调,成为中国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它不仅对中国古代学术、艺术等方面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对中国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产生巨大的影响,成为中国文化思想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一、对思想界的影响佛教各宗派学说,经过长期的研究和广泛的弘扬,对中国思想界曾起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举宋明理学为例,很明显,它是在很大程度上受了华严、禅宗和另一部分佛教理论的刺激和影响而产生的,这是思想界公认的历史事实。
在晚清时期,中国知识界研究佛学成为一时普遍的风气。
一些民主思想启蒙运动者,如谭嗣同、康有为、梁启超、章太炎等学术名流,都采取了佛教中一部分教理来作为他们的思想武器。
佛教的慈悲、平等、无常、无我的思想,在当时的知识界中起了启发和鼓舞的作用。
二、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佛教在中国的流传,当然毒害了人民的思想,消耗了社会的财富,从而阻碍了社会进步与历史发展,起了消极的作用。
但是也必须看到,佛教的流传也影响了中国文化,它的哲学思想和艺术形式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相结合,形成有别于印度佛教文化的中国佛教文化,进一步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内容和形式。
佛教在中国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互融合,就如同那些典故、成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中国的民间传统风俗,很多都打上了佛教的印记。
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是全方位的:诗歌、小说、书法、绘画、音乐、建筑、石窟等,所以说佛教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佛教对中国哲学,文学中国艺术,语言文物和佛教胜迹都产生了影响。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佛教是一种非常古老的宗教,起源于西元前6世纪的印度。
自从佛教传入中国后,它迅速与中国的文化相融合,发展形成了中国佛教的独特风格,并对中国社会、宗教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历程以及其对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一、佛教传入中国的历程佛教传入中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具体时间为公元1世纪末至2世纪初。
当时,东汉末年的政治动荡和社会不稳定导致人们对精神寄托的需求增加,传统儒家思想和道教无法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正是在这个背景下,佛教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佛教传入中国的最早记录可以追溯到汉明帝时期,当时一位名叫安世高的西域僧人,带着佛经和佛教教义来到洛阳,传播佛法。
此后,佛教在中国的传播逐渐展开,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信徒。
尤其是在东晋时期,佛教的传播达到了一个高峰,当时有许多印度和中亚的僧侣来到中国,传播佛教教义。
随着时间的推移,佛教在中国的传播逐渐扩大,渗透到中国各个阶层和地区。
佛教寺庙相继兴起,成为人们学习修行和寻求心灵安宁的场所。
佛教的传播也促进了印度和中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拉近了两国的联系。
二、佛教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佛教在传入中国后,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在佛教的影响下,中国出现了大量的佛教寺庙和僧团。
这些佛寺成为了中国社会的宗教中心,也吸引了大批学者前来学习佛教教义和修行。
佛教具有慈悲为怀、舍己为人的核心价值观,对中国的社会道德和伦理观念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其次,佛教的思想理念对中国社会的其他方面也产生了影响。
佛教强调放下欲望、追求内心的平静与解脱,这对中国封建社会的道德教化和缓解社会矛盾起到了重要作用。
此外,佛教还提倡勤奋修行和精神提升,影响了中国人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
最后,佛教的传播也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随着佛教的传入,许多印度的文化艺术形式也被引入中国,如佛教造像、佛教音乐和佛教绘画等,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内涵和多样性。
三、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中国是佛教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在古代中国,佛教的传播与影响十分广泛,其对中国的文化,哲学和社会制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
一、佛教在中国的传入佛教是从印度传入中国的,最早的传入时间可以追溯到汉武帝时期,当时是通过航海传入的。
后来的东汉时期,佛教在中原地区逐渐得到传播,受到了当时中国文化和政治制度的影响。
在唐朝的时期,佛教达到了巅峰,成为社会中重要的信仰和文化,佛教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传播。
二、佛教在中国的影响佛教对中国的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首先是对语言的影响。
佛教在传播中,重视用汉语进行传讲,也是为了更好的与中国民众进行沟通,逐渐形成了一系列佛教术语及相关翻译,包括“佛教名词”,“佛教典籍”,“佛经”。
这些术语、典籍对汉语的发展与丰富也产生而极大的贡献。
佛教对中国的思想文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佛教思想中,强调心灵的平静和自我修养,这种思想形成了中国佛教禅宗,对中国文化和哲学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佛教还强调“因果报应”的观念,在中国的道德观念、法制建设和社会文化中也有良性的影响。
在艺术方面,佛教对中国的绘画和建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佛教建筑既有大型庙宇,也有普及化的妙相塔和石窟寺等传统建筑,这些建筑在设计与建造中保持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同时融入了佛教的元素,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佛教艺术还深入到中国的绘画领域,佛教造像、佛教壁画、佛教石刻等作品,成为了中国的重要艺术财富。
三、佛教在中国的现状在现代中国,佛教仍然是一种重要的信仰和文化,有很多人都是佛教徒。
中国政府也在积极地推动佛教的发展和保护佛教的遗产。
与此同时,中国的佛教道场也在不断地发展与创新,现代以来,创设了一些佛教团体和佛教非政府组织,为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助力。
四、结语佛教是一种重要的宗教文化,它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不仅仅是在宗教信仰领域,还涉及政治、社会、文化等多个领域。
佛教的传播和发展,对中国的文化发展和思想进步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关注佛教的同时,更需要重视它对中国文化和社会的深刻影响。
佛教对中国哲学与文化的影响
佛教对中国哲学与文化的影响佛教是一种起源于印度的宗教,自公元1世纪传入中国并在此融合发展。
随着时间推移,佛教的思想逐渐渗透到中国哲学与文化中,影响了中国人的信仰、价值观、行为方式等方面。
本文将从思想、艺术、社会等多方面探讨佛教对中国哲学与文化的影响。
思想方面佛教对中国的思想产生深远的影响。
佛教思想强调生命的无常性、痛苦性和空性等,为中国哲学提供了新的视角。
例如,佛教所提出的涅槃概念,与儒家、道家等传统思想的神仙成仙不同,强调个体自我消亡、解脱生死之苦的重要性,促进了中国人的解脱意识。
佛教中唯心主义的色即是空和空即是色,也影响了中国哲学的理解和认识方式。
此外,佛教还推崇戒律、修行等实践方法,这种实践精神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
佛教思想中的“诸行无常”,教导人们要珍惜眼前的生命,注重即时的修持,这也契合了中国文化中的“天人合一”、“心存正念”的观念,形成了新的生活方式。
艺术方面佛教与中国艺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例如,建筑方面,佛教在中国的兴盛期间,宫殿、佛塔、庙宇等建筑形式在都城建设中独具特色,融合了印度和中华文化的特点。
佛教雕塑是中国艺术中的重要部分,如大雁塔、洛阳龙门石窟中的佛像,既表现了佛教信仰,又体现了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高超技艺和精湛工艺。
书法、绘画中也不乏佛教主题的表现。
禅宗画家如南宋僧人释道信、南明僧人虚谷,精于用墨传达自己的禅境感悟,表现了诗意性、境意性与神秘性结合的文化价值。
佛教艺术风格的影响也体现在了中国民间艺术中,例如说唱艺术莲花落,讲述的是佛教经典故事,反映了民间生活和信仰的各种方面。
社会方面佛教也对中国社会产生了诸如宗教、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影响。
佛教入华的历史为中印相互交流奠定了基础,这种交流也体现在了演化论和佛教的学识传承上。
佛教信仰的兴盛和发展对中国的宗教信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而促进了中国文化和其他东亚国家文化的交流。
而就在文化领域,西方思想传入中国的同时,佛教本身也充当了文化之间的“中介人”,促进了文化交流的深入和文化交融的加速。
试述佛教在现代社会对人们的思想行为有哪些指导意义
试述佛教在现代社会对人们的思想行为有哪些指导意义试述佛教在现代社会对人们的思想行为有哪些指导意义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但作为外国传入的宗教,他与西汉时期传入中国,之后不断的与中国的本土文化想融合,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中国人的思想行为产生了深刻而深远的影响。
直到今天佛教也同样对现代人们的思想行为有着一定的意义。
佛教对我国的影响不仅是文化领域,同时对音乐,绘画,建筑,语言和文字等其他方面也有很的的意义,正是因为这种影响衍生了一股追求佛教文化的潮流,佛教旅游文化应运而生,佛教旅游文化现在是我国核心旅游文化之一。
所以佛教对于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并且已经渗透到了人们的生活,对人们的行为产生了影响。
1.协调人与人的矛盾的指导意义这里讲的人与人的关系,也就是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人与民族、人与国家的关系。
从世界范围来看,当前人与人的关系重要问题有二:一是由于民族、宗教、领土、资源、利益冲突等因素引发的局部动乱冲突,此起彼伏,某些地区的人民正在遭受战争的苦难;与此同时,不仅上述传统安全问题没有解决,更有甚者,近年来恐怖主义等各种非传统安全问题又日趋严峻。
二是南北贫富差距更加扩大,世界上还有相当一部分人生活贫困,甚至衣不蔽体,食不裹腹,饥寒交迫,难以度日。
从理论层面来看,佛教的一些基本理念,对于化解这些问题,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佛教的平等理念强调人人本性的平等、人格的平等、尊严的平等。
平等意味着尊重,意味着和平。
佛教的人我互相尊重的思想,有助于人类和平共处,追求共同理想,建设人间净土。
和平来自对人我平等的深切体认,和平从平等中确立,建立在平等基础上的和平是真正的、巩固的和持久的和平。
佛教的慈悲思想体现了对他人的同情、关爱,也是远离战争,呵护和平的。
可以预见,若能高扬佛教的去恶从善、平等慈悲、自利利他的伦理准则,以及相关的具有社会伦理意义的道德规范,使之普及于民众之中,渗透到各类人际关系之中,必将有助于缓解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对立乃至敌对的关系,有助于建立人与人之间的友爱、和谐与诚信的关系。
佛教、道教和儒家思想的影响
4
儒家思想对中国的影 响
儒家思想的起源和发展
起源:孔子创立,强调仁、 义、礼、智、信等道德观
念
发展:孟子、荀子等后继 者对儒家思想的发展和完
善
影响:成为中国传统文化 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中 国政治、社会、文化等方
面
现代意义:对现代社会的 道德建设和价值观塑造仍
有重要意义
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儒家思想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儒家思想强调家庭、社会和国家的伦理关系,对中国社会的家庭观念、社会秩序和国家治理产生了深远影响。
儒家思想强调“仁、义、礼、智、信”五常,对中国社会的道德观念产生了深远影响。
儒家思想强调“中庸之道”,对中国社会的处世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儒家思想强调“知行合一”,对中国社会的教育观念产生了深远影响。
现。
教育影响:佛教的禅修、冥 想等修行方法被广泛应用于 教育领域,有助于提高人们
的专注力和内心平静。
佛教对中国历史的贡献
促进了中国文化的多元化发展
对中国的文学、艺术、建筑等领域 产生了深远影响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丰
3
道教对中国的影响
思想影响:佛教的因果报应、 轮回转世等观念深入人心,影 响了中国人的价值观和行为准
则。
社会影响:佛教的慈悲为怀、 普度众生等理念促进了社会的 和谐与稳定,同时也为弱势群 体提供了一定的帮助和支持。
文化影响:佛教对中国文学、 艺术、建筑等领域产生了深远 影响,如唐诗、宋词、元曲等 文学形式中都有佛教元素的体
佛教、道教和儒家思 想的影响
汇报人:XXX
目录
壹目
录 文 本
贰 影佛
响教 对 中 国 的
中国传统宗教佛教道教与儒家思想的影响
中国传统宗教佛教道教与儒家思想的影响中国传统宗教佛教、道教和儒家思想,作为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它们各自在不同的领域,以独特的方式为中国人民提供了宗教信仰、道德准则和世界观等方面的指导。
本文将分析佛教、道教和儒家思想对中国的影响,并探讨其在当代社会中的价值和作用。
一、佛教对中国的影响佛教起源于印度,传入中国后,逐渐融入了中国传统宗教与哲学体系中。
佛教强调人性本空、皈依三宝、追求悟道的理念,对中国社会和文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首先,佛教为中国人民提供了一种超越尘世的宗教信仰。
对于那些追求精神解脱和内心平静的人来说,佛教成为了他们寻求真理和安抚内心的避风港。
佛教教义中的涵养慈悲、戒律清净、修行自省等观念,一直以来都是中国民众尊崇和效仿的对象。
其次,佛教推动了中国文化和艺术的发展。
佛教寺庙和佛像雕塑成为了中国古代建筑和雕刻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佛教经典更是对古代文学和哲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例如,唐代的《法华经》和《楞严经》被广泛传诵,并对后世文人的作品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最后,佛教在中国社会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它关注众生福祉,倡导慈善和教育,推动社会的公心道德和人文精神的发展。
近年来,在中国的法师和佛教徒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倡导环保和保护动物等活动,进一步彰显了佛教在社会中的作用。
二、道教对中国的影响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其教义强调追求道的境界和主张个体与自然和谐相处。
道教对中国文化、哲学和社会生活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
道教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产生了重要影响。
传统的道教观念强调自然与人类的和谐相处,鼓励人们追求简朴、自然和宁静。
百姓常常到道观寺庙参拜、修炼养生之术以求得身心灵的净化与和谐。
此外,道教也对中国文学、艺术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从古代诗歌到戏曲,从绘画到建筑,道家思想都渗透其中。
例如,道家思想中的“天人合一”理念在中国传统绘画中广泛体现,而《庄子》等道教经典更是中国文化的瑰宝。
佛教的传入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佛教的传入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佛教是一种在印度诞生的宗教,其基本教义是修行消灭苦,达到解脱生死轮回。
公元
1世纪初,佛教开始传入中国,并且在隋唐时期达到兴盛。
佛教的传入,给中国社会的影响是深远而多样的。
首先,佛教传入中国,对中国的哲学、文化和艺术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在哲学方面,佛教的思想观念深刻、简洁,一些佛学
概念如生死轮回、因果报应、空、色、无常等,对于后来的中国哲学、逻辑、形而上学产
生了很大的启示。
在文学艺术方面,佛教对于中国绘画、雕塑、建筑、音乐等方面,也有
深厚的影响。
其次,佛教的传入,对于中国社会的意识形态、伦理道德、社会道德也有很大的影响。
佛教强调点化现实中度化,追求个人的内在发展,提倡无私、慈悲、博爱、忍耐等道德观念。
因此,佛教在中国盛行时,促进了社会的和谐,使中国文化与其他亚洲文化共通的在
文化渊源上形成了一种良好的社会道德习惯。
再者,佛教对于中国的政治、经济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在经济方面,佛教的宗旨为“知足常乐”,提倡节约、勤俭过日,也为中国孝敬观促进了经济、社会和政治上的稳定。
在政治方面,佛教对于官僚、军人等人才培养、道德教育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同时,佛
教还通过寺庙、道阻、修建银行质、留学等渠道,促进了两国的经济贸易往来和文化交
流。
总之,佛教的传入,对于中国社会的影响与作用均为深远而广泛的。
佛教的思想与文化,与中国的传统文化融合并存,形成了与世界其他宗教文化不同的中国佛教文化,成为
继儒家、道家、墨家之后,中国文化历程上重要的一条道路。
中国的佛教与道教的影响与传承
中国的佛教与道教的影响与传承中国的佛教与道教是两个源远流长的宗教体系,对中国人民的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与传承。
佛教于公元1世纪传入中国,道教则起源于中国境内,两者在中国的发展演化过程中互相交流、融合,并建立起独特的中国式佛教与道教体系。
一、佛教的影响与传承1. 佛教的传入与发展佛教于公元1世纪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最早期的佛教传播以翻译经典为主,随着时间的推移,佛教化为一种可以被普通民众所接受的信仰,并逐渐融入中国的文化、哲学和艺术领域。
佛教的发展分为三个主要阶段:初传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和隋唐时期。
自隋唐时期以来,佛教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宗教之一。
2. 佛教思想的影响佛教的思想对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佛教强调禅定与慈悲,倡导消除欲望和痛苦,追求内心的平静与解脱。
佛教教义的普及使得中国人对个人内心修养的重视,在文人士大夫、文化艺术、医学等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佛教的艺术表现形式如石窟艺术和传世佛像也成为中国古代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3. 佛教寺院体系的传承佛教的发展还带来了佛寺建筑、僧侣制度和寺庙文化的兴盛。
佛寺成为佛教信仰和文化的重要场所,并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著名的佛教寺庙如敦煌莫高窟、峨眉山、普陀山等都成为中国文化和旅游的重要象征。
二、道教的影响与传承1. 道教的起源与发展道教起源于中国,在汉代达到了鼎盛时期。
道教倡导“道”,即宇宙的原理和人生的理想境界。
道教的发展分为两个主要时期:古典道教和宗教道教。
古典道教强调心性修养和养生之道,影响了后来的医学、养生和武术等领域;宗教道教则出现了宗教仪式和神仙崇拜的特点。
2. 道教思想的影响道教主张追求自然和谐,与自然界保持和谐的关系,强调内心的平静与自省。
道教的思想影响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让人们更加注重自我的修养和内心的宁静。
道家思想也被整合到道教的文化传承和医学养生中,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健康理念。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中国是佛教的重要传播地之一,佛教自公元1世纪传入中国以来,深深影响了这个古老的文明国家。
本文将探讨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历程及其对中国社会、文化和艺术的深刻影响。
1. 佛教传入中国佛教起源于印度,公元1世纪时随着一些印度僧人的到来,佛教正式传入中国。
该宗教以其独特的修行方式和哲学理念,深深吸引了中国人民的关注。
佛教在中国最初的传播是通过口头传承和书信沟通完成的,这使得佛教迅速在中国蓬勃发展起来。
2. 佛教的发展和繁荣佛教的传播和发展离不开各个历史时期负责推动佛教发展的各个朝代的支持。
无论是南北朝、唐朝还是宋朝,国家的统治者都积极支持佛教的传播,并且修建了大量的佛教寺庙和塔庙。
佛教经典被翻译成汉语,为民众所了解,且佛教教义逐渐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导致佛教在中国的发展达到巅峰。
3. 佛教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不仅在宗教领域有着深远的影响,同时也对中国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首先,佛教的宗教仪式和僧众生活的规范,培养了人们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其次,佛教对中国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为佛教鼓励个人修行和内心的宁静,有助于人们摆脱烦恼和欲望的困扰,从而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4. 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是深远而广泛的。
佛教思想和艺术形式渗透到中国文学、音乐、绘画和雕刻等方方面面。
佛教经典的翻译和传播推动了汉语的发展,对中国文化的本土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佛教在绘画艺术方面的影响尤为明显,大量的佛教艺术作品如石窟、壁画和佛像等,成为中国艺术史上的瑰宝。
5. 佛教的现状和发展佛教在中国经历了悠久的发展历程,如今在中国依然有着广泛的信仰群体。
中国的佛教活动包括诵经、修行、禅坐等,吸引了许多人寻求心灵安宁和修身养性。
近年来,随着中国的社会变革和人们精神需求的变化,佛教在中国的发展面临一些新的机遇和挑战。
综上所述,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不仅影响了宗教信仰,还对中国社会、文化和艺术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文化影响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文化影响佛教是东方文化宝藏中璀璨的明珠,它曾经在中国大地上生根发芽,并渐渐融入了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
佛教的传播与文化影响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为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艺术造诣等方面带来了巨大的改变。
佛教传入中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这个漫长的时间里,它经历了时代的变迁、政权的更迭。
佛教的传入源自于印度,最早传入中国的是传统上称为“大乘佛教”的“南传大乘佛教”。
但是,最终在中国传播开来的是“北传”,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中原佛教”。
佛教传入中国后,在汉代出现了达到了鼎盛时期。
汉代是中国历史上文化高度繁荣的时代,佛教的理念和思想得到了许多受过儒家教育的文人的欢迎。
大量的佛经被翻译并传入中国,佛教经典的研究与解读也开展起来。
同时,佛教艺术和建筑也得到了蓬勃的发展,著名的石窟寺庙如龙门石窟、云岗石窟等应运而生。
而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不仅仅是普通人民接受佛教信仰和进行佛教修持,也深入了政治和社会生活中。
许多皇帝和贵族都崇尚佛教,支持佛教的发展。
佛教的繁荣不仅催生了大量的建筑和艺术作品,还影响了政策和法律制定。
例如,“祈雨法会”和“禅坛会”成为了人们祈求风调雨顺和平安的重要仪式。
而佛教的文化影响也延续至宋、元、明、清等朝代。
尤其在宋代,佛教与儒教、道教一起成为了中国宗教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
北宋时期,佛教学与科举考试并重,许多文人通过学习佛教经典来求取一种超越尘世的理想境界。
佛教的哲学思想也对宋代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徐渭、辛弃疾等文人多有涉猎。
此外,佛教在中国的传播还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佛教的理念强调“度众生”,注重亲情、友情和世间关系的和谐。
这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的思想有着一定的契合点。
佛教对于个体修持的重视也间接促进了中国文人文化艺术的繁荣。
诸如诗词、书画、茶道、园林等方面,都因佛教而得以发展壮大。
佛教也在中国的民俗文化领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很多中国人对佛教产生了浓厚的信仰,皈依五戒甚至十戒成为了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佛教对中国的影响(五个时期)
佛教对中国的影响佛教是世界性三大宗教之一。
它于公元前六世纪晚期产生于古印度,两汉之际传入中国内地。
佛教在中国的发展过程中,不断中国化,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宗教之一。
浩瀚的佛教经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以说,欲认识中国文化,不可不了解佛教,不可不稍知佛教典籍。
佛教自汉代传入中国,至今已2000年。
它深刻的影响着中国的传统思想和文化。
历史上真实的佛教决不是一种孤立的信仰,它一直与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各种哲学思想,民间的风俗习惯,社会道德乃至政治经济、文学艺术等结合任一起。
中国佛教虽然与印度佛教有渊源和继承关系,但佛教传入中国后,就逐步结合中国社会历史的特点,接受着中国思想和文化的影响和改造,然后才得到广泛的传播和发展,并产生了大量不同于印度佛教的精神和新面貌。
中国佛教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特点,成为中国文化思想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国佛教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是汉代佛教。
此期佛教刚传人中国,以佛经翻译、解说、介绍为主,翻译的主要是禅经和《般若经》。
这时期,人们把佛教看成是黄老之学的同类,禅学被看作是学道成仙的方术之一,佛教是在与道教方士思想结合的过程中得到发展的。
所以,这个时期可以说是佛道时期。
第二个时期是魏晋南北朝佛教。
此期佛教被大量翻译,中国僧侣佛学论著纷纷问世,般若学出现了不同学派,民间信仰日益广泛和深入。
著名大师有道安、慧远、鸠摩罗什和僧肇等。
重要佛学思潮,一是般若学?quot;空论,二是因果报应和神不灭论。
此期,佛学受到了当时玄学的影响。
所谓玄学是以《老子》、《庄子》、《周易》这几部书作为基础结合当时的现实政策而发展成的一种不同于汉代经学的新理论。
它研究体用、有无、本末这样一些比较抽象的理论,广泛地影响了当时佛教的发展。
所以,这个时期可以说是佛玄时期。
第三个时期是隋唐佛教。
此期,是佛教的全盛时期,也是它中国化的时期。
这时期翻译过来的佛教典籍已极为丰富,随着政治的统一,经济的发展,文化交流融合趋势的加强,佛教得到空前的发展,创立了不少新宗派。
佛教的传入和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佛教的传入和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中国佛教起源于公元前2世纪的汉朝,经历了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等历史时期,并不断吸收和融合其他文明的影响,逐渐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佛教文化。
佛教作为东方文化的一部分,对中国的文化、哲学、艺术等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佛教传入中国佛教是源于印度的一种宗教思想,传播到中国是通过丝绸之路。
公元前2世纪,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汉唐与西域地区的贸易联络,为佛教传到中国奠定了基础。
最早传入中国的佛教教派是大乘佛教,又称为正法师佛教,具有普遍性,更符合中国人的宗教意识。
二、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一)思想方面佛教的到来对中国的思想和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佛教教学中充满着仁爱、慈悲、智慧等思想,降低了世俗化的纷争,提高了人们的人文精神。
佛教思想中的“因果律”、“轮回转世”等思想,也得到了中国人的认同和接纳。
(二)文学方面中国传统文学也受到了佛教文化的影响。
唐朝盛世时期,佛教文学大量涌现,成为唐诗中的一种主要流派。
著名的诗人李白、王维、白居易、杜甫等人,曾在其诗作中表现出对佛教的推崇和追求。
(三)艺术方面佛教的传入对中国的艺术也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佛教文化中强调的超然与清静的精神,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审美追求紧密相连,孕育了独具特色的佛教艺术。
禅宗中“禅意六字”、“心印佛像”等表现,都体现了佛教文化对中国艺术的影响。
三、结语佛教的传入,促进了中国文化的多元化。
佛教文化中蕴含的仁爱、慈悲、智慧等传统哲学思想,不仅弥补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缺陷,更为中国文化的发展注入了新的血液。
佛教文化中特有的艺术表现形式,也为中国传统艺术注入了新的元素,开拓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空间。
佛教文化对中国的影响深远,是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佛教对人们思想行为的影响
佛教对人们思想行为的影响第一篇:佛教对人们思想行为的影响试述佛教在现代社会对人们的思想行为有哪些指导意义。
佛教是世界主要宗教之一,起源于印度,在世界东方文化里占有显要地位。
佛教虽为宗教,但思辨性很强,各种文化艺术哲学成分极为丰富,能给人以灵魂的净化和精神的震撼。
其博大精深的思想是人类文化宝库中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无论是在以前还是在现在对人类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生活都起着重要作用。
佛教伦理思想是其整个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原则可以概括为:众生平等观念、克制自我观念和慈悲利他观念。
这些伦理思想在佛经中就很好的展现出来了,随着在中国的发展,逐渐于我们传统的伦理道德相结合,影响人们的社会生活和思想观念。
在现代社会,佛教对人们的指导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抑制现代社会中的利己主义和享乐主义佛教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人们的利己主义和享乐主义思想,促使人们自律,反对损人利己,反对奢华。
佛教讲求克己,特别强调抑制自己的贪欲和私念。
对文化层次不高的人来说,佛教的教义对其思想和行为有着较大的约束力,因为佛教强调因果报应,讲求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当人们在极端地追求自身利益或享乐时,往往会顾虑佛经中所说的个人行为所招致因果报应,于是就会反省和收敛自己的行为。
(二)鼓励人们扶危济困,造福社会佛教思想鼓励人们扶危济困,造福社会民众。
佛教的慈悲利他观念鼓励人们多做善事,这种精神观念随着佛教影响在民间的深入和扩大,逐渐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接受。
在现实生活,有相当多的人能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从事许多利国利民的善事,以得到心灵的安慰。
(三)鼓励人们追求理想中的至善境界,维持社会安宁佛教思想鼓励人们追求理想中的至善境界,有利于维持社会稳定。
随着佛教伦理观念同传统观念的结合,佛教伦理观念逐渐为人们所借鉴和接纳,在相当多的人的潜意识中,按照佛教的行为规范办事,是一定会有一个好结果的,这些观念就起着激励人们去追求一种理想中的至善境界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佛教对中国民众思想的影响
【内容摘要】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教在西汉末年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此后,随着我国与西域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交往愈加频繁,佛教在我国发展迅速,经书佛道等翻译作品也由官方逐步流传到民间各地,并为阡陌百姓所接受。
自传入我国以来,佛教伴随着中国历史历经兴衰,不断成长,最终发展成为与中国传统儒家、道教同等举足轻重的一大宗教。
在中国发展的过程中,佛教不断与中国本土儒家、道家融洽接纳,最终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国人的处世方式,对中国文化和思想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关键字:佛教儒家道教文化影响
前言
要撑起一个强大的现代化国家,除了经济、教育、科技等力量之外,还需要先进、强有力的文化力量。
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教在西汉末年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并迅速发展,经书佛道等翻译作品也由官方逐步流传到民间各地,并为阡陌百姓所接受。
印度佛教禅学传入中土以后,以其自身的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在诸多层面与中国传统文化发生着关系。
佛教伴随着中国历史历经兴衰,不断成长,最终发展成为与中国传统儒家、道教同等举足轻重的一大宗教。
而在中国发展的过程中,佛教也对中国文化和思想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同时也为中国本土儒家、道家的发展带来积极影响。
佛教传入后,许多道教经典是在佛经的直接影响下形成的;佛教对儒家的影响,则突出表现于对新儒学——宋明理学的渗透之后,诗歌、书法、绘画带上了佛教的明显印痕。
然而佛教对中国最突出的影响,则是其本身思想对传统中国百姓生活和思想带来的变化。
一、佛家与道家、儒家
作为中国三大宗教,佛教、道教、儒家在我国历史文化发展过程中扮演者不同角色。
道家文化对生命寄予无限的关怀,尊重生命,注重养生,追求健康长寿,在很多时候担任着医师的角色,固有十道九医之说。
儒家关注苍生社稷,追求仁义礼智信,在儒家看来,无论人性善恶,都可以用道德去感化教育,这种教化方式,是一种心理上的改造,使人心良善,知道耻辱而
无奸邪之心,也因为如此,儒家思想长期被封建统治阶级和文人志士青睐,成为封建王朝中的正统思想。
与前面两者不同,佛教更多关注的是身心净化与超脱。
佛法万千法门,关注的身心净化与超脱,理论可以通过境、行、果三个方面得到体现,因教显礼、以礼起行,由行克果。
佛教将人的解脱视为根本问题,所以体现和反映全体佛法的境、行、果主要是围绕解脱进行阐述的。
境,即使所观看到的对象,是佛法里对世界的认识;行,是指修行,是佛法里对自我身心净化的过程;果,是修行获得的结果,也是佛法里最终要达到的心善慈悲之境界。
二、佛教中的生死观对中国民众的影响
死亡是必然的,人生是短暂的,生与死的问题是每个民众,每个团教组织必须考虑到的哲学问题。
儒家讲究仁治礼治德治,既是考虑江山社稷之稳固,也是考虑民众生死之安然;而道教追求修身治性长生不老得道升仙,也是基于对生死问题的详细考究。
相对于前面两者,佛教在生死面前则显得更加泰然,是相信生死轮回的。
生与死同是人生的不同阶段,人自出生起,开始享受生命的美好,同时自出生开始,死亡即成了生命的必经之地,佛认为死是生的开始,是另一种生存在的状态,所以生与死没有差异,生即是死,死亦是生,生也未尝生,死亦未尝死。
佛教生死轮回的观念深深影响了中国民众,也让中国民众在死亡面前有了一种慰藉。
譬如在中国几千年传统思想中,将红白同时看作喜事,一方面是缘于庄禅之故,另一方面是深受佛教生死轮回的影响。
中国古的人,皆以人死如灯灭,佛教的传入中国,使人知生有所来,死有所往,几生死往还的权力,皆在于自己,而祸福的招致,又往往在于人的一念之间。
所以俗话说:“一念的善上天堂,一念的恶入地狱。
”佛教认为人于日常生活中,一切行为,语言及意念,均可形成一种特殊的惯性,成为一种能招致未来果报的潜势力,亦即是主宰人生,支配宇宙的业力。
三、佛教中的得失观对中国民众的影响
人的一生,几乎时刻都在盘算与计较,在佛看来,正是因为人时刻计较与盘算的这
些客尘,才让主观心性变得不再清净,才让自己得不到超脱。
人的一生,不是得就是失;有得有失的人生是非常自然的。
很多时候,得与失是相辅相成的,我们在得到的同时也在失去,在我们失去的时候,我们同样在得到。
得失其实是一样的,有得就有失,得就是失,失就是得,所以一个人的最高境界应该是无得无失,所以佛在得失面前保持忘怀。
佛在保持得失忘怀的同时,也坚持知足与放下的心态。
无欲则刚,人之所以痛苦,是因为自己背负的太重,心累而察苦。
人生过于贪婪,往往只会适得其反,好的事情变成坏的事情,就会招致对自己不利的结果。
物欲太强,贪婪的眼睛如果得不到满足,会让人变得灵魂失态、变得永不知足,以致精神上永无宁静,永无快乐。
而在物欲横流的现实生活中选择放弃,是一种勇气,是一种修养,也是一种境界。
放弃让生活变得简单,更加洒脱,更加自由。
放下了心中的贪欲、愤恨和妄想,放下过多的客尘,我们不必费心掩饰自己,就能少一些心灵的束缚,多几分心灵的舒展,就能少一些不必要的烦恼,多几分人生的轻松。
四、佛教中的因果观对中国民众的影响
和生死、得失观一样,因果报应是佛学教义的又一理论基石,也是佛教灵魂学说的集中体现。
佛以因果报应的思想,始终告诫着人民大众需行慈善。
佛教从诸法因缘和合而生的观点出发,强调人的行为、意识直接决定并主宰自己以后的命运,这就延长并加强了事实上虚幻的因果联系。
然而生死界限的存在,使这种因果报应间断,于是因果报应又必然与生死轮回相依附。
因果报应与生死轮回把人们的道德行为与命运的主宰权交给了自己。
因果之间的报应实际上是一种外在的道德约束机制,而轮回观又使这种约束从有限走向无限,它不但对人生的现世,更重要的是对来世产生作用。
在这种道德说教的影响下,无论是士大夫还是目不识丁的劳苦大众,一般的中国人都暗暗相信在他们度过此生以后,将会又有再生。
因此,千百年来,佛教因果报应的思想,一直成为维护中国道德伦理的精神支柱。
五、佛教中的自然观对中国民众的影响
佛教同时追求顺应自然,一切随缘,认为天人合一才是人生于天地间的最好状态。
顺应自然,一切随缘,即保持一颗平常心。
真正的大道就犹如空空宇宙,渺如烟海,又怎能受到外在是非观念的约束呢,所以道是平常心。
佛教中的顺应自然还可以扩展到佛教的动静学说。
在佛看来,人身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则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妄动,伤其身痛其骨,才会体会到人世间诸般痛苦,所以顺应自然保持一颗平常心才是最理智的选择。
七、结束语
佛教传来中国将近两千年,思想体系发展演变成十多个派别,学术成果灿烂辉煌,在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佛教各宗派学说,经过长期的研究和广泛的弘扬,对中国思想界曾起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佛教的慈悲、平等、无常、无我的思想,在当时的知识界中起了启发和鼓舞的用。
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同样涵盖建筑、雕塑、绘画、音乐、天文、医药等诸多领域。
在日益恢复发展的今天不但重新焕发了光辉,并且继续起着新的积极作用。
存在了将近两千年的中国佛教,是拥有内容丰富的文化遗产的。
论它的典籍文化,论它的成绩经验,论它的国际影响,无论作为宗教或学术来看待,中国佛教在全人类的文化发展和文明进步的历史中都有不容忽视的地位。
参考文献:
⑴《佛教概说》李养正著中华书局
⑵《佛教哲学》方立天著中国人名大学出版社
⑶《中国佛性论》赖永海著上海人民出版社
⑷《中国哲学大纲》张岱年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