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舆论监督的影响及解决其弊端的对策
新媒体时代下的网络舆论监管与治理
新媒体时代下的网络舆论监管与治理在新媒体时代,网络舆论的传播速度和影响力日益增强,网络舆论监管与治理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
网络舆论的自由与规范之间的平衡,既需要保障公民的言论自由权利,又需要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本文将探讨新媒体时代下的网络舆论监管与治理的挑战和对策。
一、网络舆论监管的挑战1.信息泛滥:新媒体时代,信息的传播速度极快,大量信息涌入网络,使得网络舆论的传播变得更加迅速和广泛。
这给网络舆论监管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如何及时准确地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判断信息的真实性和合法性,成为了监管部门面临的难题。
2.虚假信息:网络上存在大量的虚假信息和谣言,这些信息往往会引发社会恐慌、矛盾冲突等问题。
虚假信息的传播不仅会误导公众,还可能对社会稳定造成严重影响。
如何有效地识别和打击虚假信息,成为了网络舆论监管的重要任务。
3.个人隐私泄露:在网络时代,个人信息的泄露问题日益突出。
网络舆论监管需要保护公民的个人隐私权利,防止个人信息被滥用和泄露。
但是,如何在保护个人隐私的同时,又能有效地监管网络舆论,确实是一个难题。
二、网络舆论治理的对策1.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网络舆论监管需要依法进行,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是保障网络舆论监管有效进行的基础。
相关法律法规应明确网络舆论的边界和底线,规范网络舆论的传播和表达方式,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2.加强技术手段的研发和应用:网络舆论监管需要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如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对网络舆论进行监测和分析。
通过技术手段的应用,可以及时发现和处理虚假信息、恶意攻击等问题,提高网络舆论监管的效率和准确性。
3.加强舆论引导和舆论监督:网络舆论治理不仅需要监管部门的努力,还需要广大网民的积极参与。
加强舆论引导和舆论监督,引导网民理性表达意见,监督网络舆论的传播和表达方式,共同维护网络舆论的健康发展。
4.加强国际合作:网络舆论监管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需要各国加强合作,共同应对。
各国可以分享经验、交流技术,共同制定网络舆论监管的国际标准和规范,共同维护网络空间的安全和稳定。
网络舆情治理的挑战与对策
网络舆情治理的挑战与对策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普及,网络舆情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议题。
网络舆论的迅猛传播和快速扩散使得舆情治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网络舆情治理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虚假信息的滥发与传播网络舆论中存在大量虚假信息的滥发与传播,这给人们的思维判断带来了困扰。
虚假信息往往损害公众的利益,误导舆论,甚至引发社会恐慌。
针对这一问题,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强信息监管,建立健全的舆情监测和核实机制。
同时,公众也应提高辨别虚假信息的能力,通过多方求证和深入思考来判断信息的真实性。
二、网络暴力言论的泛滥网络上存在大量恶意攻击和侮辱他人的言论,严重影响了公众对网络环境的感知和参与。
针对这一问题,应加强网络社交平台的管理,提高言论审核和处罚力度。
同时,培养公众形成理性、文明的网络交流习惯,增强法律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环境。
三、隐私保护的难题随着个人信息的泄漏和滥用现象增多,网络用户的隐私保护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强个人信息的监管和保护,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加强对信息泄露的打击力度。
同时,网络用户也要增强个人信息安全意识,提高自我防范的能力,谨慎对待个人敏感信息的披露。
四、舆情引导与公共参与的平衡网络舆情的快速发展需要政府与公众进行更紧密的互动和交流。
政府应建立开放、透明的沟通渠道,主动回应公众关切,及时解决问题。
公众也应积极参与网络舆论,发表理性、合法的意见和建议,共同推动网络舆情的积极引导。
五、跨国网络舆论治理的协调问题网络舆论的传播超越了国界的限制,跨国网络舆情的治理面临着协调困难。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法规差异、文化差异等因素使得网络舆论的治理变得复杂而棘手。
国际社会应加强合作,制定共同的网络舆情治理标准和机制,形成跨国合力。
结语网络舆情治理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相关机构、网络企业和公众携手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各方的共同合作与努力,才能有效应对网络舆情治理中的挑战,维护良好的网络环境,实现网络舆情的健康发展。
网络舆论监督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网络舆论监督的现状及对策研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报刊杂志、广播电视以及互联网等媒体形式正在不断扩大其影响力,舆论监督的作用日益受人关注;同时,政府的行政权也在不断扩张,公共权力的扩大易导致乱用、滥用而滋生腐败.传统的监督方式因其自身的局限性难以积极地发挥应有的效能,而舆论监督因其自身的特点和作用方式将成为规范政府行政的一种必然的监督方式.网络媒体在舆论监督方面的积极影响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公民在这里平等的传播信息,发表意见,这些意见在网络中集合,进而形成无法忽视的舆论压力,引起政府高层的关注,对事件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对规范政府行为,限制公共权力,完善监督体制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从最近几年网络舆论监督对现实事件的影响来看,其所折射出的普通民众对公共权力制衡的力量是不容忽视的.毫无疑问,网络在影响社会发展、促进社会进步方面发挥了新兴力量的重要作用.同时,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制约,当前网络舆论监督中还面临着诸多矛盾和问题,我们应当正确认识网络舆论监督这把“双刃剑”,找出网络舆论监督存在的问题,不断的进行规范和正确引导,建立多方面、深层次健全的舆论监督体系,将其引向正确健康的发展道路.一、网络舆论监督的内涵特点一网络舆论监督的含义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普遍应用,使得舆论监督有了新的表达形式和传播渠道.网络舆论监督是舆论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人民群众通过网络了解国家事务,广泛、充分地交流和发表意见、建议,对国家政治、经济、法律、文化、教育、行政等活动进行褒贬与评价的一种监督形式,其形成是依赖互联网的各种功能来实现的.我们应当对网络舆论监督有个全面正确的认识,并且不断地进行规范和正确引导,使其规范和完善,建立起有利于网络舆论监督的制度与途径,使“互联网”成为实现政治民主、建设政治文明的最佳手段.二网络舆论监督的特点网络舆论监督相对于传统舆论监督而言有着明显的优势.1.网络舆论监督便捷、速度快、成本低、效率高.网络媒体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加快了舆论监督的速度,一旦某个地方发生一件事情,各个地区的网民都可以了解到这些事情所发生的前因后果,将各地的网民意见聚集到一起,通过共同交流观点,能够在短时间内最大范围的凝聚起多数民众,形成一种强大的舆论,聚集起强大的能量,这种能量一旦形成,便会产生很大的效用.网民对热点事件的关注会加速推动整个事件的解决.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移动技术的发展,网络舆论传播的快捷性得到更大幅度的提升,微博及微信朋友圈、微信群的普遍运用,基本上舆论传播已经达到了及时性和实时性,每个人都是播音员,每个人都是发布者.2.网络舆论监督制约公共权力,推动廉政建设,是反腐败的利器.网络舆论监督由于其信息传播的自由性和关注内容的广泛性,使得它在揭露滥用权力行为、关注权力腐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网络舆论信息来源广泛,传递便捷,网上舆论一旦形成,将形成网上网下的共同互动,包括专门监督机构和被监督人在内的社会各界人士都可以在网上直接进行对话,那些原来人们敢怒不敢言的腐败罪行可以首先在网络上被揭批,未被发现的谎言可能在网络上被捅破.这些特点使普通网民拥有了前所未有的话语权,也使公共权力不可能完全在暗箱中操作,有利于促进公共权力公开、公正地行使.事情一旦曝光,舆论的压力就成为推动事件解决的动力.由于网络媒体的便捷性,匿名性,打破了时空的界限,广大网民利用互联网这种电子媒体进行批评、检举、揭发、控告、发表文论等现象,从而对官员及政府进行监督,成为反腐败不可或缺的利器.3.网络舆论监督方式灵活多样.不同思想观点的人可以在互联网中直抒胸臆,自由交流,丰富的信息内容和多样化的报道方式使得上网浏览信息和发布信息成为很多人每天的必修课.越来越多的人拥有自己的电脑和手机,享受着网络空间的便利.信息来源的匿名性造就了网络舆论的丰富多彩,增强了网络舆论监督的生机和活力.表现手段的多样性,现在的科技发展带来了传播技术的解放,实现了传播内容的生动性和传播方式的灵活性.文字、图片、多栏目出击,多样化的形式带来了传播内容的多样性,赋予网络信息更为绚丽的着装.表现形式的多样性使舆论监督报道更为立体、形象、直观,进而增强舆论监督的力度.手机移动端的迅猛发展,更让表现形式突破了时空限制,对有些事件的描述已经无需长篇累牍的文字,几张图片和几段视频就可以向公众展现事件的基本情况.由上可见,对于舆论的形成,网络具有传统媒体无可匹敌的优势.同时,网络舆论作为“原生态”的公众意见,真实反映了社会心理和社会情绪,从而以舆论的强大精神力量对公共权力进行监督,也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可以说网络舆论监督是现代社会民主化发展进程的必然.二、网络舆论监督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当前,以互联网和4G移动技术为基础的网络舆论监督发挥了传统媒体无法企及的作用,在监督中解决了许多问题.但是,网络舆论监督中所暴露出的问题也不容忽视.一网络舆论监督的现状在网络舆论监督的历史中,不断有典型的案例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从这些事件中可看出当前我国网络舆论监督的现状.1.政府对网络舆论监督十分重视网络舆论监督,在社会民主化和法治化进程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国家政府给予网络舆论监督充分的重视.习近平指出:“网民来自老百姓,老百姓上了网,民意也就上了网.群众在哪儿,我们的领导干部就要到哪儿去.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学会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经常上网看看,了解群众所思所愿.”这“是新形势下领导干部做好工作的基本功”,“一定要不断提高这项本领”.同时,提出“让互联网成为我们同群众交流沟通的新平台,成为了解群众、贴近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的新途径,成为发扬人民民主、接受人民监督的新渠道.”这就意味着,网络意识与走进网络,是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是否坚持群众路线的检验标准和重要尺度,而这种新标准、新尺度的确立,必然内含或奠基于新网络舆论观.2.网络舆论持续升温,力量不可忽视由于传统媒体侧重舆论导向而舆论监督功能严重弱化,互联网成为民众表达诉求唯一比较畅通的通道.2016年,我国互联网上网人数7.31亿人,其中手机上网人数6.95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3.2%,其中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33.1%,虽然低于美英日韩均在85%以上,但中国的网络舆论场绝对是世界上最大的,也是力度最强的.3.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互动增强网络舆论监督的优势已经日益受到政府和公众的重视,其地位的重要性也正在得到提升,但大量事实表明,报纸等传统媒体在事件的调查报道、原因分析、经验总结等方面更具有专业性和针对性,更能形成高质量的舆论监督.所以两种媒体的互动,才能使舆论监督达到最佳效果.4.隐患仍然存在,亟待解决完善任何一种舆论形式都是一把“双刃剑”,会产生正面或负面的影响,网络舆论也不例外.人们在乐观地看到网络舆论畅达民意、维护权益、鞭笞腐败的力量的同时,也应该看到它带来的一些不良的社会影响.由于网络开放性、匿名性、低门槛、后果的无责任性等特点,网络中充斥着各种非理性、情绪化的言论,这些不良信息的随意传播,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广大受众的社会判断、行为方向以及政府工作的相关决策.任其发展,则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影响社会的稳定.同时,网络舆论还混杂着大量的谣言、暴力、色情内容,极大地影响社会的和谐.另外,网络侵权现象也时有发生,最典型的就是人肉搜索,人肉搜索对事件的走向和最终演化都发挥了很大作用,它侵犯了当事人的隐私权,严重影响了当事人的生活.因此,如何根据网络舆论的特点加强对网络舆论的引导,消除网络舆论监督中存在的隐患是当前亟待解决的历史性课题.二网络舆论监督存在的主要问题网络舆论监督是一把双刃剑,在网络舆论监督影响力越来越大的同时,也存在负面的影响.习近平指出:“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网络空间乌烟瘴气、生态恶化,不符合人民利益.”“整天乱哄哄的,那就什么事也办不成.”“如果弄成那样一个局面,就不符合人民利益,也不符合国家利益.”这点出了网络空间存在的问题和亟待改善的现象,内含着对广大网民的期待.1.网络舆论监督主体能否真正代表民意何为民意从性质上看,民意是指公民的意愿,它应当具有普遍的代表性和共同性,它反映的应该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绝大多数人的共同意愿.但值得注意的是,根据统计,我国网民的人员结构却呈现出以下鲜明特点:截至2016年12月,10-39岁群体占整体网民的73.7%.其中20-29岁年龄段的网民占比最高,达30.3%;10-19岁、30-39岁群体占比分别为20.2%、23.2%,农村网民占比为27.4%,规模为2.01亿,城镇网民占比72.6%,规模为5.31亿.因此,根据我国网民的人员构成和分布,可以说,网络舆论最多只能代表以下群体的声音:生活在城市地区、有一定经济能力、有足够闲暇在网络中发表意见的青年人.2.网络信息的准确性很难核实网络具有开放性的特点,人人都可以是信息的传播者和接受者,而当前现有的网络技术也无法辨别信息的真伪.由于信息的传播者没有受过专业训练,在传播信息的过程中往往带有主观色彩,这就必然会造成信息的失真,甚至会出现谣言.一些个人或网站,为了博得点击率不惜发布虚假消息,或者就某一热点问题进行炒作,夸大事实,这就给网络舆论监督的可信度带来了一定的困扰.在全民参与下,网络舆论监督形成一种重要的舆论压力,使人民的监督权利得到充分实现.但是,网络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仍然是一种无法克服的障碍,网民提供的虚假、片面信息使得事件更加扑朔迷离,难分真假.同时,网民中普遍存在从众心理,人云亦云,不注重调查研究,.3.网络舆论具有自发性和盲目性,网络暴力不容忽视由于网络的虚拟性和匿名性,人们对问题的探讨带有一定的随机性和盲目性.一些网友或媒体风闻言是,捕风捉影,使得网络舆论监督呈现出一种混乱和非理性的状态.如果偏激或者极端的情绪化观点占了上风,原本的舆论监督就会变成非正常的舆论暴力.此外,网络舆论中的情绪性言论较为突出,网上存在不少发泄情绪的偏激言论,充满着谩骂与人身攻击.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网络舆论监督的效力.4.网络法律法规不健全,舆论监督缺乏力度网络互动中的侵权问题,在诽谤、侵犯个人隐私、侵害知识产权等几个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纵观网络热门事件,很多都是通过人肉搜索出现在网络上的.由于相关法律制度不健全,这种缺乏理性的肆意搜索攻击,侵犯了他人的隐私权,严重影响了他人的生活.此外,一些“人肉搜索”背后的逐利性或者某种目的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肉搜索”的社会意义,甚至把舆论引向歧路.在中国,新闻自由和司法独立的发育还未成熟,网络舆论监督作为近年来的新生事物,目前既没有相关法律的认可,也没有相关部门的授权,更没有什么组织团体的支持,因而在实施舆论监督的道路上必然是困难重重.这也是网络舆论监督缺乏力度的一个最大软肋.三、解决当前网络舆论监督中存在问题的对策在互联网时代,网络舆论正以其实时、快捷、廉价、有效等独特优势和时代特征,成为舆论监督阵营中的主力军,其对社会民主政治生活的积极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为了充分发挥网络的舆论监督作用,基于目前我国网络舆论监督存在的问题,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着力完善和突破.一加大网络硬件投入,加速互联网的普及正如上文所提到的,2016年,我国互联网的普及率刚刚超过50%,远不及发达国家的80%以上,网民的人员结构较单一,网络媒体的受众范围仍然偏小.近一半的人还是依赖于广播、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获得新闻信息.这就要求我国政府还要加大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互联网络的普及力度,积极平衡互联网发展的地域差距,降低互联网使用的资费和技术门槛,帮助广大的西部地区和人口众多的农民兄弟拥有更多网络上的话语权,调动更多的老百姓的积极性,方便更多的人民群众对国家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监督.二加强对网络从业人员和网民的素质教育加强对网络媒体从业人员特别是网络媒体的负责人、技术骨干的思想政治素质培训和业务培训,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强化职业道德建设,以向大众提供真实、快速、全面的信息,确保对网络虚假信息和网络舆论的控制和引导,提高网络舆论的社会公信力.同时,网民自律和网络素养教育是正常开展网络舆论监督的关键.因此要加强对网民的网络素养教育这个重要环节.网络舆论问题的消除,关键在于广大网民要提高自身素养,不能逾越法律的底线,侵犯他人权利.三政府部门大力支持和引导网络舆论监督网络舆论监督作为一种新兴事物,初露锋芒,它的形成和发展固然遵循一定的规律.为了使新的技术性的舆论监督手段健康成长,顺应时代潮流,政府应当予以高度重视,本着平等的心态、开放的视野、法治的理念去正确支持和规范引导网络舆论监督,主动加强与网民的沟通交流,了解网民的普遍心态和兴趣爱好,及时调整改进引导方法,强化正确的主流声音,以科学的理论分析祛除无知和谣言,促使网民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众所周知,网络舆论监督往往是自发的,盲目的,如果政府各个部门能够加强与社会公众的沟通,把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和决策进展情况及时向社会通报,有目的性的引导群众参与,就会大大发挥网络舆论监督的积极作用.四建立健全监管网络舆论的法律法规自1994年互联网进入我国以来,我国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规范网络舆论的法律法规,比如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方法、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等等.但是目前网络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以至于产生一些虚假信息,网络暴力等违法行为.因此,需要大力提高网络的法治化管理水平,建立健全法律体系,约束网络舆论传播.特别是对一些介于道德和法律的行为给予明确的界定,提出一些具体的解决措施,逐步实现网络舆论监督有法可依刻不容缓.要加强新闻媒体立法,建立健全监管网络舆论的法律法规,实现新闻言论自由和舆论监督权健康有序发展的统一,特别是针对当前我国网络舆论监督过程中存在的侵权现象,要求综合运用多种措施加以防范和调控.必须加强网络应用管理的立法,明确舆论监督权的法律界限,包括具体的禁止性规范和惩罚措施,以有效解决网络侵权纠纷.另外,要加强对互联网站、论坛、微博微信的管理,建立健全一整套的新闻信息采集发布的审查把关制度,严厉打击利用网络制造和传播虚假信息、造谣惑众的行为.五网络舆论监督应加强与传统舆论监督的互动网络舆论监督与传统舆论监督比较而言,网络媒体的确具有传统媒体无法企及的传播优势,在舆论监督的过程中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当前我国网络媒体专业报道的能力毕竟有限,而相比之下,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在事件的调查报道、原因分析、经验总结等方面更具有专业性和针对性,更能形成高质量的舆论监督.大量事实表明,在强化网络舆论监督的同时,也不能否定或轻视传统媒体在监督中的作用.因此,网络舆论监督若要充分发挥其功用,就必须加强与传统舆论监督方式的互动合作,而不能单枪匹马.为了促使监督效果的最大化,二者应当在监督过程中相互配合,加强合作,取长补短,形成舆论监督的合力,才能使我国的舆论监督事业得到长足发展.总而言之,网络舆论监督凝聚了强大的民意,并以其开放性、实时性、广泛性等鲜明的特色,开启了中国舆论监督的一个崭新时代,并成为舆论监督的主力军.但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在实施舆论监督的过程中,作为新生事物,也存在诸多弊端和法律方面的缺失.2016年4月,习近平主持召开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时指出,“要建设网络良好生态,发挥网络引导舆论、反映民意的作用”.因此,我们要客观公正地看待网络舆论监督,正确加以引导和规范,克服其存在的弊端和缺点,发扬其优点,使其成为公民参与政治经济生活的重要载体,成为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主阵地,成为激发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团结奋斗的强大力量.。
中国网络舆论监督的现状及对策
为了充分发挥网络舆论监督的积极作用,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首先, 加强网络监管,打击虚假信息和恶意言论的传播。政府应加强对互联网平台的监 管力度,建立和完善信息审核和管理机制,防止恶意信息的传播。其次,提高公 众的网络素养和媒体素养,使公众能够正确理解和看待网络信息。公众应具备辨 别信息真伪的能力,不轻易相信和传播未经证实的消息。
三、中国网络舆论监督的对策
针对中国网络舆论监督存在的问题,以下是一些对策建议:
1、加强信息审核和管理
为了提高信息的真实性,应该加强信息审核和管理。政府和互联网企业应该 采取措施,建立健全的信息审核和管理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理虚假信息,确保信 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2、引导网民文明上网
为了减少网络暴力问题,应该引导网民文明上网。政府和社会各界应该加强 宣传教育力度,提高网民的素质和意识,倡导文明上网行为,促进网络空间的健 康发展。
二、中国网络舆论监督存在的问 题
虽然中国网络舆论监督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以下 是中国网络舆论监督存在的主要问题:
1、信息真实性难以保障
互联网上信息来源复杂,虚假信息难以避免。一些不实信息可能误导公众, 导致舆论监督失效。因此,需要加强信息审核和验证,提高信息的真实性。
2、网络暴力问题突出
网络暴力是网络舆论监督中一个突出的问题。一些网民在表达观点时使用攻 击性言辞或者恶意举报等行为,对其他人的权益造成损害。这种现象应该得到重 视和有效管理,保障网络空间的健康发展。
3、网络舆论场管理难度大
随着互联网平台的多样化,网络舆论场的管理难度越来越大。一些自媒体平 台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导致一些不良信息得以传播。同时,由于互联网信息的 海量性和复杂性,政府也难以全面有效地管理网络舆论场。
试论网络舆论监督的缺陷及对策
试论网络舆论监督的缺陷及对策摘要:同传统媒体监督相比,网络舆论监督具有快捷性、开放性、匿名性、多元性和自由性等特点。
但网络的虚拟环境和沟通行为的低成本性,在行为自由原则指导下,人的善恶本性都有机会得到发挥,因此必须正确认识网络监督的缺陷,合理地管理、规范和引导网络。
关键词:网络舆论监督缺陷及对策所谓网络舆论监督,就是人民群众通过网络了解国家事务,广泛、充分地交流和发表意见、建议,对国家政治、经济、法律、文化、教育、行政等活动进行褒贬与评价。
[1]同传统媒体监督相比,网络舆论监督具有快捷性、开放性、匿名性、多元性和自由性等特点。
在现代社会,“网络,为分散的人民群众提供了意见表达的新的更为便捷的渠道。
”[2](P218)。
1998年5月,在联合国新闻委员会年会上,互联网网络被正式冠以“第四媒体”的称号。
第四届中国网络媒体论坛与会的官员和专家指出,网络媒体已发展成为引导和洞察社会舆论的重要窗口,网络舆论对政府决策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影响。
[3]2004年9月,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指出,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互联网等新型媒体对社会舆论的影响。
在中国,网络已成为人们参与政治,实施舆论监督的新平台。
近年来所涌现的沈阳的“刘涌案件”,广东的“孙志刚案件”,陕西的“华南虎照事件”,“天价香烟事件”,浙江温岭“虐童事件”等,网民的广大参与不仅影响甚至决定了事件的进程与走向。
尤其是南京江宁区“天价烟局长案件”,案件的起源是周久耕开会的一包烟,通过网民的广大参与和不懈努力,逐步使周久耕这名腐败分子脱去了“公仆”的外衣,引起了相关部门的注意,最终被绳之以法。
整个案件的特殊性在于,从发现周久耕的问题,到立案侦察,直致最后的审判,网络舆论起到了关键“推手”的作用,充分彰显了网络舆论监督的重要作用。
然而网络舆论监督也是一把“双刃剑”。
网络的虚拟环境和沟通行为的低成本性,在行为自由原则指导下,人的善恶本性都有机会得到发挥。
正如美国品德教育联合会主席麦克唐所说:“虚拟网络的危险在于,它以一种更具欺骗性的手段方式和魅力抓住了你的注意力,在你没有意识到时就排斥掉你其他的生命感受、情怀痛苦和乐趣,它利用所有人类交流的欲望和行为,构筑起他扑朔迷离、常开不败的青春。
网络舆论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网络舆论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引言实际上,现阶段我们所指的网络舆论监督,更多的是在网络这个媒介的影响之下,通过人民群众的言论自由方式来形成一个巨大的舆论影响作用,从而对社会当中的不良行为,政府的失德行为等等进行一定的监督和控制,这是一种存在于道德层面的监督方式。
但是,随着近些年我国网络舆论监督工作的全面铺开,也逐渐进行了相关的立法建设,通过法律法规,网络舆论监督逐渐带有了一些法律的强制意味。
然而,目前我们不能总是停留于现状、满足于现状,而是需要积极地去思考网络舆论监督工作的内在价值,与其目前的不足之处,从而提出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提升对策。
使得网络舆论监督能够真正的祛除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改变政府工作的态度,真正的构建以人为本的、为人民服务的阳光政府,也能够构建风清气正的和谐现代社会主义社会。
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之下,笔者展开了此次研究,着重围绕网络舆论监督进行了对策的探讨和问题的分析。
综合采取了文献查阅和实际调查走访相结合的研究办法,希望能够探讨出目前网络舆论监督工作中所存在的具体问题,并且提出行之有效的对策建议。
一、网络舆论监督工作的价值网络舆论监督就是人民群众通过互联网了解国家事务,广泛、充分地交流和发表意见、建议,对国家政治、经济、法律、文化、教育、行政等活动进行褒贬与评价。
(一)拓宽了反腐败渠道在传统模式下,如果我们想要对政府机关单位的种种行政行为进行监督的话,那么往往需要借助纪检监察的力量,也可以通过明察暗访的方式,发挥主流媒体在这方面的监督职能。
这种方式相对来说具有一定的滞后性,而且也不能够起到全面监督的作用,甚至所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是非常巨大的,是不符合现阶段我国发展需要的。
而网络舆论监督恰恰将这方面的不足之处予以弥补,通过网络,通过这条纤细的网线,目前的监督工作当中已经打破了现存的时间限制、空间限制和地域限制,所有的人民群众都已经承担起了监督工作的重要主体,他们都是国家政府履行各项职能、开展执法行为的重要监督人。
舆情管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舆情管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一、问题分析1.信息泛滥与真假难辨:在互联网时代,大量信息以极快的速度传播,使得舆情事件呈现爆发式增长。
然而,其中不乏虚假信息、恶意谣言等内容,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同时,受到时间和资源限制,在短时间内准确判断信息真伪也变得困难。
2.网络暴力与恶意攻击:面对互联网匿名和追责难的特点,一些网络用户利用这种环境开展网络暴力行为和恶意攻击他人。
这不仅伤害了他人合法权益,还容易引发集体愤怒或干扰社会稳定。
3.监管手段滞后于技术创新:技术更新日新月异,并且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舆情管控领域。
然而,由于监管机构缺乏相关专业知识或处于反应性阶段而无法及时跟进科技发展。
二、解决对策建议1.提高公众媒介素养:(1)教育系统加强综合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信息辨别能力、批判思维和媒体素养。
(2)加强网络安全教育与指导,提高公众对互联网风险和网络暴力的防范意识。
2.建立健全法律法规:(1)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以应对舆情管控中遇到的新挑战。
需要关注社交媒体平台审查机制、隐私保护等方面,并明确责任主体及违规处罚等问题。
(2)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跨境互联网舆情传播问题,并共同制定和执行适用于各国的标准和要求。
3.增加监管力度并利用技术手段(1)设立专门部门或机构负责舆情监测与管理工作,密切关注重要时刻节点、特殊事件和热点话题,在第一时间发现并采取预警措施。
(2)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开发智能化系统,实现大数据分析与处理,快速准确地辨别出虚假信息,并进行追责处理。
4.推动社会参与舆论引导(1)积极引导媒体发挥舆论监督作用,提高舆情传播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2)鼓励互联网公司与用户建立信任和合作关系,共同参与虚假信息抵制活动以及网络素质培育等行动。
5.加强舆情预警机制的科学研究(1)增加技术投入,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新技术在舆情预警上的应用,并注意保护用户隐私。
(2)通过跟踪热点话题、社交媒体分析等手段建立更加全面准确的舆情数据库,提升对事件信息判断和处理的效率。
我国网络舆论监督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我国网络舆论监督的问题与对策探讨舆论监督是我国监督机制中一种重要的形式。
由于当前我国网络舆论监督自身的局限性,公民在参与网络舆论监督的过程中仍存在很多问题。
完善网络舆论监督机制,可以从政府、互联网和公众三个层面进行探讨。
标签:网络舆论监督;数字鸿沟;绿色监督环境网络舆论监督已经成为信息化社会公众参与舆论监督的主要方式。
但是由于网络舆论监督的匿名性等特点,使得网络舆论监督在实施的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才能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有利于伟大中国梦的实现。
1 网络舆论监督的内涵网络舆论监督具有广泛的内涵,大多数人认为,凡是通过网络监督的行为,都属于网络舆论监督。
网络舆论监督就是一国公民以互联网为媒介,对一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方面提出看法,进行交流的舆论监督新兴模式。
2 网络舆论监督的发展历程和现状继报纸、广播和电视之后出现的网络媒体被称为“第四媒体”。
是当下群众进行舆论监督的主要平台。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移动客户端的应用,网络舆论监督在公民参与政治、发表意见、促进民主进程中发挥出不可替代的作用。
2.1 网络舆论监督的发展历程我国网络舆论监督发端于1999年的“黄丝带运动”。
2007年被称为‘网络舆论公元元年’,这一年也是我国网络舆论十分活跃的年度,其最具有代表性的事件即“华南虎事件”。
2007年10月12日陕西林业厅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周正龙拍摄的华南虎照片,得到了媒体的争相报道。
2008年是中国互联网历史上最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也被称为“网络舆论监督元年”。
2016年2月28日,李克强同志做客中国政府网和新华网,与广大网民进行在线交流。
这次行动又一次表现出政府对民意的高度重视。
2.2 网络舆论监督发展的现状纵观我国网络舆论监督发展的历程,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2.2.1 网络舆论监督的低门槛性随着智能手机的更新换代、3G网络的成熟以及4G网络时代的来临,互联网用户也越来越多,公众参与网络舆论监督也越来越方便、快捷,网络的普及使普通群众拥有了自己的话语权,开辟了公众与政府对话交流的新途径,大大降低了他们表达和传播个人意见的门槛。
网络舆情综合治理加强舆情监管与处置
网络舆情综合治理加强舆情监管与处置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网络舆情问题也日益突显。
网络舆情的影响力和传播速度远远超过传统媒体,因此加强舆情监管和处置成为了当务之急。
本文将针对网络舆情综合治理,探讨如何加强舆情监管与处置,确保良好的网络舆论环境。
一、舆情监管的重要性网络舆情的流行,使得信息传递和传播的速度大大加快。
与此同时,虚假信息和恶意造谣也随之增加,不仅会导致社会秩序的混乱,还会对个人和企业的声誉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加强舆情监管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舆情监管可以保护公众的合法权益。
网络舆情中的虚假信息和不实言论往往会误导公众,损害公众的利益和权益。
通过监管,可以及时发现并制止这些不实信息的传播,保护公众的知情权。
其次,舆情监管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
网络舆情的蔓延和恶意扩散往往会引发社会恐慌和不安,进而影响社会稳定。
通过加强监管,可以有效防止网络舆情对社会秩序的冲击,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最后,舆情监管对于提升国家形象和国民素质也非常重要。
网络舆情的管理不仅是对信息传播的监督,更是对社会公德和道德底线的管理。
加强舆情监管,可以推动网络信息的健康传播,提升国家形象和国民素质。
二、加强舆情监管的措施为了加强舆情监管,确保网络舆论环境的良好,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建立舆情监测机制。
通过建立舆情监测机制,可以实时了解网络舆情的发展动态,及时发现舆情事件。
利用大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分析工具,可以高效快速地收集和分析网络舆情信息,为舆情监管提供有力支持。
2.加强舆情处置能力。
建立专业的舆情处置团队,提供咨询和指导服务,及时处置网络舆情事件。
同时,加强舆情处置技能的培训,提升处置团队的快速响应能力和处理效率。
3.完善法律法规和制度。
加强对网络舆情的法律监管,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明确相关责任和处罚措施,形成舆情监管的有力震慑。
同时,加强对网络舆情事件的调查和核实,确保舆情处置的公正性和准确性。
4.加强合作与共治。
网络舆论监督及应对策略探讨
关键词]网络舆论;民主监督;网民;媒体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讨论社会热点的重要平台。
据相关数据,截至2019年底,中国网民规模已超过9亿,互联网普及率达64.5%。
基于这一背景,网络舆论监督成为继报纸、电视媒体后的重要监督形式,这是因为网络舆论监督传播及时,涉及范围广,具有透明性。
本文通过研究网络舆论监督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以更好地发挥网络舆论监督的作用和功能。
网络舆论监督概念界定1.概念界定网络舆论监督是网络主体通过交流讨论,充分表达自己意见,实现对监督客体进行监督的重要形式。
网络主体主要指网民,监督的客体包括相关部门机构,网民一般通过微博、博客、贴吧论坛等形式,对相关政策、社会热点事件发表意见。
2.重要性和传统监督形式相比,网络舆论监督更加广泛和透明。
通过互联网,网民可以随时随地了解到来自世界的各种信息,这已超过传统媒介的范围,同时互联网的信息是透明的,网民可以通过不同的渠道了解到各种信息,这是网络媒介的优势。
网络舆论监督一方面有利于网民参政议政,行使监督权利;另一方面有利于宣传法律知识,提高公民素质,构建和谐社会。
互联网是传达民意的重要渠道,政府通过互联网国家相关政策,网民可以借助网络获取信息并发表言论,政府在考虑民意的基础上,不断调整政策以满足大部分人的利益诉求。
同时网民可以将一些违法乱纪、违背道德伦理和法律法规的事情到网上,引起社会的关注,督促政府和相关部门采取行动,对相关企业及部门有所警示。
例如,地沟油、三聚氰胺等事件出现后,政府不断完善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药家鑫事件告诫人们司法权威不可动摇;北大学生杀母事件告诫要注重对大学生的心理教育等。
人们在关注社会热点的同时也会有所启发,这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公民素质和构建和谐社会。
除此之外,国家司法机关也与时俱进,采用网络公示的方法,使法律更加公平、公正、公开。
司法机关在进行审判时,注重审判过程的透明度及执法的公正性。
在这种情况下,群众对司法机关进行有效监督,更有利于表达人民意愿,让网民有归属感和参与感。
当前我国网络舆论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出路
当前我国网络舆论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出路第一篇:当前我国网络舆论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出路当前我国网络舆论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出路摘要:当前,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网络舆论监督发挥了传统媒体无法发挥的作用,在监督中解决了许多问题,但由于互联网在我国发展起步晚,普及率低,所以网络监督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
本文以“华南虎照”事件为例,探讨网络舆论监督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以期实现网络监督的制度化和规范化,使网络舆论监督能得到良性的发展。
关键词:网络舆论监督“华南虎照”事件出路十七大报告指出:“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利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网络舆论监督作为新时代的一种监督形式,一方面能促进社会公平、有序、良性发展;另一方面,网络舆论监督作为一种新兴产物,人们对其了解得还不充分,监督机制还不完善,网络舆论监督机制的作用还不能充分发挥,网络舆论监督的不足一时还难以克服,所以对网络舆论监督的研究有利于制度的完善,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发展,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但网络舆论监督已成为人们监督的一种重要形式,并在国家的发展机制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何谓“华南虎照”事件2007年10月12日,陕西省林业厅宣布陕西发现华南虎,并公布据称为陕西安康市镇坪县城关镇文采村村民周正龙在当年10月拍摄到的华南虎照片,由此推翻了野生华南虎已经灭绝的观点。
媒体的报道引发了民间和网络的热议,围绕着照片的真假,媒体、专家、公众质疑的声音从网络上汹涌而起,**愈演愈烈。
中国摄影家协会数码影像鉴定中心邀请数码、动物学、植物学等各路专家,就40张华南虎照片的真实性在北京举行鉴定会,认为照片中的华南虎影像是不真实的,但在质疑声中周正龙本人坚持,老虎是真的,陕西省有关部门也对虎照进行了鉴定,认为照片中的老虎是真的。
网友也在网络上就此进行积极讨论,部分网友质疑“老虎颜色为什么这么艳红、眼神与嘴巴为什么这么像布老虎公仔、老虎的耳朵跑哪儿去了、老虎身边的植物没有一棵是倒的、居然有穿头而过的小藤条”。
网络舆论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网络舆论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舆论已经成为了一种重要的公共领域,它已经成为现代人们获取信息、表达意见的主要渠道之一。
而网络舆论监督则是一种针对网络上的舆论言论进行的调节和监督的行为。
然而,在实际的监督工作中,我们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下面就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并提出对策。
第一,缺乏有效的技术手段。
当前的技术手段还无法完全满足网络舆论监督的需求。
例如,许多网络舆论监督机构使用的监测工具只能识别关键词,不能对句子的语义进行准确的理解和解读。
因此,我们需要开发更先进、更智能的技术手段,以更全面、更准确地监测网络舆论。
对策:加强技术研发,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提高网络舆情监测与处理的自动化水平。
在人工智能支持下,以社交媒体为主的网络舆情表达,能够更好地被分析出其主要情感和态度,荟萃现实舆情态势,拓宽网络舆情监测的广度和深度。
第二,存在着信息泄露的风险。
网络舆论监督机构作为舆情信息的收集者、分析者、发布者,其必然涉及大量敏感信息的收集和处理,而这些信息存在着泄露的风险,一旦泄露可能带来极大的危害。
对策:加强信息安全意识教育,提升信息安全能力。
同时,应该建立完善的信息保护机制,保障信息安全,加强维权手段,引导专业舆情机构合法合规经营,规范行业发展,减少不必要的信息泄露问题。
同时加强数据分类、屏蔽敏感信息,加强健全网络安全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为信息的处理和保护提供法律保障。
第三,舆情处理缺乏人性化。
当前的网络舆情监督机制采取的是全自动化处理方式,导致网络舆情中缺乏个性化的处理元素。
与此同时,我们也发现网络舆情监督机制存在着对网络舆情的非人性化处理问题,缺少了舆情背后的人性关怀,这无疑会影响到网络舆情监督机制的公信力与权威性。
对策:加强机构人性化的建设。
加强舆情分析与研究的人文因素,注重分析文化、社会、心理等因素对于舆情的影响,实现人性化监测与处理。
同时在舆情处理中融入情感元素,及时响应并关注网民的情绪和需求,做到有情怀、有温度,做到及时回应网民的声音,及时纠正错误的网络舆情,为公众服务。
我国网络舆论监督的意义、问题与出路分析(一)
我国网络舆论监督的意义、问题与出路分析(一)摘要目前,网络舆论监督在推进我国民主化的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它所暴露出的问题也不容忽观需要我们认真思考,以促进我国网络舆论监督健康有序的发展。
关键词网络舆论监督意义问题出路过去的2008年对我国网络舆论监督的发展而言意义非凡。
从“许霆案”、“华南虎事件”落幕,再到“封口费”事件、“天价烟”事件等等,网络舆论监督正以其高效灵活的方式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08年也因此被称为中国的“网络舆论监督年”,①并且这种发展势头与热情至今不减。
这既让我们看到了网络舆论监督在推进我国民主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但其暴露出的诸多问题也应引起我们的深入思考与分析,从而使网络舆论监督能够尽快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上,以便更好地发挥其舆论监督作用。
一、我国网络舆论监督的社会意义与作用第一,网络舆论监督是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程度与水平不仅代表着国家的民主化与法制化的程度与水平,也是人民实现民主权利的重要途径。
网络舆论监督是指“社会公众利用互联网的舆论表达方式,对国家事务、社会现象和事件、个人行为发表自己的观点、意见和看法,产生并形成一股强大的舆论压力,对现实社会起到监督、检查和评定的功效。
”②就此而言,网络舆论监督是“群众监督”、“社会监督”的一部分。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网民数量的不断增加,网络已经造成了一种开放的信息传播环境,并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发表言论的平台。
网民大多通过新闻跟帖、BBS论坛发贴或跟帖、个人博客或网上签名等多种形式最大程度地参与到新闻事件、社会事务和公共决策中去,并借助网络传播的快捷性和交互性的特点,迅速形成舆论合力,从而实现监督的目的。
这既是现代科技发展的结果,也应是民主进步的充分体现,因为人们有更多的机会来表达观点,并促使有利于社会进步发展的意见和建议都能够受到关注。
第二,网络舆论监督实现了社会公众作为监督主体的本位回归,并在具体事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网络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网络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网络舆论监督以其高效灵活的方式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我们可以看到网络舆论监督在推进我国民主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但其暴露出的诸多问题也应引起我们的深入思考与分析。
作为信息化时代反腐倡廉重要途径的网络监督,对于反腐倡廉来说是一把“双刃剑”,其作用具有双重性。
一方面,表现在网络监督对反腐倡廉建设具有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另一方面,网络监督也具有局限性甚至对反腐倡廉建设产生消极作用。
1.网络新闻的真实性和可信度低。
在网络舆论监督中缺乏严格意义上的信息“把关人”,再加上网络的匿名性,使得网民在信息的发布和传播上过于随意,虚假新闻频频出现,这不仅降低了网络媒体的公信力,也极大的影响了网络舆论监督的效力。
一些网络新闻媒体为了吸引受众,置正确的舆论导向于不顾,将道听途说的消息编发上网,转发或引用虚假新闻和有害息,误导公众,混淆视听,不仅损害了读者的利益,也败坏了网络新闻的名声。
在制作环节上,一些网络谣言的“始作俑者”采用新闻报道的手法,在形式上力求”逼真”,甚至公然盗用媒体的名义,通过互联网肆意散布虚假信息,干扰正常的信息交流环境,甚至进行一些别有用心的行为;在传播环节上,网络媒体包括传统媒体的从业人员把关不严,对假新闻的识别、分辨力不够,误入圈套,通过他们具有权威性、公信力的传播平台以新闻形态进行再传播,以证实其可信度,未能肩负起媒体从业人员的社会责任感;在对一些新闻素材的后期制作中,肆意运用电脑等现代化技术手段,妄加窜改。
2. 监督信息具有片面性。
由于每一个网民都有自己的社会背景和自己的生活阅历,对待同一件事情,往往表现出不同的观点,不同的网友往往从自己的角度发表对事件的看法,使网民发布的信息具有片面性,不利于事情的解决。
3. 网络舆论监督主体具有情绪性。
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使人们面临的生活压力与日俱增,面对巨大压力的人们往往需要寻求减压的出口,网络的匿名性和自由性恰恰给人们创造了这样的机会,人们可以在匿名的情况下宣泄自己的非理性情绪,这种感性而又偏激开放的言论在网络上广泛流传,干扰人们对监督客体进行客观的判断。
网络舆情的影响及治理措施
网络舆情的影响及治理措施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舆情已经成为了影响社会稳定和个人生活的重要因素。
网络舆情的发展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如何有效地治理网络舆情,成为了当前社会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网络舆情的影响。
网络舆情是指在互联网上产生的一种公共舆论现象,它可以通过各种网络媒体传播,对社会产生重大影响。
网络舆情的发展对社会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其中最为显著的包括:1. 影响社会稳定。
网络舆情往往会引发社会矛盾和冲突,甚至影响社会的稳定。
一些网络谣言和不实信息的传播,可能会导致社会的不安定和混乱。
2. 影响公共秩序。
网络舆情的发展也会对公共秩序产生一定的影响,一些网络事件可能会引发大规模的社会动荡,严重影响社会的正常秩序。
3. 影响个人生活。
网络舆情的发展也会对个人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一些网络事件可能会对个人的生活和工作产生负面影响,甚至影响个人的心理健康。
网络舆情的发展给社会带来了诸多问题和挑战,如何有效地治理网络舆情成为了当前社会急需解决的问题。
为了有效地治理网络舆情,我们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措施:1. 加强信息监管。
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监管,打击网络谣言和不实信息的传播,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管理和监控,防止网络舆情的不良发展。
2. 强化网络舆情引导。
通过加强网络舆情引导,引导公众理性看待网络事件,增强公众对网络信息的辨别能力,减少网络舆情对社会的不良影响。
3. 完善网络舆情管理体系。
建立健全的网络舆情管理体系,加强对网络舆情的管理和治理,提高网络舆情的管理效率和治理水平。
4. 加强网络舆情应急处置。
加强网络舆情的应急处置能力,及时处置网络舆情事件,减少网络舆情对社会的不利影响。
5. 提高网络舆情管理水平。
加强网络舆情管理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网络舆情管理水平,提高网络舆情管理的专业化水平。
总之,网络舆情的发展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网络舆论监督现存问题及对策研究
网络舆论监督现存问题及对策研究摘要本论文通过分析网络舆论监督存在的问题,找出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从而根据这些原因想出及时应对的策略。
关键词网络舆论监督;分析原因;研究对策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网络舆论的威力在不断加强,成为网络舆论监督的一个主要力量。
但是现在由于互联网技术的不发达,网络舆论监督的力度还是不够,存在着很多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需要我们根据这些存在的问题找出适当的解决办法。
加强网络舆论监督的力度,最大限度发挥网络舆论监督的作用。
1网络舆论监督存在的问题1.1网络舆论监督依据的事实不够客观真实网络舆论监督是以网络信息为条件,以互联网为平台,通过电子数据库等多种网络技术形式对社会上的一些事情进行评论。
与传统的舆论监督不同的是,传统舆论一般都是通过记者进行深入地调查,从而得到相关的事实依据,但是网络舆论监督大多是根据网民自己的兴趣来发表感想的。
网络的快速性就造成了网民没有对网络事实进行深入的调查,从而缺少有效的依据。
现在很多的网名不知缘由,故意扭曲事实,使舆论监督起不到该有的作用,这是网络舆论监督中的一个重大的问题。
1.2网络舆论监督情绪化问题突出网络舆论监督情绪化主要就是因为很多网民没有自己的主见,总是一味地转帖、跟帖,别人的评论怎么样,自己的评论就怎么样,人云亦云。
还有的网友不希望与自己相悖的言论出现,一旦发现有这样的言论就会大加批判。
若是遇到与自己想法一致的言论,就会大加赞扬,纷纷跟帖,扰乱了民心,影响了网络气氛的和谐,造成网络舆论功能的正常发挥。
1.3网络舆论监督方式存在侵权倾向网络舆论监督方式存在侵权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侵犯当事人的隐私权,网络当事人的隐私权主要就是在网上享有的人格支配权,而且不会被他人所侵犯、搜集和复制。
可是现在网络上明星的隐私被曝光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了。
这些行为都是侵犯当事人主权的错位行径,失去了网络舆论监督的本意。
二是侵犯当事人的名誉权,侵犯名誉权主要就是在网络论坛上发表不当的言论,因为侵权言论散播的范围十分广泛,造成的危害不可估量。
网络舆情的影响及治理措施论文
网络舆情的影响及治理措施论文网络舆情的影响及治理措施。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发展,网络舆情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个人生活的重要因素。
网络舆情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来应对。
本文将从网络舆情的影响、原因和治理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网络舆情的影响。
网络舆情是指通过网络传播的舆论信息,它具有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影响力大等特点。
网络舆情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影响社会稳定,网络舆情的传播往往会引发社会矛盾和群体事件,对社会稳定造成影响。
一些虚假信息和不实言论会引发社会恐慌和不良情绪,甚至导致社会动荡。
2. 影响个人生活,网络舆情的传播也会对个人造成心理压力和情绪波动。
一些负面舆情可能会对个人形象和声誉造成损害,甚至影响到个人的工作和生活。
3. 影响政府决策,网络舆情对政府决策也有一定的影响。
一些网络舆情事件可能会引起政府的关注和干预,导致政策调整和决策变化。
网络舆情的原因。
网络舆情的形成和传播有其特定的原因。
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信息传播的快速性,互联网的传播速度快,信息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传播开来。
一些不实信息和谣言也因此得以迅速传播,引发舆情事件。
2. 匿名性和虚假信息,在网络上,一些人可以通过匿名身份发布不实言论和虚假信息,导致舆情事件的发生。
这些信息可能会引发公众的恐慌和不良情绪。
3. 社交媒体的影响,社交媒体平台的兴起,使得舆情传播更加便捷和广泛。
一些煽动性言论和负面信息可以在社交媒体上迅速扩散,影响社会稳定和个人生活。
网络舆情的治理措施。
针对网络舆情的负面影响,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治理措施来应对。
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完善法律法规,加强网络舆情管理的法律法规建设,明确网络舆情传播的规范和标准,规范网络信息传播的秩序。
2. 强化舆情监管,加强对网络舆情的监测和管理,及时发现和处置网络舆情事件,防止不实信息和谣言的传播。
3. 提升网络素养,加强公众的网络素养教育,提高公众对网络信息的辨别能力,增强抵御虚假信息和不良舆情的能力。
网络舆情监管对策研究报告
网络舆情监管对策研究报告
网络舆情监管是当前互联网时代的重要任务之一,有效的舆情监管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公共安全以及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告将对网络舆情监管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对策。
一、网络舆情监管现状分析
1. 社交媒体的高度发展,使得信息传播速度加快,网络舆情形势日益复杂。
2. 不法分子利用虚假信息和散布谣言等手段,导致社会不稳定和群众恐慌。
3. 网络舆情监管机制不完善,法律法规不完备,监管手段滞后于网络舆情的传播速度。
二、网络舆情监管对策建议
1. 完善法律法规和监管机制,以适应互联网时代的特点,加强对网络舆情的监管力度。
2. 加大对网络舆情的舆论引导力度,引导公众理性对待舆情事件,减少谣言和不实信息的传播。
3. 建立健全网络舆情信息的发布、监测和处置机制,及时发现和应对网络舆情事件。
4. 加强与互联网企业的合作,共同推进网络舆情监管工作,共同维护社会稳定。
三、推进网络舆情监管工作的前景和挑战
1. 技术的发展将为网络舆情监管提供更多可能,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技术的运用。
2. 不法分子利用技术手段破坏网络舆情监管的难度将逐渐增加,
监管工作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3. 全社会共同参与网络舆情监管是推进工作的重要保障,需要形成社会共识和多方合作的格局。
结论:
网络舆情监管是一个复杂而严峻的任务,需要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完善的法律法规和监管机制,在技术的支持下,有效地引导舆情,才能构建一个良好的网络舆情生态环境,实现网络舆情监管的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舆论监督的影响及解决其弊端的对策
作者:秦尊凤
关键词:网络、舆论监督、影响、解决弊端的对策
摘要: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网络舆论监督成为人们社会生活的一部分,并在社会管理中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网络的开放性、自由性也致使网络舆论监督具有不可避免的弊端,如何解决其弊端,使其发挥积极作用促进社会发展也成为当今社会的重点话题…
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与普及,网络走进了寻常百姓家,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人们不仅通过网络来增长知识,了解时事、娱乐放松,而且还通过网络来表达自己对社会现象的暴露以及表达自己对社会的看法、建议等。
而网络舆论监督是指人民群众通过互联网了解国家事务,广泛、充分地交流和发表意见、建议,对国家政治、经济、法律、文化、教育、行政等活动进行褒贬与评价。
它的形成是依赖互联网的各种功能而实现的。
应当对网络舆论监督有个全面正确的认识,并且不断地进行规范和正确引导,使其规范和完善,建立起有利于网络舆论监督的制度与途径,使“互联网”成为实现政治民主、建设政治文明的最佳手段。
从积极方面来看,网络舆论监督发挥着以下几个作用:
一:有利于公众行使政治权利,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有时候在某些社会不公正事件曝光后,公众会纷纷发表意见或是舆论,从而形成社会热议,引起政府工作人员注意并采取相应措施解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维护公共利益,而公众作为公共社会中的个体,个人利益自然也能得到一定的维护。
二:有利于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
公众对社会事件发表意见或舆论,其实也是在参与着社会管理,进一步说是在参与社会政治生活。
在不断参与的过程中,公众的政治权利不仅可以得到实现,而且公众参政意识也可以得到提高,同时在这过程中,政府工作人员也可以从中吸取教训,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
三:有利于惩恶扬善。
人们可以通过网络将社会上的好人好事传播,会使好人得到社会广泛认可,而人们也可以通过网络将社会上的各种丑陋事件曝光,使坏人得到应有的惩罚。
这有利于惩恶扬善,促进社会良好风气形成。
然而在网络发挥着某些积极作用的时候,网络舆论监督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弊端。
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形成社会暴力,制造社会不稳定因素,阻碍社会正常治理。
有些人运用网络的强大功能,肆意夸大某些事实或是制造虚假事件等造成社会轰动,从而激起人们的强烈情绪,还没有真正弄清事实真相便盲从论断,集体把矛头指向某些群体,尤其是生活在中下层的人们,因为在生活等方面面临着很大的压力,他们最容易情绪化,一旦稍有骚动,便借机表达对社
会的不满,有时候,他们有时候把一个小小的问题放大化,到最后,各种舆论针对的问题早已面目全非,甚至完全无关。
但是他们没有适可而止,非得闹到政府机关去,或是非得把某些人逼至无路可走。
二:有可能淡化人们的法制意识,沿袭人治之风,不利于法治社会的建设。
假如人们经常通过网络舆论监督便能迫使政府解决社会事件,这就容易使人们产生一种错觉,认为网络舆论监督可以代替实际监督机制,且运用网络可以实现社会治理。
三:有可能在致使监督机制的缺失的同时,也不利于提高政府工作人员行政水平与质量。
相关政府人员经常是在社会事件被高度曝光,形成社会热议,迫于公众强烈的舆论压力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并且为了尽快平息风波,急急忙忙地就把事情解决,久而久之,他们不自觉地依赖上了网络舆论监督或者是说认为只要网络没有曝光出来的就让它不了了之也不会对社会造成很大影响,从而使容易建立与完善监督机制受到轻视,并且政府工作人员是被动地解决社会事件,没有充分了解、分析,便匆匆忙忙“解决”,这有忽悠公众之嫌,也不利于增强其责任意识,提高处理问题能力,认真履行职权,提高行政质量
四:扩大事后监督弊病。
事后监督是指决策或行为作出之后,监督主体才启动的监督,是一种被动的监督。
其缺陷是事情已经发生,结果或造成损害已经存在,这种监督只是尽可能地遏制事态的发展,将损害降到最小,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事件发生背后所隐藏的真正问题。
那么,如何解决网络舆论监督弊端,使其充分发挥积极作用呢?我有以下几个建议:
一:从法制层面来说,相关国家政府机关应加强网络监管,建立并完善网络管理制度,从宏观角度清扫网络垃圾。
二:从政府方面,政府应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主动关心百姓生活,密切关注社会动态,不能光靠网络监督来敦促工作人员解决社会事件。
三:从网络角度来说,网络是信息发布,传播的重要“把关人”,可以对公众所发表的信息进行一定的筛选、控制,有效地限制有制造社会暴力趋势的网络现象,当然这要求网络经营者在获取经济效益的同时,自觉承担社会责任,重视公众的网络行为所带来的社会效益
四:从公众自身来说,既要充分行使所拥有的政治权利来表达自己的意愿、看法、意见和建议,又要履行作为公民应尽的义务与责任,共同享受网络资源,共同促进发展和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