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表哥”杨达才事件看网络舆论监督的功能
从“微笑表哥”事件看网络舆论监督
从“微笑表哥”事件看网络舆论监督作者:黄日涵来源:《领导之友》2012年第10期“一笑成名”的安监局局长8月26日,陕西延安发生了特大交通事故,导致36人遇难。
这场车祸牵动了国内亿万民众的心,可是很快人们的关注重点不再是这36人遇难的交通事故,而是转移到了身在特大交通事故现场却依然笑得很灿烂的陕西省安监局局长杨达才身上。
杨局长不合时宜的笑容,被人拍下来,通过微博进入了公众视野,引发了亿万网民的愤怒。
在这么一个重大的灾难事故面前,百姓们实在弄不懂为什么还有人能笑得出来。
这也许只是不经意间的一笑,却因为出现在了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因此引发了全国网民的强烈愤慨。
义愤之下,网友启动强大的“人肉搜索”。
在强大的“人肉搜索”启动后不久,人们就把这位叫做杨达才的陕西省安监局局长挖了出来,这位本来默默无闻的安监局局长一夜之间站在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上,成为“8·26”特大交通事故的焦点人物,“微笑哥”的称号也随之附体,真可谓是“一笑成名”。
“表哥”那些身价不菲的手表在微博时代,网民的力量是无穷的,这句话一次次地被验证。
几乎是在发现杨局长真实身份的同时,一个更大的秘密被网民揭露出来。
这位喜欢微笑的局长还有另外一个爱好,喜欢戴表。
根据广大网友人肉搜索出来的照片显示,“微笑哥”杨达才在不同的场合戴过五款不同的“名表”,对手表有研究的网友预估这些表价值在20万元左右。
这一搜索结果可以说一石激起千层浪,瞬间引发了网友更大范围的关注。
这样一来,杨达才“微笑哥”的称号开始变成了“表哥”。
短短几天内,在百度搜索引擎中以“杨达才”为关键词的搜索结果超过6万多,在搜索风云榜里更是一度排名第一。
互联网上的热潮也迅速引发了传统媒体对这一事件的关注,8月29日,《新华每日电讯》首先吹响号角,他们发表了一篇标题为《局长的“表”比“表情”更值得探究》的文章,这篇文章第一次将这次事件的注意力引向了杨局长的手表。
几乎在同一时间,各大报纸的评论版可以说百花齐放,杨局长的名表被搬上讨论桌,成为全国网民茶余饭后的谈资。
人“表哥”事件看微博反腐的价值与条件
政府 , 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 , 才不会
人 亡 政熄 ” 。黄 炎培 听 了之后 赞许 道 : “ 这话 是对 的 , 只有 把 大政 方 针 决 之 于 民 ,个 人 攻 业 欲 才 不 会 发
1 . 微博反腐 的运作流程 仔细归纳“ 表哥” 事件 中微博反腐成功践行舆论 监督 的运作流程发现 ,微博反腐的运作流程大致归
员交谈时指出 : “ 我们的报纸也要靠大家来办 , 靠全
体人 民群众来办 , 靠全党来办 , 而不是只靠少数人关 起门来办 。 ”… 从现实意义来看 , “ 群众办报” 包括除
3 7
0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i
从‘ . 表哥 事 件看微事 拦 I 反腐的 价 条件
报 纸 以外 的一 切媒 体 。 微博 作为一 种 自媒体 , 具有 显 著 的反腐 功 能 。微 博反 腐是 激发 和发扬 “ 群 众办 报” 的重要 渠道 。 第一 , 微 博反腐 与 群众 的社会 生活 息息 达才 在各种 场合 的照 片展 开 的。倘若 这些 照 片网友
纳 为几 个 阶段 : 微博 网友 冲锋陷 阵发 布腐 败线 索 , 微
生。只有把每个地方的事 , 公之于每个地方的人 , 才
能 使地 地得 人 ,人人 得 事 。用 民主来 打破这 个周 期
博网友集体人肉搜索渴望核实腐败信息 ,贪腐官员
“ 坦 白真相” 博得部分 网友支持 , 微博 网友再次铁证
大平 台 。
举报电话等方式举报。微博反腐 与传统的举报方式 在实质上都是在提供腐败线索 。两者的显要 区别在
于, 微 博在 中国 已是 一 种大众 化 的媒 介平 台 。《 第3 0
2 .微博 反腐 是激 发和 发扬 “ 群 众办报 ”的重要
试论网络反腐现象的形成原因——以“表哥”杨达才事件为例
对 其进行人 肉搜索 ,并从他身上“ 搜” 出了各种名表 ,杨达才 文化等发面发挥着 法律无法替代的作用 ,而这种 影响力的发 也被 戏称 为“ 表哥” 。8月 2 9日,有 网友整理 出杨达才佩 戴不 挥 则 受 制 于传 播 渠 道 。 在 传 统 媒 体 为 主 宰 的 时代 , 大 众 的 舆
《 搜索》是陈凯歌 电影题材 转型的一部作 品,是一 部极 为媒介 ,部分基于用人工方式对搜索 引擎 所提 供信息逐个辨 具讽刺意味 的现实主义 电影 。导演用蝴蝶效应 的夸 张手法 , 肉搜 索” 扮演 了杀人利器 的角色 。如果 说因大量 曝光他 人隐 别真伪 ,部分又基于通过匿名知情人 公开数据 的方式搜集信 需要指 出的是,作 为一种 网络话语和 网络行 为方式 ,“ 人 将现代人熟知的“ 人 肉搜索” 放大到大银幕上来 ,电影中的“ 人 息,以查 找人物或者事件真相 的群众运动 【 】 ] 。
今传 媒
2 0 1 3 年第6 期
传 媒 与法
试论 网络反腐现象的形成原 因
— —
以“ 表哥” 杨 达才事件为例
冯 晶 晶
( 陕西师范大学 新闻与传播学院 ,陕西 西 安 7 1 0 0 6 2 )
摘 要 :网络媒体 的发展 为广 大网 民 发 表意见提供 了一个公共平 台,匿名性与 比较宽松 的氛 围是其独特 的魅力所在 。它却也 是 天使 与魔鬼 的化身 ,网络因大量曝光他 人隐私 让其蒙上 了非理性、暴力的色彩 ,而 网络反腐则又是为其正名 的过程 。网络媒体
网络反腐何 以成为可能
Hale Waihona Puke 道稀 缺 时 代 ,传 统 媒 体 是 传 播 者和 接 受 者 之 间的 博 弈 场 , 受 众 在 其 中 始 终 处 于 被 动 位 置 ,普 通 大 众 的 话 语 进 入 大 众 传 媒
浅析微博形势下的舆论监督——以杨达才案为例
舆论 监督
人肉搜 索 实名制
“ 人 肉搜索” 指 的是通过大量人工参与来 寻 找问题答案 的网络机制 。即根 据 网络上的 张照片 、一 个视屏场景 、一个 网名 甚至一 个 QQ号码,网 民们互相进行寻找,往往可 以 挖掘 出 目标人物 在现实 中的真名实姓 、家庭
、
白媒体特 性
微博 的 自媒体 性质使任 何网 民都 有可能 成为监督的主体 ,加大 了信息源的不确定性 。 “ 自媒体 ”一词 ,来源于 2 0 0 3 年7 月美国新 闻学会 的媒体 中心所出版 的由谢 因 ・ 波 曼与 克里斯 ・ 威理斯联 合提 出的研 究报告 ,里面 对 “ We Me d i a ( 自媒体) ”进行 了明确 定义,即 自媒体是普 通大众 经 由数字科 技强化 、与全 球 知识体 系相连之 后,一种开 始理解普通 大 众 如何提供 与分享他 们本身 的事实和新 闻的 途 径 。这种 自媒体 性质大大方便 了广大 网民 的舆论监 督。 网民可以将 自己的发现通过 网 络 广泛传播 ,不需要 等到传统媒 体报道 。而 传 统媒体也 常常会在 网络上寻 找薪闻源 ,做 跟 进报道 。 自媒体打 破 了传统媒 体传者与 受 者 不公平 的格 局 ,舆 论不仅仅控 制在 政府或 新 闻从业人 员手里 ,而是 由民众所牵 引 。微 博 不再有传者 和受者 的界限 ,每个人 都是传 者 ,每个人都 能做新 闻,“ 人人 即媒体 ” 。 这 特 性 一方 面保 护 了信息 发 布者 的人 身安 全 ,有 利于公 民行使监 督权; 同时也带来 了 诸 多问题 。如 诽谤他人 、侵害他人名誉 权等 问题 。 陕西 省安监局 局长在车 祸现场微笑 被网 民抓拍放 到微博 上,这一看 似微小 的举 动却 引发 了大 批 网民的关注 ,这 一照片被 网民大 肆转发 ,微博上 问责的人此起 彼伏 。开始网 民只是质 疑他 为什 么面对这 么惨烈 的事故现 场还会 微笑 ,到后来 自发 组织挖掘 出杨 达才 的贪腐 问题 。
微博:舆论监督回应的工具
2 0 1 2年 8月 2 6日凌晨 , 陕西延 安境 内发生重 大车祸致 3 6人死 , 2人重伤 。 事 故现 场陕西一 官员 面带微 笑的照 片成为
舆论 关注焦点 。 有 网友称 , 官员为 陕西省
安监局局长杨达才 。 ‘ 嘧 新 闻照片中的他 , 经常保持笑容 ,手腕上 戴着 不同的表 , 这 些 手表全部 加起来 如都 为真货 ,低 估在
多 网友 的 支 持 和 肯 定 。 ④
3 、 传统媒体: 保 持 沉 默
、
“ 表哥 ” 的积 极 回应
的新时代 。 微博的低 门槛性让每个公 民都
1 、 车 祸现 场微 笑 : 引发 “ 人 肉”
能参与到监督 的过程 中来 , 人人都能手握
“ 麦克风”说 自己想说 的话 。 同时 随着微 博用户 的不 断扩大 , 微博的影响力 已经不 可小觑 , 政府也 已经开始重视微搏上 的舆 论 ,微博 监督往往 能引起 相关部 门的注 意, 迫使政府部门重视并解决 问题。
本文主要研究对象为微博舆论监督 , 以“ 表哥 ” 杨达 才案 为个案 , 从 现代媒介
环境 的 变 化 所 带 来 的 话 语 权 的 重 新 分 配 ,
达才表示 , 自己并未 “ 微笑”, 只是表情有
点放 松 ,想让现场 同志放松些 ; 5块手 表 是 自己 l 0年来合法收入购买 的,最贵 的
些是一直沉默下去 , 有 些 在 过 了一 段 时 间
9月 1日的新 闻,共获 取 6 8 0篇稿 件。 这 些稿件 经过 筛选 过后 , 保 留下传统媒体 官 方 网站上 的稿件 ,发现传统媒 体在 “ 表 哥” 案一开始发生 中经历了三个阶段 : 第 一 阶段 , 8月 2 6 日微博 上爆 出杨
从_表哥_事件看微博反腐的价值与条件_唐燕
从“表哥”事件看微博反腐的价值与条件唐燕王卫明[提要]微博反腐作为一种公民检举和揭发腐败现象的新方式已逐渐发展起来。
在2012年8月26日延安发生特大交通事故中,陕西省安监局局长杨达才的“微笑”使得他进入微博网民的视线。
通过微博爆料和微博用户集体人肉搜索,杨达才腐败问题逐渐浮出水面。
从“表哥”落马事件的始末出发,试探微博反腐的运作流程、运作模式,以及微博反腐的价值和条件,这对促进微博反腐具有一定作用。
[关键词]微博;反腐;价值;条件[作者简介]唐燕(1989—),女,南昌大学新闻学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新闻文体;王卫明(1976—),男,南昌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传统媒体。
(江西南昌330031)2012年“表哥”落马事件与2008年南京江宁区房产局局长周久耕的落马有些相似之处,这次“表哥”落马的不同之处在于如今微博取代了当年的论坛。
微博反腐显示出更迅速、更广泛的传播力量。
“表哥”落马的过程无不渗透了微博网民的反腐力量。
一、“表哥”落马事件始末(一)微博用户轻度质疑“8·26”陕西延安发生特别重大道路交通事故后,当地负责安全部门的杨达才局长来到现场指挥抢救工作。
“事故现场官员满面笑容,情绪稳定。
”26日16时35分微博用户“@JadeCong”发出了上条微博,并且上传了截图。
(二)微博用户人肉搜索26日19时53分,网友“百姓大于天”在微博上爆料称,涉事官员为时任陕西省安监局局长杨达才。
22时29分,网友“卫庄”在微博上发布了杨达才佩戴疑是价值3.8万多欧元的欧米茄的照片。
23时57分,渤海论坛的官方微博发布了杨达才在不同场合佩戴的五块不同样式手表的照片。
27日18时12分,第五大道奢侈品网首席运营官孙多菲在其微博中称他已经向表行业专家请教,同时公布了五块手表的款式和市场估价。
这条微博截至9月25日被转发14531次,引发评论5350条。
[1](三)杨达才与网友微博互动交流8月28日,杨达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他已经注意到了网络质疑,并将此事向组织做了报告。
以“表哥”杨达才案例分析网络监督
以“表哥”杨达才案例分析网络监督摘要:在网络监督作为互联网时代的产物,相较与传统监督方式具有天生的优势。
“表哥”杨达才的案例表明,网络监督发挥了较大的作用,是社会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此同时,网络舆论监督显得复杂、不稳定、利与弊同等重要,长期有效机制尚未形成,显得势单力薄。
文末提出了促进网络监督良性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网络监督;“表哥”;社会监督一、网络监督:有效的双刃剑我国网络技术蓬勃发展,带来了网络这一新的舆论阵地,同时网络监督也应运而生,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监督之后的行政监督方式,发挥了强大的舆论监督功能。
既显示出了网络反腐顽强的生命力和对贪腐分子强大的威慑力,同时又暴露出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和不足。
关于网络监督的意义研究有很多,学界基本达成共识。
如王守光讲到,与传统监督相比,网络监督的全时性、及时性、平等性以及抗干扰性强、安全性高。
总体上如何看待网络监督,不少学者主张利弊分析、理性看待。
如盛超认为,网络公共舆论已成为人民表达和聚合的平台,政府应与网络公共舆论形成良性互动,认为政府应采取即时发布权威信息,抢占舆论引导先机,意识进行政策输出,化解公共危机。
也已经有学者对网络监督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做了研究。
袁世杰指出,网络舆论本质上是一把双刃剑,因为网民是虚拟的,网民在网上的活动具有匿名性,再加上信息服务提供商管理的不足,容易导致网络舆论呈现出一种混乱和非理性的状态。
由此提出通过加强对新闻网站的监管,加强对bbs的管理,促使网络监督成为人民实现民主权利的有效手段。
综上我认为要注意到它们大多忽视了web 2.0时代,尤其是微博等社交网站的飞速发展的现实。
这类网站传播方式有了新的变化,在传播效果、传播速度上与传统网站有所不同,呈现出几何式爆炸增长,其中草根网民、意见领袖、官方发言人的传播效力也迥异,在微博时代网络监督有了新的发展、变化,值得不断更新理论研究。
网络监督作为互联网时代的产物,相较与传统监督方式具有天生的优势。
反腐事件的微博舆论传播特征分析——以“表哥”事件为例
2 、 线 索链条的连 贯性 不 同于其他微 博热 点的平 面化逻 辑 和连贯性 的缺失 , 微博 的反腐调查像 “ 永 的连续性。
度 成为反腐调查 的重 要推动力量 , 在触
发舆论 、 提 供线索 、 推动舆 论等方 面发 挥
重要作用 。 而随着 微博 的 1 3益 兴盛 , 微 博
民间鉴表专 家 @花 总丢 了金 箍棒认 诚恳 的答 网民问赢得 的网络赞誉 , 杨达才 为, 杨达才 “ 被选择 ” 具有很大的偶然性, 因 为有一个 “ 由头” —— “ 处理伤亡事故面带 微笑激发 了网友的愤怒 ,如果 不是这个前
提, 事情不会发展得那么深 、 那么快。 ”
一
度获得舆论 的支持 , “ 表哥” 事件也渐
延, 微博正逐渐 成为反腐 调查的重要舆论监督 场。 本文以 “ 表哥 ” 事件为例 , 分析反腐事件的微博舆论传播特征 以及其带来的反 思。
【 关键词 】 微博反腐
随着 网络 时代 的到来 , “ 网络反 腐”
一
照片 , 由此开启 “ 扒表”热潮。 随着杨达才 众多佩 戴手 表 的照 片被扒 出 ,被 戏称为 “ 表哥”, 因此被 网民怀疑有腐 败嫌 疑。 在
场合佩戴 的手表 , 手表品牌 以及市场
、
“ 表哥 ” 事件始末
“ 表哥 ” 事 件能够成为舆论焦点 , 始
于一张新华 社记者拍到的新 闻图片 , 而图
2 0 1 2 年 8月 2 6日凌晨 3时许 ,陕西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延 安境 内一辆 卧铺 客车在 与一 辆运送 甲
醇 的大货 车追尾碰撞后起 火 ,造成 3 6人
罹难 , 仅 3人逃生 , 现场极其惨 烈 。 时任 陕
浅析网络舆论监督的作用
目录浅析网络舆论监督的作用 (2)摘要 (2)关键字 (2)一、概述 (3)二、从“我爸是李刚”事件看网络舆论监督的特点 (3)(一)网络舆论监督的广泛性 (4)(二)网络舆论监督具有及时性 (5)(三)网络监督方式的灵活多样性 (5)三、从“柯震东吸毒"事件看网络舆论监督的作用 (6)(一)网络监督的制约作用 (6)(二)网络监督的激励作用 (7)四、从网络各大事件看网络舆论监督的弊端 (8)(一)网络信息片面化 (8)(二)网民评论情绪化 (9)(二)网络暴力化 (10)五、进一步完善网络舆论监督 (10)(一)完善法律制度,推动网络舆论监督的规范化 (10)(二)加强传统媒体对网络监督的监督 (11)(三)提倡自律,提高网民素养 (12)参考文献 (14)致谢 (15)浅析网络舆论监督的作用摘要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媒体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从“泼墨门”到“我爸是李刚”、从“冰桶挑战”到“柯震东吸毒”,作为舆论监督的新的途径,网络舆论监督在有效推进民主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呈现出监督主体积极主动,监督方式多元化,监督领域广泛化等特点。
但网络舆论监督在为我国舆论监督注入新的活力的同时,其存在的网络炒作、网络暴力等问题也阻碍了我国网络舆论监督的进程.我们应当全面地、正确地认识网络舆论监督这把双刃剑,并且不断地进行规范和正确引导,建立全方位、深层次、健全的网络监督体系。
关键字:网络舆论监督特点作用弊端一、概述所谓舆论,即多数人的共同意见。
所谓监督,《辞海》的解释是“监察督促”,也就是说,监督包含两层意思:一是监察,二是督促。
监察的目的是发现问题,督促的目的是解决问题。
网络舆论监督就是人民群众通过网络了解国家事务,广泛、充分地交流和发表意见、建议,对国家政治、经济、法律、文化、教育、行政等活动进行褒贬与评价.它的形成是依赖网络的各种功能而实现的。
网络舆论监督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舆论监督方式。
“恐惧网络”就是“恐惧监督”
“恐惧网络”就是“恐惧监督”
作者:龙敏飞
来源:《四川党的建设》2014年第05期
“表哥”杨达才、“天价烟局长”周久耕等一大批贪腐官员,借着“网友曝”的东风,结束了自己的官场生涯。
于是一些官员们似乎有了“网络恐惧症”,连正面新闻也拒绝。
在一些官员看来,网络上,正面新闻也会被传播成负面新闻。
这样的想法,其实有“此地无银三百两”之嫌。
身正不怕影子歪,若是真的身家清白、根底干净,又何惧“网友曝”呢?
《人民论坛》的调查显示,高达88%的网友认为官员“网络恐惧”是“好事,说明社会进步了”。
但从根源看恐怕并非好事。
官员有“网络恐惧症”,说明他们没有把握“网络麦克风”的能力,同时又无法经受网络监督的苛刻审视。
网络只是公众监督的一种形式罢了,“网络恐惧症”其实就是一种“监督恐惧症”。
众所周知,官员要接受公众的批评与建议,要接受公众的监督,这是最起码的底线,也是最基本的义务。
既然如此,作为官员,理应化被动为主动、化躲避监督为接受监督,可为何仍有官员有“网络恐惧症”呢?恐怕有两种可能,一种是缺乏必要的媒体素养,不知该如何应对;另一种则是尾巴不干净,害怕“人肉搜索”的强大力量。
无论是哪一种情况,都是急需纠正的。
一方面,我们官员的媒体素养与意识,的确亟待提高,毕竟,在网络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那官员们理应充分利用好这个“麦克风”,信息的公开透明、良好的“官”“民”互动,都是可以为自己加分的;另一方面,当官员的媒体素养已经形成,却依然恐惧网络,则有必要调查一番——顺着“网络恐惧”的藤,看能不能摸到“贪腐事实”的瓜。
不然,恐惧网络没有道理啊!。
从“表哥”事件看网络舆论的演变及引导
术的迅速 发展 , 论坛 、 微博 等社 交工具 在 现代人的生活 中扮演 了不 可或缺 的角 色。 在当今 网络发展 比较成熟 的阶段 , 以微博
体 ,利用 网络空间 的相对 自由的独立性 , 将解读 的力量 纵深化 、讨论 的范 围扩大 化、 关注 的焦点 串联化 , 最终 促使相 关社 会问题通过合理合法 、 公开透 明的方式得 到快速高 效的解决 。 ”① 网络 的舆 论产生 伴随着一定 目的性 , 同时 网友发表言论 时 也带 有不理性 的感情 色彩 。 在 “ 表 哥”事
网络舆论 是随着互 联 网技术 的应用 而在 网络产生 的一 种舆 论形式 , 它具有传 统舆论定 义的基本 特点 , 但 因为 网络传播 的特殊性 , 如发表言论的匿名性 、 分散性 、 灵活 性 ,网络舆论 也具有 自身 的独特特 点。 学者杨 志军认 为 “ 网络舆论 是一群对
公 共 领 域 的 重 大 问 题 具 有 强 烈 关 注 度 的
N E W S W O R L D I 传 媒e 时 代
“ 表 同” 可 事件 看 网络 舆论 的演 变 及 引导
。伍 蔚 然
【 摘
要】 近年 来发生 的 “ 家鑫 ” 案 、“ 七 十码飙 车” 案 、“ 郭美美”事件等均 引发 了舆论 狂潮 , 并影响 了实际问题 的解决进程 。
在一定的区别 , 主要体 现在 对待网络舆论 的回应方面。 传统 官员或机构在面对网络
哥” 杨达才 的舆论声讨 。 2 、 “ 草根”推动 网络舆论 议题 的出现 在 网络舆 论的形成中 , 意见领袖 并非 扮演如 同人际传播 中相应 的重要角色 。 相 反 的是无数 匿名的 “ 草根”推动了网络 舆 论 的发展 。 在 “ 表哥 ” 杨达才事件 中, 发布
如何认识网络新闻监督的力量
如何认识网络新闻监督的力量作者:刘畅来源:《今日中国·中文版》 2019年第4期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舆论的蓬勃兴起,让很多人对利用网络舆论进行监督给予了厚望,尤其是在自媒体舆论场里,无论是一句嚣张的话语,还是一段记录真实情景的现场视频,都会引起整个社会的“围观”和热议。
网络新闻监督为什么有力量?首先,因为公开。
碎片化的信息,刺激着高度敏感的社会舆论神经,进而导致了极为快速地传播和扩散,必然会引起监管者和决策者的高度重视,加大了事实的调查力度,促进整个事件的严格和公正的处理。
这种“以公开促公正”的舆论影响模式,决定了网络新闻监督的持久力和恒定性。
所以,几乎每一个网民都对一些曾经引起过广泛争议的网络新闻舆论事件耳熟能详。
当年,围绕着陕西农民周正龙拍摄的一张华南虎照片的真假问题,在网络上引起了轩然大波。
各种新闻报道,各种小道消息以及传闻,让人雾里看花,难辨真伪,最终在警方介入调查之后真相大白。
这一事件的讨论,曾经引起过某些媒体的疑虑:把舆论公共资源用在这样的“小事”上算不算一种“浪费”。
其实,当时很多人没有意识到,正是这样的“小事”才是后来层出不穷的网络热点舆论事件的尝试和预演。
此后,事故现场出现的疑似面带微笑的官员杨达才,引发了人们的愤怒,进而有网友发现杨达才在多个场合佩戴的名表。
一时间,随着“表哥”的倒下,网络舆论的“反腐功能”引起了惊叹。
名表、天价烟、不雅视频、宝马车等标识性物品背后的热点事件不断出现,也代表着新闻监督的巨大能量和强大的社会效果。
其实,网络监督是最为直观和具体的群众监督。
所谓“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正因为生活处处有“ 群众”,发挥着难以估量的群体智慧,才显得网络监督随时发生、无处不在。
这种群众监督的力量要求着在“从严治党”和新时代的公职人员时刻检点自己的言行,才能适应网络时代的舆情环境。
因此,可以看到,中国互联网技术蓬勃发展的2 0 年,也是网络新闻监督如影相随、高速成长的时期。
对网络舆论的看法
对网络舆论的看法金融工程一班钟巧如梁小敏陈紫欣叶丽娜黄秋怡,粱晓盈方世葵莫默张思凯在当今社会,网络高速发展,互联网走进了千家万户,成为人们触手可及的第四媒体。
互联网以其及时性,匿名性和互动性的特点,逐渐成为公众发表意见,参与社会生活,进行舆论监督的一个重要平台,其影响力也在日益扩大。
在今天,高速发展的互联网具有电视广播报刊等其他媒体无可比拟的及时性,互动性和匿名性。
正是这些特性,使得人们更多的利用这种新媒体进行舆论监督。
首先,网络舆论的匿名性,激发了广大网民的舆论监督的热情,调动了网民的积极性,也使得网民更好的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因为在以前,通过其他媒体进行舆论的发表通常要署名,这也就带来了人们担心顾虑遭到打击而谨慎从事,而网络的匿名性正好解决了这方面的担忧,因而,有更多的人愿意通过网络舆论进行监督社会。
正如我们可以看到的,在各大论坛,微博等,都会有网民对社会的不良现象进行曝光,网民通过网络舆论这个平台积极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其次,网络舆论带来了反腐的新方法。
由于网络的及时性,新的信息在短时间内可以被迅速的传播,因而当官员出现腐败被曝光时会在短时间内被广大网民所知晓并形成一种推力促使纪检部门介入调查。
重庆北碚区委书记雷政富因被爆包养18岁二奶而落马,陕西安监局局长“表哥”杨达才的落马,广州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番禺分局政委“房叔“蔡彬的落马,无不展现着网络舆论对于反腐强大作用。
第三,网络舆论有利于收集民智,推进社会的发展。
网络舆论具有零门槛,海量发布的特点,使得每个网民都有机会自由地发表自己的看法,使得决策者得以集思广益,从而做出更加便民利民的决策。
2013年新交规出台规定“闯黄灯扣6分”。
然而,到了后来,闯黄灯暂停处罚。
在这个决策改变的其中,离不开网络的力量,正是通过网民的激烈讨论,集思广益,促使决策者对决策做出修改。
然而,事物总是具有两面性,在网络舆论给我们带来好处的同时,它也有它的弊端。
由于网络舆论的零门槛和匿名性的特点,人们可以随心所欲的发表言论,因此给一些不法分子以利用的机会,他们通过网络舆论发布一些虚假信息,从而造成社会恐慌以达到他们的目的。
从“表哥”杨达才事件透视网络舆论监督的作用
题目:从“表哥”杨达才事件透视网络舆论监督的作用******院(系):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学号:B********专业:新闻学*******2015 年 12 月 4日从“表哥”杨达才事件透视网络舆论监督的作用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马腾飞指导教师吴榕摘要自上世纪90年代互联网进入中国以来,网络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愈发显得重要。
作为第三媒体,网络公平、自由、开放性的优势对政府行为的监督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本文通过对陕西省安监局长“表哥”杨达才事件的剖析,系统介绍了网络舆论监督的概念及其基本内涵,分析了网络舆论对于政府行为监督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指出了网络舆论监督行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应对措施和实施建议。
关键词:网络舆论监督;“表哥”杨达才;应对措施目录摘要 (II)前言 (1)一网络舆论监督理念论述 (2)(一)舆论、网络舆论、网络舆论监督概念论述 (2)(二)网络舆论监督的特点 (2)二“表哥”杨达才事件发展中网络舆论监督的表现 (4)(一)事件发展过程 (4)(二)此次事件中网络舆论监督的体现 (6)(三)网络舆论对政府行为监督的作用 (8)三网络舆论监督所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10)(一)网络舆论监督存在的问题 (10)(二)网络舆论监督的对策 (11)结论 (14)参考文献 (15)前言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民数量不断增多。
网络除了给社会和人们的生活带来深远的影响外还给社会舆论监督政府行为的方式上带来了新形式一一网络舆论监督。
网民们通过网络参政议政的热情急剧加深。
网络的诸多优势,使公众在舆论监督的形式上己经从通过报纸和电视媒体渠道获取信息来进行传统舆论监督转变到以网络为主体的新型网络舆论监督,随之而来的是网络舆论对政府行为监督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和深度。
网络舆论监督方便快捷,有利于保护人们的合法利益,可以防止行政权力滥用,有利于提高公民参政议政水平,加快社会主义民主建设。
但其也有一些固有缺点,即信息不是十分准确,网民观点并不能代表全部人的观点等。
网络舆论监督文献综述
网民公民意识与公共精神的提高
问
政府对网络舆情的充分
重视和积极回应
责
民众对行为、事件和官员个人的质疑
政府和司法部门对问题官员的调查和处理
网民通过网络把一些不光彩事件和问题 官员揭露出来,将不满、质疑等情绪表 达出来,但并不能调查和处理问题官员。
正是政府当局对网络舆情的高度重视,网 上举报一个,调查一个,惩处一个,对那 些问题官员产生了很大的威慑力。
网络对地方政府官员 监督与制约的研究
成员:邹晓韵、李苗苗、侯利
案 例
删一条帖子能挣上千元,一天可获利数万元,月收入轻松过十万元……近日,湖北省 蕲春县公安局破获一起特大有偿删帖案,全国22个省市近2000人涉案,涉案金额超过 5000万元。其中,一名26岁从事删帖业务的犯罪嫌疑人4年净赚780余万元。这起案件 令一条庞大的删帖黑色利益链浮出水面。删帖人,不仅有大学生、教师、医生、网络 编辑,还有公务员甚至警察;而主要客户则包括政府官员、知名企业和明星等.
公共精神
是一种关心公共事务, 并愿意致力于公共生活的改善 和公共秩序的建设,以营造适宜人 生存与发展条件的政治理念、伦理 追求和人生哲学
罗特· D· 帕特南 民众以前那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已经转变,参与政治的热情逐步提高。现在,上网浏览网 页,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已经是我国大多数网民必做的一件事情。更可贵的是,随着网络论坛、网络博 客、网络跟帖的迅速发展,一大批关心社会、关心政事的网民出现,他们在论坛、博客和跟帖中针砭 时弊,曝光揭露一些问题官员的丑行,把许多不为人知的真相呈现在广大民众面前。广大网民们迅速 跟帖响应并进一步充分挖掘信息和真相,让那些问题官员无所遁形,最终接受法律的制裁和惩罚。
精心包装 重重过滤
微笑局长
“微笑局长”落马是网络反腐的胜利吗?“微笑局长”杨达才落马,真的是网络反腐的胜利吗?表面上看,这种说法似乎没有什么问题。
杨达才之从成为舆论焦点到最终被撤职,每一个环节都有网友参与推动。
然而,如果仔细推敲杨达才落马的前因后果,所谓的网络反腐的“胜利”,更多带有一种“墙外扔砖,砸到谁算谁倒霉”的侥幸色彩。
换句话说,它不是反腐制度化常态化的必然结果,而是网友们歪打正着的一次意外收获。
如果杨达才没有微笑,如果那张照片没在微博流传,如果戴名表的照片没被搜罗出来,这个问题官员很可能至今都还安全地“潜伏”在官场。
不难看出,这场网络反腐的“核按钮”之所以被触动,并不是因为网友们掌握了什么确凿翔实的证据,而是因为公众对官员群体的习惯性不信任。
以至于杨达才一个不合时宜的微笑,也能引发连锁反应甚至让他的仕途戛然而止。
网友们的亢奋“扒粪”和接力声讨,让一个潜伏在官场的问题官员现出原形,这种“胜利”模式是非常难以复制的。
反倒值得注意的是,这一场狂欢式的网络反腐,很可能给杨达才的其他官场同仁们提供了教训,以后至少会在穿戴打扮等方面更加谨慎,进而在官场伪装得更好——这正是网络反腐的一个致命缺陷。
如果没有网友发现的“反腐线索”,一些问题官员就能毫无忌惮地逍遥官场。
网友在杨达才事件中的“胜利”,恰恰反衬了当前制度反腐的缺陷。
如何让制度反腐、常规反腐发挥更大的作用,如何让更多的“杨达才”现出原形,答案不在于如何拔高网络反腐个案的意义,而在于扎扎实实地加强对于官员的监管。
说到监管,认真对待要求公开杨达才工资的大学生刘艳峰这样的“热心公民”,将官员财产公开落到实处,是一个极好的切入点。
杨达才的倒台,网民的舆论监督当记头功,我们也因此联想到“天价烟”局长周久耕,“名鞋哥”廖维忠,“最牛团长夫人”于富琴,等等贪腐分子都是网络曝光,然后组织处理的。
通过诸多事件的发生试想,如果没有党中央坚定不移的反腐倡廉的决心,如“微笑哥、手表哥”的杨达才之流,怎么可能在第一时间内被问责,陕西省纪委又怎么可能在短短20天后,便认定杨达才涉嫌严重违法违纪,随之被撤销陕西省第十二届纪委委员、省安监局党组书记、局长职务,摘掉“乌纱帽”,并将接受进一步调查。
从网络事件看权力监督
从网络事件看权力监督作者:刘奎波来源:学习时报最近,两起网络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被网络曝光并被有关部门查实拥有20多处房产的“房叔”——番禺区城管分局政委蔡彬被停职、查处、双规;作为一省负责安监的大员,“表哥”杨达才被撤职,栽在了自己佩戴的价值不菲的多块名表上,起因则是在造成36人遇难的特大交通事故现场他悠然自得的微笑。
这两起看似偶发的网络事件,折射出的却是权力监督问题。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加强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回望、审视上述两起网络事件,对有效进行权力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不无启示意义:——关注和重视新媒体在权力监督中的的积极作用。
网络、微博、手机等新媒体具有公开性、透明性、快捷性、广泛性,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民意直达,从而成为群众参与政治的重要平台,成为普通民众进行权力监督、权益维护和意见表达的有效途径,成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新亮点。
从“表哥”的落马,到“房叔”的倒台,无不彰显了媒体、网络和舆论的巨大威力。
这种威力是任何部门、机构甚至公众人物都无法忽视的。
目前,监察部网站已实现了全国举报网站的统一联网,使网上举报成为接受群众信访举报的重要渠道。
我们要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高度,关注和重视互联网、微博客等新媒体在权力监督、反腐倡廉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加强权力监督、反腐倡廉网络舆情的收集、研判、处置工作,发挥广大网民在权力监督、惩治和预防腐败中的积极作用。
——推进和落实官员财产申报制度。
官员财产申报制度是一项易于发现问题的制约机制,实行这一制度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是权力接受社会监督的必然。
但是,“表哥”和“房叔”的问题都不是通过这项制度发现的。
有报道说,“房叔”在2011年和2012年的财产申报中,声称自己和儿子各有一套房产。
而连网民都能轻易查到“房叔”20多套房子的事实,暴露出此前有关部门的所谓核实、审查形同虚设,官员财产谎报、瞒报决非个别现象。
从“表哥”杨达才事件看网络舆论监督的功能
从“表哥”杨达才事件看网络舆论监督的功能【摘要】:新闻舆论监督是大众传媒的一项重要政治功能,新闻舆论也早已成为对政治权力进行监督的重要力量。
但随着网络在全球范围内的高速发展,网络媒体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
网络媒体的突出优势表现在其时效性高、公众参与度高、影响广泛。
民众有了表达意愿的更便捷、更隐蔽的途径,网络舆论监督也就日益成为一种新的有效的监督形式。
近几年,网络舆论监督的巨大功效逐渐得以显现,“虐猫”事件、南京“天价烟”和“天价表”事件、“湖南耒阳高考舞弊”事件等都是网络舆论监督的成功案例,通过这种新式的舆论监督形式,浩大的民意得以聚集,对政府权力运作、腐败问题以及公共决策的制定和执行等进行监督。
2012年,“‘表哥’杨达才事件”成为社会的热门话题,从事件发生到进入司法程序,网络舆论监督让事件的进行步入快车道。
本文将通过这一案例来分析网络舆论监督的功能。
本论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网络舆论监督的特点。
第二部分,网络舆论监督在“‘表哥’杨达才”事件中表现的功能。
舆论监督功能的实现与舆论监督的特点息息相关,本文结合网络舆论监督的特点,分析网络舆论监督为什么会对社会产生如此大的作用。
其中网络舆论监督的功能有三点。
1、网络舆论监督汇集强大的民意。
2、网络舆论监督促使政府和司法机关主动采取行动,改善自己的工作。
3、网络舆论监督的有效性使得群众提高政治参与的积极性。
第三部分,简述网络舆论监督的弊端与不足。
【关键词】:网络舆论监督政府一、网络舆论监督的特点(一)网络舆论主体的匿名性,激发了群众参与舆论监督的积极性。
人们在传统媒体上表达反腐意见通常要署真实姓名,有时还需提供单位和个人身份证明,这就给意见表达者带来顾虑。
特别是对于个人信息的充分暴露往往会使意见表达者因害怕打击报复或带来其他负面影响而谨慎从事。
相比而言,人们在网络媒体上表达的反腐和建议一般都是匿名的。
正是这种匿名性所带来的特有保护功能,使得人们通过网络表达反腐言论和揭露腐败行为时能够畅所欲言,而不必有所顾忌,极大地激发和调动了广大群众参与监督的热情和积极性。
网络舆论聚焦公共权力的监督
网络舆论聚焦公共权力的监督互联网的发展改变了人民参与社会、表达意见的方式,推动了网络舆论监督的快速发展。
网络舆论监督已成为当今广受关注监督方式,成为推动社会道德建设与法制建设,提高公民素质的最好途径。
主要有网络上的媒体言论、论坛、博客、微博及新闻跟帖等形式,是一种主要以决策阶层为监督重点的监督。
网络舆论事件上海钓鱼执法事件20XX 年10 月14 日晚司机孙中界本是好心搭载“路人", 却被认定"非法营运",遭遇"钓鱼式执法",18 岁司机孙中界愤而断指自证清白。
此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思考。
“表叔”杨达才因为在事故现场露出不合时宜的“微笑”被网民围观,继而被扒出佩戴多款价值不菲的名表,又因回应言辞欠妥陷入诚信危机,再因眼镜、皮带等昂贵饰物被接力曝光催生腐败疑云,直至因涉嫌严重违纪被撤职――短短27 天,陕西省安监局原局长杨达才的落马让社会各界再次目睹了网络反腐的威力。
“躲猫猫”事件20XX 年 2 月,云南青年李乔明死在看守所,警方称其“躲猫猫”时撞墙头部受伤,后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这一事件经媒体报道后,在网络上迅速发酵,众多网民纷纷质疑。
2 月19 日,云南省委宣传部发布公告,征集网民参与调查“躲猫猫”事件真相。
经调查这是一起在押犯罪嫌疑人,以“躲猫猫”为名,殴打,施暴,致使李荞明身亡的事件。
网络舆论在公共权力监督中的优势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舆论已成为民众监督公共权力的重要形式。
与传统的监督形式相比,网络舆论监督具有参与主体广泛,信息传播实时性、公开性等优势。
网络信息传播具有实时性和公开性网络信息传播克服了时间、地点等条件的限制,具有开放性、实时性等特点,通过网络,公众可以足不出户,在最短的时间内就了解到各地发生的重大事件新闻。
这种特点在提高信息传播速度的同时,也增加了信息的公开性,在政府行政方面大大提高了公共权力行使的透明度和民众监督力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表哥”杨达才事件看网络舆论监督的功能
一、网络舆论监督的特点
(一)网络舆论主体的匿名性,激发了群众参与舆论监督的积极性。
人们在传统媒体上表达反腐意见通常要署真实姓名,有时还需提供单位和个人身份证明,这就给意见表达者带来顾虑。
特别是对于个人信息的充分暴露往往会使意见表达者因害怕打击报复或带来其他负面影响而谨慎从事。
相比而言,人们在网络媒体上表达的反腐和建议一般都是匿名的。
正是这种匿名性所带来的特有保护功能,使得人们通过网络表达反腐言论和揭露腐败行为时能够畅所欲言,而不必有所顾忌,极大地激发和调动了广大群众参与监督的热情和积极性。
(二)网络舆论变大的自由性,凸显了群众舆论监督的话语权。
传统媒体上出现的舆论多是知名人士的言论或媒体自身的意见,尤其是丢焦点事件的品论,放眼望去,不是“专家指出”,就是“学者认为”,普通百姓的观点难得一见。
而网络是一个开放、互动、广阔的信息交流平台,任何人都可以随时、大胆地借助网络发表言论,不受时间和空间的制约。
人们在网上发表意见具有较高的自由度,普通群众因此真正拥有了自己的话语权和监督权。
(三)网络舆论传播的快捷性,提升了网络舆论监督的效率。
人们在传统媒体上发表言论往往要经过层层筛选和过滤,发表反复意见更需要经过严格审查把关,有的还要等待适当的时机,因而发表时效性大打折扣。
而网络舆论监督实行的是“点对点”的沟通,具有“瞬发而既至,始悉而周知”的传播特点。
任何一个会文字录入的人只要拥有一台互通互联网的电脑,就能迅速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并将其传播到其他地方,这种传播在瞬间完成。
随之手机上网功能的开发和推广,网络言论传播的快捷性将会得到更大幅度的提升。
(四)网络舆论集聚的爆发性,强化了网络舆论监督的威慑力。
借助网络,人们不但可以非常便捷地参与各种反腐新闻的评论和意见交流,还可以通过犹如现实中的俱乐部、聊天室等虚拟社区,将遍布各地的网民汇集到一起,共同关注反腐热点信息和事件,各种观点相互碰撞、交锋和融合,能够在短时间内集聚广大网民的意见,最终形成并爆发出一股强大的网络舆论力量,给腐败分
子及其腐败行为造成一种声势浩大的舆论压力,凸显其揭露、鞭笞和抑制腐败的优势。
二、网络舆论监督在“‘表哥’杨达才”事件中表现的功能
(一)网络舆论监督汇集强大的民意。
“表哥”杨达才事件的引出,正是由于网民首先拍下了他在车祸现场的笑容,上传到网络后引起了广大网民的共鸣,质疑其为官的道德水准,纷纷表示不满,进而才从他的穿戴上为突破口发现他的重大贪污腐败问题。
网络舆论主体的匿名性,使得人们通过网络表达反腐言论和揭露腐败行为时能够畅所欲言,而不必有所顾忌,极大地激发和调动了广大群众参与监督的热情和积极性,在此事件中,网民先是匿名曝光了他在车祸现场的照片,再逐渐搜集到了他戴名表、名眼镜的图片,质疑他收入的合法来源,如若不是网络的匿名性,恐怕爆料人出于自己人身安全的考虑,不敢轻易爆料。
其次,还由于网络传播十分快捷使得人民的知晓权得到保障,批评建议也能及时便捷的表达,民意才得以迅速汇集,从2022年8月26日凌晨,陕西延安境内发生重大车祸致36人死,2人重伤。
陕西省安监局局长杨达才视察事故现场开心嘻笑的照片引起轩然大波之后,民众对他进行了人肉搜索,从这位官员身上“搜”出了各种名表。
截至2022年8月31日,杨达才被网友发现的名表总数已达11块之多。
其中高级手表5枚,每块价值万元以上,最高达20-40万;此外,网友指出那条裤带也要2000多。
在短短五天时间内,网民就搜集了大量证据,表达了对杨达才收入的质疑,引起了众多网民的关注,汇集了强大的民意。
(二)网络舆论监督促使政府和司法机关主动采取行动.
由于网络舆论集聚具有爆发性的特点,强化了网络舆论监督的威慑力,因而对政府产生重大压力,迫使其改进工作质量严防贪污腐败,加强具体行政工作。
虽然在“表哥”杨达才事件中并未直接促使政府加大防腐力度,完善政府监督制度,但从全局来看,并不是没有作用,其作用是隐形的。
雅安“无表哥”事件的出现从反面体现出了政府官员对于贪污腐败问题的忌惮。
政府在大的舆论环境下,也加强了廉政建设,整体也加大了防腐力度,浙江已进行多地试点官员财产申报制度,防止官员贪污腐败。
由此可看出,网络舆论监督促进了政府自身的廉政建设,推动了政府制度健全。
而相较于政府而言,对司法机关的影响是显性的。
网络舆论的巨大压力迫使司法机关迅速采取行动。
陕西省纪委于8月30日发布消息称,省安监局党组书记、局长杨达才同志在事故现场的“笑脸”照片和个人佩戴“名表”的照片引起网上热议。
省纪委在这一事件发生后高度关注,已经安排人员进行调查。
21天后,该部门再度公布了初步调查结果,表明杨达才存在严重违纪问题,并撤销杨达才陕西省第十二届纪委委员、省安监局党组书记、局长职务。
(三)、网络舆论监督使得群众提高政治参与度。
网络监督匿名性所带来的特有保护功能,使得人们通过网络表达反腐言论和揭露腐败行为时能够畅所欲言,而不必有所顾忌,极大地激发和调动了广大群众参与监督的热情和积极性。
同时,通过对“表哥”杨达才事件的大讨论,大大增加了公民对公共事务的参与度,此事件的有效解决也激励了广大群众的政治参与意识与社会责任感。
最后,通过网络平台,民间和官员的沟通非常便捷。
以往群众要向领导反映问题,无沦是信访、上访、通过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反映等途径,都要经过较多、较繁琐的环节,常在中间环节受阻,网络问政则可以一步到位,直达领导。
这就增加了民众参政议政的可行性。
三、网络舆论监督的弊端与局限
(一)网络舆论监督容易出现群极化现象
由于网络不实名、虚拟性等的特点,使得部分民众毫无顾虑地在网络上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进行“问责”与“监督”,其中不乏有正确的、合理的成分,然而其中的不合法依旧广泛地存在。
一旦某一言论成为主流,民众随波逐流亦不无可能,这种情况下,网络问政恰恰容易走向其相反的一面。
杨达才事件后,公众对官员的质疑不断,仿佛无官不贪,公众对政府的廉政建设表现得极不信任,政府公信力受到严重影响。
(二)网络舆论监督中信息的真实性有待提高
虽然最后经司法部门调查,杨达才确实有重大财产来路不明,但最初网民指证的手表、眼镜、腰带等金额也不能确保准确真实,网络监督举证的过程简单、无监督、无公信力,其真实性还有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