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围城》中方鸿渐与孙柔嘉的婚恋
围城中的婚姻观与人生思考
围城中的婚姻观与人生思考婚姻,这座神秘而又复杂的围城,无数人满怀憧憬地走进,却又有人满心疲惫地想要逃离。
钱钟书先生的《围城》以幽默诙谐的笔触,为我们展现了婚姻中的种种无奈与困惑,也引发了我们对于人生的深刻思考。
在《围城》中,方鸿渐的婚姻经历可谓是一波三折。
他与孙柔嘉的结合,看似是水到渠成,实则充满了无奈与妥协。
方鸿渐在经历了一系列的感情波折后,身心俱疲,最终在孙柔嘉的“设计”下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然而,婚后的生活却并非他所想象的那般美好。
两人性格的差异、家庭背景的不同以及生活中的琐碎事务,都成为了他们争吵的导火索。
孙柔嘉是一个看似柔弱,实则有着强烈主见的女子。
她在婚姻中试图掌控一切,却又无法真正理解方鸿渐内心的想法。
而方鸿渐则是一个性格软弱、优柔寡断的人,他在面对婚姻中的矛盾时,往往选择逃避或者妥协。
这种不健康的相处模式,使得他们的婚姻逐渐陷入了困境。
从方鸿渐和孙柔嘉的婚姻中,我们可以看到,婚姻并非仅仅是两个人的结合,更是两个家庭、两种价值观的碰撞与融合。
如果在婚前没有充分了解对方的性格、家庭背景以及生活观念,那么婚后很容易出现各种矛盾和冲突。
同时,婚姻也需要双方共同的努力和经营。
在围城中,方鸿渐和孙柔嘉都没有用心去经营他们的婚姻,而是一味地指责和抱怨对方。
他们没有学会相互理解、相互包容,也没有共同去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这样的婚姻,注定是无法长久的。
除了婚姻观,《围城》还让我们对人生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方鸿渐的人生充满了迷茫和无奈。
他从海外归来,怀揣着美好的梦想,却在现实的打击下屡屡碰壁。
他在事业上没有取得成功,在感情上也是一塌糊涂。
这不禁让我们思考,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是功成名就,还是内心的平静与满足?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很多人都像方鸿渐一样,在人生的道路上迷失了方向。
我们不断地追求着所谓的成功和幸福,却往往忽略了身边真正重要的东西。
我们为了金钱、地位而奔波忙碌,却忘记了停下脚步,去欣赏沿途的风景,去感受亲情、友情和爱情的温暖。
浅谈《围城》中方鸿渐的围城人生
汉语研究Study on Chinese2018年第28期浅谈《围城》中方鸿渐的围城人生李志航(山东省滨州市滨州实验中学,山东 滨州 256600)【摘要】《围城》是钱锺书先生一生中的唯一一部长篇小说,其意蕴深厚且耐人寻味。
小说主要围绕主人公方鸿渐的人生经历,详细论述了“围城”这一意向。
本文通过对《围城》这篇小说写作背景的分析,从学业围城、爱情围城、事业围城以及婚姻围城四个方面入手,对《围城》中主人公方鸿渐的围城人生进行深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剖析了那个时代中西文化交流背景下畸形的社会特征。
【关键词】《围城》;围城人生;钱锺书;精神困惑【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围城》是一部家喻户晓的现代文学作品,作为钱锺书先生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围城》可以被称为一个人基本生存状况的真实写照。
该小说主要以主人公方鸿渐的人生经历展开论述,通过对方鸿渐学业、事业、爱情、婚姻的描写,细致刻画了方鸿渐的围城人生。
与此同时,钱钟书先生借助对主人公重压下精神受阻的着重描写,揭示了现代人的精神危机与生存困境。
一、《围城》背景概述钱锺书先生是著名的现代文学作家,被吴宓先生称为“人中之龙”,其代表作品《围城》是一部长篇小说,是对旧时代社会真实生活的讽刺与感伤,具有非常高的文学价值。
有人曾经评价《围城》比中国古代任何古典讽刺小说都要优秀,虽然此话有夸大的成分在,但是《围城》这部作品的文学价值堪称伟大。
《围城》这篇小说主要围绕主人公方鸿渐的一生展开描写,通过对主人公围城人生的刻画,完美呈现出了当时时代背景下的“人间困境”。
在当时的社会,不论是爱情还是事业,甚至是婚姻,整个人生都好像被困在一个围城之中,有的人想要挣脱围城的磨砺与束缚,但最终只是重复的上演着“城外的人想进来,城内的人要冲出来”的围城人生。
二、《围城》中方鸿渐的围城人生(一)学业围城《围城》中主人公方鸿渐的学业围城,主要体现在方鸿渐的出国留学阶段。
《围城》方鸿渐婚姻围城中的困惑与挣扎
《围城》方鸿渐婚姻围城中的困惑与挣扎在钱钟书先生的《围城》中,方鸿渐的婚姻历程犹如一场充满困惑与挣扎的悲剧。
他在婚姻的围城中徘徊、迷茫,试图寻找出路却始终深陷其中。
方鸿渐的性格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在婚姻中的困境。
他是一个有些懦弱、缺乏主见的人。
在面对生活中的重大抉择时,总是犹豫不决,无法坚定地做出自己的选择。
这种性格使得他在婚姻中也显得优柔寡断,无法有效地处理与妻子之间的矛盾。
方鸿渐与孙柔嘉的婚姻从一开始就充满了不确定性。
孙柔嘉看似柔弱,实则有着自己的心思和盘算。
方鸿渐在并不完全了解孙柔嘉的情况下,稀里糊涂地走进了婚姻。
起初,或许他们还对未来的生活有着一些美好的憧憬,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实的琐碎和生活的压力逐渐暴露了他们之间的问题。
经济问题是他们婚姻中的一大困扰。
方鸿渐的事业一直不顺,收入微薄,无法满足家庭的开支。
孙柔嘉对此颇有怨言,时常因为钱财的事情与方鸿渐发生争吵。
在这种情况下,方鸿渐感到无比的压力和无奈。
他想要努力改变现状,却又找不到合适的途径,只能在妻子的埋怨声中愈发消沉。
家庭关系的复杂也让方鸿渐感到疲惫不堪。
孙柔嘉的姑母对他们的生活指手画脚,这让方鸿渐感到十分反感。
而方鸿渐的家人也对孙柔嘉有着诸多不满,双方家庭的介入使得他们的婚姻更加混乱。
方鸿渐在中间左右为难,既要安抚妻子的情绪,又要应对家人的责难,身心俱疲。
性格上的差异也是导致他们婚姻矛盾的重要原因。
孙柔嘉性格较为强势,而方鸿渐则相对软弱。
在处理问题时,孙柔嘉往往采取较为激进的方式,而方鸿渐则选择逃避或者妥协。
这种性格上的不匹配使得他们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时无法形成有效的合力,反而相互指责、相互伤害。
在婚姻中,方鸿渐的困惑不仅仅来自于外部的压力,更来自于他内心的迷茫。
他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样的婚姻生活,也不知道该如何去经营一段婚姻。
他在婚姻的围城中迷失了方向,失去了自我。
例如,当孙柔嘉因为一些小事发脾气时,方鸿渐往往不知道该如何哄她开心,而是选择沉默或者争吵。
《围城》里的婚姻困境有解吗
《围城》里的婚姻困境有解吗钱钟书先生的《围城》以幽默诙谐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婚姻百态图。
书中的人物在婚姻这座围城中进进出出,充满了无奈与困惑。
那么,这种婚姻困境究竟有没有解呢?在《围城》中,方鸿渐的婚姻可谓是充满了波折。
他与孙柔嘉的结合,并非是出于深厚的爱情,而是在各种机缘巧合和外界因素的推动下促成的。
婚后,他们面临着诸多的矛盾和冲突,从生活琐事到价值观的差异,无一不让他们的婚姻生活充满了争吵和疲惫。
孙柔嘉希望方鸿渐能够有一份稳定且体面的工作,能够在事业上有所成就,为家庭提供更好的物质保障。
而方鸿渐却始终未能如她所愿,在工作中屡屡碰壁,这让孙柔嘉感到失望和不满。
同时,方鸿渐也觉得孙柔嘉过于强势和现实,不理解他内心的追求和想法。
这种相互之间的不理解和期望的落差,逐渐侵蚀着他们的婚姻。
再看方鸿渐之前的感情经历,他与唐晓芙之间的爱情无疾而终。
唐晓芙代表着方鸿渐心中理想的爱情对象,年轻、美丽、充满活力。
然而,由于种种误会和现实的阻碍,他们最终没能走到一起。
这也让方鸿渐在后来的婚姻中,总是不自觉地将孙柔嘉与唐晓芙进行比较,从而更加觉得自己的婚姻不如意。
那么,从《围城》中反映出的这些婚姻困境,真的就无解了吗?其实不然。
首先,沟通是解决婚姻困境的关键。
在方鸿渐和孙柔嘉的婚姻中,如果他们能够在遇到问题时,静下心来坦诚地交流彼此的想法和感受,而不是一味地争吵和指责,或许很多矛盾都能够迎刃而解。
夫妻之间要学会倾听对方的心声,理解对方的立场,尊重对方的意见。
只有通过有效的沟通,才能消除误会,增进感情。
其次,相互包容和理解也是必不可少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在婚姻中,不能总是盯着对方的缺点不放,而要学会欣赏对方的优点,包容对方的不足。
当双方在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上存在差异时,要尝试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理解对方的选择和行为。
只有这样,才能在婚姻中找到平衡,和谐共处。
再者,夫妻双方要有共同的生活目标和追求。
在《围城》中,方鸿渐和孙柔嘉在这方面显然是缺失的。
浅谈方鸿渐
浅谈《围城》——方鸿渐方鸿渐是钱钟书小说《围城》的主人公,整个故事都围绕着方鸿渐的所见、所闻、所思展开。
方鸿渐的性格复杂,可以说,他是一个耐人寻味的人。
就出身来说,方鸿渐是留学生,他的父亲是前清举人,在一个小县做大绅士。
“年轻人进大学,以学土木工程为最多。
”可这方鸿渐学的却是哲学和国文,本来也没有什么指望了,可命运给了他一个大机会。
原来与他定了婚约的小姐突然病逝,方鸿渐“稍微怜悯”那“短命的女孩子”,便给未过门的丈人送了一封慰唁的长信。
那丈人以为方鸿渐有情有义,给他一大笔钱,让他出国留学去了。
方鸿渐的“出洋深造”,不过为使自己长些脸面,“随便听几门课,兴趣颇广,心得全无,生活尤其懒散”,也就碌碌无为地混过了四年。
到了“第四年春天, 他看银行里只剩下四百多镑, 就计划夏天回国”,可“父亲和丈人希望自己是个博士, 做儿子女婿的人好意思教他们失望吗? ”,因此“买张文凭去哄他们”, “也是孝子贤婿应有的承欢养志。
反正自己将来找事时,履历上决不开这个学位”。
于是,方鸿渐心安理得地花了三十美元,买了张“克莱登大学”的博士文凭。
由此可见,方鸿渐是在是个无用之人。
求学告一段落,在返回上海的船上,方鸿渐开始了他的求爱之路,进入第一个“围城”——爱情。
很快,他便与“行动不检”的鲍小姐勾搭上了。
可他心里清楚,“他只觉得自己要鲍小姐,并不爱她”。
也应证了他“常聪明地对同学们说:‘世间哪有恋爱?压根儿是生殖冲动。
’”当然人家鲍小姐也不是真心相对,方鸿渐不过“由她摆布了”。
还没等他彻底从这段假情假意的关系中抽脱出来,早对他“虎视眈眈”的苏小姐立刻迎了上去。
苏小姐也并非真爱方鸿渐,只是先前把爱情看得太名贵,现在想抓住方鸿渐以达到争强好胜的目的。
[1]虽然他对苏小姐也没那份心,可“不知道什么鬼指使自己”,与苏小姐展开一段情感纠葛。
苏小姐乐于看方鸿渐与自己的另一个追求者赵辛楣“争风吃醋”,感觉自己地位稳固。
方鸿渐是懦弱的,他深知“他俩虽然十分亲密,方鸿渐自信对她的情谊到此为止, 好比两条平行的直线, 无论彼此距离怎么近, 拉得怎么长, 终合不拢来成为一体”,却没有勇气向苏小姐表明自己真实的想法,多次鬼使神差的优柔寡断,任由苏小姐自作多情,难免苏小姐大动肝火,坏了他的好事。
浅谈《围城》中方鸿渐与孙柔嘉的婚恋
浅谈《围城》中方鸿渐与孙柔嘉的婚恋发展看过《围城》的人都知道,方鸿渐是故事的主人公,这一嬉笑怒骂的角色着实是本剧的一大看点,但说到方鸿渐,我又不得不说是孙柔嘉成就了他,设若没有柔嘉,何来百变人生的鸿渐呢?杨绛在给电视剧《围城》题词时说:“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
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
”既然说到了方鸿渐与孙柔嘉,那就得说说他们的“围城”恋。
故事一开篇便是作者大段的场景描写,主人公方鸿渐也就在一艘归国的游轮上登场了。
伴随他出现的还有两位女性——鲍小姐、苏小姐——对后文方孙之恋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杨绛会议时说:“鲍小姐是综合了东方美人、风流未婚妻和埃及美人而抟想出来的……”小说里的方鸿渐就受到了鲍小姐的引诱发生了性关系,这鲍小姐确也是无情之人,将方鸿渐玩弄罢了,便丢在一边,这一丢也是有选择性的丢,方鸿渐被丢入了苏文纨的泥潭中。
我认为,苏文纨不论是作为一个受了高等教育的有知青年,还是一个对方鸿渐痴情的红尘女子,她在文中的主要作用是作为赵方二人之间的桥梁,促成事态的发展,为方孙二人的婚恋生活添上一抹色彩。
苏文纨与多个男人的复杂关系自然而然的引出了一个重要的配角——赵辛楣。
赵辛楣出生官宦家庭。
英俊潇洒、风流倜傥这样的词用在他身上可谓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啊。
赵辛楣与苏文纨是青梅竹马,他对苏文纨的爱是忠心不二,但半路杀出的方鸿渐却打破了这个平衡的局面。
方鸿渐在苏家的突然出现使一直对他有所爱恋的苏文纨重生希望——这恰又是一个转折点。
赵辛楣具有鲜活的人影子,敢爱敢恨,生活积极。
暗暗吃醋的赵辛楣为了使方鸿渐远离苏文纨。
最终和方鸿渐一路踏上教学之路——两人都未得到苏文纨的爱。
当中还穿插着方鸿渐和唐小姐的恋爱故事,促使事情的进一步发展。
《围城》中方鸿渐情缘悲剧论文
浅析《围城》中方鸿渐的情缘悲剧摘要方鸿渐性格中的最大特点是“面对现代社会残酷的生存竞争和严重的精神危机而缺乏与之对抗所应有的理性,信仰,热情和力量,常常不由自主地流露出发自本性的怯懦,迷茫和盲动性。
”既善良又迂执,既正直又软弱,既不谙世事又玩世不恭的性格特征,就决定了方鸿渐无论事业方面还是爱情方面,只能是悲剧性的。
关键词围城方鸿渐情缘悲剧方鸿渐是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围城》的主人公,他个人的命运构成了全书的主要情节。
他的人生旅途先后经历了教育、爱情、事业和婚姻这四个阶段。
作品着重写了他和五位女性(周小姐、包小姐、苏文纨、唐晓芙、孙柔嘉)的情感纠葛,以及他从上海转至内地三闾大学任教的遭遇、人事矛盾。
他的性格特征是:既善良又迂执,既正直又软弱,既不谙世事又玩世不恭。
这就决定了方鸿渐无论事业方面还是爱情方面,只能是悲剧性的。
方鸿渐,是旧中国一个到处寻找精神家园的高级知识分子的形象。
凭借未婚妻周小姐的父亲的帮助,他在北平上完大学后,走上了留洋之路。
到了欧洲,四年中换了三所大学,伦敦﹑巴黎﹑柏林;随便听了几门功课,兴趣颇广,但心得全无,除了夸夸其谈外,一无所有,临回国时,在父亲和丈人的威逼下,他只好从一个在美国的爱尔兰人那里购买了一张“克莱登大学”的假博士文凭。
在外国留学期间受个性解放新思潮的影响,萌生对自主爱情的向往,大着胆子给父亲写信要求解除包办婚姻,最终被浇了一桶冷水,所幸未婚妻病亡,使他获得了情感和精神上的短暂自由。
在与鲍小姐的调情,苏文纨的应酬中,渐觉到“女朋友”和“情人”的不同,当遇到“摩登社会里那桩罕物——唐晓芙时,他真正坠入了爱河,但他俩处于萌芽状态的爱情却在苏文纨的无情报复下夭折了。
他还没有在事业的挫折中清醒过来,便受到孙柔嘉的诱惑,而逃避到了“一个自己并没确认是否爱他的孙柔嘉的婚姻中”,以为这里是一个可以逃避失败和压抑,追求自由生活的幸福港湾,或许是孙柔嘉在婚前过于心计。
婚后,方鸿渐忽然发现自己娶的好像是另外一个人,新家和旧家的矛盾又激化了他们之间的冲突,再加上他们性格不同,的确很难相容,终于不离而散。
《围城》爱情观剖析
《围城》爱情观剖析《围城》中的男主人公方鸿渐是一个落魄的文人,他经历了曲折、坎坷的情感历程。
首先无知的方鸿渐被鲍小姐引诱并抛弃,而后又被苏文纨利用并惨遭报复,最后陷入孙柔嘉的婚姻“围城”被控制而无法脱身。
这一切的经历使方鸿渐饱受情感的折磨,现在我们从他的情感经历来剖析爱情观。
一、性欲不等于爱情方鸿渐与鲍小姐的相遇是他的第一次情感经历。
他在回国的船上遇到了鲍小姐,迎来了生命中情感经历的第一个春天。
然而,这个春天是非常短暂的,转瞬之间便结束了,于是方鸿渐成为这场夭折情感的悲剧人物。
小说对鲍小姐的描写篇幅并不多,她与方鸿渐因一时性欲冲动而造成的“一夜情”间接导致了方鸿渐和唐晓芙爱情的失败。
方鸿渐认为鲍小姐看中了自己,却没有意识到自己被鲍小姐利用玩弄了。
在“一夜情”之后,鲍小姐很快调整好心态,做好了见未婚夫的准备。
更可气的是在下船时她对方鸿渐不理不睬表现得很不耐烦,只想快速摆脱方鸿渐,迅速下船后就扑向又黑又胖的未婚夫怀里。
方鸿渐只是鲍小姐生活中的一个过客,仅仅是她生命中众多男人中的一个不起眼的雄性动物而已,只是寻找快乐的工具,这不能不说是方鸿渐的悲哀。
这也回应了他那句“世间哪有恋爱?压根是生殖冲动。
”此时,方鸿渐领悟到“爱情跟性欲一胞双生,类而不同,性欲并非爱情的基本,爱情也不是性欲的深化。
”二、爱情需要执着和勇气被鲍小姐轻描淡写地抛弃之后,方鸿渐又被困于苏文纨的围捕之中。
苏文纨早就对方鸿渐有爱慕之意,鲍小姐离开之后方鸿渐和苏文纨开始了接触。
到上海后方鸿渐和苏文纨的爱情纠葛之所以能得以延续,是因为方鸿渐感觉空虚无聊之际把苏文纨当作一种消遣的需要,来满足情感排遣的需求,只是雄性动物的心理需求而并非爱情的需求。
在拜访苏文纨的过程中,方鸿渐结识了苏文纨的表妹唐晓芙,他第一次看到唐晓芙时顿觉眼前一亮,吸引了他所有的注意力。
苏文纨很妒嫉,因此方鸿渐和唐晓芙这次相识为俩人的爱情悲剧埋下了伏笔。
在方鸿渐眼中唐晓芙是与众不同的,她不像其他都市女人那样矫揉造作,不需要花时费力地雕琢自己。
透过《围城》反观现代人的婚恋观
透过《围城》反观现代人的婚恋观作者:齐松珍来源:《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9年第07期[摘要]一部《围城》,差不多所有的男女都或多或少地涉及情爱领域,钱钟书先生用其不朽的笔描绘了关于情与爱的众生相。
爱情自古以来常被描述成是山盟海誓,海枯石烂。
但《围城》中我们看不到这些,有的只是爱情的“陷阱”,婚姻的悲剧。
但是,现代的我们不该对爱情与婚姻抱有悲观的态度,我们应该相信,只要真心寻找,耐心经营,幸福是可以找到的。
[关键词]《围城》爱情婚姻经营“自由、美满、幸福”的婚恋是古往今来人们梦寐以求的至善至美的婚恋境界,但是在钱钟书看来,这种婚恋境界至多代表人们的良好愿望,终归是一种神话。
在钱钟书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作者对待婚恋的态度是怀疑的。
司马长风先生在他的《中国新文学史》中把《围城》说成“地地道道是一部爱情小说”,这种理解显然没有全面地概括《围城》的主题。
不过,《围城》又的确是一部揭示了独特的爱情婚姻哲理的小说。
本文将透过《围城》中男女之间的婚恋,从三个部分反思一下现代人应该如何更好地恋爱,更好地经营婚姻!一、恋爱是婚姻的准备阶段,幸福美满的婚姻离不开真挚的爱情爱情,自古便是文学表现的主题。
从古至今爱情常被幻化成一种海誓山盟的两情相悦。
读完这种爱情故事,总让我们心中无比地向往那种坚贞不渝、生死相许的爱情。
但《围城》却尽力地恢复爱情的世俗面貌,表现出了一种严肃审视的爱情观。
这里的爱情,神圣化为泡影,永恒成为极大的讽刺,这里没有“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誓言,也没有“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的生死依恋。
《围城》消解了传统爱情男女的心有灵犀和两情相悦。
方鸿渐与鲍小姐相识于回国途中的邮船“子爵号”上。
鲍小姐在船上打扮妖艳,令船上的男人心动,方鸿渐也不例外,她先是暗示方鸿渐“可以享受她未婚夫的权利而不必履行跟她结婚的义务。
”与没有过什么恋爱经验的方鸿渐相比,她俨然是一个情场高手,她懂得如何去引诱对她有兴趣的男人作为自己空虚寂寞时的消遣,也懂得不该给对方留下继续纠缠她的机会。
从《围城》看中国女性婚恋观
从《围城》看中国女性婚恋观摘要:《围城》是钱钟书先生于1947年写的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自重版以来,一直备受文学评论界的关注。
尤其是90年代以来,国内《围城》研究有了很大的进展,各种看法,各种评论,可说是五花八门。
本文就《围城》中与方鸿渐有重要关系的四个女性:鲍小姐、苏文纨、唐晓芙、孙柔嘉的婚恋观,与其悲剧的婚姻作探讨,着重从她们的婚恋描写来揭露现代女性对爱情、婚姻的追求和无奈,以及对美好爱情和幸福婚姻的向往。
关键词:婚姻围城女性爱情从《围城》看中国女性婚恋观目录一、摘要 (1)二、引言 (3)三、本论…………………………………………………………………3-10 (一)把婚姻当交易的鲍小姐(二)囚禁在传统婚姻中的新女性苏文纨(三)爱情完美主义者唐晓芙(四)把婚姻当做事业来经营的小女人孙柔嘉四、结语…………………………………………………………………10-11五、参考文献 (11)引言《围城》是钱钟书先生于1947年写的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自重版以来,一直备受文学评论界的关注。
尤其是90年代以来,国内《围城》研究有了很大的进展,各种看法,各种评论,可说是五花八门。
但主要呈现出三个较为显著的特点:一是多种批评视角的灵活运用;二是对于《围城》的创作缺陷作出了更加合理的解释,或开掘了研究的深度,或触及了研究的盲点;三是关于作品的主题意蕴及人物形象的研究更为深入。
从许多《围城》的研究论文我们可以看出,尽管“深者见其深,浅者见其浅”,但研究者们都能自觉地站在时代的高度,或向文化里追根溯源,或从哲学上寻找理论支撑,从而将《围城》主题意蕴和人物形象的研究逐步推向深入。
而作为《围城》的忠实读者的我,从第一次看《围城》给我留下巨大的震撼,到多次重读每读一次便感动一次,特别是《围城》中女性的婚恋描写更是令我触动不小,因此,我在论文中就《围城》中与方鸿渐有重要关系的四个女性:鲍小姐、苏文纨、唐晓芙、孙柔嘉的婚恋观,与其悲剧的婚姻作探讨,着重从她们的婚恋描写来揭露现代女性对爱情、婚姻的追求和无奈,以及对美好爱情和幸福婚姻的向往。
解读《围城》中方鸿渐的感情遭遇
解读《围城》中方鸿渐的感情遭遇解读《围城》中方鸿渐的感情遭遇在个人成长的多个环节中,大家都经常看到论文的身影吧,论文是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论文呢?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的解读《围城》中方鸿渐的感情遭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爱。
爱情本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可是看了《围城》中方鸿渐和唐晓芙的爱情故事后,我们不禁要扼腕叹息。
古今中外有很多爱情故事让人铭心刻骨,然而为何方鸿渐的爱情遭遇看似那样的稀松而平常?或许,方鸿渐的爱情遭遇就如同绝大多数一般人的爱情遭遇一样,充斥着“他人〞和“常人〞,以至于方鸿渐抑或一般人在爱情中丧失了自我。
而真正的我们就是与他人共在,在“常人〞的看法中徘徊和挣扎,淹没了自我的推断和追求。
一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认为:“如果‘我’的意义是本己的自己,那么‘我’并不首先存在,首先存在的是以常人的方式出现的他人。
我首先是从常人方面而且是作为这个常人而‘被给予’我‘自己’的。
此在是常人而且通常是常人。
〞显然,“我〞不是在独立的意义上存在的,而是与他人和常人共在。
那么,何谓“他人〞?何谓“常人〞呢?简单来说,他人并不是异于我之外的人,而是与我们本身没有区别、也包涵我们的那些人。
他人与我共同此在。
同时他人是从四周世界来照面的。
而共在就是生存论上的“为他人之故〞。
在这样的共在中,他人已在其此在中展开了。
如果此在的一般存在被规定为操心的话,那么共同此在则规定为操持。
操持的两种极端可能性分别是:一是为他人把有待于操劳之事揽过去,即为他代庖。
另一种是为他人的生存的能在做出表率。
即把“操心〞真正作为操心给回他人。
而日常共处恰好保持在操持的两极端之间———即代庖控制的操持与率先解放的操持之间,并显示出多样的混合形态。
如果他人是如此规定的话,那么常人则既不是这个人,也不是那个人,不是人本身,不是一些人,也不是一切人的总数,它只是一个中性的东西,只是为了掩盖自己本质上从属于他人之列的情形。
《围城》中方鸿渐的婚恋心理探析
《围城》中方鸿渐的婚恋心理探析[摘要]在《围城》这部长篇小说里,作家着力刻画了方鸿渐这样一个特色鲜明的艺术形象,本文主要分析方鸿渐在婚恋道路上的心路历程,以及从根本上造成他婚姻失败的心理原因,从而体现出钱钟书先生塑造人物形象的高超艺术。
[关键词]《围城》方鸿渐人物心理在《围城》这部长篇小说里,作家着力刻画了方鸿渐这样一个特色鲜明的人物形象,他在事业上毫无作为,在情感婚姻的道路上,虽然也经历了一些波折,但最终也未能获得一个圆满的结局。
本文将分析方鸿渐在其情感婚恋上的心路历程,以及从根本上造成他婚姻失败的心理原因。
方鸿渐的情感经历围绕着鲍小姐、苏文纨、唐小芙、孙柔嘉这四个女人展开。
他在留学归国的游船上经不住热情开放的鲍小姐主动引诱,在知晓其有未婚夫的前提下快速与其恋爱,“他们俩的交情像热带植物那样飞快地生长”。
此前,方鸿渐从没有过“恋爱训练”,恋爱领域一片空白的他认为:“世间哪有恋爱,压根儿是生殖冲动”,可以说,方鸿渐在一开始对恋爱是没有持乐观态度的,在他的世界里,恋爱是一种奢侈,可望不可及。
但方还是渴望爱情的雨露能够滋润自己的世界,所以在学校里“看人家一对对谈情说爱”,他也会“好不眼红”。
既然内心已经燃起对爱情的渴望,而游船生活又是那么地枯燥乏味,加上性感热情的鲍小姐百般挑逗,也难怪他会很快掉入鲍的温柔陷阱。
由此可见,方鸿渐的性格是复杂的。
一方面,他是一个非常传统的旧中国的知识分子;另一方面,他又是个接受了西方先进文明的留洋学生。
这种中西思想观念的差异使他产生了矛盾的心理,所以他一边跟鲍小姐逢场作戏,一边又从心里阻止自己真正爱上这个“行动不检”的鲍小姐。
方鸿渐是有真爱的,他唯一真正爱过的人是唐晓芙,吸引方的是唐小姐的“真”,尽管他曾找爱尔兰人买过假的博士文凭,也曾与鲍小姐逢场作戏。
弗洛伊德认为,主体的生活经验是无意识的重要来源,主体对其生活经验的记忆,深藏于大脑皮质的底层,轻易不肯露面,也不容易隐遁如果一个人多次因为同一个原因受挫,那么他在内心会对这种使其受挫的因素形成一种无意识的排斥心理。
方鸿渐情感悲剧成因探析
方鸿渐情感悲剧成因探析作者:袁锐来源:《青年文学家》2011年第24期摘要:《围城》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颗奇葩,小说中主人公的性格被大家进行了全方位的分析。
本文试图运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方法,从不同角度探析主人公方鸿渐情感悲剧乃至精神悲剧的原因。
关键词:方鸿渐;精神分析;本我;自我;超我[中图分类号]:I206.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1)-24-0038-01《围城》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学贯中西、融通古今的学者型作家钱钟书的小说代表作。
小说自问世至今,众多的专家学者对小说的研究不断深入。
本文试图运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方法,从主人公方鸿渐的“本我”、“自我”、“超我”入手,探析方鸿渐情感悲剧乃至精神悲剧的原因。
这里有必要对精神分析批评方法作一简单介绍。
弗洛伊德把人的心理分为三个层面:“本我”(生命的本能)、“自我”(现实的我)、“超我”(道德的我)。
在一个精神健全的人身上,这三大系统有机的结合,使人们能够顺利而愉悦的与外界环境交流。
反之,当这三个系统互相冲突时,人就会处于失调状态。
《围城》中的方鸿渐是一个出生于传统世族文化家庭而留学欧洲的高级知识分子。
一方面他接受了欧洲开放自由的现代文化,这使得他渴望追求自由恋爱,但同时中国传统文化又深深根植于他的灵魂深处,传统文化中腐朽的东西已根深蒂固的存在于他的潜意识里。
根据弗洛伊德的理论,“本我”相当于潜意识。
在小说里方鸿渐的“本我”和“自我”受到传统势力的过分抑制,“超我”得到畸形发展,从而酿成他的爱情悲剧甚至形成病态的人格心理。
第一个与方鸿渐有感情纠葛的女性是鲍小姐(虽然此前他曾与周小姐有婚约,但直到周小姐病逝,两人也未曾见面)这个已是有未婚夫,穿着暴露的女性与方鸿渐在情感上完全是“本我”之间的交往。
方鸿渐的“本我”在快乐原则驱使下,迅速地与鲍小姐发生了肉体关系。
在这里方鸿渐一贯压抑的“本我”一旦找到宣泄的机会,就急不可耐地喷发而出。
《围城》人物对话言外之意的语用分析
《围城》人物对话言外之意的语用分析一、本文概述《围城》是钱钟书先生所著的一部经典小说,以其独特的语言风格和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
在小说中,人物对话言外之意的运用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既展现了人物性格的多样性,也揭示了社会现实的复杂性。
本文旨在通过语用分析的方法,探讨《围城》中人物对话言外之意的产生机制、理解策略及其在小说中的重要作用。
本文将概述《围城》的基本情况,包括作者生平、小说主题、人物设定等,以便为后续分析提供背景知识。
将介绍语用学的相关理论,特别是关于言外之意产生和理解的机制,为分析小说中的对话言外之意提供理论支持。
接着,本文将选取小说中的典型对话片段,通过具体的例子展示人物对话言外之意的产生和理解过程,分析这些言外之意如何反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以及深化主题。
本文将对《围城》中人物对话言外之意的语用特点进行总结,并探讨其在小说创作中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本文的分析,不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围城》这部经典小说的语言艺术,还可以对语用学在实际文本分析中的应用有更直观的认识。
本文的研究也有助于提高读者对言外之意的敏感度和理解能力,在日常交往中更好地运用语言艺术。
二、《围城》中人物对话言外之意的表现在钱钟书的经典小说《围城》中,人物对话言外之意的表现可谓是丰富多样,这些言外之意不仅反映了人物的内心世界,也巧妙地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我们来看方鸿渐和鲍小姐的对话。
在小说中,方鸿渐是一个性格懦弱、犹豫不决的人物,而鲍小姐则是一个聪明机智、善于察言观色的女性。
在一次对话中,鲍小姐故意用一些模棱两可的话语引导方鸿渐,使得他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
而鲍小姐的言外之意则是希望方鸿渐能够主动表白,但她又不想直接表达出来,因此通过言外之意来传达自己的意图。
这种对话方式不仅展现了鲍小姐的聪明才智,也凸显了方鸿渐的性格缺陷。
我们来看苏小姐和赵辛楣的对话。
苏小姐是一个温柔善良、善解人意的女性,而赵辛楣则是一个豪放不羁、喜欢自由自在的男性。
从非暴力角度看《围城》中方鸿渐与孙柔嘉的关系
从非暴力角度看《围城》中方鸿渐与孙柔嘉的关系作者:钟楚欣来源:《文学教育》 2019年第21期钟楚欣内容摘要:众多学者针对《围城》的语言特色、人物性格、叙事方式等进行了非常多的研究,亦或从伦理、社会、哲学等方面进行主题阐释,而比较少谈及方鸿渐、孙柔嘉二人婚姻关系破裂的原因。
文章从非暴力沟通的角度对方、孙二人关系进行详细的探讨,帮助学生将书本所获与现实生活密切相连,使其懂得如何与他人交流沟通和更好的处理人际关系,这符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口语交际目标。
关键词:非暴力沟通《围城》人际关系一.引言《围城》这本经典选入部编本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自读作品栏目,这本书被称为近代的“儒林外史”,它幽默风趣的语言特点,漫画式的的人物形象,独特的叙事方法等以及多元的主题解读获得众多学者的关注并进行研究分析。
中学的教师似乎也更多的从以上所述的语言、风格、人物性格等方面和学生共同理解文本。
然而从非暴力沟通角度对方鸿渐、孙柔嘉二人婚姻不幸进行分析的文章不多,而了解非暴力沟通对学生的人际交往有一定的必要性。
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在学校、家庭和社会需要与他人通过语言进行交流,教师的任务不仅“传道、授业、解惑”,更应该关注学生现实的生活,与他人和谐相处、文明友好的沟通是现代人应该拥有的素养。
《2011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具有明确的要求“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1],文章认为口语交际不应该只是指帮助学生能够文明得体、自然流畅的与他人交流,更应该关注到交际过程学生的情绪和情感表达以及懂得如何与他人进行良性、友好的沟通。
二.关于非暴力沟通非暴力沟通最早是由美国的心理学家马歇尔·卢森堡提出,出于对生命的热爱和尊重,“非暴力沟通以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四要素”为基础,以爱作为前提,构架语言交流的桥梁。
”[2]在交流或者发生争执的时候留意和观察发生的事情,保持理智和冷静;尝试感受自己与他人此时此刻的心理活动;学习表达内心的需要并勇敢的向他人求助或提出请求。
浅谈《围城》方鸿渐的爱情
浅谈《围城》方鸿渐的爱情作者:钟巍来源:《青年文学家》2009年第12期摘要:《围城》是钱钟书先生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同时也是中国现代小说中的一部杰出作品之一。
其中关于爱情的经典理解:婚姻像是一座城堡,外面的人想攻进去,里面的人想冲出去。
令大家拍案叫绝。
面对这样一个现实问题,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一下,难道爱情、婚姻注定是一首哀挽之歌,难道真的我们真的都不得不置身于这样一座伤心之城吗?关键词:爱情伤心现实抗争希望作者简介:钟巍,姓别:男,出生年月:1985年12月,学校(单位):四川省西华大学人文学院2006级中文系1班引言《围城》里的爱情,我看到的更多是悲情的氛围,是伤心的色彩。
不得不佩服钱钟书先生的眼光与视角。
《围城》外的爱情,我们现在看来,更多的也无非是伤心之痛,大凡经典的爱情,多数轰轰烈烈,当然也多数短暂。
就像的罗密欧与茱力叶,就像梁山泊与祝英台,就像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但是,这一切的短暂都敌不过他们相爱的绚烂光彩,纵然在这样的爱情中,看起来是伤心的,是悲情的,但我们却可以清楚地看到他们在抗争,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现实抗争背后的希望。
我们通常认为,在《围城》中,方鸿渐为我们诠释了三段爱情,而在船上与鲍小姐的那一段并不能叫做爱情,那只不过是在你无聊我空虚的情况之下双方的一个玩笑也好,一次游戏也好。
方鸿渐真正意义上的3段爱情,分别是和苏文纨、唐晓芙,还有孙柔嘉。
3段爱情各有各的形式,最后却不得不面对同样的结果,那就是分手,一拍两散,留给双方的都是伤心和悲哀。
从这里面,我们看到了深陷爱情旋涡的恋人的苦闷,也看到步入婚姻殿堂的爱人之间的彷徨!一,方鸿渐与苏文纨、唐晓芙每个人都有七情六欲,更何况正值青春盛年的方鸿渐。
刚刚回国的方鸿渐,生活是如此的乏味和空虚无聊,在这样的生活之下,他当然会萌发找一个女朋友,来打发寂寞生活的想法。
而当时的他,还没有体味过爱情的伤痛与情路的挫折。
他要追求的是眼前的舒适。
于是他找到了在船上相遇的大学同学、留法博士、官家千金苏文纨,这时他来不及去顾及从此多事这一严重问题,因为他并不爱苏文纨,只是“现成的女朋友太缺乏了!好比睡不着的人,顾不得安眠药的害处,先要图眼前的舒服。
《围城》中苏文纨、唐晓芙和孙柔嘉,为何都喜欢全无用处的方鸿渐?
《围城》中苏文纨、唐晓芙和孙柔嘉,为何都喜欢全无用处的方鸿渐?在“文化昆仑”钱老先生的《围城》中,苏文纨、唐晓芙和孙柔嘉不约而同地喜欢上了方鸿渐,其实体现了钱老笔下三种不同女性的择偶观。
首先,我们来说说方鸿渐是一个怎样的人:方鸿渐出生于江南一个旧式的乡绅家庭,父亲是一位传统又迂腐的老太爷,长期处于父亲威慑下的方鸿渐,也逐渐形成了一种懦弱、惟命是从的性格特点。
方鸿渐大学毕业后,得益于“前岳父”的资助出国深造,但他却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兴趣颇广却心得全无,除了夸夸其谈之外一无所长,更是四年内换了三所大学。
直到临近毕业之际,方鸿渐也没能混到一个文凭,最后只能花钱买了一个“克莱登大学”的假博士文凭。
困于“学业围城”的方鸿渐,同样也困于“事业围城”。
方鸿渐回国后找不到工作,只能在“前岳父”的银行里消磨度日,在这一段时间内,方鸿渐也跟苏文纨、唐晓芙打得火热。
某一日与“前岳母”发生矛盾过后,方鸿渐一气之下搬离了“前岳父”家,也因此丢掉了这份工作。
此时的他终日无所事事,又无法凭借自己的本事找到一份工作,最后只能在“情敌”赵辛楣的介绍下去与他一起去湖南的三闾大学任教。
到了三闾大学之后,方鸿渐发现这个教书育人的小社会中却充满了尔虞我诈。
方鸿渐看不懂圈子背后复杂的人事、又缺乏老练的社交手段,在久经社会的老江湖面前,最终败下阵来,只落得了一个解聘书。
最终方鸿渐又收拾起自己的行李,悻悻地回到了家。
除了困于“学业围城”和“事业围城”,方鸿渐同样也困于“恋爱围城”。
在回国的船上,方鸿渐和同船的鲍小姐有过一段露水情缘,直到船靠岸后鲍小姐飞奔到了未婚夫的怀里,方鸿渐才明白自己不过是别人的一个消遣而已。
方鸿渐不喜欢苏文纨,又不直接拒绝人家,自己又倾心于苏文纨的表妹唐晓芙,于是三个人陷入一场暧昧又复杂的关系之中。
最终气急败坏的苏文纨在表妹面前揭露了方鸿渐的“真面目”,两人不仅因此闹掰,方鸿渐也失去了唐晓芙。
去三闾大学任教的路上,方鸿渐认识了外貌普通的孙柔嘉,一路走来这个女孩给方鸿渐的印象都是柔柔弱弱、刚毕业的大学生模样。
《围城》孙柔嘉的婚姻就毁在一张嘴上,这些话你在婚姻中说过没有
《围城》孙柔嘉的婚姻就毁在一张嘴上,这些话你在婚姻中说过没有围城这部剧我看了几遍,大家都说我们每个人都能在方鸿渐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他个性懦弱,优柔寡断,年轻的时候骄傲自诩不凡,在最好的时段被大家包容吹捧,但社会迟早会揭开伪装下的面具,发现你的软弱无能,假的文凭,一般的家世,不中用的傲气,最后被埋没在残酷现实的阴霾下,再没有从前的意气风发和傲气。
01孙柔嘉是这部剧中比较丑化的人物,至少我看到的是一个攻于心机,善于伪装,心胸狭隘格局小的女人。
她从小生活在一个重男轻女的家庭中,所以她知道未来她是要靠自己的,她想为自己谋一个前程,所以在择偶方面,她可谓慎之又慎,对比了身边多个异性之后,最后她才把目光锁定在了方鸿渐身上。
方鸿渐看起来为人老实但却懂风情,家世也过的去,对于小门小户的她来说,他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两人的结合,孙柔嘉是用了些手段的,一开始她表现出来的温柔单纯,让她整个人显得可人淑雅,虽谈不上漂亮,但也算小家碧玉,在遇到事情时的柔弱,也让男人有了膨胀的保护欲。
正是因为她的这种伪装,让方鸿渐对她虽谈不上爱,但也颇有好感。
孙柔嘉也正是利用了他这一点,差不多以胁迫的方式,让他不得不承认了两人之间的关系。
但是在两人确认关系之后,她所有伪装起来的性格慢慢显露出来。
她是一个内心充满了自卑的人,对所有的事情也都很悲观,尤其是那张得理不饶人的嘴,总是让人望而却步。
02 动不动就提前任前任是每个人心里的伤,很多人在开始一段新的感情时,总会对前任避讳莫深,有时候说起感情史也总是一言带过。
前任就像是心口上的一道疤,随着时间的推移,那道疤总会慢慢愈合,怕的就是你总是有意无意间去揭开这道伤口,总是在它快愈合时,又去戳得它鲜血淋淋。
孙柔嘉便是犯了这个大忌,她毫不掩饰自己心里的怨怼,总是抓着方鸿渐的过去耿耿于怀,一有机会便抱怨和羞辱。
两人刚确认关系时,方鸿渐心有感慨,跟孙柔嘉说起了恋爱观,说从前教授说:天下无非有两种人,比如一串葡萄到手,一种人把最好的吃了,另外一种人把最好的留在了最后,照理说第一种人比较乐观,第二种人比较悲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围城》中方鸿渐与孙柔嘉的婚恋发展
看过《围城》的人都知道,方鸿渐是故事的主人公,这一嬉笑怒骂的角色着实是本剧的一大看点,但说到方鸿渐,我又不得不说是孙柔嘉成就了他,设若没有柔嘉,何来百变人生的鸿渐呢?杨绛在给电视剧《围城》题词时说:“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
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
”既然说到了方鸿渐与孙柔嘉,那就得说说他们的“围城”恋。
故事一开篇便是作者大段的场景描写,主人公方鸿渐也就在一艘归国的游轮上登场了。
伴随他出现的还有两位女性——鲍小姐、苏小姐——对后文方孙之恋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杨绛会议时说:“鲍小姐是综合了东方美人、风流未婚妻和埃及美人而抟想出来的……”小说里的方鸿渐就受到了鲍小姐的引诱发生了性关系,这鲍小姐确也是无情之人,将方鸿渐玩弄罢了,便丢在一边,这一丢也是有选择性的丢,方鸿渐被丢入了苏文纨的泥潭中。
我认为,苏文纨不论是作为一个受了高等教育的有知青年,还是一个对方鸿渐痴情的红尘女子,她在文中的主要作用是作为赵方二人之间的桥梁,促成事态的发展,为方孙二人的婚恋生活添上一抹色彩。
苏文纨与多个男人的复杂关系自然而然的引出了一个重要的配角——赵辛楣。
赵辛楣出生官宦家庭。
英俊潇洒、风流倜傥这样的词用在他身上可谓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啊。
赵辛楣与苏文纨是青梅竹马,他对苏文纨的爱是忠心不二,但半路杀出的方鸿渐却打破了这个平衡的局面。
方鸿渐在苏家的突然出现使一直对他有所爱恋的苏文纨重生希望——这恰又是一个转折点。
赵辛楣具有鲜活的人影子,敢爱敢恨,生活积极。
暗暗吃醋的赵辛楣为了使方鸿渐远离苏文纨。
最终和方鸿渐一路踏上教学之路——两人都未得到苏文纨的爱。
当中还穿插着方鸿渐和唐小姐的恋爱故事,促使事情的进一步发展。
孙柔嘉就在此刻登场,作为同去应职的同事身份,开始了与赵方的同路旅行。
孙柔嘉在开始的时候表现的是弱女子的态度,大小事情皆由其“赵叔叔”主持,此时孙柔嘉的态度还不是十分明确。
孙柔嘉对方鸿渐的感觉是从何时开始的呢?我猜想,应是路上的相伴,到校后的关爱以及赵辛楣的旁敲侧击之后开始的。
孙柔嘉是一个人,是一个封建禁闭下渴望自由关爱的女人,更是一个有心机的女人。
文中在教员室对方鸿渐的拉扯故意让人看到,一封自己杜撰的家信,都促使方鸿渐与其暧昧关系的发展,导致最后的结婚。
可以说,这一切尽在她的掌控下。
但她掌控得了婚前,掌控不了婚后。
“方鸿渐起初以为孙柔嘉只是个女孩子,事事都要请教自己;待到订婚,方才发现她不但很有主见,而且主见很牢固,值似仿佛有了个女主人,结婚之际一经赵辛楣提醒,方才警醒,却已身陷围城”。
方孙二人的婚后生活可谓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啊。
家庭的风波、事业的风波、性格的差异……这种种都导致了最终二人走上末路。
那么,孙柔嘉对方鸿渐的爱恋到底是怎样的呢?毫无疑问,孙柔嘉爱方鸿渐,但假若换一个人呢?如果没有方鸿渐而只有赵辛楣呢?我想她应该也会爱上他吧,孙柔嘉是一个想要跳出封建束缚的自由女性,她渴望别保护,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
家庭里,她不是父母宠爱的对象,她更像一个撒娇任性的公主,她在乎的是得到的那种感觉,而不是方鸿渐本人的一些品质。
孙柔嘉就像《骆驼祥子》里的虎妞,牢牢地把喜欢的东西拴在了身边,只不过与虎妞相比,孙柔嘉少了几分泼辣。
在方孙的婚恋发展中,方鸿渐又是怎样的呢?方鸿渐开始时对孙柔嘉的感觉比较模糊,甚至连他自己都不知道到底是如何对待这份感情,不过,在漫天的流言蜚语以及孙柔嘉的策划下,他便稀里糊涂的和孙柔嘉结了婚。
爱,我想是谈不上的,结婚前的模糊,结婚后的争吵,两人似乎没有时间进行“恋爱”。
方鸿渐在孙柔嘉的世界里充当的只是一个大哥哥的角色吧。
方鸿渐对于孙柔嘉似乎只有忍耐,在达到一个极限的时候,两人的感情决堤了,最终走向了不归路。
当然,两人最后的离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彼此家庭的不和、社会的动荡发展——但这只是小方面,两个人的心心相依才是最重要的。
我们无法说方孙二人的好与坏,最多只能说两人未配对人,二人最后的离散只能说是冲出了围城的人,他们也是陷入了进去与出来的死循环中,将自己困死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