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品牌跨文化广告传播策略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品牌跨文化广告传播策略思考-新闻学

中国品牌跨文化广告传播策略思考

张顺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国际分工更加的细化,资源的配置更加优化,以品牌为代表的全方位的输出已经成为国际化流通与交流的亮点。广告从本质上讲就是一种文化传播现象,广告的跨文化传播实际上就是一种文化编码在另一种文化环境下的解码的过程。目前我国处在一个有“品”无“牌”的境地,一方面我国的品牌没有发展成熟,一些跨国品牌的国际知名度不够高,另一方面面临着国际知名品牌抢占我国的市场。在品牌国际化的背景下,我国实行品牌的跨文化传播既是企业发展的需要,也是提高我国的软实力的需要,所以我国品牌跨文化传播是品牌国际化的必然要求,本文从跨文化传播面临的障碍、我国品牌面临的现状及跨文化传播的必要性、中国品牌跨文化传播的策略等方面对中国品牌的跨文化广告传播策略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跨文化共同意义空间品牌广告文化共性

一、跨文化传播面临的障碍

1.语言与非语言差异带来的障碍。

广告的跨文化传播实际上是以广告为载体的源文化在目标文化环境下进行解码的过程,跨文化传播得以实现的前提是双方有共同的意义空间。语言与非语言是人们借以沟通交流的工具,语言符号包括书面语言和口语,非语言符号包括肢体动作,面部表情等体语,即人们能够集体意会的符号。

在文化的传播过程中,由于人们生活的环境,价值趋向与观念不同,特别是不同的语境环境下,人们会无意识的先入为主,对同质化的文化比较亲切选择

接受和认同,对异质化的文化采取排斥的态度,特别在跨文化传播过程中语言和非语言在不同文化条件下的差异导致广告的跨文化传播变得困难,如在中国的语言中“您好”一般是地位较低的人对地位较高的人的一种尊称,但是在葡萄牙语中“您好”是上级对下级或者是同级之间的问候。非语言符号中,在中国“掌心向下,手指与整只手一起摆动是招呼别人离自己远点的意思”而在哥伦比亚“掌心向下,手指与整只手一起摆动是招呼别人靠近自己的意思”,所以语言与非语言的差异会直接影响我国品牌的跨文化传播,所以我国品牌在进行跨文化广告传播的时候,应当熟悉当地的文化,运用合适的语言和非语言符号才能取得品牌跨文化传播的基本认同,避免因文化差异带来的尴尬和排斥。

2.价值观念差异带来的障碍。

价值观是文化的本质与核心,是群体为满足某种需要约定俗成的具有共同价值和意义的行为准则。不同的价值观念指导着人们不同的判断和行为标准。不同文化环境会产生不同的价值观念,从而影响人们的事物的判断与选择。如中国文化中人们把“龙”奉为神灵,认为“龙”是权力、威望、吉祥的象征,但在西方文化中“龙”是邪恶的象征,所以立邦漆的“滑龙篇”从广告创意上来讲是很优秀的广告,但是由于它传达出来的信息与中国人的价值观念产生了冲突,于是在中国市场上引起了受众的不满,最后只能撤下。价值观念的差异直接影响目标文化市场对广告的认可程度,因此中国品牌广告跨文化传播要尊重、符合目标文化市场的基本价值观念。

3.源文化与目标文化之间的变异带来的障碍。

广告的跨文化传播即在源文化中编码然后以广告为载体到目标文化中解码的一个过程,但是这个过程能完成的前提条件是编码和解码都要准确无误,但

在实际操作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传播的噪音,导致源文化与目标文化之间发生变异从而会影响品牌跨文化传播的理解。

噪音即“任何不属于源意义而产生的附加信号”,包括信源噪音和信宿噪音,信源噪音来源于广告主在制作广告作品过程中对目标文化市场的文化、政策、信仰了解不透彻不深入、对不同国家和地区消费者的洞察力不深,传播缺乏本土意识等所造成的编码不当或编码错误。如丰田汽车的“狮子篇”,丰田汽车公司为表现汽车的尊贵感,就设计了当丰田汽车驶过时门狮举手致敬,而且是投放在中国市场。由于历史原因,再加上狮子在中国受众的心目中的地位是神圣的,所以这则广告就激起了中周受众的强烈的民族情怀。最终将广告撤下。这就是由于在广告制作过程中没有充分了解目标文化市场的情况导致的信源噪音。信宿噪音即受众在广告解读时由于知识结构、文化程度、侧重角度等的差异对信源的解码产生错位,而导致理解的偏差。

品牌广告跨文化传播中广告主一方面要了解到目标文化市场的文化、政策、信仰等科学编码,另一方面就要将编码简化,按照目标市场受众的思维方式进行编码,让目标受众易于解码。减少噪音以促成广告跨文化传播的实现。

二、我国品牌面临的现状及跨文化传播的必要性

1.中国品牌有“品”无“牌”。

中国目前有世界级产品,却无世界级品牌。制造业发达为我国的经济发展的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我国的制造业大多数处于利益链的最低端,实际上扮演的是一个“加工厂”的角色,缺乏自主产品和国际知名品牌。目前我国的品牌局限在区域品牌内,而且品牌的缺乏核心价值和个性,特别是同质化产品使得消费者无法清楚分辨产品到底是那家企业生产的,导致对品牌认知的模糊就无品牌

忠诚度可言。在现在经济发展和科技飞速发展的阶段,特别是跨国企业的发展,一方面使得大量国际知名品牌抢占我国市场,另一方面我国的品牌起步晚,发展不成熟,而且单纯的依靠代工无法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我国要走品牌国际化的战略,将“中国制造”变成“中国创造”。这就需要我国的品牌进行跨文化的广告传播。

2.企业的品牌意识和保护意识淡薄。

中国之所以出现有“品”无“牌”的情况跟企业的品牌观念和品牌保护意识淡薄以及相关政策法规的不完善有关。我国大多数企业缺乏品牌概念和品牌战略意识,缺乏创建品牌、经营品牌的能力,致使我国优秀的产品未能在市场上取得优势地位也导致了我国自有品牌培育和发展的落后。大多数企业还停留在产品和推销产品层面,单纯的追求销量,盲目的模仿别人,导致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不足,没有能够创建和经营一个品牌。再加上我国的相关政策法规对品牌的保护还有待完善,损害了正品的品牌形像。

我国大多数企业对品牌的认知存在偏颇,把品牌建设当作是一个巨大的投资,认为品牌投资不能在短期内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而且品牌的建设需要长时间维护,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而且还有觉得做品牌是大公司应该做的。所以不注重品牌的建设和经营,再加上风投公司的“养猪”战略,即投资后就想快速的回收资本,并不考虑企业的长远发展和品牌建设。使得我国品牌的培育和发展有待进一步的规范和提升。所以要使中国制造变成中国创造要求我国实行品牌国际化战略,也要求我国品牌广告的跨文化传播。

3.中国品牌国际化有利于增强我国品牌知名度,拓宽国际市场,增强企业竞争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