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教案】:《沁园春·雪》示范【公开课教案】

合集下载

沁园春·雪公开课教案

沁园春·雪公开课教案

沁园春·雪公开课教案沁园春·雪公开课教案《沁园春·雪》雪中的山川,是如此的生动、如此的壮阔,铺陈到此,已经淋漓尽致。

然而诗人意犹未尽,发挥丰富独特的想象,以充满浪漫主义的笔调劈出奇境,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沁园春·雪》优秀的公开课教案,希望大家喜欢。

《沁园春·雪》公开课教案一、导入:现在,老师想请大家来猜一个人名,谜面是一首诗,谜底是一位领袖的名字:(出课件1)他是领袖/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共和国的缔造者//他更是诗人/他用平平仄仄的枪声/写诗/二万五千里是最长的一行//轻易不朗诵/天安门城楼上只那一句/便成了世界的诗眼/嘹亮了东方//梅花瑞雪/战地黄花/残阳如血/击水新唱/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是一代风流人物//同学们,你们猜到了吗,老师所说的这位领袖是谁?二、初读诗歌,感知内容1、听读诗歌,注意字音,划出节奏;初步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豪迈、热爱、赞美……)2、学生大声朗读诗歌,思考:本文上下阕各写了什么内容?(板书上:写景下:论史) 文中哪一句话讲将上下阕内容联系起来的?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三、品读诗歌,想象画面1、过渡:“江山”的“娇”体现在哪些具体的景物上?(长城、大河、群山、高原……)这些景物,为我们展现了许多画面,请选择你最喜欢的画面,朗读相关语句,借助联想与想象,用所给的句式描绘出来。

“读,我的眼前浮现出这样的画面”。

示例:读“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我的眼前浮现出这样的画面:祖国北方,辽阔大地,坚冰封冻,雪花飞舞在万里长空,是那样的白,天地间纯然一色,好一个玉砌银装的冰雪世界!(备用:等到放晴的日子,红日冉冉升起,放射出万道霞光,映红了高原上皑皑白雪。

雪山巍巍,云海茫茫,苍松郁郁。

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祖国就像一位红装素裹的少女,格外娇艳多姿、妍丽动人了!)2、过渡:通过想像和再现画面,我们读懂了诗人,读出了自己。

文中许多词语形象,精辟,优美,找出你最欣赏的词语,品味其妙处。

《沁园春雪》教案(13篇)

《沁园春雪》教案(13篇)

《沁园春雪》教案《沁园春雪》教案(13篇)作为一名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沁园春雪》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沁园春雪》教案1【教材依据】人教版初中语文第五册第一课《沁园春·雪》第一课时【设计思想】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动性。

【课时任务】1、指导学生诵读,整体感知全词;2、引导学生理解、赏析上片。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读准“分外、妖娆、折腰、……”等字音;2、理解“妖娆、风骚、红装素裹……”等词语的意思;3、体会上片融情于景的写法。

(能力目标)1、大声、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词;2、联想想象,品味凝练贴切的诗歌语言。

(情感态度价值观)领会诗人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豪情和博大胸襟,激发学生共鸣。

【教学重点】诵读感受诗人热爱祖国山河的豪情和博大胸襟。

【教学难点】联想想象,品味凝练贴切的诗歌语言。

【教学方法】1、情景导入法;2、诵读教学法:让学生在朗读中品味诗歌语言美,韵律美和意境美,感受诗歌情感。

【教学准备】制作“演示文稿”19张配合教学。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简介背景(6分钟)(一)情景导入1、出示两张雪景图片,启发学生:谁能用几个词语来描述或形容一下你所看到的雪景?(如:粉妆玉砌、银装素裹、玉树琼枝等)2、启发:你还联想到哪些写雪的诗句?(学生可能会说出一下诗句,老师予以肯定和表扬)①千山鸟飞绝,万经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②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绝句》③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3、导入语:这节课我们来欣赏伟人毛泽东笔下的雪景(出示“演示文稿”——写有《沁园春·雪》,背景为毛泽东的照片及毛体的书法《沁园春·雪》的图片)(二)背景介绍(以“演示文稿”的形式介绍。

课堂教学九上01《沁园春雪》公开课教案

课堂教学九上01《沁园春雪》公开课教案

课堂教学九上01《沁园春雪》公开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诗词鉴赏》中的《沁园春·雪》。

具体内容包括:全文阅读,对诗词的朗读、理解和赏析;对作者毛泽东的生平简介及创作背景的了解;诗词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的分析。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朗读并背诵《沁园春·雪》,理解其字面意义及深层内涵。

2. 了解毛泽东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体会作者在诗词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3. 掌握诗词中的意象、修辞手法,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诗词中意象的把握和修辞手法的分析。

重点:朗读与赏析相结合,深入理解诗词意境和作者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雪景图片,引导学生进入诗词的情境。

2. 朗读诗词:全班同学齐读,教师指导并纠正读音。

3. 了解作者及背景:介绍毛泽东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为理解诗词奠定基础。

4. 诗词解析:a. 学生自读,理解诗词大意。

b. 教师讲解诗词中的关键词汇、意象和修辞手法。

c. 分析诗词的结构和作者情感。

5.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题目,讲解答题技巧和方法。

6. 随堂练习: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巩固练习,提高鉴赏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沁园春·雪》2. 作者:毛泽东3. 诗词结构:上阕、下阕4. 意象:江山、雪、巨人、英雄等5. 修辞手法:拟人、对仗、排比等6. 情感表达:豪情壮志、忧国忧民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背诵《沁园春·雪》。

b. 选取本节课所学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分析诗词的意境美。

2. 答案:a. 见课后附录。

b. 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解析、练习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沁园春·雪》的意境和情感。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适时调整教学节奏和难度。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阅读毛泽东的其他诗词作品,了解其创作风格和时代背景,提高诗词鉴赏能力。

沁园春雪公开课教案沁园春雪获奖教案

沁园春雪公开课教案沁园春雪获奖教案

沁园春雪公开课教案沁园春雪获奖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第一册,具体章节为《诗词欣赏·毛泽东诗词选读》,详细内容为《沁园春·雪》。

该诗通过对雪的描绘,展现了祖国河山的壮丽景象,同时抒发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和豪情壮志。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背诵《沁园春·雪》,感受诗词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2. 分析诗词的表达技巧和艺术特色,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3. 了解毛泽东诗词的背景,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诗词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分析。

重点:诗词的意境理解和爱国主义精神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雪景图片,让学生感受雪的美丽,引入本课主题。

2. 朗读:让学生齐读《沁园春·雪》,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3. 讲解:分析诗词的背景,讲解作者毛泽东的生平事迹,帮助学生理解诗词。

4. 诗词解析:逐句解析诗词,分析修辞手法,引导学生体会诗词的意境。

5. 例题讲解:讲解诗词中的典型例句,让学生学会分析诗词的表达技巧。

6.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诗词中的其他句子,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沁园春·雪》2. 结构:a. 背景b. 意境c. 修辞手法d. 爱国主义精神七、作业设计2. 答案要求:正确背诵诗词,心得体会要求真实、有深度。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诗词欣赏,培养了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和爱国主义精神,但在课堂互动方面还需加强,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阅读毛泽东的其他诗词作品,了解我国近现代历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诗词解析过程中的难点与重点2.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3. 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互动性4. 作业设计与答案要求的准确性5.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效果详细补充和说明:一、诗词解析过程中的难点与重点在诗词解析过程中,重点在于引导学生理解诗词的意境和修辞手法。

第1课《沁园春-雪》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1

第1课《沁园春-雪》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1

第1课《沁园春-雪》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沁园春·雪》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诵读本词,了解词中的意象,把握感情基调。

2. 通过重点品析上片,掌握情景交融的手法。

3.通过分析下片,了解衬托手法,感受作者博大的胸襟和抱负。

【教学重点】1. 诵读本词,了解词中的意象,把握感情基调。

2. 通过重点品析上片,掌握情景交融的手法。

【教学难点】通过分析下片,了解衬托手法,感受作者博大的胸襟和抱负。

【教学资源】PPT、多媒体【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同学们,你都知道哪些描写雪的诗歌呢请说出你所知道的描写雪的诗句。

(过渡语:描写雪的那些诗句都很美,那描写雪的词又会是什么样子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伟人毛泽东所创作的《沁园春·雪》,看看他笔下的雪到底有什么震撼人心之处。

)二、诵读本词1. 知识小卡片意象:包含诗人独特情感的客观物象,或者说是用来寄托作者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

(具体的、实在的、可感知的)意境:通过对一个或一组意象的描写所表现出来的氛围、情调或情境。

(抽象的、虚化的)感情基调:作品所表达的基本情感取向或情感态度。

(悲哀、忧愁、寂寞、深沉、闲适、欢快、喜悦、热烈、奔放、昂扬)2. 诵读指导发音准确清晰:保持清晰的发音和良好的音质。

把握节奏和韵律:将诗歌的句子和词语有机地连接起来。

把握诗歌的情感: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表达并准确传达。

3.字词学习1注意加横线字的读音莽莽( mǎng ) 分外妖娆( fèn )成吉思汗( hán ) 稍逊风骚( xùn )还看( huán ) 今朝( zhāo )4.写作背景《沁园春·雪》写于1936年2月。

当时,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全党的领导地位。

毛泽东同志率领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之后,领导全党展开了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伟大斗争。

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同志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过后饱含激情地写下了这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

沁园春雪公开课教案

沁园春雪公开课教案

沁园春雪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沁园春雪》;(2)了解毛泽东的生平和创作背景;(3)分析并欣赏古典诗词的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沁园春雪》;(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的革命豪情,培养爱国情怀;(2)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1. 《沁园春雪》的诗意和艺术特色;2. 毛泽东的革命思想和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1. 古典诗词的鉴赏方法;2. 革命诗词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简介毛泽东生平及其诗词创作;(2)提问:《沁园春雪》的创作背景是什么?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沁园春雪》,理解诗意;(2)分组讨论,总结诗歌的主题和艺术特色。

3. 课堂讲解:(1)解析《沁园春雪》的诗意和艺术特色;(2)分析毛泽东的革命思想和爱国情怀。

4. 欣赏与感悟:(1)让学生谈谈对《沁园春雪》的欣赏和感悟;(2)引导学生体会诗词中的美和情感。

5. 巩固练习:(1)让学生进行诗词填空练习;(2)挑选几位学生进行诗词朗诵。

6. 总结:(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强调革命诗词的重要性和价值。

五、课后作业1. 背诵《沁园春雪》;2. 写一篇关于《沁园春雪》的读后感;3. 调查了解其他革命诗词,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沁园春雪》的理解和背诵情况;2. 学生对毛泽东的革命思想和爱国情怀的认同程度;3. 学生在欣赏古典诗词方面的提高。

七、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2. 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3. 针对学生的兴趣和需求,适当拓展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八、教学拓展1. 介绍毛泽东的其他诗词作品,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其文学成就;2. 组织学生参观革命纪念地,感受革命历史氛围;3. 开展革命主题的文学创作比赛,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沁园春雪公开课精品教案沁园春雪获奖精品教案

沁园春雪公开课精品教案沁园春雪获奖精品教案

沁园春雪公开课精品教案沁园春雪获奖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语文》第九册第四单元《诗词五首》中的《沁园春雪》。

详细内容包括:1. 熟读并背诵《沁园春雪》;2. 分析诗词的背景、作者简介;3. 鉴赏诗词的意象、艺术手法和表达效果;4. 探讨诗词中蕴含的哲理和情感。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沁园春雪》的基本内容,理解诗词的背景和作者简介,学会鉴赏诗词的艺术手法和表达效果;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提高诗词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词中的豪情壮志,培养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诗词意象的把握,艺术手法的鉴赏;2. 教学重点:《沁园春雪》的内容理解,背景和作者简介,表达效果的体会。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一组雪景图片,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描述雪的美。

顺势引入课题《沁园春雪》;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沁园春雪》,了解诗词背景和作者简介;3. 课堂讲解:教师对《沁园春雪》进行详细讲解,包括诗词的意象、艺术手法和表达效果;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诗词中的难点和重点,进行交流分享;5. 例题讲解:选取一首类似诗词进行鉴赏分析,讲解答题技巧;6. 随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8. 课堂拓展:推荐相关诗词,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阅读和鉴赏。

六、板书设计1. 《沁园春雪》2. 内容:作者:毛泽东背景:1936年意象:江山、英雄、豪情艺术手法:对比、夸张、拟人表达效果:气势磅礴、意境雄浑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默写《沁园春雪》;分析《沁园春雪》中的意象和艺术手法;比较《沁园春雪》与《沁园春·长沙》的异同。

2. 答案:略;意象:江山、英雄、豪情;艺术手法:对比、夸张、拟人;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多种教学手段,提高了学生对诗词鉴赏的兴趣和能力。

《沁园春雪》教案(通用17篇)

《沁园春雪》教案(通用17篇)

《沁园春雪》教案(通用17篇)《沁园春雪》篇1沁园春•雪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理解诗词中的意境美、语言美和情感美。

2、学习诗人将描写、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3、背诵诗词、积累相关写雪景的诗词名句。

教学难点:1、熟读课文,理解诗词中的意境美、语言美和情感美。

2、背诵诗词、积累相关写雪景的诗词名句。

教学重点:学习诗人将描写、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教学准备:挂图、课文朗读及朗诵录音。

教学过程:一、亲诗人,导新课:1、谈话:(在《东方红》的乐曲声中)出示毛泽东巨幅挂像,地球人都知道。

毛泽东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也是一位大气十足的诗人。

著名的诗人臧克家说过:毛泽东诗词是伟大的篇章。

诗言志,毛泽东的诗词正是表现了他一生的雄才大略。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首千古绝唱词《沁园春雪》。

2、板书课题并解题。

3、明确目标:读——思——悟——诵。

二、忆历史,知背景。

同学们想知道毛主席是在什么情况下写这首词的吗?1936年2月,遵义会议后,抗日战争爆发前,此时否定了原来错误路线,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他找到了救国救民的路。

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登上海拔千米、白雪皑皑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

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了这首词。

三、读导语:三分文章七分读。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1、学生试读。

以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两遍。

要求:①用笔画出文中自己不认识的字。

②将自己不懂的地方作上标记。

③思考:词的上、下阕各写了什么内容?2、播放朗读录音,学生听读标出节奏。

(用“/”标出停顿,用“●”标出重音。

)3、学生揣摩读,要求读出感情和节奏,(采用分组读或男女生比赛读的方式。

)4、全班练习配乐朗读。

四、思导语:孔子云;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

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

设置问题:1、词中联结上、下阕的过渡句是哪一句?其作用是什么?2、“江山如此多娇”,在这里用到一个“娇”字,是褒还是贬?(是褒义)那祖国有哪些可赞之景?(引导分析写法。

沁园春雪公开课教案沁园春雪获奖教案

沁园春雪公开课教案沁园春雪获奖教案

沁园春雪公开课教案沁园春雪获奖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为《沁园春·雪》,诗篇描绘了作者毛泽东在雪山上的壮丽景色,表达了对中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和对革命事业的豪情壮志。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诗歌的意境,分析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领悟诗人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沁园春·雪》;2. 理解诗歌的意境,掌握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3. 领悟诗人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沁园春·雪》,理解诗歌的意境和表达技巧。

难点:领悟诗人的思想感情,分析诗歌的形象和语言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幅雪山的美景图片引发学生对《沁园春·雪》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诗篇描绘的景色和表达的情感。

2. 朗读与背诵:指导学生正确朗读《沁园春·雪》,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的把握,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背诵。

3. 解析意境:分析诗篇的意境,引导学生想象雪山的美景,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

4. 分析形象:讲解诗中的形象描绘,如“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等,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形象特点。

5. 语言特点:分析诗篇的语言风格,如豪迈、激昂等,引导学生认识诗歌的语言特点。

6. 领悟思想感情:讲解诗人的思想感情,如对祖国的热爱、对革命事业的信心等,帮助学生领悟诗篇的深层含义。

7. 实践练习:布置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分析诗篇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沁园春·雪》板书设计:沁园春·雪毛泽东北国风光,千里冰封,景色:万里雪飘。

特点: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意境: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情感: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形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手法: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沁园春雪》优秀教案(精选5篇)

《沁园春雪》优秀教案(精选5篇)

《沁园春雪》优秀教案(精选5篇) 《沁园春雪》优秀教案(精选5篇)《沁园春雪》优秀教案篇1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1、理解诗词中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2、学习这首词语言精确的特点;3、朗诵诗歌。

过程和方法:1、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诗歌,深刻体会词人所表达的情感;2、通过老师的讲解和伙伴的交流,对诗歌语言、内容和形象进行赏析。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理解领会词中赞美祖国壮丽河山和无产阶级革命英雄的感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的富强而奋斗的热情。

教学重点:理解感受诗歌的内容、意境和想象,领会诗人博大的胸襟和豪迈的情怀教学难点:理解写景、抒情相结合的特点和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及议论抒情相结合的特点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沁园春雪》2、学生准备:扫清文字障碍,有感情朗诵诗歌教学过程:教学预设教学调整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北方冬天的雪,纷纷扬扬地飘落,它覆盖着原野、山村、村庄、道路。

漫天皆白,玉龙飞舞,引得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诗兴大发。

毛泽东同志既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他的词作《沁园春.雪》就是咏雪的名篇。

(板书课题)1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

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了这首词。

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为了国家的前途的人民的利益,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

其间,民主人士、诗人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他,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表,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二.指导学生朗诵诗歌,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一)明确教学目标及重点:(投影)1.正音:分娆逊数汗解词:惟余竞折腰红装素裹风骚(二)整体感知1.范读全词(或放朗诵录音),学生想象词作所描绘的景象,初步体会词作所表达的感情。

2.齐读一遍。

3.教师讲解:这首词分上下两阕。

沁园春雪公开课教案

沁园春雪公开课教案

沁园春雪公开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语文》八年级上册,具体内容为《沁园春·雪》。

本诗通过对雪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民族命运的关切。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背诵《沁园春·雪》,体会诗中的意境美。

2. 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他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诗中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2. 教学重点:理解诗意,体会作者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语文》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雪景图片,引导学生谈谈对雪的印象,进而引入本课。

2. 朗读课文:让学生齐读课文,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律。

3. 讲解诗意:分析诗中的关键词语,讲解诗句的意义。

4. 分析修辞手法:讲解诗中的比喻、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并分析其作用。

5.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诗中的意境美和作者的情感。

6. 例题讲解:选取一道课后练习题,进行讲解。

7. 随堂练习:让学生当堂完成一道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题:《沁园春·雪》2. 结构:上片(描绘雪景)、下片(抒发情感)3.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偶等4. 重点词语:略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分析下列诗句中的修辞手法。

答案:例句1:比喻;例句2:拟人;例句3:对偶。

2. 课后阅读:推荐阅读毛泽东的其他诗作,了解其诗歌风格。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掌握程度,以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外收集关于毛泽东的资料,了解其生平事迹,增强学生对历史人物的了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2. 教学过程中对修辞手法的分析。

3. 作业设计,特别是作业题目的设置。

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施。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在教学《沁园春·雪》时,难点和重点的确定是至关重要的。

《沁园春丶雪》教学设计优秀7篇

《沁园春丶雪》教学设计优秀7篇

《沁园春丶雪》教学设计优秀7篇篇一:《沁园春雪》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掌握欣赏诗歌的一般方法,能通过想像和联想进入诗歌意境,体会诗情,在朗读中体会情感美和音乐美,在品析中领会诗歌丰富的表现力。

②捕捉形象,能联系背景说出情感体验。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个性化描述,感受诗人气魄雄伟、胸怀博大的超拔形象。

②一句话品味词语,多媒体感受意境。

3、思想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襟怀,培养乐观、坚定、自信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明方法、探诗境、味诗情、品诗语。

【教学难点】探诗境、味诗情。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毛泽东是政治家、军事家,还是诗人。

他一生留下七十多首诗词,每手都如一扇窗户,展示出他那风骚独具的个性情怀。

今天我们透过《沁园春雪》,走近诗人毛泽东,感受伟人的诗才诗情。

整体感知:一、畅谈预习感受。

二、交流搜集资料:1、创作背景与发表这首词写于1936年2月。

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

毛泽东率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之后,领导全党展开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斗争。

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过后写下了这首词。

本篇首次正式公开发表于《诗刊》1957年1月号。

1945年10月,1945年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后,毛泽东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

应柳亚子要求,亲笔书写了这首咏雪词赠他,11月4日,重庆《新民报》晚刊据传抄件刊出。

其后,一些报纸相继转载,一时轰动山城。

1951年1月8日,《文汇报》附刊曾将毛泽东同志赠柳的墨迹制版刊出。

2、《沁园春雪》的影响l吴祖光称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是“睥睨六合、气雄万古、一空倚傍、自铸伟词”的第一流杰作中之杰作。

l将介石看到《沁园春雪》后,大为震惊,为了达到他的罪恶目的,一时召集很多的反动文人,也来写诗填词,歌颂国民党,结果他们写的词比不管在意境方面,还是在文采方面都与毛泽东的差得远。

沁园春雪公开课教案

沁园春雪公开课教案

沁园春雪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沁园春雪》;(2)了解毛泽东的生平和创作背景;(3)分析并欣赏这首词的意境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词中的意象和情感;(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文学素养;(3)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意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沁园春雪》的诗意和艺术特色;2. 毛泽东的生平和创作背景;3. 诗词的韵律和节奏。

三、教学难点1. 词中意象的深入理解;2. 诗词意境的感悟;3. 古典诗词鉴赏方法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雪景图片,引导学生感受雪的美丽;(2)简介毛泽东的生平和创作背景;(3)板书课题《沁园春雪》,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诗词,理解大意;(2)引导学生关注诗词的韵律和节奏;(3)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心得。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深入理解词中的意象和情感;(2)选取代表进行分享,总结讨论成果;(3)教师点评并引导进一步思考。

4. 欣赏与感悟(1)让学生欣赏诗词的意境和艺术特色;(2)引导学生感悟作者的爱国情怀;(3)分享自己的欣赏感悟。

5. 小结与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2)鼓励学生进行诗词创作,传承中华文化;(3)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课后作业1. 背诵《沁园春雪》;2. 写一篇关于《沁园春雪》的赏析文章;3.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典诗词,进行鉴赏和分享。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诗词中的意象和情感;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诗词实例,掌握诗词鉴赏方法;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团队协作能力;4. 运用情境教学法,创设相关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意境;5.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沁园春·雪》公开课(共33张ppt)省公开课获奖课件说课比赛一等奖课件

《沁园春·雪》公开课(共33张ppt)省公开课获奖课件说课比赛一等奖课件


望惟


山原

须看
分外
江 引 惜略 唐 稍 一成 只 俱数 还
• 背诵这首词

江山








谢谢各位 领导、老师 光顾指导!
•“沁园春”是词牌名,“雪” 是这首词旳题目。
《沁园春》这个词牌要求114个字,分上 下两阕què ,上阕13句,下阕12句,句号 处必须压韵。“沁园”相传是东汉明帝女 儿沁水公主旳园林,曾被外戚窦宪夺取, 后人作诗以咏其事。
《沁园春·雪》写于1936
年2月。遵义会议确立了毛
泽东在全党全军旳领导地
今朝(zhāo )分(fèn)外妖娆( ráo )
数风流人物( shǔ )
稍逊风骚 ( sāo )
四、诗歌朗诵
•停止 •节奏 •重音 •感情
沁园春·雪
1936年2月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 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 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沁园春·雪
荣县长山初中 刘跃武
• 导入:1936年2月,身为中国共产党和
中国工农红军领导人旳毛泽东看到北国雪 景写下一首词,存于箱底,一直秘而不宣。 1945年10月,在重庆谈判期间,这首词在 《新民晚报》刊登,轰动了山城重庆,甚 至轰动全国。蒋介石因为自己旳气势被毛 泽东压倒,气急败坏,召集了一大批御用 文人,要求他们写出一首词来胜过毛泽东 旳词。然而,这些御用文人绞尽脑汁、挖 空心思也没有写出来。于是,毛泽东旳这 首词就响彻祖国旳大江南北。这首词就是 《沁园春·雪》
对祖国大好河山热爱赞美 江山如此多娇

《沁园春.雪》教案(通用15篇)

《沁园春.雪》教案(通用15篇)

《沁园春.雪》教案(通用15篇)《沁园春.雪》教案(通用15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沁园春.雪》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沁园春.雪》教案篇1教学目的:1、学习写景、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

2、背诵课文、默写课文,理解背景、把握大意。

3、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树立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念。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意义。

教学教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歌咏过那洁白如银的雪景。

像唐朝岑参的“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又如李白的“燕山雪花大如雪,纷纷吹落轩辕台”。

还有柳宗元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高骈的“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还有宋朝胡仔的“战退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

”元朝黄庚的“江天不夜月千里,天地无私玉万家。

”等等,决不胜举。

毛泽东既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他的词作《沁园春雪》就是咏雪的名篇。

二、初读课文1、了解背景这首词写于1936年2月。

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

毛泽东率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之后,领导全党展开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斗争。

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过后写下了这首词。

2、学习字词莽(mang)素(su)成吉思汗(han)单于(chanyu)妖娆:妖艳美好。

风骚:原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

这里用来概括广义的文化,包括政治、思想、文化在内。

3、齐读。

三、再读课文(一)学习上阕1、从词的哪些句子可知描写的是北方冬季的景色?(第1—3句。

)2、作者运用哪些修辞来描写景色的?(夸张、拟人、比喻等。

)3、发挥想像,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诗人笔下的北国雪景图,并谈谈你的感受。

2023最新-《沁园春雪》教案(优秀6篇)

2023最新-《沁园春雪》教案(优秀6篇)

《沁园春雪》教案(优秀6篇)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下面是美丽的编辑为家人们收集的《沁园春雪》教案(优秀6篇),欢迎阅读,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沁园春·雪》教案篇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课《沁园春·雪》。

【教材分析】《沁园春·雪》是毛泽东诗词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现代诗坛的一首杰出的词作。

全词熔写景、议论和抒情为一炉,意境壮美,气势恢宏,感情奔放,胸襟豪迈,颇能代表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

【设计理念】立足教材、立足学生实际,运用现代教学媒介,通过具体、直观材料,调动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注重学生间相互交流、相互合作、相互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促使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在合作中提高、在合作中成长。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⑴简介作者毛泽东的主要事迹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⑴读准“莽”、“逊”、“娆”、“骚”、“朝”、“分”、“汗”等词的字音。

⑴掌握课下注释中列出的重点词语的字形及含义。

2、能力目标:⑴能够准确熟练地背诵全诗。

⑴揣摩诗歌中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写景。

3、情感目标: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想像,感受诗人博大的胸襟和豪迈的情怀,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1、感受诗歌的意境和想像,理解诗人博大的胸襟和豪迈的情怀。

2、理解写景、抒情相结合的特点和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其议论抒情相结合的特点。

【教学难点】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理解。

【教学方法】自学讨论法、阅读理解法、自主评价法。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课外资料。

【课型】新授课。

【课时】一课时。

【教学流程】活动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培养兴趣,强化动机1、投影山东大学历史系教授高亨的《水调歌头读毛主席诗词》:掌上千秋史,胸中百万兵。

眼底六洲风雨,笔下有雷声。

细检诗坛李杜,词苑苏辛佳什,未有此奇雄。

教师略作解释,请学生发表意见。

《沁园春雪》教案(优秀8篇)

《沁园春雪》教案(优秀8篇)

《沁园春雪》教案(优秀8篇)沁园春·雪篇一《沁园春雪》学习目标:1、积累《沁园春雪》中重点字词2、抓住关键词语,领会诗歌宏阔的意境,感受毛泽东的博大精神和革命壮志。

课前学习:1、查工具书,初步理解这首词的大意。

2、以“我所了解的毛泽东”为题,收集资料,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课堂学习:一块:诵读欣赏,整体感知课文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课后反思1明确要求,播放《沁园春雪》的朗诵看课文,听朗读2谈听后的体会,把握这首词的感情基调。

交流体会3组织朗读。

请2-3位同学进行朗读交流4、组织评价学生评价5初步理解大意,准备质疑。

看页下注释,理解大意,记录疑问。

6组织交流、评价;在学生评价的基础上总结。

交流,互评7组织朗读。

全班齐读第二块:小组合作探究,精读课文内容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课后反思1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我所了解的毛泽东” 交流、补充2问题情境:这首词问世之初,就备受推崇,人们盛赞这首词“风调独绝,文情并茂,而气魄之大乃不可及”。

它的发表也使蒋介石集团惊恐万分,蒋介石立即唆使其御用文人进行反扑。

学生听讲3、小组合作探究:这首词为何会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要求从词的内容、主题及其表现手法等方面进行探究)参与到各小组中进行指导。

四人小组合作探究4小组交流各小组派代表发言。

5组织评价(以鼓励性评价为主)学习其他小组的长处6、对小组发言进行补充并板书。

听讲、记笔记第三块:语文活动:学唱歌曲《沁园春雪》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课后反思1播放歌曲《沁园春雪》听歌曲学唱课后学习:收集描写雪的诗词、散文,选择其中一篇与《沁园春雪》中的雪景比较、分析,写200字左右的心得。

九年级语文上册《沁园春·雪》教学设计篇二云南省泸县第四中学张开芳一、导入:四大文明的古国之一的中国:有着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幅员辽阔;有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有汹涌澎湃的长江黄河;有“甲天下”之称的桂林山水;有动物王国之称的云南;有肥沃辽阔的四大平原……这一切,无不如磁铁般的吸引着每个炎黄子孙的衷肠,无不使多少巾帼英雄为之倾倒;也无不使历代的封建统治者在这块黄土地上争名夺利;也曾引来了如豺狼虎豹的帝国者……那么,究竟是什么人才是这片黄土地的建设者呢?(揭示课文并板书标题)二、整体感知:(注:带着以下问题阅读课文)1、用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导语中所提出的问题。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通用12篇)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通用12篇)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通用12篇)《沁园春·雪》教学设计(通用12篇)《沁园春·雪》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多样朗读加深理解词所描写的意境;2、通过朗读更好的传递词的磅礴大气;3、比较中理解词的知识并试着填词;教学过程:一、导入:问:“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

这句话同学们熟悉吗?学生:不熟悉!解说:这是一首歌的歌词,老师只是知道,但我的父辈们却是非常熟悉,而且人人会唱,不信就请某老师唱一段。

问:歌词中有一句——“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人民的大救星”,这是对毛泽东的赞美,何以对毛泽东给以这么高的评价?你能介绍一些毛泽东的革命事迹吗?(学生介绍毛泽东的光辉业绩)小结:毛泽东不光是一个伟大的革命家,带领人民建设新中国。

毛泽东还是一个文人,而且绝对是一个大气十足的文人。

不信,就让我们走进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亲自感受一下他的词风。

(板书课题)老师介绍写作背景二、自由朗读全文请同学们放声朗读全文,初步感知词所描写的内容。

(思考:词的上下阕各描写了怎样的画面?)学生读文,并能结合文章谈自己的理解。

画面一:绘北国壮丽雪景。

画面二:评历史人物,赞当代英雄。

师:刚才同学们能够结合文章,介绍画面,谈得都很好,但是却未能通过你的朗读展示词的魅力,将这首词的磅礴大气传递出来。

三、观察画面,揣摩意境,再次朗读文章要想把握词的精髓,朗读很重要。

朗读要收到成效,标准的普通话必不可少,但把握感情,做到适当的停顿、重读则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请同学们静心看下面的片断,酝酿感情,再次朗读全文。

1、放片断2、学生自由朗读并对需处理的字、词做好标记3、个别示范朗读,自评(你是如何处理重读、停顿的);同学点评,穿插老师点拨。

(把握关键处:如“冰封”和“雪飘”动静结合;望领起七句写景;山舞的“舞”、原驰的“驰”;竞折腰的“竞”;“惜”等)四、个性创作(大组诵读)看!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和词人溶为一体,也变的气宇轩昂,意气风发。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优秀7篇)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优秀7篇)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优秀7篇)《沁园春雪》公开课教学设计篇一【教学设想】《沁园春雪》这首词的教学应以读为主,教师引领学生入情入境地读,在读的过程中,整体把握词的内容,感受词的意象,体会词的情感,借鉴词的表达。

为此,我对本课的教学做出如下构想:一、入情入境,加强朗读1、创设情境(登高远眺),加强朗读。

介绍背景,还原毛泽东主席登高远眺创作此词的场面,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2、老师范读,学生听读。

这样做,不仅在于指导学生将词读通读顺,而且还在于指导学生注意词句的重音、节奏,在读中初步整体感受情感。

3、播放《沁园春雪》的配乐flash,训练学生根据画面进行朗读,实现“言、象、意”统一。

4、听歌曲《沁园春雪》,升华情感。

二、感受意象,体会情感(一)感受诗化的意象,把握上阕内容,体会情感。

1、登高远眺,广袤无垠,胸怀宽广。

静物描写,想象丰富。

动景衬托,生机勃勃。

展开想象,北国大地,晴日当空,红妆素裹,妖娆美丽。

2、通过描绘北国雪景,诗人的宽广胸怀得以崭露,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得以表达。

(二)评论历史英雄,抒发远大抱负。

1、“惜”字奠定评论基调。

肯定历代帝王的建功立业,为中华民族做出贡献,批评历代帝王欠缺文治才华,显示无产阶级革命者将会后来居上的雄心壮志。

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褒扬中带批评;对成吉思汗,先扬后抑,略带嘲讽。

2、点名主旨,抒发抱负。

俱往矣,一笔带过封建王朝,显示诗人对自己的自信。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这是诗人的远大抱负,今朝的风流人物,斗志昂扬,武功与文治皆具,必将创造空前的奇迹。

三、借鉴写法1、写景抒情。

概括写景、具体写景、想象写景,动静相称,虚实相生,融情于景,抒发胸怀。

2、惜中褒扬批评,惜中寓志,后来居上,点名主旨,抒发抱负。

【教学目标】1、联系《沁园春雪》的创作背景,创设情境,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沁园春雪》,体会诗词蕴含的情感。

2、抓住领起诗句内容的关键句,说出诗词上阕和下阕的内容;品味并说出诗词中关键词句的意思和作用,学习景中藏情,借景抒情的写法。

《沁园春·雪》教学案例(精选14篇)

《沁园春·雪》教学案例(精选14篇)

《沁园春·雪》教学案例(精选14篇)《沁园春·雪》篇1《沁园春·雪》教学案例(语文)教材分析:这首词写于红军经过两万五千里长征,胜利到达陕北之初。

当时红军正处在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夹击的困难境地。

全词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

,表达了当今革命英雄空前伟大抱负和对未来的坚定信念。

读这首词,应着重体会作者的博大胸怀和深刻的思想。

教学设想:1、《沁园春·雪》是一首词,学习课文前要对“诗词”的有关知识预习、了解。

2、朗读教学贯穿始终,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会诗中蕴涵的思想感情,在领悟、品评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3、新教材语文课程标准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现,无不与以课文为载体的情感体验有关。

设计好授课的导语、结语以及授课的过渡语,对于调动学生体验感受、引发学生共鸣,激发学生参与意识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教学重点:诵读、领悟、品评、鉴赏授课过程:一、导入新课:著名的美学家朱光潜说:“要培养纯正的文学趣味,最好从读诗入手,能欣赏诗自然就能欣赏小说、戏剧等文学作品。

”同学们同意这种观点吗?(生答)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伟大诗人毛泽东的一首词《沁园春·雪》教学设想:用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引出课题。

二、简介写作背景:这首词写于抗日战争前夜。

1936年2月,毛泽东率领抗日先锋队东渡黄河,开赴抗日的最前线。

渡河前,恰逢大雪。

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满怀战胜敌人的坚强信念,毛泽东豪情激荡的写下了这首以"“雪”为题的壮丽诗篇。

请听课文录音。

(放课文背景简介VCD、大屏幕)三、明确学习目标:这节课的学习重点是:诵读、领会、品评、鉴赏四、课文内容学习:(一)请欣赏课文朗诵(微机、大屏幕、课件)(二)上阕:1)课文前三句诗人用哪两个词点出了北国风光的特征?修饰限制“冰封、雪飘”的是哪两个词?这里“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应怎样理解?在古诗文中,文字上只交代一方,而意义彼此互现的写法叫什么?试举以前学过的课文中“互文”的例子?2)俗话说:站得高,看得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沁园春雪【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积累“妖娆、风骚、红装素裹、一代天骄”等词语。

2.感知词中的形象,理解诗人的思路和全词的主旨。

过程与方法1.联系词作的创作背景,创设情境,理解词作的思想内容,揣摩雪景描写的艺术特色。

2.品味凝练贴切的诗歌语言,领悟深层意蕴,培养欣赏诗词的能力。

3.学习比较阅渎的方法,了解景中藏情,借景抒情,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会词中赞美祖国山河和无产阶级革命英雄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吟诵、品味诗歌。

感悟、体察词作的意蕴和情境。

教学难点丰富想象,领略词作的诗情画意。

认识诗人对历代帝王的评论。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北方冬天的雪,纷纷扬扬地飘落,它覆盖着原野、山村、村庄、道路。

漫天皆白,玉龙飞舞,引得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诗兴大发。

而在不同的人的眼中,雪又有着不同的形象。

如在出使边塞的岑参看来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奇丽,在陷身长安对战况和亲人消息不可知的杜甫看来是“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的愁绪满怀,在写景如画的王维看来是“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的闲静……那么,在一代伟人毛泽东的眼中,北国茫茫的冰雪又是怎样的让我们一起走进《沁园春·雪》!二、自主预习1.背景资料《沁园春雪》写于1936年2月,当时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

毛泽东率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后,领导全党展开了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伟大斗争。

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同志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这首词。

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

其间,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他,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表,迅速在人民当中广为传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和胜利的信心。

2.知识链接词,又称长短句。

一首的字数、句数、段数、韵律、平仄,都有固定的格式,这就是词谱,词人依照词谱填词,词谱的名称叫词牌,比如“沁园春”“虞美人”“水调歌头”等。

一首词的一段称为一“阕”。

若词有上下两段,就称为上、下阕。

本课中,“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词的题目。

3.检查预习(1)订正字音莽.莽(mǎng) 妖娆.(ráo)折.腰(zhé)成吉思汗.(hán)稍逊.风骚(xùn)分.外(fèn) 数.风流人物(shǔ) 今朝.(zhāo)分.别(fēn)数.目(shù) 朝.代(cháo)(2)词语释义莽莽:形容原野辽阔,无边无际。

妖娆:娇艳美好。

折腰:表示敬慕、倾倒的意思。

风骚:原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后来泛指文学,有时也用来指代文学才华,如:“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三、朗读指导1.学生齐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感情。

2.指名学生朗读,教师点评后,播放朗读音频。

[停顿与重音指导]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3.学生齐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感情。

四、合作探究(一)整体感知1.学生自读课文,并思考:这首词的上阙和下阕分别写了什么并结合朗读音频和自己的感受,说出你所体会到的情感答案示例:上阙描写北国雪景,展现祖国山河的壮丽;下阕由祖国山河的壮丽引出英雄人物,纵论历代英雄。

情感是高昂的、豪迈的。

2.词的上阙中哪些句子总写北国雪景答案示例:“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总写北国雪景,其中“北国风光”总领上片内容。

3.作者以哪个字统领上阕后面的内容都写到了什么答案示例:用“望”字统领上阕后面的内容,写到了长城、黄河、山脉、高原。

4.上阕末尾三句写的是实景还是虚景从哪个词可以看出答案示例:虚景。

“须”字表明雪后初晴之景出自作者的想象。

5.“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答案示例:承上启下。

“江山如此多娇”总结上阕写景,“娇”字表现女性美,与上文“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相照应;“引”字引出下面评古内容,展开对历代英雄的评论,抒发诗人抱负。

(二)研读分析1.突破重难(1)“望”有登高远眺的意思,但所见内容却远远超过目光所及,这是为什么淡淡你的感受。

答案示例:“望”字之下,展现了长城、黄河、山脉、高原这些最能反映北国风貌的雄伟景观,这些景观也正是伟大祖国的形象。

诗人视野在想象之中延伸扩展,所见内容超过目光所及,显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雄伟的气魄,使人感受到作为革命领袖的诗人的豪迈意兴。

其中“望长城内外”四句用视觉形象赋予冰封雪飘的风光以更为具体丰富的直觉,更显气象的奇伟雄浑。

(2)“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山、原都是静物,却写它们“舞”和“驰”,为什么这样写答案示例:“山”“原”都是静物,写它们“舞”和“驰”,用了化静为动的写法和比喻、拟人手法,形象地展现了群山起伏、丘陵绵延的壮观景致,极富动感,使人眼中的大自然显得生机勃勃、灵动活跃。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化静为动,有三方面因素:视觉因素。

作者站得高、看得远,山丘连绵起伏,远看确有“山舞原驰”的动感。

精神因素。

作者意气风发,因而在他心目中,大自然也生气勃勃。

时代因素。

中国革命正在蓬勃发展,中国人民正在奋起抗日,赋予群山、高原以顽强的性格,可以体现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

教师点拨:化静为动是将本来是静止的景物加以刻画,使之具有动态感,从而使作品富有生气,充满活力,情趣盎然。

五、课堂小结这首词的上阕先用“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总写北国雪景,再由“望”字总领,展现了长城、黄河、山脉、高原这些最能反映北国风貌和伟大祖国形象的雄伟景观,化静为动,虚实结合,展现了祖国江山的广阔博大。

第二课时一、课前复习将词的上阕分为三个层次,并写出各层大意。

答案示例:第一层(第1句)概括描写北国的壮丽雪景。

第二层(第2、3句)具体描写北国风光。

第三层(最后一句)写雪后晴天的美丽景色。

二、新课导入本首词是一首咏雪词,通过对上阕的学习,我们从作者对雪后北国风光的描绘中,看到了祖国的广阔博大、奇伟雄浑,也感受到了作者的豪迈气概。

在下阕中,作者便由壮丽江山转入到对历代英雄的纵论,抒发自己的抱负。

三、合作探究(一)研读分析1.突破重难(1)作者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的评价有区别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答案示例:有区别,“稍逊”“略输”二词表现作者对秦皇汉武和唐宗宋祖在文治方面的不足只是略有批评,而“只识”一词则表现出对成吉思汗的一种近乎嘲讽了。

(2)试品味“惜秦皇汉武”中“惜”字的丰富含义。

答案示例:“惜”字定下批评的基调,意味丰富:“惜”中含褒,肯定他们是中国历史上的英雄,而且是无数英雄之中的杰出者,他们具有雄才大略,对历史的发展有过巨大的影响;“惜”中有贬,委婉批评他们的不足,他们不擅“文治”,在政治、思想、文化方面建树不多,个人的文学才华也欠缺;“惜”中寓志,蕴含后来居上的气概,以及超越历代英雄人物的自信。

(3)作者认为谁才是真正的风流人物答案示例:“风流人物”指英俊的、杰出的、对一个时代有很大影响的人物,今朝的风流人物,是新时代在文治和武功方面都有更杰出的才能更伟大的抱负的人,应该是人民群众,也应该是领导人民群众进行斗争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还应该是诗人的自况。

这是诗人的自信和自励,是他们决心登上历史舞台的威武雄壮的宣言。

这是全词的主旨所在。

2.品味赏析(1)“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这句创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答案示例:“千里”“万里”互文见义,即千万里冰封,千万里雪飘,表现祖国幅员的广大。

也反映诗人视野的辽阔。

总写句把读者引入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

(2)说说“惟余”“顿失”两个词语的表达效果。

答案示例:两词分别照应前文的“雪飘”“冰封”。

“惟余”强化了白茫茫的壮阔景象,“顿失”则写出了变化之速、寒威之烈,又使人联想到未冰封时大河滔滔滚滚的雄壮气势。

(3)这首词表现了词人自信豪迈的情怀,请从上、下两阕中分别找出依据说明词人是如何展示这份情怀的(可以从修辞、写作手法、用词、内容意象等任意角度去分析)。

答案示例:①修辞:夸张(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比喻(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对偶(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②写作手法:动静结合(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对比(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欲抑先扬(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想象(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③用词:千里、万里、望(写出了视野的广阔,体现了诗人豪迈的胸怀气魄);舞、驰(化静为动,写出了雪景的壮美);竞(意为竞相争胜,写出了历代英雄对祖国河山的倾倒,赞美了祖国山河的壮美多娇);惜、只。

④内容意象:冰封、雪飘、长城、大河、山、天公、红妆素裹(通过大气、壮观的景象来抒发豪情,表达对祖国壮美山河的赞美);与“今朝”人物相比较的是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表现了无产阶级一定会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3.写法探究这首词是怎样把写景抒情和议论相结合的答案示例:上片写景大气磅礴,气象雄浑而又寓情于景,句句洋溢着热爱祖国山河的豪情;下片议论,由上片之景而产生感情,由有祖国的壮丽山河想到无数英雄为之倾倒,并对历代英雄人物加以评说而寓情于议,蕴涵诗人对祖国的深情以及充满自信的情怀,最后一句由评论落到赞扬,点明主题,抒发了诗人的豪情壮志。

(二)拓展延伸试就课文与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进行比较,思考:(1)两首诗词所写的雪景有什么不同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答案示例:《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开始描绘的是一幅塞外将士所不堪忍受的冰天雪地的景色;饯别时更是”愁云惨淡”“风掣红旗冻不翻”令人惆怅的景色。

《沁园春·雪》描写的北国风景,生机勃勃,境界壮阔,气势雄伟。

既描绘眼前冰封雪飘的壮丽景色。

又通过想象,描写雪停天晴。

红日与白雪交相辉映、绚丽多姿的景象。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人岑参对塞北冰天雪地的奇寒,满眼“愁云惨淡”,流露出怨怅之情,全诗显示了诗人思想感情上的矛盾:一方面他热爱边塞,戍守边疆,希望建功立业;一方面又因友人归京牵动他的乡土之思。

其感情基调是低沉的。

《沁园春·雪》,词人毛泽东登高望远,欣赏北国风光,浮想联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