滥竽充数PPT
合集下载
《滥竽充数》PPT课件4 (共22张PPT)
1、再长的路一步一步得走也能走到终点,再近的距离不迈开第一步永远也不会到达。 2、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3、现在决定未来,知识改变命运。 4、当你能梦的时候就不要放弃梦。 5、龙吟八洲行壮志,凤舞九天挥鸿图。 6、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 7、当你把高尔夫球打不进时,球洞只是陷阱;打进时,它就是成功。 8、真正的爱,应该超越生命的长度、心灵的宽度、灵魂的深度。 9、永远不要逃避问题,因为时间不会给弱者任何回报。 10、评价一个人对你的好坏,有钱的看他愿不愿对你花时间,没钱的愿不愿意为你花钱。 11、明天是世上增值最快的一块土地,因它充满了希望。 12、得意时应善待他人,因为你失意时会需要他们。 13、人生最大的错误是不断担心会犯错。 14、忍别人所不能忍的痛,吃别人所不能吃的苦,是为了收获别人得不到的收获。 15、不管怎样,仍要坚持,没有梦想,永远到不了远方。 16、心态决定命运,自信走向成功。 17、第一个青春是上帝给的;第二个的青春是靠自己努力的。 18、励志照亮人生,创业改变命运。 19、就算生活让你再蛋疼,也要笑着学会忍。 20、当你能飞的时候就不要放弃飞。 21、所有欺骗中,自欺是最为严重的。 22、糊涂一点就会快乐一点。有的人有的事,想得太多会疼,想不通会头疼,想通了会心痛。 23、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24、态度决定高度,思路决定出路,细节关乎命运。 25、世上最累人的事,莫过於虚伪的过日子。 26、事不三思终有悔,人能百忍自无忧。 27、智者,一切求自己;愚者,一切求他人。 28、有时候,生活不免走向低谷,才能迎接你的下一个高点。 29、乐观本身就是一种成功。乌云后面依然是灿烂的晴天。 30、经验是由痛苦中粹取出来的。 31、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32、肯承认错误则错已改了一半。 33、快乐不是因为拥有的多而是计较的少。 34、好方法事半功倍,好习惯受益终身。 35、生命可以不轰轰烈烈,但应掷地有声。 36、每临大事,心必静心,静则神明,豁然冰释。 37、别人认识你是你的面容和躯体,人们定义你是你的头脑和心灵。 38、当一个人真正觉悟的一刻,他放弃追寻外在世界的财富,而开始追寻他内心世界的真正财富。 39、人的价值,在遭受诱惑的一瞬间被决定。 40、事虽微,不为不成;道虽迩,不行不至。 41、好好扮演自己的角色,做自己该做的事。 42、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 43、要纠正别人之前,先反省自己有没有犯错。 44、仁慈是一种聋子能听到、哑巴能了解的语言。 45、不可能!只存在于蠢人的字典里。 46、在浩瀚的宇宙里,每天都只是一瞬,活在今天,忘掉昨天。 47、小事成就大事,细节成就完美。 48、凡真心尝试助人者,没有不帮到自己的。 49、人往往会这样,顺风顺水,人的智力就会下降一些;如果突遇挫折,智力就会应激增长。 50、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不是无知,而是对无知的无知,才是知的死亡。 51、对于最有能力的领航人风浪总是格外的汹涌。 52、思想如钻子,必须集中在一点钻下去才有力量。 53、年少时,梦想在心中激扬迸进,势不可挡,只是我们还没学会去战斗。经过一番努力,我们终于学会了战斗,却已没有了拼搏的勇气。因此,我们转向自身,攻击自己,成为自己最大的敌人。 54、最伟大的思想和行动往往需要最微不足道的开始。 55、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56、远大抱负始于高中,辉煌人生起于今日。 57、理想的路总是为有信心的人预备着。 58、抱最大的希望,为最大的努力,做最坏的打算。 59、世上除了生死,都是小事。从今天开始,每天微笑吧。 60、一勤天下无难事,一懒天下皆难事。 61、在清醒中孤独,总好过于在喧嚣人群中寂寞。 62、心里的感觉总会是这样,你越期待的会越行越远,你越在乎的对你的伤害越大。 63、彩虹风雨后,成功细节中。 64、有些事你是绕不过去的,你现在逃避,你以后就会话十倍的精力去面对。 65、只要有信心,就能在信念中行走。 66、每天告诉自己一次,我真的很不错。 67、心中有理想 再累也快乐 68、发光并非太阳的专利,你也可以发光。 69、任何山都可以移动,只要把沙土一卡车一卡车运走即可。 70、当你的希望一个个落空,你也要坚定,要沉着! 71、生命太过短暂,今天放弃了明天不一定能得到。 72、只要路是对的,就不怕路远。 73、如果一个人爱你、特别在乎你,有一个表现是他还是有点怕你。 74、先知三日,富贵十年。付诸行动,你就会得到力量。 75、爱的力量大到可以使人忘记一切,却又小到连一粒嫉妒的沙石也不能容纳。 76、好习惯成就一生,坏习惯毁人前程。 77、年轻就是这样,有错过有遗憾,最后才会学着珍惜。 78、时间不会停下来等你,我们现在过的每一天,都是余生中最年轻的一天。 79、在极度失望时,上天总会给你一点希望;在你感到痛苦时,又会让你偶遇一些温暖。在这忽冷忽热中,我们学会了看护自己,学会了坚强。 80、乐观者在灾祸中看到机会;悲观者在机会中看到灾祸。
滥竽充数儿童故事PPT课件
—儿童成语故事教育—
滥竽充数
古时候,齐国的国君齐宣王爱好音乐, 手下有300个善于吹竽的乐师。齐宣 王每次听吹竽的时候,总是叫这300 个人一起合奏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他听。
齐宣王听得高兴,不加考察,很痛快的 收下了他,把他也编入那支300人的吹 竽队伍中。
有个南郭先生跑到齐宣王那里去吹嘘自 己,说:“大王啊,我是个有名的乐师, 听过我吹竽的人没有不被感动的。
于是齐湣王发布了一道命令,要一个个的吹竽给 他欣赏。只有那个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急得像热 锅上的蚂蚁,惶惶不可终日。他想来想去,觉得 再也混不下去了,只好连夜收拾行李逃走了!
思考:这个成语用来比喻没有本领却冒充有本 领的。它告诉我们不懂的就不要装懂,时间久 了总会露出马脚。
—儿童成语故事教育—
✓ 这以后,南郭先生就随那300人一块儿合奏给齐宣王听,其实南郭先生撒了一个弥天大 谎,他压根不会吹竽!
➢ 每逢演奏的时候,南郭先生就捧着竽混在队伍中,看上 去和别人一样演奏得挺投入,还真瞧不出破绽来。南郭 先生就这样,靠着蒙骗混过了一天又一天。
可是好景不长,过了几年,爱听竽合奏的 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湣王继承了王位。 齐湣王也爱听吹竽,但是他和齐宣王不一 样,认为300个人合奏太吵了。还是独奏 来得悠扬逍遥。
感谢聆听
滥竽充数
古时候,齐国的国君齐宣王爱好音乐, 手下有300个善于吹竽的乐师。齐宣 王每次听吹竽的时候,总是叫这300 个人一起合奏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他听。
齐宣王听得高兴,不加考察,很痛快的 收下了他,把他也编入那支300人的吹 竽队伍中。
有个南郭先生跑到齐宣王那里去吹嘘自 己,说:“大王啊,我是个有名的乐师, 听过我吹竽的人没有不被感动的。
于是齐湣王发布了一道命令,要一个个的吹竽给 他欣赏。只有那个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急得像热 锅上的蚂蚁,惶惶不可终日。他想来想去,觉得 再也混不下去了,只好连夜收拾行李逃走了!
思考:这个成语用来比喻没有本领却冒充有本 领的。它告诉我们不懂的就不要装懂,时间久 了总会露出马脚。
—儿童成语故事教育—
✓ 这以后,南郭先生就随那300人一块儿合奏给齐宣王听,其实南郭先生撒了一个弥天大 谎,他压根不会吹竽!
➢ 每逢演奏的时候,南郭先生就捧着竽混在队伍中,看上 去和别人一样演奏得挺投入,还真瞧不出破绽来。南郭 先生就这样,靠着蒙骗混过了一天又一天。
可是好景不长,过了几年,爱听竽合奏的 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湣王继承了王位。 齐湣王也爱听吹竽,但是他和齐宣王不一 样,认为300个人合奏太吵了。还是独奏 来得悠扬逍遥。
感谢聆听
《滥竽充数》PPT课件 (共14张PPT)
•
44、仁慈是一种聋子能听到、哑巴能了解的语言。
•
45、不可能!只存在于蠢人的字典里。
•
46、在浩瀚的宇宙里,每天都只是一瞬,活在今天,忘掉昨天。
•
47、小事成就大事,细节成就完美。
•
48、凡真心尝试助人者,没有不帮到自己的。
•
49、人往往会这样,顺风顺水,人的智力就会下降一些;如果突遇挫折,智力就会应激增长。
•
38、当一个人真正觉悟的一刻,他放弃追寻外在世界的财富,而开始追寻他内心世界的真正财富。
•
39、人的价值,在遭受诱惑的一瞬间被决定。
•
40、事虽微,不为不成;道虽迩,不行不至。
•
41、好好扮演自己的角色,做自己该做的事。
•
42、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
•
43、要纠正别人之前,先反省自己有没有犯错。
•
61、在清醒中孤独,总好过于在喧嚣人群中寂寞。
•
62、心里的感觉总会是这样,你越期待的会越行越远,你越在乎的对你的伤害越大。
•
63、彩虹风雨后,成功细节中。
•
64、有些事你是绕不过去的,你现在逃避,你以后就会话十倍的精力去面对。
•
65、只要有信心,就能在信念中行走。
•
66、每天告诉自己一次,我真的很不错。
每逢吹竽,他也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 装腔作势,混在队里充数。
每逢吹竽,他也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 装腔作势,混在队里充数。
每逢吹竽,他也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 装腔作势,混在队里充数。
每逢吹竽,他也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 装腔作势,混在队里充数。
滥竽充数成 功的原因
①宣王喜欢讲排场,三百人一齐吹竽。 ②南郭先生很会弄虚作假,钻人家的空子。
《滥竽充数》PPT1
看图写成语
亡 羊补牢 拔苗助长
掩耳盗铃
狐假虎威
滥竽充数
竽(yú )
说说“滥竽充数”这个成语的意思。
这个成语比喻没有真正的才干,却混 在行家里面充数,或拿不好的东西混在 好的里面充数。
我会认
làn
yú
guō
滥
竽
郭
sāi
qiāng
腮
腔
1、故事里讲了谁滥竽充 数?
2、南郭先生是怎样混在乐 队里吹竽充数的, 而又不 被发现?
3、后来,南郭先生为什 么偷偷地逃走, 又喜欢讲排场,他 手下吹竽的乐队就 有三百人。他常常 叫这三百人一齐 吹竽给他听。
有个南郭先生,本来不会吹竽,看到这个情况, 就到齐宣王那里,自称技艺高超,请求参加吹竽 队。齐宣王把他编在吹竽队里,给他很高的待遇。 每逢吹竽,南郭先生总是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 装腔作势,混在队里充数。他混过了一次又一次, 都没有被发觉。
每逢吹竽,他总是 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 装腔作势,混在队里 充数。
后来,齐宣王 死了,他的儿子齐湣王 继承了王位。齐湣王 的爱好与齐宣王不同, 不喜欢听大家一起吹竽, 他叫吹竽的人一个一个
地吹给他听。
南郭先生听 到这个消息,急忙 偷偷地逃走了。
第二板块 议一议
滥竽充数成 功的原因
①齐宣王喜欢讲排场,三百人一齐吹竽。 ②南郭先生很会弄虚作假,钻人家的空子。
1、做买卖要按质论价,讲究信誉,不能以次充好滥竽 充数( ②) 2、不懂就不懂,不能在大伙儿里边滥竽充数不懂装懂。 ( )① 3、班长小红谦虚地说:“这次被评为文明班级,都是 全体同 学干出来的,我不过是滥竽充数,挂个空名而 已。 ( )③
作业:
续写故事: 南郭先生逃走以后……
亡 羊补牢 拔苗助长
掩耳盗铃
狐假虎威
滥竽充数
竽(yú )
说说“滥竽充数”这个成语的意思。
这个成语比喻没有真正的才干,却混 在行家里面充数,或拿不好的东西混在 好的里面充数。
我会认
làn
yú
guō
滥
竽
郭
sāi
qiāng
腮
腔
1、故事里讲了谁滥竽充 数?
2、南郭先生是怎样混在乐 队里吹竽充数的, 而又不 被发现?
3、后来,南郭先生为什 么偷偷地逃走, 又喜欢讲排场,他 手下吹竽的乐队就 有三百人。他常常 叫这三百人一齐 吹竽给他听。
有个南郭先生,本来不会吹竽,看到这个情况, 就到齐宣王那里,自称技艺高超,请求参加吹竽 队。齐宣王把他编在吹竽队里,给他很高的待遇。 每逢吹竽,南郭先生总是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 装腔作势,混在队里充数。他混过了一次又一次, 都没有被发觉。
每逢吹竽,他总是 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 装腔作势,混在队里 充数。
后来,齐宣王 死了,他的儿子齐湣王 继承了王位。齐湣王 的爱好与齐宣王不同, 不喜欢听大家一起吹竽, 他叫吹竽的人一个一个
地吹给他听。
南郭先生听 到这个消息,急忙 偷偷地逃走了。
第二板块 议一议
滥竽充数成 功的原因
①齐宣王喜欢讲排场,三百人一齐吹竽。 ②南郭先生很会弄虚作假,钻人家的空子。
1、做买卖要按质论价,讲究信誉,不能以次充好滥竽 充数( ②) 2、不懂就不懂,不能在大伙儿里边滥竽充数不懂装懂。 ( )① 3、班长小红谦虚地说:“这次被评为文明班级,都是 全体同 学干出来的,我不过是滥竽充数,挂个空名而 已。 ( )③
作业:
续写故事: 南郭先生逃走以后……
滥竽充数-PPT全文课件
8.如今,我国的传统节日已基本失却 了早先 的信仰 内核, 但许多 传统节 俗活动 仍存活 在民众 的生活 中,在 传承中 发展变 化,从 内容到 形式都 更加丰 富多样 。
•
9.人们借助历史上留存下来的汉代画 像石可 以对汉 代社会 ,甚至 对先秦 文化也 有所了 解,可 以直观 感受伏 羲女娲 的神话 传说和 荆轲刺 秦王的 历史故 事。
说一说
生活中有没有见过像“南 郭先生”这样的人,读了这个 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
1.法国作家雨果曾经认为,保留至今 的古代 建筑物 就好像 是由石 头堆积 出来的 历史书 。不 过这一看法只适用于欧洲,不适用于 中国古 建筑。
2. 木材的耐久性远逊于石材,因而以 土和木 为主要 材料的 中国古 建筑留 存至今 的并不 多,以 致某些西方学者以为现在根本没有 这种建 筑的实 物。
10.作为中国绘画重要画科的山水画 ,东晋 已经产 生,在 南朝和 隋唐得 到较快 发展, 五代和 宋代则 迎来了 其发展 的黄金 期,其 后山水 画又进 一步得 到发展 。
•
11.今天我们提倡的创新,并不是要抛 开先哲 时贤的 成果另 起炉灶 ,而是 要站在 前辈的 肩膀上 一步一 个脚印 地前进 ,并努 力超越 前人。
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叫 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常 常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总 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后来他怎么又装不下去了? 吹竽
说说“滥竽充数”这个成语的意思。
这个成语比喻没有真正的才干,却混 在行家里面充数,或拿不好的东西混在 好的里面充数。
12.微笑像和煦的春风,微笑像温暖 的阳光 ,它蕴 涵着一 种神奇 的力量 ,可以 使人世 间所有 的烦恼 都焕然 冰释。
成语故事《滥竽充数》PPT课件
可笑的是,这位南郭先生根本不会吹竽。每当乐 队给齐宣王吹奏的时候,他就混在队伍里面,学 着其他乐工的样子,摇头晃脑,东摇西摆,装模 作样地在那里“吹奏”。由于南郭先生学得维妙 维肖,而且几百个人一起吹奏,齐宣王也听不出 什么异样。就这样,南郭先生滥竽充数,混了好 几年,不但没有露出一丝破绽,而且还和其他乐 工那样,领到一份优厚的赏赐,过着舒适的生活。
后来,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湣(mǐn) 王继位,湣王同样爱听吹竽。只有一点不 同,他不喜欢合奏,而喜欢乐师一个个单 独吹给他听。
南郭先生得知这一消息之后,吓得浑身冒汗,成天战战 兢兢、如履薄冰。南郭先生心想,这回要是露出马脚, 丢饭碗还是小事,要是落个欺君犯上的罪名,恐怕连脑 袋都保不住了,不如溜之大吉。所以,趁着湣王还没叫 他演奏,南郭先生就赶紧溜走了。
[滥竽充数][ l àn y源自ú c h ō n g s h ù]
滥竽充数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内行人之中,或以次充好。
战国时期,齐宣王非常喜欢听人吹竽,而且喜 欢许多人一起合奏给他听,所以齐宣王派人到 处搜罗善于吹竽的乐工,组成了一支三百人的 吹竽乐队。而那些被挑选入宫的乐师,都能拥 有特别优厚的待遇。
当时,有一个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浪荡子弟, 姓南郭。南郭先生听说齐宣王有这种嗜好,就 一心想混进乐队,于是设法求见宣王,向宣王 吹嘘自己是一名了不起的乐师,博得了齐宣王 的欢心结果宣王把他也编入吹竽的乐师班里。
滥竽充数的故事.ppt
成语故事
滥(làn)竽(yú)充数
竽( yú )是一种乐器
• 竽是一种乐器 • 不是我们在水里和海
里见到的那些鱼
战国时有个齐宣王
战国时候,齐国有位国君叫齐宣王来自 他喜爱音乐,特别喜欢听竽乐合奏。 吹竽的乐队越大,他听得越起劲儿。
南郭先生
有个南郭先生,既没 有学问,又不会劳动, 专靠吹牛混饭吃。听 到齐宣王要组织大乐 队,就找人向齐宣王 介绍,说是吹竽的高 手。
齐宣王很高兴, 请他加入了乐队。
合奏的时候,他坐在三百人组成的乐队里,腮(sāi)帮子一鼓一瘪 (biě),上半身前俯(fǔ)后仰(yǎng),好象吹得十分卖力,其实,他 一点声儿也没出。但是,每天他都和其他乐师一样,又拿钱,又吃美餐, 一混(hùn)就是好几年。
齐宣王死了……
后来,齐宣王死了。 他的儿子齐湣(mǐn)王 当了国君。 这个齐湣王也喜欢听 音乐,但是,不爱听 合奏。他让乐师单个 儿吹给他听。
这一来,南郭先生混不下去了, 就悄悄地卷起铺盖溜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一个道理:
像南郭先生这样
不学习,不劳动,靠 欺骗过日子的人。虽 然也能骗一时,但迟 早终要露出马脚。我 们应该用诚实的劳动 为社会作贡献。人的 能力有大有小,但只 要是尽了努力,就会 受到社会的尊敬。如 果象南郭先生那样, 就会成为大家笑话的 对象了。
优秀《滥竽充数》寓言故事PPT课件
.
33
寓言故事?东施效颦守株待兔揠苗助长?叶公好龙惊弓之鸟狐假虎威?画蛇添足掩耳盗铃刻舟求剑?你还能想出那些学过的寓言成语
看图说成语
守 株 待 兔
.
2
拔 苗 助 长
.
3
亡 羊 补 牢
.
4
掩 耳 盗 铃
画蛇添足
惊弓之鸟
寓言故事
寓言故事是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一个简 短精炼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具 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写法上常常运用 夸张和拟人等手法。
1、在我们周围有没有滥竽充数这样的 事呢?
2、你愿意做南郭先生这样的人吗?那么我们 应该怎么做呢?
.
30
拓展延伸
1、小明的球踢得好,他却对小红说自 己不过是滥竽充数。
.
31
课后作业
1、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2、完成习题。 3、续编《滥竽充数》,想想南郭处士逃走后,
又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可选)
.
32
想 一
再读课文
2、南郭处士混在乐队里演奏时的动作、 神情、心理活动,会是怎样?
展 开 想
每逢演奏,南郭先生总是鼓着腮帮,捂着竽眼 儿,装穿出会吹的样子,他心想:反正没人发 现我不会吹竽,我就这样混下去吧。
谁来学学他?
.
26
再读课文
想 一
3、南郭处士混的结果怎样?
廪食以数百人。说明他得到了和真正
有吹竽技术的人一样多的俸禄。
他的心情?
.
27
再读课文
4、后来湣王即位了,他还混的下去吗? 结果如何?为什么?
逃的原因: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 之
没有真才实学,外部环境不适合“混”了。
想 一
.
滥竽充数ppt课件
说话练习
请你根据课文中的 描写,根据刚才看 到的画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来说说南 郭先生是怎样装的? 怎样充的?
理 解:“竽”。 “竽”指
就是竹做的乐器— —竽,我们听到的 就是用竽吹奏出来 的名曲《凤凰展翅》 的片段。
小结:
“滥竽充数”指的就 是像南郭先生那样 不会的充会的,不 懂的装懂的,以次 的充好的。
韩非(约前280—前233)是韩国的贵族, “喜刑名法术之学”,后世称他为韩非子。 他和李斯都是荀子的弟子。当时韩国很弱, 常受邻国的欺凌,他多次向韩王提出富强的 计策,但未被韩王采纳。韩非写了《孤愤》 《五蠹》等一系列文章,这些作品后来集为 《韩非子》一书。秦王嬴政读了韩非的文章, 极为赞赏。公元前234年,韩非作为韩国的 使臣来到秦国,上书秦王,劝其先伐赵而缓 伐韩。李斯妒忌韩非的才能,与姚贾一道进 谗加以陷害,韩非被迫服毒自杀。
译文 介绍韩非子 韩非子图片 说话练习 理解
滥竽充数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悦之, 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闵王立。 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译文
齐宣王喜欢听三百人一齐吹竽。南 郭先生根本不会吹竽,也请求加入 乐队为齐宣王吹竽,宣王很高兴, 给了他和其他吹竽的人同样优厚的 待遇。宣王死后,他的儿子闵王继 承王位。他喜欢吹芋的人一个一个 地吹给他听。南郭先生只好偷偷地 逃跑了。
文言文《滥竽充数》ppt课件
这则寓言讽刺了无德无才招摇撞骗的骗子提醒人们只要严格把关骗子就难行骗
中文名 韩非 别 名 韩子、韩非子
出生地 韩国新郑(今属河南) 出生日期 公元前280年 逝世日期 公元前233年 主要成就 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代表作品 《韩非子》
yú
滥竽充数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
lǐn shí
Hale Waihona Puke 南郭先生逃走后,又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4)必:一定,必须,总是。
(14)逃:逃跑。
(5)南郭:复姓。
(15)立:继承王位。
(6)处士:古代称有学问、有品德而没有做官的人为处士, (16)竽:古代的一种乐器,像如今的笙。
相当于“先生”。
(7)请:请求,要求。
(8)为:给,替。
翻译下列句子
1.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 2.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 3.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
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
mǐn
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选自《韩非子·内储说上》
yú
滥竽充数
(1)节选自《韩非子•内储说上》。这则寓言讽刺了无德 (9)说:通“悦”,对……感到高兴。
无才、招摇撞骗的骗子,提醒人们只要严格把关,骗子就 (10)廪食(lǐn sì)以数百人:拿数百人的粮食供养他。
难行骗。告诉人们要有真才实学。滥:失实的,假的。竽: 廪:粮食。食:供养。
一种古代乐器,即大笙。“滥竽”即不会吹竽。充数:凑 (11)以:用,拿。
数。
(12)湣王:齐国国君,宣王的儿子,在宣王死后继位。
(2)齐宣王:战国时期齐国的国君。姓田,名辟疆。
姓田,名地或遂。
(3)使:让。
(13)好∶喜欢,喜悦,此处是喜欢。
中文名 韩非 别 名 韩子、韩非子
出生地 韩国新郑(今属河南) 出生日期 公元前280年 逝世日期 公元前233年 主要成就 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代表作品 《韩非子》
yú
滥竽充数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
lǐn shí
Hale Waihona Puke 南郭先生逃走后,又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4)必:一定,必须,总是。
(14)逃:逃跑。
(5)南郭:复姓。
(15)立:继承王位。
(6)处士:古代称有学问、有品德而没有做官的人为处士, (16)竽:古代的一种乐器,像如今的笙。
相当于“先生”。
(7)请:请求,要求。
(8)为:给,替。
翻译下列句子
1.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 2.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 3.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
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
mǐn
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选自《韩非子·内储说上》
yú
滥竽充数
(1)节选自《韩非子•内储说上》。这则寓言讽刺了无德 (9)说:通“悦”,对……感到高兴。
无才、招摇撞骗的骗子,提醒人们只要严格把关,骗子就 (10)廪食(lǐn sì)以数百人:拿数百人的粮食供养他。
难行骗。告诉人们要有真才实学。滥:失实的,假的。竽: 廪:粮食。食:供养。
一种古代乐器,即大笙。“滥竽”即不会吹竽。充数:凑 (11)以:用,拿。
数。
(12)湣王:齐国国君,宣王的儿子,在宣王死后继位。
(2)齐宣王:战国时期齐国的国君。姓田,名辟疆。
姓田,名地或遂。
(3)使:让。
(13)好∶喜欢,喜悦,此处是喜欢。
《滥竽充数》PPT
授课:卫少芳
看图写成语
亡 羊补牢
掩耳盗铃 拔苗助长
狐假虎威
滥竽充数
寓言
通过一个短小的故事来 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 理
竽(yú )
滥:与真实不服, 引申为蒙混。 充数:凑数
聆听课文朗读, 思考:文章中出 现了哪几个人物? 主要人物是谁?
有个南郭先生,本来不会吹竽,看到这个情 况,就到齐宣王那里,自称技艺高超,请求参加 吹竽队。齐宣王把他编在吹竽队里,给他很高的 待遇。每逢吹竽,南郭先生总是鼓着腮帮,捂着 竽眼儿,装腔作势,混在队里充数。他混过了一 次又一次,都没有被发觉。
每逢吹竽,他总是 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 装腔作势,混在队里 充数。
战国时候, 齐宣王喜欢听吹竽, 又喜欢讲排场,他 手下吹竽的乐队就 有三百人。他常常 叫这三百人一齐 吹竽给他听。
后来,齐宣王 死了,他的儿子齐湣王 继承了王位。齐湣王 的爱好与齐宣王不同, 不喜欢听大家一起吹竽, 他叫吹竽的人一个一个 地吹给他听。
南郭先生听 到这个消息,急忙 偷偷地逃走了。
滥竽充数成 功的原因
①齐宣王喜欢讲排场,三百人一齐吹竽。 ②南郭先生很会弄虚作假,钻人家的空子。
滥竽充数失 败的原因
①齐湣王 喜欢吹竽的人一个挨一个吹给他听。 ②南郭先生本来就不会吹竽。
说明了 什么
没有真才实学而弄虚作假的人,最终 总要败露的。
作业:
续写故事:
பைடு நூலகம்
南郭先生逃走以后……
看图写成语
亡 羊补牢
掩耳盗铃 拔苗助长
狐假虎威
滥竽充数
寓言
通过一个短小的故事来 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 理
竽(yú )
滥:与真实不服, 引申为蒙混。 充数:凑数
聆听课文朗读, 思考:文章中出 现了哪几个人物? 主要人物是谁?
有个南郭先生,本来不会吹竽,看到这个情 况,就到齐宣王那里,自称技艺高超,请求参加 吹竽队。齐宣王把他编在吹竽队里,给他很高的 待遇。每逢吹竽,南郭先生总是鼓着腮帮,捂着 竽眼儿,装腔作势,混在队里充数。他混过了一 次又一次,都没有被发觉。
每逢吹竽,他总是 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 装腔作势,混在队里 充数。
战国时候, 齐宣王喜欢听吹竽, 又喜欢讲排场,他 手下吹竽的乐队就 有三百人。他常常 叫这三百人一齐 吹竽给他听。
后来,齐宣王 死了,他的儿子齐湣王 继承了王位。齐湣王 的爱好与齐宣王不同, 不喜欢听大家一起吹竽, 他叫吹竽的人一个一个 地吹给他听。
南郭先生听 到这个消息,急忙 偷偷地逃走了。
滥竽充数成 功的原因
①齐宣王喜欢讲排场,三百人一齐吹竽。 ②南郭先生很会弄虚作假,钻人家的空子。
滥竽充数失 败的原因
①齐湣王 喜欢吹竽的人一个挨一个吹给他听。 ②南郭先生本来就不会吹竽。
说明了 什么
没有真才实学而弄虚作假的人,最终 总要败露的。
作业:
续写故事:
பைடு நூலகம்
南郭先生逃走以后……
滥竽充数ppt课件
自我反思
定期反思自己的工作表现,找出不足之处,积极 改进,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
寻求反馈
主动寻求领导和同事的反馈和建议,了解自己的 短板,有针对性地提升自己。
增强责任感
明确职责
关注细节
清晰了解自己的工作职责和任务,认 真履行职责,不推诿扯皮。
注重工作中的细节,做到精益求精, 确保工作质量和效率。
文化内涵
滥竽充数的故事告诉人们,要有真才实学,不能靠 欺骗和混日子过生活。只有拥有真才实学,才能在 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同时,这个故事也提醒人们 要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不要像南郭先生一 样混日子。
02
滥竽充数的含义
Chapter
字面解释
解释1
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行家 里面,或者是以次充好。
滥竽充数
目录
• 引言 • 滥竽充数的含义 • 滥竽充数的历史故事 • 滥竽充数在现代社会的应用 • 如何避免滥竽充数 • 总结
01
引言
Chapter
主题介绍
滥竽充数,释义
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行家里面,或是以次充好,有时也用来表示自谦。
出处
出自《列子·黄帝》。
背景知识
历史背景
春秋时期,齐国国君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总是叫 吹竽的人一起合奏给他听。有个南郭先生本来不会 吹竽,也混在吹竽队伍里,得到了齐宣王的赏赐。 后来齐湣王继承了王位,他喜欢听独奏,南郭先生 知道自己混不下去了,只好悄悄地逃走了。
对滥竽充数的认识
滥竽充数是指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 行家里面,或者是以次充好、蒙混过 关的行为。
这种行为不仅欺骗他人,也欺骗自己 ,因为只有真正掌握了知识和技能, 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足。
如何避免滥竽充数的重要性
定期反思自己的工作表现,找出不足之处,积极 改进,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
寻求反馈
主动寻求领导和同事的反馈和建议,了解自己的 短板,有针对性地提升自己。
增强责任感
明确职责
关注细节
清晰了解自己的工作职责和任务,认 真履行职责,不推诿扯皮。
注重工作中的细节,做到精益求精, 确保工作质量和效率。
文化内涵
滥竽充数的故事告诉人们,要有真才实学,不能靠 欺骗和混日子过生活。只有拥有真才实学,才能在 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同时,这个故事也提醒人们 要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不要像南郭先生一 样混日子。
02
滥竽充数的含义
Chapter
字面解释
解释1
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行家 里面,或者是以次充好。
滥竽充数
目录
• 引言 • 滥竽充数的含义 • 滥竽充数的历史故事 • 滥竽充数在现代社会的应用 • 如何避免滥竽充数 • 总结
01
引言
Chapter
主题介绍
滥竽充数,释义
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行家里面,或是以次充好,有时也用来表示自谦。
出处
出自《列子·黄帝》。
背景知识
历史背景
春秋时期,齐国国君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总是叫 吹竽的人一起合奏给他听。有个南郭先生本来不会 吹竽,也混在吹竽队伍里,得到了齐宣王的赏赐。 后来齐湣王继承了王位,他喜欢听独奏,南郭先生 知道自己混不下去了,只好悄悄地逃走了。
对滥竽充数的认识
滥竽充数是指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 行家里面,或者是以次充好、蒙混过 关的行为。
这种行为不仅欺骗他人,也欺骗自己 ,因为只有真正掌握了知识和技能, 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足。
如何避免滥竽充数的重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滥竽充数》讲的是战国时候, 南郭先生不会吹竽却混在乐队里充数, 后来混不下去,只好偷偷溜走。
课文中齐宣王的爱好是喜欢听人吹竽,又 喜欢讲排场,他手下吹竽的乐队就有三百人, 他常常叫这三百人一齐吹竽给他听。南郭先生 就抓住了这个机会,混进了乐队。每逢吹竽, 他也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混在队
核心问题: 本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没有真才实学,蒙混凑数是不行的。
串珠问题: 1.一读:通读课文,想一想:南郭先生为什么能混入齐
宣王的吹竽对?
因为齐宣王常常叫三百人一齐吹竽给他听。
2.二思:南郭先生在吹竽队是怎样混的? 每逢吹竽,他也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 混在队里充数。
毛病:指器物发生的损伤或故障,也比喻工作上的失误。 造句:他一听声音就知道这台机器有毛病。 装腔作势:故意做作,装出某种情态。 造句:他说话喜欢装腔作势,摆出一副领导的架势。
辨析词语 请求 恳求
相同点: 都有说明要求,希望得到满足的意思。 不同点: “请求”指很客气,有礼貌地提出要求; “恳求”指以真诚恳切的心情去请求。 造 句: 1.你的请求是合理的,应该得到满足。 2.小华恳求妈妈带他去公园玩。
学才是硬道理,蒙混凑数是不可行”的深刻道理。
推荐阅读
铁杵磨成针
唐代大诗人李白,小的时候很贪玩,不爱学习。他的父亲 为了让他成材,就把他送到学堂去读书,可是,那些经史、诸子
百家的书很不好学,李白学起来很困难,就更加不愿意学了,有
的时候还偷偷跑出学堂去玩。 有一天,李白没有上学,跑到一条小河边去玩。忽然他看
我会写
làn
滥
书写指导
左窄右宽;右部下横 稍长。
yú
竽
书写指导
上部应对称;“于”最 后一笔稍长,有力。
ɡuō
郭
书写指导
左部最后一笔为提; “阝”略偏下。
sāi
腮
书写指导
左窄右宽;“月”细长, “思”上窄下宽。
qiānɡ
腔
书写指导
左部窄长,“空”的最 后一横略长。
hùn
混
书写指导
左部稍窄,右部“日” 较扁,“比”左收右放。
核心问题: 本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串珠问题:
1.一读:通读课文,想一想:南郭先生为什么能混入齐
宣王的吹竽对? 2.二思:南郭先生在吹竽队是怎样混的? 3.三问:齐宣王与齐湣王有什么不同? 4.四探:南郭先生为什么要逃走?
理解:
战国时期,齐宣王喜欢听人吹竽,又喜欢讲排场,
他手下吹竽的乐队就有三百人。他常常叫这三百人一
伍里充数。
16 滥竽充数
品读释疑
结构主旨
课堂拓展
当堂检测
1.创造性地复述课文,理解寓意。(重点)
2.合理想象南郭先生逃跑后的情景。(难点)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初 步理解了课文内容,为了更深入地理解课 文,老师送给大家一把金钥匙,这就是核 心问题和串珠问题。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
理解课文。
3.三问:齐宣王与齐湣王有什么不同? 齐宣王喜欢听合奏,他常常叫三百人一齐吹竽 给他听;齐湣王则喜欢让吹竽的人一个挨一个吹给
他听。
4.四探:南郭先生为什么要逃走?
因为齐湣王不喜欢听几百人一齐合奏,而是让吹
竽的人一个挨一个吹给他听,南郭先生没有真才实学, 无法再滥竽充数,所以只好悄悄地逃走了。
课文结构
吹或不吹他也听不出来;其次,乐队人多,自己吹或
不吹也没人知道。由此可见,虽然南郭先生不学无术, 但却善于投机取巧。
齐宣王给他很高的待遇,把他编在吹竽队里。 这句话说明了齐宣王是个什么样的人?
未经考察就给南郭先生“很高的待遇”,可见齐
宣王是个糊涂的人。
品析:
每逢吹竽,他也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
混在队里充数。他混过了一次又一次,没有出过毛病。
动作描写、伏笔
“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这一动作描写,形象地 写出了南郭先生装模作样,卖力吹竽的样子,让他 “装腔作势”的丑态尽显。同时,一个“混”字表现
了南郭先生确实无真才实学,为下文埋下伏笔。
品析:
齐湣王的脾气与齐宣王不同,不喜欢听大家一起
吹竽,他叫吹竽的人一个挨一个吹给他听。
易读错字
làn
hùn
泛滥
混搭
多音字
混
hùn(混合)
hún(混水摸鱼)
理解词语
竽: 古代的一种乐器,像现在的笙。 造句:有些人旧时靠关系在公司里滥竽充数,混日子过。
排场:表现在外面的铺张奢侈的形式或场面。
造句:现在有些人喜欢讲排场,铺张浪费。 待遇:物质报酬;工资福利。
造句:这家公司的待遇优厚。
齐吹竽给他听。
铺垫
这段文字写了齐宣王的喜好,而齐宣王的喜好是
南郭先生得以滥竽充数的前提,为南郭先生在吹竽队
里混做了铺垫。
有个南郭先生,他本来不会吹竽,看到这个机会,
就到齐宣王那里,请求参加吹竽队。
南郭先生看到了什么“机会”?由此可见南郭先生是 个什么样的人? 首先,齐宣王喜欢听许多人一齐吹竽,混在里面
齐宣王 讲排场 听三百人一齐吹竽
滥 竽 充 数
南郭先生 混于其中
装腔作势 一个挨一个
齐湣王 喜欢独奏
真才实学硬道理 蒙混凑数不可行
南郭先生 混不下去
偷偷逃走
课文主旨 这则寓言通过对本不会吹竽的南郭先生因齐宣王 喜欢听吹竽合奏而混迹其中,后因齐湣王喜欢听独奏, 而偷偷地逃走的丑态的描写,使我们懂得了“真才实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喜欢听吹竽,讲排场。写 齐宣王喜欢听吹竽,又喜欢讲排场。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滥竽充数。写南郭先生在
乐队里装腔作势,滥竽充数,居然没出过毛病。
第三部分(第3、4自然段)南郭逃走。写齐湣王继 位后,南郭先生无法再“滥竽充数”了,只好偷偷地 逃走了。
说一说本课讲的是什么故事?
铺垫
“一个挨一个”这预示着南郭先生将无法继续
“滥竽充数”,为下文做了铺垫。
南郭先生听到这个消息,只好偷偷地逃走了。 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只好偷偷地逃走了”为我们刻画出了南郭先生
灰溜溜地仓皇出逃时的丑态。
同学们刚才已经跟随老师走进课文,
品读了课文中的重点语句,现在,让我
们拿起金钥匙开启智慧之门吧!
16 滥竽充数
助读资料
字词精讲
初读感知
1.会认3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理解“滥竽充数”等
词语。 (重点) 2. 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相关资料 出处:“滥竽充数”这个故事出自《韩非子》。作
者为战国末期的韩非。
韩非:战国末期著名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师从 荀子。被尊称为韩非子或韩子。韩王(战国末期韩国君主) 之子,荀子的学生。
课文中齐宣王的爱好是喜欢听人吹竽,又 喜欢讲排场,他手下吹竽的乐队就有三百人, 他常常叫这三百人一齐吹竽给他听。南郭先生 就抓住了这个机会,混进了乐队。每逢吹竽, 他也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混在队
核心问题: 本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没有真才实学,蒙混凑数是不行的。
串珠问题: 1.一读:通读课文,想一想:南郭先生为什么能混入齐
宣王的吹竽对?
因为齐宣王常常叫三百人一齐吹竽给他听。
2.二思:南郭先生在吹竽队是怎样混的? 每逢吹竽,他也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 混在队里充数。
毛病:指器物发生的损伤或故障,也比喻工作上的失误。 造句:他一听声音就知道这台机器有毛病。 装腔作势:故意做作,装出某种情态。 造句:他说话喜欢装腔作势,摆出一副领导的架势。
辨析词语 请求 恳求
相同点: 都有说明要求,希望得到满足的意思。 不同点: “请求”指很客气,有礼貌地提出要求; “恳求”指以真诚恳切的心情去请求。 造 句: 1.你的请求是合理的,应该得到满足。 2.小华恳求妈妈带他去公园玩。
学才是硬道理,蒙混凑数是不可行”的深刻道理。
推荐阅读
铁杵磨成针
唐代大诗人李白,小的时候很贪玩,不爱学习。他的父亲 为了让他成材,就把他送到学堂去读书,可是,那些经史、诸子
百家的书很不好学,李白学起来很困难,就更加不愿意学了,有
的时候还偷偷跑出学堂去玩。 有一天,李白没有上学,跑到一条小河边去玩。忽然他看
我会写
làn
滥
书写指导
左窄右宽;右部下横 稍长。
yú
竽
书写指导
上部应对称;“于”最 后一笔稍长,有力。
ɡuō
郭
书写指导
左部最后一笔为提; “阝”略偏下。
sāi
腮
书写指导
左窄右宽;“月”细长, “思”上窄下宽。
qiānɡ
腔
书写指导
左部窄长,“空”的最 后一横略长。
hùn
混
书写指导
左部稍窄,右部“日” 较扁,“比”左收右放。
核心问题: 本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串珠问题:
1.一读:通读课文,想一想:南郭先生为什么能混入齐
宣王的吹竽对? 2.二思:南郭先生在吹竽队是怎样混的? 3.三问:齐宣王与齐湣王有什么不同? 4.四探:南郭先生为什么要逃走?
理解:
战国时期,齐宣王喜欢听人吹竽,又喜欢讲排场,
他手下吹竽的乐队就有三百人。他常常叫这三百人一
伍里充数。
16 滥竽充数
品读释疑
结构主旨
课堂拓展
当堂检测
1.创造性地复述课文,理解寓意。(重点)
2.合理想象南郭先生逃跑后的情景。(难点)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初 步理解了课文内容,为了更深入地理解课 文,老师送给大家一把金钥匙,这就是核 心问题和串珠问题。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
理解课文。
3.三问:齐宣王与齐湣王有什么不同? 齐宣王喜欢听合奏,他常常叫三百人一齐吹竽 给他听;齐湣王则喜欢让吹竽的人一个挨一个吹给
他听。
4.四探:南郭先生为什么要逃走?
因为齐湣王不喜欢听几百人一齐合奏,而是让吹
竽的人一个挨一个吹给他听,南郭先生没有真才实学, 无法再滥竽充数,所以只好悄悄地逃走了。
课文结构
吹或不吹他也听不出来;其次,乐队人多,自己吹或
不吹也没人知道。由此可见,虽然南郭先生不学无术, 但却善于投机取巧。
齐宣王给他很高的待遇,把他编在吹竽队里。 这句话说明了齐宣王是个什么样的人?
未经考察就给南郭先生“很高的待遇”,可见齐
宣王是个糊涂的人。
品析:
每逢吹竽,他也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
混在队里充数。他混过了一次又一次,没有出过毛病。
动作描写、伏笔
“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这一动作描写,形象地 写出了南郭先生装模作样,卖力吹竽的样子,让他 “装腔作势”的丑态尽显。同时,一个“混”字表现
了南郭先生确实无真才实学,为下文埋下伏笔。
品析:
齐湣王的脾气与齐宣王不同,不喜欢听大家一起
吹竽,他叫吹竽的人一个挨一个吹给他听。
易读错字
làn
hùn
泛滥
混搭
多音字
混
hùn(混合)
hún(混水摸鱼)
理解词语
竽: 古代的一种乐器,像现在的笙。 造句:有些人旧时靠关系在公司里滥竽充数,混日子过。
排场:表现在外面的铺张奢侈的形式或场面。
造句:现在有些人喜欢讲排场,铺张浪费。 待遇:物质报酬;工资福利。
造句:这家公司的待遇优厚。
齐吹竽给他听。
铺垫
这段文字写了齐宣王的喜好,而齐宣王的喜好是
南郭先生得以滥竽充数的前提,为南郭先生在吹竽队
里混做了铺垫。
有个南郭先生,他本来不会吹竽,看到这个机会,
就到齐宣王那里,请求参加吹竽队。
南郭先生看到了什么“机会”?由此可见南郭先生是 个什么样的人? 首先,齐宣王喜欢听许多人一齐吹竽,混在里面
齐宣王 讲排场 听三百人一齐吹竽
滥 竽 充 数
南郭先生 混于其中
装腔作势 一个挨一个
齐湣王 喜欢独奏
真才实学硬道理 蒙混凑数不可行
南郭先生 混不下去
偷偷逃走
课文主旨 这则寓言通过对本不会吹竽的南郭先生因齐宣王 喜欢听吹竽合奏而混迹其中,后因齐湣王喜欢听独奏, 而偷偷地逃走的丑态的描写,使我们懂得了“真才实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喜欢听吹竽,讲排场。写 齐宣王喜欢听吹竽,又喜欢讲排场。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滥竽充数。写南郭先生在
乐队里装腔作势,滥竽充数,居然没出过毛病。
第三部分(第3、4自然段)南郭逃走。写齐湣王继 位后,南郭先生无法再“滥竽充数”了,只好偷偷地 逃走了。
说一说本课讲的是什么故事?
铺垫
“一个挨一个”这预示着南郭先生将无法继续
“滥竽充数”,为下文做了铺垫。
南郭先生听到这个消息,只好偷偷地逃走了。 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只好偷偷地逃走了”为我们刻画出了南郭先生
灰溜溜地仓皇出逃时的丑态。
同学们刚才已经跟随老师走进课文,
品读了课文中的重点语句,现在,让我
们拿起金钥匙开启智慧之门吧!
16 滥竽充数
助读资料
字词精讲
初读感知
1.会认3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理解“滥竽充数”等
词语。 (重点) 2. 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相关资料 出处:“滥竽充数”这个故事出自《韩非子》。作
者为战国末期的韩非。
韩非:战国末期著名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师从 荀子。被尊称为韩非子或韩子。韩王(战国末期韩国君主) 之子,荀子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