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跳线详细图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脑跳线详细图解
跳线(英文Jumper)是控制线路板上电流流动的小开关。它的作用是调整设备上不同电信号的通断关系,并以此调节设备的工作状态,如确定主板电压、驱动器的主从关系等。跳线基本上由两个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固定在主板、硬盘等设备上的,由两根或两根以上金属跳针组成(如图1;另一部分是跳线帽(如图2),这是一个可以活动的部件,外层是绝缘塑料,内层是导电材料,可以插在跳线针
上面,将两根跳线针连接起来。
图1金属跳针
图2 跳线帽
当跳线帽扣在两根跳线针上时是接通状态,有电流通过,我们称之为ON;反之不扣上跳线帽时,就说明是断开的,称之为OFF。下面我们来看看,都有哪些地方有跳线?
小提示:调整跳线非常重要,如果跳错了,轻则死机,严重的甚至会烧毁整个设备,所以在调整跳线时一定要仔细阅读说明书,核对跳线名称、跳线柱编号和通断关系。
主板上最常见的跳线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只有两根针。这种两针的跳线最简单,只有两种状态,ON或OFF(如图3)。
(图3)另一种是三根针,这种三针的跳线可以有三种状态:1和2之间短接、2和3之间短接(如图4)和全部开路(如图5)。
(图4 两两短接)
(图5 全部开路)
一、CMOS跳线
CMOS跳线大都在主板电池附近。它的设置比较简单,只有两种方式:NORMAL 和CLEAR CMOS(一般在CMOS跳线附近会有跳线的说明)。当设置为1-2(短接)时,为正常状态;当设置为2-3(短接)时,为清除CMOS设置,可以用来清除CMOS密码、开机密码等(如图6)。
(图6 CMOS跳线)
二、硬盘跳线
一般来说,硬盘出厂时默认的设置是作为主盘,当只安装一个硬盘时是不需要改动的;但当安装多个硬盘时,就需要对硬盘跳线重新设置了。硬盘上的跳线比较简单,其跳线位置多在硬盘后面数据线接口和电源线接口之间(如图7)。特殊:4092 Cylinder limit和Cabie select enable是4092磁道和电览选择就是让你的硬盘数据线自动识别你的硬盘的位置
1024-Cylinder Limit
1024-磁柱限制
(/hustspy1990/archive/2010/03/10/5365993.aspx) 当BIOS搜寻开机磁盘时,其实就是在检查磁盘的第一个扇区(sector)是否含有“引导记录”。引导记录本身是一段有固定长度(512-byte)与固定格式的数据,它记录了磁盘的“主分区表”(Master Partition Table),以及一小段“主引导程序”(Master Boot Code, M BC)。因此开机磁盘的第一扇区被我们称为“主引导记录”(Master Boot Record),通常简写为MBR。
当你安装Windows操作系统时,安装程序会将Windows自己的MBC写入MBR,该MBC会运行Windows的NTLDR加载程序。Linux比较灵活,你可以将Linux的加载程序(LILO或GRUB)放到MBR或root分区。
当你将Linux加载程序放到root分区,必须靠MBR上的MBC将CPU控制权交给Linux加载程序。在这种情况下,Linux加载程序只能通过 BIOS来取得磁盘的结构信息(调用BIOS的Interrupt 13H function 8H),也就是所谓的CHS参数(Cylinder、Head、Sector)。然而BIOS提供的Cylinder参数只有10-bit,对于磁柱数多余1024的磁盘,这表示Linux加载程序只能访问到磁盘的前
1024-Cylinder(注1)。倘若内核映像文件时放在1024磁柱之后的位置,开机就会失败。
避免这个问题的方法,是在磁盘的起始处规划一个小小的/boot分区(通常256MB 就已足够),然后将内核映像文件放在此分区内,如此一来,就可以确保内核映像文件的位置一定会在BIOS的寻址能力范围内。
注1:1024-Cylinder所出现的位置可用此公式算出来:1024 × H × S × 512。注意其中的H与S是磁盘的结构参数,分别是Head(磁头数)与Sector(每轨的扇区数)。
(图7 硬盘跳线)
在硬盘表面还有关于跳线设置的说明,以希捷硬盘为例(如图8),主要有四种设置方式:“Master or Single drive”(表示设置硬盘为主盘或该通道上只单独连接一个硬盘,即该硬盘独占一个IDE通道,这个通道上不能有从盘)、“Drive is Slave”(表示当前硬盘为从盘)、“Master with a non-ATA compatible slave”(表示存在一个主盘,而从盘是不与ATA接口硬盘兼容的硬盘,这包括老式的不支持DMA33的硬盘或SCSI接口硬盘)、“Cable Select”(使用数据线选择硬盘主从,此方式利用经过特殊处理的数据线来设定主盘和从盘,第28根数据线为选择线,有则为主盘,无则为从盘。真正支持这种功能的数据线,市场很少见到)。
(图8 硬盘表面的跳线说明)
小提示:硬盘跳线还没有统一的标准,不同品牌的硬盘,跳线的设置方法可能会有所不同。通常我们都可以在硬盘的线路板上、硬盘正面或IDE接口旁边上找到跳线说明图示。
三、光驱跳线
光驱在出厂后默认被设为从盘。光驱跳线与硬盘跳线很类似,其跳线位置多在光驱后面,数据线接口和电源线接口之间。一般只有Master(主盘)、Slave (从盘)、Cable Select(线缆选择)三种,很少有其他情况,各个品牌的光驱几乎都是这样,相对来说很规范,使得设置比较简单。通常我们可以在IDE接口上部找到跳线说明图示(如图9)。
(图9 光驱跳线说明)
引自:/article.php?itemid-3866-type-news.html
(IBM硬盘跳线位置)
(西部数据(Western Digital)硬盘位置)
(迈拓(Maxtor)硬盘跳线位置)
三张图片中分别都有Master是(主盘)、Slave是(从盘)、Cable select for Master/Slave或者Master/Slave present(电缆选择)。硬盘跳线设置错误,可能会导致一个IDE通道上的两个设备冲突,不能使电脑正常引导,但不会导致硬件损伤。一般两个硬盘的设置相同时会引起冲突,比如都设置主盘或都设为从盘。所以我们要设置一个为主,一个为从,这样就不会发生冲突。
下面是光驱跳线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