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历史人物的原则和方法
历史人物评价的方法与原则
其四,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历史人物,防止全盘肯定 或全盘否定。 评价历史人物,必须如此。如孔子,作为教育家,他的许 多教育思想至今仍是值得肯定的;作为思想家,他的政治 理想、政治主张是为了挽救已处于“礼崩乐坏”、穷途末 路的奴隶制,则是保守的、反动的,但他的关于“仁”的 道德观念,又包含着一定的“民主性的精华”,可以起到 缓和阶段矛盾的作用,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因此他 的思想才会在汉代被借用改造,成为长达两千年的封建社 会的统治思想。又如,秦始皇建立了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 建国家,结束诸侯割据的分裂局面,统一了中国,对社会 生产力发展具有推动作用,但他的暴政统治,却使秦朝成 了短命王朝。再如岳飞是抗金英雄,名垂千古,但他毕竟 是地主阶级的将领,所以镇压过农民起义。
二、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其一,“寓论于史”的方法。所谓“寓论于史” 的方法,也就是在讲述的过程中,就史实所及把 对人物的褒贬寓于其中,而不加一段专门的评论。 比如在讲“淝水之战”中涉及的符坚这个人物时, 在叙事时就可以寓意了评论,符坚狂傲地说: “今以吾之众,投鞭于江,足断其流”。在此已 对符坚的骄傲作了评价,而不用再费一点口舌评 价符坚。
其三,要注意动机与效果的对立统一关系,不能把主观动 机作为评价历史人物的唯一标准。 因为在历史实践中常常出现动机与效果相反的情况。例如, 汉武帝“四方开拓疆土”,目的是扩张和掠夺,可谓动机 不良,但组织学生讨论其客观效果却是发展了边疆地区的 经济和文化,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不能因为汉武帝对边疆 的政策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就全面加以肯定,而是要从动机 与效果两个方面分析。但有了良好的动机也不一定会收到 良好的效果。如康梁变法的动机是好的,然而由于各方面 的条件和他们本身的阶级局限性,结果失败了,我们不能 因其失败而全面否定,对其革命精神应该歌颂,也不能因 其主观动机是好的,而忽视了对其阶级局限性的批判。
高中历史中的历史人物评价原则
高中历史中的历史人物评价原则在高中历史的学习中,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是一个重要的内容。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和历史发展的脉络,还能够培养我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和价值观。
然而,要做到客观、公正、全面地评价历史人物并非易事,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一、历史性原则历史性原则是评价历史人物的首要原则。
这意味着我们要将历史人物置于其所处的特定历史背景中进行考察。
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社会环境、政治制度、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这些都会对历史人物的思想和行为产生影响。
例如,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后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如统一度量衡、文字等。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这些举措对于加强中央集权、促进经济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如果用现代的标准去衡量,可能会觉得他的统治手段过于严苛。
因此,我们不能脱离秦始皇所处的历史时代去评价他的功过,而应看到他的作为在当时所起到的积极作用以及局限性。
再比如,近代的林则徐主张严禁鸦片,被誉为“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在当时清朝闭关锁国、封建保守的大背景下,林则徐能够意识到鸦片的危害并坚决主张禁烟,这种远见和勇气是难能可贵的。
我们评价林则徐时,必须考虑到当时中国面临的外部压力和内部困境,才能更准确地理解他的历史地位和贡献。
二、全面性原则全面性原则要求我们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要综合考虑其各个方面的表现,不能以偏概全。
一个历史人物往往具有多面性,既有功绩也可能有过错,我们不能只看到其中的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
以汉武帝为例,他在位期间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都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
在政治上,他加强中央集权,削弱诸侯势力;在经济上,他推行盐铁官营、统一铸币等政策,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在军事上,他多次出击匈奴,拓展了疆土。
这些举措使西汉王朝达到了鼎盛时期。
然而,汉武帝在位后期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穷兵黩武导致民不聊生,迷信神仙方术等。
我们评价汉武帝时,既要肯定他的雄才大略和历史功绩,也要指出他的不足之处,这样才能对他有一个全面、客观的认识。
客观公正的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
客观公正的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
标题:客观公正地评价历史人物:方法与原则
一、引言
历史人物的评价是历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对过去事件的理解和对人类行为的解读。
然而,如何做到客观公正地评价历史人物,避免主观偏见和时代局限性,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任务。
以下是一些基本的方法和原则。
二、全面性原则
全面性是评价历史人物的基础。
我们需要考虑他们的生活背景、时代环境、文化影响等多方面因素,理解他们的行为动机和决策依据。
不能仅凭一两件事就下定论,而应综合其一生的行为和贡献。
三、历史主义原则
历史主义强调将历史人物放在他们所处的历史时期去理解。
每个时代都有其特定的社会条件、思想观念,这些都会影响到历史人物的行动和决策。
因此,我们不能用现代的标准去评判过去的人物,而应尊重其历史背景。
四、批判性思考
批判性思考是避免盲目崇拜或全盘否定的关键。
我们应该对历史资料进行深入分析,对历史人物的言行进行理性的评估,既要看到他们的成就,也要看到他们的错误和不足。
五、人性化的视角
历史人物首先是人,他们有情感、欲望、恐惧,也会犯错。
在评价时,我们应该尝试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而不是仅仅将他们视为符号或代表。
六、持续性研究
历史研究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新的资料和观点可能会改变我们对历史人物的理解。
因此,评价历史人物需要保持开放的态度,持续学习和反思。
七、结论
客观公正地评价历史人物,需要我们运用全面性、历史主义、批判性思考等方法,同时保持人性化视角和持续的研究。
这样,我们才能更深入地理解历史,从中汲取智慧,指导我们的现在和未来。
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原则有历史分析法
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原则有历史分析法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原则有历史分析方法和阶级分析方法。
(1)历史分析方法要求从特定的历史背景出发,根据当时的历史条件,对历史人物的是非功过进行具体的、全面的考察。
要尊重历史事实,如实反映历史人物与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关系,如实反映历史人物的历史作用和历史地位。
无视历史人物的历史局限性,对其过分夸大、美化或拔高是不对的脱离具体的历史条件,用现代人的标准苛求前人也是不可取的。
历史人物本身是变化发展的,应当用发展的观点给予如实的评价。
阶级分析方法要求把历史人物置于一定的阶级关系中同他所属的阶级联系起来加以考察和评价。
(2)在评价无产阶级领袖人物时,同样应该坚持历史分析方法和阶级分析方法,一方面,要高度肯定他们带领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发展的伟大功绩;另一方面,又应指出他们在认识和行动上所存在的历史局限性,包括不回避他们的失误和错误。
评价历史人物方法
评价历史人物方法
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有多种,下面列举了几种主要方法:
1. 系统分析方法:通过对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个性、思想等方面的全面研究,对其进行深入分析和评价,从多个角度全面了解历史人物的贡献和影响。
2. 对比方法:通过将历史人物与其他同期或相似背景的人物进行对比,评价其在同一历史时期中的相对地位和作用,以及对历史进程的影响。
3. 文化与时代观察法:将历史人物置于其所处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环境中,综合考察其对当时社会、文化的影响和塑造。
4. 反事实推理法:设想历史发展的不同情形,评价历史人物在不同环境下的决策和行为,以了解历史人物真实的能力、智慧和贡献。
5. 价值观评价法:根据自身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评价历史人物的品质和行为,判断其是否符合或违背了这些价值观。
需要注意的是,在评价历史人物时,应当本着客观、全面和公正的原则,综合运用以上方法,并结合具体的历史背景和时代特征进行评价,避免片面和主观的评价。
历史人物评说的基本原则
历史人物评说的基本原则
1 公正客观:
在评价历史人物的时候,我们应以公正客观的态度来进行评价,
不要拘泥于自己的主观情绪和偏见。
有观点认为,历史上的一些大人
物非常受人尊敬,旋即就把这些大人物看成是完美无缺的,但事实往
往不是这样,因此,要能客观地分析历史人物,综合考量他们处理问
题时遵循的原则,从而做出准确的评价和判断。
2 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历史上出现的大人物,每个人都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所以在评
价他们的时候,需要把历史的大背景以及对应的条件考虑到内,不要
把一件微小的事情放大得过多,让其成为必须要衡量历史人物时的一
个参考依据,另外,也要把历史中一件大事化小,由于历史条件限制,有时一件历史大事所可能带来的影响可能并不大,所以也不要把它夸
大到一个非常重要的地步。
3 遣词造句:
好的历史文章不仅要求内容上公正、准确,措辞上也必须遣词造句,多用精辟的语言来表现历史人物的行为,从而让读者更加深刻的
明白这些历史人物的影响力。
否则,读者无法理解他们的行为背后的
意义,从而这些历史人物给后世带来的影响力也被忽视。
4 层层解读:
历史中所发生的一切,无论是大事件还是小事件,都会影响着历史的发展,但由于历史上的一切都深藏着许多更深层次的意义,所以在评价历史人物时,必须多做解析,多找因果关系,多分析诸多的可能性,深层次逻辑分析,才能真正把握其中的意义。
总之,在评价历史人物时,我们必须谨慎行事,公正客观,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遣词造句,层层解读,这样才能让我们的文章充满深刻的见解,让评价更加全面准确。
近现代历史人物评析
一.试以具体事例,谈谈评析历史人物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方法1、遵循时代背景评析历史人物任何历史人物,归根结底,总是时代的产儿,总是和一定的时间、地点、条件联系的。
因此,我们研究历史人物的出现、评价其历史地位时,不能离开具体的历史条件去评价,更不能用现在的标准去苛求,面是应该将其置于特定的历史范围内,在弄清当时的社会发展向人们提出了什么样的亟待解决的历史任务的基础上,才能做到恰如其分地评价。
如对李鸿章,人们诟病最多的是他对太平天国运动的镇压和外交上的妥协退让,因此被冠以“镇压农民起义的侩子手”和“卖国贼”的名号。
但就第一个称号而言,在当时,作为一个浸淫于儒家经典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忠孝是他们的必修课,忠君是他们必须遵守的大节,因此当农民起义爆发时,他们就应该义不容辞地去镇压。
不仅李鸿章这样,连我们敬为英雄的岳飞、林则徐一样也镇压过农民起义。
当然,这并不是说他们镇压农民起义就是正确的,我们应当理解,这是封建社会时期,地主阶级受儒家思想影响所体现出的一个共性,不是李鸿章的个人品性决定的。
2.阶级原则一个人,在历史上所起的作用,不仅仅只是个人的天赋,而且和这些个人所拥有的权力、所处的地位有直接关系。
历史证明,谁处在决定国家、民族命运的关键地位,只要想有所作为——不管是好是坏——都可以直接影响乃至决定当时历史发展进程的快慢。
处在特殊位置上的个别人物,在他权力所及的范围内,在造就他的社会关系所允许的限度里,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改变历史的面貌,给历史发展以深刻的影响。
人们在创造历史时有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但也要受历史条件、阶级关系的制约。
历史上的斗争最终是由阶级利益的冲突引起的,个人从事历史活动的动机最终是由阶级利益所决定的,因而历史人物不能对一切事件负责任。
例如,朱元璋刚开始起义反元时,代表的是农民阶级的利益,但是后来他登基做了皇帝,就发生了转变,开始代表地主阶级的利益,对他的评价也应分时期进行。
3.防止以偏概全,坚持客观原则对历史人物的评估要一分为二,全面客观,每一个历史人物都是个复杂的结合体,都有他的功与过,我们应当克服英雄史观或是全盘否定的观点。
如何客观评价历史人物
每个历史人物,都来自于不同的阶层、集团、组织,分别代表不同阶层的利益,他们的历史活动都深深地打上了阶级的烙印。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四.树立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消除英雄史观影响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人民群众是唯物史观重要的社会历史范畴。人民群众对于历史发展具有决定作用,它全面地体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还是变革社会制度的决定力量。
历史唯物主义反对英雄史观,坚持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但并不否认历史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历史人物的出现是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的产物,即时势造英雄。一定的时势造就的英雄必然带有时代的特征。也就是说,任何历史人物都有其历史的局限性。
评价历史人物,要避免以现代人的思想、观念、认识去看待古人。
二.运用辩证法观点一分为二认识历史人物。 我们必须坚持“一分为二”的原则,做到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由于受到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每个历史人物都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我们需要一分为二地来看待其功过。
三.要注重历史人物的阶级属性。
如何正确客观全面地评价历史人物?
一.要具体分析历史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
不是英雄造时势,而是时势造英雄。任何伟大的历史人物,归根结底,总是时代的产儿,总是和一定的时间、地点、条件联系着的。离开具体的时代背景去评价历史人物,不是苛求古人,就是把古人现代化。因此,评价历史人物,首先就要具体分析当时的历史条件、时代背景。
历史人物评价原则及方法
评价方法
▪ ①两分法。即一分为二,就是既讲功绩,也讲局 限或过错,二者有机结合,最后再指出什么是其 主流。(比如,对秦始皇的评价就可以用这样的 方法。)
▪ ②阶段法。就是将历史人物的活动分成两个或两 个以上的阶段,分阶段进行评述,然后再适当进 行总评。(比如,对毛泽东的评价就可以这样去 进行:将其一身分成前后两个阶段,前期功绩卓 著,晚年犯了极其严重的错误,但纵观一生其功 绩是主要的。)
5、重民众:决定历史发展的根本因素是人民而不是 少数英雄人物,在评价过程中不能过分夸大英雄 人物的作用
6、据活动。评价历史人物的依据是什么?不是名家 观点,不是权威高见,而是历史人物的活动。 (在很大程度上,人的历史其实是他自己写的。 人物评价类的试题和其他类型的历史试题一样, 解题的基本要求也是必须做到史论结合,而这里
▪ 3、定标准:通常我们把历史人物在多大程度上顺 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在多大程度上促进了社会 生产力的发展作为评判历史人物功过是非的根本 标准。当然,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还有道德标准、 价值观标准等等,但这些都应当从属于前面的两 条根本性标准。
4、忌极端:人无完人”,轻率地全盘否定;也不要做任何一个 历史人物的狂热崇拜者,只看到他的优点、而看 不到他的丝毫缺点,甚至容不得任何人说他的缺 点。)
▪ ③侧面解剖法。把历史人物一生的活动分成不同 的侧面,分角度进行剖析和评价。比如,对孔子 评价就可以这样进行: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学 者和政治家。
▪ ④纵横坐标法。将历史人物放到特定的历史时空 范围中去考察。比如对康熙帝的评价我们就可以 这样去进行:从纵向即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 展看,作为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可以说 无愧于我们这个国家和民族;但是从横向即同时 代的世界历史发展潮流看,康熙帝对世界历史发 展的大趋势缺少敏感的意识,依然做着天朝上国 的迷梦,使中国错失重要的历史发展的战略机遇 期,因此他对近代中国的落后和挨打又负有一定 的责任。
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
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1.履行职责和使命:历史人物的使命和职责可能因其所处的时代背景而有所不同,但他们都应该在所处的环境中做出积极的贡献。
他们可以是统治者、政治家、思想家、科学家、军事领袖、宗教领袖等不同类型的人物,但无论他们的具体角色如何,都应该以对社会和人类的利益为核心,履行自己的责任。
2.影响力和遗产:评估历史人物的重要标准是他们的影响力和遗产。
历史人物通过他们的言行和行为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们的思想、观点和行动可能改变了历史的进程,塑造了社会的形态和价值观。
这些影响可能是积极的,如民主、人权、科学进步等,也可能是负面的,如战争、专制主义等。
因此,评价历史人物时,我们需要评估他们对社会和人类的长期影响,以及留下的遗产是积极的还是负面的。
3.自身品德和道德价值观:历史人物的品德和道德价值观也是评价标准之一、一个历史人物的品德和道德价值观可能是他们思想和行为的指导原则,也可能对他们的影响力和遗产产生重要影响。
一个历史人物的诚实、正直、勇敢、同情心等品质,以及他们对公正、道德和伦理的看法,应该被视为评价他们的重要标准。
4.时代认同和历史背景:评估历史人物时,我们还应该将他们放在其所处的时代和历史背景中考虑。
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价值观和标准,因此一个历史人物的行为和观点需要在其所处的时代中进行评估。
同样重要的是,我们需要考虑历史人物背后的历史和文化条件,以便更好地理解他们的言行。
5.多元视角和客观性:评价历史人物时,我们应该尽量避免片面性和偏见,采取多元的视角和客观的方法。
历史人物通常存在正反两面,他们的言行往往是复杂和多样的。
因此,我们需要对历史人物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以客观地评估他们的优点和缺点,并理解他们在特定时期和背景下所作出的决策和行动。
以上是评价历史人物的一些重要标准。
然而,由于历史人物众多且多样,评价标准也会因人而异。
因此,在对历史人物进行评价时,我们应该尽量综合各种因素和观点,以获取更全面和准确的理解。
分析历史人物的方法,如何评价历史人物.doc
分析历史人物的方法,如何评价历史人物分析历史人物的方法,如何评价历史人物分析历史人物的方法属于历史人物概念的可分为国籍、时代、称谓、主要活动、评价等要素。
怎样评价历史人物基本方法:评价历史人物,实际上就是要评价其一生的功过是非。
要正确评价一个历史人物,首先,必须全面把握其历史活动;其次,要按一定的标准和原则把这些活动分为积极(或进步、功绩)和消极(或反动、过错)两方面,对于有些历史人物,其活动呈现明显阶段性,所以还要分阶段评价;第三,评价的标准和原则有:(1)生产力标准(2)人民群众和英雄人物对历史发展的不同作用的唯物主义原则,不要夸大英雄人物的作用(3)阶级的观点(4)时代的观点,即要把历史人物放到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评价,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则肯定,反之则否定,同时注意不要用现代人的标准评价古人(5)不要以偏概全(6)客观公正,不要带感情色彩(7)注意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如何评价历史人物一、评价历史人物的一般模式:(一)评价历史人物重大活动的一般模式首先,概述历史人物生活的历史环境概述时,一般可以考虑以下因素:社会历史发展的趋势是什么;社会生产力发展程度如何;人民群众的利益是什么等。
其次,点明历史人物的阶级属性即由什么阶级组成,代表着什么阶级的利益。
第三,简要评述历史人物重大活动中的具体史实一般地说,评述人物事迹大体上采用分类法和分期法。
1.分类法即把历史人物一生重大事迹按类别归纳评述的方法,古代帝王事迹大多适用此法。
一般可分为政治(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经济(实行宽舒政策,发展生产)、民族关系、对外关系、文化等方面。
如汉武帝的事迹可概括成:政治上:a、颁布推恩令,削夺大批王侯爵位,解决王国问题;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思想统一和政治统一。
经济上: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开凿六辅渠、白渠,治理黄河。
经济发展,国家富裕。
民族关系上:a、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b、派张骞出使西域;c、派人在西南设郡县。
初中历史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初中历史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个人品德与行为:考察历史人物的品德、道德观念和行为表现,如是否忠诚、正直、谦虚、勤奋等。
2. 政治成就与影响:评估历史人物在政治领域的贡献和影响力,如是否有改革创新、推动社会进步等方面的成就。
3. 经济贡献与社会发展:考察历史人物对经济的贡献和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如是否有发展农业、改善人民生活等方面的成就。
4. 文化艺术与科学技术:评估历史人物在文化艺术和科学技术领域的贡献和影响力,如是否有创作出杰出的文学作品、发现重大科学理论等方面的成就。
5. 历史地位与传承:考察历史人物在历史地位和传承方面的影响,如是否被后世称颂为楷模、是否有广泛的影响力等。
在评价历史人物时,需要综合考虑以上各个方面的因素,并结合历史背景、时代特点等进行分析和判断。
同时,评价应当客观公正,避免片面和主观偏见。
评价人物事件原则和方法
【答案】 (1)变化:先提倡平等,后来反对普选权(或主张贫富 有别)。 原因:前因:建立新模范军(推翻封建王权),以“平等” 激励革命; 后因:反对平等派,需要以“不平等”维护其独裁和富人 利益。 (2)理解:平等是法律上的同样的公民权;平等是革命 的目标(或用法典确保公民平等权)。影响:法典巩固了 资产阶级革命成果;法典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 (3)政治倾向:满足社会上层(如富人、高级军官)的 利益。 价值:冲击封建统治,维护资产阶级利益;客观上传播革 命思想
二、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依据的观点与采用的方法 1.即用全面的观点、一分为二的方法;要用历史的观点、客观科 学的方法。全面的就是要一分为二的看人的一生,既要看主流又 要看到缺点或不足;历史的就是要放在当时的历史环境条件下, 进行分析和评价在当时起的作用如何?既要看到功又要看到过, 一分为二对待他们。如功大于过的秦始皇 束了战国分裂割据混战局面,以及巩固统一的措施,利于国家巩 固、人民生活安定和经济发展,符合人民的长远利益和愿望;而 “焚书坑儒”在加强中央集权有不可否认的积极作用,但也不能 否认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危害更大。它籍制了人民的思想、 摧残了文化,对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有破坏和阻碍 作用
一、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原则与标准 1.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原则是:是否推动历史的发 展,标准主要有三条:一是看是否顺应历史潮流的发展(历史 发展趋势,既当是应该解决的主要矛盾);二是看是否符合人 民的(长远)利益和愿望;三是看是否推动生产力(或经济) 的发展。这三条标准是紧密相连.的、互为一体的。一般说来, 只要符合第一条其它两条也就顺理成章了。 2.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历史潮流是不同的:在中国古代史上统 一是顺应历史潮流的;近代史上主要是反侵略(1894年后为反 帝)反封建;现代史上主要是看是否推动生产力(或经济)的 发展。
怎样对历史人物进行评价
怎样对历史人物进行评价评价历史人物是中学历史教学的一个无法回避的难点问题,同时也是一个重点问题,通过对历史人物科学的正确的评价,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建构知识体系,掌握历史发展的时代特征,提高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又能使学生从各类历史人物中总结和汲取有益的经验教训,继承发扬优秀的历史传统。
对形成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提高人文素养的作用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标准对历史人物,应根据他们是否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是推动或阻碍了生产力发展及人类社会进步而予以肯定或否定,是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标准。
确定这个历史唯物主义的评价标准,就意味着历史上很多带有血腥味的非人道行为的重要人物,因在客观上促进了社会的发展进步而得到肯定,也就是不能简单道德评价作为基本标准来评价,也不能以阶级感情为主来评价。
例如,武则天虽然大肆杀戮李唐宗室,招收男宠,但她统治期间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因此,郭沫若才会对其给予“政启开元,治宏负观”的高度评价。
再如,尽管秦始皇的暴政统治有充分的依据并为史学家之公认,但秦始皇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他所创立的中央集权制,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千年之政秦政也”。
(《谭嗣同全集?仁学》)二、评价历史人物应遵循哪些重要原则1、历史性原则列宁指出:“在分析任何一个社会问题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绝对要求,就是要把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
“(《列宁选集》第20卷401页)。
这就是说,评价历史人物时一定要把人物放在他所处的历史条件不进行,决不能脱离当时的社会现实,只有这样,才能避免一些错误倾向①用今天的标准苛求古人,如认为韩非子主张君主专制的观点是反动的等,再如评价加里波第时,就他把革命的胜利成果自愿交给撒丁王国,就给他贴上“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这一标签。
这是不科学的,而因从当时工业革命广泛开展的时代潮流,四分五裂的割据局面以及外族统治的现实中进行分析,而加里波第能审时度势,顾全大局,以统一大业为重,自愿交出权利,使意大利的统一进程大大加快,这是适应历史发展潮流和民心所望的壮举。
高考历史评价历史人物的一般模式、原则和方法
高考历史评价历史人物的一般模式、原则和方法评价历史人物,实际上就是要评价其一生的功过是非,需要用他们的具体言论、行为评述其是非功过,只有史实正确、详实,才有可能史论结合正确地评价一个历史人物。
具体该怎么做?小编整理了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助到您。
一、评价历史人物的一般模式:(一)评价历史人物重大活动的一般模式首先,概述历史人物生活的历史环境概述时,一般可以考虑以下因素:社会历史发展的趋势是什么;社会生产力发展程度如何;人民群众的利益是什么等。
其次,点明历史人物的阶级属性即由什么阶级组成,代表着什么阶级的利益。
第三,简要评述历史人物重大活动中的具体史实一般地说,评述人物事迹大体上采用分类法和分期法。
1.分类法即把历史人物一生重大事迹按类别归纳评述的方法,古代帝王事迹大多适用此法。
一般可分为政治(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经济(实行宽舒政策,发展生产)、民族关系、对外关系、文化等方面。
如汉武帝的事迹可概括成:①政治上:a、颁布推恩令,削夺大批王侯爵位,解决王国问题;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思想统一和政治统一。
②经济上: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开凿六辅渠、白渠,治理黄河。
经济发展,国家富裕。
③民族关系上:a、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b、派张骞出使西域;c、派人在西南设郡县。
④文化上:在中央设太学,郡国设学校。
评述近代历史人物如林则徐、李鸿章、那拉氏、袁世凯等也可用此法。
如林则徐事迹可分为禁烟、抗英、学习西方三大类。
李鸿章活动也可分为三大类:①参加洋务运动:创办江南制造总局;设立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创建北洋水师。
②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组建淮军,伙同戈登洋枪队进攻太平天国控制的苏州、常州。
③投降卖国:a、中法战争中奉行“未可与欧洲强国轻言战事”政策,致使马尾海战中福建水师损失惨重,战后与法国签订《中法新约》,进一步打开了西南门户;b、甲午中日战争中,奉行“避战自保”方针,推行“ 保舰”政策,致使威海之战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战后又订《马关条约》;c、1896年同沙俄订立《中俄密约》出卖东北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