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食物过敏诊治建议(2011版)

合集下载

CMPA的建议

CMPA的建议

NO.1
NO.2 NO.3
Egg (2.9%)
Egg (4.4%)
Egg (4.2%)
Cow’s milk (0.83%)
Egg ( 3.0%)
Cow’s milk (2.8%)
Cow’s milk Cow’s milk (1.6%) (3.5%) Fish(0.03%) -
Fish(0.21%) Fish(0.71%)
婴幼儿牛奶蛋白过敏的诊治循证建议(2011
版)
讨论……
婴幼儿牛奶蛋白过敏的诊治循证建议 (2011版)
制订过 程
婴幼儿牛奶蛋白过敏的诊治循证建议 (2011版)
• 2010.3 启动会
成立工作组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5个学组:免疫 学组、儿童保健学组、呼吸学组、消化学
组、皮肤性病学组
循证医学专家
Pediatr Allergy Immuno.2011;22:356 Chin J Pediatr,2012;50(1):5-9 Pediatr Int.2010;52:820-824
World Allergy Organization(WAO) Diagnosis and Rationale for Action against Cow’s Milk Allergy(DRACMA) Guidelines World Allergy Organization Journal.2010;3(4):5 7-161
•体内试验,须在有 急救设施的医院内 进行!
试剂
新鲜食物
皮肤点刺试验
• 结果判断
有效性 标准
血清牛奶特异性IgE检测
• 食物特异性IgE检测(SIgE): – 筛查性试验 – 体外测定血清中SIgE水平 – ≥0.35KU/L为阳性界值点 – 阴性结果不能排除过敏 – 可进一步进行激发试验确诊 – 成本较高

幼儿园孩子对新食物过敏的处理流程

幼儿园孩子对新食物过敏的处理流程

幼儿园孩子对新食物过敏的处理流程1. 认识食物过敏食物过敏是指免疫系统对某些食物产生过度的反应,导致身体出现不适。

幼儿园的孩子由于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更易出现食物过敏的情况。

常见的儿童食物过敏原包括鸡蛋、牛奶、花生、坚果、鱼、虾等。

2. 观察与识别过敏症状幼儿园工作人员应密切观察孩子在进食新食物时的反应。

常见过敏症状包括:- 皮肤:皮疹、瘙痒、湿疹等;- 呼吸:咳嗽、喘息、呼吸困难等;- 消化系统:恶心、呕吐、腹泻等;- 心血管系统: hypotension、palpitations 等;- 其他:哮喘、过敏性鼻炎等。

3. 处理流程一旦发现孩子出现食物过敏症状,应立即启动紧急处理流程:3.1 停止进食过敏原立即停止孩子继续摄入疑似过敏食物,并观察孩子症状是否缓解。

3.2 紧急救治1. 呼叫急救车:立即通知园医及拨打120,告知孩子出现的症状及疑似过敏原。

2. 进行现场救治:根据园医的指导,为孩子提供急救药物,如肾上腺素注射剂等。

3. 观察生命体征:监测孩子的呼吸、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确保孩子安全。

3.3 了解过敏原1. 收集信息:向家长了解孩子以往的食物过敏史,以便更好地判断过敏原。

2. 进行分析:结合孩子出现的症状,园医判断过敏原,并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确诊。

3.4 制定预防措施1. 制定饮食方案:根据过敏原及孩子的身体状况,园医与家长共同制定适合孩子的饮食方案。

2. 加强观察:工作人员在喂食过程中应密切观察孩子,确保安全。

3. 教育培训:对幼儿园工作人员及家长进行食物过敏相关知识的培训,提高防范意识。

4. 应急预案与演练1. 制定应急预案:根据实际情况,园所应制定针对食物过敏的应急预案,明确各环节职责及救治措施。

2. 定期组织演练:定期进行食物过敏应急演练,提高园所应对食物过敏的能力。

5.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1. 建立联系:园所应与家长建立紧密的联系,确保在孩子出现食物过敏时,能及时获取相关信息。

幼儿园饮食过敏管理与应对

幼儿园饮食过敏管理与应对

幼儿园饮食过敏管理与应对幼儿园是孩子们成长的重要场所,饮食管理更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对于一些患有食物过敏的孩子来说,这个话题更是格外值得重视。

作为家长和幼儿园工作人员,我们必须认真对待这一问题,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孩子们的健康与安全。

了解食物过敏基础知识食物过敏是指人体对某些食物成分产生异常免疫反应,常见的过敏原包括牛奶、鸡蛋、花生、树坚果等。

过敏症状可能出现皮疹、呕吐、腹泻、呼吸困难等。

及时识别过敏征兆、采取正确处置,对预防意外事故至关重要。

制定周密的过敏管理计划幼儿园应建立健全的过敏管理机制,要求家长提供孩子的过敏史和应急措施,并定期更新信息。

同时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配备必要的抢救药品和设备,确保工作人员掌握急救知识和操作技能。

建立沟通机制,密切配合家长和幼儿园必须密切配合,建立良好沟通渠道。

家长要如实告知孩子的过敏情况,并提供相关医嘱。

幼儿园则要主动与家长沟通,做好宣传教育,确保全员了解并落实各项预防措施。

营造安全就餐环境幼儿园应严格管控食材来源和烹饪过程,确保无交叉污染。

同时在就餐区域设置醒目标识,加强监督管理,确保过敏儿童就餐安全。

工作人员也要时刻保持警惕,密切观察孩子的饮食反应。

重视应急处置培训一旦发生过敏反应,及时施救至关重要。

幼儿园应定期组织应急演练,确保所有工作人员熟悉应急预案,掌握正确的救护措施。

同时定期邀请医疗专家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指导。

幼儿园食品过敏管理需要家长、幼儿园和医疗机构的通力合作。

只有建立完善的预防和应急机制,切实保护好孩子的生命安全,才能让每一个孩子在幼儿园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食物过敏

食物过敏

1995年欧洲(the European Academy of Allergy and Immunology, EAACI)分类
食物过敏的发生率
• 食物过敏确切的患病率很难确定。 • 欧洲及美国的一些调查资料显示3岁以
内婴幼儿食物过敏的患病率大约为6~ 8%。 • 生后一岁为发病高峰,以后逐渐下降, 学龄期以后稳定在1~2%之间。
• 儿童中最常见的食物过敏原。 • 最常见会引发湿疹的食物。 • 65%的孩子5岁后过敏会消失。 • 一般不会引起生命危险。
大豆
• 儿童中常见的食物过敏原。 • 经常引发湿疹。 • 一般不会引起生命危险。
面粉
• 儿童中常见的食物过敏原。 • 经常引发湿疹。 • 一般不会引起生命危险。
食物过敏交叉反应
食物过敏:由免疫机制介导的对食物的不 良反应。
EAACI Food Allergy and Anaphylaxis Guidelines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food allergy 2014 Jun 9 欧洲变应性反应与临床免疫学会(EAACI)发布了食物过敏的诊断和管理指南
• 同类食物交叉反应
对牛奶过敏,对羊奶、马奶也可能过敏; 对鸡蛋过敏,对鸭蛋、鹅蛋也可能过敏。
• 不同类食物交叉过敏
对牛奶过敏,40%会对豆蛋白过敏。
• 因此,当婴儿发生食物过敏时,食物替代 是不安全的。
内容
• 食物过敏的定义 • 食物过敏的表现 • 食物过敏的原因 • 常见的过敏食物 • 食物过敏的诊断 • 食物过敏的预防 • 食物过敏的治疗
免疫机制
非免疫机制
食物过敏和乳糜泻 (food allergy and celiac disease

婴幼儿食物过敏PPT课件

婴幼儿食物过敏PPT课件
近年研究提示诱导婴儿产生黏膜免疫耐受的关 键时期可能在4~6月龄。因此6月龄后引入固 体食物能否预防特应性疾病的发生尚存在争议。
目前趋向改为生后4~6个月内引入固体食物。
45
6.益生菌
虽然可减少近期湿疹的发生,但并不能 有效预防其他过敏性疾病及食物过敏。
46
小结
婴幼儿食物过敏发病在逐渐增多; 临床中应注意识别与诊断食物过敏; 食物过敏的干预与预防主要为回避致敏
9
高危因素
遗传因素
遗传状态
父母相同过敏原 父母皆过敏 父母之一过敏 父母均无过敏
子代发生过敏几率
60%~80% 40%~60% 20%~40% 5%~15%
10
环境因素
剖宫产
烟草暴露
遗传
喂养不当
其他…
接触宠物
11
高危儿
本身具有特应质、或合并其他过敏性疾 病、或具有过敏性疾病家族史者(如湿疹、 哮喘、变应性鼻炎、特应性皮炎、食物 过敏等)和曾发生食物或环境过敏原致敏 的儿童。
母亲哺乳期饮食干预可短期降低湿疹发 生率或严重程度外,不能减少后期过敏 性疾病发生;
为避免母亲、胎儿或婴儿营养不良,不 推荐控制母亲妊娠期、哺乳期饮食以预 防。
41
纯母乳喂养
对特应性疾病高危儿,应纯母乳喂养至 少4个月,有助于降低2岁内儿童特应性 皮炎及牛奶过敏的累积发病率。
2011美国AAP与2008欧洲EAACI推荐 预防婴儿食物过敏的措施之一是生后4~ 6个月的纯母乳喂养。
对疑似患者,应回避可疑食物1~2周。 如果症状未改善,则食物变态反应可能 性不大。若症状改善,则行可疑食物激 发试验。
30
6.皮肤斑贴试验
对迟发变态反应具有较好的特异性与敏 感性,对考虑存在迟发型过敏反应的婴 儿,皮肤试验及血清slgE检测不能确定 过敏原者可采用。

幼儿园食物过敏管理与健康护航方案

幼儿园食物过敏管理与健康护航方案

幼儿园食物过敏管理与健康护航方案幼儿园食物过敏管理与健康护航方案在幼儿园阶段,孩子们的饮食健康对于他们的成长至关重要。

然而,有些孩子会因为食物过敏而面临健康问题,这给幼儿园的食物管理和健康护航带来了挑战。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就幼儿园食物过敏管理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以及提供相应的健康护航方案。

一、了解食物过敏的定义及风险因素食物过敏是指在摄入某种特定食物后,引起免疫反应的一种疾病。

其中,鱼类、虾、蟹、牛奶、蛋类、花生、果仁以及小麦等食物是常见的过敏原。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在全球范围内,食物过敏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对于幼儿园阶段的孩子来说,他们的免疫系统还未完全发育成熟,更容易受到食物过敏的影响。

针对食物过敏的风险因素,我们需要加强对食物过敏的了解,以及提高幼儿园工作人员和家长们的食物过敏意识,从而有效管理食物过敏相关的问题,保障孩子的健康。

二、幼儿园食物过敏管理的挑战与应对之策1. 食物过敏预防与识别要做好食物过敏管理,预防和识别是关键。

幼儿园应该对孩子的过敏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并要求家长在入园报名时填写孩子的过敏史。

食堂工作人员在制作食物时应该避免过敏原污染,避免食物相互交叉污染。

2. 家长与幼儿园合作家长在孩子有食物过敏的情况下,需要与幼儿园积极合作,提供必要的医学证明和治疗方案。

也要与幼儿园教师、保育员进行及时的沟通,共同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保障孩子在幼儿园期间的饮食安全。

3. 儿童食物过敏应急处理在幼儿园工作人员需要参加相关的急救培训,掌握儿童食物过敏的应急处理技能,一旦出现食物过敏反应,能够及时进行处理,避免加重症状。

三、幼儿园食物过敏管理的健康护航方案1. 制定食物过敏管理规范幼儿园应当制定针对食物过敏管理的规范,包括食材采购、食物制作、食物储存等各个环节,确保食物过敏孩子的饮食安全。

2. 宣传教育,提高食物过敏意识幼儿园需要通过家长会、宣传栏等多种方式对食物过敏问题进行宣传教育,提高家长和工作人员对食物过敏的认识和了解。

自免过敏相关-诊疗指南

自免过敏相关-诊疗指南

Pediatrics.
15
2016 EAACI指南:日常实践中结 膜过敏原激发试验
Conjunctival Allergen Provocation Test in daily practice. Guidelines from the Task Force Report
of the EAACI Ocular Allergy Interest Group.
指南
dermatitis
35
2013 WAO:过敏反应指南(更新
World Allergy Organization Anaphylaxis
版)
Guidelines_2013 Update of the Evidence Base
36
2013 儿童过敏性紫癜询证诊治建 议
2013 CSACI共识声明:局部免疫 CSACI position statement: safety of topical
性过敏反应
consensus statement.
26
2014 NICE临床指南:成人,儿童 和青年人药物过敏的诊断和管理
(CG183)
Drug allergy: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drug allergy in adults, children and young people
31
2014 BSACI指南:牛奶蛋白过敏 的诊断和管理
BSACI guideline for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cow''s milk allergy.
32
2014 药物过敏国际共识
International Consensus on drug allergy

中国儿童食物过敏循证指南解读PPT课件

中国儿童食物过敏循证指南解读PPT课件

03
发病率
全球范围内,食物过敏发 病率呈上升趋势,尤其在 儿童群体中更为显著。
常见致敏食物
牛奶、鸡蛋、花生、大豆 、小麦、鱼、甲壳类动物 和坚果等是常见的致敏食 物。
地域差异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食物过 敏发病率和致敏食物谱存 在差异。
儿童食物过敏特点
发病率高
儿童食物过敏发病率高于成人,且随年龄增长逐渐下降。
中国儿童食物过敏循证指南 解读
汇报人:xxx 2023-12-14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食物过敏基本概念及流行病学特点 • 诊断方法与标准 • 治疗策略与措施 • 预防措施与建议 • 指南实施挑战与应对策略
01
引言
食物过敏现状及影响
食物过敏发病率
食物过敏对儿童的影响
近年来,中国儿童食物过敏发病率呈 上升趋势,严重影响儿童健康和生活 质量。

逐步引入过敏食物
在医生指导下,逐步引入过敏 食物,观察孩子的反应,实现
免疫耐受。
补充营养素
如维生素D、钙等,确保过敏 儿童获得全面的营养支持。
05
预防措施与建议
家庭环境改善措施
避免暴露于过敏原
保持家庭环境清洁,定期清洗地 毯、窗帘等,减少尘螨、宠物皮
屑等过敏原的暴露。
合理选择食物
尽早引入多样化食物,促进免疫耐 受。对于过敏高风险儿童,应在医 生指导下合理规避过敏原。
临床表现多样
儿童食物过敏的临床表现包括皮肤症状(如湿疹、荨麻疹)、消化道 症状(如呕吐、腹泻)、呼吸道症状(如哮喘、鼻炎)等。
诊断困难
由于儿童食物过敏症状多样且不典型,诊断较为困难,需结合病史、 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进行综合判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婴幼儿食物过敏诊治建议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儿童保健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近20年来儿科疾病谱发生改变,过敏性疾病与自身免疫性疾病持续增加,其中过敏性疾病累及约25%的儿童。

发达国家儿童食物过敏患病率约为3-6%;美国近十年来食物过敏的儿童患病率上升了18%;近5年英国儿童花生过敏患病率增长了1倍。

我国目前尚无婴幼儿食物过敏的全国患病率资料。

1990年重庆地区报告0-24个月婴幼儿食物过敏的检出率为3.5-5.1;10年后(2009年)再次调查的结果显示婴幼儿食物过敏的检出率为7.0-9.2%,提示我国儿童食物过敏患病率可能亦呈上升趋势。

虽然多数食物过敏可随年龄增长而自愈,但研究显示婴幼儿期食物过敏可能会增加儿童后期其他过敏性疾病的发生率。

为推动我国儿童食物过敏,特别是婴幼儿食物过敏的预防、诊断和治疗进展,2010年2月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儿童保健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邀请儿童保健、免疫、消化、呼吸等专业专家,参照2009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免疫学组制定的“婴幼儿过敏性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经集体讨论后撰写本建议。

本建议仅就婴幼儿的食物过敏诊断、治疗提供参考,未涉及食物过敏以外的过敏性疾病。

一、定义1.食物不良反应:由食物或食物添加剂引起的所有临床异常反应,包括食物过敏、食物不耐受和食物中毒,前两者合称食物的非毒性反应。

2.食物过敏:免疫机制介导的食物不良反应,即食物蛋白引起的异常或过强的免疫反应,可由IgE或非IgE介导。

表现为一疾病群,症状累及皮肤、呼吸、消化、心血管系统。

3.食物不耐受:非免疫介导的食物不良反应,包括机体本身代谢异常(如乳糖酶缺乏)或是机体对某些食物内含的药物成分(如久置奶酪中含的酪胺)的易感性增高等。

二、常见的食物过敏原婴幼儿时期,90%的食物过敏与牛奶、鸡蛋、大豆、小麦、花生、鱼、虾、坚果等8种食物有关。

花生、坚果类过敏可持续数年,甚至成年后。

三、危险因素1.遗传因素:与其他过敏性疾病相同,遗传因素仍然是食物过敏的易患因素。

父母或同胞患有花生过敏者,其患病的危险性将上升7倍;若同卵双生子之一患花生过敏,另一子患病风险较正常人群高10倍。

因此,特应性疾病(包括哮喘、变应性鼻炎、特应性皮炎、食物过敏)家族史阳性者(至少一位一级亲属患过敏性疾病)和曾发生食物或环境过敏原致敏的儿童视为高危儿。

2.环境因素:剖宫产、过早或过晚引入固体食物、过多摄入维生素制剂、烟草烟雾暴露等可能会增加食物过敏的发病风险。

四、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根据免疫机制的不同可将食物过敏分为:①IgE介导(速发型);②非IgE介导(迟发型);③IgE/非IgE介导(迟发型)3类(表1)。

1.轻--中度牛奶过敏:具有1种或多种下述症状者;①胃肠道:反复反流、呕吐腹泻、便秘(伴或不伴肛周皮疹)、便血、缺铁性贫血;②皮肤:特应性皮炎、唇或眼睑肿胀、血管性水肿、非感染性荨麻疹;③呼吸系统:非感染性流涕、慢性咳嗽及喘息;④一般情况:持续肠痉挛(每天3小时,每周3次,持续3周以上)。

2.重度牛奶过敏:具有1种或多种下述症状者;①胃肠道:由于腹泻、呕吐或反流造成的生长障碍、拒食、中到大量便血造成血红蛋白下降、蛋白丢失性肠病、内镜或组织学证实的肠病或溃疡性结肠炎;②皮肤:特应性皮炎伴有生长障碍、低蛋白性贫血或缺铁性贫血;③呼吸系统:伴有呼吸困难的急性喉头水肿或支气管阻塞;④严重过敏反应:包括过敏性休克。

五、诊断步骤目前确认的食物过敏诊断标准仍限于IgE介导的速发型反应,包括详细询问病史、体检、临床表现、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SPT)、血清食物特异性IgE检测筛查,以及食物回避试验与食物激发试验。

食物继发试验为确诊依据。

非IgE介导得食物过敏尚无标准的诊断方法,但仍由食物激发试验确诊。

诊断流程见图-1。

1.病史及体检:⑴病史询问:当疑诊食物过敏时,应特别详细询问、记录相关内容以发现症状与可疑食物的关系,包括:①某些症状(如眼肿、流泪、皮疹、腹泻等)出现是否与某种食物摄入有关;②可疑食物摄入量;③摄入可疑食物到出现症状的时间;④其他时间进食相同食物是否出现相同症状;⑤最近一次出现症状的时间;⑥症状出现的频率;⑦有无其他因素影响,如运动;⑧诊治情况,如曾诊断为何种疾病,治疗效果如何;⑨有无食物污染的可能性等。

家长若能提供2周的儿童饮食日记、相关症状及用药情况,将有助于医生发现可疑食物与症状之间的关系。

儿童饮食日记所获信息是前瞻性的、比较可靠。

可靠、详细的临床资料可为进一步诊断提供依据,但诊断价值仅为50%。

注:皮肤点刺、开放性食物激发试验均为体内试验,可能诱发出严重过敏反应,应慎重;当不具备诊断条件时,需转诊至相应专科或上级医疗单位,以明确诊断。

图-1 食物过敏诊断流程⑵体格检查:食物过敏的症状、体征常无特征性应注意食物过敏易累及的器官、系统,如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皮肤的相关体征。

2.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SPT):为筛查试验。

多数研究表明SPT阳性预报正确率<50%,SPT阴性预报正确率在1岁后的幼儿>95%,故目前SPT仍被认为是排除IgE介导的食物过敏的较好方法。

进行SPT需设阳性对照(组胺液10mg/ml)及阴性对照(生理盐水)。

当阳性对照丘疹平均直径≥3mm,阴性对照丘疹平均直径<3mm时,食物抗原SPT反应的丘疹平均直径较阴性对照大3mm为阳性。

以0 --(++++)表示SPT结果为定性计分,不够客观,可靠性差已不再使用。

因SPT为体内试验,故在测试前必须准备急救药品,如苯海拉明、地塞米松、1%肾上腺素等。

对病史中曾有明确高度过敏症状发生者(如过敏性休克),可考虑进行体外检测(如食物特异性IgE测定)。

此外,因婴儿皮肤肥大细胞数量和体内IgE浓度低,SPT阴性预报正确率仅为80-85%。

因此,对病史提示食物过敏,SPT结果<3mm的婴幼儿(<18个月者),或有大的红晕而确诊<3mm尚不确定结果者,均应经激发试验确诊。

但SPT阳性、病史中有明确的对特定食物发生严重过敏反应的患儿不易进行激发试验。

对病史中曾有明确高度过敏症状发生者(如过敏性休克),可考虑进行食物特异性IgE检测。

3.食物特异性IgE检测:IgE检测仍为筛查性试验,临床常以≥0.35kIU/L为阳性界值点。

研究显示,体外测定血清中sIgE水平可以提供更有效的阳性和阴性预报率;但sIgE<0.35kIU/L时,少数亦可出现过敏反应(即假阴性)。

因此,当临床疑诊食物过敏时,即使SPT 及sIgE结果阴性,仍应当进行食物激发试验。

4.食物激发试验:对于临床病史可疑、SPT或sIgE阳性、经可疑食物回避后症状改善者;病史以胃肠道症状为主,但SPT或sIgE阴性者可经激发试验确诊。

食物激发试验是诊断食物过敏的最可靠的方法。

包括开放性食物激发试验(OFC)、单盲食物激发试验(SBPCFC)和双盲安慰剂对照食物激发试验(DBPCFC),其中双盲安慰剂对照食物激发试验(DBPCFC)为诊断的“金标准”。

3岁以下儿童心理因素几乎不会对试验的结果造成影响,因此可用OFC确诊。

食物激发试验过程中可能诱发严重过敏反应,须在有抢救设备并并有诊断食物过敏试验经验的医院进行,仔细记录试验过程中儿童的生命体征变化。

OFC开始前,需停用一切可影响激发试验结果的药物(如组胺、激素等)1-2周,并回避所有可疑致敏食物2-4周。

将可疑致敏食物以不能引起症状的小量加入普通食物中,逐渐增量至常量。

每次加量前仔细观察相应的临床症状,监测生命体征。

一旦出现有关临床表现时应立即停止OFC。

院内观察2小时无特殊反应者,应指导家长离开医院后继续观察儿童表现,仔细记录症状。

可疑食物诱发出症状即为阳性,可确诊为食物过敏。

六、干预虽然食物过敏常会随年龄增长而出现耐受,但早期的治疗对于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通常治疗包括两个部分,一是通过回避致敏食物而阻止过敏症状的发生;二是通过药物使已出现的过敏症状得以缓解。

食物过敏治疗需要多专业协作,如儿科(监测生长发育等)、营养师、皮肤科、呼吸科、消化科医生参与。

若食物过敏症状严重,应立即转诊至相关科室,由专科医师进行治疗。

1.饮食治疗:⑴严格回避致敏食物:是目前治疗食物过敏唯一有效的方法。

所有引起过敏的食物应从饮食中完全排除,同时选用可保证婴幼儿正常生长发育的其他食物进行替代。

为避免长期回避造成儿童营养不良或过早接触致敏食物,建议没3-6个月重新评估以调整回避性饮食治疗时间。

对有过敏性休克家族史、坚果或海产品过敏、曾发生过严重过敏症状的儿童,饮食回避的时间应适当延长。

⑵食物替代品:牛奶是婴儿的营养必需品,对于患有牛奶过敏的婴幼儿,采用适当的食物替代非常重要。

母乳喂养的牛奶过敏的婴幼儿,建议继续母乳喂养,但母亲应回避含牛奶蛋白的食物。

由于牛奶回避可能影响母亲的营养素摄入,故哺乳期母亲也应定期进行营养评估。

非母乳喂养的牛奶过敏婴儿,可选用氨基酸配方或深度水解蛋白配方。

氨基酸配方不含肽段、完全由游离氨基酸按一定比例配成,是牛奶过敏患儿的理想食物替代品。

深度水解蛋白配方是将牛奶通过加热、超滤、水解等特殊工艺使其形成二肽、三肽和少量游离氨基酸的终产物,大大减少了过敏原独特型表位的空间构象和序列,从而显著降低抗原性。

因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口感较氨基酸配方好,且>90%的患儿可接受,故中度食物过敏考虑首选深度水解蛋白配方。

若患儿不能耐受深度水解蛋白配方或为重度牛奶过敏、或多种食物过敏时,应采用氨基酸配方进行治疗。

过敏症状严重、非IgE介导的食物蛋白肠病等伴生长障碍者建议首选氨基酸配方(要素饮食)。

由于大豆和牛奶存在交叉过敏反应和营养成分不足,一般不建议选用豆蛋白配方进行治疗;经济确有困难且无豆蛋白过敏的≥6月龄婴幼儿可选用豆蛋白配方进行替代治疗。

不建议采用羊奶或其他动物乳进行替代治疗。

单一的鸡蛋、大豆、花生、坚果及海产品过敏者,因其并非婴幼儿营养素的主要来源,营养成分可由其他食物提供,故回避不会影响婴幼儿营养状况。

对多种食物过敏的幼儿,可选用低过敏原饮食配方,如谷类、羊肉、黄瓜、菜花、梨、香蕉、菜籽油等仅以盐和糖作为调味品;同时应密切观察摄食后的反应,以减少罕见食物过敏的发生。

饮食回避治疗过程中应由儿科医生、营养师共同监测患儿的体格生长及营养状况,制定一组不含或含极少致敏原的饮食方案。

建议给儿童建立救助卡片,包括过敏食物、处理方法、联系人等信息,供发生紧急情况时使用。

教育家长阅读商品的饮食成分表,避免购买含致敏食物成分的食品。

2.药物治疗:发生过敏性休克时需立即按常规处理。

严重的过敏症状可短期采用药物缓解,如抗组胺药、肥大细胞稳定剂、糖皮质激素等(详见“婴儿过敏性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

七、预后80-85%的牛奶、鸡蛋过敏儿童3岁时可获得免疫耐受;花生、鱼、大豆、坚果过敏持续时间较长;多种食物过敏不易获得免疫耐受或获得耐受需要的时间延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