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1燃烧与灭火1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
1.介绍燃烧的三个必要条件:可燃物、氧气和着火点。通过多媒体演示和实验,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这些条件的作用。
a.展示不同可燃物的燃烧现象,如木材、蜡烛、汽油等,引导学生认识各种可燃物。
b.演示氧气在燃烧过程中的作用,如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让学生明白氧气的重要性。
c.解释着火点的概念,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不同物质的着火点不同,影响燃烧过程。
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教师要关注以下几点:
1.学生对燃烧和灭火的基本概念已有一定了解,但可能存在误区,需要通过实例和实验来澄清。
2.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有待提高,教师应关注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意识和规范操作。
3.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缺乏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的能力,需要教师引导和训练。
4.学生在情感态度上,可能对化学实验存在恐惧心理,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4.撰写一篇关于燃烧和灭火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的小论文,字数在500字左右,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合理,举例生动。
5.家长参与作业:请学生与家长一起讨论家庭火灾逃生计划,包括逃生路线、灭火器的摆放位置、如何报警等,并将讨论结果整理成文字材料,由家长签字确认。
6.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燃烧和灭火的相关知识点,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并在下次课堂上提交。
1.请学生结合课本内容,总结燃烧的三个必要条件、灭火原理以及不同类型的灭火方法,用自己的话进行阐述,并举例说明。
2.设计一道关于燃烧和灭火的实验方案,要求方案中包含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注意事项等,并在下一节课前提交给教师。
3.深入生活,观察并记录身边的燃烧现象,分析其是否符合燃烧的三个必要条件,并思考如何进行安全灭火。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的优秀教学案例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还将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他们个性化的指导与关爱,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感受到成功的喜悦。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不仅掌握了燃烧和灭火的知识与技能,还培养了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的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为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物质的三态变化、分子运动等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一节探究性实验课。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燃烧和灭火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与学生的生命安全息息相关。本节课通过实验探究、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燃烧和灭火的原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
3.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强调燃烧和灭火的安全知识,教育学生关爱生命,提高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布置有关燃烧和灭火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总结收获:让学生在作业中反思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自己的收获和不足。
3.鼓励学生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在作业中提出自己的疑问,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火灾现场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燃烧和灭火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提出问题:“你们曾经遇到过火灾吗?是如何处理的?”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引导学生关注燃烧和灭火的现象。
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
第七单元课题1 燃烧与灭火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燃烧的三个条件,且缺一不可;2.掌握灭火原理是破坏燃烧的条件,缺一即可。
3.了解发生火灾的自救措施。
过程与方法在对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的探究中,学习通过实验探究和分析事实得出结论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燃烧既给人们带来便利又会给带来灾害的事实,学会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
2.通过逃生方法的学习,树立用火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的探究教学难点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教学过程(一)展示课题,并做自我介绍【板书课题】(二)导入新课【展示】PPT展示研学的合影的照片,并观看篝火视频,导入新课。
【观察】请同学例举生活中和前面的学习中见过的燃烧现象,并结合所给图片总结出燃烧的共同特征。
【燃烧】的定义:通常情况下,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叫做燃烧。
(三)讲授新课探究燃烧的条件1、通过生火过程的图片猜想燃烧的条件。
【展示】PPT展示研学中几张生火过程的图片【猜想】让同学们结合图片和实际生活猜测燃烧的条件。
着火点:物质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
2、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演示】教师演示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
【现象】试管中的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试管中的红磷不燃烧;水中的白磷也不燃烧。
【结论】同学根据表格对比得出燃烧需要的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温度达到着火点;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3、巩固练习请同学们分析,改进实验有何优点?4、学以致用【提问】试管中的红磷和水中白磷都没有燃烧,你能根据燃烧的条件使他们燃烧吗?【演示】教师实验演示向水中通入氧气使水中的白磷燃烧。
(在第二单元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实验中知道了加热可以使红磷燃烧,课堂不再演示。
)灭火原理的探究1、通过熄灭火堆的方法总结灭火的原理【过渡】PPT出示一张学生正在做饭的图片,为了防止发生火灾,同学们需要把火熄灭,假如是你,你有什么办法把火给灭了呢,这样灭火的理由是什么?【学生讨论】……【总结】灭火的原理有: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2、隔绝氧气;3、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 课题1《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百度参赛】课题1《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设计者:陈正红设计者单位:湖北省宜昌市点军四中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初中2、学科:化学3、年级:九年级4、课题:燃烧与灭火5、课时:1课时二、教材分析:《燃烧和灭火》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第一节的内容。
前面已经学习了氧气与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碳、磷、石蜡等物质的燃烧,为这一节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同时,本课题对后续续学习“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化学与生活”以及高中将学习的“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都可以起到铺垫作用。
三、学情分析:燃烧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学生已经知道很多促进燃烧和灭火的方法,但还不能从化学反应的角度认识燃烧和灭火的原理。
引导学生把自身的生活经验与化学联系起来。
具体地说,就是把学生所知道的促进燃烧的方法和灭火与化学反应条件有机联系起来,逐步实现从生活走进化学。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过程与方法:参与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观察分析、设计方案、评价反思的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在探究过程中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2)体验探究成功的喜悦,体会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渗透“事物具有两面性”的唯物主义观点。
五、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
2、教学难点:(1)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的应用(2)探究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六、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实验多媒体辅助教学七、教学用具:石子、纸、蜡烛、火柴、大烧杯、煤块八、教学资源:【百度搜索】/NewsIndex.aspx?pkId=3&an=systemarticle&aid=216课题1 燃烧和灭火一、燃烧的条件1、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燃烧需要的条件:(1)、可燃物(2)、氧气(或空气)(3)、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1、灭火的原理:破坏燃烧的条件2、灭火的方法:(1)、清除可燃物(2)、隔绝氧气(或空气)(3)、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十一、本教学设计的特点1.燃烧现象司空见惯,在教学时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创设情景使学生回顾燃烧的“功”和“过”,并由此进一步体会“科学是把双刃剑”,只有掌握其规律,才能趋利避害,也激发起学生探究燃烧本质与燃烧条件的兴趣。
第七单元 课题 1 《燃烧和灭火》教案设计一
第七单元课题 1 《燃烧和灭火》教案设计一教学目的知识:了解燃烧和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了解爆炸、缓慢氧化和自燃现象,以及它们与燃烧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能力:在学生了解以上氧化反应后,引导学生联系生产及生活实际得出防火、灭火及预防自燃的一些有效措施。
思想教育:使学生逐步了解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
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的辨证思想。
重点难点:了解燃烧的条件。
教学方法:实验讨论法。
教学用具:仪器:烧杯、球胆、玻璃管、薄铜片(或铝片)、试管。
药品:白磷、红磷、热水(60℃以上)、氧气。
教学过程作业:P131页1、2、3、4、5。
附1:课堂练习一1.把一小块白磷放在盛有80℃水的烧杯中,白磷并不燃烧,这是因为 [ ]A.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 B.温度超过着火点C.白磷的质量太小 D.白磷没与氧气接触2.用水可以熄灭着火的木材,这是因为 [ ]A.水蒸发吸热,降低了木材的着火点B.水的密度比木材大C.水蒸发吸热,提高了木材的着火点D.大量水蒸发吸热,使温度降低到其着火点以下,而且水蒸气又起着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的作用3.将下列灭火措施的标号填在各小题后的括号内:A.隔绝空气 B.移开可燃物 C.使可燃物的温度低于着火点①油锅着火时,加上锅盖 [ ]②消防队员用冷水浇灭燃着的可燃物 [ ]③将沙土铺洒在燃烧的化学药品上 [ ]④草原着火时,在着火点周围割除草,打出防火道 [ ]附2:课堂练习二4.在空气中发生的燃烧、缓慢氧化和自燃现象的相同点是 [ ]A.都产生热 B.都发光C.都很剧烈 D.都需达到着火点5.不能考虑用于油井灭火的措施是 [ ]A.设法阻止石油喷射B.设法使火焰隔绝空气C.设法降低石油着火点D.设法降低油井温度6.下列变化属于氧化反应的是()A.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C.酒和醋的酿造D.镁条在氧气中燃烧7.用坩埚钳夹住镁带在酒精灯火焰上点燃,镁带燃烧发出____。
《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全国优质课获奖案例)
《课题1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燃烧和灭火》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材第七单元课题1的内容。
在生活中,同学们对燃烧还是比较熟悉。
本课题重在探究燃烧的条件和认识灭火的原理,并将理论用于实际生活之中。
2.教材主要内容:本课题内容包括物质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常识等内容,分两课时完成。
因为燃烧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与方法是相互联系的,所以我把燃烧定义,物质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做为第一课时;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常识等内容作为第二课时。
二.教学设计思想1、通过学生和老师合作探究燃烧的条件的实验,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科学探究思维能力,根据实验现象去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实验中发现问题进行改进的能力等。
让学生学会了一种非常重要的科学探究方法:控制变量法。
2、通过《新闻联播》有关“天津大爆炸”的片段视频报道,让学生体会到燃烧利用不当给人类生命财产安全造成的巨大威胁,同时利用视频中涉及到的灭火方法引入学习灭火的原理,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然后再通过电影《奇幻森林》、《紫日》片段视频,让学生从生活中学习灭火的原理,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更便于掌握和运用。
3、通过学生探究活动《尝试熄灭蜡烛的方法》,让学生亲自尝试灭火的方法。
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使学生在实验中发展学习的兴趣,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三、教学对象分析1、燃烧与灭火是人类第一次利用化学原理来为自身服务,历史悠久。
燃烧与灭火也是今与学生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化学现象。
但是现在的中学生因为家庭人口结构和学习压力的双重影响,对这些现象的本质认识比较缺乏。
2、在思维方面,初中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虽占优势,但很大程度上还属于经验型,需要感性认识的直接支持。
初三的学生正是处在从经验型水平向理论型水平转化的年龄,所以本次课力求在这种转变过程中将在思维的引领上起到一定的作用。
课题1+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
4.模拟演练:组织火灾应急逃生和灭火演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灭火技能和火灾应急处理方法。
5.互动教学:运用问答、小组竞赛等形式,增加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巩固知识点。
6.多元评价:结合实验报告、小组讨论表现、模拟演练效果等多方面进行评价,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请注意以下事项:
1.确保作业安全,避免使用易燃易爆物品进行实验,遵守实验操作规程。
2.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布置不同难度的作业,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4.家长参与监督,关注孩子的学习进度,共同培养孩子的安全意识。
课题1+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燃烧的定义,掌握燃烧的三个必要条件:可燃物、氧气和着火点,了解燃烧过程中能量的释放和化学反应。
2.学会使用不同的方法(如实验、观察、比较等)来判断和区分可燃物、易燃物和不易燃物。
3.掌握灭火的基本原理,了解不同类型的灭火剂(如水、二氧化碳、泡沫等)及其适用场景,能够正确选择和使用灭火设备进行初起火灾的扑救。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燃烧现象,如篝火、烟花、炉火等,引发学生对燃烧现象的好奇心。
2.提问:“你们知道这些燃烧现象背后的原理吗?如何才能让燃烧更安全、更有效呢?”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3.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燃烧和灭火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6.小组研究性学习:分组进行燃烧和灭火相关的研究,可以选择火灾案例分析、新型灭火设备的了解等主题,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燃烧与灭火》教案
课题1:燃烧和灭火(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通过教师演示让学生探究燃烧的条件;2、通过学生设计实验得出灭火的原理,并应用于分析一些实例;3、通过火灾图片,让学生思考在火灾发生时自救的方法;[教学内容]1、探究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2、了解消防安全知识[过程与方法]1、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获得的实验事实进行分析、比较,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2、学习运用主动探究的方法,设计实验。
3、学习运用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利用化学课所学的基础知识解释生活问题,使学生对化学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2、增强日常生活中的防范灾害的意识,并注意采取安全措施。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燃烧条件和灭火的原理难点: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教材分析]燃烧是生活现象,本课题从几幅利用燃烧的图画引入,通过教师演示让学生研究燃烧的条件,以及让学生设计实验得出灭火的原理。
通过一些实例的分析,学生思考如何在火灾发生自救,从而启发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注意消防安全。
[教学手段]通过实验探究观察现象,得出结论;联系生活实际,利用课件帮助学生分析。
[教学准备]白磷、红磷、碳酸钠、稀盐酸、热水、蜡烛、烧杯、薄铜片、制氧装置、剪刀、湿布、水等[教学过程]新课引入:燃烧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其实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人类可能已有几十万年的利用燃烧反应的历史了。
(展示图片)在古代人们利用燃烧取暖、烘烤食物、驱赶野兽、冶炼金属等;现在我们可以利用燃烧加工各种美食,火箭的发射等航天航空领域更离不开燃烧,可见燃烧与我们的生活以及社会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
那么燃烧需要哪些条件才能发生呢?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又有哪些呢?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探究这些问题。
(板书课题)回忆: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曾经做过蜡烛、硫磺、铁丝、木炭等燃烧的实验,下面请同学们结合我们前面的学习和生活经验,通过相互讨论来总结一下燃烧现象具有哪些共同的特征。
初中化学《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
初中化学《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讲解燃烧的条件及灭火的原理,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燃烧现象比较熟悉,在氧气、一氧化碳的性质时学生对燃烧的条件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农村学生对灭火的方法也有一定的生活体会。
本节能够通过情形创设→问题引入→活动探究→小组合作→总结归纳的方式组织教学。
教师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放手让学生去探究,去观看、去讨论,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去感受、去验证,从而发觉知识,明白得知识,把握知识。
二、教学案例设计课题:课题1《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课型:新授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燃烧的条件,明白灭火的简单原理和方法,明白遭遇火灾时如何自救。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燃烧条件、灭火原理的探究活动,进一步使学生认识和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初步学会用探究的方法学习化学。
3、情感态度价值观:能科学地认识研究燃烧、灭火对人类社会进展所起的重要作用。
学习重点:燃烧的条件的探究和灭火的原理。
学习难点: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的实际应用。
学具预备:酒精、水、棉花、蜡烛、玻璃杯、镊子、木条、煤、酒精灯、红磷、白磷。
教学过程:(一)导课设计,创设情境1、引言:火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自燧人氏钻木取火到火为人类利用,人们对燃烧现象进行了大量探究。
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你能列举周围利用燃烧的例子吗?(生举例)2、多媒体展现山林火灾画面。
3、师小结:燃烧是一把“双刃剑”,要想让它为人类造福而不引发灾难,就需要学习“燃烧和灭火”的有关知识。
4、教师板书课题,出示学习目标。
(二)活动设计,探究新知1、活动一:燃烧的本质(1)课上调查:你家里用什么燃料做饭?燃烧过程中你看到什么现象?(2)观看实验,提出问题:点燃蜡烛和纸张,你能给燃烧下个定义吗?(3)揭示燃烧的本质:燃烧是发光发热的剧烈氧化反应。
2、活动二:燃烧条件的探究(1)提出问题:我们要想充分利用和操纵燃烧,就必须明白物质需要什么条件才能燃烧起来?(2)学生设计实验,小组活动:利用我们给出的物质和你想到的生活中的物质,完成表中实验内容:我们的猜想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1燃烧与有关;2燃烧与有关3燃烧与有关(3)教师演示红磷和白磷燃烧对比试验,组织学生小组交流,归纳得出:燃烧需要的三个条件:有可燃物、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与灭火》优秀教学案例
(一)情景创设
1.通过生活实例,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利用实验现象,引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在教学过程中,我以生活中的燃烧与灭火现象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关注燃烧与灭火的实际意义。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燃烧与灭火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主动参与课堂讨论。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反思,巩固所学内容。
2.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我适时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反思,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同时,我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学生在知识掌握、能力培养、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表现进行评价,以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了解燃烧的条件,掌握灭火的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燃烧与灭火现象,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教学重点是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教学难点是燃烧的三个条件的理解和运用。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情境导入-探究实验-总结归纳-应用拓展”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数据分析、小组合作等方法,主动探究燃烧与灭火的原理,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思维品质。
(三)小组合作
1.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2.组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分享观点,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品质。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共同完成实验观察、数据分析等任务。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品质。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布置讨论任务:让学生分组讨论燃烧与灭火的相关实例,分析实例中燃烧与灭火的原理。
燃烧与灭火 教学设计
表述
相互补充
质疑、体验
领会要求保质保量完成
使学生变被动接受学习为主动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自主性
改变过去教学和学习方式主要局限于听讲与接受、记忆与模仿,强调了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理解与创造,强调学生的实践活动和直接经验的获取。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从实践中得到理论
对本节的主要内容进行巩固、升华,增强实效性。
使知识点归纳入体系,夯实双基,同时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和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进一步巩固新知识,明确下一步重点任务。
板书设计
课题1燃烧与灭火
现象
燃烧—有可燃物反之
条件与氧气接触灭火
温度达到着火点
四、教学方法
教师的教学行为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所以我考虑的不仅仅是怎样教,更重要的是学生怎样学,怎样才能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本节课我采用了整体感知、师生互动、实验探究、合作发现、快乐练习、归纳体验的教学方式和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进行的。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快乐地收获、收获快乐,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致力于“做科学”的高尚品质的形成。本节采用讲授法、讨论法、边讲边实验、启发-探究教学法、类比逻辑法等。同时以电子白板、演示、示范、基本实验等手段来展示。
第七单元 课题1 燃烧与灭火 教学设计
课程名称
燃烧与灭火
课时
1
学段学科
八年级 化学
教材版本
人教版
作者
于科伟
学校
萧红中学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燃烧,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对爆炸有一个大致的印象。
过程与方法: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通过假设、观察,分析讨论,在教师的指导下,总结出燃烧的条件,并能对所学的知识迁移,能运用到实际中来。
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燃烧和灭火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认识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②初步学会灭火器的选择和使用;③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实验认识探究问题方法;②利用实验学习对比在化学学习中作用;③通过活动和探究,体会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①认识燃烧实质及其对生活产生重大影响;②了解火灾危害与防护方法,了解逃生一般方法。
教学重点1.燃烧条件2.灭火原理教学难点利用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对比实验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展示各类燃烧的图片,学生发现其共同点[学生]都在燃烧[教师]燃烧可以给人心灵带来光明、温暖,如今燃烧也给我们日常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创造了许多的财富;但同时也会带来不幸和灾难。
燃烧对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如此大的影响,本节就来好好探究有关燃烧和灭火的问题,更好的利用燃烧为人类服务。
[板书]7.1 燃烧与灭火[教师]同学们,你们在日常生活中已经见过许多燃烧的场面,对燃烧的现象也屡见不鲜,那么物质燃烧到底要满足什么样的条件呢?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氧气、可燃物......一、燃烧的概念和条件[教师]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所以我们马上用实验探究,燃烧到底需要什么条件,请同学们联想生活中的有关燃烧现象并思考老师的提问(燃烧的条件是什么?)。
[板书]一、燃烧的条件演示实验:步骤:1.在500mL的烧杯中注入300mL热水,并放入一硬纸圈住小块白磷。
在烧杯上盖一个薄铜片,铜片上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去表面上水的白磷,观察现象。
2.用导管对准上述烧杯中的白磷,通入少量空气,观察现象。
讨论与交流并回到下列问题:(1)上述实验中,为什么薄铜片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2)为什么铜片的白磷燃烧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3)本来在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为什么在通入空气后却燃烧了?(4)综上所述,燃烧需要什么条件?[学生]讨论回答......得出结论:燃烧需要的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5篇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燃烧条件和灭火的原理难点:燃烧条件
三.教学方法
多媒体应用、演示实验、探究活动、启发式提问
四.教学过程
1、回忆学过的燃烧事例和燃烧现象,
根据以上事例,归纳燃烧定义和特征
2、播放视频,探究燃烧的条件
小结: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师:易燃物和易爆物在遇到明火、高温或撞击时,极易发生燃烧或爆炸。因此,为了生命、财产的安全,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易燃物和易爆物时,必须严格遵守有关规定,绝不允许违章操作。
板书
第2课时 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一、爆炸
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越大,氧气浓度越高,燃烧就越剧烈。在一定空间内急剧燃烧,并有气体生成,可以引发爆炸。
【观看联想】通过多媒体展示几组燃烧的情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燃烧本质与燃烧条件的兴趣。 【活动探究一】
讲解:借助幻灯片展示火的起源、应用,指出火是一种燃烧现象,是最早被人类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指出燃烧与日常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引导学生有关燃烧的概念,建立燃烧的定义。
探究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引导学生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教学难点】:了解燃烧的条件。 三.教学方法:
学生实验探究、多媒体辅助、讲、议结合。 四:教学用品:
仪器:蒸发皿、烧杯、薄铜片(或铝片)、小刀、玻璃片、镊子、火柴、试管、课件和多媒体设备。药品:酒精、凉水、蜡烛、白磷、红磷、热水(60
℃以上)、氧气。 五.课时按排 1课时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研究燃烧的条件、探究灭火的方法,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2.能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燃烧现象和灭火的方法与原理。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七单元课题一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500字
在这一环节,我将通过一个生动的实例来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我会向学生展示一张篝火晚会的图片,并提问:“同学们,你们在参加篝火晚会时,有没有想过火焰为什么会燃烧?我们如何才能安全地使用火源?”
接着,我会简要介绍燃烧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如烹饪、取暖、照明等,同时指出不当使用火源可能导致的火灾危险。这样既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又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燃烧和灭火的重要性。
a.使用不同的可燃物(如木炭、酒精、蜡烛等)进行燃烧实验,比较它们的燃烧特点。
b.利用灭火器材(如灭火器、灭火毯等)进行灭火实验,总结不同灭火方法的适用场合。
3.案例分析:请学生搜集生活中的火灾案例,分析火灾原因、火灾蔓延过程以及灭火措施。要求不少于300字,并在课堂上与同学分享。
4.小组合作: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份关于燃烧和灭火的宣传海报,内容包括: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观察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2.采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共同探究的学习习惯。
3.运用多媒体、网络等资源,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获取、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
4.设计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技巧。
(四)课堂练习,500字
在这一环节,我将设计一些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涵盖燃烧的条件、化学方程式、灭火原理等方面。我会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并在完成后进行小组互评,共同讨论解题思路。
我会对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点评,指出错误原因,解答学生的疑问,并强调解题技巧和注意事项。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七单元课题一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
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共五篇)
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共五篇)第一篇: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1一、设计理念根据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教学的出发点应该建立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上,本节课在教与学的方式上,尝试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学生的思考,通过教师的合理引导,解决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的问题,在最近发展区与现有发展水平的转化过程中,不断创造更高水平的最近发展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基于微课,通过“我预习我知道”、“我质疑我勇敢”、“我释疑我进步”、“我探究我明了”、“我查阅我提升”五个环节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
从而实现“学生为主体”的“翻转课堂”。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早已接触到了燃烧,脑海里已经对燃烧的定义有了模糊的印象,通过微课的学习,学生不难完成对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的归纳与理解。
在此基础上,学生会对燃烧和灭火的相关知识产生更深入的思考,对于学生在微课学习中产生的疑问,需要在课堂上通过实验探究进行解疑,而在前面的课程中已涉及了大量的探究实验,这为本节课的实验探究打下了基础。
三、学习内容分析鉴于本课题内容与学生生活关系密切且难度不大的特点,本节课以翻转课堂的模式,利用微课突破本节课的知识重点。
微课中设计的问题情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微课学习过程中都能得到启发,从而生成新的问题,这些问题是对本课题基础知识的完善和提升。
本节课设计选择其中学生可能有疑惑的问题,在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通过演示实验,自主实验等形式来解决学生的疑惑。
四、教学目标1.通过微课理解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提高对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的能力;2.在微课学习中对燃烧和灭火有更深层次的思考,并学会通过实验、探究等活动释疑解惑,培养科学品质。
化学九年级上册人教版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
设想:结合生活中的实例,通过案例分析、防火演练等方式,强化学生的防火意识,提高学生的安全素养。
(二)教学设想
1.设想一: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引入燃烧和灭火的相关知识。例如,通过展示新闻报道中的火灾案例,引发学生对燃烧和灭火的关注,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c.撰写一篇关于防火意识的小短文,分享给家人和同学,提高大家的防火安全意识。
2.选做作业:
a.拓展阅读:收集有关燃烧和灭火的科普文章或资料,了解燃烧技术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提升科学素养。
b.实践活动:参观消防队或参加消防安全演练,了解消防设施和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增强实践操作能力。
c.探究问题:选择一个感兴趣的燃烧现象,进行深入探究,了解其化学原理和灭火方法,形成研究报告。
设想:通过生动的实验演示,如蜡烛燃烧、铁丝燃烧等,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到燃烧现象,并结合化学反应方程式,帮助学生理解燃烧过程中的化学变化。
2.重难点二:灭火原理及方法的选择与应用。这是本节课的实践应用部分,学生需要学会根据不同火源选择合适的灭火方法。
设想:组织学生进行灭火实验,如使用灭火器、灭火毯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灭火原理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应急处理能力。
1.情感态度: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积极主动、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通过学习燃烧和灭火的知识,使学生认识到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2.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燃烧和灭火技术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尊重科学、珍爱生命的价值观。同时,通过学习灭火原理,使学生了解火灾的危害,提高学生的防火意识,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
课题1 《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2)了解常用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使用方法(3)能利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2.过程与方法:(1)学习运用比较、观察、试验等方法获取信息;(2)通过探究活动,学习对获得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3)学习运用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利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问题,是学生对化学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2)增强日常生活中的防范灾害的意识,并注意采取安全措施。
教学重点和难点:(1)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2)利用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解释一些日常现象教学用品:铜片、烧杯2个,大试管(含橡皮塞)1支,小蜡烛,红磷,白磷,碳酸钠粉末,稀盐酸,塑料瓶,小试管,火柴。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我们知道,很多物质能在氧气中燃烧,燃烧是我们生活中十分常见的一种现象,它与我们的生活关系十分密切。
天上的火,来到人间,火在大地燃烧,让愚昧化做文明,火在宇宙燃烧,使黑暗趋向光明!“火”在给我们人类带来光明、温暖的同时也会给我们带来灾难。
能不能控制燃烧,让它只做好事,不做坏事呢?在这一节课里,我们将用实验的方法去揭示燃烧的规律,找到控制燃烧的办法。
【典故】1.1854年5月英国战舰“欧罗巴”号按照命令开始了远涉重洋的航行,他的船舱里结结实实地装满了供战马吃的草料。
两个多月后,船舱突然冒出熊熊大火,大火迅速吞没了整艘战船.......2. 农村之“鬼火”,盛夏时节,在农村经常有人看见鬼火……二、问题和猜想:(一)燃烧的条件【提问】你能说出生活中看到过哪些物质的燃烧现象?【讨论】下面的这几个变化,有哪些相同点?C+O2=CO2;4P+5O2==2P2O5;S+O2==SO2;3Fe+2O2==Fe3O4。
可燃物:可以燃烧的物质叫可燃物。
【板书】1.燃烧:物质跟氧气发生的发光、放热的氧化反应叫燃烧。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会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讲解燃烧的定义、条件及其类型,让学生了解燃烧的三个必要条件:可燃物、氧气和着火点。
2.通过实验演示不同类型的燃烧反应,如气体燃烧、液体燃烧和固体燃烧,让学生观察并总结各自的特点。
3.分析爆炸燃烧的原理和危害,提醒学生注意防范爆炸事故的发生。
4.讲解灭火原理,如隔离、窒息、冷却、化学抑制等,并介绍常见的灭火方法及其适用场景。
-提交要求:学生需提交一份精美的思维导图,要求结构清晰、内容全面。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在探究燃烧和灭火知识的过程中,既能提高化学学科素养,又能增强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燃烧的条件和类型:理解燃烧的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着火点)以及不同类型的燃烧反应,特别是爆炸燃烧的特点。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时,我将利用生活中的实例,激发学生对燃烧和灭火的兴趣。首先,我会向学生展示一组图片,包括篝火晚会、烟花表演、火灾现场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共同特点。接着,我会提出问题:“为什么有些物质可以燃烧,而有些物质却不能?燃烧过程中为什么会发光、放热?面对火灾,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灭火?”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燃烧和灭火的原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燃烧的定义、条件及其类型,了解不同物质的燃烧特性。
-通过实验观察不同物质的燃烧现象,分析并解释燃烧过程中温度、氧气浓度等因素的影响。
-掌握燃烧反应的表达方式,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
《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1一、教材分析:本单元是九班级化学上册第后一单元,是使同学学习一些化学基础学问后,对新学问的再次学习,也是对前面学问的升华与运用。
这课题的学问与日常生活与生产联系特别紧密,假如同学被动接受不难,我们教学时应主动指导同学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方法来主动学习为好。
二、学情分析:1、本课题学习之前,同学已有了肯定化学学问和生活阅历,有自学这一块学问的基础。
2、本课题在教学设计时应充分表达新课程标准要求下让同学参加科学探究的过程、培育同学基本科学素养的意图。
3、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有意识的向同学渗透科学探究的步骤与方法,让同学自己提出假设→ 设计试验→进行验证→试验分析与问题商量→新知归纳→ 习题反馈→准时小结。
三、教学目标:〔一〕、学问与技能:1.概述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2.通过对多种燃烧现象的分析与综合,熟悉燃烧的条件,熬炼分析综合力量和推理力量。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商量,不断地进行思辨,以此熬炼规律思维力量。
同时,注意学用结合的思想,学以致用,进行消防教育。
〔三〕、情感看法与价值观:1.体会“人只有把握了自然规律,才能很好的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含义;2.通过本课的学习,增添防火平安意识。
四、教学重点通过对多种燃烧现象的分析与综合,熟悉燃烧的条件五、教学难点应用燃烧的条件解释灭火的方法六、教学预备试验材料:烧杯、蜡烛、铝片、火柴、白磷、红磷、盐酸、饱和的碳酸钠溶液、铁架台、坩埚钳、镊子等七、课时支配:两课时第一课时: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其次课时:易燃物和易爆物平安学问八、教学过程:【导入】老师演示:点燃一张纸【提问】:这张纸怎么了?这种现象叫什么?【同学回答】:这张纸着了。
这种现象叫燃烧。
【提问】:除了纸可以燃烧之外还有什么东西可以燃烧?【同学回答】:…...【老师总结】:那时由于这些物质都是可以燃烧得。
【提问】:那是不是全部可燃物在任何条件下都可以燃烧呢?【演示试验71】【提问】:为什么在铜片上的白磷能燃烧,红磷不燃烧,开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同学回答】:……【演示试验75】【提问】:为什么这时水中的白磷能燃烧?【同学回答】:……【老师总结】:通过刚刚的商量和试验,我们知道燃烧的三个条件是:氧气、可燃物和肯定的温度(就是物质到达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试验探讨】:让一根火柴燃着有那些方法?【同学回答】:……【演示试验】:加热铜片,火柴燃着。
《燃烧和灭火》优秀教案
教案•课程介绍与目标•燃烧原理及过程分析•灭火方法与技术应用目录•火灾预防与应对措施•安全意识培养与责任担当•总结回顾与拓展延伸课程介绍与目标燃烧与灭火基本概念燃烧灭火课程目标与要求知识目标掌握燃烧的基本条件、灭火的方法和原理,了解火灾的危害和预防措施。
能力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具备基本的灭火技能和自我保护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防火观念。
教学方法与手段01020304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燃烧原理及过程分析可燃物助燃物点火源030201燃烧三要素燃烧过程及特点燃烧过程燃烧特点放热、发光、生成新物质是燃烧现象的三个基本特征。
不同类型燃烧现象自燃闪燃可燃物质在没有外部火源的情况下,由于本身内部的物理或化学反应而产生的燃烧现象,如白磷自燃。
爆炸灭火方法与技术应用常见灭火方法及原理冷却法窒息法隔离法化学抑制法1 2 3灭火器的使用方法灭火器的保养方法其他灭火器材的使用与保养灭火器材使用与保养实施演练按照计划进行演练,注意安全和秩序,确保演练效果。
制定演练计划根据场地、人员、物资等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演练计划,明确演练目的、时间、地点、参与人员、物资准备等。
评估与总结对演练效果进行评估,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措施,完善灭火方法和技术应用。
实际操作演练火灾预防与应对措施火灾原因分析电器短路、过载煤气泄漏易燃物品管理不当人为纵火预防措施010204定期检查电器线路,避免短路、过载使用煤气时保持通风,定期检查煤气管道易燃物品远离火源,分类存放加强防火意识,杜绝人为纵火03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泡沫灭火器适用于液体火灾及固体物质火灾断电灭火切断电源后使用灭火器材扑救初期火灾扑救技巧窒息灭火冷却灭火报警方法拨打119火警电话,说明详细地址、起火部位、燃烧物质等情况到附近消防队报警或按下火灾自动报警按钮熟悉安全出口和疏散通道,保持冷静迅速撤离引导他人一起疏散,帮助老弱病残孕等弱势群体01020304安全意识培养与责任担当增强安全意识,遵守规章制度了解燃烧产生的有毒气体和烟雾的危害,学会在危险环境中保护自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 燃烧与灭火
第一课时燃烧及其条件教学设计
(楚店中学张学艺)
一.教学内容分析
1、课标中的内容《燃烧与灭火》隶属课标中的第五部分《化学与社会发展》中的化学与能源和资源的利用。
2、教材中的内容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
本课题共包含三大内容:燃烧的概念和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简介。
本课题共需两课时,此设计为第一课时。
二.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有了一定的化学知识积累,如镁条、铁丝、木炭、红磷等的燃烧,对燃烧的现象有了一定的了解,对学习特别是实验探究有较浓厚的兴趣。
本课的重点是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学生可以通过探究、分析总结得出。
三.教学设计思想
1、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从生产、生活实际中发现和提出问题,通过实验探究得到结论。
2、创造条件让学生亲自完成燃烧条件的探究、灭火的方法等实验。
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使学生在实验中发展学习的兴趣,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在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认识燃烧的概念。
②理解燃烧所需的条件。
③认识着火点的概念。
④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和分析总结能力,在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九.板书设计:
第1 课时燃烧及其条件
1、燃烧的定义:
通常情况下,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燃烧的条件:
(1)可燃物
(2)氧气(或空气)
(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十、巩固练习
1.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要先点燃铁丝上系着的火柴,再伸入集气瓶中,火柴燃烧的作用是()
A.补充氧气B.增加可燃物
C.升高铁丝的着火点D.升高细铁丝的温度
2.下列用化学知识解释“火上浇油”的说法合理的
是()
A.增加易燃物,可以使燃烧更旺B.增大氧气浓度,可以使燃烧更旺C.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达到灭火的目的D.清除可燃物,达到灭火的目的3.为探究物质的燃烧条件,某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
实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现象①③说明物质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
B.现象②③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
C.现象①②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的着火点低
D.现象②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
4.如图所示,把同样大小的滤纸碎片和乒乓球碎片分开放在一块薄铜片的两侧,加热铜片的中部,下列实验现象或结论错误的是()
A.实验中使用铜片,是利用了铜的导热性
B.铜片受热的一面变黑,是因为产生了氧化铜
C.实验过程中滤纸碎片先燃烧,乒乓球碎片后燃烧
D.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5.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
此话的意思是说:做人必须脚踏实地,才能事业有成;燃烧木柴需要架空,才能燃烧得更旺。
从燃烧的条件看,“火要虚”的实质是()
A.增大可燃物的热值B.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C.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6.某老师在《燃烧的条件》教学中,改进了教材中的实验如图所示,在铜片上罩了仪器a,请回答:
(1)仪器a的名称是。
(2)对照①和③能够获得可燃物燃烧
需要的条件之一是。
(3)罩上仪器a的作用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