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七首》学习要点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 8词七首(备课资料) 纲人教版第三册

高中语文 8词七首(备课资料) 纲人教版第三册

备课资料一、课文析读1.词牌常识(1)词牌的由来词和诗一样,是我国史学家族中重要的一员,词的起源和音乐,与民歌有着密切的关系。

词牌,就是始兴于唐宋时代的一些流行的曲调。

当时歌舞的人,都按照这些曲调配上歌词,这就是“词〞。

后来,文人墨客在写词的时候,都按照唐宋时的曲调来填写,所以后人便把它叫作“填词〞。

这些留下来的曲调有《忆江南》《清平乐》《念奴娇》等。

每个词牌句子的长短,字的平灭,以及押韵等都不一样,一般有小令、中调和慢词之分。

词牌的数目,按清人所作的词谱统计,共有80O多调,而常用的只有l00调。

(2)“沁园春〞词牌的由来相传,沁园是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的一座园林,后来被外戚窦宪仗势夺取,有人作诗咏其事,由此得“沁园春〞词牌。

2.《雨霖铃》赏析这是一首抒写别情的词。

上片描绘离别时难分难舍的场面,下片抒写离别时的依恋、痛苦的心情。

全词通过对情人离别场面的描绘和别后凄苦寂寞生活的设想,淋漓尽致地抒发悲凉感伤,缠绵悱恻的离愁别绪。

同时,也隐然有对平生不幸遭遇的感慨和深感前途黯然的消沉情绪。

铺叙和白描手法的结合,是这首词的一个突出特点。

写别情,主要是写分别时的情景。

这首词中,冷落的清秋景色和人物的各种表现,共同构成了清秋节傍晚长亭送别的特定场面。

作者极善于用铺叙的方法,层层展开,细致地描写景物和人物。

“寒蝉凄切〞“骤雨初歇〞,是帐饮时的景;“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是离别时的景;“杨柳岸晓风残月〞,是揣测别后之景。

“帐饮无绪〞“方留恋处〞,是帐饮时人物的表现;“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是离别时人物的表现;“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是想象中别后人物的表现。

这样层层铺叙,把景物和人物都写得相当充分,让读者充分感受这对情人离别时的情景,确如一篇小小的《别赋》。

在铺叙景物和人物时,作者不用夸X和比兴手法,不靠涂抹色彩来制造气氛,而是主要采用白描手法,准确地抓住景物和人物的特点,用简洁的笔墨勾画出景物和人物的生动形象。

《词七首》说课稿

《词七首》说课稿

《词七首》说课稿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根据《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对阅读教学有专门的规定,要求本册教材的阅读局部,在前两册学习各类现代文和文言文的根底上,集中进行文学鉴赏教学,培养学生感知、理解、品评文学作品的能力,注重开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词七首》安排在本册教材第三单元。

第三单元是唐宋诗词鉴赏。

根据编者的要求,欣赏诗词,要在反复诵读中,运用联想和想像,探究它的意境;同时,为感知诗的声韵美,还要懂得一点格律常识。

宋词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两座顶峰之一,本课所选七首词,李煜、柳永、苏东坡、秦观、李清照、辛弃疾、姜夔各一首。

从这些名家作品中可以窥见宋词的大体特征。

尤其是从柳永、秦观、李清照、姜夔和苏轼、辛弃疾等风格迥异的词作中了解宋词婉约和豪放两大流派的物点。

通过本单元的教学,使学生既能品味到中国文学的精华,又能在亦婉约亦豪放的情感及“红牙板”、“铜琵琶”的变奏中感受宋词的情感美和音韵美。

诗词的教学,从字面上讲,文言字词是阻碍学生理解的第一道障碍;从内容上讲,历史典故是阻碍学生理解的第二道障碍;从诵读来讲,章法和句法是阻碍学生理解的第三道障碍;从鉴赏来讲,意境是阻碍学生理解的第四道障碍。

前三道障碍学生在原有学习的根底上容易解决。

本单元诗词教学的关键在于如何把学生带入诗词的意境。

诵读是学生体会诗意、品赏意境的重要方法,是诗词教学的必经之路。

我们知道,词最初是歌唱的文学,要按谱制词,所以写词叫做“填词”。

词的语言、音韵之美只有通过诵读才能体会。

至于意境,学生虽然早有接触,且他们或许知道什么是意境,知道怎样分析意境,但是,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应该知道意境的准确定义,并在感受、品味词的意境时,能通过亲自实践掌握一些要领。

据此,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在品味词的意境、了解词的章法和句法特点上。

根据学生的实际和词的特点,教学过程分四步来进行,即:诵读、背诵、涵咏、鉴赏。

1、诵读。

《词七首》课堂教案

《词七首》课堂教案

《词七首》课堂教案。

一、课程目标
《词七首》课堂教案是面向中学初中语文课堂的一份教学设计,其主要教学目标包括:学生能够了解唐代诗歌的发展历程、识别和欣赏古诗的特点、理解和感知李清照的文化追求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诗歌创作等方面。

二、教学内容
此课堂教案内容包含李清照的《词七首》全文解析、历史文化对于诗歌的影响、学习如何识别和欣赏古诗的韵律美与意境美、分析李清照的诗歌语言特点等。

三、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学习如何分析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通过《词七首》的全文解析和分析,引导学生把握古诗的篇章结构、语言特点和文化内涵,探究古诗如何表现作者的思想情感和世界观。

四、教学手段
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来实现教学目标,如利用多媒体和画面展示技术进行课前预热,开展课堂讨论、朗诵、合唱等互动性较强
的教学活动。

此外,老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自主发挥想象力,通过课后作业或课上小练习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文素养。

五、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一个不可忽略的教学环节。

通过课堂测试、小作业、听课笔记等方式,评价学生是否掌握了本课程的重点难点内容和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否得到了提升。

同时,开展学生互评或者教师评价等方式也可以让学生掌握自评能力和提升语文表现能力。

《词七首》课堂教案是一份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教学目标明确的教学设计。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打造出具有针对性、吸引人、能引导学生思考和创新的教学平台,展现诗歌之美,让学生更好地接触、理解、欣赏及创作诗歌。

《词七首》备课笔记

《词七首》备课笔记

《词七首》备课笔记李霞王春晓一、课文悟读《虞美人》李煜罹难的直接原因,除了宋太宗的胸襟狭窄以外,还有更深的原因,即词本身引起了宋太宗对李煜的忌恨。

一个亡国之君念念不忘他过去美好酌生活,念念不忘东风是故国吹来,春水又向故乡流去,这在宋太宗的眼中不是含有东归故国之意吗?可以这样说,两个“东”字,断送了一代文章圣手的性命。

《雨霖铃》这首词基调低沉,作者心情也十分压抑,“离情”线索贯穿全篇:(时间)先点出“秋天”,后点出“傍晚”,再想到“今宵”,又遥想“经年”,不管时间怎样变化,处处都写“离情”。

(空间)从送别都门的“长亭”,到执手相看的“船旁”;从暮霭沉沉的“江上”,到晓风残月的“远方”,空间不断转换,仍不离抒写“离情”。

全词如行云流水,自然流畅。

词中处处写“别”,但词里只出现了一个“别”字,实在高明。

《念奴娇赤壁怀古》表现了苏轼复杂矛盾的思想感情。

他深受儒、道、佛三家思想的影响,一方面尊主忧国,渴望建功立业;一方面又酷爱陶潜、追慕老庄,能够保持超然物外的旷达心态,同时与和尚往来亲密,精通禅学。

这样,在苏轼的世界观中既有积极进取的精神,又交织着“齐生死,等是非”的虚无态度。

因此,在苏轼词中就具有了感奋和感伤的双重色彩。

但是,苏轼的感伤是由于理想不能实现而萌发的,不是一般的伤感。

“人生如梦”,反过来同样可以激发我们对人生的追求。

这正是这首词的理趣之所在,我们不应低调处理。

《鹊桥仙》这首词的内容本源于牛郎织女的民间传说,题材较老,所谓“咏七夕”是也。

但我们理解时要看到作者不与前人雷同,一洗嗟叹悲泣之态,着重寻觅词作淡雅而有情韵、语言平易而耐人寻味的幽趣。

《一剪梅》词中写的是“闲愁”,不能理解为“闺怨”,因为这种“愁”是绵绵不绝的相思之情所致。

相思不得相见,“相思”之情应是首位,“愁”次之,否则,恐不合词人本意。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从某种意义说,等于是给韩侂胄的一封“谏书”。

词的上片借歌颂孙权、刘裕表明作者抗金救国的雄图大略;下片以宋文帝刘义隆草率北伐而导致失败的事实警告当权者不要急于用兵,显示了作者对恢复大业的深谋远虑。

《词七首》

《词七首》
宋词七首
表 历 一 代 文 学 诗 之 。 胜 称 双 , 都 代 绝 并 唐 与 来
与 唐 诗 争 奇 、 , 与 元 曲 斗 妍 , , 神 的 丰 百 态 姿 千 红 嫣 紫 姹
一 块 芬 芳 文 绚 丽 的 阆 园 。 她 以 是 圃 , 她 里 苑 的 学 代 古
在 冠 上 光 辉 夺
宋 词 是 目 的 国, 竟 无 语 凝 噎 。

念 去 去 ‘ 千 里 烟 波 , 暮 霭 沉 沉 楚 天 阔

多 情 自 古 伤 离 别 , 更 那 堪 冷 落 清 秋 节 。


今 宵 酒 醒 何
• 处 ? 杨 柳 岸 ‘ 晓 风 残 月
谐音为“ 谐音为“留”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我来思,雨雪霏霏” 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 《诗经》
❧词牌和题目 类别: ❧类别: 篇章长短)小令、中调、 (篇章长短)小令、中调、长调 段落多少)单调、双调、 (段落多少)单调、双调、 三叠、 三叠、四叠 句式和声韵: ❧句式和声韵:大部分词的句式 长短不齐, 长短不齐,押韵也变化多端
词的发展
(唐)宫廷乐坊 花间词派 北宋前期 北宋后期 南宋 民间词 南朝词人
欣赏第一首:物是人非 欣赏第一首 物是人非
虞 美 人
作个才人真绝代, 作个才人真绝代, 可怜薄命作君主! 可怜薄命作君主!


李煜
政事不修, 主,在位15年 (961——975)中,政事不修, 在位 年 ) 纵情享乐。国亡降宋后逢违命侯, 纵情享乐。国亡降宋后逢违命侯,过了三年囚犯 般的屈辱生活。相传被宋太宗毒死。他工书、善 般的屈辱生活。相传被宋太宗毒死。他工书、 洞晓音律,而尤工于词。 画,洞晓音律,而尤工于词。 以亡国为转折点,他的创作分为前后两期: 以亡国为转折点,他的创作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反映的只是帝王的荒淫、颓废的生活; 前期反映的只是帝王的荒淫、颓废的生活;后期 则多是倾诉亡国失家的巨大悲痛。 则多是倾诉亡国失家的巨大悲痛。

初中语文课程《词七首》教案分享

初中语文课程《词七首》教案分享

初中语文课程《词七首》教案分享教案分享一、教学目标:本教学以初中语文《词七首》教学为主题,旨在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词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鉴赏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增强学生对文化的理解和感悟能力。

二、教学重点:1、诗歌鉴赏与理解;2、语言表达和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

三、教学难点:1、对古代文化的理解和把握;2、对复杂的文化内涵和修辞手法的理解。

四、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老师可以从关于词语的小故事或是词语的普及知识等方面的入手,激发学生对于词语的兴趣和好奇心。

第二步:呈现通过篇章的阅读,让学生了解整篇诗歌的意义和文化背景,同时也要注意判断学生对于诗歌内涵的理解情况。

第三步:学习通过具体案例的学习,给学生做一些语言练习,涉及到用词规范、词语的搭配与使用等方面,以便学生更好地掌握词语的使用技巧。

第四步:演练通过词语的使用演练,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修辞方法和技巧,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第五步:归纳通过举例归纳,让学生总结修辞分析的方法,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教学展示:以下是《词七首》中的一处诗文,供大家进行欣赏和学习: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向来一笑平生事,没事搔头向翠微。

这是明代文学家杨慎创作的一首词,写的是描绘了一个淮左名都竹西的美景,然后抒发了自己的情感。

竹西佳处:竹西是当地地名,这里指的是竹西地区的一些风景名胜。

解鞍:解鞍即是指放下鞍,驻马停步。

搔头向翠微:这里的翠微指的是一座名胜古迹,还可以理解为“公园”之类的地方。

这句话意为:没事做的时候,我就会来到这里,搔着头发向着附近的翠微行走。

这首词的结构比较简单,但是深意还是非常的丰富和深刻,对于我们学习中华文化也是很有好处的。

六、教学总结: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大家可以更好地了解到词语的作用和价值,以及如何更好地运用修辞方法和手法。

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能够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高二语文《词七首》教案

高二语文《词七首》教案

高二语文《词七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背诵《词七首》中的名篇。

2.分析并欣赏词人的思想感情。

3.掌握一定的鉴赏方法和技巧。

二、教学内容1.词七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青玉案·元夕》、《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声声慢·寻寻觅觅》、《雨霖铃·寒蝉凄切》、《念奴娇·赤壁怀古》、《武陵春·春晚》。

2.相关文学常识和背景资料。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理解和背诵《词七首》中的名篇,分析词人的思想感情。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词人的情感,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1.导入(1)介绍苏轼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明月几时有”这个主题。

2.诗词解析(1)分析诗词的结构和韵律。

(2)讲解重点词语和句子。

3.感悟情感(1)引导学生理解词人内心的孤独和对亲人的思念。

(2)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

4.背诵与练习(1)集体背诵诗词。

(2)个别学生背诵,检查记忆情况。

第二课时:《青玉案·元夕》1.导入(1)介绍辛弃疾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元夕”这个节日。

2.诗词解析(1)分析诗词的结构和韵律。

(2)讲解重点词语和句子。

3.感悟情感(1)引导学生理解词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幸福的追求。

(2)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

4.背诵与练习(1)集体背诵诗词。

(2)个别学生背诵,检查记忆情况。

第三课时:《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1.导入(1)介绍文天祥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怀古”这个主题。

2.诗词解析(1)分析诗词的结构和韵律。

(2)讲解重点词语和句子。

3.感悟情感(1)引导学生理解词人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

(2)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

4.背诵与练习(1)集体背诵诗词。

(2)个别学生背诵,检查记忆情况。

第四课时:《声声慢·寻寻觅觅》1.导入(1)介绍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词七首》课件

《词七首》课件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 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译文:故都金陵,华丽的宫殿应该 依然华丽,但亡国的宫女,美丽的 容颜不再美丽,物是人非。我自问 该有多少的哀愁:正恰似那春来滚 滚的长江,东流无语。
“春花秋月”是美好的事物, 为何希望它早点结束? 以乐景写哀,名虽王侯,实为亡国奴、 阶下囚。在对生命已经绝望之时,“春花 秋月”是对他的一种讽刺,让他觉得厌烦, 所以,“问”在情理之中。
鹤冲天(1022年)
黄金榜上①。偶失龙头望②。明代暂遗贤③,如何向。 未遂风云便④,争不恣狂荡⑤。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 是白衣卿相⑥。 烟花巷陌⑦,依约丹青屏障⑧。幸有意中人,堪寻访。 且恁偎红翠⑨,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⑩。忍把浮名, 换了浅斟低唱。 注释 ① 黄金榜:即黄榜,会试后发放的进士题名榜。 ② 龙头: 状元的别称。③ 明代:政治清明的时代。这是古人对自己所处 时代的谀词。 ④ 风云便:《易· 文言》:“云从龙,风从虎, 乾· 圣人作而万物睹。”比喻人生际遇,事业得意。这里指中进士。 ⑤ 争:怎么。恣:放纵。 ⑥ 白衣:古代平民穿白衣,因用以 称无功名的人。 ⑦ 烟花:妓女的代称。 ⑧ 依约:隐约。丹青 屏障:绘有彩画的屏风。 ⑨ 恁:这样。偎(、晌威):紧贴,挨 着。红翠:指穿红着绿的年青女子,即歌女。 ⑩ 一饷:片刻, 短暂的时间。
柳永这首牢骚歌不胫而走,传到了宫里,宋仁宗一听大 为恼火,并记在心里。柳永在京城又挨了三年,参加了下一 次考试,这次好不容易通过了,但临到皇帝圈点放榜时,宋 仁宗说:“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 ”又把他给勾掉了。这 次打击实在太大,柳永就更深地扎到市民堆里去写他的歌词, 并且不无解嘲地说:“我是奉旨填词。” 之后柳永流落于汴京、苏州、杭州等地,每到一地都流 连于秦楼楚馆,为歌伎填词作曲。 最后,他在饱受世态炎凉,“怪胆狂情”逐渐消退时, 才改名柳永,至景佑元年(1034年)54岁时方才考取进士, 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柳郎中。 柳永终客死襄阳,家无余财,群伎合金葬之南门外。

高二语文《词七首》教案

高二语文《词七首》教案

高二语文《词七首》教案教学目的:1.诵读吟咏,感受诗词恢宏开阔的意境。

2.学习品析,感受词人壮志难酬的心怀。

3.学习品析,了解映衬烘托的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诵读吟咏,感受诗词意境。

了解苏轼的创作风格。

一、导入:播放《三国演义》片头曲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沙淘尽人物……”导入新课。

二、关于苏轼:1.生平:(学生介绍为主)2.思想:苏轼思想较复杂,虽以儒家思想为主,但老庄哲学和释道思想也很浓厚。

苏轼为人耿直,才意迈峻,重节操。

3.词人苏轼:词发展至北宋中期,在人们心目中仍为“小道”,不能登大雅之堂。

苏轼一出,扭转百余年的词坛颓风,开拓了词的意境和表现手法。

三、诵读品析词作:诵读:点击朗读录音,学生听读。

点击朗读录音,学生跟读。

教师范读、学生齐读、学生独自读。

品析:1.词的上、下片分别写了什么?明确:上片以气势磅礴的雄豪劲笔生动描绘赤壁战场的壮观之景。

下片借雄姿英发之周喻抒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

2.教师示例,具体分析上片内容:知识准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起句即把赤壁怀古之情置于无限广阔的空间、时间中,长江浩荡,广阔无垠,滚滚滔水奔流不止,然“逝者如斯夫”,千年万载与水东逝。

往昔风流人物亦尽被这滔滔江水冲逝不见。

宇宙的永恒与人生的短暂形成鲜明的对比。

苍凉开阔之中含有幽咽怨悲之感,人生莫名的悲哀难以言述。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石乱而穿空,实写赤壁矶之险峻雄奇,动心骇目。

尺涛拍岸,为怒涛汹涌,浪花千叠,如雪堆积不断。

“吹”、“拍”、“卷”,用语雄劲凌力,表现出冲破一切阻力不可扼止的伟丽,让人隐约可见当年赤壁大战的激越雄壮。

此描写有音响,有色彩,有态势,气象阔大,笔力飞动。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为承上启下句。

3.学生试析下片内容:知识准备: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热情赞美周喻这一千古风流人物及其千古英雄伟业。

词七首人教版高一上册语文教案

词七首人教版高一上册语文教案

词七首人教版高一上册语文教案《词七首》教案知识目标1.掌握词的发展过程及其在章法和句法上的特点。

2.认识两大流派,即婉约和豪放词风的不同特点。

3.了解不同时期代表词作者的主要作品及其风格。

能力目标1.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2.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品赏词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3.通过解决文句,分析意境,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词的能力。

●教学重点1.了解词的韵律和章法的基本特点。

2.引导学生品味词的意境和语言。

●教学难点1.鉴赏词作的意境。

2.领会每位作者在词作中流露的思想感情和词的不同风格。

3.熟练背诵七首词。

●教学方法1.诵读法。

最好让学生在教师讲析前能熟读成诵,对词作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一个总体的印象。

2.问答法。

在疏理词作时,教师相机提出问题让学生解答,在问答中品析诗作内容和风格。

3.讨论法。

对词作中的疑难点,让师生共同讨论,得出结论。

4.点拨法。

对自读的词教师只作点拨,如对思路、名句品析等的点拨。

●教具准备录音机及课文朗诵带;多媒体投影;设计CAI课件。

●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精读《雨霖铃》,了解柳永及其婉约词的特点;感受词中浓浓的别离之情;掌握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写作特点。

2.引导学生自学《鹊桥仙》,感受词中的情致理趣;自学《一剪梅》,了解李清照清新的笔调,细腻的风格。

[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李商隐说:“相见时难别亦难”。

是的,在现实生活中,别离是一种常事。

在诗词中更是一种历写不衰的主题。

大家想一想,以前学过哪些描写别情的诗?(学生回忆,教师提示)如李白的《赠汪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王勃的《杜少府之任蜀州》;孟郊《游子吟》等等。

透过诗行,我们可以想见朋友“禾黍听马嘶”中的呆望,母亲送别儿子时的泪眼愁眉,可以感受到“默然销魂者,唯别而已”(江腌)中包含的至理。

今天我们来学习三首爱情词,一起走近词人的心灵世界,去感受情弦的脉动。

二、重、难点解决过程赏析《雨霖铃》1.柳永简介出示投影:柳永(约980~约1053),原名三变,字耆卿,崇安(今福建崇安县)人。

词典《词七首》学习要点

词典《词七首》学习要点

词典《词七首》学习要点一.作家介绍1.李煜①初名从嘉,字重光,别号钟隐,钟山隐士。

②长相:"丰额骈齿,一目重瞳子",因为重瞳子,后人以重瞳为帝王之相。

③性情:好书画文辞,精通音律,性情多愁善感。

④他所在的年代,南唐气数将尽,公元975年,宋灭南唐,他受封为违命侯,过了三年屈辱的生活,公元978年七夕,后主的生日,他命歌妓奏《虞美人》,"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传到宋太宗耳中,太宗大怒,赐牵机药将之毒死。

⑤评价:政治上,他是亡国之君,文学上,他是伟大的词家。

王国维评价:"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后主则俨有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恶之意"。

⑥词风:分前后两期,以公元975年他39岁亡国时为分水岭,前期多写男女欢爱,基调欢乐,后期多抒发亡国之恨,基调伤感。

2.柳永①字耆卿,原名三变。

②他晓音律,据记载,教坊乐工每种新乐谱出来之后一定找他填词,每支曲子一经他手就马上风行,他的词流行十分广泛:"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

③他个性浪漫不羁,曾写《鹤冲天》"青春都一响,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传到宋仁宗耳中,仁宗说"此人风前月下,好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遂抹去其进士功名。

此后,柳永仕途不甚得意,后来虽又中进士,但只做小官,无甚政绩。

④词风:一类是写相思别离的风流之作,一类是抒发羁旅行役的苦闷和怀才不遇的悲哀。

后者成就高。

⑤成就:在柳永之前,词多以小令、中调为主,他大大促进了长调的成熟;作为婉约派的创新者,柳永将婉约派带入全盛期。

⑥评价:清代冯煦《蒿庵论词》中评"耆卿词曲处能直,密处能疏,拗处能平,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而出之以自然,自是北宋巨手。

"3.苏轼①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②词贡献:他扩大了词的表现内容,将之由儿女艳科扩大为咏史、说理、怀古、谈玄、感时、伤事、山水、田园、身世、友情,达到"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的地步;写词时,他不为迁就音乐性而限制文学性,"不喜裁剪以就声律",这也是他天马行空的性情使然;他的词风格刚劲,开宋代豪放词的先河。

《词七首》语文教案设计

《词七首》语文教案设计

《词七首》语文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背诵《词七首》中的诗词。

2.分析诗词中的意象、情感及表现手法。

3.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词中的意象、情感及表现手法,背诵诗词。

2.教学难点:分析诗词的内涵,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材:《词七首》2.多媒体设备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简要介绍《词七首》的作者及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诗词的韵律美、意境美。

(二)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词七首》,感受诗词的美。

2.提问:诗词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意象是什么?请用一句话概括。

(三)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分析《词七首》中每首诗词的意象、情感及表现手法。

2.汇报交流:每组选取一首诗词进行汇报,其他组进行补充。

(四)课堂小结2.强调诗词的背诵与积累。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诗词的理解。

2.引导学生关注诗词的内涵。

(二)课堂讨论1.分析《词七首》中每首诗词的内涵。

2.举例说明:哪些诗句表现了诗人的情感?(三)课堂小结2.强调诗词的背诵与积累。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前两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诗词的理解。

2.引导学生关注诗词的审美价值。

(二)课堂讨论1.分析《词七首》中每首诗词的审美价值。

2.举例说明:哪些诗句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三)课堂小结2.强调诗词的背诵与积累。

第四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前三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诗词的理解。

2.引导学生关注诗词的文学价值。

(二)课堂讨论1.分析《词七首》中每首诗词的文学价值。

2.举例说明:哪些诗句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三)课堂小结2.强调诗词的背诵与积累。

第五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前四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诗词的理解。

2.引导学生关注诗词的实际运用。

(二)课堂讨论1.分析《词七首》中每首诗词的实际运用。

2.举例说明: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运用诗词?(三)课堂小结2.强调诗词的背诵与积累。

高中语文《词七首》自主学习 人教大纲版第三册.doc

高中语文《词七首》自主学习 人教大纲版第三册.doc

1.《虞美人》中春花秋月本是两种美好的事物,指代一年中的良辰美景,而诗人为什么用“何时了”而生发感叹?提示:春花秋月,本是美好景物,而对于亡国君主李煜却勾起他对往事的伤心怀念,更感到今天的无比凄凉。

这种美景反成为惹人的烦恼,甚至可诅咒的了。

因为他过去的那些快意的享乐生活,大都是同春花秋月联系在一起的。

现在春花秋月年年相似,而昔日欢乐却一去不回,所以他发出哀怨的感叹。

2.《虞美人》前六句中,哪个字可以作为全词的“诗眼”?提示:“只是朱颜改”的“改”字,改变的不仅仅是“朱颜”,还有人的地位(由国之君沦为阶下囚)、人的感受(由安富尊荣到忍辱蒙羞)。

前六句的章法是三组对比,隔句相承,反复对比宇宙之永恒不变与人生短暂无常,富于哲理意味,感慨深沉。

在这几句中,“何时了”“又东风”“应犹在”一脉相承,专说人生之短暂无常。

如此回环往复,一唱三叹,唱出词人心灵上的波涛起伏和忧思难平,唱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恨之感。

3.《雨霖铃》分几个层次来写离愁别绪的?提示:全词围绕“伤离别”而构思,层次特别清楚,语言简洁明了。

先写离别之前,重在勾勒环境;次写离别时候,重在描写情态;再写别后想象,重在刻划心理。

三个层次,层层深入,从不同层面上写尽离情别绪。

以时间而论,先点出“秋天”,后点出“傍晚”,再想到“今宵”,又遥想到“经年”,不管时间怎样变化,处处都是只写“离情”。

以空间而论,从送别都门的“长亭”,到暮霭沉沉的“江上”,到“晓风残月”的远方,空间转换,仍然不离写“别情”,如行云流水,主题突出。

4.“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这个名句,好在哪里?提示:(1)意象密集,叠加出离愁别绪的境味。

“杨柳岸晓风残月”全用名词组合,创设了阔远的意境。

而“杨柳岸晓风残月”几个意象又是典型的离别情味,“杨柳”、“风”“月” (“杨柳”“晓风残月”都是惜别的意象。

组合了最能触动离愁的景物入词,酿造意境,增添了抒情色彩,渲染了浓烈的气氛,更能展现微妙的心理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词七首》学习要点一.作家介绍1.李煜①初名从嘉,字重光,别号钟隐,钟山隐士。

②长相:”丰额骈齿,一目重瞳子”,因为重瞳子,后人以重瞳为帝王之相。

③性情:好书画文辞,精通音律,性情多愁善感。

④他所在的年代,南唐气数将尽,公元975年,宋灭南唐,他受封为违命侯,过了三年屈辱的生活,公元978年七夕,后主的生日,他命歌妓奏《虞美人》,”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传到宋太宗耳中,太宗大怒,赐牵机药将之毒死。

⑤评价:政治上,他是亡国之君,文学上,他是伟大的词家。

王国维评价:”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后主则俨有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恶之意”。

⑥词风:分前后两期,以公元975年他39岁亡国时为分水岭,前期多写男女欢爱,基调欢乐,后期多抒发亡国之恨,基调伤感。

2.柳永①字耆卿,原名三变。

②他晓音律,据记载,教坊乐工每种新乐谱出来之后一定找他填词,每支曲子一经他手就马上风行,他的词流行十分广泛:”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

③他个性浪漫不羁,曾写《鹤冲天》”青春都一响,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传到宋仁宗耳中,仁宗说”此人风前月下,好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遂抹去其进士功名。

此后,柳永仕途不甚得意,后来虽又中进士,但只做小官,无甚政绩。

④词风:一类是写相思别离的风流之作,一类是抒发羁旅行役的苦闷和怀才不遇的悲哀。

后者成就高。

⑤成就:在柳永之前,词多以小令、中调为主,他大大促进了长调的成熟;作为婉约派的创新者,柳永将婉约派带入全盛期。

⑥评价:清代冯煦《蒿庵论词》中评”耆卿词曲处能直,密处能疏,拗处能平,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而出之以自然,自是北宋巨手。

”3.苏轼①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②词贡献:他扩大了词的表现内容,将之由儿女艳科扩大为咏史、说理、怀古、谈玄、感时、伤事、山水、田园、身世、友情,达到”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的地步;写词时,他不为迁就音乐性而限制文学性,”不喜裁剪以就声律”,这也是他天马行空的性情使然;他的词风格刚劲,开宋代豪放词的先河。

③《念奴娇》写于1080-1084年,他谪居黄州期间,与《前后赤壁赋》《记承天寺夜游》同期。

4.秦观①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著有《淮海词》,又名《淮海长短句》。

②词贡献:他在诗文两方面均有造诣,是苏门四学士之一,文坛上的知名度当时仅次于苏东坡,黄山谷。

他也是使令词发展到慢词的关键人物,词风婉丽。

③评价:冯煦《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淮海、小山,古之伤心人也;其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

”5.李清照①号易安居士,北宋末南宋初著名词人。

②她自幼长在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是礼部员外郎,散文家,母亲是状元王拱辰的孙子,工词章,丈夫赵明诚是宰相赵挺之的儿子,本身也是金石学家。

婚前婚后一直生活在学术文艺空气浓厚的家庭中的李清照,多才多艺,胸襟开阔,颇有政治、文学见解。

③她工词,也工诗。

她一般用词表现生活感受引发的喜悦哀愁;用诗评论古今,写与时事政治有关的题材。

④词风:早年家庭生活幸福,词的基调清新欢娱;晚年金兵南渡后,国破家亡,词的基调伤感凄凉。

⑤《一剪梅》.写作背景:据伊世珍《琅环记》记载”易安结螭未久,明诚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

6.辛弃疾①字幼安,号稼轩,有《稼轩长短句》。

②时代背景:南宋前期五十年,士大夫怀抱恢复失土的’雄心壮志,以慷慨悲痛的心情,写苍凉激越的词句,所以当时的词一般承接了苏东坡的豪放系统。

辛弃疾是主战派,因此,他的词中也多了悲壮之气,充满阳刚美。

③词风:作为豪放派的又一代表,他与苏轼被后人并称为”苏、辛”,王国维分析苏辛两人的不同”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意思是说东坡能摆脱,遇事总能从窄处往宽处想;稼轩能担当,无路可走时,依然傲然特立。

《四库提要》评其词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慨,于倚声家为变调,而异军特起,能于剪红刻翠之外,屹然别立一宗,迄今不废。

④内容:他的词内容比苏轼更加宽泛”论、孟、诗小序、左氏春秋、南华、离骚、史汉、世说、选学、李杜诗,拉杂运用。

”7.姜夔①字尧章,号白石道人。

②时代背景:公元1141年,宋金和议后,南宋政府偏安南方,南宋早期收复失地的豪情渐渐失去,文人晚期追求形式,讲究词法,使晚期词格律化。

代表词人是姜夔、吴文英、张炎。

③他会石刻书法作诗写小品文,是个全才。

尤其精通音乐,有些词是自己谱曲的,比如《扬州慢》。

二.学习要点(前四首)1.《虞美人》①”虞美人”是唐教坊曲名,又名”玉壶冰”“一江春水”。

②词中三次出现问的语气:”春花秋月何时了?”“雕栏玉砌应犹在”“问君能有几多愁?”都是无须作答或自问自答,传达出遥想故国的浓浓的忧郁情怀。

③上阕写的是美景”春花秋月”“东风(春风)”,是以眼前的美景反衬昔日不堪回首的伤情;下阕在对故国的具体怀想中,把握了两个具体的形象”雕栏玉砌”“朱颜”,只是前者”犹在”后者已”改”,一种物是人非的沧桑感就形象地传达出来了。

④”愁”是抽象的情绪,但李煜却赋予其动感。

如果说李白的愁是有长度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清照的愁是有重量的,”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那么李煜的愁就是液态的,可以似”春水”绵绵不尽。

2.《雨霖铃》①《太真外传》中记载《雨霖铃》曲牌的由来:”上至斜谷口,属霖雨弥寻旬,于栈道中闻铃声,隔山相应,上既悼念贵妃,因采其声为雨霖铃曲以寄恨焉”。

也许这只是传说,但可以说明”雨霖铃”这个曲牌本身就是传达离别的伤情的。

②主题:以秋雨为背景,写了爱人间难以割舍,又不得不割舍的离情,在这样的爱情中又交织着柳永毕生飘零,落拓潦倒的身世之叹。

③下阕颇耐人玩味。

他首先写”多情自古伤离别”,将个人的悲情赋予了人间多情的芸芸众生的普遍性和自古的历史感。

然后悬想未来,先想”今宵”,最近的未来,只有”杨柳”“晓风”“残月”,”柳”谐音”留”,”月”是不圆的,这是一个没有灯光和温柔的寂寞的夜;再想”经年”,揣测受苦受难的日子不止今宵,而是悠长的孤独岁月,没有知音。

最后一句,”便纵有千种风情”,道出了普天下有情人最不足为外人道的心声。

全词有萦绕着痴情的柔美,同时也是一种颓废美。

3.《念奴娇》①对于”多情应笑我”之”多情”的理解有三种:一种认为”多情”是指亡妻王氏,以前面周郎小乔对应苏轼王氏情真意笃;一种认为”多情”是东坡自指,意思是”应笑我多情”,他自嘲自话,自己太多情才会胡思乱想,早生华发;一种指周郎多情,诗中两次提到周郎,设想如果周郎了解其神思,如果他们的精魂能跨越历史相遇,周郎一定会”关心的笑我早生华发”吧。

②”人生如梦”的感叹作为结尾,似乎颇为消极,但仔细读来却包含作者的达观人生态度:古人的显赫和自己的沦落又何必过多计较,人生不过如梦,在大江淘尽我们这一代之前,对既往的英雄聊表敬意吧。

在”一尊还酹江月”的拜祭中包含了深深的景仰。

4.《鹊桥仙》①可对应《迢迢牵牛星》,体会不同作者对相似问题的不同态度,从而体会发散型思维。

《迢迢牵牛星》的作者是悲观的,他看到的是”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的无奈,而秦观读到的却是分别的爱人两情相守的坚定,和相逢时爱情瞬间高质量迸发的动人场面。

②上下阕结构类似,上阕先写爱情的深挚,期待的久远,”飞星传恨”,然后转折到相逢后的喜悦:”便胜却人间无数”;下阕先写相逢的短暂和内心的不舍,”忍顾鹊桥归路”,然后转折到对爱情的自信以及对未来的期盼:”又岂在朝朝暮暮”。

由此我们可以体会,秦观一定是个乐观的人,无论境遇是否顺利,他都能为自己找到生活的信心。

也许这是我们应从中受到的启示。

三.关于词1.词又叫诗余,长短句。

2.从长短看,可分小令、中调、长调。

一般认为,58字以下为小令,90字以上为长调。

3.从风格看,宋词可分两派:婉约派、豪放派。

宋代是诗歌全盛时期。

4.词的平仄押韵稍异于诗歌,因词牌不同,词的平仄押韵都不同。

词牌是曲谱名称,所以填词是要服从乐律的需要的。

拥抱夏天清晨开窗,凉风扑面。

唔,夏天走了。

我常跟爸爸在关于冬天好还是夏天好的无聊问题上争执。

他偏要说服我喜欢冬天。

我便开始举例子打比方地将夏天的优点突出,理屈词穷时就说:”反正就是夏天好。

”若在小时候,”反正就是”这一类口头禅是要被爸爸写在门框上我够不到的地方的。

为什么要爱夏天?小时候会毫不犹豫地说:因为有海!南戴河的夏天令人难忘。

我们一家会早早地奔向海边,充起橡皮船,然后骄傲地荡起来。

随着道道海波,小船如树叶般摇曳,心神也跟着飞荡……现在完了,海边都不敢去了。

南戴河早已没了蓝色,沙滩边居然还拦了网收费!难道大海的美景属于他们?还好,随后的夏天也是极有趣的。

小学的时候不懂得抓紧时间,日子就过得分外自在。

放暑假只要一有空,就给胖子打电话约好一起去游泳。

胖子叫阿文,是我的同班同学。

记得那时候过”六一”,学校组织了游艺活动,胖子的妈妈却被班主任”请”到学校历数胖子的罪状。

我们在疯玩的时候,阿文被关在办公室里挨打。

见到他时,他却做出无所谓的样子,把挣到的奖券一古脑儿地给了我。

阿文在楼下等着我。

他骑一辆银灰色的山地车,我的是红色。

我们一路有说有笑地到龙潭湖。

我要先陪他到深水区考”深水合格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