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法会计利润计算公式 [税金会计工作技巧介绍]

合集下载

税法期末考试计算题

税法期末考试计算题

1某高级工程师王某2015年12月份取得了如下收入:(1)每月单位支付其工资8000元,取得住房补贴1000元。

(2)取得年终奖金20000元。

(3)取得省政府颁发的科技进步奖10000元。

(4)取得储蓄存款利息2000元。

(5)到某大学讲学,取得讲学收入30000元。

(6)为某单位兼职翻译,取得收入3000元。

计算12月份王某一共缴纳的个人所得税。

(1)工资个税(8000+1000-3500)*20%-555(2)年终奖个税:20000*10%-105(3)免税(4)免税(5)劳务报酬个税:30000*(1-20%)*30%-2000(6)劳务报酬个税:(3000-800)*20%=4402高校教授李某,2月份取得收入如下:(1)2月取得的工资为10000元,(2)在B企业兼职,每月取得的兼职费6000元。

(3)本月到A企业讲课两次,每次取得课酬10000元。

(4)出版一本专著,取得稿酬8000元。

(5)彩票中奖5000元。

计算李某本月应纳的个人所得税?(1)工资个税:(10000-3500)*20%-555(2)劳务报酬个税:6000*(1-20%)*20%(3)劳务报酬个税:10000*2*(1-20%)*20%(4)稿酬个税:8000*(1-20%)*20%*(1-30%)(5)偶然所得个税:5000*20%企业所得税练习题1某企业为居民企业,2011年发生经营业务如下:(1)取得产品销售收入4000万元;(2)发生产品销售成本2600万元;(3)发生销售费用770万元(其中广告费650万元);管理费用480万元(其中业务招待费25万元);财务费用60万元;(4)销售税金160万元(含增值税120万元);(5)营业外收入80万元,营业外支出50万元(含通过公益性社会团体向贫困山区捐款30万元,支付税收滞纳金6万元);(6)计入成本、费用中的实发工资总额200万元、拨缴职工工会经费5万元、发生职工福利费31万元、发生职工教育经费7万元。

边际贡献和利润的区别_边际贡献利润的实例会计题

边际贡献和利润的区别_边际贡献利润的实例会计题

边际贡献和利润的区别_边际贡献利润的实例会计题会计中常常会涉及到一些利润的计算,区分好各个概念的会计从业者的基本要求。

那么,会计中要怎么区别边际贡献和利润呢?下面小编介绍一下边际贡献与利润的区别。

一、会计中的边际贡献基本概念边际贡献是管理会计中一个经常使用的十分重要的概念,它是指销售收入减去变动成本后的余额,边际贡献是运用盈亏分析原理,进行产品生产决策的一个十分重要指标。

通常,边际贡献又称为“边际利润”或“贡献毛益”等。

基本原理边际贡献一般可分为单位产品的边际贡献和全部产品的边际贡献,其计算方法为:单位产品边际贡献=销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全部产品边际贡献=全部产品的销售收入-全部产品的变动成本很显然,边际贡献越大越好,在订价决策中,必首先保证边际贡献不为负数,其次应考虑,全部产品的边际贡献应足以弥补固定成本,并仍有一定的积余。

而在特殊订价中,边际贡献保持正数是接受与否的底线。

二、会计中的边际利润边际利润指产品的销售收入与相应的变动成本之间的差额。

边际利润是反映增加产品的销售量能为企业增加的收益。

销售单价扣除边际成本即为边际利润,边际利润是指增加单位产量所增加的利润。

企业的经营收益减去会计成本,所得到的就是会计利润。

按照中国的财会制度,有销售利润、利润总额及税后利润等概念。

销售利润是销售收入扣除成本、费用和各种流转税及附加费后的余额;利润总额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实现盈亏的总额;税后利润是企业利润总额扣除应交所得税后的利润。

边际利润的计算公式为:边际利润(M)=销售收入(S)-变动成本(V)边际利润率是指边际利润与销售收入的比率。

即U=M/S=(S-V)/S=1-V/S销售利润 = 产品销售净额—产品销售成本—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其中:产品销售净额 = 产品销售总额—(销货退回 + 销货折扣与折让)利润总额 = 销售利润 + 投资净收益 + 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税后利润 = 利润总额—应交所得税小编推荐:贡献边际分析法的公式当企业生产只受到某一项资源(如某种原材料、人工工时或机器台时等)的约束,并已知备选方案中各种产品的单位贡献边际和单位产品资源消耗额(如材料消耗定额、工时定额)的条件下,可按下式计算单位资源所能创造的贡献边际指标,并以此作为决策评价指标。

浅析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的差异

浅析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的差异

浅析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的差异作者:吴乔芬来源:《商情》2013年第08期【摘要】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二者之间的差异,不仅表现在计算方式的不同上,还表现在核算目的不同、职能不同和规范不同等多个方面。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西方学者就已经注意到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之间存在差异,开始着手研究这种差异给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的影响。

自从2007年我国的会计准则进行调整之后,我国学者也开始将研究的重点转到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之间的差异等方面,随着对于会计利润和应税所得研究价值的逐渐重视,分析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之间的差异原因的研究具有了更加重要的价值。

【关键词】会计利润应税所得税会差异会计利润和应税所得,看似是一个概念在会计制度和税收制度下的两种表述方式,但事实上却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所谓“会计利润”,就是企业的账面利润,是指除资本支出外,企业在运营过程中支付的用于满足生产要素需要的成本和费用后的剩余利润,包含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所得及损失、营业收入与营业成本的差额等。

而“应税所得”,则是根据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进行核算的,企业各纳税年度内企业法人(自然人)的经营、劳动或投资的继续性收入与获得收入所需成本的差额;包括企业的经营利润、股息和工资等收入与产生各项收入的成本间的差额。

一、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差异的表现从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的定义区别来看,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之间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的组成不同根据我国新会计准则的有关规定,企业的会计利润是由营业收入去除相关规定项的余额、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投资收益、企业的营业外收益和利润总额与所得税的差额等组成的,其计算公式为:会计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所得税根据我国《企业所得税法》和《企业所得税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企业的应税所得是由“免税收入”、“减税收入”、“减计收入”、“加计扣除”等项目组成的。

会计工作常用各大税种的计算公式

会计工作常用各大税种的计算公式

会计工作常用各大税种的计算公式一、各种税的计算方式(1)、增值税1、一般纳税人应纳税额=销项税额—进项税销项税额=销售额×税率组成计税价格=成本×(1+成本利润率)组成计税价格=成本×(1+成本利润率)÷(1-消费税税率)2、进口货物应纳税额=组成计税价格×税率组成计税价格=关税完税价格+关税(+消费税)3、小规模纳税人应纳税额=销售额×征收率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征收率)(2)、消费税1、一般情况:应纳税额=销售额×税率不含税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增值税税率或征收率)组成计税价格=(成本+利润)÷(1-消费税率)组成计税价格=成本×(1+成本利润率)÷(1-消费税税率)组成计税价格=(材料成本+加工费)÷(1-消费税税率)组成计税价格=(关税完税价格+关税)÷(1-消费税税率)2、从量计征应纳税额=销售数量×单位税额(3)、关税1、从价计征应纳税额=应税进口货物数量×单位完税价×适用税率2、从量计征应纳税额=应税进口货物数量×关税单位税额3、复合计征应纳税额=应税进口货物数量×关税单位税额+应税进口货物数量×单位完税价格×适用税率(4)、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准予扣除项目金额应纳税所得额=利润总额+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税率月预缴额=月应纳税所得额×25%月应纳税所得额=上年应纳税所得额×1/12(5)、其他税收1、城镇土地使用税年应纳税额=计税土地面积(平方米)×使用税率2、房产税年应纳税额=应税房产原值×(1-扣除比例)×1.2%或年应纳税额=租金收入×12%3、资源税年应纳税额=课税数量×单位税额4、土地增值税增值税=转让房地产取得的收入—扣除项目应纳税额=∑(每级距的土地增值额×适用税率)5、契税应纳税额计税依据×税率二、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1)、增值税计算方法1、直接计税法应纳增值税额:=增值额×增值税税率增值额=工资+利息+租金+利润+其他增值项目-货物销售额的全值-法定扣除项目购入货物金额2、间接计税法扣除税额=扣除项目的扣除金额×扣除税率(1)购进扣税法扣除税额=本期购入扣除项目金额×扣除税率+已由受托方代收代缴的税额(2)实耗扣税法扣除税额=本期实际耗用扣除项目金额×扣除税率+已由受托方代收代交的税额一般纳税人应纳增值税额一般纳税人应纳增值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销项税额=销售额×税率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税率)组成计税价格=成本×(1+成本利润率)◆进项税额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当月全部进项税额×当月免税项目销售额、非应税项目营业额合计/当月全部销售额、营业额合计小规模纳税人应纳增值税额小规模纳税人应纳增值税额=销售额×征收率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征收率)销售额=含税收入(1+增值税征收率)进口货物应纳增值税额进口货物应纳增值税额=组成计税价格×税率组成计税价格=关税免税价格+关税+消费税(2)、消费税额1、从价定率的计算实行从价定率办法计算的应纳消费税额=销售额×税率(1)应税消费品的销售额=含增值税的销售额/(1+增值税税率或征收率)(2)组成计税价格=(成本+利润)/(1-消费税率)(3)组成计税价格=(材料成本+加工费)/(1-消费税率)(4)组成计税价格=关税完税价格+关税+应纳消费税税额(5)组成计税价格=(关税完税价格+关税)/(1-消费税税率)2、从量定额的计算实行从量定额办法计算的应纳消费税额=销售数量×单位数额(3)、企业所得税额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税率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准予扣除项目金额应纳税所得额=利润总额+(-)税收调整项目金额利润总额=收入总额-成本、费用、损失1、工业企业应纳税所得额公式工业企业应纳税所得额=利润总额+(-)税收调整项目金额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营业利润=产品销售利润+其他业务利润-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产品销售利润=产品销售收入-产品销售成本-产品销售费用-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利润=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成本-其他销售税金及附加本期完工产品成本=期初在产品自制半成品成本余额+本期产品成本会计-期末在产品自制半成品成本余额本期产品成本会计=材料+工资+制造费用2、商品流通企业应纳税所得额公式应纳税所得额=利润总额+(-)税收调整项目金额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汇兑损失主营业务利润=商品销售利润+代购代销收入商品销售利润=商品销售净额-商品销售成本-经营费用-商品销售税金及附加商品销售净额=商品销售收入-销售折扣与折让3、饮服企业应纳税所得额公式应纳税所得额=利润总额+(-)税收调整项目金额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营业利润=经营利润+附营业务收入-附营业务成本经营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费用-税金及附加营业成本=期初库存材料、半成品产成(商)品盘存余额+本期购进材料、商品金额金额-期末库存材料、半成品、产成(商)品盘存余额(4)、土地增值税额1、一般计算方法应纳税总额=∑各级距土地增值额×适用税率某级距土地增值额×适用税率土地增值率=土地增值额×100%/扣除项目金额土地增值额=转让房地产收入-扣除项目金额2、简便计税方法(1)土地增值额未超过扣除项目金额金额50%的应纳税额=土地增值额×30%(2)土地增值额超过扣除项目金额50%,未超过100%的应纳税额=土地增值额×40%-扣除项目金额×0.05(3)土地增值额超过扣除项目金额100%、未超过200%的应纳税额=土地增值额×50%-扣除项目金额×0.15(4)土地增值额超过项目金额200%应纳税额=土地增值额×60%-扣除项目金额×0.35(5)、城市建设维护税应纳城市维护建设税额=(产品销售收入额+营业收入额+其他经营收入额)×地区适用税率应补交税额=实际营业收入额×地区适用税率-已纳税额应退税额=已交税额-核实后的应纳税额(6)、资源税额应纳税额=课税数量×单位税额(7)、车船税1、乘人车、二轮摩托车、三轮摩托车、畜力车、人力车、自行车等车辆的年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为:年应纳税额=车辆拥有量×适用的年税额2、年应纳税额=载货汽车净吨位×适用的年税额3、客货两用的车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为:年应纳税额=载人部分年应纳税额+载货部分年应纳税额载人部分年应纳税额=载人车适用年税额×50%载货部分年应纳税额=载货部分的净吨位数×适用的年税额4、机动船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机动船年应纳税额=机动船的净吨位×适用的年税额5、非机动船应纳税额=非机动船的载重吨位×适用的年税额6、新购买的车辆按购期年内的余月数比例征收车船税,其计算公式为:新购买车船应纳车船税额=各种车船的吨位(或辆数)×购进起始月至征期终了的余月数/征期月数补交本期漏报漏缴税额=漏报漏缴车船税的数量(或净吨位、载重吨位)×适用税额/按规定缴库的次数补交本期少交的税款=[应缴车船税的数量(或净吨位、载重吨位)×适用税额/按规定缴库的次数]-已缴税款退还误交的税款=已缴的误交税款退还应计算错误而多交的税款=已入库的税款-重新核实后的应纳税额房产税额年应纳房产税税额=房产评估值×税率月应纳房产税税额=年应纳房产税额/12季应纳房产税税额=年应纳房产税额/4(8)、土地使用税额年应纳土地使用税税额=使用土地的平方米总数×每平方米土地年税额月或季应纳土地使用税税额=年应纳土地使用税额/12(或)4(9)、印花税额1、购销合同应纳印花税的计算应纳税额=购销金额×3/100002、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合同应纳印花税的计算应纳税额=收取的费用×5/100003、加工承揽合同应纳印花税的计算应纳税额=加工及承揽收入×5/100004、建筑安装工程承包合同应纳印花税的计算应纳税额=承包金额×3/100005、财产租赁合同应纳印花税的计算应纳税额=租赁金额×1/10006、仓储保管合同应纳印花税的计算应纳税额=仓储保管费用×1/10007、借款合同应纳印花税的计算应纳税额=借款金额×0.5/100008、财产保险合同应纳印花税的计算应纳税额=保险费收入×1/10009、产权转移书据应纳印花税的计算应纳税额=书据所载金额×5/1000010、技术合同应纳印花税的计算应纳税额=合同所载金额×3/1000011、货物运输合同应纳印花税的计算应纳税额=运输费用×5/1000012、营业账簿应纳印花税的计算(1)记载资金账簿应纳印花税的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实收资本+资本公积账户本期增加额]×5/10000 (2)其他账簿应纳税额的计算。

应交税费与递延税款的计提

应交税费与递延税款的计提

应交税费与递延税款的计提税费是指企业在经营活动中根据法律规定应当缴纳的各种税金、费用和其他财务支出。

在财务报表中,企业需要准确计提和披露涉及到的应交税费和递延税款。

本文将介绍应交税费与递延税款的概念、计提的依据、计提方法以及会计处理等相关内容。

一、应交税费的概念与计提依据应交税费是指企业在一定期间内根据法律规定应当缴纳的各类税金和涉及到的其他财务支出。

计提应交税费的依据是企业在经营活动中根据相关税法规定产生的应纳税所得额和应纳税额。

企业所得税是应交税费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其计提依据是企业的会计利润和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的准则。

企业应在财务报表中准确反映其应交企业所得税的计算、计提和缴纳情况。

二、应交税费的计提方法企业应交税费的计提主要分为两个环节,即计算应交税费和确认计提税费。

计算应交税费需要依据企业的会计利润和税法规定的税率,按照税法规定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一般情况下,企业应纳税额计算中会包括各项税前扣除项目以及税法规定的特殊扣除项目的影响。

确认计提税费主要是将计算得出的应交税费数额计入财务报表中的应交税费科目中。

在确定计提税费时,应以稳妥性为原则,不得故意隐瞒或虚增应交税费的金额。

三、递延税款的概念与计提依据递延税款是指由于企业在财务报表中采用的会计政策与税务政策之间存在差异而产生的暂时性税款差异的金额。

递延税款可分为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两种。

递延所得税负债是指由于会计利润和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差异,在以后的会计期间内可能形成应交企业所得税的金额。

递延所得税资产是指由于会计利润和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差异,在以后的会计期间内可能形成可以用于抵扣缴税义务的减免税额。

四、递延税款的计提方法递延税款的计提主要涉及到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计算和确认。

递延所得税负债的计提是通过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差异计算得出,需按照会计准则和税法规定的方法进行计算并确认。

企业应将递延所得税负债计入财务报表中的递延税款科目。

会计利润与税法利润的差异分析梁平

会计利润与税法利润的差异分析梁平

会计利润与税法利润的差异分析梁平发布时间:2021-08-13T08:01:20.549Z 来源:《中国经济评论》2021年第5期作者:梁平[导读] 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说,在一段时间的经营后,经营效果是好还是坏,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因此在每个会计期间都要编制利润表,净利润越多,就表明企业的经济效益就越好,但是利润表中的利润总额是会计利润,而所得税费用却是根据税法利润(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出来的。

广州工商学院关键词:会计利润;税法利润;永久性差异;暂时性差异。

一、引言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说,在一段时间的经营后,经营效果是好还是坏,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因此在每个会计期间都要编制利润表,净利润越多,就表明企业的经济效益就越好,但是利润表中的利润总额是会计利润,而所得税费用却是根据税法利润(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出来的。

本文主要研究会计利润与税法利润的差异,以会计准则和税法制度为基础,研究分析会计利润与税法利润之间形成差异的原因以及影响,在预防财务风险发生,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

二、会计利润与税法利润差异相关理论(一)会计利润与税法利润的概念会计利润是企业当期收入减去当期费用后,加上营业外收入减营业外支出后的净额,会计利润能体现企业会计期间内的经营成果。

税法利润则要考虑税法的特别规定,是对会计利润进行调整之后的利润。

(二)会计利润与税法利润的关系企业进行纳税申报时,依照会计准则,计算出当期会计利润,并进行纳税调整,计算税法利润。

计算过程中,企业账务处理办法不同于税法规定时,应以税法规定为准并进行计算,确定企业应缴纳的税额。

当期所得税= 当期应交所得税= 应纳税所得额 × 所得税税率应纳税所得额 =会计利润+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三、会计利润与税法利润差异产生的原因(一)会计准则与税法制度的差异会计准则与税法由不同的主体制订标准,适用于不同的对象,因此在制度上产生差异。

deferred tax计算题

deferred tax计算题

题目:deferred tax计算题一、概念解释Deferred tax(递延所得税)是指在会计利润和税收利润之间的差异,税法规定了应纳税所得额,而财务会计则会依据会计准则计算出会计利润。

二、计算步骤1. 计算会计利润会计利润 = 营业收入 - 营业成本 - 税金及附加 - 销售费用 - 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 + 其他收益 - 其他支出2. 计算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所得额 = 会计利润 + 递延所得税资产 - 递延所得税负债3. 计算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资产 = 会计利润 * 递延所得税率 - 已交所得税4. 计算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负债 = - 会计利润 * 递延所得税率 + 已交所得税5. 计算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的变动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的变动 = (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余额 - 期初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余额) + 递延所得税费用 - 递延所得税收入6. 编制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根据以上计算结果,编制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的变动和递延所得税费用/收入的具体金额,并纳入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中。

三、案例分析以公司A为例,其年度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如下:利润表:营业收入:100,000营业成本:50,000税金及附加:5,000销售费用:10,000管理费用:8,000财务费用:3,000其他收益:2,000其他支出:1,000资产负债表:递延所得税资产:10,000递延所得税负债:8,000根据上述数据,可以按照上述计算步骤进行递延所得税计算,具体计算过程略。

四、注意事项1. 递延所得税计算需要充分了解税法和会计准则的要求,避免在计算过程中出现错误。

2. 在进行计算时,需要考虑各种税率对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的影响,以确保计算结果准确可靠。

3. 递延所得税计算是复杂的会计核算工作,需要结合公司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和处理,以确保财务报表的准确性。

五、结论递延所得税计算是一项重要的会计核算工作,它涉及到税法和会计准则之间的差异,需要公司财务人员对相关法规和规定有深入的了解,才能有效进行递延所得税的计算和处理。

应纳税所得额介绍

应纳税所得额介绍
(一)纳税调整原则;(二)权责发生制原则;(三)真实性原则;(四)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五)实现原则
一、应纳税所得额计算的重要原则
也称税法优先原则1、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企业财务、会计处理办法与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不一致的,应当依照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计算。(税法第21条)2、税法没有明确规定的遵循会计准则与惯例。3、也是申报纳税的基本方法。 申报表设计:会计利润±纳税调整 纳税调整按准备金、折旧等分类,既不需要、也不可能将差异分解到会计核算的各个科目中。
应纳税所得额
税法第2章(第5—21条);条例第2章(第9—75条,共67条) 主要内容 一、应纳税所得额计算的重要原则; 二、计算公式的变化; 三、以资产负债观为基础的收入总额的确定; 四、税前扣除的基本框架和特殊规定; 五、资产和负债的税务处理。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反避税条款遵循的重要原则:对交易事实的评价必须根据诚实信用的经济和商业实质进行判断,而不是法律形式。该原则主要针对的是人为或虚假的交易,表面看来具有某种商业目的,但实际仅具有税收的动机。会计基本准则第16条: 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3、讨论:资产负债务观为基础的所得经济内涵与实现原则 (1)签订销售合同,收到客户预付款项后, 如果按照资产负债观: 资产(银行存款)--增加100万元 负债(应付款) --增加70万元 确认收入30万元 (2)接受捐赠100万元的固定资产,经济寿命为5年,如何确认收入?
(四)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实现原则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虽然是基于净资产增加的经济学意义上的所得概念,但为了便于征管,同时必须以“交易”实现或完成为前提。在涉及接受捐赠非货币性资产、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以及涉及大规模资产交易的企业重组时,要考虑所得实现甚至纳税必须的现金流问题(因为企业重组中涉及的资产交易量大,许多交易是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没有变现要纳税人,可能阻碍这类交易的发生,因而,从经济意义上分析是无效率的)。

纳税会计与实务概述

纳税会计与实务概述

01
02
(三)税款的缴纳、退补与减免
企业因逾期缴纳税款或违反税法规定而支付的各项税收滞纳金、罚款、罚金,也属税务会计对象,应该如实记录和反映。
对企业多缴税款、按规定应该退回的税款或应该补缴的税款,要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减税、免税是对某些纳税人的一些特殊情况、特殊事项的特殊规定,从而体现税收政策的灵活性和税收杠杆的调节作用。
在会计记录环节“混合”,其他环节各自处理
优 点
会计信息质量较高
无需纳税调整
居于折中
缺 陷
工作量较大
影响财务会计信息质量
居于折中
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关系模式
因各国的税制结构体系不同,税务会计一般可以划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以所得税会计为主体的税务会计 以流转税(商品劳务税)会计为主体的税务会计 流转税与所得税并重的税务会计
此项原则适用于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混合的会计模式。其基本含义是:
以财务会计核算为基础原则
对于已在财务会计报表中确认的全部交易事项的当期或递延税款,应确认为当期或递延所得税负债或资产; 根据现行税法的规定计量某一交易事项的当期或递延应纳税款,以确定当期或未来年份应付或应退还的所得税金额; 为确认和计量递延所得税负债或资产,不预期未来年份赚取的收益或发生费用的应纳税款或已颁布税法、税率变更的未来执行情况。
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并享有纳税权利的实体,包括单位和个人(法人和自然人),即“纳税权利人”。
纳税主体与财务会计中的“会计主体” 有密切联系,但不一定等同。纳税主体必须是能够独立承担纳税义务的纳税人。
在一般情况下,会计主体应是纳税主体。但在特殊或特定情况下,会计主体不一定就是纳税主体(eg:分支机构),纳税主体也不一定就是会计主体(eg:对稿酬征个税)。

收入成本利润在会计和税法之间的差异

收入成本利润在会计和税法之间的差异
差异之三:业务确认上的差异
会计确认:企业将产品用于市场推广或推销、交际应
酬、股息分配、对外捐赠等方面时,应根据具体用途,按
产品的账面价值借记“销售费用——业务宣传费”、“管
理费用——交际应酬费”、“营业外支出”等科目。
税法确认:税法中规定,将产品用于市场推广或推销、
三、什么是净利润?
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
四、什么是应纳税所得额?
应纳税所得额=年度的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
入-各项扣除-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
五、什么是会计上的收入总额?
会计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
权益增加、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前扣除限额的基数。
2、使用间接法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是在会计利润总
额的基础上进行调整的。
企业以货币形式和非货币形式从各种来源取得的收入,
为收入总额。包括:
(一)销售货物收入;
(二)提供劳务收入;
(三)转让财产收入;
(四)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
(五)利息收入;
(六)租金收入;
(七)特许权使用费收入;
(八)接受捐赠收入;
法的核算方法计算出来的所得额,是企业所得税的计税依
据。计算方法分为以下两种:
1、直接计算法
在直接计算法下,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
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
亏损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公式为:
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
除金额-弥补亏损
2、间接计算法
在间接计算法下,是在会计利润总额的基础上加或减按

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的比较分析

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的比较分析

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的比较分析【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比较分析。

首先介绍了会计利润和应纳税所得额的概念及计算方法,分析了它们之间的区别。

接着通过比较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探讨了影响这种差异的因素。

结论指出,深刻理解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的关系对企业税收管理策略的制定至关重要,合理把握这种关系有助于企业合规经营。

企业应注重正确处理会计利润和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关系,以确保税务合规并优化税务成本。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关系,提高税务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会计利润、应纳税所得额、比较分析、差异、影响因素、企业税收管理、合规经营。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现代经济体系中,企业的会计利润和应纳税所得额是两个重要的财务指标,直接涉及企业经营管理和税收管理。

会计利润是企业经营活动的核心指标之一,反映了企业在特定期间内的盈利能力。

而应纳税所得额则是企业需要缴纳的税收金额,是税收管理的基础。

在实际运作过程中,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常常存在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可能导致企业在税收方面出现问题,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税收合规性。

研究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关系和差异,对于企业税收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1.2 研究意义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是企业财务报表中非常重要的指标,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税收管理都具有重要影响。

研究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的比较分析,有助于深入了解企业财务报表的真实情况,帮助企业更好地制定税收管理策略,避免税收风险,提高税收合规性。

深入探讨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差异,可以帮助企业准确把握税务政策规定,避免发生潜在的税收风险,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对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的比较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可以为企业提供财务管理决策的参考依据,推动企业发展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局面。

2. 正文2.1 会计利润的概念与计算方法会计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创造的经济效益,是企业盈利水平的一种度量指标。

课程资料:应纳税额的计算(2)

课程资料:应纳税额的计算(2)

第三节应纳税额的计算三、对企事业单位承包、承租经营所得的计税方法应纳税所得额=个人承包、承租经营收入总额+承包者个人的工资-每月3500元=会计利润-企业所得税-上缴的承包费+工资薪金性质的所得-每月3500元【解释】“减除必要费用”是指按月减除3500元。

应纳税所得额=个人承包、承租经营收入总额-每月费用扣除标准×实际承包或承租月数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四、劳务报酬所得的计税方法(一)应纳税所得额费用扣除(定额或定率)①每次收入不足4000元的应纳税所得额=每次收入额-800元②每次收入4000元以上的应纳税所得额=每次收入额×(1-20%)某明星片酬10000万,需要缴税多少?应纳税所得额=10000×(1-20%)=8000(万元);应纳税额=8000×40%-7000/10000=3199.3(万元)。

(二)应纳税额计算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级数每次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1 不超过20000元的部分20 02 超过20000-50000元的部分30 20003 超过50000元的部分40 7000【例题1·计算题】李刚于2016年10月外出参加私人演出,一次取得劳务报酬60000元。

计算其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不考虑其他税费)。

【答案及解析】(1)应纳税所得额=60000×(1-20%)=48000(元);(2)应纳税额=48000×30%-2000=12400(元)。

【例题2·计算题】中国居民李刚先生2015年11月份工资为8000元,季度奖金2000元,先进奖奖金1000元,通信费600元(当地政府通信费公务费用扣除标准300元),又从另外的上市公司(未在该公司任职、受雇)取得董事费收入3000元。

针对上述所得李刚先生2015年11月份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为多少元。

计算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在收入上的差异分析

计算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在收入上的差异分析

() 4 以修改其他债务条件进行债务重组的 , 如果 重组应付债务 的账面价值大于未来 应付金额 ,减记 的金额作为资本公积 ; 债务人涉及或有支出的, 结清 债务时或有支出如未发生应将其作资本公积。 在税法上 ,对债务人因债务重组形成的资本公 积, 应调整确认 当期 应纳税所得 ; 对债权人发生的债 务重组损失 , 待符合坏帐确认的条件时, 报主管税务
业 ;相 关的收 入与成 本 能够可靠 计量 。从 实质 重于
2 跨年 度 的收入确 认 、 在 资产 负债 表 1 劳务结 果 可 以可靠计 量 , 采 3, 应 用完 工百 分 比法 确认劳 务 收入 ;劳务 结果 不能可 靠 计量 , 已发 生 的劳务 成本 预计 能够全 部得 到补偿 、 分
和完成的工作量确认收入。
作者简介 : 家雨 (9 6 ) 男, 徐 16 一 , 主要从事会计管理与会计教 学工作 。
维普资讯
第l 期
徐 家雨: 计算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在收入上的差异分析
.l 11.
三、 同销售 视
视 同销 售 是指企 业 或纳税 人 在会 计 上不 作为销
Ma . , 2 6 r 00
计算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在 收入上的差异分析
徐 家雨
( 昌市财政 局 ,四川 西 西昌 6 50 10 )
【 要】 摘 近年 , 随着企业会计制度和收入、 投资、 建造合同、 债务重组 、 非货币交易等会计准则对收入要
素的确认与计量发生了一些变化,使得按企业制度与会计准则确认的税前会计利润与按企业所得税法规确
债务时 , 应分解为按公允价值转让非现金资产 , 以 再
品, 同时收讫价款或取得索取价款的凭证。 通常不考 虑继续管理权 的问题 , 这属于企业内部管理范畴。 计 税收入通常确认为“ 有偿” 视 同有偿” 或“ 。从组织财

浅析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差异的处理

浅析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差异的处理

浅析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差异的处理作者:张茹清来源:《管理观察》2009年第28期摘要:会计制度与税法制定目的、规范对象以及适用原则的不同,导致了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之间差异的客观存在且不可消除。

本文针对这一客观现象,在对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差异进行简要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处理的两种基本方法。

关键词:税前会计利润应税所得差异处理一、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差异的一般分析(一)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的概念税前会计利润,是指企业根据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计算出来的,列报在利润表上的总收益(或总亏损),是企业一定期间收入和费用配比的结果。

其目的是为了公允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

应税所得,是指企业按照国家税法规定确认的,应缴纳所得税的收益额(或亏损额)。

其目的是为了正确计算企业应缴纳的所得税,以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

(二)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的关系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两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税前会计利润是计算应税所得的基础。

但税前会计利润的计算,要严格受企业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限制;而应税所得的确定更主要的是受国家税法的约束。

会计制度与税法之间差异的存在必然导致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之间产生差异。

企业在确认收入、成本、费用、损失并进行损益核算和账务处理,以及进行资产、负债管理时,必须严格按照财政部统一制定的财务、会计制度执行。

在纳税申报时,对于在确认应纳税所得额过程中,因计算口径和计算时期的不同而形成的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的差额,不应改变原符合财务制度规定的处理和账簿记录,仅作纳税调整处理。

因此,应税所得是企业按照会计制度的规定核算得出的税前会计利润根据税法规定作出相应调整后的结果。

二、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差异的处理(一)应付税款法应付税款法是将本期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差异所造成的影响纳税的金额直接计入当期损益,而不递延到以后各期。

在采用应付税款法的情况下,企业应以税法规定计算的应纳税所得额为依据计算当期应缴纳的所得税,并列作所得税费用处理。

企业所得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企业所得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二、企业所得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二)境外所得抵免税额的计算
2.抵免限额的计算
抵免限额,是指企业来源于中国境外的 所得,依照企业所得税法和企业所得税实施条 例的规定计算的应纳税额。除国务院财政、税 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该抵免限额应当分国 (地区)不分项计算,计算公式如下:
抵免限额=中国境内、境外所得依照企 业所得税法和本条例的规定计算的应纳税总额 ×来源于某国(地区)的应纳税所得额÷中国 境内、境外应纳税所得总额
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
企业发生的符合条件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 门另有规定外,不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1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 准予结以后纳税年度扣除。烟草企业的烟草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一律不得 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一、企业所得税计税依据
(二)税前允许扣除项目及其标准
非居民企业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抵免税额
税务会计
(2)
抵免限额=来源于某国(地区)的 应纳税所得额×25%。
二、企业所得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三)居民企业核定征收应纳税额的计算
1.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的范围 (1) 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可以不设置账簿的。 (2) 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应当设置但未设置账簿的。 (3) 擅自销毁账簿或者拒不提供纳税资料的。 (4)你虽设立账簿,但账目混乱或者成本资料、收入凭证及费用凭证残缺不全,难以查账的。 (5)你发生纳税义务,未按规定的期限办理纳税申报,经税务机关责令限期申报,逾期仍不申报的。 (6)你申报的计税依据明显偏低,又无正当理由的。
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的,或者虽设立机构、场所但取得所得与其所设立机构、场所没有

税务会计实务知识点总结

税务会计实务知识点总结

税务会计实务知识点总结一、税务会计基础知识1. 税务会计的概念和作用税务会计是指在会计基础上,根据法律法规的要求,计量和记录企业的税收信息,编制税务会计报表,履行纳税申报和纳税义务的一种会计工作。

税务会计的基本作用是为税收管理和税法规定的纳税申报提供税务资料和纳税核算所需的会计支持。

2. 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都是会计学的一个分支,但是两者在目标、内容、方法、财务报表的要求等方面有较大的区别。

财务会计是为了满足企业内外部的财务信息的需要,主要目的是为了提供给投资者、管理者、债权人和政府监管等利益相关方使用,主要目标是计算企业的经济效益和财务状况。

税务会计则是为了满足税务管理的需要,主要目的是满足税法规定的纳税申报和纳税义务,主要目标是计算企业应纳税额和已交税款。

3. 税收特征和分类税收是国家政府依法征收的强制性非交易性费用,其特征包括强制性、非对等性、非直接回报性和征收与支出不挂钩。

按照税收的性质和用途,一般可以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

直接税是指由纳税人直接负担并交纳给国家的税收,如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等;间接税是指由生产商或服务提供者交纳给国家,但最终由消费者承担的税收,如增值税、消费税等。

二、税务会计的法律法规1. 《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是为了规范企业的会计核算和报告行为,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维护社会公共利益而制定的,是税务会计的重要法规依据。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了税务会计的会计核算要求和税务处理事项的处理方式。

2. 《企业所得税法》《企业所得税法》是我国企业所得税的法律依据,其中规定了企业的所得税的计算和申报要求,对税务会计核算和报告提供了依据。

3. 《增值税法》《增值税法》是我国增值税的法律依据,其中规定了增值税的计算和申报要求,对税务会计核算和报告提供了依据。

4. 《个人所得税法》《个人所得税法》是我国个人所得税的法律依据,其中规定了个人所得税的计算和申报要求,对税务会计核算和报告提供了依据。

注册税务师考试税法二:应纳税额的计算

注册税务师考试税法二:应纳税额的计算

第九节 应纳税额的计算⼀、居民企业应纳税额的计算: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税率-减免税额-抵免税额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般有两种⽅法。

1.直接法:应纳税所得额=收⼊总额-不征税收⼊-免税收⼊-各项扣除-弥补亏损2.间接法: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利润总额±纳税调整项⽬⾦额。

调整项⽬包括:⼀个是企业的税会差异的部分;另⼀个是企业按税法规定准予扣除的税收⾦额。

【典型例题1】2010年某居民企业取得主营业务收⼊4000万元,发⽣主营业务成本2600万元,发⽣销售费⽤770万元(其中⼴告费650万元),管理费⽤480万元(其中新产品技术开发费⽤40万元),财务费⽤60万元,营业税⾦160万元(含增值税120万元),⽤直接法和间接法计算该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

『答案解析』1.直接法:⼴告费和业务宣传费=4000×15%=600(万元)应纳税所得额=4000-2600-[(770-650)+600]-(480+40×50%)-60-(160-120)=80万元2.间接法:会计利润=4000-2600-770-480-60-(160-120)=50万元⼴告费和业务宣传费调增所得额=650-4000×15%=650-600=50万元三新费⽤加计扣除=40×50%=20万元应纳税所得额=50+50-20=80万元【典型例题2】(教材例题例1-3)某⼯业企业为居民企业,假定2011年发⽣经营业务如下:全年取得产品销售收⼈5 600万元,发⽣产品销售成本4 000万元;其他业务收⼈800万元,其他业务成本660万元;取得购买国债的利息收⼊40万元;缴纳⾮增值税销售税⾦及附加300万元;发⽣的管理费⽤760万元,其中新技术的研究开发费⽤60万元、业务招待费⽤70万元;发⽣财务费⽤200万元;取得直接投资其他居民企业的权益性收益30万元(已在投资⽅所在地按1 5%的税率缴纳了所得税);取得营业外收⼊l00万元,发⽣营业外⽀出250万元(其中含公益捐赠38万元)。

边际贡献和利润的区别_边际贡献利润的实例会计题

边际贡献和利润的区别_边际贡献利润的实例会计题

会计中常常会涉及到一些利润的计算,区分好各个概念的会计从业者的基本要求。

那么,会计中要怎么区别边际贡献和利润呢?下面介绍一下边际贡献与利润的区别。

一、会计中的边际贡献基本概念边际贡献是管理会计中一个经常使用的十分重要的概念,它是指销售收入减去变动成本后的余额,边际贡献是运用盈亏分析原理,进行产品生产决策的一个十分重要指标。

通常,边际贡献又称为“边际利润”或“贡献毛益”等。

基本原理边际贡献一般可分为单位产品的边际贡献和全部产品的边际贡献,其计算方法为:单位产品边际贡献=销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全部产品边际贡献=全部产品的销售收入-全部产品的变动成本很显然,边际贡献越大越好,在订价决策中,必首先保证边际贡献不为负数,其次应考虑,全部产品的边际贡献应足以弥补固定成本,并仍有一定的积余。

而在特殊订价中,边际贡献保持正数是接受与否的底线。

二、会计中的边际利润边际利润指产品的销售收入与相应的变动成本之间的差额。

边际利润是反映增加产品的销售量能为企业增加的收益。

销售单价扣除边际成本即为边际利润,边际利润是指增加单位产量所增加的利润。

企业的经营收益减去会计成本,所得到的就是会计利润。

按照中国的财会制度,有销售利润、利润总额及税后利润等概念。

销售利润是销售收入扣除成本、费用和各种流转税及附加费后的余额;利润总额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实现盈亏的总额;税后利润是企业利润总额扣除应交所得税后的利润。

边际利润的计算公式为:边际利润M=销售收入S-变动成本V边际利润率是指边际利润与销售收入的比率。

即U=M/S=S-V/S=1-V/S销售利润=产品销售净额—产品销售成本—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其中:产品销售净额=产品销售总额—销货退回+销货折扣与折让利润总额=销售利润+投资净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税后利润=利润总额—应交所得税推荐:贡献边际分析法的公式当企业生产只受到某一项资源如某种原材料、人工工时或机器台时等的约束,并已知备选方案中各种产品的单位贡献边际和单位产品资源消耗额如材料消耗定额、工时定额的条件下,可按下式计算单位资源所能创造的贡献边际指标,并以此作为决策评价指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税法会计利润计算公式[税金会计工作技巧介绍]
1、对每月应去办的国、地税正常经常性业务做一个笔记,理顺每月正常业务,临时性业务有个记录,做完后也要有个标记。

正常业务每月都看一下笔记,这样防止漏项。

2、认证专用发票或运费发票时自己每月弄一张纸,每次认证通过的发票份数都写到纸上,月低与主管税务机关清单核对(份数与可抵扣税额),也便于随时统计已认证份数。

3、说说认证吧,一般来说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现在都是在发票开具之日起180天内认证,所说的180天不是按整月计算的,而是按一天一天算的。

比如我们是销货方,购货方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时如发现我销货方所开具发票上列明的他方基本资料有误,如果购货方未认证,需购货方出具一份情况说明,我方主管税务机关才予以批准我销货方当月作废或次月开具红字专用发票。

如果购货方认证后,要求退票,需购货方主管税务机会出具一份进货退出证明单(退货证明),我销货方主管税务机关才予以批准当月作废,或次月冲红。

4、通用税收缴款书(税票子)税局开具,只要在征期内缴纳就不用作废重开,但我们的开户行要求在两天内缴纳,所以如果加盖不清晰,银行不收的话很麻烦,我们这的银行一般都用第二联核对印鉴,所以这种一份单子有好几张的情况,银行核对哪张,就把哪张加盖的更清晰些就可以了。

抄报税时如果出现一点点小的差头儿,结果就会多往反于税局和单位之间,所以加强细节,减少差错出现。

感谢您的阅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