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索动物门
动物分类认识不同的动物界
动物分类认识不同的动物界动物是地球上最为广泛和多样化的生物群体之一。
它们以其独特的形态、行为和生理特征而备受研究者和爱好者的关注。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研究动物世界,科学家们将动物按照其特征和亲缘关系进行分类。
根据这种分类方法,动物界可分为七个主要的类群。
本文将探讨并认识这七个不同的动物界。
1. 脊索动物门(Chordata)脊索动物门是最高级别的动物门之一,它们的身体特征包括有脊柱或脊索。
这一类群包括了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和鱼类等。
脊索动物门的动物在解剖结构、生殖方式和行为特征上存在着明显的共同点。
2. 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节肢动物门是最为庞大和多样化的动物类群之一。
它们的身体被分为头、胸和腹三个部分,并拥有许多关节和外骨骼。
节肢动物门包括了昆虫、蜘蛛、螃蟹和甲壳类等。
它们在地球上广泛分布,数量众多,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
3. 软体动物门(Mollusca)软体动物门是一类身体柔软且没有内骨骼的动物。
它们通常具有柔软的身体外壳来保护自己。
软体动物门包括了蜗牛、蛞蝓、贻贝和章鱼等。
这一类群的动物广泛分布于陆地和水域中,从深海到高山都可以找到它们的踪迹。
4. 刺胞动物门(Cnidaria)刺胞动物门是一类具有刺细胞和口腔环的动物。
它们的身体大多呈现圆盘或摇篮形状。
刺胞动物门包括了水母、珊瑚、海葵和水螅等。
这一类群的动物主要生活在海洋中,对于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
5. 扁形动物门(Platyhelminthes)扁形动物门是一类身体扁平的动物,它们通常为无脊椎动物。
扁形动物门包括了蛔虫、吸虫和平面虫等。
尽管它们的身体形状简单,但它们在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角色。
6. 棘皮动物门(Echinodermata)棘皮动物门是一类身体呈放射对称的动物,它们的身体表面通常有许多尖刺。
棘皮动物门包括了海星、海胆和海参等。
这一类群的动物绝大多数生活在海洋中,对于海底生态系统的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动物学 第十四章脊索动物门
三,内部结构 1 消化系统:口,咽,肠,肛门 消化系统: 内柱: 内柱: (1)分泌粘液,推送食物入肠 )分泌粘液, (2) 与脊椎动物的甲状腺同源 ) 肝盲囊: 肝盲囊:相当于脊椎动物的肝脏 2 呼吸: 呼吸: (1)咽部:鳃裂 )咽部: 水流→口 咽 鳃裂→围鳃腔 围鳃腔→腹孔 水流 口→咽→ 鳃裂 围鳃腔 腹孔 (2)身体表面 ) 3 循环系统: 循环系统: 呼吸色素: 呼吸色素:无 闭管式循环
二,脊索动物的起源和进化
1 脊索动物与无脊椎动物的区别与联系 脊索动物 脊索 中枢神经 鳃裂 心脏 肌蛋白 有 位于背部 有 消化道腹面 磷酸肌酸 无脊椎动物 无 身体腹面 无 消化道背面 磷酸精氨酸
2 脊索动物的起源 脊索动物与棘皮动物有共同的祖先(原始无头类 脊索动物与棘皮动物有共同的祖先 原始无头类) 原始无头类 棘皮动物和半索动物的胚胎发育 卵裂,胚孔, 的胚胎发育( (1)棘皮动物和半索动物的胚胎发育(卵裂,胚孔,中胚层形 成)和幼体极为相似,半索动物和脊索动物的成体特点接近. 和幼体极为相似,半索动物和脊索动物的成体特点接近. 的成体特点接近 肌蛋白的生化成分比较: (2)肌蛋白的生化成分比较:
内柱
围鳃腔
生殖腺
�
圆口纲 软骨鱼纲 硬骨鱼纲 两栖纲 爬行纲 鸟纲 哺乳纲
上下颌 无颌类
附肢 鱼形类
胚膜
体温
无羊膜类
变温动物
有颌类(颌口 类)
四足类
羊膜类
恒温动物
第二节 尾索动物亚门(Urochordata) 尾索动物亚门(
生物学特征: 生物学特征: 1 海生动物,成体大多营固着生活. 海生动物,成体大多营固着生活. 2 幼体具脊索动物3大特征,但脊索仅限于尾部. 幼体具脊索动物3大特征,但脊索仅限于尾部. 3 体外包被被囊,由近似植物纤维素的被囊素构成,又称被囊动物. 体外包被被囊,由近似植物纤维素的被囊素构成,又称被囊动物. 4 有性生殖(雌雄同体,异体受精)或出芽生殖.以芽殖法形成 有性生殖(雌雄同体,异体受精)或出芽生殖. 群体,有世代交替现象.幼体经变态发育为成体. 群体,有世代交替现象.幼体经变态发育为成体.
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
3)鱼形动物(Pisces)的鳞
四种类型:
盾鳞:外形似盾,基板部分埋于皮层内,尖锥状棘突 露出体外。见于软骨鱼类 硬鳞:多为菱形,厚板状,表面具珐琅质层。见于原 始硬骨鱼类
3)鱼形动物的鳞(续)
圆鳞:为骨质鳞,表面无珐琅质,可见同心状生 长纹。见于硬骨鱼鲤科鱼类
-栉鳞:也是骨质鳞,只是鳞片表面具小棘,后缘 具小锯齿。见于硬骨鱼鲈科鱼类
始祖鸟 化石
始祖鸟 化石
始 祖 鸟 复原图
中华龙鸟
3)鸟纲(Aves)起源
起源:由爬行纲的一支演化过来
重点
过渡型化石:可能有始祖鸟、中华龙鸟,因为:
具爬行类特点:头骨双孔型,无喙,颌上有 齿,胸椎彼此未愈合,尾椎多达20个,骨骼 不中空,前肢具三个分开的肢
具鸟类的特征:全身披羽毛,前肢基本成翼, 后肢及腰带似鸟类
蜥螈(P1)复原图
两栖类:颈不明显 爬行类: 躯干和尾
七、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
6、鸟纲(Aves)
1)主要特征
最成功的飞行脊椎动物。具有高而恒定的体 温(37.0-44.6C),减少了对环境的依赖性。 身体流线型,具羽毛,前肢成翼,骨骼致密 轻巧,髓腔大,胸骨发达(区别于其他脊椎动 物)。具有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官。
具有较完善的繁殖方式(造巢、孵卵、育 雏),保证后代有较高的成活率。J-Rec.
2)鸟纲(Aves)重要化石
始祖鸟(Archaeopteryx lithographica):
具羽毛,但其余骨骼特点均与爬行类一致, 如有牙,前肢末端具爪。同时具有鸟类的 特点. 发现于德国晚侏罗世地层. 中华龙鸟:同时具有鸟类和爬行类的特点, 但有人认为它是恐龙。发现于我国辽西侏 罗纪地层中.
泥盆纪海洋鱼类(图)
脊索动物门
哺乳纲: 哺乳纲:
体外被毛,恒温, 体外被毛,恒温, 胎生(单孔类除外), 胎生(单孔类除外), 哺乳(具乳腺)。 哺乳(具乳腺)。
脊椎动物主要类群
圆口纲 软骨鱼纲 硬骨鱼纲 两栖纲 爬行纲 鸟纲 哺乳纲 上下颌 无颌类 附肢 鱼形类 有颌类(颌口 类) 胚膜 体温
无羊膜类
变温动物
四足类
羊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类
恒温动物
• 其他与无脊椎动物的区别
– 肛后尾:即尾在肛门后方; 肛后尾:即尾在肛门后方; – 闭管式循环系统; 闭管式循环系统; – 心脏位于消化道腹面; 心脏位于消化道腹面; – 后口; 后口; – 分节的肌节; 分节的肌节; – 生物化学比较
• 与部分无脊椎动物的共同点 – 后口 – 三胚层 – 真体腔 – 身体分节 – 两侧对称
变态期间:尾部连同脊索逐渐萎缩消失, 变态期间 : 尾部连同脊索逐渐萎缩消失 , 神 经管退化成神经节,感觉器官消失,,裂数增加, 经管退化成神经节,感觉器官消失 ,裂数增加, 体壁分泌被囊素形成被囊,开始营固着生活。 体壁分泌被囊素形成被囊,开始营固着生活。 这种从幼体至成体结构更为简单化的变态称 逆行变态或退化变态 或退化变态。 为逆行变态或退化变态。
最高等的动物门类
--脊索动物门(Chordata) 脊索动物门( 脊索动物门 )
进化地位
是所有动物中最高等的动物, 是所有动物中最高等的动物,包括 尾索动物、头索动物和脊椎动物。 尾索动物、头索动物和脊椎动物。 脊索动物与棘皮动物和半索动物具 有共同的祖先。 有共同的祖先。
生物学特征
具有脊索、背神经管和鳃裂三大特征。 具有脊索、背神经管和鳃裂三大特征。以及具肛 后尾、闭管式循环系统、心脏位于身体腹面等特征。 后尾、闭管式循环系统、心脏位于身体腹面等特征。 脊索在低等脊索动物中终生保留, 脊索在低等脊索动物中终生保留,在脊椎动物中被 脊柱所代替。 脊柱所代替。背神 经管在脊椎动物分 化为脑和脊髓。 化为脑和脊髓。低 等脊索动物鳃裂为 呼吸器官, 呼吸器官,进化中 消失或演变为其他 结构。 结构。
脊索动物学
脊索动物门(Chordata)本章主要内容:1.脊索动物门的共同特征。
2.脊索动物门的分类概况。
3. 脊索动物的起源和进化。
4.脊椎动物亚门的主要特征。
5.圆口纲的重要特征。
1.脊索动物门的共同特征脊索动物是动物界中最高等的一门,各种类间在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上都有极显著的区别,但本门动物以下共同特征:●具脊索(notochord)。
脊索位于消化道的背面,神经管的腹面,具弹性、不分节、起支持作用的一条棒状支柱。
●具背神经管(dorsal tubular nerve cord )。
背神经管位于脊索的背面,呈管状,其内部具有管腔。
●具咽鳃裂(pharyngeal gill slits)。
为咽部两侧一系列成对的裂缝,直接或间接与外界相通。
●心脏及主动脉位于消化道腹面,闭管式循环。
2.脊索动物门的分类概况脊索动物现代生存的种类约有41000种,分为尾索动物、头索动物和脊椎动物3个亚门。
其中前两亚门为低等脊索动物,又总称为原索动物(Protochordata)。
尾索动物亚门(Urochordata):大多数种类脊索和背神经管仅存在于幼体的尾部,成体退化或消失;成体有被囊包被体外,所以尾索动物又称被囊动物(Tunicate)。
尾索动物分为3个纲:●尾海鞘纲(Appendiculariae):体小,形似蝌蚪,游泳生活,鳃裂一对,构造似海鞘的幼体。
●海鞘纲(Ascidiacea):成体无尾,被囊厚,鳃裂甚多,幼体短暂自由生活,成体营固着生活。
●樽海鞘纲(Thaliacea):被囊薄而透明,其上有环状肌肉带;具世代交替现象。
头索动物亚门(Cephalochordata):鳃裂多,脊索和背神经管纵贯全身,终生存在。
本亚门仅头索纲(Cephalochorda),体呈鱼形,体节分明,表皮只有一层细胞,头部不明显,故称无头类(Acrania),体表动物为文昌鱼(Branchiostoma belcheri)。
脊椎动物亚门(Vertebrata):脊索只在胚胎发育阶段出现,随后或多或少地被脊柱所代替。
脊索动物门
脊索动物门进化地位:是动物界中最高等的一门动物。
基本特征:1、脊索:是脊索动物背部起支持作用的一条棒状结构,介于消化道和神经管之间。
2、背神经管:脊索背面的中空管状中枢神经系统。
脊椎动物的神经管前端膨大形成脑,脑后的部分形成脊髓。
3、鳃裂:消化管前端两侧一系列成对的裂缝,直接或间接与外界相通。
4、其他特征:肛后尾:尾在肛门之后闭管式循环:尾索动物例外心脏:位于消化管腹面脊索动物分类概述:现存脊索动物约四万多种,分属三个亚门。
1、尾索动物亚门:脊索和背神经管仅存在幼体的尾部,成体退化或消失;体表被有被囊。
包括:尾海鞘纲、海鞘纲、樽海鞘纲。
循环方式:开管式。
血液循环流向:可逆式(血管无动脉、静脉之分)2、头索动物亚门:脊索和神经管纵贯全身的背部,并终生保留。
咽鳃裂众多。
仅头索纲。
无头类:头索动物的头部不明显,故称无头类。
组成:无心脏,腹大动脉搏动——称狭心动物循环方式:闭管式3、脊椎动物亚门:脊索只在胚胎发育阶段出现,随后或多或少地被脊柱代替。
脑和感觉器官在前端集中,形成明显的头部,故称有头类。
逆行变态:幼体经过变态,失去了一些重要的构造,形体变得更为简单,这种变态称为逆行变态;如柄海鞘。
内柱:是文昌鱼、柄海鞘等动物咽部腹侧中间的一条纵沟,沟内有腺细胞和纤毛。
是脊椎动物甲状腺的前驱。
回结环:文昌鱼肝盲囊后一段内有纤毛的肠,是消化作用最活跃的部位。
脊索动物与无脊椎动物的异同:区别:棘皮动物说:认为脊索动物起源于棘皮动物和半索动物。
① 棘皮动物和半索动物都是后口动物;② 棘皮动物和半索动物都以体腔囊法形成中胚层;③ 棘皮动物幼虫和半索动物幼虫极为近似;④ 棘皮动物和半索动物的肌肉同时含有肌酸和精氨酸;圆口纲圆口纲是现存的脊椎动物中最原始的一类,无上、下颌,又称无颌类。
身体分为:头、躯干、尾。
尾:尾鳍为原型尾。
原尾型:尾鳍内部支持骨及外部背、腹叶完全对称的尾。
圆口纲的主要特征:无上下颌;无成对附肢;脊索终生存在;单鼻孔;内耳只有1-2个半规管;具鳃囊;特化性特征:1.具有口漏斗和锉舌。
动物生物学14 脊索动物类群
尾索动物亚门〔Urochordata〕
椎骨:亦称“脊椎骨〞是构成脊柱的单位。根据椎骨前后,两 面的形状,又可分为:双凹〔鱼〕、前凹〔无尾两栖、爬 行〕、后凹〔有尾两栖〕、异凹〔鸟〕、双平〔兽类〕
⑶ 原生的水生种类用鳃呼吸,陆生和次生水生种类 用肺呼吸。
⑷ 除圆口类外,脊椎动物出现了上下颌。 ⑸ 除圆口类外,脊椎动物出现了成对的附肢。 ⑹ 集中的肾脏代替了分节排列的肾管,更有效地排
3.头索动物的地位
1)祖先可能是原始的无头类,与无脊椎动物有共同祖 先;
2)由于适应不同生活方式而演变为两支,一支演变为 原始有头类,导向脊椎动物进化之路,另一支特化 为旁支,演变成头索动物的鳃口科动物;
3)认为头索动物是当前脊椎动物的原始类群,是脊椎 动物的姐妹群。在动物学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脊椎动物亚门
脊索动物类群
最高等的动物门类 ---脊索动物门〔Chordata〕
一、脊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1.出现了脊索 2.具背神经管 3.出现了咽鳃裂 4.肛后尾 5.脊索动物的心脏等
脊索:由柔软而富有弹性的结缔组织组成,脊索细胞内充满 半液态的胞质,脊索外有1-2层鞘膜组成脊索鞘。
背神经管
•一条位于脊索上方的中空的管状神经索,管内腔为 神经腔。 • 前部膨大成脑,神经腔形成脑室。 • 后部为脊髓,神经腔形成中央管。
不对称。 ⑵脊索:直达体前 ⑶背神经管:脑泡小,管上有眼点; ⑷消化、呼吸:口〔口笠、缘膜、缘膜触手〕——咽
脊索动物门可分为几个亚门几个纲简要记述各亚门和各纲的特点
脊索动物门可分为几个亚门几个纲简要记述各亚门和各纲的特点脊索动物门(Chordata)是动物界中的一个重要门类,包括了我们熟知的脊椎动物(Vertebrata)和无脊椎动物(Invertebrata)两个亚门。
脊索动物门按照现在的分类方法可以分为两个亚门、六个纲。
下面将对其特点进行简要记述。
一、无脊椎动物亚门(Invertebrata)无脊椎动物亚门是脊索动物门中数量庞大的一个亚门,主要包括了剑水螅纲(Cephalochordata)、甲壳纲(Tunicata)和环节动物纲(Annelida)三个纲。
1.剑水螅纲:剑水螅纲也被称为头索动物纲,是无脊椎动物中比较原始的一类。
剑水螅的身体呈纺锤形,约有2-7cm长,主要生活在海洋底部的沙泥中。
剑水螅具有一个明显的脊索(notochord),不具有头脑和眼睛,但有神经管。
剑水螅是过滤食物的动物,通过鳃裂滤去水中的有机物质。
2.甲壳纲:甲壳纲中的动物主要为海洋生物,具有外骨骼和甲壳,其身体躯干呈筒状。
甲壳纲中的动物是孤性动物,但有一些种类也可形成群体生活。
甲壳纲有两个亚纲,分别为参鞭亚纲(Ascidiacea)和海樽亚纲(Thaliacea)。
这些动物吸附在海洋底部或其他固定物上,通过鳃裂进行呼吸。
3.环节动物纲:环节动物的身体由一串相互相连的环节组成,每个环节都有一个腹足刺,用于附着和缩回时的运动。
环节动物的体内有明显的体腔,内部器官呈管状分布在体腔中。
环节动物有两个纲,分别为多毛纲(Polychaeta)和鞭毛虫纲(Hirudinea)。
多毛纲中的动物都是水生的,体长大多在几毫米到几十厘米之间,寿命较短。
鞭毛虫纲中的动物主要分布在淡水环境中,身体由若干环节组成,头部末端有唇吻,用于吸附宿主并吸取血液。
二、脊椎动物亚门(Vertebrata)脊椎动物亚门是脊索动物门中数量较少、较为进化的一类。
脊椎动物的身体都具有脊椎(vertebra)结构,脊椎构成了动物的骨骼系统。
脊索动物门
十四脊索动物门主要特征:具脊索(支撑身体),具背神经管,具咽鳃裂与高等无脊索动物相同的特征:两侧对称,分节现象,三胚层,后口动物,次生体腔脊索动物门: 1.尾索动物亚门(无头类):脊索和背神经管仅存于幼体的尾部,成体退化或消失,体表有被囊,代表动物:柄海鞘(独特的可逆式血液循环方式)为原索动物2.头索动物亚门(无头类):脊索和神经管纵贯于全身的背部,并终生保留,咽鳃裂众多。
代表动物:白氏文昌鱼,为原索动物3.脊椎动物亚门(颌口类):脊索只在胚胎发育阶段出现,随后或多或少地被脊柱所代替脊索的出现在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脊索的出现使动物的运动、保护支持功能获得质的飞跃。
脊索构成支撑躯体的主梁,是体重的受力者,使内脏器官得到有力的支持和保护,运动肌肉获得坚强的支点,在运动时不至由于肌肉的收缩而使躯体缩短或变形,因而有可能向大型化发展。
脊索的中轴支撑作用也使动物体更有效地完成定向运动,对于主动捕食和逃避敌害都更为准确、敏捷,脊椎动物头骨的形成和颌的出现以及椎管对中枢神经的保护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发展,脊索动物:在个体发育全部过程或某一时期,具有脊索,脊神经管和腮裂的动物。
头索动物:文昌鱼终身具有脊索,脊神经管,咽腮裂三个主要特征,几所纵贯身体全长达到身体最前端。
所以叫……脊椎动物:有明显头部和附肢,几所只在胚胎发育阶段出现,随后或多或少被脊柱所代替,而且脊柱有许多脊椎骨连接而成,故称……羊膜动物:爬行纲,鸟纲,哺乳纲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出现羊膜因而合称……变温动物:因代谢水平低,不能产生足够的热量和体温调节机制不完善,体温随外界环境的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也成外温动物。
恒温动物:因代谢水平高,能产生足够的热量和体温调节机制完善,体温不随外界环境的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也成内温动物。
咽腮裂:低等脊索动物在消化道前端的咽部两侧有一系列左右成对排列,数目不等的裂孔,直接开口于体表或以一个共同开口间接与外界相通,这些裂孔就是……圆口纲主要特征:体呈鳗形,分头、躯体和尾三部分。
脊索动物门ppt课件
头索动物亚门脊索和 背神经管纵贯 全身和鳃裂一 样,终生存在
头索纲:脊索纵贯全身,向前延伸至“脑”的前部,体呈鱼形,没有明显的头部,故名无头类,有特 殊的围鳃腔,鳃裂开口于围鳃腔中
甲胄鱼纲:全部绝灭,表覆盖大片甲胄
圆口纲:无颌,无成对附肢,锥形脊索骨开始出现,皮肤裸露
盾皮鱼纲:全部绝灭,早期具有颌鱼类体表被甲胄
二、头索动物亚门主要特征:
1、脊索发达:纵贯身体全长,并延伸到背神 经管前方,利于掘沙生活,故名头索动物或全 索动物。 2、脑、感官不发达,无明显头部,无附肢, 又称无头动物,无头类。 3、身体细长,肌肉分节明显,全为单体。 4、咽鳃裂数目多,类型种类具有围鳃腔 5、闭管式循环,心脏尚未形成,也无血红细 胞。
1、消化道:口→口腔→咽→食道 →→胃→小肠→大肠→肛门
2、消化腺:唾液腺,汗腺,胰 腺,胃腺,肠腺等。
1、在动物机体与环境间进行气体交 换
2、附属功能,发生,鸟类气囊的多 种功能
1、水栖类型:鳃,皮肤2、陆生 类型:肺,呼吸道(鼻腔,咽, 喉,气管等)
1、运载营养物质到细胞(营养,水, 1、心脏,2、动脉,3、小动脉,
第二节 脊索动物分类
❖ 分属于三个亚门 1、尾索动物亚门——为低等类群 2、头索动物亚门——为低等类群 3、脊椎动物亚门
亚门
尾索动物亚门多数种 类脊索和背神 经管仅存幼体 成体有被囊包 被体外(被囊 动物)
纲及主要特征 尾海鞘纲:体小似蝌蚪,自由游泳生活,鳃裂一对,构造似海鞘幼体,又名幼脊纲
海鞘纲:成体无尾,被囊厚鳃裂甚多,营固着生存 樽海鞘纲:被囊薄而透明,其上有环状肌肉带,有世代交替
氧气,激素)
4、毛细血管,5、小静脉,6、
2、将代谢产物运送到一定器官或排 出
脊索动物门
.
11
脊椎动物亚门各纲
• 1 各纲主要特征概述 2 不同特征划分: 无颌类与有颌 类 变温动物与恒温动物 无羊膜动物与羊膜动物
.
12
第三节 尾索动物亚门 (Subphylum Urochordata)
一、概述
1、幼虫自由生活,有中空的背神经管,尾部 有脊索, 因此得名“尾索动物”
2、幼体、成体都具咽鳃裂
的前方,故称“头索动物” 4、身体明显分节
.
29
二、代表动物—白氏文昌鱼
(Branchiostoma belcheri)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一)外形和生活习性
腹褶 腹孔 臀前鳍
肌节
背鳍
肛门
脊索
触须
生殖腺 腹褶
肌隔
腹孔
臀 前 鳍
肛 尾鳍 门
图14-8 文昌鱼外形
.
18
入水管孔 缘膜触手
咽 鳃裂
围鳃腔 胃 心脏
神经节 神经腺 出水管孔
被囊 外套膜
生殖孔 肛门
生殖导管
生殖腺 肠
柄
图14-3 海鞘内. 部结构
19
3、循环
循环系统组成:心脏、血管、血窦 循环方式:开放式 循环特点:可逆式血液循环流向
无动脉和静脉之分
.
20
4、排泄和生殖
雌雄同体; 多异体受精;也行出芽生殖 排泄器官:尿泡或不集中的小肾囊
体外 肛门 肠 沟系
.
46
5、血液循环
前主静脉 背动脉根 背大动脉 后主静脉
脊索动物门
脊椎动物主要类群
圆口纲 软骨鱼类 硬骨鱼类 两栖纲 爬行纲 鸟纲 哺乳纲
上下颌 附肢 无颌类 鱼形类
有颌类 (领口 类)
胚膜
无胚膜类 (无羊膜 生物)
体温 变温动物
四足类
胚膜类 (羊膜生 物)
恒温动物
柄海鞘
呼吸:如下图所示
入水孔
水 流
口
咽
鳃裂
气体交换
围 鳃 腔
出 水 孔
口
咽
围 咽 沟
背板
食道 胃
2 鱼纲:体表多被鳞,鳃呼吸,软骨或硬骨 附肢为鳍 3 两栖纲:由水上陆的过渡类型,皮肤裸露, 幼体鳃呼吸、鳍游泳; 成体肺和皮 肤呼吸; 五趾型附肢运动 4 爬行纲:完全陆生,皮肤干燥,被角质鳞或角 盾或骨板,肺呼吸,胚胎发育中出现羊膜 5 鸟纲:体表被羽,前肢为翼,恒温卵生 6 哺乳纲:体外被毛,胎生哺乳 恒 温 动 物
• 内部由液泡细胞组成,围以 结缔组织鞘,韧而有弹性 神经管 • 具支持功能 脊索 • 脊索动物胚胎期均具有 脊索,以后或终生保留, 消化管 或退化并被脊柱代替
肛后尾
咽腮裂
脊索鞘 弹性组织鞘 细胞核 液泡 纤维组织鞘 脊索细胞
脊索横切模式图
2. 背神经管(dorsal tubular nerve cord)
脊索的出现使动物体的支持、保护和运动的功能获 得“质”的飞跃。是动物演化史中的重大事件,从而使脊 索动物成为在动物界中占统治地位的一个类群。 脊索(以及脊柱)构成支撑躯体的主梁,使内脏器 官得到有力的支持和保护,运动肌肉获得坚强的支点, 因而有可能向“大型化”发展。也使动物体更有效地完成 定向运动,对于主动捕食及逃避敌害都更为准确、迅捷。 脊椎动物头骨的形成、颌的出现以及椎管对中枢神 经的保护,都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化的发展。
脊索动物门
5、神经系统:因固着生活,神经系统退化,仅在入、出水管孔之间有一个神经节(nervus ganglion),没有内腔,圆而坚硬,状如小瘤。其旁(靠出水口)有一无色透明、略为膨大的神经腺(neural gland),相当于高等动物的脑下腺。无专门感觉器官,仅于入水管孔、出水管孔、外套膜上有少量散在的感觉细胞。 6、生殖系统:雌雄同体,生殖腺位于肠环间和外套膜内壁上。精巢大,呈分支状,为乳白色颗粒状小块;卵巢长管状,呈淡黄色,内含有许多圆形的卵细胞,精、卵巢紧贴重叠,分别以单根生殖导管(gonoduct),开口于肛门附近的围鳃腔中。成熟的性细胞输入围鳃腔,然后经出水管孔排出体外,或在围鳃腔内与另一海鞘的生殖细胞相遇受精。精卵生殖细胞不同时成熟,为异体受精。
3、两栖纲(Amphibia):皮肤裸露,湿润,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出现五趾型附肢。 4、爬行纲(Reptilia):皮肤干燥,具角质鳞或骨板,羊膜出现。 5、鸟纲(Aves):体被羽毛(feather),前肢变为翼,恒温,卵生。 6、哺乳纲(Mammalia):身体被毛,恒温,胎生,哺乳。
第一节 脊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脊索动物门(Chordata):是动物界中最高等的一个门,包括全部脊椎动物和一些没有脊椎骨的脊索动物。 主要特征(共同特征、三大特征): 1、脊索(notochord): 是背部起支持体轴作用的一条棒状结构,介于消化道和神经管之间。来源于胚胎发育过程中,由原肠背侧的一部分细胞离开肠管而形成(内胚层)。 A、低等脊索动物终生具有脊索; B、有的种类仅见于幼体; C、高等脊索动物,只有胚胎期间出现脊索,发育完全时,即被分节的脊柱所取代,称这类动物脊椎动物。
第十四章脊索动物
文昌鱼的周围神经与脊椎动物的周围 神经有以下区别: 神经有以下区别: (1)背神经根和腹神经根不合并为一 混合脊神经; 混合脊神经; (2)背根上无神经节; 背根上无神经节; 背根兼有感觉和运动神经纤维; (3)背根兼有感觉和运动神经纤维; (4)左右脊神经不对称
(九)感觉器官
感觉器官不发达,没有形成 感觉器官不发达, 集中的嗅、 听觉等感官。 集中的嗅、视、听觉等感官。 主要的感觉器官有:眼点、 主要的感觉器官有:眼点、 嗅窝、漏斗器和在口笠、 嗅窝、漏斗器和在口笠、触须和 缘膜触手上的一些感觉细胞。 缘膜触手上的一些感觉细胞。
(十)生殖器官 雌雄异体。 雌雄异体。 生殖腺按体节排列在围鳃腔壁 的两侧并向围鳃腔内突入。 的两侧并向围鳃腔内突入。 生活时, 生活时,成熟卵巢呈淡黄色方 形小块;精巢呈白色方形小块。 形小块;精巢呈白色方形小块。不 具生殖管道, பைடு நூலகம்生殖管道,成熟的生殖细胞穿过 生殖腺壁和体壁, 生殖腺壁和体壁,直接进入围鳃 腔。
第二节 脊索动物分类 一、尾索动物亚门 Urochordata
脊索仅存在幼体尾部,成体脊索 脊索仅存在幼体尾部, 和神经管消失,包于被囊中。 和神经管消失,包于被囊中。
二、头索动物亚门 Cephalochordata
脊索和神经管纵贯身体全长,终 脊索和神经管纵贯身体全长, 生存在,咽腮裂明显。 生存在,咽腮裂明显。 三、脊椎动物亚门 Vertebrata 脊索只在胚胎发育中出现, 脊索只在胚胎发育中出现,随即 为脊柱所代替。 为脊柱所代替。
三、原生性水生种类用鳃呼吸,次生性 原生性水生种类用鳃呼吸, 水生和陆生种类成体用肺呼吸 都具有上、下颌(园口类除外) 四、都具有上、下颌(园口类除外) 具完善的循环系统, 五、具完善的循环系统,出现了具有收 缩功能的心脏 六、集中而构造复杂的肾脏代替了简单 而分散的肾管 用成对的附肢作为运动器官( 七、用成对的附肢作为运动器官(园口 类除外) 类除外)
最高等动物门类——脊索动物门
• 水流入咽部,食物颗粒留在咽内,水流 经鳃裂进入围鳃腔,经腹孔排出体外。
文昌鱼的内部解剖
海 鞘 成 体 的 内 部 结 构
• 呼吸作用在咽部完成,咽内壁有丰富的 毛细血管,水流经鳃裂时进行气体交换。
• 心脏位于身体腹面靠近胃的围心腔内, 两端各自发出一条血管。开管式循环, 血液流动每隔几分钟周期性改变方向, 血管无动脉和静脉之分。该方式在脊索 动物中是唯一的,血液通常无色。
• 无集中的排泄器官,仅在肠的弯曲处有 一团具排泄机能的细胞,排出尿酸。
• 幼体具脊索动物三大特征,但脊索仅限于 尾部。幼体经变态至成体后只保留鳃裂。
• 体外有的被囊(tunic),由近似纤维素的被 囊素构成,又称被囊动物(Tunicata)。
• 成体的结构
• 海鞘外形呈长椭圆形,基部固着在海底 岩石、贝壳或船底之上。
• 身体的最外层是被囊,被囊内是一层柔 软的外套膜。
• 但是有许多原始和特化的结构:无头、 无成对附肢、无心脏、无集中肾脏、具 特化的口器等,因此被认为是前脊椎动 物的原始类群,是脊椎动物的姐妹群。
脊椎动物亚门
• 脊椎动物亚门是脊索动物门中结构最复 杂、进化最高等的一个亚门。脊椎动物 亚门的主要特征如下:
• 出现明显的头部。神经管前端分化出脑, 并出现了集中的嗅、视、听等感觉器官, 加上保护它们的头骨,形成明显的头部, 因此脊椎动物又称为有头类。
• 脊索动物门的分类
• 现存四万多种,两大类群、三个亚门。
脊索动物门
脊椎动物亚门
脊椎动物是脊索动物门中进化最高等的一个亚门,结构复杂,数量最多。
主要特征
1、神经系统发达,神经管的前段分化为脑,又进一步分化为大脑、间脑、中脑、小脑 和延脑。 2、脊柱代替了脊索,成为身体的有力支柱,同时保护着脊髓 3、水生脊椎动物用鳃呼吸,鳃裂终生存在;陆生脊椎动物只在胚胎期间出现鳃裂,成 体用肺呼吸。 4、除圆口类外均出现了能动的上下颌,极大地加强了动物主动摄食和消化食物的能力。 5、循环系统完善出现了位于身体腹面的能收缩的心脏,有效促进血液循环 6、排泄系统出现了构造复杂的肾代替了简单分节排列的肾管,提高了排泄系统的机能, 使新陈代谢所产生的废物更有效的排出体外。 7、除圆口纲之外,出现了成对的附肢作为运动器官。
脊索动物门的分类
尾索动物
{
尾索动物亚门 头索动物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头索动物
脊椎动物
尾索动物亚门
头索动物亚门
头索动物终生具有发达的脊索、背神经管、咽 鳃裂以及肛后尾等典型脊索动物的特征,在原 索动物中较为进化。其脊索贯穿全身并延伸到 神经管前方,故称头索动物。为真正的脑和头 部,又称无头类。 /programs/view/OmP_g g2EAMI/
脊索动物门是动物界中最高等的一门。现存种类不论在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以及生 活方式上,都存在极显出差异,但在个体发育的某一时期或整个生活史中具有一些共 同的特征,这些特征完全区别于无脊椎动物。
主要特征:
1、脊索 2、背神经管 3、鳃裂 4、如果有尾,总是位于肛门后方,称为肛后尾 5、心脏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脊索动物门
——最高等的动物门类
一、进化地位
1.是所有动物中最高等的类群,包括尾索动物、头索动物和脊椎动物
2.脊索动物与棘皮动物和半索动物具有共同的祖先:胚胎发育半索动物与棘皮
动物相似,半索动物与脊索动物都有咽鳃裂和神经,三者都是后口动物
二、生物学特征
1.具有脊索、背神经管和鳃裂三大特征;以及具肛后尾、闭管式循环系统、心脏位于
身体腹面等次要特征
2.脊索在低等脊索动物中终生保留,在脊椎动物中被脊柱所代替。
背神经管在脊椎动
物分化为脑和脊髓。
低等脊索动物鳃裂为呼吸器官,进化中消失或演变为其他结构
三、名词解释
1.神经胚:背部沿中线的外胚层细胞下陷,形成神经板;两侧的外胚层形成一对纵褶,
并靠拢愈合,形成中空神经管,并进入胚胎内部与表面分离。
原肠背面中
央隆起,形成脊索中胚层,并脱离原肠,形成脊索。
2.脊索:消化道和神经管间的一条棒状结构,内部由液泡细胞组成,围以结缔组织鞘,
坚韧而有弹性, 具支持功能。
脊索动物的胚胎期均具有脊索,以后或终生保留,
或退化并被脊柱代替
3.神经管:位于脊索背面的中空管状的中枢神经系统。
背神经管在高等种类前端膨大
成脑,脑后的部分形成脊髓
4.鳃裂:咽部两侧成对的裂缝,为鳃裂,直接或间接与外界相通。
低等脊索动物及鱼
类的鳃裂终生存在,其他脊椎动物仅在胚胎期有鳃裂
5.逆行变态:身体前端粘附在其它物体上,尾部连同脊索逐渐萎缩消失,神经管退化
成神经节,感觉器官消失,鳃裂数增加,体壁分泌被囊素形成被囊,开
始营固着生活。
这种变态失去了一些重要的构造、形体变得更为简单,
称为逆行变态或退化变态。
四、意义
脊索出现的意义
1.支撑躯体
2.保护内脏器官
3.肌肉的支点
4.有助于动物体有效完成定向运动
5.头骨、颌、椎管的出现都基于脊索
头索动物在动物进化中的意义
具脊索动物的3大特征,同时具脊椎动物的特征,如分节的肌肉,典型的脊椎动物式的血液循环模式,分开的背腹根等
原始和特化的结构:无头,无成对附肢,无心脏,无集中肾脏,具特化的口器等是脊椎动物的原始类群
其身体结构和胚胎发育特点,为脊索动物的起源和演化提供有力证据
五、与无脊椎动物的区别
1.肛后尾:即尾在肛门后方
2.闭管式循环系统
3.心脏位于消化道腹面
4.后口
5.分节的肌节
6.生物化学比较
六、与部分无脊椎动物的共同点
1.后口(棘皮动物)
2.三胚层(扁形动物)
3.真体腔(软体动物)
4.身体分节(环节动物)
5.两侧对称(扁形动物)
七、起源
脊索动物门的起源
棘皮动物的短腕幼虫和半索动物幼虫柱头虫在结构上相似,肌肉中既含有精氨酸又有肌酸,表明这两类动物亲缘关系较近,同时也表明与脊索动物较近的亲
缘关系
一般认为棘皮动物和脊索动物有共同祖先,但目前尚没发现化石
脊索动物的祖先可能类似尾索动物的幼体,一类经变态,成体为固着生活,鳃裂作为取食和呼吸器官;另一类幼体期延长并适应新的生活环境,不再变态,
出现生殖腺并进行繁殖(即幼体性成熟),进而发展出具有脊索、背神经管和
鳃裂的自由运动的脊索动物
脊椎动物门的起源
已知最早的脊椎动物是无颌类,化石出现在5亿年前美洲和亚洲的海洋沉积中。
其中最早的种类是牙形动物。
现在人们一致认为它属于脊索动物,并在系统分支中将它与无颌类现存的盲鳗联系起来,为确立脊椎动物的起源提供了极为有用的证据
八、脊索动物门的分类
尾海鞘纲代表动物:住囊虫
尾索动物亚门海鞘纲代表动物:柄海鞘
原索动物樽海鞘纲代表动物:樽海鞘
头索动物亚门一头整纲代表动物:白氏文昌鱼
圆口纲无颌类
鱼纲颌口类
两栖纲颌口类脊椎动物脊椎动物亚门
脊椎动物爬行纲颌口类
鸟纲颌口类
哺乳纲颌口类
1.原索动物:无真正的头和脑
1.1尾索动物亚门:幼体具上述3大特征,但脊索在尾部。
变态后脊索消失,背神经
管退化成神经节,鳃裂仍存在。
成体具被囊,大多营固着生活
1.2头索动物亚门: 3大特征终生存在。
脊索纵贯全身,并向前延伸至背神经管前
端
2.脊椎动物:脊索逐渐被脊柱取代,脑和感觉器官集中于前端,形成明显头部
2.1圆口纲:无颌,又称无颌类。
无成对附肢,脊索终生存在,并出现雏形脊椎骨。
2.2 鱼纲:出现上下颌,称为有颌类。
骨骼有软骨和硬骨之分,体表覆鳞,具鳍,
鳃裂直接或不直接开口于体表。
2.3 两栖纲:从水上陆的过渡种类,幼体鱼形,以鳃呼吸,成体出现五指(趾)
型四肢,皮肤裸露,以肺和皮肤进行呼吸,生活在潮湿的陆地或水
中。
与其他更高等脊椎动物共称为四足类。
2.4 爬行纲:完全陆生。
皮肤干燥,被以角质鳞、盾片或骨板。
肺呼吸。
胚胎发
育中出现羊膜,与鸟类、哺乳类共称为羊膜类。
2.5 鸟纲:全身被羽,前肢变为翼,恒温,卵生。
2.6 哺乳纲:体外被毛,恒温,胎生(单孔类除外),哺乳(具乳腺)。
九、代表动物重点
柄海鞘
基部固着在海底岩石、贝壳或船底之上。
体外层是被囊。
顶端2个开口,顶部开口是入水管孔,侧面开口是出水管孔。
海鞘无内骨骼,靠水流产生内压以支撑身体;同时水流对海鞘的新陈代谢是必需的
左从上到下:入水管孔右从上到下:神经节
缘膜触手神经腺
咽出水管孔
鳃裂被囊
围鳃腔外套膜
胃生殖孔
心脏肛门
生殖腺
肠
柄
1.1消化和呼吸
消化道始于入水管孔,由咽、食道、胃、肠、肛门组成
呼吸作用在咽部完成。
咽内壁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当水流经过鳃裂时进行气体交换水+食物——入水管口——口水——鳃裂——围鳃腔——出水管——体外
食物——沟系——食道——胃肠——肛门
1.2循环
循环系统组成:心脏、血管、血窦
循环方式:开管式
循环特点:可逆式血液循环流向,即血液的流动每隔几分钟就周期性地改变方向。
这种循环方式在脊索动物中是唯一的,在动物界也是极少见的
血液无色
1.3排泄、神经和感官
无集中的排泄器官,仅在肠的弯曲处有一团具排泄机能的细胞——小肾囊
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都很退化。
神经中枢仅是一个无腔的神经节,由此发出若干神经分支分布到身体各个部分;无感觉器官,仅有少量感觉细胞
1.4生殖
雌雄同体,精卵不同时成熟,故异体受精;出芽生殖
1.5幼体和变态
幼体具脊索动物 3 大特征,尾内有脊索;脊索背部有中空的背神经管,神经管前端膨大成脑泡,并具眼点和平衡器;消化道前端分化成咽,咽壁上有鳃裂。
尾在肛门后方,心脏位于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