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饮食差异
中韩两国的美食文化有何不同?
![中韩两国的美食文化有何不同?](https://img.taocdn.com/s3/m/e550492c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2c.png)
中韩两国的美食文化有何不同?中韩两国作为东亚地区的邻国,在食文化方面也有着不少的相似之处,但又有着不少的区别。
本文将为大家详细介绍中韩两国的美食文化,探究它们不同的方面。
一、菜系中韩两国的菜系各具特色,中餐以粤菜、川菜和鲁菜为代表,韩餐则以泡菜、烤肉和拌饭为代表。
1.粤菜粤菜在国内餐饮市场中占据了很大的份额,代表着广东的饮食文化。
其特点是讲究鲜、嫩、滑,注重色、香、味的协调,烹制方法多样,适应性强。
2.川菜川菜在国内也占据重要的地位,代表着四川的饮食文化。
其特点是口味重、香辣浓烈,以辣椒和花椒为代表的调料闻名全国。
3.鲁菜鲁菜则代表着山东的饮食文化,以其讲究清、鲜、嫩、滑的烹调技艺而闻名,以红烧肉、水煮鱼等为代表。
4.泡菜韩国的泡菜则是韩国饮食文化的代表,是由辣椒酱、海带、萝卜和白菜等原料腌制而成的,口感酸辣爽口,非常适合与米饭一起食用。
5.烤肉除了泡菜外,韩国的烤肉也是很有名的,其采用严格的选料和烹制工艺,同时又保持了传统的口味,风味独特。
6.拌饭韩国的拌饭又称为“拌饭”,是将米饭与蔬菜、肉类和调料拌匀而成的一种饮食方式。
它既健康又美味,而且制作简易,深受韩国人民的喜爱。
二、饮食习惯中韩两国的饮食习惯也是有很大不同的。
1.用餐方式中餐讲究“家常便饭”,即一日三餐以稳定为主,强调饮食量宜适度,注重节约食物。
而在韩国,人们则习惯性地将社交和饮食联系在一起,对饮食场所和环境要求比较高,重视人际关系和交际。
2.养生饮食中餐中提倡养生饮食,讲究吃五谷杂粮、蔬菜水果、肉类鱼虾等多种食物,膳食结构合理平衡,注意饮食规律。
而韩国则提倡“同食同休”,即同种类饮食搭配搭休息,能够帮助身体更好地吸收营养。
3.餐前饮品中餐的茶文化历史悠久,用茶代替白开水,养生保健。
而在韩国,用餐前以及餐后喝冷开水,这种做法被认为可以促进饮食消化和代谢。
三、食材选择中韩两国的食材选择上也存在较大差异。
1.蔬菜水果中餐推崇以食疗为主导的蔬菜水果,包括白菜、黄豆、黑木耳、山药等营养丰富的食材。
「韩国饮食与中国饮食的差异及其特点」
![「韩国饮食与中国饮食的差异及其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441ae2cf10661ed9ac51f32b.png)
韩国饮食与中国饮食的差异及其特点韩国是中国的近邻,也是东亚的礼仪之邦。
中韩之间有三千多年的交流历史,韩国的文化艺术、人情风俗,在中国人的眼里,有不少地方与中国是比较接近的。
在历史上,韩国各方面都深受中国影响,是中华文化圈中与中国最相似的国家,自古被称作“小中华”,饮食自然也不例外,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深具其自身的特色中国同韩国一样都是以谷物为主食,南方以米饭为主,北方以面食为主,因为国土的辽阔与商业的发达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并且流派繁多,各具特色。
ﻫ中国料理的食材与料理方法是如此的丰富多彩如果要找韩国料理与中国料理的区别乍看之下很难找到,但是从全盘的特征与味道来看还是有所不同的。
最明显的区别是与中国料理的丰富多彩相比韩国料理可以说是单调朴素的,中国国土辽阔,物产丰饶,文化多元,构成了深奥的饮食文化,而韩国地小物薄,文化单一,饮食文化自然而然逃不了单调朴素这一评价。
ﻫ首先从料理的种类来看,韩国料理完全不能与中国料理相比,食材与味道也远不如中国料理,当然仔细研究的话韩国的小菜数目与味道也是颇多的。
在韩国的饭店点菜的时候,你从菜谱上马上发现这一差距。
在中国,即使是再小的饭店也会有几十种菜肴,而韩国的大饭店才会提供这么多数量的料理。
另外从味道上相比较两国饮食的差异。
事实上味道是非常主观的感觉比较起来有点难度,但是大致比较来看中国饮食以油、咸、酸辣等味为主,而韩国料理大致上都偏向于清淡,追求原汁原味。
中国饮食料理方法多样但最主要的是在主食材上用油炒各种调料,利用油与高热炒调味料使各种味道绝妙地混合在一起,当然多使用油也会有油腻的感觉,与此相比韩国料理以清淡为主,在烹饪的时候只利用一两种主要调料,特别是比起用油炒韩国饮食更偏爱水煮的料理法,因而韩国料理偏向于清淡口味。
ﻫ总之从“色、香、味、形、器”综合来看中国料理比韩国料理更胜一筹,但是韩国料理也有其独到之处。
ﻫ第一,韩国料理虽然口味清淡,但是追求的是原汁原味纯天然之味,与中国饮食相比韩国饮食最大的特征是发酵饮食比较发达。
对中韩饮食文化的比较
![对中韩饮食文化的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c7ae5f44f7ec4afe04a1df76.png)
对中韩饮食文化的比较摘要:中韩两国都有悠久的传统饮食文化,本文从分析中韩饮食文化的发展入手,对中韩饮食文化进行了比较。
关键词:中国;韩国;饮食文化;比较中图分类号:g1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12-0-01中韩饮食文化作为两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都在影响着世界其他国家,尤其是东亚文化圈。
由于各自的文化背景不同,中韩饮食文化呈现着差异性,下面进行两者之间的比较。
一、中韩饮食文化的发展(一)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及其影响中国饮食文化经过几千年的历史发展,形成了源远流长的区域文化。
追溯中国饮食的发展轨迹,黄帝时起随着中华民族饮食状况的改善,人们不仅懂得了烹还懂得调;周秦时期开始形成了中国的饮食文化;到了汉代,中西(西域)饮食文化的交流密切,中国饮食文化不断丰富;唐宋时期饮食文化逐步成熟,最具代表性的是烧尾宴;明清发展了唐宋食俗的同时,混入了满蒙特点,中国饮食文化又现一高峰,满汉全席代表了清代饮食文化的最高水平。
从传统文化发展到现代包括中国茶文化、中国酒文化等在内的中国特色饮食文化,不仅直接影响到日本、朝鲜、韩国、蒙古、新加坡、泰国等国家,还间接影响到欧美等各大洲,如中国的素食文化、茶文化、药膳、陶瓷餐具等,惠及了全世界数十亿人。
(二)韩国饮食文化的发展及特点韩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其气候和土壤条件适合农业发展。
韩国的农业种植始于新石器时代,水稻种植随后逐渐普及,韩国饮食文化的典型特点是以谷物为主,五百多年来一直保留朝鲜时代的饮食风格。
韩国饮食主食以稻米饭为主,副食则主要是汤、酱汤、泡菜和酱类等发酵食品和由鱼类、贝类、海藻等海产品做成的食物。
韩国饮食讲究调料的搭配,韩国菜有五味五色的特点,即由酸、甜、苦、辣、咸五昧和红、黄、白、黑、绿五色调和而成;韩国饮食讲究高蛋白、多蔬菜,喜清淡、忌油腻,菜肴鲜美可口,有益养生保健。
二、中韩饮食文化的比较(一)中韩饮食文化相似之处在中韩饮食文化的历史长河中,中国有五千年文明古国美誉,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中国饮食文化;韩国的饮食文化虽然没有中国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但由于受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影响很深,两国的饮食文化有诸多相似之处。
中国饮食文化和韩国饮食文化对比
![中国饮食文化和韩国饮食文化对比](https://img.taocdn.com/s3/m/19f4a0a05901020207409cbf.png)
韩国炒年糕VS昆明炒饵块
饵块在昆明民俗中是过
年必吃的,平时也或炒或 煮或烧无不宜,边陲百姓 热衷于“饵食”,执传统 而不堕,已数千年。从前 的昆明又是“子间”人的 饵块最受欢迎,年节时往 往被抢购一空。“子间” 人是彝族的支系,看来这 老的食品,是少数民族最 得其真传了,学者定可赞 一句“礼失求诸野”!
韩国炒年糕VS昆明炒饵块
韩国最早的炒年糕是皇帝在宫中所享用的“宫廷炒 年糕”。最初的炒年糕不是辣的,而是用酱油来调味 而成的炒年糕。而且基本的材料中也没有鱼饼和大葱, 而是放入肉和蘑菇等材料。
1800年代第一次问世 记载炒年糕的第一个文献是1800年代完成的烹饪 书“是議全書”。但由于朝鲜时期,在宫廷中也有过 炒年糕,因此,推测在1800年以前就有炒年糕。 1953年炒辣年糕再次问世 现在我们爱吃的炒年糕在文献中是没有记载的。 只有传文中说:“申当洞炒年糕的马福林奶奶”从 1953年开始做了炒年糕。韩国战争后的1953年,马 福林奶奶在中华料理店参加免费试吃活动,不小心把 年糕掉进了父亲的炸酱面里,在吃掉入炸酱面的年糕 时竟感觉特别好吃,继而又想到了辣椒酱。以这个创 意,奶奶在现在的申当洞位置开始了露天炒年糕店铺。
成都担担面VS韩国冷面
制作差异
韩国冷面
• 主料:冷面面条350克、 牛肉200克(牛排肉)
• 辅料:大葱一个、蒜4瓣、 洋葱半个、萝卜100克、 黄瓜半个、梨1/3个
• 鸡蛋2个
• 调料:辣椒粉1/2、凉开水 6杯、食盐半匙
成都担担面
主料:面粉500克,猪肉 辅料:德阳豆油、味精、
红油辣椒、鸡蛋、化猪油、 豌豆尖、好汤、醋、葱花、 芽菜、豆粉、各适量。
中韩饮食文化比较
目录
一、中国饮食 二、韩国饮食 三、两中国菜肴在烹饪中有许多的流派。其中最有影 响和代表性的也为社会所公认的有:鲁、川、粤、闽、苏、浙、湘、徽等菜系,即被人 们常说的中国“八大菜系”。一个菜系的形成和它的悠久历史与独到的烹饪特色分不 开的。同时也受到这个地区的自然地理、气候条件、资源特产、饮食习惯等影响。
中韩两国饮食文化礼仪对比
![中韩两国饮食文化礼仪对比](https://img.taocdn.com/s3/m/ba44ab54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3c.png)
中韩两国饮食文化礼仪对比冀佳中、韩两国地理位置接近,同属于汉字文化圈,两国属于一衣带水的关系,因此,语言、文化等方面有着极高的相似之处,当然差异也是有的。
了解两国饮食文化礼仪方面的差异,对中、韩两国文化交流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1 引言礼仪是社会文明化的产物,只要人类存在交往和交际活动,就需要通过礼仪来表达他们彼此的情感和尊重。
中国是一个具有几千年礼俗和风俗习惯的文明古国,自古以来以礼仪之邦著称,从奴隶制社会发展至今先人们在长期的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共同形成了一种约定俗成的规范,并以此来作为约束人们行为的准则。
饮食礼仪便是其中的一种,《礼记》中有一句名言;“夫礼之初,始诸饮食”礼的产生是从饮食开始的,饮食礼仪是在饮食习俗基础上形成的,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儒家思想在罢黜百家之后一直独占鳌头,被中国历代王朝所尊崇,可见儒家学说在中国的地位。
儒家思想不仅对中国的礼仪文化产生巨大的影响,也深深影响着周边的国家和地区。
我国自汉朝起版图不断扩大,各个民族文化技术相互交融,使得周边各国争相前来学习,同时也带走我们的先进文化,朝鲜半岛与我国比邻而居,中国儒家礼仪文化的对于韩国的影响一直延续至今,韩国对于儒家礼仪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是十分成功的,中韩两国都是饮食大国,也同被称为“礼仪之邦”,在国际交往日益紧密的今天,中韩两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2 饮食礼仪文化在中韩两国的沿革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儒家思想在罢黜百家之后一直独占鳌头,被中国历代王朝所尊崇,可见儒家学说在中国的地位,儒家十三经中《仪礼》 《周礼》 《礼记》自东汉以来被尊为“三礼”是儒家礼学的核心著作,不仅系统地阐述了先秦时代上层社会的饮食名物制度,而且详细记载了饮食礼仪,对后世的中国饮食文化传统影响极大,“三礼”的基本内容即礼学的核心被概括为四个方面:礼之义,即礼主尊卑、亲疏之义;礼之节,即详细说明五礼的仪式规范;礼之实施;礼之器具。
中韩饮食文化比较
![中韩饮食文化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9e17deb4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902686a.png)
中韩饮食文化比较中韩两国拥有丰富多样的饮食文化,虽然有一些共同之处,但也有许多差异。
本文将就中韩的饮食文化进行比较。
饮食惯中韩饮食结构比较中韩两国的饮食结构都以主食为主,但细节上有所不同。
中国的主食以米饭为主,而韩国则以米饭和面食为主。
此外,中国菜肴通常包括主菜、配菜和汤,韩国菜则更加注重小菜的搭配。
此外,韩国还有一种特殊的饮食文化,即韩式烧烤,它以在桌上烤肉为特色。
食材使用比较中韩两国在食材的使用上也有不同。
中国菜肴通常使用多种蔬菜、肉类和海鲜,而韩国菜则更加注重辣椒、大蒜和酱料等调味品的使用。
韩国还有一种特殊的食材,即泡菜,它是用盐腌、辣椒粉腌制的蔬菜。
礼仪与俗就餐礼仪比较中韩两国的就餐礼仪也有所不同。
中国人在就餐时通常采用筷子,吃饭时端起碗;而韩国人则采用铁质的餐具,吃饭时将碗放在桌子上。
此外,中国人还有一种特殊的俗,即将菜肴夹给长辈或客人尊奉。
庆祝饮食节日比较中韩两国都有许多与饮食相关的节日。
中国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和中秋节都与特殊的菜肴和美食有关。
而韩国有一种特殊的节日,即第一次喂食的婴儿节,父母会为婴儿准备特殊的食物,象征祝福和幸福。
健康饮食观念健康饮食观念比较中韩两国的健康饮食观念也有所不同。
中国人注重均衡饮食,强调食物的营养价值和药膳疗效。
韩国人则更加注重食物的热量和消化。
他们相信吃热量适中的食物对身体更有益。
结论综上所述,中韩饮食文化在饮食惯、食材使用、礼仪与俗以及健康饮食观念等方面存在一些差异。
同时,这些差异也体现了中韩两国的历史和文化传承。
了解和尊重不同的饮食文化有助于加深两国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 字数:810字。
中韩饮食文化对比
![中韩饮食文化对比](https://img.taocdn.com/s3/m/ccb83143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90.png)
中国
食材丰富多样,包括各种肉类、海鲜、蔬菜、豆制品等。
韩国
常用食材包括泡菜、海鲜、肉类、蔬菜等,其中泡菜是韩国 饮食文化的重要代表。
烹饪方法与技巧差异
中国
烹饪方法多样,包括炒、炖、煮、蒸等,注重火候和调味。
韩国
烹饪方法以炖煮和烧烤为主,注重食材的原味和发酵技巧。例如,韩国的泡菜制 作就需要经过腌制和发酵过程。
韩国料理在中国的本土化
为了满足中国消费者的口味,韩国料理在调料和 食材上进行了本土化改良,如减少辣度、增加甜 味等。
韩国料理在中国的市场前景
随着中韩文化交流的深入和消费者口味的多样化 ,韩国料理在中国市场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中国菜系在韩国受欢迎程度调查
中国菜系在韩国的影响力
01
中国菜系作为世界三大菜系之一,在韩国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中韩饮食文化对比
汇报人:XX 2024-01-23
• 引言 • 中韩饮食文化概述 • 食材选择与烹饪技巧对比 • 餐桌礼仪与用餐习惯对比 • 节日食品与特色小吃对比 • 中韩饮食文化互相影响与融合现象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探究中韩饮食文化的异同点
通过对中韩两国饮食文化的比较研究,可以深入了解两国在食材选择、烹饪技 艺、餐桌礼仪等方面的异同点,有助于增进对两国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两国特色小吃举例及制作方法
中国特色小吃
包子、煎饼果子、豆腐脑等。包子是一种用面团包裹各种馅料并蒸熟的小吃,口感软糯,馅料丰富;煎饼果子则 是用绿豆做成的薄饼,搭配脆脆的油条和酱料,口感丰富;豆腐脑是一种以豆腐为主要原料的小吃,口感滑嫩, 味道鲜美。
韩国特色小吃
炸鸡、辣炒年糕、鱼饼等。炸鸡是韩国非常受欢迎的小吃之一,口感酥脆,味道香辣;辣炒年糕则是一种用辣椒 酱和年糕一起炒制的小吃,口感Q弹,味道香辣可口;鱼饼则是一种以鱼肉为主要原料的小吃,口感鲜美,营养 丰富。
韩国和中国饮食文化差异
![韩国和中国饮食文化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9f738a664b73f242336c5f58.png)
中韩饮食文化差异饮食文化是最明显看出各个国家文化差异的一部分。
因为人们生活当中,“食”的问题是不可缺少的,所以我们通过各国家的饮食就可以知道他们的文化。
中国有一句,“食在广东”意思是在中国广东地区的菜很丰富而且很有名。
由于这种原因我调查广东菜,进而我为了品尝正宗广州菜的味道,亲自去在广州里有名的几个饭店或酒家,那时,发现两国饮食文化差异,简单来说,有以下的特点。
第一,韩国是‘饭文化’中国是‘菜文化’。
在韩国点菜时,点一个菜(主要汤、全体料理)的话一般免费提供小菜。
但是在中国点菜的时候,没有像韩国那样的免费小菜,要点各种菜。
第二,吃的速度也不一样。
有个研究表明“中国人基本上有慢慢的性质,还有喜欢边吃边谈,所以一般中国人吃的速度较慢”,但是在韩国有一种“快快”文化。
已经快快的文化浸透日常生化,所以吃的速度也很快。
还有吃饭的时候,中国人双方一起对话着吃饭,但是以前在韩国不喜欢一边吃饭一边说话。
这样以为没有礼貌。
但现在韩国年轻人也喜欢双方一起对话着吃饭。
第三,韩国和中国都是用筷子但样子不同。
因为在中国常常吃的鱼是比较大,容易剔出鱼刺,所以筷子的梢模样比较圆圆的。
但是在韩国常常吃的鱼刺是又薄又细,所以为了容易剔出鱼刺筷子的梢模样比较尖溜溜,短一点。
第四,现在韩国爱咖啡但中国爱茶。
现在在韩国有很多咖啡厅甚至在城市里中心地方从摸一个咖啡厅到另外咖啡厅不到一百米。
现在韩国的年轻人越来越爱喝咖啡。
但是,中国是茶的国家。
中国人吃饭的时候以喝茶代喝水,还有出驻车司机也放在驾驶座椅旁边茶以后常常喝茶。
韩国人是如果要减肥的话有一些人为了减肥花很多钱但是中国人不要太努力比较容易一些减肥因为茶有中和作用所以即使大部分中国菜有多油也不会那么胖。
第五,邀请客的时候,中国人认为留饮食有礼貌,所以迎接客人的时候,主人点多菜或者做了多菜,客人留下一点食物,但是在韩国留下食物不太礼貌。
韩国人认为给东道主看出空碗就是真正表示感谢的象征。
如许,两国国家一瞥很近似,但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有很多不同的点。
中韩文化差异
![中韩文化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3c3c7d840b4c2e3f572763d3.png)
中韩文化差异一、中韩两国饮食文化比较(一)中国饮食文化1、中国人的传统饮食习俗是以植物性食料为主。
主食是五谷,辅食是蔬菜,外加少量肉食。
形成这一习俗的主要原因是中原地区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的经济生产方式。
但在不同阶层中,食物的配置比例不尽相同。
因此古代有称在位者为“肉食者”。
以热食、熟食为主,也是中国人饮食习俗的一大特点。
这和中国文明开化较早和烹调技术的发达有关。
中国古人认为:“水居者腥,肉臊,草食即膻。
”热食、熟食可以“灭腥去臊除膻”(《吕氏春秋・本味》)。
中国人的饮食历来以食谱广泛、烹调技术的精致而闻名于世。
史书载,南北朝时,梁武帝萧衍的厨师,一个瓜能变出十种式样,一个菜能做出几十种味道,烹调技术的高超,令人惊叹。
2、在饮食方式上,中国人也有自己的特点,这就是聚食制。
聚食制的起源很早,从许多地下文化遗存的发掘中可见,古代炊间和聚食的地方是统一的,炊间在住宅的中央,上有天窗出烟,下有篝火,在火上做炊,就食者围火聚食。
这种聚食古俗,一直至后世。
聚食制的长期流传,是中国重视血缘亲属关系和家族家庭观念在饮食方式上的反映。
总之,中国饮食文化是一种广视野、深层次、多角度、高品位的悠久区域文化;是中华各族人民在100多万年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在食源开发、食具研制、食品调理、营养保健和饮食审美等方面创造、积累并影响周边国家和世界的物质财富及精神财富。
(二)韩国饮食文化韩国人日常饮食中以大米为主食,韩国人的日常饮食是米饭、泡菜、大酱、辣椒酱、咸菜、八珍菜和大酱汤,并以肉类、豆类、海产品、泡菜、汤等为辅食。
其中,汤和泡菜在日常饮食中是必不可少的。
这些辅食的味道往往因烹调者不同而异,尽管用的可能是同样的原料。
韩国人特别喜欢吃辣椒,辣椒面、辣椒酱是平时不可缺少的调味料。
这与韩国气候寒冷湿润、种植水稻,需要抗寒抗湿。
有如泡菜是具有韩国民族特色的冬季必备副食品,每个家庭主妇都有腌制泡菜的独特手艺和秘方,因此泡菜的口味,每家各不相同。
中国饮食文化和韩国饮食文化对比
![中国饮食文化和韩国饮食文化对比](https://img.taocdn.com/s3/m/078d5c300912a216147929f2.png)
韩国代表食物
韩国料理
韩国泡菜
拌饭
烤肉
年糕
韩国炒年糕VS昆明炒饵块
饵块在昆明民俗中是过
年必吃的,平时也或炒或 煮或烧无不宜,边陲百姓 热衷于“饵食”,执传统 而不堕,已数千年。从前 的昆明又是“子间”人的 饵块最受欢迎,年节时往 往被抢购一空。“子间” 人是彝族的支系,看来这 老的食品,是少数民族最 得其真传了,学者定可赞 一句“礼失求诸野”!
韩国炒年糕VS昆明炒饵块
韩国炒年糕:
韩国最早的炒年糕是皇帝在宫中所享 用的“宫廷炒年糕”。最初的炒年糕 不是辣的,而是用酱油来调味而成的 炒年糕。而且基本的材料中也没有鱼 饼和大葱,而是放入肉和蘑菇等材料。
韩式泡菜火锅VS蜀九香火锅
中韩饮食文化 的相互影响?
八大菜系
鲁菜
川菜
粤菜
浙菜
徽菜 湘 菜
闽菜 京菜
韩国饮食
韩国饮食的特点:
韩国饮食特点十分鲜明,烹调虽多以烧烤为主,与中国 料理不同的是,韩国料理比较清淡,少油腻,而且基本上不 加味精,蔬菜以生食为主,用凉拌的方式做成,味道的好坏 全掌握在厨师的手指中。尝过韩式白菜泡菜的客人都对这个 韩国饮食文化中的“国粹”难以忘怀。韩式烤肉以高蛋白, 低胆固醇的牛肉为主。
韩国饮食礼仪:
自古以来,韩国极重礼仪,饮食方面,上菜或盛饭时, 亦要先递给长辈,甚至要特设单人桌,由女儿或媳妇恭敬地 端到他们面前,等待老人家举箸后,家中其他成员方可就 餐。 韩国人的餐桌是矮脚的小桌,宾客地盘腿而坐。年轻 人更会在长辈面前跪坐在自己的脚底上,绝不能将双腿伸直, 否则会被认为是不懂礼貌。如果遇上房间太小,可以将餐桌 摆在院子里,铺上席子便可。
中韩美食大PK
中国饮食
中韩文化差异
![中韩文化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e265abd4f5335a8102d220f9.png)
中韩文化差异
一、在韩国,如果是和长辈一起喝酒,都必须侧过身去的。
二、喝酒时,如果自己的酒杯空了,就会把酒瓶递给对方。
三、吃拌饭时,会非常用劲地含住勺子,然后又会把嘴闭得很紧并且很用力地把勺子拉出,同时勺子会如同洗过的一样,光亮如新。
四、吃饭的时候,嘴里的食物多得咽不下去,还是把其他食物送进嘴里。
五、用餐时,用筷子夹菜,用勺子吃饭和喝汤。
六、用排骨、炒年糕或者炸酱面等食物招待来到家里的客人。
七、饭后如果不消化,就会用针刮一下头发,然后刺手指。
八、用布包饭碗。
九、韩国的老人喜欢说这样一句话“人活得久一点真是什么事都会发生啊”。
十、腿麻了,喜欢用食指点点舌尖,然后在鼻子上点点。
十一、韩国女人打架的时候特别喜欢互相扯头发。
十二、长辈经常打晚辈,喜欢打头尤其是后脑勺。
十三、韩国人总爱秀几句外语,包括:英语、日语、中文等,但是英语发音超级烂,完全听不出来是英语!!!
十四、穷人被富人鄙视,下级总向上级点头哈腰,等级、阶级制度显露无疑。
十五、如果是对话场面,即使外面很安静,也一定要到咖啡厅之类的地方谈话。
十六、一进家门就会脱鞋。
十七、睡觉起来后,把被子和枕头放进衣柜里。
进屋后一定会关门关窗。
十八、大部分男人被称作“大叔”。
十九、划拳(石头,剪子,布)在很多韩剧里出现,划之前把左手伸平,手指张开,右手握住左手数手指的样子,要看一会才开始划拳。
二十、很多带有政略性质的婚姻。
中韩饮食文化对比
![中韩饮食文化对比](https://img.taocdn.com/s3/m/498127efeff9aef8951e069a.png)
中韩饮食文化
对比
精选ppt
1
中国饮食特征
• 风味多样 • 四季有别 • 讲究美感 • 注重情趣 • 食医结合
精选ppt
2
精选ppt
3
韩国饮食特征
• 高蛋白,多蔬菜 • 喜清淡,忌油腻 • 喜欢凉辣 • 五味五色
精选ppt
13
韩国餐桌礼仪
• 韩国人餐桌上汤是必不可少的,而且一定要左边放饭右 边放汤,位置不能颠倒。
• 汤匙和筷子不能同时抓在手里,使用筷子时把汤匙放在 桌子上。不能把汤匙和筷子搭放在碗上,不能端着饭碗 和汤碗吃饭。
• 用汤匙先喝汤或泡菜汤之后,再吃别的食物。 • 一定要用右手先拿起勺子,从水泡菜中盛上一口汤喝完,
精选ppt
12
韩国餐桌礼仪
• 韩国人很爱吃类似于中国的方便面,他们管这叫拉面, 总是吃得津津有味的。吃面不用碗,喜欢直接用锅盖接 着吃,还有吃拌饭用的盆特大,看上去像是胃口特好, 很能吃的样子!
• 韩国人很爱喝酒,和长辈一起喝酒时一定要侧过身去喝, 而且喝干后要别人给自己满酒,不自己倒酒,就是跟长 辈一起也如此。
在用勺子吃一口米饭,然后再喝一口汤,再吃一口饭后, 便可以随意的吃任何东西了。这是韩国人吃饭的顺序。 • 勺子在韩国人的饮食生活中比筷子重要,它负责盛汤, 捞汤里的菜,装饭,不用时要架在饭碗或其他食具上。 而筷子,只负责夹菜。 • 与年长者同座时,坐姿要端正。由于韩国人的餐桌是矮 腿小桌,放在地炕上,用餐时,宾主都应席地盘腿而坐。
• 中国人喜欢入座礼仪。先请客人如坐上席,再请长者在 客人旁依次一边端着碗一边夹菜吃。
• 对筷子摆法没有太多要求,但绝对禁忌将筷子垂直插在 饭中央。
中日韩饮食文化差异总结
![中日韩饮食文化差异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d44b4ce4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bc.png)
中日韩饮食文化差异总结
中餐:中餐注重调味和口感,讲究“五味调和”和“色、香、味、形、器”五个方面。
常用的调味料包括酱油、豆瓣酱、花椒等,口感丰富多样,有鲜、香、油、辣等,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特色菜系。
中餐也注重餐桌礼仪,如有客人来访时,要主人先尝一口,礼节性地端给客人。
日餐:日本餐厅主要提供寿司、生鱼片和烤鳗鱼等料理。
日本餐的调味主要是使用酱油、味噌和日式风味的调味料。
食物以简洁自然、原味为主,经常使用新鲜的海鲜和蔬菜,烹饪技巧也很注重,如制作寿司时需要掌握米饭的粘度和卷制方式。
韩餐:韩国餐厅提供的食物种类多样,口感大多以酸辣为主。
常用调味料有辣椒酱、大葱、蒜、芝麻等,同时在烹饪物料时也需特别注重色彩和质感。
韩国餐厅与日本餐厅的最大差异是,它们提供一系列小菜,可以与主食一同享用,例如泡菜等。
中韩饮食文化对比
![中韩饮食文化对比](https://img.taocdn.com/s3/m/04f4f056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1c.png)
中韩饮食文化对比
中韩两国都有着丰富多样的饮食文化,而这些文化的差异也反映了两国在历史、地理、气候等方面的不同。
本文将从食材、烹饪方式、餐桌礼仪等方面对中韩饮食文化进行对比,带您了解中韩两国独特的饮食风俗。
一、食材对比
中韩两国的食材选择有着显著差异。
在中国,大米、小麦、豆类、蔬菜等是主要的食材,而在韩国,泡菜、辣椒酱、牛肉等则是常见的食材。
此外,韩国人偏爱的泡菜、辣椒酱等酸辣口味,在中国并不常见。
中韩两国在食材选择上的不同也体现了各自的地域特色和文化传统。
二、烹饪方式对比
中韩两国的烹饪方式也存在较大差异。
在中国,炒、煮、炖等烹饪方式被广泛采用,注重原汁原味,讲究食材的新鲜和自然口感。
而在韩国,烤、炸等烹饪方式更为普遍,独特的烤肉和炸鸡等美食成为了韩国饮食文化的代表。
此外,韩国独特的火锅料理和涮烤方式也吸引了众多食客。
三、餐桌礼仪对比
中韩两国的餐桌礼仪也有所不同。
在中国,尊重老人、祝酒等礼仪被视为尤为重要,家庭聚餐时往往要遵守一定的礼节。
而在韩国,餐桌礼仪更为注重团体性和礼貌,例如用餐时要等年长者先动口,不可
先动筷等。
此外,韩国人在用餐时也常常采取坐地吃饭的传统方式,体现了韩国饮食文化中的人情味。
通过以上对比,我们可以看到中韩两国在饮食文化上的差异之处。
中韩两国各自独特的饮食文化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了色彩,也展现了丰富多样的美食文化。
希望能够通过对中韩饮食文化的对比,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这两个国家丰富多彩的饮食遗产。
「韩国饮食与中国饮食的差异及其特点」
![「韩国饮食与中国饮食的差异及其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82879e6b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0850d6f.png)
「韩国饮食与中国饮食的差异及其特点」韩国饮食作为世界上最为知名的美食文化之一,拥有丰富多样的菜肴和独特的烹饪方法。
与中国饮食相比,韩国饮食不仅有明显的差异,还有其独特的特点。
首先,韩国饮食与中国饮食在食材选用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中国饮食讲究以谷类、蔬菜和肉类为主食,兼以鱼虾类为辅食。
相比之下,韩国饮食的主食多以大米为主,也有使用面食和粉食的传统。
此外,韩国饮食中的蔬菜和海鲜的比例相对更高,而肉类的消费量相对较低。
韩国人普遍喜欢辛辣的食物,并在料理中广泛使用辣椒酱和辣椒粉等调料,给韩国菜赋予了独特的风味。
其次,韩国饮食与中国饮食在烹饪方法上也有不同之处。
中国饮食烹饪方法丰富多样,包括炒、煮、炖、炸、蒸、烤等多种不同的烹调方式。
韩国饮食则较为简单,多以煮和炖为主,注重保留食材原汁原味。
韩国人喜欢将食物切成小块,或者切成片状或丝状,制作出富有层次感的饭菜。
此外,韩国饮食比中国饮食更加注重菜肴的细节和搭配。
韩国传统饭菜通常由多道菜组成,每道菜都有特定的制作和搭配方法,以突出食材的味道和颜色的搭配。
韩国饭菜中经常用到的调味料包括酱油、醋、蒜、葱、芝麻等,这些调味料能够使菜肴更加鲜美。
韩国人崇尚天然的食物,他们讲究食材的新鲜和自然,注重保持食材的原汁原味。
此外,韩国饮食还有其独特的特点。
韩国饮食注重平衡和谐,追求食材的五味平衡。
他们相信五味的平衡不仅能够提高身体的健康,还能够给人带来愉悦的感觉。
韩国人还有一种独特的饮食方式,即韩国烤肉。
韩国烤肉通常在餐桌上烤制新鲜的肉类,并辅以蔬菜、调料和酱料等,自己调制并品尝。
这种烤肉方式不仅有趣,还能够让人在享受美食的同时,感受到与家人和朋友的亲密互动。
综上所述,韩国饮食与中国饮食在食材选用、烹饪方法和菜肴特点上存在显著的差异。
韩国饮食以大米、辣椒等食材为主,偏爱煮和炖的烹饪方法,注重菜肴的细节和搭配。
与中国饮食相比,韩国饮食更加简单精细,讲究菜肴的平衡和和谐,并享受餐桌上的亲密互动。
朝鲜族饮食民俗与汉族民俗的比较
![朝鲜族饮食民俗与汉族民俗的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a0a9e746ad02de80d4d840fc.png)
韩国饮食民俗与我国汉族民俗的比较摘要:韩国发展前期,由于地理环境原因,在饮食上“山珍”、“海味”占很大比重,而在饮食制作上也较少采用耗时长、工艺繁复的烹饪方法,总体以生拌、凉拌、煮、煎、炒为主。
另外受自然环境和生产力局限,其民日常饮食朴素节俭,饮食文化观念自然质朴。
以上两方面导致人民饮食“尚天然”。
另外受中国道家思想影响,韩国人民自古信奉东方阴阳五行观念,认为人体需与天地节气调和,因而形成了按季进补和一些独特的饮食方式。
这些与中国汉族有较大区别。
关键词:朝鲜族 汉族 饮食文化特征一、韩国和汉族饮食内容比较1、主食:韩国:米饭是主食,做饭用有盖铸铁铁锅。
现在随着居住环境的改变 住暖气楼房的韩国家庭也大都使用电饭煲。
除米饭外其主食还有打有①打糕,打糕是将蒸熟的糯米放到槽子用木槌捶打制成。
打糕的原料主要是糯米。
所洒的豆面原料,除用小红豆外,还可以用黄豆、绿豆、松子、栗子、红枣、芝麻等。
制作时先将粘米淘净蒸熟,放在打糕槽内,用打糕槌子把米粒打碎粘合在一块而成。
吃的时候,用刀蘸水切割成小块,蘸着糕面吃。
②松饼,松饼是先将和好的米面擀成小面片,后把拌有芝麻、枣、糖的小豆馅包在里面,再放到松树叶上蒸熟而成。
③冷面,冷面的主要原料是荞麦面、小麦面和淀粉。
做法是把荞麦粉、小麦面、淀粉或用玉米面、高梁米面加榆树皮面等掺和压制成面条,食用时先将面条入开水锅中,煮熟后捞出,然后用凉水浸凉,沥干水后在面里加以牛肉汤或鸡肉汤,然后在面条上拌上一些香油、胡椒、辣椒面、盐、酱、醋、味精、芝麻、泡菜等佐料,再浇上一些狗肉汤。
吃起来甜里有酸,香里透辣,清凉爽口。
汉族:汉族以农业为本,以大米、面粉或杂粮为主食,大米常被煮(或蒸)成饭 或熬成粥。
过节时,依节日习惯把大米加工成粉条、粉皮、凉粉、米糕 糯米则加工成粽子、汤圆(元霄)、年糕(糍粑)等花样食品。
面粉常被蒸成馒头或煮成面条、面糊糊。
面粉制作的花样食品有花卷、包子、饺子、馄饨、油条、锅贴、春卷、炸糕、烧饼、烧卖、大饼、煎饼、酥饼、月饼等。
中韩饮食特点及礼仪比较
![中韩饮食特点及礼仪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2859442c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79.png)
撰文/高浩然中韩饮食特点及礼仪比较中韩两国的饮食文化能够代表各自国家的历史文化和气候特点,正是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形成的饮食文化,才能够展现出不同的历史底蕴。
韩国的饮食习惯中普遍喜欢高蛋白、清淡、微辣的食物,而中国在不同的地区具有截然不同的饮食文化,东北地区喜欢咸香口味、川蜀地区喜欢辛辣刺激口味、西北地区喜咸辣口味、而南方地区的口味则相对清淡。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韩国与中国之间的距离较近,且在历史中有着丰富的沟通和交流,中国文化对于韩国的影响较为深远,在文学、文字、礼仪等方面韩国文化中经常会出现中国文化的“影子”,且韩国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对中国文化进行了借鉴和改良,使之具有韩国文化的特点,这种情况在饮食文化中的体现尤其显著。
饮食文化能够代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历史、宗教、习俗,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中国与韩国在饮食文化中的相似点较多,却也存在一些差异。
中韩饮食与礼仪特点中国国土面积较大,且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文明,不同地区的饮食文化、宗教信仰、生活习惯之间差异较为明显,且饮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人们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也是文化历史中不可或缺的瑰宝之一。
在中国的饮食文化中,能够看出“阴阳五行”的哲学思想,在我国国民理念中,“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是世间万物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五种物质在天地万物中互相影响、互相作用,有道是“民以食为天”,在饮食文化中更能够看到中国的哲学思想。
例如,中国的饮食文化中把味道分为“五味”;把谷物等分为“五谷”等。
遵循着“阴阳五行”的哲学思想。
我国的传统饮食不仅营养搭配丰富,而且烹饪方法繁多,在摆盘上重视菜肴的整体美感,讲究色、香、味、意、形、养六大特点合理搭配,并且追求“色香味俱全”的菜肴形式。
近年来,在中国的餐饮行业,又出现了“融合菜”的形式,能够在一家餐厅中领略不同区域的特产美食,也是融合各地鲜明饮食特点的形式之一。
更为显著的一点是,中国历来有着“药食同源”的说法,认为对于一些亚健康状态,或者是疾病诊疗的过程中,可以通过食物来调节人们的身心健康,不同的食物也具有相应的功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个国家的历史有长有短,疆域有大有小,实力有强有弱,人口有多有少,民族构成、宗教信仰、政权性质和经济结构也有差异,故而各国的饮食文化是不一样的。
就算距离很接近的中韩两国,饮食上也有天差地别。
中国饮食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中的阴阳五行哲学思想、儒家伦理道德观念、中医营养摄生学说,还有文化艺术成就、饮食审美风尚、民族性格特征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创造出彪炳史册的中国烹饪技艺,形成博大精深的中国饮食文化。
学者胡自山在《中国饮食文化》一书提到:中国饮食文化是一种广视野、深层次、多角度、高品位的悠久区域文化;是中华各族人民在100多万年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在食源开发、食具研制、食品调理、营养保健和饮食审美等方面创造、积累并影响周边国家和世界的物质财富及精神财富。
————引用于胡自山《中国饮食文化》从沿革看,中国饮食文化绵延170多万年,分为生食、熟食、自然烹饪、科学烹饪4个发展阶段,推出6万多种传统菜点、2万多种工业食品、五光十色的筵宴和流光溢彩的风味流派,获得“烹饪王国”的美誉。
从内涵上看,中国饮食文化涉及到食源的开发与利用、食具的运用与创新、食品的生产与消费、餐饮的服务与接待、餐饮业与食品业的经营与管理,以及饮食与国泰民安、饮食与文学艺术、饮食与人生境界的关系等,深厚广博。
从外延看,中国饮食文化可以从时代与技法、地域与经济、民族与宗教、食品与食具、消费与层次、民俗与功能等多种角度进行分类,展示出不同的文化品味,体现出不同的使用价值,异彩纷呈。
从特质看,中国饮食文化突出养助益充的营卫论(素食为主,重视药膳和进补),五味调和的境界说(风味鲜明,适口者珍,有“舌头菜”之誉),奇正互变的烹调法(厨规为本,灵活变通),畅神怡情的美食观(文质彬彬,寓教于食)等4大属性,有着不同于海外各国饮食文化的天生丽质。
从影响看,中国饮食文化直接影响到日本、蒙古、朝鲜、韩国、泰国、新加坡等国家,是东方饮食文化圈的轴心;与此同时,它还间接影响到欧洲、美洲、非洲和大洋洲,像中国的素食文化、茶文化、酱醋、面食、药膳、陶瓷餐具和大豆等,都惠及全世界数十亿人。
总之,中国饮食文化是一种广视野、深层次、多角度、高品位的悠久区域文化;是中华各族人民在100多万年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在食源开发、食具研制、食品调理、营养保健和饮食审美等方面创造、积累并影响周边国家和世界的物质财富及精神财富。
————摘自百度中国饮食文化特点中国是文明是国,亦是悠久饮食文化之境地。
吾存于世,吃喝二十余年,有所心得有所感悟,现将饮食文化归纳出以下几个特点,望大家见教:第一,风味多样。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各地气候、物产、风俗习惯都存在着差异,长期以来,在饮食上也就形成了许多风味。
我国一直就有‘南米北面’的说法,口味上有‘南甜北咸东酸西辣’之分,主要是巴蜀、齐鲁、淮扬、粤闽四大风味。
第二,四季有别。
一年四季,按季节而吃,是中国烹饪又一大特征。
自古以来,我国一直按季节变化来调味、配菜,冬天味醇浓厚,夏天清淡凉爽;冬天多炖焖煨,夏天多凉拌冷冻。
第三,讲究美感。
中国的烹饪,不仅技术精湛,而且有讲究菜肴美感的传统,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形、器的协调一致。
对菜肴美感的表现是多方面的,无论是个红萝卜,还是一个白菜心,都可以雕出各种造型,独树一帜,达到色、香、味、形、美的和谐统一,给人以精神和物质高度统一的特殊享受。
第四,注重情趣。
我国烹饪很早就注重品味情趣,不仅对饭菜点心的色、香、味有严格的要求,而且对它们的命名、品味的方式、进餐时的节奏、娱乐的穿插等都有一定的要求。
中国菜肴的名称可以说出神入化、雅俗共赏。
菜肴名称既有根据主、辅、调料及烹调方法的写实命名,也有根据历史掌故、神话传说、名人食趣、菜肴形象来命名的,如‘全家福’、‘将军过桥’、‘狮子头’、‘叫化鸡’、‘龙凤呈祥’、‘鸿门宴’、‘东坡肉’……第五,食医结合。
我国的烹饪技术,与医疗保健有密切的联系,在几千年前有‘医食同源’和‘药膳同功’的说法,利用食物原料的药用价值,做成各种美味佳肴,达到对某些疾病防治的目的。
”古代的中国人还特别强调进食与宇宙节律协调同步,春夏秋冬、朝夕晦明要吃不同性质的食物,甚至加工烹饪食物也要考虑到季节、气候等因素。
这些思想早在先秦就已经形成,在《礼记月令》就有明确的记载,而且反对颠倒季节,如春“行夏令”“行秋令”“行冬令”必有天殃;当然也反对食用反季节食品,孔子说的“不食不时”,包含有两重意思一是定时吃饭,二是不吃反季节食品,与当代人的意识正相反,有些吃反季节食品是为了摆阔。
西汉时,皇宫中便开始用温室种植“葱韭菜茹”,西晋富翁石崇家也有暖棚。
这种强调适应宇宙节律的思想意识的确是华夏饮食文化所独有的。
这种意识残留到现代的大约仅有节日食俗了(中医中药里也有一些,但未受到重视)。
“阴阳五行”说是传统思想所设定的世界模式,也被认为是宇宙规律。
人是“三才”之一,饮食是人类生活所不可少的、制作饮食的烹饪必然也要循此规律。
因此,不仅把味道分为五,并产生了“五味”说(其实人能感觉到的“味”不止有五,但二三千年前,能分辨出五种也不算少),而且还削足适履地把为数众多(当时人们已经认识到这一点)的谷物、畜类、蔬菜、水果分别纳入“五谷”“五肉”“五菜”“五果”的固定模式。
这使人感到荒诞。
更令人惊奇的是还有“凡饮,养阳气也;凡食,养阴气也”(《礼记郊特牲》)。
并认为只有饮和食与天地阴阳互相协调,这样才能“交与神明”,上通于天,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的效果。
因此在祭天时要严格遵循阴阳五行之说。
这种说法被后来的道教所继承,成为他们饮食理论的一个出发点,如认为吃食物是增加人体阴气的,如“五谷充体而不能益寿”“食气者寿”等,要修炼、要获得阳气就要尽量少吃、最佳境界是不吃,走“辟谷”的境界。
中和之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的审美理想。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者也。
至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礼记中庸》)。
什么叫“中”?不能简单地用“中间”来概括它。
这个“中”指恰到好处,合乎度。
有点像河南话中的那个“中”。
“和”也是烹饪概念。
《古文尚书说命》中就有“若作和羹,惟尔盐梅”的名句,意思是要做好羹汤,关键是调和好咸(盐)酸(梅)二味,以此比喻治国。
《左传》中晏婴(齐国贤相)也与齐景公谈论过什么是“和”,指出“和”不是“同”,和是要建立不同意见的协调的基础上的。
因此中国哲人认为天地万物都在“中和”的状态下找到自己的位置以繁衍发育。
这种审美理想建筑在个体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之上。
这种通过调谐而实现“中和之美”的想法是在上古烹调实践与理论的启发和影响下产生的,而反过来又影响了人们的整个的饮食生活,对于追求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的古代文人士大夫,尤其如此。
与“中和”相反的是极端,极端在烹饪上也不被视为正宗,那些“咸过头,辣过头,酸过头”的食品虽然会受到一些身体处在不正常状态下的人们的追捧,但从长远看来它对身体是有害的。
社会生活、政治生活中的极端主义其弊更是不可胜言。
————摘自天涯论坛韩国饮食文化主食白米饭。
常用的菜肴有以肉、鱼、豆腐、蔬菜等炖煮的火锅,韩国特有的营养丰富的泡菜。
以及用韩国式的调味佐料拌制的各类小菜。
餐具使用汤匙和筷子。
菜馆的基本佐料是辣椒与大蒜,此外又加有多种不同风味的调味品。
因此韩国菜除了辣味以外,还具有独特的色、香、味,令人垂涎三尺。
韩定食(韩国式客饭):传承朝鲜时代宫中菜的传统风味,各式小菜摆满桌面,除了泡菜以外,一般不加辣椒粉。
蒸、烤、烫、拌等烹调方法各不相同。
每家餐厅的食谱,价格也不尽相同,但几乎都有用小麦煎饼包里肉类,蔬菜等八种小菜食用的《九折坂》,以及加放肉类、鱼类、蔬菜、磨菇炖煮的火锅《神仙炉》。
烤牛肉和烤牛排:在多种烤肉中最受欢迎的是烤牛肉(切成薄片的牛肉用佐料腌制后烤熟)和烤牛排(用佐料腌制后放在铁板上烤熟)。
两者皆以生菜、芝麻叶等沾辣椒酱或豆瓣酱食用。
有时附带提供3至5样泡菜或小菜,有的餐厅则需另加点白米饭和汤。
餐厅招牌常以花园为店名。
梨泰院花园(花山区梨泰院洞(797-1474),三元花园(江南区新沙洞(544-5351)、西门会馆(中区西小门洞(755-4645)等较有名,在韩国一般的餐厅也可品尝到。
烤牛里脊:将适当厚度的牛里脊烤熟后,醮少许黄酱,用洗净的生菜等新鲜蔬菜包卷后食用。
或醮香油盐佐料食用。
面条火锅:切成薄片的牛肉或海鲜,与各种时令蔬菜以及面条一起,放入烧开的汤锅内,煮熟后即可食用。
清淡可口,余味无穷。
包饭套餐:用新鲜蔬菜,包卷熟肉或其它蔬菜的风味食品。
每家餐厅选用主料会略有不同,但大都是用蔬菜加少许酱(黄酱、辣椒酱或混合酱)后,卷包起来食用。
与以肉为主的“包肉”不同,主料是蔬菜的包饭,不必担心胆固醇问题。
蔬菜的甘苦味,还有助于增进食欲。
冷面:主要有汤多且爽口的《水冷面》和以辣椒酱调味的辣味《拌冷面》等两种。
任何季节,在享用烤牛肉等菜肴后,以冷面作主食是最受欢迎的食用方式。
《面》有以荞麦为原料制成的平壤式冷面,也有以马铃薯为原料制成的咸兴式冷面。
各餐厅的种类皆有所不同,面上加的配料大多以肉类、蔬菜或水煮蛋为主,也有放生鱼片的餐厅。
面可以用剪刀剪后再食用。
参鸡汤:在童子鸡内入糯米、大枣、大蒜、有参后,长时炖煮。
随个人喜好还可加放胡椒粉、盐巴等食用。
由于营养丰富,是炎夏的高级补品。
锅汤、火锅类:韩国家庭最经常吃的家常菜就是用豆瓣酱和蔬菜煮制的豆酱火锅,鱼和牛肉脏煮成的什锦火锅等。
火锅中以牛的内脏和蔬菜炖煮的牛肠火锅最为有名。
此外还有用章鱼加放辣椒酱等佐料煮成的章鱼火锅等种类繁多。
韩国一般的火锅多以海鲜类为原料,可享用到各种海产品的鲜美味道。
拌饭:韩国式拌饭,其中《石碗拌饭》是韩国独有的食谱,值得一尝。
白米饭上盖上黄豆芽等蔬菜、肉和鸡蛋等佐料,盛在滚烫的石碗内,加放适量的辣椒酱后,搅拌而食。
多种材料的味道相混合形成独特的风味,锅底的锅巴更是一绝。
在大部分的韩国餐厅均可品尝到,全州中央会馆等是有名的拌饭专门店。
汤茶:利用生姜、桂皮、人参、五味子、大枣、草决明、葛根等中药材,长时间煎熬而成。
中药可健身防病,并有治疗功效。
因此,韩国人在感到疲倦时,总是饮用中药汤茶,提神防病。
水果茶:主要选用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的柚子、木瓜、橘子皮等水果,加水长时间煎熬后饮用,或用蜂蜜淹制后,加热水稀释饮用。
冬季常饮,可预防感冒。
风味灌肠:灌肠是将豆腐、粉条、大米和蔬菜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后,灌入猪肠内加工成的韩国式美味香肠。
韩果:自古以来是祭祀的供品,也是婚礼仪式或饮茶时食用的韩国传统点心。
面粉加上蜂蜜、麻油后油炸的油蜜草;《茶食》与中国的样式相似,加上中药材,以糯米等炸制的姜糖、麦芽糖亦与中国相似。
此外还有将水果或蔬菜用蜂蜜腌制而成的蜜煎果,婚礼所用的韩果即可口又美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