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气的制取方法

合集下载

实验室制氧气的三个化学方程式

实验室制氧气的三个化学方程式

氧是人体进行新陈代谢的关键物质,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第一需要。

氧气是我们每个人都不可或缺的,是心脏的“动力源”,所以氧气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据研究显示,增氧可以提高免疫系统的免疫能力。

初中化学实验室制取氧是常考的知识点,下面一起来看看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吧!实验室制氧气的方法有三种,分别为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加热氯酸钾、加热高锰酸钾。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MnO2=2H2O+O2↑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IO3=加热MnO2=2KCI+302↑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KMnO4=加热=K2MnO4+MnO2+O2↑下面来看看制氧的装置和步骤。

装置选择如下: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选甲装置:固体与固体加热制气体(实验室常用说法:固固加热型)用过氧化氢制氧气选乙装置液体与固体不加热制气体(实验室常用说法:固液常温型)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步骤:查-装一定一点一收一离一熄查一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一装药品定一把试管固定到铁架台上点一-一点燃酒精灯加热(先预热,注意:一律先让试管均匀受热,否则会因冷热不均炸裂试管)收一收集气体(可以使用排水法、向上排空气法)离一把导管从水槽中取出(如果使用向.上排空气法,此步骤基本不需要,但是最好先取出导管在盖上玻片).熄一熄灭酒精灯.可方便记忆为:茶庄定点收利息)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步骤:查-装一定一点一收一离一熄查一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一装药品定一把试管固定到铁架台上点一-一点燃酒精灯加热(先预热,注意:一律先让试管均匀受热,否则会因冷热不均炸裂试管)收一收集气体(可以使用排水法、向上排空气法)离一把导管从水槽中取出(如果使用向.上排空气法,此步骤基本不需要,但是最好先取出导管在盖上玻片) .熄一熄灭酒精灯.可方便记忆为:茶庄定点收利息)。

工业上制取氧气的方法

工业上制取氧气的方法

工业上制取氧气的方法
工业上制取氧气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分离空气法:利用低温分离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

首先通过压缩空气,然后将压缩空气经过冷却与液化处理,使氮气与氧气分离,最后通过精炼等工艺,得到高纯度的氧气。

2. 制氧机法:利用分子筛吸附原理,将空气中的氮气与其他杂质吸附下来,只保留氧气通过。

制氧机有压缩空气与吸附式、压力摆动吸附式、真空吸附式等类型,可以根据需要选择适合的制氧机型号。

3. 电解水法:通过电解水(H2O)分解水分子,将氢气(H2)与氧气(O2)分离,从而得到纯净的氧气。

这种方法需要使用电解槽,通过电流将水分子分解成氢氧,然后通过分离装置将氢气和氧气分离。

4. 化学反应法:将一定比例的氧化剂与还原剂反应,使氧化剂释放出氧气。

比如利用高温下的氧化铝(Al2O3)与还原剂反应,得到氧气。

这种方法适用于特殊工艺中,需要高温条件下制取氧气的场合。

需要根据具体的工业需求和条件选择合适的制取氧气的方法。

氧气的制备方法

氧气的制备方法

氧气的制备方法氧气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元素之一,能够维持生命活动并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

那么,我们该如何制备氧气呢?一、电解水制取氧气电解水是一种制取氧气的常见方法。

具体步骤如下:1. 准备电解池电解池是实现电解水的关键设备,可以用两个电极,分别放置在盐水中的两端,这样就可以制造出氧气和氢气。

2. 加入电解液在电解池中加入电解液,一般选择的是高纯度的NaOH和KOH溶解液。

当电解液中含有越多的离子时,电能转换的效率就越高,这就可以产生更多的氧气。

3. 通过电子控制电流在电解池内施加电流,通常是通过两个电极分别加上正极和负极,电极之间的电流会逐渐增强。

在这种方法中,氧气会在电解池的一个端口产生。

当电弧作用结束后,可以停止通电。

二、物理法制取氧气另一种常用的制氧气工艺,是使用空气和液态气体分离原理制取氧气。

这种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冷凝在渗透工艺中,我们使用了一种名为“液态空气”的混合物。

在某些特定工艺过程中,我们可以将液态空气制冷,使其降至极低的温度。

这种过程产生的液态混合物中,氧气和氮气分别会以液态状态而存在。

2. 分离这个步骤的目的是分离液态混合物中的氧气和氮气。

这需要使用一种称为“分离塔”的设备。

分离塔中通常会有一堆特殊设计的筛网或过滤器,这些筛网帮助他们将氧气和氮气分开。

3. 蒸馏除了使用分离塔外,我们还可以使用“蒸馏器”来将氧气从氮气中分离出来。

这种方法利用了氧气和氮气之间的沸点差异,将氧气升华成一个气态,而氮气则会留在蒸馏器内部。

这个过程本质上也是一种分离过程。

总之,电解水和物理法是主流的氧气制备方法,并在工业生产、医疗卫生、科技研究等领域广泛应用。

人们在使用氧气时,需要注意适量使用,除此之外,进一步推广科技的进步,探索制氧气过程中更为高效、环保的新方法,缓解我们的生态压力。

制取氧气的三种方法整理版

制取氧气的三种方法整理版

● 制取气体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氯酸钾制取氧气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药品状态 过氧化氢(H 2O 2)溶液、二氧化锰[MnO 2黑色固体,不溶于水] 氯酸钾[KClO 3白色晶体] 、二氧化锰高锰酸钾[KMnO 4 紫黑色晶体]反应条件 常温下,二氧化锰作催化剂 优点:安全简便,节能环保 加热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加热反应原理 过氧化氢水 + 氧气 H 2O 2H 2O + O 2氯酸钾MnO 2△氯化钾 + 氧气 KClO 3 MnO 2 △ KCl + O 2 高锰酸钾△锰酸钾 + 二氧化锰 + 氧气KMnO 4△K 2MnO 4 + MnO 2 +O 2气体发生装置固液不加热型固固加热型固固加热型收集装置1、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收集氧气】2、排水法(不易溶于水)【收集氧气】 实验步骤 注意事项查:检查装置气密性先将导管一端浸入水中,再用两手紧握容器外壁,若有气泡冒出,则证明装置气密性良好装:将药品装入试管药品要斜铺在试管底部,便于均匀加热 定: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铁夹夹在距试管口1/3处点:点燃酒精灯,先预热,再对准药品的部位集中加热。

先让试管均匀受热,防止试管因受热不均而破裂,然后对准药品部位用外焰加热 收:收集气体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应伸入到集气瓶底部离:收集完毕,将导管撤离水槽。

熄:熄灭酒精灯二氧化锰二氧化锰验满方法:(1)用排水法收集时,如果集气瓶口有大气泡冒出时说明收集满(2)向上排空气法,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证明集满。

操作注意事项:1.收集氧气可以用排水法的原因是什么?答:氧气不易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2、利用固体加热制取氧气,试管口为什么要略向下倾斜?答:目的是防止冷凝水回流到试管底部而使试管炸裂。

3、伸入试管中的导气管为什么刚刚露出橡皮塞即可呢?答:导气管太长,不利于气体导出。

4、实验前,为什么要先给试管预热?答:为了使试管底部均匀受热,防止破裂。

5、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试管口为什么要放一团棉花?答: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颗粒随气流进入导气管。

制取氧气的三种方法整理版

制取氧气的三种方法整理版

● 制取气体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氯酸钾制取氧气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药品状态 过氧化氢(H 2O 2)溶液、二氧化锰[MnO 2黑色固体,不溶于水] 氯酸钾[KClO 3白色晶体] 、二氧化锰高锰酸钾[KMnO 4 紫黑色晶体]反应条件 常温下,二氧化锰作催化剂 优点:安全简便,节能环保 加热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加热反应原理 过氧化氢水 + 氧气 H 2O 2H 2O + O 2氯酸钾MnO 2△氯化钾 + 氧气 KClO 3 MnO 2 △ KCl + O 2 高锰酸钾△锰酸钾 + 二氧化锰 + 氧气KMnO 4△K 2MnO 4 + MnO 2 +O 2气体发生装置固液不加热型固固加热型固固加热型收集装置1、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收集氧气】2、排水法(不易溶于水)【收集氧气】 实验步骤 注意事项查:检查装置气密性先将导管一端浸入水中,再用两手紧握容器外壁,若有气泡冒出,则证明装置气密性良好装:将药品装入试管药品要斜铺在试管底部,便于均匀加热 定: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铁夹夹在距试管口1/3处点:点燃酒精灯,先预热,再对准药品的部位集中加热。

先让试管均匀受热,防止试管因受热不均而破裂,然后对准药品部位用外焰加热 收:收集气体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应伸入到集气瓶底部离:收集完毕,将导管撤离水槽。

熄:熄灭酒精灯二氧化锰二氧化锰验满方法:(1)用排水法收集时,如果集气瓶口有大气泡冒出时说明收集满(2)向上排空气法,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证明集满。

操作注意事项:1.收集氧气可以用排水法的原因是什么?答:氧气不易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2、利用固体加热制取氧气,试管口为什么要略向下倾斜?答:目的是防止冷凝水回流到试管底部而使试管炸裂。

3、伸入试管中的导气管为什么刚刚露出橡皮塞即可呢?答:导气管太长,不利于气体导出。

4、实验前,为什么要先给试管预热?答:为了使试管底部均匀受热,防止破裂。

5、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试管口为什么要放一团棉花?答: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颗粒随气流进入导气管。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方法是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方法是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方法是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方法有以下几种:
1. 过氧化氢分解:将过氧化氢H2O2注入装有氧化银催化剂的反应器中,加热至80-100摄氏度,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和水。

反应方程式为2H2O2 -> 2H2O + O2。

2. 过氧化锇分解:将过氧化锇K2O8加热至180-200摄氏度分解,生成氧气和金属锇的氧化物。

反应方程式为2K2O8 -> 2K2O + 5O2。

3. 碳酸钠与二氧化锰反应:将碳酸钠Na2CO3与二氧化锰MnO2混合,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氧气、二氧化碳和锰酸钠。

反应方程式为4Na2CO3 +
2MnO2 -> 4Na2MnO4 + 2CO2 + O2。

这些方法都需要在实验室中进行,注意操作时的安全防护和废气处理。

同时,实验室制取的氧气品质较高,适用于许多化学实验和其他应用。

制取氧气的三种方法整理版

制取氧气的三种方法整理版

●制取气体验满方法:〔1〕用排水法收集时,如果集气瓶口有大气泡冒出时说明收集满〔2〕向上排空气法,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假设木条复燃证明集满。

操作考前须知:1.收集氧气可以用排水法的原因是什么?答:氧气不易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响2、利用固体加热制取氧气,试管口为什么要略向下倾斜?答:目的是防止冷凝水回流到试管底部而使试管炸裂。

3、伸入试管中的导气管为什么刚刚露出橡皮塞即可呢?答:导气管太长,不利于气体导出。

4、实验前,为什么要先给试管预热?答:为了使试管底部均匀受热,防止破裂。

5、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试管口为什么要放一团棉花?答: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颗粒随气流进入导气管。

6、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刚开始出现气泡时,为什么不能立即收集?而要等导管口有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再收集?答:刚开始出现的气泡中,混有空气;为了排尽装置内空气,使收集到的氧气更纯洁。

7、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什么时候开始收集氧气?答:用排水法收集时,当导管口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再收集。

8、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什么时候代表收集满了?答:当集气瓶口有大量气泡出现,说明气体收集满了9、实验完毕为什么先把导气管从水槽中移出,然后熄灭酒精灯呢?答:防止水槽里的水倒流到试管底部沿而使试管炸裂。

10、排水法收集气体不纯洁的原因可能有哪些?答:①未等导管口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就收集气体②集气瓶内未装满水三、气体制取装置1.气体发生装置⏹加热固体制备气体的装置〔见上图①〕◆反响物和反响条件的特征:反响物都是固体,反响需要加热。

◆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方法:将导气管的出口浸没在水中,双手紧握试管。

如果水中出现气泡,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原理:气体的热胀冷缩〕⏹固液混合在常温下反响制备气体的装置〔见上图②〕◆反响物和反响条件的特征:反响物中有固体和液体,反响不需要加热。

◆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方法(b、c、d装置):在导管出口处套上橡皮塞,用弹簧夹夹紧橡皮塞,从漏斗中加水。

如果液面稳定后水面不下降,那么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制取氧气的化学公式

制取氧气的化学公式

制取氧气的化学公式氧气是生命所必需的气体,有着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在人类生存和发展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氧气是一种稳定的单质,具有高活性,它有许多同类元素,但却是宇宙中唯一的生命元素。

因此,如何制取氧气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它对生活、资源和能源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氧气主要分为以下三种方法:一是通过分解水。

水是森林、河流、湖泊和海洋的主要成分,也是人类最重要的自然资源。

通过电解,水可以分解为氢和氧,进而获得氧气。

二是通过物质的氧化反应制取氧气。

氧化反应是常见的化学反应,如空气中氧气与有机物质反应、酸性和碱性物质反应、矿物质反应等,均可分解物质,释放出氧气。

三是通过氧气的化学公式反应制取氧气。

氧气的化学式主要包括:氯气加氢氧化反应生成氧气、氨气加氢氧化反应生成氧气、气体氧化反应生成氧气以及一氧化碳氧化反应生成氧气。

氯气加氢氧化反应生成氧气的公式为Cl2+2H2O→2ClO+H2。

在本反应中,氯气(Cl2)和水(H2O)通过氢氧化反应反应生成氯氧化物(ClO)和氢气(H2),其中氯氧化物与氢气重新反应,又释放出氧气(O2)。

氨气加氢氧化反应生成氧气的公式为NH3+H2O→NH4OH+H2。

在本反应中,氨气(NH3)和水(H2O)通过氢氧化反应反应生成水合氨(NH4OH),氢气(H2),其中水合氨又能释放出氧气(O2)。

气体氧化反应生成氧气的公式为2CO+O2→2CO2。

在本反应中,一氧化碳(CO)和氧气(O2)反应生成二氧化碳(CO2),其中同时释放出了氧气(O2)。

一氧化碳氧化反应生成氧气的公式为CO+O2→CO2。

在本反应中,一氧化碳(CO)和氧气(O2)反应生成二氧化碳(CO2),其中同时释放出氧气(O2)。

以上就是氧气常用的制取公式,它们是通过电解、化学氧化反应和氧化反应等方式,经过反应而生成氧气。

此外,现在许多产业也采用了化学合成的方式制取氧气,广泛应用于生活、工业和医疗等领域。

要想制取氧气,了解制取氧气的化学公式非常重要,它对人类的生活有很大的帮助,是一项至关重要的科学研究。

制取氧气的三种方法整理版

制取氧气的三种方法整理版

制取气体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氯酸钾制取氧气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药品状态 过氧化氢(H 2O 2)溶液、二氧化锰[MnO 2黑色固体,不溶于水] 氯酸钾[KClO 3白色晶体] 、二氧化锰 高锰酸钾[KMnO 4 紫黑色晶体]反应条件 ,常温下,二氧化锰作催化剂 优点:安全简便,节能环保加热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加热反应原理 过氧化氢水 + 氧气 H 2O 2H 2O + O 2氯酸钾MnO 2△氯化钾 + 氧气 KClO 3 MnO 2 △ KCl + O 2高锰酸钾△锰酸钾 + 二氧化锰 + 氧气KMnO 4 △ K 2MnO 4 + MnO 2 + O 2: 气体发生装置固液不加热型 固固加热型 固固加热型 收集装置1、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收集氧气】2、排水法(不易溶于水)【收集氧气】 实验步骤 注意事项查:检查装置气密性/先将导管一端浸入水中,再用两手紧握容器外壁,若有气泡冒出,则证明装置气密性良好装:将药品装入试管药品要斜铺在试管底部,便于均匀加热 定: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铁夹夹在距试管口1/3处点:点燃酒精灯,先预热,再对准药品的部位集中加热。

先让试管均匀受热,防止试管因受热不均而破裂,然后对准药品部位用外焰加热收:收集气体 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应伸入到集气瓶底部}离:收集完毕,将导管撤离水槽。

熄:熄灭酒精灯二氧化锰,验满方法:(1)用排水法收集时,如果集气瓶口有大气泡冒出时说明收集满(2)向上排空气法,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证明集满。

操作注意事项:1.收集氧气可以用排水法的原因是什么·答:氧气不易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2、利用固体加热制取氧气,试管口为什么要略向下倾斜答:目的是防止冷凝水回流到试管底部而使试管炸裂。

3、伸入试管中的导气管为什么刚刚露出橡皮塞即可呢答:导气管太长,不利于气体导出。

4、实验前,为什么要先给试管预热答:为了使试管底部均匀受热,防止破裂。

制取氧气的化学公式

制取氧气的化学公式

制取氧气的化学公式氧气(O2)是自然界中最重要的气体,微生物如人类、动物和植物等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因此,如何制取氧气也变得尤为重要。

在生活中,有几种不同的方法可以制取氧气,但这些方法大部分都是基于特定的化学反应。

本文将介绍四种不同的化学公式用于制取氧气,分别为水分解、酸性水溶液中氧的表面产生、氧的电动析出和光触媒氧的水分解。

第一种是水分解,它是制取氧气最简单、最常见的方法。

水分解的基本原理是水在高温环境下分解,其化学反应公式为:2H2O(℃)→2H2(g)+O2(g)。

此反应具有自发性,即温度越高,水分解的速率越快,但是,此反应产生的热量也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因此反应本身会变得不稳定。

第二种方法是在酸性水溶液中产生氧,即氢氧化物反应,其化学反应公式为:2H2O+2H++2e-→2H2+O2。

此反应在强酸性环境中发生,氢离子能够在水溶液中移动,同时电子从碳基发生器中释放出来,随后与氧相结合,形成氧气。

第三种方法是氧的电动析出,其化学反应公式为:H2O+CO2+2e-→H2+O2。

此反应是通过电解介质将电荷运载到反应器中,然后将碳酸氢根与水分解,释放出氧气。

最后,另一种制取氧气的方法是用光触媒水分解,其化学反应公式为:H2O+光→H2+O2。

此反应是由光触媒催化而产生的,光触媒能够将太阳能转换为化学能,然后使水发生分解。

总之,上述四种不同的化学公式可以用来制取氧气。

水分解的反应速度快,但需要冗余的能量输入。

此外,在酸性水溶液中氧的表面产生、氧的电动析出和光触媒氧的水分解等反应都可以用于制取氧气,但这些反应相对而言比较慢,但没有舍弃任何能量使用。

因此,在生活中,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选择合适的方法来制取氧气,以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

最终,人们可以把氧气分解的化学反应公式作为有效的工具,帮助充分利用自然资源。

工业上制取氧气的方法

工业上制取氧气的方法

工业上制取氧气的方法
工业上制取氧气的方法有多种,主要包括分馏法、化学法和膜法。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三种方法。

一、分馏法。

分馏法是一种通过液态空气的分馏来制取氧气的方法。

首先将液态空气通过加热使其升温,然后通过精密的分馏设备,将液态空气中的氮气和氩气等成分逐渐分离出来,最终得到高纯度的氧气。

这种方法制取的氧气纯度高,适用于一些对氧气纯度要求较高的工业领域。

二、化学法。

化学法是一种通过化学反应来制取氧气的方法。

常用的化学法制氧方法有过氧化钠法和过氧化氢法。

过氧化钠法是将氢氧化钠与过氧化氢反应,生成氧气和氢氧化钠。

而过氧化氢法则是将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

这两种方法制取氧气的原理简单,操作方便,适用于一些小规模的制氧需求。

三、膜法。

膜法是一种利用气体在特定条件下通过半透膜的选择性渗透来实现氧气分离的方法。

利用膜法制氧的设备主要包括膜分离器和膜模块。

气体在通过膜模块时,由于氧气和氮气在膜材料上的渗透速度不同,从而实现了氧气和氮气的分离。

这种方法制氧过程简单,操作成本低,适用于一些对氧气纯度要求不高的工业领域。

综上所述,工业上制取氧气的方法有分馏法、化学法和膜法。

不同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的工业领域,选择合适的方法可以提高氧气制取的效率和经济性。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的工艺要求和经济成本来选择合适的制氧方法,以满足工业生产的需要。

氧气的制取(知识点)

氧气的制取(知识点)

氧气的制取方法一: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法制取氧气(1)实验原理:加热高锰酸钾,生产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同时放出气体。

(2)发生装置的选择(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3)收集装置的选择(根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收集装置)a排水集气法:如图E(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b向上排空气集气法:如图F(因为氧气密度比空气大)(4)操作步骤:①检验装置气密性:连接装置把导管的一端浸没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开手,导管口有一段水柱上升,则装置不漏气。

②检查过气密性之后,在试管中装入少量高锰酸钾,并在试管口放入一团棉花;用带有导管的塞子塞紧管口,把试管口略向下固定在铁架台上。

③定:连接并固定装置④点:点燃酒精灯开始加热⑤收:用排水法收集⑥离:把导管移出水面⑦熄:停止加热★可简单归纳为:查庄定点收利息!【注意事项】①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加热时产生的冷凝水倒流,使试管受热不均匀而炸裂。

②药品要平铺在试管底部,使其均匀受热后在局部加热。

③试管内的导管稍伸出胶塞即可,便于气体导出。

④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堵塞导管。

⑤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当导管口产生连续均匀气泡时再开始收集,因开始排出的气体含有装置内的空气。

⑥收集完毕,先将导管移出水面,然后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沿导管倒流入热的试管中而使试管炸裂。

⑦盛氧气的集气瓶应盖上玻璃片,正放,因为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正放可减少气体的逸散。

(5)气体的检验与验满①检验方法将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入集气瓶内,如果木条复燃,说明该瓶内气体是氧气。

②验满方法a排水集气法:当有气泡从集气瓶口冒出来,说明氧气已收集满。

b向上排空气集气法:把带火星的木条靠近集气瓶口,如果木条复燃,说明氧气已收集满。

方法二:实验室分解过氧化氢法制取氧气(1)探究:①在试管中加入5mL5%过氧化氢溶液,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木条是否复燃?②向上述试管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制取氧气的方法

制取氧气的方法

制取氧气的方法
氧气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气体,它在人类生活中起着至关
重要的作用。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制取氧气呢?下面我们将介绍几
种常见的制取氧气的方法。

首先,最常见的制取氧气的方法之一是通过电解水来获得氧气。

电解水是利用电能将水分解为氢气和氧气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水被分解成氢气和氧气,氧气被收集起来。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且
成本较低,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实验室和工业生产中。

其次,另一种常见的制取氧气的方法是通过分馏空气来获得氧气。

空气主要由氮气和氧气组成,通过分馏空气的方法可以将氮气
和氧气分离开来。

在这个过程中,空气被冷却至液态,然后通过不
同的沸点将氮气和氧气分离出来。

这种方法可以大规模生产高纯度
的氧气,因此在工业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

此外,还有一种常见的制取氧气的方法是通过化学反应来获得
氧气。

例如,过氧化氢可以通过分解反应来产生氧气。

过氧化氢在
催化剂的作用下分解成氧气和水。

这种方法适用于小规模生产氧气,但由于过氧化氢本身具有较大的危险性,因此在操作过程中需要格
外小心。

总的来说,制取氧气的方法有很多种,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的场合和特点。

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我们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来制取氧气。

无论是电解水、分馏空气还是化学反应,都可以为我们提供所需的氧气,为我们的生活和生产提供便利。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大家对制取氧气的方法有所了解,从而能够更好地应用于实际生活和工作中。

九年级上册化学制取氧气的3个方法

九年级上册化学制取氧气的3个方法

九年级上册化学制取氧气的3个方法制取氧气是化学实验中常见的一个内容,有多种方法可以制取氧气。

下面将介绍三种制取氧气的方法,并详细说明其原理和实验步骤。

第一种方法是使用过氧化铅酸钾制取氧气。

过氧化铅酸钾(化学式为K2O2)在分解时可以释放出氧气。

实验步骤如下:1.准备好实验器材,包括过氧化铅酸钾、试剂瓶、试管、水槽等。

2.将过氧化铅酸钾加入试管中,大约取1克左右。

3.在实验操作过程中要细心,避免实验中物品碰撞或撞击试管。

4.将试管放在水槽中,加入适量的水,使水杂质溶解。

5.用滴管加入少量酒精,在试管中打燃即可,观察到火焰即产生了氧气。

6.将试管放在水中,进行水浴,等待过氧化铅酸钾完全分解产生氧气。

7.过程中可以用酒精灯或火花直接点燃氧气,观察氧气燃烧的特性。

第二种方法是使用氢氧化钠和氯酸钾制取氧气。

氢氧化钠和氯酸钾反应会生成氧气。

实验步骤如下:1.准备好实验器材,包括氢氧化钠、氯酸钾、试剂瓶、试管、水槽等。

2.将氢氧化钠和氯酸钾分别加入两个试管中,每个试管取约1克左右。

3.将两个试管放在水槽中,加入适量的水,使水杂质溶解。

4.用滴管分别向两个试管中加入少量酒精,并用酒精灯依次点燃两个试管中的酒精,观察到火焰即产生了氧气。

5.将试管放在水中,进行水浴,等待反应完全进行产生氧气。

6.过程中可以用酒精灯或火花直接点燃氧气,观察氧气燃烧的特性。

第三种方法是使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高锰酸钾在加热时能够分解产生氧气。

实验步骤如下:1.准备好实验器材,包括高锰酸钾、试剂瓶、试管、水槽等。

2.将高锰酸钾加入试管中,大约取0.5克左右。

3.将试管放在水槽中,加入适量的水,使水杂质溶解。

4.用滴管加入少量浓硫酸,使其充分溶解。

5.加热试管,可以用酒精灯或火焰加热,观察到氧气的产生。

6.过程中注意安全,避免试管破裂或氧气泄漏。

这三种方法都可以制取氧气,但要注意在实验过程中要遵守安全操作规范,戴好防护眼镜和手套,避免发生意外。

化学制取氧气的方法

化学制取氧气的方法

化学制取氧气的方法
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是地球大气中最为常见的组分之一。

在工业生产和科学实验中,常常需要制取高纯度的氧气。

下面介绍两种常用的制取氧气的方法。

1. 分离空气法
分离空气法是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它利用空气中氮气和氧气的沸点差异,通过低温分离得到高纯度的氧气。

具体步骤如下:
(1) 将空气压缩,使其温度升高。

(2) 将压缩后的空气通过冷却器降温至约-190℃,使氮气和氧气分离。

(3) 通过分离器分离氧气和氮气。

(4) 经过净化、压缩等处理后,得到高纯度的氧气。

2. 过氧化氢分解法
过氧化氢分解法是另一种常用的制取氧气的方法,步骤如下:
(1) 将过氧化氢加热至80℃,分解产生氧气和水。

(2) 将产生的气体通过冷却器降温,使水蒸气冷凝。

(3) 经过净化、压缩等处理后,得到高纯度的氧气。

以上是两种常用的制取氧气的方法,它们都有其适用的场合和优缺点。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需要选择合适的制取方法。

- 1 -。

三种制取氧气的方法

三种制取氧气的方法

三种制取氧气的方法
1. 化学法制取氧气:通过氢氧化物与过氧化物反应得到氧气。

常用的化学法制取氧气的方法有氧化铂和氯酸钾反应、次氯酸钠和过氧化钠反应等。

2. 物理法制取氧气:利用分子筛或分子过滤膜来分离氧气和其他气体。

这种方法通常用于空气分离或高纯度气体的分离。

3. 电解法制取氧气:利用电解水,通过电解水生成氧气和氢气的方法。

电解水是将水在电解槽中通过直流电分解为氧气和氢气的方法,其中氧气在阳极产生,氢气在阴极产生。

这种方法一般用于实验室或工业生产中需要大量氧气的场合。

工业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

工业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

工业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在工业生产中,制取氧气的方法有多种,主要包括分离法、吸附法、电解法和催化法。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四种方法及其原理。

1.分离法分离法是工业制取氧气的一种常用方法,主要包括真空蒸馏和分馏两种技术。

真空蒸馏法是通过降低环境压力,使氧气与其他气体分离。

在真空蒸馏过程中,混合气体在低温下加压液化,然后降低压力使氧气沸腾,从而实现与其他气体的分离。

分馏法则是利用不同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差异,通过多次冷凝和蒸发操作,将氧气与其他气体分离。

在分馏过程中,混合气体经过多次冷凝和蒸发,氧气逐渐富集在液体中,最终实现与其他气体的分离。

2.吸附法吸附法是一种常用的工业制氧方法,主要包括活性炭吸附和分子筛吸附两种技术。

活性炭吸附法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作用将氧气与其他气体分离。

活性炭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能够有效地吸附混合气体中的氧气,从而实现与其他气体的分离。

分子筛吸附法则是利用分子筛对不同分子的吸附能力的差异,将氧气与其他气体分离。

分子筛是一种具有特定孔径分布的固体材料,能够选择性地吸附混合气体中的氧气,从而实现与其他气体的分离。

3.电解法电解法是一种制取氧气的方法,主要包括隔膜电解和无隔膜电解两种技术。

隔膜电解法是在电解过程中使用隔膜将阳极和阴极分开,避免氢气和氧气的混合。

在电解过程中,水分子在阳极分解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和氧气分别从阳极和阴极导出,从而实现氧气的制取。

无隔膜电解法则是在电解过程中不使用隔膜,直接电解盐水。

在电解过程中,水分子在阳极分解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和氧气混合后导出,通过后续处理实现氢气和氧气的分离。

4.催化法催化法是一种制取氧气的方法,主要包括加氢催化和氧化催化两种技术。

加氢催化法是利用催化剂促进氢气和一氧化碳的氧化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同时制取氧气。

在加氢催化过程中,催化剂可以促进氢气和一氧化碳的氧化反应,降低反应活化能,提高反应速率。

氧化催化法则是利用催化剂促进氧气的氧化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同时制取氧气。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原理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原理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原理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可以采用以下两种原理:
1. 分解过氧化氢法:过氧化氢(H2O2)在催化剂存在下可以分解为水和氧气。

常用的催化剂有二氧化锰(MnO2)或过氧化铁(Fe2O3)。

实验中,将过氧化氢溶液加热,使其分解产生氧气。

化学方程式:
2H2O2(液) → 2H2O(液) + O2(气)
2. 电解水法:将电流通过蒸馏水(H2O)可以将水分解为氢气和氧气。

实验中,将两个电极(一正一负)插入蒸馏水中,然后加通电流,通过电解过程水分解为氢气和氧气,氧气在正极上产生。

化学方程式:
2H2O(液) → 2H2(气) + O2(气)
这两种方法都可以在实验室中制备氧气。

需要注意的是,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控制反应条件和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以防止意外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氧气的制取方法城阳第五中学
赵倩
指导教师:陈萍
氧气的制取方法
氧气的制取常分为实验制法和工业制法,实际就是化学反应方法和物理反应方法。

根据其反应所需要的条件,通过一系列的过程,最终制得氧气。

现将化学反应和物理反应制取氧气概括如下。

一、化学反应制取氧气
(1)氯酸钾加热制取氧气。

将少量的白色氯酸钾装入试管,然后加热到356℃让它熔化,继续加热到400℃时,氯酸钾缓缓放出气泡,用带有火星的木条检验,发现正是氧气,但分解反应受加热的条件的限制。

氯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要干燥,内部不能有有机物和可燃物,否则会爆炸,试管受热要均匀,试管夹夹住试管口1/3处,导管不要深入太长,最后先撤导管在撤酒精灯。


化学方程式:2KClO3==2KCl+3O2↑
加热
文字表达式: 氯酸钾→氯化钾﹢氧气
(2)用二氧化锰加热制取氧气。

将黑色的二氧化锰加入试管中,然后用酒精灯加热,在加热的过程中,用带有火星的木条给予检验,并未发现木条复燃,说明没有氧气放出。

改用喷灯,加热至535℃时又继续用带有火星的木条检验,发现木条复燃,证明此温度下,二氧化锰分解放出氧气。

(3)用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氧气。

用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根据一定的比例配合均匀,加入试管中加热,发现只需稍稍加热就会有氧气放出,不像上述单纯的氯酸钾与二氧化锰需要高温,这里的二氧化锰起催化
二氧化锰
作用,即催化剂,从而用文字表达式为: 氯酸钾→氯化钾﹢氧气
加热
(4)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将紫红色的高锰酸钾装入试管,稍稍加热就会有氧气放出,不需要催化剂,也不需要高温,反应原理如下:2KMnO4==K2MnO4+MnO2+O2↑
(5)用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

将无色无味的过氧化氢与二氧化锰混合,不需要加热或通电,自然会放出氧气,这里的二
二氧化锰
氧化锰作为催化剂,而不作反应物,用文字表达式如下: 过氧化氢→水+氧气此反应的反应物是水,水是极为普通的物质,不需要什么成本就可以得到,而反应的条件是通电,此电并不是交流电,而是直流电。

直流电价钱昂贵,制得的氧气,相比之下很不划算,真是得不偿失,但作为一种反应,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

二、物理方法制取氧气
在工业、医疗、潜水等各项重要工作中,都需要大量氧气。

而实验室制取氧气是远远不够需求的,因此需要从空气中将氧气分离出来。

怎样才能分离氧气,需要什么条件呢?
(1)在101kp下,将空气降温,变成液态空气,此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气体已经
分离出去。

(2)由于液态氮气的沸点(-196℃)比液态氧气的沸点(-182℃)低。

(3)沸点低的液态氮先从空气中蒸发出来,剩下的是液态氧气。

此方法制取氧气,称为氧气的工业制法。

综合上面的化学和物理反应制取氧气,必须熟练地掌握反应原理、反应条件(催化剂、加温、加热、高温、通电、点燃等)、物质的状态、性质等。

用化学反应中的第(3),(4),(5)是实验室制取氧气最常用的方法,但必须靠实验的基本操作和基本要领;而物理方法制取氧气,最常用的是分离液态空气,必须注意加压、降温的条件、了解掌握氮气、氧气的沸点。

总之,根据需要量的多少,合理选用制取方法。

总结:
1、利用固体加热制取氧气,试管口为什么要略向下倾斜?
答:目的是防止加热时药品所含的水分变成水蒸汽,到试管口冷凝成水滴到流,使试管炸裂。

3、实验前,为什么要先给试管预热?
答:为了使试管底部均匀受热,防止破裂。

4、伸入试管中的导气管为什么刚刚露出橡皮塞即可呢?
答:导气管赤长,不利于气体导出。

5、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试管口为什么要放一团棉花?
答: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颗粒随气流进入导气管。

6、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氧气,试管口为何不放一团棉花?
答:氯酸钾是一种强氧化剂,加热时不能混入易燃物质,否则会引起爆炸。

7、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刚开始出现气泡时,为什么不能立即收集?
答:刚开始出现的气泡中,混有空气,此时氧气不纯净。

8、实验完毕为什么先把导气管从水槽中移出,然后熄灭酒精灯呢?
答:如果先熄灭酒精灯,试管中的温度降低,压强减小,水沿着导气管进入试管,使试管炸裂。

9、检验氧气为什么用带火星的木条以及检验氧气时要伸入瓶内,验满时却放在瓶口呢?
答:氧气具有支持燃烧的化学性质,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所以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检验氧气时伸入瓶内是因为集气瓶内不一定盛满氧气;验满时只有放在瓶口,观察木条是否复燃才能确定是否收集满。

10、如果用高锰酸钾和氯酸钾混合加热制氧气,能否加快氯酸钾的分解速率?答:能!高锰酸钾在加热过程中,分解后的产物中的二氧化锰,可以加为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

11、用高锰酸钾和氯酸钾混合加热制氧气,高锰酸钾是催化剂吗?
答:不是!催化剂包括三个条件:一变,二不变。

即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本身的质量不变;化学性质不变。

高锰酸钾化学性质发生改变,生成了新物质,因此它不是该反应的催化剂,只有高锰酸钾在较低的温度下首先分解,生成的二氧化锰起了催化作用。

12、怎样记忆制取氧气七步骤?
答:可以用要点记忆法,每项只记一个字。

即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装入药品)、定(固定在铁架台上)、点(点燃酒精灯加热)、收(等气泡均匀连续出现时收集气体)、移(实验完毕先从水槽中移出导气管)、熄(最后熄灭酒精灯)。

查、装、定、点、收、移、熄,这话听起来像“茶庄定点收利息”,用谐音记忆法,比较容易记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