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楚文化精神特质对当代大学精神的启示
楚文化精神在湖北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应用思考
![楚文化精神在湖北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应用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9b6a1a8026fff705cc170a9c.png)
楚文化精神在湖北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应用思考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其重要源泉之一便是发源于楚地的楚文化,湖北高校地处楚文化的发祥地,理应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弘扬楚文化精神。
本文在阐述楚文化精神的基础上,思考楚文化在湖北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应用现状和建设途径。
关键词楚文化精神湖北高校校园文化建设1 楚文化精神特质1.1 开拓进取西周时期的楚国被中原诸侯国视为蛮夷,楚君熊绎受西周成王分封完全是凭借其实力而非与与周王室有血缘关系。
虽受周王室压迫楚人在南方“筚路蓝缕”、艰苦奋斗、独立自强,至楚庄王时终成春秋一霸,威震中原,充分体现了楚人开拓进取的精神。
1.2 开放包容楚国核心地虽主要在长江流域,但楚国版图较大,境内多少数民族,楚国在民族治理方面奉行“抚夷属夏”、“以属诸夏”的方针,一统江淮地区后,“甚得江汉间民和”。
楚人从不自傲,乐于吸收外来文化和技术,其高超的青铜铸造技术就是在外来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体现了楚人开放包容的精神。
1.3 创新争先楚庄王是春秋五霸之一,其“一飞冲天”、“一鸣惊人”的故事也广为世人所熟知,代表着楚人的创新争先精神。
其后,屈原、宋玉首创辞赋,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文体创新。
到了近代时期,晚清名臣张之洞作为洋务派的代表人物,在湖北修铁路、开矿山、建工厂、练新军、兴学校、办实业,让武汉地区成为近代中国工业发展的创新高地。
随后武昌起义一声枪响,埋葬了几千年的封建帝制,其历史功绩也直接反映了楚文化所蕴含的“敢为天下先”的冲天豪情和创新争先精神。
1.4 爱国自强楚文化是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的杰出代表,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一直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过程中被人铭记,其爱国自强精神也鼓舞着一代代楚地仁人志士追求真理。
近代时期,以闻一多先生为代表的爱国民主人士,以董必武同志为代表的革命前辈,无一不是爱国自强的典范。
1.5 和谐德治楚人爱好和平、追求和谐、注重德治。
楚国先祖的治国思想核心就是“以和为贵”,强调执政兴邦“唯由和而可也”。
楚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初探-最新文档
![楚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初探-最新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760d452fc5da50e2524d7f89.png)
楚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初探所谓楚文化,指的是历代长期生活在荆楚大地上的人们所创造并为社会群体所认同的一种具有文化特质和地域特色的乡土文化,其具有开放性、兼容性、进取精神以及浪漫主义的特色和多元的价值取向,蕴涵着丰富的教育价值,也使得楚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高度的契合性。
一、楚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与意义楚文化的核心地区是如今的湖北,湖北地区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当引入楚文化中的优秀资源,用楚文化的精神去教化、熏陶和感染大学生,能极大的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1、有利于打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地域特色在高校中,对于湖北本地的学生,他们应当了解楚文化,才能进而去理解湖北和中国文化;对于来自外省的学生,同样也应当学习和了解楚文化,方便更快的融入当地生活;对于学校,将楚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来展现湖北的地域特色,则不仅让本地学生感觉亲近,也能使外地学生了解湖北,也将极大的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张力。
因此,湖北的高校有必要大力宣传楚文化,培养大学生对楚文化的兴趣,打造湖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地域特色。
2、有利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品位楚文化“筚路蓝缕”的创业精神、“抚夷属夏”的开放精神、“一鸣惊人”的创新精神和“深固难徙”的爱国精神,具有独特的文化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将其引入思政课能有效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品位。
而将本地文化引进课堂,不仅会让大学生有兴趣听课,也能帮助大学生更全面地认识他们所生活的土地,大学生本人也能更深刻地认识受本地文化影响的自身思想。
3、有利于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效果楚文化蕴含的教育资源非常丰富,湖北到处都留有楚文化的历史遗迹和人文景观,博物馆藏有的稀世珍宝也是享誉全球的楚文化代表作品。
湖北是中国文化资源大省,湖北高校大可借助楚文化的纪念馆、故居、旧址等开展实地调研实践教学活动,将楚文化生动的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策划安排师生互动环节,使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成为思想的交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效果。
楚文化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对当代中国的现实意义
![楚文化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对当代中国的现实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9679d07727284b73f242505e.png)
强的创新精神和能力, 表现为楚人在哲学、 政治、 经济、 法 律、 文学、 天文、 技术等方面都有大量的创新。楚文化的创新 精神和能 力 对 当 代 中 国 具 有 重 要 的 现 实 意 义 。 在 楚 国 八 百 多年的历史中, 楚人各方面的创新如下: 哲学方面的创新主要体现在道家学派的创立上。道家 以其独特 的 “ 道 法 自 然 ”、 “ 清 静 无 为 ”、 “ 柔 弱 胜 刚 强 ”等 思想有别于北方的儒家、 法家, 也有别于后来的佛教, 成为 中国古代哲学两大源流之一。楚国政治方面的创新很多, 主 要包括国家体制、 行政管理体制等方面。国家体制上主要是 指楚国建立王制。 行政管理体制主要是指首创县制。楚国法 律方面的 创 新 主 要 体 现 在 楚 国 能 严 格 执 法 和 民 众 法 律 意 识 强等方面 。 经 济 方 面 , 楚 国 是 我 国 最 早 使 用 黄 金 货 币 的 国 家, 有最早的黄金货币— ——“ 郢 爰 ”。 楚 国 文 学 方 面 的 创 新 主要体现在庄 子 散 文 、 屈 原 及 其 创 作 和“ 楚 辞 ”等 方 面 。 庄 子散文善于用 神 话 、 寓言, 善于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生动形 象地阐述自己的哲学思想, 得到了鲁迅先生的高度评价。在 诗歌创作 中 , 屈 原 是 我 国 由 群 体 文 学 创 作 进 入 到 个 人 独 立 创作的第一人, “ 楚 辞 ”从 句 式 、 体制、 形式、 音韵、 表现色 彩、 构思、 情感等 方 面 对《 诗 经 》进 行 了 一 次 革 新 。“ 楚 辞 ”
作者简介: 周家洪(!/0-—), 男, 长江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基金项目: 湖北省教育厅 #"". 年项目。项目编号: #"".1!)0
楚文化在大学精神塑造中的应用途径探究
![楚文化在大学精神塑造中的应用途径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bc364527f242336c1eb95e77.png)
楚文化在大学精神塑造中的应用途径探究作者:刘国平来源:《新西部·中旬刊》2019年第03期本文为湖北省教学科学规划2017年一般课题《楚文化在大学精神塑造中的应用研究》(编号:2017GB107)阶段性研究成果【摘要】本文从楚文化与大学精神塑造的视角出发,探析楚文化塑造大学精神的融入途径:求真求善求美——在思想道德教育中传承楚文化;实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在大学体制改革中弘扬楚文化;弘扬大学精神——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传承楚文化。
【关键词】楚文化;大学精神塑造;应用途径现代大学在过于强调服务社会、服务市场中成为职业培训的人力工厂,日益蜕变成机器,失去自我生命本能,这是大学在现代社会的危机,是大学精神的缺失。
德国哲学家雅思贝尔斯曾告诫人们,大学教育的长远责任在于精神教化和生命关怀,这是教育的本质;这本质不能轻率地为适应社会变革而放弃。
可见,大学精神塑造与大学中人文的复位具有共生性,与教育的完整性存在一致。
国家、民族、大学的存在,是实力的存在,更是文化魅力、精神魅力的存在。
在历史积淀中沉积的楚文化,其精华仍具有永恒价值,必须从中汲取营养,塑造大学精神。
一、塑造大学精神——在大学理念构建中弘扬楚文化大学面临的危机,是社会转型的阵痛在大学中的体现,这危机源于大学精神的危机,昭示着对大学理念的呼唤。
大学既随着社会的变而发展,又随着自我成长而保持不变,变的是契机,不变的是灵魂;这变与不变体现的是,大学精神文化与大学社会环境承续与变迁的统一。
不变的大学精神传统是大学历经千年成长的灵魂所在,以大学理念的形式昭示。
塑造大学精神,就必须在大学理念建构中,弘扬历史中创造和积淀的优秀文化遗产——楚文化。
大学理念表达了大学人对大学的认识和主张,在漫长的大学发展过程中,其坚守的对大学发展起积极作用的大学理念积淀成大学精神的一部分。
大学理念是遗传和环境的产物,任何时期的大学理念,都是构筑在优秀文化的基础之上。
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就从哪里开始,逻辑与历史是一致的。
楚文化的精神内涵及其典型元素应用
![楚文化的精神内涵及其典型元素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f72fb2a39ec3d5bbfd0a748a.png)
武 汉 纺 织 大 学 学 报
JO URN A L OF W U HA N TEX TILE UN IV ERSITY
V_ 01_31 N O.1 Feb. 20】8
楚 文化 的精神 内涵 及 其 典 型 元 素 应 用
陈金 栓
(长江大学 工 业设 计系,湖北 荆州 434023)
62
武 汉 纺 织 大 学 学 报
气节 。《左传 ·昭公十二年 》记载楚令尹子革对楚灵王说 :“昔我先王熊绎 ,辟在荆 山,筚路蓝缕 ,以处 草莽 ;跋 涉 山林 ,以事 天子 。”另 外一方 面 ,在 中原 看来 ,南 方广 大地 区尚未开 发 ,这里 的民族 尚未开 化 , 因此 ,南 方 民族 被 统称 为 “蛮 ”、“蛮夷 ”或 “南 蛮 ”。商 周 时期 对长 江 中游 地 区 的民族称 之 为荆 蛮 、楚 蛮 或荆 楚 。西周 初 年周 成 王封 熊绎 为楚 君 ,荆 楚开 始跻 身 于诸侯 之 列 ,楚侯 国正式诞 生 。楚 国是 “战 国七 雄 ” 中拥 有疆 土最 广 阔 的国家 。楚 国从 筚 路蓝 缕 到 问鼎 中原 ,这 与楚 民族 的 自强不 息 ,坚 韧不 屈 的 民族 气节 分 不开 的 。
关键 词 :楚127.63
文献标 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414X(2018)01—0061—04
楚文化作为典型的传统地域文化 ,在 中华 民族发展史上 曾经创造 出令后人惊叹的成就 ,在文学 、宗教 、 艺术等方面都留下了很多瑰宝 ,值得我们去认真研究。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古为今用是我们研究传统地 域 文 化 的一个 重要 目的 。 目前 楚 文化 的研 究大 多在 社会 学 、文学 、考古 学等 方 面 ,而从 设计 学 的角度 出发 研究楚文化中的设计思想显得不足。从楚文化的概念和特点 出发 ,分析楚文化的精神 内涵 ,提 出典型楚文 化元素在现代设计 中应用的常用手法 ,希望唤起学术界对楚文化中设计造物思想的重视 ,使其优秀的造物 设 计 思想 为我 们服 务 。
我心中的楚文化征文500字
![我心中的楚文化征文5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313e9c19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fc.png)
我心中的楚文化征文500字楚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中国历史上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传统。
楚文化的魅力深深地吸引着我,让我心生敬仰。
楚文化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而闻名于世。
楚文化以其豪放不羁、激情四溢的气质而独树一帜。
楚人爱自由,崇尚英雄,勇于挑战权威。
这种豪情壮丽的气质在楚国的历史文化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楚人以楚国为荣,无论是在战场上还是在文化艺术上都展示出了他们的自信和骄傲。
楚文化中的《楚辞》更是充满了豪情壮志的诗篇,这些诗篇表达了楚人对自由、对国家的热爱,展现了他们不畏强敌、宁死不屈的精神。
楚文化承载了丰富多彩的艺术表现形式。
楚文化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而倍受赞誉。
楚人擅长音乐、舞蹈、戏剧等艺术形式,他们创造了许多优秀的艺术作品。
楚文化中的楚剧是其中的代表之一,它以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
楚剧中的唱腔高亢激昂,舞蹈动作矫健有力,能够很好地表达楚人豪情壮志的情感。
同时,楚文化中的楚画、楚瓷等艺术形式也展示出了楚人对美的追求和创造力。
楚文化对于中国的历史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楚国作为战国时期的一个重要国家,曾经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楚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不仅推动了楚国的进步,也对其他国家和地区产生了积极影响。
楚文化中的一些重要思想,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舍我其谁”等,至今仍被广泛传颂,对于鼓舞人们的斗志和弘扬民族精神起到了重要作用。
楚文化是中国历史上独特而丰富的文化宝库,它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丰富多彩的艺术表现形式,以及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影响,深深地吸引着我。
我心中的楚文化是豪情壮丽的,热爱自由的,追求卓越的。
我希望能够通过学习和传承楚文化,将其美好的精神传递给更多的人,让楚文化在现代社会焕发新的活力。
对楚文化的认识
![对楚文化的认识](https://img.taocdn.com/s3/m/0b02f4ef172ded630b1cb6cf.png)
对楚文化的认识摘要:楚文化因楚人和楚国而闻名,是周代楚人创建的一种区域性文化,是华夏文明的南支。
作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楚文化极大的促进和发展了华夏文化。
在与华夏融合的过程中,楚人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使得楚文化后来居上,引领风骚,形成了多元一体的先秦南方文化,不仅内涵丰富,而且特色鲜明,在当时甚至在后世都有很大的影响力。
关键词:楚文化发展地位当代中国导言一研究对象中国古代文化源远流长,在众多的群星中有一颗璀璨的明珠,这就是楚文化。
楚文化作为周代区域文化,以华夏文化为主导,融合蛮夷文化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多元一体的南方文化。
事实上,楚文化的首创者楚国人在开始并不是很有影响力的,在西周初期进行分封的时候,楚之先祖鬻熊曾孙熊绎僻处荆山(在今湖北南漳、保康一带),跋涉山林,以事周成王,被封以子男之田,居丹阳(今湖北秭归),从此立为国家。
可见楚国在当时只是一个小国,甚至是不为人知,但在短短的时间里,在春秋时期,楚国已经成为了一方霸主,另其他诸侯胆颤。
那么楚国是怎么发展起来的呢?本文就是回顾楚文化的发展。
二研究意义1.作为一个非历史专业的学生选修这门课,我想在学完这门课后至少应该明白楚文化的兴起过程,它是如何走向辉煌的,我想这是非常有必要的,所以这也可以看作是一种知识的积累。
2.众所周知楚文化在中华文化史上的地位是非常高的,一个如此有影响力的文化的兴起必将会引起我们的兴趣。
三本文研究框架和方法(1)本文采用方法如下:1.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理论是实际的抽象与总结,实际是理论的基础与前提,两者互为前提,不可偏废。
在学习中我们应该以楚文化的代表实物和参观省博物馆的实践学习和上课老师讲的内容相结合的方式,认真理解楚文化。
2. 演绎与比较相结合的方法:我们学习楚文化不应该孤立的来看待它,而应该把它与中国古代文化甚至是世界文化作比较,全面而深刻的看待楚文化。
(2)本文展开结构如下:(一)楚文化的发展至全胜(包括楚文化的发展阶段,形成原因)(二)楚文化的地位(包括楚文化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它在中国古代文化甚至世界文化中的地位。
楚文化的基本内容与大学精神塑造的关系探析
![楚文化的基本内容与大学精神塑造的关系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55d31c10bb4cf7ec4bfed0b0.png)
楚文化的基本内容与大学精神塑造的关系探析大学精神的缺失需要批判地继承和弘扬楚文化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研究楚文化的基本内容,探讨大学精神的核心要义,把楚文化融入到大学精神之中,对大学精神的塑造具有重要的意义。
标签:楚文化;内容;大学精神塑造所谓大学精神,应该是中国特色的大学精神而非在中国的大学精神,大学精神必须植根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楚文化,楚国八百年历史,楚文化精彩绝伦,是中华文化中的南支,影响深远。
一、楚文化的基本内容楚人的科学、哲学、教育、历史、语言、文学、艺术以及思想意识、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价值观念、心理素质等,都是独辟蹊径、自成体系的。
(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屈原精神楚文化中爱国主义的代表是屈原,屈原的爱国思想由始至终,自幼年就立志效力楚国,为楚国发展贡献其毕生智慧,尽管信而见疑,忠而被谤,仍不改其志。
《橘颂》赞言:橘树“生南国兮”“受命不迁”“深固难徙”,这样拳拳的爱国之情,印在屈原的所有创作之中。
屈原身上所体现出的深厚爱国之情在楚国励精图治、威震诸侯与遭谗被流放,始终以祖国的兴亡为念,“虽九死其犹未悔”。
屈原精神构成楚文化中爱国主义的核心,成为楚文化最鲜明的写照,屈原的名字已成为一面中华民族生死存亡之际的战旗,感召着无数仁人志士。
(二)以“屈宋辞赋”为代表的浪漫主义屈宋辞赋文学与艺术价值俱佳,是楚文化的支柱,以辉煌灿烂、壮丽惊奇举世瞩目,其中屈骚文学更是以“惊其文采,竞相仿效”独步海内外。
楚文化的繁荣,以“屈宋辞赋”为代表,开创了浪漫主义先河。
以“屈宋辞赋”为代表的浪漫主义主要表现为以理想为魂,突出人、神互拟,人即神,神即人。
屈原在《离骚》中描绘出游,“如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吾令凤鸟飞腾兮,继之以日夜”。
屈原可以令太阳神羲和为之驾车,令凤凰飞腾,与神无异,也可以说神化为人。
这样的世界令人心驰神往,这个世界又如此亲切可人,因为,神已然是人。
屈原所描绘的世界既让人感到神秘又让人心向往之,是理想之境,也是人主体意识的觉醒,是人性的褒扬,是人更好精神追求的体现。
楚文化精神的现代性
![楚文化精神的现代性](https://img.taocdn.com/s3/m/5f82b38384868762cbaed502.png)
楚文化精 季 的现代牲 串
口 周 家 洪
( 湖北农学 院 人文与教育 系 , 湖北 荆州 4 4 2 ) 305
摘要 : 楚文化具有超越 常规 的积极进取精神 、 广采博纳的开放精神 、 强烈的创新精神 、 严格 执法的 法制 精 神等 , 和 当今 的时代 精神是一致 的, 这 具有现代性。
法制 , 加入WT 等 , O 都是积极进取 的表现 。
广 采博 纳 的 开 放 精神
点关系 , 这是对楚 文化的片面理解 。 管楚 国和现代社会相 尽
距遥远 , 但楚 文化的很多精神 , : 如 超越常规 的积极进取精 神 、 广采博纳的开放精神 、 强烈的创新精神 、 严格执法的法制精神 等, 与当今 中国的时代精神 , 与先进文化 的 内涵是 一致 的 , 具 有很强 的现代性 。
强食 的时代 相反有被别国灭掉的可能 。 楚 文化 的这 种广采博纳的开放精神与 当代 中国的时代精 神是相 吻合 的。0 2 世纪8 年代 以来 , 0 中国在改革开放 总设计 师
邓小 平同志的领导下 ,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大量 引进 西方 资 金 、 术、 技 人才 , 引进各学 科 的众多 理论 , 大规模 地 向西方学 习 ,延续 至今。现在 ,我们 已进入 了2 世纪 ,中国已经加 入 1 WT , O 一切要 向国际水平看齐 , 一切 要和 国际接轨 , 更要 向先
国不 仅不可能发展成 为先进 、 富有 、 强大的 国家 , 当时弱 肉 在
取精神 的表现就是筚路蓝缕 、 艰苦创业 , 顽强图生存 。当力量 强大后 ,积极进取精神 的表 现就是 以武力征伐为主 的开疆拓
土和辅 以悦近来远 的文治教 化等方 面的实绩 。楚 国先后灭掉 六十余 国, 并使众多国家臣服 , 最终成 为战 国七雄 的佼佼者 。
论楚文化精神特质对当代大学精神的启示
![论楚文化精神特质对当代大学精神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14446bba02768e9950e73817.png)
论楚文化精神特质对当代大学精神的启示提要:大学精神形成、传承的机理即是积淀与认同,没有人类文化的积淀,就没有人类精神的生成,更不可能有人类大学精神的形成,所以,文化积淀是大学精神生成必不可少的前提,把讨论大学精神与荆楚文化精神联系在一起,正体现出当代大学对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的传承,把大学精神与荆楚文化精神联系起来,在于表明当代学人对荆楚文化的认同,表明与中国古代文化精神上的一脉相承。
关键词:楚文化;大学精神;启示《辞海》有云:“学校为训育上之便利,选若干德目制成匾额,悬之校中公见之地,是为校训。
其目的在使个人随时注意而实践之。
”也就是说,大学要有全校认可的、全社会熟知的办学理念,我们称之为大学精神。
概而言之,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最为核心的价值追求和品格特征。
它应该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相统一的理论品质,我们可以从中清晰地看到这所大学的理想目标、精神信念、价值取向以及认知世界的态度和方法。
大学精神是在长期的历史沉淀、凝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它属于传统的一部分,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它代表着特定文化群体共同的价值判断、价值选择和价值认同,它是学校的灵魂,理应在价值导向、精神陶冶、行为规范、群体凝聚、社会辐射等各个方面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当代高校云集的社会,一所大学能否具有参与竞争、求得发展的生命力,大学精神是不可或缺的因素。
[1]大学精神形成、传承的机理即是积淀与认同,没有人类文化的积淀,就没有人类精神的生成,更不可能有人类大学精神的形成,所以,文化积淀是大学精神生成必不可少的前提,把讨论大学精神与荆楚文化精神联系在一起,正体现出当代大学对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的传承,因为在荆楚文化精神特质中,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许多优秀的文化品质,而大学精神的产生与发展具有一定程度的超越时空性,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是中国大学精神产生的根基。
把讨论大学精神与荆楚文化精神联系起来,在于表明当代学人对荆楚文化的认同,表明与中国古代文化精神上的一脉相承。
荆楚文化,读后感,三百至五百字
![荆楚文化,读后感,三百至五百字](https://img.taocdn.com/s3/m/af2c2891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2f.png)
荆楚文化,读后感,三百至五百字
标题:荆楚文化的独特魅力与时代启示——读后感
在深度阅读关于荆楚文化的相关文献后,我深感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文化内涵,仿佛穿越千年时空,亲历了那片古老土地上的智慧结晶与人文风情。
荆楚文化,源自于长江中游的楚地,以其博大精深、浪漫瑰丽而闻名。
它凝聚了楚人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敬畏以及对艺术的独特追求。
楚辞的华美艳丽,楚乐的婉转悠扬,楚绣的精致细腻,无不体现出荆楚人民丰富的情感世界和卓越的艺术创造力。
更令人叹为观止的是,楚国青铜器上的神秘纹饰和繁复工艺,更是彰显出荆楚文化的厚重历史积淀和超凡想象力。
荆楚文化中蕴含的人文精神,对我产生了深深触动。
楚人的开拓进取精神,坚韧不屈的性格,以及对和谐共生理念的坚守,无疑是现代人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这种敢于挑战,勇于创新,尊重自然,崇尚和谐的文化基因,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价值。
总的来说,荆楚文化是一部生动鲜活的历史长卷,它的辉煌成就和深远影响让我深受启发,不仅丰富了我的历史文化知识,也促使我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与思考。
让我们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道路上,以荆楚文化为鉴,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略论楚文化的内涵及其现实意义
![略论楚文化的内涵及其现实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55153250ba1aa8114531d919.png)
略论楚文化的内涵及其现实意义第6卷第3期2007年5月襄樊职业技术学院JournalofXiangfanV ocationalandTechnicalCoUegeVl01.6No.3May.2007略论楚文化的内涵及其现实意义晋宏恕(中共裹樊市委党校,湖北裹樊441021)摘要:本文从楚文化研究的角度出发,介绍了楚国及楚文化的有关概念,重点论述了楚文化的内涵及研究楚文化的现实意义.关键词:楚国;楚文化;内涵;意义中图分类号:G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914X(2007)03—0OO4—04从目前楚文化研究的情况来看,其成果是非常丰硕的.但有一个问题却常常引起人们的疑问:什么是楚文化?楚文化的主要内涵及其现实意义怎样?笔者拟就这些问题发表一些浅见,意在抛砖引玉,求教于同仁.1楚文化与楚国.楚文化与文化讲楚文化,就得先讲楚国.古楚国,芈姓.始祖鬻熊.西周时立国于荆山一带,建都丹阳[1].至于丹阳在何地,众说纷纭,争论未终.楚常与周发生战争.周人称其为荆蛮.熊渠做国君时,楚疆土扩大到长江中游.后建都于郢(今湖北江陵西北纪王城).春秋时兼并周围小国,不断与晋国争霸.楚庄王时曾为霸主,疆域西北到武关(今陕西商南西北),东南到昭关(今安徽含山北),北到今河南南阳,南到洞庭湖以南.战国时疆域又有扩大.东北到今山东南部,西南到今广西东北.楚怀王时攻灭越国,又扩大到今江苏和浙江.在秦始皇统一中国的战争中,屡次被秦打败.公元278年郢失守,迁都陈(今河南淮阳).公元前241年又迁都寿春(今安徽寿县),公元前223年为秦所灭.要讲楚文化,首先又必须要回答什么是文化.什么是文化?在中国古代典籍里,文化是"文"和"化"的复合.从字源分析,"文,华也"(《论语》皇侃疏)."华"即古"花"字.在《说文》中,"文"字,又通"纹".故"文"指错(纵横交错之"错")画,有花纹,纹路,纹理的意思,可引申为文字,文章,文采,条文等.在先秦,"文"又曾指文德教化.至于"化"字,则有变,改,化生,造化等意思.例如,《礼记?乐记》说:"和,故百物皆化",这里的"化"即指的是"化生";《素问》说:"化不可代,时不可违".这里的"化"即指的是造化.我国现存的最早哲学着作《易》的贲卦《彖传》开始把"文"与"化" 联系起来使用."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意思是说按照文化来进行教化.也就是说古代意义的文化,是指中国封建王朝实施文治和教化的总称.总之,中国古代的"文化"概念,基本属于精神文明范畴.我们现代通用的"文化"一词,是近代翻译家在译介西方相关语法时.借用的中国古已有之的"文化"这一词汇.后来几经转义引申,"文化"进而被指为对人类心灵,知识,情操,风尚的化育.时至今日,"文化"一词在欧洲文化系统中,既有物质生产,又有精神创造的含义.自十九世纪下半叶起,不少人类学者,社会学者,文化学者以及历史学者给文化下过许许多多的定义,作过许许多多种说明.迄今为止,国内外关于文化的定义已不下百种.但是,把这些对文化岐见纷纭的解释,加以大致的归纳,无非是广义文化和狭义文化两种说法.按照《辞海》和《社会科学大词典》的解释,所谓广义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广义文化包括物质生产,社会组织和精神生活,科学技术,思想观念.以风俗习惯为主要内容的行为文化,也属于广义文化.考古学上的"文化".指同一个历史时期,同一地区具有同样的工具,用具.同样的制造技术等共同特征的考古遗迹,遗物命名,如仰韶文化,河姆渡文化,旧石器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良渚文化,齐家文化,彩陶文化,雕龙碑文化等.这种考古学上的"文化",有人把它划为另一种含义的文化.但是,因为考古学上的文化包括了人类的物质创造和精神创造两个方面.故也可属于广义文化的范畴.此外,人们通常所说的中国是"声明文物之邦"中的"声".指的是语言,音乐;"明",指的是光彩,色彩,包括服装,绘画;"文",指的是文字,包括人们运用文字的能力及一般收稿日期:2006—12—28作者简介:晋宏忠(1940-),男,湖北襄阳人,中共襄樊市委党校教授,研究方向:三国史,楚史,襄樊地方史等.一4~晋宏忠:略论楚文化的内涵及其现实意义知识,文法,文体,文学,文献;"物",指的是经过人类加工的物质.所以,"声明文物"这样的文化概念,包括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个方面,因此,也属于广义文化的概念.所谓狭义文化,是指社会意识形态,如思想,道德,风尚,宗教,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学术等等, 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2].2楚文化及其内涵依据文化概念的阐释.以此来推论楚文化,应当说.楚文化既具有广义文化的含义,也具有狭义文化的含义.从广义文化的含义来讲,所谓楚文化是指楚国存在期间的意识形态,如思想,政治,法律,军事,道德,风尚,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学术观念等指导下所建立的与其意识形态相适应的制度,组织机构及其规范管理下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楚国的物质生产,社会意识,精神生活,科学技术,思想观念,风俗习惯以及与楚国有关的遗迹, 遗存等等.从狭义的文化含义来讲.是楚国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社会意识形态.如思想,道德,风尚,宗教,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学术等,以及在楚国的意识形态指导下所构建的与其意识形态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等.实际上.广义的楚国文化包括了狭义的楚国文化.也就是说狭义的楚文化为广义的楚文化所涵盖.把两者分开来讲,是为了更强调,更突出狭义楚文化的深远意义.无论是广义的楚文化.还是狭义的楚文化都是需要我们认真加以研究的.但由于历史的发展,时代的久远,社会的进步,广义的楚文化在社会物质生产方面的成果.在今天看来显然是落后了.不能与今天日新月异,突飞猛进的科学技术为第一生产力所创造的社会物质成果同日而语了.楚国所建构的楚国制度和组织机构等也显然打上了封建的烙印.从总体上看也不能同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制度和组织机构相提并论.所以.这些方面并不是我们继承和弘扬的主要之处.而楚文化在其精神财富方面,则是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丰富宝库.是我们应当重点加以研究的.作为广义的楚文化,其内涵是多方面的.其一.就楚先人所创造的物质财富方面的楚文化来讲,与同时期的诸国相比.楚国有较高的物质文明.例如,它有比较发达的农业;有比较先进的建筑业(它有楚城,楚市,楚章华台等建筑物);有较先进的冶铜业,丝织业,刺绣,髹漆业:有比较先进的兵器等等.其二.从作为国家制度和组织机构方面的楚文化来讲.与同时期诸国相比,楚国也是比较健全的. 例如,它实行的是嫡长子继承制,传弟的情况也有, 但那是例外;它实行过"世卿世禄"制度,吴起把它改革了:它实行过奖励军功制度,败军之将自杀制度; 它实行过国王指挥军队的"武卒制度";它早于秦国实行过县制度;它实行过"两版垣"建筑法;实行"统一言论"的制度:实行"丽兵于王尸,逮三族"的法律等等[引.其三,作为意识形态(精神财富)的楚文化,它形成了自己的传统.自己的精神.即楚国的传统,楚国的精神.诸如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史记?楚世家》载:楚人(熊绎)"辟在荆山,筚路蓝缕,以处草莽,跋涉山林,以事天子";它有执着追求,百折不挠的求真求实的精神,象卞和献玉那样的精神;它有不厌追新逐奇的创见.有不惮躐等破格的开拓进取,自强不息的精神.周成王封熊绎"子男之田","土不过同"(百里为同),后来发展到"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车千乘,粟支十年",成为春秋五霸之一,战国时期又成为七雄之一.被秦灭亡,还说过:"楚有三户.灭秦必楚".后来,只短短15年,项羽,刘邦起义即灭掉了秦朝:它有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典型的代表人物有卞和,屈原,申包胥等;它有勤政爱民,尽职敬业精神.楚庄王一代君臣即是典型例子.《左传》, 《韩非子》记载的,有鸟"三年不飞,一飞冲天,三年不鸣,一鸣惊人",就是讲的楚庄王的故事.楚庄王的令尹(宰相)孙叔敖廉洁奉公,出门坐的是士大夫一级的车子,餐不带荤,面有饥色.他们重视农业生产,修建了中国第一个水利工程.即"期思"工程;它有不分此轸彼域的开放意识和兼容吸纳的精神.楚人富有开放意识.能融中原诸国和南方各族科学技术,先进文化于一身,使楚国社会经济发展较快.楚国的青铜器,兵器,竹刻,木雕都是后来居上,楚产木材远销长江下游和中原各国,楚杞梓皮远销到晋国,桃树棘木造成弓箭外销他国.皮干,竹箭,羽毛远销齐,鲁.宝玉,漆器,丝织,刺绣销往印度,东南亚.有"西南丝绸之路"之称.楚国有作为的国君如楚庄王能够选贤任能.善于纳谏.在楚国历史上产生了象屈原,子文,孙叔敖等好的官员和大哲学家老庄,文学家宋玉,景差,唐勒.天文学家祝融,甘德等杰出人物.作为楚文化的载体有楚辞.楚辞是楚文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宋黄伯思《校定楚辞序》说:"屈宋诸骚,皆出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故可谓之楚辞".许多成语故事,如"筚路蓝缕","一鸣惊人","止戈为武","百步穿杨","鞭长莫及","狐假虎威","画蛇添足","惊弓之鸟"等也都出于楚地.与楚文化有深厚渊源.其四.作为楚文化的精神理念来讲.楚文化主要表现为自尊尚武的精神理念,幽运玄奥的道家思想和产生在以直观,想象为特征的"巫"式思想基础上一5一第6卷第3期襄樊职业技术学院2007年第3期的浪漫情愫.楚地盛产侠士,流行佩剑.其五.从楚风楚俗方面的楚文化来讲,楚地保存和发展着巫风,即"求神问卜"的巫风.《汉书地理志》载:"楚人信巫神.重淫祀".周始封的第一个楚君熊绎.他的职责之一,就是以桃木和棘枝箭敬献给周朝以除祟禳灾.对巫第一个界说的是楚人观射父讲的话.他说:"民之精爽不携贰者,而圣能光远宜朗,其明能光照之.其职能听彻之,如是则明神降之,在男日觋,在女日巫".《吕氏春秋?勿躬篇》载:"巫彭作医.巫咸作筮".楚人用"占卜"的办法问事,决事,择官,乃至王位的继承.当然,楚人所尊重的巫,"能作训辞.以行于诸侯",能博通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当楚文化进入鼎盛期.巫学开始分流,其因袭罔替者仍为巫学.其理性化者转为道学,其感性化者转为骚学.巫是楚文化的一大特色.楚人尚红色.他们穿红色的衣服.《墨子?公孟篇》载:"昔者,楚庄王鲜冠组缨.绛衣博袍,以治其国,其国治."绛衣博袍,指的是红色的宽袖大袍.楚人喜欢在建筑物上着红色.《国语?楚语上》载,灵王筑章华台有"彤镂"之美,说的是楚王行宫涂着红彩.楚人喜欢在El用品上涂红色花纹.楚墓出土的盘,勺,杯,盆内壁涂的全为红色髹抹的精美花纹.楚人喜欢在丝织品上作朱色刺绣.楚人"尚赤"(尚红色)的风俗源于楚先人"拜El,崇火,崇凤"的基本信念.这种信念又基于对自然和祖先的崇拜.楚人先祖祝融为火神."能昭显天地之光明,又曾臣服于炎帝.""炎帝者,太阳也."太阳乃炎帝的化身.拜El崇火是楚人虔诚的对祖先崇拜的体现.楚人崇凤.凤是楚文化的标识.楚人将"神鸟"凤作为自己民族的图腾尊崇.《白虎通义?五行篇》载:南方之神祝融."其精为鸟,离为鸾",鸾即凤.凤是祝融之化身.尊凤是楚人尊重自己民族,尊重自己和祖先.楚人很重视重阳节.大家都知道端午节是纪念楚国屈原的El子.其实重阳节也源于楚.是楚人为求登天谒祖先祝融的活动.因为据说古时候天和地是相通的. 人间少数特别聪明虔诚的人能在天和地之间自由往来.引导老百姓通过祭祀表示对天的尊敬,一切都很有秩序.后来因为南方的部落"九黎"人对天,对神不敬畏.所以,黄帝的继承者帝高阳就命令主管天和地的大臣祝融断绝了地和天的来往通道.叫做"绝地天道".这样.引出以后楚人于重阳El登高以求上达天庭拜谒祝融的习俗.楚人把桃孤,棘矢及茅草当灵物.楚国的宫室,宗庙都在茅门之内.楚庄王立有茅门之法,不得非礼闯入.《史记?孝武本纪》载:"江淮间一茅脊.为神藉."最早把茅草神化的很可能是"辟在荆山"的楚人:荆山在今襄樊市南漳县境.也是楚的发源地.《国语?晋语八》记载的最早:"昔成王盟诸一6一侯于岐阳,楚为荆蛮,置茅葩,设望表,与鲜卑守燎". 韦昭注:"楚谓束茅而立之.所以缩酒".南漳产山茅草.又称猴毛草."请茅草神"占卜,流传至今.楚人喜用毛笔.用毛笔是楚人的首创.还有楚人穿衣服喜欢佩饰.喜食苦辣咸酸味的食物,爱食鸡,雀,龟,鳖等.3楚文化的现实意义弘扬楚文化.对于我们今人来说,其意义可以说是多方面的.至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其一.要努力弘扬楚文化中的艰苦奋斗,艰苦创业的精神.《史记?楚世家》云楚人最早:"辟在荆山, 筚路蓝缕.以处草莽,跋涉山水.以事天子."就是说的楚先人.特别是楚先王熊绎在荆山中的艰苦奋斗, 艰苦创业时期.其条件是非常恶劣,非常艰苦的.当时,他们住的是荆条编制的房屋,使用的是柴车,穿戴的是破烂的衣裳.在深山中开荒,生产,劳动,辛勤地建设自己的家园.从而逐步使楚国发展壮大起来. 这种艰苦奋斗,艰苦创业的精神是值得今人和后世学习的.其二.要努力弘扬楚文化中的自强不息,开拓进取的精神.楚在周成王分封其先祖熊绎"子男之田" 时,其"土不过同".也就是说,周成王分封熊绎的领地.不过百里之大.在那以公,侯,伯,子,男地位为尊卑秩序的制度里.楚位卑而领地小,很为中原诸侯国瞧不起的.但是.楚先人却具有自强不息,开拓进取的精神.他们采取对内强国富民,对外睦邻伐叛的政策,结果,创造了"江汉民间和"的良好环境,使其领地逐渐扩大,以致发展到"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车千乘.粟支十年".威震周天子和中原诸侯各国的泱泱大国.成为春秋五霸,战国七雄之一.这种自强不息,开拓进取的精神是值得今人和后世弘扬的.其三.要努力弘扬楚文化中为了国家百折不挠,无私奉献的精神.相传楚人卞和在荆山玉印岩觅得玉璞一块.先后献给楚厉王和楚武王.王使玉匠人鉴定.均说是石.遂以欺君之罪先后断其双足.楚文王即位,他又抱璞玉哭于荆山中,三El三夜,泪尽血出.文王使人问其故.并使玉工剖璞,果得宝玉,名"和氏璧".以献玉功,文王封其为零阳侯,他辞未就.卞和献玉故事中所表现出来的为了国家,蒙冤受辱,不屈不挠,坚毅不拔的忠贞和无私奉献精神是值得今人和后世传承的.其四.要努力弘扬楚文化中的忠君爱国,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精神.楚国的卞和.楚令尹孙叔敖,着名的辞赋家屈原.楚大臣申包胥等都是忠君爱国,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典范人物.卞和是一个具有爱国献身精神的"忠臣义士";屈原立志救国.忧国忧民.受贵族势力的排斥.数次被放逐,其爱国之志晋宏忠:略论楚文化的内涵及其现实意义不移.最后看到国家存兴无望,含恨投汩罗江而亡.吴国攻人楚郢都,申包胥到秦国求援兵,哭秦庭七天七夜.终于感动秦王,发了救兵,挽救了楚国.楚人这种忠于祖国,忧国忧民的爱国义精神是值得今人和后世效法的.其五.要努力弘扬楚文化中的尽职尽责,勤政爱民的治军治政的精神.楚国军政吏员,尢其是楚国明君,贤臣楚庄王和令尹(宰相)孙叔敖是这方面的典型.《左传》,《韩非子》都记载有,楚庄王为体察民情, 考究民生,即位三年不发号令,似无作为,所谓"三年不飞","三年不鸣".一旦他掌握国情,民情之后,即罢奸臣,举贤明,建章立制,奖励耕战,国力不断强盛.国民大悦,所谓"一鸣惊人","一飞冲天"是也.孙叔敖身为令尹,廉洁奉公,出门不坐豪华的车子,而是坐士大夫一级的车子.每顿饭不吃双荤.面有饥色.但他勤政爱民,尽职尽责.他非常重视农业生产,他主持修建了中国第一个水利工程,即"期思"工程,使楚国逐渐国富民强,不断扩大领地.在他辅佐的楚庄王时期.灭国2O多个.成为问鼎中原的春秋五霸之一.这种尽职尽责,勤政爱民的精神是今人和后世.尤其是从政从军官员们需要借鉴的.其六,要努力弘扬楚文化中对于中原诸国生产,生活,军事科学等先进技术,技能的兼收并蓄,开拓创新,引领发展,敢为人先的精神.楚先人有比较发达的农业,有比较先进的建筑业.有比较先进的冶炼业,丝织业,刺绣,髹漆业,有比较先进的兵器业等.他率先实行过奖励军功,败军之将自杀制度,国王指挥军队的"武卒"制度,"统一言论"的制度,县制度和"两版垣","四版垣"建筑法等.楚人这种兼容天下,开拓创新,引领发展的精神.永远值得今人和后世硅崇的参考文献:[1]王守谦.左传全译[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0.[2]司马迁.史记?楚世家[M].北京:中华书局,1959.[3]冯天瑜,周积明.中国古文化的奥秘[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86. BriefCommentontheConnotationofChuCultureandItsPracticalSignificanceJINHong-zhong(XiangfanMunicipalCommitteePartySchool,XiangfanHubei441021,China) Abstract:ThispaperintroducesconceptsofChuStateanditsculture,andfocusesontheconnota—tionofChucultureanditspracticalsignificance.' Keywords:ChuState;Chuculture;connotation;significance 【责任编辑:阮先会)一7一。
来自楚文化精神的启发
![来自楚文化精神的启发](https://img.taocdn.com/s3/m/3c33aef06294dd88d0d26bfe.png)
来自楚文化精神的启发楚国从一个无名小国逐步发展成为一个当时的超级大国,这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我想我们现在从中可也看出些什么呢,我们从楚国的发展中我们现在能够借鉴什么呢?1. 艰苦奋斗的精神。
在楚国先君创业的时候,楚国的实力是那么的弱小,但是他们靠着一种艰苦奋斗的精神,筚路蓝缕,勤劳节俭,一点一点壮大自己。
2. 锐意进取的精神。
楚国人在开始时可以说是“贪得无厌”的,他们不断的发展自己,步步蚕食其它小国,在那些小国看来楚人就是十足的侵略者,是一个蛮夷,但是正是楚人的永不知足,不断进取才取得了大片的疆域,才会使楚国一步步走向壮大。
3. 爱国主义精神。
伟大的爱国者屈原众所周知,正是有了这些一心一意为楚国的发展鞠躬尽瘁的人才会使的楚国人众志成城,促进楚国的发展。
4. 海纳百川的精神。
楚文化吸收了中原文化,杂糅了蛮夷文化而独具特色。
它兼容各家之长,海纳百川,从而使楚文化欣欣向荣,引领先秦诸文化。
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我们的古典文化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远,我们在远离文化的同时我们也渐渐丢弃了我们的精神,我们渐渐的不知道自己的精神支撑是什么,我们的碌碌无为也是由于我们的精神堕落而形成了。
我们总开始为自己的堕落找借口,总感觉我们的社会是如何的不好,别人是怎么样,其实我们自己呢?我认为我们真的应该返璞归真,学一下上古时代我们的老祖宗留下这些在我们看来是纸上谈兵似的东西。
也许你会在中华文明的长河中找到自己。
所以我们真的应该醒悟,该学学楚人,我们艰苦奋斗的口号还了好长时间了,但我们是否真的像楚人那样奋斗过?我么是否锐意进取了?在学校,在社会,我们是否总是随波逐流了?也许经过彻骨的奋斗我们才不会感叹神马什么都是浮云了!也许当你有了目标后你就不会觉得自己没有了精神的支撑。
除了我们个人,我们的国家是否也应该如此呢?各种贪污腐败时有发生,我们是否真的应该学学楚人呢?当然我们的情况还比楚人当时好多了,毕竟不用筚路蓝缕了!。
楚文化的精神
![楚文化的精神](https://img.taocdn.com/s3/m/2ae687da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bf9a95a.png)
楚文化的精神第一篇:楚文化的精神楚文化的精神体现为,“筚路蓝缕”的开拓创业精神,“抚夷属夏”的开放精神,“一鸣惊人”的创新精神,“深固难徙”的爱国精神。
[5] •开拓进取:不满足于已得和已知,努力开拓未知领域。
楚人立国之初,偏僻狭小,但它们不满足于偏安一隅,通过“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艰辛历程扩大疆域。
楚人之所以能成为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其根本原因也在于其开拓进取的精神。
开放融合:楚人建国后,民族政策为:“抚有蛮夷,……以属华夏”,表现了开放融合的思想,比当时管子“戎狄豺狼,……诸夏亲昵”和孔子“裔不谋夏,夷不乱华”的思想进步。
在发展过程中,楚人兼采夷夏之长,并积极开展文化交流。
革新鼎故:楚人师夷夏之长的目的在于创新,建国初期,楚人发明了“楚式鬲”,后来还吸取扬越和华夏的青铜冶炼技术精华,使自己的矿冶水平居于领先水平,井创立了介乎夷夏之间的楚制和楚俗。
至死不屈:楚人经过的历程既不服周、也不服秦。
楚受封于周,理应为服务,在楚立足既稳后,楚人就开始“包茅之不贡”,就敢于使“昭王南征而不服”,到后来还有夺周鼎之意,使得周王室无可奈何。
秦国强盛后,楚敢与之争斗,以致于有“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之说。
•••[编辑] 民族心理层面崇火尚凤、亲鬼好巫、天人合一、浪漫主义,与中原文化尚土崇龙、敬鬼远神、天人相分、现实主义形成强烈对比。
尚赤,建筑服饰器物均以赤为贵;尚东,生之坐向、死之墓向均以东为荣;楚人尚左。
楚文化偏重于情感,而不是礼法,在念祖、忠君、爱国上楚文化比中原文化表现得要更为强烈[6]。
比如楚国的都城丹阳、郢迁移多次但名字不变,就是为了缅怀祖先。
第二篇:屈原与楚文化屈原与楚文化(根据讲座整理)主题:2015年纪念屈原迎端午交流会主办:永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永州夜校时间:6月15日晚上地点:冷水滩区圆梦书城主持人:东冬(永州市曲艺家协会)朗诵人:屈慧君(永州电视台播音员)讲座人:南蛮(诗人)致屈原你的眉头皱得太深了深得像楚国泥泞里沉重的车辙你的颧骨突得太高了高得像楚国的崇山峻岭悬崖峭壁把你从国家机器上拆下来我们看到的不是沾满油污的零配件而是锃亮的《天问》和《离骚》《九歌》和《哀郢》有人说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你斩钉截铁地为政府避谣——我们楚国的女孩子天生爱好苗条她们没有饿死她们变成了彩虹与云霞变成了芷兰与香草——看为了顾全大局你也讲违心的话这个时候你的心特别绞痛你不是跳水运动员你纵身一跳历史却为你打了满分你获得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块跳水金牌后来的跳水运动员跳的是技巧是美你不是你跳的是悲壮你跳的是太阳入海的动作两千多年后又一个端午节即将来临在中国连三岁小孩都知道这个节日要吃粽子划龙船他们长大后教科书一本正经地告诉他们这是为什么首先,感谢屈原后裔(五百年前是一家)、永州电视台播音员屈慧君老师怀着对先祖屈原的崇敬之情,深情地朗诵我的诗歌《致屈原》。
浅论湘楚文化的本质精神
![浅论湘楚文化的本质精神](https://img.taocdn.com/s3/m/090b7f07804d2b160b4ec079.png)
浅论湘楚文化的本质精神作者:熊菀君李婷来源:《新西部下半月》2009年第02期【摘要】本文分析了湘楚文化本质精神的形成过程及其体现,将湘楚文化精神概括为:淳朴重义;勇敢尚武;经世致用;自强不息,并进行了阐释。
【关键词】淳朴重义;勇敢尚武;经世致用;自强不息湘楚文化的本质精神是什么?概括起来,有以下四个方面:“淳朴重义”、“勇敢尚武”、“经世致用”、“自强不息”。
“淳朴”,即敦厚雄浑、未加修饰、不受拘束的生猛活脱之性。
“重义”,即强烈的正义感和向群性。
“勇敢尚武”,即临难不惧、视死如归的精神。
二者融贯,构成了湘楚文化独特的强力特色,具有鲜明的英雄主义色彩。
也就是钱基博先生所说的:“湖南人所以为湖南,而异军突起以适风土者,一言以蔽之曰强有力而已”。
“经世致用”,即重视实践的务实精神,是实践理性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参与意识的集中体现,这一普遍性范畴一旦与英雄主义相结合,就成为—种“当今天下,舍我其谁”的“敢为天下先”的豪迈气概,给湘楚文化提供了明确的奋斗目标。
“自强不息”是“天行健”的宇宙精神的基本形态,而在湘楚文化中,则将它列为“人极”的范畴,视为文化的“极则”。
这就赋予了湘楚文化独特的哲学依据,正是由于这点,湘楚文化具有了“独立不羁,遁世不闷”的特殊品格。
一、“淳朴重义”“淳朴”,即敦厚雄浑、未加修饰、不受拘束的生猛活脱之性。
“重义”,即强烈的正义感和向群性。
打开湖南各地的地方志,起义、暴动、战争触目皆是,一片揭竿血刃的杀戮之声。
近现代史上,湖南更是一派刁贼风范:湘军故里、维新运动发起省、武昌起义首应省、全国农运中心、抗战重要战场……湖南就是以这样风风火火的造反者形象进入了中国的历史大视野。
湖南人的性格中有种火的特质,自然而张扬,酣畅而放肆。
湖南人粗俗淳朴、强悍粗野的生命赋予他们一种野性的力量,所以他们缺少现代社会的精致和井然有序。
湖南给人的感觉是总在从野蛮人进化为现代文明人的过程中,却从没有完成。
楚文化在大学精神塑造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楚文化在大学精神塑造中的应用价值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74b4ee1f48d7c1c709a1454c.png)
2019年2月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Feb.ꎬ2019第37卷第1期JOURNALOFSOCIALSCIENCEOFJIAMUSIUNIVERSITYVol.37㊀No.1楚文化在大学精神塑造中的应用价值研究∗史苗苗ꎬ刘国平(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ꎬ荆州湖北434020)[摘㊀要]楚文化在历史的沉淀中ꎬ素以屈原精神㊁浪漫主义艺术㊁道家思想㊁尚武思想和生命力思想响绝于世ꎮ结合楚文化与大学精神在文化内涵㊁文化特质之间的关系ꎬ揭示楚文化在当今大学精神塑造中的应用价值ꎮ[关键词]楚文化ꎻ大学精神塑造ꎻ应用价值[中图分类号]G641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1007-9882(2019)01-0172-03㊀㊀大学是学术殿堂ꎬ是黑夜中的星光ꎬ是冲破愚昧的启蒙者ꎮ部分大学在逐步全球化㊁市场化㊁社会现代化路途中ꎬ因其文化底蕴不够浓厚ꎬ非大学面貌日益突出ꎬ思维日渐沉闷ꎬ创造力亦不足ꎬ星光暗淡ꎮ为何?大学精神迷失ꎮ一㊁从楚文化寻找大学精神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校长亚伯拉罕 弗莱克斯纳在«现代大学论»开宗明义的肯定了大学精神的地位ꎬ言明大学精神是比任何组织和设施更有效的保障ꎮ名副其实的大学须是厚植于本土ꎬ有宏大深远的大学精神ꎻ不是舶来品ꎬ更不需要以社会活跃度正名ꎮ大学精神应以自己的文化为根基ꎬ从五千年的文化中汲取ꎬ楚文化宏伟博大ꎬ精彩绝伦ꎬ润泽着民族精神和中国人格ꎬ应融入到大学精神之中ꎮ一般意义的楚文化专指其精神文化ꎬ是楚国人民在长达约八百年的社会生活实践中积淀的社会意识形态ꎬ及与意识形态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ꎬ体现为精神结构㊁价值观念㊁心理品质㊁民族性格㊁思维方式等ꎮ以屈原精神㊁浪漫主义艺术㊁道家思想㊁尚武思想和生命力思想传响于世ꎮ这种认知使楚文化打上了地域文化的烙印ꎬ区别与以儒为底蕴的华夏文化ꎮ但ꎬ楚文化是在模仿华夏文化基础上兴起ꎬ继承黄河文化㊁吸收荆蛮文化而发展ꎬ并反映楚地特殊风貌独具一格的创造性文化ꎮ 楚地的文化ꎬ以奇谲浪漫见称ꎬ它不仅是春秋战国时代一国一地的文化ꎬ也是现今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ꎮ [1]可见ꎬ楚文化超越一般的地域文化ꎬ既具有中国文化的普遍性ꎬ又极具特色ꎬ惊采绝艳ꎮ鼎盛时期的楚文化不仅在物质㊁制度乃至精神文化方面有独特的创造ꎬ甚至代表了周代的最高水平ꎬ就连与同时代耀眼的西方文化代表 古希腊文化ꎬ亦是难分上下ꎬ是世界古文明的顶峰ꎮ这样发源于本土ꎬ却能随着时代和社会环境的变化极具变革性ꎬ茁壮成长熠熠生辉的楚文化ꎬ正是今天大学精神失彩和缺乏的重要精神气质ꎮ大学精神内涵丰富ꎬ外延广阔ꎬ属于意识形态的范畴ꎬ且是大学最富典型意义的价值取向和精神特征ꎬ包含求真求实㊁兼容并包㊁独立人格㊁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㊁担当有为等方面ꎮ大学之名ꎬ有了执着之精神ꎬ则名副其实ꎮ正如金耀基所言ꎬ大学有了 精神 ꎬ就不会淹没于时代洪流ꎬ则能烛照社会之方向ꎮ社会以客观环境的存在ꎬ影响和左右着大学的形态及其功能价值ꎬ同时被改造着ꎻ但因社会系统的强大外力大学精神常常被牵绊甚至被裹胁ꎬ以致失位ꎮ因此ꎬ把楚文化应用于大学精神ꎬ发挥民族优秀文化在现今时代中的价值ꎬ让大学精神在变革也有执着的坚守ꎬ内外兼修ꎬ重塑和升华ꎬ不仅有可能性ꎬ而且有必要性ꎮ二㊁楚文化在大学精神塑造中的应用价值大学精神塑造ꎬ是有意识地将楚文化应用到大学精神的各方面ꎬ以彰显大学精神ꎮ(一)屈原精神在求真求实中的应用价值屈原塑造了一个以诗人形象屹立于民族历史ꎬ构271 ∗[收稿日期]2018-11-15[基金项目]湖北省教学科学规划2017年一般课题: 楚文化在大学精神塑造中的应用研究 (2017GB107)[作者简介]史苗苗(1986-)ꎬ女ꎬ湖北荆门人ꎬ硕士ꎬ湖北省荆州市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讲师ꎬ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文化哲学ꎻ刘国平(1984-)ꎬ男ꎬ内蒙古赤峰人ꎬ硕士ꎬ湖北省荆州市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讲师ꎬ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ꎮ筑民族精神ꎬ成就民族性格的不朽形象ꎮ其中沉淀的对高洁情操与美政理想的不屈坚守ꎬ对求索真理的无私无畏ꎬ对家国兴亡九死未悔的勇敢坚定ꎬ凝聚为屈原精神经国纬邦ꎬ影响后世ꎮ大学是社会的灯塔和良知ꎬ对现实进行理性的审视ꎬ求真求实ꎻ这种理性的张扬ꎬ使大学的学术性与教育性融合ꎬ达成明明德ꎮ求真求实是 一种老老实实的态度ꎬ实事求是是最起码的要求ꎻ是一种革命的勇气ꎬ随时准备否定那些似乎是天经地义的断言并接受那些好象是离经叛道的观点 [2]ꎮ可见ꎬ理性统筹着整个探究真理的过程ꎬ以人的心智发现真理ꎬ战胜暴力㊁迷信ꎬ这样的求真求实是大学精神的本质所在ꎮ然而ꎬ探求真理为目的ꎬ成为近代大学精神的追逐ꎻ忽略了大学止于至善的本心ꎬ使大学成为工具理性的代名词ꎬ知识职业化ꎮ这与强调 纯科学 ꎬ哲学的思辨性ꎬ独立地去研究大相径庭ꎮ求真求实不再是人对追求科学的态度ꎬ而成为机械性的知识传授ꎮ这样的氛围中养成的大学人ꎬ必然会重知识本身ꎬ忽略知识是为人而存在ꎮ屈原精神之所以历久弥新ꎬ是其中所包含的强烈的自我意识总是与国与民休戚相关ꎬ诗人百折不挠的求索是为实现国富民强ꎮ正是这样的深情ꎬ让后人崇敬ꎮ以这样的文化影响大学精神ꎬ并融入到求真求实的大学精神之中ꎬ是为求真求实赋予灵魂气质ꎬ彰显大学人探寻真理的使命ꎬ并彰昭这使命的指向ꎮ(二)浪漫主义艺术在兼容并包中的应用价值老子 向往天人合一ꎬ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ꎬ崇尚自然而耽于幻想 ꎬ浪漫主义色彩的楚文化有了初显ꎮ庄子把理想建立在丰富奇伟的想象和幻想之上ꎬ体现在混融现实世界与幻想世界而作的纵恣不傥ꎬ这是强烈的浪漫主义意识的照映ꎮ 逸响伟辞ꎬ卓绝一世 的屈原楚辞ꎬ不仅将楚诗歌推上顶峰ꎬ更是淋漓尽致的展现其发端的浪漫主义艺术风格ꎮ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ꎬ又重之以修能 ㊁ 惟草木之零落兮ꎬ恐美人之迟暮 ꎬ反映了屈原爱自然之丽ꎬ并欲糅合天地之美ꎬ何等浪漫ꎮ屈骚以表现美为主旨ꎬ突破现实束缚㊁超越时空限制以新奇奔放的艺术想象作变化多端的瑰丽表达ꎮ浪漫主义艺术的形成是老子㊁庄子㊁屈原在博采众长之美ꎬ兼容并蓄的过程中形成发展的ꎬ对后世美的发展和创造实践有深深的启迪和指导作用ꎮ楚文化从一开始就显现出极强的包容性与多元性ꎬ对待美物极力吸收ꎬ倍加珍视ꎮ这正如大学之自由ꎬ这自由是超越限制的获得ꎬ是兼容并包ꎮ在大学争创一流走向世界之路上ꎬ竞争越来越激烈ꎬ力争上游势在必得ꎬ个性特色被越来越多的大学标榜ꎬ不相容成为一定程度上的现实ꎮ楚文化极强的包容性㊁学习性ꎬ创新革变ꎬ能滋养大学以浪漫主义艺术风格囊括大典 ꎬ成为 网罗众学之学府也 ꎮ真浪漫ꎬ是坚持理想ꎬ上下求索ꎬ并非以为理想定会实现ꎬ而在于理想永远指向未来的意义ꎬ这是一种对未来的期待和希冀ꎮ(三)道家思想在独立人格中的应用价值老庄道家认为ꎬ人自然存在于有限时空中ꎬ但人的主观性则可进入无限ꎻ主张肉体有限与精神无限的统一ꎮ这即为 个体本位的天人合一 ꎮ庄周本是贵族ꎬ由于战乱之世沦为平民长期隐居㊁织履度日ꎬ特殊的生活经历ꎬ饥寒交迫的肉体痛苦ꎬ内心的煎熬和困境ꎬ在个体生命的生存方式和生存意义上倾心于 天地之美 的人生之境ꎮ老庄道家思想ꎬ肯定个体意义ꎬ注重个体解放ꎬ释放个体正能量ꎬ追求独立人格ꎮ大学追求真理ꎬ崇尚社会正义ꎬ坚持理想ꎬ并应争取做到处于世而不与社会利益集团㊁政治团体相搅合ꎮ否则ꎬ当社会力量过于强大时ꎬ何谈立场公允㊁独立精神ꎮ不管是古代稷下学宫与书院的兴衰ꎬ还是中世纪的欧洲大学ꎬ都体现大学在权力之下生存的式微之境ꎮ如ꎬ德国大学在希特勒法西斯专政时ꎬ恪守原则ꎬ保持距离ꎬ仍被纳粹裹胁ꎻ在 无产阶级专政 铁拳浩劫的十年ꎬ大学一度癫狂ꎮ大学是独特的生命体ꎬ其独立性遭到破坏ꎬ大学精神必受桎梏ꎬ大学也渐失其功能及存在的价值ꎮ 独立养成独立性的文化ꎻ不独立ꎬ则养成服从性的文化ꎮ 有了独立性文化ꎬ才可能追求个性与德性ꎬ创造真文化ꎮ大学独立即不依附ꎬ自主自立ꎬ不攀附政党ꎬ不追捧金钱ꎬ不倚靠国家政策ꎬ在人格及精神上独立ꎮ如何保持其独立ꎬ养成独立性文化?道家思想ꎬ正是在处于社会大变迁ꎬ历史 往而不返 的感悲中ꎬ冷静反思ꎬ探求原因ꎬ提出了对文明与进步的批判ꎬ意识到 人化 之中的危机ꎬ呼唤 天地之纯 ꎬ回归自然ꎬ归于独立ꎮ把道家思想融入到独立人格之中ꎬ认清大学是历史之中的大学ꎬ是社会之中的大学ꎬ打上了社会和历史作用的痕迹ꎻ但也应对历史和社会保持批判地态度ꎬ以相对开放和适度封闭的状态与社会和历史共生共荣ꎮ(四)尚武思想在担当有为中的应用价值楚地民情勇悍敢斗ꎮ汉初张良曾劝刘邦说: 楚人剽疾ꎬ愿上无与楚人争锋ꎮ 一己私斗ꎬ乃匹夫之勇ꎻ楚地勇斗ꎬ乃为远大理想㊁正确原则ꎻ体现为爱国爱民ꎮ正是如此ꎬ即使遭遇挫折和沉重打击ꎬ也不放弃国家兴衰ꎬ不放弃人民疾苦ꎻ至死不渝ꎮ这是无私无畏的尚武思想ꎬ这是爱国主义的精神积淀ꎬ必情根深种ꎬ影响久远ꎮ戊戌六君子谭嗣同决意从容赴死ꎬ留下«画兰»ꎬ 帝子不来山鬼哭ꎬ一天风雨写离骚 ꎻ371我党首创李大钊赴日求学ꎬ题«南天动乱适将去国忆天问军中»ꎬ 去国徒增屈子恨ꎬ靖氛空说岳家军 ꎻ民族魂 鲁迅先生为示革命ꎬ«自题小像»ꎬ 寄意寒星荃不察ꎬ我以我血荐轩辕 !这无不体现了楚文化中的尚武思想化为大学精神ꎬ在民族存亡之际转为担当有为ꎬ救国救民的实际行动ꎮ大学重科学㊁重人文㊁重发展ꎬ追求真理㊁强调包容㊁讲求独立ꎬ体现了大学的诉求ꎬ展现了大学人的主体性ꎻ然回到社会ꎬ以大学精神指引文化创新ꎬ引领社会思想ꎬ掌舵社会思潮ꎬ是大学的归宿ꎮ民族危机不仅是军事上的占领与殖民统治ꎬ更隐蔽地体现为文化的殖民㊁精神的消解ꎮ面对西方思潮的强势冲击ꎬ话语霸权ꎬ大学人必须独立地批判ꎬ以文化精神的自觉发掘中华文化新生命ꎮ楚文化中的尚武思想ꎬ特别是屈原身上 身既死兮神以灵ꎬ子魂魄兮为鬼雄 的不屈斗争ꎬ不仅成就了代代爱国志士ꎬ更成为民族担当的力量ꎬ影响着历史ꎻ这浓厚的民族之情ꎬ也必然会感染到我们的大学人ꎬ使大学 虽斧钺加身而毫无顾忌 ꎬ明确社会服务的目的在于社会进步ꎬ明白其所求不仅为个人ꎬ更为其家㊁其国ꎮ(五)生命力思想在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中的应用价值非夷非夏㊁亦夷亦夏ꎬ好动多智㊁灵活多变的生存境地ꎬ塑造出楚文化中厚重的生命力思想ꎮ«离骚»展现了诗人理想不可得的愤懑ꎬ也展现了诗人对生死的思考和探究ꎻ«天问»中诗人无穷追问ꎬ虽有丝迷惘ꎬ这迷惘却比墨写的历史显得睿智㊁清晰ꎬ更似生命不息追问不止ꎻ庄子的«逍遥游»是纵横天地的逍遥ꎬ是个性的追逐ꎮ无论是屈原的文学ꎬ还是庄子的哲学ꎬ或是楚人治国讲德注重身教ꎬ亦是民众亲忠㊁尊仁等ꎬ都能透射出楚文化中对人性的关怀和敬重ꎬ对自我意识的张扬和包容ꎬ对人性自由和本真认可的生命力思想ꎮ这生命力思想ꎬ是楚文化中最动人㊁最鲜活的气质ꎮ这思想与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ꎬ在东方和西方实现了重叠ꎬ是我们的大学应该倡导的精神ꎮ自由是大学精神的根基ꎬ这自由是政治自由㊁学术自由㊁思想自由ꎬ更是人的自由ꎬ这乃大学的生命之源ꎮ人格不独立ꎬ人性不自由ꎬ思想便不自由ꎬ也便无从探求真理ꎬ全面发展最终也只是口号ꎮ然人无往不在枷锁之中ꎬ这枷锁是外在限制和内在理性两大因素构造的ꎬ决定了自由的边界与内涵ꎮ意味着自由是用理性克服盲目性ꎬ用行动化无序为有序的自觉ꎮ大学作为精神的存在ꎬ自由是精神存在的前提ꎮ[3]大学自由ꎬ是追求真理ꎬ是学以成人ꎮ楚文化最鲜活的气质就是其生命力思想ꎬ就是人性自由的张扬ꎬ将楚文化的生命力思想应用到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ꎬ是两者在意境追求上的合二为一ꎮ有自由ꎬ求真求实才能成为可能ꎻ有自由ꎬ人才能成为完整的人ꎮ三㊁结语中华文化虽体系庞杂ꎬ有北有南ꎬ有儒有道ꎬ有河有江ꎬ有龙有凤ꎬ有现实有浪漫ꎬ但在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走向中ꎬ兼收广博ꎬ夏夷一体ꎬ共同成为中华文化的性格ꎬ成为中华文化保持民族独立性与国家特色的内里ꎮ大学不仅是一种物质的存在ꎬ更是一种文化的表征ꎻ创建世界一流大学ꎬ实现百年强国梦想ꎬ追寻大学精神㊁塑造大学精神ꎬ须把具有民族和国家特色的楚文化融入到大学精神之中ꎬ发挥其重铸和升华大学理念的价值功能ꎮ[参㊀考㊀文㊀献][1]舒之海ꎬ张旭球.楚文化:奇谲浪漫的南方大国[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ꎬ1998.[2]阎光才.识读大学:组织文化的视角[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ꎬ2002.[3]杨东平.大学精神[M].沈阳:辽海出版社ꎬ2000.[4]张正明.古希腊文化与楚文化比较研究论纲[J].江汉论坛ꎬ1990(4).[5]陈鼓应.老子今注今译[M].北京:中华书局ꎬ2003.[6]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M].北京:中华书局ꎬ2001.StudyontheApplicationValueofChuCultureintheShapingofUniversitySpiritSHIMiao-miaoꎬLIUGuo-ping(SchoolofEngineeringandTechnologyꎬYangtzeUniversityꎬJingzhou434020ꎬChina)Abstract:ChucultureintheprecipitationofhistoryꎬSucceededbyQuYuanspiritꎬromanticartꎬTaoistthoughtꎬShangWuthoughtandvitalitythought.CombiningtherelationshipꎬbetweenChucultureanduniversityspir ̄itinculturalconnotationandculturalcharacteristicsꎬChucultureanduniversityspiritareconsistent.Inthiswayꎬre ̄vealtheapplicationvalueofChucultureintheshapingofuniversityspiritꎬtoday.Keywords:ChucultureꎻUniversitySpiritshapingꎻValue[责任编辑:田丽华] 471。
楚文化的精神特质与中国梦的构建
![楚文化的精神特质与中国梦的构建](https://img.taocdn.com/s3/m/9c7479da5fbfc77da269b1bd.png)
中图分类号 :G1 2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3 。 1 3 3 2( 2 0 1 7 )0 1 . 0 0 7 8 — 0 3
中国梦 是在 2 0 1 2年 l 1 月2 9目, 党 的十 八 大刚
了交 融 的机会 ,但 在 交融 之时 ,楚 国人 民也逐 渐用 自我 意识 对他 国的文化 进行 着 改变和 重 组 。在 这种
兼 收并蓄 的过 程 中 , 楚 文化 逐步 兴盛 。 在春 秋初 年 ,
刚 闭幕 之 时 ,习近 平 主席在 参 观 《 复 兴之 路 》展览
之 后 提 出 的 。 中 国梦 已经 成 为 我 国各 界 热 议 的话
题 。而文 化 是 民族 的 血脉 ,是人 民的精神 家 园 。要
实 现 中华 民族振 兴 的 中国梦 ,就必须 要有 文化 的 弘 扬 和繁 荣 。楚文 化作 为汉 文 明的重要 组成 部分 ,充
教育 。
7 8
楚文化 的精神特质与 中国梦的构建
二、楚文化的精神特质
( 一 ) 自强 不息 的进 取精 神 在公 元 前 l 1世 纪 ,楚人 先辈 就 开始 了艰 辛 的 创 业 之路 。 由于朝代 更 替 ,为躲避 战 乱 ,楚 人先 祖 被 迫迁 徙 至荆 楚地 区 。楚人 先祖 “ 荜 路蓝缕 ,以启 山林 ”的精神 成 为 楚 国富 国强 民的精神 动 力 ,也 成
是楚 文化 的鼎 盛 时期 。也 正是在 这样 一种 特殊 的 多 民族 环 境 和 共 存 意 识 中 奠 定 了 后 期 楚文 明 多元 的 特 征 和鲜 明的个性 。【 3 j ( 二 )楚文 化的 主要成 就
在 战 国时期 ,各诸 侯 国的地 域文化 中 ,楚文 化
楚文化精神在湖北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应用思考
![楚文化精神在湖北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应用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a2df1fe1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aa.png)
楚文化精神在湖北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应用思考
胡兆凌
【期刊名称】《科教导刊》
【年(卷),期】2018(000)007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其重要源泉之一便是发源于楚地的楚文化,湖北高校地处楚文化的发祥地,理应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弘扬楚文化精神.本文在阐述楚文化精神的基础上,思考楚文化在湖北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应用现状和建设途径.【总页数】2页(P22-23)
【作者】胡兆凌
【作者单位】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湖北·荆州 43402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0
【相关文献】
1.让“合唱”奏响校园文化的主旋律--“合唱”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功能及实践思考 [J], 宋敏
2.论水文化精神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应用 [J], 金曼
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精神与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应用 [J], 姜琳琳
4.关于高职院校图书馆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兼论包头钢铁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J], 王利萍;崔美萍;杨慧
5.试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融合 [J], 李广信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楚文化精神的现代性
![楚文化精神的现代性](https://img.taocdn.com/s3/m/c0b85fdc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dd.png)
楚文化精神的现代性
周家洪
【期刊名称】《湖北社会科学》
【年(卷),期】2002(000)007
【摘要】楚文化具有超越常规的积极进取精神、广采博纳的开放精神、强烈的创新精神、严格执法的法制精神等,这和当今的时代精神是一致的,具有现代性。
【总页数】2页(P23-24)
【作者】周家洪
【作者单位】湖北农学院人文与教育系,湖北荆州 43402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04
【相关文献】
1.论楚文化精神特质对当代大学精神的启示 [J], 肖寒芝
2.弘扬“荆楚文化”精神助推“文明湖北”建设--在“荆楚文化与文明湖北”研讨会上的讲话 [J], 王生铁
3.弘扬“荆楚文化”精神助推“文明湖北”建设--在“荆楚文化与文明湖北”研讨会上的讲话 [J], 王生铁;
4.发掘荆楚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地委书记王生铁同志在荆州师专荆楚文化研究所座谈会上的讲话 [J], 王生铁
5.现代性道德重构的精神哲学进路——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的现代性道德批判及启示 [J], 高尚荣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我心中的楚文化征文500字
![我心中的楚文化征文5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4d7c816a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21.png)
我心中的楚文化征文500字楚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支重要文化,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内涵。
在我心中,楚文化承载了许多独特的魅力和价值观,让我为之倾倒。
楚文化以其独特的地理和历史背景脱颖而出。
楚国位于中国中部,地处江汉平原,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肥沃的土地,这为楚文化的形成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同时,楚国历史悠久,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底蕴。
楚国的历代君王和文人墨客都对楚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让楚文化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独树一帜。
楚文化以其深刻的哲学思想和精湛的艺术形式吸引着我。
楚文化注重人文关怀和情感表达,强调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和内心世界的表达。
楚文化中的“爱国”、“忠诚”、“仁爱”等价值观念,深深地影响着我。
例如,楚国的民歌《木兰辞》表达了女子坚守家国、忠诚爱国的精神,让我感受到了楚文化中的坚韧和勇气。
楚文化的艺术形式也非常多样和精美。
楚文化中的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都以其独特的风格和韵味吸引着我。
楚国的绘画注重描绘人物的情感和内心世界,给人以深深的触动。
楚国的音乐以其激昂奔放的节奏和优美动人的旋律而闻名,让人陶醉其中。
楚国的舞蹈则以其独特的舞姿和优雅的动作吸引着我,让我感受到了楚文化的魅力。
楚文化以其丰富多样的民俗风情和独特的节庆礼仪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楚国的民俗风情丰富多样,有着独特的特点和魅力。
楚国的节庆礼仪则以其庄重隆重的形式和独特的习俗吸引着我,让我感受到了楚文化中的庄重和热情。
楚文化在我心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以其独特的历史背景、深刻的哲学思想、精湛的艺术形式和丰富多样的民俗风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对楚文化充满了敬仰和喜爱,希望能够更多地了解和传承楚文化,让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观得到更好地传播和发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楚文化精神特质对当代大学精神的启示提要:大学精神形成、传承的机理即是积淀与认同,没有人类文化的积淀,就没有人类精神的生成,更不可能有人类大学精神的形成,所以,文化积淀是大学精神生成必不可少的前提,把讨论大学精神与荆楚文化精神联系在一起,正体现出当代大学对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的传承,把大学精神与荆楚文化精神联系起来,在于表明当代学人对荆楚文化的认同,表明与中国古代文化精神上的一脉相承。
关键词:楚文化;大学精神;启示《辞海》有云:“学校为训育上之便利,选若干德目制成匾额,悬之校中公见之地,是为校训。
其目的在使个人随时注意而实践之。
”也就是说,大学要有全校认可的、全社会熟知的办学理念,我们称之为大学精神。
概而言之,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最为核心的价值追求和品格特征。
它应该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相统一的理论品质,我们可以从中清晰地看到这所大学的理想目标、精神信念、价值取向以及认知世界的态度和方法。
大学精神是在长期的历史沉淀、凝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它属于传统的一部分,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它代表着特定文化群体共同的价值判断、价值选择和价值认同,它是学校的灵魂,理应在价值导向、精神陶冶、行为规范、群体凝聚、社会辐射等各个方面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当代高校云集的社会,一所大学能否具有参与竞争、求得发展的生命力,大学精神是不可或缺的因素。
[1]大学精神形成、传承的机理即是积淀与认同,没有人类文化的积淀,就没有人类精神的生成,更不可能有人类大学精神的形成,所以,文化积淀是大学精神生成必不可少的前提,把讨论大学精神与荆楚文化精神联系在一起,正体现出当代大学对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的传承,因为在荆楚文化精神特质中,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许多优秀的文化品质,而大学精神的产生与发展具有一定程度的超越时空性,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是中国大学精神产生的根基。
把讨论大学精神与荆楚文化精神联系起来,在于表明当代学人对荆楚文化的认同,表明与中国古代文化精神上的一脉相承。
荆楚文化的精神特质主要是:念祖忠君的爱国精神;独立自由的个性精神;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革故鼎新的创新精神;开放融合的包容精神等。
[2]一爱国忧民是千百年来所巩固起来的一种对自己祖国、家乡和人民的热爱之情与忧患意识,大学精神的核心内容是“向善”的人文关怀,而最高的人文关怀是对国家命运、民族兴亡、民众疾苦的关注。
公元前506年(楚昭王十年),吴人破郢,申包胥自发入秦求救,倚宫墙哭泣,七天七夜,直到秦出兵为止。
吴人破郢都时,蒙谷冒着生命危险为国家保存“鸡(离)次之典”,卖羊肉为生的屠羊说主动护卫昭王出逃。
复国后,论功行赏,及此三人,三人皆不受赏,申包胥说自往请求秦兵,是“为君也,非为身也”(《左传》定公五年)。
遂“逃赏”;蒙谷则隐居山林;屠羊说返归屠羊店铺。
在却吴复楚过程中,人民自发起来反击吴军,“奋臂而为之斗”,“无将率(帅)以行列之,各致其死”(《淮南子?泰族》)。
屈原身被流放而不忘振兴楚国。
凡此,均反映出楚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楚人强烈的民族责任感和爱国主义热情值得后世学习。
人文关怀不是在书斋里高谈阔论的东西,而是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中实现的理念,历史发展到今天,在继承中国古代传统的人文精神的基础上,汲取西方的人文精神,其核心是以人为本,内涵在人道主义,实现在于和谐社会。
而人道主义的核心是对人的尊重,包括对自己的尊重、对他人的尊重和对自然的尊重等等,从而丰富了人文关怀的内涵。
但我们必须看到,国家在改革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贪污腐败、分配不公、用人不当的现象,正阻碍着和谐社会的实现,何况大学校园内自身存在着假成果、假学问、假效益等腐败现象,严重侵蚀着真正的大学精神,尽管高级职称和高级学历四处泛滥,学术思想水平的绝对值却在下降。
蔡元培先生曾把大学理解为人格养成之所,是人文精神的摇篮,是理性与良知的支撑。
当代大学理所应当成为社会良知、良心的有力维护者,成为社会必不可少的一种矫正力量,必须保持批判和反省的精神,引导社会与自身健康地发展。
基于此,荆楚文化精神特质中,念祖忠君的爱国情怀对当代的大学精神具有积极的启迪作用。
二大学拒绝一切落后思想观念和教条的禁锢和束缚,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始终强调独立人格、独立思考、独立判断,要求在自由的氛围中进行学术的理性思考和研究。
大学文化绝不能追逐实用功利,要保持独立的学术尊严和独特的学术品格。
大学精神最重要的特点是要促使学生追求卓越和完美,培养学生独立自由的精神以拒绝平庸是大学培养人材的重要目标。
楚人屈原青年时代就有特立独行、卓尔不群的人格追求,故而以荆楚特产之橘为象征而赋《橘颂》,极力赞扬橘的独立不迁,深固难徙,苏世独立,横而不流,无私无畏,德参天地的精神。
屈原少年有志,终生不改。
当今大学教育,正迈向大众化,但大众化并不意味着简单化、平庸化,让公众享有高等教育的权利,并不意味着知识分子的贬值。
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大学被人看成“人才加工厂”和“科技服务站”,很多大学的办学理念正在市场化、利益化、权力化;大学可是莫名其妙的排名;大学拥有太多的机构、太多的官员、太多的会议和太多的文件,大学更像是党政机关。
这显然与大学培养特立独行的人格精神南辕北辙。
一所大学,无论规模大小,都要严格按照社会对大学生和知识分子的要求和期望来培养。
培养合格的、优秀的、卓越的人才,要使其思想上自由,心理上自信,人格上自尊,意志上自砺,精神上自强,言行上自律。
那么,必须拒绝平庸,必须拒绝官僚化。
大学的学者,理应忠于一己之所知,笃于一己之所信,不为权势所屈,不为富贵所淫,持守特立独行的人格精神。
三楚人“筚路蓝缕以处草莽,跋涉山川以事天子”、“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典故,告诉我们荆楚先民素有“筚路蓝缕”的自强精神。
周初楚君熊绎僻处荆山,“筚路蓝缕以处草莽”,(《左传》昭公十二年);两周之际,楚君“若敖、冒荜路蓝缕以启山林”(《左传》宣公十二年)。
筚路,柴车;蓝缕,破旧衣服。
“以处草莽”、“以启山林”,意思相同,都是讲楚君乘柴车,穿破旧衣服行藉礼,即举行春耕典礼仪式。
这与周天子“冕而朱”和中原诸侯“冕而青”,穿着讲究的藉田典礼有别,不仅具有号召全国人民勤于耕种意思,更有号召人民艰苦奋斗的意蕴。
这种“筚路蓝缕”的艰苦创业精神既是先秦楚民族的精神,也是荆楚文化的一种基本精神。
春秋中叶,称霸中原的楚庄王,常向国人“训之以若敖、冒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箴之曰:‘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左传》宣公十二年)就是教育国人发扬艰苦创业的自强精神。
艰苦创业、自强自立是楚人留给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教育资源。
作为传播知识、传承文明的大学。
理应具有这种精神。
作为大学校园主体的大学生,更应该继承和发扬自强自立的创业精神。
自强自立精神对大学生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大学生只有具备了自强自立精神,才能够充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创造力积极营造各种有利条件,控制和消除各种不良外界环境和自身消极情绪的负面作用,坚持到底,充分利用现实条件,克服困难,创造性完成既定任务的目的,促进和提高人们的实践能力;自强自立精神对大学生具有重要的生存价值。
在当前的国内和国际背景下,竞争力和发展潜力是一个人得以生存的必备条件。
只有具有自强自立精神的大学生能拥有坚强的意志,才能正确地认识自我及现实的差距,明确追求目标,才能正确地对待挫折,脚踏实地,靠着高度的自觉性、坚定性一步步获得成功,从而在社会上有立足之地,找到自身的位置,适应高度竞争的社会;自强自立精神对大学生具有重要的发展价值。
具备自强自立精神品质的大学生,可以增加行为的自觉性、坚定性、果断性和自控性,能够立足现实,不沉湎于幻想和依赖心理,能坚定自己的理想,锲而不舍,顽强拼搏,遇到困难仍乐观向上,从而取得学业和事业上的成功,能够有更好的发展潜力,而学业和事业上的成功,又能够进一步激发和巩固大学生的自强自立品质和能力,两者相互促进;自强自立精神对大学生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
中华民族必须继承和发扬自强自立的精神品质才能更好地团结和凝聚全国各族人民自强不息,克服困难实现党和国家确立的各种伟大目标,才能实习四个现代化,才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才能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建设和谐社会的伟大目标。
年轻人是未来建设的主力军,他们精神风貌如何,直接关系到未来国家前程,特别是当代大学生的自强自立精神品质状况,更是对未来产生重要的影响,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3]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大学以传承、整理和创新知识为己任,是知识的集散地和创造源。
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的大学,理应成为国家理论创新、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的重要基地。
基于此,打破保守,探求新知,追求创新,理应是大学精神的核心内容。
楚人素有自主创新的进取精神。
西周中叶,楚君熊渠甚得江汉间民和,以新得地分封诸子,均以“王”为名号(后畏周厉王伐楚才改王为侯)。
诸侯的子弟居然称“王”,显然不合周朝礼法,而熊渠则自有其理,他说:“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中原)之号谥。
”(《史记·楚世家》)这种“我蛮夷也主义”,就是从蛮夷这个实际出发,自立自强,创造性地建设楚国。
这种“我蛮夷也主义”就是荆楚文化刚健有为自强进取的一种基本精神。
东周时,楚武王创建中国第一县制,以及令尹等一整套有别于中原的官制;在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方面勇于创新,敢于另辟蹊径,创造了上古一流的楚文化。
马克思说: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人们常用“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来赞赏那种甘坐冷板凳、一心做学问的治学精神。
大学文化重视严谨、逻辑、实证、经验,坚持实事求是、崇真务实,能够脚踏实地、坚忍不拔,要求持续不断地艰苦攀登和勤奋工作,实现科学研究的创新和发展。
革故鼎新的创新精神,作为荆楚文化精神特质之一。
赋予了她“革故”中的批判精神,大学必须具有文化批判的精神,因为文化批判精神是大学本质的体现。
大学不是流行文化的风向标,不必对任何社会文化都予以回应。
大学不仅仅需要传承文化,更需要文化批判、选择,然后才有创新与超越。
批判出自良心,批判者坦然发表意见,坦然接受结果。
大学应该培养永远具有批判意识的人。
创新需要对已有成绩或成果的批判,又需要对发展的未来具有前瞻性和引导性。
无论是发现新事物、揭示新规律、创立新理论、构建新机制、创造新方法,还是发明新技术、研制新产品、解决新问题等等。
以创新的观念、创新的思维,创造性地开展教学、科研等各项工作与改革,才符合当代大学精神。
屈原当年以强烈的文化批判的精神,敢于怀疑社会、历史和宇宙自然已有的成见,敢干对过去被认为“天尊不可问”的一切问题,大胆质疑拷问,既表现出追求真理的探索精神,也显现出他独特的艺术创作精神,对当代学人也是一种激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