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楚文化精神特质对当代大学精神的启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楚文化精神特质对当代大学精神的启示

提要:大学精神形成、传承的机理即是积淀与认同,没有人类文化的积淀,就没有人类精神的生成,更不可能有人类大学精神的形成,所以,文化积淀是大学精神生成必不可少的前提,把讨论大学精神与荆楚文化精神联系在一起,正体现出当代大学对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的传承,把大学精神与荆楚文化精神联系起来,在于表明当代学人对荆楚文化的认同,表明与中国古代文化精神上的一脉相承。

关键词:楚文化;大学精神;启示

《辞海》有云:“学校为训育上之便利,选若干德目制成匾额,悬之校中公见之地,是为校训。其目的在使个人随时注意而实践之。”也就是说,大学要有全校认可的、全社会熟知的办学理念,我们称之为大学精神。概而言之,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最为核心的价值追求和品格特征。它应该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相统一的理论品质,我们可以从中清晰地看到这所大学的理想目标、精神信念、价值取向以及认知世界的态度和方法。大学精神是在长期的历史沉淀、凝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它属于传统的一部分,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它代表着特定文化群体共同的价值判断、价值选择和价值认同,它是学校的灵魂,理应在价值导向、精神陶冶、行为规范、群体凝聚、社会辐射等各个方面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当代高校云集的社会,一所大学能否具有参与竞争、求得发展的生命力,大学精神是不可或缺的因素。

[1]

大学精神形成、传承的机理即是积淀与认同,没有人类文化的积淀,就没有人类精神的生成,更不可能有人类大学精神的形成,所以,文化积淀是大学精神生成必不可少的前提,把讨论大学精神与荆楚文化精神联系在一起,正体现出当代大学对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的传承,因为在荆楚文化精神特质中,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许多优秀的文化品质,而大学精神的产生与发展具有一定程度的超越时空性,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是中国大学精神产生的根基。把讨论大学精神与荆楚文化精神联系起来,在于表明当代学人对荆楚文化的认同,表明与中国古代文化精神上的一脉相承。

荆楚文化的精神特质主要是:念祖忠君的爱国精神;独立自由的个性精神;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革故鼎新的创新精神;开放融合的包容精神等。[2]

爱国忧民是千百年来所巩固起来的一种对自己祖国、家乡和人民的热爱之情与忧患意识,大学精神的核心内容是“向善”的人文关怀,而最高的人文关怀是对国家命运、民族兴亡、民众疾苦的关注。

公元前506年(楚昭王十年),吴人破郢,申包胥自发入秦求救,倚宫墙哭泣,七天七夜,直到秦出兵为止。吴人破郢都时,蒙谷冒着生命危险为国家保存“鸡(离)次之典”,卖羊肉为生的屠羊说主动护卫昭王出逃。复国后,论功行赏,及此三人,三人皆

不受赏,申包胥说自往请求秦兵,是“为君也,非为身也”(《左传》定公五年)。遂“逃赏”;蒙谷则隐居山林;屠羊说返归屠羊店铺。在却吴复楚过程中,人民自发起来反击吴军,“奋臂而为之斗”,“无将率(帅)以行列之,各致其死”(《淮南子?泰族》)。屈原身被流放而不忘振兴楚国。凡此,均反映出楚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楚人强烈的民族责任感和爱国主义热情值得后世学习。人文关怀不是在书斋里高谈阔论的东西,而是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中实现的理念,历史发展到今天,在继承中国古代传统的人文精神的基础上,汲取西方的人文精神,其核心是以人为本,内涵在人道主义,实现在于和谐社会。而人道主义的核心是对人的尊重,包括对自己的尊重、对他人的尊重和对自然的尊重等等,从而丰富了人文关怀的内涵。但我们必须看到,国家在改革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贪污腐败、分配不公、用人不当的现象,正阻碍着和谐社会的实现,何况大学校园内自身存在着假成果、假学问、假效益等腐败现象,严重侵蚀着真正的大学精神,尽管高级职称和高级学历四处泛滥,学术思想水平的绝对值却在下降。蔡元培先生曾把大学理解为人格养成之所,是人文精神的摇篮,是理性与良知的支撑。当代大学理所应当成为社会良知、良心的有力维护者,成为社会必不可少的一种矫正力量,必须保持批判和反省的精神,引导社会与自身健康地发展。

基于此,荆楚文化精神特质中,念祖忠君的爱国情怀对当代的大学精神具有积极的启迪作用。

大学拒绝一切落后思想观念和教条的禁锢和束缚,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始终强调独立人格、独立思考、独立判断,要求在自由的氛围中进行学术的理性思考和研究。大学文化绝不能追逐实用功利,要保持独立的学术尊严和独特的学术品格。大学精神最重要的特点是要促使学生追求卓越和完美,培养学生独立自由的精神以拒绝平庸是大学培养人材的重要目标。

楚人屈原青年时代就有特立独行、卓尔不群的人格追求,故而以荆楚特产之橘为象征而赋《橘颂》,极力赞扬橘的独立不迁,深固难徙,苏世独立,横而不流,无私无畏,德参天地的精神。屈原少年有志,终生不改。

当今大学教育,正迈向大众化,但大众化并不意味着简单化、平庸化,让公众享有高等教育的权利,并不意味着知识分子的贬值。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大学被人看成“人才加工厂”和“科技服务站”,很多大学的办学理念正在市场化、利益化、权力化;大学可是莫名其妙的排名;大学拥有太多的机构、太多的官员、太多的会议和太多的文件,大学更像是党政机关。这显然与大学培养特立独行的人格精神南辕北辙。一所大学,无论规模大小,都要严格按照社会对大学生和知识分子的要求和期望来培养。培养合格的、优秀的、卓越的人才,要使其思想上自由,心理上自信,人格上自尊,意志上自砺,精神上自强,言行上自律。那么,必须拒绝平庸,必须拒绝官僚化。大学的学者,理应忠于一己之所知,笃于一己之所信,不为权势所屈,不为富贵所淫,持守特立独行的人格精神。

楚人“筚路蓝缕以处草莽,跋涉山川以事天子”、“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典故,告诉我们荆楚先民素有“筚路蓝缕”的自强精神。周初楚君熊绎僻处荆山,“筚路蓝缕以处草莽”,(《左传》昭公十二年);两周之际,楚君“若敖、冒荜路蓝缕以启山林”(《左传》宣公十二年)。筚路,柴车;蓝缕,破旧衣服。“以处草莽”、“以启山林”,意思相同,都是讲楚君乘柴车,穿破旧衣服行藉礼,即举行春耕典礼仪式。这与周天子“冕而朱”和中原诸侯“冕而青”,穿着讲究的藉田典礼有别,不仅具有号召全国人民勤于耕种意思,更有号召人民艰苦奋斗的意蕴。这种“筚路蓝缕”的艰苦创业精神既是先秦楚民族的精神,也是荆楚文化的一种基本精神。春秋中叶,称霸中原的楚庄王,常向国人“训之以若敖、冒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箴之曰:‘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左传》宣公十二年)就是教育国人发扬艰苦创业的自强精神。

艰苦创业、自强自立是楚人留给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教育资源。作为传播知识、传承文明的大学。理应具有这种精神。作为大学校园主体的大学生,更应该继承和发扬自强自立的创业精神。

自强自立精神对大学生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大学生只有具备了自强自立精神,才能够充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创造力积极营造各种有利条件,控制和消除各种不良外界环境和自身消极情绪的负面作用,坚持到底,充分利用现实条件,克服困难,创造性完成既定任务的目的,促进和提高人们的实践能力;自强自立精神对大学生具有重要的生存价值。在当前的国内和国际背景下,竞争力和发展潜力是一个人得以生存的必备条件。只有具有自强自立精神的大学生能拥有坚强的意志,才能正确地认识自我及现实的差距,明确追求目标,才能正确地对待挫折,脚踏实地,靠着高度的自觉性、坚定性一步步获得成功,从而在社会上有立足之地,找到自身的位置,适应高度竞争的社会;自强自立精神对大学生具有重要的发展价值。具备自强自立精神品质的大学生,可以增加行为的自觉性、坚定性、果断性和自控性,能够立足现实,不沉湎于幻想和依赖心理,能坚定自己的理想,锲而不舍,顽强拼搏,遇到困难仍乐观向上,从而取得学业和事业上的成功,能够有更好的发展潜力,而学业和事业上的成功,又能够进一步激发和巩固大学生的自强自立品质和能力,两者相互促进;自强自立精神对大学生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中华民族必须继承和发扬自强自立的精神品质才能更好地团结和凝聚全国各族人民自强不息,克服困难实现党和国家确立的各种伟大目标,才能实习四个现代化,才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才能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建设和谐社会的伟大目标。年轻人是未来建设的主力军,他们精神风貌如何,直接关系到未来国家前程,特别是当代大学生的自强自立精神品质状况,更是对未来产生重要的影响,具有重要战略意义。[3]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大学以传承、整理和创新知识为己任,是知识的集散地和创造源。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的大学,理应成为国家理论创新、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的重要基地。基于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