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课明清对外贸易1
中国古代史考纲详解
百家争鸣(背景、地位、各家主张)
B
第6课
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
战国七雄(名称、影响)——秦统一的客观原因
A
商鞅变法(目的、内容、影响)——主观原因
A
大一统帝国的建立(时间、都城识图)
A
皇帝与中央集权体制(内容、巩固措施、影响)
B
第7课
秦末农民起义
秦的暴政——秦亡根本原因(表现)
A
陈胜、吴广领导的第一次农民起义(时、地、人)
A
文字狱(目的、含义)
A
第27课明清对外贸易
朝贡贸易的特点(目的、特点、影响)
B
从海禁到闭关(从清初到乾隆演变过程、闭关政策的原因、/影响)
B
第28课早期的西学东渐
西学的传入(时间、使者、内容、影响)
A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体制
C
中国古代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C
(二)中国古代史
主题
要点
水平
从史前时期到夏商王朝
第1课
中华文明的摇篮
原始农耕(时间、标志、意义、中国原始农业的特点、典型遗址)
A
炎黄传说(价值)
A
中华文明起源的特征和核心地区
A
第2课
文献与考古中的夏文化
从“公天下”到“家天下”(文献中的夏特征3点)
A
二里头遗址——(地点、特点、意义)
A
第3课商朝与青铜文化
A
豪强地主(表现、影响)
A
第11课割据和分立
赤壁之战(时、地、人、结果)
A
三国鼎立格局的最终形成(三个政权的时、地、人、评价三国鼎立)
A
第12课
南北对峙与民族融合
魏晋南北朝的政权更替(线索、南朝、北朝、北魏统一的时间、哪个民族)
高中历史一轮通史:中华文明的辉煌与衰落——明清社会转型与社会停滞【复习课件】(共31张PPT)
【研读教材】 知识梳理 四、明清时期经济政策
(四)评价
积极:防御手段,一定程度阻止西方殖民势力入侵; 消极: (1)消极防御,不能从根本上抵抗殖民势力 (2)长期与世隔绝,限制中外文化交流,妨碍先进科学技术 (3)阻碍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专家论坛】
(一)原因
清初闭关锁国政策再讨论
(1)政治方面: 清政权建立之初, 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双重压力 内忧:“三藩”势力和“台湾郑氏”集团; 外患: 东南沿海荷兰冒
【研究纲领】 课标解读
时空观念
1.明清时期时空定位; 2.明清时期不同区域经济发展概况; 3.明清时期国内外经济发展概况。
历史解释与史料实证
1. 理解经济活动与政治、社会、科技与
唯物史观
1. 明清时期生产方式的变 具有的革命性的意义; 2. 明清时期政府如何调适
家国情怀
1.培养学生科学创新精神
4.意义:
【核心突破】
1. 时间:雍正时期
摊丁入亩
2. 背景:社会动荡,土地兼并严重,人民逃亡普遍,丁额无法得到落实,权贵
赋,阶级冲突一触即发。
3. 内容:延续了一条鞭法,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税赋,称为“地
4.意义:
(1)取消了汉唐以来长期实行的人头税,较为彻底地完成了我国历史上赋役合并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21.9.621.9.605:44:5005:44:50September 6, 2021 •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2021年9月6日星期一上午5时44分50秒05:44:5021.9.6 • 15、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2021年9月上午5时44分21.9.605:44September 6, 2021 • 16、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2021年9月6日星期一5时44分50秒05:44:506 September 2021 •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上午5时44分50秒上午5时44分05:44:5021.9.6
历史练习册第三册答案
第17课 宋朝的建立及其制度创设 一、基础练习 1.960 契丹 陈桥驿 2.考试制度 殿试 弥封 3.B 4.D 5.C 6.D71.宋神宗 制置三司条例司 2.司马光 元祐更化3.C 4.C 5.A 6.A 7.D二、8、(1)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其带来的各种后果。
(2)以整顿吏治为核心的庆历新政和以理财为主要内容的王安石变法,结果都以失败而告终。
第19课 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一、基础练习1.耶律阿保机 辽 2.党项族 西夏 3.B 4.A 5.C 6.B8、史料是:其无情如造化,至公如权衡。
评价是:科举制度的完善与发展,为赵宋王朝选拔人才、巩固中央集权统治,起了积极作用。
第18课 北宋中期的改革一、基础练习1.宋神宗 制置三司条例司 2.司马光 元祐更化3.C 4.C 5.A 6.A 7.D二、8、(1)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其带来的各种后果。
(2)以整顿吏治为核心的庆历新政和以理财为主要内容的王安石变法,结果都以失败而告终。
第19课 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一、基础练习1.耶律阿保机 辽 2.党项族 西夏 3.B 4.A 5.C 6.B二、拓展练习8、(1)官分南北指辽设置的从中央到地方两套平行的政权机构,因办事机构分别设在皇帝宫帐的南、北两侧而得名。
(2)适应游牧文明的管理制度为国制,适应农耕文明的管理制度为汉制。
(3)在契丹人和北方诸族居住地实行适应游牧文明的管理制度,在南方渤海人和燕云十六州的汉人居住地实行可适应农耕文明的管理制度,从而有利于辽朝的统治。
第2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一、基础练习1.水稻太湖流域 2.机户江西景德镇 3.B 4.C 5.D二、拓展练习6、(1)从图片中可以了解宋代江南农业生产的状况。
如画面上树木茂盛,说明江南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自然条件;田庄里的农民繁忙劳动的景象,反映了那时候江南社会比较安定,为农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还描绘了南方一人一牛犁耕的方法,说明宋代南方耕作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插秧与收获同时进行的情景,说明我国农业精耕细作水平攀升到一个新高度,等等。
第27课明清对外贸易
明清对外贸易政策发展过程
明 朝: 海禁(朝贡贸易)
开禁
清 初: 海禁
开禁
闭关
本课概要
一、明朝对外贸易 1、官方:朝贡贸易 2、民间:海禁 开禁 二、清朝对外贸易 1、官方:海禁 设立四海关 广州十三行 2、民间:海禁 开禁 闭关
一、明朝对外贸易
1、官方:朝贡贸易
所谓朝贡贸易,即入贡国家表明臣属于中国, 将本国或其他国家的奇珍异物以贡品的名义进献给 中国皇帝,中国再将丝绸、金银、瓷器等以“赏赐” 的名义回赠给“入贡国”。………明政府规定外商 “非入贡即不许其互市”。 ——孙玉琴《中国对外贸易史教程》
有无相易,邦国之常。日本自宋以前,常通贡 市;……三年一贡,限其人船,所易货物,岂能 供一国之用?……我又禁止之,则有私通市舶者。 私通者,商也。官市不开,私市不止,自然之势 也。又从而严禁之,则商转而为盗。盗,而后得 为商矣。” ——徐光启《海防迂说》
倭患与抗倭
封侯非我意 但愿海波平
二、民间海外贸易
三、清朝的对外贸易:从海禁到闭关
阶段二:康熙中期,四口通商 康熙中期,台湾被纳入清朝版图,局势稳定,下令取消 海禁,重开海外贸易,并设立四海关,允许各国前来 贸易 (广州、漳州、宁波、云台山)
三、清朝的对外贸易:从海禁到闭关
阶段三:乾隆时期,闭关政策,仅余广州一口通 商
乾 隆 年 间 的 广 州 十 三 行
广州十三行
十三行是清政府指定专营对外贸易的垄断机构。又叫“洋行” 或“洋货行”。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政府一道圣旨,广 州成为全国唯一海上对外贸易口岸,史称“一口通商”,经十三 行进出口的贸易额节节增长,广州成为清代对外贸易中心。
材料一:(乾隆帝致英王乔治三世“敕谕”)天朝 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粤海关志》卷二十三 材料二:(乾隆帝“圣谕”)大皇帝君临万国,恩 被四表,无论内地外夷,均系大皇帝百姓。 ——《海国四说》卷六 材料三:“南夷之通商……贪而不亲,求而无厌, 假令姑允通商海口,则数十年后又议通商中夏(中 原内地)矣;假令姑允中夏,则数十年后又议通商 朝市(京城)矣。” —童书业《中国手工业发展史》
第12讲++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省心备考】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过过过(中外历史纲要上)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空前强化;
政治 现代中国的版图逐渐定型; 进行反侵略斗争,对外政策走向闭关自守;
农耕经济高度发展;
经济 商品经济高度繁荣,江南经济转型; 经济总量仍然处于世界前列,但也开始落后于时代发展潮流;(发展与迟滞)
思想文化专制,理学占统治地位;早期反封建的民主启蒙思想出现; 思想 中学西传与西学东渐并存;市民文化不断发展;
——《明太祖实录》 吏户礼 兵 刑工
以致皇权不稳,吸取元朝灭亡教训。 ②直接原因:丞相胡惟庸专权擅政。
(胡惟庸)独相部数岁,部生杀部黜陟部罚,或部不奏部 径行,内外诸司上封事必先取阅,害己者,辄
③现实原因:废行省,设三司,丞相权势过匿大不以百闻僚。未四起方朕躁先进起之,徒百及僚功已巨睡武朕夫未失睡职。者,
特点
1)时间长、规模大、范围广、领先世 界;2)厚往薄来,倍偿其价
概况
先后七下西洋,访问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 区,最远达到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积极方面:1)是世界历史上空前规模
的远洋航行;2)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
的友好往来,扩大明朝在海外的政治影响。 影响 消极方面:其目的主要是“耀兵异域,
示中国富强”,给明朝带来较大的财政负
【知识链接——选修1】明朝的其他政治制度与社会治理
基层组织 里甲制;王守仁推行十家牌法 户籍制度 以职业定户籍,分民籍、军籍、匠籍等。户籍册称“黄册”;
明初:分夏税、秋粮两次征收,所征主要是米麦实物; 赋役制度 正统年间:江南部分税粮折银征收送赴北京,称“金花银”;
明中后期:一条鞭法(赋役合并,一概折银) 社会救济 设专门机构(养济院);慈善组织开始兴起,出现慈善机构;
1368年 朱元璋建立 明朝
1405—1433年 郑和下西洋
明清对外贸易-课件
探索与争鸣
• 收集资料,从官方贸易和民间贸易两方面 来论证。
•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 的方法 。2021/3/32021/3/3Wednesday, March 03, 2021
•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 的人谈 话。2021/3/32021/3/32021/3/33/3/2021 2:59:15 PM
第27课 明清对外贸易
一、朝贡贸易
1、明初海禁政策
• 原因:朱元璋出于政治上的考虑(防止反明势力和 防倭寇),实行严格的海禁政策
• 方式:“寸板不许下海”(《明史·卷205·朱纨 传》),严禁民间从事海外贸易,以严刑峻法惩处 违禁者
– 1374年明政府下令撤销自唐朝以来就存在的,负责海外贸 易的福建泉州、浙江明州、广东广州三市舶司,中国对外 贸易遂告断绝。
• 原因:为了隔离东南沿海的反清武装 • 内容:颁布“迁海令”,规定山东以南沿海居民,
分别内迁30~50里,商船民船一律不准入海,实 行严格的海禁政策。
2、康熙中期重开海外贸易
• 原因:由于局势趋于稳定,特别是台湾郑氏政权的 归附,导致清政府下令取消海禁,重开海外贸易
三、从海禁到闭关
• 方式:指定在广州、漳州、宁波、云台山(在今南 京)设立海关,允许外商前来贸易。
但封 愿侯 海非 波我 平意 。,
二、民间海外贸易
1、明朝后期逐步开放海禁
• 原因:一方面倭寇问题解决,另一方面受舆论影响 • 隆庆开边:政府允许民间船只经福建漳州月港出洋
从事海外贸易,并允许外商经广州、宁波两地市舶 司输入商品 • 月港开放后,成为进出口商品的主要集散地
– 输出:生丝、丝织品、瓷器和蔗糖 – 输入:香料之类的奢侈品
3.15明朝的对外关系课件2021--2022学年部编版五四学制中国历史第二册历史下册
学习目标
1.掌握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概况;了解戚继光抗倭的事迹; 知道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的概况。
2.通过史料探究理解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和戚继光抗倭的 反侵略斗争性质。
3.在学习中感受郑和下西洋所体现出来的大无所谓精神和克 服困难的毅力与勇气,学习戚继光不为名利、以国家和民族 安危为己任的强烈爱国精神。
江苏南京的 浡泥王墓
山东德州的 苏禄王墓
《榜葛剌进麒麟图》
对比郑和下西洋概况和欧洲航海家航海情况,你得出什么 结论?
事件 时间 次数 人数
船数
船只 大小 33年 7次
27800
大船62艘(连小船共 有200艘) 长44丈(151.8米) 宽18丈(61.8米) 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 区
戚继光——民族英雄
戚继光抗倭为什么能取得胜利?
1.抗倭是一场反侵略的正义战争,符合人民愿望; 2.戚家军纪律严明,作战英勇。 3.戚家军与其他爱国军民配合作战,体现了同仇敌忾的民 族向心力; 4.戚继光卓越的军事韬略和指挥才能。
★ 以上图片反映的是什么史实?
1999年12月20日 澳门回归
★ 澳门是什么时候被哪一国家所侵占?
3.结果: 倭患基本解除,抗倭斗争取得胜利
4.性质:
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正义战争。 戚继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
课后活动: 2.戚继光不仅是著名的军事家,还是一位诗人,他的诗文集《止止堂集》 中有200多篇诗作。下面是其中的一些诗句: “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 “一片丹心风浪里,心怀击楫敢忘忧!”
郑和所率的船队,满载着中国的优质丝绸、精美瓷器、上等茶叶 和漆器等各类物品,以及大量的金银货币。
所到之处,郑和及随行人员都要访问当地的首领,赠送物品, 表达通好的意愿,同时与当地居民进行交易。
明清对外贸易
3)政治意义大于商业意义
不在于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而是要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
各国的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政治目的大于 经济目的。
海禁的结果 ① 驻军防守导致军费负担沉重,消耗了政府的财力,国家
财政大受影响。 ② 阻碍了正常的贸易往来,最终在东南沿海形成了规模不
等的武装走私集团,酿成“倭患”。
物理机械工程 邓玉函与王徽译绘《远西奇器图说》
天文历算
徐光启、汤若望、龙华民等编订 《 崇祯历书》
水利技术 熊三拔与徐光启合译《泰西水法》
火炮制造 徐光启将火炮运用到辽东战场
点 线 直线 曲线 平行线 角 直角 锐角 钝角 三角形 四边形
《几何原本》
欧几里德
对浮力原理的图示和说明 王徽《远西奇器图说》
第28课 早期的西学东渐
西学东渐: 是指近代西方学术思想向中国传播
的历史过程
早期:明末清初
一.西学东渐的背景——传教士来华
历史原因:东西方历史上有联系,而且西方 倾慕东方已久; 时代条件:新航路发现建立了路径;殖民地 提供了落脚处; 直接动因:西欧宗教改革促使天主教大力向 东方发展; 中国因素:明朝后期,政府逐渐放弃海禁政 策。
闭关锁国
十三行简介
十三行是清政府指定专营对外贸易的垄断机构。又叫“洋行”或“洋货 行”。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政府一道圣旨,广州成为全国唯一海上 对外贸易口岸,史称“一口通商”,经十三行进出口的贸易额节节增长,广 州成为清代对外贸易中心。据清宫档案记载,1754年,洋船到港27艘,税银 仅52万两。1790年,洋船增至83艘,税银达到110万两。到鸦片战争前,洋 船多达年200艘,税银突破180万两。十三行被称作是清政府财源滚滚的“天 子南库”。屈大均在《广东新语》里曾经写道:“洋船争出是官商……银钱 堆满十三行”。1850年,广州在世界城市经济十强中名列第四;1875年仍列 第七。
历史第三册知识整理
历史第三册知识整理第17课宋朝的建立及其制度创设知道:1、宋朝的建立:960年,赵匡胤建立宋朝。
北宋长期与辽、西夏以及后起的金等民族政权并立。
2、科举制度的完善:宋朝科举考试分解试、省试、殿试三级。
为防范考官考生徇私舞弊,又创立了“弥封”、“誊录”等制度规则,保证科举考试的公正和公平。
增加策论考试。
理解:1、文官体制:①集中兵权——宋太祖“杯酒释兵权”;确立枢密院主军政,三衙统兵、皇帝总揽兵权的体制;军队部署实行“内重外轻”原则;更戍法;②重用文官——通过科举大量提拔文人做官,重要官职由文人担当,形成文官政府;官、职、差遣分离。
2、科举制度改革的影响:不仅为宋朝选拔了大量的文官人才,也对普及教育和传播知识产生了积极影响。
第19课多民族政权的并立知道:1、辽、西夏与北宋的和战:1005年,北宋、辽订立澶渊之盟,结束战争状态,维持百余年和好。
1044年,西夏与宋、辽达成和议,形成三国鼎立局势。
2、金与南宋的对峙:1115年,女真完颜部首领阿骨打,仿汉制,称帝建国,国号大金。
“靖康之变”和南宋的建立:1127年,攻入宋都开封的金军俘虏徽宗、钦宗二帝及后妃贵戚数千人北撤,史称“靖康之变”,北宋灭亡。
同年,赵构称帝,定都临安,建立南宋。
岳飞率军与金骑兵在郾城会战,大获全胜。
1141年,“绍兴和议”,宋金长期对峙。
3、蒙古崛起与南宋灭亡:铁木真(尊号“成吉思汗”),建大蒙古国(地跨欧亚)。
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
1279年,南宋灭亡。
理解:宋、辽、西夏、金并立时期的榷场——官府管理、控制;经济文化交流的渠道。
第2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知道: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南宋时期,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完成。
表现:农业——水田农具的改进、农业耕作技术的成熟、稻麦轮作的推广;人口压力促进耕地开垦,出现圩田、沙田、梯田;水稻居粮作物首位,太湖流域为全国粮仓(“苏湖熟,天下足”);经济作物种植很普遍,桑蚕业中心南移。
手工业——杭州、苏州、成都等地设有官办丝织作坊、江浙一带出现独立的私人作坊(“机户”);棉花种植传到江南,海南岛发展出较为先进的棉纺织工具;江西景德镇成为全国制瓷业的中心;东南沿海城市的造船业,技术世界领先。
上海高中历史第三分册整理(五、六单元)
第五单元两宋的繁荣与元的统一第17课·宋朝的建立和制度创设一宋朝的建立1北宋的建立: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北宋,都城开封2北宋与北方的辽、西北的西夏以及东北的金等民族政权长期并立。
二北宋的制度创设:文官体制1背景:鉴于唐末五代以来藩镇拥兵自重、禁军将领篡夺皇位的历史教训,在政治、军事制度等方面进行调整和改革。
2特点:重文轻武。
3措施:①军事改革:(1)中央:杯酒释兵权,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确立枢密院主军政、三衙统兵和皇帝总揽兵权的体制;挑选强壮士兵编入中央禁军。
枢密院的长官称枢密使(2)地方:实行内重外轻的方针留老弱者充任厢军和乡兵,采取更戍法,轮流变换驻地,以防止将领分立割据、拥兵对抗朝廷②政治改革:重文轻武的基本国策,完善科举制,通过科举考试来选拔官职,地方、中央要员都由文官担任,形成士大夫主体的文官政府;实行官、职、差遣分离的制度4影响:消除分裂割据和军人乱政的隐患,但也带来冗官冗兵冗费和积贫积弱的消极影响。
三北宋科举制的完善1改革措施:考试制度的变革-增设殿试,从此,解试、省试和殿试三级考试成为定制;考试规则的变革:创设“弥封”、“誊录”等制度规则考试内容变化:废除“帖经”,增加策论考试,更注重对儒家典籍的理解和对社会事务的分析能力2影响:不仅为宋朝选拔了大量的文官人才,也对普及教育和传播知识产生了积极影响。
第18课·北宋中期的改革一庆历新政1“冗官”、“冗兵”以及对外的“岁币”,造成财政开支的“冗费”,最终形成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
2 庆历年间(1041—1048),宋仁宗采纳范仲淹等人的建议,颁布一系列诏令,史称“庆历新政”。
二王安石变法1 庆历新政失败后,在冗官、冗兵、冗费的消耗下,北宋王朝的财政危机日益严重,要求改革的呼声再一次高涨。
西宁二年(1069),宋神宗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负责变法,设立“制置三司条例司”,作为指导变法的领导机构。
2 王安石变法的成效: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的积贫积弱的局面。
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范围
A
B
A
B
A
A
B
A
A
A
A
A
A
A
A
A
A
B
A
A
B
B
A
A
A
B
A
B
备注:
学习水平按两个累积的层次分为知道、理解。
“知道”用A表示,指在文字或表象层面上掌握所学的知识。在与所学内容的情境、文字基本相同的情况下,能再认、回忆所学历史知识或辨别真伪、判断是非。
“理解”用B表示,指在概念层面上掌握所学的知识。在与所学内容的情境大致相同,但表述方式或文字不同的情况下,能通过思考完成任务,通常表现为用自己的语言正确表述所学的内容,或作出合理的解释。
(1)丝绸之路的全盛:张骞通西域、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长安是国际大都会
(2)东亚文化圈
A
B
A
A
B
A
B
A
A第三分册内容源自水平层次第17课宋朝的建立及其制度创设
第19课多民族政权的并立
第2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
第21课辉煌的科学技术
第22课元朝的统一
第23课明朝前期的经济与政治
第24课明末社会危机与农民起义
第25课康乾盛世(上)
第26课康乾盛世(下)
第27课明清对外贸易
第28课早期的西学东渐
(1)宋朝的建立:北宋的建立;北宋与辽、西夏以及金等民族政权长期并立
(2)文官体制
(3)科举制的完善:宋朝科举考试改革的举措
科举制度改革的影响
(1)辽、西夏与北宋的和战:澶渊之盟
(2)金与南宋的对峙:靖康之变和南宋的建立;岳飞抗金与绍兴和议
部编版高中历史教材目录(纲要上下+3本选必)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第4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第12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第13课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第14课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第15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第16课两次鸦片战争第17课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第18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19课辛亥革命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第七单元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第21课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第22课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第八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第23课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第24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第25课人民解放战争第九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第26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第27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第28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第29课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活动课家国情怀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演进《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一单元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第1课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第2课古代世界的奴隶制帝国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第5课古代非洲与美洲第三单元走向整体的世界第6课全球航路的开辟第7课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第四单元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第8课西欧的思想解放运动第9课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第五单元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第10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第1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第六单元世界殖民体系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第12课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第13课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第七单元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第14课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第15课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第16课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第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第八单元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第18课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第19课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第20课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第21课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第九单元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第22课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第23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选必1)》第一单元政治制度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第2课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第3课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第4课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第二单元官员的选拔与管理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第6课西方的文官制度第7课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拨与管理第三单元法律与教化第8课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第9课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第10课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第四单元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第11课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第12课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第13课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第14课当代中国的外交第五单元货币与赋税制度第15课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第16课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第六单元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第17课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第18课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活动课中国历史上的大一统国家治理《经济与社会生活(选必2)》第一单元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第1课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第2课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第3课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第二单元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第4课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第5课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第6课新科技革命与现代社会发展第三单元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第7课古代的商业贸易第8课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第9课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第四单元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第10课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第11课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第五单元交通与社会变迁第12课水陆交通的变迁第13课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第六单元医疗与公共卫生第14课古代的疫病与医学成就第15课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文化交流与传播(选必3)》第一单元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第1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第2课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第二单元世界文化的多元传统第3课古代西亚、非洲文化第4课欧洲文化的形成第5课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第三单元人口迁徙与文化认同第6课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第7课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第8课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第四单元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第9课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第10课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第五单元战争与文化碰撞第11课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第12课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第13课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第六单元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第14课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第15课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第三四册知识点[华师大版]
上海市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第三、四册知识点第三分册第五单元两宋的繁荣与元的统一1、宋朝建立:960年赵匡胤陈桥驿兵变2、宋初政治、军事、科举制度的调整和改革及其影响⑴政治:以“重文轻武”为基本国策,形成以士大夫为主体的文官体制,中央及地方要员由文人担任,实行官、职、差遣分离的制度。
影响:冗官,加重财政负担⑵军事:杯酒释兵权,确立枢密院主军政、三衙统兵和皇帝总揽兵权的体制;实行内重外轻的方针,军队分禁军、厢军、乡兵;实行更戍法;影响:冗兵、削弱军队战斗力⑶科举制度:隋唐创立,宋时在制度与规则方面进行改革;形式分解试、省试和殿试;制度有“弥封”、“誊录”;内容,前期以诗赋取人,后增加策论;作用:选拔人才、普及教育、传播知识两宋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对峙情况:①宋辽澶渊之盟1005年②宋西夏和约1043年③南宋与金对峙靖康之变(1127年)④边境互市商品、经济、文化交流⑤蒙古政权成吉思汗忽必烈元海上丝绸之路⑴背景:①通往西域的中外商路受阻;②商业繁荣和经济重心南移;③宋朝政府重视并鼓励海外贸易;④造船业发达和航海技术提高。
⑵状况:①南宋时,出现广州、泉州、明州三大外贸港口。
②官府设立市舶司管理贸易。
③输入商品主要有香料、珍宝、药材,输出的商品主要有丝织品、瓷器、茶叶等。
④以泉州为起点,可通往日本、高丽、东南亚、印度、波斯和阿拉伯等。
⑶影响:增收入,传文明。
1、活字印刷:⑴时间:北宋庆历年间⑵人物:毕昇⑶传播:13世纪,东传朝鲜、日本,又西传到中亚、波斯和欧洲。
2、火药武器: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火药武器的国家,火药在唐末开始用于战争。
宋代火药配方渐趋成熟。
:笔记体科学著作,被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
元代政治机构①中央: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②地方:行省制度、澎湖巡检司、宣政院第六单元明朝的兴亡与清前期的强盛1、明初强化君主专制的措施①废丞相,结束1600年的宰相制度;设殿阁大学士;确立内阁制度,成为协助皇帝的决策机构,是皇权的组成部分②建厂卫等特务机构;整顿吏治2、农民起义与明亡(1644年)①明政权的内忧(政治腐败、宦官专权)、外患(满洲、清)②李自成西安大顺张献忠成都大西康乾盛世①政治:内阁军机房军机处(雍正)辅助皇帝总揽全国军政事务②民族关系:对外雅克萨之战《尼布楚条约》对内平定准噶尔回部叛乱设伊犁将军;加强对西藏的统治;设台湾府③经济:耕作技术,作物品种的引入农产品商品化家庭手工业形成商品集散地④思想:文字狱推行文化专制政策⑤文化《古今图书集成》类书《四库全书》丛书△经济:海禁、朝贡贸易;明后期开放,广州、宁波;澳门成为东西方经济枢纽,将中国纳入世界性贸易网络;中国处于出超、白银流入;清“迁海令”;康熙设海关;闭关锁国乾隆只开广州一地△军事国防:明中期“倭患”;葡萄牙人占澳门;荷兰人占领台湾西学的传入⑴代表人物:利玛窦⑵内容:基督教神学、西方自然科学、欧洲人文学术。
27题2023年高考历史考前选择题必杀技巧(全国甲卷乙卷专用)
A.内阁权势强大 B.皇权受到严重制约 C.社会经济凋敝 D.君权相权关系紧张
角度8:史料实证——明朝区域贸易的发展
真题典题
(2019新课标I卷)明中后期,大运河流经的东昌府是 山东最重要的棉花产区,所产棉花多由江淮商人坐地收 揽,沿运河运至江南,而后返销棉布。这一现象产生的 主要因素是
D
A.交通方式的变革 B.土地制度的调整 C.货币制度的改变 D.地区经济的差异
真题典题
(2020 江苏单科)明代松江府大地主潘允 端的《玉华工作日记》中,反映土地租佃 关系的记非有4条。在日记中,关于以田 挑泥、种麦等往往有发给“工本"和“工 银"的记载,他的庄产品除自用外,也有 一部分投放市场。该日记可以佐证
D
易错5:区分工商皆本与经世致用
真题典题
【点拨】工商皆本指工商业都属于 本业,是对传统的“重农抑商”经 济政策的否定。经世致用是指做学 问必须有益于国事,这一词由明清 进步思想家王夫之、黄宗羲、顾炎
者不传子而传贤,其视天子之位去留犹夫
宰相也其后天子传子,宰相不传子。,天
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
则天子亦不失传贤之意。”这一论述表明
该书作者 A.主张废除宰相制
C
C.倾向于限制君权
第27题——明清时期(1368—1840)
【命题角度】
角度1:唯物史观、史料实证——清康熙年间文化传承。 角度2:史料实证、唯物史观——明朝的市镇经济繁荣 角度3: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科考等级与威望 角度4: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儒家思想的影响 角度5: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儒家思想(纂修宗谱) 角度6:历史解释——明朝官营手工业的发展变化
D
A.白银已取代其他货币 B.雇佣劳动成为主要用工方式 C.民营手工业发展受制
中国对外贸易课件(全套)
沿海港口开放城市 沿海经济开放区 陆地边境市、镇 沿江开放城市
内陆、边境、 1992 年 沿海省会城市
进一步扩大西部地区的对 外开放
1999 年
资料来源:中国商务部
6/22/2013 1:20 AM
二、对外开放的格局
(一)1992年以前,重点开放沿海地区, 逐步向内地开放
1.建立经济特区
2.开放沿海港口城市
3.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4.逐步向内地开放
6/22/2013 1:20 AM
6/22/2013 1:20 AM
6/22/2013 1:20 AM
6/22/2013 1:20 AM
6/22/2013 1:20 AM
6/22/2013 1:20 AM
6/22/2013 1:20 AM
(二)1992年以后逐步形成全方位的对 外开放格局 1.开放陆地边境市、镇
放
第二、生产和资本国际化程度将进一步提高 第三、中国的金融市场与世界市场的一体化程度 会大幅度提高 第四、我国政府的宏观调控方式要发生重大变化
6/22/2013 1:20 AM
三、改革开放后对外贸易的发展
(一)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 1.对外贸易绝对值大幅增长
2.对外贸易顺差显著
3.对外贸易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显著提高
6/22/2013 1:20 AM
二、对外贸易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1、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2、增加就业,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3、促进国内企业不断更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 4、弥补了我国建设资金的不足 5、引进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经验 6、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 7、改善了国内市场供应 8、是发展对外关系的纽带和手段 9、增加外汇储备
明清对外贸易的主要表现
明清对外贸易的主要表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朝贡贸易:朝贡贸易是明清时期对外贸易的一种主要形式,它以政治关系为基础,通过使节往来和进贡互赠形式进行贸易。
朝贡贸易的特点是由官府控制和垄断,不以获利为目的,主要目的是加强中外之间的友好关系。
在这种贸易中,外国使节往往携带大量珍贵特产来华,而中国则以丝绸、瓷器等商品回赠。
民间海外贸易:在明清时期,民间海外贸易也得到了发展。
月港是福建南部的一个重要港口,是民间海外贸易的主要集散地。
通过月港,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商品被运往东南亚、南亚、非洲等地,同时从海外进口香料、药材、珠宝等商品。
郑和下西洋:明朝初期,郑和七次下西洋,率领庞大的船队进行了规模空前的海外贸易。
郑和的船队访问了亚洲、非洲等地的多个国家和地区,用中国的丝绸、瓷器等商品换取了当地的特产和珍宝。
这次海外贸易不仅加强了中国与海外国家的联系,也提高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海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是明清时期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通道。
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商品被运往世界各地,同时从海外进口各种商品。
海上丝绸之路不仅促进了中国与世界的经济交流,也推动了文化、宗教等方面的交流。
总的来说,明清时期的对外贸易主要表现为朝贡贸易、民间海外贸易、郑和下西洋和海上丝绸之路等多种形式。
这些贸易形式不仅促进了中国与世界的经济交流,也加强了中外之间的友好关系
和文化交流。
2022年高考历史(人民版)总复习教师用书:第16讲 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 Word版含解析
2012~2022年课标全国卷命题思路与考情分析考纲考点命题思路考情分析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1.(2022·课标全国Ⅰ,24)古代田庄经济2.(2021·课标全国Ⅰ,24)小农经济的形成3.(2021·课标全国Ⅰ,26)宋代东南沿海经济的进展4.(2021·课标全国Ⅰ,27)经济重心南移(文化重心南移)5.(2021·课标全国Ⅱ,26)农业技术与经济重心南移6.(2021·课标全国Ⅱ,25)对宋代“不抑兼并”的生疏7.(2012·课标全国,24)汉代政府政策对经济的影响1.从考查方式来看,近几年新课标地区的高考对本专题的考查力度始终很大,多以选择题为主,仅在2021年课标全国Ⅰ卷以第40题形成呈现。
2.从材料形式上看,以古代文献材料为主,同时消灭了地图、表格等多种材料表现形式,着重考查了同学解读历史材料信息和归纳历史学问的力量,史料多为古文言文,理解难度较大。
3.从考查学问角度看,小农经济的形成、土地制度的演化和商业的进展相对考查频率较高;从朝代分布上看,汉、宋、明清三个时期所涉命题较多。
手工业的进展——商业的进展1.(2022·课标全国Ⅲ,27)明代江南经济的进展2.(2021·课标全国Ⅱ,27)明代商品经济进展3.(2022·课标全国Ⅱ,26)宋代商品经济进展(交子)4.(2021·课标全国Ⅱ,26)明朝区域差异造成长途贸易兴盛5.(2012·课标全国,26)明代后期工商业经济的进展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1.(2022·课标全国Ⅱ,26)宋代土地政策2.(2022·课标全国Ⅰ,27)清代对外贸易与商品经济的进展3.(2021·课标全国Ⅰ,40)中国古代海洋利用的特点和政策第16讲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考纲要求 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 A B
一、朝贡贸易
明初实行严禁民间从事海外贸易 严禁民间从事海外贸易的 明初实行严禁民间从事海外贸易的“朝贡贸 易”政策 1、明初海禁政策 、
阅读材料
“以倭寇仍不稍敛足迹 又下令禁濒海民私通 以倭寇仍不稍敛足迹,又下令禁濒海民私通 以倭寇仍不稍敛足迹 海外诸国” 海外诸国” ——《明太祖实录》卷139 《明太祖实录》 四方诸夷,皆限山隔海,僻在一隅, 四方诸夷,皆限山隔海,僻在一隅,得其地 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 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 ——《皇明祖训·箴戒篇》 《皇明祖训·箴戒篇》 依据上述材料, 依据上述材料,明朝初期实行海禁政 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马噶尔尼使团画师绘 马噶尔尼使来自拜见大清皇帝乾隆马嘎尔尼的使命
向皇帝寻求对英国利益的保护, 1、向皇帝寻求对英国利益的保护,在北京常驻外 交大臣;划定供英国商人、国民居住的区域, 交大臣;划定供英国商人、国民居住的区域, 并由英方行使刑事裁判权; 并由英方行使刑事裁判权; 通过向皇帝及中国人展示英国的科技产品、 2、通过向皇帝及中国人展示英国的科技产品、枪 支火炮战舰,改变他们对英国人的印象,提高 支火炮战舰,改变他们对英国人的印象, 英国地位; 英国地位; 取得相对于法国、葡萄牙、西班牙、 3、取得相对于法国、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等国 的贸易特权; 的贸易特权; 扩大通商口岸; 4、扩大通商口岸; 获取经济、技术情报,采集关于中国海岸线、 5、获取经济、技术情报,采集关于中国海岸线、 城市布防、军事实力部署、地理位置等信息。 城市布防、军事实力部署、地理位置等信息。
二、葡萄牙占澳门
嘉靖三十二年( ),葡萄牙殖民者以重 嘉靖三十二年(1553 年),葡萄牙殖民者以重 金买通了广东海道副使汪柏, 遇风暴, 金买通了广东海道副使汪柏,借口商船 遇风暴, 要求暂住澳门曝晒货物,获准上岸居住。 要求暂住澳门曝晒货物,获准上岸居住。此后 又以年租2万两白银随意扩占住地 万两白银随意扩占住地。 又以年租 万两白银随意扩占住地。
(2)内容:有下列规定 )内容: A、贡使 可带贡品 、贡使——可带贡品、附带 可带贡品、 商品货物进行贸易 货物进行贸易; 商品货物进行贸易; B、贡品 朝廷照例以数倍 、贡品——朝廷照例以数倍 朝廷照例以 的代价作为补偿; 的代价作为补偿; C、附带的货物 、 ——国民可在官方监督下在京 国民可在官方监督 国民可在官方监督下在京 师指定地点 指定日期与之交易; 指定日期与之交易; D、贡期、贡道、船舶数量、 、贡期、贡道、船舶数量、 朝贡人数 ——都有具体的规定 都有具体的规定 都有
阅读材料
材料一、 有贡,即有赐……计其贡物,时值甚廉, 材料一、“有贡,即有赐……计其贡物,时值甚廉,给之太 ……计其贡物 ……所贡之物不过数百金之值 而供亿浩繁, 所贡之物不过数百金之值, 厚……所贡之物不过数百金之值,而供亿浩繁,何啻数十 倍”。 材料二、(西洋贡使入贡,有官员要求设立税务, 、(西洋贡使入贡 材料二、(西洋贡使入贡,有官员要求设立税务,明成祖回 答)“今夷人慕义而来,乃侵其利,所得几何,而亏辱大体多 今夷人慕义而来,乃侵其利,所得几何, 矣”。 材料三、 明政府规定琉球(今琉球群岛)两年一贡, 材料三、 “明政府规定琉球(今琉球群岛)两年一贡,高 丽三年一贡, 日本)十年一贡……贡毋过三船, ……贡毋过三船 丽三年一贡,“(日本)十年一贡……贡毋过三船,人毋过 三百,刀枪毋过三千” 三百,刀枪毋过三千”。
3、影响(明初实行严禁民间从事海外贸易的“朝 、 明初实行严禁民间从事海外贸易的“
贡贸易”政策的影响) 贡贸易”政策的影响) 1)由于完全建立在明朝补贴上,导致明廷财政的缩 )由于完全建立在明朝补贴上, 减 2)以朝贡贸易形式进行适当的贸易往来,对保持中 )以朝贡贸易形式进行适当的贸易往来, 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和交往是有益的; 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和交往是有益的;但主要是宣扬 国威,影响了正常的海外贸易的发展, 国威,影响了正常的海外贸易的发展,导致了中国 逐渐失去唐宋以来海外贸易的优势地位 3)由于朝贡贸易为唯一合法的海外贸易途径,导致 )由于朝贡贸易为唯一合法的海外贸易途径, 了民间走私的频繁,影响了社会的安定。 了民间走私的频繁,影响了社会的安定。
……中国的海上事业,在下只是些和平 中国的海上事业, 中国的海上事业 民众小规模的商贩活动, 民众小规模的商贩活动,在上只是政府借以 表示中国文化传播之一种光荣礼节而已。 表示中国文化传播之一种光荣礼节而已。 ——钱穆《中国文化史导论》 钱穆《 … 钱穆 中国文化史导论》
2、朝贡贸易 、
所谓朝贡贸易, 所谓朝贡贸易,即入贡国家表明臣属于 中国, 中国,将本国或其他国家的奇珍异物以贡品 的名义进献给中国皇帝,中国再将丝绸、 的名义进献给中国皇帝,中国再将丝绸、金 瓷器等以“赏赐”的名义回赠给“ 银、瓷器等以“赏赐”的名义回赠给“入贡 明政府规定外商“ 国”。………明政府规定外商“非入贡即不 明政府规定外商 许其互市” 许其互市”。 ——孙玉琴《中国对外贸易史教程》 孙玉琴《 孙玉琴 中国对外贸易史教程》 (1)概念: 朝贡贸易是指海外诸国与明 概念: 有限制的贸易 政府间进行的以朝贡为名的有限制的贸易。 政府间进行的以朝贡为名的有限制的贸易。
2、康熙中期取消海禁,重开海外贸易 、康熙中期取消海禁, 取消海禁 (1)原因:由于局势趋于稳定,特别是台湾郑 )原因:由于局势趋于稳定,特别是台湾郑 局势趋于稳定 氏政权的归附 的归附, 氏政权的归附,导致清政府下令取 消海禁,重开海外贸易。 消海禁,重开海外贸易。 (2)内容:指定在广州、漳州、宁波、云台山 )内容:指定在广州、漳州、宁波、 在今)设立海关 海关, (在今)设立海关,允许外商 前来贸易。 前来贸易。 活跃了经 (3)意义:这一时期的海外贸易不仅活跃了经 )意义:这一时期的海外贸易不仅活跃 同时也为政府增加了税收。 增加了税收 济,同时也为政府增加了税收。
葡萄牙 ——中国澳门(东西方转口贸易中心),将中 中国澳门 ),将中 中国澳门(东西方转口贸易中心), 国市场纳入世界性贸易网络之中。 国市场纳入世界性贸易网络之中。
明清之际, 明清之际,中国的出口商品以生丝和丝织品 为大宗,清代画家焦秉贞的《耕织图册》 为大宗,清代画家焦秉贞的《耕织图册》描 绘了当时丝绸生产的状况。 绘了当时丝绸生产的状况。
上述材料表明,明朝的朝贡贸易具有 上述材料表明, 哪些特点? 哪些特点?
(3)特点: )特点: 1)薄来厚往(对于贡品,朝廷 薄来厚往( 薄来厚往 对于贡品, 照例以数倍的代价作为补偿 ) 2)有限制的贸易(官府控制 )有限制的贸易( 和垄断) 和垄断) 3)政治意义大于经济意义 ) 商业意义)( )(不以通商获利 (商业意义)(不以通商获利 为目的,而求“四夷宾服” 为目的,而求“四夷宾服”)
3、乾隆时实施闭关政策,只开广州一地通商 、乾隆时实施闭关政策, 实施闭关政策 (1)原因 )
英国18世纪一位贤明 的政治家、皇家大臣 和杰出的外交家。 1792年被封为马嘎尔 尼伯爵。后作为英国 1792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派遣以马嘎尔尼为首的使团来华 特使派往中国。 见乾隆皇帝,要求通商。 1793年英国使团乘坐 双方互赠礼物,英国赠给中国的礼物有太阳系天体运行仪、 一艘六十门炮舰“狮 航海望远镜、战舰模型等; 子”号和两艘英国东 中国回赠英国的礼物有丝绸、宣纸、各种工艺美术品等。 印度公司提供的随行 船只抵达天津白河口, 之后换小船入大沽, 受到直隶总督的欢迎, 并拜见了乾隆皇帝。
世界性贸易网络与白银帝国 在1800年以前的两个半世纪里,中国最终 1800年以前的两个半世纪里, 年以前的两个半世纪里 从欧洲和日本获得了将近48 000吨白银 48, 吨白银, 从欧洲和日本获得了将近48,000吨白银,可能 还通过马尼拉获得了10 000吨甚至更多的白银 10, 吨甚至更多的白银, 还通过马尼拉获得了10,000吨甚至更多的白银, 另外还从亚洲大陆上的东南亚和中亚地区以及 中国自身获得一些白银。这些加起来, 中国自身获得一些白银。这些加起来,大概占 世界有记录的白银产量的一半。 世界有记录的白银产量的一半。 ——弗兰克《白银资本》 弗兰克《 弗兰克 白银资本》
三、从海禁到闭关
1、清初实行严格的海禁政策 、清初实行严格的海禁政策 (1)目的:为了隔离东南沿海的反清武装, )目的:为了隔离东南沿海的反清武装, 2)内容:颁布“迁海令” (2)内容:颁布“迁海令” 规定山东以南沿海居民,分别内迁 内迁30~ 里 规定山东以南沿海居民,分别内迁 ~50里, 商船民船一律不准入海 实行严格海禁政策。 不准入海, 商船民船一律不准入海,实行严格海禁政策。
一、朝贡贸易
明初实行严禁民间从事海外贸易 严禁民间从事海外贸易的 明初实行严禁民间从事海外贸易的“朝贡贸 易”政策 1、明初海禁政策 、 (1)原因:明朝初年朱元璋出于政治上的考虑 )原因:明朝初年朱元璋出于政治上的考虑 政治 防止反明势力和防倭寇),实行严 反明势力和防倭寇), (防止反明势力和防倭寇),实行严 格的海禁政策。 格的海禁政策。 (2)内容:“片板不许入海” )内容: 片板不许入海” 为了防止沿海人民入海通商,明朝法律规定 为了防止沿海人民入海通商 明朝法律规定 了严酷的处罚 处罚办法 了严酷的处罚办法
朝贡贸易的顶峰:郑和下西洋 据《明史》,明朝奉行“厚往薄来”政策,对竭诚朝贡 明史》 明朝奉行“厚往薄来”政策, 皆倍偿其价”;(郑和下西洋 郑和下西洋) 欲耀兵异域, 者“皆倍偿其价”;(郑和下西洋)“欲耀兵异域,示中国 富强。 所取无名宝物不可胜计, 富强。……所取无名宝物不可胜计,而中国耗废亦不赀 所取无名宝物不可胜计 zi】 计算)。 )。” (赀【zi】:计算)。” 从明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 从明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至宣德 1405 八年(公元1433 1433年 八年(公元1433年),郑和先后率领庞 大船队七下西洋,经东南亚、 大船队七下西洋,经东南亚、印度洋 远航亚非地区, 远航亚非地区,最远到达红海和非洲 东海岸,航海足迹遍及亚、 30多个 东海岸,航海足迹遍及亚、非30多个 国家和地区。这七次航行的规模之大, 国家和地区。这七次航行的规模之大, 人数之多,组织之严密, 人数之多,组织之严密,航海技术之 先进,航程之长,都是哥伦布、 先进,航程之长,都是哥伦布、麦哲 伦所不及的。 伦所不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