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尔哲学体系

合集下载

黑格尔哲学体系及其贡献

黑格尔哲学体系及其贡献

黑格尔哲学体系及其贡献政法系0602班14号唐培燕黑格尔哲学中包含着非常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他认为一切都是发展的,一切发展都是没有止境的。

但是,黑格尔又不承认发展有个终点,并积极的去追求这个终点。

为了建立一个永恒不变、最终完成的绝对真理体系,他不得不创造一个纯粹的、完善的绝对的东西,它既是体系的起点,又是体系的终点。

即用哲学的语言就是“绝对精神”。

一、关于黑格尔哲学体系的构成作为统一的黑格尔哲学体系由三大部分构成:(1)精神现象学:说明人是如何认识绝对精神的。

(2)逻辑学:说明绝对精神是如何运动的。

(3)应用逻辑学,它又包括两个部分: 自然哲学,说明绝对精神如何被异化为自然的运动;精神哲学,说明绝对精神是如何在人类社会和精神领域中运动的。

1、黑格尔关于体系的思想前后变化比较大。

在《精神现象学》中,他把哲学体系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精神现象学,第二部分是逻辑学、自然哲学和精神哲学(自然哲学与精神哲学也被他称之为应用逻辑学)。

1817年《哲学全书》出版时,黑格尔的哲学体系基本定型为逻辑学、自然哲学与精神哲学,精神现象学则构成了哲学体系的“导言”。

黑格尔生前出版了四部著作,实际上只有精神现象学和逻辑学是严格意义上的书,哲学全书和法哲学原理都是纲要。

不仅如此,实际上精神现象学与逻辑学的关系非常密切。

精神现象学是“历史”,逻辑学是“逻辑”。

“逻辑”以“历史”为前提,“历史”以“逻辑”为本质,历史和逻辑是一致的。

在某种意义上说,精神现象学是绝对精神的“史前史”--在精神现象学之前,绝对是绝对,但还不是绝对精神(还不是现实的绝对)。

精神现象学的结果是人类精神达到了绝对知识,逻辑学就是从此出发,讨论纯粹知识-纯思想规定-范畴。

换言之,精神现象学是从历史的角度描述绝对精神,逻辑学则是从逻辑的角度,从本质的角度描述绝对精神。

2、存在或有可以界说为“我即是我”,为绝对无差别性或同一性。

这涉及到康德、费希特和谢林。

康德的先验演绎(客观演绎)的前提就是“我是我”--A=A,即分析的统一,费希特:自我设定自我本身。

黑格尔哲学的背景体系与发展

黑格尔哲学的背景体系与发展

青黑派从唯心主义观点出发,认为哲学是 不依赖于现实世界而存在的,哲学学说是 纯粹思想的产物。马克思多次批判了这个 错误观点。在《莱茵报》上,马克思特别 强调指出,哲学既然是现实世界的反映, 它就必须从形式到内容都与现实世界接触 并互相作用;只有这样,它才能表明自己 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客观现实的正确反 映,是改造社会的实践力量。马克思和恩 格斯参加过青年黑格尔运动,但一开始就 有别于其他青年黑格尔分子。他们迅速从 宗教批判转向政治批判,进而转向唯物主 义和共产主义。
法国大革命
1789年5月由于财政困难国王被迫召集三级会议, 路易十六企图向第三等级征收新税,但第三等级 纷纷要求限制王权、实行改革。6月,他们毅然 决定将三级会议改为国民议会。路易十六准备用 武力解散议会,巴黎人民于7月14日起义,攻占 了巴士底狱,法国大革命爆发。8月26日制宪会 议通过《人权与公民权宣言》,确立人权、法制、 公民自由和私有财产权等资本主义的基本原则。 宣布人与人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的,在权利方 面是平等的,财产权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议会还 颁布法令废除贵族制度,没收并拍卖教会财产。
1807年出版他的第一部著作《精神现 象学》。1829年,黑格尔被任命为柏 林大学校长和政府代表,1831年死于 霍乱。 黑格尔青年时代恰逢法国大革命,卢 梭的思想对他产生了极大影响,他被 法国革命崇尚的自由精神深深打动。 他反对封建专制和民族分裂,渴望德 国在政治上实现统一,把德意志民族 的复兴与资产阶级革命联系起来,并 把立宪政治制度视之为理想的国家制 度。
而西方还存在另外一种概括方法,把 构成黑格尔《哲学全书》的三大部门: 逻辑学、自然哲学和精神哲学,当作 黑格尔的体系。” 《哲学全书》实为 哲学体系的别名”,同时它“又契合 黑格尔“绝对理念”的三个发展阶段。 所以,西方学者一般都持这种看法。

黑格尔哲学体系

黑格尔哲学体系

黑格尔哲学体系黑格尔哲学体系是德国哲学家黑格尔(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所建立的哲学体系,它主要包括辩证法、逻辑学和自然哲学三大部分。

这一哲学体系在19世纪初期对于欧洲哲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欧洲大陆哲学传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我们将从辩证法、逻辑学和自然哲学三方面解析黑格尔哲学体系的主要内容和贡献。

一、辩证法黑格尔辩证法是以精神或灵魂(Soul)为主体的哲学,它强调精神与外在世界、自我与他者之间的关系。

在黑格尔眼中,精神是自由的、全能的、万能的,它是实践和理论的结合体,从而创造出历史进程。

在辩证法中,黑格尔重视“物本矛盾”(Contradiction of Object),即在物体中存在的自相矛盾。

矛盾不是简单的对立,而是一种有机的统一,通过对统一的对立的分析,可以认识事物的本质。

黑格尔辩证法还提出了精神历史观,即精神和意识历史是具有发展和进步性的,这种发展和进步是有规律和必然性的,由低到高、由不完善到完善的历史进程是通过“矛盾”、“统一”、“批判”等方法推进的。

历史的主要进程是由建立在自由和平等基础上的自由民主国家向着世界统一的方向发展的,这是黑格尔对于未来的历史进程的设想。

二、逻辑学黑格尔逻辑学是以“概念”中的矛盾和对抗为核心思想,把“概念”本身也看成是一种历史进程。

黑格尔逻辑学主张,人类思维的核心能力是“概念”,而“概念”本身的含义和意义是透过不断的反思和分析不断地演进和发展的。

因此,“概念”是动态、变化和有历史性的。

黑格尔逻辑学中有一个重要的概念:辩证逻辑,它通过矛盾的概念正反两面不断互相排斥、转化,达到概念的自我完善,从而表示了其独特的逻辑分析方式。

对于一个概念或事物,黑格尔认为其包括负面的、消极的方面,并认为这些方面不应该被视为异常或错误的,反而应该成为其本体的完整性和真实性的一部分,这种观念就是黑格尔的“否定的否定”。

这一观念对于后来思想史上的唯物辩证法和先锋派文化思想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黑格尔哲学体系

黑格尔哲学体系

• (3)国家是“阶级调和的要素”。马克思的这种 观点直接影响到后来的葛兰西和普兰查斯。国 家通过压制和退让来调节敌对阶级之间的冲突, 在不破坏统治阶级地位和占统治地位的生产方 式的再生产的前提下,调和阶级冲突。 (4)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国家是 一个“中性”的工具,既可以被资产阶级使用, 也可以被无产阶级使用。
• 佩里•安德森是英国《新左派评论》的主 编,他在书中概述了“西方马克思主义” 的发生、发展、主张、流派、特点和代 表人物等情况,认为“西方马克思主义 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资本主义先进 地区无产阶级革命失败的产物,它是在 社会主义理论和工人阶级实践之间愈益 分离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
• 我们对于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正确程度和深 刻程度,对于中国历史走向的洞察和对于人类 命运归宿的方向感和健全感,正在受到考验。 中国最新一轮现代化的努力已历时20年,既有 举世瞩目的成就,又面临不容忽视的问题。西 方马克思主义最有价值的内涵是它的批判精神, 它提出和发展的社会批判和文化批判理论,对 于我们反省现代化进程中的种种负面现象,抵 制物欲的膨胀和拜金主义盛行,具有可贵的启 发和借鉴作用。
西方马克思主义
• (5)国家是“一套制度”。国家作为公共权力是 由不同历史时期的劳动分工决定的,并且在形 式上表现为由专门从事行政管理和维持秩序的 官员垄断政府管理。 (6)国家是一种“政治统治制度”,具体 影响着阶级斗争。这个定义把重点转向了政治 代表和国家干预形式。它把国家看作一种确保 阶级力量平衡、有利于既有阶级或阶级集团统 治的长远利益,并且在不同的历史条件有不同 的表学派,比如阿尔特瓦特 (Altvater),还为我们提供了第七种定义: (7)国家是“理想的集体资本家”。国家 被比拟成资本家,但不是资本家个体,而是集 体性的。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虽然维持了需求, 重组了生产,但是也要服从资本主义的运动规 律,既不能超越市场力量,也不能消除利润率 下降的规律。

黑格尔体系

黑格尔体系
2、辩证法与认识论是统一的
虽然以客观精神的辩证运动为内容的本体论是黑格尔哲学体系的基础和核心,但是,在黑格尔看来,绝对精神在先,人的意识在后,这只是从存在的顺序的角度来讲的。如果从认识的顺序而言,则是人的意识在先,绝对精神在后,因为绝对精神只是在人的意识发展到最后阶段才呈现出来。这样,辩证法的范畴和规律就成为认识论的对象,认识论也是辩证法在人的意识中的应用。因此,本体论、辩证法与认识论是统一的。
.
.
第十九章 黑格尔哲学体系
一、黑格尔的生平活动
黑格尔的生平:
威廉 ? 弗里德里希 ? 黑格尔
(Wilhelm Friedrich Hegel)、1770年—1831年。
1770年出生在德国斯图加特城的一个政府公务员家庭。
1788年—1793年在图宾根大学(神学院)学习,兴趣却在哲学上。。
1、“感性确定性”
黑格尔认为感性确定性是个人意识的最初形式,它的对象是个别事物的存在。它的特点是表面上看它好像是最丰富的知识,但实际上是最抽象、最贫乏的知识。
2、“知觉”
黑格尔认为知觉是对感性多样性进行综合并加到事物上面的判断知识。它的特点是用一般概念来把握个别事物,是用概念对事物进行判断的过程。
1、黑格尔对康德哲学的批判
黑格尔对康德哲学的批判是在唯心主义的范围内对康德哲学进行批判,主要有:
(1)黑格尔肯定康德区别现象和“物自体”是他在近代哲学史上作出的一大功绩。但他坚决否定康德关于现象和“物自体”、现象和本质之间有原则区别和现象是主观的观点。
黑格尔认为,事物的本质就表现在现象中,现象也就是本质的显现。因此,离开了特性或规定性就无所谓事物,离开了现象也无所谓本质;而认识了事物的一切特性或规定性也就可以认识本质。

黑格尔哲学体系

黑格尔哲学体系

黑格尔的哲学体系1.概述1.1黑格尔简介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1770—1831)是德国近代客观唯心主义哲学的代表、政治哲学家。

他对德国资产阶级的国家哲学作了最系统、最丰富和最完整的阐述。

作为德国古典哲学最后也是最大的一位代表,黑格尔不仅从其哲学立场出发对德国古典哲学进行了概括和总结,而且也被看做是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

黑格尔哲学将古典哲学的基本思路发挥到了极致。

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1780年起就读于该城文科中学,1788年10月去图宾根神学院学习,主修神学和哲学。

1793年─1796年在瑞士伯尔尼一贵族家中担任家庭教师,1797年末─1800年在法兰克福任家庭教师。

1800年到耶拿,与谢林共同创办《哲学评论》杂志。

次年成为耶拿大学编外讲师,四年之后成为副教授。

1807年出版他的第一部著作《精神现象学》。

1808至1816年,他在纽伦堡当了八年的中学校长。

在此期间完成了《逻辑学》(简称大逻辑)。

1816~1817年任海德堡大学哲学教授。

1817年,出版《哲学全书》(其中的逻辑学部分简称小逻辑),完成了他的哲学体系。

1818年后任柏林大学哲学教授,并于1829年当选柏林大学校长,1821年出版《法哲学原理》。

1829年,黑格尔被任命为柏林大学校长和政府代表,1831年死于霍乱。

他在柏林大学的讲稿死后被整理为《哲学史讲演录》、《美学讲演录》和《宗教哲学讲演录》。

黑格尔在哲学史上堪称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他对当时的各门学科多有精通,并且将它们纳入自己的哲学之中,形成了一个包罗万象、博大精深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

黑格尔哲学与众不同之处不仅在于它的思辨性、辩证性和体系性,也在于其深厚的历史感,他不仅试图通过恢复古代哲学的客观性原则来弥补近代哲学自笛卡尔以来高扬主体性的局限,而且自觉地站在哲学史的高度来看待哲学和自己的思想。

从法哲学原理看黑格尔的哲学体系

从法哲学原理看黑格尔的哲学体系

黑格尔的哲学体系――从法哲学原理看黑格尔(1770—1831)1821年出版《法哲学原理》,马克思在《莱茵报》(1843年)时期,写了《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就是在《〈法哲学原理〉导言》中,黑格尔提出憾世明言,“凡是合理的都是现实的,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

黑格尔的哲学体系从逻辑学开始,尔后的内容都是逻辑学的应用和补充。

在逻辑学中,逻辑范畴、观念是主体,范畴、观念经过一系列的逻辑推演之后,外化为自然界,进而扬弃自然界的外化,进入人类精神的发展阶段。

法哲学就属于“客观精神”部分,由抽象法、道德和伦理构成。

在《法哲学原理》中,作为伦理实体的家庭、市民社会和国家是按照个别、特殊、普遍的顺序安排的。

根据黑格尔的普遍优先的逻辑原则,作为普遍观念的国家先于家庭和市民社会,家庭和市民社会不过是国家从自身分化出来的两个规定,是国家的异在形式;国家最后又扬弃这些异在形式而返回自身,成为自为的存在。

国家:个人与整体、主观自由与客观自由的统一。

国家是至高无上的伦理实体。

“国家是比个人更高的东西”,国家不是保障个人幸福的手段,而是目的本身。

“国家是地上的精神”,“个人必须尊敬国家,把它视为地上的神物”。

正因为这样,黑格尔得出结论,国家是普遍的、永恒正义的伦理实体,代表着的人的普遍本质,相比之下,个人的存在和作用是微不足道的。

黑格尔说,国家作为“伦理性的规定就是个人的实体性或普遍本质,个人只是作为一种偶然的东西同它发生关系。

个人存在与否,对客观伦理来说是无所谓的,唯有客观伦理才是永恒的,并且是调整个人生活的力量。

因此,人类把伦理看作是永恒的正义,是自在自为地存在的神,在这些神面前,个人的忙忙碌碌不过是玩跷跷板的游戏罢了”。

所以,马克思得出结论,“在黑格尔那里,并不是现实的人成为国家,倒是国家必须先成为现实的人”。

而实际情况是,国家是现实的人为了满足自己的社会生活需要而组建的,是人们自己的社会依赖关系的组织化和制度化,是人的本质的客观化和实现。

黑格尔哲学体系

黑格尔哲学体系

自由
否定性的自由
任意的自由
世界历史
国家
伦理 家庭 市民社会
客观精神: 法哲学 不法 良心
抽象法 道德 所有权 契约 故意 意图
哲学史
绝对精神
艺术哲学
宗教哲学
机械性 化学性
有机论
自然哲学
机械论
物理论
哲学史
绝对精神 艺术哲学 宗教哲学
精神哲学
伦理 心理学
主观精神 人类学 精神 现象学 抽象法
客观精神 道德
自由意识
人格
主奴关系 生死斗争 劳动
精神 现象学 知性 类
意识 自我意识 感性 确定性 生命 欲望 知觉
伦理
客观精神: 法哲学
道德 抽象法
具体的自由
黑格尔哲学体系
精神哲学
绝对精神
逻辑学
自然哲学
概念论
逻辑学
存在论
本质论

存在论 变易 量 质 有 无
交互 关系
必然性
实体 关系 因果 关系
现实 可能性 矛盾 同一 偶然性
本质论 本质 现象
差异 对立
绝对理念
理念
生命

认识 类 认识 实践

推理
主观性 个别 判断
概念论
目的性
概念 客观性 普遍 特殊

黑格尔辩证唯心主义

黑格尔辩证唯心主义

黑格尔辩证唯心主义黑格尔辩证唯心主义是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所创立的一种哲学体系,它强调精神的统一性和绝对性,认为一切现实都是精神的产物。

本文将对黑格尔辩证唯心主义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特点进行介绍和分析。

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精心编写的4篇《黑格尔辩证唯心主义》,供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黑格尔辩证唯心主义》篇1一、黑格尔辩证唯心主义的基本概念黑格尔辩证唯心主义是一种强调精神统一性和绝对性的哲学体系。

黑格尔认为,精神是宇宙的本源和基础,一切现实都是精神的产物。

他所说的精神,是指一种超越个体和客观世界的普遍意识,是一种无限的、自由的、自我运动的力量。

黑格尔认为,精神通过自我运动,产生出各种不同的现象和事物,这些现象和事物都是精神的表现和体现。

二、黑格尔辩证唯心主义的主要特点1. 强调精神的统一性和绝对性黑格尔辩证唯心主义认为,精神是宇宙的本源和基础,是一切现实的根源。

精神是普遍的、无限的、自由的,不受客观世界的限制。

黑格尔认为,精神是自我运动的,通过自我运动,精神产生出各种不同的现象和事物,这些现象和事物都是精神的表现和体现。

2. 强调辩证法的重要性黑格尔认为,辩证法是精神的自我运动的一种表现。

辩证法是通过对立统一的方式,不断推动精神自我运动的过程。

黑格尔认为,对立统一是辩证法的核心,只有通过对立统一,精神才能不断自我运动,产生出新的现象和事物。

3. 强调历史的重要性黑格尔认为,历史是精神自我运动的过程,是精神逐步实现自身的过程。

黑格尔认为,历史的发展是一个必然的过程,它是精神自我运动的结果。

黑格尔强调,历史的发展是一个进步的过程,它是精神不断实现自身的过程。

三、黑格尔辩证唯心主义的影响和意义黑格尔辩证唯心主义是一种强调精神统一性和绝对性的哲学体系。

它通过对立统一的辩证法思想,强调了历史的进步和发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黑格尔辩证唯心主义》篇2黑格尔辩证法是德国古典哲学的重要成果之一,其基本思想是概念的辩证发展。

黑格尔哲学架构-概念解析以及定义

黑格尔哲学架构-概念解析以及定义

黑格尔哲学架构-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在黑格尔哲学架构的大背景下,本文旨在探讨黑格尔哲学中理性的发展、辩证法的运动、个体与社会的关系以及历史和进步的观点。

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将深入了解黑格尔哲学的核心思想和其对哲学和社会科学领域的深远影响。

黑格尔哲学是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在19世纪所创立的一种哲学体系。

这一体系被广泛认为是西方哲学史上最重要的哲学流派之一,对后来的思想家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黑格尔哲学架构的核心思想是理性的发展和辩证法的运动,通过这些核心思想,黑格尔试图解释和理解世界的本质和实质。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首先介绍黑格尔哲学中理性的发展。

理性的发展是黑格尔哲学的核心概念之一,它包括了意识的自我辩证和理性的三个阶段。

通过理性的发展,黑格尔试图揭示出人类思维的本质和演变过程,以及理性的终极目标是什么。

接下来,我们将探讨辩证法的运动在黑格尔哲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辩证法的运动是黑格尔哲学的另一个关键概念,它包含了反思的辩证过程和自我超越与统一。

通过辩证法的运动,黑格尔试图揭示出事物的矛盾性和变化性,以及如何通过自我超越和统一来解决这些矛盾。

然后,我们将探讨个体与社会的关系在黑格尔哲学中的重要性。

个体与社会的关系是黑格尔哲学的另一个重要议题,它包括了自由与认同的矛盾和社会的理性化。

通过个体与社会的关系,黑格尔试图揭示出个体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个体和社会之间固有的矛盾和相互影响。

最后,我们将探讨历史和进步的观点在黑格尔哲学中的意义和价值。

历史和进步是黑格尔哲学的另一个重要议题,它包括了历史的辩证观点和历史的目的和意义。

通过历史和进步的观点,黑格尔试图揭示出历史的发展规律和进步的实现方式,并探索人类社会的未来发展方向。

通过对以上内容的讨论和分析,我们将深入了解黑格尔哲学架构的重要性,并理解其对哲学和社会科学的深远影响。

黑格尔哲学的核心思想和观点激发了无数思想家和学者的思考,并为后来的哲学和社会科学理论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启示。

怎样读懂和把握黑格尔哲学体系

怎样读懂和把握黑格尔哲学体系

怎样读懂和把握黑格尔哲学体系怎样读懂和把握黑格尔哲学体系黑格尔哲学体系十分庞大,如何读懂和把握并不容易。

在多年反复阅读的思考中,我的体会是,黑格尔哲学体系有一种以概念为根本的形而上学和以概念为内在根据的逻辑学构成的核心结构。

正是在这样的形而上学和逻辑学组成的核心结构建筑了黑格尔哲学的庞大体系。

在黑格尔哲学的形而上学中,概念是先于一切的。

认为事物之所以是事物,全在于内存于事物中的概念活动。

概念活动内化为世界精神,外化为世界客体,是推动世界和创造世界的普遍必然的第一原理和至高原则。

在黑格尔哲学的逻辑学中,概念是逻辑的内在根据。

其经典表达是:概念以其自身矛盾性质的展开,不断地以自身为对象,否定自身和返回自身,对立统一地从低级阶段变易、过渡、演进到高级阶段,从存在的概念潜伏,上升到本质的概念设定,进而达到总念的绝对理念,显现了一个有序过程诸环节和规则组成的,以辩证逻辑为世界历史(包括精神和自然)的动力结构。

黑格尔哲学的形而上学和逻辑学,在以概念为根本上是一致的,只要认真阅读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和《小逻辑》,是可以体会的。

对于黑格尔的庞大哲学体系,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在《西方哲学史》中的评价却不高,认为,黑格尔的哲学几乎都是错的。

对此我们怎么来看呢?我以为:第一,黑格尔哲学的形而上学和逻辑学,进行的是一种包罗万象的体系独断的逻辑术语编织的虚构,是没有详尽材料汇集的真实依据的。

如罗素所说几乎全是错的,是不值得我们用句读的方式煞费苦心地研磨为句句圣律而陷迷其中的。

第二,罗素的缺陷是并没有看出,黑格尔哲学的形而上学和逻辑学,在总体的结构上则是有一个合理内核的。

这个合理内核是,当我们进行真实的人类意识结构考察时,人类意识结构中特有的概念思维方式的意向行为,确实具有内化为人类思想活动的精神能动,外化为人类实践从自然之物利用到概念之物创造的客体的。

并由此显现人类意识结构中的概念逻辑。

黑格尔以概念为根本的形而上学和逻辑学的核心结构在哲学上是有重要价值的。

黑格尔的哲学体系中包涵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他第一次试图把整个自然界,历史和精神的

黑格尔的哲学体系中包涵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他第一次试图把整个自然界,历史和精神的

黑格尔的哲学体系中包涵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他第一次试图把整个自然界,历史和精神的黑格尔的哲学体系中包涵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他第一次试图把整个自然界,历史和精神的世界描述为是运动和发展的,并努力揭示这种运动和发展那的内在联系。

马克思将这种辩证法思想称作是黑格尔哲学体系的合理内核。

德国古典哲学最有代表性的人物是黑格尔和费尔巴哈。

黑格尔在他的哲学体系中,第一次试图把整个自然界、历史和精神的世界描述为运动和发展的,并努力解释这种运动和发展的内在联系。

这种辩证法思想是黑格尔哲学体系的“合理内核”。

但是,黑格尔是唯心主义者,在他看来,人们头脑中的思想不是现实事物及其发展过程的反映,而是在世界出现之前就已经存在“绝对观念”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这样,一切都被头足倒置了,世界的现实联系完全被颠倒了。

因而,他的辩证法是唯心主义的、不彻底的。

费尔巴哈把自然界和人当做哲学的出发点,大胆地批判了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提出了自然界不依赖于任何人的观念而存在的,它是人类赖以生长的基础。

他认为,在自然界和人以外不存在任何东西,宗教幻想创造出来的那些最高存在物只是人的本质的虚幻的反映。

但是由于他不了解实践活动的意义,离开了人的社会性和历史性,不能正确理解人的本质,所以只能从抽象的人出发去考虑历史,在社会历史领域又陷入了唯心主义的泥潭。

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

他们研究了资产阶级生产关系的内部联系,对资本主义的社会发展的规律进行了探讨,认为经济生活同自然界一样,都是受“自然律”支配的。

他们提出价值是由劳动创造的,并对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

但是,一涉及资本主义历史命运问题,他们的“公正性”就荡然无存。

一方面,他们把资本主义看做一种永恒的自然关系;另一方面,他们又极力掩饰工业革命过程中就已初露端倪的资本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尖锐冲突,断然否定资本主义存在普遍的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的可能性。

黑格尔的世界观

黑格尔的世界观

黑格尔的世界观
黑格尔的世界观是一种哲学体系,它的核心理念是“绝对精神”的概念。

该理论认为,万物皆为精神的表现,而且这种精神是不断发展和演进的。

在黑格尔看来,世界是一个由矛盾和对立构成的整体。

这种对立会不断地转化和消失,从而形成新的对立。

这一过程被称为“辩证法”。

黑格尔的世界观也包括一个强调个人自由和自我实现的道德观。

他认为,人应该通过实现自己的潜力来达到自我完善,而不是通过追求外部的荣誉和财富。

虽然黑格尔的思想在当时受到了许多批评,但是它仍然对后来的哲学和社会科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在德国哲学和法律思想方面。

- 1 -。

西方哲学智慧14黑格尔哲学

西方哲学智慧14黑格尔哲学
总结词
黑格尔的历史观对于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和个人的成 长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详细描述
首先,它提醒我们要从整体和长远的角度看待历史,认 识到历史的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人类社会的进步是不 断自我超越的结果。其次,它启示我们要关注个体和社 会的发展,认识到个人和社会的成长是相互促进的,只 有通过个体的努力和社会的进步,才能实现人类整体的 自由和真理。最后,它告诫我们要克服片面和短视的思 维方式,以更全面、更深刻的方式理解历史和现实,从 而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和机遇。
哲学在黑格尔哲学中的地位
哲学作为对理念的理性思考
在黑格尔的哲学体系中,哲学是通过理性思考来认识和把握理念,它能够将理念从感性显现和象征表 现中抽象出来,达到更高的精神境界。
哲学与艺术、宗教的关系
黑格尔认为,哲学、艺术和宗教都是人类精神追求的表现形式,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共同 构成了人类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05
CHAPTER
黑格尔哲学的现代意义
对现代哲学的启示
辩证法思想
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对现代哲学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强调事物 内在的矛盾和冲突,推动着哲学 思考从静态描述转向动态分析。
历史观
黑格尔的历史观强调历史是一个不 断发展和进步的过程,对现代哲学 思考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演变具有重 要的启示意义。
辩证法与理念论的关联
辩证法对理念论的影响
黑格尔将辩证法引入理念论,认为理念通过辩证发展不断自我完善 和超越,最终实现绝对精神。
理念论对辩证法的应用
黑格尔将理念作为辩证法的核心概念,认为理念是客观存在的、不 断发展的实体,通过辩证过程实现自我完善。
辩证法与理念论的统一
黑格尔认为辩证法和理念论是相互关联的,辩证法是理念发展的手 段,而理念则是辩证法的最终目标。

黑格尔哲学体系

黑格尔哲学体系

三、精神哲学
• 整个哲学体系的最后部分。绝对精神自我发展的最高 阶段,研究理念由它的异在而返回到自身的科学。 • 精神是理念和自然的统一,它是自然的终极目的或真 理,是理念的真正现实。 • 精神是最高的对立统一,其本质是自由。 • 精神的辨证发展经历三个阶段:主观精神--客观精神-绝对精神。1、主观精神阶段,精神还处于自身关系之 中,还未使它的概念具有客观性,展现于外部之中。 是研究个人意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2、客观精神指社 会意识,是个人主观精神向外表现于客观世界中,包 括抽象法、道德和社会伦理三个环节。客观精神以自 由意志为基础,每个环节都是它的特殊表现。3、绝对 精神是主观精神与客观精神的统一。
西方马克思主义
• 它是西方哲学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结合,它是 针对西欧地区工人阶级革命实践的失败进行反 省以后,他们努力地想要找出高度发达的资本 主义社会阻碍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问题所在。 于是,文化层面的思考提到了优先的地位。他 们重视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文化危机,关心资本 主义社会中的各种各样的文化问题。西方马克 思主义除了诉诸文化分析途径来了解资本主义 社会以外,也求助于心理分析或其他的心理学 来掌握资本主义社会不可预期的变化与转折,。
பைடு நூலகம்
(续)精神哲学
• 精神哲学的辨证发展是从艺术到宗教、再到哲学,三 者都以绝对精神为自己的对象,都是体现绝对精神的 内容,所不同的只是表现形式。 • 艺术通过现实的具体事物的感性形象来显现理念,是 把内在世界与外在世界作为对象并从对象中认识自己、 再现自己,其内容是理念,其形式是直接的具体形象, 是形式与内容相统一的整体。宗教是以表象的形式表 现理念,它研究自然和人与上帝的关系。哲学高于宗 教,它以概念形式表现绝对理念 或绝对精神。 • 绝对精神经过一系列的矛盾发展过程,终于在人的哲 学认识中完全显示自己。

黑格尔哲学美学

黑格尔哲学美学

黑格尔哲学美学黑格尔(Hegel, 1770-1831)德国古典美学文艺理论的重要代表。

他的美学观点是建筑在他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和辩证法的基础上的,所以我们要了解他的美学思想必须从这里起步。

一(黑格尔哲学体系1( 黑格尔的理念。

黑格尔反对康德的二元论和关于“物自体”不可知的假设。

他认为,不存在所谓的“物自体”,没有什么是不可知的,因为人的认识可以由现象达到本质。

但是,本质是普遍的,一般的东西,它不能由感觉,只能由思想加以把握,因此,世上的万事万物虽然存在着,但只是现象,并不真实,只有现象背后的思想才是事物的本质和真实,而现象只不过是思想的显现。

这种构成万事万物的本质的思想他称之为理念。

柏拉图的理念是超然于感性世界之外的,而黑格尔的理念就客观存在于感性世界之中。

2(黑格尔的理念的辩证运动理念的辩证运动是按照正、反、合的三段式进行的。

形而上学主张非此即彼,正与反之间有一道鸿沟,黑格尔认为,正与反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正”如果离开“反”则无规定性,不真实。

“反”是对“正”的否定,但它不是简单的消极的否定,而是正的一个内部环节,正本身就潜含着反,只有看到正反之间的联系,把两者统一为合,达到否定之否定,这样才能对事物有全面、具体、真实、深刻的认识。

所以黑格尔强调理念的具体性,他给理念下的定义是:“理念不是别的,就是概念,概念所代表的实在,以及这两者的统一。

”?这里概念是正,实在是反,两者的统一就是合。

理念依照正、反、合三段式辩证发展的过程,也就是理念自发生,自否定,自认识的过程,现实世界的发展本质上不过是理念的逻辑发展,黑格尔的辩证法是主观概念的辩证法。

正是依据这种辩证法,黑格尔从理念推演出自然和社会。

他把整个世界的发展分为三大阶段:(1)逻辑阶段:理念尚未体现于自然和社会,只是纯思想、纯概念。

(2)自然阶段:理念取得感性事物的形式,成为“自在”。

(3)精神阶段:理念体现于人的精神或社会历史,它克服了逻辑阶段和自然阶段的片面性,达到二者的辩证统一,成为“自在自为的存在”,即达到了理念的自我认识。

黑格尔的哲学体系

黑格尔的哲学体系

黑格尔的哲学体系三大部分黑格尔的哲学体系,简单的说,就是三部分,逻辑学,自然哲学,精神哲学。

可以理解为,他的逻辑学就是现在说的哲学,自然哲学就是广义的物理学,精神哲学就是伦理学。

这三部分的关系可以用一个类比来说明,整个哲学好像一片土地,土地上有围墙,有土地,有果实。

逻辑学就是围墙,也就是规范,自然哲学是土壤,精神哲学是果实。

如果没有围墙,一切都会乱,如果没有土壤,就没地方种东西,如果没有果实,那围墙和土壤也就失去了意义。

三个在先这三部分的关系,可以用三个在先来理解。

逻辑学是逻辑在先,自然哲学是时间在先,精神哲学是目标在先。

先说自然哲学,自然哲学的时间在先比较好理解,没有自然界没有万事万物,也不会有各种概念,就没有逻辑学,没有大自然,也就不会有人类,就没有伦理学。

自然哲学,是绝对意义上的在先。

逻辑学,研究概念。

马,是概念,但还不是纯粹的概念,因为马还是会必然连接到具体的感性的马。

一匹马里的一,是纯粹概念,纯粹就是不来自经验。

逻辑在先是什么意思呢。

当我们看到马,会想这是一匹马,是因为我们在看到马这个经验动作之前,就已经有了一这个概念。

如果没有一这个概念,就无法在思维里出现一匹马这个想法。

换句话,也就是说,逻辑学在逻辑上,是先于自然哲学,也是先于精神哲学的,因为我们得用概念去思考。

精神哲学的目的在先是什么意思呢,就好比共产主义,并没有变成现实,但这是一个先于行动先于概念的目的。

就好像前面那个比喻,如果没有种出果实,围墙和土壤就失去了意义。

精神哲学,或者说伦理学,在这个意义上讲,是目的在先的。

互为中项黑格尔还有另一个说法是互为中项。

自然哲学是逻辑学和精神哲学的中项,自然界是不需要解释的,不需要别的东西来说明,直接呈现在我们面前的。

逻辑理念,如果没有自然界,就根本谈不上逻辑理念,没有自然界,根本不会有人类社会,更谈不上伦理学。

所以说,自然界是把人类社会和逻辑理念,这两端联系起来的中项。

逻辑学讲逻辑理念,而逻辑理念是贯穿在自然哲学和精神哲学之中的,我们无法脱离概念放弃逻辑,去理解自然界,去理解人类社会,所以逻辑学也可以作为中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九章黑格尔哲学体系一、黑格尔的生平活动黑格尔的生平:威廉• 弗里德里希• 黑格尔(Wilhelm Friedrich Hegel)、1770年—1831年。

1770年出生在德国斯图加特城的一个政府公务员家庭。

1788年—1793年在图宾根大学(神学院)学习,兴趣却在哲学上。

1793年—1800年做家庭教师。

1800年—1806年在耶拿大学当教师,与谢林共同创办了《哲学评论》杂志。

1807年出版《精神现象学》,在《班堡报》做编辑。

1808年—1816年在纽伦堡埃吉丁高级中学当校长,1811年与玛丽• 冯• 图切尔结婚,1812年—1816年分三册出版了《逻辑学》(“大逻辑”)。

1816年—1817年任海德堡大学教授,1817年出版了《哲学全书》(逻辑学部分称“小逻辑”)。

1818年—1831年任柏林大学教授,1821年出版了《法哲学原理》,1830年被任命为柏林大学校长,1831年被国王授予勋章。

1831年11月13日因患霍乱去世。

黑格尔的主要著作:《精神现象学》(1807年)(马克思称此书是“黑格尔哲学的真正起源和秘密”)《逻辑学》(大逻辑)(1812—1816年)(列宁对此书的评价是:“在黑格尔的这部最唯心的著作中,唯心主义最少,唯物主义最多。

‘矛盾’,然而是事实!”)《哲学全书》(1817年)《法哲学原理》(1821年)《历史哲学讲演录》、《美学或艺术哲学讲演录》、《哲学史讲演录》、《宗教哲学讲演录》、《书信集》(均为在死后被整理出版)。

二、黑格尔哲学体系的特点(一)黑格尔哲学是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的集大成(二)黑格尔哲学体系的基本概念(三)黑格尔哲学是辩证法、历史和认识论的统一体系(一)黑格尔哲学是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的集大成黑格尔哲学,是从康德开始的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运动的顶峰和结束阶段。

黑格尔完成了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一方面是他继承了康德、费希特、谢林从思维引出存在的唯心主义原则,并把它发展到了尽头;另一方面是他继承了他们哲学中的唯心辩证法的因素,把它系统化了。

但是,黑格尔又是在批判康德等人的哲学中形成和发展自己的体系的。

1、黑格尔对康德哲学的批判黑格尔对康德哲学的批判是在唯心主义的范围内对康德哲学进行批判,主要有:(1)黑格尔肯定康德区别现象和“物自体”是他在近代哲学史上作出的一大功绩。

但他坚决否定康德关于现象和“物自体”、现象和本质之间有原则区别和现象是主观的观点。

黑格尔认为,事物的本质就表现在现象中,现象也就是本质的显现。

因此,离开了特性或规定性就无所谓事物,离开了现象也无所谓本质;而认识了事物的一切特性或规定性也就可以认识本质。

(2)黑格尔肯定康德提出对概念、范畴的批判研究,是近代哲学史上的一个很重要的进展,但他坚决摒弃康德在认识以前批判考察认识能力的“先验方法”。

黑格尔认为,既然批判考察认识能力本身就是一种认识活动,它就只能在认识的过程中才能进行;因此,我们必须在认识的过程中,将思维形式的活动和对于思维形式的批判,结合在一起。

我们必须对于思维形式的本质及其整个发展,加以考察。

他把这种考察方式称为“辩证法”。

(3)黑格尔肯定康德关于运用“知性”范畴去认识“物自体”时所引起的矛盾是必然的这种思想,应当看作是近代哲学界一个最重要的和最深刻的进步,但是,黑格尔认为,康德的这一见解虽然“如此深远”,而他对问题的解决却又是“如此肤浅”。

黑格尔批判康德认为矛盾只是所谓理性的本质,而不是世界的本质的观点,说它是出于对世界的“一种温情主义”;他批判康德只举出四个矛盾,“这未免太少了,因为什么东西都有矛盾”。

他由此得出结论说,康德的根本缺陷就是停滞在所谓理性矛盾表明“物自体”不可知的消极结果里,而没有进一步认识到其积极意义:“在于认识一切现实之物都包含有相反的规定于自身。

”矛盾是存在和思维的根本原则。

2、黑格尔对费希特哲学的批判黑格尔肯定费希特提出了逻辑范畴产生的必然性和系统性的问题并从思维的能动活动中引申出了一个逻辑范畴的系统是一大功绩。

但是,他认为费希特从我们的“自我”出发引申出范畴系统,是有局限性和站不住脚的。

黑格尔认为,费希特这样做势必陷入一切事物、对象都说成只是我们主观意识建立的主观唯心主义,而这就“会引起朴素意识的抗议”,并且这也是“朴素意识有权加以抗议的”。

他认为只有转到客观唯心主义,把思维看作不是我们的思维,而是构成一切事物的本质的“客观思想”,把它看作是不受任何东西“推动”而完全能动地发展的,才能避免主观唯心主义,彻底克服康德的“物自体”,战胜唯物主义,把唯心主义贯彻到底。

3、黑格尔对谢林哲学的批判(1)黑格尔肯定谢林提出“真实的东西”,即“真理”或“绝对”是主体和客体、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是一个功绩,但是,他尖锐地批判了谢林把思维和存在的同一理解为“无差别的同一”的形而上学观点。

黑格尔提出“具体的同一”、本身包含差别的同一代替谢林的“无差别的同一”。

(2)黑格尔肯定谢林把费希特的“正题、反题、合题”的辩证法形式用于自然和精神是一个功绩,但是,他尖锐地批判谢林把辩证法的形式当作“无生命的图式”外加于事物的形式主义倾向。

黑格尔认为谢林的这种做法是“对感**物行使暴力”,是夺去了辩证法形式的“生命和灵魂”,从而只能使它丧失威信。

他对谢林的“绝对”加以辩证的改造,把它从非理性的宇宙精神改变成为逻辑的宇宙精神,从它逻辑地系统地推演出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历史在内的宇宙万事万物来。

(二)黑格尔哲学体系的基本概念黑格尔哲学体系的基本概念是所谓“绝对精神”,他来源于谢林的“绝对”概念。

但是,他对“绝对精神”的理解和谢林是不同的,是对谢林的“绝对”加以改造的结果。

比较而言,黑格尔的“绝对精神”有如下的特点:1、虽然黑格尔和谢林一样认为,“绝对精神”是在自然界和人类出现以前早已永恒存在着的某种宇宙精神,但在谢林那里,它是一种盲目的精神力量,具有非理性的性质;而在黑格尔那里则是一种逻辑思维的精神,是一种“理性的”、“逻辑的”宇宙精神。

一切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的现象都看作“绝对精神”的外部表现。

2、在谢林那里,“绝对精神”是本身静止不动的,至少在它由于无意识的欲望活动而越出“绝对同一”的范围以前,它是静止不动的;而在黑格尔那里,“绝对精神”本身就是永恒地运动变化发展着的,这是因为它本身内部就包含着矛盾,或者说它按本性来说就是矛盾的,而它自身的矛盾就推动它不断地运动变化发展。

黑格尔认为绝对精神中的主观和客观的同一与差别就是它内部的最本质的矛盾,它就是在不断地产生和克服这种矛盾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

他把这种矛盾进展叫做精神运动的辩证法,实际上也就是思维与存在矛盾统一的进展过程。

3、在谢林那里,由于他主张“无差别的同一”,他提出的“同一——差别、对立、矛盾——同一”的辩证形式,就是毫无内在联系的公式,差别、对立、矛盾既不知是怎样从同一来,也不知是怎样回到同一去的。

而黑格尔认为,精神,即以概念形式表现出来的思维的运动,是有其固有的形式和“节奏”的。

这就是他对康德、费希特和谢林的辩证发展思想加以重新理解和改造而提出来的“肯定”(正)、“否定”(反)、“否定之否定”(合)的“三段式”。

黑格尔认为,真实的东西、真理,或者说,表现真理的概念只能是“正”与“反”两个对立面或对立规定的“具体统一”,而不是片面的“正”或“反”。

但是,这样“对立统一”的“具体概念”是一个发展过程的产物,是概念从“潜在”变成“现实”这样一个过程的结果。

4、谢林认为“绝对”由于无意识的欲望——“意识到自己”而动起来产生了自然界和人,并只有通过人的神秘的艺术“直观”才能达到这个目的。

而在黑格尔看来,“绝对精神”是逻辑的精神,因而只有通过人的概念才能达到这个目的,因为只有纯粹概念才适合于表现它自身。

黑格尔认为纯粹概念是经过漫长的过程才产生和形成起来的,而这个过程是同世界历史的发展过程,即人类“克服”自然界的过程交织在一起的。

总之,黑格尔的“绝对精神”既是实体又是主体,一方面,他是唯一客观独立存在的实体,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和基础,它构成宇宙万物的内在本质和灵魂;另一方面,它并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作为主体辩证发展着的,宇宙万物,无论是自然的、社会的以及人类思维的现象,都是“绝对精神”实现自己、认识自己的辩证发展过程的外部表现,都是“绝对精神”自己产生和创造的。

(三)黑格尔哲学是辩证法、历史和认识论的统一体系在谢林哲学之前,各种哲学包括康德哲学在理论与实践、科学与道德、自然与社会、真理与历史之间设置了不少的隔阂,谢林则作出了意识历史与自然历史之间存在着对应关系的猜测,试图把这两个被分割开的领域结合在一起。

黑格尔继承并彻底贯彻了谢林的做法,把本体论、认识论、自然哲学、道德哲学、艺术哲学、历史哲学和宗教哲学等各门学科结合成一以贯之的体系。

辩证法则是贯穿在所有这些领域的原则、规律和过程。

因此黑格尔哲学是第一次使辩证法、历史和认识论达到统一的体系。

1、辩证法与历史是统一的。

虽然黑格尔认为“客观精神”在外化于自然和社会的发展形式之前是纯概念或范畴的发展形式,它的辩证运动构成哲学本体论的内容,但是,在黑格尔看来,不管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不管是个人意识,还是人类精神,都有自己的历史,而所有的历史都是辩证发展的过程,辩证法是历史的本质和规律,历史是辩证法的具体应用。

从原则上说,历史的每一个阶段都与辩证法的某一个环节相对应;按照辩证法螺旋上升的方向,历史发展的方向是进步,达到了辩证法规定的最后目标,历史也就终结了。

因此,本体论、辩证法和历史是统一的。

2、辩证法与认识论是统一的虽然以客观精神的辩证运动为内容的本体论是黑格尔哲学体系的基础和核心,但是,在黑格尔看来,绝对精神在先,人的意识在后,这只是从存在的顺序的角度来讲的。

如果从认识的顺序而言,则是人的意识在先,绝对精神在后,因为绝对精神只是在人的意识发展到最后阶段才呈现出来。

这样,辩证法的范畴和规律就成为认识论的对象,认识论也是辩证法在人的意识中的应用。

因此,本体论、辩证法与认识论是统一的。

3、黑格尔哲学体系的构成作为统一的黑格尔哲学体系由三大部分构成:(1)精神现象学:说明人是如何认识绝对精神的。

(2)逻辑学:说明绝对精神是如何运动的。

(3)应用逻辑学,它又包括两个部分:1自然哲学:说明绝对精神如何被异化为自然的运动。

2精神哲学:说明绝对精神是如何在人类社会和精神领域中运动的。

三、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黑格尔关于“绝对精神”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的论述,是一个体系,它从他的“逻辑学”开始,即从“绝对精神”的纯形式或纯概念发展阶段开始,然后才是“绝对精神”在自然、社会和人的精神领域的发展阶段。

但是黑格尔在建立他的“绝对精神”的发展体系之前,必须回答“我是如何认识到绝对精神的存在的”这个问题,因此,从认识顺序来讲,他又必须先通过对人的精神活动的考察,说明“绝对精神”的发生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