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剧理论继往开来——谭霈生戏剧理论研讨会综述

合集下载

中国戏剧的理性之帆——谭霈生印象

中国戏剧的理性之帆——谭霈生印象
善。 该书在重申戏剧是独立 自 足的存在实体这一观 的基础 上,进一步对戏剧的本质和基本特征进行 了更深入的探讨。
方 构人 感 与 .是 人 素 黧 、情 式 成就 与 与 的 式 成的 方 构 参 格 质 - 与 也 鳃 先 提箬 人 ”怀,部 实 ● 生 到“为的 下育 年 谭 还 , 本关 教 近 l 在 以 。


在过 性消时 类需术 ,c 理强 面失刻 就要。 性, 临的, 更艺戏】 感 人 篡 剧i i

中 机应该具有感性的丰富性, 人们的动 应该折射出 灵魂最深 捌 捌 。

关于“ 以人为本”
沉、 最多样化的运动。从这个意义上说, 戏剧应该超越从属于 ’ ’
谭霈生先生几十年来一直从事戏剧研究和教学工作。 早 在1 7 年, 9 9 他的首部著作《 论戏剧性》 便完成,9 1 l 8 年付梓 后, ? 几-成为每位编剧的案头必备。在《 - 论戏剧性》 中谭先生 提出: 戏剧是独立的, 有着 自己的个性, 是人的艺术, 而不是 为任何事物服务的工具。 先生在书中对戏剧艺术自身的内在 ( 而非外在) 规律进行 了 研究, 由此确立了自己日后的理 并且 论使命。 完成于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国特殊政治背景下的这部 著作, 充分显示出谭先生对戏剧充满理性的思考。二十年后 《 戏剧本体论》 出版, 论戏剧性》 是《 经过多年打磨之后的完


让他们对艺术( 包括戏剧) 的本质和规律有一定的了解, 这将 有利于发展这一代人的完整人格。
二、 对几十年来中国戏剧发展道路的回顾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谈到 自己的这一理论方向. 谭霈生先生认为最近科学发展观 中“ 以人为本” 的提法是颇为振奋人心的, 实际上是对戏剧的

中央戏剧学院艺术学理论专业谭霈生、丁涛、孙玉华戏剧美学考博参考书-考博分数线-专业课真题

中央戏剧学院艺术学理论专业谭霈生、丁涛、孙玉华戏剧美学考博参考书-考博分数线-专业课真题

中央戏剧学院艺术学理论专业谭霈生、丁涛、孙玉华戏剧美学考博参考书-考博分数线-专业课真题一、专业的设置中央戏剧学院共招生23人,分为2个专业,分别是艺术学理论、戏剧与影视学。

二、考试的科目专业研究方向指导教师外国语(含听力与口语测试)业务课考试科目艺术学理论01戏剧美学谭霈生1丁涛1孙玉华1英1.中外戏剧名著分析2.戏剧理论3.美学基础4.口试三、导师介绍谭霈生,1933年5月4日出生于河北省蓟县(现属天津市),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同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专业第一届本科班,1962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文学研究班,毕业后任教于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曾任戏剧理论教研室主任,系主任,中央戏剧学院戏剧艺术研究所副所长。

现为教授,博士生导师。

1986年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讲授的主要课程有:剧本创作论、戏剧概论、戏剧美学等。

孙玉华,1952年生,籍贯辽宁,1977年于内蒙古大学毕业留校任教,曾在北京大学进修,1987年在中央戏剧学院获硕士学位留校任教,曾在德国美因兹大学进修,1997年获博士学位。

现为戏剧文学系教授,主讲艺术概论、西方文论,指导硕士生戏剧艺术学,笔名孙轮,专著《艺术引论》经院学术委员会评审和谭霈生、高芮森鉴定于1997年作为教材出版,近年发表的论文主要有:《中国现代戏剧“非主流”理论初探》,《西方古代美学》,《假象见赜——感悟〈易经〉及中国传统艺术》,《神人之约——读〈圣经〉和西方四大名著》,《一个人呀——借歌德〈浮士德〉谈名著的创作》。

育明教育考博分校解析:考博如果能够提前联系导师的话,不论是在备考信息的获取,还是在复试的过程中,都会有极大的帮助,甚至是决定性的帮助。

育明教育考博分校经过这些年的积淀可以协助学员考生联系以上导师。

四、参考书目专业课信息应当包括一下几方面的内容:第一,关于参考书和资料的使用。

这一点考生可以咨询往届的博士学长,也可以和育明考博联系。

戏剧本体还能如何思——读谭霈生先生《戏剧本体论》

戏剧本体还能如何思——读谭霈生先生《戏剧本体论》

How Else to View Drama Ontology: On Mr. TAN Peisheng's Drama Ontology
作者: 陈军[1]
作者机构: [1]浙江工商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浙江杭州310018
出版物刊名: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页码: 33-40页
年卷期: 2021年 第2期
主题词: 戏剧本体论;谭霈生;亚里士多德;黑格尔
摘要:谭霈生先生思考戏剧本体已经二十多年了,至今,戏剧界对戏剧本体的认识多半未超出谭先生的理论框架.谭先生的方法贴近亚里士多德,其结果则近似黑格尔.他们三者的思路都是本质主义的,此思路虽已退出历史舞台,但我们可以站在现代哲学的基础上对其加以改进,进而在其指明的方向上找到新的道路,并建设新的戏剧本体论.。

生命·情境·表演——试析谭霈生戏剧本体论的基本构成与内在张力

生命·情境·表演——试析谭霈生戏剧本体论的基本构成与内在张力

作者: 汪余礼
作者机构: 中央戏剧学院戏文系
出版物刊名: 云南艺术学院学报
页码: 16-22页
主题词: 谭霈生 戏剧本体论 生命 情境表演
摘要:谭霈生的戏剧本体论不只是关于戏剧文学本体的理论.也不宜简称为戏剧情境本体论。

事实上,与戏剧存在本身的动态性、复杂性、综合性相一致.谭先生的戏剧本体论乃是由生命本体、情境本体、表演本体动态合成的.并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动态性、整体性和前瞻性。

在谭先生的戏剧本体论体系中.生命是戏剧艺术的深层本体.情境是戏剧艺术的形式本体,表演是戏剧艺术的现实本体:换言之.对于真正的、现实的戏剧作品即戏剧演出来说.在形态学层面上.其本体是表演:在艺术学层面上,其本体是情境;在美学层面上.其本体是生命。

这三者既互相区别,构成戏剧艺术本身的内在矛盾,又能实现有张力的统一(统一于戏剧演出).从而使戏剧艺术作为一种自身具有独立性、整体性的存在永葆活力。

戏曲创作理论发展历程研究

戏曲创作理论发展历程研究

戏曲创作理论发展历程研究
戏曲创作理论是中国戏曲创作的精髓和灵魂,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戏曲创作
理论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传统时期、现代时期和当代时期。

传统时期的戏曲创作理论主要是在戏曲表演实践中积累而形成的,比较具有民间色彩。

这个时期的戏曲创作理论强调歌舞表演与故事情节相结合,强调形式为王,以天下奇观为
创作标准。

而在唐代,关汉卿创作的《窦娥冤》则开始强调人物塑造与内心世界的表达。

明代的汤显祖更提出了“言则有情,情则无死”的创作理念,强调情感表达,为后来戏曲
表演赋予了更为丰富的内涵。

现代时期的戏曲创作理论则开始进入学术研究阶段。

清朝末年开始出现了以谭嗣同和
梁启超为代表的新文化运动,他们推崇西方文化,提倡革新,呼吁戏曲创作要有民主思想、启蒙思想等。

白话戏、小剧场、新戏等形式应运而生。

这个时期的戏曲创作理论也开始强
调以真实、生动、深入的表现方式来塑造人物,表现时代背景和社会问题。

当代时期的戏曲创作理论则是将传统和现代相融合的产物。

新中国成立后,戏曲创作
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支持,以爱国主义和革命斗争为主题的戏曲作品层出不穷。

同时,对
传统的故事情节和戏曲形式进行了创新和改革,创造了一系列富有艺术价值和当代时代感
的戏曲作品。

总之,戏曲创作理论的发展历程是一个从形式为王到内涵为王的过程,也是从知识和
实践相结合到学术研究为主的过程。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艺术形式的创新,戏曲创作理论也
在不断地发展和更新,为戏曲创作提供了有益的指导。

中国戏剧转型与学科建设思考

中国戏剧转型与学科建设思考

中国戏剧转型与学科建设思考
谭霈生
【期刊名称】《四川戏剧》
【年(卷),期】2009(000)005
【摘要】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和大家谈谈戏剧学科建设的问题,我感到很高兴。

【总页数】4页(P31-34)
【作者】谭霈生
【作者单位】中央戏剧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地方医科院校国家重点学科建设状况分析与一流学科建设思考 [J], 吕瓅;龚树生;李爱军
2.地方医科院校国家重点学科建设状况分析与一流学科建设思考 [J], 吕瓅;龚树生;李爱军;
3.\"双一流\"语境下中国戏剧与影视学学科发展的新机遇、新挑战与新对策 [J], 胡智锋
4.新中国戏剧与影视学学科70年发展纵览 [J], 胡智锋;何昶成
5.瞩望新文科背景:艺术学科暨戏剧影视学科建设思考 [J], 周星;任晟姝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论情境和动机的关系——谭霈生戏剧理论研究心得

论情境和动机的关系——谭霈生戏剧理论研究心得

方 面 . 境 来 源 于一 般 世 界 . 又 不 同于 一 般 世 界 欲外 现 为具 体 动作 的 “ 缘 ” 情 但 机 和推 动 力
谭 先 生发 展 了黑 格 尔 的 理 论 . 一 步 指 出 . 境 进 情 种 推 动 力 .它 使 艺 术 所 要 表 现 的 内 容 得 到 具 体 的 作 为一 种 机 缘 和推 动 力 . 体 是 如 何 发 挥 作 用 的 人 具
所 以 . 艺 术 最 重 要 的 一 方 面 从 来 就 是 寻 找 引 人 人 胜 动 机 — — 内驱 力 , 导 致 具 体 的行 动 显然 . 先 生 “ 并 ⑨ 谭
的情 境 .就 是 寻 找 可 以 显 现 心 灵 方 面 的 深 刻 而 重 要 引入 了 “ 机 ” 个 概 念 . 其 实是 黑 格 尔 所 说 的 “ 动 这 它 情
口 陈达红
论 情 境 和 动 机 的 关 系
谭 霈生戏剧理论研 究心得
性 格 和 目的 的矛 盾 . 此 发 生 一 定 的关 系 正 是 这 种 彼 情 境 作 为 戏 剧 艺 术 的重 大 命 题 . 于 狄 德 罗 他 关 系形 成 了他 们 戏 剧 性 存 在 的 基 础 ” i 生 先 生 始 @覃霈 打 破 了长 期 以 来 以性 格 占作 品基 础 地 位 的 观 点 . 认 认 为 .这 种 人 物 关 系 也 必 定 是 构成 情 境 的 极 为 重 要 为 “ 该 成 为 作 品 基 础 的就 是 情 境 ” 他 在 戏 剧 中提 的 因素 之 一 。 继 而指 出情 境 包 含 了 三个 要 素 : 物 应 他 人 出情 境 与 人 格 的 辩 证 关 系 . … …人 们 一 般要 找 出显 活 动 的具 体 环 境 ; 人 物 发 生 影 响 的 事 件 : 定 的 人 “ 对 特 出人 物 性 格 的 周 围情 况 .把 这 些 情 况 互 相 紧 密 地 联 物 关 系 。 戏 剧 的对 象 是 人 的行 动 与 内心 的交 合 而 ⑥ 系起来 . 应该 成 为作 品 基 础 的 就是 情 境 ” ① 是 以他 情 境 的 价 值 正 在 于 为 这 种 交 合 提 供 具 体 的 实 现 形 。这 在 美 学 上 提 出 “ 在 于 关 系 ” 主 张 为 基 点 的 黑 格 式 。① 美 的 池指 出 ,在 戏 剧 中 . 作 家 则 是 要 寻 求 与个 性 “ 剧 尔 也谈 论 到情 境 . 说 … 他 晴境 一 方 面 是 总 的世 界 情 况 相 契 合 的 环境 . 把 它 定 性 化 为 具 体 的情 况 . 主体 并 使

2015年中国艺术研究院戏剧与影视学硕士考研辅导班笔记汇总@才思

2015年中国艺术研究院戏剧与影视学硕士考研辅导班笔记汇总@才思

全心全意因才思教2015年中国艺术研究院戏剧与影视学硕士考研辅导班笔记汇总@才思各位考研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才思的一名学员,现在已经顺利的考上中国艺术研究院,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这个专业的辅导班,方便大家准备考研,希望给大家一定的帮助。

参考书:中国戏曲史《中国戏曲通史》中国戏剧出版社1992年版郭汉城、张庚《中国戏曲发展史纲要》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周贻白《南戏新证》中华书局1986年版刘念兹《元代杂剧史》花山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刘荫柏《明清传奇史》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郭英德戏曲理论《中国戏曲通论》上海文艺出版社1989年版郭汉城、张庚《戏曲意象论》文化艺术出版社1995年版沈达人《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3年版安葵《中国戏剧学史稿》上海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叶长海《新时期戏剧述论》文化艺术出版社1996年版田本相考试科目参考书名出版社作(编)者中外戏剧史《东西方戏剧进程》文化艺术出版社1997年版刘彦君《中外戏剧史》广西师大出版社2002年版刘彦君《西欧戏剧史》中国戏剧出版社1982年版廖可兑《中国戏曲发展史》山西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廖奔、刘彦君话剧理论《中国现代比较戏剧史》文化艺术出版社1993年版田本相全心全意因才思教《中国话剧史研究概述》天津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田本相《论戏剧性》北京大学出版社1981年版谭霈生《戏剧理论史稿》上海文艺出版社1983年版余秋雨《世界艺术史·戏剧卷》东方出版社2003年版宋宝珍《残缺的戏剧翅膀——中国现代戏剧理论批评史》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2年版宋宝珍《中国现代戏剧美学思想发展史》东方出版社1995年版焦尚志《现代戏剧的理论与实践》中国戏剧出版社1986年版斯泰恩《悲剧心理学》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朱光潜《中国现代思想史论》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版李泽厚《诗学》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版亚里斯多德《理想国》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柏拉图《西方哲学史》(上、下)商务印书社1997年版罗素《西方剧论选》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年版周靖波《戏剧理论与戏剧分析》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年版(德)曼弗雷德·普菲斯特《20世纪西方美学经典文本》(1—4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朱立元《戏剧剖析》中国戏剧出版社1981年版(英)马丁·艾斯林《20世纪西方戏剧思潮》中国戏剧出版社2000年版陈世雄、周宁《戏剧概论》中国戏剧出版社1983年版(英)河竹登志夫《中国大百科全书·戏剧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9版中国大百科编辑部考试科目参考书名出版社作(编)者中国曲艺史《中国曲艺史》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年版蔡源莉、吴文科《说唱艺术简史》文化艺术出版社1988年版中国曲艺研究所全心全意 因才思教曲艺理论《曲艺概论》 北京大学出版社1980年版 侯宝林、汪景寿、薛宝琨《中国曲艺通论》山西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吴文科中外电影史《影心探礋》 中国电影出版社1991年版 李少白 《中国电影发展史》 中国电影出版社1980年版 程季华、李少白、邢祖文 《当代中国》电影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当代中国》 丛书编辑部 《西方电影史概论》 中国电影出版社1984年版 邵牧君 《世界电影史》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美)克莉丝汀·汤普森大卫·波德维尔 《世界电影史》 中国电影出版社1995年版 (法)乔治·萨杜尔《世界电影史》 中国电影出版社1987年版 (联邦德国) 乌利希·格雷戈电影艺术理论《百年中国电影理论文献》文化艺术出版社1992年版 丁亚平 《当代西方电影美学思想》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李幼蒸 《电影观众学》 中国电影出版社1996年版 章柏青、张 卫《电影语言学导论》 中国电影出版社1996年版 贾磊磊 《外国电影理论文选》上海文艺出版社1995年版 李恒基、杨远缨 《电影理论史》 中国电影出版社1992年版 (意)基多·阿里斯泰戈,李正伦译 《电影作为艺术》中国电影出版社1986年版(德)鲁道夫·爱因汉姆 《电影的本性》 中国电影出版社1982年版 (德)齐格弗里德·克拉考尔 邵牧君译 《普多夫金论文选集》中国电影出版社1962年版 (苏)多林斯基编 罗慧生、何力译 《爱森斯坦论文选集》中国电影出版社1962年版 (苏)尤列涅夫编 魏边实、伍菡卿译 《电影是什么》 中国电影出版社1987年版 (法) 安德烈·巴赞 崔君衍译 《电影美学》中国电影出版社1986年版 (匈) 贝拉·巴拉兹 何力译全心全意 因才思教《后理论:重建电影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美)大卫·鲍德韦尔、诺埃尔·卡罗尔主编 麦永雄、柏敬泽等译艺术概论笔记: 艺术的审美功能1审美认识功能(或审美认知功能)。

2023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史论考研参考书目《论戏剧性》

2023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史论考研参考书目《论戏剧性》
2023中国艺术研究院 话剧史论全面解析
历年真题及题型、考试范围、参考书目 复试分数线及复试内容去全面解析
参考书目:《论戏剧性》
谭霈生:《论戏剧性》 作者围绕“戏剧性”这个审美概念,从美学的角度阐释戏剧艺 术自身的规律,从戏剧艺术的手段入手,进入戏剧艺术的构成要素, 诸如戏剧冲突、戏剧情境、戏剧悬念、戏剧场面等等,逐一探讨戏 剧性与非戏剧性的界限。全书建构了一种新的阅读视野,将戏剧文 本从意识形态中剥离出来,使其获得了独立存在的价值。
参考书目:《中国大百科全书(戏剧卷)》
《中国大百科全书(戏剧卷)》 同学们其实不用被这么多本书吓到了,考试主要是考察其 中的(戏剧卷),这本书也主要是以“词”的形式出现,对 于同学们入门来讲,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因此,如果同学们之前没有接触过这门课程的话,可以从 大百科全书入手来学习。
参考书目:《西欧戏剧史》
复试分数线及要求
【3】复试要求及步骤 (二)复试成绩的评定标准及录取要求 1.外语听说能力测试满分为100分,该项考核按10%的比例计入复试总成绩; 2.专业论文写作满分100分,该项考核按40%计入复试总成绩; 3.专业面试分为抽答题和复试组提问两部分,满分共100分,该项考核按50%的比例计入复试总成绩; 4.综合素质测试评定等级分为合格、不合格。该项考核不作量化计入复试成绩,但考核结果不合格者 不予录取; 5.同等学力加试成绩不计入总分,但不及格(60分以下)者不予录取; 6.复试总成绩的计算方法:复试总成绩=外语听说能力得分×10%+专业论文写作得分×40%﹢专业 面试得分×50%。复试总成绩不及格(低于60分)者不予录取;

参考书目:《中国话剧史》
宋宝珍:《中国话剧史》
本书从20世纪初“话剧”作为一种舞台艺术开始,记录 了其在中国民族救亡与思想启蒙的旗帜下,如何以一种新的 艺术姿态进入中国人的文化视野,又如何在民族救亡与民族 振兴中发挥作用的。中国话剧的百年历史,从形式到内容, 经历了很大的转变。本书从戏剧运动中的领导者,编剧,导 演、演员,及剧中及团体都一一展现,在这个过程中让我们 去领略百年话剧中可歌可泣的历史。

高二上学期阶段考语文试卷

高二上学期阶段考语文试卷

高二上学期阶段考语文试卷第I卷(共39分)—、(21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A.“序”又称叙、叙文、叙言、序言、序文、引、引言、导言等,按类型可分为书序、诗序、赠序、宴集序等,《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应归类为宴集序。

B.诗歌发展的两大源头,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分别以《诗经》和《离骚》为代表开启先河。

C.《伶官传序》,是为《新五代史》中《伶官传》所作的序,本文通过对后唐庄宗得天下、失天下的典型事例,阐述了国家盛衰主要是由人事决定的道理。

D.《大铁椎传》是清代文学家魏禧的一篇传记散文,文中以细腻生动的手法,刻画了一位有识见、有气节、精武艺、识文墨,使用铁椎的大力士的“异人”的形象。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用恰当的一项是A.敦煌研究院专家提出,建立全球敦煌学研究中心,将敦煌文化基因植入当地产业发展进程,这一观点石破天惊....,在学术界和当地引起强烈反响。

B.中国女排在2015女排世界杯比赛中连克强敌.如国人所愿,夺取世界杯冠军奖杯,并且获得巴西里约奥运会直通入场券,这真是大快人心....。

C.他生长在贫苦的环境中,生活的艰辛使他穷且益坚....,努力改变这现状,成功后的他由此也深悟:贫穷是一笔财富,可给予你力量。

D.以余额宝为代表的“宝字号”货币基金理财产品,在金融市场快速崛起,而对这类品的合理性、合法性,学界的争论可谓是纷纷扬扬....。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句是A.俄罗斯战机被土耳其击落事件让俄罗斯猝不及防,也给建立打击“伊斯兰国”(IS)阵线、俄与西方借助反恐合作缓和关系的前景蒙上阴影。

B.日本安倍内阁解禁集体自卫权,—意孤行突破战后体制,既是对国际秩序的肆意冲击,也是对本国和平力量、正义呼声的公然藐视。

C.打车软件为乘客和司机搭建起沟通平台,但出租车无论是否使此软件,都应遵守运营规则,这样才能维护各方的合法权益和合理要求。

D.10月24日,随着成立亚洲基金设施投资银行备忘录的签署,标志着由中国倡议设立的亚洲区域新多边开发机构的筹建工作进入了新阶段。

对戏剧学科建设的几点思考——谭霈生教授访谈

对戏剧学科建设的几点思考——谭霈生教授访谈

118艺术学研究 2019年第4期谭霈生教授,我国著名戏剧理论家、戏剧美学家、戏剧教育家。

1933年5月4日出生于河北省蓟县,1956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专业第一届本科班,1962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文学研究班,毕业后任教于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曾任戏剧理论教研室主任、戏剧文学系系主任、中央戏剧学院戏剧艺术研究所副所长。

1986年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四届(艺术)学科评议组成员。

1980年以后出版的主要著作有:《论戏剧性》《世界名剧欣赏》《电影美学基础》《戏剧艺术的特性》《论影视艺术》《戏剧本体论》等,另有戏剧理论论文百余篇。

其中,《论戏剧性》曾获第一届全国戏剧理论著作奖,《谭霈生文集》获“北京市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特等奖,1989年获北京市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为“理论研究与教材建设”。

谭霈生教授从1962年开始任教于中央戏剧学院,担任戏剧文学系的教学和领导工作多年,至今仍活跃在教学一线,为研究生开班授课,讲授戏剧理论基础对戏剧学科建设的几点思考—谭霈生教授访谈受访人:谭霈生 中央戏剧学院访谈人:张永明 浙江音乐学院戏剧系赵轶峰 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学研究》编辑部和戏剧美学等课程。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谭霈生教授一直重视基础学科建设,他设立的戏剧经典选读、经典作品赏析等课程,为戏剧文学系的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些课程后来成为戏剧文学系的基础课程,一直沿用至今。

他除了对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的课程设置进行大力改革和调整,使其更加规范、专业之外,还承担《中国大百科全书·戏剧卷》关于戏剧文学方面的词条编写、审定工作;还曾受邀担任国务院组织的对于青年行政干部人文素养培训课程的设定工作;并对本、硕、博在内的不同层次戏剧学科的教学组织工作建言献策,贡献智慧。

他撰写的《论戏剧性》从本体出发对戏剧性这一概念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总结,对于20世纪80年代中国话剧界流行的社会问题剧所存在的只关注社会问题,而忽视戏剧基本规律的现象进行了纠正,给当时的戏剧理论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也对戏剧创作、戏剧评论等进行引导,对我国戏剧学科的发展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

谭霈生“戏剧情境”浅说

谭霈生“戏剧情境”浅说

作者: 杨云峰
出版物刊名: 戏剧之家
页码: 6-7页
主题词: 戏剧情境 情境理论 现代戏剧 戏剧场面 戏剧理论 艺术理论 逻辑模式 思想观念 谭霈生 有定性
摘要: 戏剧情境是戏剧理论中一个越来越受到重视的艺术理论课题。

涉及到这一艺术理论课题的有西方狄德罗提出的关系说与戏剧情境、黑格尔"有定性的环境与情况"以及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规定情境"。

而在国内,谭霈生先生在总结前人戏剧情境理论的基础上,结合现代戏剧的演进,建构了自己的一套系统的戏剧情境说。

他所提出的戏剧情境的逻辑模式、戏剧情境的表现形态、戏剧情境与戏剧构成要素的关系以及戏剧情境形态的嬗变等思想观念,极大地丰富和拓展了戏剧情境理论。

同时,他对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冲突说提出质疑,并试图通过对情境说的解释重新确认戏剧的本质,这在戏剧理论界引起了极大。

《戏剧知识短文两篇》教案沪教版第六册教案

《戏剧知识短文两篇》教案沪教版第六册教案

十四戏剧知识短文两篇上海市徐汇中学刘侠教学目标1、了解戏剧文学的基础知识及中国话剧的现当代发展脉络。

2、在阅读训练中提升对文本主要信息的筛选、提取、归纳、整合、表述的能力。

说明:本课包括谭霈生教授的《戏剧文学》和黄会林、陈刚教授的《中国现代和当代话剧》两篇文章。

这两篇文章均选自《中国大百科全书》,分别是对戏剧文学基础知识的介绍和中国话剧现当代历史的梳理。

相比较而言,后一篇文章的脉络较为清晰,术语较少。

前一篇内容复杂,理解有一定的难度。

两篇文章既能为学生建构出戏剧文学及中国话剧史的总体框架,又是训练学生筛选、提取、归纳、整合、表述文本信息能力的极好素材,所以,教学时可从此入手,在解读文本,了解关于戏剧文学和中国现当代话剧的情况的同时,着力训练学生把握此类社会科学说明文的方法,提升解读文本的能力,从而达到“授之以渔”的目的。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通过圈划、列表、列小标题等各种方法,筛选、提取、归纳文本重要信息。

2、难点:《戏剧文学》的信息提取与归纳。

说明:对于高三学生而言,文本信息的筛选、提取、归纳与表达是其阅读能力的具体体现,也是高考现代文阅读的重要考点,利用课文,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训练非常重要。

训练时要给出具体的方法,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主动使用这些方法读懂课文,获得阅读的成就感。

教学过程思路点拨教学安排还可以根据课后“思考与练习”的内容,先请学生在阅读文本的基础上回答“思考与练习”的两个问题,然后根据文本信息,模仿“思考与练习”的两个问题的形式,自主设计问题,以简答题的形式对文本信息进行梳理。

这种教学设计的好处是让学生由被动答题到主动出题,掌握社科类说明文阅读的要领。

练习举隅1、参考《戏剧文学》中的相关理论,根据你的理解,试分析小说与剧本的主要异同。

2、《中国现代和当代话剧》中说“1976年以后,话剧迅速复苏。

”然而当今的现实情况却是:随着电视剧、电影的大量播放,看话剧的人越来越少。

你对这一现象有何看法?你认为当代话剧是否正在走向没落?请有条理的阐述你的理由。

戏剧本体还能如何思──读谭霈生先生《戏剧本体论》

戏剧本体还能如何思──读谭霈生先生《戏剧本体论》

—033—♦戏剧学(主持人:张婷婷)戏剧本体还能如何思?――读谭需生先生《戏剧本体论》陈军(浙江工商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浙江杭州310018)摘要:谭需生先生思考戏剧本体已经二十多年了,至今,戏剧界对戏剧本体的认识多半未超出谭先生的理论框架。

谭先生的方法贴近亚里,其结 。

三的思路质主义的,此思路虽已退出历史,但我可以站在现代哲学的基础上加以改进,进而在其指明的方向上找到新的道路,并的体论。

关键词:戏剧本体论;谭需生;亚里;黑格尔中图分类号:J80-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444X(2021)02-0033-08国际DOI编码:10.15958/ki.gdxbysb.2021.02.006一、谭需生的戏剧本体之思理论源自现实问题。

谭霍生先生对戏剧本体的思考源自20世纪80年代初剧坛的“形式革新”所带出的理论问题J1瑜討在此背景下,谭先生以其高屋建令瓦的理论把握能力和思辨力提出了他的戏剧本体论,他的思考成果集中体现在《戏剧本体论》一书中。

他的戏剧本体论大致包括两个部分:戏剧的本质和戏剧的基。

⑴龄:2在中,第二章《戏剧的形式》探讨的是戏剧的本质,而关于戏剧基本特征的部分则集中在第三章《戏剧的形态》中展开讨论。

概括而言,在谭霍生先生的语境中,“情境”是戏剧区别于其他一切艺术、使戏剧成为其自身的本质(即戏剧形式)。

具体地说,戏剧本质——“情境”——是“人的内心与行动交合的具体的实现形式”,它包括“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对人物发生影响的具体事件”“特定的关系”。

据此,谭先生还建立了一个情型。

⑴10-109此,关于基本特,先剧的“情”其他叙事艺术(如电影、小说)的“情境”的差别以及戏剧“情境”的类型来展开论述的,我们可以把这部分理解为戏剧的本质——情境——有何特征。

然而,回顾谭先生之思考戏剧本体论的初衷(查明区别于其他一切艺术、使戏剧成为自身的本质)以及他的思考结果(戏剧的本质是“情境”),我们立刻遇到一个难题:“情境”无法解释某些戏剧。

A048中央戏剧学院戏剧学戏剧史论与批评方向专业取消语文单科

A048中央戏剧学院戏剧学戏剧史论与批评方向专业取消语文单科

A048中央戏剧学院戏剧学戏剧史论与批评方向专业取消语文单科中央戏剧学院戏剧学(戏剧史论与批评)专业介绍戏剧文学系现有副教授6人,讲师5人,助理研究员1人。

本科教学现设戏剧创作、电视剧创作和戏剧史论与批评、戏剧策划与应用、艺术学理论五个教研室。

中央戏剧学院戏剧学(戏剧史论与批评)专业怎么样戏剧文学系的学生质量已在社会上形成良好的口碑,成为一个极具专业化色彩的品牌。

在戏剧影视创作领域、戏剧理论评论界,戏剧文学系所形成的具有中国文化背景及西方现代戏剧前沿研究相融合的学术立场正在发挥着其长久的影响力。

戏剧文学系毕业生的优势是适应能力强、实践能力强、专业能力强。

其特点可以用“广”和“专”两个字来形容。

学生普遍具有良好的适应社会的能力,就业范围广。

他们的就业范围与综合性大学的相关专业相比,具有独特优势。

无论是戏剧创作、戏剧史论与批评、电视剧创作还是戏剧策划与应用专业方向的毕业生,都能够进入和胜任不同层面的社会机构和组织,并承担相关的工作。

例如电视台、广播电台、戏剧戏曲院团、国家公务员、各种报纸、刊物、出版社、各种文化、传媒、网络和影视公司,承担编剧、导演、场记、编辑、记者、策划、文案、宣传、营销等工作并做出成绩。

当然,他们其中的相当一部分人已经成为了专职的小说家、剧作家,或者是专业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

此外,还有一部分学生在读完本科以后,继续在本院或其他院校攻读硕士、博士研究生,其中一些学生毕业之后,在一些高等院校担当专业教师工作。

戏剧文学系教师队伍的特点是:业务水平高,汇集了戏剧影视领域的高精尖人才。

其中,谭霈生教授的《谭霈生文集》获“北京市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特等奖;张先教授是我国知名戏剧理论家、评论家,曾获“北京市教学名师”奖;沈林教授是我国著名英国戏剧专家、莎士比亚研究的一流学者;郭富民教授是我国著名“中国话剧史”学者;彭涛教授是国际戏剧评论家协会(IATC)中国分会理事长,著名戏剧评论家,入选北京市宣传思想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麻文琦教授是我国著名戏剧理论家、评论家;李亦男教授是著名学者,其翻译的《后戏剧剧场》以及相关著作在国内戏剧界引起广泛反响;胡薇教授是著名戏剧评论家、学者;陈小玲教授、曲士飞副教授是知名编剧。

戏曲创作理论发展历程研究

戏曲创作理论发展历程研究

戏曲创作理论发展历程研究戏曲创作理论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戏曲的起源。

在中国戏曲发展的漫长历史中,戏曲创作理论不断丰富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传统与风格。

下面是对戏曲创作理论发展历程的简要介绍。

在古代,戏曲创作理论主要集中在戏剧的结构和形式的探索上。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杂剧,其创作理论主要强调戏曲的欢乐性和媚俗性,注重表演技巧和舞台效果的营造。

到了明清时期,戏曲创作理论开始关注角色刻画和艺术表达的内涵。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对话剧和唱腔的结合,提出了“映山红旧漆书匣”和“金装夺亲翡翠带”等词汇来形容角色性格和言行,丰富了戏曲人物形象的描绘。

在现代,戏曲创作理论逐渐从单一的艺术形式角度转向与现实社会联系结合的创作,对内涵和意义的追求越来越深入。

鲁迅在《中国戏剧革命问题》中提出了“白话戏剧”的概念,主张通过调整戏曲的语言和表达方式来更好地描述社会现实和人性抉择。

1950年代以后,戏曲创作理论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理论相结合,探索了批判现实和表达人民声音的关系。

在四川省的“文化大革命”中,川剧《红灯记》的创作被认为是一次戏曲革命的尝试,强调角色形象的性格和社会背景的真实性。

进入21世纪,戏曲创作理论正面临新的挑战和发展。

随着新媒体的兴起和全球化的影响,戏曲创作理论也在不断转型。

如何保持戏曲传统与现代审美的平衡,如何在新的媒体环境中进行创作和传播的探索,成为当代戏曲创作理论的重要议题。

戏曲创作理论的发展历程可以看作是由形式到内容、从技巧到内涵的逐步深化。

中国传统戏曲的魅力和独特性正是由这些丰富的创作理论所构成的,这些理论的发展历程也是戏曲传承和创新的重要依据。

为中国现代戏剧研究树立新的界碑r——评《二十世纪中国戏剧理论大系》

为中国现代戏剧研究树立新的界碑r——评《二十世纪中国戏剧理论大系》

为中国现代戏剧研究树立新的界碑r——评《二十世纪中国戏
剧理论大系》
何客
【期刊名称】《出版广角》
【年(卷),期】2018(000)016
【摘要】中国现代戏剧"理论的弱化与弱化的理论"现象是戏剧研究界的一个热点和难点.《二十世纪中国戏剧理论大系》以敏锐的学术观察、自觉的学术意识和专业的学术探索,全面总结20世纪中国戏剧理论创获,全景呈现20世纪中国戏剧现代进程,为中国现代戏剧的研究树立了新的界碑.
【总页数】2页(P92-93)
【作者】何客
【作者单位】安徽教育出版社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36
【相关文献】
1.彰显戏剧研究精神的力作———评胡星亮《中国现代戏剧论集》 [J], 申燕
2.现代戏剧研究的创新之作——评刘家思的《主流与先锋——中国现代得失论》[J], 覃碧卿
3.二十世纪戏剧理论与批评暨戏剧研究网成立五周年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 [J], 周夏奏
4.中国现代戏剧史料学的丰富和完善——评董健、胡星亮主编《二十世纪中国戏剧理论大系》 [J], 陈军
5.中国现代戏剧史料学的丰富和完善——评董健、胡星亮主编《二十世纪中国戏剧理论大系》 [J], 陈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戏剧理论继往开来——谭霈生戏剧理论研讨会综述作者:陈敏来源:文艺报收录时间:2006-1-6 14:43:38主题词:|戏剧理论|谭霈生|戏剧|陈敏| 本日:2 本周:17 本月:20 总计点击:2120谭霈生戏剧理论研讨会最近在北京隆重举行。

这次会议由中央戏剧学院、北京市戏剧家协会共同主办。

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郭涤主持了会议。

文化部艺术司、北京戏剧家协会、中央戏剧学院的相关领导,来自北京、上海、湖北、湖南、山东、山西、河北、吉林、天津、云南、黑龙江、福建、浙江等地的戏剧界专家、学者以及谭霈生历年教授过的学生等80余人汇聚一堂。

围绕谭霈生的戏剧理论思想和教育思想,中国戏剧创作和理论研究以及中国戏剧舞台演出实践的历史、现状与未来发展等问题,与会代表各抒己见,展开了广泛、深入而热烈的探讨和交流。

专家、学者们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对谭霈生严谨扎实的治学态度和刚正坦荡的学术人格予以了充分赞扬,对他在中国戏剧理论和戏剧史学研究以及戏剧艺术教育中的地位予以了高度评价。

北京师范大学的黄会林称谭霈生为中国现代戏剧理论的先导者。

天津大学的焦尚志说,谭霈生是继宋春舫、洪深、熊佛西、张庚、陈瘦竹等著名戏剧理论家之后又一成就卓著的、杰出的戏剧理论家。

中央戏剧学院副院长刘立滨尊谭霈生为中戏的一位大师。

谭霈生是在我国当代戏剧史学、戏剧美学和高等艺术教育研究领域做出积极贡献的著名专家。

作为一名戏剧理论家,他有着深厚的学术素养、严谨的治学作风和丰硕而精深的理论建树,是中国新时期戏剧理论的倡导者和奠基人;作为一代名师,他言传身教,授业敬业,有着独特的人格魅力,是中国新时期艺术教育的一面旗帜。

谭霈生在戏剧理论思想和教育思想上的贡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一、批判戏剧中的庸俗社会学,为新时期戏剧理论的发展扫清了障碍。

从一开始,中国戏剧在接受外来影响时就存在着一种实用主义的倾向,或者说功利的目的。

不论是翻译介绍外国戏剧作品,还是介绍外国戏剧理论,多是从我国的政治与思想上的需要出发,而缺乏艺术上的宏观把握。

比如说“五四”时期对易卜生的误读。

易卜生被请到中国来,不是作为戏剧家,而是作为社会改革家。

人们看中的是他的中期的社会问题剧。

此后出现的左翼戏剧、抗战戏剧、建国后的17年戏剧等等,无不具有明显的社会政治色彩。

普遍强调戏剧的社会功利、政治功利,把戏剧作为一种高台教化的工具,从而忽视其应有的艺术品格,这是我国戏剧理论研究长期以来贫乏薄弱、缺乏生机的根本症结所在。

这种理论上的偏颇也影响了戏剧创作,造成戏剧作品的概念化、公式化和单一化。

对戏剧中的庸俗社会学的批判,为新时期戏剧理论的发展扫清了障碍。

这是谭霈生戏剧理论思想的一个重要贡献。

与会的代表们对此有着共识。

大家对他的理论眼光和学术勇气都表示了崇高的敬意。

著名戏剧理论家刘厚生说,谭霈生成长在一个庸俗社会学的风气里面,但他的戏剧思想始终是站得很稳、没有过动摇。

他就谈戏剧艺术,没有强调政治化,没有谈公式化、格式化的东西,他完全走的是一条正确的路。

在那种环境之下,是不容易做到的。

著名戏剧理论家林克欢认为,谭霈生的著作《论戏剧性》,甩掉了社会问题、政治问题,回到戏剧本身来谈戏剧,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

如果没有一定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是做不到的。

二、《论戏剧性》为新时期的戏剧理论研究奠定了学术基础。

它的诞生,是站在学术的前沿,使新时期的戏剧理论研究回归到本体。

出版于1981年3月的《论戏剧性》是谭霈生的最重要的代表作,是新时期戏剧理论的奠基之作。

它是中国当代戏剧理论界第一次将戏剧文本从政治、经济与意识形态中独立出来,还戏剧艺术文本以自身的独立品格的第一部研究纯粹戏剧性的权威专著。

它的深刻之处在于,是站在戏剧美学的高度把握戏剧所独具的本体特性。

谭霈生以广博的戏剧理论知识与深厚的艺术素养,高屋建瓴、系统深入、具有说服力地阐述了戏剧性这一微妙复杂的问题。

他是在全面论述的基础上,主要是在总结和批判西方众多著名戏剧理论家、美学家论述的基础上对戏剧性的重要问题作了更系统、更全面、更深刻、更富有创造性的阐述与发挥。

代表们从不同的角度对《论戏剧性》的理论贡献作出阐释。

从事戏剧实践的代表侧重于《论戏剧性》对剧本创作、表导演艺术等的实践指导作用;从事戏剧理论研究的代表侧重于《论戏剧性》在戏剧理论研究中的借鉴意义。

云南艺术学院的吴卫民谈到,《论戏剧性》最大的贡献在于,它提供了一种基本的对戏剧读解的范式。

无论是专业学者,还是刚刚初窥门径的、或是门外谈戏的戏剧爱好者,都能够深浅不一或程度不一地从《论戏剧性》里面得到养分。

《论戏剧性》为新时期的戏剧理论研究奠定了学术基础。

它的诞生,是站在学术的前沿,使新时期的戏剧理论研究回归到本体。

这是与会的专家、学者对谭霈生在戏剧理论上的贡献的一致评价。

本体的研究是戏剧理论研究的核心,是支撑起戏剧理论大厦的基石。

中国戏剧家协会的廖奔认为,《论戏剧性》之所以有那么大影响力,是和它直接研究戏剧本体有关。

它避开了很多让人心有旁骛的、纠缠不清的外在的东西,而触及到了戏剧理论的内核部位,这种理论建树非常难得。

这为中国戏剧理论回归本体的建设奠定了很坚实的基础。

三、改革开放后,西方学术和文学艺术大量进入,在这种情况下拓展自己的理论视野来解释各种新的现象,产生了戏剧情境论,使戏剧研究上升到戏剧文学的高度。

90年代初,谭霈生发表了振聋发聩的代表作《戏剧本体论纲》,在他过去的戏剧理论系统的建树之上,提出了情境论的理论思想。

这是他对西方大量戏剧理论与作品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之后,在深刻的理性思考之中得出的对于戏剧本质的基本结论。

中国人民大学的马相武说,这是20世纪中国现实主义戏剧理论发展的高峰,是中国戏剧和戏剧理论完成现代性转型的标志,是中国戏剧同世界戏剧在20世纪后期完成对接的指导性著作。

80年代初诞生的《论戏剧性》立足于戏剧的本体研究。

改革开放后,西方学术和文学艺术大量进入,在这种情况下,谭霈生拓展自己的理论视野来解释各种新的现象,产生了戏剧情境论。

情境论立足于戏剧的本质。

动作是戏剧的本体,情境是戏剧的本质。

本体和本质又是合一的,其中人的问题是贯穿的核心。

在《戏剧本体论纲》中,谭霈生给戏剧下的定义是“人的内在生命运动的有意味的形式”。

谭霈生的戏剧情境论使戏剧研究上升到戏剧文学的高度,这是谭霈生在理论上的又一重大贡献。

总而言之,谭霈生的戏剧理论思想是广博精深、具有系统性和前瞻性的。

他的戏剧理论,是一种充满现代性的戏剧理论。

谭霈生的夫人——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博士生导师丁涛在总结中说到,谭先生的戏剧理论思想是一个逻辑建构的过程,从论戏剧性到戏剧艺术特性走向情境论。

《论戏剧性》和《戏剧本体论纲》两部著作的重要意义和价值在于,它们是谭先生对自己多年从事戏剧理论研究进行彻底反思和自我批判的成果,是对中国戏剧历史和现实进行全面清理的结果。

它们与世界学术思想的发展有着内在的一致性,对于中国戏剧艺术的发展具有超前的指导意义。

四、传道授业,诲人不倦,为新时期戏剧文学、教学园地培育了大批出众的人才。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谭霈生以其极强的责任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崇高的人格魅力启迪着一代又一代的学子。

此次参加会议的有谭霈生青年求学时代的同学,有他的学术伙伴和朋友,更多的则是他的后辈学生。

其中许多人在不同的领域已卓有建树。

他们中有从事戏剧理论研究和创作实践的,也有从事艺术管理和高校教学的;有直接或间接得到过先生教诲的学人、毕业多年的学子,也有在读的学生。

他们来自四面八方,身上承传着先生的学术血脉和学习精神,怀着崇敬和感激的心情来参加恩师的盛会。

在会上,他们追述着先生对他们的教诲。

著名的文艺评论家杜家福说,先生教给我们最大的财富是培养了我们的戏剧思维。

著名的剧作家杨利民谈到,谭先生教给了我们感悟艺术的心灵。

在读博士生彭万荣说,先生带给他的是一种对人生的体悟。

顾骧在给谭霈生的一封信中这样写道:谭霈生为一代名师,新时期的戏剧学院、戏剧文学方面出现了奇特的曙光,短短20来年,涌现了一大批才华出众的人才,如今不少已为文坛名家。

这当然是时代之使然,是各位英才本身之努力,是戏剧学院全院员工的功劳所在,与谭霈生的传道、授业、解惑、精心指点关系极大。

在闭幕式上,中央戏剧学院戏文系主任张先高度评价了谭先生在戏剧教学上的贡献。

他说,中央戏剧学院的理论教学水平是在全国范围内被承认的。

这一点,谭先生功不可没。

这与他本身的教学活动,他的薪火传承是紧密相连的。

会议在梳理和总结谭霈生的戏剧理论和教育思想的同时,也对中国戏剧创作和理论研究以及中国戏剧舞台演出实践的历史与现状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讨。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专家、学者们对中国戏剧事业的未来发展的深切关注。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的刘平提出,戏剧创作的发展要转变观念,要有平民意识,要走出评奖的误区,要提倡戏剧人艰苦创业的精神。

厦门大学周宁提出,戏剧理论界应该提倡在学统背景上研究同时代人的戏剧理论,对整个20世纪中国戏剧理论界的建树进行清理。

中央戏剧学院的麻国钧提出,表演教学应提倡让学生从成熟的剧本中体会生活和人物。

谭霈生则对中国戏剧学科的建设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希望学术界关注基础理论建设,希望学界花大力气对整个中国戏剧史进行重新审视,希望理论研究者关注戏剧批评工作。

由此,我们可以感受到这些专家学者对戏剧艺术的无限热爱和对发展中国戏剧理论事业的拳拳之心。

为期3天的谭霈生戏剧理论研讨会在庄重热烈的气氛中落下了帷幕。

这次会议时间虽短,但却蕴涵着丰富的内容,有着深远的意义。

首先,这次会议是中央戏剧学院学术研究与艺术创造两者寻求平衡的传统的延续。

中央戏剧学院是谭霈生的母校。

中戏不仅是培养明星的摇篮,也是诞生大师级戏剧理论人才的园地。

谭霈生正是这样一位成就卓著的、杰出的戏剧理论家。

中央戏剧学院一直是艺术创造和学术研究并重,在求取这两者的平衡中维系着戏剧最高学府的形象。

张扬的是中央戏剧学院的真正的戏剧理论品格与戏剧文化精神。

在会议中,谭霈生谈到,他在戏剧理论方面做了一些事情,是仰仗两个方面。

一个方面是党和政府提出的改革开放的方针、思想解放的路线。

如果没有这一点,他个人在戏剧理论建设方面将会一事无成。

因为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下,他的思想和能力才能够得到解放,能够做一点事情。

另一个方面,是中央戏剧学院这个集体。

他说,自己从年轻时代考入中央戏剧学院后一直没有离开戏剧学院。

是戏剧学院的老师、同学和他所教过的一届一届的学生们激发、点燃了他对戏剧艺术的热爱和钻研的热情,在研究和教学中给以了他极大的帮助,给他注入了艺术生命的活力,并使他在思想上永远保持年轻。

最后,他充满感情地说:我的每一点成就都是戏剧学院的,都是我的母校的。

其次,这次会议是中国戏剧理论界令人欢欣鼓舞的一大盛事,它将为推动中国戏剧事业向更为健康和繁荣的方向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