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1至8章在线测试正确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章(试题及答案)[1]
第一章一、单项选择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B. 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问题C.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问题D.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2.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A. 物质的观点B. 运动的观点C. 实践的观点 D. 发展的观点3.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 )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B.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C.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界定的D.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界定的4.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A.实践性 B.运动性 C.物质性 D.客观性5.“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 ( ) 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 B.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C.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6.形而上学理解的矛盾的同一性是()A. 没有差别的同一性B. 包含斗争性的同一性C. 包含差别的同一性D. 具体同一7.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A. 唯物的观点和辩证的观点B.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C. 实践的观点和可知的观点D.运动的观点和静止的观点8.人们制造飞船,发射火箭,克服地球引力,是()A.对规律的认识和利用B.对规律的辩证否定C.对规律的根本改造D.对规律的发展9.“先富——共富”和“台阶式”发展战略体现了质量互变规律中()A.总的量变过程中部分质变的原理B.质变过程中量的扩张原理C.量变是质变的基础的原理D.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的原理10.“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11.中国古代哲学家公孙龙“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白马非马”命题的错误在于()A. 只看到共性和个性的区别,而没有看到它们之间的联系B. 只看到共性和个性的联系,而没有看到它们之间的区别C. 既看到了共性和个性的区别,又看到了它们之间的联系D. 既没看到共性和个性的区别,又没有看到它们之间的联系12.辩证法的否定即“扬弃”,它的含义是指( ) A.抛弃 B.事物中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的组合C.纯粹的否定 D.既克服又保留 13.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 A.方向和道路 B.形式和状态 C.结构和功能D.源泉和动力14 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 )A.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B.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关系C.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D.唯心辩证法与唯物辩证法的关系15.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映,这说明A.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 B.意识不受客体影响 C. 意识受主体状况的影响D.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16.人工智能的出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识论的意义是( ) A.否定了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B.改变了人类意识活动的规律性C.肯定了人工智能可以代替意识的能动活动D.丰富了物质和意识相互关系内容17“历史是逻辑的基础,逻辑是历史的修正”,这一观点是( ) A.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B.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观点C.片面强调逻辑重要性的观点 D 割裂历史与逻辑统一的观点18.“从个别到一般,从一般到个别”的思维方法是( )A.归纳与演绎 B.分析与综合 C.抽象到具体 D.实践到认识19.辩证思维方法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过程是( )A.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 B. 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C.思维生成现实具体的过程 D.在思维中形成“多种规定的统一”的过程[单项选择题答案]1.D2.C3.A4.C5.D6.A7.B8. A9.A 10.D 11.A 12.D 13.A 14.A 15.C 16.D17.B 18.A 19.D二、多项选择题1.辩证法经历的基本形态有()A.朴素辩证法B.唯心辩证法C.唯物辩证法D.自然辩证法2 时间空间作为“物质两种存在形式离开了物质.当然都是无,都是只在我们头脑中存在的观念抽象”,这段话说明( )A.时间和空间是客观的D.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C.时间和空间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 D.时间和空间离开物质只是形式3.我国古代哲学家王夫之认为:“动静者,乃阴阳之动静也。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及答案(一)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第小题1分,共30分)1、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是 ba、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和辩证唯心主义b、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c、彻底的唯心主义和不彻底的唯心主义d、自然观上的唯心主义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2、把可直接感知的某种具体实物看作是世界的本原,这种观点属于 aa、朴素唯物主义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c、庸俗唯物主义3、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 b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c、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d、人们对人生目的意义的根本观点4、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的根本分歧是 da、肯定世界的统一性还是否认世界的统一性b、认为世界统一于运动还是统一于静止c、认为世界统一于主体还是统一于客体d、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还是统一于精神5、相对静止是指 ca、事物绝对不动b、事物永恒不变c、事物运动的特殊状态d、事物运动的普遍状态6、时间和空间是 ca、物质的唯一特性b、物质的根本属性c、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d、物质运动的根本原因7、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da、事物数量的增加b、事物的一切变化c、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8、在生活和工作中,凡事都要掌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和“不及”。
这在哲学上符合 ba、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的原理b、量和质相统一的原理c、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原理d、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原理9、有的哲学家认为,世界上的一切现象都是有原因的,因而一切都是必然的,偶然性是不存在的。
这是一种c a、庸俗唯物主义观点b、唯心主义非决定论观点c、形而上学的机械决定论观点d、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观点10、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在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领域普遍起作用的规律,它在 aa、事物完成一个发展周期后表现出来b、事物经过一次辩证的否定后表现出来c、事物发展的任何阶段上都表现出来d、事物经过量变向质变转化后表现出来11、在现实中还没有充分的根据,也不具血必要的条件,在目前不能实现的可能性,属于 da、较差的可能性b、微小的可能性c、现实的可能性d、抽象的可能性12、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 da、主观精神的产物b、客观精神的显现c、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d、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13、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 ca、可知论与不可知论b、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c、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d、能动革命的反映论与直观被动的反映论14、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
马克思1-8章选择题大全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练习题及参考答案第一章一、单项选择题1.哲学是()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
各门具体科学知识的总汇C.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D。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B。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关系问题C.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D。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3.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如何回答()A.世界的运动和发展问题B。
世界的统一性问题C.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D。
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4.否认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的哲学是()A.唯心论B。
不可知论C。
诡辩论D。
二元论5.哲学上的基本派别是()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B。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C.唯物辩证法和唯心辩证法D。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6.客观唯心主义哲学认为世界是()A.客观存在的B。
人的意识创造的C.由神或客观精神创造出来的D。
由物质和精神两个本原构成的7.主、客观唯心主义的共同之点是()A.都承认世界是主观精神的产物B。
都承认世界是客观精神的产物C.都否认世界的物质性D。
都否认世界是运动的8.唯物主义哲学发展的三个基本历史形态是()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庸俗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B.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C.奴隶社会时期的唯物主义、封建社会时期的唯物主义、资本主义时期的唯物主义D.机械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9.唯心主义产生的认识论根源是()A.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相分离B。
主观同客观、认识同实际相分离C.世界观和方法论相分离D。
自然观和历史观相分离10.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古希腊罗马的哲学B。
中世纪经院哲学C.十七、十八世纪英法资产阶级哲学D。
十九世纪德国古典哲学11.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对象是()A.关于人类思维活动的一般规律B。
关于自然界发展的一般规律C.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D。
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12.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A.整体与局部关系B。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和答案与解析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及答案(一)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第小题1分,共30分)1、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是 ba、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和辩证唯心主义b、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c、彻底的唯心主义和不彻底的唯心主义d、自然观上的唯心主义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2、把可直接感知的某种具体实物看作是世界的本原,这种观点属于 aa、朴素唯物主义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c、庸俗唯物主义3、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 b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c、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d、人们对人生目的意义的根本观点4、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的根本分歧是 da、肯定世界的统一性还是否认世界的统一性b、认为世界统一于运动还是统一于静止c、认为世界统一于主体还是统一于客体d、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还是统一于精神5、相对静止是指 ca、事物绝对不动b、事物永恒不变c、事物运动的特殊状态d、事物运动的普遍状态6、时间和空间是 ca、物质的唯一特性b、物质的根本属性c、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d、物质运动的根本原因7、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da、事物数量的增加b、事物的一切变化c、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8、在生活和工作中,凡事都要掌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和“不及”。
这在哲学上符合 ba、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的原理b、量和质相统一的原理c、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原理d、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原理9、有的哲学家认为,世界上的一切现象都是有原因的,因而一切都是必然的,偶然性是不存在的。
这是一种c a、庸俗唯物主义观点b、唯心主义非决定论观点c、形而上学的机械决定论观点d、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观点专业知识整理分享10、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在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领域普遍起作用的规律,它在 aa、事物完成一个发展周期后表现出来b、事物经过一次辩证的否定后表现出来c、事物发展的任何阶段上都表现出来d、事物经过量变向质变转化后表现出来11、在现实中还没有充分的根据,也不具血必要的条件,在目前不能实现的可能性,属于 da、较差的可能性b、微小的可能性c、现实的可能性d、抽象的可能性12、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 da、主观精神的产物b、客观精神的显现c、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d、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13、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 ca、可知论与不可知论b、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c、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d、能动革命的反映论与直观被动的反映论14、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随堂练习参考答案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 我们研究哲学的性质,目的是;A、使人们认识到学习哲学在人生中的意义B、为了掌握一门生产知识C、为了认识科学之科学D、使人们一劳永逸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A2. 世界观是;A、关于世界的观点B、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C、世界上的所有观点D、世界大观的简称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B3. 方法论是;A、关于方法的理论体系B、一种方法C、方法和理论的对立统一D、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D4.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C、真理和谬误的关系问题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D5. 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是指;A、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C6.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在于是否承认;A、世界是普遍联系的B、世界是运动、变化、发展的C、世界是物质的D、世界是统一的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C7. 肯定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这是;A、辩证法的观点B、形而上学的观点C、唯心主义的观点D、可知论的观点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D8. 区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是;A、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B、可知与不可知有无同一性C、先知与后知有无同一性D、矛盾有无同一性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A9. 包含了“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着作是;A、资本论B、矛盾论C、实践论D、共产党宣言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D10. 哲学的性质有;A、非实用性B、非功利性C、智慧性D、技术性E、永恒性答题: A. B. C. D. E. 已提交参考答案:ABC11. 哲学的功能有:;A、反思人自身实践和认识的成果B、从世界观、方法论的高度指导人们的实践C、提供万能的思想武器D、为人们提供思维方法并训练人们的思维能力E、提供永恒性的工作方法答题: A. B. C. D. E. 已提交参考答案:ABD12. 哲学之所以能给人以智慧,是因为:;A、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B、哲学有智慧性C、哲学是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D、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E、是科学的科学答题: A. B. C. D. E. 已提交参考答案:ACD13. 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是:;A、本体论问题,即思维和存在谁为第一性、谁为第二性的问题B、世界存在不存在的问题C、世界是否永恒存在的问题D、认识论问题,即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E、世界是否运动的问题答题: A. B. C. D. E. 已提交参考答案:AD14. 在世界本原问题上有以下主要观点:;A、一元论:认为世界只有一个本原B、二元论:认为世界有两个本原C、三元论:认为世界有三个本原D、四元论:认为世界有四个本原E、多元论:认为世界有多个本原答题: A. B. C. D. E. 已提交参考答案:ABE15.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贡献在于它实现了:;A、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B、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C、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D、本体论和认识论的统一E、系统论和控制论的统一答题: A. B. C. D. E. 已提交参考答案:ABCD第二章世界的物质统一性1. 把世界万物的本原归结为某种或某几种具体物质形态的观点是;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B、庸俗唯物主义C、朴素唯物主义D、辩证唯物主义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C2. 把物质等同于原子的观点是;A、主观唯心主义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C、客观唯心主义D、辩证唯物主义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B3.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A、运动性B、规律性C、可知性D、客观实在性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D4. 物质的根本属性是;A、运动B、静止C、规律性D、可知性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A5.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A、一般和个别的关系B、普遍和特殊的关系C、质和量的关系D、绝对和相对的关系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D6. 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观点是;A、主观唯心主义B、朴素唯物主义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D、不可知主义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C7. 静止是指;A、同运动对立的事物存在状态B、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C、绝对的不运动D、静止是无条件的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B8.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其含义是;A、运动是变化的,静止是稳定的B、运动是客观的,静止是主观的C、运动是重要的,静止是次要的D、运动是永恒的,无条件的,静止是暂时的,有条件的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D9. 物质运动的绝对性在于;A、无论何时何地运动无条件存在B、物质运动的存在是有条件的C、运动的形式是多样的D、物质运动的五种基本形式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A10. 形而上学认为静止;A、是运动的特殊状态B、存在运动之中C、不包含运动于其中D、是寓于运动之中的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B11. 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就是;A、相对主义和诡辩论B、客观唯心主义的运动观C、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运动观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A12.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时间和空间是;A、运动着的物质的唯一属性B、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C、整理认识材料的主观工具D、感觉系列调整了的体系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A13. 认为时间是同物质运动无关的绝对均匀流逝的持续性,空间是和物质运动相脱离的绝对空虚的框框这种观点是;A、朴素唯物主义时空观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时空观C、辩证唯物主义时空观D、唯心主义时空观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B14. 世界的统一性在于;A、它的矛盾性B、它的可知性C、它的物质性D、它的存在性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C15. 意识是;A、人类独有的特殊现象B、动物所具有的现象C、生物所具有的现象D、人类和高等动物共有的现象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A16. 意识产生的历史过程,大体经历的三个决定性环节是;A、感觉、知觉、表象B、概念、判断、推理C、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实践D、从无生命物质的反应特性到低等动物的刺激反应性;从刺激反应性到动物的感觉和心理;从动物心理到人类意识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D17. 意识的本质是;A、人脑分泌的一种物质B、客观事物C、一种特殊的物质D、人脑的机能,人脑对物质的反映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D18. 运动和物质不可分,因为运动是物质的;A、根本属性B、主观形式C、内部结构D、存在方式E、唯一特性答题: A. B. C. D. E. 已提交参考答案:AD19. 哲学物质观经历的基本历史阶段有;A、自然科学的物质观B、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C、庸俗唯物主义的物质观D、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E、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答题: A. B. C. D. E. 已提交参考答案:BDE20.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是;A、哲学物质发展的第二个基本历史阶段B、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构成物质要素的原子C、以一定自然科学材料作根据D、认为世界的本质是客观存在E、把世界的本原说成是某种特定的物质结构层次答题: A. B. C. D. E. 已提交参考答案:ABCE21. 辩证唯物主义物质定义对于现代科学发展;A、具有世界观的指导意义B、具有方法论的指导意义C、提供了具体的研究方法D、具有指明唯物主义方向的意义E、具有排除唯心主义对科学研究干扰的意义答题: A. B. C. D. E. 已提交参考答案:ABDE22.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是指;A、物质世界不存在静止状态B、物质世界不存在精神,意识的运动C、物质都是运动的物质D、运动是物质的存在形式E、任何形式的运动都有物质承担者答题: A. B. C. D. E. 已提交参考答案:CDE23. 凡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是指;A、一切形式的运动都有自己的物质主体B、万物都在概念中运动C、没有脱离物质运动的纯粹精神运动D、离开物质的运动是不存在的E、运动是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答题: A. B. C. D. E. 已提交参考答案:ACD24. 承认相对静止的意义在于;A、是理解物质多样性的条件B、是认识事物的唯一途径C、是认识和衡量运动的尺度D、是把事物区别开来的前提E、是对事物进行科学分析的前提答题: A. B. C. D. E. 已提交参考答案:ACDE25. 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内容有;A、世界统一的基础是物质B、物质是其自身永恒存在和无限发展的唯一原因C、物质是意识的根源D、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E、人类社会也是物质的表现形态答题: A. B. C. D. E. 已提交参考答案:ABCDE第三章物质世界的辩证性1.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A、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B、否定的观点C、矛盾的观点D、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观点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A2.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说明;A、任何事物和现象都是彼此联系的B、任何事物和现象都是彼此孤立的C、任何事物和现象之间的联系是主观随意的D、事物之间是互不影响的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A3. 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分歧的焦点是;A、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结构性B、是否承认事物的量变C、是否承认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在的矛盾性D、是否承认事物的相对静止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C4.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A、对立统一规律B、质量互变规律C、否定之否定规律D、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A5. 唯物辩证法所理解的联系是指;A、各种事物和现象之间没有确定的界限,一切都是“亦此亦彼”B、每一事物和现象都同其他事物和现象相区别C、相互区别的事物和现象彼此都是孤立的D、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处于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之中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D6. 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是;A、事物的相对性B、事物的内在矛盾性C、事物的变化D、人的自觉能动性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B7. 矛盾范畴所包含的两种基本属性是;A、对抗性和非对抗性B、同一性和斗争性C、普遍性的特殊性D、平衡性和不平衡性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B8. 抓中心环节带动其他,用抓重点推动全盘的工作方法是根据;A、矛盾普遍性的原理B、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关系原理C、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及其相互关系原理D、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及相互关系原理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C9. 有人认为矛盾不过是个命题或判断,它只存在于不正确的思维中,这种观点的实质是否认了矛盾的;A、特殊性B、客观性C、相对性D、条件性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B10. 我国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方针的理论依据是;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联结的原理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关系的原理C、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相互转化的原理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C11. 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这一基本原则的哲学基础是;A、矛盾特殊性原理B、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相结合的原理C、矛盾共性与个性辩证统一的原理D、矛盾发展不平衡原理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C12. 分析形势的好与坏的方法论根据是;A、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相互关系的原理B、矛盾普遍性和特殊及其相互关系的原理C、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及其相互关系的原理D、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及其相互关系的原理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C13. 事物的度是指;A、事物的临界点B、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C、事物保持其质的数量界限D、把事物内容统一起来的结构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C14. 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A、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B、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C、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D、事物发展的不同趋势或趋向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B15.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A、事物发展变化的形式或状态B、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C、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D、事物发展的各种趋势或趋向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B16. 下列现象符合辩证否定的是;A、砍伐树木B、碾碎谷种C、花朵开放时花蕾消失D、洪水冲毁庄稼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C17. 对传统文化的虚无主义态度属于;A、不可知论B、唯心主义先验论C、非决定论D、形而上学的否定观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D18. 唯物辩证法;A、回答了世界“怎么样”的问题B、回答了世界“是什么”的问题C、回答了世界“做什么”的问题D、回答了世界“在哪里”的问题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A19. 我国汉朝董仲舒说:“古之天下,亦今之天下;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这是;A、唯物论观点B、唯心论观点C、辩证法观点D、形而上学观点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D20. 公孙龙“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B21. 科学研究证明,地球上的核反应、元素蜕变等现象与宇宙天体物理活动存在共同规律,这说明这两种现象之间具有;A、间接的联系B、内在的联系C、偶然的联系D、本质的联系E、外部的联系答题: A. B. C. D. E. 已提交参考答案:BD22. 辩证的否定是;A、外力作用的结果B、事物内部否定方面战胜肯定方面C、事物内部肯定方面战胜否定方面D、事物的自我否定E、绝对的否定答题: A. B. C. D. E. 已提交参考答案:BD23. 唯物辩证法认为,规律是;A、事物的本质联系B、事物的必然联系C、事物的稳定联系D、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和确定秩序E、客观的答题: A. B. C. D. E. 已提交参考答案:ABCDE24. 规律的客观性表现在;A、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B、能够在思维中实现它C、不能被消灭和创造D、能够认识和利用它E、违背了它就要受到惩罚答题: A. B. C. D. E. 已提交参考答案:ACDE25. 有个驼背的人去求医,问能否治好他的驼背;医生说:“可以;”随后就叫他趴在地上,然后用门板压在他背上,医生站在门板上面用脚使劲往下压,驼子叫苦连天,直到把背压直,而人却被压死了;驼子家属要医生偿命;医生争辩说:“我只负责治病,不管什么救人;”这笑话;A、是对医生的不敬B、深刻地讥讽了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C、说明形而上学思想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性D、形而上学必然导致唯心主义E、说明古代的医生不会看病答题: A. B. C. D. E. 已提交参考答案:BCD第四章实践和认识1. 人们认识的起点是;A、客观事物B、社会意识C、感觉D、理性认识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C2. 实践是指;A、人们主观的活动B、人们的一切运动C、人们改造、保护和恢复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活动D、人们适应环境的活动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C3. “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说明;A、大学的研究严重脱离社会的需要B、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和目的C、科学发展具有独立的一面D、人类实践是一个能动的过程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B4. 概念、判断、推理是;A、个体意识的三种形式B、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C、社会意识的三种形式D、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D5. 感觉、知觉、表象是;A、社会心理的三种形式B、社会意识的三种形式C、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D、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C6. 夸大感性认识,否认理性认识会导致;A、诡辩论B、经验论C、唯物主义D、不可知论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B7. 夸大理性认识,否认感性认识会导致;A、唯物主义B、相对主义C、不可知论D、唯理论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D8. “从认识过程的程序说来,感觉经验是第一的东西,我们强调社会实践在认识过程中的意义,就在于只有社会实践才能使人的认识开始发生,开始从客观外界得到感觉经验;”这体现了认识论的;A、唯物主义思想B、唯心主义思想C、辩证法思想D、经验论思想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A9. 哲学史上的唯理论和经验论的共同特点是;A、认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证的统一B、夸大理性认识的重要性,否认感性认识的作用C、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统一D、夸大感性认识的作用,否认理性认识的重要性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C10. 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是:;A、感性认识飞跃和理性认识飞跃B、从感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和从实践到感性认识的飞跃C、第一次飞跃和第二次飞跃D、从实践到认识的飞跃和从认识到实践的飞跃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D11. 人类认识的总规律是;A、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B、感性具体抽象具体理性具体C、感性认识理性认识知性认识D、从分析和综合到归纳和演绎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A12.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表现在;A、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和目的B、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C、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E、实践由认识指导的答题: A. B. C. D. E. 已提交参考答案:ABCD13. 下列现象中属于感性认识的有;A、初步观察结果B、实验数据C、访问记录D、未经分析的检测结果E、对某人某事的初步印象答题: A. B. C. D. E. 已提交参考答案:ABCDE14.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之所以是能动的反映论,是因为;A、它是唯物主义经验论B、它是唯物主义可知论C、它将实践引入认识论D、它将辩证法引入认识论E、它将科学引入认识论答题: A. B. C. D. E. 已提交参考答案:CD15. 关于“实践”定义的重新思考,涉及到的内容有:;A、实践除了“改造”,还有“保护”和“恢复”B、生活实践问题C、精神劳动实践问题D、科学技术实践问题E、真正实践问题答题: A. B. C. D. E. 已提交参考答案:ABCD第五章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1. 把世界万物的本原归结为某种或某几种具体物质形态的观点是;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B、庸俗唯物主义C、朴素唯物主义D、辩证唯物主义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C2.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A、一般和个别的关系B、普遍和特殊的关系C、质和量的关系D、绝对和相对的关系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D3.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其含义是;A、运动是变化的,静止是稳定的B、运动是客观的,静止是主观的C、运动是重要的,静止是次要的D、运动是永恒的,无条件的,静止是暂时的,有条件的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D4.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时间和空间是;A、运动着的物质的唯一属性B、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C、整理认识材料的主观工具D、感觉系列调整了的体系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A5. 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分歧表现在;A、统一于实践还是统一于认识B、统一于运动还是统一于静止C、统一于社会存在还是统一于社会意识D、统一于物质还是统一于精神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D6. 世界的统一性在于;A、它的矛盾性B、它的可知性C、它的物质性D、它的存在性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C7. 物质从其自身的发展中,产生出意识,是;A、意识是任何物质都固有的属性B、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C、意识是物质的分泌物D、意识内藏于物质之中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B8. 意识产生的历史过程,大体经历的三个决定性环节是;A、感觉、知觉、表象B、概念、判断、推理C、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实践D、从无生命物质的反应特性到低等动物的刺激反应性;从刺激反应性到动物的感觉和心理;从动物心理到人类意识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D9. 科学证明人脑是;A、思维的源泉B、思维的产物C、意识的加工厂D、思维的对象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C10. “反物质”的发现,证明列宁的物质定义;A、过时了B、是正确的C、是不完整的D、是绝对不变的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B11. 运动和物质不可分,因为运动是物质的;A、根本属性B、主观形式C、内部结构D、存在方式E、唯一特性答题: A. B. C. D. E. 已提交参考答案:AD12. 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观认为;A、世界的本原是金、木、水、火、土B、世界的本原是气C、世界的本原是存在D、世界的本原是原子E、世界的本原是无答题: A. B. C. D. E. 已提交参考答案:ABD13. 列宁的物质定义的理论意义;A、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B、反对了唯心主义和二元论C、坚持了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可知论D、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缺陷E、为自然科学发展提供了正确的方法论答题: A. B. C. D. E. 已提交参考答案:ABCDE14. 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是;A、总体和局部的统一B、相互包含的关系C、永恒和暂时的统一D、无条件和有条件的统一E、绝对和相对的统一答题: A. B. C. D. E. 已提交参考答案:BCDE15. “思想根本不能实现什么东西,为了实现思想,就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这表明;A、思想是观念的东西,不是物质力量B、思想要发挥其能动性,必须依靠物质力量C、思想只有与实践力量相结合,才会实现能动作用D、思想具有伟大的能动作用E、思想要发挥能动性,必须同物质力量相结合答题: A. B. C. D. E. 已提交参考答案:ABCE第六章社会基本结构1.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A、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B、否定的观点C、矛盾的观点D、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观点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A2.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说明;A、任何事物和现象都是彼此联系的B、任何事物和现象都是彼此孤立的C、任何事物和现象之间的联系是主观随意的D、事物之间是互不影响的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A3. 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分歧的焦点是;A、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结构性B、是否承认事物的量变C、是否承认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在的矛盾性D、是否承认事物的相对静止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C4. 唯物辩证法所理解的联系是指;A、各种事物和现象之间没有确定的界限,一切都是“亦此亦彼”B、每一事物和现象都同其他事物和现象相区别C、相互区别的事物和现象彼此都是孤立的D、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处于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之中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D5. 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是;A、事物的相对性B、事物的内在矛盾性C、事物的变化D、人的自觉能动性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B6. 矛盾是反映;A、事物之间互相对立,互相排斥、互相否定关系的范畴B、对立面之间互相联系、互相转化关系的范畴C、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对立和同一及其关系的基本哲学范畴D、主体和客体之间互相对立的范畴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C7. 有人认为矛盾不过是个命题或判断,它只存在于不正确的思维中,这种观点的实质是否认了矛盾的;A、特殊性B、客观性C、相对性D、条件性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B8. 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这一基本原则的哲学基础是;A、矛盾特殊性原理B、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相结合的原理C、矛盾共性与个性辩证统一的原理D、矛盾发展不平衡原理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C9. 事物的度是指;A、事物的临界点B、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C、事物保持其质的数量界限D、把事物内容统一起来的结构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C10. 质变是指;A、事物的运动、变化B、事物在度的范围内发生变化C、事物由一种质向另一种质的根本转变D、事物数量的增加或减少,场所或结构的变化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C。
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第一章习题及答案.doc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一、单项选择题1、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2、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的标准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C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D.一元论和二元论3、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的标准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反映论和先验论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D.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4、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A实.践性 B.运动性 C.物质性 D.客观性5、“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B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C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6、“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这是指()A旧.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B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C旧.唯物主义是机械唯物主义D旧.唯物主义是割裂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法7、既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分化统一的历史前提,又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这指的是()A运.动 B.实践C精.神生产 D.物质生产8、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A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 B.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C事.物内在的本质和稳定的联系D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9、柏拉图的“理念论”是()的理论A.唯物主义 B.二元论C唯.心主义 D.怀疑论10、“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 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11、中国古代哲学家公孙龙“ 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A内.因和外因的关系B矛.盾统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C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12、辩证法的否定即“ 扬弃”,它的含义是指()A抛.弃 B.事物中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的组合C纯.粹的否定D既.克服又保留13、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A方.向和道路B形.式和状态 C.结构和功能 D.源泉和动力14、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A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B.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关系C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D.唯心辩证法与唯物辩证法的关系15、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映,这说明()A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 B.意识不受客体影响C意.识受主体状况的影响 D.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16、人工智能的出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识论的意义是()A否.定了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B改.变了人类意识活动的规律性C肯.定了人工智能可以代替意识的能动活动D证.明了意识可以在高度发展的物质中产生17、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A.认真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B.在实践中自己探索C.循序渐进D.理论联系实际18、“从个别到一般,从一般到个别”的思维方法是()A归.纳与演绎B分.析与综合C抽.象到具体 D.实践到认识19辩.证思维方法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过程是()A、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B、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C、思维生成现实具体的过程D、在思维中形成“多种规定的统一”的过程20、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斗争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A事.物是客观存在的 B.事物是普遍联系的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D.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21、区分新旧事物的标志在于看它们()A是.不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B是.不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C是.不是有新形式和新特点D是.不是得到大多数人的承认22、有的哲学家认为,因果联系是由于人们多次看到两组现象前后相随而形成的心理习惯。
(完整版)郑州大学《马哲》网上测试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01章在线测试《马克思主义哲学》第01章在线测试剩余时间:52:24答题须知:1、本卷满分20分。
2、答完题后,请一定要单击下面的“交卷”按钮交卷,否则无法记录本试卷的成绩。
3、在交卷之前,不要刷新本网页,否则你的答题结果将会被清空。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1、世界观就是( )。
A、观察世界形势的根本方法B、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根本观点C、对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D、对社会某些领域具体问题的看法2、人生观是人们对( )。
A、自然界和社会的总的看法B、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C、社会某一具体问题的看法D、人的思维才式和方法的看法3、唯物辩证法认为,主观辩证法是( )。
A、头脑中自生的B、对客观辩证法的反映C、“绝对观念”固有的D、从书本上学来的4、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的显著特征是()。
A、历史性B、真理性C、科学性D、实践性5、唯物辩证法按其本质来说是()。
A、运动的、发展的B、批判的、革命的C、科学的、真理的D、实践的、客观的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1、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的关系和正确对待现代西方哲学的态度是( )。
A、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有着本质的区别B、现代西方哲学属于现代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同马克思主义哲学相对立C、不能无视现代西方哲学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D、现代西方哲学提出许多有价值的观点,对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参考价值E、我们要认真研究、批判、吸取其中的合理因素2、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在我国有许多有利条件( )。
A、共产党的领导保证了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中的主导地位B、中国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的现实需要C、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的性质与中国哲学优良传统存在某些相通之处D、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意识形态的核心E、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主要的自然科学前提是( )。
A、康德星云假说B、达尔文进化论C、细胞学说D、牛顿力学E、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4、现代西方哲学可分为两股思潮,它们分别是( )。
《马克思主义哲学》-1至8章在线测试正确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1至8章在线测试正确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第01章在线测试E、“一国两制”理论2、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在我国有许多有利条件( )。
A、共产党的领导保证了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中的主导地位B、中国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的现实需要C、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的性质与中国哲学优良传统存在某些相通之处 D、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意识形态的核心 E、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 )。
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B、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C、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D、在实践基础上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 E、当今时代精神的精华4、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明显的局限性是( )。
A、机械性B、形而上学性C、直观性D、思辨性E、不彻底性5、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彻底、完备的唯物主义,这是因为( )。
A、它做到了辩证法同唯物主义的结合和统一B、它实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结合和统一C、它使得哲学第一次成为科学形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D、它认为世界是运动、发展、变化的E、它无情地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病第三题、判断题(每题 1 分,5 道题共 5 分) 1、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正确错误2、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仅在于为人们提供一个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标准。
正确错误3、旧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承认客观世界的可知性。
正确 4、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所以它是“科学之科学”。
正确 5、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
正确错误错误错误《马克思主义哲学》第 02 章在线测试《马克思主义哲学》第 02 章在线测试答题须知:1、本卷满分 20 分。
2、答完题后,请一定要单击下面的“交卷”按钮交卷,否那么无法记录本试卷的成绩。
3、在交卷之前,不要刷新本网页,否那么你的答题结果将会被清空。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 1 分,5 道题共 5 分) 1、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厦的基石是( )。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章模拟题及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章模拟题及参考答案(总5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第一章模拟题及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物质范畴是(B)。
A.一切哲学的基石 B.唯物主义哲学的基石C.辩证法的基石 D.世界观的基石.2.把物质理解为某种具体物质形态的观点属于(C)。
A.庸俗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C.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D.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3.原子是“宇宙之砖”的观点属于(D)。
A.主观唯心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C.庸俗唯物主义 D.机械唯物主义4.物质的唯一特性是(A。
A.客观实在性 B.可感知性 C.具体性 D.真实性5.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是从这种总和抽象出来的。
这种观点属于(A)。
A.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 B.机械唯物主义物质观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 D.庸俗唯物主义物质观.6.物质本身是纯粹的思想创造和纯粹的抽象,这是属于(B)A.唯心主义的观点 B.辩证唯物主义观点C.形而上学的观点 D.主观唯心主义观点7.运动和物质的关系是(C)。
A.互不相关的两回事 B.物质对运动来说可有可无C.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D.运动对物质来说可有可无8.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的观点是对运动的(D)。
A.朴素唯物主义理解 B.机械唯物主义理解C.庸俗唯物主义理解 D.辩证唯物主义理解9.在物质和运动关系问题上,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错误是(D)。
A.夸大运动的绝对性 B.设想无物质的运动C.否认静止 D.设想无运动的物质10.在物质和运动关系问题上,唯心主义的错误是(A)。
A.设想无物质的运动 B.设想无运动的物质C.夸大运动的绝对性 D.夸大静止的绝对性11.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C)。
A.现象与本质的关系 B.一般和个别的关系C.绝对与相对的关系 D.抽象与具体的关系12.静止就是(C)。
A.绝对不动 B.暂时不动C.运动的特殊状态 D.永远不动13.时间和空间(D)。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01-08章在线测试答案
C、庸俗唯物主义物质观D、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5、“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是()。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D、唯心主义辩证法观点
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
A、共产党的领导保证了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中的主导地位
B、中国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的现实需要
C、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的性质与中国哲学优良传统存在某些相通之处
D、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意识形态的核心
E、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哲学史上所产生的伟大变革主要表现在()。
A、创立了科学的实践观,改变了实践观念在哲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04章在线测试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04章在线测试剩余时间:59:55
答题须知:1、本卷满分20分。
1.22[多选][对]实践主体能力结构中包括的基本要素有()。
2.13[判断][对]主体是人,客体是物。
2.14[判断][对]主观和客观的关系就是主体和客体的关系。
2.15[判断][对]物质生产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2.16[判断][对]世界对人既是本原性的存在,又是对象性的存在。
2.17[判断][对]自然是人类世界的前提和现实基础。
D、意志
E、智力
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主体是人,客体是物。
正确错误
2、主观和客观的关系就是主体和客体的关系。
正确错误
3、物质生产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正确错误
4、世界对人既是本原性的存在,又是对象性的存在。
2023春国开电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专题1-8)在线形考试题及答案
2023春国开电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专题1-8)在线形考试题及答案专题一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一、判断题1.19世纪30年代,英、法、德、俄同时完成了工业革命()oA.对B.错【正确答案】:B2.19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三大工人运动,说明无产阶级已经成为一种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已经历史地上升为社会的主要矛盾()oA.对B.错【正确答案】:A3.18世纪末至19世纪上半叶的德国古典哲学,奠基于康德,经费希特、谢林,由费尔巴哈集其大成,终结于黑格尔()oA.对B.错【正确答案】:B4.从17世纪到19世纪,产生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其主要代表人物是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oA.对B.错【正确答案】:A5.1844年初,马克思在《德法年鉴》发表《论犹太人问题》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两篇文章,使他完成了从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转变()oA.对B.错【正确答案】:A6.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中描述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这两个阶级之间的斗争的必然性()。
A.对B.错【正确答案】:A7.马克思恩、格斯于1846年,成立了布鲁塞尔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
A.对8.错【正确答案】:A8.恩格斯为共产主义同盟写了两份草案,其中,第二份草案是《共产主义信条草案》()。
A.对8.错【正确答案】:B9.《共产党宣言》指出,人类历史上的任何社会形态都具有暂时的性质,资本主义社会也不例外,这是由物质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所决定的()oA.对B.错【正确答案】:A10.《共产党宣言》指出,迄今一切有文字记载的人类历史就是一部阶级斗争史,生产力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oA.对B.错【正确答案】:B二、单选题IL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oA.主要矛盾B.重要矛盾C.基本矛盾D.次要矛盾【正确答案】:C12.十九世纪上半叶英法空想社会主义的主要代表是欧文、圣西门和()oA.傅立叶B.费尔巴哈C.费希特D.李嘉图【正确答案】:A13.下列哪本著作是马克思、恩格斯合作撰写的()oA.《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B.《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C.《神圣家族》D.《哲学的贫困》【正确答案】:C14.1847年6月,正义者同盟在伦敦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线测试题库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线测试题库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各有四个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对把正确答案选出,并将答题卡上相应题号下的字母涂黑。
每小题1分,共40分)1.社会经济基础是指A.一定社会中各种生产关系的总和 B.社会存在和发展所必需的物质生活条件C.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 D.特定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2.作为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的阶级斗争是A人们随意制造的"阶级斗争" B.一切形式的阶级斗争C.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阶级斗争 D.只是指经济领域的阶级斗争3.社会上层建筑体系的核心是A.哲学观点 B.道德规范C.国家政权 D.艺术形式4.原因是指A.在某一现象出现之前的现象 B.被某一现象所引起的现象C.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现象 D.引起一定现象的现象5.实践的观点是认识论首要的观点,这是因为A.实践中的认识都属于真理性的认识 B.来源于实践的认识都是真理C.实践就是真理 D.人们的认识过程就是一个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去检验和发展真理的过程6.区分社会的根据主要是A社会的阶级关系 B.生产力发展水平C.产品分配形式 D.建立在一定生产力水平之上的经济基础7.否认运动的绝对性,把静止绝对化的观点是A.唯心主义 B.唯物主义C.形而上学 D.相对主义8.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的观点是A.主观唯心主义 B.相对主义C.客观唯心主义 D.唯物主义9.一定的社会形态是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 D.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统一10.在现实中缺乏充分根据,因而在当前条件下,不能实现的,称之为A.不可能性 B.现实的可能性C.抽象的可能性 D.微小的可能性11.坚持真理的客观性是真理观点的A唯物主义 B.唯心主义C.形而上学 D.机械论12.生产关系变革的根源是A.先进思想理论的形成 B.新的生产关系已经出现C.人们自觉的革命活动 D.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13.实现意识对物质反作用的基本途径是A.人们的主观努力 B.进行思想斗争;C.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D.社会实践14.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A.动者恒动,静者恒静 B.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C.因为运动是绝对的,所以静止也是绝对的 D.因为静止是相对的,所以运动也是相对的15.社会主义社会的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性质是A.对抗性的 B.非对抗性的C.既有对抗性的一面,又有非对抗性的一面 D.基本上是对抗性的16.真理的内容是A.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B.以人类的意志为转移的C.以阶级的意志为转移的 D.不以任何人、人类或阶级的意志为转移的17.质和量的关系是A.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B.相互规定、相互作用的关系C.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D.原因和结果的关系18.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指A.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B.根本矛盾和非根本矛盾的关系C.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关系 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的关系19.相对真理是指A.任何真理都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B.任何真理都没有确定的内容C.任何真理都必然包含着错误 D.任何真理都需要反复地检验20.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中A.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 B.经济基础服务于上层建筑C.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D.经济基础产生于上层建筑21.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必然导致A.唯心论的错误 B.机械唯物论的错误C.二元论的错误 D.庸俗唯物论的错误22.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唯物论和唯心论的根本分歧是A.统一于实践还是认识 B.统一于运动还是静止C.统一于存在还是非存在 D.统一于物质还是精神23.我国现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是A.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B.人民内部矛盾C.僵化的经济体制同先进的政治制度的矛盾D.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24.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A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 B.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C.认识的"源"和"流"的关系 D.理论和实践的关系25.世界上各种事物千差万别的内在根据是A.矛盾 B.普遍矛盾C.特殊矛盾 D.矛盾双方又统一又斗争26.事物的度是指A.事物的质变 B.事物的量变C.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 D.关节点或临界点27.人民群众对历史的创造作用总是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其根本的条件是指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状况 B.人们头脑中的传统观念C.科学文化水平 D.人们的生活水平28.社会主义社会开始了人民群众自觉创造历史的新时代,这是指A.人民群众可随意按照自己的意志创造历史 B.人民群众可以制定社会规律创造历史C.人民群众可以改造社会规律创造历史 D.人民群众自觉地按照社会规律创造历史29.社会主义上层建筑同自己的经济基础A.完全适合 B.基本适合C.基本不适合 D.完全不适合30.从产生上说,意识是A天赋的 B.独立自生的C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D.对物质的反映31.历史唯物主义对人民群众作用的肯定是A.内在地包含了对包括历史人物在内的个人作用的肯定B.不包含对个人作用的肯定 C.是对个人作用的否定D.是与肯定历史人物的作用并列的32.假象和本质的关系是A.假象不是本质的规定 B.假象是本质的全部规定C.假象是本质的一种规定 D.假象不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33.下列哪种现象属于必然性A.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B.瓜内有多少粒种子,早已确定,不多不少C.只刮风,不下雨 D.感性材料多了就变成理性认识34.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A.运动变化的观点 B.矛盾双方对立统一的观点C.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D.运动和静止辩证统一的观点35.决定社会面貌的基本因素是该社会的A.政治制度 B.物质资料生产方式C.阶级力量对比 D.政党的成熟程度36.国家是A.与人类社会同时产主的 B.封建社会产生的C.资本主义社会产生的 D.随着阶级的产生而产生的37意识是A.一切生物普遍具有的现象 B.动物普遍具有的现象C.人和高等动物共有的现象 D,人类独有的特殊现象38.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上层建筑的核心是A.社会主义的政治法律观点 B.共产主义的道德和理想C.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D.社会主义精神文明39.热爱领袖同反对个人崇拜的关系是A绝对对立的 B.热爱领袖必然导致个人崇拜C.反对个人崇拜必然会否定或排斥领袖的权威 D.一致的40.辩证的否定是指A.外力否定 B.自我否定C.任意否定 D.甲变乙,乙变甲二、多项选择题(每题各有五个备选答案,其中有二个以上是正硬的,把正确答案选出,选中后将答案卡上相应题号下的字母涂黑。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一章习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一章习题及答案第1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一、选择题Ⅰ,即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下列每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哲学"一词源自古希腊。
根据词源学考证,在古希腊文里,哲学之义是"爱智慧"。
哲学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75)()A.世界观的理论体系B.科学之大全C.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所有规律的科学D.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2.马克思主义哲学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出发点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7)()A.从思维出发B.从实践出发C.从统一性出发D.从物质出发3.爱因斯坦说:"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
"这说明(本题难度系数为0、8)()A.哲学是"科学之科学"B.哲学对自然科学的研究有指导意义C.哲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D.哲学的基础是对自然科学的概括4.恩格斯提出的哲学基本问题的重要方面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7)()A.思维对存在的能动作用问题B.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的问题D.思维能否正确反映存在的问题5.人们常说"心想事成",这一观点在哲学上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8)()A.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B.唯心主义的观点C.能动反映论的观点D.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6.中国古代哲学家张载提出,"凡可状皆有也,凡有皆象也,凡象皆气也"。
这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7)()A.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B.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C.形而上学的观点D.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7.中国古代哲学家陆象山主张,"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这一观点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8)()A.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B.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D.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8."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8)()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C.形而上学观点D.旧唯物主义观点9.马克思主义哲学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出发点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85)()A.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B.理论和实践的关系C.实践D.自然和社会的关系10.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这是指(本题难度系数为0、75)()A.旧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B.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C.旧唯物主义是机械唯物主义D.旧唯物主义是割裂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法11.20世纪西方的"上帝观"发生了变化,有人认为上帝存在能否得到证明不重要,"上帝"观念代表的是一种终极关切,它是一种人心内在的价值观念。
(完整版)马哲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库第六章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社会存在( B )A、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的总和B、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C、是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D、就是指社会环境2.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创立使( C )A、人们活动的思想动机被揭示出来B、政治在社会生活中的支配作用得到证明C、社会的物质性得到了科学的论证D、真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得到了充分说明3.在从猿变人的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是( C )A、类人猿的生理结构B、类人猿的生活特点C、生产劳动D、气候变化4.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是( A )A、制造使用工具B、具有宗教信仰C、具有语言文字D、具有思想意识5.联结人与自然的中介是( B )A、地理环境B、生产劳动C、社会环境D、社会意识6.理解整个人类发展史的钥匙是( B )A、阶级斗争发展史B、生产劳动发展史C、政治制度演变史D、宗教信仰变迁史7.作为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地理环境,指的是( D )A、全部自然界B、劳动资料C、直接影响生产力发展的自然条件D、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8.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主要是通过( D )A、对人的心理因素的影响才能实现B、对人的生理结构的影响才能实现C、对民族气质的影响才能实现D、对生产过程的影响才能实现9.许多地方环境污染发展成为社会公害,这是( D )A、渔猎时代的环境问题B、新石器时期的环境问题C、农业社会的环境问题D、工业社会的环境问题10.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是,可以( C )A、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B、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C、制约和影响社会发展D、决定国家的贫富强弱11.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作用主要是通过( D )A、人们的思想观念来实现的B、国家的有关政策和法律来实现的C、民族习惯和氏族信仰来实现的D、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来实现的12.最有利于社会发展的人口状况是( D )A、人口多,密度大B、人口少,增长慢C、人口不增也不减D、与物质生产相适应13.生产方式所体现的关系是( A )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B、物质与意识的关系C、主体与客体的关系D、自然物质与社会存在的关系14.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包括( D )A、劳动者和劳动工具两个方面B、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两个方面C、生产关系和生产资料两个方面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15.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A )A、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B、地理环境的优劣C、人口增长的快慢D、社会风气的好坏16.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因素是( A )A、生产力的发展B、科学文化的发展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所构成的生产方式的发展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17.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这个观点是( A )A、辩证法的正确观点B、机械唯物主义的错误观点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错误观点D、历史唯物主义的正确观点18.人们在一定社会条件下进行的实践活动( A )A、都受社会条件的限制B、都不受社会条件的限制C、都是主观随意进行的D、都不是对客观世界的改造19.社会规律与自然界发展规律的区别在于( B )A、自然规律是客观的,社会规律是主观的B、自然规律是自发地起作用,社会规律是通过人们有意识的活动而得到实现C、自然规律没有阶级性,社会规律有阶级性D、自然规律是可以被认识的,社会规律是不可捉摸的20.社会历史规律与自然界发展规律的共同点是( B )A、它们都是不包含偶然性的必然过程B、它们都具有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性C、它们的实现都是无需人参与的客观过程D、它们都是人类思维发展的客观过程二、多项选择题1.在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中,除去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还有( BD )A、使类人猿建立群体组织,过群体生活B、使猿脑变为人脑,推动语言和意识的产生C、改变猿的生活方式,使其具有杂食性D、使猿的前、后肢分工,创造了人手E、使猿能离开大森林,到地面上生活2.在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中,除去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还有( CE )A、国家政权B、科学技术C、人口因素D、民族构成E、地理环境3.作为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地理环境( ACD )A、指的是生物圈B、指的是劳动资料C、指的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D、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构成E、指的是全部自然界4.下列各项正确反映人类对地理环境依赖关系的有( CD )A、地理环境的优劣可以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B、地理环境的变化可以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C、地理环境为人类提供生产和生活场所D、地理环境为人类提供必要的自然资源E、地理环境可以决定国家的贫富强弱5.地理环境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01章在线测试A BC D 、否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是(A BC D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A BC D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突出特点是(A BC D 、一切唯心主义都主张A BC DD、邓小平理论E、“一国两制”理论2、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在我国有许多有利条件( )。
A、共产党的领导保证了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中的主导地位B、中国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的现实需要C、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的性质与中国哲学优良传统存在某些相通之处D、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意识形态的核心E、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 )。
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B、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C、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D、在实践基础上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E、当今时代精神的精华4、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明显的局限性是( )。
A、机械性B、形而上学性C、直观性D、思辨性E、不彻底性5、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彻底、完备的唯物主义,这是因为( )。
A、它做到了辩证法同唯物主义的结合和统一B、它实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结合和统一C、它使得哲学第一次成为科学形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正确错误、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仅在于为人们提供一个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标准。
正确错误、旧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承认客观世界的可知性。
正确错误、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正确错误、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正确错误《马克思主义哲学》第02章在线测试A BC D、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客观前提是A BC D、唯物主义一元论认为A、把世界的本原归于精神B、把世界的本原归于物质与意识C、把世界的本原归于上帝创造的D、把世界的本原归于物质4、人类所特有的区别于动物的特点是()。
A、客观实在性B、主观能动性C、规律客观性D、运动绝对性5、把物质说成是一种或几种可直接感知的实物是( )。
A、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B、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C、庸俗唯物主义物质观D、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观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需要用( )。
A、人类自身的发展来证明B、具体科学的长期和持续发展来证明C、世界的联系和发展来证明出D、哲学的长期和持续的发展来证明E、世界运动的规律性来证明2、从类人猿转变为人类( )。
A、其内在根据是类人猿的生理结构和生活特点B、其重要基础是类人猿的群体组织程度比较高C、其外部条件是气候的变化D、其关键因素是生产劳动E、只是生物进化规律的结果3、下列各项属于人类所特有的活动的有( )。
A、饿了就要吃点东西B、三思而后行C、趋利避害的本能D、眉头一皱计上心头E、肌体触火立即缩回来4、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和动物与自然界的关系具有不同的性质,其表现有()。
A、动物的活动是本能的、无意识的;人的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B、动物不能进行生产劳动,人能利用自己制造的工具从事生产活动C、动物只是消极地适应自然界,人能能动地改造自然D、自然环境及其变化在动物发展中起决定作用,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则不起决定作用E、动物的存在不能引起自然界的变化,人的存在能引起自然界的变化5、人工智能的伟大意义在于( )。
A、不仅是人类意识的扩展,而且是人类实践的器官,它极大地发展了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B、造成了人类意识的新的存在形态和进化方式C、它不仅具有社会性,而且具有类似于人的创造性D、极大地突破并弥补了人脑在意识方面的局限性,发展了人的意识活动本身的能动性、创造性E、电脑的功能在各方面都远远超过人脑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正确错误、错误思想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正确错误、“假定一切物质都具有在本质上跟感觉相近的特性、反映的特性,这是合乎逻辑的。
”正确错误、意识是人特有的精神活动。
正确错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与“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所包含的哲理是截然对立的,它们的分歧是哲学中的两个基本派别的根本分歧。
正确错误《马克思主义哲学》第03章在线测试A BC D、在马克思主义看来,人所特有的对象化活动和存在方式是(A BC D、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所具有的共同属性是(A BC D、实践就其本质来说,它是(A BC、人的存在方式D、人所特有的对象化活动5、下列属于社会形式的客体的是()。
A、人体B、天体C、政治制度D、原材料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1、下列活动属于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有( )。
A、公安人员办案B、渔民出海捕鱼C、农民培育新品种D、运动员比赛E、教师教书2、实践是()。
A、人所特有的对象化活动B、构成了人的存在方式C、具有物质的、感性的性质和形式D、具有直接现实性E、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中介3、实践的基本特征具体表现在()。
A、实践是物质性的客观活动B、实践是处理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活动C、实践是自觉的能动的活动D、实践是处理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活动E、实践是社会的历史的活动4、下列属于实践的集团主体的是()。
A、企业B、政府C、科学家个人D、科学共同体E、全人类5、实践主体能力结构中包括的基本要素有()。
A、体力B、知识和经验C、情感D、意志E、智力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1、主体是人,客体是物。
正确错误2、主观和客观的关系就是主体和客体的关系。
正确错误3、物质生产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正确错误4、世界对人既是本原性的存在,又是对象性的存在。
正确错误5、自然是人类世界的前提和现实基础。
正确错误《马克思主义哲学》第04章在线测试A BC D 、相对静止是( )A BC D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
”这是说()。
A BC D 、直线论的错误在于只看到A BC D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这是A BC DA、事物中的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关系就是因果联系B、事物中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关系是由多方面的原因决的C、偶然性产生于事物内部的非主要原因D、偶然性产生于事物的外部原因E、找到了偶然性产生的原因,就把握了必然性3、下列各项属于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的有( )。
A、运动的观点B、矛盾的观点C、联系的观点D、变化的观点E、发展的观点4、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是( )。
A、共性和个性的关系B、形式和内容的关系C、一般和个别的关系D、绝对和相对的关系量E、既相互联结又相互区别的关系5、规律具有如下特点( ).A、客观性B、稳定性C、普遍性D、随意性E、重复性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正确错误、“被断定为必然的东西,是由纯粹的偶然性构成的,而所谓偶然性的东西,是一种有必然性隐藏在里面的形式。
”正确错误、量变和质变的区别是相对的。
正确错误、部分质变是质变的一种形式。
正确错误、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
正确错误《马克思主义哲学》第05章在线测试A BC D、坚持真理的客观性,就是A BC D、客观真理是( )A BC D、强调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这是A BC、认识论上的唯物论D、认识论尘的经验论5、主观唯心主义者主张( )。
A、认识来源于绝对观念B、人在神的启示下认识世界C、世界是可以认识的D、世界万物是“感觉的复合”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1、感觉、知觉、表象的依次发展,初步显现出( )。
A、认识发展从部分到全体的发展趋势B、认识发展从直接到间接的发展趋势C、认识发展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发展的趋势D、认识的发展是不断进行质的飞跃的趋势E、认识的发展是从肯定到否定的发展趋势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区别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显著特点有( )。
A、把可知论引入认识论B、把唯物主义引入认识论C、把科学的实践观引入认识论D、把辩证法应用于认识论E、认为认识的本质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3、下列各项正确反映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的有( )。
A、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B、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C、理性认识中包含着感性认识D、感性认识中包含着理性认识E、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绝对对立的正确4、实践标准的确定性是指( )。
ACA、它是客观的B、它是多样的C、它是唯一的D、它是相对的E、它是固定不变的5、下列各项属于认识主体特点的有( )。
A、自然性B、社会性C、意识性D、消极性E、实践性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1、主体、客体与主观、客观是等同的。
正确错误2、在人们认识过程中,同一对象可以用多种理论观点解释,因此,真理是多元的。
正确错误3、错误思想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正确错误4、“由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过程是理性认识回到实践的过程。
正确错误5、真理是有用的,因此有用就是真理。
正确错误《马克思主义哲学》第06章在线测试满分20分《马克思主义哲学》第06章在线测试剩余时间:59:39A BC D 、类人猿进化为人类的内在根据是(A BC D 、上层建筑系统由两大部分组成,这两大部分是(A BC D 、区分国家的类型和本质的根据是A BC D 、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思想体系,包括A BC、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宗教、艺术、哲学D 和绝大部分社会科学E、组织、调节社会经济生活或直接组织经济建设2、社会意识的一般特点包括它()。
A、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同时发生根本变革B、依赖于社会存在,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的C、对社会存在具有相对独立性D、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E、采用抽象的概念和逻辑的形式来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3、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即社会存在,它的主要内容有( )。
A、地理环境B、人口因素C、意识形态D、上层建筑E、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4、意识形态即观念形态的社会功能主要有()。
A、对社会存在的认识功能B、对社会现实的评价功能C、对社会文明的承载传递功能D、对社会活动的调控功能E、对社会生活的创新功能5、文化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的功能在于()。
A、维护和巩固社会制度的功能B、知识传承和文明传递的功能C、认知功能D、教化功能正确错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因此,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不应当提倡共产主义劳动态度。
”正确错误、在文化对一个国家存在和发展的作用问题上,有一种说法:“欲灭一国,先灭其文化”。
正确错误、人们无法自由地选择生产力。
正确错误、在阶级社会中正确错误A BC D、人民群众的主体(A BC D、认为人民群众的创造活动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的观点是A B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D、历史唯物主义观点4、严格科学意义上的社会革命是指( )。
A、思想、文化、技术领域的重大变革B、革命阶级反对反动统治阶级的国家政权的斗争C、统治阶级内部政权的更替D、反动阶级对革命政权的篡夺5、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是( )。
A、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B、生产工具的状况C、劳动对象的利用D、劳动者的思想觉悟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1、社会革命的主观条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