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0课《短文两篇》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静结合之美
高峰入云

仰 视


线 清流见底
平视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晚wk.baidu.com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4.《答谢中书书》所写的景物有什么特征?文章结尾说: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想一想,其中有 什么言外之意?(P55“思考探究”二)
(1).景物非常秀美,山高水净,绚烂多彩,充满无穷 生机。 (2)结尾一句,含有三层言外之意:
小结
这篇山水小品廖廖68个字,就概括 古今,包罗了四时,兼顾了晨昏,山 川草木,飞禽走兽,使文章清幽隽雅, 像诗一般优美动人。表达作者亲近自 然的喜悦。
达标测评。 检测1、背诵课文。
• 请同学们根据下面的提示来集体 背诵课文!
小试牛刀,背诵课文。
(提示1.参照图片)
山川之美,古来共 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 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 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 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yù)其奇者
疏通文意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 是文人雅士共同谈论的。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 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其一,康乐是“能与其奇者”,表现出作者对谢灵运 的钦慕;
其二,自谢灵运后,不再有人“能与其奇”,惋惜世 人对秀美山水的无动于衷(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 处);
其三,“我”是继谢灵运之后又一“能与其奇者”,为自 己的审美情趣而自许,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5. 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沉醉山水的愉 悦、欢快之情和自豪,得意之情。
• 梁武帝遇有国家大 事,常去山中征询他的 意见,时人称为“山中 宰相”。
写作背景简介
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 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 求精神上的解脱。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 山绘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 慰。本文是作者写给谢中书﹙谢征﹚的一封 书信,写的是江南山水之美,是六朝山水小 品的名作。
900多年的历史。塔通高64.5米,异常俊秀挺拔。
承天寺
苏轼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四川眉山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出身世 族地主,从小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文化教育,7 岁知书,十多岁传文,一生文采风流。
苏轼生活的时代大兴“新法”,改革之 风大盛。由于他反对王安石“新法”而被调 离出京。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因御史
李定、何正臣等说他写诗讽刺了“新法”而被捕入狱。这就 是当年有名的“乌台诗案”(乌台,指当时的御史府)。出 狱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之后他几经贬谪,直到宋徽宗接位, 大赦(shè)天下,他才得到内徙的机会,但至常州便病逝了, 时年66岁。死后谥号“文忠公”。
交相辉映
两岸石壁, 五色交辉。
两岸的石壁,五彩斑斓, 交相辉映。
四季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 季都有。
消散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猿、鸟 此起彼伏地鸣叫着;
坠落
潜游在水 中的鱼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夕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 儿争相跃出水面。
指人间
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共:共同。作者将谢中书当作能够谈山论水的朋友, 同时也期望与古往今来有高雅情趣的人相比肩。
2.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入:耸入。见:看见。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写 出了仰视、俯察两种视角。
其他词释义 交:交相。具:都。将:将要。乱: 纷乱。竞:争相,争着。
检测3、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两岸石壁, 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 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提示2
总引1句
答谢中书书
写景2-6 句
抒怀7句
山川句
四季常景
日变景 欲界之仙都
仰视:高峰 入云
晓雾句
俯视:清 流
平视:两岸; 四时
夕日句
检测2、解释下列加横线词的含义,并体会其妙 处。(P55“积累拓展”四)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一、总起句,以感慨发端。 二、分写山水景物的美。
三、感慨自然之美景。 结束全文,呼应前文。
1 全文围绕哪个字展开?
答/谢中书/书
陶弘朗景读——感受文章的节奏音韵之美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 未复有/能与(yù)其奇者。
再读——读出文章的节奏音韵之美
短文两篇
1:《答谢中书书》 2:《记承天寺夜游》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黄西洱山湖海之幽妩绚匡奇媚丽庐泰之峨长山韶嵋江之秀之之雄清浩峻凉渺
“黄仁河者之乐浑山茫,智者乐水”
文人墨客欣赏如此美景怎能 不挥毫!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答复

谢征,作者的朋友。 中书,是谢征的 官职。
陶弘景
• (456——536),字通 明,丹阳秣陵(今江苏 南京)人。南朝齐、梁 时期思想家、医学家。 隐居茅山。
美 2 这个字出现在文中那句话中?这句话在全 文起什么作用?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统领全文
3.作者是怎样写出清丽的山水之美的?
• 四时之景:
1. 高峰入云 2. 清流见底
山水相映之美(俯视、仰视)
3. 两岸石壁 4. 青林翠竹
色彩相配之美(平视)
• 晨昏之景:
1. 晓雾将歇 猿鸟乱鸣
晨昏变化之美
2 夕日欲颓 沉鳞竞跃
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沉 醉山水的愉悦、欢快之情和自豪,得 意之情。

记承天寺夜游



解题 记承天寺夜游
随笔式小品文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 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 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承天寺:位于银川市城西承天寺内,俗称“西塔”,
是西夏王朝的主要佛寺。始建于1050年,距今已有
神仙生活的美好世界。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参与,文中有欣赏、 领悟的意思。
指山水诗人谢灵运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 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 本文虽属山水小品文,可是作者仍精心布局, 全文可分为三部分,看看应该如何分才好? 三部分之间有何联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